周梓樂紀念特刊

Page 1

周 梓 樂 紀 念 特 刊

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會編輯委員會


周梓樂逝世一年:

我們梓想記住 「根據預防及控制疾病 ( 禁止群組聚集 ) 規例第 599G 章, 任何人參與或組織受禁群組聚集,均屬違法,要負上個人法 律責任,請勿以身試法。為公眾健康及安全著想,請大家馬 上解散。」 這並不是甚麼「和你唱」示威活動的現場,而是今年五 月周同學逝世半年的追悼會期間,校方於賽馬會大堂的廣 播。 當時學生會代表正準備致詞,人人沉浸在哀思中;普通 話及英語夾雜的中央廣播突然響起,響徹賽馬會大堂。參與 追悼會的同學只能面面相覷,擔心校方會不會因為追悼會違

「半年前校方話 會追究周同學事 件, 咁 究 竟 依 家 去咗邊?」

反限聚令而報警。 這荒謬的一景,讓周同學的橫死更顯悲涼。

追悼會數星期後,本報特意就這場被打斷的追悼會 訪問學生會代表,學生會代表除了批評校方對周同學欠

沒有悲痛,沒有惋惜。半年過去,校方高層留給 科大同學的,只剩這一段近乎冷血的廣播。

缺尊重,意圖阻嚇參與追悼會的同學,更多的是譴責校 方在這半年間的不作為。 周同學墮樓昏迷期間,史維校長起初態度強硬:校 方必須基於證據而做決定,不會貿然譴責任何一方。校 長隨後又發公開信,表示已致函領展行政總裁索取相關 閉路電視片段,又向警務處處長查詢應如何在示威現場 保護自己,尤其是面對警方使用催淚彈的情況;校長論 壇期間,有同學向校長展示證據:當晚凌晨前往尚德停 車場的救護車被警方防線阻擋的影片,但校長仍堅持不 譴責警暴。

1


周同學死後,校長態度似乎稍作軟化:校長於畢業典 禮上為周同學默哀並落淚,更取消畢業典禮前往慰問周同 學家屬;開放網站 (TKO1104.ust.hk) 讓科大同學提供周同 學事件的線索,再由大學將線索轉交相關政府部門;更公 開要求對周同學之死進行徹底和獨立的調查,並且要求警 方為延誤救援進行澄清。校長表明若警方沒有合理解釋, 校方將會為之震怒 (will be outraged)。 警務處及消防處曾於周同學逝世後一天 ( 十一月九日 ) 發表聲明,表示當晚負責拯救周同學的救護車並非被警方 防線阻撓,而是受現場交通擠塞所礙。 雖然校方並未對警方說法照單全收,仍對外表示周同學 的死因未明。但亦從此拒絕再就周同學的死作出任何結論, 堅持留待死因庭裁決,再也沒有任何追究。 半年過去了,“will be outraged”只聞樓梯響,「請勿 以身試法」「請大家馬上解散」倒是響徹整個賽馬會大堂。

學生會幹事更表示,校方阻礙同學悼念活動的行徑,與警 方做法不二:「冇追究冇交代」、「唔想有人去記起」。警方 每個月八號都傾巢出動,把祭壇破壞一番、截查甚至拘捕悼念 市民;校方甚至不敢提起「周同學追悼會」,只以「未經許可 談到校方對周同學逝世半年追悼會的態度,學生會代表形 容是「前所未有地強硬」。學生會代表表示不清楚校方這種從 “will be outraged” ,一百八十度轉變成阻嚇參與追悼會學生 的背後原因——興許是擔心疫情,也許與最近史維校長加入親 建制組織「香港再出發大聯盟」不無關係。

的公眾活動」代稱,更一度表示會處分參與追悼會的同學。 這一切種種,處在“Never forgive, Never forget”的另一端。 而處在這種壓迫的另一端,的確有一群人仍然不願忘記。 如果你有耐性讀到這句,不妨再多花兩三分鐘,重溫一次 周同學事件的來龍去脈。

Never forgive: 周同學事件的來龍去脈 周同學是在二零一九年十一月四日凌晨,於尚德停車場墮樓昏迷的。當日有網民發起「香港人反警暴 七區緊急行街」活動,直至 晚上約十一時有人於尚德廣場附近天橋聚集,防暴警員與尚德邨的示威者對峙,並發射至少四十四枚催淚彈驅散在場人士。 本報記者曾實地到尚德停車場考察,發現不少疑點:停車場石壆高度難以輕易跨過、周同學落地時手上沒有傷痕、墮樓地點附近 有防火門可供逃生、三樓與二樓之間有橫樑作過渡點,可先落在橫樑上再降至二樓,但周同學墮樓的位置與橫樑相距甚遠。 2


民間記者會亦曾於去年十一月九日提出

三項疑點:

警方口供前後不一:十一月五號警方聲稱未曾進入尚德停 車場,之後被市民拍下的片段推翻,便改稱有進入停車場, 不過指周同學當時獨自行動。但是,有片段證明當時有黑 衣男子被推,警方旋即否認該人為周同學,為何警方可以 如此肯定被推的並非周同學? 警方對救援人員態度惡劣:警方否認阻礙救援,但當時地 面只有磚頭,不會阻擋救護車前進。本校校長史維教授亦 曾反駁警方,指警方令救援人員要徒步拯救周同學。再者, 警方昨晚亦曾指罵救援人員及射催淚彈至救護車,實在無 法相信警方沒有阻礙救援人員工作。 案件涉及警方行為失當,為何警方會「自己人查自己人」? 更何況警方報告於死因庭舉足輕重,理應更為審慎。

疑點眾多,自然眾說紛紜——大多說法都將周同學 之死,歸咎於周同學匆忙躲避警方的催淚彈期間失足, 或者與當晚進入停車場的警員直接有關。這些說法難以 證實,因此筆者亦不多贅言。 但至少有一件事是有片段佐證的:當晚凌晨,前往 尚德停車場的救護車,被警車及防暴警員阻擋無法前 行,救護員只能徒步前往拯救周同學。「延誤救援,如 同殺人」這句口號,亦不斷出現在之後數天的科大抗爭 活動中。

3


同學墮樓昏迷期間, 有同學圍堵史維校

長,要求譴責警暴及警方蓄 意阻撓救援、有同學於校內 築起人鏈,抗議警方延誤周 同學獲救;更有同學一度衝 上畢業典禮禮台,高舉「徹 查警暴 還周同學真相」標 語。 當時史維校長至少肯公 開承認,有片段顯示當晚救 護車被警方防線阻擋,要求 警方給予交代。即使後來有 了警方的極力否認,也有了 校方的不了了之。

那幾天,科大和尚德停車 場都堆滿了紙鶴和便條紙,祝 願周同學早日康復;但數天後 紙鶴換成鮮花、便條紙換成蠟 燭,全城籠罩在悲憤中。

4


Never forget : 我們未敢忘記 周同學是在二零一九年十一月八日清晨八時零九 分,於伊利沙伯醫院不治離世的。 周同學的死,於這場抗爭運動中亦是空前的:第 一位於反修例抗爭運動衝突現場受傷並喪命的人。 周同學的死,彷如這場社會運動中的地震:事出 突然、地動山搖、餘波至今未停。當日全港均籠罩在 愁雲慘霧之中,各區悼念人潮絡繹不絕;另一邊廂, 幾乎全港均出現警民衝突,油麻地更有警員被示威者 包圍丟擲石頭,向天發射實彈槍。而科大內的情況亦 同樣激烈,畢業典禮因周同學之死而腰斬、當日課堂 直接停擺、美心集團食肆被「裝修」,而史維校長的 官邸亦被噴漆及貼上文宣,以抗議史維校長早前承認 有片段證明警方拖延救援,但仍不譴責警暴。

有一種陳腔濫調,相信讀者都聽過:「人會死兩次,第 一次是肉體死去,第二次則是無人記起,被徹底遺忘」。 所以我們負隅頑抗,力抵時間與不公義的洗刷,盡力記 住周同學,不讓他在我們心中死去第二次。 所以漸漸地,「周梓樂」與「721」、「831」齊名,成 為抗爭的象徵。每個月八號的尚十、二十一號的元朗西鐵 站、三十一號的太子站都會成為示威者與警方不約而同的目 的地。 香港人的口號,亦從「香港人加油」,到「香港人反 抗」,再到悲憤凝聚到沸點的「香港人報仇」,再轉折到「康 復香港 時代抗疫」—香港人一路走來,但從未忘記。 而「唔好忘記」的表達方式,由起初的激烈轉趨到現在 的溫和,無數人繼續於每個月八號冒著風險走上街頭,只為 悼念一個素昧平生的科大學生。

5


不過讓我們回歸到「不要忘記」本身。我們所竭力拒絕忘卻的,到底是甚麼呢? 筆者亦有出席周同學逝世半周年追悼會,當日學生會邀請到傘城網上教會的朱幼成牧師帶領默 哀儀式——記得周同學是信奉基督教的。 雖然筆者並不信教,但朱牧師所引用的一句經文依然使人印象深刻: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 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 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 約翰福音 12:24) 老實說,朱牧師當時引用的聖經典故,耶穌、拉 薩路、耶路撒冷,讓不信教的筆者一頭霧水。但朱牧 師其後的一番話,卻使筆者豁然開朗: 「呢一句經文就係提醒我哋,唔可以忘記,亦唔 可以輕看任何一個犧牲嘅手足。但我哋思考到一個問 題就係,當你要為自己所爭取嘅事物而受到壓迫甚至 威脅,我哋要考慮嘅唔係自己嘅問題,係要考慮更加 多。 信仰比我哋一種力量,令我哋唔可以淨係思考自 己嘅好處,我哋要為身邊嘅人、我哋所愛嘅人、我哋 珍惜嘅地方,我哋願意負上更多。」 也許我們所竭力拒絕忘卻的,便是這種為所珍愛 的 人, 所 珍 惜 的 地 方, 願 意 負 上 更 多 的 使 命 感。

6


悲傷, 人會更 堅強

跨過

但他們也有盼望:他們寄語港人不要忘記周同學 事件反映警方極度違反人道倫理,刻意阻礙救援;他 們希望周同學的犧牲能喚醒港人,盼望「夢境中的朋 友,日後都要在夢境中相見」。 「跨過悲傷,人會更堅強。」這是周同學的原話, 他死後由周同學朋友的口中說出。

他們最後想起周同學的說話,「跨過悲傷,人會 更堅強。」,鼓勵香港人,繼續抗爭。

當時是二零一九年十一月九日,周同學逝世後一 天,「梓樂枉死 真相未明 警謊濫暴 謀殺港人」是當 日緊急召開的民間記者會主題。

後記 : 周同學死因聆訊將於本年 11 月 16 日展開,預計

周同學的朋友,在記者會上說了很多很多。

須審訊五星期,至 12 月 18 日審結。死因庭計劃首度 於聆訊中引入虛擬實景技術,還原尚德停車場環境,

他們憶述:周梓樂是個開朗樂觀的人,他的逝世 「不真實,一星期前曾一同食飯行街,一星期後就陰 陽相隔。」;周梓樂全力參與抗爭,自六月以來幾乎 未曾缺席;他們想起與周梓樂共同抗爭的點點滴滴, 指周梓樂「不會向政府低頭,直至勝利」;周梓樂相 信「以武抗暴」,認為政府本應為人民公僕,所有人 均應盡力做力所能及之事,對抗極權。 他們控訴:事發當晚尚德停車場滿佈警員,作勢 隨時攻擊市民,停車場裏面的人無法離開,救護人員 亦受阻需要徒步到場。他們控訴警方此舉如同謀殺, 已淪為「暴政爪牙」;反觀以往遊行市民「摩西分紅海」 讓路予救護車的畫面,頓感天壤之別。

7

( 註 : 本文由科大編委編輯所撰,如非註明,言論均與學生會幹事會無關 )

助陪審團了解情況。法庭、科技、報告、證詞可否還 原真相,還逝者一個公道?


8


9


願 英 魂 安 息

周梓樂 1997 - 2019.11.08

永 祐 香 港 10


給梓樂的話 雖然我事前唔識你,但係睇到新聞報導都好心痛 好震撼,明明同樣都係 CS 學生,原本大家應該

編委九月至十月間曾以網上形式收集讀者給周

同年畢業,原本可能會喺校園入面認識到你,相

同學的留言,現將讀者心意、寄望輯錄於此。

信你本來一定對未來有好多期盼同計劃,但係就 無法再實現。我無法想像身邊嘅大學同學點解會

我們,梓想快樂。

無緣無故係停車場跳落嚟會傷得咁重;無法想像 假如同樣嘅事發生喺我身上,我身邊嘅人會有幾 願在遠方的你,一切安好。

CKW

難過;更加無法想像校方嘅處理方式竟然如此冷 血、被動、懦弱。一年過後,我仍然無法忘記當 日嘅震撼、悲痛同憤怒,願某日你嘅死能得以昭 雪,望當日有份令你墮下、延誤救援的所有參與

Wish you, your family and Hong Kong everything well.

K

者能夠受到相應嘅制裁同報應,希望大家共同嘅 心願將來能夠實現。____,____。

P

前路黯淡無光,莘莘學子持守希望。 為君雪冤之日,排除萬難終會成實。

昭雪 一眨眼,一年已經過去。雖然我倆素未謀面,但同 是科大學生的身份令我倆瞬間拉近。一支支白蠟燭

梓樂唔知你係天堂過成點呢,好多謝你為香港

曾在尚德燃起,即使暴雨來臨仍緊守那微弱的火

所付出既所有, 你永遠都係我地既心入面,香港人

焰。因為記憶是場戰爭,所以拒絕遺忘是我們其中

唔會忘記你,永遠懷念你!但願你在另一個世界過

一個抗爭方法。 然而很多事未搞清楚,很多「人」

得開開心心、無憂無慮,終有一日沉冤得雪。光時

黑白顛倒,很多口號成為禁語,如今這個地方已經

五一!

Yannis 真香港人

今非昔比。禮崩樂壞,是這個時代最好的寫照,我 們該何去何從? 雖然你停留在人生最燦爛的時間, 但願我們能攜手一直走下去。毋忘。

科大小薯

R.I.P.

TY 願您在天國安好。我地一定會代您行落去,我們 退不了,希望您能為我們迷惘嘅手足照出明燈, 主懷安息,公義必至。 惟願公平如大水滾 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

11

A

並保佑大家平安、安好,願榮光歸香港!

FDNOL


一年過去,抗爭嘅路依舊行緊,雖然境況已經物是人非,但係

辛苦了。

其實所有嘢我哋都無忘記到,公義暫時仲未降臨到你身上,但

LLP

終有一日你會係我哋嘅心入面同我哋一齊係煲底團聚。願你過 得安好。

Dicky

我與你素未謀面,然而我曾為你悲憤。 快將一

梓樂往生不亡,天滅萬惡共匪。

Nguyễn Phúc Thông

年了,你在天國的日子過得安好嗎? 這一年來,香 港並沒有變得更好。反之,政府多次引進病毒,令 原本可以相安無事的人病死;他們更以抗疫為理由 打壓市民自由,將自由的空氣漸漸抽走,繼續一如 既往地視人民為草芥。 你離開我們的原因,至今仍 然未明,但我慶幸當時的香港還有各式各樣的媒體 和報社以鏡頭拍下以及錄下事情的經過,見證救護 被黑警阻礙。不幸的是,他們如今也備受打壓,以 後恐怕有相同的事情,我們也無從得知事情的真相。 我請你在天上好好休息,地上的人即使再被強權欺 壓,亦會繼續為你尋求真相,直至水落石出的一日

梓樂: 我希望往後都能叫你梓樂,縱使我 們素未謀面,但你的離去讓香港人感到切膚之 痛。記得在去年 11 月 4 日那天,聽見你在將軍 澳尚德停車場高處墮下的消息,腦海中一片空 白。我不知道你的名字,你的樣貌,但我知道你 是屬於香港的兒女,是我們的手足,更是我們的 家人。直至 8 日早上得悉你確實離開,前往一個 再無痛苦、只有善良的遠處去了。在 3 月 8 日, 我來到尚十祭壇位置,希望留下一束鮮花,一

為止。周同學,我們會永遠記住你。

一位來自計科 的師弟上

句說話,讓你知道,梓樂的名字會長留香港人 心中,你的笑容更是一個永不磨滅的烙印。當 天知道你最喜歡一首來自日本的歌曲《Heavenly Day》,每次聽見這一闋歌,就像你從沒離開這 裏一樣。梓樂,願你一路走好。我們會繼續為這 遍土地,爭取屬於它的公義,我們會為你尋找真 相,因為你永遠都是我們的家人。

一路好走,香港人會替你沉冤得雪。

W

香港人 願你安好。

Bonnie 你永遠不會被忘記,我們也永遠不會放棄, 直至彰顯公義,直至找到真相,直至光復香港。

餘下的路,香港人會繼續代你行下去;你的仇,

願你安息,在天國尋找到自己一片自由的土地。

香港人會一同替你報,我地香港人唔會咁易放棄。

願你在天國,保佑每位手足,望你早日得到安息。

E

12


梓樂同學,知道你離開我地嗰日,真係好心痛 :(。 諗起你同我地任何一個人都一樣,只係一個愛香 港嘅科大學生,但卻要承受咁多。你可能同我有 係校園擦身而過,或者我地係街頭曾以手足相稱 過。記得周爸爸寫俾你嘅最後一段話:「孩子, 我以你為榮。」我地香港人都會永遠記住你,以 你為榮。希望真相同正義早日來臨,願榮光終歸 香港。p.s. 記得你離開嗰日個日落好靚,相信係 你係天堂望住我地 :’)

K

梓樂學弟 : 第一次聽到你既名字係上年 11 月 4 日,因為有係尚德既朋 友幾經辛苦問到你既名字,就聯絡我地睇下有無乜野我地可 以為你做到。還記得之後幾日,身邊有幾位朋友都話要一日 三餐都盡量素食而為你積福集氣,可惜最後都係聽到你離開 左我地既消息。 聽 到 消 息 一 刻 當 時 科 大 正 值 畢 業 典 禮, 還 記 得 原 本 係 Atrium 既畢業典禮台成為悼念你既地方,當晚有好多唔同

You will be remembered, we will not easily forget.

年份畢業認識既科大畢業生朋友都因為你而返到科大向你致 最尊重既悼念。當晚離開科大之前,特意去到你既電腦科學

Starling

學系門前,擺放左好多悼念你既相集同埋鮮花,呢一日相信 係我人生其中一日最痛既一日。

We will find the truth for you. Evil always fails, and truth always

Hker

請原諒我地一班比你年長既科大人係呢件事上暫時無乜野可 以為你做到,本應該由我地一齊承擔既咁多重任唔知可以點 樣同你一齊分擔,只希望你可以安息,其餘之後既事就交俾 我地其他同路人去為你完成。

這年間發生的事太多,可能有些事已慢慢 淡忘,但作為有良知的香港人,有些事烙印於

我們,梓想你快樂。

科大校友文學兄

心底不能忘懷,當你走過 atrium 曾否想過他也 走過 ,,當你與知己課後飯聚 , 又有否想過 ,他 已無法體會。這個年輕生命的殞落,也見證香 港的衰落。上年少年 22 歲,今年他仍是 22 歲, 這個本應閃耀發亮的生命 就如我們珍惜的香港 時光,無法留守到最後。少年的時間停止了, 燭火卻未曾熄滅,只要一息尚存,意志不滅,

希望你能夠好好安息,香港有我地睇住,雖然而家看似停滯不前, 但係大家都仲堅持緊。黎緊條路唔易行,但係有你撐,我地就有 勇氣繼續行落去。

膠樽

星星之火,仍可燎原。 我們知道,他並不孤獨,科大人勢必與他

每次睇到你既名都會忍唔住喊,只希望有一日能沉冤昭

同行,或許素未謀面,仍聲氣相投,遺志未竟,

雪。我地會一直行落去,希望你下世可以見到一個民主、自

誓一脈相承。

由、公平既光復左既香港。我地好掛住你呀!

科大學生會幹事會

13

唔會放棄既 工程毒毒


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會

編輯委員會

The Editorial Board, HKUST Students' Union 2020-2021 年度編輯委員會 Editorial Board, Session 2020-2021

總編輯 Editor-in-Chief 羅子俊 Law Tsz Chun

副總編輯 Assistant Editors-in-Chief 陳凱柔 Chan Hoi Yau 郭震霆 Kwok Chun Ting

財務總監 Financial Controller 歐諾庭 Au Lok Ting

設計師 Designers 劉秋君 Lau Tsau Gwen 徐澄澄 Chui Ching Ching

行政主任 Administrative Officer 陳浩鋒 Chan Ho Fung

市場主任 Marketing Officer 陳樂誼 Chan Lok Yee

執行編輯 Feature Editor 高雅芳 Ko Nga Fong

出版資訊 Publication Information 出版 Publisher 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會編輯委員會 The Editorial Board,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ents' Union

Wings 科大學生報 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會官方刊物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HKUST Students' Union 根據學生會憲章第十五條第二款出版 Published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15.2 of the Union Constitution 除部分已經從註明來源的圖片外,本刊版權屬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會編輯委員會所有。若非獲得本會書面允許,不得 以任何形式抄襲及/或翻印本刊任何部分之文字及/或圖片。如需翻印本刊作其他用途,需事先致函向本會查詢。 All rights reserved except images with their sources otherwise stated. No part of this publication may be reproduced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by any means without the prior permission and writing of The Editorial Board, HKUSTSU.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