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第四任校長史維教授
前任校長陳繁昌公布於2018年9月離任後,校長遴選委員會便推薦 時任首席副校長史維教授接任校長一職。史教授是台灣出生的美 籍華人,是航空航天工程學者,自2010年起已出任科大首席副校 長。當初史教授上任校長時亦曾接受本報採訪,五年過去,他對 任內經歷的事件有何看法,對科大未來發展又有何看法?本報再 次邀請到史校長於離任前接受訪問,向同學分享任內所思所感。
史教授認同科大的學術排名在過去的 10年內波動頗大。作為校長,史教授 認為自己當然關心學校的排名,但另 一方面,他亦指出其實同學也需要了 解排名背後的原因及意義。客觀來 看,科大在學術出版、引用等方面仍 然是亞洲第一,但如果談論別人對科 大的看法,科大的評價對比以往可能 有進亦有退。史教授認為這其實並不 是基於科大表現的好壞,而是因為有 很多新的大學出現,譬如內地的大學 現在有更多的額外預算,因此他們在 競爭上有一定的優勢。而史教授指除 了追求學術排名外,更希望科大是個 充滿活力和具包容的校園,每個人都 能感受自己是校園的一份子,並積極 投入其中。史教授續指,科大是獨一 無二的大學,因為科大是多元化及開 放的。史教授亦強調絕不應單憑排名 來評價一所大學的教學質素,而是應 該通過他們的研究、教學與指導方式 和水平作全面評價。
採訪:徐意瞞、弱水三千 排版:非基師
Stress and Tension
談到很多香港學生對科大的第一印象是StressandTension, 史教授表示,如細心留意教授對學生的成績評核,科大對 比其他大學並不是特別嚴苛。在每年的畢業典禮上,獲得
一級榮譽畢業的學生絕對不少。史教授認為同學覺得科大 壓力大或許有幾個原因。首先,科大的理工科學生比例很 高,這些課程更著重條理及邏輯思考,這些課程的架構往 往會有更多的測驗和作業,才使部分同學覺得課業繁重。
此外,史教授認為科大學生有很高的自我期望。有些學生 認為其他學生很努力學習,他們為免落後,只得更努力溫 習。他認為有時壓力是學生自加的,而這種壓力往往源自 於自我期望和外界氛圍的影響。當我們一直說StressandTension時,這概念就會變得普遍且深入人心。史教授笑 言,這種對壓力的抒發或許慢慢形成共鳴,但大學生活的 意義遠不止在「StressandTension」,同學更要發掘其他樂 趣。他舉例指幾年前科大有一群學生拍了一部特色電影, 從劇本、導演到剪輯都是由他們從零開始籌劃出來。他亦 強調大學一直想支持所有學生發展個人興趣。
最後,史教授認為學生應該充分利用科大的運動設施。科大 不僅有美麗的校園,而且還沿海而建,設有水上活動中心, 可能是全港擁有最佳條件支持及舉辦相關活動的大學。科大 獲得非常慷慨的捐款來建造這些設施,因此史教授希望學生 能夠利用這些設施。
科大發展:廣州校園
港科大(廣州)是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 綱要》頒布實施以來的首間內地與港澳台地區合作的 辦學機構。史教授指現階段先推出跨學科課程予研究 生,因為校方認為本科生在未有一定的學業基礎下修 讀跨學科課程會有一定的難度。但史教授亦提到,由 2023年起,廣州校園將會分階段籌備本科課程,並指 廣州校園將繼續以提供科學與工程領域相關的本科課 程為發展目標。而談到廣州校園的長期發展方向,史 教授認為廣州校園作為科大未來其中一個發展重心, 並不希望僅僅單純複製科大的學位和發展模式,而是 希望兩個校園能各自發展,從而達至互補不足。
史教授指建造足夠的宿舍和港鐵站是任期內最想完成的兩個主要目 標,亦對自己未能在任內取得預期進展感到遺憾。
對於宿舍,史教授指自己一直想為所有學生建造足夠的宿位。他覺得 住在校園裡很重要,特別是香港的情況跟其他地方很不一樣,譬如很
多學生的家庭居住環境都很小,而有時學生也需要自己的個人空間。
史教授強調任內一直致力於嘗試增加床位及宿舍空間。而雖然任內成 功推動新宿舍的建設,但他覺得科大宿位仍然不足,稱未來有需要繼 續建設更多宿舍。
除了建造更多的宿位,史教授亦想在任內推動建設直通科大的港鐵 站,以改善交通問題,遺憾未能達成。史教授回憶指當初與所有相關 人士,包括港鐵代表、時任特首進行了討論,甚至大學亦聘請了顧問 來說明工程的迫切需要,並驗證技術上是可行的,但最終未能成功, 為任內一大遺憾。
科大學生會及屬會文化
近年大專學界紛擾,香港多間大學均拒絕承認學生會,學生組織 也被逼相繼解散。學生文化由興轉衰,加上疫情肆虐,學生文化 逐漸失傳。學生組織是代表學生聲音的重要途徑,亦是凝聚學 生的重要團體,在任多年的史教授又對科大學生文化又有什麼看 法?
「我們需要學生組織,但同樣地這些組織也要具包容性。」
史教授相信學生之間需要學生組織去追求及促進共同興趣,而這 些學生組織都需具有包容性,應該歡迎有共同興趣的學生,否則 它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學生組織。同時它們不應人為設置界限,例 如有些同學不喜歡武術,那就不應該要求他們參加武術學會。
任期內的遺憾
曾任校長近五年的史教授又對科大學生會有哪些評價?
史教授稱他作為校長和教授,會側重於實際層面上致力解決學生的需 求。他不會就學生組織的定義施加死板的標準,決定一個團體是否合 乎資格成為學生組織。他在意的是同學們是否有興趣加入這些學生組 織,以及這些組織能否代表學生及獲得其支持。
「學生組織須獲學生支持,依賴校方提供所有資源是不健康。」
史教授稱,學生組織需要足夠的學生來支持他們,學生會本身也需要 提高對持不同意見學生的包容度。「學生組織須獲學生支持,如果一 切都依賴校方提供所有資源,這是不健康的。」
「科大尚有學生會,但我們希望科大學生會持更開放的態度,能夠不 自我設限,提高包容度,為所有同學作出更多的支援。」史教授認 為,科大學生對學生事務及學生會的參與度都不高,他寄語學生組織 之間不應以顏色和立場排斥異己,期望學生會會有更多學生參與,能 健康發展。
史教授希望看到科大學生能夠具有創業精神,可以跳出 框架思考,不被既有的思維束縛。他指當中的關鍵是取 決於態度,而不是職業或事業。科大的學生和教職員來 自世界不同地方,各種文化和觀點在校內交織,大家應 互相尊重並促進多元共融,透過交流及溝通,互相學習 借鑒。他當時的角色是盡其所能,不論是多數抑或少 數,人人皆可自由發表意見。史教授亦期望科大日後可 以繼續保持開放風氣,以利思考和探索。
給科大學生的話
科大學生會的進退與傳承專訪學生會會長趙家達
採訪:徐意瞞、弱水三千 排版:非基師
2022年周年大選中,幹事會候選內閣「曦煥」僅獲得11%贊成票,因得票率不足 落選。經歷三個月的準備,會長趙家達帶領改組後的內閣參與5月的學生會補 選,最終以14%得票率成功當選為第三十屆科大學生會幹事會。然而上任僅數 月,科大校方便旋即宣佈將停止為學生會代收會費,其後更因為要新增圖書館入 口,須進行「重建工程」,包括拆除位於LG5的學生會及屬會會室。
學校而家都仲會俾個理由你,有 位都仲有得 傾,有得同佢講道理。
面對校方或明或暗的打壓和削權,趙家達指內閣上任前早已預計未來校方很可能 會與學生會「割席」。他認為內閣上任之初,校方對學生會的態度「尚算溫和」 ,因為當時雙方「冇咩好衝突嘅位」。即使之後科大實施一系列政策壓縮學生會 生存空間,他亦相信學生會仍有足夠能力支撐下去。趙指出科大學生會的處境跟 學界其他學生會相比有許多特別之處,學生會本身不但是向警務處註冊的獨立社 團,而且即使科大以不同方式打壓,但相比其他大學不留餘地、粗暴打壓的手 法,他認為在現時的社會形勢下,科大「已經算做得好好睇睇」。
趙家達續指,相比起來自校方的打壓,學生會目前更大的壓力反而來自學生普遍 對學生會關注度不足。以往科大收學費時會連同學生會會費一併收取,所有學 生在繳交學費後便會自動成為學生會會員,但趙家達指出自從數年前校方改制將 學生會會費分拆成獨立收費後,新會員人數已經逐年下降。加上去年學生會只有 臨時行政委員會,學生會近年的影響力已有所下降,故此他認為校方在2022年停 止為學生會代收會費已經「影響不大」。趙總結任內執政方向時指,與以往數屆 學生會最大的分別是選擇了以較低調形式處理外務。而其中除了因社會環境惡化 外,亦希望內閣能透過專注處理學生事務重建學生會形象。
談及學生會的角色和定位,趙家達認為學生會在校內與其他屬會定位上最大的分 別是對校政的參與度和代表性。各屬會平日籌備各種活動、吸引新會員等,工作 主要為「傳承上莊文化」,而學生會則主要負責協助調配資源,維持其他屬會運 作等,亦在校務上代表學生一方的聲音參與校政。趙續指,科大學生不但作為校 內其中一個最大的持分者群體,而且身為大學生亦有著充分的思辨和智慧能夠自 己作出判斷,故此應有權就校內政策發表意見。
學生會其實都只係一班人想盡量苟延殘喘,將學 生會傳承落去。
趙家達認為學生會存在意義便是代表科大學生發聲,並居中平衡校方和學生雙方 的衝突,並稱學生會行動的目標為「將不同議題的最終方案維持在雙方都可接受 的範圍內」。他舉疫苗通行證為例,指上任後曾經有學生發起聯署反對強制疫苗 政策,校方卻以強硬態度回應。而學生會在處理疫苗議題時同時約見學生代表和 校方代表,最終即使未能爭取全面取消疫苗政策,至少也幫助了許多有需要的學 生可進入校園。
至於在學生會與學校間的關係上,趙家達認為以往數屆學生會受社運影響一直極 為惡劣,甚至數年前有學生會幹事因舉行追悼會、為「青蛙路」補上油漆和張貼 文宣等事宜遭紀律處分,當中包括被禁止使用校園設施並被勒令休學一個學期。 面對如斯處境,趙認為當下再執著要對校方採取強硬態度已不現實:「唔係話要 對學校唯命是從,係而家主動權喺學校度,再強硬落去受傷嘅會係SU。反而維持 返一個基本嘅關係,SU可以有返多啲話語權,起碼可以及時攞到多啲資訊。」
好耐以前學校真係會聽學生會講,會尊重學生意 見,都仲有得發聲,會見到可以有改變。
談到現時科大學生自治的狀況,趙家達認為目前「時代唔同」,並指以前學生會 有能力做到學生自治,甚至有足夠本錢在自治的基礎上爭取在校政上扮演更重要 角色。而目前大專學界各學生會都普遍趨於低調,以支援學生事務為主。他認 為近年科大學生會最主要的方針已經改變,從以往積極爭取,變為盡力保留和守 護。「一啲我哋心入面覺得重要嘅嘢,我哋嘅文化、我哋嘅發聲權,呢啲係我哋 作為大學生本身應該要有嘅嘢,近年都見到俾人剝削得好犀利。」他指出近年學 生會內務上面臨許多掣肘,無論是學生會或屬會舉辦活動都面臨學校和政府多方 面的規限,許多屬於科大的學會文化都因此失傳,認為學生會目前內務上最大的 困難是要設法將以往的傳統和文化承傳下去。
綜觀近年科大學生對校政及學生會事務的參與程度普遍偏低,不少意見都簡單將 原因歸咎於科大學生整體公民意識薄弱、或譏諷科大學生普遍為「港豬」。談到 學生一般對校內事務態度較為冷淡,趙家達不認為背後原因僅為科大學生對社會 或校內事務不感興趣。他提到科大學生大 多較為專注學業,許多時候或許都因此忽
視了校內外各種議題。但趙亦提到根據他 對身邊同學的觀察,認為科大學生「唔係 真係咁港豬,起碼大是大非面前會分到對 錯」,他續指科大學生跟學界其他學生相 比,較少以行動發聲的原因為「每個人的 選擇和取捨不同」,而學生作為持份者亦 有不同的優先考量,亦會因風險而卻步, 不會單為理念而賭上一切:「佢哋就算 知道嗰個行動係啱,係要有人去做,但 往往喺心入面覺得可能讀好個學位,或 者之後搵份好工更加重要。」
學界係一個整體,科
大學生會 力量好細。第
一冇號召力,第二係唔會 再有人好似以前咁陪你做 激進
談到大專學界的未來,趙家達認為當 下各學生會均面臨嚴峻處境。他指出 雖然近年科大學生會仍然有投放資源 於處理外務上,但對外事務並非學生 會目前最關注的事項。趙解釋在現今 的社會形勢下,學生會在處理外務時 面對最大的困難往往受制於學界整體
氣氛低迷。他補充指目前「八大」
中,許多學生會都已「斷莊」,而且 「就算有投票,好多時都會見到個投 票率好低」。趙家達認為在學界目前
「分崩離析」之際,繼續如以往般投 放大量資源在外務上已經沒有太大意 義。他認為學生會不僅是代表着大學 生,外務上更是以社會上的知識分子 身份參與推動社會變革,有義務就社 會不同議題發聲,但同時亦要平衡風 險和責任。談起科大學生會在學界的 定位,他提到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 只能集中資源服務好學生,盡量處理 好校政事務為主。
「曦煥」上任初期評價兩極,提及內 閣當時受到的批評,趙家達認為自己 和內閣「企喺風口浪尖」,要承受和
回應外界對學生會的言論,「壓力真 係好大」,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情緒失 落後,「慢慢可以一笑置之」。他又 提到自己當初決定「上莊」的原因, 他認為雖然上莊有一定壓力,而且在 當下環境中,「好多嘅行動,落好多 決定都要小心過之前,風險一定比以 前大」,但他最終仍為了未來學生會 傳承而決定「上莊」。
趙家達形容科大以往給予外界的形象 為「好專注學業」,但同時亦認為「 有時堅持自己覺得正確嘅事,或者去 保留一啲傳承,係緊要過其他嘢。」
他提到即使承受再多的批評和攻擊, 「上莊前一早預咗」。而即使無法滿 足所有人的期望,趙家達亦認為最重 要的是「保持住自己嘅初心,同時亦 都想為咗學生會嘅傳承,可以保留住 科大本身呢種有唔同society俾學生玩 嘅文化。」
唔開心就一定有,但 我覺得有時人係唔可以放 棄,我會好對唔住當初落 呢個決定 自己。
如果十年後我睇到科
提到近年大專學界願意「上莊」成為 學生會幹事的人數普遍大幅下降,趙 家達指科大近年較少學生願意「上 莊」的原因除了大學內部風氣令學生 較注重學業外,「上莊」的風險增加 亦是原因之一。他分享自己當初「砌 莊」時,曾經遇到過不少學生本身即 使對學生會有興趣,亦有熱誠希望為 科大或大專學界出力,「但都因為好 多其他concern,風險、前途等等各樣 嘢,而去選擇放棄。」
而談到科大學生會未來的傳承,趙家 達指有時候會擔心「冇下莊」。他認 為學生會傳承最重要的是資源,「起 碼要有三樣嘢,有錢、有人上莊、有 member」,而當中最困難的一環是找 到合適的學生願意「上莊」。「喺科 大入面,要揾到有人真係熟學生會架 構、了解唔同屬會架構、同埋清楚學 校唔同部門,其實真係好難揾到咁嘅 人。」他續指學生會會長一職責任重 大,「唔係淨係識出嚟見吓記者,搞 吓活動就得。」他以自身經驗為例, 指自己即使一年級時曾擔任屬會幹 事,期間累積不少人脈和經驗,但仍 需面對不少壓力,擔心「下莊」或許 未必能承受。
訪談最後,趙家達寄語科大學生應多 些了解科大本身的定位和文化。他提 到科大相比起港大或中大等有着多年 歷史和文化傳承的大學,較少注重大 學文化本身。「我哋見到科大往往唔 係太focus落學生本身文化上嘅傳承, 佢哋淨係想要一班足夠top嘅尖子去幫 手做研究,攞一啲record上嘅嘢,但 咁樣其實真係健康咩?」他提到近年 在肺炎疫情和校方打壓下,無論是「 鬼故tour」,或是「青蛙路」和「智 慧石」等屬於科大人的共同回憶都已 失傳,指希望科大「除咗讀書之外, 起碼可以俾而家嘅學生,同埋之後入 嚟嘅學生,有住我哋科大自己獨有嘅 文化,真正做到文化上嘅傳承。」
大學生會斷莊,我可能會 一笑置之。但起碼而家我 知道自己要企出 黎。
我未必係大家心目中 最理想 會長,但係我想 令科大人知道,除讀書之 外,呢個世界仲有好多 值得關注。
撰文:留下來的人 排版:非基師
相信在農曆新年及朋友聚會期間大家都有機會接觸麻雀。恰巧去年有一 群熱愛麻雀的科大同學決定成立「麻雀學會」,並在五月正式成為學生 會屬會。相信大家都對科大成立新屬會的難度有所耳聞,那不如讓主席 Kolf 及財務幹事 Alan 帶大家了解成立屬會的原因、困難等等。
初初成立屬會的阻滯
Kolf 早在數年前已有成立麻雀學會的念頭,只不過當年比起現時更難 成立麻雀學會,以及當時愛好者不多,因此最終未能成事。在這兩年 間, Kolf 目睹日本麻雀透過網上平台,例如「雀魂」、「一番街」這些 遊戲的推廣而慢慢興起,香港因而有越來越多人打日本麻雀,加上科大 那時亦多了不少新玩家對日麻感興趣,所以去年便嘗試成立日本麻雀研 究社。 Kolf 回想一年級時僅得三人願意一同「上莊」,很多人雖懂得打 日本麻雀,但談及要成立屬會並要跟校方談判的時候便紛紛卻步。事件 一直拖延,直至二零二零年疫情的爆發,可說是把「上莊」計劃釘上棺 材板。
由於及後數年均沒有舉辦迎新日,缺乏機會認識新生和了解學生對成立 麻雀學會的看法,較難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令他一度對麻雀學會的成 立不抱任何希望。直至去年恢復面授課程, Kolf 參加了其他屬會的迎新 日,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得知對方都有興趣成立屬會,最終在 「砌莊」時招攬到足夠的人數。而由於 Kolf 本身對學生會會章有所研 究,他亦自願負起較多行政上的責任,開始著手計劃成立麻雀學會。
組成屬會的契機和過程
Kolf 提到當初透過參加棋舍迎新日,認識了很多打日本麻雀的人,便時 常一起打麻雀。那時經常在科大通宵打牌,但屢次遭受驅逐,亦曾試過 被多個保安包圍,甚至被帶至保安中心問話,又有數次因聲浪過大被投 訴。 Kolf 表示當時在公共地方打麻雀被禁止,宿舍範圍亦嚴禁打牌,加 上學校不批核場地。種種原因下促使 Kolf 及其朋友覺得應成立屬會以爭 取應有的權利,爭取場地予同學打牌等。
籌組屬會並非一帆風順。初初班底僅有六人,他們以「日本麻雀學會」 的名義申請成為學生會屬會,但或許因為日本麻雀的代表性和普及性不 足,所以在周年大選時票數未能達到最低門檻。其後留意到科大學生普 遍對香港麻雀較有興趣,於是在第二次申請屬會資格時更改屬會名稱為 「麻雀學會」;除此之外, Kolf 在第一次選舉失利後,在原有班底下招 攬新莊員以壯大內閣影響力;他們亦努力吸納新人成為屬會成員,和在 投票前跟各屬會打好關係。幾經努力,麻雀學會最終成為正式屬會。
成莊期間不放棄的因素及動力
Kolf 表示自己十分喜歡賭博類的競技遊戲,但強調不喜歡賭錢。而對麻 雀競技的熱愛便是他成莊期間不放棄的動力。他認為這些遊戲是古人的 智慧,只不過當時的環境令人們需以金錢而吸引人遊玩。 Kolf 希望作為 引領創新的大學,應該撇除人們將麻雀和賭博掛鉤的固有印象。續指麻 雀跟象棋、圍棋最大的分別在於後者輸贏是完全取決於技巧,但前者跟 德州撲克會較類似,會有一定的運氣成份,儘管技巧多好,亦不能完全 駕馭整個遊戲,而技巧則變成盡能力駕馭運氣從而增加勝算的技術。這 就是 Kolf 喜歡麻雀的原因,而改變麻雀等同賭博的觀念亦是他堅持推廣 麻雀文化的動力。
Kolf 分享自己在過程中獲益匪淺,他笑指近年社會環境不斷轉變,就像 麻雀一樣,運氣時好時壞。如何用平常心去看待社會變幻,他認為這些 都是我們可以從麻雀中學得到的心態。
成立屬會後面對的困難
財務幹事 Alan 認為成立屬會最大困難是欠缺 經驗和基礎。其他屬會有既定的活動及形式, 故此他們便可以跟隨從前留下來的習俗,反觀 很多事情需要親力親為,譬如要構思迎新日的
遊戲及流程。他亦指獲得屬會身份後壓力遞 增,皆因他們是代表科大學生會屬會,需以身 作則,不可以涉及賭博行為。他亦指出學會籌 辦活動上會遇到其他困難,例如要配合學校的 政策,不得涉及賭博的成份等。他們成為屬 會後亦跟校方繼續保持溝通,亦有嘗試安排跟學生事務處開會,商討能 否放寬相關規定。他們曾引用和中大及港大合辦大專麻雀聯賽的成功經 歷,當時莊員亦有擔任裁判一職,有舉辦相關活動的能力,以證明麻雀 學會有能力控制,嘗試說服校方不需擔心同學賭博的問題。
可是,校方決定保持不變。 Kolf 嘆息現仍未能借用學校房間打麻雀, 即 使嘗試聯絡學生會亦無補於事。由於學校常以賭博條例阻撓實體麻雀活 動的舉行,他認為學校的想法其實仍不想學生成立麻雀屬會。 Kolf 亦聽
聞過二零零四年曾有學生嘗試組成麻雀學會,惟學校當時的答覆表示不 論舉行任何類型的活動,一律不容許。
Kolf 曾研究以線上形式進行訓練或比賽,但各平台都偏向賭博性質,他 不希望以「開心鬥一番」舉辦港麻比賽,因此學會重點考慮聯校比賽。
儘管如此, 校內比賽同樣重要,他們正積極研究如何在科大或校外借場 舉行屬於科大的比賽,不過 Kolf 坦言現階段挑戰仍較大。
好消息是, Kolf 認為學校的立場有「軟化」,他們覺得若可以持續跟學 校談判,就應該有機會放寬規定。 Kolf 希望他們能擁有其他大學麻雀學 會等同的權利。比方說,中大的麻雀學會是用學生會的場地,而該場地 不受校方管轄,屬會便有較大管轄權。但在科大所有地方都是校方的管 轄範圍,因此無論執行上或談判上亦寸步難行。
招募新會員
Alan 表示創會初期的會員可分為兩批人。第一批是早已認識的朋友,他 們曾舉辦三屆日本麻雀聯賽,當中兩屆是在成立屬會前舉辦,有大約四 至五十個會員都是因比賽而認識的一班朋友;而第二批則是從不認識的 新會員,這些新會員對麻雀極具興趣,希望能有更多的訓練。所以屬會 莊員一直以來也不斷與學校積極溝通,爭取場地。
第一年以新學會身份參與迎新週,便吸引八十多個同學成為新會 員, Alan 對此成果表示接受及對來年招生抱有期望。縱然會費並不便 宜,他保證會定期推出不同的活動,為會員帶來更多福利 。
覺得科大現在的麻雀文化普及?
人們普遍說大學五件事, Kolf 認為以普及率來看,應該新增打麻雀為第 六件事。不過就他所知,很多人打麻雀均涉及賭博成份。 Kolf 重申,學
會成立初衷並不推廣涉及賭博的活動。他指出與會員私下打麻雀時均不 涉及金錢,只希望教導他們如何改善打牌技巧和推廣文化。
迎新日上, Kolf 留意到很多國際生都表示有興趣學習打麻雀,他承諾會 大約在十月中左右舉辦教學班,屆時若有國際生報名,則將以英語教 學。教學班亦會介紹香港麻雀玩法,以及研究較深的理論,例如概率論 等。他亦提到當時舉辦大專比賽時,其他幾間大學都對科大麻雀學會的 成立表示開心,相信未來會有更多聯校麻雀比賽。
未來計劃
Kolf 等成員正籌備一些比賽,暫時以日本麻雀為主。
除了舉行比賽,他們正跟香港麻雀協會相討派代表至外
國參賽,並努力向麻雀協會爭取贊助。他們現階段並未 有計劃向學生會申請有關資助,希望自負盈虧。
至於會員恆常訓練和比賽場地方面, Kolf 決定跟一些麻
雀 partyroom 合作,以較低價錢租借場地,舉行定期聚 會。校內方面,則希望舉辦教學班,為會員提供福利。
屬會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成立,很多文件、計劃書、申請文件、投票程序 要需要處理。而同學可能對這方面不太熟悉,所以 Alan 認為有曾經「上 莊」的人協助,便更得心應手。
Kolf 認為成立新學會首先要考慮新屬會在成立後受歡迎的程度。他強調 這十分影響周年大選時投票結果。第二,則是內閣成員是否有上莊的經 驗。他指由於自己未曾上莊,在行政方面十分不適應,例如在科大借房 需要很多文件。如果一年級生想成立新屬會,他會建議先用一年時間上 其他莊汲取經驗,了解學校文化及屬會間的政治關係等。他亦建議一年 級生累積經驗及人脈,二年級時如能組成一個七至九人的班子,便是成 立新屬會的合適時機。
成莊建議 給科大同學的話
Alan 希望科大學生踴躍體驗及參加不同的活動,不要被外界認為科大 只有讀書的印象所烙印,建議同學擴展人際關係、掌握才藝及技能。現 時很多學會均面臨斷莊問題, Alan 希望大家對學會多加關注,因除了學 業,參加各學會活動在大學生涯上同樣重要。
撰文:hypocrite223 排版:非基師
外 夢之悲
早些時候,有人推薦我看蘇菲 ・ 卡爾的《極度疼痛》。直到現在我還是不喜 歡這本書的節奏倉猝,每頁圖文都像在強迫讀者走馬看花。
不過《極度疼痛》的倉猝無法否定其價值,我很喜歡這本書的源起:蘇菲 ・ 卡爾每天把親身經歷的創傷重新書寫一遍,把文字視作「一場驅魔儀式」, 每寫一字夢魘便減輕一分。讀這本書時,我總想著我也需要一場驅魔儀式。
我希望《極度疼痛》足以為我接下來寫的東西定調:這些是讓我後悔的經 歷、一場驅魔儀式,並不是甚麼光榮事蹟。
不難想像,我們都從科大編委裡找到文字的另一種面向。文字不再是應付考 試的八股文,而是一種比刀劍更強、足以為抗爭所用的武器。文字的力量賦 予我們審視他人的權力,帶來一種全新的生活態度,讓人不得已感到驕傲。
這份驕傲會化作不同模樣。有時它叫做「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 由」,有時叫「立足於這雜亂無章的新世界秩序之上」,很是超然,很是優 越。
我想起昆德拉的《生活在他方》:「社會運動把人的生活帶到更高處 比自 己更優越,比其他人更優越;這種內外求索的驕傲正是科大編委的養分。」
循此思路稍稍往前,不難發現,沒有社運的時候,科大編委便營養不良。例 如二零一九上旬,科大編委幾乎斷莊,後繼無人。輾轉到二零一九的初夏, 記得是六月十一日,我湊齊人數勉強成莊,成為科大編委的第二十七屆總 編。
我在編委寫的字有點多,於是其他人給了我另一個名字,文膽。
社運最熾熱的一年光景裡,文膽有好多個夜晚都在寫文。他寫過科大編委的 每一篇聲明,也寫過不計其數的長篇文章;短一些的報導即使不用親自動 筆,也要先由他過目才能出街。
我與文膽認識久了,也漸漸理解他的文風。他改文時會把滿懷怒意的詞語換 掉,想要留住大學媒體的些許慎重風雅;他偶爾會賣弄技法寫些「白色恐怖 早已蓋過紅色日晷」、「這篇到此只能留白」;不過我最記得的還是他的小 小詞典:記憶、遺忘、沉默、政權、紅線、鮮花、燭光。
這小小的詞典雖然好用,卻也解構了寫文這件事。文膽很快發現,這小小的 詞典並不屬於他,而是服膺於他的讀者。文膽所要做的,只是把本質先於存 在的文字帶到世上,與無數相似得過分的文章並列,然後在一兩日內被忘 掉;當他把這個猜想毫無保留地用在紀念特刊時,他有了個悲傷的發現:他 寫了一篇完全不屬於他的文章。在《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裡,這個悲傷的 發現叫媚俗。
其實他還有另外一個悲傷發現:他漸漸無法相信自己寫的東西 他發現有 著相同狂熱的人群,對付自己人同樣不遺餘力。 篇幅所限,不便贅言,就以《賦別曲》裡的一段話作結吧:
我要把我這輩子最悲傷的發現告訴你: 被迫害者不會比迫害者高尚,我完全可以想像他們的角色對調。 你呢,你可以在這樣的論述裡看到想為你父親卸責的渴望, 這說法把責任推給了造物者,因為是祂把人創造成這樣的。 你這樣看事情的話,或許很好, 因為如果你得出了罪人與受害者沒有差別的結論, 這就是將一切希望揚棄,而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地獄, 我的小可愛。
科大 大可改善之處
科大創校至今三十載,歷任校長為科大發展、創新等不遺餘力,造就科大 在短短三十年間取得驚人的學術成就。但是,筆者相信科大人,或多或少 都可能對科大某些政策、配套、做法等等有微言。那些甚麼Stressand Tension、宿舍供應不足、沒有地鐵站等老生常談便在此不贅。本文依筆者 在校園生活兩年「觀校於微」的個人經歷,由科大交通到飲食、上課以至住 宿一一整合,希望能點出一些各位平常或許不會特別留意的不足之處。
\\\\\\\\\\\\\\\\\\\\\\\\\\\\\\\\\\
現時校內餐廳的管理統一由 CampusServicesOffice負責, 校內餐廳食物質素參差不齊,部份餐 廳更曾經被發現老鼠及發生食物中毒 等。即使近年大型連鎖餐廳進駐,仍 然有不少餐廳被同學稱之為劣食。有 見及此,為了同學的味覺著想,並使 同學能享有更優質、美味的膳食選 擇,校方可考慮於CSO轄下設立膳委 會,並加入由學生直選的本科生代 表。如此一來不但可令同學有機會表 達對食物質素的意見,更有機會由學 生參與推薦和引入新餐廳,在飲食上 實行員生共治。
「吓?乜又壞��/扶手電梯」、 「科技大學冇科技」。科大的扶 手電梯或升降機設施越趨殘舊, 「壞��」及「壞扶手電梯」的情況 越見頻密。尤其以G / F到LG7的扶手 電梯,以及Lift13至15的維修工程 對同學影響最為嚴重。「壞��」不但 令其他原本已經使用量甚高的升降 機或扶手電梯負荷百上加斤,同學 亦需要花更長時間等待升降機或改 行樓梯,增加同學上落各層的時間, 尤其轉堂期間的影響更是不言而喻。 有見及此,科大應該徹底更換或加快 維修升降機及扶手電梯的速度,提升 效率,並以科大成員的利益為先。
設立膳食委員會 更換「壞��」
「 壞扶手電梯」
閱讀週指在每個學期間設立
不用上課的一個星期,通常
設於期中考試以及期末考試前,讓同
學可以整理和鞏固所學,增加同學溫 習的時間。現時香港大學就設有閱讀 週,而對科大而言,科大的課程一般
工作量甚大,增加閱讀週可令同學有
更充裕的時間完成作業和準備考試,
同學亦可利用閱讀週稍作休息,之後
再全力以赴繼續溫習,有望提升同學 的學習效率。
增設閱讀週 開設全新課程 增加人數限額
大學四年,其中一樣每個sem
必定會經歷的就是Reg科,而每年 AddDropPeriod有為數不少的科目
供不應求,不時都會見到不少同學
無法讀到心儀科目,而某些科目的 WaitingList數目由數十至超過一百
人不等。部份三年級及四年級學生
甚至擔心無法及時完成畢業要求而 未能如期畢業,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勉
強修讀其他課程。有見及此,校方應 當保障學生讀書的權利,審視數據及
按需要為受歡迎程度高的課程增加人
數限額,並提供全新課程以供同學選 擇,杜絕現時經常「Reg唔到科」的 問題。
興建新圖書館 文娛體育設施
科大圖書館使用率甚高, 圖書館長期爆滿。而現時圖書館的地 理位置相信再難以進行擴建工程,即 使現時將LG5重新裝修以增設出入口 和少量位置亦只是隔靴搔癢。而工程 亦會削減本來屬於學生會及各屬會的 可用空間,實有打壓學生會之嫌,對 學生利益而言可謂因小失大。而治本 之法在於興建新的圖書館大樓以疏導 人流同時增加可用的地方。事實上, 現時三大之中只有科大僅有一個圖書 館,其餘兩所大學均設有多於五個圖 書館,可見差距之大。
除此之外,現時科大文娛及體育設施 嚴重不足,部份體育設施長期爆滿難 以預約,而即使有位置可供預約,同 學也未必可以預約到較理想的時段。
至於文娛設施方面,科大僅有逸夫演 藝中心一個大型文娛場地,可見用於 提升校園人文水平的設施嚴重不足。
或會有人質疑筆者的建議天馬行空難 以實行,但有見創科大樓、新宿舍大 樓在不久將來會一一落成,香港科技 大學(廣州)亦已經順利開校,如果 建議無法實行,只會是「非不能也, 實不為也」。
改革蛇飛制度
科大素來有俗稱「蛇飛」的 GuestPassScheme,讓沒有
宿位的同學可以留在宿生房間過
夜,方便同學翌日上課或者參加 一些時間較早的活動。科大宿位向來 嚴重不足,不少學生即使家住大西北 或離島地區亦未必保證獲派宿位。而 現時制度下GuestPassScheme規定一 名宿生只可以簽署一位訪客進入宿 舍,未必可滿足同學的需要。就筆者 觀察,以往在GuestPassScheme實行 時,不時有同學因需要簽多過一位訪 客而需要另一位宿生協助登記。由此
可見,大學可嘗試放寬限制,仿效其 他大學做法,容許一名宿生同時簽署 兩位訪客以方便同學進行活動。
科大現時一切有關宿舍 的事務由StudentHousingand ResidentialLifeOffice負責。科 大Hall位嚴重不足的問題眾所周 知,而科大學生一向均對宿位的 問題上比較重視和著急,這從新 宿位分配制度的諮詢會議中學生 踴躍參與已可見一斑。而一整年 來不少同學在Swap房、因特別原 因而申請Hall位、或預約諮詢等情況 下都需要聯絡SHRLO。
但是,當同學向SHRLO發送電郵時, 與大部份其他學校部門不同,SHRLO
已預設自動回覆的電郵回覆同學,該 電郵表示正常情況下三日內會有電郵 再回覆同學。而筆者實測過的確需要 三個工作天才收到職員電郵回覆,與 其他大學部門普遍一日內回覆電郵的 速度相比明顯較慢。考慮到SHRLO的 重要職能和所處理事務的迫切性,不 能想像只是數封email來往已經可以 延誤數星期時間。因此,學校應該考 慮增加SHRLO職位,務求提高跟進學 生事務時的行政效率。
以上是筆者認為科大柒大可改善之處,還望可以為各位同學帶 來啟發,亦希望其中內容可以引起各位些許共鳴和思考。然若 僅得筆者一人一文,實在人微言輕,相信校方亦會對這篇文章 不以為然,更遑論會有任何跟進行動。路阻且遠,唯有透過諸 位的投入和推動,或許才能在未來為科大帶來一絲改變。 撰文:Error
每逢考試季節,科大學生總會自嘲要「跳蘑菇先搞得 掂」。但又有多少人認真想過,如果「跳蘑菇」一幕真的發 生於我們眼前,我們又該如何反應?
讓筆者帶大家回到前年十二月十五日,當時正值期末考 試,正當一場考試完結後,有些學生感到鬆一口氣,有些要 繼續為下一科考試努力,有些或需要些時間沉澱。然而,當 日有一位學生選擇了另一條路 了結自己的生命。
筆者不知道正在讀這段文字的你是甚麼身份。你可能是 今年加入科大的新生,又或是已略聞以上故事的「老鬼」, 更可能是大學職員。筆者雖不知以上這段已逐漸褪色的故事 對你產生了甚麼影響,但此文並非要討論故事主人翁的內心 世界,而是我們可以從中明白甚麼。
大學是要讀書的,除非你是天才,或是完全不在意成績 的學生,否則所有跟你說「上了大學就等於上岸」的人都是 騙你的。然而,讀書是不是就是學生的全部呢?全港八大院 校加上其他大專院校的學生都要讀書,但談到chur的程度, 其他院校又則未必及得上科大。當然,科大毋容置疑地在全 港,甚至不少國際大學排名上都獲得相當不俗的成績,而這 或多或少都要歸功於長期爆滿的自修室。但是排名背後,科 大同學付出了多少代價、承受了多少壓力、又有多少學生的 精神健康出現問題?儘管科大有提供精神健康及情緒輔導服 務,但往往預約需時,導致有需要的學生難以及時獲得恰當 的幫助。這可能是因為輔導員的數量不足,又或是需求真的 太大,增設再多的人手也無補於事。
撰文:Fragments 排版:非基師
當然其他大專院校也有學生輕生的問題和其大壓力之處,但這並不代表任 何人可以置身事外,我們反而有責任去開始反思這問題的起因,並竭力阻止這 種悲劇再次發生。無可否認,每個人的經歷和承受能力各有不同,有些人面對 逆境時的抗壓能力的確比較高。但面對科大排山倒海而來的課業壓力,要學生 默默承受這一切卻往往被視為理所當然。甚至在校園內往往有一種風氣,當有 學生感到壓力大得難以承受時,卻會被貼上「抗壓能力差」的標籤,有些人甚 至會爭議有些外國大學chur的程度比科大有過之而無不及。但面對問題時,單 拋下一句「其他大學更chur」,難道就會顯得自己比較高尚嗎?
再想深一層,或許chur並不是最大的問題,反而chur完看不到出路,看不 見成功才是問題。正如我們不會視日以繼夜地做自己喜愛的事為chur,即使沒 有讓自己得到休息的空間,但是對於當事人來說這是燃燒青春。曾有人笑說在 科大讀書是「不chur便拿C,chur了也只能拿C+」。當然不能說所有人都是這 情況,但由此可見很多科大學生對於好成績趨之若鶩,卻又覺望塵莫及。
或許有人是真心喜歡讀書的,但當人總要顧及現實,熱誠便 不代表一切。這或許很功利,但試問「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不 會過於不設實際嗎?當付出有回報時,不是會更有動力為下一個 目標努力嗎?科大其中一個一向為學生自嘲和垢病之處,就是十 分容易爛grade,這可能就是其中一個原因令很多已經盡力的人最 後輕則選擇「躺平」,重則選擇一死萬事休。
正所謂「人無癖,不可交,以其無深情也」,意指不要跟 沒有嗜好的人來往,因為他們多是沒感情的人。多點發掘其他愛 好,有興趣愛好的人,生活才會過得更有色彩。人生不應只有讀 書,每每聽聞學童自殺的悲劇,總覺婉惜不已。
其實說了這麼多, 筆者都只是希望各位除了 可以正視這種不健康的讀 書風氣,更要多點留意身 邊人的情況,互相扶持一 下,因為有很多時壓倒駱 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可能 就只是一句「我不明白你 在怨甚麼」。
說起香港的特色,你或許已經在腦海中浮現
出雞蛋仔、茶樓以及叮叮車吧?對於年輕一代而
言,街市是個陌生領域,更不用說街市內的豬肉 檔了,但它恰恰具有香港的獨特色彩。
早在華夏文明萌芽其時,人們建房子會分
兩層,上層住人,下層則做豬圈。於是,一間屋 子內有一隻豬的圖案就形成了甲骨文中的「家」
字,亦是華人說的「無豬不成家」。豬在華夏地
區屬於較早被圈養的牲畜,同時在中華民俗上佔
有一席之地,如農曆正月初三是「亥日」,所謂
「山中亥日稱人君者」,其中亥日為豬日,豬 也被稱為「人君」,有了人上人的意思。李時珍
說:「豬為天下畜」,在以前的農耕社會裡,我
們的祖先不吃用於勞動的牲畜,牛用於耕地,驢 用於搬運。豬不用勞動且易養易胖,一隻豬就能 為大家提供許多能量,所以豬才能成為華人幾千
年來最喜愛的肉類。據桓寬《鹽鐵論 ・ 散不足》
提到「今閭巷縣佰,阡伯屠沽,無故烹殺,相聚 野外。」早在西漢時,豬肉成為人們的主要消耗 肉類,而且每個城鎮都會有屠戶,也就是早期的 豬肉檔。那時的香港還只是一個南蠻之地,多數
香港祖先都是漁民,靠捕魚以及耕種為生,當時 鮮有養豬人士。到了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 提出「巷內兩街,皆是屠宰之家,每日不下宰數 百口。每日各鋪懸掛成邊豬,不下十餘邊。」可 見當時賣豬的豬肉檔是十分多,南宋的人們更是 對豬肉情有獨鍾,才能讓豬肉檔的數目多了起 來,而香港當時也開始多人會吃豬肉,便多了許 多豬肉檔。
豬肉檔的「檔」是廣東或粵語地 區對於店舖的說法,而且以前賣豬肉 時,只是在市場的其中一個位置,所 以不能被稱之為店舖。現在,香港的 豬肉檔仍保持南宋的賣豬肉方式,會 把豬肉切好一塊塊的,用鉤子懸掛起 豬肉或豬內臟,整個豬肉檔猶如做了 紅色肉簾般任客人挑選。另一個特點 是賣豬肉的人,他們常穿著白色的背 心加一條沾染血跡的圍裙,有時也會 有幾個不穿上衣的,但也會戴上那條 別緻圍裙,拿著鋒利且厚重的刀, 吃力地砍著豬骨頭。砍豬肉時,刀 碰到豬骨上,豬骨再碰到加厚版砧板 的聲,成為街市中不可或缺的熱鬧聲 音,也是融入於生活當中的香港特 色。香港人喜歡吃豬,一般情況下, 每天會有約四千頭活豬供應,而且每 天的豬肉銷售情況中,更有超過一半 是新鮮豬肉。這才使得每一個街市都 有三到五個豬肉檔的存在,讓愛吃豬 肉的港人可以隨時買到。
世界各地也有異於香港的豬肉店 舖。例如在泰國,豬肉被切成棋盤大 小放上特製的手推車,再把車推到要 售賣的地方,可以是普通的街市,也 可以是居民居住的地方,方便當地的 居民購買。在韓國則有豬肉店,但你 不會聽到這個店裡會傳來砍豬肉聲,
撰文:李腦霧 排版:非基師
因為這些豬肉店都放滿一個個的透明 立櫃,新鮮豬肉沒有任何包裝就被放 在櫃裡,由客人買完後,再從櫃子拿 出豬肉裝給客人。德國人喜歡豬肉的 熱誠不少於華人,而且他們喜歡在早 餐吃生豬肉夾麵包再加一些碎洋蔥減 少生豬肉的腥味,所以早上在德國的 豬肉店買豬肉時會附贈洋蔥。而日本 以及許多的歐洲國家都是把豬肉包裝 好,再打上標籤寫明出產地及價格 後,放於超級市場上賣。對比起香港 的豬肉檔,沒標籤沒價格,必須直接 與賣豬肉的人溝通,這反而比冷漠的 標籤多了些人情味。正是這些人情味 才使得不起眼的豬肉檔成為頗有特點 的事物。
但是,現在的香港年輕人愈來愈 少會自願做豬肉檔學徒,加上超市的 便利,對香港豬肉檔的數量有一定影 響或是會改變原有的銷售方法。但仍 有許多港人更傾向購買新鮮豬肉,所 以相信豬肉檔文化能在香港繼續保持。
我想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為我僅餘的人生增添一點扭曲致極的快樂。
事發在我成年的那天,我被綁架了。
出乎意料地,綁匪並沒有要求贖金,我和其他人質受困了一晚,翌日迎接破曉 時便被釋放了。但我稍後發現,事情並非如我想像般簡單。不知他所出何策, 但我總能從不同途徑收到綁匪悄無聲息地向我、以及其他人質下達的指令, 不知為何其他人都欣然接受,我猶豫了一瞬間,最後也決定要跟隨大多數人 的想法。
綁匪對待人質的態度比我想像中詭異,比起威脅,更像是企圖在奴役我們、 榨乾我們的價值。
他要求我們每天準時為他工作,全年無休;得到的一分一毫亦要全數上繳於 他。他更會向我們進行暗示,試圖合理化他的所作所為,滿口胡柴。不得不 說,綁匪的馴養手法實在高明,壓榨的同時更會適時地施捨一些小恩小惠,籠 絡人心。
比起令人匪而所思的綁匪,其他人質的反應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幾次命令 過後,我發現他們從未設想過要反抗掌控一切的綁匪,甚或有人開始認同綁 匪的做法,更有人自行抬高身份,企圖成為綁架集團的二把手,一同逼害底層 人員。我越嘗試去試探他人的想法,便越發覺自己才是那唯一的異類。更 甚的是,一個姓黎的男人跟我分享他的順從生活時,眼神中仿似有 光,實在令我始料未及。
看來,大家都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愛上了一直利用自 己的加害者。而我,則是一眾患者中,僅存的正常人。
作為唯一一個正常人,要在一眾癲狂患者中生 存得如魚得水,只能一直偽裝為他們的同類, 化身成一隻披著狼皮的羊而活下去。數年過 去,我的演技被鍛鍊得爐火純青,沒有人發 現我對綁匪有一絲的不滿。
可是,我累了、亦厭倦了。我無法再忍受強 迫自己執行命令,我想脫離操控。但我發 現,身邊的人都已經成為斯德哥爾摩市的 一員,沒有人與我組成同盟,我亦沒有膽 識成為革命的發起人,只能無助地祈求上 蒼,希望局面能夠被改變。
到㡳我在餘下的人生中,何時才能失去心 中餘下的清醒,感受到愛上加害者的快樂 呢?我也想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比起痛 苦地保留自我,或許扭曲意志的快樂更能 讓人解脫。
對了,我曾聽過綁匪提起他的名字,他說 他叫「 」。
仍然記得在殯儀館聽到的一句話。
「我都唔知啲人有乜好喊,生前唔好好孝順,係要等死咗之後先嚟喊苦喊 寣,人都走咗仲喊,扮曬孝順咁。係孝順嘅,就應該生前好好對佢,然後 佢死咗之後就笑住咁歡送佢,依家喺到喊都係因為內疚咋嘛。」
這番話來自一群中年大叔的交談。十五歲的我聽到後,更多的是錯愕。為 什麼要將人的思念和悲傷貶得一文不值呢?雖然有這個想法,但坦白說, 或許我的不解是源自於那時的我根本不了解分袂到底有多沉重,因為整場 的葬禮,我沒有流過一滴眼淚、沒有感到一絲悲傷,甚至不明白親人們的 痛哭流涕。而二十歲的我,在離別多了後,終於開始領悟這句話背後的意 義:
我們每人無不經歷過離別,大至親人離去、情人分手、朋友絕交;小至畢 業分散、聚會結束、旅行完結。聚,總會伴隨著散。可笑的是,大家的人 生都是由散組成,散得越多,人生反而更豐富。這份矛盾讓我們雖痛, 但感覺活著。不過,其實我不喜歡將生命中的離別叫做 散,每個人唯一的散,就是當自己走到生命盡頭的時 候。而那些生命中的離別,只是為我們添加一些色 彩,提醒著我們活著的價值,並為我們帶來下一個 聚。
「說白了,我們每人一出生,就在準備一場盛大的葬 禮。所有的相識,都是為這場葬禮找來賓。」
之前我經常在想,要是時間能定格在所有歡樂的 時刻,該有多好。但隨著人大了,見識多了,便 開始明白到,感受其實源於對比,因為有離別的 悲傷,我們才能感受到相聚時的喜悅。離別讓我 們學會把回憶變成一盤盤錄影帶,時不時在腦海 中播放,撐過孤獨的時間。所以,不要讓一段珍貴 的回憶在最後以悲傷的方式結尾,我們要能滋潤自己 的甜,不要折磨自己的苦。若要離開,就讓我們笑著 道別。若要留下,就讓我們珍惜當下。不管是走 是留,都讓我們好好祝福彼此,將彼此放進回 憶裡。只要能好好記住所有的回憶,那我們既 是散,亦是聚。
致自己,亦致所有面臨離別的人。
「既然無法阻止,就用最好去做結尾。」
「聚,讓散有了回憶。散,讓聚有了價值。」
未來會來,再見會見。
一些人緩緩醒來,朦朧間彷彿看到一抹日光掠過, 卻又在轉瞬間沒入全然黑暗 在漩渦的深處,零星的 一點日照已是額外的恩賜。一股血腥味傳入已麻木的鼻 腔,早就習以為常的人們抽抽鼻子,若無其事地翻個 身,繼續倒頭呼呼大睡,任由身下的水流一刻不停地將 自己的身軀遷向未知的深水處。
從不遠處的上方不時傳來間歇的躁動。那是專屬於 年輕人的活力吧 一名已至耄耋的老人睜開眼,縱使 隔着一層深淵似的水流,仍可隱約看見數個黑影在上方 的亂流中掙扎撲騰着,徒勞無功地與始終不可逆的漩渦 搏鬥着。老人翻身別過臉,他不能理解這一切的意義。 他也曾想像過漩渦之上那美麗光景,但身上的傷痕和歲 月卻早已磨去了一切鬥志。閉上雙眼,他躺平的身軀在 渦流中載浮載沉。這樣或許還能下沉得慢一些呢-老人 這麼想着,再次沉沉睡去。
漩 渦
在遙遠上方的一處急流中,彷彿整片海洋都被染成 了深紅色。數道黑影在混濁的血霧中互相痛擊、爭纏、撕 咬,爭勝的一方雙腳踩着戰敗的一方,以此為支撐跳往更 高處;後者則通常會帶着殘破的身軀墮入下方漆黑的湍流 中。人望高處,是這生態裏不言而喻的常識。身處渦流 中,即使拼命掙扎,也只能勉強維持當前的位置,而只要 一刻鬆懈,便會被扯往下方無盡的深淵。想要往上游的話 只能靠在與身邊人的爭鬥中勝出,這是位於漩渦中層的人 們唯一的共識。只要努力就能往上游,然後離開這同類相 殘的地獄-無數人抱着這想法每日每夜地奮鬥着。支撐着 他們的,是口耳相傳的美麗童話。在傳說中,海面處有着 無限的光明,只要能到達那裡,據說就連太陽也能握在掌 中。
平靜的海面下,零星地飄着些看似了無生氣的陰影, 這裡沒有翻湧的浪潮,也沒有搏鬥的人群。人們不知道的 是,在數十年前,漩渦頂層也曾興盛過。傳說中,那時一 道突如其來的上升水流為一大批原先生活在漩渦底層的人 帶來了希望,許多人奮力一搏,一路從底層衝上了海面。 據說那時雖然每天都有人游到頂層,但豐富的生態和資源 下競爭總不至於過於激烈,海面上力度較弱的水流也使人 不須拼命掙扎也不會下沉。在人們的回憶中,那似乎永遠 是個美麗的時代。
當上升水流停歇後,一切都變了。頂層的人們不再需 要擔心來自下層的競爭-漩渦本身就是最好的屏障,無論 下層的人怎麼拼命,也難以違抗漩渦本身那堪比自然的偉 力。他們當中有些人嚮往漩渦外的世界,他們渴望着有一 天能自由地探索這無垠的海洋。許多人花費半生努力,終 於游出了漩渦。更多人雖想過改變,但身旁豐富的食物消 磨了所有繼續往外游的決心,他們留在漩渦之中,繼續享 受着富足的生活。數十年過去,隨着水流越來越強,人們 終於發現自己終其一生也難以逃出這漩渦。海面上的人發 現即使位於漩渦頂層,自己在漩渦本身的力量面前也僅如 同蜉蝣般渺小。在無力感中,許多人選擇了放棄。年復一 年地,他們的靈魂伴隨着腐爛的身軀被捲進了水流,逐漸 墮入無邊的黑暗之中。
若有人終於能從上空俯瞰這一切,他們將會看見一 望無際的海平面上,碧藍的海水一刻不停地反映着耀目的 陽光,上方的水氣折射出如七彩寶石般璀璨奪目的彩虹。
數隻海鷗在那彩虹下飛過,嘎嘎兩聲,好像是帶着一絲同 情,又好像一聲嘲笑。
58
寫 信 師 傳 遞 最 真 摯 的 情 感
角色定位
知 多 少 呢 ?
默 付 出 的 角 色 | ﹁ 寫 信 師 ﹂ , 而 你 又
能 詳 , 但 其 實 社 會 運 動 中 還 存 在 不 少 默
﹁ 前 線 巴 ﹂ 、 ﹁ 後 勤 絲 ﹂ 大 家 或 許 耳 熟
跟在囚人士以信件方式交流,內容多以生活點滴、喜好興趣、時 事為主,充當在囚手足的筆友,讓其即使身陷囹圄亦能有訴說近 況的知己。
寫信師有幾多人?
根據非正式統計,大約有4000人成為「寫信師」,而現時大 約有1000人因為社運而入獄。乍眼一看或會認為寫信師比在 囚手足多,所有手足應該也有筆友吧?其實不然,有人可能一星 期就收到數十封信;有人一個月才收到一封。不少手足或因為與 身邊最親的人政見有分歧,而斷絕了關係,再也沒有聯繫。
寫信師的重要性
在囚人士僅有兩種途徑能與外界交流,一:每月兩次,每次三十 分鐘與親人的見面;二:在囚人士可以接收或寄出信件,而數量 不限。因此寫信是唯一能讓手足與外界緊密聯繫的渠道,也是能 讓他們感到身邊有人同在的方法!監獄是個令人沮喪的地方,一 張顏色繽紛悅目的信紙能令手足喚起精神,字裏行間所流露的情 感更能鼓舞他們。
為何要成為寫信師
一:尋找知音,交流心得。要和身邊朋友有共同喜好並不容易, 但你卻能透過寫信師平台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不少中立平台會代 表在囚手足在社交平台發布尋找筆友的貼文,若有發現同好,不 妨嘗試成為手足的筆友。
二:釋放壓力,遠離繁囂。對筆者而言,寫信時能讓我暫忘學 業,是我感到最自在放鬆的一刻。且根據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指 出,對於治療壓力、創傷或情感受挫是有幫助的。
成為寫信師的心得
筆者當初也傍徨了一段頗長的時間,擔心自己寫的信沒有回音。 最後發現一切只是我想多了,手足即使收到陌生人的來信,亦會 十分高興和願意回信。假若你沒有寫信的經驗,僅記不要抗拒嘗 試,要踏出自己的舒適圈!
寫信師資訊相關平台
•燕子生命
IG @swallowlife.hk
(已停止更新所有社交媒體,但仍負責收發電子信件及維持網上筆友系統運作)
•封信子
•洋蔥
•文浩
•稜.支援
未能盡錄
IG @fung1seon3zi2
IG @handwritingletters
IG @manhoinjail
IG @link__support
本報現正招募以下類別的工作人員, 歡迎各年級對編採、製圖排版或成為學生記者
有興趣的同學報名,加入 科大編委 !
編輯部 美術部
職責:
•負責即時新聞報道
•撰寫專題報道
•對校政時事等作深入跟進
招募準則:
•為人處事小心謹慎
•熱愛科大編委
•良好中文水平
職責:
•為新聞報導設計圖片
•為刊物進行設計及排版
招募準則:
•為人處事小心謹慎
•熱愛科大編委
•熟用設計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