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Wildlife Emag vol9

Page 1

香港自然生態論壇 出版 www.hkwildlife.net

09 OCT 2016

香自然 港 生態

HKWildlife

雜 誌 Magazine

探討大嶼山生態 過去、現在、未來

意態娉婷舞花薑 大嶼山兩棲類的保育與威脅 與豚相遇的反思 丁屋爭議疑慮未釋 二澳復耕難保障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乃非賣品。 每期雜誌可在 www.hkwildlife. net/Blog/ 免費下載。香港自然 生態雜誌版權屬香港自然生態 論壇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 印。如有違反,香港自然生態 論壇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各位讀者如有任何 意見,歡迎電郵至 webmaster@hkwildlife.net 出版:香港自然生態論壇 www.hkwildlife.net ISSN 2075-6259

目錄 P. 2 編者的話 //Zabrina

奇花異草 P. 3 赤車。吐煙 //aland P. 7 意態娉婷舞花薑 //ssmar

水裏水裏去 P. 11 被遺忘的寶藏──水口 //Tommy P. 21 環嶼一週:大嶼山兩棲類的保育與威 脅 //Jinpan

海裏海裏闖 P. 27 The Silent Sea //Joyee Chan ( 譯 ) 寧靜的海——黃唇魚的無聲吶 喊 // 小妍

編輯組成員 編輯 / 校對 : Jinpan, Elaine, Xoni Ma, Kimchi, 小妍 排版 : SiuSze, Zabrina, 小妍


編者的話 大嶼發展的矛盾 P. 33 與豚相遇的反思 // 小鹿斑比 ( 圖 ) Olivia To P. 39 漫遊貝澳 - 感受大嶼之自然、 靜與慢 //Xoni Ma P. 43 丁屋爭議疑慮未釋 二澳復耕難 保障 //DesigningHK P.47 香港的瑰寶 美麗又脆弱 // Andrew Chan

留意番! 觀賞生態必備態度 P. 51 Pokémon Go? HKWildlife GO! //Kimchi P. 57 Leave No Trace //HKWildlife

港除了以「東方之珠」的非凡都 市體驗見稱外,更是大自然界 中的瑰寶。作為香港面積最大 的島嶼,大嶼山的生態得天獨厚。尤如 夢境裏會吐煙的花,嬌小玲瓏的樹蛙, 甚至是擁有動人名字的「舞花薑」…… 您也一一可在這墨綠的寶島上找到。此 外,當中仍有許多生境以及棲息了多個 世紀的動植物,從沒有被正式列入記錄 中,直至近年才被熱愛大自然的市民、 團體及學者發現。由此可見大嶼山是個 尚待發掘的生態寶庫。 最近第三條機場跑道的興建、復耕 及發展旅遊業等議題,把從前恬靜的大 嶼山捲入人與大自然捔力的風波中。她 的生態面貌正默默地改變—比人還要高 的黃唇魚絕跡了,中華白海豚暢泳的呼 吸聲及水聲漸漸地虛弱了,從前樹林裏 各種兩棲動物的斑爛色彩變淡了;零污 染的「世外桃園」也逐漸變成傳奇。也 許,過去我們從未見過的,現在曾經遇 見的,和在未來眷戀的,也再不會見到。 今期收集了有關大嶼山過去及現在 的故事和相片,以及與其未來有關的一 些反思及啟發,把大嶼山最美麗動人, 或令人讚嘆不已,甚至咬牙切齒的一面 盡展讀者眼前,讓大家重新發掘這瑰寶 的魅力,繼而一起守護大嶼山! 最後要說,香港自然生態論壇是一 個匯集自然愛好者的地方——這裏有無 限創意、無限力量、無限希望。希望大 家喜歡第九期的香港自然生態雜誌,及 繼續支持我們團隊,一同為香港的自然 生態出一分力!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 2016 年 10 月

2


赤車

花會突然由

圓球形變為

右下方的盛

作者 : Aland

開狀態並吐

赤車屬花序

出一口「煙

來赤車屬植物的雄花花 絲在未成熟時,會呈卷 曲狀態產生張力,成熟 時則利用張力向外爆發,將花粉 彈出形成一股花粉煙,望隨風飄 送至遠處。原理相信與黃花酢漿 草、華鳳仙、蔓堇菜等植物利用 張力傳播種子相近。這或可解釋 為何雄花花序的花梗遠長於雌花 花序:雄花處高位有助將花粉彈 到遠方,而雌花處低位有助接受 自遠方飄落的花粉。不過由於雌 花位處低位同時會影響種子的傳 播,故此說仍有待進一步實證。

3

奇花異草-赤車。吐煙

已消失不見

花粉 此階段的花


據香港植物標本室網頁,本地原生赤車屬植物有四種,分別為蔓赤車 (P. scabra )、華南赤車(P. grijsii )、短葉赤車(P. brevifolia )及赤車(P. radicans ),甚難分辨,特徵大約如下:

bra) 尖 毛,葉尾狀漸

蔓赤車(P. sca 葉略披

最常見者,莖

華南赤車(

P. grijsii) 狹窄,葉大 而全株密披

地理分佈較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 2016 年 10 月

4


revifolia) 葉尖鈍 短,莖披毛, 長 節 指 兩 一 地密林,葉僅

短葉赤車(P. b 散佈於高

5

奇花異草-赤車。吐煙


赤車(P.

radicans ) 細,全株 近無毛

偶見,葉

藝種— 外來園 一 載 另 標本室 P. repens) ( 吐煙花

明白到赤車屬的花粉傳播途徑,此種因何故得名,相信毫無 懸念了。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 2016 年 10 月

6


意態 娉婷

舞花薑 舞花薑全株形態

7

奇花異草-意態娉婷舞花薑

作者 :ssmar


2009年,網友kili01在大嶼山發現了這個美麗的品種!

舞花薑(Globba racemosa) 屬薑科,為本港新紀錄物種。這種落 葉性草本植物,生於高山樹林之中,初夏五月時才從土中冒出頭來,發芽生 長。它的個子不高,只近半米,外表有點似淡竹葉;葉片為長圓形或披針形, 主脈上有柔毛。

它在七月開花,花朵黃色,排列成一圓錐花序,花序生於假莖頂端;花萼呈管狀,頂 端有三小片裂片;花瓣也連合成一管狀花冠,花冠頂部的三片裂片向後反折。跟其他薑科 植物一樣,其花朵大部分的雄蕊都是不育的,並特化成花瓣狀,叫人難以知道它們的真正 身分。

舞花薑的花序

花朵特寫

例如左右兩枚側生退化雄蕊都變成披針形,由兩枚退化雄蕊合生而成的「唇瓣」則為 倒楔形,唇瓣於近基部處向下反折,末端分裂成二。唯一的能育雄蕊的花絲甚長,微微向 下彎曲;雌蕊的花柱纖細如絲,藏於能育雄蕊花絲的槽中,並由兩個藥室之間穿出。 整體而言,舞花薑的形態甚為漂亮,宛如一隻翹起尾巴,正在翩翩起舞的天鵝,令人 一見傾心。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 2016 年 10 月

8


參考資料:中國植物誌

9

奇花異草-意態娉婷舞花薑


果實與殘存之花萼

雖然舞花薑很少結果, 但花落後花莖上會長出很 多「珠芽」,這些珠芽成 熟後會脫離母株,落地生 根,長成新植株。

花莖上的珠芽

食蚜蠅採食花粉

筆者常見有食蚜蠅到訪花 朵採食花粉,但真正為舞花 薑傳粉的可能另有其「蟲」! 最近筆者目睹有一蜂類前來探 花,只見牠一頭栽進唇瓣之反 折處時,雄蕊及雌蕊即向下移 動,接觸蜂兒的腹部,由於蜂兒 的身形與花蕊的長度極為配合, 相信牠可能才是為舞花薑傳粉的 真命天子。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 2016 年 10 月

10


這裡,不屬於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範圍

這裡,未能列入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SSSI)

這裡的河,也未被定為具重要生態價值河溪 (Ecologically Important Streams)

這裡卻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不少具有保育價值的物種亦以此為家

11 水裏水裏去-被遺忘的寶藏──水口


被遺忘的寶藏—

水口 作者:Tommy

水口。

這裡是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 2016 年 10 月

12


口位於大嶼 山西南部的 石壁及塘福 理署的資料 之間。根據 ,水口是大 漁農自然護 嶼山一條較 家,村民以 大的村落, 姓陳、池、 積平原,過 有數十戶人 馮較多。水 去主要是耕 口村的西南 地,土地肥 民已經棄耕 面有一片沖 沃,農產品 (或已遭棄耕 很豐富,現 或農田經已 在大多農 荒廢),慢慢 水口村旁有 演 變 成淡水濕地 一條沒有名 要為水口北 字的河流 。 ( 筆者就姑且 面及西面的 山體。水口 稱其作水口 河穿越淡水 河吧 ),其源 洋帶來的沙 濕地,流入 頭主 泥等沉積物 位 於 則在這裡形 村東面的水 成一片廣闊 口 灣; 的泥灘。

水口河及海

水口灣

13 水裏水裏去-被遺忘的寶藏──水口


水口的淡水

濕地

近年來,水 口漸漸從一 去處。最著 個寧靜的小 名的活動, 村落,變成 想 廣為人知的 必是摸蜆。 帶同工具在 康樂消閒好 每逢假日, 水口灣的泥 都可見到數 灘摸蜆,有 水上活動的 以 些 百計的遊人 人甚至「即 朋友,也許 摸即食」。 都知道水口 而喜歡刺激 是風箏滑水 及 的熱點之一 不過,對於 。 喜愛大自然 然不同。舉 的朋友,水 個例說,水 口亦能夠帶 口 給他們的歡 由 觀星及拍攝 於位置偏遠 樂,卻又截 銀河的熱點 , 光 害 較 少,成為了 。而喜愛觀 蝶、鋸粉蝶 香 蝶 港 的朋友,亦 等罕見蝶種 其中一個 可以在水口 。而對於筆 生生態。 找到小豹律 者來說,最 蛺 吸引的,卻 是水口一帶 的水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 2016 年 10 月

14


水口一帶,有十分多樣的水生生境,包括淡水濕地、河溪、 河口的泥灘及紅樹林等。多樣的生境,造就了豐富的生物多樣 性。在水口的淡水濕地,可以找到不同的兩棲及爬蟲類:有常 見的沼蛙、斑腿泛樹蛙、鉛色水蛇等;亦有分佈較窄,生境正 不斷縮減的長趾蛙。濕地中也可找到典型的低地魚類,例如鬍 鯰(即所謂的塘虱)。

鰓刺溪蟹 (Cryptopotamon anacoluthon)

水口河的中上游河段

15 水裏水裏去-被遺忘的寶藏──水口


長趾蛙 (Hylarana macrodactyla)

鬍鯰 (Clarias fuscus)

水口的紅樹群落

至於水口河,其中上游與香港其他的山溪相似,沿河兩岸主要是頗為茂 密的次生林;當接近水口村,坡度漸趨平緩,形成典型中游河流的容貌。中 上游的河段,以異鱲為優勢物種 (Dominant Species);另外亦可找到擬細鯽、 子陵吻鰕虎魚、尖頭塘鱧等。這裡亦可以找到鰓刺溪蟹——雖然本種在香港 分佈頗為廣泛,卻是本地的特有種 (Endemic to Hong Kong)。基於全球分 佈狹窄及生境受威脅,鰓刺溪蟹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 錄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並被評為易危物種 (VU)。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 2016 年 10 月

16


水口河生物多樣性最高,亦最引人入勝的, 必定是其河口。開闊的泥灘加上紅樹林,成為不 少河口鹹淡水域魚類的棲息地。當中包括較為少 見的中華烏塘鱧、黑點崤塘鱧、青彈塗魚等。筆 者亦在水口見過日本鰻鱺及賴氏蜂巢鰕虎魚—— 這兩個物種分別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 色名錄評為瀕危 (EN) 及近危 (NT)。除此之外, 資源豐富的河口也是不少海水魚類的育幼地點, 中華烏塘鱧 (Bostrychus sinensis) 在 在水口也不難見到紫紅笛鯛 ( 紅友 )、勒氏笛鯛 ( 火 香港屬不常見分布於西貢及大嶼山一 點 ) 及黃鰭棘鯛 ( 黃腳鱲 ) 的幼魚。同時,水口灣 些河口及紅樹林鹹淡水域 也是香港鱟 ( 馬蹄蟹 ) 少數的繁殖及育幼場所。 已被列為瀕危物種的日本鰻鱺 (Anguilla japonica) 目前在香港十分少見

17 水裏水裏去-被遺忘的寶藏──水口

賴氏蜂巢鰕虎魚 (Favonigobius reichei) 體型細小喜棲息於沙泥底潮間帶水域


水口河的下游闊度逐漸增加,兩岸的植 被亦變成以類紅樹及紅樹為主。在這裡可以 見到大量鯔科的幼魚在水中游戈覓食,偶爾 亦可看見斑花鱸沿河溯流而上。

水口河的下游河段

守株待兔的黑點崤塘鱧 (Butis melanostigma) 上下顛倒,偽 裝成樹枝,伺機捕食游近的獵物 紫紅笛鯛 (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 是多種以河口水域作育幼所的海魚之一

青彈塗魚 (Scartelaos histophorus) 是本港較少見的彈塗魚之一 在泥灘上覓食的年幼中國鱟 (Tachypleus tridentatus)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 2016 年 10 月

18


以上種種,足證水口在大嶼山以至香港都具有相當的生態價值。可惜,正如拙文 開首所述,水口並未被劃入郊野公園或指定為 SSSI,僅有約八十多公頃沿岸土地被列 作大嶼山南岸分區計劃大綱圖中的海岸保護區。事實上,將水口灣指定為 SSSI 的計劃 已經倡議多年,過去的財政預算中也有涵蓋。直至 2014 年,政府卻悄悄擱置了有關 計劃,沒有公開宣佈,只在該年財政預算案的《政府一般收入帳目》中,於漁農自然 護理署總目內輕輕帶過。至於原因方面,漁護署只推說是受到地區人士反對。

日漸少見的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 外表平平無奇,卻是國家二級保護的植物

19 水裏水裏去-被遺忘的寶藏──水口


水口富饒的生態,彷彿不被重視。這邊廂,遊人繼續一家大小蜂 擁到水口摸蜆,無節制地消耗自然資源;那邊廂,政府委任的大嶼山 發展諮詢委員會提出在水口建設滑翔傘場地,及借鏡台灣清境農場興 建動物農莊等瘋狂的想法。保育無期,威脅卻迫在眉睫,可謂前無去 路,後有追兵。

水口的未來,到底可去可從?

參考資料: 1. 2. 3. 4.

石壁至水口 // 郊遊樂行 政府鬼祟擱置兩保育項目牛尾海、水口失守 // 蘋果日報 2014 年 3 月 4 日 擬設滑翔傘地環團轟毀水口生態 // 蘋果日報 2016 年 2 月 16 日 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追數 // 長春社 社 /a.10151922400906164.10737 41825.120372376163/10153217990761164/?type=3&theater 5. 保育水口灣生態 - 留意摸蜆的影響 | 港大環境生命科學學會 | 立場新聞 https://thestandnews.com/nature/%E4%BF%9D%E8%82%B2%E6%B0%B 4%E5%8F%A3%E7%81%A3%E7%94%9F%E6%85%8B-%E7%95%99%E6% 84%8F%E6%91%B8%E8%9C%86%E7%9A%84%E5%BD%B1%E9%9F%BF/

““

““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 2016 年 10 月

20


環嶼一週:

大嶼山兩棲類的 與 育 保

長 趾

JinP

an

威脅 缺背部的中線, 種欠 地理 似 近 分 的 佈 港 本

局限 對 相

的趾,身體較瘦長 長長 有 擁 蛙

台北 蛙— —

港原生的兩棲類共 24 種,絕大 部份於大嶼山有分佈紀錄。當中 尖舌浮蛙 (Occidozyga lima) 於 1995 年曾記錄於東涌——隨著推土機 進駐,東涌新市鎮建成,該發現已成為 本港最後的紀錄,而尖舌浮蛙相信已於 香港絕跡。筆者於大嶼山個人記錄得兩 棲類共 17 種。本文將會介紹其中三種 較有特色的品種。

作者:

紋深淺有差異 的花 間 之

明顯金色的中 部有 線, 背 蛙 個 趾 體 長

21 水裏水裏去-環嶼一週:大嶼山兩棲類的保育與威脅


長趾蛙 Three-striped Grass Frog Hylarana macrodactyla 香港綠色的蛙類共有三種:大綠蛙、台北蛙及長趾蛙。大綠蛙體色為鮮綠至深綠 色,廣泛分佈於香港的大小溪流,鳴叫清脆有如鳥聲。台北蛙及長趾蛙則較為相似, 身體偏黃或淺綠色。有別於大綠蛙,台北蛙及長趾蛙偏好長有長草的濕地生境 ( 英文 同樣名為 Grass Frog),亦可見於樹林或湖邊。前者分佈局限,包括北區及西貢;後 者以大嶼山濕地的種群較為易見。

植物-冠果草 水生 見的 少 為

水牛 群 造 出

長趾蛙 (H. macrodactyla ) 顧名思義擁有長長的腳趾,趾端沒有吸盤,體長約 3-4 厘米,體形較台北蛙瘦長。除了兩邊側線,長趾蛙比台北蛙背部明顯多一條金色的中 線 ( 英文 : Three-striped)。如非受到干擾,長趾蛙一般躲藏於濕地的草堆之中,完美 的保護色讓牠們難以被發現。以鳴叫聲定位,是相對較容易尋找長趾蛙的方法。長趾 蛙的繁殖期於雨季後段,期間雄蛙會發出柔弱的「嘰 類 水 各 生 合 植物 嘰嘰」聲,容易辦認。 ,適 生長 水氹 。 的 圖 來

季期間,水氹不難 發現 繁殖 蛙

澤蛙卵(上)及 姬蛙 別為 卵 圖分 (下 。 卵

大嶼山多數的淡水濕地,前身 為農地,因棄耕長年荒廢,幸好 得到水牛群的「管理」,造就了合 適的水氹供濕地植物生長,成為蛙 類完美的繁殖生境(可參考第八期 雜誌「當大水牛遇上小青蛙」)。 可悲的是,這些濕地年年受泥頭傾 倒的威脅,面積正迅速減少。貝澳 及十塱等地並未受發展審批地區圖 (DPA) 所涵蓋,丁屋發展逐步進迫。 面對傾倒的情況,當局無力執法(詳 情可細閱本刊文章《二澳─復耕與丁 屋,何去何從?》)。大嶼山未來 啟動的大小建設預料將產生更多泥 頭廢料。若然當局未能嚴密監控廢 料是否受正當處理,大嶼山的兩棲 類天堂或將永遠被埋沒於泥頭之下。 我們促請當局盡快制定有關圖則, 填補規劃漏洞,停止傾倒情況惡化, 妥善保育重要的濕地。

)

貝澳濕地泥頭傾倒每況愈下, 新建設下所產生的泥頭將何去何從?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 2016 年 10 月

22


華南湍蛙 South China Cascade Frog Amolops ricketti 香港的湍蛙 (Amolops spp.) 共有兩種,分別是香港湍蛙 (A. hongkongensis ) 及華南 湍蛙 (A. ricketti)。香港湍蛙於香港島及新界地區均有分佈,於合適的生境——湍急的溪流 裡有一定數目,並不難遇見。香港湍蛙從前被認為是香港特有種,後來被確認於廣東大亞 灣同樣有分佈紀錄;然而基於全球分佈仍相當局限,現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列為瀕危物種 (EN)。至於華南湍蛙分佈則非常廣泛,遍佈華南、廣西、雲南及越南北部等地區,於香港卻 在 2003 年才首次被發現,至今只局限分佈於大嶼山數條溪澗。有趣的是華南湍蛙與香港湍 蛙的分佈並沒有半點重疊。兩種湍蛙外型相似,但華南湍蛙趾上的吸盤比香港湍蛙明顯細小 數倍,以此特徵可容易將兩者區分。華南湍蛙可見於較開闊的溪流,站姿較挺立,而香港湍 蛙則通常緊貼地伏於水流湍急的石上。 華南湍蛙可算是本地最難尋覓的品種。雖然於香港以外地區分佈廣泛,本地大嶼山的 種群仍有一定的保育價值。以金錢龜為例,其曾經於內地廣泛分佈,後來 卻因生境消失及過量濫捕,種群近乎滅絕;而香港似乎 成為這極危物種 (CR) 最後的避難所。面對內地迅 湍蛙的幼蛙 華南 速的經濟發展,華南湍蛙難保一天需面對滅 絕的威脅;因此我們期望香港的華南湍蛙 種群能夠繼續健康繁衍下去。

較挺立,趾端 站姿 吸盤 蛙 湍 細 南 小 華

香港湍蛙趾端吸盤 , 發 之下 達 較 比

23 水裏水裏去-環嶼一週:大嶼山兩棲類的保育與威脅


小樹蛙成蛙只有 盧氏 約 指 甲

小 大 的

鳴叫的雄蛙 盤邊 水 在 附 依

底照 水 蚪

蚪 與蝌 的卵 蛙 樹

小樹 蛙 蝌

盧氏小樹蛙 Romer’s Tree Frog Liuixalus romer 盧氏小樹蛙可謂本地兩棲類中的大明星,早於 1952 年由自然學家 Mr. J.D.Romer 於南丫島的神風洞內首次發現,並以其名命名。小樹蛙目前仍為 香港特有物種,於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紅皮書上被列為瀕危 (EN)。盧氏小樹蛙 因 90 年代赤鱲角新機場興建計劃而聲名大噪。過去其只於三個島嶼有自然 分佈紀錄:大嶼山、南丫島及蒲台島;而赤鱲角是小樹蛙重要棲地之一,因 此新機場的興建引起了各界的關注。為補償基建對於盧氏小樹蛙的影響,香 港大學與當局為小樹蛙進行了「移民」計劃,並為其後本港制定的《環境影 響評估條例》及補償機制奠下了基礎。相關團體為小樹蛙進行了全面的研究, 為赤鱲角收集到的個體進行人工繁殖,部份更送到墨爾本動物園進行保育, 其餘則野放到經挑選的地點,包括:嘉道理農場、香港動植物公園、蕉坑特 別地區、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八仙嶺郊野公園、大潭郊野公園及大欖郊野公 園等。據筆者定期觀察,大部份野放地點種群仍然健康,唯獨其活動範圍似 乎仍局限於野放點,依賴當局定期管理的水盤進行繁殖,至近年才見有逐步 擴散的跡象。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 2016 年 10 月

24


盧氏小樹蛙體形細小,體長只有約 2 厘米,趾端有吸盤,善於攀爬,背部有「> <」 的花紋。小樹蛙於原生的三大島嶼頗為常見,只要環境合適,於繁殖季節時很容易聽 到雄蛙如打字機般「噠噠噠」連續不斷的叫聲。盧氏小樹蛙分佈於樹林或樹林的邊緣, 雨後形成的臨時水氹是牠們重要的繁殖生境。除當局放置的水盤外,筆者亦曾於溪邊 大石之間的水氹,以及雨水渠內的積水發現有小樹蛙繁殖的蹤跡。

成蛙與剛離水 的幼 蛙 並 排 成趣 映 相 ,

於雨水渠積水發現變 態中 的

蛙 樹 小

~~~

~~~~~ ~~~~~~

~~~~

~~~~~ ~~~~~~

016. i Sung. 2 e h ik Y , ae) g-qi Rao dactylid o in r ~ D e , ~ h t u ~ u a L ra, Ele hony ~~~~~~ ibia Anu Lau, Ant h g p n m e A n ( : i參考資料 o Lee, Michael Wa actylus planirostris 89. is H lanirostr 1): 85therod p ( u 1 s le 1 1. Wing lu l E y a f t o c ic oda tion olog ~~~~ Eleuther ~ Introduc a Herpet g t ~ c o r ~ A F . ~ e g ~ s n u ~ Ko enho to Hong ~~~~~~ G) – Gre ~ S ~ IS ( ~ ~ p u ~ ial Gro ~~~~~~ ~ ies Spec ~ c e ~ p ~ S ~ e ~~ 2. Invasiv ~~~~~~

~

~~~~~ ~~~~~~

~~~~

~~~~~~

25 水裏水裏去-環嶼一週:大嶼山兩棲類的保育與威脅


除了城市發展這個野生動物遭受的頭號威脅外,盧氏小樹蛙同時間要面對外來入侵 物種的挑戰。溫室蟾 (Eleutherodactylus planirostris ) 是近年入侵香港的外來兩棲類, 於 2000 年首次在本港被發現。跟據近期一份研究資料顯示,短短 2002 至 2015 數年間, 溫室蟾已於超過 18 個地點有紀錄 (Lee et al, 2016)。溫室蟾源於巴哈馬、開曼群島及古 巴,被列為百大入侵物種之一 (ISSG)。溫室蟾主要透過附於園藝植物的泥土傳播,其蝌 蚪於卵內直接發育為幼蛙 (Direct Development),因而能夠迅速繁殖及擴散。溫室蟾偏 好潮濕的樹林邊緣,就筆者觀察所得,牠們尤其喜好苗圃遍佈枯葉的環境。目前未有確 實資料顯示溫室蟾對本地生態所造成的影響,但由於其生態棲位及分佈與本地的姬蛙及 盧氏小樹蛙有所重疊,相信此物種會對本地蛙類造成惡性競爭。幸而,盧氏小樹蛙的根 據地大嶼山仍未受到溫室蟾入侵。但隨著未來大大小小的發展項目啟動,可預料將會有 大量園藝植物被引入作綠化之用,溫室蟾隨之入侵的風險極高。藉此呼籲各位版友,幫 忙緊密留意溫室蟾的分佈情況,特別是大嶼山地區,如有發現請盡快通報,望有關當局 能配合,作出適當的移除工作。

溫室蟾體形與小樹蛙相約,趾端沒有吸盤,吻部較圓

大嶼山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是本地生態重要的根據地。然 而我們對於大嶼山生態的認識相當缺乏,至今仍不時有新物種 發表。記得當局常掛於口邊說:「海豚面對發展會自己游走, 將來便會重返。」現實會是如此理想嗎?第三跑工程尚未啟動, 我們卻已得知海豚數目銳減,媒體發放的是一宗又一宗海豚擱 淺的可悲消息。具遷徙能力的海豚尚淪落至此,面對發展,小 小的青蛙又可「跳得幾遠」呢?「移民」的神話總不會每次都 成功吧?

反對盲目經濟發展, 為保衛美麗大嶼山發聲!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 2016 年 10 月

26


寧靜的海

Silent sea ——黃唇魚的無聲吶喊

By

作者:Joyee Chan

譯:小妍

The

黃唇魚曾一度是

giant yellow croaker

大澳的漁業的支柱,

once

Tai

supported

O’s fishing industry 現在卻於絕種的邊緣徘徊 。

1

but now it stands on the

1

extinction .

verge of

27 海裏海裏闖- The Silent Sea ( 譯 ) 寧靜的海——黃唇魚的無聲吶喊


你知道黃唇魚發出什麼聲音,相 信要捕獲這種於珠江口結集產卵 的魚類並非難事。

L

ocating giant yellow croakers (Bahaba taipingensis) as they spawn en masse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is a cinch if you know what to look out for, or more precisely, what to listen for.

黃唇魚 (Bahaba taipingensis ) 又名黃 鰵魚、大澳魚,擁有金黃色的嘴唇,是南中 國海最大型的石首魚 ( 英文俗名為 drum 或 croaker)。顧名思義,黃唇魚會以腹肌震動魚 鰾發出擊鼓似的迴響,並以此與同伴溝通。 無可否認,大澳漁民十分精通於這個捉迷 藏遊戲。從 30 到 70 年代間,每逢二、三月, 便有約 60 艘拖網及刺網漁船浩浩蕩蕩地向分 流、伶仃島等水域起航。漁民會把耳朵貼近船 身以細聽黃唇魚水底的「對話」,繼而嘗試把 魚網落在接近魚群的位置。

As its name suggests, the fish – also known as Chinese Bahaba and Tai O fish, and is the largest Sciaenid (drum or croaker) in the South China Sea – communicates with one another using drumming sounds produced by vibrating its muscles against its swim bladder. And the fishermen of Tai O are wellversed in this game of hide-and-seek. Every February and March from the 1930s to the 1970s, about 60 trawlers and gillnetters set sail from the idyllic village to areas like Fan Lau and Lintin Island where fishermen would glue their ears to the hull of their boats, trying to pick up their prey’s underwater chatter so they could close in on the fish swarms.

可惜,

此景不再。

Today, however,

we have little luck hearing its “voice”.

sing heng Tai-

Credit: C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 2016 年 10 月

28


當日曾活躍於長江至珠江 三角洲的中國東南海岸,並一 度是不少大澳漁民經濟支柱的 黃唇魚 1,今日已淪落到被《國 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 名錄》列為極度瀕危 (CR) 的地 步。

The giant yellow croaker, which once flourished along the south-eastern coast of China from the Yangtze Delta to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served 長達兩米,最少 100 公斤 as the mainstay of many a fisherman in Tai O1, has 重的黃唇魚擁有的巨大魚鰾, 令牠們成為漁民的目標。魚鰾, been persecuted to oblivion and listed as critically endangered (CR) on the IUCN Red List. 即是商人口中的花膠,據聞有 藥用效能,如醫治胃病、有助 What puts the species, spanning up to two 婦女產後調理身體及延年益 metres and weighing at least 100kg, in the crosshairs 壽。而花膠愈大,其價值亦愈 高。據資料顯示,在 30 年代後 of fishermen is its enormous swim bladders. Commercially known as fish maw, this organ has 期,本地黃唇魚漁獲高達每年 50 噸,即與兩架雙層巴士的重 been celebrated by the Chinese for its purported medicinal powers. It is said to heal stomach ailments, 量相約。 help women recover from pregnancies and promote longevity. The larger the bladder, the steeper the price. 紮根於大澳,以蝦拖捕魚 為生的黃容根先生,亦曾於 50 年代巧合地在滿載甲殼類的漁 網中捕獲四條黃唇魚。黃憶述: 「140 斤的黃唇魚僅能生產約 一斤花膠,能賣到的價錢足以 等同 200 斤的蝦。」六十餘歲 的黃又謂:「若有漁民能幸運 地捕獲一網的黃唇魚可是件大 事——他賺到的錢可以買幾個 單位,又或者為他的漁船進行 大翻新。」

According to studies, in the late 30s, local fishermen caught 50 tonnes of the fish, which weighs as heavy as two double decker buses, every year. Tai O-based former shrimp trawler Wong Yunggan, who hauled four giant yellow croakers up by chance along with netfuls of crustaceans in the 50s, said 140 catties of the croaker, which yields a mere catty of maw, was worth as much money as 200 catties of shrimp. “It was a big deal if a fisherman striked it lucky and caught netfuls of the giant yellow croaker. He could use the earnings to buy a few apartments…or give his boat a major overhaul,” said Wong who is in his late 60s.

29 海裏海裏闖- The Silent Sea ( 譯 ) 寧靜的海——黃唇魚的無聲吶喊


然而,機械引擎的出現和過度捕撈令魚群的數量銳減。近三十 年來,漁民只能捕取到從前漁獲的五分之一。現在大的黃唇魚已經 很罕見——若有人捕獲黃唇魚,將會成為新聞頭條和造就一夜致富 的故事。2008 年,一名業餘漁夫在汲水門大橋附近捕獲到一條 85 公斤,價值港幣 100 萬的黃唇魚,成為全城焦點。2012 年,一名 大陸漁民亦在福建售出一條據聞已死,80 公斤重的黃唇魚,獲利港 幣 350 萬。 Yet the advent of mechanical engines and the impact of overfishing decimated the species population. Thirty years on, fishermen only returned with only one-fifth of the former annual harvest. Now, large individuals have become so rare that catches would make it onto newspaper headlines and give birth to rags-to-riches stories. In 2008, a recreational fisherman drew citywide attention for catching an 85kg giant yellow croaker, which fetched HK$1 million, near Kap Shui Mun Bridge. In 2012, a mainland fisherman made HK$3.5 million from selling an allegedly dying 80kg individual in Fujian.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 2016 年 10 月

30


黃唇魚的魚鰾(

俗稱花膠),價

值連城。

Professor Yvonne Sadovy, an eminent fisheries scient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aid as the species become scarcer and scarcer, the value went up. “Now they have become more of a commodity…In other words, they seem to be traded as investment items rather than something useful in medicine.” She added that the skyrocketing value of the fish has also created “high incentive” to keep fishing it.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species near expatriation is little known since it was already hovering on the brink before experts had the chance to study its biology.

香港大學著名漁業學者薛綺雯教授表示,隨着黃 唇魚愈來愈稀有,其價格亦隨之上升。「現在黃唇魚 “When we understand all the 已經成為商品。換句話說,人們似乎視其為投資項目, interactions among species in 多於著重於其醫藥價值。」薛更補充說,黃唇魚的天 an ecosystem, we find that they 價造成了其過度捕撈的風氣。 all play a role. But no one would know what the specific role of 沒有人知道到底黃唇魚瀕臨絕種會為海洋生態帶 this species was,” she lamented. 來什麼影嚮,因為專家們沒什麼機會對其進行相關研 究。她感嘆道:「當我們了解到一個生態系統中所有 Whether or not we can 物種之間的相互關係,便會發現牠們都扮演着重要的 turn around the fate of this 角色。但是,卻沒有人知道黃唇魚的具體角色為何。」 once thriving marine giant is a question. But Sadovy says what 我們可否逆轉這個繁盛一時的海上巨獸之命運仍 we can take away from its story 然是一個謎。然而,正如薛所說,我們可以從黃唇魚 is that Hong Kong needs to be 的故事中汲取的教訓是,我們應更積極主動去保護香 more proactive in protecting our 港的海洋生物多樣性。 marine biodiversity.

31 海裏海裏闖- The Silent Sea ( 譯 ) 寧靜的海——黃唇魚的無聲吶喊


她說:「香港沒有任何保護 海洋魚類的法律……事實上,我 們在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上比起 世界其他地區落後得多。」

“In Hong Kong, we don’t have any legislation for protecting marine fish(es)…. We’re very behind much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 in treating our marine biodiversity,” she said.

由 1988 年開始,黃唇魚已 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薛認為,既然中國內地願意去保 護黃唇魚,香港更是責無旁貸。 她就此建議了另一種解決方案 ──保護黃唇魚的聚集產卵地,或 在其繁殖季節實施禁止捕撈。

The giant yellow croaker has been protected on the mainland under Grade II State Protection since 1988. Sadovy says if the mainland is taking it seriously, so should Hong Kong.

正如薛所說,黃唇魚是『香 港遺產』。牠不應只被視為牟利 工具。牠是我們的歷史、文化和 生物多樣性的一部分。若我們不 希望有生之年再失去另一物種, 我們還須為香港的生物多樣性付 出更多。

She also suggested to protect the area where the giant yellow croaker aggregates to spawn, or to impose a moratorium during its breeding season. As Sadovy puts it, the giant yellow croaker is a “Hong Kong legacy”. The species is more than just a profit-making tool. It is a part of our history, culture and biodiversity. If we don’t want to lose another species in our lifetime, there is a lot of catching-up for Hong Kong to do.

參考資料:

References:

1. Sadovy, Y. and Cheung, W.L. (2003) Near extinction of a highly fecund fish: the one that nearly got away. Fish and Fisheries 4: 86-99

Credit: Cheng Tai-sing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 2016 年 10 月

32


與 豚 相遇 的反思

海豚躍身擊浪(breaching)

33 大嶼發展的矛盾-與豚相遇的反思


中華白海豚也可以申 請香港身份證,牠們 名正言順是三粒星永 久居民,血統比土豪更正宗 的原居民(笑)。這「群」 居民定居於香港西部水域 (即大嶼山以北、以西及以 南)。作為食物鏈的最高層, 牠們的「公民責任」就是捕 食下層的魚類——既平衡生 態系統,亦作為海洋健康程 度的指標(漁業資源豐富才 能支援鯨豚的存續)。牠們 聰明、友善又討人喜愛。除 了懂得跟着拖網或圍網漁船 吃「漏網之魚」,有時還會 舉頭窺探 (spyhopping) 看 看水面情況,或者躍身擊浪 (breaching) 整個身體跳出 水面,動作令人賞心悅目。 固此,我們有時候也會去探 望這班水裏居民,就是本文 所謂的「與豚相遇」,即觀 賞海豚。

作 者 : 小鹿斑比 圖:Olivia To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 2016 年 10 月

34


「與豚相遇」

大自然永遠是最好的教室——透過觀賞鯨豚及即埸適當的講解,可以加深 參加者對鯨豚生態的認識,繼而更願意去愛護牠們。然而,觀賞鯨豚對牠們的 活動亦有一定影響。此類活動在世界各地甚為普遍:現有超過 80 個國家有相 關活動,每年參與人次超過 9 百萬,帶來的收入更過 10 億美元。不少研究指出, 過多的觀鯨豚船隻、近距離觀察鯨豚或快速接近鯨豚會對牠們造成衝擊,短期 影響包括:潛水模式、游泳速度、方向及行為狀態的改變;長期影響則有:分布、 覓食行為及聲音的變化以及數量降低等。如此看來,觀賞鯨豚各有利弊,而發 展觀賞鯨豚為生態旅遊(即到自然地區所從事的負責任旅遊,必須兼顧保護環 境與改善當地居民福祉)項目亦具爭議。在此,筆者希望能提供多角度的資料, 供讀者更全面思考「與豚相遇」。

觀豚情況 就本港而言,觀豚活動的地點為大嶼山西北至西南一帶水域。穿梭於水面的除了 是觀豚船隻,更包括大大小小的客貨船、高速船、漁船及工程船。所以,固有的觀豚 熱點為較少船隻來往的沙洲、龍鼓洲海岸公園及分流一帶(即正在擬議中的西南大嶼 山海岸公園),而大澳至二澳一帶亦是熱點之一。

觀豚活動以具爭議的觀豚小艇為主 小艇的載客量為 10 至 20 人,每次船程的觀豚時間平均約 7 分鐘。每逢旅遊旺季, 觀豚小艇密度高達每天 30 船次,而平均同時間觀賞海豚的小艇數目為 3 艘。除了觀 豚小艇的頻密次數,小艇外置螺旋槳的葉片可能會導致海豚受傷,情況令人關注。我 們在海豚身上不難看見被螺旋槳割傷的痕跡,但仍未有具體證據證明這些傷痕是來自 觀豚小艇或是舢舨漁船。 另一方面,大澳、二澳對出不遠就是港珠澳大橋工地,而近年的海洋哺乳類動物 監察報告亦指出,香港口岸人工島工程實施後,附近的海豚數目不斷下降,同時出沒 於西部及南部水域的海豚數目則有上升的趨勢。有見及此,現有環保團體建議將大 澳、二澳亦納入海岸公園範圍,以確保該處出沒的海豚不會被日後的填海發展影響。 倘若該海岸公園成功設立,觀豚活動便會受到約束,如船速不得超過每小時十海里。

35 大嶼發展的矛盾-與豚相遇的反思


海豚背鰭疑似曾被螺旋槳割傷

觀豚守則的成效 現時政府鼓勵所有觀豚船隻義務性遵守一套觀豚守則,例如注意接 近海豚的角度、距離及船速等,一切以不干預海豚原有的活動為依歸。 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鯨豚研究室更建議,若稍有發現海 豚作出深潛或迴避反應就應該立即終止觀賞。這些都是能將觀豚活動對 海豚造成的影響減至最低的可取方法。可惜的是,政府卻從來沒有公布 (或者跟本沒有相關數據)觀豚守則的成效,如持份者的參與程度,監 察遵守或違反守則對海豚的潛泳影響,或檢討觀豚守則的實際操作情況 及困難等。 上述環保團體於去年就觀豚小艇的情況制定了一套比政府建議更寬 鬆的觀豚守則(主要的分別是觀豚距離較近、同時進行觀豚活動的小艇 數目較多),藉此鼓勵觀豚小艇嘗試遵守觀豚守則,並定期進行監察以 作檢討,唯其結果仍尚未公布。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 2016 年 10 月

36


觀豚小艇載遊客出海觀賞海豚

創造環境教育機遇 專業導賞員在自然生境進行實地解說令人印象深刻。參加者親歷其境, 便會更容易理解海豚的居住環境、習性及行為,亦更願意去保護牠們。現 時香港經旅行社參加的觀豚活動並非必定有專業導賞員隨隊,而由環保團 體或生態旅遊公司主辦的觀豚活動側通常有生態導賞員作講解。若能將環 境教育滲入本港所有的觀豚活動,抓住機會向參加者推廣海豚保育,是筆 者最期待出現的畫面。但這與現實距離多遠?

利益回饋造訪地 筆者曾讀過一篇中文大學教授撰寫的文章,主要是批評香港這個大 都會在發展生態旅遊上相當落後。現時以惠及當地的居民、令當地居民 成為環境的守護者為目標的項目包括塱原自然生態管理計劃及永續荔枝 窩-—農業復耕及鄉村社區營造計劃及大澳觀豚導賞服務計劃,全部由 環保團體或大學於近年發起。訓練當地居民為專業生態導賞員或是負責 管理當地的自然環境是其中一個方案——這樣不但可以增加就業機會, 更能夠使當地居民對自己身處的環境更有歸屬感。而發展生態旅遊的同 時,部分盈利可用以支持社區文化活動及刺激遊客消費以增加當地居民 收入,亦是一可取之處。雖然自然資源不應屬於任何人,但當地居民若 有動力去守護他們所在的環境,相信會事半功倍。

37 大嶼發展的矛盾-與豚相遇的反思


永續經營與發展 業內人士要「長做長有」,就要為觀豚業建立良好的操 守,如安裝螺旋槳保護器以減低海豚受傷的機會,自發性遵 守觀豚守則以慢速、與海豚保持一定距離來進行觀豚活動, 和申請生態旅遊認證(如將來有)以證明愛護海豚的決心等。 最理想的是,旅遊發展局應積極帶頭發展本地生態旅遊,有 規範地組織高質素的生態遊,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亦能對外推 廣當地的文化及特色。可是在任何事之先,要得到當地居民 的支持亦非易事。

不得不提的是,過去數年於本港記錄的海豚數目持續 下跌。若海豚數目繼續下滑,而下滑的速度比起實踐以上 的種種的速度快,一切都只是紙上談兵。但,由誰去決定 海豚數目跌至什麼數字才叫為時已晚?又,由誰去決定觀 賞野生海豚沒有即時的保育成效就應該終止?「與豚相遇」 是不少人的願望。您認為我們應該制止這段相遇的緣份發 生,還是盡力去締造更多的良緣呢?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 2016 年 10 月

38


-感受大嶼 之 自然、靜 與 慢 作者: Xoni Ma

嶼可貴之處,是其鄉郊輕鬆寫意的氛圍。那 種慢,可以讓終日埋首於急速生活的城市人 在這裡沉澱一下。

39 大嶼發展的矛盾-漫遊具澳 - 感受大嶼之自然、靜與慢


在一冬日之午後我來到貝澳,特意早兩個巴士站下車,沿 著嶼南道的村邊行走,找尋一間有素食餐供提的「茶餐廳」。 在暖暖冬日的普照下,路過的酒吧有客人倚著「bar 枱」閒聊, 而旁邊的馬路則偶爾有車輛駛過,整個感覺令我記起在台東或 是南非 Stellenbosch 所感受到的小鎮情調。 原來想去的餐廳也正正位於馬路旁。坐在餐廳之中,我從 落地玻璃門向外張望,看見小唐狗懶洋洋地在午睡。一路吃我 的 Vegetarian All Day Breakfast,一路想如果將來嶼南路開 放,會是怎麼樣的景象……想像到的是,沒有人再會願意坐在 路邊的酒吧,在車來車往的馬路旁「食塵」。又,或許小狗不 能在這嘈吵的路旁入睡。總而言之,外國小鎮的感覺,不能復 再。 放

狗知道開

唐 我想如小

反對

是第一個

事,必 嶼南路一

夜幕低垂

,更覺大

嶼之靜謐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 2016 年 10 月

40


從馬路旁而下

,是一片開闊

田野,仍有農

戶在此耕作 看著地圖,在盤算著飯後 該 如何走。當然,其實大部 分都是 農地,或許,就任意走一 圈吧。 「榮耀也好 頹敗也好 前路要一一親身去探討 結果將會 美麗或者懊惱 臨在這地這刻 沿路細賞身邊的美好」

清澈

源於蓮花山水系的河水

陽光燦爛,帶上太陽眼鏡 , 口中哼著周國賢的《Go With The Flow》,一路沿著田間的 小徑探索。 一片田野,遼闊的一片綠 ,生機處 處。先向左面探探,那裡 仍然有人耕 作,但農作物就被雀鳥吃 得一乾二淨。 再向前走便看到四頭水牛 ,有的在啃草, 有的在睡。到一河溪,在 橋上向下張望, 河水清澈見底——這源於 蓮花山的水 系,滋潤了整個貝澳濕地 。 就在橋的對岸,是另一片 濕地。一 頭成年水牛低著頭默默耕 耘,視我於無 物。不同種類的鳥兒在濕 地紛飛,配合 背景一片盛綠的樹林,自 然和諧之道表 露無遺。我沒有看錶,但 只觀察和拍攝 牛吃草、鳥兒飛的場景, 相信也待了 數十分鐘的時間。 貝澳有著超過 180 種雀鳥 ,沿路拐 到右面的田野,都有鳥兒 陪伴左右,好 不熱鬧。就在直出沙灘的 路兩旁,有另 外兩片田野濕地。另一群 水牛在此大快 朵頤,當中包括一頭可愛 的水牛寶寶。

然悠 飛的自 過 兒 鳥 、 不覺而 牛吃草 欣賞着 景,時間不知 閒場

但令人歎息的是,這裡多 片高生 態價值的水牛濕地,竟淪 為傾倒泥頭 及建築廢料之地。這堆廢 料除了污 染了我的相片,還令生態 環境大受 破壞;然而,政府的說法 是,他們 沒有辨法。

41 大嶼發展的矛盾-漫遊具澳 - 感受大嶼之自然、靜與慢


展諮詢 然而,在第一屆大嶼山發 建議在這裡發展水 委員會工作報告中,他們 發展農業園一樣荒 牛保育中心。這就像香港 用,卻將之縮在一 謬,現有的農地不好好善 成是發展農業。有 小處的「農業園」,就說 好保護,卻去成立 寶貴的生態生境你不去好 是做保育了嗎? 「保育中心」,難道就當

何以淪 好濕地, 美 的 值 之地? 高生態價 建築廢料 及 頭 泥 為傾倒

不過走到沙灘 本想由貝澳行到芝麻灣, 倒不如在沙灘上靜 的對岸時時候已不早了, 候落日。 此起彼落,村邊 海浪拍打上岸,沙沙聲響 戲。夕陽愈落愈低, 的小狗都走過來和我們嬉 灘露營的朋友都走出 開始變得火紅起來。在沙 在此角度觀望大 來,一起欣賞斜陽餘暉。 味。隨著太陽向 東鳳凰落日,別有一番風 貝澳河與貝澳沙灘,形成獨特的地理景觀 地,萬物得以喘 我們道別,黑夜接管了天 息。 要你用心感 其實,大嶼最美之處,需 「規劃」大嶼, 受。反觀政府由上而下去 益者和商家為 組織了一個由一班既得利 大嶼山各地都 主的委員會,去推一堆和 ,都是畫蛇添 風馬牛不相及的發展建議 足。 逆施之舉 而我絕對不希望這些倒行 大嶼之自然、 會在將來成真。衷心祈望 」之洪流所淹 靜與慢,不會被這「發展 沒。

貝澳之夕 陽 人的一幕 ,配合海浪與 風

,是動

從馬路旁而下

,是一片開闊

田野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 2016 年 10 月

42


二澳 復耕 與

丁屋 去

何從

作者: 創建香港項目幹事、 守護大嶼聯盟成員 北諱

43 大嶼發展的矛盾-丁屋爭議疑慮未釋

二澳復耕難保障


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和發展局年初發表了第一份公眾諮詢 文件,細列大嶼山作為大珠三角地區內的策略性發展,以 及多項令社會各界感到震驚的交通和旅遊項目發展。其中 一項是二澳農場體驗——翻查委員會討論文件,曾有委員提出因 二澳當時已有人進行復耕,故提出這個建議。可惜,現行的規劃 制度難以保障農地;二澳的農業能否持續,令不少人感到憂慮。

二澳是南大嶼山郊野公園的不包括土地(即位於郊野公園邊緣,既未被納入 郊野公園,又未有規劃用途的土地)。長春社曾揭發二澳村民和上述的大嶼山發 展諮詢委員會委員林筱魯合作——他們所開辦的二澳農作社早在 2012 年發展審 批地區草圖刊憲前(草圖具有法律約束力,限制倒泥和挖土工程),大規模地 燒毀和破壞了接近三個維園面積的樹林,並指稱將在該處進行復耕。三年過後, 政府需要擬定分區計劃大綱圖(詳細劃定不同的土地用途)。當時二澳只有小部 份土地復耕,其餘土地都是棄耕狀態,而規劃署卻將這些土地全部劃為「農業」 用途。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 2016 年 10 月

44


現行的城市規劃條例是無法確保劃為「農業」用途的土地會保持其農耕用 途。「新界豁免管制屋宇」(丁屋)列作「農業」用途第二欄,意即原居民可 以向城規會申請改劃土地作丁屋發展。根據立法會提問文件顯示,在 2003 至 2012 年「農業」用途成功申請丁屋的比例超過 6 成。[1] 另外,二澳村長亦向 城規會表示,二澳村十年丁屋需求量為 145 間,並預期會在復耕計劃開展後會 有超過 1500 個常住人口。扣除已預留興建丁屋的土地外,約需要 3.3 公頃才能 滿足需求。這些需求很大機會落在 4.8 公頃的「農業」用途土地上。我們當然 明白復耕需要人手和居住的地方,但丁屋需求的土地會比農地更多嗎? 更令人憂心的是,丁屋發展與環境破壞是不可分割的。二澳現時只有一條 行人路沿海岸連接大澳,農夫亦可乘街渡到二澳的小碼頭上岸,現有建設仍可 以應付訪客和農夫。若引入大量人口到郊野公園內居住和作休閒農業旅遊,就 需要興建道路和排污系統。如就村長所言,有超過 3000 常住人口和訪客進入 二澳,必須興建貫通郊野公園和海岸保護區的車路和大型碼頭,亦需要設置相 當數量的化糞池。除了可能出現滲漏污染附近的郊野公園和河溪外,村內亦需 要有車路供吸糞車駛入。此外,據聞現時二澳復耕吸引了一定數量的雀鳥,但 大量訪客和人口所造成噪音亦會騷擾到雀鳥和附近郊野公園的生態環境。

2014 年二澳情

45 大嶼發展的矛盾-丁屋爭議疑慮未釋

二澳復耕難保障


2015 年二澳

仍有不少土

地未復耕

近年不少郊野公園不包括土地(如白沙澳、高塘、大灘、屋頭、谷埔、 鳳坑等)擁有人都利用城規會的規劃漏洞,先破壞土地,再以復耕為名, 使城規會劃定更多「農業」用地,以期作丁屋發展。環團亦揭發了當中 不少土地早已售予發展商,部份再轉賣給原居民。農地應該農用,規劃 制度不應給予農地的擁有人有超越土地本來用途的發展期望。

最後,

二澳復耕

希望 能夠持續, 不受過量發展影響。 [1] http://gia.info.gov.hk/general/201302/06/P201302060426_0426_106939.pdf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 2016 年 10 月

46


香港的 瑰寶 美麗 又 脆弱 作者: Andrew Chan

家對大嶼山的第一個印象是什麼呢?是每逢 假期就大排長龍的昂坪 360 纜車、人頭湧 湧的東薈城、有人型老鼠四處走的迪士尼樂 園?還是香噴噴的大澳鹹魚、充滿舊香港漁村風味 的馬灣涌村、芒草遍地的大東山?相信每個人心中 都有一座屬於自己大嶼山。對於筆者來說,大嶼山 就是香港一塊迷人的生態瑰寶!

47 大嶼發展的矛盾-香港的瑰寶 美麗又脆弱


彈塗魚在近東涌河

口的石塊上歇息

大嶼山是香港珍貴的生態寶庫,其多樣化的天然生境孕育了很多不同的動植 物,當中有部分更是全球獨有的品種,例如香港細辛 (Asarum hongkongense ) 和大嶼八角 (Illicium augustisepalum )。相信稍微認識生態的朋友們,都能隨便 舉到兩、三個大嶼山的生態重要地點,如東涌河、貝澳濕地、水口灣泥灘、大澳 蘆葦床等。當然,作為香港少數尚未被大規模開發的「處女地」,大嶼山的生態 熱點可不只以上幾個。兩年前就有一群熱愛大嶼山的環保人士完成了一份名為 《大嶼——香港的寶石》(“Lantau - Hong Kong’s Jewel”) 的生態調查報告,提 供了非常重要的大嶼山生態基線資料,亦展示出大嶼山多姿多彩的自然生態,非 常值得公眾甚至是政府部門參考。

東涌河

貝澳濕

可是,大嶼山的生態也是脆弱的。漁農自然護理署 最近發表的海豚監察報告顯示,2015 年香港中華白海豚 的整體數字估計只剩 65 條,相比起 2014 年的 87 條下 跌了大約 25%。調查結果同時指出中華白海豚幾乎絕跡 於大、小磨刀洲一帶的水域──該水域曾是白海豚的重要 棲息地,更是未來海岸公園的範圍。漁護署的報告恰好 反映出,北大嶼山水域的基建工程,包括港珠澳大橋等, 已對該水域的中華白海豚造成嚴重的干擾。當大家乘搭 港鐵東涌線,過了欣澳站之後,應會留意到工程船密密 麻麻地於海面停泊或工作,實在不難想像到它們為白海 豚帶來的干擾是多麼嚴重。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 2016 年 10 月

48


在海豚棲息地範圍內興建中的港珠澳大橋

另一邊廂,南大嶼的 生態同樣危若朝露。受惠 於東涌道和嶼南道的交通限 制,南大嶼尚未被大型發展 入侵,大致上仍保持天然的面 貌,當中有不少地點更有極高 的生態價值。舉例說,貝澳濕 地是漁護署指定的兩棲類熱點, 又是全港僅餘的水牛田;水口灣 雖未被例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 點」,卻是中國鱟及其他重要物種 棲息、繁殖和育幼的地方(詳情可 細閱本刊文章《被遺忘的寶藏—— 水口》一文及早前香港大學環境生 命科學學會出版的《水口百態》一 書)。可是,不少南大嶼的地點, 如貝澳和塘福,屬城市規劃條例 中的「海岸保護區」範圍,卻正 被泥頭和建築廢料侵蝕。因為南 大嶼並沒有受發展審批地區圖 (DPA Plan) 覆蓋,規劃署不能 對傾倒泥頭等破壞環境的行為 採取執法和檢控行動。一堆堆 儼如小型「嘉湖山丘」的泥頭 堆放在水牛和多種生物棲息 的濕地上,大大破壞生態和 造成環境污染,教人慘不忍 睹。

今年一月,發展局聯 同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 會展開了為期三個月的 「大嶼山發展公眾諮詢活 (上、下)泥頭堆放在水牛和多種生物棲息的濕地上 動」,闡述了政府眼中大 嶼山的未來:「平衡並加 強發展和保育,使大嶼山 成為一個宜居、宜業、宜 商、宜樂及宜學的智慧型、 低碳社區」。不過,諮詢文件 中一大堆經濟、社會及旅遊發 展建議,訴說著如何將大嶼山 打造成什麼「支柱產業新平台」 及「明日之橋」,但關於生態保 育方面,卻完全欠缺任何具體的新 保育措施,不禁令筆者懷疑這樣「重 發展,輕保育」的規劃如何能令大嶼

49 大嶼發展的矛盾-香港的瑰寶 美麗又脆弱


山走向「平衡並加強發展和保育」 的未來?更令人擔心的是,政府今 年二月已開始試行放寬南大嶼道路 的管制,再加上文件中提到的策略 性交通運輸基建,將會大大增加南大 嶼的發展壓力,並加劇區內傾倒泥頭 活動,進一步破壞當地重要生境和珍 貴物種。另一方面,假如小蠔灣、欣 澳等填海計劃落實,加上進行中和已 落實的填海工程,如東涌東和第三條 跑道等,中華白海豚大可能會進一步 失去牠們的家園,情況令人憂心。

Purple Sapphire@Tung Ch

ung Valley

, 後發展」 , 育 保 先 」應該是「 發展審批地區 來 未 「 訂 山的 繼 南大嶼制 認為大嶼 為 者 建築廢料 如 筆 和 , , 頭 施 泥 措 所以 止 議 防 保育 落實和建 管制,以 實具體的 已 通 落 山 交 和 嶼 的 訂 大 在大 南道 先制 各工程對 早為所有 涌道和嶼 估 盡 東 評 且 持 以 並 維 , , 圖, 的地點及 環境評估 生態環境 值 性 的 價 略 貴 態 策 寶 生 高 估和 續侵蝕 破壞任何 承載力評 免 行 避 進 , 展 影響 中的發 態和環境 生 計 累 府 嶼山的 。 眾展示政 方 大 地 向 邊 , 樣 其周 藍圖 又會是怎 嶼山發展 」 大 來 佈 未 公 「 會 的大嶼山 ,政府將 中 底 目 年 心 年 你 今 , 山。那麼 嶼 大 的 心目中 呢?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 2016 年 10 月

50


?

! H O K G W

ildlife

作者:Kimchi

Gotcha!

“I have got you”,意思是「抓到了」,又可 譯作「明白了」。 正當數以千計精靈訓練員為了追捕及孵化小精靈,不計時 間、汗水和手機電力,甚至聽聞有人願意花費請槍代捉小精靈之 際,筆者不禁嘆息:為 何活生生的野生動植物 所得到的公眾關注,對 比虛擬的小精靈顯得如 此微不足道,真是不公 平啊!

當然 Pokémon Go 理,靠的是以下幾個重要客觀

能夠成功走進人心不無道 元素:

1 情意結 — 畢竟寵物小精靈陪伴不少香港人成長吧 2 新鮮感 — 頗為創新的全球定位遊戲模式,齊齊上街捉精靈成為 可見的潮流

3 神秘感 — 小精靈出沒的時間地點難以捉摸,某些稀有 精靈更是可遇不可求

4 自豪感 — 成為道館老大、擁有稀有 小精靈、甚至集齊小精靈,均可 羨剎旁人

51 留意番!觀賞生態必備態度- Pokemon Go? HKWildlife GO!


如果你都十分享受上述的樂趣, 你就更加不能夠錯過野生動植物! 1 一花一草一蟲一鳥,肯定是伴你成長的好朋友,大概只是你習以為常未有細心留意 2 尋找野生動植物,走進不同棲境,加上四季的變化,新鮮感必不欠奉 3 大部分野生動植物都充滿神秘感,當中不乏季節限定,甚至一年只得一世代的品種 4 有幸遇上特別的野生動植物(當然你不能夠捕捉牠,切記眼看手勿動!),那種喜悅絕不能 言喻。

論多樣性、複雜性和啟發性,野生 動植物怎可能輸給 Pokémon ? 可能你曾經為小精靈而焦急,特別是當看見SIGHTINGS上出現未知的黑影時,心裡就 開始為它會否在下一秒消失而着急,為此更不惜橫衝直撞數里,甚至闖入賽事進行中的球 埸,為的就是要遇上夢寐以求的稀有小精靈。如果黑影消失了,可能就成為你當天的遺憾。 可是, 「小精靈消失,它永遠有機會再次出現。 野生動植物消失了,就可能永遠成為過去。 如果我們都很渴望 Pokémon Go 圖鑑裡齊齊整整, 何不更應該重視每一種野生動植物能否在本地永續繁衍?」 香港的野生動植物正面臨種種威脅,筆者寄望廣大香港市民「認定自然生態是好朋友, 打開心中的愛,便能用盡力量(...去保育野生動植物),Gotcha!」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 2016 年 10 月

52


n o m . é k o P 真 作者:Jinpan/Kimchi

Gotcha!

多寵物小精靈的設計靈感都是源於自然生態: 馬、貓、犬、鳥、鼠、蝠、蛇、龜、蛙、蜂、 蝶、蟲、蟹、魚、水母、貝類、植物.....,可謂 充分體現出小精靈界的生物多樣性,當中更有不少與香 港本地野生品種相似的小精靈:

尾胡

蜂 Greater Ba nd ed Ho t rne

Vespa tropic a

大家心目中的「蜂」可能是 勤勞 採蜜的嗡嗡小蜜蜂,而其實「蜂 」泛 指膜翅目的成員(蟻除外),包括肉 食 性的胡蜂。你有遇過於燒烤場徘 徊的 胡蜂嗎?你以為牠在採燒烤蜜? 想多 了,牠其實是在剩肉。自然環境 下, 胡蜂常於叢林間巡邏,捕獵小昆 蟲, 筆者亦看過胡蜂在蜂箱外狩獵出 入的 小蜜蜂。

du

ca

lis

大 針

Go的玩家,對 Pokemon …煩,程度謹 於波波的同感是 如在田野遇上 次於波音蝠。但 雀躍!皆因雲 雲雀,定必十分 候鳥,見於冬 雀屬本地的稀有 憑頭上冠羽可 季或過境期間。 別。 與常見的田鷚區

ve nsi s

波 波

Eu

da ras ian S ark Alau kyl

53 留意番!觀賞生態必備態度- Pokemon Go? HKWildlife GO!

ar


黃牛

Domesti

泉落 風禾黍香,鳴 「百裡西 嚙 粗了耕耘債, 牛 老 。 場 登 竇谷 。」 草坡頭臥夕陽 平仲 《禾熟》-孔 畜力 民務農為生, 從前新界的居 車等 田、磨穀、拉 非常重要。犁 , 大隻牛」幫助 「 有 沒 如 , 工作 牛終 到了今天,黃 ? 好 是 何 如 該 業已 」, 亦代表農 休 退 「 以 可 於 ? 可喜還是可悲 適微,到底是

cO x

Bo

us aur st

大 隻 牛

蟲 四齡

m

m

eu s

綠毛蟲現實 的形態,就是玉 帶鳳 蝶的幼蟲,頭部 的「大眼」實質 上只 是斑紋。遇攻擊 時,會伸出臭觸 ,企 圖以臭味驅趕敵 人,同時間亦是 蛇的 擬態表現。原來 「真.綠毛蟲」 還有 一個未進化形態 ,就是雀屎(四齡 蟲) !同一物種以多 個策略逃避獵食 者追 擊,實在大開眼 界!

n Li on o i il M on rmon Pap

na

玉帶

美鳳

G

at re Mo

真實世界 念力系精靈, 是 蝶 他 巴 的攝 幻術,遇見她 迷 得 懂 亦 蝶 的美鳳 其實美 她留下倩影。 為 地 迷 著 都 影師 全 態,雄蝶機乎 形 同 不 有 各 鳳蝶雌雄 部份雌 的是雌蝶。有 艷 美 中 圖 而 黑, 更 有翅突,數目 還 端 末 翅 後 蝶於白色 了! 花更多腳骨力 要 可 她 見 遇 少,要

rmon Papilio

me

m

no

n

綠毛蟲

蟲 鳳蝶終齡幼

Co

巴 他 蝶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 2016 年 10 月

54


鉗刀

寬帶 前

us at gi

原來香港也 有鍬甲!只是 一般體形都相對 外國的細小, 圖中就是其中一 種。亮麗的鞘 甲,冷酷的口器 ,配以橙色的 斑紋,比動畫的 鉗刀甲蟲更引 人注目!

sopocoilus b ipl Pro a 甲 鍬

er

Northern S ho 咀鴨 琵 ve l

An

lypeata as c

后 ,集結米埔及 鳥 候 冬 是 鴨 車碾 琵咀 大的咀就如被 闊 。 畔 河 帶 海灣一 琵咀鴨 ,格外趣緻。 例 比 合 不 樣 過一 過濾水中 用闊大的咀, 運 , 性 食 幼 濾 屬 用。琵咀鴨的 食 物 生 類 殼 可惜 微水的甲 奸」的黃毛, 奸 傻 「 球 一 鴨確是 琵咀鴨 看見了,因為 會 機 有 沒 就 香港 帶。候 東北至歐洲一 國 中 在 地 殖 , 的繁 地,看似很傻 兩 北 南 返 往 鳥年復年 牠們的堅毅! 卻不得不讚嘆 鴨 傻

萬年 蟲

oe sh 中國鱟 Horse

Cr ab

55 留意番!觀賞生態必備態度- Pokemon Go? HKWildlife GO!

u at t en trid

s

全世界共有 四種鱟, 香港可以找到兩 種:中國 鱟及圓尾鱟。成 年的鱟於 大海生活,到繁 殖的時 候,就會回到岸 邊產卵, 泥灘是幼鱟的成 長生境。

Tach ypleus


Common Sw 籠草 am 豬

p h tc Pi

lant Nep e n er-P th e

於各大洲,而 佈 分 草 籠 豬 佈 只產一種,分 中國及香港則 大 通之中稱之為 最為廣泛。卡 籠 準確,因為豬 食「花」實不 , 實是瓶狀葉片 草的捕蟲籠其 繁 化昆蟲,而非 消 並 捕 誘 作 用 籠草是草本植 殖的花朵。豬 屬 地邊緣。由於 物,分佈於濕 被 植物,豬籠草 受歡迎的觀賞 外 數目下跌,野 過量採摘以致 條 《林區及郊區 受 , 見 常 不 並 例》所保護。

食花

s

m

s bili ira

野生動物也進化? 寵物小精靈卡通故事之中,最引人入勝的必定是進化的劇情,精靈要進化,變 得更強!「物競天揀,適者生存」,大自然界的生物為了生存及繁衍,何妨不想變 得更強。談及進化,昆蟲界的代表可謂表表者。完全變態的昆蟲,幼蟲需經過蛹的 階段,變為成蟲。幼蟲與成蟲的食性往往有別,這是為了避免同種之間出現競爭的 情況,大大提高了物種整體的競爭力。蜻蜓的例子更極端,牠們的稚蟲(幼體)稱為 水蠆,是水中的捕獵者,羽化為蜻蜓後則以飛蟲為食物,兩者生活於完全不同的生 境,將彼此競爭減至最低。許多物種進化前後的樣子,令人難以聯想到是相同的生 物,例如夢幻螢火蟲竟然是由圖中外表不討好的幼蟲「進化」而來!未進化的幼鳥羽 毛一般樸素,利用其保護色融入環境之中,捕獵者難以察覺。

彩鷸

彩鷸

雄 鳥與

「進化 」 後

的雌

幼蟲

窗螢的 成 羽

化過

表 外 與 蟲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 2016 年 10 月

56


回憶、

帶走的只有

足印

留下只是

依歸,嚴禁接觸及過份騷擾任合野生動植物。 尊重所有大自然的生命。

以自然生態為

觀賞陸生生物守則 ※ 關於生態攝影: 嚴禁擺拍、誘拍(餌、聲音)。 ※

過量的攝影者或觀察者對於野生動物會構成壓力,將心比己,避免多人圍

拍或圍觀。

避免追逐野鳥或其他野生動物,在任何情況下應保持與觀賞目標的距離。

強光對於夜行動物具一定干擾,請縮短觀察時間到五至十分鐘,隨即離

開。

嚴禁直接以強光照射螢火蟲。

嚴禁干擾繁殖中的野生動物或巢穴。

細心觀察野生動物行為,若出現緊張或異常,必須立即中止拍攝或觀察。

注意路上的生物,行車、騎單車或步行時,留意別傷害牠們。

蚊怕水對野生動物有害,特別對於昆蟲及兩棲類,如塗上蚊怕上,請勿接

觸何動植物或污染水源。建議以穿淺色長袖衫褲取代。

57 留意番!觀賞生態必備態度- Leave No Trace


觀賞海洋生物守則 ※ 在任何情況下應保持與觀賞目標的距離,不應刻意觸摸或餵飼,甚至拿取任何

生物

嚴禁以淡水沖洗海洋生物

不應棄置垃圾於水面或海底

浮潛或潛水時,不應踐踏或破壞珊瑚

觀賞鯨豚時,

距離海豚500米,大型觀豚船隻的數量應盡量限於一艘

如多過一艘觀豚船隻,應聚集於一邊觀察,不應阻擋海豚去路

如海豚出現得太近,觀豚船隻需減慢速度並靜待海豚主動游近

避免急轉及以高速正面駛近海豚,離開時亦應慢駛

不要追逐及分開海豚群

Leave

No Trace 香港自然生態雜誌 - 2016 年 10 月

58


下期徵稿 希望大家把對論壇和雜誌的支持,轉化為更有力 量的幫助。這個幫忙,就是你們的投稿,其實, 情況和你們上網發言差不多,只不過發表的地方 變了在這E-magzine,而不是在論壇上。各位版友 和讀者,請不要猶疑,盡快把你對大自然的感受 和見聞和大家分享,我們承諾,會認真對待每一 篇來稿。

下一期截稿時間三月 來件請email至editor@hkwildlife.net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