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059C 必備!復健醫學臨床手冊 第2版

Page 1


二版序

下鄉這兩年發生好多事,所以也勉勵下鄉服務的醫 師:下鄉是個繼續學習的好機會(當主治醫師跟住院醫師 要學的東西完全不一樣)! 學了Cyriax、貼紮技巧、礒谷療法、顱薦骨療法等, 但最重要的是我遇上了「增生療法」,自此便踏上了我 人生的奇幻旅程。去了美國兩大推廣增生療法的組織 ─HHF與AAOM,跟很多大師學習。跟一群同好成立了 「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並擔任副會長的職務,致力於推 廣「增生療法」。回台北開業「沅昇復健科診所」,也是 為了推廣這個對病人有效,又便宜安全的治療方式。 剛加入復健科的醫師,很多人還是在問到底復健科 的醫師能做什麼?其實我一直到R3才比較搞清楚復健科 學是一門什麼樣的學問,它跟其他科別有類似又有不同之 處,這也是它迷人的地方,需要慢慢體會。回到原本的問 題:「復健科醫師」能做什麼?做些與治療師不同的事? 你就要想想你有什麼特點,是別人做不到的?無法替代 的? 1. 整合能力:復健科的書都會寫到,復健科是個大家庭, 很多病人需要多方面介入,所以你一定要盡可能地了 解 PT、OT、ST 他們在做什麼(認識他們,跟他們做朋 友,了解他們的術語與道具,操作看看),才能夠知道 哪些治療適合你的病人,不要開出一個會被人訕笑的 處方。

(001-010)書名頁序前言目錄.indd 3

iii

2015/9/4 下午 04:02:19


iv

必備!復健醫學臨床手冊 合記圖書出版社 發行

2. 診斷能力:你的診斷能力一定要比別人強!大學七年的 訓練不就是一直在教你怎麼診斷?詢問病史與PE的技 巧一定要更強(老生常談,但實際做起來很有挑戰性, 我推薦「台灣脊骨矯治醫學會」的課程),加上只有醫 師才能開的:抽血、影像(超音波、X光、CT、MRI), 診斷出別人不能診斷的是你重要的價值。勿忘診斷正確 是治療成功的基石。 3. 學術與知識能力:你如果還有一點當年考上醫學系的驕 傲的話,一定不能放棄持續與國際接軌,博覽群書(不 管是期刊論文,還是健康叢書),保持在時代的尖端, 懂的比別人多,就算你在小診所沒辦法作,至少可以提 供病人相關資訊。加入我的「復健醫學FB讀書會」也 是一個偷懶的辦法。「精益求精」是我最好的座右銘, 學了增生療法(包含prolotherapy、neural prolotherapy、 neural therapy)、針灸、Cyriax、遠絡、顱薦骨療法、神 經動能療法(Neurokinetic Therapy, NKT)等之後,我的 視野與診斷的角度完全不一樣。 4. 治療能力:藥物雖然是醫師才能開的,但是我反而建議 你減少你的藥物,這樣反而跟別科醫師不一樣(很多病 人來復健科就是不想又拿到一堆藥),用其他方法吧! 手法與徒手治療你可能比不過治療師(但也不一定,還 是建議多涉獵,學一些基本的在診間幫病人喬一下,病 人會很喜歡你),物理治療、貼紮術、輔具等各種新奇 古怪的治療方式都是你與別科醫師不一樣的地方。「微 侵入性治療」是我最推薦的,針灸、局部注射一定要 學,不但要學還要學好!不管是影像導引注射、增生療 法,都是非常推薦的(很推薦有志之士加入增生療法醫 學會的行列,我本來以為我很會打針,學了增生療法之 後,我才發現我不會)。 二版增加了以下特點: 1. 加入最新版教科書內容(Braddom, DeLisa, Cyriax…), 還有很多國際上的好書。

(001-010)書名頁序前言目錄.indd 4

2015/9/4 下午 04:02:19


二版序 合記圖書出版社 發行

v

2. 補充這幾年的最新期刊資訊(Archives of PMR, AJPMR…)。 3. 增加索引。 希望內容更加充實,出來當了主治醫師之後,門診 病患多以骨骼關節問題的為主,也因此增加了許多篇幅, 希望能對臨床醫師有所裨益。

(001-010)書名頁序前言目錄.indd 5

2015/9/4 下午 04:02:19


前言

這本書可以說跟我的名字一樣,是個「偉」大的大 「全」啊(笑)。集結了十幾本重量級教科書與學長推薦 書的精華,融合了無數個我們book reading與seminar的重 點,還參考了許多考古題與期刊文章,可說是嘔心瀝血之 作!在此也要感謝許多學長姊、學弟妹的鼎力相助。 會想要寫這本書,是因為看了某部日劇說「生きた 証を残したい」(想留下活過的證據…),覺得很感動。想 到在台北榮總訓練的這段時間,是人生中精彩的日子,應 該要留下些什麼,加上這也是我今年人生目標之一(每年 都要訂一個目標,人生才踏實啊),所以想寫一本書。另 外,一直羨慕內科有「小麻州」這樣有用的小書,可以放 在醫師袍的口袋,隨時可以查詢,「復健科應該也要有這 樣的書」心裡這樣想著。雖然市面上也有一些復健科的小 書,但都覺得不夠理想、不夠臨床,不像「小麻州」那樣 come in handy,所以想寫一本對門診、住診、會診、考試 都有用的書。我的夢想就是每個復健科的住院醫師,口袋 都插一本!哈哈! 其實我們復健科常常被會診,理由包羅萬象,從頭 管到腳,從生管到死。東西太多有時候會一時想不起來準 確的數據,或應該怎麼開適合的復健治療處方;如果有這 樣一本「臨床小手冊」,應該會非常有幫助。於是我盡量 在每個小單元前面放一個整理的「臨床重點」,就是為了 迅速抓到重點,在開立醫囑的時候,能夠馬上反應(或被 問到的時候,能馬上言之有物)。另外,個人酷愛「小口

(001-010)書名頁序前言目錄.indd 7

vii

2015/9/4 下午 04:02:19


viii

必備!復健醫學臨床手冊 合記圖書出版社 發行

訣」,要背的東西太多了,所以設計一些「小口訣」可以 加強記憶與趣味性。特別得意的是骨科部分,骨科理學檢 查的書看了好幾本,東一個西一個,繁多雜亂,所以特地 整理了「PE這樣做比較順」;當然已經有survey的方向的 時候只需要挑選相關的檢查就好,但是毫無頭緒的時候, 拿來當screen的工具也不錯!在學校讀書的時候,許多人 第一個學到的鑑別診斷應該是「急性腹痛」,分成四個或 九個象限的解剖學式分析,讓我覺得相當有條理與效率; 想想骨骼關節,明明也適用,卻鮮少有書這樣寫,所以特 別用這樣的方式整理。此外,大部分的資訊,我也希望用 「表格」的方式整理,做簡潔明瞭的比較。 寫完適逢2010年台北花博,看完金馬影展的印度片 「惡棍無賴」,趕去大稻埕現場看煙火,濛濛霧雨中的花 火,像落花一般飄零在我臉上,讓人不禁驚嘆;今天又去 看其他部片,回來看日劇,聽到「人生に意味のないこと なんて一つもない」(生命中沒有意義的事一件也沒有), 也是感觸良多,當初學日文、法文、德文根本也沒想到有 派上用場的一天,人生中充滿機遇和巧遇,留給準備充分 的人,所以盡情地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現在寫這本書, 對我而言也是意義非凡。今天也是X光發明115週年,下 週又是坂本龍馬生日,好多我喜歡的事都發生在一起,希 望來年是個充滿喜悅豐收的好年。 在此也要感謝本部諸位主治醫師與學長姊的教導, 以及同事學弟妹與好友的支持鼓勵,當然還有親愛的父母 與家人。終於完成了這本書,希望自己的整理跟經驗,可 以跟更多人分享。

(001-010)書名頁序前言目錄.indd 8

王偉全 謹致

2015/9/4 下午 04:02:19


目錄

1

頸部疼痛、顳顎關節障礙

2

肩關節 …………………………………………………………… 013

3

肘關節 …………………………………………………………… 023

4

腕關節 …………………………………………………………… 029

5

下背痛、骨盆與薦髂關節

6

髖關節 …………………………………………………………… 057

7

膝關節 …………………………………………………………… 065

8

踝足關節

……………………………………………………… 083

9

運動醫學

……………………………………………………… 095

10

腦中風與創傷性腦傷復健

…………………………… 111

11

脊髓損傷復健、痙攣處置

…………………………… 147

(001-010)書名頁序前言目錄.indd 9

…………………………… 001

…………………………… 037

ix

2015/9/4 下午 04:02:19


必備!復健醫學臨床手冊

x

合記圖書出版社 發行

12

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

………………………… 167

13

周邊神經疾病復健與肌電學

………………………… 173

14

疼痛治療

15

風濕免疫復健………………………………………………… 219

16

治療儀器

17

義肢復健與輔具

18

心肺復健、移植復健

19

小兒復健

……………………………………………………… 317

20

高齡復健

……………………………………………………… 361

21

癌症復健、燒燙傷復健 ………………………………… 389

(001-010)書名頁序前言目錄.indd 10

……………………………………………………… 209

……………………………………………………… 229

…………………………………………… 247

…………………………………… 279

2015/9/4 下午 04:02:19


001-056第1-5章.indd 1

1

頸部疼痛、 顳顎關節障礙

頸部疼痛(Neck pain) 臨床重點 1. 病史:注意創傷/風濕病史,痛的加重與舒緩因子。有

時診斷困難,尤中軸性頸痛多為多節性,可參考治療導 向之頸痛分類。 2. 理學檢查:觸診痛點(椎旁肌與斜方肌)、ROM、特殊檢 查 [ Spurling (Sn 40-60% / Sp 92-100%)、Elvey’s ULTT A (Sn 97% / Sp 22%)、肩外展舒緩徵兆 (Sn 43-50% / Sp 80-100%));注意上 運動神經元徵兆(Lhermitte sign)(Sn <28% / Sp high)、Hoffmann sign (Sn 58% / Sp 78%)]。 3. 神經根徵兆及測試:Spurling 、Elvey ’s upper limb tension test (ULTT A)(患側手伸直旋上且肩外展外旋,頭往健側擺, 會引發症狀者為陽性,可視為頸椎的SLRT,可排除神經 根病變)、頸旋轉<60°、分散注意力可減少頸部症狀(前 四者合併特異度 90% [1])、後仰更痛、 Valsalva 、肩外展舒

緩徵兆。 4. 亞洲人罹患胸廓出口症候群的比例較高(在日本是常見

診斷),應特別注意! 5. ROM :前屈 0-60 °、後屈 0-75 °、側彎 0-45 °、旋轉 0-80 °。 (AMA) 6. 檢查:>50歲者有新症狀X光。懷疑頸椎不穩定時應照 flex-ext view,懷疑半脫位應照open-mouth view;肌電學診斷

神經根價值不如想像中高,以症狀為主。懷疑腫瘤或感 染、嚴重症狀超過6週、椎間盤突出、脊髓病變MRI優 於CT。 7. 復健:各種治療儀器適應症、穩定運動。 8. 預後不佳因子:年紀大、創傷史、合併下背痛、頭痛、

轉移痛、工作中。 1

2015/9/4 下午 04:02:55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001-056第1-5章.indd 2

必備!復健醫學臨床手冊 合記圖書出版社 發行

1. 頸部中軸性(axial)、多節性(multisegmental)病症 病症

頸部扭傷、 不單側頸肩 痛

病史與症狀

注意事項

常伴隨疼痛或ROM受限。 佔頸部疼痛 85% ,可急性 或慢性,可換邊,比下 背痛常見。

穩定運動(本體覺再訓 練、平衡訓練、姿勢 再教育、強化)、柔軟 度運動(伸展與復位 ( unilateral cer手法),易復發。 ● 女性、駕車工作、 30-50 vicoscapular pain) 歲、加速減速傷害病史 較常見。 落枕」

1. 可能是睡姿、過勞、溫

acute torticollis)

差大,導致頸部僵直性 疼痛急性頸椎關節周 圍炎(acute fibrositis)。

2. 依Cyriax分析則為PAP,小

面關節或椎間盤硬脊膜 反應(discodural conflict),可 分為髓核型( 15 ∼ 30 歲較 常見)、纖維外環型( >30 歲,突發性)。

3. 經常性落枕考慮小面關

節病變(apophyseal torticollis) 或滑脫:常發生於年輕 人C2-3小面關節,脖子歪 向健側,常有DJD或不佳 的姿勢。 頸椎椎間盤 內裂 ( CIDD, cervical discogenic pain)

後頸痛、上斜方肌痛、 上臂痛、暈眩耳鳴、眼 睛症狀、吞嚥困難、臉 痛、前胸壁痛;肩胛間 痛(interscapular aching)為常 見初期症狀,實為下段 椎間盤硬脊膜反應。ROM 僅些微受限。 41% 同時有 小面關節病變。

止痛藥物與肌肉鬆 弛劑、注射療法、 針灸。 軟組織鬆動術與按 摩、側彎與手動伸 展運動,髓核型可 牽引、纖維外環型 可用猛推法(thrust)。 加強斜方肌與深頸 屈肌活動控制,可 加上熱冰敷、超音 波、電療。 常見僵直肌肉:胸 鎖乳突肌、上斜方 肌、斜角肌、提肩 胛肌、頭最長肌。 影像診斷極為困難 (即使用MRI),可 考慮誘發椎間盤攝 影檢查( provocative discography )。淺層 熱或冷療、 TENS 、 牽引治療,頸圈 72 小時。 (接下頁)

2015/9/4 下午 04:02:56


001-056第1-5章.indd 3

第1章 頸部疼痛、 顳顎關節障礙

3

合記圖書出版社 發行

病症

病史與症狀 ●

小面關節

(facet joint) 病變

加重因子:久坐、咳嗽、 打噴嚏、搬重物。

注意事項 ●

固醇注射(TFESI, transforaminal epidural steroid

舒緩因子:側躺並靠上枕 頭休息。 常見的慢性創傷後頸痛, C5-6最常見;單側中側旁 頸痛,可能轉移到枕部或 肩胛(小面關節的轉移痛 模式稱為 dynatome [2]),可 找到單一最疼痛點。部分 關節模式(partial articular pattern, PAP) 診斷主要靠臨床與病史,X 光或CT、核醫檢查可能會有 幫助。

頸因性頭痛、 鞭甩損傷後伴隨頸後頭痛, 有一半肇因於C2-3小面關節 頭暈 病變頸因性頭痛(其他如 ( cervicogenic C2/3 ∼ C5/6 的椎間盤突出也 headache/ 有可能,單側源自後頸, dizziness) 常轉移至頭頂、太陽穴、 前額、同側肩膀,可持續 數小時至數週)。

C7 椎間孔硬膜外類

injection) ●

急性期:冰敷、頸 圈72小時(尤其睡覺 時使用)、軟組織 鬆動術與按摩可幫 助減緩肌肉阻抗。 其他治療如神經阻 斷、關節內注射、 射頻燒灼術(RFA)、 增生療法。 恢復期:穩定運動。

壓迫頸後交感神經 或枕下肌肉(與視 覺、聽覺、前庭覺 有關)巴劉氏症 候群(Barré-Liéou syndrome,後頸交感神 經症候群)增生 療 法 [3]、 針 灸 、 徒 手治療[4]。 同義詞: cervicoencephalic syn drome, brachialgia paraes thetica nocturna, cervical migraine, neurovertebral dystonia, [5, 6]

vertigo of cervical arthrosi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015/9/4 下午 04:02:56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001-056第1-5章.indd 4

必備!復健醫學臨床手冊 合記圖書出版社 發行

2. 頸部神經根或脊髓疾病 病症

神經根病變

病史與症狀 ●

( CSR,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常伴隨麻、無力甚至

注意事項 ●

出現 Lhermitte 徵兆小心

萎縮、DTR下降。

脊髓病變, Hoffman 與

頸椎間盤突出:常有

Babinski徵兆也應注意。

長久的中軸性疼痛病

MRI 是神經根病變影像

史,然後突然爆發上

檢查首選,肌電學檢

臂轉移痛。

查非常規。應與臨床 症狀呼應。

頸椎DJD:韌帶肥厚、 骨增生、椎間盤退

復健:穩定運動、避免

化、小面關節病變。

搬重物,冷療或淺層熱

完全關節模式(full articu-

(深層熱不適合)與TENS 都可使用。淺層熱、

lar pattern, FAP,伸展限

按摩、 TENS 後接牽引

制)。

治療無顯著療效,若 要使用至少要25磅25分 鐘角度24°(懷疑脊髓病 變與脫位不宜使用)。 ●

肌力強化:強化頸部 的各個肌群,由等長 運動向心性等張運 動。肩膀肌肉也應強 化,尤其斜方肌、前 鋸肌、菱形肌、旋轉 袖肌群。等長肌力可 追蹤復健療效。[7]

注射治療:增生療法、 類固醇(經孔注射未若 小面關節注射有效[8])。

頸椎管狹窄 ( Cervical stenosis)

成因:先天性(short pedicle)、後天性(後縱

韌帶骨化、HIVD/DJD、 小面關節或黃韌帶的 肥大)。 (接下頁)

2015/9/4 下午 04:02:56


001-056第1-5章.indd 5

第1章 頸部疼痛、 顳顎關節障礙 合記圖書出版社 發行

病症

頸椎管狹窄 ( Cervical stenosis)

病史與症狀 ●

症狀與徵兆:中軸頸 部疼痛,上肢LMN與下 肢 UMN 徵兆、 Lhermitte 徵兆、Spurling徵兆、肩 胛間痛(interscapular aching)。

注意事項 檢查

看小面關節(facet joint)等關節問題 DJD 及神經孔的 大小。

CT/MRI

看神經根或脊髓 壓迫、HIVD、後 縱韌帶骨化。 頸 椎 中 央 管 <13mm即是(或 算Pavlov ratio<0.8 暗示狹窄:椎 體後緣至棘突 前緣/椎體前 後徑),腰椎要 <10mm。

SSEP

看脊髓病變。

椎間孔性 根性手臂疼痛

±麻或無力 中央性

診斷方式

X光

脊髓病變徵象 (痙攣、大小 便症狀、麻或 無力)

肌電學 看 神 經 根 與 周

邊神經。 治療:不適合牽引,較 適合電療、 ROM 運動 頸部強化運動。 頸椎脊髓 病變

寰樞椎 半脫位

下肢比上肢無力,手部 內在肌肉萎縮,70%為中 軸痛(若有根性疼痛暗示 椎間孔狹窄,造成神經 根壓迫), 30% 有膀胱症 狀(也暗示較嚴重)。感 覺缺損、DTR增強、上運 動神經元徵兆。 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 性脊椎炎、唐氏症常 見,或有創傷、手術 史。反射或肌肉張力改 變等脊髓病變徵兆、步 態變化、膀胱症狀、無 法轉動脖子、頭痛,皆 為可能症狀。

輕微症狀、無步態障 礙或病態反射病人: 物理治療與頸圈, 3350%進步。 手術適應症:嚴重或 進展性症狀,保守治 療無效。

有類風濕性關節炎或僵 直性脊椎炎病史、脊椎 滑脫、創傷或手術,可考 慮照flex-ext view、open-mouth view:齒突前端與寰椎前 弓後端距離>4.5mm即為寰 樞椎不穩定(AAI, atlantoaxial instability)轉介外科。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015/9/4 下午 04:02:56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001-056第1-5章.indd 6

必備!復健醫學臨床手冊 合記圖書出版社 發行

其它應放在心中的鑑別診斷,如:帶狀皰疹、糖尿 病神經病變、腫瘤、感染、風濕疾病、心肌梗塞、頸動脈 剝離等。

3. 頸痛治療:治療導向之頸痛分類 (Treatment-Based Classification, TBC)[9] 肇因是交通事故 等鞭甩傷害?

NO

YES

有神經根壓迫 YES 徵兆?

CENTRALIZATION

NO

症狀期間<30天? NO YES

有手肘遠端 症狀?

YES

NO

初次評估疼痛>7, NO NDI>52? YES

主訴頭痛伴隨 YES 脖子痛? NO

PAIN CONTROL

症狀期間 NO <30天? YES

病人年齡 YES >60歲? NO

EXERCISE + CONDITIONING

頭痛會受 頸部動作 NO 影響?

Noncervicogenic Headache

YES

有偏頭痛 的診斷或 YES 症狀嗎? NO

HEADACHE

MOBILITY

疼痛控制

藥物、熱敷電療、徒手治療。

運動+調整

頸部屈肌與深層屈肌強化運動、伸展運動。

增加活動度

頸椎、胸椎之徒手治療(鬆動術等)。

中央化

適合牽引者:年齡≥55、肩外展舒緩徵兆、ULTT A陽 性、頸部分離測試陽性、沿低頸椎前後移動使症 狀周邊化含其中2、3、4項,頸部牽引有效率分 別為53.2%、79.2%、94.8%。[10]

頭痛治療

增生療法[3]、針灸、徒手治療[4]。非頸因性頭痛則 考慮轉介。 頸因性頭痛:可做頸椎前屈旋轉測試(cervical flex[11] ion- rotation test, Sn 91% / Sp 90% )

2015/9/4 下午 04:02:57


001-056第1-5章.indd 7

第1章 頸部疼痛、 顳顎關節障礙 合記圖書出版社 發行

胸廓出口症候群 (TOS,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1. 胸廓出口:第一肋骨上與鎖骨後的空間,依壓迫 神經(又分真性、爭議性)、靜脈、動脈分4型,因 診斷標準本身即有爭議,盛行率調查3~80% [12]。

均須考慮三大因素:肋骨異常、肌肉異常(姿勢 不良)、創傷史。 非特異型神 多有肌肉異常、創傷史;斜角肌症候群、肋鎖症 經型 候群、胸小肌症候群。常見於中年婦女(尤其是 ( nTOS, disputed, 脖子長者)、運動選手(如游泳)或受傷過度使用

common, non均可能導致症狀,梳頭或講電話會誘發症狀。常 specific; >95%) 在晚上入睡2∼3小時後(故舊稱brachialgia paresthetica nocturna),手掌指麻痛(正中神經或尺神經範圍),

通常為雙側但一側較嚴重。三分鐘聳肩測試(sus[13]

tained shoulder elevation test)可能改善 。

真性神經型 頸肋症候群( 1% 人有)或過長的 C7 橫突,影響臂 (nTOS, true; 1%) 神經叢下幹( lower trunk ),尤其是 T1 anterior primary ramus 。手內側麻痛,魚際肌群萎縮( Gilliatt-Sumner [14]

hand) ,小魚際肌還好。

靜脈型 (vTOS; 3%)

多有創傷史,第一肋骨與鎖骨的壓迫,可能導致

動脈型 (aTOS; 1%)

好發年輕人,患側血壓較低,亦可導致栓塞或出

患肢腫或DVT。

力時疼痛(claudication)。

2. 常用測試: 敏感度較高,建議先做。 *

Wright

Roos

胸小肌症候群 頸肋症候群

Morley

斜角肌症候群

Eden

肋鎖症候群

Adson

Halstead

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015/9/4 下午 04:02:57


必備!復健醫學臨床手冊

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001-056第1-5章.indd 8

合記圖書出版社 發行

測試

作法

Wright測試

肩關節外展外旋,觸摸橈動脈是否有變 化(到此稱為「過度外展測試」)頭再 往健側看1∼2分鐘。

Roos 測試(又稱 EAST, 兩手臂外展、外旋成直角,像舉重一樣 elevated arm stress test)

的姿勢,雙手握合3分鐘此期間有缺血 性疼痛、手臂無力、手麻痛。

Morley測試

雙手推壓斜角肌,比較左右是否有壓 痛、放射痛。

Eden測試

雙手將肩關節往後下拉伸,觸摸橈動脈 是否有變化。

Adson測試

找出橈動脈,病人面向受測側,肩膀外 旋伸展,深呼吸憋氣脈搏消失。

軍裝測試(military brace 請病人往對側看,手臂往下後拉脈搏 test, Halstead test)

消失。

Gillard的TOS五種測試:Wright測試、Adson測試、 過度外展測試、Roos測試、Tinel測試(敲鎖骨上窩),合 併Sn 84% / Sp 84%。[15]

3. 診斷:X光(aTOS九成有肋骨異常)、Duplex超音波、

肌電學可幫助診斷。 NCS

EMG

內側前臂皮神經SNAP變小或消失。(最敏感)

正中神經CMAP變小,SNAP正常。

尺神經SNAP變小,CMAP變小或臨界。

Erb點多正常,目前不建議作診斷標準。

魚際肌慢性軸突損傷,小魚際肌相對正常。

2015/9/4 下午 04:02:57


001-056第1-5章.indd 9

第1章 頸部疼痛、 顳顎關節障礙 合記圖書出版社 發行

4. 治療 藥物 治療

控制。 ●

物理 治療

NSAIDs的效果不佳,可考慮肌肉鬆弛劑與其他疼痛水腫

斜角肌阻斷術、臂神經叢阻斷術、星狀神經節阻斷術、 神經增生療法、肉毒桿菌注射。 按摩、頸椎牽引、第一肋骨鬆動術、筋肌膜放鬆術、關 節鬆動術(頸胸椎、胸鎖關節、肩峰鎖骨關節、肋胸關 節)、有氧運動[16]、神經動能療法。 伸展運動:提肩胛肌、下斜方肌、胸小肌;肌力訓練: 頸椎伸肌、肩胛骨內收肌、肩後收肌群,可參考 Britt肩 胛帶肌力增強訓練[17, 18])。

其他 姿勢訓練、枕頭矯正、熊本大學式肩胛骨裝具、針灸。

顳顎關節障礙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 1. 顳顎關節動作與肌肉 顳顎關節張口

外翼肌下頭(前移下壓)

顳顎關節閉口

嚼肌、顳肌、內翼肌、外翼肌上頭(附著至關 節盤,可減少關節壓力)。

右側偏移

右側嚼肌、顳肌及左側內外翼肌,共同收縮。

2. 顳顎關節障礙 病因

好發於 30-50 歲女性(平均 40 歲,女男比 5:1 ),咀嚼時疼 痛或有響聲,顴骨骨架不對稱。一般不需影像檢查, 或可照全景(Panoramic view,看退化或移位問題,若需仔 細看關節盤,考慮MRI。 (接下頁)

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015/9/4 下午 04:02:57


必備!復健醫學臨床手冊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001-056第1-5章.indd 10

合記圖書出版社 發行

病因

78%有磨牙、84%有關節盤移位(articular disc displacement);

評估不佳的咬合習慣比心理因素重要[19],如牙齒接觸習 慣(tooth-contacting habit, TCH,會造成慢性疼痛,傳至肩頸 [20] )、夜間磨牙(sleep bruxism),分類如下(64.3%有一種以 上之診斷)[21]: RDC/TMD Axis I診斷分類(axis II是心理社會症狀)

關節 Group I(49.7%)肌肉性:又稱顳顎關節肌筋膜疼痛 囊外 症候群(TMJ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最常見。 關節 囊內

Group II(57.3%)關節盤移位

Group III (81.4%)IIIa關節痛、IIIb退化性關節炎、IIIc

退化性關節病變。 ●

處置

鑑別診斷:感染、類風濕關節炎、巨細胞動脈炎、咬 合不正、淋巴增生性疾病、頸動脈痛(carotidynia,可引 起偏頭痛)、鷹氏症候群(莖突舌骨症候群)、三叉神經 痛、舌咽神經痛、腮腺疾病等。 顳顎關節運動:口腔肌筋膜療法加教育和「自我保 健」運動(IMTESC, intraoral myofascial therapies plus education and “ self-care ” exercises ) [22]、生物回饋與放鬆、鬆動術、 Ro cabado 6x6運動。 藥物:NSAID (naproxen 500 mg twice daily [23] )、肌肉鬆弛劑 (cylcobenzaprine 10-30mg QN)、TCA (amitriptyline 5-100mg/d, doxepin 25-100 mg QN, nortriptyline 10-50 mg QN)、類固醇注射、增生療 法、肉毒桿菌注射。 治療儀器:LLLT、TENS、超音波、針灸、熱敷。 可用咬合板(resilient appliance therapy, occlusal splint therapy),必 要時應會診牙科。

RDC/TMD= Research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2015/9/4 下午 04:02:57


001-056第1-5章.indd 11

第1章 頸部疼痛、 顳顎關節障礙 合記圖書出版社 發行

參考資料: 1. Wainner, R.S., et al., Reliability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e clinical examination and patient self-report measures for cervical radiculopathy. Spine (Phila Pa 1976), 2003. 28(1): p. 52-62. 2. Slipman, C.W., et al., Symptom provocation of fluoroscopically guided cervical nerve root stimulation. Are dynatomal maps identical to dermatomal maps? Spine (Phila Pa 1976), 1998. 23(20): p. 2235-42. 3. Kayfetz, D.O., et al., Whiplash injury and other ligamentous headache--its management with prolotherapy. Headache, 1963. 3: p. 21-8. 4. Reid, S.A., et al., Efficacy of manual therapy treatments for people with cervicogenic dizziness and pain: protocol of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 2012. 13: p. 201. 5. Pearce, J.M., Barre-Lieou “syndrome”.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04. 75(2): p. 319. 6. Foster, C.A. and P. Jabbour, Barre-Lieou syndrome and the problem of the obsolete eponym. J Laryngol Otol, 2007. 121(7): p. 680-3. 7. Scheuer, R. and M. Friedrich, Reliability of isometric strength measurements in trunk and neck regi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neck pain compared with pain-free persons. Arch Phys Med Rehabil, 2010. 91(12): p. 1878-83. 8. Bureau, N.J., et al., Transforaminal versus Intra-Articular Facet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Radiculopathy: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Study.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14. 9. Fritz, J.M. and G.P. Brennan,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of a proposed treatment-based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patients receiving physical therapy interventions for neck pain. Phys Ther, 2007. 87(5): p. 513-24. 10. Raney, N.H., et al., Development of a clinical prediction rule to identify patients with neck pain likely to benefit from cervical traction and exercise. Eur Spine J, 2009. 18(3): p. 382-91. 11. Ogince, M., et al., The diagnostic validity of the cervical flexion-rotation test in C1/2related cervicogenic headache. Man Ther, 2007. 12(3): p. 256-62. 12. Huang, J.H. and E.L. Zager,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Neurosurgery, 2004. 55(4): p. 897-902; discussion 902-3. 13. Ombregt, L., A System of Orthopaedic Medicine. 2013: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UK. 14. Gilliatt, R.W., et al., Wasting of the hand associated with a cervical rib or band.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1970. 33(5): p. 615-24. 15. Gillard, J., et al., Diagnosing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contribution of provocative tests, ultrasonography, electrophysiology, and helical computed tomography in 48 patients. Joint Bone Spine, 2001. 68(5): p. 416-24. 16. Robey, J.H. and K.L. Boyle, Bilateral functional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in a collegiate football player. N Am J Sports Phys Ther, 2009. 4(4): p. 170-81. 17. Britt, L.P., 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the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symptoms. Clin Orthop Relat Res, 1967. 51: p. 45-8. 18. 神野哲也, 整形外科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 ビジュアル実践リハカラー写真でわか るリハの根拠と手技のコツ, ed. 中. 相澤純也. 2012: 羊土社. 492. 19. Nishiyama, A., et al., Influence of psychosocial factors and habitual behavior in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related symptoms in a working population in Japan. Open Dent J, 2012. 6: p. 240-7. 20. Sato, F., et al., Teeth contacting habit as a contributing factor to chronic pain in patients with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J Med Dent Sci, 2006. 53(2): p. 103-9.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015/9/4 下午 04:02:57


12

1 2 3 4 5 6 7 8 9

必備!復健醫學臨床手冊 合記圖書出版社 發行

21. Manfredini, D., et al., Age peaks of different RDC/TMD diagnoses in a patient population. J Dent, 2010. 38(5): p. 392-9. 22. Kalamir, A., et al., Intraoral Myofascial Therapy for Chronic Myogenous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Manipulative Physiol Ther, 2011. 23. Ta, L.E. and R.A. Dionne, Treatment of painful temporomandibular joints with a cyclooxygenase-2 inhibitor: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comparison of celecoxib to naproxen. Pain, 2004. 111(1-2): p. 13-21.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001-056第1-5章.indd 12

2015/9/4 下午 04:02:57


001-056第1-5章.indd 23

3

肘關節

網球肘(Tennis Elbow) 臨床重點 1. 網球肘必須9個測試陰性+1個測試陽性+附加測試。 2. 網球肘其實是錯誤命名: <5% 的網球肘病人有打網球。

以前稱外上髁「炎」,但其實沒有發炎,故應稱外上髁 「痛」,且其實有10%並非發生在外上髁。

1. 常見理學檢查 檢查 9個測試陰性

做法 ●

暗示

4 個主動與 4 被動動作:肘關節

屈曲、伸展、旋前、旋後。 ●

1個測試陽性

1個阻抗動作:腕關節屈曲

1個阻抗動作:腕關節伸展(手指

握拳或張開都應為陽性)。 Cozen測試

外手穩定病人手肘伸直,內手放 外上髁痛 在病人手背,請病人握拳;轉病 人前臂旋下、手腕橈側偏移,施 予阻力以抵抗其手腕伸展。

網球肘測試

抵抗病人中指翹起。

外上髁痛

23

2015/9/4 下午 04:02:59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001-056第1-5章.indd 24

必備!復健醫學臨床手冊 合記圖書出版社 發行

1. 肘關節病症 病症

臨床重點

處置/復健

病理常見 ECRB 的微小 可粗分為急性外上髁痛(<3 創傷,距外上髁 1-2 公 個月)或頑固性外上髁痛, lateral epi分處,Cozen test(+)。 一年內復原率 70 ∼ 80% 。 [2] condylosis, lateral epi- ● 好發於35-50歲,慢性者 (只有第2型有可能自癒) condylalgia) 無發炎,多為退化併 物理 治療儀器(超音波、 血管增生(angiofibroblastic 治療 電療等)、軟組織治 [1] hyperplasia ) ,發生率 療手法(肌筋膜放鬆 術、 D T F + M i l l 氏手 1.3%,男女比例略同; 法)、貼布等;伸 若為網球(反手拍)造 展、離心性強化運 成損傷,男多於女。 動、MET[3]。NTG貼片 ● 難治性外上髁痛考慮 ( 1.25mg/day )的效果 亦佳[4]。 部分撕裂、鈣化、血 管新生可考慮硬化 針灸、網球肘護具 (counterforce bracing)、 劑治療、增生療法。 震波,療效尚具爭 亦須考慮關節不穩定 議性。雷射治療、 (posterolateral rotatory instability, 離子透入療法已證 PLRI )、外側副韌帶、 實無效。 環狀韌帶扭傷、淺背 臂線的問題(解剖列 車)、前後臂皮神經嵌 壓、橈隧道症候群。

外上髁痛 ( 網球肘,

類固醇 僅有短期療效(3∼ 注射 7週),長期來講比

藥物、物理治療還 差,甚至有害(復 發率達七成,物理 治療或「等著看」 都在一成以下)[5-6]。 其他 注射

增生療法、全血 或PRP注射、硬 化劑治療均有療 效,且後兩者還 可改善血流 [7]。玻 尿酸、肉毒桿菌 注射[8-9]

2015/9/4 下午 04:02:59


001-056第1-5章.indd 25

第3章 肘關節 合記圖書出版社 發行

EORL

1.髁上型(1%)

ECBB

2.肌腱骨膜型 (90%)

3.肌腱型(1%)

4.肌肉型(8%)

圖3-1 網球肘臨床上分四型

其他肘痛 臨床重點 1. 肘痛:有創傷照X光,確定有問題可考慮轉骨科;無 創傷或X光正常配合病史與PE,尤其職業、運動、風

濕免疫病史。 2. PE 這樣做比較順: Cozen 網球肘測試高爾夫球肘測 試內外翻測試肘隧道的 Tinel 徵兆。(可挑選適合者

做,或全做當作篩檢。) 3. ROM:屈曲0-150°。(AAOS) 4. 復健:急性期 PRICE 、瞭解各治療儀器適應症、活動度

與肌力強化運動。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015/9/4 下午 04:02:59


必備!復健醫學臨床手冊

2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001-056第1-5章.indd 26

合記圖書出版社 發行

3. 常見理學檢查 檢查

做法

高爾夫球肘 測試

暗示

外手穩定病人手肘伸直,內手 內上髁炎。 放在病人手背,請病人握拳; 轉病人前臂旋上、手腕伸展。

內外翻測試 手肘彎20-30°,給內外壓力。 (Varus-valgus test)

外側副韌帶、 內側副韌帶。

3. 肘痛較常見與次常見病症 位置

較常見

外側

(橈側)

外上髁痛 橈側韌帶/環狀 韌帶扭傷

次常見 ●

肱骨小頭分離性骨軟骨炎

橈骨分離性骨軟骨炎(青少年)

橈肱關節滑膜炎、滑囊炎

後骨間神經症候群(PIN syndrome)

轉移痛

內側

內上髁痛

轉移痛

(尺側)

尺側副韌帶損傷

尺神經壓迫

牽引骨突炎(青少年)

後側

痛風

後方夾擊(hyperextension valgus overload

syndrome) ●

前側

鷹嘴突滑囊炎、 應力性骨折

三頭肌肌腱炎

二頭肌肌腱炎

橈骨肱骨小頭退化性關節炎 (radiocapitellar osteoarthritis)

前關節囊拉傷(anterior capsule strain)

旋前肌症候群

前骨間神經症候群

2015/9/4 下午 04:02:59


001-056第1-5章.indd 27

第3章 肘關節 合記圖書出版社 發行

5. 肘關節病症 病症

內上髁痛(高 爾夫球肘)

臨床重點 ●

常因反覆的外翻應力,棒球 (豎起上弦期晚期與加速期) 或高爾夫球運動,發生率為 0.4%。

處置/復健

休息、冰敷、 NSAIDs。可導致肱 骨小頭分離性骨 軟骨炎( osteochon -

常在 PT 、 FCR 發現退化。易 dritis dissecans of the 合 併 U C L 損 傷 、 尺 神 經 病 capitellum ),好發 於 9-15 歲。淺前臂 變、內前臂皮神經嵌壓。 線的問題(解剖列 ● 小聯盟肘:合併內上髁炎、 車)。 牽引骨突炎、應力性骨折。 ●

鷹嘴突滑囊 常見於摔角、舉重、體操、 N S A I D s 、 抽 引 後 炎(學生肘) 足球、曲棍球選手。肘腫痛 壓 迫 , 休 息 、 冰 (肘彎超過90°引發)。 敷、肘墊、硬化 治療。有溫熱應 懷疑感染性,排 除後才可以考慮 類固醇注射。 肘脫臼

幼童最常見之脫臼,常見於 盡快復位,夾板10 FOOSH傷害,往後較常見。易 天ROM運動。 伴隨橈骨頭骨折、臂動脈與 正中神經損傷。

旋前肌症候 <50%在旋前圓肌有Tinel徵兆, 群 ( p r o n a t o r 伴隨手掌外側三指半麻,可 syndrome) 能有或無無力,但壓迫測試 在旋前圓肌為陽性,腕道為 陰性。多不需肌電學診斷。

休息、固定、藥 物、治療儀器(冰 敷等)、輕柔的神 經復位手法( nerve gliding)、肌力強 化、手術治療。[10]

前骨間神經 無麻痺症狀,屈拇指長肌、 休 息 、 固 定 , 輕 症候群 第二三指的屈指伸肌、旋前 柔 的 神 經 復 位 手 ( AINS, anterior 方 肌 無 力 ; 無 法 比 「 O K 手 法 、 肌 力 強 化 、 interosseous 勢」。可利用肌電學診斷。 手術治療。 nerve syndrome)

2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015/9/4 下午 04:02:59


2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001-056第1-5章.indd 28

必備!復健醫學臨床手冊 合記圖書出版社 發行

參考資料: 1. Fedorczyk, J.M., Tennis elbow: blending basic science with clinical practice. J Hand Ther, 2006. 19(2): p. 146-53. 2. Behrens, S.B., et al., A review of modern management of lateral epicondylitis. Phys Sportsmed, 2012. 40(2): p. 34-40. 3. Kucuksen, S., et al., Muscle Energy Technique Versus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 for Management of Chronic Lateral Epicondyliti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ith 1-Year Follow-up. Arch Phys Med Rehabil, 2013. 94(11): p. 2068-74. 4. McCallum, S.D., J.A. Paoloni, and G.A. Murrell, Five-year prospective comparison study of topical glyceryl trinitrate treatment of chronic lateral epicondylosis at the elbow. Br J Sports Med, 2011. 45(5): p. 416-20. 5. Snyder, K.R. and T.A. Evans, Effectiveness of Corticosteroids in the Treatment of Lateral Epicondylosis. J Sport Rehabil, 2011. 6. Bisset, L., et al., Mobilisation with movement and exercise,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 or wait and see for tennis elbow: randomised trial. BMJ, 2006. 333(7575): p. 939. 7. Rabago, D.,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four injection therapies for lateral epicondylosis: prolotherapy, polidocanol, whole blood and platelet-rich plasma. Br J Sports Med, 2009. 43(7): p. 471-81. 8. Zhang, T., et al., Commentary Re: Botox Article by Berger & Knoll IPH 19(5):243-244 on "The efficacy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 in managing chronic musculoskeletal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 Inflammopharmacology, 2012. 20(1): p. 51. 9. Coombes, B.K., L. Bisset, and B. Vicenzino,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s and other injections for management of tendinopathy: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Lancet, 2010. 376(9754): p. 1751-67. 10. Lee, M.J. and P.C. LaStayo, Pronator syndrome and other nerve compressions that mimic carpal tunnel syndrome.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2004. 34(10): p. 601-9.

2015/9/4 下午 04:03:00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