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1-003C 我們為什麼會生病?

Page 1



作者簡介

馬曉兵,男,北京人,1955年6月出生,1984年8月畢業於上海中國 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北京海軍總醫院老年病科從 事臨床內科工作。近幾年,則專門從事慢性病預防的臨床工作。

iii


前 言

我們幾乎是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被疾病所困擾。為什麼會生病?疾 病是生命中的必經的過程嗎?我們能超越疾病對生命的羈絆嗎?由於不 瞭解這些問題,疾病對人們而言一直有種未知的神秘感。描述疾病的書 已充斥坊間,然而,大多偏重介紹疾病的症狀和療法,很少從病因的角 度解釋疾病的來龍去脈,並探討疾病與生命的關係。 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等疾病已是現代流行病。事實上,這些疾 病相當程度上是屬正常狀態,因為一些歷經遠古時期淘汰而被留存的基 因程式,現今看來卻是致病的成因,在遠古時代形成的某些身體生理設 計,已不符合現在所處環境中的新情況。例如:癌症不是自然天擇下的 產物,但大多數罹癌的可能性是在自然過程中出現的。人類普遍易受疾 病侵襲,隨著年齡增長,一部分人患癌症,一部分人有高血壓的困擾, 有人得冠心病而有人受糖尿病羈絆,大多數人一生中總會有某些疾病相 隨,身體在進化過程中也是如此。自遠古時代形成的繁殖力,導致身體 趨於生殖成功,而衰老則是一種妥協的選擇。自然天擇是關注族群生存 早期的保護,而現代流行的人為選擇則注重人類的長壽。 作為一名臨床醫師,常常目睹病人死亡的過程。生命並不是立刻就 結束,在醫療技術的幫助下,器官逐漸衰竭,細胞一個個死亡,生命之 光也一點點地熄滅。大多數人即使身體受到病痛折磨,搖搖晃晃走到最 終時,仍渴望生存。經常有病人擔心地說:「我不怕死亡,但是害怕因 病癱瘓在床上,怕年老後變成癡呆」。步入中、老年之後,這種擔心與 日俱增,甚至對某些疾病的擔心到了恐懼的程度。 現在愈來愈多人關注健康議題,但是對於自身潛藏的中高危險因素

iv


並沒有得到適當的評估和治療。原因之一是對危險因素知之甚少,其中 有些人還認為自己能吃能睡,並沒有任何不舒服而不以為意;有些慢性 病患則因為擔心長期服藥所產生的副作用而自行停藥。 用生物進化學觀點對上述問題進行探討,是現代醫學發展的新領 域。本書搜集自然天擇、衰老、第 2 型糖尿病、肥胖、高血壓、血脂異 常、動脈斑塊、癌症、細菌與免疫、病毒感染、胃病、愛滋病、B 型病 毒肝炎、失智、憂鬱症、腰背痛、骨質疏鬆、心理壓力及睡眠等常見疾 病及相關內容,是眾多科學家十幾年來最新研究成果的發表。疾病知識 一直處於複雜動態變化之中,隨著研究日新月異,書中的觀點也不會是 一成不變。人體是相當複雜的,闡明這種複雜性的學說也是深奧的。為 了簡明通俗地表達,書中論述的觀點難免掛一漏萬。有鑑於生物學知識 尚未十分普及,為了不影響讀者的興趣,書中儘可能少量提及複雜的基 因知識。 如同物理學知識在 20 世紀普及的狀況,21 世紀將是生命科學的世 紀,疾病的科學知識並非僅有受過訓練的醫務人員才能瞭解,它遲早也 會被大 眾 所接受。因此,筆者努力以非專業人員也能理解的方式撰寫本 書。我們常說知識就是力量,在疾病面前,有時知識就是生命。當疾病 知識進入大 眾 生活後,將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積極進行戒菸、 鼓勵癌症篩檢、正確認識血壓、血糖、血脂、避免慢性發炎,關注心理 協調和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多攝取膳食纖維,避免高脂 飲食)等,希望本書能為普及健康知識帶來助益。本書適合對疾病和生 物學知識感興趣的讀者閱讀。由於筆者知識所限,對於一些研究結果的 理解和表達難免不甚準確,謬誤之處,期待讀者不吝指正。

v


內容摘要

本書是作者整合最新醫學進展的力作,從醫學進化的角度揭開人體 疾病與生命關係的奧秘。全書以清新樸實的語言,深入淺出介紹衰老、 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壓、感染性疾病、癌症、骨質疏鬆等現代常見疾 病的內在原因,幫助讀者遠離疾病的困擾。 本書沒有嘩眾取寵,不故作高深,適合所有關心健康、關愛生命的 讀者閱讀。

vi


校訂者序

本書內容深入淺出,其中涵蓋目前主要的疾病及健康議題。而且許 多的內容都是目前醫學之精華,將這些複雜的疾病與當代健康議題以白 話的文字說明的非常清楚。內容十分廣泛而且深入,許多的內容都是相 當 update 的,遠勝過目前坊間一些疾病介紹的書。 合記圖書出版社取得本書之版權後,請我為此書的內容做校訂。我 在校訂的過程中,發現這本書的內容相當值得一般重視健康的民眾來閱 讀。不只對於一般民眾有極佳的可讀性,一些從事衛生教育或醫療工作 的人士,亦可由閱讀這本文筆深入淺出的書,對於疾病與健康議題獲得 更豐富的知識。

李綜合醫院副院長 吳宗穎醫師 序於2014年元月

vii


目 錄

第1章

我們能一直保持健康嗎? / 2

第2章

1

健 康 與 生 命 ——從360萬年前說起

追求健康的過程中,有多少 東西是不健康的? / 2

5

我們為什麼會生病 傳宗接代是生命的目的 / 5

第3章

11

衰老的原因 氧化損害與防禦 / 12 與 眾 不同的長壽族群 / 13

第4章

解讀衰老的線索 / 14

17

衰老,能否晚點來 科學看衰老 / 17 保健≠抗衰老 / 18

第5章

節制飲食的益處 / 20

23

肥胖密碼 肥胖的標準 / 23 肥胖的原因 / 24 令人困惑的脂肪 / 26

第6章

體重之「穩定點」/ 28 減肥方法面面觀 / 29

現 代 「 明 星 」—— 第 2 型 糖 尿 病 日益流行的糖尿病 / 33 什麼是糖尿病? / 34 慢性發炎與糖尿病 / 36 肥胖與脂肪肝 / 37

第7章

33 糖尿病是如何發生的? / 39 糖尿病的進行及特點 / 41 糖基化終端產物 / 42 治療與預防 / 43

45

隱 形 殺 手 —— 原 發 性 高 血 壓 現代觀點 / 45 哪些人容易罹患高血壓? / 47

viii

治療與預防 / 48


第8章

幫助人類祖先進化的功臣 / 51 膽固醇從哪裡來? / 52 體內運輸工具 / 53

第9章

61 臨床狀況與應對方法 / 64

67

危險的動脈斑塊 心腦血管疾病的主因 / 68 形成的原因 / 69 不斷增長的禍因 / 70 危險來臨 / 72 可以多次發作的冠心病 / 73

第11 章

79 控制吸菸 / 82 未知領域 / 83

85

癌症是什麼 患者逐漸增多 / 86 癌症是如何引起的?/ 87 慢性發炎推波助瀾 / 89

第13 章

預警信號 / 73 評估與預防 / 74 建議指南 / 75 綜合控制 / 75

吸 菸 —— 你 不 瞭 解 的 秘 密 菸草對疾病負有大部分責任 / 80 二手菸 / 81 誰更容易受到香菸毒素的影響 / 82

第12 章

結構與作用 / 53 攝取多少量才合適? / 56 我們應該怎麼辦? / 58

雙 面 刃 —— 脂 蛋 白 似曾相識 / 61 功能與作用 / 63

第10 章

51

「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

受到質疑的理論 / 90 癌症的起源 / 91 預防 / 91

97

預測癌症 尋找線索 / 98 易感性 / 99

環境污染 / 100

ix


x

我 們 為什 麼會生 病─ 揭開 生命 與疾病 之謎 合記圖書出版社

第14 章

發行

人類進化的協助者 / 103 人體的防禦 / 104 第15 章

有害還是有益 / 120

123 保護動物就是保護自己 / 127

137 肝炎是「抗爭」的結果 / 139 預防措施 / 140

143 疼痛的來源 / 145 解決方案 / 147

149

骨質疏鬆並不可怕 瞭解骨質疏鬆 / 149 為什麼會發生骨質疏鬆? / 150

129

古老而有效的預防方法 / 133 建議 / 134

腰背痛的困惑 脊柱的構造 / 143 直立行走的代價 / 144

第22章

119

B型肝炎與肝癌 B 型肝炎病毒 / 137 年齡的差異 / 138 病毒在體內 / 139

第21章

暗藏的禍害 / 117

改變人類行為意識的疾病——愛滋病 臨床特點 / 130 沒有勝算的「保衛戰」 / 131

第20 章

115

病毒——潘朵拉盒子中的災難 活動的基因 / 123 新病毒找上人類 / 124

第19 章

免疫系統的反應 / 111 細菌的失誤 / 112

幽門螺旋桿菌有害還是有益 胃癌發病率與國家發展程度 的關係 / 119

第18 章

109

特 殊 的 細 菌 —— 披 衣 菌 易感染的部位 / 115

第17 章

人與細菌的戰爭 / 105 和平共存 / 108

細菌也會「失誤」 沮喪的醫師 / 109 抗生素登場 / 110

第16 章

103

細菌是我們的敵人嗎

衰老的骨骼 / 152 預防骨折 / 155


目 錄 合記圖書出版社

第23章

第24章

結論 疾病是生命的一部分 / 197 疾病的起源 / 198

小詞典

焦慮與憂鬱 / 175 壓力調節 / 176

179 快速動眼期睡眠 / 182 失眠 / 183

185 喝,還是不喝? / 188 紅酒、啤酒還是白酒? / 189

191

鹽,夠了就好 食物中缺少的 物質 / 191 高鹽飲食 / 193

第29章

171

酒,喝還是不喝 酒精在體內 / 185 過度飲酒 / 186 飲酒的益處 / 187

第28章

憂鬱症並不可怕 / 166 憂鬱症能夠預防嗎? / 167

睡眠——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 什麼是睡眠? / 179 不可或缺 / 180 為什麼需要睡眠? / 181

第27章

163

壓力下的精神失常 壓力的角色 / 173 壓力的來源 / 174

第26章

問題在哪裡? / 159 重新認識大腦 / 160

認識憂鬱症 一種常見疾病 / 163 診斷標準 / 164 隱性憂鬱症 / 165

第25章

157

瞭解失智症 概況 / 157 失智症的表現 / 158

xi

發行

對鹽敏感者 / 194 高鹽飲食習慣 / 194

197 環境和生活方式的作用 / 199 展望未來 / 200

203


1章

健康與生命

——從360萬年前說起

當生命誕生到世上時,有一股天生的力 量支配著它活下去,人們緊緊抓住它, 但是我們能夠一直健康地活著嗎?

據在東非發現的早期人類足跡,紐約市美國自然史博物館以縮

小、立體佈景的形式,呈現大約 360 萬年前的一天傍晚,在東非大裂谷 東側的利特里地區潮濕的火山灰上,一位 150 公分高的男子與一位 120 公分高的女子並肩而行,留下了珍貴的兩行平行足跡。令人困惑的是, 女子的足跡小而清晰,而男子的足跡輪廓長卻不清楚,似乎是在滑行。 對此有多種猜測,從醫師的角度判斷,男子大概正發著高燒,在女子的 攙扶下踉蹌滑行。這似乎暗示在人類的漫長演化過程中,疾病總是與生 命相伴而行。 人類的誕生至今還是個謎。目前普遍認為,人類的祖先起源於東非 的土地上,作為單一物種在東北半球的各個地區進化,彼此間透過互相 交配和文化交流而聯繫。生命代代相傳,基因在生命的循環中複製且隨 機變異,並在自然天擇下逐漸進化。 何謂生命?生命是能繁殖、變異和繁殖其變異的系統,是與生俱來 遺傳程式作用的結果,生命就是活著。當生命誕生到世上時,有一股天 生的力量支配其活下去,而「活著」這一長期的習慣,使人們不願意死 亡。活著就是活著,我們緊緊抓住,甚至當活著已失去原來的熱情時, 人們仍然為了活著而活著。

1


2章

我們為什麼會生病 現在,剝奪人類生存權的主要威脅是 疾病。人們正當年富力強之時,折磨 人的疾病卻開始出現,中老年人受困 於癌症、心臟病、中風、失智、憂鬱 症等疾病。兒童、少年生存的主要威 脅則是白血病等惡性腫瘤性疾病。

類的歷史大概在 10 萬年至 20 萬年之間。如果從一開始就確立長

生不死的進化模式,那麼已經作古的 1,000 多億先人們會一起擠在狹小 的地球上,生存資源恐怕早已消耗殆盡。長生的前景並不存在,人總是 會死的。而剝奪人類生存權的主要威脅便是疾病。 在人們年少力壯之時,折磨人的疾病卻開始出現,中老年人受困於 癌症、心臟病、中風、失智、憂鬱症等疾病;兒童、少年則受白血病等 惡性腫瘤疾病的威脅。為什麼人們會生病死亡呢?難道是源於自然天擇 設定的遺傳程式,或者是上帝為了阻止人類過度增加所做的精心安排?

傳宗接代是生命的目的 簡要地說,物競天擇的基本過程是:基因透過複製,代代相傳,大 量的隨機突變伴隨其中;受到自然環境的限制,有些基因突變被保留, 有些突變則被淘汰,遺傳確保有益的特徵得以延續,生命隨之進化。雖 然基因的循環是無意識的,但是在混沌中體現了一種意圖:為自身的生 存服務。基因除了讓 DNA 繼續存在下去外,不關心任何事物。 早期人類的生存環境極為艱苦,食物來源有限,生產力水準非常 低。而人類面臨生存的主要威脅是傳染病、意外事故、饑餓、覓食等。 《實用內科學》上說,四千年前人類平均壽命僅為 18 歲左右。英國國

5


3章

衰 老的原因 衰老問題的答案在一定程度上與身體 的耗損和破壞有關,更深層的原因儲 存於人類的基因裏。

般而言,身體狀況最完美的一刻是嬰兒呱呱落地時,爾後,我們

的身體內外便開始不斷的退化。從皺紋、掉髮到記憶力減退,從椎間盤 突出、骨質增生到膝關節磨損,從老花眼、白內障到中風、冠心病導致 的組織損傷,歲月和身體功能的退化在我們身上一一留下痕跡。衰老是 如此的不可抗拒,任何藥物或美容手術也都束手無策。 什麼是衰老?衰老是一個過程,即使沒有受到意外事故、暴力傷 害和感染等影響,生命最終仍會死亡。從工程技術的角度看,人體是由 骨骼、肌肉、心臟、肺臟、胃腸、血管、神經等組成的一部複雜機器, 它們是那樣令人好奇和驚歎!在驚歎之餘,我們也想知道這部玄奧精密 的機器在設計之初可有什麼長遠安排的策略?這使人聯想到小轎車的情 況,小轎車的平均壽命是 8 年左右,其中 1/4 使用期超過 12 年,之後 再怎麼維修,車況也好不到那裏去。這是為了合理利用資源和投資,小 轎車並非按照延長使用年限的方式來加以設計,許多配件的耐用性是控 制在一定的效期內。雖然以小轎車的比喻並不完全恰當,因為人體比較 複雜,但是人體衰老的原因也是如此。人體的早期設計並沒有考慮在超 過保固期以後仍發揮健康的功能。面對早期的惡劣生存環境,生存繁衍 是基因進化的主要壓力,基因對長久生存並無興趣,衰老是物競天擇的 附帶結果。

11


4章

衰老,能否晚點來 至今市場上沒有任何藥物和保健品被證 實可以延緩衰老,但是科學家在另一研 究領域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預防衰老 的效果。

為醫師,筆者經常被人問起,服用某種保健品或營養品是否有

效?這是許多人經常想知道的問題。 我們能延緩衰老嗎?從西元前 3500 年起,便有自稱專家的人兜售 長生不老藥。現在想延緩衰老的人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多。生活改善 了,每個人都渴望能健康地多活幾年。無孔不入的商家自然瞄準這個方 興未艾的市場準備大賺一筆。標示著時髦科學名詞的抗衰老保健品,如 潮水般向人們湧去。抗氧化劑是這類產品的主力軍,主要包括:葡萄籽 萃取物、白黎蘆醇、越橘萃取物、番茄紅素、水飛薊素、硫辛酸、輔 酶 Q 10 、共軛亞油酸、卵磷脂、月見草油、N-乙醯半胱氨酸、薑、蔥、大 蒜、磷酸 吡 多醛、左卡尼汀 (L-carnitine) 和紫錐花等。這類物質大多存 在於人體以及水果和蔬菜中。據稱能中和自由基,進而延緩衰老。另外 中草藥也在保健品領域內佔有一席之地。

科學看衰老 水果、蔬菜膳食纖維所含的維生素 E 和維生素 C 可能有助於降低 罹患癌症、黃斑變性及其他疾病的風險。但是服用含有抗氧化成分及維 生素添加劑的保健品,並不等於具有限制氧化作用,也不具有預防癌 症、冠心病、中風和失智的證據。

17


5章

肥 胖密碼 就肥胖而言,如果人們採取健康的生 活方式,遺傳風險應該很低。

數時候,人類歷史一直在與饑餓抗爭。如今,饑餓的世界正逐步

轉變為肥胖的世界。2006 年國際農業經濟學家協會年度會議上,美國 北卡羅來納大學科學家巴里.波普金說:世界上超重或肥胖人口總數已 達 10 億,而營養不良人口數量有 8 億。饑餓人口數量緩慢減少,肥胖 人口數量卻急速增加。因肥胖而引發的疾病已經從富人擴大到窮人,從 城市擴大到農村。 肥胖逐漸成為全球的流行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收集的調查資料, 自 1980 年以來,歐美許多國家的肥胖人口比例幾乎增加了一倍。美 國 2003~2004 年的全國調查結果顯示,男性和女性的肥胖率分別為 31.1%和 33.2%。近 20 多年,中國大陸的肥胖或超重者也在快速增多, 武陽豐等人研究,根據 2002 年調查資料,約有 6,000 萬肥胖人口,2 億 人體重超重。劉颯等調查研究顯示,1999 年北京市 25~64 歲人口中, 肥胖率和超重率分別是 15.4% 與 36.8%。中國大陸的公共政策遲早會從 關注脫貧轉移到肥胖問題。

肥胖的標準 肥胖是體內脂肪積蓄過多。現在公認以身體質量指數(簡稱 BMI) 作為判斷肥胖的標準。身體質量指數=體重/身高平方 (kg/m 2 )。研究 顯示,大多數人的身體質量指數與身體脂肪含量有明顯的相關性,能準

23


6章

代「明星」 現 ──第 2 型糖尿病 在食物極為豐富的今天,「防止低血 糖」的胰腺系統反而變得無用武之地。

位 40 多歲男性,肥胖、身體質量指數 29;4 年前發現罹患第 2

型糖尿病,之後又發現患有高血壓,但未接受任何治療,血糖和血壓指 標也從未達標準。一天傍晚,他正在做飯,突然左手不聽使喚,很快左 腿也出現無力,大小便失禁,數小時後左上肢癱瘓,左下肢肌力減弱; 患者突發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經及時治療,病人左側肢體功能大致恢 復。這是筆者負責治療過的一位病人。糖尿病本身可以引起許多嚴重的 併發症,心腦血管疾病是最常見的併發症。

日益流行的糖尿病 糖尿病屬於常見疾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層。糖尿病分為第 1 型和 第 2 型。第 1 型糖尿病常見於兒童及青少年,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 最終破壞胰腺中產生胰島素的 B 細胞。第 2 型糖尿病主要發生於成人, 尤其是 40 歲以上發病者。糖尿病患者中的 90% 為第 2 型糖尿病。 現在第 2 型糖尿病的病人逐年增多。根據中國大陸全國性調查結 果,1980 年第 2 型糖尿病患病率是 0.67%,1996 年升為 3.21%,15 年 間上升了 4.7 倍。2000 年中國大陸糖尿病病人是 2,000 多萬,每年新增 病人約 120 萬。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2000 年全世界糖尿病病人 大約為 1.5 億,2005 年是 3.3 億人,糖尿病的患病率 5 年增加一倍。糖 尿病患病率的上升主要與肥胖人口數量增加有關。

33


7章

形殺手 ── 隱 原發性高血壓 高血壓本質上是一種血管性疾病,代 表血管、心臟、腎臟和腦的全面結構 和功能已經受損。

發性高血壓是常見疾病(即我們常說的高血壓),在討論高血壓

之前,需要介紹血壓讀數的含義。血壓用血壓計測定,以兩組數字表 達,即收縮壓和舒張壓。收縮壓代表血流對動脈血管壁的最大壓力,當 左心室收縮迫使血流通過動脈時,便產生上述最大壓力。舒張壓則是血 流對血管壁的最低壓力,是在左心室舒張並再次灌滿血液時產生的。

現代觀點 何謂高血壓?在沒有血壓計的年代,醫師也沒有高血壓的概念。 1896 年以後臨床引進測量血壓的技術,雖經科學家多方努力,至今尚 不能確定高血壓準確含義。從調查 18 歲以上族群的血壓分佈曲線來 看,隨著年齡的增加,收縮壓數值逐漸升高,其關係為連續性直線並無 明顯轉折點;而舒張壓數值在 55 歲之前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升高,55 歲 之後隨著年齡的增加而趨於下降。 從血壓變化曲線看,並無明顯的正常與異常的自然分界,診斷高血 壓的分界點只能人為判定。幾十年以來,醫師也只能靠經驗來界定高血 壓。比如收縮壓在 230 mmHg 以上,舒張壓在 130 mmHg 以上(通常以 >230/130 mmHg表示),則認為患者發生左心衰竭和急進型高血壓的

45


8章

壞」膽固醇 「 ── 低密度脂蛋白 在攝取高脂肪、少活動的現代環境 下,低密度脂蛋白背負了「壞」膽固 醇的名聲。

幫助人類祖先進化的功臣

沿

著考古學家畫出的人類進化足跡,時空回到 2,000 萬年前的非

洲,那裏是人類祖先的搖籃,在原始森林中有種類繁多的古猿。牠們的 體型矮小,憑四肢沿樹枝頂部行走,靠吃樹葉和水果為生。大約 1,700 萬到 1,650 萬年前,有幾對古猿走出非洲,穿過沙烏地阿拉伯,進入歐 亞大陸的森林裡安居。 新環境促進遷移生物的物種進化,多種大型猿類在歐亞大陸出現。 在樹枝下懸吊並蕩來蕩去,由於嗅覺變得不那麼重要,口鼻部有所縮 短,在強大的頜骨上長著大的門齒、形狀像刀片的犬齒取代原來的獠 牙,以及出現咀嚼面相對簡單的長磨牙和前臼齒,這非常適合吃柔軟的 成熟水果。 數百萬年後,由於氣候變得寒冷乾燥,森林開始被溫帶疏林和草 地取代。歐亞大陸上的大多數古猿物種先後滅絕。有一族歐亞猿倖存下 來,於 900 萬年前逃回非洲。其中一些又重新回到森林裡生活,另一部 分則進入叢林和空曠地帶棲息。與沒有離開非洲的猿類相比,此時的牠

5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