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與「食物主權」乍聽之下似乎跟我們的生活距離很遠,但其實我們吃的每一口食物,都跟這兩件事息息相關。
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只有33%左右。當食物變成市場上流通的「商品」,其價格就容易受跨國大企業的成本考量所影響,甚至成為國際貿易談判時的交換籌碼。故氣候災害發生、燃油價格波動時,我們的糧食來源與價格便會難以自主掌握。
在氣候變遷影響下,我們更應該發展多樣化、且能適應極端氣候和在地生長的作物,提升糧食自給率,將選擇食物的權利拿回來,為適應氣候變遷做準備!
在這本手冊裡,我們將與您分享如何在每天的生活裡以行動來面對氣候變遷:
1. 思考食物從哪裡來,降低食物里程來減碳;
2. 自己動手準備餐點,反思工業化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成本;
3. 做好廚房能源管理、善用廚具輕鬆料理;
4. 用計劃消費和冰箱管理來減少食物浪費;
5. 在家裡的陽台種菜,增強面對異常氣候的韌性;
6. 支持農地農用與友善土地的生產者,確保永續的生產環境資源;
7. 打造自己的「綠色飲食生活圈」,共同面對氣候風險與食安問題。
在氣候變遷常態化的未來,改變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與能源習慣,看似微小,卻是每個人都能參與實踐的途徑,這些微小力量的累積與連結,將是我們迎戰氣候變遷的最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