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冬季 善報

Page 1

冬季號

2 0 0 9

我執,我們分手吧!

──阿里金洲「空性禪修」閉關全記錄

積聚資糧,成為有福氣的人 (上) 慈囊仁波切/開示 身心分離時,為何要超薦? 確戒仁波切/開示 無所緣止 ,讓心無焦點地鬆鬆安住 詠給明就仁波切/開示 心靈朋友 (中) 竹慶本樂仁波切/開示 明光心與佛性 (下) 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開示 菩提心,修行的北極星 堪布 卡塔仁波切/開示 離苦得樂,請你這樣做 (上) 創古仁波切/開示

心口如一,才有真正利益 ──我三年閉關的日子

!

●卡盧仁波切:


幼年的噶瑪巴,與四大法王子的大司徒仁波 切(右)、嘉察仁波切(左),在楚布寺。

善報書摘

千年一願,驚雷般的法王「出西藏記」 「噶瑪巴」一詞意指

《千年一願》,講述法王 「出西藏」的故事,和十七 世乘願再來的旅程,2010年1 月將由眾生文化出版。

袖應有的禮遇和注目。

「行諸佛(覺醒者)之證

《千年一願》從詳細描述2000年1月5日發生的事情揭開

悟事業者」。據信,一個

序幕,當時,一輛「國賓牌」計程車,在達賴喇嘛尊者位

人只要有機會親見噶瑪

於印度達蘭薩拉的總部前停了下來,車上載著一位十四歲

巴、聽聞他的話語,或僅

的西藏僧侶。這一刻,銘記了一趟史詩般旅程的圓滿,在

只是知道他的生平,就已

這歷時九天的旅程中,他換裝掩飾真實身分,冒著極大的

經種下了這個人自身證悟

危險越過了喜瑪拉雅山。這位十四歲的僧侶離開了他在西

的種子。米克布朗在其著

藏的寺院──他九百年宗教傳承的法座,以及此地加諸於

作《千年一願》一書中,

他身上的限制和束縛,為的就是要在印度繼續佛法的學習

便對第十七世噶瑪巴的特

和修持。當然,這位計程車中的年輕僧侶,就是尊勝的第

質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噶瑪巴的生平和德行一 直是媒體極為關注的主

噶瑪巴勇敢從西藏出走的新聞傳遍了全世界,《時代雜 誌》便將其比喻為「中國的驚雷」。

題,這樣的關注已經擴展

媒體年代和噶瑪巴佛行事業產生交集的幸運結果,即是

到遠遠超越了佛教族群的

《千年一願》的出版,這本書記錄了當前我們這個即時的

範圍。例如,2001年時《Elle》雜誌就談論到噶瑪巴未來

全球性新聞時代中噶瑪巴非凡氣度的展現。我們可以把噶

出訪美國的話題,並在「照亮文化前景最具影響力的推動

瑪巴離開西藏的「偉大出走」視為是像這樣的一個年輕人

者及風雲人物」的「Elle首選25位」名單上,將大寶法王

的非凡個人成就。同時,這個成就也樹立了一個典範,告

噶瑪巴列為第二位。2002年,《時代雜誌》向22位「亞洲

訴我們,當堅定地投身於佛教利益眾生的理想時,就能夠

英雄」致敬,這些傑出的男性和女性因為他們啟迪人心的

克服種種的難題。

行動和「來自民間的高尚勇氣」而獲選,噶瑪巴就是其中 的一位。2008年5月時,法王訪問美國,並受到世界級領

2

文/竹慶本樂仁波切

(〈本樂仁波切推薦序〉節錄)


〈編輯室報告〉

守護「心中的聖地」 「菩提迦耶見!」這是最近法友間的常用問候語,大家 如果不是正在整理行囊,就是正在旅途上,或者,已經到 了「冬季限定」的菩提迦耶機場,深深呼吸,聖地的空氣 裡,隱隱有種加持的香。 是的,冬末,我們在菩提迦耶,已見到想念的上師噶瑪 巴,並等待倒數計時的「外國弟子課程」,和第27屆大祈 願法會。能成行的請分享福氣,還無緣成行的請隨喜,這 樣「心裡的聖地」和「人間的聖地」,同時親近了。 「冬季號」善報非常難得的出現雙主題故事。尊貴的卡 盧仁波切首次全球弘法之旅,繼香港之後,在台灣也造成 聞法熱潮與震撼。我們專訪仁波切,詳談他三年閉關的細 節,和他坦率真誠的祈願「心口如一,才有真實利益」。 第二主題故事,是9月在化育舉行小閉關的阿里金洲

仁波切〈心靈朋友〉、阿里金洲〈十平等性〉繼續進行小 連載,其他仁波切則推出全新主題: 創古仁波切「離苦得樂,請你這樣做」:仁波切教導往 生極樂的「阿彌陀佛」儀軌和破瓦法。 堪布卡塔仁波切「菩提心」:教導我們如何將「菩提心」, 這如北極星般永遠是修行指南的純正發心,放入實修。 明就仁波切「無所緣禪修」:教導我們如何無焦點地輕 鬆安住,如何在生活中培養自然的覺性和專注力。 確戒仁波切「身心分離時,為何要超薦」:當死亡來 臨,如法超薦深具利益,度亡最重要的難忍大悲心。 堪布慈囊仁波切「六度波羅蜜」:首次在「善報」開示 的仁波切,教導我們老實修行的「必修課」:六度,這是 菩薩的搖籃,一切善功德由此增長。

「空性五次第」全紀錄,這是一次美好的跨國工程,我們

「修行人的故事」介紹著名的手染布衣家鄭惠中,他的

發動華人世界義工參與錄音抄寫,大家為法付出的迅速和

布衣讓菩薩寺的僧袍氣宇出塵;他十多年來低調印經結緣

歡喜,讓人覺得這真是「正法久住世」的好緣起;而阿里

助印;他遠到西安草堂寺,去幫《金剛經》譯師鳩摩羅什

老師帶領大家體驗的空性智慧,化作文字,分享給所有

掃地,也讓人微笑之餘,有絲惘然,大譯師的法布施,千

「善報」的朋友,也十分難得,空性教法甚深,不容易馬

年之後依然甦醒人心,但人世塵埃卻染污了草堂。

上掌握,讓我們以「安忍波羅蜜」耐心地陪自己學習。 「善報」的「中心作者群」噶舉傳承各大仁波切,冬季

「菩提本無樹」,但所有修善除垢還是要老實去做。去 守護「心中的聖地」吧,這是12月朝聖季的深意。

目錄

號一樣從各自的實修證量中,流露出足以幫助我們摧破無 明黯的智慧甘露,除了竹清仁波切〈明光心佛性〉、本樂

4

「善報」總編輯 黃靖雅 合十

卡盧仁波切 三年閉關的日子

10 〈空性五次第閉關全記錄〉 10 搬開大石頭,發現珍寶 18 25 32 41 48

自我,是水面上的月影 山河大地,都是自心所變現 心即一切,一切即心 猶如因風鼓大海,便有無量波濤生 水月般橫渡海洋

發 行 人/孫春華 發 行 所/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社

長/妙融法師

總 編 輯/黃靖雅 文字編輯/初惠誠 美術編輯/施心華 封面攝影/班瑪歐色多傑 地

址/220台北縣板橋市信義路83號7樓

話/02-8952-1272

56

離苦得樂,請你這樣做!(上)……創古仁波切 開示

真/02-8964-2867

60

菩提心,修行的北極星……堪布 卡塔仁波切 開示

址/http://www.hwayue.org.tw

電子信箱/hwayue@gmail.com

64

明光心與佛性(下)……竹清仁波切 開示

68

心靈朋友(中)……本樂仁波切 開示

72

無所緣止,讓心無焦點地鬆鬆安住……明就仁波切 開示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

78

身心分離時,為何要超薦……確戒仁波切 開示

80

積聚資糧,成為有福氣的人……慈囊仁波切 開示

執照登記雜誌交寄

83

十平等性,佛陀給你的十個如意寶(下)……阿里金洲

2009年善報冬季號

郵政劃撥帳號/18268431 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局版北市誌字第九八六號 中華郵政北台字第五七七八號

87 〈修行人的故事〉布衣上的經典……黃靖雅

3


自己願意修持的話,閉關中心,就是成就圓滿佛果最好的地方。

專訪

卡盧仁波切 三年閉關的日子

卡盧仁波切

坐牢一樣。但是,自己願意修持的話,

攝影/班瑪歐色多傑 圖片提供/自生遍在佛法中心

時間:2009年11月22日周日

閉關中心,就是成就圓滿佛果最好的地

下午5:00~-6:00

方;閉關的法門,就是最殊勝的成佛方

地點:台中德噶禪修中心

法;閉關老師,也就是能夠帶領我們成

訪問:妙融法師、黃靖雅

就最好的老師。如果能以虔誠的心,向

藏譯中:堪布丹傑

上師、本尊、護法祈請的話,身心的罪 障都能得到清淨。 雖然我圓滿了閉關,但是根本無法和

閉關與出關的變化

過去的祖師大德們相比擬。然而,自己

問:仁波切才從閉關出來,仁波切三年

對輪迴的情況卻有了深刻的了解。同

閉關主要的修持是什麼?生活的情形如

樣,雖然沒有多少閉關的覺受和證悟,

何。關中的心情感受?出關一年多了,

但是透過閉關,我生起了想要廣大利益

感覺有什麼變化?

眾生的心,也深深感覺到,在五濁惡世

關鍵都在於自己。如果不認真修持, 當然不會有感受,而且會覺得閉關就跟

4

裡,眾生需要更多的善巧方便,來接引 他們。


至於出關後的感受來說,其實我自己在關房

止蘇卡悉地上師,當穹波南傑向蘇卡悉地祈請

中,就很清楚照見到自己未來該做什麼,與不

的時候,也就同時向所有150位的上師祈請,

該做什麼。所以,出關之後,並沒有什麼特別

這就是我抱持的想法:所有上師的本質都是一

新奇的感受。我只是在生活中,持續地修持,

樣的。

持續地向上師祈請。

上師的本質都一樣 問:請問您會向哪一位特定的上師祈請嗎? 身為一個佛弟子,我們應該以什麼人作為模

▲卡盧仁波切(前)登 上台北101大樓,帶領 僧眾修持祈福法,為台 灣祈福!

然而,從小對我備加呵護、具備大恩的上 師,例如大司徒仁波切、波卡仁波切,還有閉 關中心的指導老師堪布東由仁波切。前陣子我 才跟隨大司徒仁波切,得到了香巴噶舉的灌 頂;以上這三位是我的根本上師。

範呢?應該以過去的祖師大德們為典範,閱讀

當自己的身心具備了虔誠,然後向上師祈

他們的傳記,效法他們的行誼。身為一個出家

請,這時候,是不會有什麼雜念的,你不會考

人,如果仿照世間人的方式過活,這是並不符

慮:「我要祈請這位上師?呢,還是祈請那位

合出家傳統的。因此,當我閱讀穹波南傑的傳

上師?」從我們的虔誠心中,自然會湧現出上

記,從中我看到他有150位上師,其中主要依

師的相貌,這時候的祈請,才會得到加持。要 不然,如果祈請上師變成例行功課的話,例

5


如:「星期六祈請大司徒仁波切,星期天祈請

剛、密集金剛、大幻化網、大威德金剛、時輪

波卡仁波切」,這根本就是妄想分別。

金剛。

香巴噶舉和噶瑪噶舉法門 問:請問閉關中的情況,您是閉香巴噶舉的 關,還是傳統噶瑪噶舉的關?當中的正行也是 「那洛六法」嗎?

其中包括息、增、懷、誅四法;噶瑪噶舉則是 二臂、四臂瑪哈嘎拉等等。 上師相應法來說,那洛(噶瑪噶舉)關房當 中,主要修持噶瑪巴希、岡波巴、密勒日巴、

從名稱、歷史和法源上來說,從金剛總持傳

馬爾巴上師相應法;香巴關房當中,主要是四

承下來的香巴噶舉法門,和噶瑪噶舉法門有所

尊共成法門。此法主要觀修上師,同時觀修六

不同。然而,所謂的不同,並不是像回教與基

臂瑪哈嘎拉、金剛亥母、觀音菩薩、度母。

督教的差別;兩者都是佛陀所說的教法,如同 佛陀為了利益不同的眾生,示現不同的相貌, 噶瑪噶舉和香巴噶舉也是一樣的道理。

▼卡盧仁波切在中山堂 邊唸頌祈願文,邊為信 眾們按頭加持,時間彷 彿凝結的感人畫面。

護法來說,香巴噶舉主要是六臂瑪哈嘎拉,

「尼古六法」和「那洛六法」 問:我們知道「尼古六法」的創立祖師──尼

香巴噶舉主要修持的是香巴五種金法:尼古

古瑪,是一位女性,「那洛六法」的祖師──

六法,空大手印,樹枝三種道用,花朵紅白空

那洛巴,是男性。我的問題是,一位女性閉關

行,果實無死無謬。其中尼古六法,雖然和噶

的時候,是否修持「尼古六法」會比較適合

瑪噶舉一樣是拙火、幻身、夢、光明、破瓦、

呢?

中陰等六法,但是其中修持內容和師承並是不

這兩個法門完全沒有差別,如果有差別,代

同的。因此,五種金法可以說是香巴噶舉不共

表還有分別心。很多時候,我們會主觀的以

的法教。

為:「喔,這個本尊比較莊嚴,大概會給予比

香巴噶舉當中有兩種六法:尼古六法和蘇卡

較多的加持;那個本尊不太莊嚴,大概加持也

六法。這兩種的不同在於,前者包含整套香巴

會給的比較慢吧…。」或者認為:「觀音菩薩

五種金法,後者則沒有。香巴閉關中心當中,

比較慈悲,會溫柔地對我們說:『喔,你不用

首先修持尼古六法,之後修持蘇卡六法。

持誦咒語,也不用觀修,因為我是慈悲的本

那洛(噶瑪噶舉)閉關中心,首先修持普巴

尊,會滿你的願…。』然而憤怒的六臂瑪哈嘎

金剛法門,之後主要修持的本尊是金剛亥母;

拉則會對我們說:『我是憤怒尊,你會被我嚇

香巴噶舉主要修持的本尊則是續典五尊:喜金

跑,我無法給你成就。』」這樣是以上的分別 心,同樣,如果認為某某法門女性修起來比較 快,男性修起來比較慢的話,這也是一種分別 心。事實上,每位本尊雖然相貌不同,但是慈 悲、智慧的本質是一樣的。就好像很多花都具 備香味一樣,然而,因為個人喜好的香味不 同,會把自己喜歡的花朵放在家裡。 整個的重點在於自己修持的態度和方式。首 先要好好依止具德的上師,需要具備清淨的信 心、清淨的誓言,當然自己要精進修持。當這 些條件都具足了,修持什麼法門都會成就。 問:仁波切在關中,是否也有修持「那洛六 法」? 我並沒有修持那洛六法,我主要修持的是香 巴噶舉的法門。但是香巴關房中也會修持部分 噶瑪噶舉的教法,例如:彌陀法、敏林金剛薩 埵法、施身法、密勒日巴上師相應法、普巴金 剛法等等。

6


虔誠實修,廣利眾生 問:我曾經聽過噶舉傳承閉完三年關的上師 說,在關房中很辛苦,會做一些激烈運動,並 且不倒單(夜晚保持禪修坐姿、不躺臥睡眠) 等等;不曉得仁波切閉關時,是否也曾覺得很 辛苦? 當然會辛苦,如果不具備清淨的信心和虔誠 時,做什麼都會很辛苦,唸一圈唸珠也會累, 甚至站起來都覺得累。 閉關當中,我自己雖然不具備像是過去祖師 們一樣的虔誠心,但是透過了閉關的訓練,我 對自己有信心,就是以後不會再落入輪迴流轉 的信心。當然,還是會覺得辛苦的,怎麼不會 呢?因為我們都是人,都有是一付血肉之軀, 都要吃、睡,都想得到快樂,也都喜歡聽到好

聽的聲音,見到好看的東西。然而,不同處在 於,每個人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善業和惡業,並 且有著不同的願。因此,說實在話,我在關中 的第一年很辛苦……,在這裡,我不想隱藏什 麼,如果有所隱藏,如果我擔心說了真話,別 人就不再相信我的話,這就落入了世間八法。 但是,我不想落入世間八法,因此,如果辛苦

▲卡盧仁波切說,三年 閉關期間,他逐漸對自 己有信心,相信以後自 己不會再落入輪迴。對 三寶產生強烈的信心, 並對於未來的弘法計 畫,在心中做了很完善 的規劃。

了,我會說很辛苦,不辛苦就說不辛苦,沒什 麼好隱藏的。 但是,到了關中的第二年,當自己對於修持 真正有所體會、感受的時候,很自然地會生起 一種無法克制、源源不絕的法喜;很自然地, 會對於三寶、三根本生起強大的信心;自己也 會有一種心想事成的感覺。因此,我想說的 是,如果好好的實修,真的能夠心想事成,廣 利眾生。

7


建立寺院,照顧貧苦、失學和無依

卡盧仁波切「愛的抱抱」事件簿

分 . 享 . 交 . 流 . 道

問:仁波切剛剛提到在關中,對於未來的弘法

「沒錯,仁波切要給大家一個熊抱!」

計畫,做了很多的規劃,所以出關之後,看這 一切,就像夢一般的進行,我們能否知道,仁 波切這場夢是什麼?未來的計畫是什麼? 老實說,我具有卡盧仁波切的名號,是應該 好好待在寺院,說法、灌頂、帶領閉關中心、 成立佛學院等等。然而,我擔心的是,如果僅 只是這樣,未來會有很多人漸漸對佛法失去信 心。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現在有一個現象,就 是如果弟子不對坐在法座上的上師供養紅包的 話,似乎就不算是佛弟子。甚至,我聽到很多 老弟子也會一直對初學者強調,要供養上師紅 包等等,但是,我們都忽略了對於法教的虔誠 心和信心的重要性。 對於一個非佛教徒來說,看到這樣的現象, 可能也會疑惑:「為什麼要供養紅包呢?為什 麼要把自己辛苦賺來的錢供養出去呢?」我發 覺到,似乎很多人口裡不說,但心中都有這樣 的懷疑;好像弟子一定要供養,喇嘛才會修法 一樣,這是很奇怪的一種個現象。因此,為了 消除這樣的疑惑和痛苦,我會建立一所香巴噶 舉的寺院,或許在建立寺院之前,我會想成立 醫院、學校、老人院等等,照顧貧苦、失學的 孩童,和無依的老人。 我們時常坐在法座上,口中念念有詞:「慈 悲、慈悲、慈悲」,但是卻沒有實際的行動。 我曾經看到法會上僧眾們唸誦著「諸佛正法聖 僧眾,直至菩提我皈依,以我布施等功德,為 利眾生願成佛」,法會一散場,每位僧眾把收

溫馨又依依不捨的靜謐中,卡盧仁波切特別跟 台中的法友們道別,這是仁波切此次法旅在台 中的最後一天,他知道,這之中有些人可能因 為生活工作等因素,在接下來的行程沒辦法再 見上一面…… 「所以我們不該只是說聲goodbye就分開, 我們要好好的道別!」 仁波切請這些法友們站起來,「我要送你們 禮物」。 「哇……」我們這些來自台北或誓必追隨 的,望著阿尼索南剛呈上的一疊法照,不禁豔 羨輕嘆:「好好喔……」

到的幾百塊供養金,放在口袋裡,路上見到乞 丐,卻一毛錢也不肯施捨;那麼,之前的唸誦

然而,我沒有想過接下來的畫面。

有什麼用處呢?所以,心口如一才能真正產生

您向來走下法座,這不奇怪,但您輕緩堅定

利益,這樣做到的話,非佛教徒們看到自然也

地繼續邁開步伐,走向我們,伸出右手(那時

會讚嘆,並且了解到佛陀的心意而真正生起信

看起來真的很長)越過前三排驚訝的頭,將剛

心。

站起來的一位法友不容猶疑地拉向您的身邊,

興建寺院,弘法,並且建立醫院、學校、

好整以暇地環抱她的肩膀,左手指了指攝影

老人院等等,是我的願望。很多人看到我才19

機,露出最燦爛的笑……大家都跟著快門聲定

的年輕人常常改變想法,一開始想當科學家, 18歲了又想當飛行員,20歲了又想說還是辦公

文/白曉玫

歲,以為這些只是我一時的想法。的確,時下

格了,好一個毫無預警的「Gap」。 可愛的翻譯語帶驕傲的說:「沒錯,仁波切 要給大家一個熊抱!」

好了;我並不是這樣,我想要利益眾生的想法

於是在一陣驚嘆歡呼聲中,台下出現了「雨

現在如此,未來也不會改變。這就是我未來的

後春筍」的景象,大家紛紛竄了起來,可我們

計畫。

8

度母修持儀軌的觀想教授結束之後,在一片


金剛翻譯一句話就鎮住了場面: 「只有那些今天是最後一次見面的人喔,還 會跟去貢噶寺的就不用了吧!」 「……」 於是接下來展開在我眼前的,是兩百回合愛 的道別,似乎早有預謀的仁波切,一一為上前 的弟子掛好金剛繩,敞開胸懷,張開手臂緊緊 環住弟子的肩,然後提醒因感動而失去方向感 的弟子看攝影機,彎低身子靠向弟子喜悅的臉 龐,一朵燦笑綻放,再次拍拍弟子的背,頷首 目送,轉身迎向下一位弟子又是一個真誠的注 目…… 親愛的卡盧仁波切,您真的是很想跟我們照 像呢! 接下來,似乎是無預警的,仁波切請承擔11 月的弘法行程不辱師命的「自生遍在之友」上 前,這下子,真的是「熊抱」了。較高大的弟 子得到「貼心」的愛的抱抱(真的心貼著心 喔!),大部分人的頭則枕在仁波切的胸膛 上;而不管男女老少,在那一刻,都像是玩累 了奔向母親懷抱歇息的赤子那樣。 前幾排都是台北的法友吧?一個個矜持坐 姿、如如不動,卻都仰著紅噗噗的臉蛋與眼底 閃閃的淚光。其實,我們的心早已跟著被仁波 切一次次地擁入懷中。

的虔敬卻不過如此。

後來您說,您這麼做不是為了成名在望,只

關於純然的虔敬(pure devotion),卡盧仁波切

是真的很愛我們,您對我們所期待的,除了

說,那並非意謂著你的哭泣或眼淚,哭泣、眼

愛,沒有別的。當您把手放在心口,一貫清澈

淚,那不過是五分鐘,然後你就忘了。你應該

的眼眸看過我們每一個,加持如雨已全然浸透

想辦法讓你純然的虔敬延續24小時,不管你在

我的心。

哪裡、作著什麼。如實的修行會帶來真實的體

即使回到繁忙的台北,您的愛似乎仍源源不 絕無所不在。那是偶然一陣窗外微風吹開我額

驗,而你的體驗將給你更多能量去實修,不會 有任何的壓力。

前的髮,是走在街頭時不知何方飄來的肉桂香

於是我不再讓加行功課的流於形式,放鬆真

氣,是在躲雨的計程車裡收音機輕輕流瀉的德

誠地修持上師的教導,我不再因為上師身在遠

布西……。

方、一年只能見上一面而覺得寂寞,實修使弟

如同一隻蝴蝶翩然停落在我赤裸的左心房, 我在一個隱隱的思念上……。 我憶起我的彩虹上師噶瑪巴,在德噶寺座上 顯現那透亮如虹如水晶的身,發願他的身語意

▲敞開胸懷,與卡 盧仁波切心貼著心 的「愛的抱抱」。 那一刻,都像是玩 累了奔向母親懷抱 歇息的赤子。

子與上師的心真正的連結。雖然慣有的懶散, 總想誘使我從上師的心跨出,一步即成鄉愁; 但我不願只在狂喜的雲端,我要住在上師的心 上。

永遠追隨著我們;他說我們是他在世界各地的

回溯「愛的抱抱」事件,該怎麼定位真實的

星星,在不同的遠方閃耀光芒;我憶起許多狂

時間與空間呢?可以確定的是,只要憶念起那

喜的時刻、感動的片段……怎麼我會忘了,任

神奇的一刻,即刻修持你所得到的珍貴法教,

由星光黯淡?上師的加持原來一直都在,而我

這個熊抱就真的「自生遍在」了。

9


我執,是輪迴的鐵鍊,解開它,能還原我們真正的自由;無我禪修,就是那第一把為我們鬆綁的鑰匙…

搬開大石頭,發現珍寶

〈空性五次第閉關全記錄.第一堂課〉 10

裡聞法,大家來的時候都是帶著很好的 教授:阿里金洲(Ari Goldfield)

動機和極大的精進,因此為這個地方帶

時間:2009年9月12日上午10:00

來極大的加持,所以我要感謝你們再度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英譯中:施心慧 整理:世明、初惠誠

帶著加持來到這裡。

空性禪修,是佛陀親證的解脫法 首先要談的是學習關於心的禪修,也 就是空性禪修次第,實相真實本性的禪

四個吉祥緣起

修次第。我們要問的第一個問題是:為 什麼要學空性禪修次第,學習它的利益

老師:大家早安,很高興能在這個周

是什麼?它的利益就是:這些次第確確

末的閉關中和大家相聚,這次相聚有很

實實是佛陀為了達到證悟而做過的修

多善妙的緣起。一個是每天有四堂課

持。佛陀在菩提迦耶成道,在他證道之

程,這非常吉祥。

前,他不是佛陀,當時是一位喬達摩的

一、圓滿一日四座法,閉關架構甚吉 祥:

王子。他也是一個人,就跟我們一樣。 當然佛陀所證到的成就不可思議,所

因為在做金剛乘的閉關時,每天也是

以既然佛陀做得到,如果我們遵循適當

有四座法要修。密勒日巴尊者有一位親

的方法,我們也能做到。佛陀到底成就

近的女弟子叫惹瓊瑪,她曾經唱一首

了什麼?根據佛陀所說,他圓滿地證得

歌,發下誓願說:「我在做無上的本尊

實相的真實本性,意思就是說,他了悟

修持時,每天都會做四座法的禪修,而

一切他所見到、聽到、聞到、嘗到、碰

且絕對不會中斷。」因此這個閉關的架

觸到的所有一切外在對境的真實本性,

構本身非常吉祥。

他了悟他與一切眾生之間關係的真實本

二、偉大上師曾說法,場地甚吉祥:

性,他了悟自己內心當中所有情緒、想

不僅如此,我們相聚的場地也非常吉

法等等的真實本性。當他達到這個成就

祥,因為這個佛堂曾經有許多偉大的上

時,其結果就是他體驗了圓滿不變的大

師來這裏說法,給這個地方加持。

樂。我們也同樣能做到,因為佛陀的了

三、證悟上師所加持,空性教法甚吉祥:

悟並不是去得到他從來沒有過的經驗,

在這些偉大的上師當中,有一位就是

他只是發覺、啟發內心而已。

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我們這次閉關

我們都具有同樣的佛性如來藏,可是

所講述的主題,以及將要一起練習的主

所做所為往往覆蓋了如來藏,好像擁有

題,這些都是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精

一個非常稀有的珍寶,我們自己卻挖了

要的教授中所講授到的教法,告訴我們

一個大洞,在上面放了一塊大石頭,所

如何在證悟之道上修持。包括空性禪修

以我們不能發現這個珍寶。給自己過多

的次第以及金剛拳,也就是瑜伽運動,

不必要的侷限,弄得好像在監牢裏面

這部分會由蘿絲來教導我們。這兩種修

一樣。如果我們問「空性禪修次第」

持都可以訓練我們,如何在證悟之道上

的「空性」是什麼?這是指我們在自身

運用我們的身體以及我們的心。所以有

的真實本性上加諸的那些限制是「空」

課程結構的加持、場地的加持、上師的

的。就像密勒日巴大師為他的上師馬爾

加持,還有來自學生們的加持。

巴大師蓋那些塔樓時一樣,他必須一次

四、動機純淨且精進,聞法學生甚吉祥:

搬一個大石頭到那個地方;同樣地,我

因為上師可以教導學生很多教法,但

們必須逐步地將加諸於自身真實本性上

是如果學生不來學習,沒有很大的熱忱

的大石頭移走,讓如同珠寶一樣的真實

來學習這些教法,這個教法也不會有利

本性顯露出來,我們必須學習如何去除

益。我知道各位當中有人已經多次來這

加諸我們真實本性珍寶上的局限。


5

Stages of

人脫離痛苦和煩惱。這個空性禪修次第的教法

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因為當我們愈這

能夠幫助我們做到這一點,這些教法是如此的

樣做的時候,愈能遠離痛苦,而且愈這樣做愈

重要,所以堪布仁波切教導這些教法已經好幾

可以幫助其他人離開痛苦。我知道我不需要告

百次了。我們甚至可以說,堪布仁波切所給予

訴你們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痛苦,因為在此之

的所有教法都收攝在空性禪修次第當中。我很

前,臺灣遭受很嚴重的天災,很多人都因此感

幸運有機會聽聞堪布仁波切教導空性禪修,而

到巨大的痛苦。我們都知道人飢己飢,人溺己

且聽聞的次數已經超過可以計算。每次我聽聞

溺,所以最好去除痛苦的方式是學習認識我們

或思維空性禪修次第的時候,都會有許多新的

的自心本性,同時也可以幫助他人認識他們的

收穫,這種修持沒有盡頭,除非你證得佛果為

自心本性。因為心是最有力量的一個工具,我

止,都可以一直做這樣的修持。

們可以應用我們的心來開展智慧,開展我們的 慈悲,這樣可以利益自己,也可以利益他人, 所以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Emptiness Meditation

負面的情緒和痛苦,藉由這麼做可以幫助其他

為什麼要學空性禪修?

▲Ari說,藉由聞、 思、修,三個步驟來做 「空性禪修」,可以幫 助我們脫離痛苦和煩 惱。每當我聽聞或思維 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 教導的空性禪修次第 時,都會有許多的收 穫。

透過偈頌,聞思修空性教法 我很高興有機會跟大家一起藉由聞、思、修

重點是當我們學習禪修時,是懷抱著大乘的

三個步驟來做這項修持。首先是聽聞,因為會

發心,學習禪修不僅是為了利益自己,更重要

做一些講解,然後經過分析、問答的方式來做

的是為了利益所有同樣受苦的眾生,我們祈願

思維,最後一起來禪修。這三個步驟有著合理

所有眾生總有一天也可以體驗到同樣的了悟。

性和邏輯性。首先藉由聽聞講解瞭解道理,再

所以如果這個世界沒有瞋恨、沒有恐懼、沒有

由思維分析義理並提問,對這個教法得到確

忌妒、沒有爭鬥,這個世界將會多麼美好!怎

信,然後在這當中禪修。禪修很單純地一再加

樣讓這個世界變得美好?我們可以從自心開

深讓你生起對此教法的確信,你安住在這個教

始,面對我們的心,處理我們的心,讓心脫離

法的確信當中。我們用來協助大家瞭解的這些

11


5

Stages of

Emptiness Meditation

嗔的煩惱;如果一旦我得到所想要的東西而其

教法,都是堪布仁波切取自許許多多西藏、印

他人沒有得到,就會覺得我比較棒,這就是傲

度大成就者以及佛陀本身修行的一些偈子。

慢的煩惱;一旦我看到別人得到他所需要,

首先做簡略的介紹,然後仔細講解偈語,之

而且他所得到的比我還要多,那就是嫉妒;

後你可以透過這些偈語來繼續做你的修持。所

如果我不知道如何得到我所想要的東西,那

以你不需要有很好的記憶,因為回去之後可以

就是癡。心中生起任何煩惱的起源都是因為

透過這些偈語幫助恢復你的記憶。這也是為什

「我」,這會導致我們經驗的種種痛苦。每次

麼過去的上師大德們寫下這些偈語的原因,因

我們覺得痛苦的時候,都會說「我」有這樣的

為這些道歌,讓大家找到回來修持的路。偈語

問題,「我」有這樣的痛苦,其實我們每次感

通常存在於龐然書架上的經書裡,堪布仁波切

到痛苦的時候,「我」都不會缺席。所以很清

非常慈悲地將這些精要的偈語,從一大落的經

楚地,造成痛苦的原因是「我」這個概念。

書中挑選出來,俾便大家來做修持。所以可以

所以對我們來說,有件事情很好,我們可以

用封面上有趣圖片的小冊子回家修持,從照片

看看,讓我們感到痛苦的「我」是否真實存

就能發現堪布仁波切具有多麼神奇的神通力,

在。譬如,當我們覺得腳很痛的時候,我們可

因為他把他的手變不見了 。在空性禪修次第

以做一件事情,把鞋子脫下來,然後仔細檢查

的學習當中,會有很多邏輯、推理的,這需要

腳,看看痛在哪裡,我們有沒有辦法把它拔出

以分析來瞭解這些道理。

來。對於造成很多問題的「我」的概念和想

我們因為是很密集的週末學習課程,所以看

法,可以看看它到底在哪裡?是否存在?這樣

起來好像有很多東西需要分析,但請大家不要

做並不犯法。我們來找所謂的「我」,當我們

灰心沮喪。事實上,面對許許多多的解釋時,

要找一樣東西的時候,首先要看一看那個東西

只要你對其中一點有著瞭解,這樣就非常足

長什麼樣子。所以問題是,我們認為真實存在

夠。如果你能對講解都有很好的瞭解則更好,

的「我」,它到底是什麼樣子。要知道「我」

當你只是對其中的一點有很好的理解時,你可

是什麼樣子,並不是通過理論和道路,它是通

以將透徹瞭解的這一點應用在修持當中,其他

過體驗,從內心的體驗來看「我」到底是什麼

尚待釐清的部分也會逐漸清楚。我剛才講的方

樣子。

式是自己的體驗,很多人的經驗也都是這樣。 我們會有很多問答的機會,所以最好在那時你

「我」的三特性,即單一、獨立、永恆?

能將不明白的問題提出,因為一個人有這樣的

從自己的體驗來看,世人會認為,所謂的

問題,可能其他人會有同樣的問題。

第一次第:無我禪修

「我」有三個特性:也就是單一、獨立、永 恆。 一、單一

在空性禪修次第當中,第一個次第是無我的

這當中的第一個特性就是「單一」,這非常

禪修。我們加諸於許多實相真理上的局限,其

清楚,因為我們在想我的時候,只會想「我」

中最基本是「我」這個概念。每位眾生不論地

是一個個體,當你自己買機票的時候,你只會

位高低,都有一個「我」的概念,這是我們感

買一張機票,其實就算有些人有分裂的性格,

受一切痛苦的基礎。因為一旦想到「我」,就

他也只會買一張飛機票,他當下也只看到一個

意味著將不是「我」的部分排除在外,而其實

「我」。

比較起來,在「我」和「不是我」當中,「不

二、永恆

是我」的部分實際比較佔大多數。

世人認為,「我」的第二個特性,是恒常或

認為有「我」的概念,把我們自己局限在一

12

惱;一旦我們沒有得到所想要的東西,這就是

者永恆。但這是真的嗎?

個非常小的地方,將我們與外界更大的世界分

從理性的角度,我們會說我並沒有恒常,我

隔開來,讓「我」孤獨起來,所以「我」就必

知道我會死,這樣的說法只是理論依據,但從

需去取得一些東西,以至於使我與被分離外在

自己的體驗來看,所謂恒常的意思是不變,我

的世界重新建立起一種關係,這就是貪著的煩

們認為自己的不變,我們看法都相同。比如兩


個星期以前有一個人對你做了一件你不喜歡的 事情,當兩周後我們又見到那個人,我們會說 不喜歡那個人,因為兩周前他做了我不喜歡的 事情,我們會認為兩周前傷害你的那個人他還 在這裏。如果我們真的認為自己無常,那你會 說,那個人兩個禮拜以前傷害了一個兩個星期 以前的人,那個人並不是我;因為不是我,所 以無所謂。 我們痛苦的原因是因為認為自己不變,是恒 常的。現在我們開始為二十年後的自己存錢, 會擔憂這樣的存錢到底夠不夠,問題在於我們 認為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後的人是同一個人。如 果真的認為自己是無常,我們就不會有這樣的 想法。會說反正那個人根本不存在,我無庸理 會。所以一切的痛苦和擔憂都來自於認為自己

身體不是單一的,而是很多東西組成。當我

恒常。要對這一點產生確信,必需請大家看看

們要把身體指認出來時,其實沒有辦法指認

自己的經驗和體驗是什麼,請大家看看自己的

出來。當你指著你的胃的時候,其實你指的

經驗和體驗,如果你有不同的經驗和體會,請

是你的肚子和胃,或者你指這些地方,其實

大家說出來。在做佛法的分析時,你不需要是

是指你的額頭、手背或者胳膊。所謂身體,

哲學博士,或做火箭的科學家,你只需要從自

是我們創造出來的名稱,這個名稱在稱呼更小

己的經驗和體驗做分析就可以。

的部位組合起來的東西。當身體有某個部位不

三、獨立

舒服或者疼痛時,我們會一直看著那個地方,

所謂獨立,是指我們認為對自己的行動具有

認為那個地方就是「我」。當有劇烈的頭痛

控制能力。所以早上起床,可以決定自己什麼

時,他會說「我」生病了,這時會把「頭」當

時候起床?決定今天要做什麼?吃什麼東西?

做是「我」;當我們的腿被槍射中,我們會說

穿什麼?去哪裡?我 們認為自己可以決定一

「我」中彈了,把腿當做是我。所以從這些例

天的行程,與外界的一切都沒有什麼關係。所

子可以看出,事實上我們所稱的「我」在身體

以認為我是一個獨立存在的狀況,我與其他一

到處遊走。可是到底身體哪個部分是真正的

樣獨立存在的個體有一些互動。

我?當頭痛的時候,我們說我生病了,這時候

從五蘊,去找「單一、永恆、獨立」的我 剛剛談到世人認為的我,有三個特性,即單 一、永恆、獨立。我們已經知道「我」長什麼

▲Ari說,自我的三個 特性是單一、永恆、獨 立。請大家看自己的經 驗和體驗,有沒有這樣 的一個我?體會看看, 從自己的經驗做分析。

把頭當做我,但問題是其他的部分又是什麼 呢?當我們這樣想的時候,其實身體的其他部 分運作得很好。所以身體是很多個局部組合起 來,它不是單一的,是很多東西組成。

樣子,那我們到哪裡找它?這很容易,要看看

關於身體的第二點是身體不斷在改變,我們

我們的身體和心。我們看著這裏,不是看著左

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在每一個刹那都不停地改

邊也不是右邊,就是看著這裏,因為這就是我

變,沒有一個東西是恆常不變。當你跟別人

們認為的「我」,我們的身體和心。為了幫助

說,我很生氣因為你兩個禮拜以前對我做了一

我們瞭解這一點,佛陀給它五個特性,也就是

件很不好的事情。事實上我們在身體裏根本找

所謂的五蘊,色、受、想、行、識,這是五

不到兩個禮拜以前的東西,所以身體完全不一

蘊。好像我們要找自身的車鑰匙,一共有五個

樣,所以身體是無常的。而且身體是因緣和合

抽屜,但如果這種情況下,沒有找到車鑰匙,

所產生,它不是獨立,必須依賴其他東西而產

也是很棒。所以第一要看的是我們的身體。

生。這很容易瞭解,比如我們吃了不好的東

一、色蘊

西,身體會覺得不舒服;或者你在太陽底下待

我們要在身體裏面找,有什麼是單一、永

太久,也會覺得不舒服;或者晚上睡得很好,

恆、獨立?我們看到的第一點是,我們看到的

會覺得很舒服。所以身體也需要依賴其他因緣

13


5

Stages of

Emptiness Meditation

們會說「我」在生氣,我認為「我」就是那個 感覺,但是這樣是錯誤的。如果那個感覺就是

條件。所以如果想在依賴其他因緣條件而產生

我的話,感覺不見的時候,我也會跟著不見

的身體中找到單一、獨立的自我,你無法找

了。或許有人會問:了悟無我是否這個我就不

到。當我們有我就是我的身體這種想法時,會

見了?比較起來,相信自我真實存在其實更危

產生很多痛苦,我們得認出這種想法的錯誤,

險。因為我們常常都認為很多感覺就是所謂的

因為在身體中我們找不到單一、獨立、恒常的

「我」,可是當這些感覺不見了,那「我」不

自我。如果對這一點可以更確信,我們就可以

是就跟著不見了嗎?有的時候,我們會執著某

更放鬆。其實我們還是認為「我」是這個身

一種感受,喜歡那種感受,可是當那種感受不

體,這想法不會停止,當你早上照鏡子的時

見的時候,就會開始覺得很空虛。

候,你會說我在照鏡子,當你身體某一個部位

有很多講愛情的歌都在講這樣的感覺, 你

不舒服的時候,你會想我生病了。這樣的一些

已經不在我身邊了,我的愛啊,我的心多麼的

想法不會停止,事實上也不需要停止,需要停

空虛呀,我覺得我也不存在了。因為我們把

止的是因為這些想法產生的痛苦。當我們知道

「我」等同於那種感受,當那種感受不見的時

認為「 我就是身體」這個想法會讓我們產生

候,我們覺得自己也消失了。所以透過剛才很

恐懼、不安和種種痛苦,我們就知道不應該有

單純的檢查方式就會知道那種感覺並不是「自

這樣的想法。要運用剛才講的方式,來看看關

我」。我們有那麼多的感覺,十八種各式各樣

於自我和身體來做禪修。如果對於前面所講的

的感覺,這些感覺一直不斷在改變,感覺是要

課程有問題,請大家提出來:

依賴各種各樣的因緣而生起,在這些感覺中哪

二、受蘊

裡有單一、獨立和永恆的自我呢?我們找不

當我們想到受蘊,我們會問受蘊到底是什

到這樣的自我。所以要利用這堂課程最後幾

麼?感受一共有三種:一種是愉快;一種是不

分鐘來做練習,我們要做的是來看著我們的

愉快;一種是中性,既不是愉快,也不是不愉

感受,看看在我們的感受中能否找到所謂的

快。我們有這些基本的感受,佛陀教導我們,

「我」。

每種感受都來自我們的五根識和意識,所以一

不論在什麼情況下做禪修,最重要的是要讓

共有十八種感受。比如,當看到我們喜歡的人

我們的心放鬆,讓我們來看自己的感受,樂

時,會升起所謂的樂受,就是歡喜的感覺;當

受、苦受、不苦不樂受,有各種不同的感受,

看到一個我們不喜歡的人,我們會升起苦受,

它不斷的在改變,因為種種因緣條件而升起的

就是不愉快的感覺;當我們看到一個不認識的

感受,在這許多種感受,在這無常的感受,在

人時,因為對他一無所知,對他沒有任何想

這因緣而升起的感受當中,有任何單一、恒

法,不苦不樂的感受,是一種中性的感受,這

常、獨立的自我嗎?當你找不到這樣的自我,

三種感受來自我們的眼識。剛才眼識的例子是

你就直接放下、放鬆,當你有強烈的感受升起

從我們的根識來談,所以這三種感覺會在其他

的時候,可以問問自己,這個感受是我嗎?

的根識產生。如果我們用心識來思考時,當想

當你看到這個感受並不是自我,你就可以放

起喜歡的人,我們會產生樂受;想起不喜歡的

下、放鬆。我們一起來迴向。我們一起來唱迴

人,會產生苦受;當想起沒有特別感覺的人,

向偈。請翻開《道歌集》第138頁,我們先唱

會產生不苦不樂的感受。

〈密勒日巴迴向文〉,然後再唱第139頁〈竹

這樣可以看出不只有一種感覺,我們有很多

清仁波切迴向文〉。

感覺,我們有十八種感覺,而且它不斷地改 變。因為我們有很多感受,因此它不是單一

願君長壽離病苦,受用自在與福樂,

常的;這些感受都是要依賴不同的因緣條件升

來世淨土願相逢,願君修行利眾生。

起,它不是獨立的,那麼到底哪個是「我」

14

〈密勒日巴迴向文〉

的;因為這些感受不斷地改變,所以它不是恒

〈竹清仁波切迴向文〉

呢?當有很強烈的感受升起時,我們就認定那

願善惡遠諸眾生,捨此迷惑妄想境。

種感覺是「我」,當在嗔恨生氣的感覺時,我

西方淨土速願往,五道十地圓滿成。


問 答 時 間 【學員提問】

人。對於病人來說,有一件事情最糟

好的方式,怎樣能讓關係變得更好。

你好,我想請問一個問題,剛才老

糕,那是他的恐懼。因為生病的人經

所以並不需要強調我們憤怒的感覺,

師教授身體的三個特徵,我昨天晚上

常會有一種恐懼和害怕,當他一旦有

我們必須要放棄對煩惱的執著,去控

也來聽演講,昨晚也講當我們生氣

這種恐懼,會讓病情更糟。要是醫生

制它,所以第一個禪修次第要告訴我

時,是我感覺生氣,而不是我生氣,

可以幫助病人排除恐懼,這對病人來

們,那樣的感受並不是我,所以我們

這個我是非常執著身體,我會覺得熱

說非常有利益,但這需要很多善巧的

可以讓煩惱消逝,這樣我們才能放

或者我在生氣,可是當按照老師的分

方法。所以第一個步驟要做的是,我

鬆,讓事情會變得比較好。所以我們

析,我們的身體其實很多器官或者細

們要對我們是什麼真正的自我有了確

一起來禪修,來看我們的身體。

胞,我會感到一些恐懼,這個又是什

信和體驗之後,我們就可以幫助其他

麼?當我們換一個方向去想的時候,

的人。

應該怎樣想這個問題,才能不執我為 實?

首先問我自己一個問題:在這個很 多局部組合而成的身體裏面,在無常 的身體裏面,在這個要依賴因緣條件

【學員提問】

而成的身體裏面,有一個單一、恒

想請教一下,剛才講的第二個關於

常、獨立的自我嗎?如果我們找不

我們修持的程序和過程,並不是要

恒常不變的例子。仁波切提到,兩周

到這樣的自我,我們就放下、放鬆,

去傷害身體和心,我們要做的是去發

前有一個人對你做了一件讓你生氣的

就安住在這個無我身體的真實本性當

覺真正的身體和心是什麼?自然的身

事情,你應該知道兩周前的那個人不

中。(停頓)

體和心是什麼?從歷史來看,過去

是你自己,所以兩周後不應該生氣,

當你的心變得混亂或者不清晰時,

那些了悟了人無我的大師並沒有因

但是因為我有記憶,而且我不接受

你再次問自己這個問題。在這個很多

為了悟了人無我就消失,所以這告訴

它,所以事實上還是會生氣。能否再

個局部組合而成的身體裏面,在這個

我們,實相的真實本性並不是什麼都

開示清楚如何才能不生氣?

無常的身體裏面,在這個要依賴因緣

【回答】

沒有、完全空空的,但是可以肯定的

【回答】

條件而成的身體裏面,我找得到有一

是,實相的真實本性並沒有痛苦。你

我們確實會有記憶,記憶也是心的

個單一、恒常、獨立的自我嗎?(停

還是可以在搭地鐵的時候感覺很熱,

一部分,但是問題出在我們認為記憶

因為如果證悟表示你不會覺得熱,這

是真實存在。比如我身後有蠟燭,我

在我們進入第二階段之前,也就是

種了悟沒有用處。好像你把手放在爐

們看到蠟燭燃燒也會有記憶,但是當

講到受蘊之前,大家對剛才的禪修有

子上,別人告訴你的手會燙傷,而你

吃過午餐之後進來又看到蠟燭,會認

什麼問題?

說我並不感覺熱,如果證悟是這樣,

為蠟燭還在燃燒,有那樣的記憶,其

這樣的了悟沒有用處。所以倘若你在

實蠟燭的燭火每一刹那都在改變。人

【學員提問】

搭地鐵的時候感覺很熱,你仍然可以

的自身也一樣,當我們跟別人出現問

在觀想無我的狀態中,會覺得世界

在這種感覺中放鬆。當我們在菩薩道

題時,會認為那個人總是不會改變,

萬物都在變化,然後會產生一種恐懼

做修持時,重點是我們需要開展能

一直都是那個樣子。我們要不緊緊抓

感,我該怎麼辦?然後會想:其實根

力,這個能力要了悟實相的真實本

住很久以前某個人對我們做的事情,

本就沒有我,哪來這個感覺恐懼的我

性。比如你是一個醫生或者其他工作

要不認為那個人永遠不變,總是這樣

呢?可是還是有一種恐懼感,不知道

的時候,你會體會到一些不舒服,或

的原因讓我們生氣。所以對人來說,

應該怎麼辦,怎樣放鬆?

者其他的體驗。我們還是可以從這些

有時候遠離一點比較善巧。但是對別

【回答】

體驗中獲得一些熏習,在這種不舒

人生氣並不是很好的辦法,認為別人

你的經驗非常好,因為這是經常

服、不安狀態中,你還是可以維持平

與生俱來就是壞蛋也不是好的辦法,

會發生的狀況,一旦我們想開始探

靜和放鬆、清晰,你會對其他人有很

這樣不會產生好的結果。所以還是可

索「無我」的時候,我們會開始害

大的利益。其實生病吃的藥,對於幫

以透過別人的行為所顯現出來的訊息

怕,因為好像會失去一些東西一樣。

助別人很重要,事實上佛陀自己也吃

來瞭解別人,但是同時我們需要有慈

有一個類似的狀況,當你第一次學騎

藥,他甚至還示現藥師佛來幫助別

悲心,有清晰的心去思考,什麼是最

腳踏車的時候,可能你的父親、母親

頓)

15


16

會跟在後頭幫你扶著,但是當你正在

靜下來,然後繼續做這樣的練習。

有一個真實存在的「自我」在裏面,

騎,猛然回頭卻發現父母並沒有在身

我們會覺得失去一些東西,會感覺

當我們愈這樣做,就愈可以減少負面

邊,這時你會開始害怕,一旦害怕的

恐懼,所以我們再度問自己:這個

的部分,就可以去欣賞我們的體驗,

時候,你會立刻摔下來,你該怎麼辦

「我」在哪裡,這個恐懼在哪裡?當

就像我們在藝廊去欣賞不同的畫一

呢?你只有站起來,騎上腳踏車繼續

我們覺得可笑的時候,我們於是想,

樣。就像你去品嚐各種不同茶的滋

練習。因為我們一直有「我」的概念

這個感覺到可笑的「我」,它在哪裡

味。茶的種類有很多種,綠茶、紅

已經很久很久了,累劫以來都是這

呢?然後我們就可以放鬆了。當你的

茶、水果茶,每一種茶都有它獨特的

樣,事實上我們還會不斷地繼續這樣

心在展現自己的時候,它從來都沒有

滋味和芳香。我們的心也一樣,心中

想。你的心會提供給你許多方式來想

與生俱來的任何過錯在裏面,心會展

展現的種種念頭,也都是這樣。一旦

這個「我」,就好像你進入一間藝廊

現。一般來說,我們會感覺害怕或者

對於「無我」產生更多的確信時,我

一樣,你的心會把「我」裝飾上各種

感覺可笑是有問題,因為我們覺得有

們就更能享受心所展現的一切。如果

各樣的顏色和形體,但是那並沒有關

一個真實存在的「我」在那裏,感覺

你很喜歡喝茶,你不會希望你打開茶

係,甚至覺得自己有點可笑都沒有問

可笑或者感覺害怕。當我們有更大的

櫃的時候,裏面空空的什麼都沒有。

題。所以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平

確信,有更多的體驗時,會知道並沒

當你想喝茶,而發現茶櫃裏已經什麼


5

Stages of

Emptiness Meditation

都沒有了,那種感覺真的不太好,那

己覺得,這並不代表「我」不存在,

更糟糕,你會對他們更有慈悲心。同

時候就要去星巴克了。所以同樣的,

只是代表「我」並沒有這三個特性。

樣地,當我們看到很多的人正受苦,

我們的心也是這樣,我們不會希望我

我們現在禪修的次第只要知道「我」

而且你覺得他們其實可以不要這樣受

們的心是空空的,什麼都沒有辦法展

沒有這三個性質就可以了?

苦,我們會為他們感到難過,因此會

現。心有各種運作,有各種示現,其

【回答】

對這些人產生更多的慈悲心。可是有

實非常好,各種不同情緒它們都與佛

所以在一開始,我們需要知道

一點不一樣,我們修持的這個慈悲與

的五個家族都有關聯,必須學著如何

「我」是長什麼樣子,它有三個特

一般世間的慈悲不一樣,世間的慈悲

去體驗它,我們不需要改變什麼,需

性。事實上這並不是一個蓋棺論定的

常常混合了很多東西在裏面,世間的

要改變的是我們的觀點,看待心的方

事情,我們還在繼續尋找,不過當我

慈悲心會混合嗔恨、恐懼或者其他各

式,在這個第一個階段,需要鍛煉的

們結束尋找的時候,可以看看你的感

種各樣的煩惱等東西在裏面,所以它

是並沒有一個真實存在的自我,因此

覺是什麼?第一個階段,我們先看身

並不是一個可以長久的東西。現在我

不用感到害怕,甚至不用對恐懼感到

體,看我們的身體是否有一個單一、

們可能會對那些因為颱風而受苦的人

懼怕。還有其他問題嗎?

恒常、獨立的東西?你在身體裏面有

產生慈悲心,可是一兩年之後還會這

看到這個東西嗎?OK,第一個階段就

樣想嗎?因為生命在生活中其實是不

是這樣。

斷地被很多東西干擾和影響。我們要

【學員提問】 如何將無我空性次第禪修應用在日

在這裏學習、鍛煉的慈悲,其實不是

常生活當中?通常痛苦或者負面情緒

【學員提問】

一觸可及,它必須要透過不斷地練習

生起的時候,即使已經學習過空性次

在剛才講到「無我」的部分,因為

才能獲得。 這樣的慈悲更放鬆,因為

第禪修,但是由於俱生我執的關係,

沒有自我真正存在,所以也不會有真

我們在訓練的是自己真正的無我,這

通常都會忘記把「無我」帶入去看心

正的痛苦或者恐懼等等,可是這樣我

樣的慈悲是非常開闊的慈悲,所以要

的本質,請您教導我們,要做怎樣的

們怎樣去培養對別人的慈悲心呢?因

趨入我們痛苦的根本需要花很長的時

練習,才能很習慣地將「無我」次第

為 當我們看到別人痛苦的時候,知道

間,同樣要趨入其他人痛苦的根本,

禪修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

他們的痛苦和煩惱也是「無我」的,

也要花很長的時間鍛鍊。可是這樣沒

【回答】

這樣我們怎樣去培養對別人的慈悲心

有問題,因為這是一種恒常的解決方

你並不是唯一忘記這樣做的人,事

呢?

法。當我們生病去看醫生的時候,我

實上,堪布仁波切為這樣的狀況做了

【回答】

們並不希望見到這樣的醫生,他不告

一個偈語:這個偈語的意思是說,經

我們要知道無論自己的痛苦,還是

訴你為什麼,而且沒有耐心。這樣的

由這樣不斷地忘記,我就安住在不變

別人的痛苦,它們沒有一個真正的實

醫生不能解決我們的問題,不能讓我

的正念當中。其實每個人都會忘記,

際原因,這樣會讓我們的慈悲愈來愈

們感到心安。我們想要找的醫生是,

就是因為忘記了,所以你就會想起

增長。所以我們必須要再次看自己的

他說我知道你現在有什麼問題,不過

來。最好讓你不忘記的方法就是不斷

體驗,不要只想那是一種理論,而是

我們需要花一些時間,如果我們依循

練習,並沒有其他的方法。有一個方

要實際地去看自己的經驗。比如說,

這樣的步驟,那你就可以痊癒。我們

法,你的手錶如果有鬧鈴顯示的話,

當一個人活到九十歲或者一百歲的時

對這樣的醫生比較會生起信心,這就

你可以設定,讓它每個小時叫一次,

候往生了,通常碰到這種情形,我們

是我們需要鍛鍊自己成為這樣的狀

然後它叫起來你會想起:「無我」。

會說他很長壽,所以不會因為他往生

況。我們的問題就暫時到這裏,因為

我們練習得愈多,就愈容易記得。所

而悲傷。另外一個例子,當你看到因

後面還有時間給大家提問問題。

以你要知道其實是無我的,即使你忘

為颱風有一百個家庭罹難的時候,你

現在要進入五蘊當中的第二個部

掉也沒有關係。

會感覺很不好,因為你覺得他們不需

分,就是受蘊,感受。我們剛剛已經

要遭受這樣的痛苦,他們都還年輕,

進行過的是色蘊的部分, 我們會分別

【學員提問】

為什麼要碰到這樣的事情?如果你覺

進行五蘊的部分,因為這是心的不同

剛才開示的「我」所不具備的三個

得能為他們做一些什麼讓他們不遭受

現象。

特性是:單一、恒常和獨立。但我自

這樣的結果,這樣的想法會讓你覺得

17


教授:阿里金洲(Ari Goldfield) 時間:2009年9月12日下午3:30

我們最愛自己,迷戀那水中月般的自己,不知那正是諸苦之源;無我禪修,讓你有能力說:我執,我們分手吧!

自我,是水面上的月影

〈空性五次第閉關全記錄.第二堂課〉 18

不是獨立。因此,「想蘊」不是自我。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所以,我們現在來做禪修。去檢視我 們的想蘊,看看可不可以在裡面找到一 個單一、永恆、獨立的一個「想蘊」、 一個自我。

英譯中:施心慧 整理:丁錫萍、博雅、初惠誠

我們不斷地在作分別,老是說這是這 樣,這個是那樣,

我們已經作過分析跟禪修,五蘊中的

或者這個不是這樣,這個不是那樣;

色蘊和受蘊。在色蘊的部份,我們在身

我們看看像這種種的情況,有沒有可能

體當中,找不到有一個獨立、永恆、單

是自我?

一的自我;因為身體是由很多的部位所

當在「想蘊」找不到自我的時候,

組成,身體是無常的,身體是依賴因緣

我們就放鬆,在那個確信「想蘊」無我

和合而產生。同樣地在第二蘊受蘊裡,

的狀態中。(禪修)

我們在感受當中,找不到一個單一、永 恆、獨立的自我。因為我們的感受不斷

當你在心中生起想蘊,強烈的分別心,

地在變化,感受是依賴因緣條件而生,

或是生起強烈的執著時,你會問自己,

而且我們的感受其實有很多種。

這個想蘊可能是自我嗎?

三、想蘊

當你確信心裡面的這個運作模式,

接下來進行想蘊。想蘊是當我們對某

它不是自我的時候,

個東西的特性產生執著的時候,稱為想

你就放下放鬆(禪修)。

蘊,所以英文會用discrimination,它的意 思是說,把一個東西跟另外一個東西區

當我們有比較少的分別心時,活在世

隔開來。所以,就好像我們覺得這東西

上,會比較輕鬆、比較自在。因為如果

是好的,這個東西是不好的;或者,這

很執著想蘊的話,會讓我們看待事情的

是乾淨的,這個是骯髒的;或者這是我

視野變得非常緊繃,變得一成不變的狀

的朋友,這是我的敵人。當我們在事物

態。事實上世界一直不斷地改變。如果

上面貼上一個標籤,就稱為想蘊。我們

我們想要跟世界有著聯繫,必須跟世界

在給事物貼標籤的時候,通常不會造成

上所有的事件、人等來接觸,如果一直

什麼太大的傷害,是一個還蠻平和的狀

保持很固定的觀點,那會變得非常困

態。譬如,我們說這個桌子是紅色…等

難,因為世界不斷地改變,這樣也會讓

等。但當我們有強烈的分別心,譬如,

自己容易受傷。在另一方面,如果我們

我是對的,你是錯的;我是好的,你是

看待世界的方式,很開放、很寬廣時,

壞的;這樣的分別心就會造成痛苦。對

會跟這個不斷變動的世界比較相應、比

自己而言也會有同樣的情況,當事情進

較相契合。

行很順利的時候,我們都會覺得自己很

佛陀形容快樂的時候,祂用了梵文

好,那會讓我們產生傲慢;有的時候,

「SUKA」。SUKA原本的意思是形容古

覺得自己很不好,那會讓我們覺得很灰

代的馬車,當車輪跟車軸完全密合,使

心沮喪。所以很重要的就是,我們要來

得車輪在運轉時非常地流暢的情景,就

看這個「想蘊」,然後知道想蘊它也不

稱為SUKA。當車輪跟車軸可以密合完

是自我。

善,車子在運轉非常流暢,那過程稱為

所以感受跟受蘊一樣,想蘊有非常多

SUKA。相反地,如果車軸跟車輪沒辦法

種,不是只有一種;這些想蘊也不斷地

密合完好,當車子在行進的過程當中,

改變,所以也是無常,最後,這些「想

就會產生跌跌撞撞,你會經常感到不安

蘊」它也是依賴各種因緣而生,所以也

或不舒服,那即是苦。


5

密勒日巴尊者說,在我的修持當中具有極大 的力量。為什麼呢?因為無論發生什麼事情,

Stages of

Emptiness Meditation

我都可以去適應它。所以密勒日巴尊者說,因

其中一個人說:你是我!你是我!這樣的狀況

為如此,一切顯相都是我的友伴。所以我們要

發生,那個人一定會找警察!所以,我們的心

把這一點用在想蘊上,以自己的經驗來看,當

好比這樣的情況,當你感覺特別強烈的時候,

我們用很狹隘固著的觀點在看事情的時候,其

你立即抓住它說,這個就是我!這個就是我!

實經常會產生衝突。我們還是可以讓想蘊生

可是那個小小的念頭卻回答,拜託放我走吧,

起,但是我們會知道,想蘊不是自我,我們不

我得趕上我的汽車呢!因為我們抓著念頭緊緊

會把自己等同於「想蘊」。當了解到這一點,

不放,跟它一直糾纏,這樣就會產生痛苦。

我們就可以放下,然後可以去適應遭遇到的任 何情況。所以我們有力量來決定要不要在想蘊

我們來看一直不斷在變動的行蘊,

上,去把所謂的自我加諸其中,然後認為想蘊

試試看在裡頭是不是可以找到所謂的自我。

就是自我;我們也可以決定不要這樣做。我們

當你確信找不到自我的時候,

知道想蘊不是自我,在此同時就可以放下。佛

就可以在這當中放鬆。(禪修)

陀說過,解脫是自己在解脫,我們解脫自己。 所以當我們遇到很多困難時,譬如早上起

五、識蘊

來,想即自身種種問題、種種困難,然後覺得

我們已經在四個地方尋找自我了,還剩下一

非常的難受。可是事實上,是誰讓我們卡在這

個地方要介紹,五蘊裡的識蘊。通常識蘊指的

些問題裡面?其實是我們自己,就像佛陀說,

是五根識還有意識。要了解五根識並非自我比

繫縛自身的是我們自己,解脫自己的人,也是

較容易。因為如果眼識是自我的話,當你閉上

我們自己。所以我是那個有那把鑰匙的人。

眼睛你就死了。不過,有的時候我們會把根識

這是想蘊,也就是第三蘊。

很強烈地認為是自我。譬如當你見到一個人,

四、行蘊

你對他有很強烈的印象或某種感受時,你會覺

第四蘊稱為行蘊。所謂行蘊,指我們心裡的

得我看過那個人。可是其實真正看到那個人的

運作,除了受蘊和想蘊之外,其他的心理運作

是什麼?是我們的眼識。又譬如讀一封電子郵

都稱為行蘊。所以,關於行蘊可以想到很多。

件的時候,我們產生很多的感受等等;我們或

這其間有一些具有功德,譬如慈悲、智慧;有

許會覺得,我正在讀這封電子郵件。可是事實

一些比較負面,譬如嗔恨或者不悅、不喜歡的

上只是我們的眼識看見一些光而已。所以,我

感覺;有一些部分比較中性,它很難一下子被

們在作這樣的禪修時,必須要知道當執著一個

歸類到善或者不善,譬如後悔。如果你後悔自

人或一件事情時,我們的「識」怎樣去運作?

己做了任何負面的事情,那這個後悔就是善

我們的身心怎樣發生種種的關係,最後導致我

的;譬如,當我們幫助別人,結果那個人做了

們的認知,怎麼把它愈來愈窄化?然後知道自

一些你不喜歡的事情,於是你開始後悔,覺得

己對這些狀況的反應是什麼?

早知道就不要幫忙。那麼這樣的後悔就不好。

所以當你的心不在某種狀態時,最好不要去

所以,行蘊也一樣,在我們的心裡,它會生起

做某些反應,你要讓自己放鬆,然後就可以決

各式各樣的樣貌。可是有任何一個行蘊,一直

定你到底要怎麼做。通常我們都不是這樣,不

維持不改變嗎?有任何行蘊不需要依賴因緣條

過即使這樣也沒有關係。但是我們要去看,到

件,就自己生起嗎?沒有!所以,我們沒有辦

底自己在做什麼?我們對什麼狀況做什麼樣的

法在心裡生起各式各樣的行蘊中,找到一個單

反應?開始看自己。這樣會幫助我們抽離自身

一、恆常、獨立的自我。

以及退一步來看自己。堪布仁波切就曾告訴我

我們的心好像地鐵站一樣,因為不斷會有各

說,當你有很強烈的情緒時,不要寫電子郵

式各樣的人,各式各樣的車子,不斷地往返。

件。你先離開那個狀況一會兒,然後讓自己放

我們的心裡也會不斷地,產生各式各樣反覆的

鬆。五蘊中最後的識蘊,其實就是我們心識的

想法以及運作。就好比站在一座非常繁忙的地

一種運作,這也是最困難認識出,其實並非自

鐵站裡,你看著身旁往返的人們,你猛然抓住

我。

19


▲Ari說,我們從出生 到死亡,整個過程都是 意識在感知。我們的過 去心、現在心、未來心 裡,看不到所謂單一、 永恆、獨立的一個自 我。

因為識蘊的意識,它知道一切的事情,所

來看看我們的識蘊,我們要看五識再加上意識,

以,譬如當我們說身體不是自我等等,這些都

這六識是不是有一個單一、恆常,一個獨立的

比較容易分辨。我們從出生到死亡,整個過程

自我?

都是意識在感知,有一個自我在那裡,是它一

在這樣不斷由很多東西聚合在一起、依賴因緣

直在主控這個狀況,即使這樣認知也是錯誤

條件而產生的識蘊裡,

的。因為,意識也不是恆常、單一的東西。每

有沒有這樣的一個自我?

一刻我們的意識都在了知不同的事情。譬如,

當找不到這樣的自我時,

這刻的意識想到巧克力冰淇淋,可是就在下一

我們就在對無我的確信當中放鬆。(禪修)

剎那的意識裡,又想到提拉米蘇口味的冰淇

20

淋,這兩個意識已經不一樣了。接下來另一個

【學員提問】

意識又生起,想到最近Häagen-Dazs的冰淇淋

可不可以對六識再做更詳細點的解釋?因為

店到底在哪裡?這又不同了。所以當我們的心

學佛以前,我們並沒有感覺六識。受蘊和想蘊

在想或者在知道一件事情的時候,在那個當

我們好像比較容易定義,在禪修時比較知道它

下,它只想到一件事情,到下一個片刻,它想

是什麼。可是在我們平常生活,不會把自己區

的又是另外一件事情。譬如,當我們學到一件

分成六識。不知道為什麼有必要把它分得這麼

新的事物的時候,我們會想,以前沒有學過。

細?因為平常我們會覺得只有一個心識,所以

因為那是一個不同片刻的心在「知道」一個不

禪修時,有時候不曉得什麼是眼識?什麼是鼻

同的東西。如果這個主動知道的意識是恆常的

識?什麼是耳識?可不可以再解釋清楚一點?

話,就會永遠只知道一個東西而已。事實上它

【回答】

在不同的片刻去了知不同的事情。但是我們把

有時候在禪修中確實有一點困難,因為我們

所有的片刻都想成同一回事,好像燭火上的火

不一定會真的去聽到什麼聲音或聞到什麼味

焰一樣,認為那火焰已經燃燒了三個鐘頭,那

道。所以,可以作比較普遍的一種查看,普遍

是錯誤的,因為事實上它每一個剎那都不一

的一種狀況,看這些六識有沒有可能是自我?

樣。我們有過去的心、現在的心、未來的心,

譬如,突然有哪一識特別被引發出來。例如突

有三個不同的狀況。當很仔細的來檢驗我們意

然聽到很大的聲音或你的腿突然感到疼痛,當

識的時候,看不到所謂單一、永恆、獨立的一

有很強烈的某一識特別被你注意到的時候,你

個自我。

就去看那一剎那身體的感受等等或痛的感覺。


你特別去看當下發生的強烈狀況,是六識當中 的哪一個?然後試著在譬如耳識,在耳識裡面

5

Stages of

Emptiness Meditation

是不是存在一個,單一、永恆、獨立的自我?

【學員提問】

當你發現在那一剎那,找不到這樣一個自我的

我可以再進一步問嗎?比方想蘊或者受蘊,

時候,你會確信耳識不是你的自我,這時就在

我可以很清楚定位是感受,所以就可以去禪修

這樣的確信當中放鬆。

它。眼、耳、鼻、舌、身這五識,我都沒有辦

譬如,我們在經驗當中,對於六識的任何一

法去定位它。所以我是否可以不要禪修這五個

識,如果你曾經有這樣的體驗,你確定那個識

部份,如果找不到它的話。因為除了心識以

在那瞬間,你確定那個識不是自我,你曾有這

外,我不知道我的眼識在哪裡?沒有辦法像禪

樣的經驗,當你下一次禪修的時候,或你下一

修一個感受或一個念頭那麼清楚。

次被同樣的一個識,造成你感覺到有困擾的時

【回答】

候,你就可以跟那一識說,當我在禪修的時候

你不知道眼識在哪裡是非常棒,因為這樣你

你跑到哪裡去了?所以你就會記起,過去了知

就知道它不是自我了。所以,之前也講過,這

那一識是無我?你就會想起來,那樣的體驗,

些識蘊非常難禪修,因為你找不到它到底在哪

然後你會再得到確信。得到確信之後就在當中

裡,你體驗不到那個東西。所以,這些都不是

放鬆。

自我。其實我們平常對所有的「我」都有很清

這樣有沒有回答你的問題呢?

楚的意識。當有人問你在哪裡的時候,你會說 我在這裡。可是這個識就難,因為我們根本找

【學員提問】

不到它,很難感知到它,所以它們都不是自

我的問題是不覺得有眼識的存在,比方說,

我。但是,在六識當中有任何一個識讓你產生

不知道眼識到底是什麼?是你看到東西的那個

極大的痛苦時,你就要記得這個識它不是自

心嗎?還是?

我。如果在禪修當中,我們很容易知道這些都

【回答】

不是自我的話,這樣非常好。可是最重要的是

所謂眼識是你心的某一個面向,當你看到有

要記得有的時候,你會碰到一些狀況,你會很

形體東西的一種心的面向。所謂耳識也是你心

難想起來這些東西其實都不是自我。所以,我

的一個面向,當你去感知到聲音的這個部份。

們要對無我的想法產生確信。這樣清楚嗎?

因為有五種外在的對境,所以相對應的我們也 有五種根識。還有第六個意識,是用來思維。

【學員提問】

所以,前面的五個根識,在感知事物的狀態

比如念頭來來去去,我們找不到它在哪裡,

是沒有思維在裡面。意思是這五個根識,並不

也看不到它的形狀。但是我的感受是它在我腦

在它們感知的對象上面加上什麼名字或是批

子的上部。雖然找不到具體在腦子上部的哪一

判,它們只是去感知那個對象而已。譬如,當

點,但它不在我的鼻子裡出現,也不在我的腳

你第一次見到某人的時候,你不知道他的名

趾頭裡出現,它好像是在腦子上部這樣一個地

字,因為眼識並沒有貼那個名字上去,只有意

方才會出現。這是我的問題!

識會做這樣的事情。意識並不是直接地去感知

【回答】

任何東西,它只是在想而已。所以薩迦班智達

爲什麽?你的問題是?

說,前面的五個根識,它們就好像眼睛看得 到,但是說不出話來的啞巴;可是第六識意識

【學員提問】

呢?好像可以說話的盲人一樣。連結這個五根

你說它沒有固定的地方,它就是在我腦子裡

識跟意識的是所謂的自覺,當我們進入唯識,

出現,但是很細微你找不的。我的問題就是

也就是第二個次第的時候,我們會再多談論這

說,它有一個固定在腦子上部的地方出現,不

一部分。在現階段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在根識

在鼻子裡出現,如果它沒有固定,那麼它可以

還有意識當中,看到這裡面是沒有我的。這樣

在鼻子裡出現,也可以在腳趾頭裡出現,它可

可以嗎?

以任何地方都出現嗎?它只是固定在腦子裡出 現的念頭。比如你罵我,我就會想這個人很

21


5

Stages of

Emptiness Meditation

子什麽都不知道,原子也不會有感受。心它是 會了知的,它是會感受的。原子是有形狀是有

壞。這個人很壞這個念頭是在我腦子的上部,

顏色,它在視覺上可以看得到。可是,心不是

我是感覺是在這裡出現啊。就是這個問題。你

這樣。我們看不到我們嗔恨等等的情緒。因為

說它沒有固定,但是它就是在我腦子上部裡。

它並沒有形狀、顏色,它也不在任何地方。所

當然找不到具體某一點!

以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現代科學它說心是從物

【回答】

質而來,這是我們要去弄清楚的一件事情。我

如果說你覺得你的想法是在腦子上部的話,

們的心跟物質,它們其實是互相關聯。譬如我

那麼當你想很多事情的時候,你會覺得腦子比

們的頭撞到的時候,我們就沒辦法思考得很清

不想事情的時候還來得更沉重嗎?

楚,這件事情沒有辦法否認。但是這跟主張心 是從物質而來是兩回事。

【學員提問】 沒有。

【學員提問】

【回答】

請問「第六意識」跟心有什麽差別?

當你看到一個腦部的圖片的時,你有看到任

【回答】

何念頭在裡頭嗎?你看到的是一團灰灰的東

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問題。如果我們第六意

西。我們的身體,有形狀有顏色,可是我們的

識,跟前面五根識是一樣的話,那它們就是在

心並沒有形狀顏色。有的科學家會說,當我們

感知同一件事物,因此它們不可能相同。意識

生氣的時候,大腦的某一個部位會發光。當我

如果跟前面五個根識是不同的東西,那我們就

們覺得悲傷的時候,大腦的另外一個部位又會

會變成有六個心。所以當你問說意識跟心到底

發光。可是那些東西只是光而已,它並不是念

是一樣還是不一樣?這沒有辦法回答,因為它

頭。所以,要是你大腦的某一個部位發光,然

不是真實的。所以我們要開始知道,當我們在

後科學家說,哦,你在生氣。可是你回答,我

找尋或者分析的時候,事實上我們找不到任何

沒有生氣呀。那這樣到底誰對呢?你在哪裡找

東西。現在,我們知道我們找不到自我。實際

不到念頭。念頭跟我們大腦有關係,跟我們的

上,不管我們在找什麽?都是找不到的。

心也有關係。可是這樣的說法跟「想法就是腦 子」或者「想法就是心」不一樣。這是我們必

【學員提問】

須要瞭解。

「我」的定義,它是獨立永恆的,那個定義 是根據我們的生活經驗來定義它,還是經典上

【學員提問】 那是不是可以理解成為,比如,彩虹是在天

【回答】

上出現,但我們也是找不到彩虹。但是它的因

這是根據我們的經驗而來。當然經典當中所

緣是在天上出現,不會在草地上出現。我們腦

說的可以幫助我們瞭解這一點,但是,它並不

子也是一樣,它的因緣就是這樣找不到,如此

是一種理論,而是我們實際的體驗。在印度哲

而已嗎?

學的派別裡就有很多討論關於自我,它有非常

【回答】

多不同的定義,很厚的一本書在討論這樣的事

我不會這樣說,因為事實上念頭並不是出現

情。當佛陀在討論自我的時候,他並不是討論

在大腦裡,你的大腦也沒有在想。現代科學的

一種理論上的自我,他在討論一種實際體驗的

說法是說,你的大腦在思考,是你的大腦在感

自我。當我們痛苦的時候自我是什麼樣子?我

受,但是這不是一種正確的說法。因為你的大

們怎樣來想痛苦時候的自我?我們認為它是單

腦只是一些原子,只是一些很細微組合起來的

一、恒常、獨立的自我。

東西。我們的大腦,其實就是碳原子,氫原子 跟氧原子所組成。碳原子它不會看著氫原子

22

有可以找得到是這樣的定義?

這個會分析的人是誰?

說,哦,我喜歡你,或者是我不喜歡你。它不

【學員提問】

會這樣想,它們只是在那裡運行而已。所以原

我們現在都分析無我,可是這個會分析的人


是誰呢?如果無我的話。 【回答】 你剛剛提到這個問題,在我們法本第三頁的 第一個偈頌,龍樹菩薩就在談論這樣的一個問 題。也許這是一個很好的緣起,我們就來看這 些偈頌。看偈頌時會看到非常清楚的答案。當 我們在禪修無我的時候,我們可以只用今天談 到的各種禪修的方式,那很好。但是,我們也 可以透過運用偈頌的方式來幫助我們做這樣的 修持。有時候我們去念誦一些東西,去讀誦一 些東西。這樣可以讓我們的記憶不斷地被喚 醒。因為這些偈頌都是由了悟、達到成就的一 些偉大大師寫下來,他們自己也做這樣的修 持。然後偈頌也流傳好幾個世紀,所以它們具 有極大加持力。現在我們先念第二頁的第一個 偈頌,就是法稱論師在《釋量論》〈卷第四〉 裏面的偈頌,我們念三遍: 有我則知他,我他分執瞋, 由此等相繫,起一切過失。 這個偈頌是說執著有我的一個基本問題。念

容,做一點筆記的話,將來也可以提醒你這裏

這個偈頌很好,它可以提醒我們並不是唯一這

面的含義是什麽。然後自己也會比較清楚。所

麼想的人。所以,這是一般眾生基本的狀態。

以最好就是文言和白話都並存。然後,接下來

當對「我」產生執著的時候,就會產生痛苦。

的偈頌是龍樹菩薩的《中論》。

也就是當你感覺有一個我的時候,就會有所謂

(有人提問將偈頌翻譯成白話文)

的他。這是二元的一種分別。也就是有一個

可能不是現在做這項事情,我們也許可以考

「自」還有一個「他」,這樣的二元分別,然

慮把它列成一個計畫,把它翻譯成白話文,將

後會因此產生煩惱。有兩種基本的煩惱,也就

來可以給有需要的人。但是不是現在,現在比

是貪和嗔,一個是「我喜歡」,一個是「我

較重要的是瞭解它的意義。所以,接下來要

不喜歡」。 對這個第一個偈頌有沒有什麽問

看的是龍樹菩薩《中論》裡頭的〈觀法品第

題?很重要的是當我們在看這些偈頌的時候,

十八〉,關於檢驗自我以及現象這一品:

▲阿里金洲(Ari Goldfield)在化育道 場教授的「空性五次 第」小閉關,帶領大家 聞思修空性,學員氣氛 熱烈。

要很清楚它的意思是什麽?因為我們用的都是 過去偉大的翻譯家翻譯的偈頌,很多都是唐朝

若我是五陰,我即為生滅,

以前的偈頌,用文言文的方式寫下來,所以,

若我異五陰,則非五陰相。

我們在看這些偈頌的時候要非常謹慎,要確定 大家都完全瞭解它的意思。各位如果對偈頌的 內容有疑惑的話,就要提出來。

這個偈頌主要在講兩種可能性。第一種是自 我就是五蘊,第二種可能是自我和五蘊的不 同。在這邊第一種可能性是覺得自我等於五

【學員提問】

蘊。這樣的問題是什麽。如果自我等同是五蘊

因為是文言文,我覺得如果只是念過可能會

的話,因為五蘊有生滅,所以意思就是自我它

不懂。我建議用英文把它翻譯成白話文,以此

也變成有生滅的了。所以自我不可能等同五

讓大家瞭解意思。

蘊。但是自我也不可能跟五蘊不同,爲什麽,

【回答】

如果它是不同的話,就表示自我跟我們的心是

如果大家可以在自己的法本上註記解釋的內

不一樣,那自我就沒有辦法去運作我們覺得它

23


5

Stages of

Emptiness Meditation

我們念第三頁最上面的那個偈頌,只念一 次:

在做的那些事情。 如果你在打金剛拳的時候,覺得有些動作非

得無我智者,是則名實觀,

常困難,你想想看你的自我和身體如果根本沒

得無我智者,是人為稀有。

有關係的話,那有多麼困難,你根本沒有辦法 打金剛拳。如果自我跟身體是不同的話,根本

這個偈頌的古文和藏文的意思是差異最大的

就沒有辦法移動,你哪裡都去不了。如果自我

一個,所以我就把英文的意思講一下,大家可

和心不一樣的話,根本就沒有辦法思考。所

以記起來。這個偈頌是說,當一個人他了悟

以,心和身體是相同,可是,心和身體也不

了,他不執著於「我」或者「我的」的時候,

同,那麼,這個你到底是什麽?它難以言喻,

這樣的人其實也是不存在。那些了悟了不執著

不可宣說。你就像世界上最美味的巧克力那樣

「 我」和「我的」這樣的人,他們是用正確

難以言喻,你就像夏天裏一陣清涼的微風那樣

的方式在看待事物。所以,見不到有所謂的自

難以言喻,你就像日出或者日落的美,那樣難

我。這個偈頌是在談已經了悟無我的智者。

以言喻。你就是這樣子了! 對於這一個偈頌有沒有問題?我們再來念接 下來的這個偈頌三次:

有人問龍樹菩薩,那些了悟無我的瑜伽士瑜 伽女們,他們是怎樣的情況?因為既然沒有我 的存在,了悟無我的這個人他又是怎麼回事? 他們想用這個問題把龍樹菩薩給困住,想讓他

若無有我者,何得有我所,

回答不出來。龍樹菩薩回答:那些了悟無我的

滅我我所故,名得無我智。

人,他們也不是真實存在。他們不認為自己是 真實存在。好比說,當我們在做夢的同時,在

這個偈頌在說,如果一開始就沒有「我」,

夢中自己知道我們在做夢一樣;雖然是在夢

那會有什麽東西是屬於我的呢?因為我一開始

中,可是你很清楚其實自己並不是真的在哪

就不存在。所以當「我」和「我的 」都完全

裡。所以你會知道,不可能有一個真實存在的

平息之後,對於我和我的的執著就會止息了。

自我,在那裡了悟無我。因為這樣的自我它必

這偈頌它就是在講一種擁有。我們執著有一個

須是恒常的。如果這個自我是恒常的話,這個

什麽東西是我的。我們知道這樣的想法給我們

自我它就永遠都會了悟無我。可是事實並不是

帶來多大的困擾。當對某一個事物有很強烈覺

這樣。

得說那是「我的」的時候,我們就會不希望別

我們要透過聞思修才有可能了悟無我。這個

人再用那個東西,或者去拿那個東西。我們希

自我它就好像是在夢中的自我,或者是在一部

望它完完全全就是屬於我。(鐘聲響起)

電影裡的自我,或者好像水面上反映出來的月

那是我的鐘!(Ari笑)

影一樣。那個自我也像魔術師用幻術變幻出來

那當我們知道沒有「我」這個時候,就會知

的那些幻象一樣。了悟這一點之後我們就可以

道沒有所謂「我的」。 但是這並不表示你了

放鬆了。

悟了無我就必須把所有的東西都給別人。這不 表示你要把這個門不上鎖,然後你要放一個很

【迴向】

大的指標說有誰想進來都很歡迎。意思是說,

願君長壽離病苦,

當你擁有的物品發生了狀況的話,它不會讓你

受用自在與福樂,

產生煩惱。這是你的所有物,能得到最好的一

來世淨土願相逢,

張保單。很重要是,並沒有所謂的擁有這件事

願君修行利眾生。

情。因為這位擁有者一開始就是不存在。這樣 可以讓我們變得更慷慨。

24

願善惡緣諸眾生,

雖然我知道已經敲鐘了,但是我想要再進行

捨此迷惑妄想境,

下一個偈頌,因為這一個偈頌可以回答剛剛的

西方淨土速願往,

問題。

五道十地圓滿成。


在心的真實本性中放鬆,我們會超越認為有一個「被感知」的對境,和「能感知」的自己,這樣二元的狀態

〈空性五次第閉關全記錄.第三堂課〉

山河大地,都是自心所變現

若具了悟實相智 教授:阿里金洲(Ari Goldfield)

應知五蘊不成我

時間:2009年9月12日晚上7:00

我執心亦非是我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獲確信而住其中

英譯中:施心慧

(恭喜各位!)

整理:博雅、初惠誠

第二個次第是唯識派的觀點。我們要 瞭解這個次第的觀點時,一個很好的方

大家晚安,今天我們做了很多聞思修

式是透過密勒日巴尊者的道歌。這首

的功夫,大家都做得非常好。透過各位

道歌稱為〈了義消融二十七喻歌〉,在

的問題,可以知道對無我禪修的瞭解都

《道歌集》的第64頁。

非常好。所以,我們可以為第一個次第 來做一次畢業典禮。現在,翻到第5頁, 看到這次第的最後一個偈頌,由堪布竹 清嘉措仁波切作的禪修偈頌。我們先念 一次偈頌,可是要慢慢好好的念。我會 為大家做解釋,大家再念一次,然後再 針對這個偈頌做禪修: 習氣惑相故無取,是故執心亦不成, 若能確信二空義,自然無作鬆坦住。 ~妙融法師╱藏譯中

二、唯識禪修 密勒日巴尊者他唱了很多甚深的金剛 道歌來解釋每一個次第不同的觀點。由 於密勒日巴尊者的這些道歌,他的了悟 是從禪修而來,因此,他作的這些金剛 道歌就對我們的禪修非常有幫助,可以 讓我們用來禪修。 密勒日巴尊者非常不可思議的將不同 見地的精要,把它濃縮在偈頌當中。所 以,你可以看尊者的一首短短道歌,然

﹙我們可以搭配一個曲調來唱嗎?大

後另外再拿某一個派別見地的一本大部

家如果可以唱就跟著唱,會唱的我們第

頭書來比較。你會發現在那本厚厚的大

一次先唱一次,然後第二次大家一起

書裡,提到的任何一點都完全沒有在他

唱,一共唱一次。﹚

的短短道歌當中遺漏。所以這非常不可

第一句是說為了要獲得了悟實相真實

思議。

本質的智慧,實相真實本質是什麼?也

堪布仁波切他讓我們傳承這樣的方

就是心的真實本質,心的實際狀態。我

法,用道歌來幫助我們禪修,幫助我們

們要怎麼透過了知五蘊不是自我,來認

了悟的方法,堪布仁波切讓這樣的方法

識這個實相真實本質?為何五蘊不是自

又重新復興了。我們要搭配優美的曲調

我呢?因為五蘊是很多的聚合,它是無

來唱頌〈了義消融二十七喻歌〉,然後

常而且它不獨立的,必須要依賴因緣條

之後會做一點點解釋,解釋為什麼道歌

件產生。

和唯識派的觀點有關係。

這就是唯識禪修。 ──

當我們在唱道歌的時候,要好好的

五蘊不是自我,心也不是自我

唱,很清晰的唱。因為今天是蠻漫長的

五蘊不是自我,相信有我的這個心也

一天,大家有點累,所以我們要以很有

不是自我。因為篤信有我的那個心,它

力的方式唱出來。這樣可以淨除那些遮

也是無常的。那樣的心也是要依賴因緣

蔽我們清晰思考的東西。我們要好好清

條件。因此那樣的心它也不是自我。當

楚的,很用心的把它唱出來。不用擔心

你對這一點產生確信,可以對無我產生

你沒有一副好嗓子,因為坐在你旁邊的

確信的時候,就在這個確信當中放下,

那個人正在禪修,耳識並沒有自我,並

放鬆。

不是自我,所以你並沒有干擾到任何

我們用優美的曲調把這個偈頌慢慢的

人。就唱吧!

唱一遍,然後來禪修:

25


5

Stages of

Emptiness Meditation

一切障礙心所變 請翻開道歌第64頁。這首歌因為它比較長,所以有三句兩句跟四 句。主要是以四個小節的歌詞為主,如果是三個偈頌的時候,我們 就唱一二四個小節;兩個偈頌的時候就唱一四個小節;四個偈頌就 一二三四個小節的唱。我們先看65頁的上面「一切障礙心所變」,先 學這一句,其他大家跟著唱,應該就會了。會唱的請大家一起來:

教法來了,他就想起來這位魔女她其實不是真 實存在。 剛剛說尊者他了知魔女不是真實存在,他知 道魔女的顯現只是自己內心的一種投射而已。 我們也可以想像當一個人獨自在山洞裡面修行 時,碰到這樣的情況會怎麼樣? 當你獨自一個人長時間在一個地方禪修的時 候,是有可能發生這些事情。有的時候,是因 為你禪修的方法,使得自己製造出這樣的一種

一切障礙心所變,自現幻境本虛境, 修士若不了彼空,執有實鬼成迷惑。

投射出來。 有時候是在禪修的地方,那附近住著精靈, 他們想要看你到底是怎樣的情況,要來嚇嚇

即證現空不二理 我們回來唱底下的這首偈頌,唱一二四,旋律再高一點:

你,測試你一下。當發生這樣的情形時,最好 的教法是我們知道:所有外在的顯相,都是自 心的投射而已。

秘密諸佛示現身,難可言詮大譯師,具恩父師前頂禮。

外在的一切沒有任何真實的存在

我非誇耀善歌者,而汝魔女勤繞身,唱兮!唱兮!勤勸請! 無奈我今為汝歌,試唱法性實相曲: 雷震電閃與雲靄,此三皆由虛空生,亦皆消融虛空中; 虹彩濛氣與蒸霧,此三皆由蒼穹生,亦皆消融蒼穹中; 蜜漿鮮果與稼禾,此三皆由大地出,終亦消融大地中; 森林樹葉與花薇,此三皆由山巒出,終亦消融山巒中; 水漩水流與水潮,此三皆由大海出,終亦消融大海中; 習氣貪欲與執著,此三皆由賴耶生,終亦消融賴耶中; 自證自明自解脫,皆由法爾心性生,終亦消融心性中; 無生無滅與無言,皆由本然法性生,終亦消融法性中; 見鬼執鬼鬼妄念,皆由修士自己生,終亦消融自身中; 一切障礙心所變,自現幻境本虛寂,修士若不了彼空,執有實鬼成迷惑; 迷惑根本源於心,若能洞見心體性,即見光明無來去! 一切外境所顯現,皆由迷亂心所生,若能深觀外顯體,即證現空不二理。 修行本來是妄念,不修亦是大妄念,修與無修本不二。 能所二見迷亂本,若達究竟離諸見,萬法畢竟不離心, 心如虛空不可得,窮究法性理如是。 汝應一心勤觀察,超離分別之正見,安住無整無散境, 行住坐臥一切時,蕩蕩無執無滯礙,如是行持必得果,遠離言詮與希懼。 汝應如是修正法,我無多暇唱空言,魔女汝應息妄念,寂默無言寬坦住! 為酬汝請歌此歌,我此瘋人之狂語,魔女如能勤受持, 饑時必享大樂食,渴飲無漏勝甘露,為瑜伽士作助伴。

當有這樣的經驗時,你會開始有一點懷疑這 是真的嗎?是不是我發瘋了?有時候很難判別 到底怎麼回事?所以,比較容易的是當你看到 時,說服自己這些完全是你內心的投射。這是 唯識派的觀點,他們對一切萬法的解釋。如同 在夢中一樣,外在的一切沒有任何真實的存 在。 要幫助我們瞭解這一點,我們可以想一想密 勒日巴尊者坐在山頂上的山洞裡面禪修。然後 他唱了一首像詩一樣的偈頌,再唱關於天空的 部分,在偈頌裡面,想像尊者坐在山洞裡,他 抬頭仰望天空,然後他看到天空上有雲。雲有 時候很少,有時候很多,雲朵有時候會聚集起 來,天空有時候也會發出聲音,像閃電、打雷 等等,甚至會下雨。 我們可以看到天上的雲、閃電或者打雷,它 們都從天空而來,但是當它們消融的時候,也 是消融回天空去。好像是天空在演出一個神奇 的表演一樣,魔術一樣。因為天空是空的,天 空非常寬廣,所以有很大的空間,讓種種的顯 相可以顯現出來。這些顯相都來自於天空,也 消融回到天空。

這首道歌是密勒日巴尊者唱給一位女性的精靈,這邊是說一個魔 女。這位魔女的名字叫崖魔女。當時的情況是密勒日巴尊者,獨自在 山洞裡面禪修。然後這位魔女她想試試看有沒有辦法嚇跑尊者,讓他 離開禪修修持,讓他終止禪修。 所以,這位魔女做了很多事情要去嚇尊者,甚至去抓他的腿。一開 始密勒日巴有受到影響,雖然尊者有受到影響,不過他就很快就想起

26

下一個偈頌就講到有時候向外望出去,你看 到有彩虹。有時候我們會看不到彩虹,因為雲 霧會壓得非常低,就好像霧很大的時候,我們 開車也沒有辦法開,因為看不到前面。另有一 種應該是冰雹,有時天空會下冰雹。這樣的時 候,天空又變得好像很接近我們,因為大霧遮


蔽了你的視野,所以這個時候天空不是寬廣,

雷震電閃與雲靄,此三皆由虛空生,

它很接近我們。

亦皆消融虛空中;

這是很有趣的經驗,因為當一大片藍天的時 候,我們會覺得天空非常寬廣。可是,當有很

虹彩濛氣與蒸霧,此三皆由蒼穹生, 亦皆消融蒼穹中。

▲菩薩們都對聞法生起 信心,靜靜地聆聽老 師解說「空性禪修」次 第。

多雲霧的時候,又覺得天空非常狹小,因為我 們看不到前面的東西。這一切不管是什麼樣的

接下來的兩個偈頌,密勒日巴尊者唱到的是

顯相,它都來自於天空,它從來都沒有離開過

跟土地有關係,他唱的是大地跟山巒。而第一

天空。當顯相消融的時候,它們也消融回天空

個偈頌,感覺有點像是原野,或者一片種滿農

去。

作物很寬廣的一個地方。在這個像農場一樣的

就像我們的心一樣,有的時候心好像非常的 寬廣、開闊,有非常多的美麗景象浮現在裡

地方旁邊可能會種滿花朵,有一些已經熟成的 農作物,還有成熟的水果。

頭。有的時候,我們的心似乎變得非常的狹

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讓我們來想一想,一

窄,好像必須要努力把它擠開來這樣一種感

般想到這些東西的時候,我們都把它當成一種

覺。但是這一切都是心,從來沒有脫離過心之

好像經濟作物這樣的東西,很少去思維這些東

外。就像一切顯相都沒有離開過天空一樣!

西跟土地的關係是什麼?因為我們都是這樣

回到事物的根本狀態

想,所以在這個地球上,或者這個社會上,我 們對於植物有很多的破壞。因為我們只想得到

現在我們來唱這兩個偈頌。

植物長成的果實,並沒有想到植物和土地的關

然後想想這樣的例子,想想這個例子跟我們

係,所以我們會施放很多化學等等的肥料去傷

心的關係是什麼? (唱這兩個偈頌三次。)

害土地。 密勒日巴尊者看到這一切的植物,它都從土 地而來,然後當它們要消失的話,它們也是會

27


5

Stages of

Emptiness Meditation

能感知者,這樣二元的狀態,這可以幫助我們 瞭解這些例子。我們就用這樣的方式同時來思

消失回土地去。你可以看到許多不同的東西。

維天空的例子、大地的例子、山巒的例子,也

但是它們的來源,它們的起源都相同,所有的

可以幫助我們思考關於夢的例子。當我們想著

一切都有同樣的母親就是大地,當事物要消失

這些例子的時候,我們變得很放鬆。這讓我們

的時候,它們就消融回大地去。我們的身體也

很容易可以見到,我們體驗的任何顯相,都只

是這樣,當出生的時候是從大地而來,死亡的

是自心而已,它不是別的。有其他的邏輯推論

時候還是會回歸大地,就像一切的萬物一樣。

方式可以説明我們瞭解這樣的觀點,不過那個

所以,以這樣的方式發想這個例子會很有幫

部分我們留到下次。現在運用密勒日巴尊者的

助。

道歌:

接下來尊者唱到了山巒,他講到森林,接著 是花朵,還有各式各樣不同的植物。植物都從

(請唱這個偈頌三次)

山巒來,然後它們又會消融回山巒去。根據唯

蜜漿鮮果與稼禾,此三皆由大地出,

識派的觀點,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的心。我們

終亦消融大地中;

會看到很多的顯相,會聽到很多的聲音,然後

森林樹葉與花薇,此三皆由山巒出,

會聞到很多的味道,還有嘗到很多的味道,然

終亦消融山巒中。

後我們會碰觸到很多屬於觸覺的體驗。這些體 驗都從哪兒來?這些都從我們的心而來,就如

那麼下一個例子是大海:

同在夢中一樣。所有我們在夢中體驗到的任何

(請唱這個偈頌一次)

事物都從心而來。它們也消融回心裡去。 當你在一座公園的時候,你可能在公園的這

水漩水流與水潮,此三皆由大海出, 終亦消融大海中。

個地方,然後有另外一個人在公園的另外一個 地方。當你的心情非常愉快的時候,你會覺得

好像水漩水流和水潮,英文是河流還有激起

這座公園很美妙。公園裡的花這麼美,陽光這

很多泡沫的一種衝擊的水,另外還有波濤。這

麼燦爛,蜜蜂都在花朵上面飛來飛去。這一切

些東西都是水的一種展現,展現可以有很多方

都顯得這座公園變得更美。但是也許在公園另

式,可是不管水怎樣展現,它都離不了大海,

一端的那個人,他正在經歷非常悲慘的遭遇。

都離不了是水的本質。所以我們可以說,整個

對於那個人而言,這個公園一點都不美。雖然

地球上的水都來自於大海,然後它又回到大海

陽光很燦爛,但是根本沒有任何一點美好。也

中。

許那個人會希望趕快天黑吧!所以這中間的差 別是什麼呢?都是因為心。

在真實本性放鬆 我們去感知顯相的方法其實都沒有差別, 就只是我們的心而已。

特別是當我們看到生起一個巨浪的時候,很 容易會覺得那是一種分離的狀態。事實上巨浪 它只是來自於大海,最後還是會回歸到大海 中。我們可以來思考,當看著海中的波濤時, 那是一個什麼景象? 在大手印與大圓滿的教導裡,這是經常被提

所以其實像花朵或蜜蜂這些東西,

到的例子。因為,當有念頭或者有任何感受,

並不能改變你感受外在的顯相,

特別是非常強烈的念頭或者感受時,就好像海

真正會影響你的只有自己的心。

中生起的巨浪一樣。當我們生起這樣的巨浪

這就是密勒日巴尊者所說,

時,它好像跟我們周遭都產生一些關聯。這樣

由於一切的顯相都是自心的投射,

的巨浪它有可能是正面的感受,也有可能是負

所以我們知道這些顯相都不是真實。

面的感受。感覺我們好像被某個人,或者被這

(然後我們就可以放鬆!)

個浪帶著走,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看到的是什 麼?

可以在心的真實本性當中放鬆,我們就會超 越認為有一個被感知的物件,還有一個所謂的

28

我們需要看到這個巨浪也是我們的心, 以及感知這個外在顯相的我們自己,


其實都是巨浪的一部分。 因此這中間沒有分隔, 所以並沒有一個存在於外在的對境, 還有一個我們感知這個對境的自己的內在。 沒有這樣的二元劃分, 這即是無垢明光的不二。 ﹙請唱這個偈頌三次。﹚ 水漩水流與水潮,此三皆由大海出, 終亦消融大海中。 尊者在唱過這些例子之後,他接下來要唱的 是心的本身: (請唱下一個偈頌一次。) 習氣貪欲與執著,此三皆由賴耶生, 終亦消融賴耶中。 心中的習性、執著,以及對外界的感知,都 來自我們的基礎識,也就是阿賴耶識,當它們 消融的時候,也會消融回阿賴耶識。根據唯識 派的觀點,一切的眾生都有感知的習性,這樣 的習性是以一種個人獨特的方式,在感知外在 的世界。習性,導致對各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顯現。每一個人對這些顯相,會用自己的方式 去執著那樣的顯相,但這一切如同夢中的顯相 一樣,並不是真的存在於外在。

阿賴耶識,是自心的硬碟 好像白天如果一直想一件事情,由於我們的 習性,在晚上做夢的時候,還是會想那些事 情。所以很容易從自身的體驗,可以看到這樣 的習性,怎麼影響感知外在對境的方式。譬如 我們跟人互動的方式,其實一直在重複某一種

當遇到什麼狀況,就會開始演出什麼電影。當

習性的模式。

我們在睡覺的時候,就好像滑鼠的游標,慢慢

心中會生起的念頭,或者我們有的某些體

地往下滑,看它點到哪裡,就要演什麼電影。

驗,某一些感受都是不斷的重複,因為這些都

但是這些都只是電影,它並不是真實。白天的

是由心產生。

情況也是這樣!

所以密勒日巴尊者偈頌的內容是指,外在並 沒有存在任何真實的東西,這些只是自心的投 射,這是由基礎識阿賴耶識而來,阿賴耶識好 像心的硬碟,所有的一切都儲藏在裡面。

外在對境都是自心投射

▲Ari說,根據唯識派 的觀點,一切眾生感知 的習性,都是以個人獨 特的方式,在感知外在 的世界,執著於那樣的 顯相。但這都如同夢中 出現一樣,並不是真的 存在於外在。

我們感知到的一切外在對境都是自心投射, 當你看到某人的時候,那個人是你的母親,你

我們要這樣想,硬碟從無始以來不斷地在運

就會想,噢!她是我的母親。當只是母親的姐

轉,而且沒有儲藏空間的限制,我們還不停地

妹時,她並不會把這個人當做母親,她會想:

把DVD存到硬碟裡,存了無限的電影在裡面,

噢!她是我的姐妹。那麼,自己的母親,她也

29


5

Stages of

Emptiness Meditation

們見到的都只是自心的投射而已,所以都不具 真實。 剛剛有一位師姐提到地震,因為有人感覺到 地震。然後那個老師說,可是我沒有感覺到。 所以,關於人與土地又是怎麼一回事?當我們 試著去找,在心以外的東西,我們就可以了知 了。 假設這張桌子,不是我自己心的投射,那它 是不是就在我的心之外?可是,到底有哪一點 是我的心結束,然後桌子開始的地方呢?從這 裡開始嗎?我的心從這裡開始嗎?如果心是從 這一點開始的話,那我怎麼會知道這個桌子其 餘的部分? 所以問題在於,當我們想要找尋心以外的事 物時,那是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到底哪一個點 上面是我們的心和外在的物質,他們接觸到的 那一個點呢?如果是以不同的實質方式,不同 的成分組成的話,怎麼可能會有一個接觸點? 所以你找不到心之外的任何事物。好像在做夢 的時候,你試著去找夢之外的東西一樣。 土地的顯現好像非常真實,這一切卻是在夢 中一樣。當你在做夢的時候,土地也顯現得很 真實。這就是為什麼密勒日巴尊者他要舉出這 些例子,譬如天空、山、大海,因為這些景 物,我們都覺得它顯現真實的樣子。 可是,這些都不存在於心之外,就算科學 家,一直努力想要嘗試一個真實存在的最小的 微粒吧。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可以找到這樣的 東西,還沒有人可以找到這種物質最小的一個

▲Ari說,我們見到的 都只是自心投射而已, 所以都不具真實。因為 每個人的心都不相同, 所以看待事物的方式, 也多少有著不一樣。

不會把這個人當做是母親或者姐妹,她會想這

單位。我絕對可以保證沒有人能找到這樣的東

個人是我的女兒。那麼,母親的老闆會覺得,

西,我並不是唯一做這樣保證的人,原因是什

這是我的員工,或者母親的員工會想這是我的

麼呢?因為就算再小的單位,它都還可以被切

老闆。也許你看到的是老闆,喜歡你母親的人

割到更小的單位。

他會覺得這是我的朋友,不喜歡你母親的人會 覺得這個是敵人。 甚至,蚊子看到只會想:我的食物來了。蚊

《入楞伽經》裡說: 人我及於陰,眾緣與微塵, 自性自在作,唯心妄分別。

子不會有朋友、敵人等等的概念,它們只是看 到可以吃的東西。那麼,住在我們腸胃裡面的

還說:

寄生蟲,看到會說,這是我的家。所以每個人

可見外法無,心盡見如是,

看到的都不一樣,我們會以為看待世界的方式

身資生住處,故我說唯心。

每個人都一樣,但事實上,看世界的方式只有 自己是這樣看。

30

你可以說土地是一些大石頭組成,你可以說

我們來想一想,每個人看到的都是不同的事

土地是存在,因為它是很多大石頭構成。你也

物,這樣的情況,或許可能很接近,但是絕對

可以說,大石頭是存在,因為它是由很多極小

不會一樣,這是因為每個人的心都不相同,我

的土塊構成;這些現象所以存在,因為它們是


由極小的微粒單位構成。

定的方式執著這些事物。這些都一樣來自我們

所以,你可以說分子存在,因為原子構成了

的心,就像在夢中一樣。

分子。原子又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所構成。

所以再唱習性的偈頌:

這些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們是由夸克構成。

(唱三次。)

那麼,夸克是由什麼構成呢? 科學家花了好幾億好幾億元在瑞士,建了一

習氣貪欲與執著,此三皆由賴耶生, 終亦消融賴耶中。

個高速粒子對撞機,他們試圖找出比夸克更小 的東西。可是事實上你是找不到物質裡最小的

今天課程暫時停在這個地方是很好的。但

一個單位,這並不可能。這點告訴我們,物質

是,我現在要給大家這首道歌的口傳,這個藏

不是真實存在。因為你找不到其他東西構成

文的口傳是由堪布仁波切這裡傳承下來。口傳

它,就是它的元素。

之後,我們大家把道歌一起再唱一次。如果懂

聖天菩薩《集智藏論》裡說:

藏文的人,可以和我一起唱: (藏文口傳﹚

無有支分者,粗細塵亦無,

﹙一起再唱一次。﹚

別相無所得,體受但如夢,

大家唱得非常好,謝謝!祝大家吉祥圓滿。

解能所執識,於勝義中具,

我們一起來唱迴向偈:

瑜伽行論海,到彼岸眾揚。 ~妙融法師╱藏譯中

【迴向】 願君長壽離病苦,

但是它還是可以顯現,就是像在做夢一樣。

受用自在與福樂,

在夢中山可以顯現、大地可以顯現、人可以顯

來世淨土願相逢,

現。在夢中它們不需要任何極小的微粒來組成

願君修行利眾生。

這些東西,因為一切都是心。接下來大家有問

願善惡緣諸眾生,

題嗎?我們下一堂可以有比較多的問答時間。

舍此迷惑妄想境,

我們可以來想一想,習性,還有我們感知外

西方淨土速願往,

在的事物,我們執著的樣子,我們以某一種特

五道十地圓滿成。

31


密勒日巴尊者說:「無論我到哪裡,都是本尊的壇城;我見到的所有眾生,他們都是本尊。」

〈空性五次第閉關全記錄.第四堂課〉

心即一切,一切即心

更小,只是在這個身體裏面一樣。當想 教授:阿里金洲(Ari Goldfield)

要做真正大乗修持的時候,我們會想要

時間:2009年9月13日上午10:00

利益無量的有情眾生。如果,我們把自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己局限在這個小小的身體裏,這個小小 的空間裏面,跟一切都分開來。然後我

英譯中:施心慧

們相信外在有真實存在的物質,這樣會

整理:林柔君、初惠誠

局限我們利益眾生的能力。因為我們把 自己跟外在所有一切都切割開來了。唯

完整了一個空間的空白 ﹙念藏文偈文﹚

識派的觀點,就是在告訴我們,這樣的 局限,它也是不真實存在,這一切都是 我們自心的投射。

從昨晚到今天,大家回家有找到自我

當然我們會講解唯識派的一些分析還

嗎?沒有人找到。那很好。我們一起來

有教法。但是,其實從自身的體驗來

唱〈了義消融二十七喻歌〉。

看,我們已經知道唯識派在說些什麼

請翻開《道歌集》第64頁,一開始先

了。譬如,我們到聖地菩提迦耶,或者

生起無上殊勝的菩提心。這意思是說,

只是一座小小的廟宇,我們會產生一種

我們發心要利益無量的有情眾生。藉由

特別的感覺。會覺得好像受到祝福,受

將慈悲以及智慧修持至圓滿,一直到證

到加持,一種喜樂的感覺。如果外界的

得菩提。為了要達到這樣的成就,必須

物質它是真實存在的話,那菩提迦耶它

要以極大的熱誠來聞思修純正的佛法。

只是一個有樹的花園而已,而寺院只是

就像昨天早上開場的時候做的介紹。 空性禪修次第,它在教導的空性,就是 要把我們加諸在自己的限制,把它解開 來。讓它中間有一個空間的留白。

一堆石頭而已。那這樣的話,為什麼我 們會覺得受到加持呢? 原因是我們會覺得那麼特別,覺得受 到加持是因為有偉大的上師,譬如佛

第一種限制,就是我們相信自我是存

陀,他當時為菩提迦耶做了很大的加

在。我們也藉由聞思修來徹底的瞭解為

持。他以他的心,以他的了悟為這個地

什麼自我不存在。所以,已經見到了如

方做了加持。即便佛陀只去了菩提迦耶

何去除我們加諸在自己身上的限制。就

一次,而且,那大約在二千五百年以前

像偉大的卡盧仁波切,上一世的卡盧仁

的事情。可是,只要到那邊,我們仍然

波切,他說當你意識到自己什麼都不是

可以感覺到佛陀的存在。感覺到他的了

的話,你其實就是一切。所以,去除對

悟給予這個地方的加持。

這個自我的執著,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大

因為,這是一種心的聯結,這樣心的

的一步。希望藉由昨天這樣的練習,各

聯結是超越時空。以另外一個角度來

位可以看到這麼做的利益。那如果練習

看,要是我們去一個非常繁忙的地方,

的越多,你就會見到越多。

然後有很多的噪音等等的吵雜,我們會

下一個我們自己加諸在真實本性上的 限制,是我們與外界的聯繫。 我們一般認為,跟外界的關係是我們 認為外界是真實存在。我們相信外界有

有不同的感覺生起。如果這一切都只是 物質的話,為什麼我們會對某一個物質 有這樣的感覺,對另外一種物質有特別 的感覺呢?

一個實有的對境。而我們自己是去感知 這些對境的人。當我們這樣想的時候, 我們就會認為外界有真實的物質存在。 而那些東西,跟我們的心是分開來。

32

累積慈悲心 在這些不同的地方,我們的心其實是 受不同人的心影響。以人的關係來看,

那樣做給我們的心很大的局限,我們

當我們跟某一個人有特別的關係,即使

把心局限,然後束縛起來。好像心變得

已經很多年沒有見面,也相隔兩地,非


5

常的遙遠。但是一旦想到這個人的時候,你還 是在心裏面產生很大的影響力,產生很強烈的 力量。

Stages of

這樣的情況?當我們這樣來想自己的體驗時,

觀察得出來,知道你是一個怎樣的人。就算你

我們會開始發現,這真的不只是物質的世界而

跟別人沒有太多言語上的溝通,只要你展現這

已。其實整個物質的世界,都是遍滿了我們的

些狀態,別人就可以感受到。

所以,這是我們開始去開展自己這樣能力的

讓我們的心變得平靜,去累積我們的慈悲心。

方法,也是唯識派的觀點所教導。當我們認為

因為,自他的分別,它不是真實存在。外在

和外在是區隔出來的其實並不存在。就像密勒

的一切都只是心的力量而已,都只是心的展現

日巴尊者在他的《道歌》當中唱到,你或許看

而已。因此,可以藉由累積我們心的能量來利

著天空,天空有很多雲,整座天空風起雲湧的

益他人。關於這點就有活生生的例子。譬如偉

樣子,這些不管怎樣,只是天空而已。或者,

大的上師,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只要你與法王

你可以看到很多動物在山裏追逐、打鬥等等。

身處在同樣一個空間,你就會覺得很歡喜,覺

但是,不管怎樣,那也只是山而已。當你看到

得備受加持。譬如法王踏進一個成千上萬群眾

海浪生起,最後在大石上整個碎裂。這些不管

聚集的地方。他其實什麼都不用做,只要出現

怎樣,大海,最後還是回到大海裏去。

在那裏,就讓所有人都感到非常的歡喜。為什

同樣地,我們也會感覺到外在好像有很多衝

麼會這樣?因為法王不斷地在培養自己心的能

突,很多不和諧等等的狀況,其實那些也都不

量。心的能量就變得很大,所以他可以展現這

是真實存在。因為實際上並沒有二元的區隔,

樣了不起的一種示現。

沒有所謂不和諧或衝突產生,這些區隔都不真

如果你對像這樣了悟的大師或者像傳承中那

實。所以我們可以和外界很接近,不管分隔多

些證悟的上師,譬如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當

遠,如果我們對其他人有好的祈願,我們想要

你對這些成就的上師有信心的話,就可以感受

以慈悲的心去對待它,那那個人就跟我們很接

到那種影響力。你閉上眼睛,只要在心裏念著

近。所以,可見這是大乘甚深的見地,以及甚

噶瑪巴千諾,或者念著你有信心那位上師的名

深的慈悲雙運的結果,所以這是唯識派的見

號,只是這樣做,就可以感覺到心的力量。由

解。

祈願要利益他人。所以,我們要將這樣心的力

沒有二元世界的區隔

那要怎樣可以做到?就是我們要不斷地修持,

於,心具有這樣不可思議的力量,然後我們也

質,自然而然地就會產生正面的影響。你自己 或許沒有察覺,但是其實別人都在看你,他們

因為我們想要藉由這樣心的力量來利益他人。

Emptiness Meditation

如果這一切都只是物質的話,為什麼會發生

心。以一個大乘的行者來說,這是很重要的。

微塵組成的世界

量用在正面的方向。我們也可以先從小小的地

我們現在更詳細的來看這種見解,來看唯識

方開始,可以透過禪修,透過一種培養自己對

派的見解跟前面說的次第有什麼差別?在唯識

別人展現一種慈悲和愛,去產生接受別人的態

派的觀點之前,有哪二個宗派呢?主要在講人

度,這樣自然而然地就會產生一種結果。我們

無我,這二個宗派是有部以及經部。我們已經

不用特別去做什麼,當你這樣從小的地方開始

知道,這二個宗派對於人無我如何界說,因為

做,就會變成只要別人出現在你身邊,他就會

前面已經進行過第一個人無我的次第,不過這

覺得很高興。特別是,我們可以在家庭裡,或

二個宗派,它們對於外在世界的說法是什麼?

者工作的地方,去展現這樣的方式。

事實上這二個宗派它們也是想要破除外在的世

如果你在工作的場合裏,是一個很放鬆的

界,但是,並沒有很徹底地這麼做。這二個宗

人,是一個慈悲和藹的人,又是一個很親切的

派之間其實有一些不同,不過我們比較用概論

人。你平靜,又具幽默感,這些展現出來的狀

性的方式來說,這二個宗派它們都認為一個具

態,它自然會產生影響。不用特別去做任何了

有很多局部大的東西,這並不真實存在,但是

不起的事情,不用像一個英雄一樣幫助別人,

卻存在極小的粒子,或是某個極小的單位,或

你不用特別去做這些事情。只要展現這種特

者我們說微塵。有這樣一個最基礎的東西,可

33


▲阿里金洲和妻子蘿絲 泰勒,都是跟隨竹清仁 波切學習多年的金剛乘 老師。

以組成一切事物,這個東西是存在的。 譬如,這二個宗派主張身體不真實存在,為

可以看到的東西,一定可以再被切割,絕對不

什麼?因為它是由很多局部組成。就如同昨天

會是最小。從某一個角度來說,這二個宗派的

所說,如果有人把你的身體指出來,如果你指

觀點非常精妙。因為它們幫助我們看到一個大

的是這邊,其實並不是在指著身體,這裏指的

的東西,不是真實存在。但是在談到這些不可

是胸口。如果指這裏呢?也不能說這是身體。

再分割的微塵時,他們並不是為透過邏輯分析

因為你指的是額頭。那指在這個地方呢?這指

而斷定微塵的存在,他們假定這些微塵的存在

的是手背,而不是身體。所以,你從來沒有辦

是因為他們的恐懼。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害

法真正指出你的身體。因為,所謂的身體,它

怕,如果沒有所謂認為實存的微塵存在的話,

只是一個名字而已。身體,它並不真實存在,

一切的顯相,一切的這些東西就會全部變成不

身體必須要有某個東西把它組織起來。所以,

見了。所以,他們認為必須要有一個大家都看

它們認為,這個組織這一切最小的那個東西,

不到微小的東西是真實存在,否則,整個世界

佛學用語說是微塵,就是最小最小的一個微

都要完全消失。

粒。 這樣的東西,你連用最好的顯微鏡都看不出

34

來,這沒有辦法見到。因為如果你透過顯微鏡

唯識派的觀點,則幫助我們更進一步。唯識 派的觀點就好像媽媽牽著我們的手過馬路,因


此你不用感到害怕。所以,唯識派是用邏輯推 論的方式來分析前面那二個宗派所說的微塵。

5

Stages of

這一首偈頌第一個說人,這不用特別解釋。

所謂的微塵不合邏輯呢?因為如果真的有微塵

然後,第二個講到所謂的相續。這個相續是指

存在,然後它必須跟其他的微塵聚集起來,成

我們人的生生世世裡,過去世,現在世,未來

為一個很大的東西。我們可以來發想,假設有

世,生生世世都不斷的這個相續。中文裏面的

五個微塵,一個微塵在中間,它的前後左右,

陰其實是五蘊的蘊,所以還有我們的五蘊,我

有另外四個微塵。那這樣就表示什麼?表示中

們認為自我的這些東西。第二個偈頌講到眾

間的這個微它有四個面向,一面朝前,一面朝

緣,就是所有內、外的種種因緣條件。然後是

後還有朝左,再來還朝右。意思是說,中間的

剛剛講過的微塵,我們認為組成外在物質世界

這個微塵它一定還可以再被切割,絕對不會是

真實基礎的微塵,這些是我們認為自身的東

一個最小的微塵,所以所謂微塵真實存在並不

西,還有包括外在的這些東西。接下來偈頌的

合理。

第三句,它在講的並非佛教,是其他教派的觀

基本上我們可以看到,可以體驗的一切,它

Emptiness Meditation

唯識派說,微塵它是不合邏輯。為什麼它們說

禪修無二元的心

點,主要都是印度教派的觀點。自性它們稱為 勝性,它們認為勝性是造作出一切的基礎,這 種自性是真實存在。

們都有各自的局部,還可以再區分得更小。所

接下來所謂自在,是印度的大自在天,這是

有的一切都可以不斷地被切割,你沒有辦法找

一種有點像造物者的神祇。這裡的作,有一點

到哪個物質,它有任何一個最小的單位沒有辦

像宇宙的製造者,造物主的樣子。好像剛剛講

法再被切割。所以唯識派說,在邏輯上不可能

到,我們認為自我的,或者外在的,或者其他

有任何物質,它可以真實存在。事實上也不需

宗派的一些說法。最後佛陀說什麼?佛陀說:

要真實存在的物質,因為,在夢中所有的物

「我說,這一切都只是心而已。」這裏佛陀的

質,都可以非常清晰的顯現。它不需要依賴任

意思講得非常清楚了。

何微塵這種最小單位去組成,只要我們的心有 力量讓那些物質顯現。所以,我們不需要真實

可見外法無,心盡見如是,

存在的物質。因此唯識派說,一切顯現的都只

身資生住處,故我說唯心。

是自心的投射,二元的顯現不是真實存在,唯

(請念第二偈頌三次。)

一真實存在的是無二元的心。當你禪修的時 候,你禪修的就是這個無二元的心。

前面這二句,第一句的意思是說,所有顯現

來看看法本裏面的第6頁,大家看到第2頁的

於外的,都不真實存在。外在的色、聲、香、

前面二個偈頌,是取自經典裏面,這是佛陀親

味、觸,都不真實存在。這些到底是什麼?第

自所說的話語。這二個偈頌很重要,因為即便

二句就解釋了,這些都只是我們的心展現出

我們透過分析來瞭解唯識派的見解,但是,我

來,各式各樣的顯現而已,這些顯現如同夢境

們一開始,會覺得很奇怪,你還是覺得有一點

一樣。前面二句是比較一般性的講述,第三句

不可置信。甚至會懷疑佛陀真的教了這些嗎?

是指佛陀為了他的聞法者,特別舉出三件事是

當我們看這二個偈頌的時候,就會很清楚的知

聞法者特別會去執著:第一是身體。第二是這

道說,沒有錯,佛陀曾經這麼說。

種物質的擁有物,物質享受的那些東西。第三

由於這是佛陀親口所說的話,所以它具有極

是你的住處,也就是你的家。這是一般人會特

大的加持力。我們一起來念誦,來瞭解它很好

別執著的三件東西。佛陀說,這三件東西也是

的意義:

一樣。怎麼一樣呢?一樣都不真實存在。一樣 都是由心所顯現。所以,第四句的時候,佛陀

人我即於陰,眾緣與微塵, 自性自在作,唯心妄分別。 (念三遍)

就說,「我說,這一切都只是心而已」。 請念第二偈,念一次。 如果大家對早上,截至目前為止所說的有問 題,請提出來。

35


問 答 時 間 【學員提問】

思是沒有定位。所以你很難相信,這

今天講外在一切都是我們心的顯

二個粒子就算相隔千萬里遠,它們還

現,可是在科學上發現有很多的宇

是可以溝通,在同樣的時間裏面做同

宙,或者宇宙的生成是大爆炸。在唯

樣的事情。

識方面,這二種說法要怎麼解釋?

36

這有點像你現在在臺北,然後我在

【回答】

舊金山。無論何時只要你在臺北舉起

或許我們的解釋和科學家的解釋沒

右手的同時,我立即舉起我的左手;

有太大的不同,特別是在粒子物理學

當你舉起左手的同時,我就舉起右

裡。因為事實上科學家在做研究的時

手。我們不需要任何直接的溝通,我

候,發現越去分析越小的微粒,他們

們會同時做反方向的事情。所以,宇

企圖想要找到創造宇宙的根本到底是

宙大爆炸就顯示出,宇宙空間中的位

什麼的時候。當他們的研究越深入、

置和距離都是一種幻象,不可能是真

越微細的時候,就越發現這個能感知

實的,這好比夢中你在開車一樣。你

者扮演著極有力量的角色,科學家的

到底開了多遠?地點也就是像這樣。

心,也就是感知者,影響了他們所研

所以粒子科學家花費了許多心力、

究的對象。這個感知者的存在,影響

許多經費,想要找出讓粒子的世界和

了這些物質微小粒子的位置,這稱為

一般世界能夠一致。因為我們一般的

測不準原理。

世界,都有一定的規則。譬如杯蓋子

因為你沒辦法確實地訂出微粒的位

掉下來,它就一定會撞到桌子。你可

置,只要你看著那個微粒,就是那個

以說出我們在哪裡……等等的事情。

最微小的東西,它因為受到心的影

可是粒子的世界不遵循這些一般認為

響,已經移動了。他們甚至發現微粒

是常規的東西。所以,大家也許聽過

沒有旋轉的性能,除非你去檢視它,

「融合理論」,一種融合的見解,這

要不然它們不會旋轉。一旦你去檢視

是科學家們在探尋的理論。他們一直

一個微粒,好像你將微粒切割成二個

在尋找這個理論,他們想要找出我們

的話,當你看著微粒的旋轉時,那麼

如何去融合一般可以見到的外在的世

另一個微粒,無論它距離多遠,都會

界,和那個不可預測、不遵循常規的

在同一時間,以相反的方向旋轉。這

粒子世界。但是佛陀已經在許多年前

意思是說,這二個微粒有一種立即傳

就已經解說過這個「融合理論」!

導、交流的能力。就算相隔百萬里,

這個融合理論很簡單,因為外在的

在那個瞬間,它們還是知道應該做什

一切都是幻象,都是不真實存在。外

麼。

在的世界是可預測性的顯相,如果你

不過,愛因斯坦他否定這樣的說

試圖要找到可預測性,你是找不到任

法,他沒有辦法接受這種說法。因為

何東西。科學家們一直試圖想讓外在

他認為違反了沒有什麼東西的運行,

的世間確定它是真實存在,想要讓它

會比光速更快的原理。事實上在愛因

合理。但是幾百年前,第八世大寶法

斯坦之後,科學家真的在實驗室中進

王講過一個比喻。他說,如果你企圖

行了這樣的實驗,他們發現剛才講的

要去做這樣的事情,就好像有一隻獅

二個粒子分開來的理論,它是千真萬

子看著天空,很擔心太陽會掉下來。

確。有一個科學家是大衛波恩,他把

所以蓋了很高聳的塔,企圖想要撐住

這個現象稱為「非定域性」理論,意

太陽,不讓它掉下來。所以所做都是


徒勞無功,只會變得很疲累,卻無法

之後覺得沒道理,覺得不合邏輯,你

實?哪個比較不真實?夢和白天的不

完成任何事情,而且你不需要去做這

就不要做。因為就像佛陀所說:「你

同在那裏?白天的時候我們知道自己

些事情,有一些科學家也開始發現這

們必須要像買黃金一樣,那樣來檢視

不是在做夢,可是在夢境裡,我們不

一點。

我所說的話。」如果你以開放的心來

知道自己在作夢。所以,夢中的時候

檢視,然後獲得確信的話,你當然要

你不會有那種概念,覺得夢中發生的

繼續做下去。有其他的問題嗎?

一切都是不遵循規則,都是隨便亂

你可以在科學期刊上面,看到一篇 文章篇名是〈心靈宇宙〉,它不是出 現在佛學期刊上,而是出現在科學家

七八糟的顯現。不會有這樣的一種想

的期刊。有一個問題是,因為科學家

【學員提問】

法,也不會受到這樣東西的影響。然

們,並沒有受過有關「心的力量」的

夢和現實之間是否有很大的差距?

後在夢裏面也沒有所謂白天的概念,

訓練,他們所有的專注力,都放在研

在現實裏面,因和果息息相關。就

也不會覺得在夢以外還有一個真正的

究微粒上,所以沒有辦法有比較大

是你做了什麼壞事,就要受到懲

現實,在夢裏面不會有這些想法。所

的視野。因此,達賴喇嘛花了很多時

罰,或是你用刀切了手就會受傷。

以呢,這些都要看,你在什麼樣的狀

間,跟科學家見面,然後也聽科學家

但是為什麼在夢裏面,感覺好像沒

態之下,你怎麼去思索,到底知不知

在白板上面寫下數學符號,還寫下他

有FOLLOW,沒有遵循這樣的法則在

道自己當時是在什麼情況造成這樣。

們的理論,達賴喇嘛想要幫助科學家

走?請老師用現在學的唯識派觀點解

瞭解心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所以,你

釋一下:

所以,薩迦班智達說,白天和睡 夢之間的差別是什麼?就是白天的

不應該光是接受我的說法,你也要檢

【回答】

時候,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受較

視自己的體驗,驗證科學的觀點,你

所以你的問題是「可預測性」,是

深習性的影響。所以,我們會覺得它

會發現即使是科學家,也是困在這些

不是用來判別真實和不真實的基準?

好像是很堅實、很穩固的一種東西。

矛盾當中。

是不是說可預知的是真實,不可預知

可是,在夢裏我們受到比較淺的習性

的是不真實,是這樣嗎?

影響,我們覺得比較不穩固。但在夢

所以,他們投注幾億的錢在瑞士建 巨大的粒子加速器,但是機器直到目

境中我們不知道那是一種不穩固的東

前還無法運作,這就是科學家們想要

【學員提問】

西,不知道夢中的一切不遵循任何規

解決的矛盾。不過我認為,如果你去

是的,我覺得這就是真實和夢境的

則,在夢中我們是處於一種愚癡狀

看佛陀或者龍樹菩薩的教法,看唯識

差別。

態。所以,像老師講說,他昨天做了

派的教法,在這些教法中解釋得非常

【回答】

一個夢,他夢到自己在開以前有過的

地清楚,你可以根據這些教法去做邏

我們如果用白天和夢境做比較,一

一輛老的VOSWAGENDE汽車,一部

輯分析,然後就會看到這些教法很有

般都會覺得白天的時間比較長,夜晚

福斯汽車。可是事實上,他擁有那輛

道理。不過,每一個檢驗分析都得自

的夢比較短;不過如果把它反過來

汽車是二十幾年前的事情。但是,在

己去做才行。

想,則白天變得比較短。然而發生的

夢中的時候,你不會知道這是不真

有一點是現在科學家也慢慢地瞭

事情是不依循某種既定規則,夢境反

實,這是不遵循規則,然後並不合

解,他們開始研究禪修所帶來正面的

而變得比較長,發生的事情是依循某

理。所以如果你知道的話,就會覺得

力量,以及培養慈悲心所帶來的正面

種規則。

我幹嘛要開一輛二十年前就有的車。

力量。不過,科學家做事情,要等到

以我八十多歲的老爺爺來講。因為

可是夢境並沒有告訴我們這一些,我

那些研究報告,資料數據統統出來

他睡覺的時間比較多,夢境裏面的事

們認為在夢中的時候,認為夢中的一

之後才會進行客觀分析。可是我們不

物好像比較真實,他會跟我說去了銀

切都和白天一模一樣。剛剛有講到,

需要等這些數據才能找出答案,自己

行,做了什麼。他很多時間都在睡

如果你了悟了這些道理,你不是在一

就可以看到正面的影響,我們心中智

覺,所以白天的時間對他來說反而不

個愚癡的狀態,你會知道白天其實和

慧、慈悲,以及平靜的增長,自己就

真實。而且他跟白天的世界比較沒有

夢一樣。所以就像密勒日巴大師說:

可以這麼來做。如果你覺得這樣做有

什麼互動。所以,以這個例子來說,

「睡夢醒覺若無別,則於修觀得自

道理的話,那就繼續去做,如果研究

你覺得對他而言,到底哪一個比較真

在。」這不表示密勒日巴尊者,他不知

37


道自己到底是不是在做夢。意思是,

經留下來的手印、足印,覺得非常不

了。好像你覺得這一切都是夢,可是

尊者不認為白天會比夢境更真實。

可思議,但是現在我不覺得有什麼。

那個「我」,他突然跑出來說;「我

比起把蘋果變出來,或者在岩石上留

想要這樣,想要那樣。」所以如果是

【學員提問】

下手印這樣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們

這樣的情況,這樣觀點它就是錯的,

問題三:

要去開展內心的力量,去開展我們的

不合理的。因此,我們要不斷地無我

老師請教一下,唯識裏講一切都是

愛,慈悲還有智慧的力量。如果我們

的禪修。

心所變現,我可能比較愚癡的關係,

可以把自私的心轉化成慈悲的心,那

一直沒有辦法摧破這個觀念。譬如我

就是最大的奇跡。

現在心裏想一個蘋果,它真的不會變

當我們對於外在的顯相,都是自心

想請教老師,剛剛有說禪修的心,

成一個蘋果。我卻聽說,修行很好的

的投射產生確定的話,我們就更容易

是一個不二元的心,它是存在的。這

人,他可以有辦法做到。在這之間我

辦得到。因為你會看到,世界並不是

個心是存在哪裡?它是無所不在嗎?

該怎麼建立我的見地?

固著、不會變動、很堅硬的一種狀

還是?

【回答】

態。你會知道這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回答】

到超級市場去!(阿里老師笑)當

當有人對我們不好,或者傷害我們的

在大手印和大圓滿的教法裏面有一

你到達層次較高的了悟時,你可以控

時候,也不用說:「啊,反正事情就

句偈頌,它說到:「心是遍及一切,

制這些顯相。就像密勒日巴尊者,他

這樣,我非得接受不可」。同時你也

也是超越一切。」如果我們用夢來

可以在天上飛,也可以穿越山壁等

不用想著,我必須要有哪些反應,必

想,心是遍滿在夢當中。夢中的一切

等,做很多其他的事情。但是尊者也

須怎樣,而是要藉由把握機會來開展

沒有超出心以外,它遍滿一切,同

很清楚的講過,當你要做我們所謂神

自己的心。當我們想要蘋果的時候,

時也超越一切。就好像假設我們夢到

通力的時候,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時機

就直接去超市買,這沒有什麼大不

在教室裏面,你要怎麼指出你的心?

才可以做。在什麼情況的時候示現這

了。

它在這裏嗎?它在那裏嗎?你沒有辦

樣的神通力呢? 第一個,就是要導正弟子錯誤見解

38

【學員提問】

法指出你的心在哪裡?它是超越這一 【學員提問】

切。佛陀也在經典裏面說:

的時候。再來是促進弟子了悟的時

我的問題是,當在做夢的時候,我

候,並不只是拿來現寶而已。就像在

們不知道在做夢。所以會覺得夢中所

過去心不可得,

西藏,或許在中國也有這種情形,過

顯現的一切都是非常真實,可是當我

現在心不可得,

去大師們禪修過的山洞,你會看到他

們夢醒以後,發出嘆息:「啊,原來

未來心不可得。

們留下手印在山洞裏頭。二十世紀偉

是一場夢。」我的問題是,我們可以

大的學者更敦群培寫過一個故事,他

把這一生所有的一切都當做是在做一

你不可能在任何地方找到它,如果

研究一位偉大上師的傳記,這位偉大

場很長的夢,然後,做這樣的思維來

你可以找到所謂心的話,它一定是二

的上師在山洞裏面禪修的時候,在禪

破除對外界的一切顯相的執著,這樣

元。即使看著自己的身體,你也找不

修的過程中,他把手放在岩石上,然

的禪修嗎?

到自己的心。就好像我們之前說,你

後他的手就陷到岩石裏面,在岩石上

【回答】

看著腦子的時候,你看不到心。你看

留下他的手印。這位大師看到自己居

這樣很好。譬如,你可以想想昨

到的只是一些物質的東西而已。如果

然在岩石留下了手印,他就想,哇,

天,還有昨天晚上的夢,它們都已經

你看著心臟,你也看不到心,你看到

我達到了極高的成就。

成為過去,已經完全消失了。你可以

的也只是物質。所以,心超越任何地

第二天他把所有的弟子全部叫過

想,白天顯現的一切都是我的夢。這

點的限制。

來,叫大家坐好。自己進入禪定的狀

樣你會覺得比較放鬆,不過這不表

態,然後他把手再度放到岩石上,結

示說,反正是在做夢,我喜歡這個杯

【學員提問】

果他得到什麼?只是滿手都是血。更

子,我就把它帶回家吧!問題出在哪

我的問題是,我們所做的一切全部

敦群培於是說,我過去一直對上師曾

裡呢?因為這個時候「我」又跑出來

都在阿賴耶識裏面,像電腦一樣留下


印記。那麼,我們不執著的話,心裏 如果明白這個印記既發生也沒有發 生,它整個過程是空而顯現。這個時 候如果我們心裏明白它是如來藏的一 種明性,明空的性質,如果我們執著 的話,就變成阿賴耶識的一種展現。 還有當執著的時候,實際上執著本 身,它也是既生又沒有生。如果是真 正在心裏面,如果是真正認同這種觀 點的話,而且時時刻刻記住的話,這 樣的修行能夠成功嗎? 【回答】 所以,你想消除那個硬碟裏面的東 西,我們應該來看帝洛巴大師對那洛 巴大師所說的一段話。他說:「兒 啊,束縛你的不是那些顯相,是你自 己的心」。所以無論顯現什麼,都不 用擔心我們想要去改變,要像密勒日 巴尊者說的那樣去修持──讓所有的 顯相變成是你的友伴!我們必須要了 解,在阿賴耶識裏面儲存的東西,是 可以淨化。但這要花很多、很長的時 間。而且,淨化阿賴耶識的方法,是 我們目前還沒有辦法瞭解的事情。就 好像有一些成就大師,他們不可思議 的淨觀。就像密勒日巴尊者說,「無 論我到哪裡,都是本尊的壇城;無 論我見到所有的眾生,他們都是本 尊。」所以,這個意思好像說,密勒 日巴尊者眼睛見到的就像後面這個唐 卡這樣。可是光是這樣並沒有什麼利 益,因為這樣尊者還是會跟其他人有 衝突產生。 如果尊者見到的每一個都是本尊, 然後他到的每一個地方都是淨土的

▲「心,是遍及一切,也是超越一切的」,唯有禪修可以體會與認證。

話,那他何必還要再教導呢?因為如 果都是本尊,根本不用再教了。那他 怎麼可能再跟任何人說話?然後他會 說:「你們到宮殿的第二百層來見 我。」那沒有人會知道他在說什麼, 不可能是這種情況。所以,必須要同

39


時了悟顯相和空性。有一位薩迦派大

說,當你了悟了這一點之後,所有顯

的二空,意思是能所二空,就是被感

師就說,最低的地獄反而是更高的淨

相都會變成是本尊。因為你不執著在

知的對境和能感知的心,這二者都是

土。因為顯相的真正本質就是淨土,

某一個特定的點上面。所以我們這堂

空的。實相就是這樣,它沒有能所二

並不是這一個顯相加諸在另一個顯相

課最後幾分鐘,來看一下堪布仁波切

元。當對這一點產生確信的時候,你

上面。所以我們要做的是,要去認出

的偈頌,在法本的第8頁 (第4句)

就直接安住在確信當中,毫無造作,

顯相的真正本質,而不是用一個顯相 去取代另一個顯相。 有一件事情很重要行者要記得,我

放下、放鬆。這邊的無造作,意思是 習氣惑相故無取,是故執心亦不成,

當你對這個道理產生確信的時候,因

若於二空義確信,自然無作鬆坦住。

為它沒有能所二元,所以不需要再做

們會覺得很沮喪,我們覺得自己已經

40

任何事情。不用去固著在那一個點

修行佛法很久了。但是我的生活為什

在第二句堪布仁波切他講的是,

上,也不用去改變什麼,你就直接安

麼沒有變得比較好?我見到碰到的顯

所有我們感知到外在的一切,都不

住在當中。對這個偈頌的意思,有沒

相也沒有變得比較好。是佛法有問題

是真實存在。那些都是我們錯亂的

有人有問題?

呢?還是我自己有問題?我們必須要

習氣展現出來的東西,就像在夢中一

有一個態度,就是無論顯現什麼,

樣。你所感知到的一切都是自心的投

都沒有關係。我們不要企圖控制那些

射,那些並不真實存在於外在。因為

顯相。我們可以控制的是什麼呢?我

外在所顯現的一切,我們所感知的那

們可以控制的是我們控制顯相的那個

個對境,並不真實存在。這個能感知

態度。我們面對顯相的那個反應是什

的心,它也是不存在。因為沒有被感

麼?這是我們可以控制的。就像大圓

知的外在對境,所以也沒有可感知的

滿的一個成就上師,巴楚仁波切他

心,這就是無二元的實相。所以這裏

我們要好好地,慢慢地來唱這個偈 頌,然後來禪修。 (大家唱,然後禪修) (迴向) 我們一起來唱迴向偈。


在實相的真實本質中,沒有一個所謂的自我在體驗輪迴,也沒有一個所謂的自我要去證得涅槃。

〈空性五次第閉關全記錄.第五堂課〉

猶如因風鼓大海,便有無量波濤生

上一道菜的時候,你不會想,哦,我 教授:阿里金洲(Ari Goldfield)

不要吃這個,我想要吃別的,而是他上

時間:2009年9月13日下午3:30

了哪道菜,就好好享受美妙的滋味,好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好享受食物的香味,享受那道菜帶給你 的美好感受。當你真正吃到最後一道菜

英譯中:施心慧

的時候,你就會覺得非常感激前面有那

整理:噶瑪妙辭、阿吽

麼多美妙豐盛的過程。你對這些菜的瞭 解,你的智慧將非常深刻,而且非常穩

請先生起殊勝的菩提心,我們來回顧

固。

之前學過的禪修技巧,然後,再來看密

所以,對空性禪修次第有興趣的人,

勒日巴尊者在《了義消融二十七喻歌》

我們很想提供給各位豐盛的餐點。可

提到的禪修方法,看看這些禪修的方法

是,不能很急忙地去做這件事情。我們

和大手印、大圓滿的修持,怎麼聯結在

想要每一個步驟都確定各位非常瞭解,

一起。至於禪修次第裡面第三到第五次

能夠享受每個部分的法喜。

第,我希望明年可以仔細去討論。明年

當我們到一間很棒的餐廳去,主廚甚

再談第三個次第的禪修,也會聯結到大

至會給你一點品嘗的開胃菜,讓你嘗嘗

手印的部分。所以,也可以在第三次第

看,讓你大概對後來菜的風味有一點概

之後進行大手印的禪修,同時會有一些

念,我們也可以這麼做,先來回顧前面

更精髓的口訣教授,然後我們就可以進

兩個次第,來看看密勒日巴尊者在《了

入大手印禪修的修持。

義消融二十七喻歌》裡的那些例子。

事實上,我們現在做的也是大手印修 持。十九世紀的大師蔣貢康楚羅卓泰耶 說,真正的大手印禪修就是空性禪修次 第,之所以取大手印的名字,是因為這 樣人們就會對這個修持感到興趣。堪布 仁波切也告訴自己的學生,其實這個金 剛乘的禪修,也就是大手印的修持,也 要這樣次第地來學習比較好,要透過多 年的課程這樣來學習。 金剛乘和大手印這條修持之道就像一 頓豐盛的餐點,它有很多道菜。如果一 開始直接吃最後一道菜,你會錯過前面 那些豐盛美好的菜餚,那樣的話,就算 你嚐了最後一道菜,你的肚子可能仍然 餓著。 如果你想趕快吃到那最後一道菜,前 面那幾道你非得吃很快不可,那麼你根 本沒有享受到每道菜的美味,而且,肚 子會受不了。 要享受這樣豐盛的餐點,最好的方式 是什麼?最好一次只吃一道菜,然後細 嚼慢嚥,好好地享受那個滋味。相同 地,當我們在做大手印的修持時,我們 一次也只做一個,慢慢做,好好地去享 受每一階段、每一課程。所以,當主廚

第一次第:無我禪修 首先,我想問大家一些問題,我們學 習第一次第的禪修是無我禪修,我現在 想請知道的人舉手。自我的三個特性其 中一個是什麼? (一位男士答:單一、獨立、永恆。) 我不相信自己是恒常的,因為我知道 自己會出生、會死亡。關於特性的第二 點,就是自我恒常這一點,有誰可以解 釋? (一位男士答:因為身體每部分都是 由很多,比如細胞等不斷變化,各個器 官不斷在衰老。所以我也不是恒常的。) 沒錯。但我的問題是那位先生說我們 認為自我是永恆的。但,我的問題是我 不認為我們的身體是永恆的,我會出 生,會死亡。我想問大家為什麼認為自 我是永恆的? 我想要做一個反駁,因為一般眾生相 信,我們確實有個自我,這個自我是單 一、永恆、獨立的。我現在是用一個反 駁的角度,他說一般人都這樣認為,但 是我不這麼覺得,我覺得我是無常的, 因為我會出生、我會死亡。這樣反駁一

41


般人認為自我是恒常的這個觀點,關於這樣的

從上一世到這一世的是:如來藏

問題,你要怎樣來回答?

如果我們在五蘊裡找不到存在的自我,那從

換句話說,其實我們一般都認為自我是恒常 的,為什麼我們會認為自我是恒常的? (一位女士答:老師他有提到一個例子,兩

和現在世的教法,無我的教法,它們相應的部 分是什麼?

個星期前,看到一個人,你跟他吵架,你很生

(答:生生世世的相續,並且不斷地改變)

氣。兩個禮拜之後,你再看到他,你還是很生

既然沒有自我,那從上一世到這一世的這個

氣。) 沒有錯,就是這樣。我們會認為兩個星期前

人是誰? (答:如來藏。)

的我跟現在、兩個星期後的我是同一個我。很

為什麼如來藏有過去世、現在世呢?

好的答案,我們一般都認為自我是單一、永

(答:因為它不會改變,永遠都不會改變,

恆,獨立的,我們要在什麼地方可以找這樣的 自我呢? (一位男士答:到五個抽屜裡面去找。)

一、色蘊 第一個抽屜的名字是什麼?

它是恒常的。) 如果它是恒常不變,怎麼可能會有過去世和 現在世呢?一個恒常的東西怎麼可能死亡,又 重新再出生? (答:因為業的影響。它沒有死亡,只是轉 換,因為它不生不滅。)

(答:色蘊抽屜)

人的遇合,業力是顯現為有

第二蘊是什麼?大家都不要舉手,你請說:

如果沒有自我,怎麼會有業?

(一位女士答:受蘊)

(答:我不知道)

很好,最後面戴口罩的那位,第三蘊是什

我交給另外一個人。

麼? (答:想蘊。)

42

過去世到現在世的這個人是怎麼回事?過去世

(答:空而顯現甚奇哉。) 這是很好的答案。顯現為有,從這一世到下

第四蘊呢?那位男士:

一世的自我它並不是真實存在。如果這樣的自

(答:行蘊。)

我真實存在,推論起來並不合理。譬如有一個

第五蘊?

人,這一世他是一個人,可是投生到下一世,

(答:識蘊。)

他變成一隻豬。如果自我是恒常的,怎麼會有


5

這樣的事情呢?我們必須要問一個問題,作為 人的這一世,他結束的那個點和作為豬的下一

Stages of

受,這可以分別從五個根識跟意識裡產生,所

果作為豬的這一世,是在作為人的這一世結束

以是十八種。我們現在要從這十八種不斷變

之前它就出現的話,那會有一段時間,同時既

化,依因緣而產生的感受當中,可以找到那個

是人又是豬,這是不可能的。

單一、永恆、獨立的自我嗎?

如果作為人的這一世結束之後,相隔了一段

現在來想一個人或者一件事情,會讓我們覺

時間,作為豬的那一世才出現的話,在這兩世

得生氣或感覺很不舒服,會讓我們產生這種感

中間就會有一個空隙。這樣就表示作為豬的那

覺,我們現在來想想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它是

一世它的發生是沒有成因的,沒有原因它就發

自我嗎?如果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是自我的話,

生。雖然好像看起來有過去世跟未來世,看起

那就表示其他的感覺,其他一切都不是自我。

來好像也有業力,但是其實他們都不是真實存

所以說生氣的感受不是自我,然後放鬆。

在。業力就好像夢中的業力一樣。如果說當你

(禪修)

在夢中,你不知道自己在做夢的時候,當有不

現在想一個人或一件事情會讓你感到快樂,

好的事情發生時,你就會覺得說,哦,這都是

感到歡喜,會讓你產生執著,你看到這樣的感

因為我的業力造成。如果你在做夢的時候,知

受也不是自我,然後我們放下放鬆。

道自己在做夢的話,要是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

(禪修)

生,你根本不會受影響,不會因此而受苦,那

在大圓滿和大手印的修持中,會練習嗔恨和

麼你的業力就會因此而淨化。是什麼東西淨化

貪著是自解脫。做這個修持的方式,從這樣的

了業力?是對於空性的了悟。所以,對治痛苦

角度來看,當我們生起貪著或生氣的感受時,

最好的解藥是空性禪修次第。大家都回答得非

我們要知道並沒有一個在生起這個感受的人,

常好,我們一起來做一下禪修。

感覺完全是自己在那邊,它並不會影響你或者

一開始,我們要在我們的身體裡頭找到那個 單一、獨立、永恆的自我。在這個由許多局部 構成的身體,在這個無常的身體,這個依因緣 條件而出現的身體裡頭,有存在著單一、獨

傷害你,這樣的感受是自解脫的。

三、想蘊 下一個蘊是想蘊,有誰記得想蘊的定義是什 麼?

立、永恆的自我嗎?當你找不到任何自我的時

(答:執著有一個特性。)

候,就放下、放鬆。

能夠舉個這種特性的例子嗎?前面的那位男

(禪修)

Emptiness Meditation

世它開始的那個點,這兩個點是怎麼遇合?如

(禪修)

士? (答:我的朋友和敵人。)

二、受蘊 下一個蘊是受蘊,我們基本的三種感受是哪 三種? (答:快樂、不快樂,還有中性的。)

我們認為主要的特性是朋友、敵人;好、 壞;乾淨、骯髒;有、沒有;富有、貧 窮……。 我們來看看由很多各種部分組成、不斷在改

很好,這些感受是從哪裡來?

變的想蘊裡,有沒有自我?這裡面不可能有自

(答:從心而來吧。)

我。當我們確信想蘊裡面沒有自我時,當任何

可是佛說有十八種感覺,他為什麼說有十八

想蘊生起的時候,我們要記得,這些都是自解

種?為什麼要這樣教導?

脫的。如果我們不記得想蘊無我的話,就會變

(答:我不知道。)

成當我們遇到一個好的對境時,心會趨向那樣

有人知道嗎?

的對境,我們開始對它產生執著。

(答:六個意識,乘上三種感受,所以總共

事實上,我們可以感覺到自己這樣的執著;

十八種,眼耳鼻舌身意六個意識,每個都三

如果心認為某個東西不好時,我們會很自然地

種,所以總共十八種。)

想要遠離它,想要將它推走。當心感受到沒有

剛剛講的那三種,是苦受、樂受和不苦不樂

什麼特別的感覺時,那種狀態有點像是死亡的

43


5

Stages of

Emptiness Meditation

它產生關聯的方式,無論我們心裡生起任何念 頭,我們都要看到念頭的無我,而且也沒有任 何人產生這樣的念頭,因此念頭是自解脫的。 在大手印修持裡面,關於自解脫有一個例 子:例如有一尾蛇,它自己纏來纏去。當把蛇 拋到空中時,這尾蛇自己會解開來,又變成是 長條狀。還有另一個自解脫的例子:有一束稻 草,被了綁起來,如果把綁住稻草的繩子剪斷 之後,那束稻草很自然地,自行散開。這也是 念頭自解脫的例子。 當我們認出心中生起的任何念頭,並沒有一 個產生念頭的人,認清後念頭是自解脫的。 我們現在要來看心中生起的任何念頭,並沒 有一個在想念頭的人,也沒有人在涉入這個念 頭之中,就讓這個念頭自解脫。 (禪修)

五、識蘊 最後一蘊是識蘊,就是五個根識和意識,前 面的五個根識並無概念,沒有分別的念頭。意 思是當這五根識感知到外境,譬如看到什麼、 ▲阿里金洲說,並沒有 一個在產生念頭的人, 當認清後念頭就自行解 脫。

狀態或是有點像植物人的狀態呈現。 要怎麼練習想蘊是沒有自我呢?我們得要練

做感知的動作,無法對外境去加以評斷。如果

習、要去修持這些想蘊都是自解脫的。因此,

遇到色境,也就是外部有任何景物,當眼根正

要體驗我們的心,那個清淨、一種能量的運

常時,我們會看到那項景物,這個看到就是眼

作。不去區別到底好或不好,不去做這樣的判

識;同樣地,其他另外四個根識也是這樣的情

斷,這即是大手印。

形。

因此,來看看我們的想蘊,看看可不可以在

五根識必須依賴因緣條件而產生。所以並不

想蘊裡面找到自我,當你找不到的時候,就在

是不斷地一直起作用,要依賴因緣。我們要對

這當中放下、放鬆。

五根識不是自我產生確信。

(禪修) 當我們想一個東西,感覺這是好的,我們在 這樣的想蘊當中,認出它是無我。當你認出來 之後,你就放鬆。(禪修)

六、意識 意識也是如此,意識會產生念頭,它會知道 一些東西,但是這都必須依賴因緣條件而產

當我們想一個感覺很壞,真是太糟糕了,看

生,必須有一個要被意識了知的東西,有這樣

看這其中有沒有我?當看到它沒有我之後,你

的對境時才會產生。所以意識是不斷地在依各

就讓這樣的想蘊自解脫。(禪修)

種狀況改變,不會維持在一個固定的狀態裡。

四、行蘊

我們就這樣來看六識,由許多局部所組成的 六識,不斷在改變的無常的六識,以及這個必

現在進行到行蘊,除了受蘊和想蘊之外,其

須依賴因緣條件而產生的六識,我們看到六識

他心理的運作。我們要來解釋一下,在這個由

裡並沒有自我。當你對這一點產生確信的時

許多部分組成的行蘊,一個不斷變異無常的行

候,就在當中放鬆。

蘊,以及必須依賴因緣條件而顯現的行蘊當

(禪修)

中,有沒有一個單一、獨立、永恆的自我?

這樣我們就完成了第一個次第無我禪修見地

把這樣的練習和大手印修持聯結的方式,讓

44

聽到任何聲音等等時,它是非常單純,只是在

的修持。


第二次第:唯識禪修

唯識派在解釋顯相顯現的狀態在第七頁的最 後一偈頌裡面有談到,我們大家一起來把這個

在開始進行到第二個次第唯識的回顧之前,我們先來唱頌《了義消

偈頌念一次:

融二十七喻歌》,在第64頁: 猶如因風鼓大海,便有無量波濤生; 秘密諸佛示現身,難可言詮大譯師,具恩父師前頂禮。

從一切種阿賴耶,以自功力生唯識。

我非誇耀善歌者,而汝魔女勤繞身,唱兮!唱兮!勤勸請! 無奈我今為汝歌,試唱法性實相曲:

這個偈頌的意思還蠻清楚,就像剛剛老師講 的一樣,好像風——這邊講的就是第七意識末

雷震電閃與雲靄,此三皆由虛空生,亦皆消融虛空中;

那識,去吹動第八意識的大海一樣,所以產生

虹彩濛氣與蒸霧,此三皆由蒼穹生,亦皆消融蒼穹中;

了無量無數的波濤,一切種識跟阿賴耶識意思

蜜漿鮮果與稼禾,此三皆由大地出,終亦消融大地中;

是一種,指的是我們的第八意識,從這個阿賴

森林樹葉與花薇,此三皆由山巒出,終亦消融山巒中;

耶識裡面,以它自身的能量產生唯識,只產生

水漩水流與水潮,此三皆由大海出,終亦消融大海中;

識,不產生其他。

習氣貪欲與執著,此三皆由賴耶生,終亦消融賴耶中;

我們要用自己的體驗去思維,不管是外在的

自證自明自解脫,皆由法爾心性生,終亦消融心性中;

顯相或者內心的顯相,也就是我們的念頭、情

無生無滅與無言,皆由本然法性生,終亦消融法性中;

緒等等,它們是怎樣產生?它們怎麼因為我們

見鬼執鬼鬼妄念,皆由修士自己生,終亦消融自身中;

的習性模式產生這一切外在的顯相,還有我們

一切障礙心所變,自現幻境本虛寂,修士若不了彼空,執有實鬼成迷惑;

心裡產生的那些念頭,希望大家好好思維這個

迷惑根本源於心,若能洞見心體性,即見光明無來去!

偈頌。

一切外境所顯現,皆由迷亂心所生,若能深觀外顯體,即證現空不二理。

如果一開始就要想這個杯子是怎麼從我的心

修行本來是妄念,不修亦是大妄念,修與無修本不二。

產生的顯相,這樣其實很困難,這並非一開始

能所二見迷亂本,若達究竟離諸見,萬法畢竟不離心,

要做的事情。那我們要怎麼做呢?我們需要看

心如虛空不可得,窮究法性理如是。

自己怎麼看待別人,或怎樣去想別人;怎樣來

汝應一心勤觀察,超離分別之正見,安住無整無散境,

看自己所做的事情,怎樣因為習慣,自己的習

行住坐臥一切時,蕩蕩無執無滯礙,如是行持必得果,遠離言詮與希懼。

性模式,對某些東西會產生某種反應。我們用

汝應如是修正法,我無多暇唱空言,魔女汝應息妄念,寂默無言寬坦住!

自身的經驗來解釋,這個習性模式怎麼影響我

為酬汝請歌此歌,我此瘋人之狂語,魔女如能勤受持,

們看待事物的方式,還有我們因此而產生的行

饑時必享大樂食,渴飲無漏勝甘露,為瑜伽士作助伴。

為。

八識

當你體驗到一些負面經驗的時候,就要看到 我們怎麼一直習慣用某種角度在看事情,或者

根據唯識派的觀點,一共有八識,前面的六識我們已談過。第八識

看人,譬如我們一直習慣用負面的角度對待人

是最基礎的意識,第七意識稱為末那識,又叫作染汙識。第七意識把

或對待事情,發現了這點之後,就要試著轉換

第八意識這個基礎的“阿賴耶識”認為是自我。這就是所有問題的根

自己的觀點,用正面的方式去看待人以及看待

源。當第七意識末那識非常活躍的時候,它會激發第八意識裡面潛藏

事物。

的過去的習性、模式,就好像風吹大海一樣,末那識就像是風,它使

如果你習慣對自己很苛刻,對自己不慈悲,

得不同的顯相顯現出來,就如同被激起的波濤,它們並沒有離開大海

你需要發現這一點,然後試著用正面的方式對

的本質。

待自己。學著尊重自己,要記得你的佛性如來

所以一切顯現的從來都沒有脫離過心的本質,所有顯現的都是因為 第八意識潛藏的力量,所以它顯現了。就如同在夢中一樣,這有可能

藏,對這一點產生確信,不要把自己貶得很 低,覺得自己非常低下。這點非常重要。

是外在的一些顯現或者自己內心的一些念頭、情緒等等,這只是心的

當你感覺心裡產生一種排拒的感受或想法

習性而已。就好像已經養成抽煙的習慣,你越抽越多,就越難斷除的

時,就要試著去轉換它,試著用接受、愛以及

一種習慣。

感恩的心,來面對這樣的狀況或者事情。

所以我們要去處理的就是這種強烈認為自我真實存在的一種習性, 要斷除這樣的習性,要發很長時間,但我們可以一步一步地來練習。

以唯識派的觀點來說,我們需要轉換的一種 習性,一種習慣,就是認為外在的事物是真實

45


5

Stages of

Emptiness Meditation 存在。

現在來看第八頁,竹清仁波切做的唯識派禪 修的偈頌,我們要配上曲調來唱一次:

沒有。密勒日巴尊者也唱道,你看著這個實相 的真實本性,它是超越任何你認為它是怎麼樣 的一種概念。 第一天的晚上有談到,你怎麼樣也沒有辦法 再去形容一件事物。比如,當你吃一片巧克 力,有人問你,這個巧克力是什麼味道?你

習氣惑相故無取,是故執心亦不成,

說,它很甜或是它很好吃。但是,這個「甜」

若能確信二空義,自然無作鬆坦住。

跟「好吃」都只是一些話語,一些文字而已, 都只是一些形容而已,並不是你真正的體驗。

我們一起禪修這個偈頌。

語言文字並不是體驗。如果你對一個從來沒吃

這個禪修的步驟很簡單,首先,我們要看到

過巧克力的人,你企圖要跟他形容吃巧克力是

外在顯現的一切,都是由於習性而展現出來的

什麼感覺的話,你沒有辦法去形容。

顯相,它們並不是真實存在。既然沒有外在被

你或許會對沒吃過巧克力的人,解釋吃巧克

感知的對境,所以也沒有內在能感知的主體,

力的感覺很甜,它很好吃。可是當這個人追

然後直接安住在這個無二元當中。

問,甜和好吃到底什樣情況的時候,你可能只

(禪修)

能說:嗯,在大手印裡面,有很多這樣的形容

這樣就完成了對於唯識派見解的回顧。

字,「桑桑呢,剛桑耶…...」這樣的詞語,像

我們現在來看看《了義消融二十七喻歌》當

剛剛阿瑞老師講的那樣,其實就像剛剛「嗯」

中的幾個句子:

一樣,它就是一些感受的表達。可是當你真的 去問這究竟是什麼意義?你沒有辦法去講,因

汝應一心勤觀察,超離分別之正見, 安住無整無散境,

為真正的體驗是不可言喻。 所以,密勒日巴尊者唱道:無論發生了,就

行住坐臥一切時,蕩蕩無執無滯礙,

去看著心的真實本性,無可言喻的真實本性。

如是行持必得果,遠離言詮與希懼。

要怎麼禪修呢?尊者接下來他談到禪修,其實 禪修就是「安住無整無散境」,大手印的禪修

我們把這一段唱一下。

不是那種我現在正在禪修,不是這樣的禪修。

這四句偈頌是非常精要的大手印修持口訣,

所謂的禪修就是無散亂的,不受干擾的,直接

這是你任何時間都可以做的修持。 大手印的「見」是超越概念的,這是空性禪 修次第中第三次第、第四次第中強調的,第三

住它,也不要像口香糖那樣,想要延展拉長 它。

次第中觀自續派的觀點,它強調的是空,第四

我們要做的是一剎那一剎那的讓它閃現,就

次第應成派說萬法不只是空,它是超越任何概

像密勒日巴尊者在另外一首道歌講到,當你做

念,任何你認為它是什麼的一種概念。

大手印的禪修時,你要短座。也就是時間很

如果我們認為有某個東西,這就是一種概 念。無論某個東西到底是什麼,一旦我們分

短,但次數要很多,看著你的心,放鬆,再看 著你的心,放鬆……。

析,我們發現它根本就是不存在。可是這樣我

關於行持的部分,尊者唱道:「行住坐臥一

們就會覺得那裡是空的,沒有東西的。認為沒

切時,蕩蕩無執無滯礙」,這邊的行持指的是

有東西,這又是另外一種概念。

你對於身和語是如何做。基本上,我們要怎樣

有和無是互相依賴的一種概念,有和無都沒

來自然地做這個行持呢?就是當你安住在你的

有辦法脫離另外一個而獨立存在。當你說有某

內心真正本質的時候,你所展現的身體,你的

物的時候,它的相反就是什麼都沒有。當你說

身和語的一種展現。

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它的相反就是有某個東

這確實不太容易。所以,仁波切說,就好像

西,所以你就卡在這個循環裡,你沒辦法弄清

剛開始學開車的時候,你要一直記得:「哦,

楚這到底是什麼。

我現在在踩油門,我現在在踩刹車,我現在在

實相的真實本性是超越有某個東西和什麼都

46

安住在心的本質當中。你不要試圖緊緊地去抓

轉動方向盤……。」,當你練習越多的時候,


這一切動作都變得非常自然。

望與恐懼。

如果不斷地練習讓心安住在真實本性當中的

既然實相的真實本性是遠離言詮,所謂的果

時候,我們的行持就會因循著這樣,很自然地

也是遠離言詮,它是難以言喻的。所以,一開

展現。

始的基礎跟最後的果並沒有分別。請將剛剛的

關於果的部分,尊者在這邊唱道:「如是行

偈頌唱三次:

持必得果,遠離言詮與希懼」,這個部分和大

(唱三遍)

圓滿的修持有關連,大圓滿的教法教導四種確

汝應一心勤觀察,超離分別之正見,

信,第一種確信是不要期待去脫離輪迴;第二

安住無整無散境,

種確信你不要害怕會一直停留在輪迴;第三種

行住坐臥一切時,蕩蕩無執無滯礙,

是不要期待你可以達到涅槃;第四種確信是不

如是行持必得果,遠離言詮與希懼。

▲Ari說,密勒日巴尊 者曾在一首道歌裡提 到,當你做大手印的禪 修時,你要短座。也就 是時間很短,但次數要 很多,看著你的心,放 鬆,再看著你的心,放 鬆……。

要害怕你永遠達不到涅槃。 基本上,我們一切的希望和恐懼都跟涅槃和

今天晚上的課,蘿絲老師會幫我們來介紹唱

輪迴有關係。經過週末的課程之後,就能很確

歌跳舞的傳承,接下來阿里老師會開始給作

信要怎麼來達到這一切,我們要怎樣來做。因

業,這是我們今年要做的作業。如果明年的課

為並沒有一個所謂的自我在體驗輪迴,那輪迴

程各位還有興趣來參加的話,我們就可以接下

又有什麼問題呢?它有什麼關係呢?也沒有一

去進入到後面的三個次第。

個所謂的自我要去證得涅槃,所以為什麼我們 要一直想著去證得涅槃?

〈密勒日巴迴向文〉

在實相的真實本質當中,所謂的輪迴和涅槃

願君長壽離病苦,受用自在與福樂,

並沒有分別。聽完這些甚深大圓滿的教法,如

來世淨土願相逢,願君修行利眾生。

果我們不了知一切都是無我的話,這些教法其 實沒有幫助。所以對於大手印和大圓滿的禪修

〈竹清仁波切迴向文〉

來說,這些次第和階段性是這麼重要。

願善惡遠諸眾生,捨此迷惑妄想境。

尊者在這邊說,這個果它是遠離任何的言

西方淨土速願往,五道十地圓滿成。

詮,遠離任何言語的造作,它是遠離任何的希

47


當唱歌和跳舞時,我們的心安住在明空之中,這就是心的真實本性。

〈空性五次第閉關全記錄.第六堂課〉

水月般橫渡海洋

我把法本集結下來,獻給堪布仁波切, 教授:阿里金洲(Ari Goldfield)

他的回應就是這個偈語。所以在我們共

時間:2009年9月13日下午7:00

修的時候,我應該把它放進來,一起來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我先唱頌英文偈語。)

英譯中:施心慧 整理:白雲、初惠誠

佛陀無不作,無不是深訣; 依甚深歌舞,妙哉成菩提!

【蘿絲泰勒】 首先先生起菩提心!我們澄清一些金

(然後大家跟著輕快點唱歌和跳舞。)

剛拳來做為今日的開始,當講到祕密中

我會邊解釋,待會你們可以拿法本,

心的時候,是指肚臍下方的地方,並

但只能一手拿,另外一手要負責跳舞。

非指肚臍,也不是指上面或是皮膚的表

我第一次上堪布仁波切閉關課程的時

層,而是講丹田的位置,在肚臍下方四

候,只有唱歌和跳舞。那時我心裡在

指幅的地方,那是身體的正中央。

想:「好奇怪,我們什麼時候才要修持

現場的師兄姊有些已學過金剛拳,現

佛法?我當時覺得所謂修持佛法,得要

在再加上法本和偈語,或許會覺得少了

研讀,要拿很多不同的版本、經典來比

什麼?其實金剛拳的招式很多,但都

較修持,這樣才是修持!」但是,自從

歸於同一個要點,重要的是它是心的修

我做了唱歌和跳舞之後,這成為我最喜

持,要記得佛教的三個要點:出離心、

歡的修持。

菩提心和見地。如果我們在修持金剛拳

堪布仁波切每天都會唱歌和跳舞,這

的時候,其中的每一式,就可以運用到

是他每日的修持。但是唱歌和跳舞的修

心的修持,那麼做一式或二十式,道理

持並不是堪布仁波切自己創設出來,在

都是一樣。

佛陀的教法裡面,其中有一個部份,曾

金剛拳

經談到音樂和旋律,再來是密勒日巴, 他所唱的道歌,遠超過大成就者,而且

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在教授金剛拳

他是藏傳佛教各個教派都承認很好的修

時,他都會教三到四式,要學生回去修

行者。除此之外,喜金剛密續也提到唱

持,大約一年,等學生再回來時,再教

歌和跳舞。所以我們在做的是一個非常

其他的招式。所以這次沒有學完,明年

有悠久歷史的傳承,而且還蠻好玩!

我們還是會教。我們如何持續金剛拳的

那麼在偈頌裡提到「唱歌與舞蹈,無

修持?你一天可以打一式,但是不要只

不是深訣;」就是我們在金剛拳的修持

挑選簡單的那一式,可以在一段期間

過程中,都要依著見地,佛教三個最主

內,這些招式都可以反覆練習到,這一

要要點是:菩提心、出離心和見地。

次在閉關期間,就可以輪流修持,但是

當跳舞的時候,這時候所有的律動,

不要把最難的跳過去。當你可以把心的

都是顯空不二,如同彩虹一般;唱歌的

修持放到其他事物上頭,那麼所有的事

時候,都是聲空不二,如同回音一般。

物,所有的行、住、坐、臥,都可變成

當在唱歌和跳舞的時候,我們的心安住

金剛拳的修持。所以你在跳舞、健身房

在明空之中,這就是心的真實本性,這

健身…,所有的動作都放進心的修持,

就是我們今天要做的事情。現在大家可

其實都可變為金剛拳。所以今天晚上的

以手上拿著法本,但是要單手,另外一

金剛拳修持,我們會唱歌和跳舞,那麼

手就可以跳舞,痠了就換另外一手。

要唱的第一首《道歌》是在第三十頁。 這首道歌是我最近與Ari師兄,在尼泊 爾的時候,堪布仁波切最新作的偈語,

48

做唱歌和跳舞的修持。

在心的真實本性之中,沒有所謂害羞 或不好意思,所以大家就放開來唱歌和 跳舞,那麼我們開始了。


唱歌與舞蹈,佛陀無不作; 唱歌與舞蹈,無不是深訣; 依甚深歌舞,妙哉成菩提!

5

Stages of

Emptiness Meditation

(三遍)

〈瑜伽十八樂〉 所以在做金剛拳之前,前行是唱歌和跳舞, 我們唱什麼?唱〈瑜伽十八樂〉,等一下會給 一些偈頌的解釋,會從頭到尾的解釋。那麼在 我解說之前,先唱一次,因為這首歌很長,我 們直接開始唱,因為旋律都重複,如果你熟悉 了,我就一起跟上,會唱的師兄姐我們一起 唱: 敬禮善妙上師足。敬禮善妙上師足。 我以善樂福德故,得見尊顏受法教, 一如上師之授記,我今依囑來居此。 蒙境群山多樹木,草原花木極茂盛, 於此悅意安樂境,果樹搖擺作舞姿。 猿猴撲跌作遊戲,百鳥齊喧悅耳聞, 蜜蜂四飛競嗡嗡,虹彩隱顯無晝夜, 冬夏細雨降霏霏,春秋谷霧瀰山際。 如是寂寥山隱處,有我密勒習禪定。 樂哉觀心本空寂!樂哉心空顯光明! 樂哉萬千境象現!樂哉猛起與狂跌! 無有惡業肉身樂!紛亂越多越快樂! 恐怖之境增大樂,煩惱生滅解脫樂! 艱苦越深樂亦深,此較無病更快樂!

累積了非常多的福德資糧,所以才有福報可以

一切苦痛變成樂,稀奇稀奇甚樂哉!

見到他的上師,一個具德的上師。那麼我們在

習禪湧出之大力,助我四肢運動樂!

唱這首道歌的時候,同時也要想起我們有多麼

恣意跳躍與奔馳,手舞足蹈天然樂;

幸運,可以修持佛法,我們有暇滿的人身,還

心中寶藏貯妙歌,獨唱不竭一何樂,

可以遇到教佛法的上師。之所以有這些福報,

美音妙句悅意樂,眾人齊唱何能及?

是因為過去生累積福德的原因,同時我們也要

心具大力發雄威,溶入法性成大樂。

記得,未來也要有這樣的福報,這樣的狀況,

自心法爾顯萬境,此乃真正大極樂!

我們要非常精進的來修持佛法,在未來世我們

繁華外境何能及?

也會有同樣的福報。

為酬信徒來朝拜,我今歌此作禮物,

然後密勒日巴就來到一個舒適的城堡,談到

告汝法喜諸覺受,修士種種大歡樂。

他禪修的地方,有好多的優點及特性,我們可

▲教授金剛拳的蘿絲泰 勒說,如果我們在修持 金剛拳的時候,每一式 都可以運用到出離心、 菩提心和見地,這三個 心的修持,那麼,做一 式或二十式,道理都一 樣。

能會想:「他在山洞修持禪修,什麼都沒有, 習佛,是暇滿的人身

應該蠻無聊。」但是對密勒日巴來說,它卻是

這首道歌是密勒日巴在尼泊爾游牧時候所

一個舒適的城堡,因為在那個地方,他可以修

唱,那個地方是我們可以去朝聖的聖地,同時

持佛法。

堪布仁波切、阿尼們,在這個游牧的山上,也

所以,這就跟我們前面提到出離心有關,所

有閉關中心。一開始密勒日巴就唱「敬禮善妙

謂舒適的城堡,就是他可以修持佛法的地方,

上師足。」他向上師馬爾巴頂禮,他知道過去

而不是像世俗所謂的好地方,他可以找到真正

49


5

Stages of

Emptiness Meditation

的快樂。密勒日巴在山洞所有的修持,因為都

的時候,如果你知道這不是自我,它就是真實 存在,這也變成是一種修持了,接著他又唱 到:

可以跟佛法結合,所以一切顯現都像上師一

「恣意跳躍與奔馳,手舞足蹈天然樂。」

般。好像有人問堪布仁波切平常在做什麼?其

密勒日巴談到西藏的舞蹈有特定的一種姿

實上師也是一樣,平常的行、住、坐、臥,都

勢,但在這邊,身體非常自在的跳躍,並不是

是跟佛法結合在一起,仁波切在看電視,其實

很費力,努力的去動你的身體,然後要有特定

是在經歷空相,空性的顯像,而且他自然唱到

的形式。這裡講到的是要自然的去動你的身

他的了悟,就像有一個偈頌,他在海裏面游

體,身體就像光一般。然後又唱到:

泳,就流露出一個偈頌:

「心中寶藏貯妙歌,獨唱不竭一何樂。 」 白話文與文言文有稍稍的不同,做為一位擁

在這個如幻的海洋中,

有道歌寶藏的語言之王,感覺很好。密勒日巴

一個如夢的人,

唱了非常多的道歌,那些道歌今日還在唱,那

像水月般的游泳,

些歌是佛法之歌,它是語言之王,因為其中有

橫渡平等性的廣鏡中。

很棒的佛法見地,它不僅是佛法之歌,還是聲 空不二的話語,他唱的歌就像蜜蜂嗡嗡之聲,

所以外在的對境(顯現)它並不是真的存

蜜蜂的聲音是聲空不二的。因為我們對這個聲

在,就像夢一般,在那海洋中游泳的人,就好

音,不會產生太多的概念,我們只會聽到「茲

像如夢的人,他在做水月般的游泳。所以佛法

茲茲」的聲音,並不會附上一層概念,他們對

的修持,可以在做任何事情,都變成佛法的修

我們來說,不是噪音,也不是什麼話語,所以

持;而不是在做特定的活動或修持,才稱為佛

它是聲空不二。

法的修持。

由於它是聲空不二,我們在唱的時候就累積

所以密勒日巴也在做同樣的事情,所有的顯

了福德,雖然密勒日巴沒有家,沒有任何擁有

現都是他的修持,都是佛法。那麼密勒日巴唱

物……等等,但是他卻有一個最棒的禮物送給

到各種不同顯相,比如說在迷惑、痛苦的時

大家!就是把這首歌送給游牧禪修時來見他的

候、累積福德、健康或種種情況的時候,對一

弟子,也送給了在場的各位!

般人來說,是好、是壞;那個是我們要的、那

心安住在明空當中

個是我們不要的,但是對密勒日巴來說,這一

所以有時候,可以觀想密勒日巴在我們面

切的覺受(感受),都很喜悅。

前,在虛空中為我們唱這首歌。剛才只是摘要

痛苦,不是真實存在

其中一小部份,如果大家想要看整篇釋論,請

為什麼他會感覺這一切都是喜悅的?主要是

看化育網站裡面都有,現在我們來唱歌和跳舞

他把一切的修持,在遇到所有顯現的時候,都

這首道歌〈瑜伽十八樂〉。這樣跳起來蠻不

當作佛法在修持。密勒日巴甚至在瑜伽十八

錯,如果把它背起來那更好。我們不用拿歌

樂,唱到痛苦也是大樂。如果我們碰到任何痛

詞,就可以直接的跳。所以,在打金剛拳之前

苦的時候,我們知道它不是真實存在,然後就

我們先唱這首道歌,也不用放密勒日巴的唐卡

安住在真實本性之中,那麼它的本質就是樂。

在面前,你就像密勒日巴一樣的跳躍與奔馳,

密勒日巴接著唱到氣脈功法或是身體鍛鍊的運

手舞足蹈天然樂,所以在第二十七頁,我們要

動,唱歌、跳舞等等……。

唱堪布仁波切的歌〈笑看顯相〉:

「習禪湧出之大力,助我四肢運動樂!」 這裡密勒日巴所說的是自然氣脈功法或自然

眼觀顯空不二相,耳聽聲空不二聲,

的金剛拳。我們之前學到的金剛拳,有提到

安住明空不二行,念頭自然哈哈嘻。

手、腳要怎麼動,有特定的方式,但是什麼是

(唱兩次)

自然的氣脈功法或自然的金剛拳?就是把你的

50

修持帶到所有的運動當中,就可以變成你的氣

這首歌有些人都知道,在跳之前我們先解釋

脈功法或自然的金剛拳練習,當你的手在擺動

一下。一般我們看到顯現,會變得嗔恨或執


著、忌妒等強烈情緒,可是色相,外在的顯

裡自我的單一、獨立、恆常這三個條件,是不

相,其實是顯空不二,聲音是聲空不二。當我

是要一一的檢視,確定之後才安住,還是其中

們知道它是聲空不二的時候,心就安住在明空

一個、兩個確定之後就可以?

當中,這時候你覺得會很困難的想法和念頭,

【阿里金洲】

嗔恨、貪著、忌妒等等……,就會消融了。然

我覺得三個都檢視比較好。一般我們對自我

後我們就會哈哈大笑,為什麼會大笑?因為你

的想法產生時,我們每次去休息的時候,都去

知道:「我們怎麼那麼蠢啊!我們怎麼會產生

檢視這三點,就可以辨認出,我們認為所謂的

那麼多情緒!」然後你就釋然地大笑。

自我,它有這三種特性。如果我們三個都去檢

如果你面臨一些比較大的事情,當情緒比較

視,就會比較容易見到,不管是在身或是在我

平靜下來的時候,你可能想起道歌,然後就唱

們的心,真正我們認為實存的自我,它其實不

著這首道歌,所以老師要示範這首道歌的手

存在。

印,剛才眼睛、耳朵都很容易,這個手勢就像

我們一般認為有一個自我,這個自我它是恆

你的想法一樣,它就好像泡泡一般,出現又消

常的,它是獨立的,它是跟其它的都切割開

失了,現在師姐示範的手印是堪布仁波切的手

來。因為它不需要依賴其他的東西,這樣清楚

印,是不丹阿尼觀察仁波切的動作所創設出來

嗎?

▲蘿絲泰勒 (Rose Taylor) 在「空性五 次第」課程中,以結合 拳法、奢摩他和道歌的 豐富形式,教授竹清仁 波切獨創的「金剛拳 法」,帶領空性閉關學 員,從掌握「身要」 中,體會如何在身體律 動中安住於自心本性。

的(眾笑),〈天龍甚深吼〉道歌裡也有這個 動作,台灣有個彌勒佛(大肚彌勒佛),就像

【學員提問】

那樣捧腹然後大笑。

我要問的問題是老師一直在解釋空性,可

(教大家做動作,一邊唱)

是,比方說:我現在聞到一個香味,我就用老

【阿里金洲】

師告訴我們的方法,一個一個分析它,第一個

我們來談周末閉關中所學習到的〈空性五次

香氣味是炒菜引起,第二個它會消失,所以,

第〉,在未來的一年中如何禪修。但是在此之

它不是屬於我,它是不存在。但是,我的鼻子

前,今天下午所談到的見地或禪修,不知有沒

還是聞到這樣的香味。所以在邏輯和真實之

有問題?大家可以提出來。

間,我不知道要怎麼去取捨,這個時候的禪修 是不是要我們一定要確信,是不是這樣呢?

【學員提問】

【阿里金洲】

我們在禪修「無我」的時候,「無我禪修」

你不需要取捨,兩者都可以。英文有句話:

51


結合起來。事實上顯相和空性本來就是雙運, 他們本來就在一起,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學員提問】 在唯識禪修裡面有一個問題是,如果一切都 是我們的心創造出來的話,那是只有一個心還 是有很多心呢?因為如果一切眾生都是我的心 創造出來的話 那其他眾生應該沒有心才對, 如果是很多心的話,每個人都有心 ,那彼此 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是交疊在一起嗎?在這 裡會有邏輯上的矛盾。 【阿里金洲】 如果說從世俗諦的角度來看,每一個眾生有 不同的心;在勝義諦來說,這是超越一與多 的。以世俗諦來說,每一個眾生他都有基礎 識,阿賴耶識作他自己的投射。既然講到如果 一切眾生都是出自於自我的投射,那些眾生他 們怎麼可能會有心呢?可是重點是,你的投射 和其他眾生的投射完全不同。譬如,你投射到 我身上的時候,其實你對應的不是我而是你自 己。當我自己投射過來的時候,我投射不是你 ▲阿里金洲和妻子蘿絲 泰勒,悉心地教導大家 認識「空性禪修」,不 遺餘力地傳授跟隨竹清 仁波切多年學習到的次 第。

「你可以有蛋糕,而且也可以吃它!」 因為事實上,所謂的空性,它並不是否定現 象,顯相也不否定空性,它們是並存的。就像 剛剛那位師姐講,它們雖然是空性,它仍然有 顯現,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奇蹟,不可思議。因 為事物不真實存在,但是他們卻依然顯現,這 是非常奇妙。就像雖然在夢中顯現的事物,它 都不真實存在,但又顯現出來,所以非常不可 思議! 曾經有一次在堪布仁波切教導的閉關當中, 有一個禮拜,我們都不吃東西,我一天只能喝 一杯柳橙汁。那段閉關期間裡,我老是很生動 的想起各種食物的影像,有很多很生動的夢 境。有一次夢到在麵包店裡,有很大的麵包, 一絲一絲的撕起來吃,像真實的一樣。那次夢 中的麵包,比任何這一生白天清醒時碰到的麵 包還要清楚。夢境裡的麵包真是棒透了! 所以心可以創造出各種東西,你的心可以展 現顯相,非常不可思議,雖然夢中的麵包,並 不真實存在,但顯相是真實的。所以,我們可 以享受一切的顯相,雖然我們不知道這些顯 相,並不真實存在,但是可以享受生命所展現 的一切顯相。所以我們不需要在顯相和空性當 中,去做選擇和取捨,我們應該把顯相和空性

52

而是我自己。所以這有不同的投射,事實上不 是只有一個眾生在投射出很多的眾生,而是有 很多的眾生投射出其他的眾生,都是用他各自 的角度在做投射。 當心在做這樣投射時,我們投射出來的不是 只有外在的背景,因為在此同時,還有所謂的 能者,就是我們在做投射的心,同時展現出來 這兩者。一般我們都會覺得心有著局限,它受 限在小小的箱子裡面,所以當我們這樣想,我 們的頭轉到這邊來,而且還認為,只在小小的 箱子裡面,還認為看事情的方式是這樣,所以 當我們轉向左邊的時候,就覺得心只是感受, 知道前面這個地方,我們不知道後面的任何事 物;當轉到這一邊的時候,我們覺得感知不到 背後的事物。 認為心是受侷限的狀態,它本身也是一種投 射,我們想想在夢境裡頭的狀況,假設我們在 夢中,然後轉頭環視,我們每一個霎那,只感 知到一個點,可是事實上,這整個一場夢都是 投射,整個夢都遍滿我們的心,所以事實上並 沒有這樣的局限,也沒有這樣二元的局限,整 個宇宙都是被心遍滿。我們的心它是不被空間 或者不被時間所限制,它同時也不是被二元所 限制,所以整個宇宙都是遍滿,因此佛陀才是


遍知所有的一切。 那佛陀他的遍知,並不是他有像一個太陽大

5

Stages of

Emptiness Meditation

的眼睛,他才可以看所有的事物,也不是佛陀

我想到你剛剛所說,每位眾生在世俗諦上都

具有無數的眼睛,然後這無數的眼睛在無數的

有不同的心,那個心是明空不二的,心折射出

地方,所以它才能夠遍知一切。佛陀之所以會

來的光,就像我們現在上面的燈一樣,好像每

遍知一切,是因為他知道心是沒有局限,所以

個心都有一個燈。但是燈是明空不二的,可是

它的心是遍滿一切,因此他是遍知的,我們要

它折射出來的光,是融和在一起不可分的,但

訓練的是什麼?我們要訓練認為有一個被感知

是他又是每一個燈的光投射出來,我因為聽過

的事物,還有一個能感知的心,這樣二元的劃

這麼一個例子,所以在想是不是這麼一回事?

分,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這是我們需要鍛

【阿里金洲】

鍊的地方,在時輪金剛裡面有講到能知所知,

以世俗諦來說,每位眾生都有他自己的心,

「能知」是能感知的這個心,「所知」就是所

所以每位眾生都有他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從聖

知道的一切對境,即使都是同一個身,法身、

義諦的角度來看,剛剛講世俗諦很多的心,這

報身的那個身,因為這個能知跟所知,它們之

很多心沒有一個是可以真的被找到,所以是比

間其實沒有分隔,它們兩個是無二元的,所以

光還要好,因為它是明空不二,那是超越一與

知識無止盡。

多,所以這是一個很吉祥的點,我們可以先暫 時結束今天的解釋,這個點為什麼那麼吉祥?

【學員提問】

因為我們剛剛談到的是心,它就是明光,是超

我的問題還是接著那位師兄,因為這個問題

越任何概念。我們講到難以言喻的明光之心,

困惑我很久,你剛剛講在世俗諦上,一個人還

我們要來談這個家庭作業。

是有很多心,因為我以前聽過一個例子,我就

很高興能夠在周末跟大家共享殊勝的教法,

用這個例子來安慰我自己,是不是這樣?因為

因為堪布仁波切以他無限的慈悲,給予這些甚

堪布仁波切曾經做過一個偈頌,我記得裡面有

深的教法,有關於甚深實相的真實本性。因為

一句不是很完整,就是說好像眾生不是你,既

堪布仁波切最近都很平靜的待在一個地方,就

不是我也不是他,好像有個偈頌有這樣的一句

是尼泊爾,尼泊爾的阿尼們會好好的照顧仁波

話。

切,所以Ari老師、蘿絲老師,就可以把負責

▼大家手上拿著講義, 依舊認真地跟著教法學 習步驟。

53


▲結束時的課堂一角, 有的菩薩們向Ari老師 獻上供養,感謝全程教 授的辛勞。

54

照顧仁波切的責任,暫時交給阿尼們, 有了

【阿里金洲】

仁波切的加持,也有尊聖法王的加持,所以我

關於禪修次地的部份,我們今年做功課的目

們現在比較有機會,可以直接把這個仁波切有

的是什麼?希望對於我們已經講過的每一個次

次第的甚深教法,直接跟更多的人分享。其中

第,都能打下很好的基礎。然後因為有實際的

我們特別想跟大家分享教法的地方,就是化育

禪修,你也生起了自己的體驗,做越多的練

中心,就像我禮拜五晚上所說,我跟孫春華老

習,你的基礎和體驗就會越穩固。所以當我們

師、陳履安居士還有妙融法師、堪布丹傑,我

明年繼續進到下個次第的時候,你前面的次第

們非常有淵源。不只這樣,剛剛講到的幾位,

有很穩固的基礎,然後也有自己的體驗,對於

都跟堪布仁波切有很深的淵源,而且他們非常

往更高的次地邁進很有幫助。

鼓勵我們這麼做。今年開始跟大家分享教法這

就像金剛拳一樣,希望每個禮拜可以至少做

樣的一種工作,我們希望大家跟我們一樣很享

三到四座,每一次大概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

受這些教法,也從中確實有所助益,很希望也

但是你不需要一次做滿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

許是差不多一年之後的時間,那要看行程怎麼

可以看自己的情況,可以一次做二十分鐘。我

安排,我們希望這樣一個課程是持續性,所以

們講過無我和唯識兩個次第,最好可以交替的

可以漸次地把堪布仁波切的教法跟大家分享!

做,也許一開始的時候,我們用兩、三天修持

【蘿絲泰勒】

無我,另外兩、三天可以修持唯識;接下來也

那麼金剛拳的作業是這樣,最好你們一個

許一個禮拜修持無我 ,一個禮拜修持唯識。

星期可以練習三到四次的金剛拳,可以輪流

或者以後的一個月修持無我,一個月修持唯

打,可以十五分鐘、半小時或者一個鐘頭,

識。

那就看你們自己的情況。剛才講到〈瑜伽十八

所以各位可以注意一下,要是明年課程安排

樂〉,建議你們可以上化育的網站,去看整篇

出來,要確定在下次上課前,一定完成唯識的

的釋論, 並且把這首〈道歌〉背起來。

練習,所以你要是有其他功課要做,也許有一

然後邊唱邊跳這首歌,如果可以一直憶持著

兩天沒有做修持,也不用太擔心。因為真正最

金剛拳的心,直到我們下一次碰面的時候,可

重要的事情,是要把我們學到的見地和禪修,

以嗎?

應用在日常生活。然後有關無我和唯識談到的


5

見地,我們要常常憶持起來。你可以短暫、短 暫的憶持,但是重點是你要記住。 關於明年的課程,目前有大概的想法,也許

Stages of

Emptiness Meditation

是兩個周末的課程,在兩個週末當中,禮拜一 到禮拜五之間,會跳著一兩天晚上有課程,這 樣我們大家有更多一起練習的機會,又不會影 響日常的工作。如果說這次沒有來的人,他們 想要去聽明年的課程,那也沒問題,因為我們 這邊都有錄音,所以沒有上過課的人,可以聽 我們這次周末課程的錄音,如果他是你的朋 友,你也可以協助他做禪修。在這段期間當中 各位對修持或是相關的問題,可以請教妙融法 師,如果有需要跟老師聯絡的話,妙融法師知 道怎麼和老師聯絡。 【蘿絲泰勒】 要以唱歌和跳舞來做結束,請翻開第三十 ▲化育基金會的家長陳 履安居士,代表大家向 蘿絲老師獻上供養,感 謝她的辛勞。

頁,最後一個項目〈佛歌佛舞〉,那麼我們開 始! (唱歌) 【妙融法師】 請坐下,還沒有結束。最後我們要給老師們 獻上供養,表示對老師和翻譯的感謝,還有謝 謝Ari老師,還有羅絲給我們的教導,我相信 大家都收穫非常多,而且在聽他們講課的時 候,也讓我一再的想起仁波切,想起跟隨仁波 切,聽仁波切教法跟著一起唱歌跳舞的那些日 子。各位還是很幸運,有他們兩位現在能來台 灣教導我們。 我們現在要請基金會的家長們,一位是孫春 華居士,還有陳履安居士,代表我們向他們獻 上供養,我想我們很欣慰十多年前種下的種 子,終於發芽、成熟成為仁波切所說的偉大的 小翻譯,當然現在更是很好的老師,我想他們 很欣慰十多年這樣等待,每次孫老師跟我說可 以去上課,他很興奮去上課,然後老師開始講 沒多久他就睡著了,所以我跟他講這次還是在 家裡待著,我把MP3帶回來給你聽。所以我們 一起掌聲謝謝兩位老師,還有也要謝謝我們的 這三位翻譯,他們的合作真的非常好,我們也 一起掌聲謝謝他們! 各位看到透過翻譯的合作,就真的可以知道 我們不是單一的,不是獨立的,到現在為止, 我相信各位也要知道不是恆常的。我們即將要 結束,所以我想一起來獻給Ari老師和蘿絲一 首歌,這首歌請大家翻到第82頁,這是很多時 候,仁波切給我們上課之後,都會要我們大家

唱的,我相信我們像水月一般的聚在這裡,上 課開心的過了這幾天,也希望未來明年任何時 候,有機會也能夠像水月一樣的再次相聚,所 以我們還是站起來跳舞吧!不過我看師兄師姐 們不要轉昏了,還是請帶我們唱:(唱歌) 【阿里金洲】 謝謝大家!讓我們來迴向,這個周末已經進 行了很多聞思修的修持,我們累積了很多功 德,所以將這樣的功德迴向,願我們傳承中偉 大的上師們長久住世,並且也迴向願佛法在這 個世界能夠昌盛,並迴向願一切眾生都能夠證 得菩提! (大家迴向) 希望大家今年都能修持得很好,所有發生在 你身上的事情都很吉祥,希望那些看似不吉祥 的事物,也可以把它帶到修持的道路,讓它變 成吉祥。期待明年和大家相見。願大家吉祥圓 滿!

55


■創古仁波切 開示

離苦得樂,請你這樣做! 上 「阿彌陀佛法會」開示記錄 歷劫以來,有情眾生都希望能離苦得樂,轉化有情世界的無明習氣, 入阿彌陀佛法門,是便利的方式之一。

圓滿也好,很多這些佛陀開示的法教,其實都 時間:2009年10月29日下午7:30

是一個目的,一個原因,就是真正幫助我們能

地點:香港創古中心

夠離苦得樂。

藏譯中:堪布丹傑

破瓦法,為通達究竟而修

整理:世明、初惠誠

這麼多的法門中,現在我們要學習向阿彌陀 佛祈請,或者阿彌陀佛的儀軌,還有依靠儀軌

首先這次看到在座的每一位,大家為了佛 法,為了聽聞正法,而且帶著強烈的信心,有 著這麼大的興趣來到這裡,看到大家想要學習 極樂願文,想要聽聞極樂淨土簡略成就法這樣 的心而來,發願能夠往生極樂淨土,同時想要 修持破瓦法,感到很開心,所以非常謝謝大家 前來。

我們最終要修持破瓦法。法門並不像大手印、 大圓滿那麼深奧的口訣,破瓦法或者阿彌陀佛 的儀軌,它真正能夠幫助我們離苦得樂,不只 是今生,而且生生世世都能夠有這麼大利益的 一個殊勝法門,所以我們說,為了通達究竟要 修破瓦法,但是在修破瓦法之前,這個阿彌陀 佛的儀軌非常重要。

能夠來到這裡已經具備一個很好的基礎,也 就是我們為了佛法而來,但是從傳統上,還是 要在開課以前提醒大家,我們要先生起菩提 心。什麼是菩提心?就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的 心,就像是母親般的眾生,都能夠從輪迴出 離,並且真正能夠利益他們,最後究竟成就佛 果,得到究竟的快樂。因此我們帶著這樣的心 來聽課,還請大家首先具備這樣的菩提心來聽 聞今天的課程。

阿彌陀佛儀軌,為離苦得樂而修

清淨煩惱,得出輪迴 當我們談到要離苦得樂,可能會想怎樣才能 離開痛苦,得到快樂呢?我們該怎麼做?經典 中都告訴我們,比如要淨除過去的罪障,我們 可能過去造了很多的業,我們需要清淨它,或 者也要清淨我們的負障。什麼是負障呢?就是 我們的煩惱,我們有很多粗重的煩惱,或者細 微的煩惱。通過清淨罪障,清淨煩惱,我們就 能出來輪迴,最終得到解脫。 就像佛教中告訴我們這樣去做,你真的要很

我們可能都會問一個問題:也就是一生當中 什麼是最重要的事情?或者不僅是今生,歷劫 以來,以及在無量的來生,什麼事情是最重 要?我們說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再經歷這些痛 苦,而且不僅是自己,同時希望所有的有情眾 生都能離苦得樂,這是最重要,而且非常重要 的一件事情。所以可以看到,釋迦牟尼佛為了 這個目的,為了讓每一個人今生、來世,生生 世世都能得到究竟的快樂,因此他說了很多的 法門,也可以說是很多的口訣,無論我們說顯 宗的教法、密宗的教法,或者大手印也好,大

56

精進,很努力地才可以做到。有時候我們會想 自己是凡夫,想要離苦得樂,好像不太容易, 甚至覺得不太可能,這麼多的煩惱,這麼多的 罪障,這麼可能做得到?這就是為什麼極樂淨 土的法門這樣殊勝的原因了。因為阿彌陀佛曾 經發了大願,所以依靠他的大願而出來的這些 法教,無論是顯宗裡面的淨土法門或者密宗的 阿彌陀佛儀軌,我們通過這樣的次第來修,都 可能脫離輪迴,投生淨土,真正得到解脫。 有的說法是投生淨土很困難,但其實並不是 這樣,因為阿彌陀佛告訴我們,如果你具備了


四種原因,也就是四個因,四個要點都具備的 話,你可以投身極樂淨土。當你具備四種因的 時候,如果你是一個煩惱很重的人,或者總是 妄念很多的人,如果你具備這四個因的修持, 在往生的那一刻能夠馬上投身到淨土去,然後 再由淨土次第地、慢慢地修持,最後就能夠得 到究竟解脫和成就佛果。整個投身淨土的法 門,可以說是阿彌陀佛很大的願力和加持所產 生,而投身淨土修持的基礎,或者說根本是什 麼?那就是四種因,四種要素,這個我們需要 具備。

第一種因:明觀淨土 那麼,第一種因是什麼?就是明觀淨土。明 是很清楚、很明晰,觀就是觀想淨土,如果問 平時你能夠很清晰地想出淨土的樣子嗎?沒有 辦法想出來。為什麼我們沒有辦法馬上想到淨 土?因為我們心中沒有這樣的習慣,所以如果 沒有時常去想,會發覺往生的那一刻,因為沒 有很強烈的印象,你的力量不夠幫你往生淨 土。那麼該怎麼辦?就要不斷地想淨土,所以 這就是四個因當中的第一個明觀淨土。 明觀就是不斷地想,也就是早上的時候也 想,中午的時候也想,晚上睡覺做夢的時候也 要想,如果你能夠不斷地想淨土的話,心中的 習氣會越來越清楚。所以當你在往生的那刻, 你很容易地想到淨土長的就是這樣,能夠投生 到那裡去。往生淨土,並不是要你很辛苦地走 路,並不是要你走好遠的路到淨土。如果你明 觀淨土很清晰地時候,會發覺很容易很清晰地 很專一地就想到淨土。當你往生的那一刻,清

快很清晰地這個淨土的景象就展現在心裡面。

晰地、清淨地想淨土,你就已經在那裡面了,

這是我們要投生極樂淨土的第一個因,稱為明

所以不需要很辛苦地走到那邊。

觀淨土。

怎麼觀想淨土呢?有兩個部分,一個是外在 的環境,我們稱為器世界,它長的樣子就像經

第二種因:積聚福德

典所形容,經典中都有極樂淨土的樣子。第二

那麼第二種因是什麼?稱為積聚福德資糧即

要觀想極樂淨土中,有什麼佛菩薩?最主要的

為積福。我們明觀淨土,做好圓滿不斷修持之

有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我們稱

後,還需要有福德資糧,就好像一個能夠在後

最主要彌陀三尊。然後周圍有好多的聲聞、緣

面支持你的東西,你要有很大的福德,能夠幫

覺或者阿羅漢,還有好多的菩薩,而且阿彌陀

助你投生極樂淨土。所以什麼是積聚福德資

佛不斷地在說法,法音不間斷,這就是整個極

糧?它包括我們的身、口、意三個部分,還有

樂淨土的情況。

止惡行善等等,透過這樣來積聚福德資糧:

所以如果平時我們能夠經常這樣去想的時

首先我們的身體,怎樣能夠積聚福德資糧?

候,慢慢地生活當中,或者遇到生老病死各種

先是不該做的事情不要做,也就是不要殺生、

情況時,你馬上會很清楚的升起這個景象。很

不要偷盜、不要邪淫,這三個不要做。不僅不

▲創古仁波切說,阿彌 陀佛告訴我們,如果你 具備了四種原因的話, 也就是明觀淨土、積聚 福德、發菩提心、回向 往生淨土。四個要點都 具備的話,你可以投身 極樂淨土。

57


做,還需要斷除,我們得進一步利益他人,可 以做身體上的修持禮拜、拜佛、繞塔、轉經等 等,這都幫助你在身體上積聚福德。 第二個是我們的語言、口業上,不要說是非 的話、不要批評人、不要惡口等等,這些事不 要做。 積極方面,我們要多說好聽、利益他人的 話。從佛法的修持來說,平時要多持誦咒語, 或者多念佛號,這都是在語言上積聚福德。 再來看看我們的心,我們的心怎樣平時可以 積聚福德資糧呢?如果你有貪心、嗔心,或者 邪見等等升起的時候,不要讓它升起,要斷除 這些不好的念頭,然後再進一步常有利他的慈 悲心。或者從密宗來說,能夠多修持生起次第 和圓滿次第,這是在自己的心上來積聚福德資 糧的方法。 這就是剛剛談到怎樣在我們的身體、語言、 心,這三方面積聚資糧。還有第四個,是指東 西,如果你有很多東西或者物品的話,可以上 供諸佛菩薩,下施六道眾生。就是布施所有眾 生,這也是一種積聚福德的方式。

第三種因:發菩提心 第三種投生淨土的因,稱為發菩提心。什麼 是發菩提心?就是我發願利益一切如同母親一 樣的眾生,這種心力很有力量,充滿勇氣,你 不會灰心,你會希望乘願再來,眾生受苦之 前,你都要發願來利益他們,就像利益母親一

也就是無論你做任何的修持,比如在觀想淨

樣利益他們。所以,你帶著這樣的心來修持,

土,或者在積聚福德資糧,或者是發菩提心。

這稱為發菩提心。

無論你做任何的修持,就算只是一個小小的善

為什麼要發這樣的菩提心?它的重要性在 於,如果我投生於這樣的人世間,我們稱為不

向給所有的眾生,能夠往生極樂淨土。

清淨的世界,也可以修持。但是你會發現,並

任何修持,也包括你在止惡,或者持戒斷你

不是很容易,因為生老病死,各種會阻礙我們

的惡行,就是在持守戒律的時候,為什麼這麼

修持佛法的逆緣非常眾多,而能夠幫助我們修

做?你的目的、發願,迴向都是迴向要往生淨

持佛法的順緣則很少,所以不容易修持,因此

土。這就是第四種因。

我們要投生到淨土去。你很清楚投生到那裡,

以上談到投生極樂淨土的四個原因,這是阿

不是因為淨土很舒服,有吃有喝有得住。而是

彌陀佛在他的經典中所說的特殊方法。如果我

因為到了淨土之後,你有更好的順緣來幫助你

們能夠修持,具備這四種因的時候,我們就能

修持佛法,而且逆緣會非常少,並且真正有力

夠很容易地在往生的那一刻,真正往生到極樂

量能夠利益很多的眾生,能夠幫助所有的眾生

淨土。

都能出離輪迴,所以這稱為發菩提心。

第四種因:迴向往生淨土 接下來是第四種投生淨土的因,是什麼呢?

58

行,你都發願希望這樣一點的功德,都能夠迴

以上是通過顯宗的修法方式,告訴我們要具 備四種因。接下來要談到的是在密宗中的修持 法門,密宗特別將這樣的法教變成儀軌,可以 次第的修持方式,也就是成為具有口訣、儀軌

▲創古仁波切說,因為 生老病死,以及各種會 阻礙我們修持佛法的逆 緣非常眾多,能夠幫助 我們修持佛法的順緣則 很少,所以我們要發菩 提心投生極樂淨土。


的修持方式。 接下來到了儀軌的修持。當你手中拿到儀 軌,就是極樂淨土簡略成就法,其實它的根本

本,通過這個能夠在我們發心有錯誤的時候, 將它導入正確的道路上,就是我們在依止三寶 三根本。

是講剛才講到的投生極樂淨土的四種因,但是

接下來第二個稱為發心,發心有什麼好處

通過儀軌的時候,它很次第地,一步一步地告

呢?發心是幫助我們本來是一個自私,比較小

訴我們應該怎樣來修持這四種因,怎麼樣來真

的心讓它擴展,將你的心打開來,所以我們可

正修持它。首先儀軌第一個是幫助我們怎樣進

能會說發願利益自己,我們讓自己變得更好,

入這樣的儀軌,開始的要點,要具備清淨的動

這個是好的,並沒有什麼不對,但是這個心態

機、清淨的發心。

比較狹窄,所以我們修持儀軌的時候,第二個

清淨的動機要正確地知道,我們為什麼要修

要點稱為發心,發心的時候,也就是第八頁後

這個法門。它就是皈依和發心,是第八頁所提

面的兩句所說:為利眾生成正覺,我發最勝菩

及。皈依的部分是第八頁的前兩個偈頌,皈依

提心。也就是我真正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來修

三寶三根本,一切皈依之本源。三寶是指佛、

這個法門,將你的心真正打開擴大,這是一個

法、僧三寶。三根本就是上師、本尊和護法。

最殊勝,最棒的法門,就是發菩提心。這是我

上師是一切加持的來源,本尊是讓我們成就的

們首先要具備的皈依和發菩提心。

來源,護法是讓我們事業能夠圓滿的來源,所

(系列三之一)□

以這是三根本。在這裡我們要皈依三寶三根

〈大師小動態〉

創古仁波切 教你穿越生死 十七世大寶法王 序 尊貴的創古仁波切,是我們噶舉的典範,也是我個人的大恩上師之一。雖然 仁波切已經七十多歲,但是對於眾生的關愛之心,從未減少;仁波切莊嚴慈祥 的面容,仍然遍佈世界各個角落,為眾生指引正法、善道,滿足眾生的願望。 這本書編輯了仁波切所開示的中陰教法。雖然我們都知道,生的最後必定是死亡,但 是我們還是不想要面對。甚至只是聽到死亡這個名詞,就會感到害怕,覺得不吉祥。 一個修行人要做的,就是看透生老病死的本質,證得遠離這些痛苦的解脫。因此,與 其害怕死亡,不如坦然面對這自然本有的情況,這樣會更有意義。 知道如何死亡,就會知道現在如何活得更好。祝福每一位。

陳履安 推薦序 人們已不再忌諱談死亡,並且從「不知生、焉知死?」,進步到「不知死、焉知 生?」。 一百年以來,我們對死亡的認知,一直在改變。由「一口氣不來,呼吸停止了,是死 了」,漸漸知道用心電儀。當「心」一段時間都不跳了,醫生認定是死亡,我們也就信 了。五十年前進步到會看腦波儀,一旦腦波停止活動了,醫生認定是死亡,我們也就只 好信了。 對一個具有佛法常識的禪修者來說,死、活都是生命的一個階段,一個過程;相互有 密切關連。而且清楚知道腦電波停止並不代表是「死亡」! 堪千‧創古仁波切是當代大學問家和禪師,在本書中,為我們講解死亡是什麼?怎樣 面對?怎樣準備?怎樣才能有把握不把自己和親人的生命搞砸? 這本書是一本「死亡無懼」手冊,仁波切教導我們用具體且實用的方法來面對死亡。

59


■堪布 卡塔仁波切

開示

菩提心,修行的北極星 菩提心被稱為成佛的大道,一切諸佛都是從凡夫開始,經由菩提心最後成就佛果。 所以,要成就佛果,除了菩提心外,別無他途。 口譯:阿尼洛卓

整理:福德海 雙月刊編譯小組

「菩提」,在藏文稱為「強秋」,意思是從

的所作所為,也發現其目的只有一個,同樣希

障礙中覺醒。「強」是指清淨無始以來的障

望能夠得到幸福、快樂及諸般美好,為了這個

礙,如三種主要的障礙──所知障、煩惱障、

目的而去做種種事,其中包括相互競爭等。事

業障。三種障礙遮蔽了我們無始以來本具的佛

實上眾生大部分的時候都無法隨心所願,所做

性。「秋」是指把本具的佛性完全展現出來。

的事或得到的常事與願相違。瞭解這點以後,

這本具的佛性稱為究竟菩提心,也可以稱為法

我們就要非常誠心地願一切眾生都能離苦得

性,但無論怎樣形容,它是自心本具的心性。

樂。並想及如果一切眾生都能離苦得樂,將會

本具的心性本來就有,不需要另外再創造一

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這種願一切眾生都能

個,只要把遮蔽本具佛性的障礙去除,使它展

離苦得樂的心就是平等捨的心,也就是菩提

現出來。

心。願他人離苦的心就是悲心,願他人得樂的

從發菩提心到六波羅蜜 「菩提心」一詞的「菩提」是指所證的果: 佛果。而「心」是指能夠證得佛果的因,所以 說菩提是果,心是因。

菩提心戒應從一位具德上師那裏受得。這位 具德上師應該具有從他的無間斷傳承裏得到的 菩提心戒。 菩提心又可分為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兩種。

菩提心可分為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世

願菩提心是指我能夠具有這樣的一種力量──

俗菩提心是指在我們內心產生一種態度,願一

能令一切眾生從輪迴痛苦之中得到解脫,令一

切眾生都能離苦得樂。有了這種態度以後,我

切眾生都能成就佛果。行菩提心是指發了菩提

們再從身心上做一番努力。在開始的階段,通

心願後,真正地來執行這個願。有人不免會問

常較為注重世俗菩提心,因為如果我們能夠了

我有辦法能夠令一切眾生成就佛果嗎?答案是

知世俗菩提心,就會漸漸修得證悟,即達到勝

肯定的,只要我們不捨離這個菩提心,以菩提

義菩提心。

心來做任何事情,那麼我們所做的事不會虛

我們從無始以來到現在都注重自己的幸福,

耗,都是在集聚功德,這樣日夜不斷地集聚功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而去做種種的事,為此,

德,最終一定能夠成就佛果,而後利益眾生,

使我們投入無休止的輪迴中。為了從輪迴解脫

令其成就佛果。只有兩件事可以使我們的善業

出來,必須捨去只求自身幸福的想法,而儘量

終止,那就是捨棄菩提心和邪見。

地利益他人。由這種只求利己到希望多利他人 的心態轉變就是菩提心的基礎。 具體來說,產生世俗菩提心的基礎有兩個,

60

心就是慈心。

菩提心被稱為成佛的大道,一切諸佛都是從 凡夫開始,經由菩提心最後成就佛果。所以, 要成就佛果,除了菩提心外,別無他途。

第一,要知道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眾生都希望

在眾多的世俗雜務中,要來修菩提心,如

離苦得樂。第二,非常誠心地願一切眾生都能

《修心七要》中所講的「馴心」比較困難,但

離苦得樂。要瞭解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眾生希

是,我們可以做到以菩提心來做任何世間事

望離苦得樂的道理,首先要從觀察自己開始,

情。在我們做一件事情或修行的開始、中間及

看看自己所想、所需要的都是什麼?我們會發

最後,都要謹記菩提心。例如,我們念誦六字

現自己想要的是能夠得到幸福、快樂、平安等

大明咒,在念誦之前要發菩提心願,願為利益

等一切美好的事情。然後,再看看周圍其他人

一切眾生而持誦。在持誦過程,也要一而再,


再而三地發願,或心裏想著是為了眾生而持 誦,結束時,把所有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這 樣,就把六字大明咒的修行與菩提心結合起 來。在日常生活中,不論我們所做的善事多麼 微小,但只要以菩提心來做,毫無疑問,就能 使全部的功德都能在我們的心緒中開展出來。 因此,要看我們自己怎樣發心,怎樣來做。 菩提心道的修行可以用六波羅蜜來做一個概 括說明: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情都應包括六波羅 蜜,也就是說,在行任何一個波羅蜜時,應包 括其他五個波羅蜜。以布施波羅蜜為例,在做 布施時,不應對布施的對象有任何分別,這屬 於持戒波羅蜜,心不為外界的種種情況如天氣 的冷熱等等所干擾,這屬於忍辱波羅蜜;每天 不斷地以熱忱來做布施,是精進波羅蜜;不讓 自己的心離於布施或供養,一心一意地做布 施是禪定波羅蜜;將布施的功德全部迴向給一 切眾生,令眾生能夠得到幸福,這是智慧波羅 蜜。以上這些是在世俗諦上講,但從勝義諦上 講,布施這件事本身就是空性,沒有所謂的布 施可言。在六波羅蜜中,智慧波羅蜜最主要, 如果沒有它,其他的五個波羅蜜都不能稱之為 波羅蜜,只能屬於一般世俗的行善,因為波羅 蜜有著圓滿的意思。

積聚福德,實際修行 做任何善事,如果發心不純淨,就沒有辦法 成就佛果,甚至連所要做的事情都不能成辦。 這就像一粒種子種到有毒的土地一樣,無法長 出東西來。如果以與別人競爭之心,或是為了 爭名聲、地位等的心來做善事,那麼只能增長 我們的缺失,而不能增長我們的功德。所以, 如果以不純淨的發心來行善,雖然也可能得到 小小的名聲、地位等,但絕對無法因此而成就 佛果。反之,在做任何事之前、之中、之後,無 論善事有多小,都應提醒自己以純淨的菩提心 來做,這樣就能集聚非常大的福德,最終成就 佛果,同時它所附帶的結果是這一生幸福、平 安。這好比一顆樹,越長越大的時候,帶來的 樹蔭也越來越大,並不需要特別把它的蔭影加 大。修大手印的人很多,但成就的人卻很少, 其原因是缺乏修大手印的基礎,好像把一粒種 子種在乾燥的土壤中,沒有加水,使得這粒種 子不能生長。要修大手印,得先集聚福德,實 際去修行,有了這兩個要素才能成就佛果。

止觀與大手印

▲卡塔仁波切說,要修 大手印,得先集聚福

修大手印即是「修觀」,修觀必需要有

德,實際去修行,有了

「止」作為基礎。「止」在藏文稱為「息

這兩個要素才能成就佛

內」。現引用第三世大寶法王讓炯多傑在〈了

果。

義大手印祈願文〉中的偈語來說明「息內」的 含義: 妄念波濤巨細自地息, 不動心之水流自安住, 昏沈紛擾之垢皆捨離, 止息大海不動願穩固。 第一句:「妄念波濤巨細自地息,這是 「息」的意思,即以修止的種種方法,如記數 法、觀佛像等方法,讓心平穩下來。第二句: 「不動心之水流自安住,這是「內」的含意, 即安住。念頭止息以後,心就非常自然地安 住,這就是「止」的意思。第三句:「昏沈紛

61


擾之垢皆捨離」。在我們修證的過程中,可能

聲、鼻對香、舌對味、身對觸、意對法。六根

會遇到兩種障礙──昏沉及掉舉。「昏沉」是

都不離於心,這六根對六塵是心識與外界一一

指心裏面很不明晰,昏昏欲睡,粗重的昏沉在

對應。因此,我們去看,去認識任何物體,任

禪定中睡著了。「掉舉」是指心裏面雖然非常

何萬象都是用心來認識、來標示,把它分立出

清楚,但尚亢奮,不能控制自己的念頭,想到

來。當進一步觀察我們的心時,發現心的本性

過去、現在、未來種種的事情,有時甚至發起

也是空的。以上所說是通過推理來認識心與境

怒意。因此,要努力克服這兩種障礙,使心處

的關係,而推理與真正在修觀上所得到的證悟

在一個非常清晰,非常寧靜的狀態中,這即是

相差很大。最後一句:「淨光心之本然願了

第三句「昏沉紛擾之垢皆捨離」的意思。

知」,這心本性的光明即是佛性,也可稱為勝

止是修觀的基礎,那麼止修到什麼程度才可

義菩提心。當我們證入心的光明,也就是佛性

開始修觀?有二句話可以說明:第一句「當你

時,在大手印的道次第上是屬於證入離戲瑜

把心送到那裏去,心就會到那裏去」;第二

珈,顯教的次第是證入初地菩薩,進入了見道

句「當心被送到那裏去,心就在那裏安住下

位。這樣的證悟遠遠超過任何凡夫所思,所以

來」。這時的心不受任何干擾,沒有任何動

我們稱證了心的體性的人為「聖者」,所證悟

搖,要想安住多久就能安住多久,動靜自如,

的境界稱為「聖者的境界」。那麼這種境界是

隨心自在。這時禪定的力量足以控制我們的

怎樣證得,是不是具德上師所給予?是否需要

心。止修到這種程度,才可以開始修觀。

一位上師來印證得到了初地菩薩的位階等等?

在修止的初期,行者會覺得念頭越來越多,

實際上,證入初地菩薩階位之後,心裏是明明

比以前不修時還多。有人會以為修行方法上出

白白,沒有任何的疑惑,就好像日出晴空一

了問題等等。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表

般,也不需要問別人,也不需要問什麼事情,

示我們已經能夠了知從來完全迷惑不知的念頭

自己非常的清楚。以上的開示只是概略地說

的存在,因此才會覺得念頭突然增多。另外,

明。

我們不要期望在一開始就能得到上面所說的那 種成就,這就像希望一個剛上學的孩子,在上

問/答:

學的第一天,就能把字母全部都學會一樣,這

問:修六度與止觀是否是兩個次第,它們的關

並不可能,修止也是如此,要經過一段時間慢

係如何?要怎樣結合?

慢來修。如果能夠依照這樣繼續修下去,最終 就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心,此時才能開始修觀。

答:平時禪坐的時候是修止觀,在座下的四 威儀中,則修六度。

在此階段,會出現未曾有過的體驗,也會有神 通產生。有的行者會誤以為這是證悟,而實際

問:菩提心戒是否有具體戒文或者教法?

上這仍屬於世間的層次;煩惱、妄念只是暫時

答:菩提心戒有它的儀規,有它特別的儀

被壓住,還沒有達到完全清靜,猶如一個生病

式,不論金剛乘或是顯教,都有它的儀規。平

的人,吃了些治標的藥,疾病的症狀只是暫時

時如果我們要重新再受菩提心戒,可以自己在

得到緩解,還沒有治本。

佛像前,先以七支祈請文開始,然後重新受菩

現引用第三世大寶法王讓炯多傑著的〈了義

提心戒。

大手印祈願文〉中偈語來解釋觀: 問:神通境界是治標不治本,那麼是否所有的 審視對境無境唯見心,

62

神通都是一種妄念?

審視心時無心本性空,

答:由修止得到的神通是屬於有漏神通,並

審視二者二執自解脫,

不純淨,還是有念頭。而由修觀得到的神通是

淨光心之本然願了知。

無漏的神通,是無限且無念。

這即是說,當我們看任何東西時,所顯示出

問:一切現象只是心的顯現而已,如果我們看

的特徵,如好壞愉快不愉快等,都是這個心的

到一件不好的事情或不好的人,我們盡力幫

感受。我們的六根對上六塵:眼對色、耳對

助。但如果沒有辦法改進他的行為,那麼要怎


樣調適我們的心?

的事情,所能給別人帶來的好處很短暫,所能

答:雖然一切萬象都是由心所現,除非你已

達到的程度也是比較低淺。如果你成了佛,你

經證悟到了這一境界,否則不免要落於生搬硬

所利益眾生的程度無論是深度或廣度都遠大得

套。所以,像孩子或學生若是需要管教還是要

多,能利益的時間也更多。舉例來說,如果你

管教,在世俗裏面做事,不免要與我們所知有

想要改革教育制度,自己本身必須先要受教

點相違背。因為,我們知道菩提心就應該以慈

育。因此,我們希望能夠利益更多的眾生,自

愛來待人,但有時你不免要管教他一下。

己一定要先成就佛果。

問:在修行過程中,由於各種心境的因素,造

〈大師小動態〉

成煩惱,使我們的心無法平靜下來,有什麼辦 法可以解決這種心境的煩惱? 答:首先,還是像剛才所說,多憶念菩提 心,要瞭解他人與自己一樣,都希望離苦得 樂,要以平等捨來待人,如果能常常這樣地思 維,就會對減輕煩惱有很大幫助。同時,在憶 念菩提心的時候,以禪定為基礎,因為修止修 到很好的程度時,就能把煩惱暫時調伏。這時 再修觀,由修觀所得的成就能完全把煩惱去 除。除了這些方法以外,沒有任何其他所謂速 成的方法能夠很快去除煩惱。這是為什麼?因 為,我們無始以來具有這些煩惱,所以不能一 下子去掉,這不像髒衣服那樣,很快就洗乾 淨。我們無始以來的煩惱習氣,像吸毒上了 癮,其實比這還更糟。唯有依靠佛陀教示的方 法去修行,才有辦法把煩惱去除。佛陀本來也 是像我們一樣的凡夫,經過修行之後才成佛。 因此,如果我們能遵照佛所說教法去修,一定 能夠把煩惱去除。 問:做事情時,不能有所求,因為有所求,就 與我們的修行不一樣,要以無分別心做貢獻; 而其目的究竟還是要證佛道,還是有個目的, 這個有目的的所作所為,是不是也是一種為求 目的而去做? 答:要證得佛果必須利益他人;不利益他

噶瑪三乘法輪寺 《寶篋印陀羅尼》 小塔開光大法會緣起 時間:2009年10月3日中秋佳節 地點:美國紐約噶瑪三乘法輪寺(KTD) 堪布卡塔仁波切,是美國紐約噶瑪三 乘法輪寺(KTD) 的開山與鎮山之寶,更 是當今成就大手印的高僧。中秋節開光 法會中的小佛塔(高十三吋半),以及將 來興建的三十三呎大佛塔,都收藏有 《寶篋印陀羅尼》經咒,因此,自然就 成為《寶篋印陀羅尼》佛塔。 至於為什麼要興建這個佛塔?這裡便

噶瑪三乘法輪寺的 佛塔設計圖。

要追溯到一段二十年前的封塵往事。 1989年的一日,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1954-1992年)蒞臨噶瑪三 乘法輪寺,慈悲地給予眾人喜金剛(HeVajra)的灌頂。灌頂結束 後,仁波切步出大佛殿,環顧四週半晌不語。突然,仁波切打 破沉寂的空氣,鄭重地指示應該在寺內建立佛塔。仁波切說明 此佛塔的建立,不但可以幫助三乘法輪寺弘法利生的事業,進 而帶給整個北美和諧與安樂,更可以幫助寺院所在地屋士達鎮 (Woodstock)的發展。語畢,仁波切按照傳統,對著長空拋擲出一 個以白哈達包裹著的小石子,而這塊小石子的落地處,就成了佛 塔的設置地點。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摘錄

人,無法證得佛果。以利益他人而集聚福德,

若有有情能於此塔,一香一華禮拜供養,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一

作為將來證得佛的化身的一個基礎。佛的化身

時消滅,生免災殃,死生佛家。若有應墮阿鼻地獄,若於此塔,

是用來利益眾生,是為利益眾生而化現。化身

或一禮拜,或一右遶,塞地獄門,開菩提路。

與報身是佛的色身,而佛自己所經驗的佛果是

爾時佛告金剛手言。今此祕密神咒經典付囑汝等。尊重護持流

屬於佛的法身。因此,佛陀純粹是利益他人,

布世間。不令眾生傳受斷絕。金剛手言。我今幸蒙世尊付囑。唯

一個證得佛果的人,沒有一點自私之心。

願我等為報世尊深重恩德。晝夜護持流布宣揚一切世間。若有眾

或許有人會說以這一生的生命來利益眾生,

生書寫受持憶念不斷。我等麾催釋梵四王龍神八部。晝夜守護不

豈不比這一生關起門來自己學佛、成佛不是更

暫捨離。佛言。善哉金剛手。汝為未來世一切眾生大利益故。護

好嗎?以為現在就出去利益他人效果會更好。

持此法令不斷絕。

但實際上,你如果現在就出去做一些利益眾生

阿吽╱整理

63


■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

開示

明光心與佛性

透過照見表相、相對實相的一切現象,在事物根本自性的明光中都是如幻如夢, 行者便會不由自主地開展出慈心和悲心。 英譯中/馬爾巴佛法中心 施心慧

佛性的「因」與「果」? 學生: 以前,仁波切曾經問過有多少人能夠在夢中知夢。當時 有很多人舉手,仁波切說,這就證明這些人先前一定曾受 過訓練,因為無因則不可能有果。從這個觀點來看,是什 麼「因」產生大家所熟知佛性的「果」? 仁波切: 這兩者不能拿來做比較。因為在前例裡,那些人之所以 能夠認出自己在做夢,是因為有某個原因,也就是之前的 佛法訓練。但是,佛性並不是像這樣的結果,並不需要有 一個「因」。佛性就是根基,根本的狀態。佛性是本初 心。我們說佛性有三個面向:基佛性、道佛性和果佛性, 但是佛性本身不需要成因,佛性不是被製造出來。 回到你的第一個提問,有些年紀非常小的孩子,卻展現 高度的慈心和悲心,或是高度的智慧和洞察力。這就是他 們在過去世曾經受過慈悲修持的訓練,以及做過精深研習 的徵兆,所以這一世能夠在非常早年的時候展現這些功 德。同樣地,你提到的情況:有相當數量的人即使沒有做 過睡夢禪修的練習,也能夠認出自己是在作夢。這象徵為 了能夠達到現在這樣的結果,這些人在過去世曾經受過這 樣的訓練。

學生: 仁波切,我們談到很多關於夢的事,我想起很多自己在

住在西藏並著作《佛子行三十七誦》的菩薩戊初多美的

夢中的經驗,以及從夢中醒來的事。有一次我睡在地板

傳記,就描述他在幼年的時候,示現了許多大悲心的事

上,夢到我在玩棒球,有人傳球給我,但是我沒接到,球

蹟。例如,在他年幼時的一個冬天,有一次他出去看螞蟻

打在我臉上。後來我發現在睡覺的時候,確實有一隻狗想

窩,但卻裸著身體回家。父母於是問:「你把衣服弄到哪

要從我身上跳過,結果卻弄到我的臉。像這樣,在夢以外

裡去了?」他回答:「我把衣服蓋在螞蟻窩上,這樣螞蟻

發生的事情,似乎變成夢中球掉在我臉上的成因,而夢中

就不會冷了。」一個小孩會做這樣的事情,就是曾經修持

感受到的疼痛也不必然是不真實的痛(笑),不過成因並

過菩提心和慈悲心的徵兆,這也象徵他在過去世是一位菩

不真實。因此,夢以外的事物似乎會在我的夢中扮演某種

薩。

角色,或者影響我的夢境。所以,我的問題有兩個部分,

由於這樣的慈悲在早年就示現,當然不可能是在這一世

首先,在夢之外有東西?或者,佛陀是不是真的從夢中覺

所養成,必須要在他的前世去找尋其成因。有果就必須有

醒過來,然後進入另一種狀態?還是佛陀只是認出自己在

因!

做夢,然後持續處在夢境之中;亦或是像我之所聽到,是 從夢中醒來,然後進入另一個夢境?有點像是從一個夢醒

64


竹清仁波切開示說:平凡眾生會作夢,菩薩也會體驗到夢, 但是諸佛則完全消除迷妄,以及所有產生迷妄的習性模式,因 此不會從習性模式中產生夢境。

來,然後進入另一個夢。(學生的手意外地撞到麥克風。 仁波切說:「噯嗎吙!」學生也說:「噯嗎吙!」) 仁波切: 諸佛是不做夢的(笑)。你現在的問題是什麼?(笑) 學生: 「佛」的意思是覺醒。所以佛陀從夢中醒來,然後進入 另一種狀態。這樣對嗎? 譯者: 好,然後問題是什麼?

夢境與「覺醒」的區別? 學生: 如果佛醒來進入另一個狀態,比如相對於夢中棒球打在 臉上,而事實上是狗確實跳在臉上的狀態。然後,夢中的 事物似乎並不是真的處於空無,事物在某個層面上似乎錯 謬。如果用這個來推論,確實是有另一種事情的實相,事 物也是存在,而這似乎被唯識宗的觀點或甚至「他空」的 觀點所否定,「他空」的觀點說在夢之外是明光和空性。 那是生命的夢,在生命的夢中。這是主要的問題,它不用 一定要和夢的類比有關。 仁波切: 首先要答覆的是,平凡眾生會作夢,菩薩也會體驗到 夢,但是諸佛則完全消除迷妄,以及所有產生迷妄的習性 模式,因此不會從習性模式中產生夢境。 你問題的答案,必須要連結之前解釋過不同宗派不同層 次的見地。如果從中觀應成派的角度來看,清醒時體驗到 的顯相和夢中的顯相沒有差別。你無法指出哪些是真實? 哪些不是真實?來區分這些顯相。但是,從自續派的角度 來說,對於夢中所體驗(被視為完全不存在),和清醒時 體驗到(被視為是相對真實)之間有著區別。因此,這個 問題可以依循這些軌跡繼續探索。

修心七要 學生: 這個問題也是關於《修心七要》,特別和禪修的究竟菩 提心裡四個口訣有關:「將萬法視為夢境」、「檢視無生 覺性的本質」、「即使對治法也是自解脫的」,以及「安 住於賴耶的本性中」。在這整個月裡講解了引領至大手印 禪修的「空性禪修次第」,如果我們真的能夠禪修這四句 口訣,那這樣的禪修會把我們放在(笑)「空性禪修次 第」的哪個階段呢? 譯者: 你是說,那樣的修持和這些次第的見地有什麼關 係……。 學生: 對,特別是其中所說的「安住於賴耶」。 仁波切: 你所提到的四個口訣,如果我們一次看一句的話,第一 句「將萬法視為如同夢境一般」意思是說,將所有相對現 象視為迷妄,這和唯識宗的教法相符合,唯識宗將色、 聲、香、味、觸等等都當做不實存如夢境的顯相。這樣的 看法也出現在之前我們談過的四個加行當中,其中的第一 個加行也是需要了知現象的不實存,因為它們就像在夢中 遇到的顯相。這句口訣也符合自空派「現象不實存」的見 地,也和他空同樣認為「現象沒有真實存在」的見地相符 合。 如果我們來看關於「安住於無生的洞見」的第二句口 訣,這也和所有涉及對「本初心是無生」進行分析的不同 層次見地有關。包含對心根本自性的分析,在這個部份, 它和唯識宗以及其他所有的宗派有關係。 第三句是有關「對治法是自解脫的」。這一句也是和從 唯識一直到自空和他空等所有宗派有關,但是也可以把它 看成大手印修持的一種說法。雖然在這句口訣中所描述的 修持,是屬於更基礎的大乘層次(通常也指「體性乘」) 的一種必修菩薩修持。不過,這確實相應於大手印的禪

65


修,因為既然談到對治法是自解脫,那麼要去看對治法的

要做到在心中十分確定地憶持著:

真正本質。這麼一來就成了一種無二元的狀態,在這當中

顯相是空性的,除此之外並非其他,

無法感知對某事的對治法,以及可區分出來要被對治的某

就像當你知道正看的是一場夢時所見到的一樣。

件事。更確切地說,對治法是自解脫,它是無二元,或者 照字面來說「在其原處解脫」。

這是一位了悟的菩薩所描述「定中」和「後得」。在後

第四句是關於「安住於賴耶的本質中」。心識的底層主

得位時無論顯現的是什麼,這樣的行者都能夠想起並清楚

要用「他空」來看,「他空」把本初心形容為明光。用

地在心中憶持著:顯相和空性的不可分,因此無論發生什

「他空」的角度詮釋為:安住於心的明光本質中。

麼,都會將其視為知夢者在夢中所見到的事物一樣。

《修心七要》是一本非常好的修持書,特別和日常生活 有關的修持。其中充滿了非常有幫助的指引,如果好好修

因此,追尋解脫的智者,

持的話,會對你的生命產生強大的影響。

安住於散亂淡去之處──於明光中,

「定中」和「後得」的差異? 學生:

而後在照見幻象時試煉他們非凡的力量。 讓我們來思維第三世大寶法王讓炯多傑所做的〈了義大

仁波切,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我兩個星期。這聽起來似

手印祈願文〉中的一個偈子,做為結行的迴向。這裡所說

乎有點傻,不過我一定得問:如果如來藏是超越「一」與

的祈願,最適合用來做為蘊育我們修持的豐饒土地,因為

「多」的,那麼在究竟層次上還有其他東西嗎?在唯識宗

它談到的是有關了悟心的明光本質。

也有同樣的問題:還有其他東西嗎?如果有的話,你怎麼 確實知道這些?

當你仔細觀照對境時,沒有見到對境,只見到心,

仁波切:

當你仔細觀照心時,心不存在,本性上就是空的,

這是個好問題(笑)。這裡我們必須要來區別「定中」 與「後得」之間的差別。以前者來說,菩薩專注平穩地

當你仔細觀照這兩者,對這兩者的執著將會消逝。 祈願這個對明光本然之心的了悟能夠開展。

安住在清淨的本質中。在這個時候沒有顯相,包括沒有 「他」的顯相。在這樣的全神貫注中,所有相對的顯相都

審視對境無境唯見心,審視心時無心本性空,

止滅。然而在後得位時,顯相顯現出來。如果行者是一位

審視二者二執自解脫,淨光心之本然願了知。

了悟的菩薩,就會把後得位體驗到的任何事物都視為幻

(大家禪修)

象、如夢一般。就像夢中知夢的人在夢中所體驗到的一 切。

現在這一個月的密集課程就要結束了。在這期間,我們 早上的課是有關大手印,下午的課是不同層次的見地以及

在明光的寂靜當中沒有戲論造作 但是之後顯相又再生起 這兩者的關係沒有任何障礙地就聯結起來了。 在後得位時無論生起什麼顯相

66

空性禪修次第。

了悟心的本質,將慈悲心帶進修持 如果我們要把整個課程做個精要的總結(笑),那麼可


竹清仁波切引第三世大寶法王讓炯多 傑所做的〈了義大手印祈願文〉中的一 個偈子,做為結行的迴向:審視對境無 境唯見心,審視心時無心本性空,審 視二者二執自解脫,淨光心之本然願了 知。

以簡單地這麼說:在究竟的層次上,行者必須了悟純正實

就形成了僧團,而這些人在進行修持的時候,會冒出各式

相,了悟心的本質;而在相對層次上,行者必須將慈心和

各樣的困難來。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以能夠承受艱苦

悲心帶到每天的修持之中。

的心(仁波切輕聲地笑),把這些事情和安忍連結起來很

所有你們在這裡領受到的教法,已經包含了了悟純正實

重要。這極為重要,因為這對你們積聚功德很有幫助。在

相,和了悟心的本質的各種方法。透過照見表相、相對實

整個增長福德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必須要把所遭遇到的

相的一切現象,在事物根本自性的明光中都是如幻如夢,

困難視為有價值的資產。在修持佛法時,行者可以對付難

行者便會不由自主地開展出慈心和悲心。

事的數量,和行者可生起功德的程度是成正比。

概略地來談有關見地的整個系列教法,我們可以說,就

例如,我們在密勒日巴的生平故事可以看到,他之所以

相對的層次而言,已經研究了「顯現模式」這個名稱所指

能夠成就非凡的人生,是因為在修練過程中,他學會去處

「相對性」的主要特質,事物是如何顯現,事物看起來像

理修持佛法時那些令人難以置信的種種艱苦。

是什麼情形;而從究竟的層次來說,我們已經研究了純正

雖然你們的上師邱陽創巴仁波切,已經離開他的色身,

實相的主要特質,也稱為「本質的基本模式」,指的是事

這個僧團在這段期間,並沒有變得灰心喪志,也沒有讓你

物實際的狀態。而談到對「究竟」的體驗,要達到修持的

們的志氣因為必須要面對的種種困難而被擊潰。在面對必

究竟境地,你必須要學習:無論在心中出現了什麼樣的體

須經歷的所有困難時,依然能夠繼續好好地修持。這非常

驗,你都要能夠赤裸直觀它的本質,然後就讓心自然地安

非常好,而且也讓你們值得被稱為是男菩薩和女菩薩。

住於原處。 通常在提到佛教的教法時,對於所授予的教法,一開始

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我對你們的祈願是:願你們的勇氣 和佛法上的聞、思、修更加增長與開展。

要建立起一種已淨除疑惑的理解很困難。但是,一旦通過

在同樣的心境下,當僧團在修持佛法,其結果就是善妙

這個階段,你也獲得了確信和信心,要在實修當中得到體

體驗和了悟的增長。具足這些條件的僧團,就是站在一個

驗不會有太大的困難。在修持上,有很多得到體驗的方

能夠行大利益的立足點上,並且能夠幫助我們這個世界上

法。如果某個方法似乎沒有什麼效果,有在種類上多到令

的許許多多眾生,而且應該要努力實際地去執行。本著這

人難以置信的方法隨我們自由運用,你可以使用這些方

樣的精神,我想要再做一個祈願:願你們能夠承擔無遠弗

法,去嘗試其他的方法,你會找到適合你的方式。

屆廣利眾生的任務。

不過,應該要同時提一下,因為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所 以也就要有某種系統化的方式。否則,這麼多的方法最後

1991年夏,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開示於洛磯山香巴拉

反而會讓你很困惑,照字面來說就是:讓你頭很暈。行者

中心。(三之三,系列完)

必須在這麼豐富且可供運用的方法當中,找出適當的順序 出來。關於這一點,我覺得你們在「金剛界(Vajradhatu)」

中譯自THE BEAUTIFUL SONG OF MARPA THE TRANSLATOR Volume

這裡所做的就非常善巧。邱陽創巴仁波切已經提供你們從

One February, 2000 Marpa Institute for Translation

止的禪修到金剛亥母和勝樂金剛的修持,一整套絕佳而系

Copyright 2000, Khenpo Tsültrim Gyamtso Rinpoche

統化的方法。你們的配備非常齊全,我很樂意這麼說:這 個方法在學生身上產生的正面效果是很清楚明顯。 當一群朋友,包括男性和女性,因為佛法而聚在一起,

67


■竹慶本樂仁波切 開示

心靈朋友

蓮花生大士說:「沒有檢視老師,就像喝毒藥;沒有檢驗弟子,猶如從懸崖縱身一躍。」 英譯中/感恩

審譯/報恩

找到一棵對的樹 依據巴楚仁波切的開示,我們在選擇自己的 心靈朋友之前,甚至就在我們要做出重大決 定,想要親近他之前,很重要的是我們要先去 檢視他。

如果我們不仔細思維,一心只想要離開輪迴 的熱惱,看到樹蔭就飛奔過去,很可能被毒蛇 咬到而喪命。結果,我們因為珍貴人身所累積 的功德與福報,以及走在沙漠中能看到一棵樹 這稀有難逢的機會,全部都被浪費掉。因此,

如果不詳細的檢視上師, 無庸置疑地將浪費掉所有累積的功德, 就好像在有毒蛇的樹蔭下乘涼,被騙了, 他們失去了他們曾經找到的自由。 ~巴楚仁波切「在樹蔭下…」 在這個韻文中,巴楚仁波切比喻輪迴的熱惱 就像在沙漠一樣。你走在看不到盡頭的撒哈拉 沙漠,好像輪迴的炙熱,讓你痛苦得大汗直 冒,這時你看到沙漠當中有棵樹。看到它美麗 的樹蔭,幻想著如果你能在這棵美麗的棕櫚樹 蔭下乘涼,該有多好!此時天空連一片雲也沒 有,你就這樣被曝曬在烈日下,沒有任何的遮 擋。天氣炙熱得連砂都像在冒火,這時你就像 被扎扎實實夾在輪迴熱惱當中的三明治。因 此,當你看到樹蔭時,你就愛上了它。這時候 還能指望你應該先去檢驗樹蔭的真假嗎?這 真是沒有希望啊 ! 因為你已經被它深深的吸 引。你可以想像很多在樹蔭下的美妙,一來它 真的很涼快,二來可以好好的休息,而且還可 以在它的遮蔭保護下,免於太陽與沙子所散發 出來的炎熱。然而,事實上有一條蛇正盤蜷在 那棵樹下。如果這時候你興沖沖的走進樹蔭, 還沒有仔細看清楚就把背靠在樹幹上,這時候 巴楚仁波切說話:「真是危險啊 !」你有可 能被毒蛇咬傷,牠或許不是故意要攻擊你,只 是在自衛。但也有可能牠蓄意要傷害你。還有 可能是你已經壓到牠,自己還渾然不知;如果 你傷到蛇讓牠受到驚嚇,那麼牠回咬你一口,

68

同時釋放出毒液。

非常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多點耐心,沉著且無 畏的再往前走,找到一棵對的樹,樹下沒有毒 蛇,依靠在上面也不會有危險。 在佛教中,檢視上師非常重要;同時,上師 檢視學生也一樣重要。看起來在我們的社會 裡,這種檢視的過程似乎正在消失。即使當今 的環境如此,我們還是要強調,在第一階段學 生檢視上師,以及上師檢視學生同樣非常重 要。

檢視的期限 這裡要說個故事,過去在西藏有個偉大的金 剛上師來到中國。當時的皇帝想認這位大師當 他的上師,所以就邀請他到宮廷作客。大師到 了,但並沒有向皇帝行跪拜禮。他想,我是一 個心靈朋友也是皇帝的老師,皇帝理應要向我 跪拜才對。同一時間,皇帝也在想,這個心靈 上師沒有對我行跪拜禮,我是統理整個天下的 皇帝,因此,很驕傲的說,我現在不接受你當 我的心靈朋友了,但在未來的幾年中我將檢視 你。隨著時光的流逝,皇帝終於發現這位上師 是對他彌足珍貴的老師,最後他決定要請這位 大師當他的心靈上師。然而,大師已在兩、三 年前圓寂。因此,雖說我們要檢視上師,但這 個檢視必須有期限。學生的生命很珍貴,老師 的生命也很珍貴。

檀香木的芬芳 檢視心靈朋友是為了找到檀香木,我們不想 要一棵毒橡樹,也不要一棵有毒蛇的樹,我們


要的是珍貴且芳香四溢的檀香木。一棵普通的 樹幹,橫躺在馬來亞山檀香木的森林裡,從檀 香木溼潤的葉子和枝枒吸收了它的芬芳,慢慢 地,它聞起來也會有檀香木的味道。同樣地, 如果親近已經開悟的人當我們的心靈朋友,我 們也會愈來愈像是個開悟的人。你跟了誰就會 跟他很相似。 我們可能不是完全開悟,但從表面上看起來 就像開悟的人,說的話就像開悟的人所說的 話,我們也會愈來愈有開悟見性的人所具有的 品質。事實上,要調查的是那棵樹的品質。它 是棵檀香木還是棵有毒的樹?我們必須辨認出 檀香木,並且親近他;也要分辨有毒的樹,而 且避開它。這就是檢視心靈朋友的重點。

去找很難找到的 巴楚仁波切給了很好且實用的忠告,當去尋 找上師時,有哪些品質是我們該留意: 根據我們最精純的法教所描述, 具備所有完美品質的上師,在這個染濁的時代 已經很難找到。 信任持守三種清淨戒律的上師, 他具有淵博的學問與高貴的慈悲,並且熟練無 盡經藏中的儀式 有著成就的佛果、完美的智慧來自究竟的解脫 與證悟。 耀眼吸睛的花朵源於他四個優雅的品質, ▲本樂仁波切說,我們 應該找尋具有基本品質 的上師,這可以由三個 戒律來觀察:第一小乘 的戒律,是個別解脫戒 律;第二菩薩戒,這是 大乘為了利益一切眾生 的戒律;第三金剛乘的 戒律,是密咒乘的三昧 耶戒或者承諾。

幸運的弟子將如蜂群般的跟隨著他。 ~巴楚仁波切 本質上, 巴楚仁波切說在我們這個時代, 很難找到一個具足所有完美品質的上師。從這 個情況來看,我們不要去尋找理想中擁有特定 品質的上師,應該找尋具有基本品質的上師。 一個上師應該保任他的戒律。我們可以從三 個戒律來觀察。第一小乘的戒律,是個別解脫 戒律。第二菩薩戒,這是大乘為了利益一切眾 生的戒律。第三金剛乘的戒律,是密咒乘的三 昧耶戒或者承諾。 佛陀說過小乘的戒律就像陶製的花瓶,它看 起來很美,可是如果不小心掉到地上,將碎為 千萬片。要將它們一片片的拼回去完全不可 能。如果你破了小乘的戒律就無法重受,即使 花費一生的時間也無法修補。佛說菩薩戒就像 純銀做成的花瓶,如果不小心掉到地上,可能 會留下凹痕,一個好的銀器匠可以修補它,不

69


過不可能看起來跟以前一模一樣。即使一個銀 器匠沒有很好的手藝,但還是可以整修它。因 此,在大乘的道路上你可能犯錯,戒律可能衰 損,但就像修補銀器的好工匠一樣,你可以一 次又一次的重受戒律並且淨化它。金剛乘的戒 律就像純金打造的花瓶。純金是非常柔軟而且 靈敏度相當高,即使用手指輕輕碰都會留下痕 跡。因此,佛說金剛乘的三昧耶戒律非常容易 破損,在這個戒律下很容易違犯,但同時也很 容易去彌補,用你自己的手就可修補金剛乘的 戒律。 因此,巴楚仁波切說如果你看到一位上師竭 盡所能地守護他的戒律,不管他是小乘、大乘 或金剛乘的上師,這個指標性的品質,顯示他 正走在開悟見性的解脫道上。 更進一步來說,這個上師應博學且具有慈悲 心。如果他沒有學問我們怎麼跟他學習?上 師必須能確切地回答我們的問題,告訴我們 「是,這是對的,」或 「不,那是錯的,」 因為佛陀曾經在這部經裡如是說,在那部論裡 那樣說。那麼,上師博學的品質可以幫助我們 釐清困惑,解答我們的疑問,這很重要。有時 候人們會想一個上師並不需要什麼學問,但應 該是個瑜伽士。這種浪漫的想法很不切實際, 因為當你深陷困惑時,一個瑜伽士可能使不上 什麼力量可以幫助你。 巴楚仁波切指出,一個上師必須精通三藏, 它就像三個籃子,或三個佛陀法教的主題。 第一個主題是律藏:是小乘的道路。如果說 律藏與我們無關,認為只有那些剃了頭,穿著 紅黃色袍子,住在修道院或尼院裡的人才需要 它,這並不對。在律藏中佛陀並不只是教導寺

他有關金剛乘道路的主題。如果你發現這樣一

院 「可做」 與「不可做」的規矩,他還教導

位上師,戒律清淨而且學養豐富,那麼你應該

基本的社會互動原則,是佛教徒的基本社會哲

要滿意且跟隨這位上師。不要太挑剔,逐條的

學。既然我們生活在一個社會,一個由佛教徒

去檢視他的品質。當看到他具有幾個重要的品

組織而成的「僧眾」社會,我們必須了解佛陀

質時,你應該接受這個人成為你的上師,你的

對律藏的開示,因此一個上師必須精通律藏。

心靈上師。

第二個主題是經藏:它包含佛陀所講的大乘 道路,菩薩道,慈心、悲心的道路。佛陀教我 們不僅要自救,還要解脫所有眾生,因此,上 師必須精通經藏。

巴楚仁波切在尋找心靈朋友的旅途上給了些 許叮嚀,他認為我們要避免一些老師。這些要

第三個主題是論藏:這當中完整的包含了佛

點非常重要:

陀所教導外在自然界現象的不同原素,及內在

木頭里程碑

的心智科學。

第一種要避免的老師是以木頭製造的里程

因此,身為一個上師必須精通三藏,還有其

70

錯誤的嚮導

碑,他看起來跟真的石雕里程碑一模一樣,事

▲本樂仁波切引用巴楚 仁波切所說,一個上師 必須精通三藏,它就像 三個籃子,或三個佛陀 法教的主題。


實上既沒有強度也不具能力。如果一個老師毫

這些老師的知識有限,從來沒有努力地去跟

無學習的強度也無實證的能力,就像是木雕的

隨有學養的上師學習,也不曾受過經典跟論典

里程碑。

的訓練。他們的負面情緒非常強烈,而正念跟

這些老師完全沒有從研讀、反省及禪修,提

覺察力如此的薄弱,這造成他們對自己的戒律

升自己品質的蛛絲馬跡。這些上師高貴的弟子

及三昧耶戒鬆散馬虎。雖然他們的心志比一般

或優越的家族,日後一定會覺得比一般人更尊

人還低,但是他們模仿成就者,行為舉止表現

貴。他們悍衞自己的種姓就像婆羅門一樣。即

得好像比天還要高。

使做了一點點法教研習、反省及禪修,但並沒

有些老師的表現就好像是印度的大成就者,

有為了來生著想的純正發心,而是充滿世俗的

但卻沒有他們的證悟。只能算是瘋子的指引,

種種理由。

因為還沒達到圓滿的成就,行為簡直就是瘋

巴楚仁波切抨擊這充滿階級的種姓制度,他

子。

的理由是建立在律藏的基礎,佛陀曾經開示身

過去那些大成就者的外在言行看起來就像完

為一個寺院的住持,必須具備滿腹經綸、豐富

全瘋掉了一樣,然而他們的舉止看似顛倒狂

的經驗及高度的證悟。更進一步地說,他必須

妄,但證悟卻可以轉化他們的行為。帝洛巴把

有慈悲心及樂於助人的善心。佛陀也說過選擇

他的學生那洛巴推下百尺深的懸崖,之後他爬

老師不要以他們的種姓作為依據,比如婆羅門

下那洛巴摔落的地方問他 :「我的孩子,那

種姓;不要因為家族關係而選擇他們,而應該

洛巴,你覺得如何?」那洛巴回答他:「我就

是依止於他們所具備的知識及證悟。

要死了。」 帝洛巴具有治癒的能力,他把手

井底之蛙

放在那洛巴的背部,拍了三次,就這樣治好摔

第二種要避免的老師就像井底之蛙;他們對

得粉身碎骨,痛不欲生的那洛巴。

佛法的了解非常狹隘,視野短淺、經驗及證悟 都極為有限。

在這個時代充斥著模仿大成就者行為的人, 事實上他們並沒有證悟的力量。他們知道怎樣

這樣的老師沒有具備特殊品質,他們與一般

把你推下懸崖,但卻沒有爬下山谷去關心你的

人在一起時顯不出任何的特色,因此無從分

慈悲,他們更沒有治癒痛苦的能力。避開這種

別。但有些人完全沒有經過任何的檢驗,就對

瘋子的指導吧 !

他們盲目的崇拜,把他們捧上法座。一旦他們

盲目的指導

被拱了上去,會很驕傲自大,因為得到好處與

第四種要避免的老師是盲目的指導。

美名。他們自己甚至沒有自覺,自己並不具有

事實上這些老師的品質並不會比你自己所擁

偉大老師該有的真正品質,他們就像活在井底

有的還要好,也不具菩提心的慈悲,他永遠不

的青蛙一樣。

可能幫你打開眼界,讓你看到什麼應該做?什

巴楚仁波切說了一個故事:一隻住在井底

麼不應該做?

的青蛙遇到來自大海的青蛙,問 :「海有多

這樣的老師我們稱之為盲目的指引,因為他

大呢?」 海蛙回答 :「非常的大。」井底蛙

們無法判斷什麼應該採用?什麼應該避免?如

問: 「有沒有我這個井的三分之一大?」海

果跟隨這樣的人,就會變成跟他們一樣。

蛙回答 :「比這個井大得多了。」井底蛙再

因此,檢視老師,知道什麼樣的老師應該要

問 :「有我的井一半大嗎?」 海蛙回答 :

避免,什麼樣的品質該被領受。如果我們看到

「比這還大得多。」井底蛙又問:「是不是跟

任何一個老師具備一定的品質,那麼就應該跟

我的井一樣大?」海蛙回答 :「那是沒得比

從他的指引,很快地我們就會達到證悟及解

的,海大得太多了。」於是,這兩隻青蛙結伴

脫。巴楚仁波切在此引用一段蓮花生大士詩文

來到海邊。當井底蛙看到海洋的剎那,馬上被

中提出的警語 :

海洋的拍濤壯闊嚇得心臟病發而死。這就像那 些訓練有限且視野短窄的老師一樣,他們承受

沒有檢視老師就像喝毒藥

不起偉大上師們所具有的深邃眼界。

沒有檢驗弟子猶如從懸崖縱身一躍

瘋子的指導

(系列三之二)□

第三種要避免瘋子的指導。

71


■詠給明就仁波切

開示

無所緣止,讓心無焦點地鬆鬆安住 離開「我喜歡」、「我不喜歡」、「我不知道」,這些煩惱的根源,讓心鬆綁, 朝著無所緣的禪修練習。 的根本。但這都只是表面上。如果我們能夠進 時間:2008年4月11日上午09:30

入表面的波浪,念頭的波浪當中時,那裡面是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清明,那裡面沒有波浪,就好像是珍珠一樣。

藏譯中:妙融法師

所以你可以感覺到嗎?你相信你有這基礎的意

整理:劉知容、初惠誠

識嗎?(仁波切詢問地看著大家。)

無所緣止的心 仁波切: 這個早上我們要用藏文來唱誦〈大手印傳承

很多人都點頭,這很好。我可以再舉例來解

祈請文〉。我們稱這個調子為「道歌」的調

釋這基礎的意識,我們有時可以感覺到,但我

子,所以也許我先唱一小段,大家仔細聽。

們不知道如何與它同在。比如說,如果我們去

(仁波切示範並教信眾唱,隨後信眾跟著仁波

花蓮,那邊有國家公園,有去過花蓮國家公園

切一起唱〈大手印傳承祈請文〉。)

的請舉手。(有學生舉手。)

(仁波切帶領大家唱誦〈獻曼達〉、〈請轉法

仁波切:你們覺得怎麼樣?

輪〉。)

學生:很漂亮。

什麼是無所緣的禪修 仁波切: 我要教的是「無所緣」的禪修,這是一個特

仁波切:你感覺怎麼樣? 學生:寧靜。 學生:開闊。 學生:放鬆。

別的方法,幫助我們如何和基礎的意識同在。

仁波切:還有呢?

什麼是基礎的意識?就是清明的,無念的,這

學生:清新。

種明而無念,就是我們的基礎意識。這種意識

仁波切:還有呢?

任何時候都和我們在一起,這個基礎的意識也

學生:自在。

是一切念頭情緒的基礎。舉例來說:你來到山

仁波切:還有呢?

上的湖泊,外面來看湖泊會有波浪,彷彿微微

學生:很奇妙。

晃動的波浪;當你到湖裡面時,湖水是清澈 的、清潔的,裡面並沒有波浪。所以就算有波 浪,只不過是表面上如此,我們的心也是一 樣。

72

仁波切:

新鮮、開放、放鬆的「基礎意識」 仁波切: 我想這樣夠了。我們覺得很新鮮、很開放、 很放鬆,還有什麼?還有很平靜。很多的感受

瘋猴子的心

是不是?你可以感受到這些,但你無法去形

但心上的波浪只屬於表面的層次,什麼樣的

容。如果你來自很忙碌的地方,比如說台北,

波浪?也就是瘋猴子的心──很多念頭、很多

擁擠的建築,很繁華的地方。你突然到了花蓮

感受,跟隨外在的色、聲、香、味、觸,製造

國家公園時,你可以看見,但有一些就是你難

出來各種概念,怎樣的概念?「我喜歡」、

以形容、無法形容的感受,對不對?那就是我

「我不喜歡」、「我不知道」,這三種概念。

們的基礎意識。

我們稱呼是產生一切煩惱情緒的三種根源:

孩子的心

「我喜歡」是貪欲,「我不喜歡」則屬於瞋

再舉一個例子,比如說像小孩的心,比如一

恨,「我不知道」就是愚癡,所以這則是輪迴

個小孩能夠來到寺院裡,各位很容易知道什麼


明就仁波切說,心上 的波浪只屬於表面的 層次,也就是瘋猴子的 心,跟隨外境有了念頭 與感受,但這都只是表 面上。如果我們能夠進 入念頭的波浪當中,那 裡面將會是清明沒有波 浪,就好像是珍珠一 樣。

是寺院。到了寺院裡面:有佛像,有喇嘛們,

受它是一個難以形容的感覺,為什麼?因為它

還有唐卡。大約三、四歲的小孩,他到了這樣

非常的簡單,很容易,所以你沒有感受到,也

的寺院時,或者也許五歲,他可以看到一切,

因此你會有很大的期待。

但他不會想說:「這個唐卡多少錢?這個佛像

事實上這孩子的心,已經和你在一起;這種

從哪裡來?這個是好的喇嘛,那是不好的喇

難以形容的感受,也已經和你在一起。但因為

嘛。」他沒有想很多,但是清清楚楚看得到。

跟你在一起太久,以及太接近了,你才感受不

全部的東西都聽得到,看得到,沒有執著,清

到。所以很多人想:禪修是有什麼別的東西,

清楚楚,但沒有概念,對不對?這就是我們的

是一種打開,是平靜的,要放鬆的,要專注,

基礎意識。還有更多的例子,你們還需要其他

那些都是作意的禪修,不是有機、自然的禪

的例子嗎?夠了,還是要再更多?

修。所以這裡的重點是,要怎樣和這種孩子的

學生:More!(仁波切大笑。)

心同在,這就是我們稱為「無所緣的禪修」。

年輕的喜樂 仁波切:

我有很多方法,不知道先介紹你們哪一個? 我想禪修和無修嘗試交換著使用。首先,我

還有一種是年輕的快樂。比如:像八、九歲

打你們每個人一巴掌(大家笑),目的是讓

的年齡,他們會感受到喜悅和快樂,他們感受

你的心恢復自然。就像這樣(仁波切自然地

得到,但他們無法形容,因為在那個時候,他

端坐),你不需要再做什麼,啊,就是這樣

還沒有太多的概念。我想這樣夠了,要不然你

(仁波切看著一片沉默的學生,開心地笑)。

們就有太大的期待,就是期待那個難以形容的

OK!(仁波切舉起手中的念珠)這裡有很多

感受,好像去花蓮國家公園一樣的感受,或者

念頭?(仁波切撥著念珠)念頭是一個接一個

兒童般的心,或者是年輕的一種喜樂,那多好

來。對不起,我應該先講一下,身體的姿勢。

啊!(仁波切做出禪修狀:)「我要這個! 喔~孩童般的心!沒有!(仁波切做出沮喪 狀,學生笑)我有的是瘋猴子的心,我沒有孩 子的心!我笨笨!」(學生笑。)

禪修時,身體的姿勢 第一身體的姿勢有兩種:一個是長的,一個 是短的。長的呢?有七種姿勢。腿要雙盤,如

有時候,太多的例子,會讓我們建立起很

果你膝蓋痛或無法盤腿,可以用椅子坐成這樣

大、很多的期待。但事實上,這種孩子的心、

(仁波切把腳放在地上,自然地端坐),這稱

年輕的喜樂、難以形容的感受,這些都非常簡

為「彌勒佛坐姿」。但不要這樣(仁波切的腳

單。你不會覺得那是個孩子的心,你也不會感

向前伸,兩腳動來動去,大家笑),雙腳平齊

73


▲明就仁波切說,有時 候太多的例子,會讓我 們建立起很大很多的期 待。但事實上孩子一樣 的內心、年輕的喜樂、 難以形容的感受,這些 都非常簡單。

的姿勢(仁波切雙腳自然朝前方)。 如果你能夠金剛盤坐,是很好的開始,但可 能會很痛,尤其是對初學者來說。對於初學者

或者這樣(仁波切胸向前挺,頭向後仰),都 不要這些。

來說,如果刻意雙盤的話,可能會過度努力強

第四肩膀:要坦開你的雙肩,不要這樣(仁

迫自己,因為膝蓋可能會很痛。所以要慢慢

波切示範雙肩向內縮,整個身體弓起來,大家

來,只要盤腿就行,你這樣坐,或這個放在外

笑),有些人禪修這麼做,你會有氣的問題。

頭,或是這樣子(仁波切上下、前後放置雙

手臂也不要太緊繃,最好是手臂和身體之間留

腳,示範不同的位置),都沒有關係。

點空隙;但有些人的手臂肌肉粗壯的話,則沒

第二是手:你可以把手放在腿上(仁波切雙

74

(仁波切整個上身垮下來,快睡著的樣子),

有辦法有空間。

手自然放在腿上結禪定印),但不需要用力是

第五是脖子:當然也要保持挺直,稍微往下

放鬆的;或你可以把手蓋在膝蓋上,像這樣

收。就好像頭部的重量,就這樣放在脖子上,

(仁波切雙手朝下自然地放在膝蓋上)。有的

但是不要緊繃,如果太緊繃,就好像是機器人

人手比較短,碰不到膝蓋(仁波切示範短手的

(仁波切示範脖子僵硬的機器人,只能轉動整

情況,大家笑)也沒關係,並不需要一定得試

個上半身,大家笑),脖子是隨時可以轉動的

著碰到(仁波切示範努力要碰到膝蓋的樣子,

(仁波切輕鬆地轉動脖子)。

大家笑得更開心)。有的人手很長,超過了膝

所以我可能要再次講一下,有關於三種民族

蓋,這也沒關係。所以手的姿勢,可以變換地

不同的問題。也就是一般所說中國人、華人,

來做;或者是左手在上、或右手在上,都可以

亞洲這邊的問題是這樣:(仁波切身體挺直,

變換地做。

臉部緊繃:)「要專注,打坐!」很抱歉(仁

第三脊椎:要保持脊椎挺直。有時候低一點

波切笑)!歐洲人呢,美國還有歐洲人,他們

(仁波切示範各種稍微放鬆或挺直狀態),這

都向後仰:(仁波切頭向後仰,面露微笑:)

些都可以,沒有關係。有些人會問:「我應該

「平靜、開放、清明、放鬆!」他們的胸口往

這樣?還是這樣?或者這樣(仁波切示範各種

前傾,然後脖子就向後仰(仁波切示範,大家

些微的差異)?」這些都可以。但不要這樣

笑)。那麼西藏人呢?這樣(仁波切頭動來


動去,坐一下子就開始合掌念經,身體晃來晃

在一張舒適的椅子上,就像這張,在電視機前

去,大家又笑)。有這三個問題。

面:「唉!」(仁波切長吁一口氣,張開手放

第六是嘴:把它保持自然的放著。如果你的

鬆地癱在椅子上):「咖啡在哪裡?珍珠奶

舌尖,可以頂到前齒的後面也可以;如果不

茶?」但你可能沒法打開電視,因為太累了:

行,也沒有關係。你可以稍微打開嘴唇,或者

「唉。」雖然很累,但是你很高興,因為工作

閉上,都沒有關係。

完成了——就要像這樣的去休息。所以各位知

第七是眼睛:也是保持自然,你可以眨眼。

道怎麼做嗎?

這裡有三種不同的看法:往下看,經典中說,

只是放鬆,不需要去禪修,不要試著做任何

就透過你鼻尖往下看,但有些人會鬥雞眼,然

事,只是讓你的心保持自然。所以這並不是禪

後還會因此而頭暈,所以我們不用這麼做。這

修,念頭也不是什麼問題了,它們可以來,也

個意思是,你只要往下看就行,而你眼睛的餘

可以去。如果你需要做很嚴肅的禪修,就需要

光,能夠看到你的鼻尖,那這也表示,你有一

斷除念頭。但在這裡,不是什麼很嚴肅的禪

個尺寸剛好的鼻子。(大家笑)

修,甚至根本不是禪修,所以念頭來去也無所

如果你是塌鼻子,就沒有辦法看到,再怎麼 努力也看不到。但如果你有一個大鼻子,即便

謂:「你好!歡迎你來。啊,歡迎你去!」就 是這樣,只是放鬆著。

往上看,也能看到鼻尖(大家笑)。所以,這

但你無法休息安住超過三、四秒,一下又不

些都不用太擔心。還有往前看,以及稍微往上

見了!忘了!你已經跑到餐廳去了,吃著很多

看。但不要太過頭,只是稍微往上。對初學者

的食物,豆花、臭豆腐、麵…,很多東西。於

來說,如果你覺得閉上眼睛,比較能覺得平靜

是你突然回過神來:「嗯,等一下!我不是應

跟放鬆的話,也可以閉上眼睛。但是眼睛睜開

該在化育道場嗎?我怎麼已在餐廳裡了?」這

比較好,有助於斷除經驗覺受的執著,也有助

表示你忘了,不知道自己在哪裡。但也沒有關

於保持清明。

係,念頭再拉回來,再放鬆安住。OK?

不去禪修,只是放鬆安住

現在我們一起來試試,不需要擔心它的質 量如何。意思是說:「我到底能否真正的安

現在身體的姿勢講完了。再來做的是無修,

住?」這只是保持它的自然跟原狀,所以我們

禪修我之後會講。所以,先要練習的是──不

不需要去擔心清明或放鬆,這些質量的問題,

去禪修。當然,我們每天都不一定在禪修,所

並且不要期待它會很長久,只有幾秒也行。

以有什麼不同?不同的是我們必須要放鬆,而

道場內的燈光關掉也行。(大家練習。)

且不去禪修。怎麼放鬆?

仁波切:不用擔心有很多念頭,因為這不是

比如我們都有很忙碌的工作,各位都有工作 很忙的經驗?有這種經驗的人請舉手。(幾乎 全部的人舉手。) 仁波切: 很好。舉例來說,你有忙碌的工作,而且必 須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比如,一定要在下

在禪修。(大家繼續練習。) 仁波切: 不用太用力地要去放鬆,只是放鬆。也不要 擔心是否能安住很久,只是安住個幾秒,然後 就忘了,這是沒關係的。(大家繼續練習。) 仁波切:

午 5 點前完成。可是你的老闆卻一直打電話催

好,請開燈。覺得怎麼樣?我要問這個問

你:「怎麼樣啊?」或者你的部屬,也一直打

題,是針對初學者,也就是之前沒學過禪修的

電話給你。然後你必須在限期內完成,你感到

初學者,或者是沒參加過第一期大手印的法

亦常忙碌、,做這個做那個,所以感覺到壓力

友。你覺得如何?你覺得更平靜、更放鬆了

很大、很緊繃。

嗎?一點點嗎?有一點放鬆跟平靜嗎?如果這

但到了下午4點45分的時候,好像沒完成, 還有一些遺漏了。到了4點49分的時候,你終

麼覺得,請舉手。(有些學生舉手。) 仁波切:

於完成了。然後,5點你跟大家講:「喔,我

好。也是對於初學者,如果你覺得這麼做

完成了!」於是你會很高興,你完成了工作,

時,心中的念頭很多,沒有辦法安住放鬆的

但你很疲累。然後,在完成之後,你回到家坐

話,請舉手。(有些學生舉手。)

75


些請舉手。(有些學生舉手。) 仁波切: 這沒有關係,因為你是初學者。好,這裡就 有一個秘密。已經學過禪修的人,可能知道這 個秘密,尤其已經參加過第一期大手印課程的 人。所以不要跟別人說,好嗎?(大家笑。) 無修,即是最好的禪修 這個秘密是什麼?我們剛剛練習的就是禪 修。 為什麼?無修即是最好的禪修!你不需要做 任何事。覺得有更多念頭,那是好的徵兆;有 些人覺得沒有什麼感覺,沒什麼特別,這也很 好。因為它本來就很簡單,所以你不會覺得有 什麼特別,就像孩子的心、難以形容的感覺, 或者是年輕的一種喜悅,你不會感覺到它,但 事實上,它在那裡和你同在。 感覺好像沒什麼特別,只是在那裡而已,重 要的是在那裡的感覺。因為這表示:你沒有

禪修中心裝潢期間,善信護法一直問我 說:供養中心一尊佛像多少錢?我往往只 會回答:「不知道」。「不知道」的原 因,我自己也毫無頭緒。是我不知道佛像 的成本多少呢?還是禪修中心的運作開銷 有多大?種種的不知道,所以我「不知 道」怎麼開口,也一直以為這就是我最好 的理由。 從最初跟仁波切商量要供養釋迦牟尼 佛,到後來又換成度母、觀音、藥師佛… 一變再變,最後的定案終於落在金剛薩 埵,只因為仁波切的一通電話。那一夜, 仁波切突然來電關心。待我將亞洲德噶和 香港禪修中心的事務報告完畢後,仁波切 依舊問:「然後呢?」「喔!仁波切,我 們的小佛像用金剛薩埵作供養好嗎?」 「恩,很好。有想過為什麼要供養金剛薩 埵嗎?金剛薩埵的功德在哪裡?」我靜靜 的久久沒有回答。仁波切說:「沒事的

丟失掉!這也表示:你有覺知。但沒有一個

話,我要把電話掛了囉!」我只懂的應

「哇!」的感覺,只是保持就在那裡,但感覺

聲:「喔!掰掰,晚安。」這一晚,我徹

覺,也沒有丟失掉。丟失的意思就是:忘了自 己在這裡,你跑到101去了:「咦?等一下, 我是在這個中心啊!」這樣的恍神,就表示: 你丟失了。

文/雪樂喇嘛

沒有什麼特別。既沒有一個「哇!」特別的感

夜難安,腦袋裡像空谷一樣,充塞著「金 剛薩埵功德在哪裡…在哪裡…?」 隔天起來,昏昏的腦袋突然閃過多年前 仁波切主法的金剛薩埵灌頂法會上,我曾 經翻譯過金剛薩埵的意義:「金剛」是指

但是你沒有丟失掉,表示:你和這個簡單是

堅固,但不是物質上的堅固,而是指我們

同在的。其實,在那裡也沒什麼特別,即便你

不變的自性,自性是堅固不變的,所以不

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就和那個沒什麼特

生不滅。這堅固的自性佛,你有我也有,

殊的感覺在一起,這就很好。這就表示:無

所有的一切眾生都有。「薩埵」表達的是

念。但是,卻沒有一個「哇!」的特別,沒有

菩薩,在藏文裡,菩薩定義為:為利益眾

「哇!」也沒有丟失掉。

生的覺悟勇士。回想到這裡,我眼眶又紅

還有一些人,覺得平靜和放鬆,這也很好,

又熱,淚珠滾滾而出,我情不自禁地放聲

因為這也是禪修,這是無修的禪修。這是很簡

大哭。噢!我的上師啊!我怎麼現在才想

單的,只是這麼保持在本然和自然。你的心只

到呢?一句疑問:金剛薩埵的功德在哪

是保持它的自然。我們稱這叫「無所緣的禪

裡,就已道出了金剛薩埵的功德。我們供

修」,這是止的禪修,它還不是觀的禪修,也

養的,不只是外像上清淨琉璃所塑造的佛

不是心性的修持。因為我們還沒有得到心性的

像,更應該是我們自性本具的功德!

指引,我們還沒有認識出心性,但是這是一個 屬於安住的止修。 這個無所緣(沒有參考點)的禪修,試著多次 地去練習。

同一個夜晚,又收到一則簡訊:「喇 嘛,供養禪修中心一尊佛像多少錢?」

現在我們休息半小時,所以我們試著去禪修

76

〈上師的中心,弟子的家〉

道怎麼回事?然後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這

我在乎,所以我護持

嗯。或者說你還是搞不懂怎麼做?還是不知

我們供養的,不只是外相上的佛像,更應該供養我們自性本具的功德!

仁波切:

這時,我恍然大悟,原來一直的「不知


常年供佛護法功德 A〉金剛薩埵 全年HKD3600(限240尊,代表一天 24小時的護持) B〉光明燈 全年HKD1200 護持辦法Donate by: 1. 透過銀行匯款 Bank in cash 道」,不是金錢上的不知道,而是對「人」的 不知道,我不知道該由「誰」來供養。或許有 人會感到奇怪,為什麼一尊佛像還要考慮由 「誰」來供養呢?事實上,重點不在於「誰」

▲圖為明就仁波切(左) 和喇嘛雪樂(右)合影, 雪樂喇嘛為德噶香港禪 修中心監院,是明就仁 波切倚重的法器。

2. ATM轉帳 ATM Transfer 3. 現金 Cash 4. 支票 Cheque(抬頭:德噶香港禪修中 心,戶口號碼:400-559571-838)

來供養佛像,而是這位的「誰」是否有仁波切

5. 外幣匯款帳號

常說的那一份「在乎」的人。原來,我一直等

帳號名稱:德噶香港禪修中心

待的,就是「認同的人,在乎的人」。

銀行名稱:上海匯豐銀行

我們供養的,不只是外像上清淨琉璃所塑造

銀行戶口:400-559571-838

的佛像,我們更應該供養我們的自性本具的功

銀行代碼:HSBCHKHHHKH

德!要供養自性本具的功德,就應該常常與自

銀行地址: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1號

己同在,明白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的感覺,

Foreign Currency

不逃避自己的看見,這就是仁波切一直教導的

Account Name:TERGAR MEDITATION

禪修方法呀!到底我們在認同什麼呢?我們在

CENTRE, H.K.

認同仁波切的教育理念。我們又在乎什麼?我

Bank Name:The Hong Kong and Shanghai

們在乎你,在乎我。如果您有這一份的認同,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

也有這一份的在乎,就請您行動吧!

Bank A/c No.:400-559571-838

德噶香港禪修中心 監院 雪樂喇嘛 合十 □

Swift code :HSBCHKHHHKH Bank Address:HSBC Main Building Plaza, 1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備註: 所有功德芳名將全年標示於佛像前。

77


■確戒仁波切 開示

身心分離時,為何要超薦? 一個人往生之後,尤其在中陰身階段,會很自然的感受到無依無靠, 這時候我們很容易祝福到他,帶領他!這就是超薦的一念慈悲心。 藏譯中.整理/堪布丹傑

攝影/潘士偉

到那個情況,想到那種感覺,心的力量是無限 的,心識是不會被侷限。 就好像你心的力量這麼強烈,可能以前到過 其他某個國家的某個地方,看到某個東西,現 在靜下來可以浮現看過的那個東西,為什麼可 以想到?因為在你的心中有個東西的影像,也 可以稱你有個業、有個習氣在心中。 因此,每個人都會面臨往生,當我們要往生 的時候,這種意識,同時包含著過去種種業力 習氣,摻雜起來的這種意識,不會被侷限,也 不會死亡,它會延續。但是其他很多的感官沒 有了,比如眼睛、耳朵、鼻子、還有我們的嘴 巴其他五個功能的心識,因為沒有身體而停止 了作用,但是心識會延續,它還能作用。 ▲確戒仁波切說:每個 人都會面臨往生,比如 眼睛、耳朵、鼻子,還 有我們的嘴巴器官都沒 有以後,心識會延續, 它還能起作用。

當死亡來臨,四大分解之後,很多人會有個

死亡,就是身與心分離

疑問:那心識會延續下去嗎?會,不只如此,

所以,死亡是什麼?就是您的身和心分離的

心識中還包含摻雜了這個人的一些習慣、習

情況。因此其他的心識,跟隨身體的五根,

氣,我們也可以稱為是一種業力,業力的習慣

眼、耳、鼻、舌、身的消失,其他的根識也會

習氣,會跟隨心識一起延續下去。

消失,但是意識會持續。因此根據佛教觀點來

心識是什麼?

說,當人往生之後,他的心識持續之時,很容 易受到影響,它受到自己的業風,我們稱業力

我們會問什麼是心識?心識到底是什麼?我

的風生起的影響;同時這個時候,他心的力量

們活著的時候,可以知道,可以做任何活動、

也是無限,再加上業風以後,就會受到業力所

任何事,都是心在主導。因為有這個心,因此

牽引,進入中陰身的階段。

有認識的作用。比如可以看到顏色、辨認顏

所以當往生者往生之後,會進入隨著自己的

色,並且聽到聲音、嘗到味道。我們有認知、

業力遊走的中陰身階段。因此我們在這個時候

感知的能力,這個能力從何而來?是從我們的

為他祝福、為他發願,或者透過一個為往生者

心而來,如果沒有心的時候,自然沒有認知和

超薦的法會,來迴向給他,尤其在跟他的習

感知的能力。

性、跟他的業力有直接關連性的時候,一定能

那麼一切的感知和資訊,最後由誰收集?是

夠幫忙到他。

我們的意識,也就是心識在主導。這個意識, 佛教稱之為第六意識。這種意識在生命還活著

78

習性與業力,讓我們與往者深深相繫

的時候,可以感知而不會被限制,它具有無限

雖然我們肉眼看不見亡者的心識,但是亡者

的能力。為什麼?我們做個比方來說,比如您

跟我們的聯繫還是很強烈。原因是什麼?因為

你現在突然想要去美國,你的心識可以馬上想

過去的心識和過去的習慣,他因為受到業力、


習慣的影響,會很自然和認識的這些人,有 一種很深刻的連繫。 因此針對這樣一個亡者進入到中陰階段的時 候,我們可以給予什麼樣的幫助?佛教說這樣 的階段,可以幫助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我們 的心。一種來自我們內心很強烈對他的一種繫 著祈願和祝福的心。 這個意思就像是,現在如果遙想起這位亡者 的樣子,包括他生前的種種行為,我們會很很 清楚、歷歷在目,這可以說是一種觀想,可以 很清晰的想出來,在這個時候,你要有一個很 強烈的祝福亡者的心。

憶念名字與照片,祝福往生者 同樣的修法時,修法的仁波切和喇嘛們沒有 見過這位亡者,所以沒有辦法像各位一樣,那

因此提到寫了名字的牌位,就是一個方法, 一種能夠幫助一位中陰身的亡者,能夠利益他 的方法。

麼清楚的憶念亡者的樣子,但是修法者會經由

大家都是為了亡者而來修持這樣一個超薦的

他的名字和照片,透過這樣的方法,再加上內

法會。修法時我們會專注在這個牌位上、名字

心強烈的祝福,為亡者來祈願祝福,方法都一

上來修超薦的法。各位手上或許沒有法本,也

樣。

不會念誦,這個時候各位要做的是想著這位亡

因此在這種時候,一個人的名字很重要,為

者,帶著完全祝福的心來迴向給他。

什麼說名字這麼重要?因為首先我們祝福的焦

我們經常形容一個人往生之後,尤其在中陰

點,全在要祝福的名字上,為什麼?就像平常

的階段時,會很自然的感受到無依無靠,,沒

一講到自己的名字,或者別人提起我們的名字

有人能夠幫忙的恐懼感覺。尤其有一些造作惡

時,會馬上反應想到這個就是我,因為從習慣

業習慣比較重的人,在往生之後,會因為自己

上會有很強大的執著說:這個名字它就是我。

造業之故,產生許多顛倒的幻象,所以他會更

相同地,亡者在已經沒有身體束縛的時候,他

迷惑、更恐懼。其實每個人都會有這樣一種情

的心識就更無量、更有力量,而且更不會受到

況。當你很害怕某件事情,甚至回到家中一想

限制。所以當一提起他的名字時,很自然地就

到都會感到害怕。

會說這是我,那樣他的心識就會和我們的祝福 連繫在一起。

所以我形容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的心是非 常飄移不定,換句話說,也很容易祝福、引領

就這如同我們有時候在一個幾千人的集會當

到他。所以當亡者隨著他自己的業風、業力到

中,如果突然有人喊到我們的名字,那麼我們

處飄動的時候,這時候我們祝福的心特別有力

就會到處看說:那是我,那是我。

量,就能夠帶領、祝福到他。

好比在機場,如果還有人一直未登機,這時

在修超薦法時,大家可以唸南無阿彌陀佛、

就會有廣播播報那個人的名字,這時,就會有

觀音菩薩或任何一尊佛的名號,或者一個咒

人經由呼喚而過來。

語。像觀音的咒語六字大明咒──,嗡瑪尼貝

超薦重點,在真誠利他的一念悲心

美吽,如果會唸誦的話,就在心中默念,心中 迴向,祝福給亡者。如果沒有任何的宗教信

所以,「超薦」的意思,主要是主法的仁波

仰,沒有習慣唸也沒有關係,就如同之前所

切或上師、法師,會專心的祝福這個名字,心

說,很強烈很清晰的想到這位亡者親人之後,

會完全專一在亡者的名字上,同時也包括這些

祝福到他的這種心願,大家在心裡不斷的為他

佛教儀軌的念誦,迴向給這位亡者。

祝福,這樣也就可以。其實修超薦法也好,不

亡者的牌位放在觀音菩薩的佛桌上,用一條 白色的絲綢將它蓋住。

▲確戒仁波切說:當亡 者進入中陰身階段的時 候,雖然我們肉眼看不 見亡者的心識,但是亡 者跟我們的聯繫還是很 強烈。他因為受到業力 的習慣影響,會很自然 和認識的這些人,有一 種很深刻的連繫。

修超薦法也好,重點都在一念悲心,在於真誠 一種利他的慈悲心。

79


■堪布

慈囊仁波切

開示

積聚資糧, 成為有福氣的人

六波羅蜜:布施波羅蜜 「布施波羅蜜」主要對治內心的「吝嗇」。 所謂「六波羅蜜」最主要對治的對象,歸納為我們內心當中必須斷除的六種主要煩惱和缺點。 整理/王莎賀

譯者/貝瑪慈寧

圖片提供/菩提三乘林佛學中心

我認為:「一個人如果想要歡喜快樂,必須 具備外在的財富、受用的福分、還有內在方面 佛法的福分。不僅要有財富方面……等等的條 件和世緣,也要有佛法方面內心的順緣條件; 這些全部都有了,才能說是一位真正快樂而有 福氣的人!」 如果一個人只有外在的財富和條件,卻沒有 內在順緣的條件,那麼,這個人想要在今生或 來世都能獲得快樂的話,將是很困難的事。我 們不僅要追求外在條件的具足,內在條件也要 具足。 當完全具足了「內心的順緣條件」和「外在 的財富受用」,自然而然內心就會不斷的產生 快樂。因此,內在和外在的條件全部都有了, 這個人自然能得到圓滿的快樂。 ▲慈囊仁波切開示:為 何要先講六波羅蜜?因 為福氣或喜樂的具足, 必須具備外在或者內在 的順緣條件,自然能得 到圓滿的快樂。

首先,請各位思維:為了利益盡虛空一切有

特別是新年期間,很多人都會祈禱財神,希

情,度化眾生於佛陀的果位,為此盡可能的聽

望得到財神的祝福,在新的一年能夠吉祥如

聞、學習佛法、盡力實踐。

意、財富受用具足……諸如此類;希望我們想

在新的一年開始,祝福大家能夠吉祥如意、

要得到的幸運和財富受用都能夠增長!當然,

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福慧圓滿!今天是過新

如此而言也是好事。因為,所謂的「財富」是

年,為了使各位在今年能夠順利吉祥,中心特

世人所需。

別舉行積聚資糧、財富增長的法會、包含財神

我們要知道:如果想要得到財富,或者是世

勾招福運的方法。為了使大家都能福德具足,

間的一切,不只藉由祈禱財神、更必須依賴我

我就在新的一年第一天為大家來講「六波羅

們自己本身不斷的累積資糧具足的福氣。任何

蜜」。

人都一樣只要資糧累積具足,財富就會得以受

為何要先講六波羅蜜?因為所謂的「資糧」 以及各種不同的「福氣 」;比方:包括財富

80

用,所求自然能夠獲得,一切都能夠順利,根 本不會有各種阻礙、能事事吉祥和幸運。

方面的福氣、修行方面的福氣、內心存在種種

我們可以藉由對財神的祈禱和修持,使我們

不同平安喜樂的條件,都是屬於「資糧」或是

得到想要的幸運順利;另一方面,我們應當精

「福氣」。

進的積聚行善資糧,使我們有福氣和具足資


糧,這樣想要得到的快樂和任何吉祥的好運才 能全部圓滿。 佛陀說:「積聚資糧和福氣的方法,首要就 是行『六波羅蜜』」。 「六波羅蜜」的第一項,就是「布施波羅 蜜」。 任何人如果具足「布施波羅蜜」,自然能夠

給你的成就!」 修行人說:「你不是說修行的成就會是一個 很大的成果,不是一個小成就?」 護法神回答:「因為你過去世沒有積下福 德、也沒有付出的緣故,所以現在沒有辦法得 到很好的福分和受用,我沒辦法讓你得到許多 的財富與受用的成果。」

福德資糧具足,甚至其它的波羅蜜都能夠容易

藉由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我們必須積

達成。而且,不管是世間及出世間的各種事情

聚福德、懂得付出,如此一來才能享受福氣。

也都能夠如願的達到,這都是資糧的力量所導

我們看看這個世界上,除了人道之外,也有

致。「布施波羅蜜」是佛陀在六波羅蜜的次序 裡首先開示的項目!

布施與福德的重要 月稱菩薩開示:「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快樂, 世間人的快樂必須依靠財富與受用。財富受用

其他動物。譬如:「螞蟻」。 動物也好、人也好、螞蟻也好,都是為了自 己所需、所吃而不斷忙碌努力。我們可以看到 有些人一輩子辛苦忙碌之後也同樣沒有什麼成 果;即使一輩子努力也是一樣貧窮困苦。比方 先前所說的「螞蟻」一樣。

從何得到?要藉由布施。想要具足受用要有福

許多螞蟻、或者動物,牠們的一生都是處於

德,可是福德從哪邊得到?就是需要付出(布

飢餓的狀態,未曾溫飽。有些人雖然身為人

施)!」

身,也跟動物一樣,一生裡辛苦不堪。

藉由六波羅蜜當中的第一項:「布施波羅

有些人卻跟前面所說截然不同,始終可以幸

蜜」,眾生如是布施之後,才能生起我們想要

運地心想事成;甚至不必經歷辛苦,就能得到

的福德,進而得到快樂。所以,佛陀在六波羅

他們想要的衣食…等等。像是有些人求財福始

蜜當中,首先開示「布施波羅蜜」。

終非常順利。

過去有一個著名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位

我們可以觀察一些人,比方十個各別不同的

修行人,他是修持護法儀軌的修行人。他靠著

家庭;若是觀察的範圍再縮小一點,例如一戶

修持護法儀軌得到感應和成就,於是能夠親自

人家有大大小小不同的人,可以發現雖然是同

和護法神溝通講話;可是,這位修行人的生活

一戶人家,可是每個人的狀況卻不一樣。

始終很窮困。

又比方說:一個家庭有五位兄弟,兄弟之間

有一天,護法神跟他說:「明天我會賜給你

的狀況也必然不會完全相同。究竟這是為什

某種財富,也就是某一種成就,一種修行的成

麼?因為這決定是每個人在他前世的時候,是

果和好處。」到了第二天,這位修行人為此非

否曾經布施或付出。積聚六波羅蜜與否,造成

常期待!後來,有一戶人家發放米粥濟貧,他

每個人的福氣和結果各不相同。

前去接受供施。接受供施的時候,他的碗裡拿

了解這個道理之後,我們可以知道:累積各

到米粥還意外的多了一塊肉在碗裡;除此之

種資糧很重要。因此,我希望大家在新年的時

外,當天沒有任何特別的事情發生。

候要先知道累積福德的重要,在此先和各位講

等了一整天,這位窮困的修行人就想:「昨

解六波羅蜜。

天護法神告訴我,今天會有成果。應該會給我

我們這輩子享受到的一切,都必須依賴六波

錢或拿到什麼好處,怎麼可能什麼都沒有得

羅蜜來累積福德,甚至在法上面的修行,也要

到?!今天沒什麼特別的,只有得到一碗粥和

積聚福德資糧,這很重要。沒有足夠的資糧福

一塊肉而已!」

分,無法體會真正的佛法。福報資糧不夠的

回家後他又修持護法儀軌,於是見到護法神

話,修行很難得到成果。如果我們終極的目的

現身。他問護法神:「今天要賜給我修行的成

是想要得到佛陀的果位,那就更加須要積聚福

就在哪裡?」護法神回答:「我已經給你了!」

德資糧。

修行人反問:「在哪裡?」 「你今天粥裡多掉下來的那塊肉塊,就是我

想要成就佛果必須具備二種資糧,也就是 「智慧」和「福德」。藉由智慧和福德兩種資

81


「菩提」指的是佛的果位與境界。為了成 佛,必須布施。為了成就佛果與利益眾生而布 施,不僅我們的身體、甚至生命都有必要捨 棄、都要能夠付出與布施。若是連自己的身 體、自己的生命都能夠付出,身體之外的其他 財富或物品,當然更不用多說。 我們為眾生布施的時候,不應該想著有所回 報而付出。如果為了回報而布施,等於是一種 交易、反而是自私自利的心態。所以,應當在 布施的時候,不要祈求任何回報,而是因為慈 悲的緣故付出和布施,這樣才是菩薩的行為, 才是佛子的行為。 「布施波羅蜜」主要對治內心的「吝嗇」。 所謂「六波羅蜜」最主要對治的對象,歸納為 我們內心當中必須斷除的六種主要煩惱和缺 點。 佛陀講說八萬四千法門,就是為了對治我們 眾生內心當中存在的八萬四千種煩惱,因此才 有八萬四千種法門。布施的道理和方法,就是 對治內心當中「吝嗇不捨」的實踐法門。 所謂「布施」,不是東西給予就好!不要以 為這樣就是布施、或是布施波羅蜜。所謂「布 施」的真正意義是:「一種付出的態度」、 「不求回報的特殊(有別於凡夫俗子)心 態」,稱之為「布施」;也就是一種對治吝嗇 而無法付出的心態,這種良好的態度稱之為 「布施波羅蜜」。 ▲慈囊仁波切引用佛陀 說:「積聚資糧和福 氣的方法,首要就是行 『六波羅蜜』」。資糧 累積具足,財富就會得 以受用,所求自然能夠 獲得,能事事吉祥和幸 運。

糧,才能證得佛陀的法身和色身。佛陀的法 身、色身都是佛陀的果位。

布施波羅蜜的方式可分為三種:財施、法 施、無畏施。

所以不管世間的利益也好,出世間的利益也

何謂「財施」?比方說,我們施予他人,藉

好,都得依賴我們平時所累積的福份或資糧。

由衣服、食物、錢財、物品的付出,以及給予

當然,除了六波羅蜜之外,其它福分也都必須

各種幫助和物質,稱之為「財施」。

具足。因此在此向大家講解六波羅蜜。

何謂「法施」?以佛法道理來利益他人,為

現在開始講說的是以《佛子行三十七誦》的

他人講說佛法和開導。這種稱之為「法施」。

誦文做為基礎。此外在引用《入菩薩行論》

何謂「無畏施」?是幫助他人離開佈畏、害

裡,有關於「布施」的解說。在《入菩薩行

怕與各種痛苦。包含幫助其他眾生脫離生命的

論》裡提到:「六波羅蜜的修持,是『心』的

危險和迫害,這種稱之為「無畏施」。

實踐。」我來做結合解說。

在此,要特別提「無畏施」。現今時代有很 多人由於外在的因素,內心產生極大壓力或內

【布施波羅蜜】 求覺尚需捨自身,

內心充滿壓力痛苦的人說話,給予支持和鼓

何況一切身外物,

勵,使對方內心的痛苦能夠消除或減輕,這也

故於身財盡捨卻,

是一種「無畏施」,這樣的無畏施也是一種很

不望報是佛子行。

重大的布施。

~《佛子行三十七頌.第25頌》

82

心不快樂。如果,我們能夠對這些不快樂以及

(系列三之一)□


十平等性─佛陀給你的10個如意寶 讓我們記得,為何一切現象的真實本性,是超越你所能想像的一切概念。 就在那超越概念的真實本性中,放下、放鬆。 文/阿里(Ari Goldfield)

英譯中/馬爾巴佛法中心

第七種平等: 一切現象皆超越概念造作而平等

於是你想:好吧,我再查什麼是「壞」。可 是字典裡「壞」的定義又寫著:「不好。」 這不是字典的錯。(眾笑)因為事情其實就

(一切法無戲論平等故) 第七種平等性,是一切現象皆超越概念造作 (beyond conceptual fabrication)而平等。 這裡所說的就是:任何一件事物,不管你認 為它是什麼,它的真實本性都是超越你的想 法。 這是第十七世大寶法王講解中觀的方法, 他說:任何事物,無論你認為它是什麼,它 的真實本性都超越你的想法。(Whatever you think something is, it's actual natural is beyond that.) 就算你認為它是空性,它也超越空性。 就算你認為它是清淨,它也超越清淨。

是這樣,概念是互相依賴而存在,既然它們相 互依存,它們不真實存在。 因此它們的真實本性超越一切概念。 這一點,和蔣貢康楚羅卓泰耶開示「中觀應 成派」的禪修有關連。 他說:「你所禪修的是法界。法界與你禪修 法界的心,同樣無二無別,就如同水融入水一 般。」 因為,你看著法界,那真實本性,發現它超 越概念。當你發現它遠離概念時,心就停止了 概念造作。那麼,你所禪修的對象和禪修的心 之間,就沒有任何不同了。它們就如同水倒入 水中一般。關於這點有沒有什麼問題?

(壓低聲音)因為……那些只是概念的標 籤。它們是相互依存的概念標籤。 ▼Ari說,事實上我們 可以看到,「不存在」 的見是來自「存在」的 見,如果你相信存在, 那你就會相信不存在。

問題1:

譬如,有些東西你覺得很好。你想搞清楚,

有時候我們碰到火,還沒有任何概念之前就

到底「好」是什麼意思?於是你翻開字典,看

被燒傷了,或者像一些動物或嬰兒,他們也沒

看「好」的定義是什麼,字典裡寫著:「好,

有概念,但還是會受傷,為什麼?

就是不壞。」

回答: 應該很清楚的是,那傷害是存在他們心中, 而不是在我們心中。 所以嬰兒和動物,的確是有快樂和痛苦的概 念。他們雖然沒有名相的標籤,但是還有這樣 的想法。這就是嬰兒的心和智慧之間的差別。 因為密勒日巴可以把手放進火中,而不會被燒 傷,他對它沒有概念。既然對它沒有概念,它 就不存在。了解嗎? 問題2: 如果我們沒有注意到那裡有火,不小心碰到 火的時候,雖然沒有火的概念,可是還是被燒 傷,為什麼?

83


回答: 因為你的確是有受傷的概念產生。就好像你

好像在夢中,你知道在作夢。 那就是真實本性。

踩到你的腳趾頭,你本來沒有任何概念,直到

那就是我們所訓練:對它獲得確信。

你感覺到它,然後你就真的感覺到了。

同時在世俗諦中,每個人都會有所取捨。包

然而,在那一剎那,你看著你的心的真實本

括佛陀。當佛陀去到一個地方時,等於他就取

性,在般若波羅蜜中安住,你不會有任何痛

了這個地方,而捨了其他地方。所以不可能避

苦。

免「取捨」的顯相,重點是我們不把「取捨」 當作真實存在。

問題3: 意思是不是雖然還是被燒傷了,可是你不會 痛? 回答: 直到成為登地菩薩以前,你都還是會體驗到 痛苦。 一旦你成為登地菩薩,再也不會有認為事物 真實存在的執著。你也就不再有任何痛苦,因 為它們兩者並存。那時候你的體驗會像在夢中 知道正在作夢一般。所以可以把手放進火中,

在我們生命中,花了很多時間在思考:該怎 麼做?該走哪條路?該取捨什麼?我們都想知 道怎樣做出最好的決定。 我們不可能確切地說出,在任何情況該怎麼 做,因為每個情況都不同。 但是你可以從菩提心的動機開始,希望一切 你所做,一切你所避免不去做,都能成為有情 眾生的利益,能夠帶領他們證悟。 然後你仿效戈倉巴大師在〈八旋矛〉第七偈 中所做的:

不會感覺疼痛,也不會被燒傷。 不過,如果我們能把這樣的禪修技巧用在疾

「清澈執著染污泥,生起因緣諸相影;

病和痛苦上,那麼,痛苦就會減少,你禪修得

了知微細之取捨,緣起如矛旋於空。」

越多,痛苦就越少。這是它的利益。

(大家唱此偈)

比方說,當你腿斷了,你也許會想:「哎 呀,要是腿沒斷多好,我有這麼多事情要做,

在這一偈中戈倉巴唱到,當你在決定什麼該

什麼時候才會好起來?」這樣情況只會更糟

做,什麼不該做的時候,如同看著水中的反

糕。

影。如果看著水,而水中有很多污泥,你就沒

但是如果你能看著身體的真實本性,看著心

辦法看清楚,就像我們執著於真實存在一般。

的真實本性,而且放鬆,那麼它就不會讓你感

我們對於真實存在有很多的執著,很難看清

受到痛苦。對不?雖然看起來你的腿還是斷

楚該怎麼做。然而一旦放下執著時(clinging

了,但是這顯示出痛苦並不存在於你的肉體本

relaxes),你看到了實相的真實本性、般若波

身,而是在心中。

羅蜜多,那時就像污泥沈澱下來一般。

所以讓我們記得,為何一切現象的真實本

那時水就清澈了,你就見到因緣如同反影一

性,是超越你所能想像的一切概念。而就在那

般,見到因緣的顯空不二。就如他在第三句所

超越概念的真實本性中,放下、放鬆。

說,你就微妙地了知何者應為、何者不為。因

(禪修三分鐘)

為你已從執著解脫,所以你的視野(vision)

第八種平等: 一切現象皆無取捨而平等 (一切法無取捨平等故) 第八種平等性是:一切現象皆無取捨 (neither to be adopted nor rejected)而平等。 意思是沒有什麼事是你真的非做不可,也沒 有什麼事是你非停止不可。 沒有什麼是你真的一定要得到,沒有什麼事 是你非去除不可。

84

清澈,見到各種不同的因緣都是顯空不二,就 可以清楚地決定去做什麼?該避免什麼? 所以從慈悲與菩提心的動機開始,然後,當 你審視整個情況時,將智慧帶進來,這就是智 慧與慈悲雙融之道。 經常地特別是必須做重大決定時,我們會害 怕做錯決定。然而當有了這樣的了悟時,恐懼 會放鬆。因為我們了解:其實並沒有對與錯。 人生,是一個大試驗,我們可以從中學習。 所以要保持幽默感,對於犯下那看起來錯誤


的可能性,保持一顆開放的心。 這就是我們成長的方法。好比甘地,他將自 傳取名為《我試驗真理的故事》。我們確實是 在用自己作試驗,在此之中,我們學習。因 此,堪布仁波切常常反覆地以藏文對我說: 「不要去找專業,要去找經驗」。 就好像有一個故事說:「下雨天,在路邊有 一尊佛像,還有一雙鞋。有一個人經過,他不 希望佛像被淋濕,於是把鞋子放在佛像上面。 一個路過的人說:「這樣真不好,在佛像頭上 有一雙鞋子,應該把鞋子拿下來。」這兩個人 的動機都很好,因此兩個人的行為都正確。 密勒日巴也唱頌:「當你了悟在實相中,沒 有什麼需要『取』『捨』,這即是最善巧的方 法(supreme method)。」

是顯相,說明所有的顯相都同樣顯空不二。 沒有一個顯相比另一個顯相更真實;沒有一 個顯相比另一個顯相更真實地存在,它們都一

讓我們想想什麼是善巧的方法?意思是說知

樣如同幻影,它們都一樣如同夢,它們都是一

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知道什麼該做,什

樣如同視覺的扭曲,視覺扭曲就是當你像這樣

麼不該做最好的方法,就是訓練自己了知──

用手去拉眼睛時所看到。當有人對你生氣的時

實相的真實本性是超越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

候,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你就這樣做(大家

麼。

笑)。你可以禪修:這個樣子跟那個人平等。

重要的是,我們應該知道,雖然實相的真實 本性是超越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並不表 示:「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這不合乎 邏輯的結論。

當那個人對你真的非常生氣時,你就這樣做 (用兩隻手去拉眼角)。 回音、水中月、反影和化現。所謂的「化 現」,是諸佛菩薩從淨土送出許多化身去利益

當我們說:「沒有什麼是真實存在,所以我

眾生的佛行事業。仁波切說,了解「化現」如

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這個「我」就回

何運作最好的方法是,看看電視上的新聞,比

來了!沒有任何東西是實存,但是「我」卻突

如CNN。新聞記者在一個地方,但是他的化現

然回來,所以「我」也不真實存在,這要切

可以同時出現百萬台電視機裡。你不能說這

記!

個化現跟化現者(在現場的記者)是同樣的一個

關於這一點有什麼疑問嗎?

人,可是你也不能說他們是不同的人,所以這

我們回想起,在實相的真實本性中,為何沒

是超越相同與不同──他們是顯空不二。

有什麼需要「取」「捨」?回想其原因,然後

▲竹清仁波切說:人 生,是一個大試驗,其 實並沒有對與錯,我們 可以從中學習。所以要 保持幽默感,對於犯下 那看起來錯誤的可能 性,保持一顆開放的 心。

重要的是,我們在思考這些事情時,要想到

在禪修中安住一會兒。

它全部的意義,甚至要想這對我有什麼意義。

(禪修)

當你的朋友有麻煩的時候,你可以很輕易地告 訴他:「這些都是顯空不二,像夢一樣!」這

第九種平等: 一切現象如幻、夢、影、響、水中 月、鏡中像、幻化而平等 (一切法如幻夢影響水中月鏡中像焰化平等 故) 第九種平等性,是一切現象如幻、夢、影、 響、水中月、鏡中像、幻化而平等。 前面八種平等性是從勝義諦的角度來說明, 第九種是從世俗諦(apparent reality)來說明。 前八種說的是實相的真實本性,第九種所說的

樣說很容易,可是對自己說就很困難,但卻是 最重要。所以我們要記得「全部就是全部,就 算發生在我身上也一樣」。 關於這一點有什麼疑問嗎?那麼請一起念誦 這個平等性。 (大家一起念誦、禪修)

第十種平等性: 一切現象有無不二而平等 (一切法有無不二平等故)

85


第十種,也是最後一種平等性,就是一切現 象有無不二(nonduality absence)而平等。 基本上這是說存在與不存在是平等,所以存 在與不存在之間其實沒有差別。

苦。這就是虛無主義的觀點,但是我們的文化 通常就是這樣想。 我不知道中文有沒有這樣的說法,不過在英

例如,當你夢到一座山,如果你不知道自己

文裡有一種說法,當你失去親近的人,失去所

是在做夢,那你會有一個很強烈「存在」的念

愛的人,就像你的心有個空洞存在。所以當你

頭;但如果我們說那是個夢,山就消失了,會

失去某人的時候,你會有一種強烈的空無觀

有一個「不存在」的強烈念頭。但是事實上,

點(strong view of nothing),這讓你覺得很沮

一開始就沒有山,所以山的存在與不存在都平

喪。

等。

然而智慧的教導說,空無也是不存在,也是

在這第十種平等性中,特別有兩個重點:

不真實,所以分離不存在。因此上師和弟子可

第一個重點是:第十種平等性既是從勝義

以生生世世地相遇,如果他們祈願的話,上師

諦、也是從世俗諦的角度來談,它之所以重

和弟子生生世世都會相遇。如果分離真實存

要,是它可以確保我們不將勝義和世俗二諦截

在,他們就無法再相遇了。

然分開。

這對我們來說也一樣,不只是上師,還有我

當我們說:「對,在究竟上這是不存在。」

們所愛的人,或者與我們分離的人,分離不是

的時候,我們卻覺得在世俗諦上它存在。我不

真實,我們還是互相連結。如果為那個人祈

知道勝義諦的真理在哪裡?它可能在某處,它

願,將我們的善行功德迴向給他,就會增進我

在印度的山上,它在某個遙遠的地方,在那裡

們之間的連結關係,所以下次再相見,關係會

它的確不存在;但是在這裡,世俗諦卻真真實

越來越好。

實地存在,這就將二諦切割開來了。

在這一世你認為和你特別親近以及有良好關

這樣的空性對我們一點幫助都沒有,就像看

係的人,那是因為過去的因緣。同樣你可用祈

著某人說:「你頭上沒有長角。」看著另外一

願和迴向,來增進未來你和這個人的因緣。然

個人說:「你頭上沒有角。」那又怎樣?如果

後我們就不需要有失落的感覺,連結還是在那

你對某人產生執著,或對某人感到生氣,你只

兒,並沒有失去任何東西,那個人還是需要我

是說:「這個人沒有角。」這對你的執著或憤

們的幫助,我們還是可以用祈願來利益他們。

怒一點幫助都沒有,你必須將空性運用在這個

我希望透過我們一個個地念誦、討論並禪修

人身上。不管你面前是什麼,你都必須將空性

每一種平等性,你能夠看到這個平等性的引

直接運用在這個對象,這樣才不會將二諦截然

文,對自己的禪修有多大的幫助。所以你可以

分開。所以在勝義諦中,存在與不存在沒有分

念誦這段引文,像我們這樣念完一偈就停下

別,而在世俗諦,存在與不存在也同樣沒有分

來,想一想它的意義,並且禪修。

別,它們僅只是顯相而已。 第二個重點是,它明白顯示出空性的見與虛 無主義的見(斷見)之間的差異。因為虛無主 義的見是相信「不存在」,而空性教導「不存 在」也是不存在,存在與不存在都平等。 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不存在」的見是來 自「存在」的見,如果你相信存在,那你就會 相信不存在。 這對於我們與人交往的關係上特別重要,

或者,如果你沒有時間,你可以只選擇喜歡 的一偈、兩偈或者你想要幾偈都可以。想想它 的意義,然後在確信中安住。 當你沒有在禪修的時候,最主要的修持是第 九偈(一切法如幻夢影響水中月鏡中像焰化平 等故),關於所有顯相都同樣顯空不二。 當你產生特別強烈的執著時,選擇直接適用 的一偈。譬如你的執著有特別的屬性,你可以 「一切法無相平等故」來禪修。

在相聚和分離的關係上。例如911事件三個月

如果你執著於取捨,可以用「一切法無取捨

後的追悼會上,美國總統布希發表了一篇演

平等故」來禪修。因為這些都是佛陀的言教,

說。在這篇演說中他說:對這些911罹難者的

所以它為我們的修持帶來特別的力量、特別的

家屬來說,就像是「黯淡無光」(light went

加持。

out)。如果你真的這樣覺得,如果親近的人

86

一死,就「黯淡無光」了,那你當然會覺得愁

□ (三之三.系列完)


〈修行人的故事〉鄭惠中

布衣上的經典 鄭惠中說:布衣,是穿在身上的「綠建築」。 文/黃靖雅 攝影/班瑪歐色多傑

有個黃昏,我遇到了一位詩人,一位劇場青 年,和一位有機蔬菜種植與推廣者。 詩人穿了棉布紅上衣、綠寬褲、騎腳踏車 ▼鄭惠中工作室中,隨 便一個小東西,都大有 來頭,譬如這個穿了手 染布衣的木雕人偶,赫 然出自雕塑大師朱銘之 手。

來,當場送了我兩本詩集。 有機菜農穿了棉布深柴上衣,配牛仔褲,當 場從他的大布袋裡掏出一包小白菜要送我,我 說我吃道場大鍋菜,送得送十把,他才作罷。 劇場青年穿了胚布原色棉布上衣,來跟鄭惠

圍之濃重,讓人忽然想起巴黎的左岸咖啡館 「花神」、「雙叟」之類文藝沙龍,在這空 間,夢想比現實更靠近眼睛發亮的人,聊著聊 著,似乎有什麼主義或運動就要誕生……只是 這兒,高談闊論間,喝的是普洱茶。

愛做夢的人,來這裡集合 我對這種「不切實際」的氣氛莞薾。

中借一把歐洲設計師的造型椅,說是舞台設計

這世界還是需要一些生命裡「形而上」的比

得有一樣「鎮得住」 場面的東西,說著說著

重稍微偏重的傻子,把理想當飯吃,帶著天真

扛了椅子就往摩托後座放。「喂喂喂,力嘛

的熱情去淑世,可愛得有點「超現實」。

(你也)尊重設計,好歹用報紙包一下…」鄭

話說回來,那天,我也是因為一群人的「形

惠中望著劇場青年快像風一樣消逝的背影,聊

而上」需求去他工作室。我去挑禪修用的居士

表心意似的,遠遠追了一句。

服。

詩人,有機菜農,劇場青年,在鄭惠中布衣

一位香港出家眾託我,到鄭惠中在中和的工

工作室相遇。這並不偶然,這些穿棉布衣的隨

作室,選中心共修要用的「居士服」式樣,因

機組合,經常出現在他工作室裡,理想主義氛

為菩薩寺那有氣質的布衣僧服,就來自鄭惠中

87


這幅棉布印的《心 經》,揭開鄭惠中印經 結緣的序曲,它可是來 自韓國三大古寺海印寺 藏經閣的古老木刻拓 本。

還過得下去嗎?我心裡就這樣擔心過。 放心,他過得不錯。二十多年來,他已成為 國內最著名的手染布衣工作者,他的布衣,已 經成為文化界的某種「制服」,茶人、歌者、 舞者、音樂家、南管藝術家都穿他的衣服,生 活裡、舞台上,都穿。 什麼是「布衣」,就是看起來寬寬、袴袴、 縐縐、舊舊的「古早衫」?它到底好在哪裡, 讓這麼多人風靡?對鄭惠中來講,「布衣,是 種穿在身上的綠建築」。他的手染布衣,因為 用的是天然的棉麻材質,所以「會呼吸」,能 和身體肌膚溝通和互動;因為不上化纖膜, 「肯定會縐、會褪色」,他對「會縐會褪色」 還自豪得很,要大家想想「不縐不褪色」的衣 ▲鄭惠中助印結緣的 《金剛經》,封面還用 他的手染棉布裝裱,質 感樸素而優雅。

手染的棉布,喇嘛希望居士們穿上手染棉布 衣,禪修時身心更舒服、更放鬆。

他的布衣,已不只是一種生活衣著,還成為

那天走的時候,我的包包有點重,共放了兩

一種藝術表達的創作形式。他不停的嘗試布衣

本詩集,三件可能作「居士服」的棉布衣,和

作品與各種藝術形式結合的演出,南管、劇

一片《金剛經》念誦CD、一本《金剛經》、

場、管絃樂團、布袋戲團都合作過,連敦煌研

一本《普門品》。以上,統統免費。詩集是詩

究院都收藏他的布衣作品,作為永久館藏。

人送的,居士服是鄭惠中說「沒關係,先拿去

除了中和的工作室,還有十幾個銷售點在賣

看看,合用再說」,佛經和CD都是鄭惠中助

他的衣服,他的衣服並不便宜,買的人除了真

印結緣的。

心喜歡,多少有支持他的意思,偶爾有文化界

布衣,穿在身上的綠建築

88

服背後有什麼。

名人來,或帶有經濟實力的人來,一買就是幾 萬、甚至十幾萬元衣服。

看到這裡,也許有人開始擔心:拿理想當飯

只是鄭惠中單純「做高興」的事,實在不

吃,通常就沒飯吃,鄭惠中這樣玩,現實生活

少,十多年來除了印佛經、佛像、唐卡、CD


送人;有時還玩大的,他成立的「台灣土狗志 工團」,是個鬆散但有行動力的文化同盟會, 平常英雄各散四方,一聲號召,三不五時就出 國作台灣文化巡演,茶、南管、攝影、文字、 布袋戲……各路藝術家「出人」,他出旅費 ──這時,就要用老房子去貸款了。 骨子裡,鄭惠中是很「愛台灣」的那種民粹 主義者,對這塊土地滋長的文化有種榮耀感, 但他並排他,大陸敦煌研究院的全體解說員制 服,要採用布衣,他一出手就認下一半預算, 還不嫌麻煩的千里迢迢送衣到敦煌,並在大漠 旁舉行發表雅集,布衣、南管、舞劍,一群作 夥窮開心的朋友,這時,地不分南北,人不分 中台,有的只是「一期一會」式的開心。

印助心經,源於對媽媽的思念 他的第一件助印是《心經》,開始於母親過 世那年。因為悲傷,因為想念,總想做點什麼 迴向給對已逝的母親。那時,他因為和韓國禪 師畫家殊眼法師的弟子圓鏡法師的特殊因緣, 剛好得到一份字形古雅的木刻版《心經》拓

是鄭惠中因助印《心經》、《金剛經》、《阿

本,那非常珍貴難得,是來自韓國三大古寺之

彌陀經》,而對這幾部佛經的譯師生起敬愛之

一的海印寺藏經閣,他就印在他的棉胚布上,

情,特別參訪奉祀《心經》譯師玄奘大師的大

味道非常安靜,很受喜愛,請去裱起來供奉的

慈惠寺、大雁塔,奉祀《金剛經》譯師鳩摩羅

人很多。

什舍利塔的「草堂寺」,淨土宗大德善導大師

接著,他陸續印了他尊敬的弘一法師畫的觀

講經的「光明寺」。其中,他對玄奘大師的遺

音、寫的法語,印了同樣來自海印寺藏經閣的

願,感觸良深,大師留下的美麗遺言:「願以

《金剛經》、《普門品》、《阿彌陀經》。他

所修福慧,回施有情」,「佛下生時,意願隨

印的其中一版《金剛經》,線裝木刻古拓版,

下廣作佛事,乃至無上菩提」,令人感動;大

還包上他的手染布衣當封面,得手工一本本

師還說,他一生與權貴為伍,希望歿後埋身之

做,花工夫也花錢,但那份鄭重的心意和素雅

地遠離權貴世界,則令人感慨。至於善導大師

的質感,令人一見難忘,很難想像那是結緣

的光明寺,大殿竟然橫七豎八堆了紙箱;《金

品。

剛經》譯師鳩摩羅什的「草堂寺」,則是缺乏

千里迢迢,去幫鳩摩羅什掃地

照料,一代大師,舍利殿竟是塵埃遍布。 他和林炳輝買了一大堆香供養寺方,取得信

當我跟鄭惠中說,要為他做「修行人故事」

任,就捲起衣袖,借來掃把、抺布,在草堂寺

系列的專訪,他一聽,很害怕的說:「修行人

打掃起來,還大師的家一個清淨面目。打掃

哦,我有很多修行人朋友,但我不是,我只是

完,草堂寺出現了好久不見的窗明几淨。掃

一個比較認真生活的人」。

完地,擦擦手,鄭惠中在大師像前合掌,嘀

這個「只是比較認真生活的人」,10月份,

嘀咕咕報告印經結緣經過,說著說著,還亮

做了一件感性也感傷的事──千里迢迢到西安

出iphone手機,「大師,您看,您譯的《金剛

「草堂寺」,去幫《金剛經》譯者鳩摩羅什掃

經》已經變電子書了,在手機上就可以讀。」

地。

不知鳩摩羅什大師淨土有知,看到這一幕,會

「掃地?」他說沒錯,原來他和好友食養文 化老闆林炳輝,一起到西安,造訪古寺,尤其

▲鄭惠中把中和的老屋 工作室一樓,改造成有 味道的個人茶屋。

▼「台灣土狗志工團」 文化行,出國送的禮 物都因用心,而大有學 問,譬如德國行送的就 是台灣中生代藝術家茶 杯集錦,非常難得。

不會笑出來,覺得這個後世印經小子,傻得怪 有趣的。

89


噶瑪巴言教,讓更多人知道!

助印

一滴水,流入大海,怎樣也不會乾涸; 當我們的點滴之善,流入海法大海,就能潤澤有情的心…… 2000年,噶舉教法集結會議上,法王噶瑪巴呼籲應有一份教界的雜誌刊物。

當時,考慮這種長遠的文教事業所需的經費以及人力,沒有人有勇氣承擔。 能讓上師歡喜的佛行事業、行誼,是一刻也不能停的。化育善報,在上師、

三寶的加持,與發心的大眾的護持下,不斷地堅實成長。我們不敢忘記,也不 會忘記,這份對上師、三寶的責任。因為,這就是最好的修持,也匯集大眾對 三寶的護持與發心。 法王 噶瑪巴的開示、教示,尊貴上師們的教言。法友們的修行感言,字字

句句,都深烙在我們的內心。我們要讓你的一滴佛法小水滴,匯集成為法海, 讓上師、三寶的加持,在我們的內心開花、發芽。 以此,祈願。 噶瑪巴 千諾。

善願包 祝福背著走! 「噶舉大祈願法會背包」義賣 2009年初,聖地菩提迦耶,第26屆噶舉大祈願法會上,與會大眾,人人背著這 款「善願包」,因為它象徵了滿滿的祈願和祝福。 這款33X32公分的背包,是由尊貴的法王 噶瑪巴親自參與設計,以極具質感 的麻質布料製作,繡上「大手牽小手」的祈願Logo,呈現法王所鍾愛的「中式 禪風」。噶瑪巴的加持與祝福,與上萬僧眾齊聚聖地念頌祈願文的力量,贊助背 包,就可隨身帶著走。 目前數量所剩不多,機會難得,歡迎請購。義賣價500元(運費每個50元,數 量多另計,請電詢),義賣所得,將全數贊助大祈願法會。 連絡 地址:台北縣板橋市信義路83號7樓 電話:02-8952-1272 傳真:02-8964-2867 我們 劃撥帳號:18268431 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燒了一輩子的香,您知道

如何運用燒香的方便法門,

來上供、下施,作廣大供養嗎?

燒好香,滿室生香, 廣積福資糧

◆點香功德 大 日 經: 燒香,乃遍至法界之義,如天之樹王開敷時,香氣隨逆風、順 風而自然遍布。 大智度論: 天寒時多行燒香,塗香則通於寒時、熱時。其後,以燒香用於 迎請、供養佛菩薩之行事中。

◆燒香分類 觀世音法藥香: 為壽命延長防病苦纏身專用,乃純中藥製成之藥香味,放 有諸多消災解鎮宅甘露。 準提聚財香: 為祿位增長防破財增益財富專用,依藏密大寶伏藏經所記載 之財神喜好三白三糖製成甜香味甘露,可招請財神。 彌陀彩蓮香: 為喜受相逢防惡緣、婚姻、感情、小人破害專用,可供佛廣 結善緣放有五色花香系列及彩蓮花香味甘露。 地藏滿願香: 為慧光普照消除業障及防破邪咒專用,可加持除障放有藏密 諸多甘露之加持味,保證不添加化學藥物,為香中極品。 息增壞誅香: 為具福慧、祿位、長壽、喜愛、智慧五大專用,具密法甘露 味,並增放12種五穀甘露及及藏草甘露之綜合味。

聯絡 我們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焚香的意義」結緣,「五大財神香」及香塔壇城請購, 請洽:大願股份有限公司 陳師姐 地址:台北縣板橋市信義路83號7樓 電話:02-8952-1272 傳真:02-8964-2867 劃撥帳號:1977-8815 戶名:大願股份有限公司

91


眾生小舖 《法王教你做菩薩》

原價:320元 特價:290元

原價:350元 特價:315元

噶瑪巴《佛子行37頌》釋論

17段「乘願再來」的旅程

如果我生病,對眾生是好的,就讓

這是一個「比好萊塢還好萊塢」

我生病;

的故事。

如果我死亡,對眾生是好的,就讓 我死亡。

~無著賢大師

1999年12月,大雪紛飛的隆冬深

戶名:眾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電話:02-8952-1272

《報告法王:我做四加行》

原價:300元 特價:270元

噶瑪巴親傳藏密「四加行」全紀錄 噶瑪巴說:要把「四加行」的教 導,記在心上,這是我們「心的連 繫」。

夜,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換上

你對噶瑪巴深具信心,想馬上行

留下這個感人祈願的,就是西藏

便裝,從西藏的楚布寺的二樓跳

持法王親傳的「四共行」? 請珍

是最受鍾愛的經典之一──《佛子

下,出發,穿越九百哩毫無人煙的

惜《報告法王:我做四加行》的完

行37頌》的作者,無著賢大師。

荒涼高山,冒著在仲冬嚴酷惡劣的

整教授,這是法王為你開的「藏密

這是一本的「慈悲實修手冊」,

氣候下死於喜馬拉雅山區的危險,

第一課」,藏傳金剛乘一切大法,

教我們如何在人間實踐菩薩行。它

進入尼泊爾,再從尼泊爾到達北印

從這裡開始!

具有兩大殊勝:

度。離開西藏,是為了領受更深奧

四加行,就是「四不共加行」:

一、聖者所寫:生生世世實修慈

的噶瑪噶舉傳承教導,弘揚佛法利

做「大禮拜」以皈依發心,修「金

悲心,永遠不捨棄任何眾生,這是

益更多人,但這條壯闊的朝聖之

剛薩埵」以淨除罪障,「獻曼達」

所有大乘菩薩,直至證菩提都不捨

路,卻也同時展開了另一段人性試

以累積資糧,修「上師相應法」以

的功課,以身命實踐這種誓願的無

煉的旅程……。

增益信心,這是密乘修行人必備的

著賢大師,以《佛子行37頌》,教導

歷史上首位建立轉世制度的上

我們37條實踐菩薩道的方法,37則

師——大寶法王噶瑪巴,近一千年

做個好菩薩的提醒。這些慈悲叮

來,來到人間17次了,每次發願來

《報告法王:我做四加行》一書

嚀,都直接來自無著賢大師的心。

到世界,都只有一個原因:為了利

中,完整收錄了「四加行」儀軌、

二、聖者所教:這部法本還有另

益眾生。因為他偉大的悲願和功德

做功課要點提示、問答,更重要的

一大殊勝,就是它的釋論,是來自

力,所以相傳「親見一面,七世不

是法王對「四加行」殊勝的教授,

由觀世音菩薩化身的法王噶瑪巴,

墮惡道」,全球弟子無不以親見法

與明就仁波切精彩的複講。

由「慈悲的化身」教導慈悲,逐頌

王一面、親受教導為榮。

講解,帶我們進入慈悲心的實修, 加持力更是無與倫比。

92

《大寶法王/千年一願》

郵政劃撥帳號:16941166

基本功,從法王、仁波切、出家眾 到在家居士,依傳統,人人必做。


大手印第一課

《穿越生死》

原價:320 特價:290元

原價 260元 預購價:230元

創古仁波切《三摩地王經》釋論

創古仁波切「中陰救度法」教授

創古仁波切說:想修持大手印的

創古仁波切說:如果你練習中陰

人,聞思修《三摩地王經》,是極 為重要的!

教法,將特別快速的令你解脫…

仁波切我有問題!

原價:240元 特價:200元

竹清仁波切開示 當代最偉大的「空性大師」之 一,全球弘法30年的大瑜伽士竹清

一個人死後,神識就踏上重要的

仁波切,這次要教我們兩種真理

你想了解「大手印」教法嗎?

死後中陰旅程。在這關鍵時刻,你

──世俗諦和勝義諦的「二 諦」智

你想聽聽當初,佛陀怎麼教給岡

可以決定自己去哪裡。而為了能安

慧。

波巴大師前世月光童子? 還有,大寶法王的總經教師創古 仁波切,又怎麼解釋《三摩地王 經》? 你的第一本「大手印」課本 創古仁波切是噶瑪巴的總經教 師,現在,你可以請法王的老師, 作你的禪修老師, 教你「大手印第一課」,課本就 是這本《三摩地王經》釋論! 創古仁波切是一位學識及實修成 就兼具的當代大師,

全通過,我們必須了解它的真象,

本書是由擁有第十六世大寶法王

並在生前做好準備,才不會在重要

所授予「堪布」資格,與第十四世

時刻,把自己或親友的生命搞砸!

達賴喇嘛所授予「格西」資格的竹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說:知道如何

清嘉措仁波切,針對現代人所安

死亡,就會知道現在如何活得更

排的--進入絕對境界與相對境界

好。

二種真理的六堂課,當中關於其見

一個修行人,就是要看透生老病

地、禪修與問答的開示總集。

死的本質,證得遠離這些痛苦的解

書中分別介紹了小乘的「分別說

脫。陳履安居士說:這是一本「死

部學派」與「經部學派」,以及大

亡無懼」手冊,仁波切教導我們用

乘的「唯識學派」與「中觀自續

具體且實用的方法來面對死亡。

派」、「中觀應成派」、「中觀他

《穿越生死──創古仁波切「中 陰救度法」教授》,將帶你面對生

經由他的修證作闡釋,更可帶你

死無常,當下做好準備,消除死亡

走入《三摩地王經》,一探「開心

的恐懼和無知,一步步安全跨越

寶藏」大手印。

中陰旅程,獲得真正的解脫。讓你

空派」等諸多教法,如同給你六把 鑰匙,逐步幫助你在佛法上的聞思 與修持,讓你一一開啟生命智慧的 廣大寶藏!

「當下活得開心,未來走得自在」!

93


化育文教基金會徵信錄 中華民國98年09月捐款資料

二、五○○元

許秋月、許倍甄、許梅英、許淑玲、許淑燕、

陳玉珠、嚴靜怡

許翠芳、許慧斕、郭俊亨、郭美秀、郭愛俐、 郭葉、陳力新、陳正評、陳玉貞、陳朱輝、

三五○、○○○元

二、○○○元

堉群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秀玲、陳佩儀、陳奕彰、陳彥鈞、陳昭蓉、

方佑敏、李丙登、周麗霞、柯璟嫺、洪珅江、

堉寶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映文&陳宣瑋、陳祐龍、陳素珍、陳素美、

唐瑞梅、張發烈&林蘭英、張曉蓉、陳映慧、

陳國樑、陳彩芬、陳得永、陳惠玲、陳掌珠、

二五○、○○○元

陳美鈴、陳美鈴、陳麗宇、黃淑麗、廖伊仁、

陳詩傑、陳碧雲、陳德坪、陳潤堂、彭 佾、

劉綠瑛、蔣東安、鄭盈盈、鄭郁英、鄭家逸、

彭炎祺、曾致中、曾欽一、曾綺屏、游智偉、

賴淑霞、羅文華&羅國雄、黃蔡麗香

辜麗芬、馮淑雅、黃芳進、黃城栩、黃淑貞、

一、八○○元

黃廣輝、黃麗容、黃寶秀、黃顯智、塗天和、

旺興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二○、○○○元 王婉玲、林子惟、林子瑞、林子珺、林鴻南、 蔡淑君

王美蓉&陳威明&陳威立

葉其昌、葉源潔、鄒珈銹、廖玲華、廖珠善、

一、五○○元

廖淑絹、廖淑絹、廖震元、熊瑞玲、劉巡宇、

王淑真、江炯煌、余 鑑、卓遵式、林欣諺、

劉怡明、劉彥良、劉彥良、劉鎮誠、歐陽淋、

楊勝發、楊 陽、廖小芙、賴金鳳、戴冠福、

歐陽富、蔡中庸、蔡明珊、蔡美珠、蔡國偉、

一○、○○○元

鍾小元、蘇育玲、黃郁婷&黃亭雅&黃政皓、

蔡惠英、蔡蕙聯、鄭永鈴、鄭修孟、鄧明正、

林君穎、林淑萍、高瑞月、張士亭、彭勝權、

侯瑞華&林錦源

燕慧珍、蕭寶惜、賴玉珠、賴志鵬、賴偉銘、

一二、○○○元 周達偉、施南棠、陳惠鈴

雍碩股份有限公司

一、二○○元

賴淑霞、賴煥城&劉燕琍、謝衍傑&洪原璟、 謝秋雰、謝瑞祥、簡煌石、藍志恒、魏叔琴、

八、○○○元

房麗卿、柯能騰、楊淑敏&黃讚來&黃士昂&黃

關剛石、關慧瑛、蘇尹男、蘇愛婷、顧正琥、

王士潔

謹涵&黃謙韻&黃萬發

顧筱美、宇得國際企業有限公司、卓輝有限公

六、○○○元

一、一○○元

司、裕圓富企業有限公司、寰力企業有公司、

潘惟孝、蔡金成

呂永光、蕭秋永、謝蕙曲

五、○○○元

一、○○○元

朱楚玉、李幼喬、李 華、袁惠兒、趙蓬軒、

EVANKU、方萍&胡永榮、方翊倫、方翊倫、

鄭秋爾

王友培、王秀鳳、王秀鳳、王佳芬、王阿保、

八○○元

王淑華、王淑寶、王毓婉、王劍江、王曉苓、

葉素琴、劉保美

四、二○○元

輝洋有限公司

八八八元 余淑華

王懷鈞、史玉琪、任冰如、任偉忠、印皖明、

廖守義

朱光昇、朱純益、吳三明、吳上康、吳如瓊、

七○○元

四、○○○元

吳佳蓉、吳建玲、吳美綸、吳淑娟、吳夢苓、

林金天敏、梁文毅

洪瑞記

吳燦明、吳麗芳、呂孝蓓、呂悅如、呂劍榮、 宋俊松、宋俊松、李仁杰、李文秀、李合峰、

六六○元 李月瑟

三、五○○元

李 秀、李叔桓、李幸儀、李致穎、李璧燕、

許啟祥、顧錦才

汪麗珍、周 平、周美玉、林文芝、林宗材、

六○○元

林怡君、林怡君、林玲秋、林娟后、林淑鈴、

尹乃熾、王懿貞、任秀貞、何瑞珍、李先雨、

林翠凰、邱兆璋、邱湘芸、邱琪琇、侯 玉、

沈秉澤、汪西琳、昌艷屏、林桂涵、林啟一、

姚凱林、施志忠、施輝隆、柯幼祥、柯能騰、

洪國倫、徐永芳、張美英、張峻瑋、陳金元、

洪月琴、洪如鴻、洪有在、洪志鑫、洪來春、

陳國樑、傅松枝&傅慧蘭、彭玉成、彭純姬、

洪昌宏、洪清河、洪稚盈、洪憲治、紀志豫、

楊秀娟、溫先玲、詹靜秋、謝桂香、鍾淳淵、

胡澤芬、唐 銑、唐賢珍、孫蓉蓉、孫德菁、

蘇景暉、顧嘉展

三、○○○元 何勇儀、吳勝欽、李安瑜、李偉泰、李毅平、 張家豪、張桂英、張雅鈴、陳宇慷、陳宏嘉、 陳時輝、陳湘如、傅銘輝、楊智鈞、廖炎崑、 廖若妤、廖婕羽、鄭淑文、釋常會、鐘寶釵、 涂素琴、許楊桂芬

徐玉美、徐禎陽、翁嘉瑞、袁清琴、高月嬌、

二、六○○元

康程豪、張三妹、張木樹、張志吉、張保利、

五五○元

黃寬模

張 勉、張家祥、張順治、張瑞玲、張瑞騰、

林泳馨

張銓芳&張棋翔、張麗華、張耀元、曹育瑋、

五○○元

曹晉嘉、梁純淨、梁靜芳、莊志昌、許岳年、

94

楊戍聰、楊慧敏、楊麗霜、溫榕英、葉名真、

丁坤鎮、于翠華、黃種雄、尹乃熾、尹成志、


無始時來憫我者, 母等若苦我何樂?為度無邊有情故,發菩提心佛子行。

~《佛子行三十七頌》第十頌

尤淑如、方仁駿、方天人、方歆寍、方天人、

高燕鳳、高靜宜、高麗安、屠文琦、崔敏、

劉書豪、劉連英、劉華師、劉瑞山、劉瑞吟、

方歆寍、方淳萱、方莉伶、方慶祥、方慧娟、

常琳、張午媛、張永興、張玉燕、張白芬、

劉瑞明、劉聖裕、劉聖耀、劉銀河、潘明和、

王文玲、王文珠、王仙容、王永森、王安良、

張名廷、邱陳每、張君儒、張秀娟、張育誌、

潘明和、蔣靜華、蔡仕龍、蔡秀純、蔡宗勳、

王克仁、王克玲、王克難、王 圻、王宏煌、

張育銘、張宗娟、張玲玲、張郁琳、張晉瑋、

蔡宜勳、蔡昆泓、蔡明雅、蔡明義、蔡金麗、

王秀彥、王俊惠、傅文良、王為公、王宣賀、

張真珠、張國源、張涵傑、張雪枝、張惠俐、

蔡夏明&賴嘉茵&蔡廷為&蔡淳婷、蔡陳秀絨、

王建成、王秋桂、王美玉、王茂德、王英蘭、

張雯娜、張順成、張圓笙、張瑞珍、張瑜芬、

蔡昭珠、蔡美勤、蔡素宇、蔡國偉、蔡淑美、

王貞文、王啟恩、王淑蕙、王雪枝、王雪娥、

張鈴采、張榮農、張慧敏、張慧婷、張頤齡、

蔡淑敏、蔡朝益、蔡鳳梅、鄭旭昇、鄭俊鴻、

王堯靖、王隆洲、王雅卿、王義光、王詩仁、

張麗香、張耀方、張珣、曹麗華、梁金營、

鄭國強、鄭淑華、鄭惠娟、鄭緯立、鄭燕鈴、

王碧華、王碩傑、王蓉華、王燕珠、王燕珠、

梁美銀、梁宴碩、梁儷穎、高論麟、符湘萍、

鄭穎芝、鄭麗玲、鄧士陞、鄧允怡、鄧立生、

王燕萍、王寶鳳、古乃思、史皓琳、甘宜平、

莊月環、莊永成、莊素月、莊惠珺、莊智清、

盧梅娟、蕭心怡、蕭弘清、蕭華菁、蕭麗文、

田劉賽欽白水旺、白秀麗、白純菁、石永禎、

莊萱琳、許光政、許秀碧、許岳年、許書揚、

蕭鈺樺、蕭澍經、諶玉湘、賴育祈、賴明福、

仲岱蘭、任秀貞、曲寶華、朱育儀、朱育儀、

許珮瑋、許素華、許淑靜、許雪雲、許雅惠、

賴盈達、賴振華、賴清哲、賴翠蓮、賴慧典、

朱美瑛、朱書瑩、朱益村、朱純益、朱淑珍、

許蔭、許瓊華、許麗月、許麗芬、連鈞修、

錢中浩、錢翠微、駱金興、戴翠櫻、薛瑞燕、

朱慶瑜、江明煌&江涂純、江勇達、艾貽芳、

郭玉霞、郭秀貞、郭秀滿、郭美華、郭素蘭、

謝志德、謝明政、謝浩豐、謝婉雯、謝麗瑩、

艾貽芳、何佳慧、何俊穎、何俊龍、何美鴻、

郭淑卿、郭惠芯、郭惠修、郭斐玲、郭耀宗、

鍾建芳、鍾秋子、鍾秋子、鍾起惠、鍾德輝、

何景輝、何維孝、余叔錦、余初郎、余珮琦、

陳乃菁、陳文山、陳月美、陳台運、陳幼君、

鍾賜嬌、鍾鴻勳、鞠育美、韓秀鳳、簡妙芬、

余漢民、冷天慧、吳仁氣、吳文淇、吳秀蓮、

陳正慧、陳玉淡、陳玉葉、陳玉葉、陳玉寶、

簡慧玲、闕美娥、顏存義、顏俊豐、顏銘鴻、

吳秀蘭、吳佩芸、吳兩和、吳季樺、吳岩弘、

陳白雪、陳吉立、陳如潔、陳君瑋、陳宏志、

顏輝煌&賴珮珍&顏臺呈&顏榕佑&顏

吳東 、吳東 、吳長娟、吳青臺、吳建台、

陳宏倫、陳秀珠、陳秀淋、陳秀鈺、陳佳瑋、

魏一純、魏偉珍、羅文喬、羅文豪、羅金梅、

吳 玲、吳秋蓮、吳美素、吳美觀、吳美嫈、

陳佩棻、陳宗緯、陳岳筠、陳念祖、陳怡君、

羅秋娟、羅寶貴、羅雲、嚴允寧、蘇千寬、

吳淑芬、吳淑惠、吳雪麗、吳惠芳、吳登華、

陳明珠、陳芳玲、陳芳英、陳金葉、陳金箱、

蘇天賜、蘇念慈、蘇素卿、蘇莉萍、蘇瑞德、

吳詠儀、吳瑞宗、吳瑞琴、吳瑛理、吳鳳玉、

陳俞儜、陳冠亨、陳威任、陳柔諭、陳柏成、

蘇雋媛、蘇麗容、鐘瑞貞、顧正琥、顧錦才、

吳鳳萍、吳慧姬、吳慧敏、吳濟羽、吳嬡琴、

陳珍枝、陳美玲、陳美倫、陳美瑩、陳美鏡、

顧錦才、佘素君、鄔書林、李汪彩棠、林金天敏、

呂春華、呂素足、呂崇明、宋玉青、宋美灼、

陳香吟、陳家琳、陳恕民、陳素華、陳素慧、

林洪月霞、翁程淑儀、袁楊格蓮、陳王暉琳、

巫建龍、李文龍、李日旺、李世豪、李冬生、

陳國治、陳國賢、陳堅誠、陳敏慧、陳清泉、

陳周林華、楊黃淑娥、廖徐臺妹、蔡林罔市、

李永富、李玉英、李玉雪、李玉婷、李志彬、

陳淑枝、陳荻蓁、陳勝基、陳富城、陳惠如、

鄭王鳳鸞、戴張明華、謝董幼里、簡郭素珍、

李宗玉、李欣齡、李金純、李彥承、李玲玲、

陳惠貞、陳甦蘭、陳華珍、陳隆雄、陳瑞梅、

盧張宗蓮、大有銀樓、大豐合記報關行、輝盟

李美照、李素華、李素勤、李淑觀、李智煜、

陳裔玲、陳鈴如、陳鳳梅、陳儀芳、陳劍城、

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李貴美、李雅雯、李黃鶯、李榮俊、李漢鵬、

陳慧敏、陳穎正、陳翰霖、陳興福、陳靜卿、

李璧灑、李麗珠、李寶彩、李蘭生、杜耿邦、

陳麗娜、陳麗雪、陳麗鳳、陳蘭芳、陸勝慧、

杜彩英、杜彩英、沈亦芳、沈亦芳、沈如蘭、

陶道安、傅士能、傅正瑞、傅昱程、傅惠美、

沈美珠、沈瓊姿、狄運昌、阮吟綢、阮章偉、

彭文蓮、彭昇平、彭秋真、彭淑嫻、曾功銘、

阮耀霖、卓連旺、周一芬、周世良、周宜靜、

曾孝文、曾奉懿、曾映鈞、曾美足、曾美鳳、

三八八元

周承杰、周明瑞、周昭榮、周美麗、周軒至、

曾致中、曾梅華、曾頂嘉、曾鳳宜、曾蘇銘、

李璁娀

周淑盈、周銘霆、周慧玲、周麟甡、宗才璋、

游亦安、游李蜂、游惠娥、游惠鳳、游漢調、

易麗華、昌艷屏、果榮宇、林久媺、林壬雨、

程松齡、程為山、童小鈴、黃子芳、黃小榕、

三○○元

林世民、林台福、林玉好、林宏諭、林杏枝、

黃元者、黃文映、黃兆強、黃守都、黃安堂、

朱育儀、林慈穗、張秋燕、莊璧瑜、陳美鈴、

林汶宏、林秀玲、林秀薇、林良美、林佳蓉、

黃志成、黃杏妮、黃秀惠、黃良銘、黃芝蘭、

黃春香、葉麗君、劉環生、蔡秋風、顏存義、

林佳蓉、林佳縈、林佩金、林坤隆、林坤標、

黃政富、黃春銘、黃昭雄、黃柏豪、黃津鈺、

釋慧瑄

林坤緯、林佳融、林坤龍、林松德、林玫秀、

黃秋愛、黃素卿、黃素真、黃啟源、黃淑娟、

林秉信、林俊榮、林建宇、林春玉、林珍貞、

黃細旻、黃莉娜、黃凱斯、黃富美、黃智琳、

林紀屏、林美英、林家慶、林家慶、林健智、

黃雅鈴、黃詩茹、黃種進、黃德容、黃德舜、

林清莉、林淑文、林淑芬、林淑芬、林淑媛、

黃憶庭、黃錦鳳、黃瓊葵、黃麗珠、黃麗華、

二四○元

林淑惠、林淑慧、林淑慧、林郭雲、林湘如、

黃耀祥、黃筱雅、楊大慶、楊玉珍、楊玉瑩、

陳裔玲&李豐榮

林雯惠、林瑤玲、林碧燕、林鳳、林德乾、

楊兆庭、楊明畢、楊武城、楊金玉、楊美枝、

林麗玲、林鶴珠、林美、武泓秀、邵瓊珠、

楊美瑩、楊美瑩、楊美瑩、楊雪霞、楊登貴、

二○○元

邱志良、邱玲美、邱美惠、邱惠敏、邱鴻鈞、

楊雯惠、楊榮凱、楊錦雲、楊鴻椿、楊璧朱、

王茂德、王啟章、朱貴陽、朱寶二、朱寶玉、

邱鸞嬌、金瑞芝、金瑞城、俞秋漣、施秀鳳、

楊豐瑞、楊沭芳、楊琤茹、溫先玲、溫先儀、

吳水塗、宋正熙、辛孟容、林岱儀、林岱儀、

施俊名、施麗玉、柯美霜、柯素情、柯麗鈴、

溫先慧、溫慧萍、葉本心、葉俊郎、葉帝余、

紀螢輝、胡宗道、徐清華、康麗珠、張美華、

洪光輝、洪玫英、洪柳村、洪美理、洪若娟、

葉淑鈺、葉麗鈴、葛文盛、詹石娥、詹東興、

許金鳳、陳洋鉦、陳秋英、游紹佑、游紹君、

洪偉峰、洪淑麗、洪進福、洪鈴雯、洪嘉謙、

詹麗瑩、鄒雪梅、雷悅俐、廖士欽、廖幼華、

無 名、楊金環、蔡瓊文、薛大任、鐘世賢、

洪儀真、胡毓賢、胡學強、范俊海、范寶如、

廖玟斌、廖素娟、廖國妙、廖瓊玉、廖瓊真、

葉閎宇&葉洋豪、劉怡宣&劉福相、羅紫萍&羅高

韋霽原、倪素娥、夏巧蓮、夏錫生、孫美升、

廖瓊真、熊梓檳、褚宏文、趙大偉、趙宇修、

彩敏、嚴士峰&陳秀慧、HASSANAZARPOUR

孫梅君、孫淑芬、孫榮斌、孫樂平、孫麗珍、

趙曼萍、趙許雪、趙麗萍、劉大維、劉文英、

孫麗婷、徐厚鈴、徐嘉妤、徐嘉妏、徐榮豐、

劉玉珍、劉克偉、劉彤芳、劉秀媛、劉邦弘、

殷勝田、翁玉玲、翁美貞、翁銀芳、翁慧貞、

劉怡明、劉昌宇、劉芳莉、劉秋皓、劉秋皓、

馬永康、高玄鶴、高瑞月、高瑞琳、高燕菁、

劉郁琦、劉娟伶、劉娟美、劉家東、劉書美、

家、

四○○元 李珈璇、林秀珍、林美雲、蕭心婷、蕭丞凱、 蕭瑋翰、葉永鳳&李鴻銘&李淋翔&李昌榕

二五○元 林玉娟、林玉娟、陳信昌、陳禹伸

一二○元 李羿寰、李靖宣

95


一○○元

一、八○○元

鄭永鈴、鄭修孟、鄧明正、燕慧珍、蕭寶惜、

十方眾、王雅卿、甘絮、任秀貞、任怡潔、

王美蓉&陳威明&陳威立

賴玉珠、賴志鵬、賴偉銘、賴淑霞、謝秋雰、

任祐辰、江美珠、吳東源、吳冠霆、吳姿儀、

賴煥城&劉燕琍、謝素員、謝瑞祥、簡煌石、

一、六○○元

藍志恒、魏叔琴、關剛石、關慧瑛、蘇尹男、

陳溪泉&盧金蓮&陳幸琪&陳癸余&陳佳伶

蘇愛婷、顧正琥、古羅喜妹、葉陳素珍、劉古

黃士銓、黃小俐、黃金玉、黃柏翔、楊博凡、

一、五○○元

玉梅、宇得國際企業有限公司、百分百國際股

楊博宇、溫先玲、劉嘉玲、蕭天佑、蕭斐珊、

江炯煌、余 鑑、卓遵式、林欣諺、邱玉玲、

蕭嘉佩、蕭嘉茹、賴淑芳、閻律安、閻律穎、

楊勝發、楊 陽、廖小芙、賴金鳳、戴冠福、

顏大儁、鄭劉濱&因美娥、吳杜淑芬、蓮池淨苑

鍾小元、簡素惠、嚴慧心、蘇育玲、金郁齡&

八八八元

五○元

金玟齡、侯瑞華&林錦源、黃郁婷&黃亭雅&

余淑華

李碧容、李璧灑、林靖汾、施蘭鳳、徐立蓉、 徐立蓁、許搏順、陳采詩、陳清城、陸秀英、

謝尚容

三○○、○○○元 全億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富泰建設股份有限公

八○○元 房麗卿、柯能騰、楊淑敏&黃讚來&黃士昂& 黃謹涵&黃謙韻黃萬發

一、一○○元 呂永光、蕭秋永、謝蕙曲

葉素琴、劉保美、鄭玄丞

七四○元 陳裔玲&李豐榮

七○○元 林金天敏、梁文毅

司、鴻隆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一、○二○元

二○、○○○元

蔣雲玉

蔡淑君

一、○○○元

一二、○○○元

方翊倫、方翊倫、王友培、王秀鳳、王秀鳳、

洪國倫、徐永芳、張美英、陳金元、陳國樑、

王佳芬、王阿保、王淑華、王毓婉、王懷鈞、

傅松枝&傅慧蘭、彭玉成、彭純姬、楊秀娟、

史玉琪、任冰如、任偉忠、印皖明、朱光昇、

溫先玲、詹靜秋、鍾淳淵、蘇景暉、顧嘉展

張秀禎

六○○元 尹乃熾、王懿貞、任秀貞、何瑞珍、李先雨、 沈秉澤、汪西琳、昌艷屏、林桂涵、林啟一、

一○、○○○元

朱純益、吳三明、吳上康、吳如瓊、吳佳蓉、

林君穎、林彥志、張士亭、劉懿瑩、雍碩股份

吳建玲、吳淑娟、吳夢苓、吳錦釵、吳燦明、

五一五元

有限公司

吳麗芳、吳筱敏、呂孝蓓、呂悅如、呂劍榮、

胡毓賢

宋俊松、宋俊松、李仁杰、李文秀、李合峰、

五○○元

八、○○○元 王士潔

李 秀、李叔桓、李幸儀、李金福、李美齡、 李致穎、李素真、汪麗珍、周 平、周美玉、

五、○○○元

林文芝、林君軒、林育菁、林怡君、林怡君、

李幼喬、李華、袁惠兒、趙蓬軒

林欣諺、林玲秋、林娟后、林淑鈴、林翠凰、 邱兆璋、邱琪琇、侯 玉、姚凱林、施志忠、

四、○一五元

施義舜、施輝隆、柯幼祥、柯能騰、柳霖幸、

劉青青

洪月琴、洪如鴻、洪有在、洪志鑫、洪來春、

四、○○○元 余嘉仁、陳勉文、陳曾金妹、廖珮安

洪昌宏、洪清河、洪稚盈、胡澤芬、唐雲禎、 唐 銑、唐賢珍、孫蓉蓉、孫德菁、徐玉美、 徐禎陽、殷沛青、翁嘉瑞、袁 因、袁清琴、

三、五○○元

高月嬌、康程豪、張三妹、張木樹、張保利、

許啟祥、顧錦才

張家祥、張順治、張瑞玲、張瑞騰、張麗華、 張銓芳&張棋翔、曹育瑋、曹晉嘉、梁純淨、

三、○○○元

梁靜芳、莊志昌、許岳年、許秋月、許倍甄、

王莫方、吳美錦、郝永崴、張志吉、張桂英、

許梅英、許淑玲、許翠芳、許慧斕、郭俊亨、

張云、陳宇慷、陳宏嘉、陳時輝、陳儷文、

郭美秀、郭愛俐、郭葉、陳力新、陳玉貞、

傅銘輝、楊智鈞、鐘寶釵、許楊桂芬

陳朱輝、陳秀玲、陳佩儀、陳奕彰、陳彥鈞、

二、五○○元 嚴靜怡全家

陳昭蓉、陳映文&陳宣瑋、陳美純、陳祐龍、 陳素珍、陳國樑、陳彩芬、陳惠玲、陳掌珠、 陳碧雲、陳劉秀玉、陳德坪、彭佾、彭炎祺、

二、○○○元

曾致中、曾欽一、曾綺屏、辜麗芬、黃芳進、

方佑敏、吳中秀、李丙登、杜彩英、周雪梅、

黃城栩、黃淑貞、黃廣輝、黃麗容、黃寶秀、

柯璟嫺、洪珅江、紀志豫、唐瑞梅、孫家惠、

黃顯智、塗天和、楊戍聰、楊慧敏、楊麗霜、

許水蔭、陳美鈴、陳美鈴、陳慧薰、陳麗宇、

溫榕英、葉一心、葉名真、葉其昌、葉征勇、

黃淑麗、葉本心、葉其昌、廖伊仁、劉綠瑛、

葉宥呈、葉源潔、鄒珈銹、廖玲華、廖珠善、

蔣東安、鄭盈盈、鄭郁英、賴淑霞、戴翠櫻、

廖淑絹、廖淑絹、廖震元、熊瑞玲、劉巡宇、

羅文華&羅國雄、黃蔡麗香、素食園老闆娘

劉怡明、劉鎮誠、歐陽淋、歐陽富、蔡明珊、 蔡美珠、蔡國偉、蔡 媚、蔡惠英、蔡蕙聯、

96

公司、輝洋有限公司、寰力企業有公司

黃政皓

一、二○○元

中華民國98年10月捐款資料

份有限公司、卓輝有限公司、裕圓富企業有限

丁坤鎮、于翠華、尹乃熾、尹成志、尤淑如、 方仁駿、方天人&方歆寍、方天人&方歆寍、 方淳萱、方莉伶、方慶祥、方慧娟、王文玲、 王文珠、王仙容、王永森、王克仁、王克玲、 王克難、王 圻、王宏煌、王秀彥、王建成、 王俊惠&傅文良&王為公&王宣賀、王秋桂、 王美玉、王茂德、王英蘭、王貞文、王啟恩、 王淑宜、王淑蕙、王淑寶、王雪枝、王雪娥、 王堯靖、王隆洲、王雅卿、王義光、王詩仁、 王碧華、王碩傑、王蓉華、王燕珠、王燕珠、 王燕萍、王寶鳳、古乃思、史皓琳、甘宜平、 白水旺、白秀麗、白純菁、石永禎、仲岱蘭、 任秀貞、曲寶華、朱育儀、朱育儀、朱美瑛、 朱書瑩、朱益村、朱純益、朱淑珍、朱慶瑜、 江明煌&江涂純、江勇達、艾貽芳、艾貽芳、 何佳慧、何俊穎、何俊龍、何美鴻、何景輝、 何維孝、余叔錦、余初郎、余珮琦、余漢民、 冷天慧、吳仁氣、吳文淇、吳秀蓮、吳秀蘭、 吳佩芸、吳兩和、吳季樺、吳東 、吳東 、 吳長娟、吳青臺、吳建台、吳 玲、吳秋蓮、 吳美素、吳美觀、吳美嫈、吳英宏、吳英宏、 吳淑芬、吳淑惠、吳雪麗、吳惠芳、吳登華、 吳瑞宗、吳瑞琴、吳瑛理、吳鳳玉、吳鳳萍、 吳慧姬、吳慧敏、吳濟羽、吳嬡琴、呂春華、 呂素足、呂崇明、宋玉青、宋美灼、巫建龍、 李日旺、李世豪、李冬生、李永富、李玉英、 李玉雪、李玉婷、李志彬、李宗玉、李欣齡、


求覺尚需捨自身,何況一切身外物,故於身財盡捨卻,不望報是佛子行。

~《佛子行三十七頌》第二十五頌

李彥承、李玲玲、李美照、李素華、李素勤、

陳朝揚、陳甦蘭、陳華珍、陳隆雄、陳瑞梅、

四○○元

李淑觀、李智煜、李貴美、李雅雯、李黃鶯、

陳裔玲、陳鈴如、陳鳳梅、陳劍城、陳慧敏、

林秀珍、葉永鳳&李鴻銘&李淋翔&李昌榕

李煌圖、李榮俊、李漢鵬、李璧燕、李璧灑、

陳穎正、陳翰霖、陳興福、陳麗娜、陳麗雪、

李麗珠、李寶彩、李蘭生、杜耿邦、杜彩英、

陳麗鳳、陳蘭芳、陸勝慧、陶道安、傅惠美、

三八八元

杜彩英、沈亦芳、沈亦芳、沈如蘭、沈美珠、

彭文蓮、彭昇平、彭秋真、彭淑嫻、曾功銘、

李璁娀

沈瓊姿、狄運昌、阮吟綢、阮章偉、阮耀霖、

曾孝文、曾奉懿、曾映鈞、曾美鳳、曾致中、

周一芬、周文瀚、周世良、周宜靜、周承杰、

曾梅華、曾頂嘉、曾鳳宜、曾蘇銘、游亦安、

三○○元

周明瑞、周昭榮、周美麗、周軒至、周淑盈、

游李蜂、游惠娥、游惠鳳、游漢調、程松齡、

朱育儀、林淑雲、林慈穗、徐毅騰、莫遣韶、

周銘霆、周慧玲、周麟甡、宗才璋、尚玉貴、

程為山、程懷琳、童小鈴、黃子芳、黃元者、

郭美滿、陳美鈴、黃春香、黃秋林、葉麗君、

招德芳、易麗華、昌艷屏、果榮宇、林久媺、

黃文映、黃兆強、黃守都、黃安堂、黃志成、

劉環生、蔡秋風、顏存義、廖清水&李俶全家福

林壬雨、林月治、林月治、林世民、林台福、

黃秀惠、黃良銘、黃芝蘭、黃春銘、黃昭雄、

林宏諭、林杏枝、林汶宏、林秀玲、林秀薇、

黃柏豪、黃津鈺、黃秋愛、黃素卿、黃素真、

林良美、林佳蓉、林佳蓉、林佳縈、林佩金、

黃啟源、黃淑娟、黃細旻、黃莉娜、黃凱斯、

林坤隆、林坤標、林坤緯&林佳融、林坤龍、

黃富美、黃智琳、黃雅鈴、黃詩茹、黃種進、

二一五元

林松德、林玫秀、林秉信、林俊榮、林建宇、

黃德容、黃德舜、黃憶庭、黃錦鳳、黃瓊葵、

劉福相&劉怡宣、羅紫萍&羅高彩敏

林春玉、林珍貞、林紀屏、林美英、林家慶、

黃麗珠、黃麗華、黃耀祥、楊玉珍、楊玉瑩、

林家慶、林健智、林清莉、林淑文、林淑芬、

楊兆庭、楊明畢、楊金玉、楊美枝、楊美瑩、

二○○元

林淑芬、林淑媛、林淑惠、林淑慧、林淑慧、

楊美瑩、楊美瑩、楊淑美、楊雪霞、楊登貴、

王啟章、王毓麟、朱寶玉、吳水塗、宋正熙、

林郭雲、林湘如、林雯惠、林意祥、林瑤玲、

楊雯惠、楊榮凱、楊錦雲、楊鴻椿、楊璧朱、

胡宗道、徐清華、康麗珠、張美華、許金鳳、

林 鳳、林德乾、林麗玲、林鶴珠、林 瑄、

楊豐瑞、楊沭芳、楊琤茹、溫先玲、溫先儀、

陳洋鉦、陳秋英、游紹佑、游紹君、楊金環、

林 美、武泓秀、邵瓊珠、邱志良、邱玲美、

溫先慧、溫慧萍、葉本心、葉俊郎、葉帝余、

謝麗如、鐘世賢、葉閎宇&葉洋豪、嚴士峰&

邱美惠、邱惠敏、邱鴻鈞、邱鸞嬌、金瑞芝、

葉淑鈺、葛文盛、詹石娥、詹東興、詹麗瑩、

陳秀慧

金瑞城、俞秋漣、施秀鳳、施俊名、施麗玉、

鄒雪梅、雷悅俐、廖士欽、廖幼華、廖玟斌、

柯美霜、柯素情、柯麗鈴、洪光輝、洪玫英、

廖素娟、廖國妙、廖瓊玉、廖瓊真、廖瓊真、

洪柳村、洪美理、洪若娟、洪偉峰、洪淑麗、

熊梓檳、褚宏文、趙大偉、趙宇修、趙曼萍、

洪掌珠、洪進福、洪鈴雯、洪嘉謙、洪儀真、

趙許雪、趙麗萍、劉大維、劉文英、劉玉珍、

一二○元

胡學強、范俊海、韋霽原、倪素娥、夏巧蓮、

劉克偉、劉彤芳、劉秀媛、劉邦弘、劉怡明、

李羿寰、李靖宣

夏錫生、孫美升、孫梅君、孫淑芬、孫榮斌、

劉昌宇、劉芳莉、劉采繐、劉秋皓、劉秋皓、

孫樂平、孫麗珍、孫麗婷、徐厚鈴、徐嘉妤、

劉郁琦、劉娟伶、劉娟美、劉書美、劉書豪、

一○○元

徐嘉妏、徐榮豐、殷勝田、翁玉玲、翁美貞、

劉連英、劉華師、劉瑞山、劉瑞吟、劉瑞明、

十方眾、王雅卿、甘絮、任秀貞、任怡潔、

翁銀芳、翁慧貞、馬永康、高玄鶴、高瑞月、

劉聖裕、劉聖耀、劉銀河、劉燕琍、潘明和、

任祐辰、江美珠、吳東源、吳冠霆、吳姿儀、

高瑞琳、高燕菁、高燕鳳、高靜宜、高麗安、

潘明和、蔣靜華、蔡仕龍、蔡秀純、蔡宜勳、

李婷婷、李碧容、李璧灑、林靖汾、施蘭鳳、

屠文琦、崔 敏、常 琳、張午媛、張永興、

蔡昆泓、蔡明雅、蔡明義、蔡金麗、蔡昭珠、

徐立蓉、徐立蓁、許搏順、陳采詩、陳清城、

張玉燕、張白芬、張名廷&邱陳每、張秀娟、

蔡美勤、蔡夏明&賴嘉茵&蔡廷為&蔡淳婷、

陸秀英、黃士銓、黃小俐、黃金玉、黃柏翔、

張育誌、張育銘、張宗娟、張 勉、張玲玲、

蔡素宇、蔡國偉、蔡淑敏、蔡朝益、蔡鳳梅、

楊博凡、楊博宇、溫先玲、劉嘉玲、蕭斐珊、

張郁琳、張晉瑋、張真珠、張國源、張涵傑、

鄭俊鴻、鄭國強、鄭淑華、鄭惠娟、鄭緯立、

鄭劉濱&因美娥、蕭嘉佩、蕭嘉茹、賴淑芳、

張雪枝、張雯娜、張順成、張圓笙、張瑞珍、

鄭燕鈴、鄭穎芝、鄭麗玲、鄧士陞、鄧允怡、

閻律安、閻律穎、顏大儁、吳杜淑芬、蓮池淨苑

張瑜芬、張鈴采、張榮農、張慧敏、張慧婷、

鄧立生、盧梅娟、蕭心怡、蕭弘清、蕭華菁、

張頤齡、張麗香、張耀方、張 珣、曹麗華、

蕭鈺樺、蕭澍經、諶玉湘、賴育祈、賴明福、

梁金營、梁美銀、梁宴碩、梁儷穎&高論麟、

賴盈達、賴振華、賴清哲、賴翠蓮、賴慧典、

符湘萍、莊月環、莊永成、莊素月、莊惠珺、

錢中浩、錢翠微、駱金興、戴翠櫻、薛瑞燕、

莊智清、莊萱琳、許光政、許秀碧、許岳年、

謝志德、謝浩豐、謝婉雯、謝麗瑩、鍾建芳、

許書揚、許珮瑋、許素華、許淑靜、許雪雲、

鍾秋子、鍾秋子、鍾起惠、鍾德輝、鍾賜嬌、

二五○、○○○元

許雅惠、許 蔭、許瓊華、許麗月、許麗芬、

鍾鴻勳、鞠育美、韓秀鳳、簡妙芬、簡慧玲、

泰群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潤祥實業股份有限公

連鈞修、郭玉霞、郭秀貞、郭秀滿、郭美華、

闕美娥、顏存義、顏秀碧、顏俊豐、顏銘鴻、

司、震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郭素蘭、郭淑卿、郭惠芯、郭惠修、郭斐玲、

顏輝煌&賴珮珍&顏臺呈&顏榕佑&顏

郭耀宗、陳乃菁、陳文山、陳台運、陳幼君、

魏一純、魏偉珍、羅文喬、羅文豪、羅金梅、

二○、○○○元

陳正慧、陳玉淡、陳玉葉、陳玉寶、陳白雪、

羅秋娟、羅寶貴、羅雲、嚴允寧、蘇天賜、

蔡淑君

陳吉立、陳君瑋、陳宏志、陳宏倫、陳秀娟、

蘇念慈、蘇素卿、蘇莉萍、蘇瑞德、蘇雋媛、

陳秀珠、陳秀淋、陳秀鈺、陳佳瑋、陳佩棻、

蘇麗容、蘇鈺惠、鐘瑞貞、顧正琥、顧錦才、

一二、○○○元

陳宗緯、陳岳筠、陳念祖、陳怡君、陳明珠、

顧錦才、佘素君、鄔明盛、鄔書林、李汪彩棠、

陳芳玲、陳芳英、陳采詩、陳金葉、陳金箱、

林金天敏、林洪月霞、袁楊格蓮、翁程淑儀、

一○、○○○元

陳俞儜、陳冠亨、陳威任、陳柔諭、陳柏成、

陳王暉琳、陳周林華、廖徐臺妹、楊黃淑娥、

林君穎、林彥志、邵信翰、張士亭、雍碩股份

陳珍枝、陳美玲、陳美倫、陳美瑩、陳美鏡、

蔡林罔市、蔡陳秀絨、盧張宗蓮、戴張明華、

有限公司

陳香吟、陳家琳、陳恕民、陳素華、陳素慧、

謝董幼里、田劉賽欽、鄭王鳳鸞、簡郭素珍、

陳國治、陳國賢、陳堅誠、陳敏慧、陳清泉、

大有銀樓、大豐合記報關行&黃種雄、輝盟國

八、○○○元

陳淑枝、陳勝基、陳富城、陳惠如、陳惠貞、

際股份有限公司

王士潔

家、

二五○元 林玉娟、林玉娟、陳信昌、陳禹伸

一五○元 邱士豪

中華民國98年11月捐款資料

周達偉

97


六、六○○元

林文芝、林玄真、林秀媛、林宗材、林怡君、

五○○元

賴煥城&劉燕琍&賴璟儀

林怡君、林玲秋、林娟后、林淑萍、林淑鈴、

丁坤鎮、丁彥民、于翠華、尹乃熾、尹成志、

林翠凰、邱兆璋、邱琪琇、邱 菊、侯 玉、

六、○○○元

方天人&方歆寍、方天人&方歆寍、尤淑如、

姚凱林、施志忠、施輝隆、柯幼祥、柯能騰、

方仁駿、方淳萱、方莉伶、方慶祥、方慧娟、

林淑萍、吳黃阿碧

洪月琴、洪如鴻、洪有在、洪志鑫、洪來春、

王文玲、王文珠、王仙容、王永森、王伯宙、

五、○○○元

洪昌宏、洪清河、洪稚盈、洪憲治、胡澤芬、

王克仁、王克玲、王克難、王 圻、王宏煌、

唐 銑、唐賢珍、孫蓉蓉、孫德菁、徐玉美、

王秀彥、王俊惠&傅文良&王為公&王宣賀、

徐禎陽、翁嘉瑞、袁清琴、高月嬌、康程豪、

王建成、王秋桂、王美玉、王茂德、王英蘭、

張三妹、張木樹、張志吉、張秀滿、張保利、

王貞文、王啟恩、王淑蕙、王雪枝、王雪娥、

四、○○○元

張家祥、張順治、張瑞玲、張銓芳&張棋翔、

王堯靖、王隆洲、王雅卿、王義光、王詩仁、

葉雲蘭

張瑞騰、張麗華、張耀元、曹育瑋、曹晉嘉、

王碧華、王碩傑、王蓉華、王燕珠、王燕珠、

梁純淨、梁靜芳、莊志昌、許岳年、許秋月、

王燕萍、王寶鳳、古乃思、史皓琳、甘宜平、

許倍甄、許梅英、許淑玲、許翠芳、許慧斕、

吳佳蓉

白水旺、白秀麗、白純菁、石永禎、仲岱蘭、

郭俊亨、郭美秀、郭愛俐、郭葉、陳力新、

任秀貞、曲寶華、朱育儀、朱育儀、朱美瑛、

三、五○○元

陳玉貞、陳朱輝、陳秀玲、陳佩儀、陳奕彰、

朱書瑩、朱益村、朱純益、朱淑珍、朱慶瑜、

陳昭蓉、陳映文&陳宣瑋、陳素珍、陳國樑、

江明煌&江涂純、江勇達、艾貽芳、艾貽芳、

陳彩芬、陳惠玲、陳掌珠、陳碧雲、陳德坪、

何佳慧、何俊穎、何俊龍、何美鴻、何景輝、

三、○○○元

陸新進、彭玉嫺、彭 佾、彭炎祺、曾致中、

何維孝、余叔錦、余初郎、余珮琦、余夢祥、

尹顯慧、洪瓔真、張文貴、張桂英、陳世芳、

曾欽一、曾綺屏、游智偉、游智偉、辜麗芬、

余漢民、冷天慧、吳仁氣、吳秀蓮、吳秀蘭、

陳宇慷、陳宏嘉、陳時輝、陳時輝、傅銘輝、

黃月美、黃芳進、黃城栩、黃美蓮、黃淑貞、

吳佩芸、吳兩和、吳季樺、吳岩弘、吳東 、

楊智鈞、蔡紹禧、鄭淑文、賴寶桂、鐘秀珍、

黃廣輝、黃麗容、黃寶秀、黃顯智、塗天和、

吳東 、吳長娟、吳青臺、吳建台、吳 玲、

鐘秀珍、鐘寶釵、許楊桂芬

楊戍聰、楊慧敏、楊麗霜、溫榕英、葉名真、

吳秋蓮、吳美素、吳美觀、吳美嫈、吳英宏、

葉其昌、葉源潔、鄒珈銹、廖玲華、廖珠善、

吳淑芬、吳淑惠、吳雪麗、吳惠芳、吳登華、

廖淑絹、廖淑絹、廖震元、熊瑞玲、劉巡宇、

林欣諺

吳詠儀、吳瑞宗、吳瑞琴、吳瑛理、吳鳳玉、

劉怡明、劉彥良、劉鎮誠、歐陽淋、歐陽富、

吳鳳萍、吳慧姬、吳慧敏、吳濟羽、吳嬡琴、

二、○○○元

蔡中庸、蔡明珊、蔡美珠、蔡國偉、蔡惠英、

呂春華、呂素足、呂崇明、宋玉青、宋美灼、

蔡蕙聯、鄭永鈴、鄭秀英、鄭修孟、鄧明正、

巫建龍、李文龍、李日旺、李世豪、李冬生、

燕慧珍、蕭寶惜、賴玉珠、賴志鵬、賴偉銘、

李永富、李玉英、李玉雪、李玉婷、李志彬、

賴淑霞、賴煥城&劉燕琍、薛美卿、謝秋雰、

李宗玉、李欣齡、李彥承、李玲玲、李美照、

謝衍傑&洪原璟、謝瑞祥、簡煌石、藍志恒、

李素華、李素勤、李淑觀、李智煜、李貴美、

魏叔琴、羅玉鈴、關剛石、關慧瑛、蘇尹男、

李雅雯、李黃鶯、李榮俊、李漢鵬、李嬌蘭、

蘇愛婷、顧正琥、陳賴秀枝、宇得國際企業有

李璧灑、李麗珠、李寶彩、李蘭生、杜耿邦、

限公司、卓輝有限公司、裕圓富企業有限公

杜彩英、杜彩英、沈亦芳、沈亦芳、沈如蘭、

司、寰力企業有公司、輝洋有限公司

沈瓊姿、狄運昌、阮吟綢、阮章偉、阮耀霖、

八八八元

卓連旺、周一芬、周世良、周宜靜、周承杰、

朱楚玉、李幼喬、李 華、姚文珊、袁惠兒、 張薰卿、陳思伶、趙蓬軒、蔡志英

三、六○○元

許啟祥、顧錦才

二、五○○元

方佑敏、王小尹、李丙登、周玲玉、柯璟嫺、 洪珅江、唐瑞梅、許水蔭、陳玉珠、陳芷羚、 陳美鈴、陳美鈴、陳慧薰、陳麗宇、黃淑麗、 廖伊仁、劉綠瑛、蔣東安、鄭盈盈、鄭郁英、 賴淑霞、謝許鹽、黃蔡麗香、張文慶&葉美 蘭、張發烈&林蘭英、羅文華&羅國雄

一、八○○元 王美蓉&陳威明&陳威立

一、五○○元 江炯煌、余 鑑、卓遵式、侯瑞華&林錦源、 馬毓穗、黃雅凌、楊勝發、楊 陽、廖小芙、 賴金鳳、戴冠福、鍾小元、蘇育玲、黃郁婷&

余淑華

周銘霆、周慧玲、周麟甡、宗才璋、尚玉貴、

八○○元

易麗華、昌艷屏、果榮宇、林久媺、林壬雨、

劉保美

林世民、林台福、林玉好、林宏諭、林杏枝、 林汶宏、林秀玲、林秀薇、林良美、林佳蓉、

黃亭雅&黃政皓

七○○元

一、二○○元

林金天敏、梁文毅

林坤緯&林佳融、林坤龍、林松德、林玫秀、

林阿甘、柯能騰

六六○元

林秉信、林俊榮、林建宇、林春玉、林珍貞、

一、一○○元

李月瑟

呂永光、黃子岳、黃煜婷、蕭秋永、謝蕙曲

六○○元

林淑媛、林淑惠、林郭雲、林湘如、林雯惠、

一、○○○元

尹乃熾、王懿貞、任秀貞、何瑞珍、李先雨、

林意祥、林瑤玲、林碧燕、林 鳳、林德乾、

沈秉澤、汪西琳、昌艷屏、林桂涵、林啟一、

林麗玲、林鶴珠、林美、武泓秀、邵瓊珠、

洪國倫、徐永芳、張美英、陳金元、陳國樑、

邱志良、邱玲美、邱美惠、邱惠敏、邱鴻鈞、

傅松枝&傅慧蘭、彭玉成、彭純姬、楊秀娟、

邱鸞嬌、金瑞芝、金瑞城、俞秋漣、施秀鳳、

溫先玲、詹靜秋、鍾淳淵、蘇景暉、顧嘉展

施俊名、施麗玉、柯美霜、柯素情、柯麗鈴、

方 萍&胡永榮、方翊倫、方翊倫、王友培、 王秀鳳、王秀鳳、王佳芬、王阿保、王淑華、 王毓婉、王懷鈞、史玉琪、任冰如、任偉忠、 印皖明、朱光昇、朱純益、吳三明、吳上康、

林佳蓉、林佳縈、林佩金、林坤隆、林坤標、

林紀屏、林美英、林家慶、林家慶、林健智、 林清水、林清莉、林淑文、林淑芬、林淑芬、

洪玫英、洪柳村、洪美理、洪若娟、洪偉峰、

吳如瓊、吳佳蓉、吳建玲、吳淑娟、吳夢苓、

五二○元

吳錦釵、吳燦明、吳麗芳、呂孝蓓、呂悅如、

邱美媛、羅素升、羅素升

洪儀真、胡學強、范俊海、韋霽原、倪素娥、

李月娥、李合峰、李 秀、李叔桓、李幸儀、

五一五元

夏巧蓮、夏錫生、孫美升、孫梅君、孫淑芬、

李致穎、李嬌蘭、汪麗珍、周 平、周美玉、

胡毓賢

呂劍榮、宋俊松、宋俊松、李仁杰、李文秀、

98

周明瑞、周昭榮、周美麗、周軒至、周淑盈、

洪淑麗、洪掌珠、洪進福、洪鈴雯、洪嘉謙、

孫榮斌、孫樂平、孫麗珍、孫麗婷、徐厚鈴、 徐嘉妤、徐嘉妏、徐榮豐、殷勝田、翁玉玲、


隨於何時行何事,應觀自心何相狀,恆繫正念與正知,修利他是佛子行。

~《佛子行三十七頌》第三十六頌

翁美貞、翁銀芳、翁慧貞、馬永康、高玄鶴、

劉書美、劉書豪、劉淑珍、劉連英、劉華師、

高瑞月、高瑞琳、高燕菁、高燕鳳、高麗安、

劉瑞山、劉瑞吟、劉瑞明、劉聖裕、劉聖耀、

屠文琦、崔 敏、常 琳、張午媛、張永興、

劉銀河、劉燕琍&賴璟儀、潘明和、潘明和、

張玉燕、張白芬、張名廷&邱陳每、張君儒、

蔣靜華、蔡仕龍、蔡秀純、蔡宗勳、蔡宜勳、

張秀娟、張育誌、張育銘、張宗娟、張 勉、

蔡昆泓、蔡夏明&賴嘉茵&蔡廷為&蔡淳婷、

一○○元

張玲玲、張郁琳、張晉瑋、張真珠、張國源、

蔡明雅、蔡明義、蔡金麗、蔡昭珠、蔡美勤、

十 方、王雅卿、甘絮、任秀貞、任怡潔、

張雪枝、張雅舜、張雯娜、張順成、張圓笙、

蔡素宇、蔡國偉、蔡國寶、蔡淑敏、蔡朝益、

任祐辰、江美珠、吳東源、吳冠霆、吳姿儀、

張瑞珍、張瑜芬、張鈴采、張榮農、張慧敏、

蔡鳳梅、鄭俊鴻、鄭國強、鄭淑華、鄭凱泰、

李碧容、李璧灑、林靖汾、施蘭鳳、徐立蓉、

張慧婷、張曉蓉、張頤齡、張麗香、張耀方、

鄭惠娟、鄭緯立、鄭燕鈴、鄭穎芝、鄭麗玲、

徐立蓁、許安居、許秀鴦、許搏順、陳采詩、

張 珣、曹麗華、梁金營、梁美銀、梁宴碩、

鄧士陞、鄧允怡、鄧立生、盧梅娟、蕭心怡、

陳清城、陸秀英、黃士銓、黃小俐、黃金玉、

梁儷穎&高論麟、符湘萍、莊月環、莊永成、

蕭弘清、蕭白蘭、蕭華菁、蕭鈺樺、蕭澍經、

黃柏翔、楊博凡、楊博宇、溫先玲、劉嘉玲、

莊素月、莊惠珺、莊智清、莊萱琳、許光政、

諶玉湘、賴育祈、賴明福、賴盈達、賴振華、

鄭劉濱&因美娥、蕭天佑、蕭斐珊、蕭嘉佩、

許秀碧、許岳年、許書揚、許珮瑋、許素華、

賴清哲、賴翠蓮、賴慧典、錢中浩、錢翠微、

蕭嘉茹、賴淑芳、閻律安、閻律穎、簡如淑、

許淑靜、許雪雲、許雅惠、許 蔭、許瓊華、

駱金興、戴翠櫻、薛瑞燕、謝志德、謝浩豐、

顏大儁、吳杜淑芬、蓮池淨苑

許麗月、許麗芬、連鈞修、郭玉霞、郭秀貞、

謝婉雯、建 芳、鍾秋子、鍾秋子、鍾起惠、

郭秀滿、郭美華、郭素蘭、郭淑卿、郭惠芯、

鍾德輝、鍾賜嬌、鍾鴻勳、鞠育美、韓秀鳳、

五○元

郭惠修、郭斐玲、郭耀宗、陳乃菁、陳文山、

簡自強、簡妙芬、簡慧玲、闕美娥、顏存義、

十方眾

陳月美、陳台運、陳幼君、陳正慧、陳玉淡、

顏輝煌&賴珮珍&顏臺呈&顏榕佑&顏

陳玉葉、陳玉葉、陳玉寶、陳白雪、陳吉立、

顏俊豐、顏銘鴻、魏一純、魏偉珍、羅文喬、

陳君瑋、陳宏志、陳宏倫、陳扶文、陳秀貞、

羅文豪、羅金梅、羅秋娟、羅寶貴、羅雲、

陳秀珠、陳秀淋、陳秀鈺、陳佳瑋、陳佩棻、

嚴允寧、嚴怡芬、嚴健銘、嚴慶雲、嚴靜怡、

陳宗緯、陳岳筠、陳念祖、陳怡君、陳明珠、

蘇天賜、蘇念慈、蘇素卿、蘇莉萍、蘇瑞德、

陳芳玲、陳芳英、陳采詩、陳金葉、陳金箱、

蘇雋媛、蘇麗容、鐘瑞貞、顧正琥、顧錦才、

陳俞儜、陳冠亨、陳威任、陳柔諭、陳柏成、

顧錦才、佘素君、鄔明盛、鄔書林、田劉賽欽、

陳珍枝、陳美玲、陳美倫、陳美瑩、陳美鏡、

李汪彩棠、林金天敏、林洪月霞、袁楊格蓮、

陳香吟、陳家琳、陳恕民、陳素華、陳素慧、

張簡哲仁、翁程淑儀、陳周林華、楊黃淑娥、

陳國治、陳國治、陳國賢、陳堅誠、陳敏慧、

廖徐臺妹、陳王暉琳、蔡林罔市、蔡陳秀絨、

陳清泉、陳淑枝、陳勝基、陳富城、陳惠如、

鄭王鳳鸞、盧張宗蓮、戴張明華、謝董幼里、

陳惠貞、陳甦蘭、陳華珍、陳隆雄、陳瑞梅、

簡郭素珍、嚴趙立菁、大有銀樓、大豐合記報

陳裔玲、陳鈴如、陳鳳梅、陳劍城、陳慧敏、

關行&黃種雄、輝盟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陳穎正、陳翰霖、陳興福、陳麗娜、陳麗雪、 陳麗鳳、陳蘭芳、陸勝慧、陶道安、傅惠美、 彭文蓮、彭昇平、彭秋真、彭淑嫻、曾功銘、 曾孝文、曾奉懿、曾映鈞、曾美鳳、曾致中、

家、HASSANAZARPOUR

一二○元 李羿寰、李靖宣

家、

四○○元 林秀珍、蔡瓊文、葉永鳳&李鴻銘&李淋翔& 李昌榕

曾梅華、曾頂嘉、曾鳳宜、曾蘇銘、游亦安、

三八八元

游李蜂、游惠娥、游惠鳳、游漢調、程松齡、

李璁娀

程為山、程懷琳、童小鈴、黃子芳、黃元者、 黃文映、黃兆強、黃守都、黃安堂、黃志成、

三○○元

黃秀惠、黃良銘、黃芝蘭、黃春銘、黃昭雄、

王姮娥、朱育儀、莫遣韶、莊壁瑜、莊璧瑜、

黃柏豪、黃津鈺、黃秋愛、黃素卿、黃素真、

許林秀英闔家、陳美鈴、陳淑屏、黃許月瓊、

黃啟源、黃淑娟、黃淑娟、黃細旻、黃莉娜、

葉麗君闔家、劉環生、蔡秋風、顏存義

黃富美、黃智琳、黃雅鈴、黃詩茹、黃種進、 黃德舜、黃憶庭、黃錦鳳、黃瓊葵、黃麗珠、 黃麗華、黃耀祥、楊玉珍、楊玉瑩、楊兆庭、 楊先覺、楊明畢、楊金玉、楊美枝、楊美瑩、

二五○元 林玉娟、林玉娟、陳信昌、陳信昌、陳禹伸、 陳禹伸

楊美瑩、楊美瑩、楊雪霞、楊登貴、楊雯惠、

二四○元

楊榮凱、楊錦雲、楊鴻椿、楊璧朱、楊豐瑞、

陳裔玲&李豐榮

楊沭芳、楊琤茹、溫先玲、溫先儀、溫先慧、 溫慧萍、葉本心、葉秀蓉、葉俊郎、葉帝余、

二一五元

葉素琴、葉素琴、葉淑鈺、葛文盛、詹石娥、

劉福相&劉怡宣、羅紫萍&羅高彩敏

詹東興、詹麗瑩、鄒雪梅、雷悅俐、廖士欽、 廖巧雲、廖幼華、廖玟斌、廖素娟、廖國妙、 廖瓊玉、廖瓊真、廖瓊真、熊梓檳、褚宏文、 趙大偉、趙宇修、趙曼萍、趙許雪、趙麗萍、 劉大維、劉文英、劉玉珍、劉克偉、劉彤芳、 劉秀媛、劉邦弘、劉怡明、劉昌宇、劉芳莉、 劉秋皓、劉秋皓、劉郁琦、劉娟伶、劉娟美、

二○○元

願君長壽離病苦,

王安良、王啟章、王毓麟、朱寶玉、吳水塗、

受用自在與福樂,

宋正熙、辛孟容、林慈穗、徐清華、康麗珠、

來世淨土願相逢,

張美華、許金鳳、陳洋鉦、陳秋英、彭冠升、 游紹佑、游紹君、葉閎宇&葉洋豪、無 名、 楊金環、嚴士峰&陳秀慧、鐘世賢、陳雋弘闔

願君修行利眾生。 ~密勒日巴尊者〈迴向文〉

99


化育道場、噶瑪列些林高級佛學院

2010年 2 3 4 月份行事曆 二

一 2

1 放香

放香

放香

放香

放香

放香

放香

1

放香

放香

4

3 放香

放香

10

27

放香

放香

放香

四不共加行(第三、第 四加行)14:00~16:00

6

11

12

8

9

誦持《大般若經》 15:00~16:00

《瑪哈嘎拉》修法 《藥師佛儀軌》修法 《觀音菩薩儀軌》修法 《阿彌陀佛天法》修法15:00~16:00 15:00~16:00 誦經、禪修共修19:00~21:00 15:00~16:00 15:00~16:00

16

15 誦持《大般若經》 15:00~16:00

23

22 誦持《大般若經》 15:00~16:00

29

18

19

24

26

25

《瑪哈嘎拉》修法 《藥師佛儀軌》修法 《觀音菩薩儀軌》修法 《阿彌陀佛天法》修法15:00~16:00 15:00~16:00 15:00~16:00 15:00~16:00 誦經、禪修共修19:00~21:00

30

誦持《大般若經》 15:00~16:00

17

《瑪哈嘎拉》修法 《藥師佛儀軌》修法 《觀音菩薩儀軌》修法 《阿彌陀佛天法》修法15:00~16:00 15:00~16:00 15:00~16:00 15:00~16:00 誦經、禪修共修19:00~21:00

2

6

誦持《大般若經》 15:00~16:00

《瑪哈嘎拉》修法 《藥師佛儀軌》修法 《觀音菩薩儀軌》修法 《阿彌陀佛天法》修法15:00~16:00 15:00~16:00 誦經、禪修共修19:00~21:00 15:00~16:00 15:00~16:00

13

誦持《大般若經》 15:00~16:00

預告

7 14

8

9 16

15

21

22

23

《瑪哈嘎拉》修法 《藥師佛儀軌》修法 《觀音菩薩儀軌》修法 《阿彌陀佛天法》修法15:00~16:00 15:00~16:00 15:00~16:00 誦經、禪修共修19:00~21:00 15:00~16:00

27

26

放 香

21

20 四不共加行(第三、第 四加行)14:00~16:00

27

放香

28

四不共加行(第三、第 四加行)14:00~16:00

3

放香

28

4 清明法會 9:00~21:00

10

清明法會 9:00~21:00

11 空性五次共修 13:30~16:30

17

《瑪哈嘎拉》修法 《藥師佛儀軌》修法 《觀音菩薩儀軌》修法 《阿彌陀佛天法》修法15:00~16:00 15:00~16:00 誦經、禪修共修19:00~21:00 15:00~16:00 15:00~16:00

20

誦持《大般若經》 15:00~16:00

14 空性五次共修 13:30~16:30

《瑪哈嘎拉》修法 《藥師佛儀軌》修法 15:00~16:00 15:00~16:00

5

19

放香

31

1

誦持《大般若經》 15:00~16:00

放香

7

13

《觀音菩薩儀軌》修法 《阿彌陀佛天法》修法15:00~16:00 15:00~16:00 誦經、禪修共修19:00~21:00

12

放香

28

放香

5

放香

21 放香

放香

放香

14

20

26

空性五次第共修 13:30~16:30

空性五次共修 13:30~16:30

放香

放香

25 放香

13

19

日 7

放香

放香

放香

放香

6

12

18

24

2

放香

放香

五 5

11

17

23

22

放香

10

16

15

4

3

9

8

放香

18 放香

放香

25

24 放香

放香

30

29

《瑪哈嘎拉》修法 《藥師佛儀軌》修法 《觀音菩薩儀軌》修法 《阿彌陀佛天法》修法15:00~16:00 15:00~16:00 15:00~16:00 15:00~16:00 誦經、禪修共修19:00~21:00

99年清明法會 4月3、4日:9:00~21:00 ◎詳細確定時間,請見化育資訊網, 或電洽02-89521272

佛學院

小叮嚀

◎台灣噶瑪列些林高級佛學院招生 即日起至2/15日止 面試日期:2/21-2/22 詳情請上:化育資訊網 http://www.hwayue.org.tw ◎日間藏文班預定三月初開學 夜間藏班預定三月中開始上課,招生公告三月初刊登在化育資訊網 ◎為響應法王環保呼籲,化育所辦各項活動, 請學員自帶水杯。(若有用餐請帶筷子)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