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冬季善報

Page 1

明就仁波切「愛與慈悲的力量」講座︱︱覺知

連結本質愛 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有一種溫暖,我們要和那個溫暖連結,那個溫暖小聲地說著: 「我很好,不需要任何外在的理由,就是感覺到很好,我是安好的(okness)。」

慈 ┼悲,分享究竟的快樂!

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個本質愛,一出生就有,只是後來跟它失去連結。「本質愛」 就是菩提心的種子,那個安好的感覺是慈愛的第一顆種子,然後從慈愛轉化為悲 心,再由悲心轉化為菩提心,菩提心是最高點,但其原點就是「本質愛」。 (本文摘自《菩提心的滋味》)

國 內 郵 資 已 付

非賣品 歡迎助印

板橋郵局許可證 板橋字第1749號 雜 誌

●巴沃仁波切/

「有關憂鬱症」的開示

慈 ┼ 悲,分享究竟的快樂!

冬季號

2 0 1 7

覺知

明就仁波切「愛與慈悲的力量」講座

冬季號

2 0 1 7

當生命的黃燈亮起……


〈善報書摘〉

願惑顯智 ──岡波巴大師大手印心要 作者:岡波巴大師 釋論:林谷祖古仁波切 譯者:呂家茵

文/李建弘

疑惑如何能夠顯現為智慧呢?心的自性是什 麼?我們又該怎麼做才能有所體認?這是岡波巴

法,是佛法成為修行之道(願法向道);第三法, 讓修行之道去除我們的妄相(願道斷惑);第四 法,願直觀迷惑的本質而開顯智慧(願惑顯智)。

大師在本書中對弟子所提出的問題和解答,也是 你我修持路上必經的歷程。

有了出離心,進入了佛法之中,你記起世俗的 一切就像妄相,或一場夢。懷著愛與悲心、菩提

不論從何種方法入手,虔誠都是必須的。虔

心去修持一切,同時視它們如幻、如夢。兼備善

敬,是以理解佛法為基礎而展開的。走入虔敬的

巧與智慧的修行,你的修行成為真實的修行之

門徑有許多,理解生死輪迴的痛苦是不變的根本

道。外在的一切也好,意識也好,都是錯覺,不

功課。

只是不存在真實的事物可以讓人攀緣,也沒有真

輪迴,瓶中的蒼蠅

實攀緣這件事。沒有什麼要淨化,也沒有什麼要 擺脫,更沒有什麼要圓滿。沒有什麼是接著需要

輪迴是座牢籠,不管鍊住你的鎖鍊是以鐵或

去做的事;沒有必要對抗。一切並不是為了擺脫

黃金打造,你總是被鍊住。輪迴就像是暗處、

妄相而淨化,因為沒有什麼需要被改變,也沒有

糞坑。身處輪迴的我們,就像瓶中的蒼蠅,雖然

人要去執行這項改變。直觀迷惑的本質,就能開

牠可以高飛直到瓶口處,接下來還是得回頭往下

顯智慧。

飛。直到能飛出瓶子之前,牠都不會得到真正的 自由之身。如同我們只要依然受激情、好鬥與無 知所掌控,就不是自由的。就算待在最棒的輪迴 境界,終究只有更多的受苦與疼痛。

岡波巴大師說:證悟,只是去除錯誤的理解而 已。錯誤的思維一旦消失,解脫便已經發生。

心,就在這裡

解脫之所以困難,只因為被習氣接管;解脫之

金剛乘的方法,是直接審視這顆心,你沒有必

所以發生,是有了深刻的體驗,出離心扭轉了生

要去分析整個宇宙。你所體驗的一切,只在你的

命不斷輪迴的路程。當你下定決心要告別輪迴,

心中發生。少了這顆心,便不會體驗任何事情。

從痛苦的根源中解脫,這就是出離心。

你體驗的任何事物,不過就是自己的體驗。

終極幸福之道 岡波巴有四道法門,引領我們通往終極的幸福。 第一法,是願轉世俗之心向佛法(願心向法);第二

可是,是什麼在體驗?而你的心,又像是什麼 樣子呢?請來到這裡,這裡有大師為我們指引出 邁向體悟大手印、真實自性的深度理解與禪修之 路。(本文作者為《願惑顯智》主編)

(2017年11月出版,定價420元,請洽各大書局、因果福利社)


【編輯室報告】

心的微光

這是明就仁波切「泰國八日禪」小教室外的黃 昏。 黃昏光影倒映在清明如鏡的湖裡,上下一色, 幾乎分不清哪個是「真實」、哪個是「映照」。 我們的心也是這樣啊,禪修墊上,我們一次又一 次向內看,試著認出,心湖之上,那些逼真的風 光,只是映照。 即使一直練習「轉心向內」,偶爾還是會被這 樣如夢的景色打動。日出前海邊的禪修,也是這 樣。破曉前,天地一片蒼茫,但日出前隱隱有種 微光,吸引人前往,清晨海邊竟然滿熱鬧的。睡

自心寶藏現前,這就是禪修一直在努力的事。這

衣上胡亂罩個披肩,就奔到海邊,在冰涼的沙岸

篇記錄,是明就仁波切今年(2017)10月在台

上坐定,說是轉心向內,但心裡依稀在等著海上

中最新的開示,2018年即將來臨之際,以此法

旭日光芒萬丈的出場。海上有濃雲的日子,則隱

供養祝您新年吉祥。

隱擔心著「今天也許等不到海上日出了」。 本期《善報》第二主題故事,是巴沃仁波切的 這也是「希望與恐懼」,不是嗎?禪修教導提

「當生命的黃燈亮起」,仁波切從佛法觀點,試

醒我們應該超越的這些,一再一再,以各種形式

著為「憂鬱症」這世紀大病,釐清成因並提出建

倒映在我們心湖上。禪修墊上才坐幾小時,就等

議,非常值得一讀。生命不是沒有光,只是被我

著要開悟的菜鳥行者們,對希望與恐懼,這些如

執和習性的密雲遮住,放寬視野,想起受苦的有

影隨形的老朋友,真是比對自己的心還熟悉。

情,我執深處,自心一樣會透出微光。就如明就 仁波切一再提醒的「請練習好嗎」,老實坐下

因為這一期《善報》的主題故事是明就仁波切

來,面對自己的心吧,我們相信,因為法的力

「覺知+慈悲,分享究竟的快樂」,忍不住就分

量、心的力量,有一天,自心光明會像海上日

享了這些,今年11月中旬「泰國八日禪」的禪

出,明明白白就在眼前。

修小側記。愛與慈悲,是我們的心本有的美好特 質,唯有開顯不同層次的覺知,才能真正讓這些

《善報》總編輯黃靖雅 合十

1


2017

冬 網址:https://issuu.com/hwayue

【善知識開示】 創古仁波切/開示

14

16

22

先正念覺知,再破除我執 噶千仁波切/開示

面對煩惱,如何不起嗔恨? 巴沃仁波切/開示

當生命的黃燈亮起…… 我始終相信,憂鬱症可以成為推向究竟彼岸的浪潮, 就好像生命中亮起的黃燈,是提醒我們抉擇和救贖。

【主題故事】

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開示

明就仁波切「愛與慈悲的力量」講座

覺知┼慈悲,分享究竟的快樂! 什麼是真正快樂的因? 能認識到覺知、慈愛、悲心、智慧,

38

43

49

〈竹清嘉措心要語〉妄念成助緣 措尼仁波切/開示

四無量心,轉換的開始

這才是真正快樂的因。

確戒仁波切/開示

我們祈願所有的生命都能看到真正的快樂,

你的身語意,本質就是文殊菩薩

並把快樂的因傳遞出去。

發行人/孫春華

執行主編/馮淑蓉

發行所/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網址/http://www.hwayue.org.tw

社長/妙融法師

美術編輯/施心華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二段16巷3號6樓

電子信箱/hwayue@gmail.com

總編輯/黃靖雅

封面攝影/周彰

電話/02-8967-1019

郵政劃撥帳號/18268431

校對印務/黃志成

傳真/02-8967-1069

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北市誌字第九八六號 中華郵政板橋雜字第189號執照登記雜誌交寄

2


【法 訊】 慈囊仁波切/開示

53

輕鬆行善,在舉手投足間

噶千仁波切/《椎擊三要》大圓滿頓悟法開示 68

堪布拉布/岡波巴大師《勝道寶鬘》開示

57

真正的佛法,是幫助你改變 堪布拉布/「修心」閉關開示

化育活動報導

第二要:唯於此中決斷 化育活動報導

63

你確定自己修的,是「出世間法」嗎?

慈囊仁波切/《看著你的心》大圓滿心要開示 74

禪修心性很容易,認識到它就好 藏醫與佛法

84

87

善用食物療效,對治「隆」作怪 【專 欄】 〈夢中佛事特別摘錄〉

78

80

82

如何讀《大般若經》 妙融塗鴉牆

龍樹藥房

B肝疫苗注射,小喇嘛不怕不怕啦!

是覺知生活?還是習慣生活? 丹傑異想剪貼簿

佛弟子的第一個功課

預告 ◎「梁皇寶懺」拜懺共修法會, 時間:2018年1/27日(六)下午2:00~5:00(卷一)

3


4


明就仁波切「愛與慈悲的力量」講座

覺知 慈悲, 分享究竟的快樂! 什麼是真正快樂的因?能認識到覺知、慈愛、悲心、智慧,這才是真正快樂的因。 我們祈願所有的生命都能看到真正的快樂,並把快樂的因傳遞出去。

時間:2017年10月28日 地點:台中明德中學文萃廳 英譯中:妙琳法師 攝影:周彰

5


覺知,就是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這個覺知是自由的,一直與我們同在。

首先,帶你感受禪修的精華

沒有冷或暖的感覺」,都是因為你有覺知。請把 手放下。

大家晚上好!很高興來到了台中,大家知道今

剛才談到的覺知就是禪修的精華,這個覺知一

天講座的題目嗎?題目是什麼呢?題目是:愛與

直都跟我們同在。這個覺知也是自由的,覺知就

慈悲的力量。

如同虛空一樣,念頭和情緒就像虛空的雲朵。

為了真正生起愛與慈悲的力量,我們先來做一 段很簡單的禪修練習。

大家有過情緒嗎?有多少人感覺到有壓力的? 請舉手,看起來每個人都有壓力。壓力也是如同

首先我們要知道如何禪修,懂得禪修的人請舉

天空的雲彩一樣。有多少人感覺到憤怒呢?憤怒

手。禪修的意思就是無論我們做什麼,我們都能

也是天空中的一抹雲彩。有過擔心、憂慮嗎?有

運用上覺知。覺知就是你自己知道在想什麼?感

擔心、憂慮的也請舉手,擔心、憂慮也像是空中

受到什麼?在做什麼?

的雲彩。

現在請把手舉起來,大家知道自己舉起手了

覺知就像是虛空,我們的擔憂、緊張、壓力、

嗎?請把兩隻手都舉起來,這就是覺知,知道我

情緒、念頭和憤怒等等,都是天空中的雲彩。就

們在做什麼。

像今天早上的台中,因為颱風的關係,天空充斥

現在手像這樣擺著,手感覺到什麼嗎?沒有感

著大雨與雲霧,但下午天空就又放晴了。這些雨

覺的請舉手,如果感覺有點冷或熱的也請舉手。

和雲霧,都不能改變虛空的。即使非常大的颱風

不論你知道「手有冷或暖的感覺」,或知道「手

衝擊台灣,天空生起雲霧,但都不能改變虛空。

6


主題故事

這些氣象的變化,就像我們生起的情緒:擔憂,

了?舉手說聽到了,這就是聲音的禪修。講完了。

憤怒、憂慮,壓力等等,但是這些變化都不能改

為什麼這樣呢?因為禪修的精華是「覺知」。

變虛空,是不是這樣呢?

當我敲罄的時候,你知道你的耳朵聽到聲音,你

現在,我要教你們透過禪修的方法,與覺知連

的心也知道聽到了聲音,這就是禪修。所以剛剛

繫上。因為儘管我們有很好的覺知,但卻不知

大家已經做了聲音的禪修,聲音的禪修就是耳朵

道、也沒有認知出來,現在透過禪修的方法,我

和心都同時聽到聲音。

們來認識覺知。

聲音禪修:誰在敲響覺知?

不只聲音,我們看到的色相、聞到的氣味,心 裡起伏的感覺、念頭、情緒,這些都可以做禪修。 我們一起再試一次。請把背挺直,閉上眼睛,

現在我們進行聲音的禪修。

感受一下你的身體,感受身體的感覺。從頭開

聲音的禪修有兩個步驟:一是怎麼聽聲音,二

始,到臉部、脖子、左右兩邊的肩膀,然後是後

是聲音的禪修。首先我們來練習怎麼聽聲音,

背胸部、胃部……放鬆你的手臂和雙腿,不論我

「噔……」(仁波切敲罄)聽到聲音的請舉手!

們感受舒服或不舒服,或是中性的感受,都沒有

在做聲音禪修前,我應該告訴大家一個秘密,應

關係,不需要控制或阻斷感受,只是去看著、去

不應該說出來呢?希望大家都不要告訴其他人,

覺知身體的感覺。

如果能做到承諾的請舉手!舉手的人不多,好像 能信守承諾的人不是很多。不管如何,我還是要 告訴大家這個秘密,因為今晚的主題是「愛與慈 悲的力量」。 聲音的禪修,就是剛剛大家做過的練習。不知 道大家明不明白?我敲了罄,然後問你們是否聽到

現 在 聽 聲 音 「 噔 …… 噔 …… 噔 …… 噔 …… 噔……噔……噔……噔……」 大家慢慢睜開眼睛,在沒有特定的焦點中,安 住你的心。

連結覺知,讓你更快樂、更自由 好了,覺得怎樣?現在大家了解禪修了嗎?如 果你知道覺知,那麼你就知道怎麼禪修了。 現在對於覺知,了解的同學請舉手。不太了解 的同學也不要害羞,請舉手。不太確定知不知道 的也請舉手。現在我看出來大家都知道覺知了。 舉手說你知道覺知,這就是覺知。舉手說不知 道覺知的人,你知道自己不知道,這就是覺知。 不確定自己是否了解覺知、感到困惑的,這就是 覺知。 覺知,就是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想什麼、感 受什麼。你的想法,你的嗅覺、聽覺,這就是覺 知。只是我們不知道自己是知道的,於是丟失在 念頭和世俗當中,如果你能夠連接上這樣的知 道,你會更快樂、更自由、更加有創造力。這樣 的覺知,一直跟我們在一起。

7


慈悲,拿到離苦得樂的鑰匙 以善意對待他人,別人也會回報善意,當我們祈願所有生命都能真正的快樂,我們也同樣得到了快樂。

我們都具備本質的各種特質,每個人都是獨特

姿勢的時候,身體就會不舒服,因此得不斷地調

的、都有覺知,不僅有覺知,每個人都有愛與慈

整坐的姿勢,使自己感到快樂。不僅身體的移

悲,有智慧、有能力、有技能,你相信嗎?剛剛我

動,我們的每個念頭、情緒,都是源自我們想要

說我們都有美德和覺知,關於我們有覺知,我們

快樂、不想要痛苦。當我們生氣,為什麼我們會

都認識了,那你相信你也具備愛和悲心嗎?我們

生氣呢?因為你想要快樂,但是面臨障礙,你想

有慈心和悲心嗎?相信自己有慈心和悲心的請舉

要消除障礙,然後你就生氣了。

手,覺得不相信的請舉手。沒有人不相信,對嗎? 我小時候聽到這些教法,我是不相信的,但是

這些痛苦和情緒都是表層的,深層的都是愛與 慈悲。我們如何去做愛與慈悲的禪修?

今天大家第一次聽到就相信了,看來大家都比我

首先我們要認知每個人都有這種想要快樂的感

聰明多了。我聽過我爸的教法,他教過好多次,

受,如果你認識到,你自己想要快樂、不想要痛

當時我認為這是講好話而已,但是後來不斷的練

苦,能推己及人,你就能理解,你和他人都是大

習,就真的會相信了。

家庭中的兄弟姊妹,從基礎的層面來說,我們都

接下來我們來談「慈心和悲心」。

是一樣的。可能髮型不同──有人抹了髮膠或頭

剛剛我們介紹的是覺知,是基礎的特質,再來

髮長短不同,或可能我們穿著不一樣等等。僅僅

我們談談慈心和悲心。你們希望我來介紹一下慈

是造型或穿著的不同,那都只是表層的不同,在

心與悲心嗎?

表層下,我們都想要快樂、不想要痛苦,我們都

慈心與悲心的本質 多少人願意聽「慈愛與悲心」?請舉手。好 的,已經講完了。

在尋找快樂,但是卻經常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起 爭執。

不是毒藥,所以沒有解藥

你們明白了嗎?你們真的很聰明,聽懂了請舉

我給大家兩個選擇:一、先了解如何修持慈

手。我剛說我已經介紹完慈愛與悲心,有的人可能

悲,二、先聽故事。想要先聽故事的請舉手,想

不明白,我為何這樣說,我現在深入講解一下。

要先做禪修練習的請舉手。大家都不想做禪修練

剛剛我問大家「要不要我介紹一下慈愛與悲

習,先講故事吧。

心」?請舉手!大家就舉手了,這就是慈心。因

這是一個亞洲家庭的故事,是關於婆媳之間的

為慈心的本質,是想要得到快樂;悲心,就是不

故事。婆婆認為我是一家之主,媳婦也認為在家

希望有痛苦、有問題、有障礙。現在看來,我們

裡自己是最重要的。婆媳之間經常為了小事爭

都有這樣的感受。

吵,譬如連杯子如何擺放或擺放位置等小事,雙

為什麼大家來到這裡參加這個講座呢?我們就

方都有不同的意見。婆婆認為媳婦都不聽話,媳

是在尋找快樂!大家坐在這裡,每一個動作,都

婦則認為自己是為了考量拿取方便,於是婆媳之

是為了尋找快樂,我完全看得到。

間經常發生爭執。

我跟大家解釋一下,坐在這裡幾分鐘後,會造

你們在家裡也會發生爭執嗎?家裡經常都是為

成痛苦的因。因為當時間一長,還要保持著相同

了小事起爭執。我敢說百分之九十的事情,都是

8


主題故事

為小事而起的爭執,但是小事往往變成大事。媳

個月後,婆婆覺得媳婦不是那樣壞的人,然後轉

婦認為婆婆是惡魔,婆婆也認為兒媳婦是惡魔,

變對媳婦的態度,開始對媳婦產生好感;同時媳

兩人互看不順眼。

婦也覺得婆婆不再那樣壞了,於是也不在飲食中

有一天媳婦再也受不了,她認為必須要解決這

下毒。幾個月後,媳婦喜歡婆婆了,兩人感情變

個問題,她想毒死婆婆,於是去藥局買了毒藥。

得非常好,媳婦開始後悔:「不該在婆婆飲食中

「你有沒有賣毒藥?」媳婦問。

下毒」,認為自己鑄下了大錯,就回去找醫生拿

藥局的醫生知道她的打算後,給了這個媳婦建

解藥。

議:「我有毒藥,但妳不要著急。」「這個毒藥

當聽到醫生回答「這毒藥沒有解藥!」的時

不會馬上毒死妳婆婆,你要每天在她的食物和飲

候,媳婦傷心的哭了起來,醫生於是跟媳婦解

水裡加一點,每天餵她一點,同時天天對婆婆噓

釋:「那不是毒藥,所以沒有解藥。」原來醫生

寒問暖,跟她保持良好關係,這樣妳婆婆死了,

只是給他草藥,而不是毒藥,醫生希望媳婦可以

別人才不會懷疑妳。」媳婦覺得很有道理,於是

學習如何跟婆婆溝通。因為如果我們對別人有善

拿了毒藥,很開心的回家了。

意,別人也會回報善意。所以從基礎來說,我們

之後媳婦早晚問候婆婆,每天笑容滿面的給婆 婆奉茶,開心的為婆婆煮三餐並在飯裡下毒。幾

都是一樣的,因為我們都是想要快樂、不要痛 苦。是不是? 9


九好一壞,為何只看見唯一的壞?

都是想要得到快樂。但是儘管一直想要得到快 樂,卻不一定知道什麼是真正快樂的因,有時是

科學家曾做過一些「本初善」的研究,也就是我

在造作痛苦的因。我們一起祈願,一起得到快樂

們人類與生俱來就有慈愛與悲心。你相信嗎?一般

以及快樂的因。向這個生命傳遞出你的愛和悲

來說,我們認為人類都是傲慢與自私,也認為這個

心,祈願他能夠遠離痛苦以及痛苦的因。

世界是越來越糟了。但科學家研究,如果我們有 十種內在的特質,其中一種是負面的,九種是正面

請睜開你的眼睛,請安住你的身心,就這樣放 輕鬆。

的,我們一般都看不到內在九種正向的特質,也看

剛剛做的怎麼樣?是不是很容易?覺得禪修練

不到其他人身上九種正向的特質,往往只看到十

習容易做的請舉手。覺得不那麼容易的請舉手。

種特質中唯一的一個壞的特質。所以我們要學習

如果你覺得不容易,可能你不喜歡這種「不容易

看到正向的特質,並且也看到別人正面的特質,這

的感受」,不喜歡「感覺不容易」,這就是悲

是很重要的,現在我們就來做這種練習。

心。因為悲心的本質核心就是不想要痛苦,當祈

慈悲禪修: 願大家都有快樂和樂因,遠離痛苦和苦因 請大家把背挺直,閉上眼睛,感受自己的身 體,覺知到身體的感受,從頭到腳。現在請聽聲 音「噔……噔……噔……噔……噔……」 請想著自己喜愛的人,祖父母、朋友、家人親 戚、小狗……試著去理解這個生命也跟我們自己 一樣,他的每一個移動、每一次呼吸、每一刻也 10

願快樂,願你能夠快樂,可是就是做不到,做不 到就不開心,這個悲心就在那裡。慈心與悲心一 直與我們同在,我們需要去認識它,將這樣的慈 心和悲心拓展到其他人身上,不只是自己喜歡的 人,還拓展到其他的生命。

對在場所有人傳遞你的慈愛 請大家把手跟手互相握在一起,我們將慈心與 悲心拓展到這個禮堂裡所有的人好嗎?


主題故事

請閉上眼睛,感受一下自己的身體。從頭到腳 地放鬆自己的身體,現在試著去感受,這整個禮 堂中的人,都跟自己一樣在尋找快樂,想從痛苦

悲心、智慧,這才是真正快樂的因。

「四無量心」禪修引導

中解脫,為這裡所有的人祈願 「願你能夠具足

我們這樣去祈願:所有的生命都能看到真正的

快樂以及快樂的因」,同時感受已經收到禮堂裡

快樂,並能把快樂的因傳遞出去。我們一起做這

所有人傳遞給你的慈愛。

樣的練習,念誦〈四無量心〉,在心中一起祈願

現在把手收回來,放在小腹前。請繼續閉著 眼睛,請聽聲音「噔……噔……噔……噔…… 噔……」大家覺得怎樣?

祝福。 請將背挺直,請閉上眼睛,把心帶回自己的身 體,感受自己的身體,放鬆你的頭頂,放鬆臉部

之前做的練習比較容易?還是這個比較容易?

肌肉,放鬆脖子的肌肉,放鬆兩邊的肩膀,從上

這次比較容易的請舉手。為所愛的人做慈心與悲

到下的放鬆你的後背、胸部、胃部,放鬆手臂和

心觀想比較容易的請舉手。覺得兩個都不容易的

雙腿。

請舉手。覺得兩個都容易的請舉手。因為大家個

請憶念著一切的生命,所有的有情都一直在尋

性都不同,大家可以用自己感覺比較容易的方法

找快樂,在每一次呼吸和移動間都如此。一起祈

去練習。

願祝福:願一切有情具足快樂以及快樂的因,願

現在我們要將這樣的慈愛與悲心,擴展到一切 所有生命。 宇宙中所有的生命都跟我們一樣,都想要快樂

一切有情遠離痛苦以及痛苦的因。 〈四無量心〉

不想要痛苦,我們都像家庭中的一分子。現在試

願一切有情具樂及樂因,

著打開我們的心,傳遞我們的悲心,祈願一切的

願一切有情離苦及苦因,

有情都俱足快樂和快樂的因。

願一切有情不離無苦之妙樂,

看出痛苦的榔頭在自己手裡

願一切有情遠離親疏愛憎常住大平等捨。

了解到快樂的成因是什麼,是很重要的,很多

請大家慢慢打開眼睛。剛剛覺得怎樣?有多少

時候,我們不真正了解如何得到快樂的因。我們

人喜歡我們剛做的〈四無量心〉的修持呢?喜歡

想得到快樂,但是我們不真正知道自己做的事情

的請舉手。

造成自己的不快樂。我們想要快樂,但偏偏做的

希望各位回家以後,可以繼續這樣修持,可以

卻是痛苦的因,就像自己拿著榔頭打自己的頭,

與家人一起開始修持,試著減少口角爭端。聽了

還到處問是誰打了你,其實榔頭是在自己手裡。

這個講座之後,希望可以和顏悅色面對異見,不

我們在祈願一切生命都能得到快樂,他們得到

要再爭吵。打開家門,可以說「願你快樂以及得

的快樂不是這樣的,就像一個盜賊偷到東西,短

到快樂的因」,可能進門五分鐘後,家人開始跟

時間內會覺得滿足,但那不是快樂的因。如果你

你爭吵了,一旦開始爭吵,你的悲心就消失無蹤

是小偷,你的內心深處會知道,這是不對的、做

了。如果失敗了,這樣也是正常的、也沒關係,

錯了,這樣的你是不會真正快樂的。被人知道你

這表示你會有更多的練習。失敗是成功之母,不

偷東西後,後果就不堪設想了,沒有人會再相信

要擔心自己做不到,不要放棄,但可以先放下,

你。這是製造痛苦的因。

放下不是放棄。

什麼是真正快樂的因?能認識到覺知、慈愛、

今晚課程到此結束,大家有沒有問題? 11


12


主題故事

仁波切,我有問題! 問:我在台北上了仁波切的課程,做慈心練習的

的?禪修過程中,我們的氣脈由不清淨轉化為清

時候,慈心會轉為痛苦,請問我要繼續作慈心的

淨,你需要認識到這是一種氣動。

練習還是回到覺知,專注做覺知修持?

二、氣動還有五官的感知、感官的感知。譬如

答:快樂像股市一樣,起起伏伏變化著。快樂出

看到光、看到佛、看到鬼、或是出現各種圖像,

現的時候,我們就對它生起執著。快樂來的時

或是聽到聲音,音樂、祈禱文、咒語,或是成就

候,執著不強烈,這不是大問題。但是如果快樂

者給你傳送信息、鬼怪跟你說什麼,抑或嗅到什

來的時候,你有很深的執著,快樂轉變或失去的

麼味道……,這些都不是真的。很重要的一點是

時候,你就容易產生失落和痛苦。

──不要相信,都不要相信這些。不要相信佛祖

快樂是無常的,做禪修的時候,我們可以慈

給你特別教誨,你是小菩薩,或是鬼來了、障礙

心、悲心的修持和覺知的修持交替練習。通常如

來了,或聽到上師或佛或觀音菩薩要你去做很重

果只有一種禪修方法,你容易覺得無聊,不能堅

要的事情,甚至得到了菩薩很特別的教法等等,

持太久,很容易放棄。同時修持慈悲跟覺知的禪

這些都放下,不要受干擾。

修,就像我們用兩腳走路一樣,可以相輔相成。

三、就是感受到一些能量,譬如這個上師能量很 正、這個上師的能量是負面……這些不要相信。

問:在這幾個練習當中,我們如何發覺自己進步了?

四、情緒起伏、上上下下,這都是氣動。情緒

答:一開始練習的時候,你發現自己變得更糟糕

起伏跟身體的感受,都是真正發生的,其他的圖

了,這是好事情,好的徵兆。就像去修持慈悲

像,你就像看電影一樣。對於恐慌,之前我們練

心,明明是要對家人好一點,不要跟家人爭吵,

習如何把心帶回到你的身體,記得嗎?

結果怒氣就像煙花、爆竹一樣,一下子就爆開

請將背挺直,請閉上眼睛,把心帶回自己的身

來。這時你感覺自己失敗了,越做不到就越生

體,感受自己的身體,放鬆你的頭頂,放鬆你的

氣,這是很好的徵兆。只要你不放棄,不斷的練

臉部肌肉,放鬆你的脖子的肌肉,放鬆兩邊的肩

習,有一天你會發現,跟之前的你比起來,你更

膀,從上到下的放鬆你的後背,放鬆胸部,放鬆

冷靜、更平和了,同時也更有慈悲心了。

胃部,放鬆手臂和雙腿。 反覆的去練習 這就是覺知身體的禪修。

問:我有兩個問題。我在禪修練習中,常常感覺

恐慌就在我們的身體裡,我們如果沒有看到恐

身體會抖動,怎樣可以繼續修持練習?另一個問

慌,我們就會跟恐慌攪和在一起。如果看到恐

題是,請問仁波切如何克服恐慌?

慌,你跟恐慌就已經拉開距離。就好比你如果掉

答:回答第一個問題。禪修時會有氣動的狀況,

到河水中,你就看不到河;如果你看到河,你就

氣動有四種狀況:

沒有掉到河裡。恐慌讓它來、讓它去。就像你看

一、感覺身體震動,感覺頭頂有洞或者打開或

到河,你不用去阻斷河水,就讓它流。有時你看

關起來,然後會發熱,脊柱有刺痛或觸電感,腹

到恐慌比以前更強烈,就像在修持慈悲禪修一

部有熱氣或溫暖的感覺,身體有的會感覺抖動或

樣,你感覺不如從前,那麼你就去聽聲音。

震動,甚至有人在打坐的時候,整個身體會搖 動。這些是氣動的情況,是好的。為什麼是好

今晚就到這裡,謝謝各位的蒞臨。 聽打:林伊琦 13


創古仁波切/「堪布岡夏的口訣與教言」開示 當你在遇到困難,遇到壓力,或一件事情讓你非常恐懼,想要轉頭就跑,這個時候應該怎麼辦?

先正念覺知,再破除我執

時間:2015年10月19–20日 地點:香港創古中心 藏譯中:堪布羅卓丹傑 攝影:妙願法師

當煩惱源源不絕時 佛法修持的關鍵就在處理煩惱的兩個方式:第 一個是壓制你的煩惱;第二個是根除你的煩惱。

一般而言,雖然不可能有不好和不悅耳的佛法,

壓制的方法是暫時透過一些方法,讓煩惱力量比

也沒有無果的佛法。然而,修持佛法的關鍵在於什

較小或比較少,這透過一些修心的方法可以達

麼呢?就是要以正念覺察每一個生起的念頭。

成,可以暫時的降伏它。但是,最好的是根除你

痛苦是如何產生的?

的煩惱。換句話說,你要了解到破除我執,就能 夠根除你的煩惱。這就是第二種方式。

在這個三界輪迴中,我們不斷的輪轉,也經驗

第一個對治煩惱的方法,就是試著去壓制或調

到非常多的痛苦。這些痛苦是我們要消除、要避

服我們的煩惱,就是堪布岡夏所說:「你隨時都以

免的,但是,這些痛苦是如何產生的呢?它是由

正念覺察每一個生起的念頭。」平常我們都有經

於我們的惡業所產生的。惡業又是因為什麼樣的

驗,我們的念頭真的是一個跟著一個,有的時候,

狀況而累積,而造作的呢?就是因為我們的煩

我們的煩惱也好像一個跟著一個,甚至是一個延

惱。換句話說,就是透過我們的貪心、瞋心、愚

續一個、牽引著一個,會一直這樣下去。我們的問

癡、傲慢和嫉妒等等,這些煩惱的驅動,讓我們

題,常常就是你沒有去看到它、沒有覺知到它,結

造了很多的惡業。尤其當煩惱越強烈的時候,我

果這個問題就好像被放任了,你完全沒有辦法控

們的各種行為就會造很多惡業,對於自己或對於

制了。這個時候的方法,就是保持正念和覺察。

他人,就會造成傷害。最終的結果,就是我們現 在經驗的各種痛苦。

我看到它了!

我們都說佛法的修持是要消除這些痛苦,那如

當情緒、妄念煩惱很強烈生起的時候,你就看

果我坐在這裡想:「我不要這個痛苦!我不要痛

著這個妄念和煩惱,不論它是很強烈的、壞的煩

苦!」這樣想有用嗎?這是不可能馬上就消除痛

惱,或只是普通的一個念頭也好,總之,覺知到

苦的,只是想沒有用的。要去想:「痛苦的因到

「喔!我看到了!覺知到!」這樣就好了。我們

底是什麼?」痛苦的因就是煩惱,那如果我說:

沒辦法說我不要生起任何念頭,馬上就能沒有念

「那我要消除煩惱!」如果只是這樣想,煩惱就

頭,這是不可能的!所以,當你在覺知念頭的時

能消除的話,那很好。但是,你會發現不可能!你

候,接著要怎麼做呢?就是看到它,這裡的重點

沒辦法說因為我知道是煩惱,煩惱就消除、就沒

就是念頭只要被你看到的時候,它的特點就是它

有了,不會的!

自己就會散去,它自己就消失了、就沒有了!

14


仁波切開示

這個就是第一個對治煩惱的方法,你試著去看

如果你散亂的在持咒的話,要達到心的平靜是

到你的念頭,一個一個看到,不僅在每天做功課

很難的,你會發現再怎麼持咒,心也靜不下來。

的時候,就是在座中自己修持的時候,或者是在

所以,無論你是在作身體上的大禮拜,或者是坐

平時生活中、工作中也好,都可以用的一個方

下來持一個咒語,或者是作止或觀的禪修也好,

法。隨時靜下來,覺知到自己的念頭,保持正

重點都只有一個,不要散亂、保持正念、保持覺

念,然後,試著調服你的心。

知,這是最重要的。

重點是不要散亂

遇緣即修

念誦咒語的時候,能讓我們的心專注。譬如念

「此外,要保持警覺,遇緣即修。」這裡提到

六字大明咒時,每一個咒音都很專注的念,你很

「警覺」的意思,是非常有力量的,你沒有逃

專注的把心繫在這上面,重點就是不要散亂。很

避,而是真正去面對。尤其是當你在遇到困難的

多人都會一邊念,心中也東想西想,嘴上在念但

時候,或當你遇到壓力的時候,或者一件事情讓

是心一直在想。這樣心散亂的持咒,不會有太大

你非常恐懼,想要轉頭就跑的時候,這個時候,

的用處。

你不應該逃跑,你應該要做的是警覺,應該是面

我們說每一位本尊的咒語,都有一個目的,譬

對它,這是最重要的!

如觀音菩薩的咒語,幫助你生起悲心;藥師佛的

這裡的「緣」,指的就是你遇到最困難的時

咒語,幫助你消除許多病痛與煩惱;長壽佛的咒

候,每次都想逃跑的那個時候,反而是你應該修

語,幫助你延長壽命,有益健康;還有如果要投

持的時候,反而是你更應該要去面對,保持警

生到極樂淨土,就要持誦阿彌陀佛的咒語。所

覺,覺知到你的念頭的時候。

以,每一個咒語的聲音都要仔細的念出來,都是

透過你的覺知,無論是遇到任何緣,或任何念

專注的持咒,專注的聽、專注的念。你會發現這

頭生起的時候,你試著去面對它,而不是逃跑,

樣持咒的時候,心比較靜,心也會是很清醒的,

是去覺知到這個念頭,「覺知每一個生起念頭的

不會很昏沉。

本質」。(系列二,本文摘自《創古法雨》) 15


噶千仁波切/《恆河大手印》開示

面對煩惱,如何不起嗔恨? 了知一切都是因果後,我們就會知道,唯有透過菩提心的薰修, 才能調服煩惱,安住於煩惱、安住於覺性中。

時間:2016年9月4日

而言跟妄念的本性是平等、沒有分別的,這個就

地點:台北萬豪酒店

叫做於「大手印境界中獲得解脫」。

根本頌中譯:普舟法師 藏中口譯:張昆晟(敦珠貝瑪南嘉) 攝影:殷裕翔

下面兩句是舉例說明:「譬如樹木枝葉豐,斷根 萬千枝葉枯。」如果用一棵大樹來比喻心的本性

跟妄念的關係,妄念就好像是枝葉,只要刨掉大

濁水自澄清,妄念自解脫 妄念垢水任澄清,顯不破立安自狀, 若無取捨印解脫。 譬如樹木枝葉豐,斷根萬千枝葉枯。 「妄念垢水任澄清,顯不破立安自狀」,這裡的 「自狀」就是本來的狀態、自然的狀態。妄念的

樹的根,即便枝繁葉茂也會自然乾枯。同樣地, 如果你把握住心的覺性、本性,妄念自然得以解 脫。生起任何的妄念,都不會對心的本性有任何 的損減或增益,這是按照大圓滿的觀點來說的, 它實際體現的也是大手印的真正利益跟功德。

找出罪業的根本來源

心就像是混濁的水,我們應該讓它自然的沉澱下

譬如千劫所積闇,一燈諸闇盡消除,

來,那麼本來心的澄淨面向,就能在自然放下的

如是瞬間自心光,累劫罪障滅無餘。

當中顯露出來。也就是說,對於如同濁垢的妄 心,不需要去排斥跟保留,只要自然地把它放

「譬如千劫所積闇」,這裡的 「闇」,是指黑

下,就像是污濁、帶有雜質的水,不去搖晃、動

暗的意思。這一段的意思是很深奧的,從世俗諦

搖,不試圖讓它更乾淨,它就會自然而然的回歸

的角度來講:罪業、蓋障、染污是否存在呢?在

清澈。

世俗的相對世界當中,罪障確實存在。罪障存在

所以當我們直視心的本性,直視那個明性時,

於何處?從何而來的呢?罪障來自於無始以來,

如同波濤般的暫時妄念,就會回歸到平靜的狀

我們一直有的自我概念,認為「我」存在的概

態。在這個當中,你不需要有任何的破立,不需

念。因為認為「我」存在,所以進一步的產生妄

要去迎取所謂的慈悲心,也不需要去排斥所謂的

念分別、產生煩惱,由煩惱造下罪業。所以罪業

煩惱心,只是直接的看著覺性明朗的面向。

的根本來源,是認為有「自我」的概念心。而罪

「若無取捨印解脫」,「印解脫」的意思就是

業和由三界輪迴眾生的內心認為的「自我」、跟

在大手印的境界當中得到解脫的意思。也就是對

我自己認為的「自我」、還有從自我衍生出來的

於一切法,不加以迎取或排斥、就是無有取捨、

煩惱,實際上沒有任何根本差別,三界眾生的煩

自然的安住,這個就是大手印所說的自性自解脫

惱,跟我自己內心的煩惱是完全同一件事情,都

的道理,也就是最終會通達原來心的本性。究竟

來自於「自我」的概念,都來自於「我執」。

16


仁波切開示

要如何解決相對世間中的罪障,如何去除世俗

智慧低劣的人呢?就是隨著粗大微細的各種分別

諦當中的罪業呢?就是要了知從無始以來這個自

妄念所轉的人,不能夠安住在實相境界當中的這

我的概念,束縛了我們的心,如果你能夠知道

些人,都可以算是劣慧者。也就是當你跟他闡

「自、他」實際上是沒有分別的,沒有一個真實

述究竟實相道理的時候,他會產生誤解或者認

自我的話,那麼由「自我」衍生出來的罪障,在

為:「那就無有可修,所以我根本不用做任何禪

一瞬間就能夠被焚燒掉。這也是透過世俗菩提心

修。」對於這些禪修道理,產生錯誤的認識。像

的培養,達到了悟勝義菩提心的道理。就像是世

這類的人應該要把握的是什麼呢?把握的就是風

界末日的末劫火,它能夠焚燒世間的所有物質,

(氣)的要點,要透過脈風的瑜伽來修持。

但是不可能焚掉我執心,唯一能夠把長久以來的

講到修法要點的時候,有所謂的身要點跟氣要

我執心焚燒、摧毀的力量,就是了知「自他不

點等,最重要的就是將氣安住在臍輪,因為臍輪

二」,就是了知「本來無我」的道理。

是我們氣息的首都,可以說是最為重要的地方,

心力微弱者,更要把握「氣要」修持

可以說是國都所在。身的要點是要把背脊挺直, 這就是身的要點。對初學者來講,不硬性要求金

劣慧士若不解義,安守氣要勿拘意,

剛跏趺坐,但是禪修時一定要把背脊打直,這樣

觀與各種持心法,明覺體性中安住。

氣自然就能進到中脈。中脈的開端在我們臍輪位 置,當你打直了背脊,氣自然的來到臍輪,就能

「劣慧士」是心力微弱者,什麼是心力微弱、

夠把握住氣的要點。 17


「安守氣要勿拘意」,這裡若從文字表面去做

器世間也是無常法,也是壞滅法。當你不斷的觀

解釋,可以有各式各樣的理解方式。在這邊講的

這個無常的身體,以及無常的外在器世間,就會

就是,你要把握住鬆緊合宜的分寸,不要過度的

知道:心怎麼可能存在於這樣具有無常壞滅特質

緊繃、也不要過度的鬆散,你需要把握住的是對

的身體裡?再來你應該去分析、觀察自己的心。

於了知覺性的明性。就像佛世尊對眾弟子開示時

因為習氣的流轉及我執的關係,我們不斷的流轉

講到:「需要在寬坦放鬆跟過度緊繃之間抓到一

在輪迴中,受困於輪迴的循環。如果你真正認識

個平衡。」他用彈奏琵琶的例子說明,彈奏琵

到心的本性,就會曉得它實際上是超越一切造

琶的時候,弦如果過於緊繃則容易斷,過於鬆

作,是遠離一切戲論,如同虛空一樣。為了要了

垮則不悅耳、不會有正確的音準。所以做修持的

知這樣心的本性,我們就要先抉擇「一切相為

時候,需要把握住的僅僅只是對於覺性的認識,

心」、「心的本性為空」。

而不要過度的緊繃或者是過度的刻意,這是所謂 「勿拘意」的意思。當然你要從這個文字的表面

去探究它的話,還有很多的解釋空間。

奉持業力因果不虛,是實修的根基 實修教法跟信受業力因果是分不開的,如果一

「觀與各種持心法」這裡的 「觀」,指的是各

個人否定業力因果的話,他的實修不可能究竟圓

種看的方式,當然看是一個籠統的詞,它有眼睛

滿的。為什麼呢?因為一個認為不需要遵守因果的

看跟用心看,都可以是看或者觀的方式。以眼睛

人,是不可能解決得了自己的煩惱,他只是在一種

來講的話,眼睛看的方式包括了「張著眼睛做禪

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況下看待世界而已,並沒辦法

修」和「閉起眼睛做禪修」,有些人會把目光看

出離自己內心的煩惱。所以,當我們的身體乃至於

向遠方,有些人會凝視虛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

性命受到危難跟折磨的時候,才會曉得:喔,業力

選擇決定。另外還有各種的持心法,就是令心安 住、明了,不做破立的修持方式,就叫持心法。 當然有些人因為缺乏對佛法的聞思功夫,在禪 修的過程中,也許會產生很多的疑惑跟問題。會 把事物執著為實實在在的,產生實有的執著跟執 相的問題,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們需要做比較簡 單、直了的抉擇。 首先抉擇「一切為心」,再來抉擇「心為空 性」,就是把心性、心的本性抉擇為空。我們要 認識不同的層面,包括外在器世間跟內在的眾生 心的自性為何?首先,我們曉得外在所有環境乃 至於遍虛空的所有眾生,他們內心都造了業跟與 業相關的習氣,由於業跟業的相關習氣的緣故, 構築了外在器世間的狀況,而這一些外在器世間 的顯現,無非也是自心而已。 有人以為「心在我們的身體當中」,當你真正 去直觀我們的身,還有外在的器世間的時候,你 會曉得身體實際是壞滅法、它是無常性的,外在 18


仁波切開示

因果確實是真實不虛。你會真正的去直視問題的

基。當我們修持究竟大手印的教法時,也應該以

本身,去看自己原來也有煩惱。也會看到那些小

奉持業力因果真實不虛的道理,作為它的基礎,

蟲,像蠍子、蛇等等,那些我們認為歹毒的生物,

絕對不能夠脫節。

實際上,牠們只是內心的罪障自相展現出來的煩

「明覺體性中安住」,這邊提到,應該要不斷

惱相而已。我們對牠們生起嗔心、想要去消滅牠們

的調服,直到覺性自然地安住。那到底能不能夠

的想法,實際上就是嗔心的自相展現。

在行、住、坐、臥一切日常、威儀當中,都安住

你想要殺害或者想要傷害的對象本身,也是嗔

在覺性當中呢?這端看自己的心是否被分別妄

心自相的展現,這個嗔心的展現跟你心裡面打算

念、煩惱給牽著走。如果不隨覺性而隨分別妄念

去傷害、殺害牠的嗔心是沒有任何差別的。這個

走的話, 當然就不能夠安住在覺性當中。所以

嗔心從何而來?它在何處呢?它就是我自己有

根本的違緣及障礙,來自於自己隨煩惱而轉。當

的,對方的嗔心跟我的嗔心一樣,我也有這樣的

然,有時候是自己的態度,比方說放逸、懈怠或

嗔心、貪心,我們首先需要認識到這一點,之後

者是愚癡心,造成我們不能夠安住在覺性當中,

你才會對心有進一步認識。

這樣的狀況也是有的。

你先了知一切都是因果,然後開始試圖去解決

所以我們曉得,不能安住在覺性,最根本的問

因果造成的狀況。你想要去尋找煩惱的根源,想

題在於煩惱。我們對於煩惱應該不要有恐懼心,

要調服煩惱,那麼才會試圖運用方法去調服煩

不要想怎麼解決這個煩惱,應該想:「啊!人家怎

惱。你開始去尋找如何調服煩惱,就會曉得,必

麼做就怎麼做,事情怎麼發展就怎麼發展吧!再

須透過菩提心的薰修,才能夠調服煩惱。所以我

怎麼樣,我都不需要生嗔心,再怎麼樣,我都不

們說「信受業力因果」,實際上是一切實修的根

需要生嫉妒心。」如此一來,才能夠真正的安住在

19


如是以心探討心,妄念悉止見心性。 這是接續前面所講,假使一個人能夠安住在 覺性的本性當中, 那又當如何呢?用個譬喻來 說:安住在覺性當中,就像是廣闊無際的虛空一 樣,虛空沒有中央也沒有邊際的分別,我們說 「心性如虛空」,指的是心的本性,就像虛空, 內在的空跟外在的空,它們沒有真實的區別,完 全沒有根本性的差別。外在虛空是遍一切處的, 它是平等性的、是無邊際的;我們的心也是這個 樣子,心如同外在虛空是平等、周遍、無邊際 的,而且內在心的本性還有一個明性在那邊。心 遍滿、平等、無邊際的特質,與外在虛空相似, 這樣的相似性稱為「空」;而心在「空」的本質 中又具足了能覺知的明性,稱為「明」──明和 空兩者是無別的。 我們能夠安住在明空無別的自性當中,就是安 住在覺性當中。如果能夠安住在明空無別的境界 裡,就像是至尊密勒日巴尊者所說的:「假使見 到心性如虛空,則如同見佛之法身。」為什麼說如

煩惱當中。否則,我們就像是被強盜搶了一樣。

同見佛之法身呢?因為我們在講佛身時,並不是

我執、嗔心、嫉妒心等等的這些煩惱跟執著心

指有形的色身,指的是輪迴跟涅槃法無所不包,

就像是盜匪,他會搶奪我們安住在覺性境界當中

遍及輪迴涅槃的一切萬法的本性,那個叫做法

的財富。所以,真正要做禪修的人,實際上就是

身。所以當你見到心的本性如同虛空的時候,就

要能夠真正把握覺性本身,如何才能夠把握呢?

曉得輪迴跟涅槃法,無一例外的完全包括在心的

就是不被煩惱給帶著走。

本性當中, 所以我們說「 抉擇一切法為心」,

有些人說某人不懂得禪修,實際上就是容易被

在大手印跟大圓滿當中都是這樣子說的。

煩惱左右,容易被自己貪心跟嗔心給支配;你被

我們所需要去實修的,就是在心性如同虛空的

貪心跟嗔心等的煩惱支配時,就不能夠安住在覺

本性當中,自然的會展現無窮無盡恆時相續不斷

性當中。所以重點就在於我們要安住在覺性而非

的報身功德;而需要不斷的去學習、不斷的去禪

隨煩惱而轉,如果你能夠不斷的淨化煩惱,不被

修的,就是如同虛空一般的法身的境界,也就是

它給支配的話,才能夠真正的保持在心的本性當

覺性的本身。所以我們要好好的去觀自己心的

中。這我們要不斷的去淨化,不斷的去修練的,

本性,這是給大家的一些忠告。「妄念悉止見心

就是把煩惱給淨化掉,把我們的執著心給淨化

性」以初學者來講,如果能夠於剎那之間安住在

掉,才能夠真正安住於覺性。

離一切妄念分別的境界當中,就能夠見到如同虛

見心性如虛空,如同見佛法身 譬如探討虛空中,執邊與中將停滯, 20

空一樣的心的本性。(系列三) 聽打:陳俐利、王雅玲 校對:蔣迪珍、陳俐利、蘇品潔、李玲儀


〈了義寶藏〉❹

〈了義寶藏〉❺

《四座上師相應法釋論集》 了義海 彙編: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妙融法師

作者:第九世法王噶瑪巴 旺秋多傑 譯者:施心慧

本書彙集了第五世夏瑪仁波切、第九世噶瑪巴、

《了義海》是第九世噶瑪巴的三部大手印實修教本

恰美仁波切、噶美堪布、第十五世噶瑪巴等五位大師

中,最甚深廣博的一部。其中噶舉傳承上師的大手印教

的《四座上師相應法》釋論。提綱挈領概說觀修的次

言,是所有具證上師之心的精華,是一切乘法的頂峯、

第,以及下座後的修持。

一切口訣的精髓,也是所有噶舉祖師所從事的修持。 ✽本書為限定申請,詳情請見網站申請表 ◆

儀軌系列 ◆

(2017年新修版) 《四座上師相應法》 作者:第八世法王噶瑪巴 米覺多傑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由第八世噶瑪巴米覺多傑所寫下的上師相應法,是生 起虔敬與信心的不二法門,也是大手印修持最有效、最深 奧、最祕密的快速之道。

關於《了義寶藏》 《了義寶藏》系列,有計劃地將古德的重要著作從藏文原 文譯成中文,並以有規劃管理的方式與大眾結緣。 為了讓法友能更直接地親近祖師大德,在翻譯上我們致力 於正確傳達原典文意,在編輯上我們致力於保有原典風貌,然而同時,也希 望譯文儘量符合華語思維,清楚易讀。在有限的人力下,我們發願將珍貴的 藏文典籍,尤其是許多尚未有中文譯本的大師著作,一本本地從藏文直接翻 譯成中文。

免費結緣◆歡迎助印 助印方式: 銀行:新光銀行 東台北分行 金融機構代碼:103 銀行帳號:0028-10-1001627 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郵政劃撥:18268431 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請註明:助印《了義寶藏》) 請書辦法:

《了義寶藏》系列採免費結緣的方式流通,並且提供電子檔免費下載。希望 透過這樣的流通方式,讓更多法友共享無價的法寶。 歡迎法友助印,共同將涓滴匯聚成廣闊的福德大海。

網址:www.hwayue.org.tw/HY/todm 電子信箱:todm99@gmail.com / liaoyibaozang@aliyun.com(中國地區)


巴沃仁波切/「有關憂鬱症」的開示

當生命的黃燈亮起…… 我始終相信,憂鬱症可以成為推向究竟彼岸的浪潮,就好像生命中亮起的黃燈,是提醒我們抉擇和救贖。

22


仁波切開示

前言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習慣性的把 憂鬱症與悲天憫人的文人、橫空出世的天才、 憤世嫉俗的藝術家等聯繫在一起;甚至把憂鬱 作為一種獨特的人文氣質和另類的審美參照去 解讀或模仿。如今,隨著社會文明的高度物質 化,憂鬱症廣泛出現,人數增長迅速。 現代醫學將憂鬱症解釋為人體內的多巴胺、 五羥色胺等神經遞質分泌不足,導致的情緒低 落,它的成因和和類型繁雜,涉及多重領域。 一直以來,人們更多是通過心理學的角度來認 識憂鬱症。相對於生理性憂鬱而言,由外境因 素所引發的憂鬱症似乎更容易被觀察和感知, 其原因可以是環境性、社會性的,如生活變 故、工作壓力、身體病痛以及無法逃避的死亡 等等;然而,即便是生活美滿、事業順利、身 體健康的人群,同樣也有不少憂鬱症患者。 對於憂鬱症,我們並不缺乏分析和治療的方 法,但結果往往不盡人意,其中的重要原因是 我們還需要對憂鬱症的真正成因做更為廣泛和 深度的探究,比如我們對這個世界真相的錯誤 判斷和認知,並由此引發的一系列錯誤的取捨 等等。所以即便積極地接受醫學治療,但是我 們需要明白,這些只是輔助治療,真正根本的 治癒,是需要通過患者自身內在的改善才能得 以實現。即便是在你讀這些文字的時候,也有 相當數量的人正在經歷、或即將經歷因憂鬱症 帶來的痛苦和煎熬,更不幸者,為擺脫這種困 境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作為一名愚笨的求道者,我的這篇文字也許 並不能讓憂鬱症患者有所獲益,儘管如此,在 三寶和恩師們的護佑下、在如法的範圍內,我 將嘗試就通過對真相的理解,以療癒憂鬱為目 標,做一些粗淺的說明。

23


一、無處不在的「我」

是世界上最幸福的那一位;期望與一些

首先,「我」為何焦慮?為何沮喪?

人有著親密的關係;期望有人溫柔地對

為何壓抑?為何困惑?為何自卑?為何

待自己;期望自己不會孤獨終老,我們為

自責?

此耗盡了全部的心思、心血以及熱情。

我們以「實我」為中心,衍生出無盡

儘管如此,執取的欲望仍然沒有停止,

的欲望,然後用「執著」構建了煩惱和痛

我們永不停歇地尋找下一個執著的物

苦的深淵。我們生活中所有的念頭,都

件,瘋狂的購買昂貴或價廉的無用商品。

帶著對「我」這一根本的執著。 當我們以生命為動力,行進在欲望的

對「實我」的執取,轉眼成空

路上時,環顧四周,街上巨幅的整形廣

對「實我」的執著,是一種顛倒迷亂

告;書店裡暢銷的成功學書籍;手機裡

的幻象,而執取所得的一切終將化為虛

推送的行銷廣告……無處不在的資訊,

無。我們所能直接認知到的人生,無疑

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你還缺少什

就是無常的漫長過程,外在的物質也是

麼,不夠自由、不夠時尚、不夠幸福等

如此。對於無常,我們並非一無所知,

等。果真如此嗎?

只是多數時候,我們寧可選擇忘記,也

實際上,只要稍加審視,就不難發現這

不願意面對當下歡欣背後的荒蕪本質。

些資訊背後的動機和錯亂的價值導向。可

於是,我們被各種關於奮鬥或實現自

是我們還是會習慣性的做出反應──極其

我的美麗謊言打敗。我們過早用壞了自

敏感、脆弱的聚焦到那個「我」。

己的眼睛,即便是去復健中心,也沒有

我們默認「我」的真實存在,並堅信

緩解我們脊椎受到壓迫的疼痛感;使用

這個「我」可以擁有更多、更好,對此

各種昂貴的保健品,也沒有讓自己看上

我們從不願意去懷疑。當我們持續地造

去比昨天好。

作出這個並不實存的「我」,迷失就開

我們被堵在回家的路上、被滯留在繁

始了,一切欲望與失望的衝突由此而

忙的機場跑道上,面對這一切,我們並

生;煩惱、痛苦隨之而來,倘若不及時

沒有停下來的打算,哪怕是給自己片刻

醒來,最終等待我們的會是難以掙脫的

的喘息。當我們認為自己在實現自我、

絕望。

在創造價值時,就已經在暴風般的欲執

欲望的中心源自於「我」,接受這個實 有的「我」,就等於接受了欲望。我們不

和無休止的幻象中,失去了對真相基本 的判斷能力。

斷的換房、換車、換造型、換口味,但

同樣,對自己生起的擁有感也是如

這些並沒有讓自信心增加或欲求有所減

此。你在一家畫廊看上了一幅心儀已久

少,因為還有超級豪宅、私人定制、頂

的畫,在自認為合理的前提下,付了錢

級派對。我們不停地在這些造作的場景

達成願望。頓時你覺得自己擁有了這幅

裡進出,以此來證明自己的身分和屬性

畫,而且深信不疑!然而,到底發生了

──證明「我」的存在。

什麼?你真的擁有了這幅畫嗎?其實,

我們幾乎從不拒絕欲望,我們想滿足 24

自己、也想滿足他人。我們總是期望自己

你只是在心中生起了擁有的感覺,一種


仁波切開示

擁有的短暫幻境。

蛇」時,他可能會感到有一絲心安,

當提到「我」這一概念的時候,我

但還是無法完全消除他的恐懼,只有

們會習慣性的認為身體就是「我」,

當他自己舉起火把照亮昏暗角落中的

但當一個人因一場意外失去了某一部

那條繩子,他才能真正認識到真相,

分肢體的時候,我們不能說他失去

並徹底消除恐懼;而在他真正舉起火

了一部分的「我」;當兩個人的心臟

把之前,努力的提醒他真相,顯得十

相互移植後,我們不能說這兩個人的

分必要,因為如果不這麼做,他連照

「我」被互換了。

亮昏暗角落的勇氣都沒有。

我們也把意識定義為「我」,意識

我們需要遺忘所有習以為常的認知

是時時刻刻都在生滅相續的,因此也

和見解;拋去所有的感性和衝動,重

沒有兩種相同的意識,這與我們所認

現審視「我」這一概念,這是解決憂

知的、擁有某種完整性的「我」這一

鬱、痛苦的第一步。通過聞、思、修

概念完全不符。

實現從「我執」到「無我」的過渡,

只有自己舉起火把,才能認識真相

這便是修行的全部內容。 兩千多年前,真相就已被完整的揭

佛陀和龍樹菩薩對「無我」的概

露,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舉起慈悲

念,有很明確的闡述。然而,對於一

與智慧的火把,照亮那個讓你產生不

個將昏暗角落裡的井繩當毒蛇的人來

安的所有角落。當你看見「無我」的

說,當旁人告訴他「那是繩子而非毒

真相時,所有的恐懼和不安都會自然 25


的瓦解。

通過「我」執延伸出的「世間八法」

有一點必須謹記,究竟勝義的「無

去認識、觀察被其影響的自心,瞭解

我」超越了我執與無我。以概念上的

心是如何被「八法」所誘導和制約,

「無我」來衡量你是否真正了悟究竟無

這是眾多的方法中最為直接的一種。

我的意義,必定會導致一場新的迷亂。

二、觀察心如何被「八法」制約 「我執」是造成痛苦和憂鬱的根本

世間八法:希望被讚美,不希望 受到批評;希望得到,不希望失去; 希望快樂,不希望痛苦;希望聲名遠 播,不希望默默無聞或受到忽視。

原因,然而它並不容易被我們直接覺

當我們不自欺、誠實地觀察自己的

察到,因為它對我們的影響如同病毒

內心,會發現我們生活中絕大部分的

深入骨髓。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可以

內在和外在的行為都受到「八法」的 影響。這種影響從人類的祖先注視著 自己生起的第一堆火,並生起「我」 和「我的火」這個念頭時就開始了。 然而這絕非本性,一個初生的嬰 兒不會因為擔心受到批評而忍著不哭 鬧。隨著業力的顯現,周遭各種無明 的侵蝕以及「八法」的影響,我們的 心再也無法柔軟,這顆心因貪執開始 變得堅硬,開始無度地追求讚美、得 到、快樂和名譽。在這過程中,堅硬 的「執著」使我們無法正確的取捨。 正如「眾生欲除苦,奈何苦更增,愚人 雖求樂,毀樂如滅仇。」所說,追求的 是快樂,然而,由無明和執著所種下 的因,必定會導致一個個痛苦的果。

為什麼總要戴著面具過日子? 「我執」,讓我們打了個踉蹌,掉入 「八法」的泥沼中難以自拔。有時候, 我們努力完成了一項工作,便忍不住 地想告訴別人自己為此付出了多大的 代價,目的是想得到他人的認可,並 獲得讚美。我們可能並不清楚在家庭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追求是無度的、不知足的,

中做一個好先生、好妻子的真實意義

永不滿足的欲望,迫使我們爭強好勝,

和必要性,但為了顯得體面,為了讓

不僅對人、面對大自然也如此。

別人羨慕,我們總會在人前表現出無

26


仁波切開示

比恩愛的樣子。我們隱藏一面,展示一

他的王國,他播撒種子,收穫糧食,滿

面,小心翼翼地經營著自己的形象,渴

足且自在;對於一個國王,宏偉的帝國

望由此得到肯定和利益。

如同一塊小小的田地,他想要掠取更多

同樣,我們在修行中也存在著「八 法」的影子,比如,用過重的分別心炫 耀自己的傳承、上師以及功課。如果得

疆土的欲望,會使他日夜不得安寧。

有所求的快樂,不會真快樂!

到他人的讚美隨喜,便自鳴得意;倘若

當我們自認為處在人生的某個重要階

他人對此不以為然,或者抱有懷疑,我

段時,我們告訴自己「完成這個夢想,

們就方寸大亂、失去理性,甚至在心中

我就真的無憾了!」一旦這個夢想真的

暗指他人為邪魔外道。如果我們誠實地

實現,下一個夢想馬上接踵而至,我們

關照自己,就知道這並非某種杜撰和臆

總在迷亂中自欺,置自己於一個又一個

想,這些就是當我們受八法侵蝕時的真

小輪迴中。無度的追求本身,就是製造

實狀態。

煩惱和痛苦的機器,追求快樂就意味著

在普世觀念中,追求具有正面的內

無法快樂。沒有一個真正快樂的人是因

涵,適度的追求本身並無過錯,但大多

為追求快樂而得到快樂的;沒有一個受

數情況下,我們的追求是無度的、不知

人讚美的人是因為追求讚美而得到真正

足的。永不滿足的欲望,迫使我們爭強

讚美的;一個真正純良慈悲的人並不追

好勝,不僅對人,面對大自然也如此。

求慈悲。同樣,有所追求的禪修,也不

我們一心想去戰勝、征服,可能是一段

會使你獲得平靜。

路、一條河或者是一個國度、一種信

如果我們做到少欲知足、「八風」不

仰。事實上,這些大多源於缺乏安全感

動,瞭解無度的追求最終所帶來的傷

以及恐懼平庸。

害,大部分艱難和憂鬱就能自然地化

想 想,當 你 歷 經 千 辛 萬 苦 的 登 上 雪

解。「八法」是自我造作的結果,而我

峰,依靠氧氣瓶艱難地呼吸著,呆滯地看

們也不停的在用「八法」餵養自我,我們

著眼前、眺望遠方,這時的你,可能被最

應該認知「八法」帶來的隱性痛苦,而

淺顯的欲望推動著,陷入一種莫名的自

不是通過外在的方法對治它。事實上,

我感動和狂喜中。你不會意識到這座山

我們無法像擦掉黑板上的字跡一樣擦掉

峰其實並不需要你來征服,這高度只會

「我執」,但是我們可以用「八法」來

讓你進一步感受自己造作的情緒、鞏固

檢視自心,並且時刻保持這份檢視,覺

你想征服自然的欲望,除此之外,沒有任

知就是最完美的對治。

何良善的意義。後來你哆嗦著下山,或許 還會寫一本書來紀念這次征途,但本質

三、成長的期待

上,在山上的無所事事,和在山下的無所

我們習慣於期待,無論是對自己還是

事事,並沒有什麼不同。並非我們征服了

他人,甚至對這個世界,同時我們也陷於

大自然,而是永不停息的執著,它帶來的

他人的期待中。有多少人會去思考:我們

不安和恐懼征服了我們。

為何期待?真的需要這麼多期待嗎?

對於一個農夫,一塊小小的田地就是

從小到大,你在被期待的環境裡生 27


長,不論是來自家人、老師、同事或

不應該被視為最終的目的,它僅僅是

朋友等等。從學習成績到工作業績,

一個工具,通過這個工具獲得智慧,

從物質層面到精神層面,沒有不被要

才是它真正意義的所在。

求的,哪怕他們在期待裡保持一點點 的純然──沒有利益關係。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期待、引導和 鼓勵都是錯誤的。生命需要鼓勵,鼓

你被這些愛你、關心你的人,不停

勵能讓你學會走路、學會奔跑,即便

地催促。就如同父母陪伴你辛苦地往

是最勇敢的菩薩,也需要鼓勵。如果

返學校,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想過,你

沒有智慧的引導、沒有慈悲的鼓勵,

的學習壓力到底是老師給的,還是來

人生將會變得無比艱難。

自他們?做為老師,是不是應該多讓

和我們一樣,長輩也被當下的現

學生學習生活中需要的技能、告訴學

實世界迷惑了,被各種無明、執著迷

生如何與世界友善相處。畢竟深奧的

惑了。在輪迴中一切都是如此,不過

演算和繁雜的知識,對學生未來不一

是無明遇見無明、執著碰上執著,無

定有多大的幫助。

法說對與錯。但是,我們可以尋求一

如果學生一直處於過度競爭的環

種平和──慈悲,通過不分別到達平

境裡,這種非正常的學習環境,會

和,最終可以獲得自然不造作的超

讓學子在自負和自卑中膠著,或在

越。希望這個角度能讓你走出憂鬱不

暴力與千奇百怪的沉迷中尋找自己

安的困境,找到理解的能力。

的位置。但這樣的現實似乎難以逃 脫,因為父母親也同樣地期待自己 被他人認可。

過度的關注,也是忽視!

四、期待的深淵 憂鬱症是一種負面情緒的累積,是 無數不淨的妄念經過你心時留下的痕 跡,無論這些念頭是善是惡、是對是

父 母 親 期 待 孩 子 的 與 眾 不 同 ,認

錯,都是你的一份執念,這份執念最

為一切對小孩有益。所以孩子們被長

初從你對自我的執著裡生起,源於自

輩的各種貪執影響,被他們帶給的不

我的某種期待。然後你所期待的,經

安全感籠罩。雖然他們用心良苦的鼓

由無常的季節開始漸漸成熟、結果。

勵小孩學習,神經質地在乎孩子的健

但是你發現,眼前這個結果與你期待

康、營養以及聰明指數。然而這種過度

中理想的模樣相差甚遠,甚至完全不

的關注與過度的忽視,在某種程度上

是你想要的。

並沒有什麼區別,同樣都是忽視!

或許在過程中,你的直覺和經驗已

我們忽視了一個獨立個體的存在有

經告訴難以達成,但是因為這份期待

自己的內在需求,這個個體有屬於自

可能是來自你最在乎的人,所以你不

己的路。也許他們並沒有那麼聰明,

能放棄。直到有一天,你終於筋疲力

也沒有想過要變得與眾不同。

盡,從擔心變為焦慮、沮喪,進而自

在一些父母的眼裡,成績就是一 切,知識便是目的;然而,知識本身 28

責和自卑,漸漸地,你陷入被痛苦征 服的困境。


仁波切開示

你開始渾渾噩噩地過活著,記不得 當初是你放棄了它們,還是它們放棄 了你。你隔絕了路上的風景和人群裡 的嬉笑怒罵,獨自穿過一條條街道,你 覺得你不屬於它們,也不屬於自己, 模糊的屬性和意識,逐漸地將你拽入 深淵。於是你離開了自己,離開了父 母、愛人、朋友,連聲告別也沒有。 你有太多的疑惑,卻不打算去尋找答 案。你總是從噩夢中驚醒、從晨曦的 寧靜中驚醒、從一切複雜的關係中驚 醒。你躺在床上,從窗角鑽進來的, 即使是陽光,也會讓你覺得煩躁。 好在,難以下嚥、難以復燃的一 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無常的美好 顯現於某個不經意的片刻,這個令你 煎熬的過程,終於讓你有了覺知。你 會發現,從你不淨念頭生起的那一 刻,痛苦就已經開始,你成了自己和 他人欲望的寵物、欲望的奴隸。你會 知道這份期待,其實只是你自我的一 記妄念,它的本質是不堪一擊的。終 於,你從遭遇的痛苦中醒了過來,而 喚醒你的,是你在無明的痛苦中對自 己和生命生起的悲心。你深知這顆悲 心是如此可貴、如此值得珍惜,它讓 你在經歷負面的過程中有了正面的覺 知,並做出適宜的選擇,讓你從欲望 的深淵裡出來,帶著智慧的光明,溫 柔地照見你的家人、你的愛人。

五、出離的輪廓 在時間的紛紛擾擾中,有一天你會 發現,寒風能穿過你的骨髓,眼前的東 西不再清晰;當下的記憶常常丟失。 過往的行人不再向你示好;你的話題 不再被他人吸引。你感覺到了孤單, 29


30


仁波切開示

並意識到自己正在惶恐中步入衰老。

用祝福的心,喚起慈悲 於是,你開始糾纏自己過往的得失,

驚,生命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開始,更不 會有一個實實在在的結束。

六、痛苦的功課

勉強自己與年輕人爭強鬥勝,糾結他們

漫長的憂鬱過程,使你經受巨大的痛

的對錯,嫉妒年輕的生命,更因為他人

苦與折磨。你無時無刻不在希望自己能

對你的忽視而心生怨念。你發現自己的

夠從中解脫,為此你嘗試、努力過,但

經驗甚至衰退的記憶也無法幫助到你,

並沒有如你所願改善。

你感到無助……不知不覺,你掉進了憂 鬱的陷阱。

於是,你陷入極度的悲傷中不能自 拔。時間一分一秒地把你帶到了絕望的

你無法驅散心中的黑暗,因為你仍然

邊緣,隨之而來的,是一種遍佈內外的

執著於自己今生的成就和未卜的壽命而

麻木,讓你無法感受喜怒和哀樂。對你

難以釋懷,更由於對死亡的未知而感到

來說,這些僅僅是一些情緒的名稱,沒

恐懼。釋懷和放下,並不容易。如果能

有其它的意義。

夠誠然地面對你的年齡和衰老的本質,

你開始冷淡你的愛人和朋友,以至於

去盡力瞭解生命的真相、死亡的意義,

疏遠你的親人,甚至不予回應。最初,

如此應該會對你有所幫助。

你的所為並非出自惡意,是你已經不知

務必珍惜這段珍貴的時間和經驗,在

道如何應對。

憂鬱的當下,讓這份孤單促使自己回到

隨著家人和朋友們的忽視和無助,慢

內心,安然地、不自欺地面對自己內心

慢地,一種強烈、莫名的恨意在你內心

造作的起伏,檢視你煩惱的根源,不去

蔓延,毫不留情的吞噬了你理性思考的

追憶過往,也不攀緣未來,只是檢視、

能力。無論自己還是周遭的一切,都成

觀察經過心裡的所有念頭。要明白,所

為你憎恨的對象,成為了你的負擔。這

有的念頭都會阻礙你認識本心的機會,

個時候的你,在內心的深處仍然有慈

無論這念頭是好是壞。

悲,某些瞬間,它甚至讓你忘掉痛苦和

嘗試勇敢地放下你所眷顧的一切,同

悲傷,可惜這樣的感受只是像黑夜中的

時試著去祝福,帶著感恩的心去祝福,

閃電,匆促、短暫地照見你的內心,轉

祝福你難得的人身,祝福你眼前所有的

眼又被更為濃重的黑暗所籠罩。

生命,這能夠喚醒你生命裡的慈悲。慢 慢地,你的心會像天空一樣的豁達,你 的快樂會如止水一般寧靜。這時,出離 世間的輪廓會在你的心中緩緩顯現。

解脫只存在自心,別無他法 你厭倦了如此的反覆,僅僅只是呼 吸也會讓你感到越發的疲憊。於是,沒

相 信 自 己 終 有 一 天,通 過 佛 法 的 智

有任何刻意的準備,甚至沒有恐懼,你

慧,一定會看到沒有煩惱的境相,你將

想到了自殺。也許,你並不認為那是解

與你全然清淨無垢的本性,走在解脫的

脫,解脫此刻對你或許毫無吸引力,你

路上,如果可以,請將此視為一種責任。

需要的只是一種結束的可能性。

之前你所有的痛苦和恐懼都只是一場虛

但是,試圖通過自殺來實現這份「結 31


束的可能性」,無疑是一種近乎荒謬的

苦,我們所認為的自我以及各種認知,

錯誤。

都是行苦。行苦是一切我們能夠直接認

解脫的可能性,或者說結束的可能性, 只存在於我們的自心中。任何外力形式的

識的痛苦的基礎或容器,而內容物則是 苦苦和壞苦。

介入,都無法直接到達我們所期盼的目

當我們獲取五蘊之身後,我們所能認

標,即使那外力強大到可以抹殺生命,也

知到的痛苦都稱之為苦苦,比方說生老

不過是一場不幸的徒勞。

病死。而我們所能認知的樂,如財富、

解脫和輪迴的根本在於心──自心本

權力、名譽、幸福、平安則稱之為壞

具光明清澈的本質,了悟它即是解脫,反

苦,之所以是苦而不是樂,是因為這一

之則是輪迴,除此之外別無它法。

切看似美好的、快樂的事物,終究會因

我們渴望的是太陽金色的溫暖,但是 天空中卻總是密佈著烏雲,和煦的陽光

我們的無明和無常的變遷而無一例外的 轉化為痛苦。

沒能照耀我們,是因為太陽沒有升起

苦苦和壞苦是我們都能夠直接認知到

嗎?縱然滄海桑田,鬥轉星移,太陽照

的,苦苦像是一個腐爛的蘋果,我們絕不

常升起高懸於天空中,只因為烏雲的籠

會心甘情願地去吃它,即使是聞到它的

罩才使我們無法看見,然而,烏雲永遠

味道也會讓我們有些反胃;而壞苦卻像

無法籠罩太陽,被籠罩的是我們自己。

是一杯香醇怡人的毒酒,品嘗的過程充

對痛苦的忽視或者不願觸及的本然抗

滿樂趣和回味,只有在毒性發作時,我

拒,使我們錯過了某種獲得智慧的好時

們才會意識到危險的因素。

機。如果悉達多在奢華的皇宮中永遠快

在了悟自心的本質之前,這三種痛苦

樂地活著,如果密勒日巴沒有在仇恨中

如影隨形,可以說輪迴的本質即是痛

感受極致的痛苦,那麼有些奇蹟將不會

苦,就像火的本質是炙熱的那樣自然。

發生,覺悟的種子將不會被種下。

當知道輪迴中不存在「真實、不欺騙的

認識三種苦

快樂」,我們可能會感到沮喪;然而, 我們無需沮喪,相反的,應該慶幸和感

普遍來講,認識痛苦、界定痛苦是困

恩,正是因為明白了人生快樂的真相、

難的,痛苦從來不客觀。在經典中,我

認識了痛苦和痛苦的成因,我們才決定

們將痛苦分為三種,分別是:苦苦、壞

醒來,去探究心的本質。如果我們不去

苦、行苦。苦苦指一切能夠直接認知的

認得自己的本心,還執著於自我的妄念

苦;壞苦指一切能夠直接認知的樂;而

中,那當下的歡笑、此刻的歌聲將會成

行苦則是指一切隱性的。行苦就像是

為我們痛苦的序幕。

埋藏於血肉深處的腫瘤,無明讓我們無

痛苦像一位誠實的朋友,不會欺騙我

法直接認知到這種痛苦,而超越無明的

們更不會討我們的歡心,它的出現是為

得道者們能夠認知它。將一根頭髮放置

了將我們喚醒,並且指出一條究竟的道

於手掌心,不會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如

路。但我們卻一直拒絕、逃避,轉而去

果把它放置於眼球上,我們會立刻感到

尋找另一座海市蜃樓。但欣喜過後,最

不適和刺痛。顯然,近取的五蘊就是行

終的失望會讓我們瞭解,這一切不過是

32


仁波切開示

在迴圈自己的苦難。

讓痛苦成為我們最大的福報 當痛苦來臨時,不要去恐懼、逃避, 試著去信任它、瞭解它,感受它帶來的 珍貴啟發,如此,痛苦將成為最偉大的 福報。這時候,痛苦將不再是痛苦, 我們會發現痛苦具有非凡的意義,甚 至它的發生是有必要的。不是刻骨銘 心的痛苦,我們將難以醒悟,我們會 在欲樂的夢境中無止境地徘徊;會在 似是而非的快樂中永遠地迷失。當我 們接受了痛苦、認識了痛苦,明白了 輪迴的把戲,才會意識到自心深處存 在著我們從未窺見過的真理,從而, 我們將真正的踏上尋道的路途。 當我們下定決心、義無反顧地醒來 的時候,人身是極為必要的,這也是 為什麼說「通過自殺去實現結束的可 能性或者解脫」是不明智的。經曰: 「身住則命住,命住則法亦住。」你 需要一副望遠鏡才能欣賞到遠處怡人 的風景,同樣,你需要人身才能夠真 正的窺見佛陀的光輝。 看見自心明澈的本質需要長時間保 持覺知,而覺知的能力需要通過人身 去實現。入行論:「暇滿極難得,既得 能成利。」「人」在梵文裡稱為 (purusa),這個詞語含有「力量」和 「能力」的意思。對自心的覺知和檢 視,以及對解脫的熱切渴望,這些都 需要通過人身才能實現的特殊能力。

我們所感受到的快樂,不一定是真的快樂;

因此,人身作為一個媒介,通過它我

同樣,絕望也不一定是真絕望。

們可以尋獲彼岸,沐浴勝義的榮光。

當一個念頭被解構,它所帶來的力量便會自然瓦解。

珍惜人身,它能幫你通過解脫門 靈魂和我們的肉身,是以內容物和 33


34

容器的方式產生關係。當你將水倒入

身體時,就失去了打鳴的能力,無論

方型容器,它就變成方形;倒入圓形

這個靈魂的下一個容器是什麼,都不

容器,就變成為圓形。水的本質,是

可能把打鳴的能力帶入那個容器中。

沒有形狀或者顏色的,但存於容器的

因此,貿然棄絕如此珍貴的人身

時候,容器就給予水的形狀和顏色。

是不明智的。如果你心中生起自殺念

而當靈魂這個「水」被注入暇滿人身

頭,觀察它、分析它,看著這個不友

的容器中時,人身(容器)就給予了

善的念頭,保持覺知,持續的檢視。

靈魂(水)覺知自身和渴望解脫的形

每一個念頭的背後,都有無數的藉口

狀,即智慧的形狀,而這個形狀的規

與狡猾的動機,安於表相的大腦隨時

格,恰好可以通過那扇覺悟之門。反

準備欺騙我們。不要隨波逐流,不要

之,三惡道或長壽天等等給予的容器

被頭腦和感官所欺騙,要破繭成為蝴

形狀,則無法通過覺悟那扇門。

蝶,而不是任由氣流擺動的羽毛。我

靈魂具有一切的可能性,當它透過

們所感受到的快樂,不一定是真的快

人身獨特的能力發揮作用時,它就具

樂;同樣,絕望也不一定是真絕望。

備了解脫的可能性。就像大腦具有生

當一個念頭被解構,它所帶來的力量

成圖像的功能,但如果不透過瞳孔,這

便會自然瓦解。

份能力也無法被運用。而當我們的靈

在金剛乘中,身體被視為文武百尊

魂離開了人身,也就失去了這份覺知

的壇城,毀壞壇城是極嚴重的惡業,

的能力。正如一個靈魂離開了公雞的

我們必須明白,自殺絕不是一種解脫


仁波切開示

或者結束的方法,你並沒有真正逃出生

質,懂得通過慈悲利益他人,並在身心

死的輪迴。任何人在寒夜的冰雪中瑟瑟

上樸素地實踐,如此一種為利他而求圓

發抖的時候,都會渴望春日的暖陽,自

滿的心識,便稱為菩提心。

殺不會帶來金色的溫暖,自殺是從冰窟 中縱身跳進了熔岩。

當我們要將障礙轉化為助緣時,首 先要認識一切痛苦來自於對「我」的執

暇滿人身極為難得,也極易失去。這

著。此處的認識,指的是將一切苦來自

個容器是促成我們覺醒的重要因素和環

「我執」的事實,通過思考和經驗,構

節,我們需要做的是,去明瞭這種憂鬱

築成近乎是本能反應的深刻認知。

狀態所帶來的痛苦,清晰地認識這種痛

輪迴這場曠日持久的夢境,帶給我們

苦的成因,並將這種認知轉化為離苦得

傷痛的主要因素是「我執」。同樣因為

樂的強烈希求,讓我們更加接近究竟的

我執,我們也給他人帶來痛苦和傷害。

解脫。心懷對解脫和覺醒的熱切渴望,

通常,當我們遭受挫折,我們總是習慣

溫柔地、慈悲地、誠實地對待你的暇滿

怪罪外在環境或命運,這些不過是我們

人身,這等同於圓滿解脫的基石,事實

造作出來的種種概念,是為一切不幸

上,就這個行為本身,已經存在著覺醒

和痛苦埋單的藉口,以此自欺獲得心安

的可能。

理得。事實上,真正的「加害者」就在

苦是輪迴本具的特性。想掙脫苦的枷

我們裡面,當我們檢視自己所遭受的一

鎖,得到究竟的平靜安樂,就應當不懼

切,那些悲傷和煩惱背後都有「我執」

怕痛苦,並瞭解痛苦給予我們的珍貴啟

的妄念,以及由它衍生出的愚癡、貪婪

示。在輪迴中的磨難、煩惱以及喜樂等

和嗔恨,所有的源頭都指向我們自身。

一切並非障礙;夢境中,恐怖或甜美的

因此,我們應該時刻保持對內的檢視,

畫面本身並不具備任何力量,而當你錯

而非向外尋求,對外境的探究即便再深

把夢境當成現實去感受和經歷時,那些

入、再細緻也無法逾越自我的造作。

虛幻的畫面便會令你欣喜或顫慄,甚至

當你開始保持對內心的檢視、真正的

在夢醒後也難以釋懷。無明使我們無法

理解輪迴,看見那些無處不在的困苦與

認出憂鬱或痛苦的內在意義和本初的面

煩惱;並切實認識到所有的眾生也面臨

目,從而成為了我們超越輪迴道上的障

和我們相同的困苦和煩惱,甚至是更加

礙,而將一切外在或內在的障礙轉化為

難以承受,在這過程中,慈悲將會自然

有利的助緣,是修心的方法之一,對療

生起。

癒憂鬱有著正面積極的作用。

七、慈悲的抉擇

不需要勉強自己, 誠懇實踐正法就夠了

轉化逆境的力量來自於慈悲,慈為予

通過慈悲,我們可以自然地轉化一切不

樂,悲即拔苦。對他人,慈悲是我們能

堪和難以承受;當慈悲孕育出菩提心時,

夠給予的最大程度善意和保護;對自

「我執」會被消除,我們將看到表相背後

己,慈悲是全然不自欺的坦誠和救贖的

的奧秘,明晰無垢的本質將會顯現。

起始。當我們的慈悲具有了智慧的性

當慈悲心生起,我們將不會那般的執 35


著得失與成敗,會願意將更多美好及珍

超凡入聖的雅致,並沉醉於這種妄念

貴的事物贈予他人,無論他們是我們的

中,那很不幸地,你所認為的慈悲,並

摯愛或仇敵;都會像母親對待兒女般,

不是真正的慈悲,那只是你用來裝裱自

於是我們開始珍視他人甚於自己。如

我的虛偽。沒有一個真正慈悲的人,是

此,那個「加害者」──我執,就會被

不謙卑的。

我們慢慢地流放。

慈悲,使我們清醒認出痛苦,而非掉

「像母親對待兒女般溫柔地對待所

入嗔怒、悔恨的陷阱。我們沒有必要

有」,當看到這裡,是否會憶起一些不

讓自己完美無瑕,更毋需追求聖人的

願回想的往事?那些令你無法釋懷的惡

行跡,因為我們也做不到,所以不用刻

意、欺騙、不公平以及心靈破碎的陣

意模仿,因為那是欺騙的開始。解脫道

痛。仔細想想,那些令你遲疑的,當下

上,不需要勉強自己,只要不自欺地面

那一刻陣痛過後的痛苦,都是自我造作

對頑固的心,誠懇、踏實地實踐正法,

的經驗在迴圈。「自我」讓這些記憶和

這就夠了。

經驗成為某種痛苦,甚至比當下的疼痛 更加摧殘著我們身心。

切實地實踐慈悲,從對待周遭的親 友、愛人、同事開始,進而對一切眾生充

我們過於珍視虛無的自我,甚至有時

滿利他之心。因為眾生值得如此對待,

候,為了讓自我變得更加具有魅力而選

我們一切暫時的安樂、幸福、滿足都來自

擇與眾不同、選擇信仰、選擇慈悲。這

於他們。有時,眾生因為無明而傷害我

種落入自我感動,並且間歇、選擇性的

們,但如果我們的心沉浸於慈悲的暖流

善良,不是慈悲,沒有一個真正慈悲的

中,這傷害將不再是傷害。

母親會這般對待兒女。 善良是規則內的美好狀態,是被動也 短暫,不論人或飛禽走獸,都可以在某

「不是將武器變成花, 武器本來就是花。」

一刻,對特定的物件善良以待。然而,

佛陀曾說:「修持慈心,是對自他最

慈悲是主動的,它超越一切二元規則,

殊勝的保護,安住於慈心中的身體,就

毫無保留的面向一切有情,像一種強大

算有如雨一般的武器攻擊,都將化為花

的力量,推動我們為了眾生的解脫而去

雨。」這裡我們需要明白,不是將武器

求得無上圓滿。

變成了花,武器本來就是花,只是無明

通過認知「眾生皆苦」,原諒「無法

讓我們錯把花認成武器。但是,當我們

原諒」、理解「無法理解」、承受「無

的身心安住於慈悲,它帶來的智慧及

法承受」、接受「無法接受」、愛「無

平和會讓我們認得武器的本然面目──

法被愛」,如此才是真正的慈悲——關

花。如此,武器會如雨般,貼著肌膚緩

乎發心而非虛偽,關乎行動而非諾言、

緩飄落,它留下的是清香而不是傷害,

關乎付出而非回報、關乎眾生而非自

它會使你美麗而非流血。慈悲將一切傷

我。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明白慈悲不

害和不堪轉化為難得、寶貴的機緣,讓

是一種權利或者資格。

我們練習寬容、忍辱、佈施,從而使覺

如果你認為選擇慈悲,因此給你帶來 36

醒的路途更加平順,這值得我們珍惜和


仁波切開示

感恩。

和偽善的陷阱裡,這多少令我感到羞

真正的傷害從不來自於外境,而

愧。但正如開頭所說,我只是一名蹣

是來自於內在的無明和「我執」。同

跚前行的求道者,因此,這篇文字僅

樣,憂鬱本身並不可怕,它無法真正

是我不成熟的分享,僅此而已。

的傷害我們,在正確的審視和慈悲的

解決憂鬱或者痛苦本身並非易事,但

抉擇下,它是一種難得的機緣,是容

只要你對自他的解脫有強烈的渴求,

易生起出離心的經驗,是能夠感知眾

慈悲、智慧、樸素地實踐正法,那麼,

生皆苦的啟發。憂鬱的人就好像站在

它也不像多數人想像的那般困難。我

覺醒的路口,就好像生命中亮起的黃

以最為深切的祈願和祝福之心寫下這

燈,提醒我們抉擇和救贖。

些文字,不論你從文中有無收穫,不

有人說,憂鬱症就好像潮水,一次

論你身在何處,是痛苦或者歡喜、尋

又一次地把我們帶到痛苦的未知地。

獲或者迷失,在解脫的漫漫長路上,

但在正確的審視之下,我始終相信,

希望這份祈願和祝福能時刻陪伴你的

憂鬱症可以成為將解脫之筏推向究竟

心靈……直至你求得究竟圓滿。

彼岸的浪潮。

後記 在書寫過程裡,雖然我盡力保持利 他的發心,但有時也不免會落入自我

感恩妙融師對文中部分引言的翻 譯,以及寫作過程中給予的寶貴建 議。感恩噶瑪羌久卓嘎的辛勤編輯, 使讀者能夠更為準確的理解並接受本 文的內容。 37


竹清嘉措心要語

妄念成助緣 安住在妄念的本質──明空自體驗 之中。如果知道如何去做,這就不會 造成任何問題。 想要這麼做,就要赤裸直觀任何 生起的妄念的本質。赤裸直觀時,所 有的妄念都是明空無別。不帶任何意 圖地安住,安住在廣境中,在明空的 妄念中。如此,作為重點的妄念就成 了禪修的所依。如此一來,任何一個 妄念以及所有的妄念都成了平等安住 的基礎。任何一個妄念以及所有的妄 念,都可以作為開始進入大手印止的 助緣。無論出現多少妄念,都沒有關 係,這不會造成什麼不同。 赤裸直觀任生念體性, 無作令心本然中放鬆。 ──西元1991年夏季,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於「洛磯 山佛法中心」解說《了義海》時宣說。 藏譯英:金.史考特 英譯中:施心慧

Thoughts as Springboard Rest in the fundamental nature of thoughts, the realm of self experiencing luminosity and emptiness. That doesn't pose any particular problem, if you know how to get into it. To get into it, look nakedly into the essence of whatever thought comes up. All thoughts, when seen nakedly, are luminosity-emptiness. Rest naturally without strategies, relaxing in natural space, in the luminous-empty thought field. Any thought centered in like this becomes the support for the meditation. Any and all thoughts can thus become the basis for resting in equipoise. Any and all thoughts can be used as the springboard into mahamudra shamatha. No matter how many thoughts come up, it's alright; it doesn't make any difference. Look nakedly into the essence of any thought Let mind relax in itself without contrivance.

38


仁波切開示

以妄念為所緣 在大手印中,以妄念為所緣的方法 就是:行者運用任何生起的妄念(無 論是普通的想法、和令人不悅的狀態 有關的想法、在貼標籤的想法,或是 與習性有關的想法),赤裸直觀其本 質,然後全然放鬆地安住在其中。 如此做時,妄念本身就成為了「止」 的所緣境。這就是修持妄念的方法。 ──西元1991年夏季,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於「洛磯 山佛法中心」解說《了義海》時宣說。 藏譯英:金.史考特 英譯中:施心慧

Thoughts as Focal Support As for the way of doing it in the mahamudra, one takes any thought that occurs-whether it be a general thought, thinking associated with unpleasant states, a thought taking the form of labeling, or thinking associated with habitual patterns-and looks nakedly into its essence and rests perfectly at ease within that. When dealt with in this way, the thoughts themselves become the focal support for the shamatha. So that's how to work with this.

39


現證的傳承 瑜伽主密勒日巴以非比尋常的方 式,體現了這個現證的傳承。在向上 師求法,並努力想獲得金剛乘口訣的 過程中,他經受了極大的磨難。在付 出這些磨難的代價而領受到口訣之 後,他在閉關中度過餘生。 他的第一次閉關,是在馬爾巴所在 的洛卓沃地區附近,一個名為唐亞隆 滇的山洞。在這次閉關的整個11個月 當中,他都在頭上頂著一盞點燃的酥 油燈進行修持。從那時起,他的餘生 都在山洞中修持,一直到84歲時示現 般涅槃為止。 除了岩洞之外,密勒日巴沒有其他居 所,他就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大手印的修 持,並且直接現證了大手印。就是這樣 的堅持不懈和全心投入,使得源自於他 的這個致力於實證的傳承,具有其特殊 的動力以及獨有的善妙特質。 ──西元1991年夏季,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於「洛磯 山佛法中心」解說《了義海》時宣說。 藏譯英:金.史考特 英譯中:施心慧

40

Lineage of Direct Realization The lord of yogins Milarepa exemplifies this lineage of direct realization in a particularly striking way. Throughout the period when he was requesting the dharma of his teacher and seeking to obtain the special profound instructions of vajrayana, he endured incredible hardships. And after receiving the instructions at the cost of such hardship, he then followed through by remaining in retreat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 His first retreat took place in a cave called Tangya Longten locate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residence of Marpa at Lhodrowo. During the entire eleven months of this retreat, he practiced continually with a lit butter lamp on his head. From that time on, he spent the rest of his life practicing in caves until he demonstrated parinirvana at the age of eighty-four. With no other residence than rocky caves, he conducted the practice of mahamudra and directly manifested realization of it. This kind of persistence and commitment is what gives the lineage that derives from him its special impetus and its characteristic stamp of excellence as a lineage dedicated to putting realization into practice.


仁波切開示

契入明空 基於同樣的原因,甚至去阻止負面 念頭[,認為以此可達到好的禪修狀 態],也是沒有必要的。而試圖去產生 正面的念頭[,以製造好的禪修],也 是沒有必要的。既然想要產生正面念 頭和阻止負面念頭的想法,其本身就 是明空,真正需要去做的,就是契入 這個想法的明空中。

無法阻擋 至於負面的念頭,如果試圖去阻擋 它們的話,是阻擋不了的,因為它們 是明空不二。 ──西元1991年夏季,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於「洛磯 山佛法中心」解說《了義海》時宣說。 藏譯英:金.史考特 英譯中:施心慧

You Couldn't Stop Them If You Tried As for negative thoughts, you couldn't stop them if you tried, because they are luminosity emptiness.

──西元1991年夏季,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於「洛磯 山佛法中心」解說《了義海》時宣說。 藏譯英:金.史考特 英譯中:施心慧

Click Into Luminous Emptiness For exactly the same reason, it is not even necessary to stop negative thoughts [that is, with some idea of thereby achieving good meditation]. Nor is it necessary to try to get positive thoughts going [as a way of producing good meditation]. Since the thought of wishing to get positive thoughts going or to stop negative is itself luminosityemptiness, what needs to be done is to click into the luminous emptiness of that thought.

41


引生心的明晰面向 應運用什麼方法,要取決於你的禪 修體驗如何。如果體驗到昏沉,就運 用探天三摩地;如果掉舉了,就用探 地三摩地。 你有可能在修座的前段陷入了掉 舉,這時應該運用探地三摩地;也可 能在修座的後段昏沉了,那時就要用 探天三摩地。 如果因為陷入掉舉的狀態而心浮 氣躁,就要禪修探地三摩地,讓心沉 靜下來;如果心因為昏沉的狀態而低 沉,則用探天三摩地來將心提振起 來。這兩種禪修方法將會引生出心明 晰的面向。 這時將會生起專一的三摩地,並且 去除這兩種情況各別的過失和障礙。 ──西元1991年夏季,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於「洛磯 山佛法中心」解說《了義海》時宣說。 藏譯英:金.史考特 英譯中:施心慧

42

Bringing Out the Luminous Aspect of Mind It depends on how your meditation e x p e r i e n c e i s g o i n g. I f y o u a r e experiencing dullness, use the space probing samādhi; if agitation, use the earth probing. It could also be that you are involved in agitation during the first part of the session, in which case you should use earth probing, and dullness during the last part, then use space probing. Meditating on the one, the samādhi probing the depths of the earth, to bring the mind down if it is flighty due to being involved in an agitated state, and the other, the samādhi probing the depths of space, to lift it up if it is down due to a state of dullness-these two focal devices will bring out the luminous aspect of mind. One-pointed samādhi arises, and the respective faults and hindrances are removed.


仁波切開示

措尼仁波切/「六度波羅蜜」開示

四無量心,轉換的開始 願菩提心的精髓是什麼?就是四無量心,做任何事只要與四無量心一致, 就是菩薩的事業,它會轉化你自己、轉化別人

時間:2015年12月4日 下午3:00~5:00

腦的思維和心的感覺沒有連結,這種思維就沒有

主辦單位:台灣德噶禪修中心

辦法帶著愛,愛是一種感覺。但現在,在之前的

藏譯中:多傑喇嘛 英譯中:朱穆金

你的美麗怪獸怎麼樣了?你有對它微笑嗎?它

教導和修持後,你們和感覺產生了連結,特別是 和本質愛連結。現在,強有力的思維就可以帶著 愛對這個世界微笑了。

有對你微笑嗎?請繼續微笑著,不帶任何評斷,

所以我們必須思維,以非常強而有力的思維:

就只是微笑;不帶任何期待,就只是微笑著。如

「願一切的眾生都能夠擁有自己想要的安樂。」

果笑不出來的話,就只是跟它在一起就好,並且

這樣的思維,或者是意願、動機、念頭,必須在

隨時準備讓它賞你一巴掌。我確定有一天,也許

心中得以安住或執持。

已經發生了──這個美麗的怪獸也會對你微笑,

我們與眾生有極為強大的緣分,原因是我們不

這就是轉化的開始。你沒有去轉化它,怪獸它自

斷在輪迴中投生許許多多世,因此一切有情眾生

己轉化了。所以,繼續對這個怪獸微笑,帶著誠

都曾經當過我們的父母,他們也像這一世的父母

摯、誠實,不帶任何的期待,只是等待!

一樣,對我們有著極為重大的恩德。所以在這裡

微笑!等待!跟它在一起!透過這些方式,你

要想著:「如虛空般無邊無際的眾生都曾經是我

會遇到本質愛,所以現在是對世界微笑的時候

的母親,與我都有著極大的連結。為了他們,我

了。我再強調一次,現在是對這個世界微笑的時

願意修持佛果,讓自己的迷亂相得以完全淨除,

候了。

同時在解脫之後,憑我一己之力,要令一切眾生

慈無量心:愛開始表達自己

都獲得安樂以及安樂的因。」這就是願一切眾生 都能獲得安樂的慈心。

你真的對這個怪獸微笑,也許怪獸也對你微笑

為什麼叫作「無量慈」?無量慈的意思,就是

了。你和你的怪獸開始對這個世界微笑,這就是

並非只針對一個或兩個眾生,而是緣取或針對無

表達愛的開始,你的愛開始表達它自己,本質愛

量的眾生。因為眾生無量,所以自己的心思也無

開始對這個世界表達了。以慈愛的修持方式來表

有邊際,這就稱之為「慈無量心」。當然這種安

達它自己,就是四無量心的第一個。

樂無法現在馬上成辦,但主要的訴求是自己的心

現在我們需要一些思維,思維是以認知為基

思要往這個方向前進。

礎。非常強而有力的思維,帶著堅強的決心,它

從某個角度來說,你或許會認為這是一件不可

可以帶著某些感覺。愛的感覺可以透過思維呈

能實現的事,要如何讓所有的眾生都獲得安樂

現,在思維中帶著祈願,這是訓練我們的頭腦

呢?其實這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因為當內心煩惱

(mind)。在此之前即使以思維訓練頭腦,頭

的力量漸趨微小之後,自心的證悟本智就會出 43


利,他們都有資格獲得,卻不懂獲得的方法,需 要他人來協助,而我就是那位協助者,要幫助眾 生獲取安樂。」 然而,若要協助他人,自己先要成功才行,如 果自己不先從迷亂中解脫,又如何能幫助他人 呢?因此要藉著修持正法來讓自己從迷亂中解 脫,所以要修持世俗菩提心與勝義菩提心。而世 俗菩提心又分為「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特別是行菩提心這個部分,為了令其更加堅固, 就要修持六波羅蜜。 「行菩提心」必須藉著「願菩提心」才能確實 奉行,而「願菩提心」也要藉著「行菩提心」才 能徹底發揮。要如何圓滿願菩提心的需求呢?必 須藉著行菩提心的力量才能具足。如果沒有行菩 提心而只有願菩提心,是產生不了作用的;如果 只有行菩提心而沒有願菩提心的話,則開顯不了 道路或無所適從。 所以,為了讓眾生獲得安樂,必須盡己所能去 奉行和努力,但安樂不會無因無緣就突然出現, 要透過累積因緣才可以做到。安樂之因是什麼 呢?就是行善。所以為了讓眾生都能夠獲得安樂 及安樂的因,自己就必須全力協助眾生。獲得安 樂之因的方法就是止惡行善,若能這樣奉行,就 現,一旦證悟本智的力量慢慢顯現,而且漸趨強

是將佛陀四聖諦中的集諦──「業煩惱的聚集」

大時,即使不是一切的眾生,也確實可以讓廣大

完全消滅。沒有產生苦痛的疾病,也就不會再讓

的眾生具足安樂。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自己要能

眾生蒙受痛苦了。因此,自己行善,也令眾生一

夠修持佛法,為什麼要來修持呢?是為了讓一切

起行善,就可以累積廣大的福德資糧,藉此就能

眾生都能夠獲得安樂而修持。如果能夠這樣去思

獲得安樂。

維的話,就是願菩提心當中的慈無量心。

安樂之因是什麼?

慈悲就是一種瞭解 我想華人也有婆媳問題吧?台灣也有吧?在印

所謂的安樂,可以分為三種:「身體」所生的

度這個問題非常嚴重,很多人找我談的都是婆媳

安樂、「心」所生的安樂,以及「究竟」的安樂。

問題。有趣的是,她們來跟我抱怨婆婆的事,之

身體的安樂是一個珍貴的人身所擁有的享受,

後有一天她自己也成為婆婆了,也做了同樣的

心的安樂是藉由佛法而產生的,究竟的安樂則除

事,同樣的模式又再一次發生。這是業嗎?還是

了成佛之外便無法獲得。因此無論是我或是各

習慣?或者本來就應該這樣?這裡有三個選項:

位,要想著:「獲得這樣的安樂是一切眾生的權

應該就是這樣?還是習慣?或者歸於業?

44


仁波切開示

事實上這是因為沒有帶著覺知,沒有覺知到自

具有勇士之心,而這條路始於不害怕自己。

己的情緒反應,沒有辦法接受現況,還認為兒子

能夠微笑,就不會害怕自己,因為你瞭解自己

是自己的寶貝。因為妳這麼愛他,現在有別人來

的世界或美麗的怪獸;知道怎麼跟這可愛的怪獸

控制妳的寶貝兒子,妳就心碎了。媽媽是會心碎

相處,就有勇氣。所以有朝一日,婆婆也會對妳

的。

微笑了,這就是老公歡慶的一天。太陽終於露面

我們要慈悲,而慈悲的修習應該從婆婆開始,

了,第一次媽媽也高興,老婆也高興,這真是天

先把一切眾生暫時放一邊,讓我們先從婆婆開

賜的恩典,每個好兒子都希望能夠這樣。若是媽

始,之後是你的太太、妳的先生。當妳發生婆媳

媽和老婆鬧分裂,兒子不知道該去哪裡,這樣的

問題時,最痛苦的就是那個兒子,因為這兒子就

分裂是非常痛苦的,因為他根本沒有辦法做選

夾在中間,變成了三明治。知道三明治問題嗎?

擇,他最親近的人無法和諧相處,分裂為不同的

中間有番茄、起司、火腿、蛋,然後有兩片一樣

兩邊,兩邊都要他跟著走,可以想像這對他來說

的麵包把它夾起來。一邊是老婆,一邊是媽媽,

是多麼的艱難。

兩面夾攻,該怎麼辦呢?

六度是個團隊,經營公司需要團隊,菩薩的團

想想這一點,當兒子陷入麻煩,老婆也會陷入

隊就是六波羅蜜,團隊裡有個成員是智慧,又稱

麻煩。老婆想的是:「自己沒辦法完整地擁有老

「般若」。你可以想像,對這個家而言,老婆是

公,那個老女人還在控制我老公。」這可憐的老

新來的人;對老婆而言,這個家也是新的,她離

女人放不下,因為她愛她的兒子,她有很多的

開父母親來到這個家,突然開始一個新生活。全

愛,可是智慧不夠。所以有的時候我要講愛的智

新的環境,她唯一瞭解的就只有她老公,突然間

慧,因為這個媽媽的愛很大,可是智慧不足,這

家裡有隻老虎吼起來,在毫無警訊的狀況下,這

個愛就混雜了執著,可憐的媽媽不知道如何區分

個婆婆說:「這裡是我在當家。」媳婦聽到婆婆

愛與執著。若妳比她聰明,就會瞭解,特別是做

的聲音會害怕,因為媳婦也受了很多苦,她對老

媳婦的要瞭解婆婆的痛苦,多思維這一點,也許

公充滿期待,但老公無法滿足所有的期待。

妳就會有同情心,慈悲也是源於同情心。看著自

兒子也必須保持平衡,與老虎和平共處,因為

己的心,也許是妳的怪獸在跟妳的婆婆打鬥,所

老虎是他的媽媽,否則這媽媽會覺得兒子不再愛

以婆婆是跟妳心中的怪獸在鬥爭,而不是跟妳

她了。其實那不是事實,兒子的愛仍然在,只是他

鬥。因此首先要做的是,停止責怪妳的婆婆!覺

不知道該怎麼辦。這對媳婦而言,就帶來很大的

知到妳自己美麗的怪獸,也許妳從內在發生一些

痛苦。我們要瞭解新來的人所受的苦,感受到她

改變,可能就改變了外在的某些事情。

的痛苦,所以要有同情心、慈悲心、微笑,還有對

慈悲就是一種瞭解

於改變,要有耐心,必須堅忍,然後心要慈愛、大 方,同時有一點紀律,具備這樣的使命感。

「我為一切有情眾生工作,必須吃好一點的

你的使命是什麼?菩薩的使命是什麼?你公司

食物。」為什麼?「因為我是菩薩。」聽起

的使命是什麼?你生命的使命是什麼?說說看,

來很熟悉嗎?這不是菩薩,菩薩是一切有情眾

什麼是菩薩的使命?

生的僕人。單純但有一顆非常堅強的心,就

「四無量心」就是菩薩的使命。為了達成這個

稱為「薩埵」(菩薩的全稱為「菩提薩埵」

使命,必須有架構,這個架構是什麼?六波羅

〔bodhisattva〕),薩埵的意思是堅強的心。想

蜜。也就是布施、持戒、安忍、精進、禪定、般

要經歷這些,就要走在菩薩道上,當一個戰士,

若。大家對六度的名相都很清楚,但我要說明如 45


何實際去修持,不希望太多概念只是進入頭腦,

到苦苦的事情,所以一開始,必須先認識什麼是

讓你們變成知識上的專家。

苦。

悲無量心:認識什麼是苦

在壞苦、苦苦和行苦這三種苦之中,要看見行 苦是極為困難的。但是以壞苦和苦苦來說,雖然

在心中想著:「願一切有情都能夠具足安樂及

沒有親自去感受、經驗,卻可以在心中思維,而

安樂的因,也願一切有情都能夠遠離痛苦及痛苦

且透過這樣的思維就可以生起悲心,這也稱之為

的因。」除了讓一切有情快樂,還必須思維眾生

「悲無量心」。

所受的痛苦,包括苦苦、壞苦、行苦這三種苦。

藉著外緣而引發內在的悲心,這是人類的本

先從自己的家人開始,然後是親友,一步一步的

質,一點都不值得驚訝。話雖如此,我們卻不會

想著,願他們都能夠遠離痛苦,這該會多好啊!

一直都有機會遇到苦痛,沒有這種機會時,內

進而緣想一切眾生,對一切眾生都能夠生起悲

心存在的悲心就無法生起了。因此這裡的「修

心,這就稱為「悲無量心」。

心」,就是藉著內心的思維來生起悲心。要善加

基本上,看到痛苦就會生起悲心,這是我們本

思維什麼是痛苦,若能好好去思維,經過一段時

具的特質。然而我們不可能一直都看到痛苦,特

間,終有一天即使沒有任何外緣,也能夠自然而

別是三苦中的壞苦或苦苦。當然我們看到苦苦

然地生起悲心。

時,一定會覺得心有不忍,可是卻不會一直都看 46

所以,第一個步驟,是在看見苦痛的事物時能


仁波切開示

夠生起悲心。第二個步驟,就是練習藉著思維苦

能夠擁有。基本上喜心和捨心這兩者是有關連

痛來生起悲心,透過內心修持,之後就可以很自

的,意思是一切眾生,不論是喜歡我的也好,厭

然地生起悲心,當心中想到眾生時,就能夠很自

惡我的也好,我對他們沒有任何的嫉妒,也沒有

然而然地生起悲心。

任何的貪戀,願他們都能夠具足喜樂,這就是喜

為什麼?藉著眼睛所看見的境相,雖然不是自

心和捨心。

己親身的感受,也能生起悲心,這部分大家都能

如果心中懷有嫉妒,就不可能出現無量喜。喜

瞭解吧?好比此時此刻,很多人正在死亡,但它

無量心的根本是什麼?就是隨喜,對於眾生的離

不是發生在你身上,而是發生在別人身上。有很

苦能夠隨喜,對於眾生具足的安樂能夠隨喜,因

多人正在出生,在出生的過程中,有些人會順利

此唯有遠離一切嫉妒,才能夠生起喜無量心。

生出來,有些人卻難產而死。或好比此刻有人突

這用說的比較簡單,其實嫉妒是遍在的。知道

然聽到自己的父親或母親得了癌症。現在的人口

嫉妒嗎?佛法中認為嫉妒不是本具的,這裡的本

非常多,有七十億人在這世界上,你不需親眼看

具是指出生就有。本具有兩種,一種是從過去生

見,但可以思維,可以分析,不要等待慈悲自動

帶來的,一種是出生就具有的。現在新一代的科

發生,那就不是訓練了。我們不需要跑來跑去才

學家認為,也許嫉妒心是我們本具的。他們做了

看得到各種苦,坐在禪修墊上,一樣能讓慈悲心

很多的實驗,例如觀察一歲大的小孩,當媽媽講

生起,因為人類是有智慧的。

電話的時候,孩子好像沒問題;當媽媽忙著煮飯

例如,我們可以在電視新聞上看到某些人的

的時候,孩子好像也沒什麼問題。但媽媽抱著一

苦,有些人的苦則不是我們看到或聽到的,但是

個和小孩很像的洋娃娃,這小孩就哭了,不是只

所有的眾生都有一些身體上的或情緒上的痛苦。

有一、兩次,而是很多次的實驗都一樣。如果媽

要去感覺到他們的苦,替他們祈願,願他們平

媽拿的是花就沒事,抱著其他東西也沒問題,但

安,願他們找到平靜,願他們找到生命的意義,

若抱著像小孩的洋娃娃,小孩就哭了。真的,我

願他們遠離戰爭,願他們遠離饑荒,願他們一切

看過這個實驗。

安好,願他們有避難的地方,願他們有足夠的醫

因此要真正隨喜他人的善,是相當困難的。你嘴

療,願他們找到保護他們的人,願他們遠離恐

巴上會說,也希望做到隨喜,可是內心深處,當你

懼。這樣的思維,不是只用頭腦想,還要有感

看到這個洋娃娃,就開始哭了。但不管它是不是與

受。如果覺得自己沒辦法感受的時候,要怎麼辦

生俱來,還是可以改變的,還是可以轉化的。不快

呢?做握手禪修。因為這時候你的感覺已經被卡

樂的其中一個因是嫉妒,因為你對自己所擁有的

住了,已經麻木了,所以你的心先要打開來,然

感到不快樂。所以不是因為你在受苦而不快樂,是

後再做修持。

因為你沒有得到,而別人有比你更好的。

喜無量心:遠離一切嫉妒

例如,你有一個很好的房子,沒有受苦,家裡 有熱水,還有智慧型馬桶,只要一按按鈕,就有

接下來,四無量心的第三項─無量喜。若一切

熱水幫你清洗乾淨,廁所裡連空氣都很乾淨,而

眾生都能夠具足安樂,我們會心生歡喜、隨喜。

且只要站起來它就自動沖水。你的房子裡什麼都

隨喜,指的是內心確確實實生起歡樂的心。如果

有,但為什麼還是不快樂?因為別人有比你更好

一切眾生都能夠具足安樂,而且能夠遠離苦痛,

的房子,而你沒有隨喜別人更好的房子。因為這

這會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對於這樣的情況,內

種微細的嫉妒,讓你的房子變得沒意思了,這就

心沒有任何嫉妒,想著我所擁有的,也願眾生都

是為什麼你想要去貧窮的鄉下,你在那裡覺得好 47


平靜,因為在那裡的人們,生活都不如你。你在

看待,這就稱為「捨心」。捨心指的並不是什麼

內心深處有某種驕傲,但在嘴上會說他們好可憐

都不管或漠視一切,而是前三心──慈心、悲

喔!這是菩提心嗎?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取決

心、喜心,能夠不分親友,不分怨敵,無有偏

於你是哪種狀況。如果這是來自真正的菩提心,

袒,完全遍及,這就是所謂的捨心。意思是不分

當你到了貧窮的地方,你沒有感覺自己良好、享

親友與怨敵,完全遍及慈、悲、喜三心,這樣的

受自己,你想跟他們一起受苦,這就是菩提心,

心態就稱為捨心。

這是很微細的區別。

捨無量心:對自他沒有貪瞋

第四個捨無量心,是非常微細的,因為無分別 (unpartial)是非常的微細。你總會有喜好,總 會有參照點,總是有某種希望,想要從某人身上

再來是第四項──捨無量心。捨心,指的是無

得到什麼東西。因為那個人跟我有共鳴,我有責

有貪瞋,無論對自己的親友也好,怨敵也好,不

任要愛他們,而這個人跟我一點共鳴都沒有,所

會因為是親友就希望他們具足安樂、遠離痛苦,

以我就不理他。我們總會有些偏好,而只要你還

不會因為是自己的怨敵,就希望他們不要擁有任

有偏好,就沒有修持第四個無量心。

何安樂而且具足痛苦。也就是對己方沒有貪心, 對他方沒有瞋心,對於自他二方完全無有分別地 48

(系列七〈完〉,本開示文已輯結成書,完整內容請 見眾生文化新書《菩提心的滋味》)


仁波切開示

確戒仁波切/文殊菩薩口傳暨開示

你的身語意,本質就是文殊菩薩 向內、由自心了悟自己本質上就是文殊菩薩,才有可能從內而外地清淨凡夫不淨的執著。

時間:9月14日(四)晚上7:00-9:00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藏譯中:堪布羅卓丹傑

正如之前所提,傳統的文殊菩薩相,就是「嗡 阿惹巴札拿 滴」相上的文殊菩薩,就是這部 儀軌生起本尊時,所要觀想的相貌。關於如何觀 修,儀軌接下來所提的就是觀修的內容。

接下來給予口傳並簡略講解《五字文殊的修持 儀軌》,這是簡短及易修的儀軌。

前行:皈依發心 一般我們看到的文殊菩薩是右手持寶劍,左手 拈蓮花莖,蓮花上有經函。這樣一尊典型的相, 正是「阿惹巴札拿」五字文殊相,詳細的相貌, 後面的文字會提到。 (進行五字文殊儀軌口傳)

觀想自己就是文殊菩薩 嗡 阿惹 巴札 拿滴 滴(觀想「滴」字平臥舌面上,由彼放光,凡諸口之罪業與 過失,悉無餘淨除。)

在此,空性「滴」字化現尊者妙吉祥,但並不 是馬上成為文殊菩薩妙吉祥,而是有次第的。 第一步驟,化為空性: 觀想自己不清淨的身、口、意三門,不清淨代

首先皈依及發心

表執著,一切的執著都消除,身、口、意化為空

諸佛正法聖僧眾,直至菩提我皈依;

性,消融於空性中。以上是空性的部分。

我以佈施等功德,為利眾生願成佛。(三次)

第二步驟,現起種子字: 接著,空性中出現蓮花,蓮花上有月輪。然

在一切乘法中,都會看到此內容,念誦三次。 接著進入正行,觀修文殊菩薩。

觀想文殊菩薩 生起本尊

後,月輪上出現「滴」字。 「滴」字代表文殊菩薩的心、代表文殊菩薩的 種子字。 第三步驟,自觀為本尊: 接著由「滴」字化現出文殊菩薩。化現自成或

空性「滴」字所化現,自成尊者妙吉祥。

稱自生的方法,是觀想自己就是文殊菩薩,所以

橘色年少之童子,右手高舉智慧劍,

稱為自成或自生。一般來說,都是觀想本尊在前

左拈蓮花承經卷,跏跌絲綢珍寶飾。

方的虛空中出現看著我們,這部儀軌則是自成文

心月輪中「滴」字旁,咒鬘周匝回旋繞;

殊菩薩。這也是顯密及經續上的不同的地方。

放光感召佛菩薩,彼等悲智諸德能, 融入種字即成就,深廣智慧齊開展。

在顯乘、經乘上的觀想,都是文殊菩薩在我們 前方出現,我們向他做七支供養,積聚資糧。 49


這裡的密續觀想,是自己成為文殊菩薩。為何

字周圍咒鬘周匝回旋繞,圍繞著「嗡 阿惹巴札

在密乘裡要觀想自己就是文殊菩薩呢?主要是因

拿 滴」。之後,在心間的種子字及圍繞的咒鬘

為實相上、究竟的文殊菩薩本質遠離了生、住、

字放射出光芒,先是供養諸佛菩薩,接著感召佛

滅。這樣甚深的本質,不是在外面或是任何其他

菩薩。隨著光回來帶著佛菩薩的大悲心、智慧、

事物,而是我們的自心、我們的如來藏即是如此

力量及功德,即悲智諸德能,融入自心的種子字

遠離生、住、滅的本質。正如觀想「滴」字時,

及圍繞的咒鬘,觀想自己深廣的智慧旋即開展。

就是文殊菩薩的心,也就是我們自心的本質,所 以在此是自己化現為文殊菩薩。 在這部分的空性「滴」字化現自成尊者妙吉

自觀三要點 身觀修:清楚觀想自己就是文殊菩薩的相,是身

祥,就是將自己不清淨的身、口、意三門,也就

觀修。

是執著自身的凡夫相轉化成清淨的本尊相。這就

語觀修:持誦文殊菩薩心咒。

是自生本尊的觀想。

心觀修:就是心上禪定,要專注的觀想心中的

透過自觀本尊,淨除不淨的執著

「滴」字及周圍的咒鬘。這裡很重要的是,不只 持誦文殊菩薩的咒語,心也要專注在持誦咒語

在密乘的觀修裡,很注重自觀為本尊,主要是

上。能幫助你安定心的方法,是專注心間月輪上

我們對於自身的執著太強,我們的凡夫相、不淨

的「滴」字及周圍的咒鬘。所以,若心能專注在

相就很強烈。對治的方法就是觀想自己是清淨的

咒字上,同時念誦文殊心咒,就會更好,能幫助

本尊相,如此就可以消除自己是凡夫的執著相。

你靜下來。

所以要對治自己不淨的凡夫執著相,無法透過外

所以也就是說,觀想自身為文殊菩薩,就是做

在的力量,最好的方式就是向內、由自心了悟自

到外相上文殊的觀修;而又專注在心間的咒字不

己本質上就是文殊菩薩,才有可能從內而外地清

散亂,就是同時做到實相上文殊的觀修。但若無

淨這種不淨的執著。

法專注在心間的咒字,可以專注於持誦咒語而不

關於文殊菩薩的相貌,是大約十六歲的少年童

散亂。持誦咒語會念出聲音,這樣的念誦,可以

子相。膚色為橘色,右手高舉智慧寶劍,左手拈

幫助你專注,但最終還是要回到心中咒字的觀想

蓮花,蓮花上放著經函,金剛跏趺座,身上穿戴

上。這段就是盡力的持誦咒語「嗡 阿惹巴札

各種絲綢及珍寶裝飾。當念到這裡時,我們要知

拿 滴」,專注在心間的咒字上,然後最後的

道自己「就是」這個樣子,而非「變成」這個樣

「滴」字念誦無數次。

子,我們的外相就是如此的文殊菩薩相貌。 接著在心中有月輪,月輪上有「滴」字,「滴」 50

持誦「滴」字時,觀想「滴」字平臥舌面上, 放射光芒,一切口之罪業與過失皆淨除。此時觀


仁波切開示

正覺塔上的文殊菩薩,右手持寶劍,左手拈蓮花莖,蓮 花上有經函。(攝影:噶瑪妙進)

會叫他大聲快速地念「滴……」。這樣不僅可以 讓他們清醒過來,語文能力也會增進。 同樣地,辯經時也是這樣。辯經前我們會念 誦〈文殊禮讚文〉,接著大家會念很多次的 「滴……」。也可以說是讓舌頭暖身,更加靈 活,在辯論時不打結。 所以,不斷念「滴……」,可以幫助咬字、發 音清楚,加深對字義的了解。對於字和義有清楚 的了解後,和別人溝通時可以清楚表達,對方可 以很快地了解你要表達的意思。反之,如果口齒 不清、語意不清楚,就容易讓人產生誤會,甚至 聽不懂,這樣就達不到溝通的目的。 好,再回到法本上的「滴」字。這時念誦 「滴」時就要做如此的觀想,不需要念誦「嗡 阿惹巴札拿 滴」,只需要念「滴」。 (〈文殊禮讚文〉口傳) 讚偈 妙慧遣除二障雲,如日淨妙極光明。 如實見盡一切義,故持經卷於心處。 想的焦點是舌面上的「滴」字,而非心間的咒

任誰墮入輪迴獄,無明闇鈍為苦逼。

字。發出「滴」聲,專注在咒字上。

悲憫眾生如獨子,說法六十妙音具。

持續念「滴」,好處知多少

教誡雷震煩惱眠,演音解脫業力鎖。 無明闇鈍眾苦苗,悉斬盡故舉慧劍,

傳 統 持 誦「滴」字 時,是 一 口 氣 儘 量 多 念

本淨究竟證十地,功德圓成佛子身。

「滴」,如 此 念 的 話,舌 頭 就 會 非 常 的 靈

三十二相好莊嚴,除我心昧禮妙音。

活。在 學 習 時 感 到 昏 沉 或 很 累 時,念 誦 持 續 「滴……」,可以提振精神。在尼泊爾,如果學 校小學生或小僧人口齒不清或是累了想睡,老師

〈文殊禮讚文〉的由來 這段的禮讚文是針對五字文殊「嗡 阿惹巴札 51


拿 滴」的禮讚,內文的意思非常深奧。 關於〈文殊禮讚文〉的作者,相傳是當時印度 那瀾陀大學,要五百位班智達各自寫出文殊菩薩 禮讚文,隔天他們拿出各自寫的禮讚文時,居然 發現這些禮讚文除了用詞不同,但意思幾乎一模 一樣,所以,〈文殊禮讚文〉的作者是五百位班 智達。也因此,〈文殊禮讚文〉相當有加持力, 也廣受藏傳佛教各大教派共許所念誦。這偈文主

以尊具悲極智光,盡除我心愚癡闇, 通達經論之義理,祈賜智慧辯才相。 此偈文告訴我們,已具備了如此的加持,就是 不只在座中如此觀想,回到日常生活中時,也要 持續的保持不散亂,觀想文殊菩薩已經和你合而 為一了,帶著這種領悟在生活中行持。 (〈文殊禮讚文〉後的第二個偈文口傳)

要是在禮讚五字文殊,包括身形相貌、心續的種

何時發心研經時,抑或思量造論詮,

種功德。這個偈文要盡力去念,我的經驗是,越

怙主尊者妙吉祥,但願無礙得親見。

念誦,加持力愈大。 另外一個重點是,座中修持及下座後的修持要

最後一個偈文就是迴向。這裡的迴向是祈請,

分清楚。之前提到,座中修持有三要點:身──

祈求不論我在閱讀、書寫或辯論等任何時候,都

觀想自己就是文殊菩薩的相;語──持誦文殊菩

請文殊菩薩加持我。

薩心咒;心──專注於觀想心間的「滴」字及周

我們現在都是凡夫身,都需要智慧,所以不僅

圍的咒鬘。而在下座後,因為無法觀想自己就是

是要開啟究竟實相的智慧,也需要後天學習的智

文殊菩薩及持誦文殊菩薩心咒或專注於觀想心間

慧。開啟後天學習的智慧,需要依止一位老師或

的咒字,所以日常生活裡可以盡量念誦禮讚文。

是善知識;而生起究竟智慧的方法,則是積聚資

(〈文殊禮讚文〉後的偈文口傳)

糧。(系列二〈完〉) 聽打:聞喜法師

52


仁波切開示

慈囊仁波切/《大解脫經》開示

輕鬆行善,在舉手投足間 譬如不殺生、善待一切眾生等等,都是順手可行之善; 可是如果我們放逸了,沒有正念正知,一張口或一動手,就可能造下惡業。

日期:2013年9月11日

內在的痛苦。在那樣的狀態下,因為讓心的苦痛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獲得了解脫,可以說就是一種解脫。所以,當我

藏譯中:施心慧 攝影:殷裕翔

們內心有痛苦的時候,就要依靠一些對治法,也 就是依靠正法。透過修持正法,獲得正法的加 持,我們的心就可以變得比較平靜,甚至感到歡

一切的萬法,都是由各種的因緣而生起,所以我 們的動機或者發心,是非常重要的。在課程開始之 前,請大家生起善的動機,來聽聞今天的內容。 課程一開始,先來做禪修。

喜,於是我們就脫離了痛苦的狀態。

實修,把所學運用在日常 現今社會競爭激烈,往往得承受很大的壓力。

禪修應該要怎麼做呢?有個禪修的口訣是:在

不是為了爭名奪利,就是為了生計奔波,於是常

原來的狀態中不造作。所以禪修的時候要很自

陷於煩躁、緊張或者憂慮當中。也有種被逼迫、

然、不造作,就好比〈金剛總持祈請文〉:「住

壓榨的感覺,然後覺得活得不開心、不快樂,甚

於任運無整之行者,修行遠離妄心祈加持。」這樣

至產生無力感。因為活得不開心、不快樂,於是

子在本來的狀態中禪修五分鐘。

失去自信、胡思亂想,過著自憐自艾的封閉生

身、語、意三門,都要毫無造作的處在自然的狀 態裡,在原本的狀態中放鬆,這就是禪修的要點。

《大解脫經》的兩個關鍵字 今天要談的內容是《大解脫經》,這部經典裡 有兩個關鍵字:一是「解脫」,一是「大」。

活。這種狀況如果持續惡化,就很有可能罹患心 理疾病,嚴重的甚至會輕生自殺。 那要如何去改善、甚至預防這種情況發生呢? 其實就是學習佛法。這是大家都公認的,甚至現 今科學家也認為,佛法對心理疾病而言,是非常 好的解藥。

《大解脫經》的「解脫」藏文是「沓巴」,意

所以當內心苦悶,同時又遭遇困難、打擊的時

思也就是「卓巴」,中文都可以翻譯成解脫。

候,該如何是好呢?以學習佛法的佛弟子來說,

「卓巴」的意思是從什麼東西中鬆掉,那樣的感

碰到不快樂或者困難的時候,應該把平時所學的

覺,一般會直接翻成解脫。總之,就是從任何事

教法實際應用於生活之中,透過實修,可以去除

物當中解脫,脫離了某種東西的束縛,也就是說

我們內心的痛苦,這樣的狀態,就是一種解脫。

你脫離了痛苦跟煩惱的意思。

雖然這樣的解脫並不是真正的大解脫,但以現代

一般來說,當我們不快樂、不歡喜的時候,那 是一種心的苦。碰到這種情況,我們可能會去禪 修、念誦或者向三寶祈請,透過這些方法,平息

人內心痛苦的狀況來說,這樣子的解脫,已經可 以稱為大解脫了。 由於我們有貪、嗔、癡、慢、疑五毒煩惱,造 53


下了很多的不善業。那要怎麼樣解決呢? 對治貪的方法,就是要知足,減少慾望;對治

菩薩的名號,我們念誦的時候,也就聽聞到了諸 佛菩薩的名號,我們也就獲得這樣的利益了。

嗔恨,則是要修持慈心和悲心;對治愚癡,就是

我們有時候可能也會去放生,即便不是做放生

要有智慧,要認識緣起性空的道理;對治傲慢,

修持,生活在城市裡,還是有很多機會可以看到

則是要隨喜;對治疑惑,則是生起信心。如果我

昆蟲,像螞蟻、蟑螂等等。當我們看到這些昆蟲

們能依於正法,就可以去除掉我們的種種煩惱,

的時候,可以怎麼做呢?我們可以修持慈心、悲

煩惱去除了,就不會有種種的不歡喜與痛苦產

心,然後生起專一的信心,念誦諸佛菩薩的名

生,也就不會造下惡業,這就是某一種解脫了。

號,同時對這些昆蟲作祈願跟迴向。當我們這麼

(仁波切口傳)

做的時候,對自己來說,是在累積福德資糧,淨

以上是經典裡諸佛菩薩的名號。

行善,如何融入日常?

除自己的罪障。對其他眾生來說,是在從事利他 的菩薩行為。 從事善行,不一定要花很多錢或者很辛苦,在

之前堂課上提到,眾生在臨死的時候,如果

日常生活裡,其實就有很多從事善行的機會。譬

聽到「寶勝佛」名號三次,即便是畜生道的眾

如看到動物或昆蟲的時候,如果可以對著牠們念

生,都可以投生到忉利天。經典中記載,聽聞

誦諸佛名號,好好地為牠們祈願,那牠們就可以

諸佛菩薩名號的時候,如果能夠生起真正的信

獲得聽聞諸佛名號的功德,對牠們來說利益非常

心,虔心地向諸佛菩薩頂禮的話,就可以獲得

大,對我們來說,也是在從事利他的行為,這就

很多的功德。

是非常好的善行。

功德利益是什麼呢?就是「不生邊地、不生惡

關於善法的部分,過去祖師有一句話的意思

國」。現在世界上還是有很多地方的人沒有東西

是:平常在家裡或走路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順手

可以吃,屬於饑餓的狀態,或者說國家不平靜,

行善了,但如果我們放逸,沒有正知、正念,可

外患內亂不斷戰爭。像這樣的地方,可以說是環

能一張口或者一動手,就可能造下惡業。

境非常糟的「惡國」。但如果你聽到諸佛菩薩的 名號,能夠生起信心、虔心地頂禮,未來就不會

吃素,但想都沒想就啪死蚊子?

投生到那樣的地方。經典裡也說,你會獲得珍貴

《大解脫經》是釋迦牟尼佛宣說,我們都是佛

的人身,得到珍貴人身之後也不會生起邪見,不

陀的追隨者,佛陀示現給我們這個成就佛果的道

會生在比較不好的環境裡,不會投生到外道,而

路,如果我們依照他所教導的方法來做,我們也

且你會身根具足,有機會聽聞正法等等。

可以成就像他一樣的佛果。就像上次我提到的故

譬如《大解脫經》,佛陀在裡面講到很多諸佛 54

事:一位王子在山裡面看到快乾涸的湖,湖中的


仁波切開示

魚群快要死掉,王子其實就是佛陀的過去世的某 一世,他當下生起了慈悲心,念誦三次「寶勝 佛」的名號,於是那些魚死後立刻投生到忉利 天。就如同佛陀在王子那一世裡,透過念誦佛號 來累積福德資糧、淨除罪障,當機緣成熟的時 候,他就成就了佛果。佛陀示現他的事蹟,就是 告訴我們他過去曾經這麼做,最後他成就了佛 果。所以,身為佛陀的追隨者,我們只要跟隨佛 陀的腳步去做,也可以成就同樣的佛果。 我剛來臺灣的時候,認識了一個新朋友,有一 天他請我吃飯,這位朋友是吃素的,會把「吃肉 不好,因為會殺生」等等話掛嘴上。但在吃飯的 時候,突然有一隻蚊子停在朋友的手上,朋友想 都沒想就「啪」的打死了蚊子。當下我就開他玩 笑:「你不是說殺眾生不好嗎?怎麼現在殺了眾 生?」朋友當時可能連想都沒有想「蚊子也是個 眾生」。以佛陀的追隨者來說,殺生就是不好。 以眾生來說,生命沒有大小的分別,所以身為佛 法追隨者,就是不應該殺生。 以佛教徒來說,在觀修慈悲的時候,我們觀修 的對象是一切的眾生。就像我們學四無量心:慈 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捨無量心。最後 的捨無量心,也就是對一切眾生,不分親疏遠 近,不論冤親,都能一律平等,不起愛、憎。能 捨內在種種心境、沒有大小粗細的一種分別,不 起分別、憎愛,就是修捨無量心。所以修持慈悲 的時候,要知道我們的對象就是一切眾生,沒有 任何分別,一切的眾生都是我們生起慈悲心的對 象。 55


以其他宗教來說,譬如基督教,也說要有愛

為什麼稱佛、法、僧為三寶呢?因為只要我

心、要有慈悲心,但是他們的重點放在人道的眾

們能夠依止三寶,就有可能脫離三界輪迴的痛

生上。從他們的角度來說,畜生道的眾生就好像

苦,就有可能證得究竟的佛的法身,以及佛的

是人的受用品,是人享受的一種東西。

究竟善功德,所以我們稱佛、法、僧三者為三

所以佛教跟其他宗教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我們修

寶。也就是說,在解脫道上引導我們的就是佛

持慈悲的對象是沒有任何分別的,沒有分是人或者

陀;而這個道路本身就是法,道上的友伴就是

是動物等等。我們生起的慈悲心,就是對一切眾生

僧。所以,依於佛、法、僧三寶,我們就可以

做到四無量心,這樣子的心懷是非常寬廣的。

獲得解脫,也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的皈依處就

行十善,遠十惡

是佛、法、僧三寶。 接著看123頁,這邊講到,菩薩從一開始生起

接下來我們看到《大解脫經》111頁,在這之

菩提心,就要為眾生行十善法:一、不殺生,

前是講諸佛菩薩的名號,到了這裡是講到三寶的

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

名稱,也就是佛、法、僧三寶的名稱。這裡就提

兩舌,六、不惡口,七、不無意語(綺語),

到,念誦或聽聞佛、法、僧三寶的名稱,會有什

八、不貪嫉,九、不嗔惱,十、不邪見。而且慈

麼樣的意義呢?譬如人命終的時候,聽聞或念誦

悲具足,經中說:「慈能教善,見世所樂;悲能

三寶名稱,就不會墮入三惡道,可以隨你心裡的

濟苦,地獄度之」,所謂的慈心,就是要讓他人

願想,前往十方世界,然後見到諸佛菩薩,然後

能夠快樂;所謂悲心,是希望去除他人的痛苦。

你會聽到菩薩宣說大乘的法門等等。所以這裡主

這就是佛陀教導的十善。

要是在談念誦及聽聞三寶的利益。

(口傳)(系列三)

56


善知識

堪布拉布/岡波巴大師《勝道寶鬘》開示

真正的佛法,是幫助你改變 它是要用在日常生活,是在家、在工作崗位、在你面對問題的時候改變你的方法。

時間:2017年10月20日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藏譯中:堪布羅卓丹傑 攝影:妙願法師

為什麼我們會在輪迴中流轉?就是因為總想 到自己,不是嗎?那為什麼我們會有這麼多的痛 苦?其實也都是因為執著有一個我,或者自我太 過強烈,總是想著「我要什麼?我需要什麼?」因

阿彌陀佛,大家好!

此遭受很多的痛苦。所以修持的時候,尤其修持

這次有機會講說岡波巴大師所寫的《勝道寶

佛法,如果也帶著這樣錯誤的念頭,是不行的!

鬘》,我真的覺得我們很有福氣,也是一個殊勝 的因緣!

宛如親見岡波巴大師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三摩地王經》中記載,

那正確的動機指的是什麼?就是:不要只想著 自己,而要想到他人。就如佛經裡提到:要帶著 利益一切眾生的心!聽起來很容易,但真的要了 解或者相信,其實並不容易,甚至我們也並不真 的相信有一切眾生。

岡波巴大師在過去世身為月光童子時,曾在釋迦

舉例來說,眾生包含六道,對吧?我們真的相

牟尼佛前承諾跟發誓,要弘揚大手印和如來藏的

信六道中有地獄道的眾生嗎?不一定!我們真的

教法。雖然我們現在沒有辦法親見岡波巴大師,但

相信六道中有餓鬼道的眾生嗎?不一定!如果你

是他曾經說過:「未來的弟子,只要能夠聽聞、

真的相信佛陀說的,相信有六道眾生、相信因

學習我寫的《解脫莊嚴寶論》、《勝道寶鬘》等論

果,那你就不會造惡。但看看我們,其實是不停

典,就跟見到我本人是沒有任何差別的。」

地造惡,從這點反映出來的是,其實我們可能並

我們相信,這是岡波巴大師為了讓弟子生起信

不相信有所謂六道裡的惡道。如果相信,就不會

心以及鼓勵我們精進才說的,但這句話同時也蘊

造惡,因為造惡會墮入惡道;就好比有人告訴

涵了另一層意義:我們閱讀大師流傳下來的經

你:「這是毒藥」,你自然不會吃,因為你相信

典,就跟親見到大師是沒有差別的。一開始說這

毒藥會導致不好的結果。

些,是希望大家知道,有機會學習到這部論典是

總而言之,一開始要有一個好的動機,當然我

不容易的,所以這幾天的課程,請大家能夠好好

們很難完全真實的發起「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而修

地來聽聞。

持」的心,但我們至少要試著這麼去發心、去思

無論是聽聞、講說或者修持佛法,最重要就是 動機。所以課程一開始,也要提醒大家,動機是 很重要的。 什麼是不正確或不好的動機呢?就是有一念是 為了自己,只為了自己好,這就是不正確的動機!

維:為了要利益一切的眾生,而來聽聞、修持。

真的有信心,行為自然會恭敬 再來談的是我們的行為。 佛法中有許多的威儀是有規矩的,總結來講, 57


最重要的就是:對法、對上師要帶有恭敬之心,

因為真實的信心並不會隨著時間或環境改變。同

這是佛法威儀最重要的核心。如果我們沒有恭敬

樣地,對法也是如此,在聽法的時候覺得這個法

心,不論是聽法、學習甚至修持佛法,都不會真

好棒、對法很有信心,一旦聽完課回到家,就全

的到位,也不會對你產生任何利益。

部忘光,也不去思維、修持它。這代表你可能並

那什麼是對法有恭敬心呢?

不覺得法很珍貴,或者並不真的相信法,所以回

首先要了解法是什麼?法其實就是正確的引導

去之後就忘了。

我們到達解脫之道,也就是成佛之道。這裡的 「恭敬」,是說你覺得佛法真的很棒、很好,會

反向思考,我為什麼要聽法?

有珍惜它的感覺,所以你接受、相信教法。這個

其實你可以反過來思考:「為什麼我要聽法?

「相信」,就是心中真的接納、了解,這個是最

為什麼現在聽法的時候覺得它很重要?」因為它

重要的。

會對我的生活產生很重要的影響,這是重點。真

很多規矩或威儀,其實都是來自信心,你的心

正的佛法是要用在日常生活,不是為了用於佛

會外顯成你的行為,包括語言。心恭敬了,行為

堂,譬如現在道場沒人吵架、打架,也沒有人偷

就會好。就像一個人雀躍時,你會發現他的表情

東西,沒有很多的痛苦和煩惱。所以佛法要改變

特別開心;如果他心中充滿憂愁、痛苦,表情就

的並不是現在,而是你的日常行住坐臥,在你回

非常難看的。

到家、回到工作崗位、在你面對問題的時候改變

所以當我們講佛法行為的時候,還是得先回到 自心,是不是覺得法很重要?是不是對法有恭敬 心、信心,要從這裡下手。

你的。所以「法」的意思,就是「幫助你改變的 方法」。 總而言之,你要記住的是,你覺不覺得佛法真

第二是對上師要有信心。上師是做什麼的呢?

的很重要?如果重要,那你不只是聽課時候,連

他是把「你覺得很重要的法教」傳遞給你,或者

在生活中都要去思維、修持它,這樣才是真的有

是為你教學的人。如果對他沒有信心,就可能覺

信心、真的恭敬。

得他說的未必是對的,這樣子對你來說不會有太 大的幫助。

至於怎樣才算是恭敬的行為,每個國家都有不 同的文化,都各自有代表恭敬的舉止,這都是很

同樣地,對上師恭敬,也不是說他很了不起、

好的。但畢竟我們是佛教徒,所以就按照佛陀在

我們很差,並不是這種尊卑之分。而是因為他是

經典裡告訴我們的一些佛弟子該有的恭敬行為,

傳遞法教的上師,所以對他要有恭敬之心。

當然你也可以保有自己在地文化裡的恭敬行為,

所以話講回來,最重要的是行為要好,但是行 為來自於你心中對法跟對上師的恭敬心與信心。 所以只要是相信法、恭敬上師,你的行為自然就 會好。

這兩者並不違背,都是可以的。

聽法要專注,持咒等行為都要放下 在規矩上來講,譬如大家現在都坐著,這樣是

談到對上師、法教的信心,還有一個評斷的觀

很好的,但是一旦時間長了,你可能會發現腳開

察方式:就是我們是不是真的有信心,這就看你

始痛了、身體開始有些不舒服。如果覺得再這樣

在「平常生活」中是否也對上師或法有信心,如

坐下去會越來越痛,會影響到你聽課,那你就可

果有,那就是真的信心!不然有的時候可能只是

以坐到後面的椅子上。因為佛陀在佛經裡也告訴

「上課」很有信心,下課後就對上師沒什麼信

我們,如果聽法的時候生起後悔的心,譬如:

心,這樣可以看出來我們的信心並不是真實的,

「哎呀!腳太痛了,沒有辦法好好聽法,為什麼

58


善知識

要來」等等,如果是這樣,那麼連一點善業都沒

等。事實上也沒多少時間,所以在一座法當中,

有,而且也沒有任何意義了。

這些規矩你是要守著的。再一個要點是,不要管

所以聽法要帶著歡喜心,身、心都要是舒適

別人怎麼樣,管好自己就好。

的。如果真的痛到不行,就坐到椅子上,這當然

如果你可以看到別人修得不錯,當然很好。但

是可以的。但是現在大家盤腿坐著的姿勢,就是

大部分的人,往往習慣看見別人的不好。譬如有

在練習。你之後的禪修,也會這樣盤腿而坐,所

十個人,九個人的規矩很好,幾乎接近完美,只

以如果能夠在聽法的時候保持禪修的坐姿,這對

有唯一的一個人沒做好,但我們偏偏就只看見那

於之後練習禪修是有幫助的。再來一個要點是,

個不好的人,把焦點聚集在他身上,然後心也被

聽法的時候要專注,這個時候不要口中念念有

他牽動、影響。不要這樣子,所以這也是一個規

詞,譬如持咒、念佛、課誦、禮拜、轉經輪等,

矩。尤其是在課程當中,記得管好自己,守好規

都要放下,最重要的是你要專心、非常地專心。

矩,不要去管別人。如果你真的要看,就去看坐

以上說的,並不是只有這一次課程的規矩,之

得好的人,不好的不要理他。

後你要去聽法的時候,這些要點都要把握住的。

以上講的這些規矩,是修持佛法普遍的規矩,

再來一個要點就是,不要喝水、喝茶,除非是身

所以不只是在這堂課,上其他課程的時候,也要

體不適,需要這樣子做,那麼便是例外。因為所

守這些規矩。就好像之前提到的重點,是你覺得

謂座上、座下修,就是聽一座法或者實修一座法

法很重要的時候,你的恭敬心自然會展現,所以

的時候,是跟你日常生活不一樣的,在這個時段

它並不是某個地方、某個時間點才特別有的教條

當中,你會有一些特別的行持,包括不要喝水等

跟規矩,事實上是以後你都可以帶著這些規矩去 59


聽課跟修持。 以上是簡略的談了一下,我們聽課聽法時的一 些動機、發心還有我們的行為。

《勝道寶鬘》,就是成佛的方法

的,我會做一些解釋。 (以下念誦《勝道寶鬘》p15)

禮供文:以信心入道 南無咕嚕

這一次我們要講解的課程《勝道寶鬘》,從時

皈依頂禮那一切能令眾生解脫恐怖難越的輪迴大

間上來講是三天的課程,但事實上也可以花幾個

海,以噶舉珍寶清淨的行持為嚴飾,使加被的流水

月來教,甚至是花上好幾年。

如大海般無窮無盡,且此宏願廣大長久。任運成就

所以如果你要去做深入的解釋,《勝道寶鬘》可

之實修傳承的無垢賢德上師們,祈請賜加持。

以說是一部很大的典籍跟論典。如果從實修的角 度來講,那它更是生生世世都要做的修持,甚至

剛剛講誦的就是《勝道寶鬘》的禮供文,這部

是無量劫都要保有的修持。舉例來講,佛陀就花

分的內容,我不多做解釋。重點就是一開始提到

了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行持菩薩道,最後成佛。

的,我們要對法、上師有信心。禮供文的目的,

現在我們手上拿的《勝道寶鬘》,可以說就是

也是幫助我們對於法,對於上師要有信心。

成佛的方法,整部論的組織架構,或者章節的安

關於信心有兩種說法,有一種叫做迷信,另一

排,是有次第的由淺入深。但是這本《勝道寶

種就是正信。迷信是不知道原因的相信,相對於

鬘》,它的章法結構是比較特別的,就是十句一

正信來講,迷信當然不是很好。其實剛開始,我

個主題,甚至有的時候你會發現在這十句當中,

們都是以迷信進入道法的,就像沒有人一出生就

最重要的就是其中的某一句,所以它的每個要

會識字一樣,剛出生的小嬰兒甚至連爸媽的名字

點、層次都不太一樣。

都叫不出來,他更不可能一下子就識字。所以很

接下來我會對於這部論做一些解釋,有些會像 口傳一般念過去,有一些如果對各位修行有幫助 60

難有人瞭解或者完全知道佛法然後進入佛法,也 許可能有,但非常的難得。


善知識

「以迷信入道」的意思是說:你相信佛法大概是

的口訣很珍貴嗎?

好的、大概是對的,隨著聽聞得越來越多,學習越

在佛陀的本生傳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佛陀為了

來越廣,你去思維、真正實修的時候,接著正信才

求法,甚至只為了求得四句偈,經歷很多痛苦,

會生起來的。總而言之,這裡的禮供文的目的,就

譬如跳入火坑或被鐵鍊綑綁等等,如此地珍惜跟

在告訴我們要對這個法、對上師要有信心。

重視佛法,最後成佛。而我們看看噶舉派的歷任

著作誓言:最重要的是「堅持」

祖師,比如馬爾巴大師,他為了求法,遠到印度 去,多次差點丟了性命;同樣地,密勒日巴大師

在長久思維噶舉祖師的口傳教導後,為了我親傳

也是為了求法,歷經眾多苦行,這些都是大家耳

與遠承的有緣弟子,我將此非常珍貴的口訣,撰

熟能詳的;還有這本書的作者岡波巴大師,他的

寫成這本《勝道寶鬘》。

傳記裡也說,為了跟隨密勒日巴大師求法,在前 往覲見密勒日巴的路上,也多次面臨生死關頭等

p15第二段是著作的誓言和承諾,說明岡波巴

等。由此可知,他們因為重視法、為了求法,歷

大師寫這部論的遠景和目的,他堅定的承諾要寫

盡千辛萬苦,最終也得到了成果。反觀我們,到

這部論並且完成它。在很多論典裡,都可以看到

底有沒有珍惜法教?我們可以好好地問問自己。

作者在一開始的著作承諾,其實這是對我們的一 種提醒和示範。它提醒我們說要慎始,要好好的 開始,堅持你的誓言,然後持續下去不要中斷。

大家翻到第19頁:

十項可惜的事

想太多、說太多沒有用,重要的是你要堅持到最

一個人如果想尋求解脫與證得一切智佛果,首先

後,這才是重點,否則不會有太多的成果。

應該憶念十種可惜的事:

用學藏文這件事情來舉例。我常聽許多人後 悔:當年如果堅持學下去,我現在的藏文就會很 好;但你也看到很多人堅持學好藏文,對他們的 實修非常有用,也能翻譯以及利益到很多的人。 為什麼他們能夠做到呢?就是堅持!舉例來說, 這次跟我同行的這位英國籍僧人,曾跟我說,他 剛開始學習藏文的時候,同學好多,但最後就只 剩他一個人。所以這就是一種承諾,所以現在他 也是一位很好的翻譯。 講回修行。現在大家都進入了佛法,你來聽 課、來修持,要承諾把它完成。唯有這樣子持 續、穩定的修持,才可能帶給你好的結果。所以 大家看到這部經典是有層次:一開始是經典名 稱;再來是禮供文,禮供文是你要帶著信心;接 下來作者提醒我們承諾並不是說說而已,是要能 夠堅持下去。 這裡有一句話 「我將此非常珍貴的口訣」,看 到這裡,我們應該要想一想,真的覺得這部經典

1. 此十分難得的清淨人身,如果成為造作罪業與 惡行的工具,實在可惜。   2. 此難得的暇滿清淨人身,不用來學佛,而讓它 平凡地死去,實在可惜。   3. 將身處在這個惡濁時代的短暫人生,浪費在無 意義的事情上,實在可惜。   4. 自心的法身乃離戲之本體,讓它陷於迷幻的輪 迴泥沼中,實在可惜。   5. 引導自己趨入佛道的賢德上師,在未證菩提之 前就離開,實在可惜。   6. 解脫的大船為「戒律」與「三昧耶」,如果因 為煩惱與放逸而將它摧毀,實在可惜。   7. 由上師的恩德而獲得的證悟,如果虛擲於紛擾 的紅塵中,實在可惜。   8. 眾成就者的深奧口訣,把它當作商品般販售給 那些無緣的俗人,實在可惜。   9. 六道眾生皆是有恩於我們的父母,以怨惱心將 他們棄之不顧,實在可惜。 61


10. 青年時期成熟茁壯的身、語、意,如果不善加 運用,平白地空過,實在可惜。

到底做了些什麼事?或者再縮小範圍,我今天或 昨天,做了些什麼事?最後再想一想,我努力做 的所有事情之中,有哪些是為了尋求解脫與證得

大家看看第一句話: 「一個人如果想尋求解 脫與證得一切智佛果,首先應該憶念十種可惜的

一切智佛果?當我們這樣想想就會很清楚,其實 我們心裡並沒有總是想著要成就佛果。

事:」你真的想要成佛或者為了佛果,而來聽聞

大部分我們覺得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今生的圓

佛法的嗎?其實有很多時候並不是這樣。舉例來

滿,如果完成了這些目標,再有些時間,就想著

說,大部分的人是遭遇到問題時候,才想到佛

能夠順便成佛也不錯。因此做修持的時候也是抱

法,也就是麻煩來了,趕快來尋求佛法解決。從

著這種「附帶的」成佛目標,但是有這種寄望而

這一點可以清楚的知道,這樣修學佛法,並不是

想成佛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佛法的修持,不可

為了長遠的未來或者成就佛果,事實上佛法對你

能因為這樣而達成。

而言,就只是救急的藥方而已。

首先我們要誠實的面對自己。當我們覺得某件

所以「尋求解脫與證得一切智佛果」實在是一

事很重要都會全力以赴去做它,譬如一天24小

句很不容易的話,甚至我們並不是真的懂它,也

時,如果每天都持續禪修(修行)兩小時,我們

不真的有這樣的想法。

會覺得自己還真不容易,別人也會說「這個人好

每天修行兩小時,其餘22小時你做了什麼? 我們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這可以好好去 想一想。我們可以從這裡去判斷:這一年中,我 62

厲害,竟然可以每天持續修行兩小時。」可是我 們想想,那其餘的22小時在做什麼呢? (系列一) 聽打:萬芊妘


善知識

堪布拉布/「修心」閉關開示

你確定自己修的,是「出世間法」嗎? 首先要確知自己的目標,知道這個目標就是「出世間法」之後, 接著就能自然開展修持方法,才有可能從世間中解脫。

教授:堪布拉布

把身上的毒清掉,醫生要你做什麼,你都願意。

時間:2015年11月22日

就像這種感覺。好比你的鼻子被毒蟲叮到了,醫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藏譯中:堪布羅卓丹傑 攝影:謝宇恆

生要切除你的鼻子,你也會馬上答應。如果換做 平常的你,根本不可能讓自己的鼻子就這麼被切 除,因為你知道不切除的後果更嚴重,所以醫生 怎麼說,你就怎麼做。

請大家生起菩提心,帶著這樣的動機來聽聞。

因此,懺悔的力量是來自於「真的知道它有多

我們現在講的是《修心七要》中的第三要點:

危險、有多急迫」,你知道這將會導致你墮入地

轉化所有的惡緣成為證悟之道。方法有三種:

獄受輪迴的苦,它是無窮無盡的。當你強烈知道

一、依世俗菩提心將惡緣轉為道用。

這些的時候,你的懺悔自然就會達成。換句話

二、依靠勝義菩提心。

說,就好像醫生叫你怎樣做,你都願意去做,道

三、依靠一些特殊的行持。

理是一樣的。

前兩個部分已經做了簡短的介紹,接下來講的

一般來說,念頭跟念頭之間,也有力量大小的分

是第三種,也就是依靠一些特殊的行持,共有四

別,所以當某個念頭力量非常大時,可以藉由它

個:一是積聚資糧,二是懺悔罪障,第三是向天

去壓制另外一個力量較小的念頭。舉例來說,當

神鬼神獻多瑪,第四是向護法空行獻多瑪,其中

你知錯,後悔的心非常強烈的時候,自然就可以克

第一個之前也講過,接下來講第二個懺悔罪障。

服其他「我不想懺悔了」、「我累了、我懶了」等

懺罪首要,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以懺悔罪障來說,最重要的是要看到自己的過

念頭,所以懺悔的念頭要很強,這點很重要。

初學佛法,不要急著從事佛法的事

患在哪裡?這是第一步。為什麼知道自己有過患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無論是講說佛法或是聽聞

是首要的一件事情呢?因為如果你不覺得自己錯

佛法的人,要非常清楚什麼是佛法或出世間法,

了,你的心沒有強烈感覺,那麼任何的懺悔都只

絕對不要跟世間法搞混了。有的時候,講授的老

是嘴上說說,不可能會有任何的改變。因此,你

師沒有讓弟子清楚知道,出世間法與世間法的差

必須要認知到:對!是我錯了!而且認識:這個

別,反而讓弟子誤入世間法,於是本來已經是世

過錯會導致我日後投生到地獄或在輪迴裡受苦,

間人了又學了世間法,結果會如何呢?你會繼續

然後強烈的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真的該

在世間裡輪迴!

做些什麼了! 這種情況有點像不小心吃到毒藥,你會馬上想

另外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一開始接觸、學習 佛法的時候,不要馬上就想要怎麼做。因為我們 63


都還有著世間的想法、世間習氣,如果這時候從

佛法呢?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換句話說,一個精

事佛法的事,還是會用世間的作為、想法以及見

進、學習的人,就有正知、正見的智慧,能判斷

解,其實是沒有用的。

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

所以,在開始學習佛法的時候,不一定要知道

很多時候,我們容易人云亦云,好朋友跟你說

很多修持方法,但是一定要知道什麼是佛法,然

這樣做比較好,你就照著做;另一位朋友跟你說

後朝著出世間的法慢慢前進,這樣的修持,至少

這樣做不好,你馬上又改變。就佛法上來講,這

不會偏離目標。所以,不論你是今生修完,或今

時候的你,像一個容易東倒西歪的蛋或者不倒

生沒辦法達成目標,來世再修也可以;如果來世

翁,誰碰你一下,你就往那邊倒。當別人說什

再修不完,再來世修也可以。總之,你的目標要

麼,我們就跟著走,這代表我們沒有正知、正

很清楚,要知道追求的是出世間法。

見,沒有真正的智慧去判斷什麼是佛法?什麼是

很多時候,我們不瞭解出世間法跟世間法的差

出世間法?

別是在哪裡,佛法被講成好像世間法一樣的時

佛陀有八萬四千個法門,我們當然不可能全部

候,最後你會發現離出世間法愈來愈遠,因為一

都學,但是有些東西是你必須要會、必須要知

開始你可能就走錯了,你走上了世間法的道路。

道、學習的。但不是你身體、語言上的了解或修

我們不需要一下就像密勒日巴大師一樣,那個

持,最重要的是你的吸收,你要打從心底去修持

其實是第二步了。我們的第一步是應該要知道:

這個法門。舉例來說,大家讀過《金剛經》、

他的目標是什麼?就是出世間法、就是佛法的修

《阿彌陀經》、《心經》,這些經典裡提到身體

持,這個重點要抓到。然後許多的方法就能自然

跟語言是重要的嗎?沒有!裡面都在告訴我們:

的開展,你就能離目標愈來愈近,有機會離密勒

「心」是最重要的!為什麼佛經裡面一直在強調

日巴越來越近。從一開始的百分之一,接著百分

的是「心」,沒有強調我們的身體或語言等行

之二……慢慢地才會變的跟他一模一樣。

為?有一個很根本的重點在於:以大乘角度來

我們常說自己是噶舉派的弟子,那我們就要有

說,不承認身體跟語言是真實存在的,這一切是

一個模範,在心中設定一個想要達成的目標,你

如夢、如幻一般的。還記得之前《修心七要》的

可以說就是密勒日巴。但不是一開始就問他是怎

句子:「思諸法如夢」嗎?這就是大乘一個很重

麼修的,先不要問這個,而是要問「他到底為什

要的見解。

麼要那麼修?」「他的目標是什麼?」而不是夾

就好像你作夢,夢到去台北的捷運站或火車

雜著世間法的目標及原因。如果你抓到了正確的

站,醒來後,你會覺得那是真的嗎?你當然知

出世間法的時候,接著就能自然的開展其他的修

道那是假的!同樣的道理,佛經尤其是大乘教

持方法,你會看到自己朝出世間法的目標越來越

法,在在都在告訴我們:「你的身體跟語言是假

近,你也真的會有進步。換句話說,也就是讓我

的。」為什麼要特別強調這一點呢?因為很多人

們的心轉向出世間的方法,我們才有可能從世間

會覺得身體、語言的作為是最大、最好的善,但

中解脫,這是很重要的。所以第一步是:要確實

是從大乘的見解上來看,一個虛假、不真實存在

知道我們的目標,這目標就是出世間法、就是正

的身體或語言,能夠積聚真實的善嗎?不可能

確的佛法!

的!換句話說,能夠積聚真實的善,根本是在於

只有學習,才能找到正確佛法 那要怎樣才能夠辨別出世間法呢?什麼是真的 64

我們的心,只有你的心,才能夠真正的積聚大的 善跟大的福德。


善知識

心最重要,身、語學習也要到位

對我們都是有幫助的!有時候想想,最危險的反 而是那些連法都不會說的人,譬如只會灌頂、修

無論藏傳、漢傳或中國佛教,都是大乘的佛

法那些人。以灌頂來說,只要是穿著紅色僧服、

教,我們都相信佛陀所說:「一切如夢如幻,都

雙手健在可以搖鈴,符合這幾個條件的喇嘛都可

是不真實存在的。」這也不代表身體就不重要,

以灌頂!法會更簡單,就是念念,什麼都不用

身體還是重要,但是根本來自於我們的心,最重

做,這樣子反而是更危險的,因為你學不到任何

要的是我們的心。所以同樣地,我們的學習不是

東西,沒有辦法在心上開啟任何的智慧。

身體、語言上的學習與修持,而是你心上的學習 與修持。

講到學習這一塊,我想說說我的感覺。我到過 很多西方國家,感覺西方人在學習、教育這一

講到修心的學習跟修持,最重要的就是智慧的

塊,真的比亞洲華人精進多了。感覺亞洲人好像

開展。你必須透過學習,透過智慧的開展,才會

比較不喜歡動腦子,覺得學習會很累,還不如灌

有真的正知正見!講了這麼多,真的希望大家多

頂參加法會就好;反觀西方人,他們比較願意動

去聽課,不要怕講課的老師是不是具德,只要他

腦,願意去做深入的學習,而這個是最重要的,

會講經說法,至少就代表他學過這些經典,至少

因為這樣可以培養你的正知、正見,可以開啟你

說出來的是佛陀講說的經典,多去聽這些內容,

的智慧。 65


關於學習佛法這件事,我一直想不透一個現 象:世間都認為教育、學習很重要,大家也認同 教育、學習重要,認為接受教育才有未來,所以 從小學讀到大學。但如果跟學佛的人說,你要接 受佛法教育,好好讀經典的時候,大家就搖頭, 好像覺的這不應該。這真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 情。 哪裡奇怪呢?關於世間法,我們常常花了大把 的時間以及精神去學習,覺得理所當然,但這其 實只利益到你的這一生而已,跟解脫沒有任何的 關係。反觀出世間法,它可以利益你來生、甚至 多生多世,這麼有利益的一個事情,要你好好的 接受教育、好好學習,卻往往得到否定的答案, 這真的讓我想不透。

好老師不說太多,讓學生自己發現 所以話講回來,教育跟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而 且最重要的在於:大家不要一下就想要怎樣禪 修、怎樣實修。因為如果一開始沒有學習經論、 沒有正知、正見,那麼這個修持就是假修。就好 像我們說聞、思、修,而不是修、思、聞,因為 這是有次第的,所以首先就是要聽聞,再思維, 最後才能修持。聽聞,幫助我們了解什麼是佛 法,接著你要透過自己的思維,才能夠得到確 信,如此才會進一步地去實修。所以,聞、思、 修的步驟是非常重要的。

口、意功德。 所以真的很希望大家在一年當中,用幾個月或 幾個星期的時間,來學習培養正知、正見。如果

如果有些人覺得不需要聞、思,直接跳到實

大家沒有太多的時間,或許你們要照顧家庭,可

修,那很多時候其實就只是坐著。如果你問他

能工作也很忙,沒有辦法到國外去學習,這些都

「什麼是觀修?」「什麼是修心?」他就會拿出

沒有關係,現在有很多的書籍,還有很多大師開

法本,告訴你這個就是修心的法門;如果問他

示的錄音檔,都可以去閱讀、聽聞,不一定非要

「什麼是行善?」他就會開始大禮拜的動作。換

去什麼地方,但是一定要花時間學習。因為一旦

句話說,這樣的人就是沒有正知、正見,難道這

有了正知、正見,你就比較清楚自己的方向,知

些外在的文字、外在的姿勢,是真實的善?真

道要修持的法門是什麼。

的修持嗎?完全不是!就像有人會說「什麼是

就好像一個真的會教禪修的老師,他不會一下

佛?」然後說佛就是唐卡!其實唐卡只是一張

子就告訴你「心是什麼?」也不會告訴你「要這

紙,沒有什麼特殊,有錢就可以買到,也可以請

樣做、那樣做」。換句話說,他不會一下就給你

人畫出你要的樣子,這當中沒有任何佛陀的身、

答案,他會讓你自己去發現。

66


善知識

當然,禪修分為「止」、「觀」兩部分,以

這就是噶舉派裡最特殊、最不共的教育方式。真

「止」的部分來說,禪修老師會教方法,你要透

正噶舉的禪修,是上師跟學生都要一起努力,因

過一些方法才可以讓心靜下來,所以「止」的部

為上師會一直帶著弟子,讓弟子自己去找出答

分,他會告訴你方法。但是就算是「止」的教學

案,然後每次看他的答案是對還是錯,不對了,

方式,它也跟現在很多的禪修方法是不一樣的。

回去再繼續修。所以上師只是不斷的發問,讓弟

為什麼這麼說呢?

子自己去找尋答案。所以,這樣的教學方式跟法

舉例來說,如果上師在帶你的時候,他直接告

本一點關係都沒有,跟教本怎麼說、怎麼做,沒

訴你「心」是這個樣子,然後你要這麼去做的

有任何的關係,也跟上師說的話沒有關係,因為

話,對於一個沒有基礎的初學者來說,他根本不

那是弟子自己的事情,自己有沒有找到正確的答

知道心是什麼,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最後

案,換句話說,自己找到答案的時候,那就是禪

他會造作出他自己以為的那個樣子,會造作出明

修了!就是你自己真的知道了這個禪修,這個禪

光、空性、本覺等等。這就有點像一開始跟他說

修才會變成真實、不造作。所以是要花很長的時

要觀想觀音菩薩,他就會觀想一個他自己幻想的

間,是要上師年年、月月不斷地帶著練習、不斷

觀音菩薩,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觀音菩薩是誰,也

地發問,才有可能知道。

不知道阿彌陀佛是誰,於是憑空造作出一個他自

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出重點,學習真的是非常重

以為的那個樣子,所以他所有的觀修都會變成造

要。正知、正見還只是一個基礎,無論是顯乘的

作虛假的禪修。輪迴都已經是假的,結果禪修又

法,密乘的法,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很好的善

在造作一個假禪修,那這個就是在找麻煩。

知識來帶領,那麼你就能學到東西。如果沒有辦

一個會帶領的禪修老師,他是完全不給你任何

法依靠到這樣好老師,至少要先自我學習,有書

解釋,甚至不給你任何方向,心是什麼,他也完

就多讀書,多聽上師開示的影音,否則,你是不

全不會說。因為我們的煩惱、妄念極其快速,只

可能知道怎麼修持。所以,如果你喜歡聞思,那

要上師丟出一個東西或方向,我們馬上就會跟著

至少這是成為好行者的第一步。

那個方向,造作出我們以為的樣子出來。

上師帶領,弟子要自己體驗

所以說,不論是自己修持或帶領他人,重點都 是要知道:什麼是真正的佛法,如此才可能正確 的帶領別人。

那麼該怎麼教學呢?重點就在於──讓弟子自

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著重的重點,有時候你會

己去體驗。譬如「止」的禪修的時候,讓他自己去

發現,當你把心力放在某件事情的時候,跟隨你

練習,練習之後,上師唯一要做的,只是問他「你

的人,同樣也會朝那個方向前進。舉例來說,當

有什麼感覺?」就這樣子去帶他而已。換句話說,

你把心力放在聞思的學習上,跟隨你的人也會朝

是讓弟子自己去體會、了解。因為透過他實際的演

著聞思的方向去努力;或者你專注在實修上,跟

練、禪修,他會有他自己的經驗。所以說上師要做

隨你的人,也會朝這方向走;同樣地,當你的心

的是什麼呢?就是隔天他再來的時候,上師會問他

是「我要建更好的寺院」這些外在的事物時,跟

「有什麼感覺?」有經驗的禪修老師不是給他答

隨你的大眾,也會同樣做這樣的事情。

案,只是破除或指出他錯誤的觀念。 所以一個有經驗的上師,唯一要做的事情是告

所以話再講回來,要利益自他,最重要的是要 先修持佛法,知道什麼是佛法,這是最重要的!

訴弟子「哪裡不對」,然後要他回去再修。如此

(系列八)

持續、不斷學習,可以說是心上、禪修的教育,

聽打:蔡佩真 67


化育活動報導.噶千仁波切《椎擊三要》大圓滿頓悟法開示

第二要:唯於此中決斷 即使在見地上認識了自心本性,仍要接續不斷的禪修,保任此見地,使其穩固,這是第二要重點。

時間:2017年8月27日

行為上,則是將禪修精神帶入日常生活中,轉

地點:新店矽谷國際會議中心

為道用。例如行走、安住時,都知道「我在行走、

藏譯中:張昆晟

安住」,知道「我正在做何事」。如同密勒日巴

攝影:妙願法師、殷裕翔

尊者所說,行走、安住、睡眠時,都能相應調服 自心,如此而為,就是「猶如川流般的瑜伽」。

以禪修保任見地,行住坐臥調服自心

以上是實踐禪修的方式。

即使認識了見地的本性,仍然需要不斷地保

在一切威儀中,都應當具備正知、正念、不放

任、維繫其境界而禪修,所謂「猶如川流般的瑜

逸。對於禪修的狀態,無論是靜或動,都不要過

伽」,意思即為「接續不斷的禪修」。在見解

分執著,不要試圖建立「寧靜安住」,或試圖遮

上,「了知明朗覺知」就是「見地」;再再保任

止、阻擋內心的波動紛擾。有些人會覺得應該成

此見地,使其穩固,就是「禪修」。

辦「寂止」,就是內心非要寧靜安住不可;一旦 達到寧靜、心不波動狀態時,就樂不可支,而沈

由此無論動與靜, 68

醉在此狀態。其實這也是一種耽著心。


活動報導

同樣,有人在禪修時,覺得內心波動很干擾安

的。

住,想要阻止分別念生起,並對分別念產生反

然而,這樣能將見修融為一味者,是極為罕見

感。但不管「成辦寧靜」還是「避免波動」,都

的。除了此類行者,其他人都應該做漸進式的禪

是一種分別念的狀態,各式各樣的分別念會滋長

修。也就是說,大圓滿之道並非一條容易契入之

耽著。因此能安住就安住,不能安住便罷;當你

道,也並非所有人都能走頓悟之道。

面對妄念時,對它要沒有任何希望恐懼,是很重 要的, 當你面對妄念時,應該沒有期待、憂懼,因為 妄念就如波浪是暫時的,如同根本頌中所說:

只要你不是頓悟根性者,就應當走漸進之道, 應當去禪修,從事符合大圓滿修行者的行為。應 當將大圓滿的實踐分為見地、禪修、行持,個別 加以掌握。這些對他們來說,都是需要的,因 此,若不是見修一致者,都還是要區分禪修、座

無論貪嗔或苦樂,一切時間狀況下, 認持已識之法身,已諳光明母子會。

下行為。 對於「見地」和「禪修」,要善加把握。以 「見地」獲得對本性的認識,以「禪修」來延續

不管在生起強烈嗔心、貪心,非常幸福或極端

此境界並獲得決斷,這是非常重要的──紐修.

痛苦時,都是能夠禪修的。在禪修時,不要試圖

龍多滇具尼瑪在這一段的簽註「以見修而達成決

耽著任何事,因為你如果在耽著「樂」受或生起

斷」中,這麼提醒。如果你不能如此去做,而是

貪嗔時,不能掌握,就會隨它轉。因此,不要去

當念頭生起時,任它迷亂地發展,這樣一來,就

抓取貪心或嗔心,而是單純去認識它。也不要想

與凡夫俗子毫無區別。

著「要如何如何禪修」,當如此想時,已經落入

在「見地」和「禪修」方面,「禪修得當的道

耽著。也不需要反覆思維「我要如何解決禪修問

相」是非常重要的:外相上,寂靜調柔,就是禪

題」,如此不斷思維時,也會落入耽著心中。

修有成的徵兆。例如,一個能夠契合別解脫教法

因此,教授口訣中曾教導到,「對於已有的,不

者,他的外在顯現是寧靜的,內心是調服的,具

要遮止;對於未有者,不要去建立」,也就是不

足正知、正念不放逸,與任何人都能和睦相處;

管面對任何極端,都不要隨之而轉,不要落入任

真正有做好禪修的徵兆,就是內心無有煩惱,當

何極端當中。行住坐臥的日常生活,不應該過度

煩惱現起時,能轉為道用。因此「聞思的徵兆就

菲薄或奢侈,這就是「處於中庸、不落入極端」

是寂靜調柔,禪修的徵兆就是內心無有煩惱」。

的道理。重點在於秉持正知正念,不放逸而行。

聞思、禪修的徵兆是什麼? 如果是已經達到「見修一致」的「頓悟者」, 就不需要特別禪修。所謂頓悟者,就是當他接受 見地引介時,當下就能夠瞭解,而且不僅瞭解, 還具有能夠禪修的能力。

任何人若能嫻熟大圓滿的見,在很多方面會有 徵相的,例如沈睡時也能安住於睡夢光明中,有 很多相關的實修道相,這是有次第的。

找到對付各種問題的妙藥 「認持已識之法身」意思是,當任何念頭、煩

惱現起時,都要曉得:它最終都會回歸到本然、

對於這樣的行者,不論何時都是解脫的,當念

廣大的智慧當中,這樣的認識,我們稱為「能夠

頭生起,是無利無害的。就如同虛空一般──不

對付各種疾病的妙藥」,也就是一招百效的要

論如何捶打揮舞,都對虛空無害。對於頓悟者來

點。意思是說,當你認識本來覺性時,任何的分

說,他的內心念頭生起時,就是如此無礙解脫

別妄念都能回歸到如此的本來覺性當中,就如同 69


極為猛烈的火勢,可以燒掉任何物質般。我們應

越二元對立的覺知本性,因此心本來為佛。但眾

當要認識這樣的覺性,但光認識道理還不夠,更

生之所以會顯出眾生相,是因為不知道本來為

要藉由禪修,和自己體驗相結合。

佛,而創造出自他分別,隨分別念及煩惱而轉,

也就是說不論生起任何分別妄念與煩惱,都要

因而顯出眾生相,差別在於此。

瞭解「這是法身智慧」。當任何念頭生起時,禪

然而,實相是否是二元的?我們要瞭解實相的

修者會有個覺知念頭的「覺了性」;但對於沒有

無二性,是需要透過正知、正念與不放逸,來讓

禪修經驗的凡夫俗子而言,不會認識到有這樣的

我們不斷地熟悉,以便了知「能夠覺知一切的覺

覺,也不會認識到念頭的現起。

性」本身狀態,這是需要透過正知、正念、不放

若你真正明瞭的話,會知道「妄念、分別、煩

逸去不斷保持、掌握的。如此一來,才是真正的

惱、覺性」其實都是一起的,真正認識本性時,

「不渙散」,如此若能達到真正不渙散的話,就

會知道妄念、分別、煩惱,實際上無別於本來智

沒有需要另做修持之事。如果不能以正知、正

慧。舉例來說,怎麼可能區別水面的波濤與水

念、不放逸去守護,則自然會隨分別念、隨煩惱

呢?它們本質相同呀!因此可以瞭解「分別念與

而轉,進而造業,感受痛苦。

本來智慧無別」,如此實修,先瞭解見地,接著

因此我們說,母光明是「基的實相光明」,就

以禪修保持見地,並透過禪修達到體會,就會通

是「心識背後的覺了性」;而子光明,就是「道

達「妄念無非心的幻變、無非心的遊戲展現」的

光明的實修」;藉由實修能夠讓母光明現前,並

道理。

保任母光明,讓此明性得以展現,如此就稱為

母子光明,如何相會? 接下來講到「基光明」與「道光明」。 根本頌: 「已諳光明母子會」 ,所謂「母光

「光明母子會」。

什麼是真正的覺受? 安住無詮覺分境,再再摧壞住樂明

明」,指的就是基的實相光明。基的實相光明該 從何認識?要從「心識本質」去認識。這等同於

意思就是不管面對任何顯相,所要禪修的只有

「心識」嗎?不是,而是「了知、覺知心識的覺

一件事:安住在本來覺性中。若能長時間禪修,

知者」,按照上師口訣而言,不是要去抓住心

有時會出現一些覺受相,例如樂、明、無念等

識,而是掌握覺知心識的「覺知者」。

覺受,要如何面對這些覺受呢?要「再再摧壞住

西方科學有許多心理學的研究,但對於心的特

樂明」,要不斷破除你的耽著心。有時你會對於

性,譬如覺知性、覺了性、光明等等,他們是毫

樂、明、無念等覺受產生耽著,但所要的是沒有

無成果的。在此我們要講的「基的實相光明」,

任何追求。

從「識」上來說,按照上師口訣所說,不要追隨 「識」,而要看「識的本性」。有一個能覺知的

譬如有時會有「樂」的覺受,覺得極為愉悅、 美妙,這種覺受也屬於妄念的細微層面。

覺知者,這覺知是你要把握的,對於這樣的覺知

還有一些是「明」的覺受,這極為關鍵,顯現

不用任何取捨、排斥,當煩惱現起時,若你能直

如同關隘一般,非常重要,不要落入陷阱當中。

視、了知覺知的本性,煩惱會自然止息的。

因為有時我們會因為「明」的覺受,而有類似神

因此你要保任、掌握的,就是這個明朗的覺

通的情況出現,或產生痛苦、身心不悅等,這都

知,這「明朗覺知」在我們傳受皈依時也有教導

是會發生的。懂得認識「痛苦」或「覺受」的狀

到──「自心本性為佛陀心」。佛陀的本性是超

態,是非常重要的。總而言之,當現起樂、明、

70


無念覺受時,也都要懂得如何破壞對覺受的耽著

我們要避免的,不要陷入此陷阱中。真正所需要

心,不要落入對覺受的耽著,這是非常重要的。

的正確覺受相,是不落於耽著與變化之樂,這是

關於覺受相方面,堪布門色仁波切曾有過精準

堪布門色仁波切在註解上所做的說明,此段在道

註釋,他說:「現起原始狀態的無分別等,是必 要的」: 一、就「體性空」而言:首先,仁波切說:

相方面講得很精闢,因此特別說明。

呸字一聲破耽著

「體性無分別『空』的覺受」,這時無分別念的

總而言之,當樂、明、無念覺受生起時,要如何

「空」之覺受,如同虛空,無中邊的差別,覺受

處理?要避免落入耽著,具體作法就是口呼呸字。

是空而明、明而空的,明空雙運並有妙力。 二、就「自性明」而言:接著,仁波切說:

驟降方便智慧字,入定後得不相異,

「自性『明』的覺受,能照遍一切,如同日壇城

入座座間無分別,無別境中恆安住。

與月壇城,並且是醒覺而明知的」。 三、就「大悲無礙」而言:最後,仁波切說:

要如何念誦呢?「驟降方便智慧字」,要如同

「『大悲』覺性的覺受」,自然而然的「無緣大

雷霆轟然一般,舌頭要頂住口腔上齒背,嘴巴閉

悲」,是與解脫相連結的,且離於有漏、變化,

起來,突然猛烈、爆裂地喊出一聲「呸」,如此

乃是所謂無漏大樂。

就能搗毀一切明樂覺受。也就是以此「呸」字來

這些,才是正確的覺受。 所謂有漏之樂,是帶有耽著心的覺受相,這是

摧毀對明、樂覺受之耽著。 「呸」字,方便道稱為「驟降運用字」,也就 71


及,所謂「心性自生智慧」,是本自解脫的,在 此基礎上獲得堅固的修持要領,則任何展現之 法,都是本來智慧之遊舞展現,這就是巴楚仁波 切在釋論中所說:「乃是『顯心基大解脫』,任 何顯現,皆成了法身妙用,於是沒有『所禪修的 事』(對境)與『能禪修者』(的心)」,就如 同破曉朝陽般的開解瑜珈。意思是:當妄念分別 解脫為法身時,並不住於法身空性,在「不住法 身」狀態中獲得解脫,稱為「任何顯現皆為法身 妙用」。

老上師為何在獄中悠然自得? 剛剛提到「開解瑜珈似破曉朝陽」指的是心真 的得到解脫、不受拘束的境界。這真的會發生 的,確實如此。過去在監獄時期,有上百位出家 人在監獄當中,許多老上師在監獄中悠然自得、 非常快樂,讓獄卒覺得「你們在搞什麼?不知道 現在是文化大革命?在快樂什麼?」 他們真的能轉苦樂為道用,知道「仰仗上師的 大恩,我懂得轉苦為道用是真正有益的,因此我 對一切事物都無執著之心」。當被旁人提醒時, 才會想:「咦?我身在何處?原來在獄中呀!」 但他們的內心是非常快樂的,毫無痛苦,真的能 是用「呸」來搗毀樂明相,這是一個方便智慧的

轉一切苦而沒有任何執著心。

雙運法,透過此法我們的心會極為清明,對一切 無耽著。如同上師口訣所講,當面對任何苦樂

然而未獲穩固前,當捨紛擾重禪修,

時,以上師口訣轉為道用,於樂不追逐,對苦不

安排修座而入定,一切時間狀況下。

排拒。因為真正掌握覺性者,痛苦、幸福對他來 說都是毫無差異的,他能覺知本來面目,而不因

「然而未獲穩固前,當捨紛擾重禪修」,是說,

外在顯現的幸福快樂導致耽著,這就是通徹無

禪修未達到穩固之前,都應該做禪修。這句意思

礙。

是:雖然我們曉得覺性的功德、曉得見地的大致

「入定後得不相異」,指的是不刻意區分座上

道理,但做為漸悟修行者,我們都還是要禪修。

修或座下威儀,全部都安住於唯一覺性禪修當

註釋當中提到「禪定眾因」,第一是放下世間,

中,只管做覺性禪修。並不會只在上座禪修時特

拋除妄念,對任何事情都不加以執著,依止寧靜

別努力,下座後就陷入放逸。

處、守護戒律等。

「無別境中恆安住」指的是單一專注於覺性當

中,保持此狀態。堪布門色仁波切在註解中提 72

因此,這「放下世間,拋除妄念,依止靜處, 守護戒律」,就是漸悟行者所應做的禪修。


活動報導

「安排修座而入定,一切時間狀況下」 ,意思

也不需要刻意捨棄輪迴了,因為已經能掌握自心

是,對於剛開始禪修者,要安排座上修與座下時

狀態,這就是「將行住坐臥一切威儀轉為道用」

間。例如「今天有一小時座上修,之後下座」等

的道理。

的刻意安排。在座上修時,去禪修覺性的明與

佛陀從皈依法門開始,說了八萬四千法門,其

覺,遠離妄念干擾,座上最後做迴向、發願,終

實這些法門歸於一個核心──饒益其他有情眾

了則下座。每次座上修不要太長,但入座的次數

生。當你將此當成核心修持時,在任何時間、場

要多,這是要點。

合或狀態,乃至於如果在屠宰場看到其他眾生遭

下座時,並非隨即將座上修的東西棄置一旁,

到屠殺,也能了知這是過去惡業之果報,應當懷

而要試著將座上修及下座境界結合在一起。此處

著饒益之心為牠們做迴向,這會成為你自然而然

指的「座上修及下座境界」,並非要到山間閉關

所做之事。

房內才能成辦,因為閉關房、山間阿蘭若(寂靜

當你的心朝著菩提心方向去培養、發展時,就

處)修持,需要條件俱足,並非隨心所欲所能達

如在本尊瑜珈禪修中教導到,菩提心的自相就是

成的。

本尊身,因此你修的本尊,無非是菩提心。如此

最重要是「能安住於內心的境界當中,不隨業

一來,你就會瞭解到,真正實修要領是「慈心、

與煩惱分別而轉」,嘗試做到「乃至於剎那都不

悲心、菩提心」,而不是隨嗔心而轉,隨分別妄

隨念頭分別而轉」。而且時時都提醒自己:「自

念而轉。你會瞭解到,隨嗔心而轉,只會帶來痛

利」、「他利」當中,利他是最為重要的,想方

苦,乃至於一隻小蟲都會因嗔心而感受痛苦,何

設法饒益其他眾生。如此一來,心就不會有期待

況嗔心自相就是地獄。因此當真正懂得實修道理

與憂懼,這是我們即使不去山間閉關也可以做得

時,會以心為主而修行。當然,身心是常相伴隨

到的事情。

的,然而實修時,要時刻關照己心。

否則,有人認為「一定要到關房中,才能修持座

若能帶著饒益眾生之心去吃,飲食本身即成為

上修」,這是很不實際的。因為要能做山居閉關修

薈供輪的修持;入睡時,若帶著利他心,則最終

持,需要有過去的業力、緣分、福德,不是想做就

能瞭解夢中光明。這些都是利他心為前提,以正

做的,這樣想是不切實際的。應試著將日常生活、

知、正念、不放逸的態度攝持而實修。如此,實

工作等與實修結合在一起,如此去做禪修。

修就會成為輕而易舉之事,不會難以契入。

不斷想著利他,最終也會受其益

唯於此中決斷者,乃第二要。

唯護法身之妙用,堅決確定別無他。 修法精要就是瞭解「萬法為佛陀法身」,也就 在實修時,應當要以護持自心為主,認識心的

是覺性本性,就是心的實相,這就是唯一的精

本性。因為在身口意當中,「心」是最為主要,

要。我們所要保任、維繫的,就是此精要之法,

「身」、「語」是心的僕人,會隨心而轉。重點是要

所有實修精華都匯歸於此,就如同佛世尊所說:

保持著利他心,心中不斷想著利他,自己最終也會

「縱然有千江萬水,最終匯歸於大海」。意思是:

蒙受其益,要認識到這一點,不斷培養利他心,就

一切法門精要,都含納於勝義諦,都涵括於「修

不會被強烈的妄念、自心的分別煩惱所支配。

究竟本性」這一法當中。這就是實修精要。以上

如同龍欽冉江大師所言,如果能掌握自心的 話,不論苦樂如何發展,都不需要刻意地排拒,

就是第二要:「唯於此中決斷」。(系列二) 聽打整理:馮復華 73


化育活動報導.慈囊仁波切《看著你的心》大圓滿心要開示

禪修心性很容易,認識到它就好 當下內心不要去追憶過去種種,也不需要預想未來,就自然鬆坦地安住,看著自己的心。

時間:2017年8月16日

[ 心紛亂時:]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有時心中意念紛飛、上下奔馳,剎那不能安住,

藏譯中:林生茂 攝影:妙願法師

[ 心無念時:] 大行者之心,有時無思無想空蕩蕩, 如是心生時,應不做修整,朗朗住其上。

如是心生時,應於身心鬆緩中, 以正念正知,不散亂守護。

[ 心痛不能自主時:] 有時心不欲觀修,心痛不能自主, 如是心生時,應虔敬祈請上師, 於顯相中舒適、歡喜而安住。

[ 心樂明時:] 有時心明朗朗、喜洋洋,如是心生時,應明朗朗安住。

[ 心生歡躍時:] 有時心中歡喜雀躍,乃至手舞足蹈,

[ 心暗鈍時:]

如是心生時,莫執著自心,應鬆緩安住。

有時心暗濛濛、空洞洞、不明晰,如是心生時, 應清晰提振覺性,寬坦而安住。

[ 為不確定者而說:] 如上各種心之現象,乃初學者於實相未能確定所生;

[ 心憂苦時:]

能達穩定者不生也,亦順帶解說於此:

有時心中生憂苦,如是心生時, 應樂欣欣、鬆緩緩、喜盈盈而安住。

[ 心確定時:] 心確定於實相時,無需觀照而明光自性現,

[ 心模糊時:] 有時心中剎那剎那,不能持久安住,意念模糊不清, 如是心生時,應提振心念,悠閒而安住。

[ 時清時不清時:] 有時心時而清晰、時而不清晰,如是心生時, 如從酥油中取毛髮,心應明朗朗、 不散亂、鬆緩緩而安住。

74

無需禪修而心性自地持。 散亦無散,心性自然持;動亦不動,念覺遍如空。 不需造作修整,安住自然明光中。

[ 兩種法身:] 自心無散之法身,與佛陀密意法身, 無別相融明光中,無散而持於自地。


活動報導

[ 無別不離:]

[ 躺臥時:]

空性法身自然之境中,任運成就明光顯現時,

大修行者躺臥時,切莫昏睡如死屍,

自心與佛無二無分別,不離佛身淨土而生起。

以獅子臥而安眠,融入無散明光中。

[ 遠離兩邊:]

[ 飲食時:]

無有希懼我執與苦樂,且離種種取捨與疑惑,

大修行者飲食時,加持飲食成甘露,

心性若穩如是心生矣。

觀修自身為空行、寂靜忿怒本尊眾,心性無散境中食。

[ 行走時:]

[ 行住坐臥:]

大修行者行走時,莫作狂亂跑跳狀,

行住坐臥任何事,空性無別境中做,自心與佛無分別。

身心鬆緩自然中,不懈護心而行走。

[ 臨終無悔:] [ 安坐時:]

若欲臨終無怨悔,需作如是之修持:

大修行者安坐時,莫令心思如珠鍊,

應依具格之上師,應離世間戲論行。

身要保持於正直,自心坦露而安坐。 75


[ 苦行精進:]

痛苦的本質,在剎那之間,也許你會感受到一切

需能安忍獨自住山苦,需能斷捨衣著之貪求,

的苦痛完全地止息了。那樣的一種喜樂,你是可

需有剎那無散之精進。

以感受到的,這也是將苦樂帶入到大圓滿、大手 印修持的一個甚深的方法。

[ 需要之事:] 需要「了無任何二元」之見地,需作「無散光明相

[ 應捨之事:]

續」之觀修,需有「離於造作取捨」之行持。

最需要者是修持,具足福德行者眾,

需要「自心與佛無別」之果位,需有「無貪執、無

欲得善好禪修伴,行者應當如是行:

隱瞞」之誓言,需要無有「希求一切之貪婪」。

捨「僕多眷眾之官員」而不為, 捨「產多貨廣之財主」而不為,

同樣地,痛苦、快樂各種感受,也是這樣的修

捨「馬多畜眾之營生」而不為,

持方式。因為痛苦跟快樂,事實上只是自己的心

捨「過患眾多之領袖」而不為,

對於當下情境執取的一種認知,或者說是自己心

捨「貪親眷、瞋怨敵者」而不為,

裡的感受、念頭。譬如當我們遭遇痛苦的時候,

捨「一般凡俗工作者」而不為,

你感受到的苦,事實上也是我們心中的念頭。所

捨「為財為利謀生者」而不為,

以只是看著念頭的本質,在這本質上鬆緩的安

捨「追求權勢名聲者」而不為。

住,同樣地,苦樂就會自解脫。

不捨上述則心性散亂,若捨彼等且堅持心性,

再舉例來講,譬如當我們遇到讓我們強烈痛苦 的事物時,當下只要按照這樣的要點,只是看著 76

堅定攝持心性即是佛。


活動報導

[ 師徒和合悟自心:]

慣。」我們能夠在這樣的修持上面得到受用的時

於此現時今日時節,上師善巧弟子善修,

候,那麼修行的見地也就在這個當中如實的展

了悟自心之人多矣,了悟清淨義者多矣。

現,也就是我們就能夠在這個見地當中受用。

禪修心性之前,要先有正確深入的見地 [ 應多請益:] 自心本性空明之體性,顯於「一人」且現「一切眾」,

雖然這麼說,但是當我們真正的要照著去作觀

請益「知彼眾人」即明晰,請益「諸多智者」自了知,

修的時候,在這觀修之前,我們對於觀修的見

於彼無有疑惑而觀修。

地,還是要先有比較正確或比較深入的一種學習 跟了解;也就是說,關於心性的見地,我們需要

[ 結行] 於大修行人,尚有一重要囑咐當說: 於此現今之時節,亦有上師與弟子, 因上師教授之過,與弟子觀修之過, 雖已修七、八十年, 覺證不生者亦多矣,未證清淨義者亦多, 認非為是者亦多矣,不知而癡修者亦多, 無義而精進亦多矣。 上師善教弟子善修故,莫自大而求教智者眾, 莫自臆造自心達確定,切莫自欺則無有疑惑。 圓滿。

先有一些比較深入、正確的了解,否則觀修很容 易落入成為愚癡的觀修。 因為「只是安住在妄念上面」、「在妄念上的 觀修」,或者在「不起妄念」上觀修,都不是真 正的心性的觀修。所以,首先我們需要真正、深 入地去了解、學習心性的見地,以無比虔敬心生 起信心,去對這個見地作更深入的認識,這是非 常重要的。

大圓滿心性禪修練習 現在用幾分鐘時間,大家一起來作禪修。 這個禪修的方式是怎樣呢?就如同前面所說, 你要放鬆地安住下來,在這個當下,內心不要去

[ 祈願]

追憶過去的種種,也不需要預想未來,就在當

頌曰:

下,不管內心是怎麼樣的狀態,就自然地安住,

樂哉!自心基之實相離戲中,

看著自己的心,就這樣的鬆坦安住。如果可以,

見地:無礙大悲壇城聖眾顯,

就用七支坐法,如果沒有辦法,就保持一個要

觀修:幻化忿怒男女本尊舞,

點:身體坐直、放鬆。

行持:願成引領遍空有情德。

在這當下,我們要保持鬆、緊適度,這是非常 重要的,不論是身體或心,鬆、緊適度是非常重

如同之前所說,這樣的修行是非常容易的。因

要的。譬如當身體的要點太過緊的話,就會太專

為它並不是在修本尊法,不需要怎麼樣去觀修本

注在坐姿是否正確,你的心就無法安住下來;反

尊的身相;也不需要練習氣脈觀修。在大圓滿的

之,太鬆也是不適合的,一旦太鬆,你就會陷入

修持方式中,只是在自身的智慧上安住,除此之

散亂、不在乎,這樣就太鬆散了。同樣地,心的

外,沒有其他的觀修方法。

要點也是這樣:太緊,心就無法鬆坦安住;但是

因此,在過去成就上師的口訣當中,就像密勒

太鬆、鬆到你完全都沒有覺知它,也不行。

日巴的修行道歌裡面所講到的,他講:「所謂的

(系列三之二)

修行,事實上並不是修持,它僅只是熟練、習

聽打:許馨方 77


〈夢中佛事特別摘錄〉

如何讀大般若經 孫春華居士/主講

編按:《善報》發行人暨化育基金會創始人及董事長:孫春華居士,於今年(2017年)10月7日在尼泊爾往 生,本刊特別摘引孫居士於1998年分享的〈如何讀大般若經〉短文一則,以誌紀念。

我為什麼要談讀《大般若經》的經驗?因為它 是一部開智慧的經典。

多生多世的親人,這時就放下不要讀了,閉上眼 定進去,不管是三、五分鐘,半個小時、一個小

佛說:當《大般若經》存在的一天,佛法不

時都好,出定以後再繼續讀。讀到不想讀了再定

滅。你想,我們常常說末法時代眾生要受很多

進去,就這麼反覆讀下去。每一天找時間做這件

苦,我們多怕這個末法到來,我們多麼希望佛法

功課,不管早晚,把閒聊、看電視、生煩惱怨恨

常駐;佛法常駐,佛法駐世的時候就是我們有

的時間拿來讀經,不是很好嗎!

救、能得救的時候,我堅信佛這麼說。所以我就

把讀經的桌子就固定在你家裡,這個角落一定

想,我們一定要從《大般若經》開始,好好地讀

有,你坐在那覺得舒服,不會受到別人的打擾,

它。

孩子、先生、丈夫、太太不會打擾的,屬於你的

不思維、不分別,用「定」的方法讀經

角落,把它收拾好、打掃好,然後擺上桌子,把 經書放在上面,就這麼讀下去。你要養成一個習

我先說我個人的經驗吧!我讀到後來能夠定進

慣,將來大家會尊重你這個時間,尊重你的角

去不想再讀下去了。當然我們要先把姿勢坐好,

落,不打擾你。剛開始大家當然不習慣,需要時

盤腿讀最好,如果不能盤腿讀,放下腿也可以,

間取得大家的諒解,你要有耐心。把這個角落布

但是膝蓋上要蓋腿布,不讓膝蓋受涼,肩膀也要

置好,當你忙完了往那一坐,你心自然就定下來

小心不讓冷氣、電風扇直吹。姿勢坐好以後,就

了,可以開始用定的方法讀經,不是用思維、分

是一字不漏地往下讀,不要用思維、不要去想經

析的方法。

中的內容,因為憑良心說,以我們的小螞蟻腦袋 思維佛的境界,我認為那是妄想。

《大般若經》裡有一段話。當時須菩提是佛陀 的大弟子,他是證入空性第一、智慧第一的大弟

我們用這種「定」的方法去讀誦它,讀到你心

子,他問佛陀:你常常告訴我們這個也空、那個

很靜、想定進去,突然覺得不想念了。各位,我

也空,什麼都空,然後你又讓我們去度眾生,我

78


不分別,像小孩念書一樣,從頭到尾一字不漏念 下去,出聲音也可以,小聲念也可以,用心默念 也可以。不管念到幾卷,不管發生什麼事,來收 水費、電話響、門鈴響或者誰來講話、來吵,這 時就是你要練功課了。你仍然要心不動地馬上放 下、馬上應對,處理完了,馬上坐下來繼續念, 繼續定下去。 每天讀經之前,我說:「一定要洗手,一定要 讓自己乾乾淨淨的。」這是恭敬心,有一分恭敬 心就有一分收穫,不能上完廁所、吃完東西,手 髒兮兮的去碰經典。我說:「這個恭敬心,並不 是這本經書需要或是佛菩薩需要,而是那一念恭 敬心讓你個人本身受益了。」我建議諸位,我多 生多世的親人,你一定要用心、仔細的,不是隨 便拿本經書就念。

這些是讀經前必須要做的事情 最後,我再向各位報告,你真的要開始讀經的 時候,你要先做什麼呢?我自己的做法是,我一 定把屋子收拾乾淨,把經書擺上,把我的眼鏡、 我的茶、蓋腿布放好。我知道當我這麼讀經的時 候,我一定會不小心地定進去,這時如果我的腿 涼了、肩膀涼了,我還得下來去找布來蓋,那多 煩人、多打擾呀!所以一定要準備好,都準備好 們到底是度什麼眾生?不是眾生也空嗎?苦惱、

了我就坐下來開始讀。諸位,我不建議你匆匆

煩惱也空嗎?佛也空、菩薩也空嗎?到底度什麼

忙忙把經書拿出來,往桌上一放就坐著念了。

眾生,眾生在哪呢?好。釋迦牟尼佛就回答他

「因」若不完美,「果」一定不完美。所以我建

說:眾生在哪裡?你只要離了思維、離了分別、

議你,當你要讀經之前,你要練習,要把家裡裡

離開名相、離開能所,就是佛的境界。當你在思

裡外外收拾乾淨。有的師姊就說:等我收拾乾淨

維、分別名相和能所的時候,就是眾生的境界。

了,精疲力竭的,我已經念不動了。我說:「沒

儘管有事情突如其來, 也能心不動處理 現在我們就要用這個方法來讀經──不思維、

關係,今天收拾乾淨今天念不動了就不念,明天 再來。」這個方法我一直供養每一個我認識的師 兄弟們,大家都受用。 (本文摘自1998/12月份《善報》)

79


塗鴉牆

是覺知生活? 還是習慣生活?

在朋友的車上,請朋友順道載我 去機場。我們一路上聊著天,朝著前

當我講出了這樣的結論時,雖然

往機場的方向行進。只是就在一個轉

沒有真實的數據資料與實驗評估,僅

彎口,朋友自然的轉了方向,也就在

是憑著感覺與想像隨口而出,但是卻

這轉彎的動作發生的同時,朋友驚覺

也讓我自己被自己說出的話震到了一

的說:我平時都在這裡轉彎回家。原

下。因為這似乎是警示提醒了自己。

來,朋友一時忘了這一趟的目標是去

是的,在每天的生活中,我們多數用

機場,而順著平時每日的習慣,開到

習慣在生活,很少是用覺知在生活。

了回家的路線上。

習慣佔了多少百分比?

養成習慣的自然反應…… 開車,其實是很複雜的一連串整

在重新調整好前往機場的路線後,

合身體與大腦的行為。但是當熟練之

我們又開始聊起來,朋友問:你看我

後,即便開車在路上,要面對各種變

是用習慣在開車,還是用覺知在開

化的車流路況與速度,熟練的人甚至

車?很明顯的,我回答是用習慣在開

不感覺到需要專心地用腦費神,一切

車。朋友又問:你覺得在開車時,覺

似乎都是反射的本能,可以不假思索

知和習慣各佔多少百分比?我毫不思

的讓身體做出必須的動作。

維的說:覺知百分之二十,習慣百分

80

之八十。

然而不只是開車,我們每天的行住


專欄

坐臥,吃喝拉撒,應對進退,甚至思

越難有覺知,或者說,越是熟悉就越

考模式,行為言語,漸漸地,每一個

愚痴。因為很多時候,都只是熟練之

人都會形成一套自己的習慣。這些習

後的反應,而不是當下清明的回應。

慣的養成,都有如開車一樣,不論在

話說回來,一個好的提問,有時

技術上有多複雜,我們最終都能夠因

比一個好的答案來得更有力量。朋友

為長時間的重複熟練,而讓一切成為

提出了一個問題,引伸出了我不少的

自然的反應。

感悟。從這事件之後,我開始時不時

越是熟悉,越難有覺知?

問問自己,也是提醒自己,我是用習 慣在做、在說、在想、在應對、在行

我坐在候機室裡,腦海中浮現出了

為?還是用覺知在做、在說、在想、

許多自己的生活片段,尤其是在面對

在應對、在行為?最重要的是,我們

著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熟悉的境

都可以時不時的問問自己,我是用習

況時,因為回想而看到,越是熟悉就

慣在生活?還是用覺知在生活?

81


丹傑 異想 佛弟子的第一個功課 剪 貼 簿

當代漢藏佛學院一年級要結業了, 慶喜法師傳簡訊來,希望我為同學們 講幾句話。這時才想起自己還是校長 的身分,實在很不好意思。

不能忘記學生的身分

82

第一個功課就是知苦 我們似乎都忘記一個很重要的問 題,就是佛陀給予弟子的第一個功課 是什麼? 佛陀給予弟子的第一個功課就是

撇開各種頭銜、身分,回到最基本

──「知苦」,這是佛陀初轉法輪宣

的思維:身為佛教徒,始終不該忘記

說四聖諦──苦、集、滅、道中的第

的一個身分,就是學生。藏文佛典裡

一個。佛陀開示佛法,幫助我們離苦

有許多形容弟子、學生的用詞,其中

得樂,一開始他沒有要我們數息,

一個我很喜歡,叫做「調服眾」,古

也沒有要弟子觀想本尊,或者持誦

譯是「所化」,意思是被教化者。

什麼咒語,他甚至沒有說要消除痛

很多初學佛法的人喜歡問說:「我

苦,只是提醒我們要「覺知痛苦」。

第一個功課該做什麼?是四加行嗎?

哈佛醫學院精神病理學教授貝賽爾醫

還是該讀什麼經典呢?」接觸更多

師也強調正念覺察的重要性,他說:

後,會發現各個教派、不同的上師在

「想要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首

解釋觀想、儀軌和念誦上都有差異,

先要知道自己感覺到什麼。如果我們

結果反而愈來愈頭痛,最後都迷失在

對內在與外在環境持續的變動都能有

要持誦多少遍什麼咒語,或者磕了多

所覺察,就能動員自己的力量來加以

少個大頭等等的相互比較之中。

控制。」❶ 唯有當我們願意看清、面


專欄

對「苦」,「苦」才有可能被調服,

進。」加拿大音樂人李歐納柯恩在

這時佛法也才能起作用。否則很多人

〈Anthem〉(頌歌)的歌詞中這樣寫

修行、禪修、學經學論、依止上師多

道。身為一位佛教徒,應該要具備

年,很可能都只是在逃避痛苦,尋求

正念的覺察,積極面對生命中各種脆

一種心靈的慰藉而已。如果只是為了

弱、無常和痛苦的裂縫。不僅如此,

暫時迴避痛苦,其實不用佛法,一點

我們也應該深入聞思佛法,具備了悟

嗜好,一點運動,或者參加一些社團

無我、空性、無生的智慧,才有可能

甚至滑臉書就可以了。

究竟超越痛苦,就像佛陀說的:「知

這就是身為佛弟子的一種態度 知苦是一種態度,是積極面對生命 的態度,是身為佛教徒、調服眾、學 生的第一個功課。這很不容易做到,

苦無生是名苦聖諦。」❷ ❶《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P.106 ❷ 《思益梵天所問經》卷1〈4 解諸法品

(一~二)〉:「聖諦者,知苦無生是名苦 聖諦;知集無和合是名集聖諦;於畢竟滅法

卻是整個修行旅程的重要起點和基

中,知無生無滅是名滅聖諦;於一切法平

石。

等,以不二法得道是名道聖諦。」(CBETA,

「萬物皆有裂縫,方能讓光透

T15, no. 586, p. 39a3-4)

83


藏醫與佛法

善用食物療效, 對治「隆」作怪 體內隆過剩,常引發失眠或耳鳴等症狀, 這時候可以用「熱」性食物來平衡。

教授:達哇醫生

調養身體,一定要對症飲食

日期:2013年5月8日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接下來要針對隆、赤巴、培根病的飲食做說明。

攝影:殷裕翔

根據《四部醫典》裡的記載,所有食物都有它的 功效,其中有些食物已經不再是我們日常食物,

早上好!昨天聽了一天的課,大家覺得累嗎? 好!其實一般人的專注力是有極限的,今天就留 一些時間讓大家提問。

而且現今農業發達,所以也出現很多新的食物。 大家可以看到醫理樹喻圖裡的葉子上很多都是 動物,當然在座很多都吃素,吃不吃在於大家。 做為一個佛教弟子,有時候一定要吃素,有時候

吃得對不對,舌苔告訴你 之前已經將隆、赤巴、培根病的症狀大致講 完,所以平常我們可以做一些自我檢查。譬如一 大早起床,先對著鏡子看看舌苔,就能明白前一 天的飲食攝取方式是否適當。假如舌苔有些黃, 今天就不要吃太多油膩的東西。大家還記得赤巴 患者的舌苔及舌質就是黃且厚膩嗎?如果是隆患 者,舌頭一般是比較紅、乾而且粗糙,在晚上的 時候尤其嚴重。如果舌苔及舌質淡白且溼而滑, 那就表示你目前體質比較寒,所以不宜吃太多甜 的或者寒性食物,這也是培根病人的舌頭特徵: 淡白且溼滑。 所以,每天早上觀察舌苔,這個身體的反應就 會告訴我們,哪些東西應該少吃,這樣就可以吃 得更健康了。除此之外,舌診還可以看出心、肺 等問題,譬如舌尖最中間跟心臟有關連,如果心 臟有問題時,這裡的顏色會變得深暗。舌頭中間 部分的兩邊與肝和脾有關連,而舌根與腎臟有關 連。 84

吃葷也有,比如西藏。西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 米以上,空氣稀薄降雨量少,由於這種獨特的地 理位置和氣候,形成藏族獨特的飲食結構和飲食 習慣。 藏人的傳統飲食是糌粑、牛、羊肉和奶製品, 特別是在牧區,因為位處高寒地區,幾乎沒種什 麼菜,所以是不吃蔬菜,他們的生活方式就是跟 著牛、羊逐水草而居。每年四、五月,游牧藏人 開始往高處爬,這時候高山上的草已經慢慢長出 來了,一旦天氣轉冷,就又慢慢往山下走,順應 著大自然的生長規律來牧牛、羊,所以幾乎沒有 機會種菜,僅能在路上摘採野菜搭配著吃。 藏區的寺院喇嘛因為環境的關係,也都吃肉, 這是沒辦法的,生活條件就是這樣。所以一旦來 到印度,尤其隆體質,加上年紀較大、愛吃肉的, 跟著大家一起吃素之後,身體一下子就受不了。 因為之前講過,導致隆病的也包含了寒性蔬菜。 不光是寒性蔬菜,帶著苦味的苦瓜、菠菜等,也 會讓隆病特徵加劇,晚上睡不著、睡不好。其實


法訊

他們精神方面並沒有什麼壓力,可以靜下來,可

如果我們要養生飲食、防老抗衰,一定要有這些

是就是始終睡不好,這時候有些醫生會建議你吃

概念。

一點肉湯。當然,這些主要是看自己啦。

戒斷或嘗鮮,都要慢慢來

我們曾跟西方大學互相交流,並做過一段時間 研究。他們對隆、赤巴、培根,特別是隆的運 作,非常感興趣。為什麼呢?因為西方醫學講神

當然做為佛弟子的我們,為了慈悲最好吃素,

經系統的時候,把每個部分的功能說得非常清

可是你一下子戒除吃肉的時候,身體會出現狀

楚,譬如腦的結構與功能,是由誰負責接收和整

況,所以要慢慢戒掉。相對地,吃新食物的時候,

合從周邊神經系統得來的訊息,再按需要作出反

也是一點一滴地去吃,要讓身體慢慢去適應。

應或發出動作指令等等。可是要再深入去探究的

這就好比抽菸的人,叫他一下子就不抽菸,他

時候,卻沒有答案。就好比我們講「隆」是推動

不但感覺痛苦,身體也不舒服。所以得慢慢去

人體機能的動力,但它無形態、無味、無色,所

戒,慢慢減少抽菸的數量,最後就能完全放下香

以看不到,或許等將來科學再發達,我們就有機

菸,之後聞到別人抽菸,會感覺菸味很臭甚至想

會可以看到隆、赤巴跟培根了。

吐。所以都是要讓身體慢慢適應。 藏醫的原則就是在於平衡,任何食物,儘管營

這樣吃,讓你睡得更好

養再好,也不能過量。有時候我們去旅行,可能

再講回「隆」的食物。《四部醫典》裡說隆病

會覺得沒什麼食物可以吃的,這樣的不吃或挑食

患者適合的飲食裡有馬肉、驢肉、隔年肉、菜籽

是不行的,就是要吃,每種食物都有營養。所以

油、隔年酥油、紅糖、大蒜、蔥、牛奶等等。 在台灣沒人吃馬肉跟驢肉,但蒙古人就喜歡吃 馬肉、喝馬奶,大陸有些地方的人很喜歡吃驢 肉,西藏以前有專門設一些賣驢肉的店,現在可 能沒有了。這裡的隔年肉就等於臘肉,放了一年 之後,功效會更好。如果吃素就不必管這個建 議,如果吃葷的人有隆病這個問題,可以吃一點 牛骨湯。 炒菜的油有植物油和動物油,吃素的人可以吃 菜籽油,比如芝麻油、花生油、椰子油等等都可

▲《四部醫典》記載,隆型人適合的食物有:馬肉,驢 肉,雪豬肉,菜籽油,紅糖,蔥,蒜等,飲料為紅糖青稞 酒,牛奶,牛骨湯等。

85


以,尤其芝麻油更好。對隆病人來講,用一些黃

經很輕了,也不是說你有輕功。所以如果有這些

油,也就是牛油或起司之類的也可以。有時候你

症狀,你就要適當的用一些食療去對治。但一切

睡不著,特別是隆不平衡的人,可以適當地喝一

都要求平衡、適量,否則吃過多的油脂或堅果又

點牛奶或酸奶,如果在西藏有放了一年的酥油,

會引起赤巴病。

也可以吃一點。新鮮的酥油給赤巴病人吃很好,

大家再看看樹喻圖,這裡面還有當歸,黃精、

但放了一段時間之後又對赤巴體質的人不好,所

青稞酒等。青稞酒在台灣是沒有,可是米酒、高

以相關的食療必須按照體質去吃。

粱也可以,所有酒類都可以。植物本身釀成酒以

再來說到紅糖。吃素的人當然不喝酒,但如果

後,喝起來有同樣功能,也就是讓身體溫熱起

不是吃素的人,可以適當的在酒裡面放一點紅

來,所以適當的喝一點沒關係,可是有糖尿病的

糖,特別像日本的清酒,在裡面適當的放一點紅

要小心,還有肝炎以及感冒的人不能喝酒,特別

糖,在冬天裡喝一點是很好的,但不能過頭,過

感冒的時候不要吃雞蛋、肉、辣椒之類。

頭又不行了。不光是隆不平衡的人,胃寒或是氣 血循環不好的人,都可以在冬天適當喝一點,可

白蘿蔔加蜜糖,止咳化痰一級棒

以緩解隆不平衡帶來的不適。所以這些都是要按

感冒的症狀很多,有人是頭痛或喉嚨痛,有人

照自己的身體去做飲食調整,不是所有人都可以

一直流鼻涕、鼻塞,還有人眼珠痛,或是不斷咳

喝,特別是有高血壓、熱性病、赤巴病還有糖尿

嗽,這些對治的方法都不一樣的。比如鼻塞的時

病的人,是更不能喝了。

候,就不能吃甜的或是蒜、蔥,那會讓病情更嚴

說到大蒜、蔥,對隆很好,但在台灣吃全素的

重;一直咳嗽而且痰好像卡在那裡吐不出來的

人,是不能吃的。在藏藥裡,也用大蒜,可是大

人,忌吃辣,這時候有個方法非常有效,就用白

蒜是經過加工,然後再配到藥裡。譬如中醫裡的

蘿蔔混蜜糖吃。這裡要注意的是要選好白蘿蔔,

黃耆,還有黃精等等都可以用。

要沒有經過改良的白蘿蔔。

一般來說,牛、羊、魚、雞肉屬於熱性,但山

有一次我就買錯了,吃起來就不是蘿蔔的甜,

羊是屬於寒性的,而豬肉屬於溫性的,所以大部

反正味道就是怪怪的。基本上白蘿蔔和蜜糖的量

分的肉都是熱性。這也就是為什麼夏、秋(秋老

差不多,如果怕太甜,蜜糖可以減量。如果有果

虎)不能吃太多肉的原因。當然吃素的人就沒有

菜機,直接把蘿蔔和蜜糖放在一起打碎,放一小

這些問題。

時就可以了。一天可以吃三次,一次量少少就夠

走路輕飄飄,體內隆過剩 按照隆平衡的標準去挑選飲食:一是油,二就

了。這方法很靈,不光止咳,還可以讓你的痰都 吐出來。所以如果沒去看病吃藥,用這個方式挺 好的。

是熱性。因為引發隆不平衡的是涼,所以必須用

這裡再說明一下牛骨湯和青稞酒,牛骨湯和青

熱來對治。六味裡甜、酸、鹹、苦、辛、澀要平

稞酒一起,熱一下之後再喝,這對隆病患者非常

衡,所以不是多吃什麼,而是如果缺乏,就適當

好,可是如果吃素的人就不一定了。如果沒有青

地慢慢去補。所以隆的主體概念是熱和油,一般

稞酒也沒關係,可以用其他酒類代替。

來說,吃素的人會有這樣的狀況,特別是年齡越

現代人常常失眠,即使吃了很多安眠藥也不管

來越大,會有睡眠問題,有時也有耳鳴產生,甚

用的,這就是隆很高的人。這時候可以適當的使

至覺得走路好像在飄,走路很輕盈的感覺,那是

用這些食療,可以緩解隆的症狀,這些我們自己

因為隆本身的性質就是輕,並不是說你的身體已

都可以多加注意和觀察。(系列十八)

86


法訊

龍樹慈善藥房

B肝疫苗注射, 小喇嘛不怕不怕啦! 文.圖/張琦

工作人員有的負責點名,有的準備配藥,來

9月15日,尼泊爾多數寺院的結夏安居已臨近

自帕坦的Urdeep技術員負責扎針。Urdeep技術嫻

尾聲。這天,龍樹慈善藥房的工作人員和醫護人

熟,前幾次緊張得要哭的小喇嘛,今天都格外從

員來到位於加德滿都Jorpati附近的卻桑寺,為這

容。很快地,寺院最後一次B肝疫苗注射就圓滿

裡50多位僧眾做最後一次B型肝炎疫苗注射。我

了。50多位僧眾在未來的五到八年,將免於B型

們到達的時候,小喇嘛們都還在上課,於是在辦

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險,可以安心辦道和修習。

公室等待。小喇嘛們一下課,大喇嘛就把大家集 中起來,接受這次加強型疫苗注射。

龍樹慈善藥房在2015年強震後,重點一直放 在義診和發放藥物上,今年又啟動了寺院診所管

每次來到卻桑寺,都能感覺到寺院大喇嘛對小

理人員醫學基礎班的培訓,但只要有寺院有需

喇嘛們愛護有加。小喇嘛們聽話又可愛,扎針時

求,我們會隨時出動,替僧眾做B型肝炎的普查

各種表情逗趣,現場氣氛輕鬆又和諧。

和疫苗注射,為僧眾提供更廣大的服務。

▲帕坦的Urdeep技術員負責扎針,小喇嘛表情逗趣,現場氣氛輕鬆又和諧。

87


歡迎光臨

秋冬新品 上市

因果福利社

保暖超值 100%喀什米爾高級羊絨, 尼泊爾手工雙面織作, 超大尺寸,禦寒保暖再升級, 是居家生活必備好物。

經典毛毯,復古織色

每條售價12,000元起, 歡迎來電詢問,或上因果福利社挑選

多功能大披肩 永不退流行的經典民族風, 居家、外出兩相宜。 尼泊爾手工刺繡, 質感柔軟、顏色鮮明, 每款花色僅有一條。


供佛聖品 推薦您具備供養、 環保意義的好香與好爐

簡約風.木質臥爐 美洲黑胡桃木,良好穩定,抗蝕性強, 中等密度,堅韌硬木。 7~8吋 價格1,000~1200元

不丹香,天然無香精 不丹皇室嚴選香品,遵循千年古法, 融合數十種喜瑪拉雅山區珍貴草藥製成。 樹汁黏合,不添加人工香料及助燃物質, 氣味清新宜人,乃香中極品。 山煙供藥香 300元/30支(盒)

不丹Nado極樂香 350元/30支(盒) 不丹極品草藥香 500元/42支(盒) 不丹花草香 300元/30支(盒)

喜馬拉雅草藥香 350元/40支(盒)

三層21盞燈架/500元 適合一般帶鐵殼酥油粒(100粒400元)

更多產品,歡迎來電「因果福利社」02-89671018#16黃師姐 網店網址:http://www.pcstore.com.tw/da_yuan/ 劃撥帳號:19778815 戶名:大願股份有限公司 消費滿1000元免運費 傳真:02-8967-1069


台灣地區 ➀郵政劃撥帳號:16941166

眾生小舖

戶名:眾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➁因果福利社:http://www.pcstore.com.tw/da_yuan/ 台灣以外地區 (請來信詢問:hy.chung.shen@gmail.com)

報告法王:我做四加行

法王教你做菩薩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噶瑪巴《佛子行37頌》釋論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定價:300元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定價:320元

大寶法王:千年一願

就在當下

──17段「乘願再來」的心願

──108則創造更美好未來心要語

作者:米克.布朗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譯者:施心慧

譯者:感恩

定價:360元

定價:500元

因為你,我在這裡

愛的六字真言 (增訂版)

──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傳記與教言

作者:第15世噶瑪巴.卡恰多

作者:第一世噶瑪巴 杜松虔巴

傑、第17世噶瑪巴.鄔金欽列多

譯者:倫多祖古

傑、第1世蔣貢康楚仁波切

定價:350元

譯者:妙融法師、堪布羅卓丹傑、金吉祥女、施心慧 定價:350元

崇高之心

深藏的幸福

──由內而外改變世界

──回憶第十六世大寶法王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作者:諾瑪李維

譯者:施心慧

英譯:妙悅

定價:390元

定價:399元

吉祥如意每一天

師心我心無分別 ──法王教

──大寶法王口訣日曆

你喚醒虔敬心的365則心法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作者: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定價:280元

鄔金欽列多傑 定價:280元

90


妙法抄經本1

法王說不動佛

──大寶法王墨寶抄經本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定價:300元(平裝)

定價:340元

妙法抄經本2──普賢行願品

直指明光心

隸書寫經:

──《大手印指導教本:明現本來性》釋論

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作者: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

鄔金欽列多傑

譯者:施心慧

定價:399元

定價:420元

動中正念

愛與微細身

──透過禪修和日常覺知

作者:措尼仁波切

與自己為友

口譯: 台灣芬陀利迦翻譯小組、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施心慧

定價:380元

定價:399元

噶舉第一本尊

除無明闇

──勝樂金剛《勝樂輪第一次第》觀修筆記

作者:第九世大寶法王

作者:尼宗赤巴‧敦珠確旺

噶瑪巴旺秋多傑

譯者:張昆晟(敦珠貝瑪南嘉)

講述者:堪布 卡塔仁波切

定價:350元

譯者:比丘尼洛卓拉嫫 定價:330元

赤裸直觀當下心

薩惹哈道歌

──恆河大手印:大手印二十八金剛頌釋論

──《道歌寶藏‧庶民之歌》釋論

作者:第37任直貢澈贊法王

根本頌:薩惹哈尊者

譯者:張福成

釋論:堪千 慈囊仁波切

定價:340元

定價:380元

雪域達摩

無畏獅子吼

──聖者帕當巴桑傑的傳記與教言

──大圓滿之甚深教法

英譯者:大衛默克、喇嘛次仁旺都仁波切

作者:紐修.堪仁波切

中譯者:霍博雅

定價:430元

定價:440元

91


你是幸運的

請練習,好嗎?

──直指快樂修行的道路

──明就仁波切「開心禪」引導

作者: 詠 給.明就仁波切、艾瑞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

克.史旺森 譯者:林瑞冠

譯者:妙融法師 定價:350元

定價:360元

為什麼看不見

動中修行

──「看見」的關鍵就在「心」!

──讓世界靜下來,或讓自己靜

作者: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

下來?

譯者:施心慧

作者:創巴仁波切

定價:360元

譯者:靳文穎 定價:280元

恰美山居法1

當蒲團遇到沙發

──一生中山居閉關的實修教法

──拯救你名存實亡的禪修

作者:噶瑪恰美仁波切

作者:奈久‧威靈斯

講述:堪布 卡塔仁波切

譯者:項慧齡

定價:420元

定價:390元

藏密氣功

佛陀標準時間

──從「以氣修心」到「心氣合

──讓當下的無限可能覺醒

一」的解脫道

作者:舒雅達(Lama Surya Das)

作者: 噶千仁波切

譯者:項慧齡

譯者:羅鐸仁謙等

定價:380元

定價:360元

醒了就好

覺醒一瞬間

──擁抱真愛的14段旅程

──大圓滿心性禪修指引

作者: 措尼仁波切

作者: 措尼仁波切

執筆者:艾瑞克.史旺森

譯者:連德禮

譯者:林瑞冠

定價:399元

定價:420元

金剛亥母實修法

四加行,請享用

作者: 確戒仁波切

──校長上菜,祝你修行胃口大開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作者: 確戒仁波切

定價:340元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定價:340元

92


我心即是白度母

恆河大手印

──「白度母」實修教授

──「大成就者帝洛巴二十九偈金剛頌」釋論

作者: 噶千仁波切

原著:帝洛巴尊者

譯者:霍博雅

釋論:第十世桑傑年巴仁波切

定價:399元

藏譯:噶瑪慶烈蔣措 定價:370元

第一護法:瑪哈嘎拉

虔敬就是大手印〔新修版〕

作者: 確戒仁波切

──《四座上師相應法》實修教導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講述:堪布 卡塔仁波切

定價:340元

原作:第八世噶瑪巴 米覺多傑 定價:350 元

藏密臨終寶典

帶自己回家

──藏傳佛教30則還陽實證暨投

──藏傳佛法前行修持指導

生淨土指南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海倫特寇福

作者:東杜法王

譯者:妙琳法師

譯者:金吉祥女

定價:450元

定價:399元

中陰與破瓦

幻輪瑜伽

──如果,明天不再醒來,你準

──毗盧遮那大師所著《日月和

備好了嗎?

合之幻輪》釋論

根本頌:蓮花生大士

作者:南開諾布法王

作者:噶千仁波切

譯者:歌者

定價:380元

定價:480元

虹光身

活哲學

作者:南開諾布法王

──12位大師的「生命復甦術」

譯者:蓮海

作者:朱爾斯伊凡斯

定價:350元

譯者:呂家茵 定價:420元

全心供養的美味

恰美山居法2

──78道「諸佛歡喜,有情也歡

──一生中山居閉關的實修教法

喜」的心饗善供

作者:噶瑪恰美仁波切

作者: 陳宥憲

講述:堪布 卡塔仁波切

定價:430元

定價:430元

93


放空

斷法

──從內心深處放輕鬆

──眾喜之園與施身法釋論

作者:堪千 慈囊仁波切

作者:天噶仁波切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噶瑪慶

譯者:金吉祥女

烈蔣措、張福成

定價:350元

定價:330元

看著你的心──「證悟的老狗」

上師之師

巴楚仁波切這樣直指心性

─ ─歷代大寶法王噶瑪巴的轉世傳奇

原典作者:巴楚仁波切

原著:勉東倉巴仁波切、八蚌欽哲仁波切、堪千創古仁波切

釋論作者:堪千慈囊仁波切

講述:堪布卡塔仁波切

譯者:林生茂(噶瑪慶烈蔣措)

口譯:比丘尼洛卓拉嫫

定價:350元

定價:499元

放下,但不放棄

見即解脫

──《寶藏諫論》首部曲

──尊聖的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噶

作者: 堪千昆秋嘉稱仁波切

瑪巴傳記與教言

譯者:陌地生佛學社、陳金鈴 等譯

作者:報恩

定價:390元

定價:360元

恰美山居法4

自心伏藏

──一生中山居閉關的實修教法

──明就仁波切365個觀心口訣

作者:噶瑪恰美仁波切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

講述:堪布 卡塔仁波切

定價:290元

定價:440元

禪修的美好時光

行腳

──噶千仁波切教你禪修「止觀」與「生圓」

──明就仁波切努日返鄉紀實

作者:噶千仁波切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

譯者:霍博雅

攝影:殷裕翔 文字:黃靖雅

定價:390元

定價:480元

椎擊三要

中陰解脫門

──噶千仁波切大圓滿頓悟法

──生死之旅一定要記得的6件

原典作者:大持明者極喜金剛

造頌及注釋:巴楚仁波切

作者:措尼仁波切

開示:噶千仁波切

定價:360元

定價:399元 94


恰美山居法3

大手印大圓滿雙運

──一生中山居閉關的實修教法

原典作者:噶瑪恰美仁波切

作者:噶瑪恰美仁波切

釋論作者:堪布卡塔仁波切

講述:堪布 卡塔仁波切

譯者:噶瑪策凌確準

定價:450元

定價:380元

別上鉤

上師相應法

──轉「怒火」為「清涼」的6堂課

原作:蔣貢康楚羅卓泰耶

作者:佩瑪.丘卓

講述:堪布噶瑪拉布

中譯:普賢法譯小組、蔣巴.丘卓

口譯:堪布羅卓丹傑

定價:290元

定價:350元

自由的迷思

修心

作者:創巴仁波切

──七種自利利他的「心靈煉金

譯者:靳文穎

術」

定價:340元

作者:林谷祖古仁波切 譯者:呂家茵 定價:330元

鍛鍊智慧身

休息在陰影中

──藏傳瑜伽運動的修持

──「轉煩惱為道用」的六堂課

作者:蘿絲泰勒金洲

作者: 堪布 卡塔仁波切

譯者:爾娟

譯者:金吉祥女

定價:350元

定價:380元

大願王

看不見的大象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釋論

作者:約翰.潘柏璽

作者: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

(John Penberthy)

譯者:妙融法師

譯者:黃玉懷

定價:260元

定價:299 元

彌陀天法

小吉寶貝

──阿彌陀佛極樂淨土實修指導

──明就仁波切的小朋友開心禪

作者: 堪布 卡塔仁波切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

譯者:比丘尼洛卓拉嫫

譯者:哲也、林瑞冠

定價:440元

定價:250元

95


化育文教基金會徵信錄 中華民國106年09月捐款資料

4,000元

曹育瑋、曹晉嘉、梁純淨、梁靜芳、許岳年、

廖慧美

許秋月、許梅英、許淑玲、許慧斕、郭俊亨、 郭愛俐、陳玉貞、陳玉貞、陳秀玲、陳佩儀、

430,000元

3,000元

堉寶實業(股)公司

李安瑜、李偉泰、李毅平、張桂英、陳宇慷、

陳睿鴻、彭 佾、曾致中、曾欽一、曾綺屏、

420,000元

陳宏嘉、陳佩芬、傅銘輝、楊智鈞、鐘寶釵&

游智偉、游智偉、馮淑雅、黃淑貞、黃詩涵、

宋采音&黃于倩、陳黃雪琴闔家

黃麗容、黃顯智、塗天和、葉帝余、葉源潔、

2,000元

廖玲華、廖珠善、廖淑絹、廖淑絹、廖震元、

富泰建設(股)公司

410,000元 堉群實業(股)公司

400,000元 全億建設(股)公司

340,000元 旺興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吳美綸、李丙登、周麗霞、洪稚盈、唐瑞梅、 陳沛禧、陳慧薰、陳麗宇、黃姿燕、黃淑麗、 葉宥呈、廖伊仁、蔣東安、YEH YEN CHU

陳季陽、陳昭蓉、陳素珍、陳彩芬、陳惠玲、

熊瑞玲、劉巡宇、劉鎮誠、蔡念君、蔡明珊、 蔡國偉、蔡惠英、蔡蕙聯、鄭永鈴、燕慧珍、 蕭寶惜、賴偉銘、謝凱琳、謝瑞祥、簡煌石、 魏叔琴、魏 芬、關慧瑛、蘇尹男、蘇愛婷、

1,600元

顧正琥、黃玉霜、黃光復、羅文華&羅國雄、

鄭文海

盧國雄&郭惠玉、陳映文&陳宣瑋&梁宇芮、

1,500元

桂達彥&莊桐晞&桂朗迦&陳秋燕、吳錦釵& 林軒秀、閻高永淋、宇得國際企業有限公司、

50,000元

王淑真、江玉琴、卓遵式、張惠權、楊勝發、

卓輝有限公司、裕圓富企業有限公司、寰力企

中華印經協會、羅昱承

楊 陽、賴金鳳、謝昭玲、鍾小元、蘇育玲、

業有公司

15,000元 王珠美

12,000元 周孝彥

10,000元

侯瑞華&林錦源

1,200元 1,100元

800元 劉保美

呂永光、蕭秋永、謝蕙曲

1,000元

黃姿燕

王友培、王秀鳳、王佳芬、王佩絹、王毓婉、

700元 彭文蓮

王懷鈞、任偉忠、印皖明、朱純益、吳上康、

688元

吳文琳、吳如瓊、吳建玲、吳麗芳、呂孝蓓、

楊程皓

沈青娟

呂悅如、呂劍榮、宋俊松、宋俊松、李文秀、

8,000元

李月娥、李合峰、李 秀、李叔桓、李幸儀、

王士潔

楊小姐

汪羽中名、房麗卿、柯能騰、黃尹科闔家

沈青娟、林君穎、林淑芬、林源祥、范雷震、

8,100元

850元

李雨蕎、李致穎、周 平、林文芝、林宗材、

660元 李月瑟

林怡君、林怡君、林明毅、林惠美、林慈娜、

600元

7,000元

林翠凰、邱 菊、姚德明、施志忠、柯能騰、

尹乃熾、任秀貞、呂秀玲、李先雨、沈秉澤、

陳睿蕙

洪如鴻、洪來春、洪昌宏、唐 銑、徐禎陽、

汪西琳、昌艷屏、洪國倫、張金梅、張雅鈴、

翁梅榮、翁梅榮、張三妹、張木樹、張志吉、

陳振聰、彭純姬、楊秀娟、劉綠瑛、蕭心怡、

張秀滿、張詠則、張順治、張嘉穎、張麗華、

謝桂香、蘇景暉、顧嘉展

6,000元 孫德菁、蔡金成

96


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普賢行願品〉

500元

張慧婷、張濬源、張耀方、曹麗華、梁美銀、

鍾瑞貞、鍾賜嬌、韓秀鳳、簡慧玲、顏存義、

丁坤鎮、于翠華、尹乃熾、方仁駿、方淳萱、

符兆偉、符兆偉、符湘萍、莊月環、莊素月、

顏俊豐、顏銘鴻、顏輝煌&賴珮珍&顏孝承&

方莉伶、王文玲、王文珠、王仙容、王永森、

莊惠珺、莊智清、莊萱琳、許光政、許岳年、

顏榕佑&顏 家、魏一純、魏上華、魏偉珍、

王克仁&王建成、王建雅、王美玉、王茂德、

許書揚、許珮瑋、許素華、許淑靜、許逸蘭、

羅文喬、羅 雲、嚴允寧、蘇天賜、蘇念慈、

王英蘭、王貞文、王淑蕙、王雪娥、王隆洲、

許麗月、許麗芬、郭玉霞、郭秀貞、郭秀滿、

蘇素卿、蘇莉萍、蘇瑞德、蘇麗容、顧正琥、

王義光、王詩仁、王碧華、王碩傑、王蓉華、

郭素蘭、郭淑卿、郭惠修、郭麗堂、郭麗雲、

羅升妹、羅義傑、羅義欽、陳清木、洪英師、

王燕珠、王燕珠、古乃思、史皓琳、白水旺、

郭耀宗、陳乃菁、陳子諭、陳文山、陳台運、

馬錦銘、謝董幼里、盧張宗蓮、蔡陳秀絨、廖

白沈明、白純菁、石永禎、任秀貞、朱育儀、

陳正慧、陳玉淡、陳玉葉、陳玉寶、陳白雪、

徐臺妹、陳周林華、李汪彩棠、三寶弟子、三

朱育儀、朱益村、朱純益、朱淑珍、朱慶瑜、

陳吉立、陳君瑋、陳秀珠、陳秀淋、陳秀鈺、

寶弟子、大有銀樓、王俊惠&傅文良&王為公

江明煌&江涂純、何阿春、何俊穎、何俊龍、

陳佩棻、陳宗緯、陳念祖、陳怡君、陳明珠、

&王宣賀、方天人&方歆寍、方天人&方歆寍

何景輝、何維孝、余叔錦、余初郎、余珮琦、

陳芳英、陳采詩、陳金葉、陳俞儜、陳冠亨、

余楊祥、余漢民、冷天慧、吳仁氣、吳秀蘭、

陳威任、陳柔諭、陳珍枝、陳美玲、陳美倫、

吳佩芸、吳季樺、吳岩弘、吳長娟、吳建台、

陳美瑩、陳美鏡、陳香吟、陳家琳、陳素慧、

吳 玲、吳美嫈、吳惠芳、吳詠儀、吳聖儀、

陳國賢、陳堅誠、陳敏慧、陳清泉、陳勝基、

300元

吳鳳玉、吳鳳萍、吳慧姬、吳慧敏、吳嬡琴、

陳惠如、陳華珍、陳瑞梅、陳裔玲、陳鈴如、

朱育儀、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

呂崇明、宋玉青、巫建龍、李永富、李志彬、

陳麗娜、陳麗鳳、陸勝慧、陶道安、傅惠美、

呂美鳳&林倩如、林美橙、郭麗雲、陳美鈴、

李宗玉、李明楓&李明君&尤玉梅、李明楓&

彭昇平、彭秋真、彭淑嫻、曾功銘、曾孝文、

曾文瑞、蔡秋風、謝春園、顏存義、李錦平、

李明君&尤玉梅、李明楓&李明君&尤玉梅、

曾奉懿、曾映鈞、曾美鳳、曾致中、曾梅華、

沈清標、沈柏憲、沈煜翔

李明楓&李明君&尤玉梅、李欣齡、李彥承、

曾頂嘉、曾鳳宜、曾蘇銘、游亦安、程顯宏、

李美照、李素華、李張紡、李淑觀、李智煜、

童小鈴、黃子芳、黃守都、黃安堂、黃芝蘭、

240元

李貴美、李雅雯、李榮俊、李蘭生、沈亦芳、

黃政富、黃春銘、黃津鈺、黃秋愛、黃書凰、

李靖宣&李羿寰、陳裔玲&李豐榮

沈亦芳、沈如蘭、沈瓊姿、周世良、周宜靜、

黃素真、黃啟源、黃敏傑、黃細旻、黃莉娜、

周承杰、周昭榮、周美麗、周慧玲、昌艷屏、

黃富美、黃種進、黃德舜、黃錦鳳、黃瓊葵、

果榮宇、林友涵、林世民、林台福、林玉蘭、

黃麗珠、黃耀祥、楊玉瑩、楊兆庭、楊金玉、

林宏諭、林杏枝、林秀玲、林秀薇、林良美、

楊沭芳、楊雪霞、楊雯惠、楊琤茹、楊錦雲、

200元

林佳縈、林佩金、林坤隆、林坤標、林坤緯&

楊豐瑞、溫先儀、溫先慧、溫慧萍、葉士青、

王啟章、石清陽、艾貽芳、吳水塗、呂美鳳&

林佳融、林坤龍、林松德、林俊榮、林珍貞、

葉俊郎、葉淑鈺、葛文盛、詹石娥、詹東興、

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

林紀屏、林美英、林紘瑞、林紘瑞、林清莉、

詹麗瑩、鄒雪梅、廖士欽、廖幼華、廖玟斌、

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

林淑文、林淑芬、林淑惠、林湘如、林湘羚、

廖國妙、熊梓檳、褚宏文、趙宇修、趙曼萍、

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

林瑤玲、林碧燕、林 鳳、林麗玲、林 美、

趙慧如、趙麗萍、劉文英、劉克偉、劉彤芳、

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

武泓秀、邵瓊珠、邱志良、邱玲美、邱惠敏、

劉秀媛、劉邦弘、劉芳莉、劉芙蓉、劉彥德、

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

邱鸞嬌、金瑞芝、俞秋漣、施秀鳳、施俊名、

劉郁琦、劉娟伶、劉娟美、劉家東、劉書豪、

呂美鳳&林倩如、徐清華、康麗珠、陳洋鉦、

施麗玉、柯素情、柯麗鈴、洪光輝、洪 戎、

劉淑貞、劉淑慧、劉連英、劉瑞吟、劉聖裕、

陳清城、楊秋子、盧麗香、羅紫萍、張簡媛翔

洪玫英、洪金德、洪柳村、洪美理、洪若娟、

劉聖耀、劉銀河、潘郁仁、潘郁仁、蔣靜華、

洪偉峰、洪梓軒、洪掌珠、洪進福、洪鈴雯、

蔡育維、蔡宜勳、蔡昆泓、蔡明義、蔡金麗、

100元

洪嘉謙、胡學強、范俊海、倪素娥、孫美升、

蔡昭珠、蔡美勤、蔡夏明&賴嘉茵&蔡廷為&

任秀貞、任怡潔、任祐辰、江美珠、吳東源、

孫淑芬、孫樂平、孫麗珍、孫麗婷、徐嘉妤、

蔡淳婷、蔡庭容、蔡國偉、蔡國偉、蔡淑美、

李碧容、林靖汾、施蘭鳳、許珮珊、陸秀英、

徐嘉妏、殷勝田、翁銀芳、翁慧貞、翁燕玲、

蔡淑敏、蔡鳳梅、蔡慧真、鄭旭昇、鄭俊鴻、

黃士銓、黃小俐、黃柏翔、楊博凡、楊博宇、

馬永康、高瑞月、高燕鳳、常 琳、張午媛、

鄭國強、鄭惠娟、鄭裕民、鄭緯立、鄭麗玲、

鄭劉濱&因美娥、蕭天佑、賴淑芳、閻聿宸、

張永興、張玉燕、張白芬、張君儒、張秀娟、

鄧士陞、鄧允怡、鄧立生、蕭弘清、蕭華菁、

閻聿穎、吳杜淑芬、張簡元欽

張宗娟、張 勉、張玲玲、張茂松、張郁琳、

蕭鈺樺、蕭澍經、賴育祈、賴明福、賴盈達、

張晉瑋、張國源、張涵傑、張雪枝、張惠俐、

賴振華、賴清哲、賴翠蓮、錢翠微、駱金興、

張棋閎、張順成、張瑞珍、張瑜芬、張慧敏、

謝志德、謝婉雯、鍾彥廷、鍾昱樓、鍾起惠、

400元 林秀珍

215元 劉福相&劉怡宣、羅紫萍&羅高彩敏

85元 林媺璔

97


中華民國106年10月捐款資料

林錦源、楊勝發、楊 陽、葉喜然、賴金鳳、

800元

鍾小元、簡素惠、蘇育玲

劉保美

50,000元

1,400元

740元

中華印經協會

何修平

陳裔玲&李豐榮

20,000元

1,200元

700元

謝文明

汪翀名、房麗卿、柯能騰

彭文蓮、雷玉琳

12,000元

1,100元

688元

張秀禎

吳安妮、呂永光、蕭秋永、謝蕙曲

楊程皓

10,000元

1,000元

660元

林君穎、范雷震、陳櫻足、王方鳳兒

王友培、王秀鳳、王佳芬、王毓婉、王懷鈞、

李月瑟

8,000元

任偉忠、印皖明、朱純益、吳三明、吳上康、 吳文琳、吳如瓊、吳建玲、吳錦釵&林軒秀、

600元

吳麗芳、呂孝蓓、呂悅如、呂劍榮、宋俊松、

尹乃熾、任秀貞、李先雨、沈秉澤、汪西琳、

7,200元

宋俊松、李文秀、李月娥、李合峰、李 秀、

昌艷屏、洪國倫、張雅鈴、彭純姬、楊秀娟、

張明華&戴宗志&戴成志

李叔桓、李幸儀、李金福、李致穎、周 平、

劉綠瑛、蘇景暉、顧嘉展

林文芝、林宗材、林怡君、林怡君、林明毅、

585元

王士潔

6,075元

林惠美、林慈娜、林翠凰、林蘭英、邱 菊、

蔡志英

姚德明、施志忠、柯能騰、洪如鴻、洪來春、

陳薏安

洪金發&童好&林晉鈴&林千瑜&林育螢、

500元

洪昌宏、洪姵晴、唐 銑、徐禎陽、桂達彥&

丁坤鎮、于翠華、尹乃熾、方仁駿、方天人&

莊桐晞&桂朗迦&陳秋燕、張三妹、張木樹、

方歆寍、方天人&方歆寍、方淳萱、方莉伶、

3,000元

張秀滿、張順治、張麗華、張耀元、曹育瑋、

王文玲、王文珠、王仙容、王永森、王克仁、

張桂英、陳宇慷、陳宏嘉、陳慧中&陳慧真&

曹晉嘉、梁純淨、梁靜芳、莊覺心、許岳年、

王宏煌、王俊惠&傅文良&王為公&王宣賀、

陳嵩仁、傅銘輝、楊智鈞、劉其昌、蔡忠和、

許秋月、許梅英、許淑玲、許慧斕、郭俊亨、

王建成、王建雅、王美玉、王茂德、王英蘭、

鐘寶釵

郭愛俐、陳玉貞、陳玉貞、陳秀玲、陳昭蓉、

王貞文、王淑蕙、王雪娥、王隆洲、王義光、

陳映文&陳宣瑋&梁宇芮、陳素珍、陳彩芬、

王詩仁、王碧華、王碩傑、王蓉華、王燕珠、

陳惠玲、陳新豐、陳睿鴻、彭 佾、彭炎祺、

王燕珠、古乃思、史皓琳、白水旺、白沈明、

吳美綸、李丙登、洪稚盈、唐瑞梅、莊庭樑、

曾致中、曾欽一、曾綺屏、黃淑貞、黃麗容、

白純菁、石永禎、任秀貞、朱育儀、朱育儀、

陳慧薰、陳藝齡、陳麗宇、黃姿燕、黃淑麗、

黃顯智、塗天和、葉帝余、葉源潔、詹道玉、

朱益村、朱純益、朱淑珍、朱慶瑜、江明煌&

廖伊仁、蔣東安、月光童子中心、桑耶精舍、

廖玲華、廖珠善、廖淑絹、廖淑絹、廖震元、

江涂純、何阿春、何俊穎、何俊龍、何景輝、

馬爾巴佛學會、YEH YEN CHU

熊瑞玲、劉巡宇、劉鎮誠、蔡明珊、蔡國偉、

何維孝、余叔錦、余初郎、余珮琦、余楊祥、

1,600元

蔡惠英、蔡蕙聯、鄭永鈴、燕慧珍、盧國雄&

余漢民、吳仁氣、吳秀蘭、吳佩芸、吳季樺、

郭惠玉、蕭寶惜、賴偉銘、謝素員、謝凱琳、

吳岩弘、吳長娟、吳建台、吳 玲、吳美嫈、

謝瑞祥、簡煌石、藍志恒、魏叔琴、羅文華&

吳惠芳、吳詠儀、吳鳳玉、吳鳳萍、吳慧姬、

1,500元

羅國雄、關慧瑛、蘇尹男、蘇愛婷、顧正琥、

吳慧敏、吳嬡琴、呂崇明、宋玉青、巫建龍、

王劍江、江玉琴、卓遵式、邱玉玲、侯瑞華&

閻高永淋、寰力企業有公司、裕圓富企業有限

李永富、李志彬、李宗玉、李明楓&李明君&

公司、卓輝有限公司、宇得國際企業有限公

尤玉梅、李欣齡、李彥承、李美照、李素華、

6,000元 涂銀英

2,000元

郭怡君

司、張發烈(亡者)

98


悉除一切惡道苦,等與一切群生樂,如是經於剎塵劫,十方利益恆無盡。~〈普賢行願品〉

李張紡、李淑觀、李智煜、李貴美、李雅雯、

曾功銘、曾孝文、曾奉懿、曾映鈞、曾美鳳、

300元

李榮俊、李蘭生、沈亦芳、沈亦芳、沈如蘭、

曾致中、曾梅華、曾頂嘉、曾鳳宜、曾蘇銘、

王子心、朱育儀、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

沈瓊姿、周世良、周宜靜、周承杰、周昭榮、

游亦安、程顯宏、童小鈴、黃子芳、黃守都、

林倩如、陳美鈴、蔡秋風、謝春園、顏存義、

周美麗、周慧玲、昌艷屏、果榮宇、林友涵、

黃安堂、黃芝蘭、黃政富、黃春銘、黃津鈺、

李錦平、沈清標、沈柏憲、沈煜翔

林月珠、林世民、林台福、林宏岳、林宏諭、

黃秋愛、黃書凰、黃素真、黃啟源、黃細旻、

林杏枝、林秀玲、林秀薇、林良美、林佳縈、

黃莉娜、黃富美、黃種進、黃德舜、黃錦鳳、

215元

林佩金、林坤隆、林坤標、林坤緯&林佳融、

黃瓊葵、黃麗珠、黃耀祥、楊玉瑩、楊兆庭、

劉福相&劉怡宣、羅紫萍&羅高彩敏

林坤龍、林明煌、林松德、林俊榮、林珍貞、

楊金玉、楊沭芳、楊淑美、楊雪霞、楊雯惠、

林紀屏、林美英、林素琴、林紘瑞、林紘瑞、

楊琤茹、楊錦雲、楊豐瑞、溫先儀、溫先慧、

200元

林清莉、林淑文、林淑芬、林淑惠、林瑤玲、

溫慧萍、葉士青、葉俊郎、葉淑鈺、葛文盛、

林 鳳、林麗玲、林 美、武泓秀、邵瓊珠、

詹石娥、詹東興、詹麗瑩、鄒雪梅、廖士欽、

邱志良、邱玲美、邱惠敏、邱鸞嬌、金瑞芝、

廖幼華、廖玟斌、廖國妙、熊梓檳、褚宏文、

俞秋漣、施秀鳳、施俊名、施麗玉、柯素情、

趙宇修、趙曼萍、趙麗萍、劉文英、劉夙玲、

柯麗鈴、洪光輝、洪玫英、洪美理、洪若娟、

劉克偉、劉彤芳、劉秀媛、劉邦弘、劉芳莉、

洪偉峰、洪掌珠、洪進福、洪鈴雯、洪嘉謙、

劉芙蓉、劉郁琦、劉娟伶、劉娟美、劉家東、

胡學強、范俊海、倪素娥、孫美升、孫淑芬、

劉書豪、劉淑貞、劉淑慧、劉連英、劉瑞吟、

孫樂平、孫麗珍、孫麗婷、徐嘉妤、徐嘉妏、

劉聖裕、劉聖耀、劉銀河、潘郁仁、潘郁仁、

殷勝田、翁銀芳、翁慧貞、翁燕玲、馬永康、

蔣靜華、蔡文能、蔡育維、蔡宜勳、蔡昆泓、

高瑞月、高燕菁、高燕鳳、常 琳、張永興、

蔡明義、蔡欣蓉、蔡金麗、蔡昭珠、蔡美勤、

130元

張玉燕、張白芬、張君儒、張秀娟、張宗娟、

蔡夏明&賴嘉茵&蔡廷為&蔡淳婷、蔡庭容、

李品萱

張 勉、張玲玲、張茂松、張郁琳、張晉瑋、

蔡國偉、蔡國偉、蔡淑敏、蔡鳳梅、蔡慧真、

120元、李羿寰、李靖宣

張國源、張涵傑、張雪枝、張惠俐、張順成、

鄭旭昇、鄭俊鴻、鄭國強、鄭惠娟、鄭裕民、

張瑞珍、張瑜芬、張慧敏、張慧婷、張濬源、

鄭緯立、鄭麗玲、鄧士陞、鄧允怡、鄧立生、

100元

張耀方、曹麗華、梁美銀、符兆偉、符兆偉、

蕭弘清、蕭華菁、蕭進文、蕭鈺樺、蕭澍經、

任秀貞、任怡潔、任祐辰、江美珠、吳東源、

符湘萍、莊月環、莊素月、莊惠珺、莊智清、

賴育祈、賴明福、賴盈達、賴振華、賴清哲、

李碧容、林靖汾、施蘭鳳、陳清城、陸秀英、

莊萱琳、許光政、許岳年、許書揚、許珮瑋、

賴翠蓮、錢翠微、駱金興、謝婉雯、鍾彥廷、

黃士銓、黃小俐、黃柏翔、楊博凡、楊博宇、

許素華、許淑靜、許逸蘭、許麗月、許麗芬、

鍾昱樓、鍾起惠、鍾瑞貞、鍾賜嬌、韓秀鳳、

鄭劉濱&因美娥、蕭天佑、賴淑芳、閻聿宸、

郭玉霞、郭秀貞、郭秀滿、郭素蘭、郭淑卿、

簡瑞雯、簡瑞雯、簡慧玲、顏存義、顏俊豐、

閻聿穎、吳杜淑芬

郭惠修、郭斐玲、郭麗堂、郭耀宗、陳乃菁、

顏銘鴻、顏輝煌&賴珮珍&顏孝承&顏榕佑&

陳子諭、陳文山、陳台運、陳正慧、陳玉淡、

顏 家、魏一純、魏偉珍、羅文喬、羅 雲、

陳玉葉、陳玉寶、陳白雪、陳吉立、陳君瑋、

嚴允寧、蘇天賜、蘇念慈、蘇素卿、蘇莉萍、

陳宏志、陳秀珠、陳秀淋、陳秀鈺、陳佩棻、

蘇瑞德、蘇麗容、釋清山、顧正琥、申寶華、

陳宗緯、陳念祖、陳怡君、陳明珠、陳芳英、

洪金德、洪梓軒、洪 戎、林湘如、謝董幼

陳采詩、陳金葉、陳俞儜、陳冠亨、陳威任、

里、蔡陳秀絨、廖徐臺妹、陳周林華、張簡媛

陳柔諭、陳珍枝、陳美玲、陳美倫、陳美瑩、

翔、李汪彩棠、盧張宗蓮

陳美鏡、陳香吟、陳家琳、陳素慧、陳國賢、 陳堅誠、陳敏慧、陳清泉、陳勝基、陳惠如、 陳朝揚、陳華珍、陳瑞梅、陳裔玲、陳鈴如、

王啟章、艾貽芳、吳水塗、呂美鳳&林倩如、 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 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 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 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 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徐清華、 康麗珠、莊孟勳、陳春彬、陳洋鉦、楊秋子、 盧麗香、陳洪麗娟、張簡元欽、羅林春霞&羅 聯芳

400元 林秀珍

陳麗娜、陳麗鳳、陸勝慧、陶道安、傅惠美、 彭文良、彭昇平、彭秋真、彭淑嫻、曾文慧、

99


中華民國106年11月捐款資料 50,000元 中華印經協會

12,000元 周達偉

10,000元 沈青娟、林君穎、范雷震

8,000元 王士潔

6,000元 劉秀媛

5,000元 張薰卿、陳思伶、趙蓬軒、蘇萃莉、Mak Man Kok

洪稚盈、唐瑞梅、張燕玲、陳威覟&陳科

葉宥呈、葉征勇、閻高永淋、卓輝有限公司、

維、陳慧薰、陳麗宇、黃姿燕、黃淑麗、楊月

宇得國際企業有限公司、裕圓富企業有限公

治、廖伊仁、蔣東安、謝昭玲、謝薔力、YEH

司、寰力企業有公司、盧國雄&郭惠玉闔家

YEN CHU

1,500元 江玉琴、卓遵式、侯瑞華&林錦源、楊勝發、 楊 陽、賴金鳳、鍾小元、蘇育玲、蘇淑娟

1,300元 蔡于立

1,200元 汪翀名、房麗卿、柯能騰、黃尹科

1,100元 呂永光、蕭秋永、謝蕙曲

李文秀、李月娥、李合峰、李宏明、李 秀、

4,400元

李叔桓、李幸儀、李致穎、周 平、林文芝、

張嘉穎

林玄真、林宗材、林怡君、林怡君、林明毅、 林惠美、林慈娜、林翠凰、林蘭英、林鶴珠、 邱 菊、姚德明、施志忠、柯能騰、洪如鴻、 洪來春、洪昌宏、唐 銑、徐禎陽、桂達彥&

3,600元

莊桐晞&桂朗迦&陳秋燕、張三妹、張木樹、

吳佳蓉

張秀滿、張順治、張麗華、曹育瑋、曹晉嘉、 梁純淨、梁靜芳、許岳年、許秋月、許梅英、 許淑玲、許慧斕、郭俊亨、郭棣芬、郭愛俐、

尹顯慧、夏芝庭&夏平凌&周容卉、孫家惠、

陳玉貞、陳玉貞、陳秀玲、陳昭蓉、陳映文&

張桂英、陳宇慷、陳宏嘉、傅銘輝、楊智鈞、

陳宣瑋&梁宇芮、陳素珍、陳彩芬、陳惠玲、

鐘寶釵、三寶弟子、楊萬長

陳睿鴻、彭 佾、曾致中、曾欽一、曾綺屏、

2,950元

游智偉、辜麗芬、馮安美、黃淑貞、黃詩涵、 黃麗容、黃顯智、塗天和、葉帝余、葉源潔、 廖玲華、廖珠善、廖淑絹、廖淑絹、廖震元、

2,060元

熊瑞玲、劉巡宇、劉鎮誠、蔡中庸、蔡明珊、

吳秀財

蔡國偉、蔡惠英、蔡蕙聯、蔡麗芬、鄭永鈴、

2,000元 吳美綸、李丙登、周敏華、洪初枝&鄭春霞、

100

700元 彭文蓮

688元 楊程皓

600元 尹乃熾、任秀貞、李先雨、沈秉澤、汪西琳、 劉綠瑛、蘇景暉、蘇顯榮、顧嘉展

印皖明、朱純益、吳上康、吳文琳、吳如瓊、 呂孝蓓、呂悅如、呂劍榮、宋俊松、宋俊松、

賴沛瑩

張艾琪

昌艷屏、洪國倫、張雅鈴、彭純姬、楊秀娟、

張惠君

3,000元

750元

王友培、王佳芬、王毓婉、王懷鈞、任偉忠、 吳建玲、吳晨瑄、吳錦釵&林軒秀、吳麗芳、

葉雲蘭

林幸玫、曾文瑞、劉保美、鄭旺壽

1,000元

4,500元

4,000元

800元

燕慧珍、蕭寶惜、賴偉銘、謝凱琳、謝瑞祥、 簡煌石、藍志恒、魏叔琴、羅文華&羅國雄、 譚淦賢、關慧瑛、蘇尹男、蘇愛婷、顧正琥、

500元 丁坤鎮、于翠華、尹乃熾、方仁駿、方天人& 方歆寍、方天人&方歆寍、方淳萱、方莉伶、 王文玲、王文珠、王仙容、王永森、王克仁、 王宏煌、王俊惠&傅文良&王為公&王宣賀、 王冠嵐、王建成、王建雅、王美玉、王茂德、 王英蘭、王貞文、王淑蕙、王雪娥、王隆洲、 王義光、王詩仁、王碧華、王碩傑、王蓉華、 王燕珠、王燕珠、古乃思、史皓琳、白水旺、 白沈明、白純菁、石永禎、任秀貞、朱育儀、 朱育儀、朱益村、朱純益、朱淑珍、朱慶瑜、 江明煌&江涂純、何采芬、何阿春、何俊穎、 何俊龍、何景輝、何維孝、余叔錦、余初郎、 余珮琦、余楊祥、余漢民、吳仁氣、吳秀蘭、 吳佩芸、吳岩弘、吳長娟、吳建台、吳 玲、 吳美嫈、吳惠芳、吳詠儀、吳鳳玉、吳鳳萍、 吳慧姬、吳慧敏、吳嬡琴、呂秀玲、呂崇明、 宋玉青、巫建龍、李永富、李志彬、李宗玉、 李明楓&李明君&尤玉梅、李明楓&李明君& 尤玉梅、李欣齡、李彥承、李美照、李素華、 李張紡、李淑觀、李智煜、李貴美、李雅雯、 李榮俊、李蘭生、沈亦芳、沈亦芳、沈如蘭、 沈瓊姿、周世良、周宜靜、周承杰、周昭榮、


我常隨順諸眾生,盡於未來一切劫,恆修普賢廣大行,圓滿無上大菩提。~〈普賢行願品〉

周美麗、周慧玲、昌艷屏、果榮宇、林友涵、

黃書凰、黃素真、黃崑高、黃啟源、黃細旻、

215元

林世民、林台福、林宏諭、林杏枝、林秀玲、

黃莉娜、黃富美、黃詩茹、黃種進、黃德舜、

劉福相&劉怡宣、羅紫萍&羅高彩敏

林秀薇、林良美、林佳縈、林佩金、林坤隆、

黃錦鳳、黃瓊葵、黃麗珠、黃耀祥、楊玉瑩、

林坤標、林坤緯&林佳融、林坤龍、林松德、

楊兆庭、楊金玉、楊沭芳、楊雪霞、楊雯惠、

200元

林俊榮、林珍貞、林紀屏、林美英、林素琴、

楊琤茹、楊錦雲、楊豐瑞、溫先儀、溫先慧、

王秀蓮、王啟章、石清陽、艾貽芳、吳水塗、

林素琴、林紘瑞、林紘瑞、林清莉、林淑文、

溫慧萍、葉士青、葉俊郎、葉淑鈺、葉聖海、

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

林淑芬、林淑惠、林瑤玲、林碧燕、林 鳳、

葛文盛、詹石娥、詹東興、詹麗瑩、鄒雪梅、

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

林麗玲、林 美、武泓秀、邵瓊珠、邱志良、

廖士欽、廖幼華、廖玟斌、廖國妙、熊梓檳、

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

邱玲美、邱惠敏、邱鴻鈞、邱鸞嬌、金瑞芝、

褚宏文、趙宇修、趙曼萍、趙慧如、趙麗萍、

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

俞秋漣、施秀鳳、施俊名、施麗玉、柯素情、

劉文英、劉克偉、劉彤芳、劉秀媛、劉邦弘、

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

柯麗鈴、洪光輝、洪玫英、洪美理、洪若娟、

劉芳莉、劉芙蓉、劉郁琦、劉娟伶、劉娟美、

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

洪偉峰、洪掌珠、洪進福、洪鈴雯、洪嘉謙、

劉家東、劉書豪、劉淑貞、劉淑慧、劉連英、

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洪榮宏、

洪儷珍、胡學強、范俊海、范慶賓、倪素娥、

劉瑞吟、劉瑞明、劉聖裕、劉聖耀、劉銀河、

徐清華、康麗珠、郭麗雲、陳洋鉦、盧麗香、

孫美升、孫淑芬、孫樂平、孫麗珍、孫麗婷、

潘郁仁、潘郁仁、蔣靜華、蔡育維、蔡宜勳、

羅紫萍、張簡媛翔

徐嘉妤、徐嘉妏、殷勝田、翁玉玲、翁美貞、

蔡昆泓、蔡明義、蔡金麗、蔡昭珠、蔡美勤、

翁銀芳、翁慧貞、翁燕玲、馬毓穗、高瑞月、

蔡夏明&賴嘉茵&蔡廷為&蔡淳婷、蔡庭容、

150元

高燕菁、高燕鳳、常 琳、康韶珊、張永興、

蔡國偉、蔡國偉、蔡淑敏、蔡鳳梅、蔡慧真、

張玉燕、張白芬、張君儒、張秀娟、張宗娟、

鄭旭昇、鄭俊鴻、鄭國強、鄭惠娟、鄭裕民、

120元

張 勉、張玲玲、張茂松、張郁琳、張晉瑋、

鄭緯立、鄭麗玲、鄧士陞、鄧允怡、鄧立生、

李羿寰、李靖宣

張國源、張涵傑、張雪枝、張惠俐、張順成、

蕭弘清、蕭華菁、蕭鈺樺、蕭澍經、賴育祈、

張瑞珍、張瑜芬、張慧敏、張慧婷、張濬源、

賴明福、賴盈達、賴振華、賴清哲、賴翠蓮、

100元

張耀方、曹麗華、梁美銀、符兆偉、符兆偉、

駱金興、謝婉雯、鍾彥廷、鍾昱樓、鍾起惠、

任秀貞、任怡潔、任祐辰、江美珠、吳東源、

符湘萍、莊月環、莊素月、莊惠珺、莊智清、

鍾瑞貞、鍾賜嬌、韓秀鳳、簡慧玲、顏存義、

李碧容、林靖汾、施蘭鳳、陳清城、陸秀英、

莊萱琳、許光政、許岳年、許書揚、許珮瑋、

顏俊豐、顏銘鴻、顏輝煌&賴珮珍&顏孝承&

黃士銓、黃小俐、黃柏翔、楊博凡、楊博宇、

許素華、許淑靜、許逸蘭、許麗月、許麗芬、

顏榕佑&顏 家、魏一純、魏偉珍、羅文喬、

鄭劉濱&因美娥、蕭天佑、賴淑芳、閻聿宸、

郭玉霞、郭秀貞、郭秀滿、郭素蘭、郭淑卿、

羅 雲、嚴允寧、蘇天賜、蘇念慈、蘇素卿、

閻聿穎、羅升妹、羅義傑、羅義欽、陳清木、

郭惠修、郭斐玲、郭麗堂、郭耀宗、陳乃菁、

蘇莉萍、蘇瑞德、蘇麗容、顧正琥、凃志懋、

陳睿蕙、羅昱承、黃兆怡、吳杜淑芬、張簡元欽

陳子諭、陳文山、陳台運、陳正慧、陳玉淡、

洪金德、洪梓軒、洪 戎、林湘如、劉淑貞、

陳玉葉、陳玉寶、陳白雪、陳吉立、陳君瑋、

劉寧寬、劉線、黃田本、黃瑜鈞、謝董幼里、

25元

陳志仁、陳秀珠、陳秀淋、陳秀鈺、陳佩棻、

蔡陳秀絨、盧張宗蓮、李汪彩棠、陳周林華

陳宗緯、陳念祖、陳怡君、陳明珠、陳芳英、 陳采詩、陳金葉、陳俞儜、陳冠亨、陳威任、 陳柔諭、陳珍枝、陳美玲、陳美倫、陳美瑩、

李品萱

蘇永平

400元 林秀珍

陳美鏡、陳香吟、陳家琳、陳素慧、陳國賢、

300元

陳堅誠、陳敏慧、陳清泉、陳勝基、陳惠如、

朱育儀、呂美鳳&林倩如、林美橙、郭汶慧、

陳華珍、陳瑞梅、陳裔玲、陳鈴如、陳麗娜、

陳美鈴、蔡秋風、謝春園、顏存義、李錦平、

陳麗鳳、陸勝慧、陶道安、傅惠美、彭昇平、

沈清標、沈柏憲、沈煜翔

願君長壽離病苦,

曾奉懿、曾映鈞、曾美鳳、曾致中、曾梅華、

250元

受用自在與福樂,

曾頂嘉、曾鳳宜、曾蘇銘、游亦安、程顯宏、

楊秋子

來世淨土願相逢,

彭秋真、彭淑嫻、曾文慧、曾功銘、曾孝文、

童小鈴、黃子芳、黃守都、黃安堂、黃秀蘭、 黃芝蘭、黃政富、黃春銘、黃津鈺、黃秋愛、

240元 李豐榮&陳裔玲

願君修行利眾生。 ~密勒日巴尊者〈迴向文〉

101


助印 噶瑪巴言教,讓更多人知道!

慈 ┼悲,分享究竟的快樂 !

》)

慈 ┼悲,分享究竟的快樂!

明就仁波切「愛與慈悲的力量」講座︱︱覺知

覺知

冬季號

2 0 1 7

著:

明就仁波切「愛與慈悲的力量」講座

冬季號

2 0 1 7

一滴水,流入大海,怎樣也不會乾涸; 當我們的點滴之善,流入佛法大海, 就能潤澤有情的心…… 2000年,噶舉教法集結會議上,法王噶瑪巴呼籲應有一 份教界的雜誌刊物。當時,考慮這種長遠的文教事業所需 的經費以及人力,沒有人有勇氣承擔。 然而能讓上師歡喜的佛行事業、行誼,是一刻也不能停 的。因此化育《善報》誠惶誠恐地發心承擔,在上師、三 寶的加持,與大眾的發心護持下,幸能不斷成長。我們不 敢忘記,也不會忘記,這份對上師、三寶的責任。因為, 這就是最好的修持,也匯集大眾對三寶的護持與發心。 法王 噶瑪巴的開示、教示,尊貴上師們的教言,字字 句句,都深烙在我們的內心。我們要讓您的一滴佛法小水 滴,匯集成為法海,讓上師、三寶的加持,在有情的內心

國 內 郵 資 已 付 板橋郵局許可證 板橋字第1749號 雜 誌

●巴沃仁波切/

「有關憂鬱症」的開示

當生命的黃燈亮起……

開花、發芽。 以此祈願,噶瑪巴 千諾。

2017/12/28 下午10:24

護持 專線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二段16巷3號6樓 電話/02-8967-1019 傳 真/02-8967-1069 劃撥帳號:18268431 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想繼續收到

□我選擇看電子《善報》。

請回信告知!

□我選擇看紙本《善報》。 姓名:﹍﹍﹍﹍﹍﹍﹍﹍﹍﹍﹍﹍

各位敬愛的法友,阿彌陀佛: 感謝您們發心支持《善報》,讓法王 噶瑪巴和各大仁波切的智慧

電話:﹍﹍﹍﹍﹍﹍﹍﹍﹍﹍﹍﹍

甘露,利益更多佛弟子。為響應法王環保呼籲,希望法友多運用網路閱 讀,減少紙張、油墨、黏膠、運輸等資源損耗,您可點上http://issuu.com/ hwayue閱讀。如果您想繼續收到暨典藏紙本《善報》,麻煩您來信告知, 我們希望讓需要的人收到,讓來自十方的護持,發揮最大利益。 如您希望繼續收到紙本《善報》,因道場人力有限,請盡量以email告 知:hwayue@gmail.com,或來信: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二段16巷3號6樓, 化育道場《善報》編輯部收,或傳真:02-8967-1069,並請再次提供您的

地址:﹍﹍﹍﹍﹍﹍﹍﹍﹍﹍﹍﹍﹍ ﹍﹍﹍﹍﹍﹍﹍﹍﹍﹍﹍﹍﹍﹍﹍﹍ 電子信箱:﹍﹍﹍﹍﹍﹍﹍﹍﹍﹍﹍ ﹍﹍﹍﹍﹍﹍﹍﹍﹍﹍﹍﹍﹍﹍﹍﹍ 請您影印,填好後,剪下,黏附於明

姓名、地址、電話、電子信箱。 化育道場 敬啟

信片(或裝入信封)寄回。感恩!


〈善報書摘〉

彌陀天法 ──阿彌陀佛極樂淨土實修指導 天法伏藏:天法明就多傑 儀軌編纂:噶瑪恰美仁波切 儀軌釋義:堪布卡塔仁波切

甦醒在淨土蓮花中的徵兆

生時能感到無處不是淨土,在面臨死亡時,中陰 不會有任何的障礙,可以直接投生到西方極樂世

經典提到「克期取證」通常是指七天,經過七

界,之後化身無量無邊,到娑婆世界解脫眾生。

天的修持就能得到實修成功的徵兆。當然七天要

除此之外,不會因為自己的業力煩惱又再墮入

能出現徵兆,是指非常精進努力的行者,無分晝

輪迴投胎。所以恰美仁波切說,沒有比《彌陀天

夜不斷精進努力實修,沒有入睡與清醒的差別,

法》更加殊勝的修法了,它的詞句很短,但是意

吃飯、穿衣完全沒有渙散,內心對一切事物都保

義又非常的完整,功德也已經圓滿具足,如此殊

持了了分明。身在心在、口誦咒語、意作觀修,

勝的實修法再也沒有了,這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恰

三門如實專注在教法的修持上,一切萬緣全部放

美仁波切親口所作的授記。

下。如果能作到這樣,七天就能圓滿成功,這是 經典裡面所講的七天成就。

身輕安,心明覺,加持來

但這個時代要能如此精進實修的行者是少之又

實修者自己會感覺到身體跟以前不同,可能會

少,除了少數的菩薩,或是十分精進的瑜伽士才

覺得非常的清爽、健康,煩惱逐漸減少,睡眠時

能作到七天成就。如果不是這樣的大精進者,可

間縮短,頭腦很清楚、理智清明,人很放鬆,這

能就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但只要對上師、對教法

些是內在的徵兆。外在的徵兆:例如一個修法者

具有信心,也許經過幾個月或幾年不斷的努力實

平常同樣的油燈能點一天,但在修法時發現這燈

修,假以時日成就的徵兆也可能出現。

過了三、五天還亮著;或是油燈的油好像不會窮

業清淨,心清淨,淨土現 但不管修持的時間是長、是短,應當以徵兆出

盡,即使點了好幾天,供杯內的油還在,而且燈 心的火焰看起來像一朵綻放的花朵,形狀非常優 美清晰,這些都是實修得到加持的徵兆。

現為主。徵兆是什麼?徵兆並非固定不變。實修

此外,西藏是一個非常冷的地方,通常清晨供

《彌陀天法》及〈長壽法〉成功的徵兆,是自己

上七杯水之後,這些水很快就結成冰。不過如果

的壽命能夠延長,疾病減少,頭腦清楚,五根對

修法有成,壇城上的供水就不會結冰;或是食子

五塵清晰不錯亂。此外,智慧增加,慈心悲心與

不會變硬、冰裂,反而顯得非常油嫩,像是塗了

日俱增,內心柔軟調和,自己的心與阿彌陀佛

一層油一樣;或是耳朵聽到以前從未聽過的優美

的心合而為一,這種證悟的狀態愈來愈強烈。或

音樂,這天樂甚至在耳際繚繞不去,這些都是修

者會感覺到內、外一切處所都是淨土。如果我們

法得到加持的徵兆。(本文摘自《彌陀天法》)

(2018年1月出版,定價399元(平裝),請洽各大書局、因果福利社)


〈善報書摘〉

菩提心的滋味 ──到彼岸那六條完美的路 作者:措尼仁波切 口譯:朱穆金、多傑喇嘛

菩提心一直都在,你感受到了嗎?它是一種開放、

自己的心識與五根可以感受的,就不叫「勝義

清明與感動,菩薩開顯了它,通往了成佛之道,

諦」。勝義諦或勝義菩提心,指的是超越自己的

人們連結了它,學會了用心觀照每一個當下。

心思、五根以及外境可以依止的,也就是超越這

菩提心的雙翼:顯相與空性

些境相。因此,菩提心可以分為「世俗」與「勝 義」兩種。

被隱藏的菩提心,我們稱之為「如來藏」。它

如果勝義諦不是五根之境,也不是心識之境的

光是存在並不能夠產生作用,必須能夠與它相

話,有什麼方法證悟呢?勝義菩提心必須藉著世

遇、感受到它,才能夠發生作用。

俗菩提心,才得以證悟。經典中說:「倘若不依世

菩提心分為「世俗菩提心」以及「勝義菩提 心」兩種,世俗菩提心與「顯相」有關,勝義菩 提心則與「空性」有關。藏文「囊哇」的意思是 顯相,指的是如來藏中「明」的部分所感知到的

俗諦,則無可證勝義諦。」然而僅憑藉著世俗菩提 心,就能證悟勝義菩提心嗎?答案也是否定的。

別跟心講理,而是連結

相;藏文「東巴」則是空性。我們先要理解這些

我們每個人都有本質愛,一出生就有,只是後

名詞,藉由這些名詞才能瞭解菩提心的含意。如

來跟它失去連結。「本質愛」就是菩提心的種

果不懂這些名詞,就像在黑暗中行走一般,是完

子,那個安好的感覺是慈愛的第一顆種子,然後

全摸不著頭緒的。

從慈愛轉化為悲心,再由悲心轉化為菩提心,菩

我們透過「五根」(眼耳鼻舌身),可以感知到

提心是最高點,但其原點就是「本質愛」。

外在的「五塵」(色聲香味觸),因此心中就顯

我們都想修持菩提心,所以要和本質愛產生連

現了「顯相」或「境相」,以及一個能夠理解境

結。但頭腦可以訓練,心沒辦法訓練,所以唯一

相的「意識」。也就是先從「自我」產生了「對

的方法就是把心敞開。如何讓心敞開呢?這顆凍

境」;接著,在我們心中顯現出境相的感知,然

結的心並不跟著道理走,如果心能夠講道理,

後藉著境相而能理解(認知)──顯相、感官的

就可以訓練了,所以邏輯沒有辦法影響心。我們

感知與意識的認知這三者,我們先要能夠理解。

唯一能做的就是跟心產生連結,尊重它,跟它在

接著要講的是「空」。空性不是我們的眼根可

一起,耐心地等待,慢慢地溝通,在這樣的開放

以看見的,也不是我們的耳根能夠聽見的,所以

中,你就有辦法跟本質愛產生連結,一旦有了本

空性不是我們的五根可以感受到的。同樣地,空

質愛,我們就可以開始來訓練。

性的道理也不是藉由思維就可以理解的。如果是

(本文摘自《菩提心的滋味》)

(2017年12月出版,定價350元,請洽各大書局、因果福利社)


為家人點一盞明燈 化育一年一度的「光明燈」 即日起開始接受登記,經論說:

燃起佛前燈,滅除心頭火, 願此大智慧,照破眾無明。 歡迎善信參與,為來年的光明, 身心的清涼,一同點亮佛前燈。 您可親臨化育道場,或於網路上登記點燈。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奉施燈明,得十種功德: (1)照世如燈。(2)除滅大闇。 (3)得於天眼。(4)得智慧明。 (5)具大福報。(6)命終生天。 (7)隨所生處,肉眼不壞。 (8)於善惡法得善智慧。 (9)流轉世間,常不在於黑闇之處。 (10)速證涅槃。 ※光明燈功德: 個人一年:NT$500/闔家一年:NT$1000 ※上燈日期:2018年3月2日(正月十五)開始。 ※繳交方式:郵政劃撥 劃撥帳號:18268431 郵政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或請電:(02)8967-1019洽詢,或現場繳交。 ※請註明參加功德項目、姓名、連絡電話等資料。 ※點燈網路登記: https://jinshuju.net/f/o30SXS


明就仁波切「愛與慈悲的力量」講座︱︱覺知

連結本質愛 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有一種溫暖,我們要和那個溫暖連結,那個溫暖小聲地說著: 「我很好,不需要任何外在的理由,就是感覺到很好,我是安好的(okness)。」

慈 ┼悲,分享究竟的快樂!

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個本質愛,一出生就有,只是後來跟它失去連結。「本質愛」 就是菩提心的種子,那個安好的感覺是慈愛的第一顆種子,然後從慈愛轉化為悲 心,再由悲心轉化為菩提心,菩提心是最高點,但其原點就是「本質愛」。 (本文摘自《菩提心的滋味》)

國 內 郵 資 已 付

非賣品 歡迎助印

板橋郵局許可證 板橋字第1749號 雜 誌

●巴沃仁波切/

「有關憂鬱症」的開示

慈 ┼ 悲,分享究竟的快樂!

冬季號

2 0 1 7

覺知

明就仁波切「愛與慈悲的力量」講座

冬季號

2 0 1 7

當生命的黃燈亮起……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