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號
2 0 1 8
夏季號
2 0 1 8
創古仁波切/ 四聖諦開示︱︱四聖諦,離苦得樂四真理
佛陀為何宣說空性? 佛陀宣說空性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消除我們的執著。 我們必須先認識到平時自己到底是如何執著事物的, 先瞭解自己的執著方式,才能對症下藥,一一去除。
創古仁波切/ 四聖諦開示
一旦消除了執著,就能見到空性,也就是般若智慧。
四聖諦, 離苦得樂四真理
(本文摘自《法王說心經》)
國 內 郵 資 已 付
非賣品 歡迎助印
板橋郵局許可證 板橋字第1749號 雜 誌
金剛乘第一步,轉化不淨惑相為清淨/措尼仁波切「金剛身語意」開示
●
●別拿勝義諦,欺負世俗諦/妙融法師
●與孤獨感聊聊/堪布羅卓丹傑
〈善報書摘〉
法王說心經 作者: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無」、「空」之上,而是建立在「存在」的基礎 上。換句話說,就是因為事物於顯相上存在,所 以才說其本質是「空」。然而,由於我們的執著
「不見」即是最勝見
和誤解,導致根本不明瞭事物的實際狀態。如果 外在的事物根本就是空空如也不存在,那也就沒
《般若經》中談到:「須菩提!若不見色、受、 想、行、識,即不見世間,若如是不見世間,是名 真見世間。云何真見世間耶?所謂世間空故。」
有什麼「空」可言了。什麼都沒有的話,就沒有 必要再談論什麼「空」了。總之,是因為「有」 而「空」,不是因為「無」而「空」。
這就是說,所謂的「不見」就是最殊勝之見。 先前談到「空性」時,曾一再強調「空性」不代
現在的念頭,就是造成我們輪迴流轉的因
表「完全沒有」,而是指事物並非以我們所認為
月稱菩薩的《入中論》中說:「癡障性故名世
的那種樣子而存在。也就是說,事物並不是我們
俗。」以及:「所見虛妄名俗諦。」主張只要是
認為的那個樣子,但也不是完全不存在。我們現
凡夫的認知,基本上都是錯誤的。為什麼我們的
在的「認知」或「經驗」,基本上都是錯誤的,
認知是錯誤的?或者說,要如何得知我們的認知
我們現在都受到了一種「強烈地誤以為事物是真
是錯誤的?月稱菩薩說,如果我們看到的事物,
實存在」的執著所染污。既然我們的執著是錯誤
真的就如同我們以為的那般實際存在的話,就表
的,那麼我們所看到的一切,全部都是幻相。所
示我們確實知道實際的狀況,如此一來,我們就
謂的「空」,就是在告訴我們,這些幻相根本並
不再是凡夫,而已經是聖者了。但問題是我們並
非事實,它們是虛妄的,因此佛陀說其為「空」。
不是真正見到事物的實際狀況,我們所看到的,
一般來說,很多人會將「空」這個字,理解成
是迷惑錯亂的顯相。
「完全沒有」,或者「完全不存在」。但實際
在人生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遭遇到許多挫折
上,「空」是指我們所感知的一切,都是迷惑錯
和壓力,佛教和心理學都主張,人們的心理壓
亂的幻相,所以它們不存在,而不是指事物本身
力,大部分都是「對事情的錯誤認知」所造成。
在世俗上不存在。我認為對這一點有清楚的認識
簡單來說,就是「看錯了」,有時可能是「想太
是非常重要的。
多」。就是因為我們帶著許多誤解,才會有這麼
就如噶舉派祖師帝洛巴,曾經對他的弟子那洛
多的痛苦和問題。如此,我們就能知道,其實我
巴尊者說:「兒呀!事物無法捆縛你,是你的執著
們的認知基本上都是主觀的。既然是主觀,那就
捆縛了你自己。」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事物本身
不符合事實,是錯誤偏頗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會
並不會障礙你,是你對事物的執著,障礙了自己。
說我們的認知都是被染污的,是如同垃圾一般的
此處有一個重點:所謂的「空性」,並非建立在
錯誤認知。(本文摘錄自《法王說心經》)
(2018年7月出版,定價390元,請洽各大書局、因果福利社)
【編輯室報告】
乃至眾生疾, 尚未療癒前 猜猜這位微笑彎著腰、伸著手、像隨時要接 住你的是誰? 線索之一,是他站在阿彌陀佛旁邊。 是的,他是大悲觀世音菩薩,經論說他在淨土 一伸手就可以接住我們。 前陣子,我為了《法王說心經》新書相關細 節,到美國紐約去拜見作者、也是我們的傳承之 主法王噶瑪巴,接著去為法王在河濱大教堂的 「佛子行三十七頌」課程盡點棉薄之力,做個小 義工。 在紐約期間有點忙,唯一的放風時間是某半天 時間可以自己出去走走,我去了大都會博物館,
大悲心,所以入心的力量特別深,請接受這樣悲
在日本館看到好幾尊「彎腰的觀世音」,驚訝到
智的祝福。看法王在紐約的日子過得辛苦,我這
一開始竟然認不得,心想:「您哪位呀,怎麼像
個凡夫因此有很多世俗的擔心,寫這篇「編輯室
個服務生?」如果配旁白幾乎可以配「歡迎光
報告」前一晚,竟然夢見法王手指受傷,法王只
臨」的這位「服務生」,正是我們都有特別感情
有笑著說:「噓。」只能祈願:不管法王回不回
的觀世音菩薩。
印度、何時回印度,對教法、對眾生、對法王佛
當下,我有種被當頭敲了一棒的感覺。南無救
行事業,都是最好的。
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接引眾生的
這一期《善報》是雙主題:
身段,當然可以像個服務生,這不正是《入菩薩
一,「噶舉頂嚴」堪千創古仁波切,在化育道
行論》裡說的:「乃至眾生疾,尚未療癒前,願
場宣說的「四聖諦,離苦得樂四真理」,85歲
為醫與藥,並作看護士。」?
的仁波切以圓滿的悲智為我們宣說佛陀最初所說
有人說,法王噶瑪巴是觀世音菩薩的真實化
法,那是三乘一切法的基石,現在逐字稿整理出
身。我很凡夫的個人感受是,法王心腸特別軟、
來了,值得我們好好再復習一次,放在心裡信受
特別看不得有人受苦,我曾親眼看到有位憂鬱症
奉行。
的孩子傳訊息請求法王幫助,法王「秒回」,立
二,是措尼仁波切「金剛乘閉關」之二「金剛
刻回復。這種「秒回」背後有很多不可思議,我
身語意」第一堂「金剛乘第一步,轉化不淨惑相
當下渾身起雞皮疙瘩。
為清淨」,剛剛圓滿的閉關,熱騰騰整理出來的
七月,法王的《法王說心經》出版了。我想 說:這是來自法王的祝福,空性智慧的背後,因 為有著「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
逐字稿,仁波切的金剛乘教法,講得我們對本尊 法的熱情都生起來了,趁新鮮復習正好! 《善報》總編輯黃靖雅 合十
1
2018
夏 網址:https://issuu.com/hwayue
【主題故事】
【法王/善知識開示】
創古仁波切/四聖諦開示
10
法王/正行課程《修心絮語》四之三
4
四聖諦,離苦得樂四真理
五道十地,從當下這一步開始
佛陀說:「此是苦,汝應知;此是集,汝應斷;
嘉察仁波切/《了義大手印祈願文》課程六之二 28
此是滅,汝應證;此是道,汝應修。」
如何開掘自心,如來藏才會出土?
創古仁波切殷殷提醒著我們。 四聖諦是佛陀最初所說真理,
創古仁波切/開示
也是所有正法的「原力」!
放鬆,一切都會是好的!
措尼仁波切/「金剛身語意」開示
金剛乘第一步, 轉化不淨惑相為清淨 清淨和不淨顯相的根本都是明, 明的本質又是空,所以一切修持最後, 就是要安住在明空雙運、明空無分別中。
18
噶千仁波切/開示
36
39
妄念如水中畫,現起現解脫 巴沃仁波切/開示
42
認出你的心,發現更好的你! 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開示
46
〈竹清嘉措心要語〉沒有是非的廣境 明就仁波切/《了義大手印祈願文》複講暨禪修 引導第二堂(六之二)
48
謝謝所緣境,帶自心鬆鬆回當下
發行人/孫春華
執行主編/馮淑蓉
發行所/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網址/http://www.hwayue.org.tw
社長/妙融法師
美術編輯/施心華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二段16巷3號6樓
電子信箱/hwayue@gmail.com
總編輯/黃靖雅
文字校對/黃志成
電話/02-8967-1019
郵政劃撥帳號/18268431
封面攝影/妙願法師
印務發行/黃新創
傳真/02-8967-1069
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北市誌字第九八六號 中華郵政板橋雜字第189號執照登記雜誌交寄
2
【專 欄】 確戒仁波切/「中陰」開示
52
中陰,生死旋轉門
妙融塗鴉牆
76
別拿勝義諦,欺負世俗諦
慈囊仁波切/《大解脫經、開示》
55
《大解脫經》七日夜閉關, 集中火力大懺罪 阿曲長老/「施身法」引導
58
62
依止上師,是依止他所實踐的法 堪布拉布/岡波巴大師《勝道寶鬘》開示
78
與孤獨感聊聊
施身法,斬斷我執大法 堪布拉布/「修心」閉關開示
丹傑異想剪貼簿
【法 訊】 化育活動報導 噶千仁波切/《椎擊三要》大圓滿頓悟法開示 72
信仰因果,才能從煩惱中解脫 66
佛法的修持,不只是文字
藏醫與佛法
80
曬太陽養生,補骨補氣 龍樹藥房
82
化零為整,家庭藥包上路!
化育道場
化育書院
◎確戒仁波切不動佛超蔫,
◎「梁皇寶懺」拜懺共修法會,
◎空性五次第──無我座上修,時間7/21日,地點:台北化育
時間:8/25,
地點:台北化育
◎空性五次第──無我座上修,時間7/28日,地點:台中化育
地點:台北化育
時間:8/4日、9/41、10/6日、 ◎空性五次第──無我座上修,時間8/11日,地點:台北化育 11/10(六)下午2:00~5:00
◎空性五次第──無我課程,時間8/18~19日,地點:台北化育
3
第35屆噶舉大祈願法會.正行課程《修心絮語》四之三
五道十地,從當下這一步開始
主法上師: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時間:2018年2月28日上午9:00-10:3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大祈願會場 藏譯中:堪布羅卓丹傑 圖片提供:噶舉大祈願法會
現在就是找尋善妙上師的時刻。有的人說:「到 那些上師跟前也沒什麼用處,還不如自己盲修瞎練 好。」很多人的確是這個樣子,[這樣是不行的。]要 能親近到一位好的上師,需要積聚無量的資糧,現 在不努力尋找上師,自己盲修瞎練怎麼會有用?如
祈願法會正行第三天第二座法,準時在9:00開
果能夠親近到一位好的上師,上師的加持就能幫助
始。由於印度即將進入瘋狂撒彩粉的HOLI節連
自己生起禪定,依此證悟心性的話,就能夠成佛。
續假期,上課前,大會廣播特別提醒大家這幾天
但有的人還是認為不被批評比起成佛更加重要。
可以帶著披肩或舊外套,來保護法會期間居士的 一身素白。 隨後,在迎請隊伍號角聲中,同樣地由竹奔德 千仁波切和安增仁波切奉持著法王等身高法照,
精於謀略和野心強大的人,很難修行。修行在於 信心、精進和智慧。齊聚在一位善知識跟前的唯一 動機,應該就是為了心向佛法,不是為了比較誰最 有謀略、野心,也不是比較誰最狡猾。
安奉上法座,大眾頂禮三拜之後,維那師帶領大
[有些人以為]善知識慈悲賜予甚深教法不算什
眾作〈皈依發心〉、〈獻曼達〉、〈菩薩戒傳承
麼,要給予一些財物東西才是慈悲。現在人們會嘲
祈請文〉等請法的前行唱頌。
笑那些找尋上師和口訣的人,覺得借你兩次貸款的
之後在接近十分鐘的全場屏息等待後,維那師
人還比較慈悲,別人甚至唆使你說:「你去那邊
帶領大眾唱頌〈請轉法輪〉,現場響起法王淳厚
才有利可圖,趕快去吧!這期間,我來幫你看房
的祈請文念誦聲,隨即法王的影相,出現在壇城
子。」這都是錯誤的。
兩側大布幕上,會場也立即報以掌聲。法王在祈
這裡比較難以逐字解釋,因為噶當祖師的教言
請傳承祖師加持之後,開始《修心絮語》第三天
當中有很多各地的方言,文法上也有不同,因此
課程的講授。以下是法王開示內容:
有些比較難以解釋,所以這次主要是給予意義上
今天是第三堂課,首先要問候國師嘉察仁波切
的解釋。
和明就仁波切為主的與會上師、祖古,堪布、善
這裡比喻現在有一個債主,和他比較親近的朋
知識和各寺院的僧伽大眾,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具
友會怎麼跟他說呢?他們會說:「你去討債,這
信大眾們。
期間,我幫你們看房子。」但是卻沒有聽到有人
好上師,要能幫你解脫輪迴 這次講解的是善知識波多瓦所撰寫的《修心絮 語》,接續昨天講解到的部分: 4
說:「喔,你去尋找解脫輪迴的方法,我會幫助 你。」這是一個錯誤的情況。幫助他人完成今生 俗事的人很多,但幫助他人完成來世大事的人卻 很少,事實上,比起今生,來世是更多更長久
法王開示
的,今生只是暫時的。很少人真正明瞭來世究竟
趁年輕的時候努力賺錢,這是沒有意義的作為。
安樂的重要性。
年輕的時候沒時間好好享受,是因為要為老年辛
平心靜氣,面對必然來臨的死亡
苦準備;而老了之後也不開心,因為生病等等因 素而痛苦,只能等著死亡;這樣的情況,到了來
「終將失去一切榮華富貴而獨自死亡」的說法,
世也不會變好,還是一樣痛苦。所以如果年輕時
從來就不是一個或真或假的傳說故事,而是在當下
就只為了今生而努力,來世是不會快樂的。具有
實際的經驗裡就能知道,多少人眼睜睜地望著一切
這樣的領悟是很重要的。如果擔心老了之後的痛
逝去而獨自死亡。然而那些自作聰明、膽大妄為、
苦,而在年輕時努力;同樣的道理,為了來世的
妄想未來的人們,卻絲毫沒有察覺。就連那些八十
痛苦,就應該在今生開始準備。
歲的老人,還在做著此生的規劃。這些性格懦弱, 只著眼於暫時快樂的人們,真的是太膚淺了。如果 說[不做點積蓄]老了不會幸福,如果汲汲營營於此 生,來世會比現在更不快樂。
臨終時候,你有把握安心自在嗎? 有的人說:「不要討論死亡。」然而,如果不 討論死亡的話,就會一直抱著「我不會死亡」的想
總而言之,無論今生有多幸福,最終都要捨
法,然後滿腦子都是「今天要做這個,明天要做那
下,死的時候什麼都帶不走。這樣的事,必定會
個,明年要做這個,老了要做那個」等等的今生想
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死亡,它不是一個傳說,對於
法。所有修行者都會做著和上述相反的事情:不要
傳說,我們有時還得判定是真是假,然而死亡是
討論不死亡,這樣才算是為死亡做準備。
一定的,是真實的,這是眼前就看得到的事情,
死時要能心安。那時一切今生的榮華富貴都得放
每個生命最終都會死亡,有的跟我們同輩的人死
下,因此一個修行人的逆緣,就是世間的榮華富貴。
了,有的比我們年少的也死了,也有很多年長的
現在你羨慕世間人,他們反而羨慕你。不與世間人同
人死了。這是直接都經驗得到的事情,不是幾
流合污,就是不羨慕世間人,就是背離世間人。
百、幾千年前的什麼傳說故事。
有的人認為不要討論那麼多死亡,現在活得好好
但是,很多人為了今生的利益,就算成為了轉
的,講那麼多死亡的事情,只是嚇唬人而已,沒什
輪聖王,也就是成為人世間最有權勢的人,卻還
麼意義。活的時候,就應該好好地做人生規劃,至
是覺得不夠富有,還是不懂得知足。如果懂得知
少要做二三十年的人生規劃。但是對於一個修行人
足,就算是一個露宿街頭的乞丐遊民,或者行動
來說,反而要做到的是:不要討論不死亡,換句話
不便的人,也還是可以活得很好。
說,口頭上不應該說「我不會死」,而是隨時都要
即使自己再有錢有勢,最終死亡的時候,都像
想:「我會死,不知什麼時候會死,什麼因緣造成
是從酥油中抽出毛髮一樣,除了獨自邁向死亡,
死亡也不一定。」這樣才對於死亡有所幫助,是在
什麼財富都帶不走。對於這個道理,就連聰明
為了死亡做準備。
人也不真正懂得。一個精於權謀的人也無法領
以前岡波巴大師,和他的弟子帕莫竹巴和杜松虔
會。一個有世間經驗的長者,也很難在心中生起
巴等等,在對於大眾的開示中也一再地提到:「當
「喔,我即將邁向死亡」的急迫感。不說其他人
我們睡在今生的最後一張床上,吃過最後一餐,
了,就連一個重病的人,例如得到癌症的人,也
喝最後一口水,到了那個時候,自己一定要有把
還是不想面對死亡,而是努力求活,沒有生起即
握能夠面對。」如果臨終的時候不能安心自在,那
將死亡的急迫感。
麼一生的修持真的是白費了。我們學佛修行的人,
很多人為了避免老的時候會很辛苦,因此想要
口上不要總是說「我不會死」,而是要說「我會死 5
亡」,要帶著這種認知而修持。
心向於法,就是有福氣的人
噶瑪恰美在《山居法》中提到,我們藏人是「一戒 者」,這是什麼意思呢?出家戒當中提到四種「他 勝罪」,也就是四種根本罪:不淨行、不予取、殺
單身不是重點,需要的是背離世間八法。心向
生、妄說上人法。但是恰美仁波切說,藏人只持守
於法就是有福。有福氣,不代表你就受人尊敬,穿
一個戒,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藏人認為只要不碰
著華麗。一個心向於法的人,就算是得了痲瘋病、
異性就足夠了。但事實如此嗎?並不是的。
眼盲、缺手斷腳、衣不蔽體,都是一個有福的人。
過去也有施咒殺人的例子,甚至還炫耀地寫在
現在大家都把會累積財富的男女當成體面的人,
自己的傳記當中。身為出家人,卻施咒殺人,這
但我看到很多人在汲汲營營中死去。動物也會累積
在藏地卻沒有覺得不對,但事實上這就是殺生。
財富:老鼠會把人參果藏起來,蜜蜂會釀蜜,地鼠
再說到「妄說上人法」,這種罪也很容易犯,當
會做草堆,鳥類也懂得築起舒適的鳥巢,比起這
自己稍微受到多一點人的恭敬,事業做大一點之
樣[累積財富],不如廣行佈施,就像《聖集經》中
後,就會開始說自己看得到佛菩薩,看得到鬼
說:「行佈施,就不會投生餓鬼,投生其他道的時
神,根本沒有了悟空性卻妄說自己證得了空性,
候,也不會貧窮。」比起對於老年規劃的讚嘆,我
沒神通卻假裝有神通,這是滿普遍的現象。這就
們更應該投入心力在長遠耕耘如法的修持。
是犯了「妄說上人法」的罪,戒律也就毀犯了。
由於上面的原因,我們出家人,如果只是做到
但在藏地好像不在乎,連傳戒的戒師都搞不清楚
保持單身不結婚是不夠的。這一段話很有意義,
這是犯戒了。還有「不予取」,就是偷盜,也是
6
法王開示
一樣不可犯的。所以藏地認為一戒就夠了,以為
總是覺得要準備好才開始,但是準備是永遠沒完沒
「只要不碰異性,不違犯非淨行戒,就是清淨出
了的,而生命也就在這樣[無止盡]的準備中逝去。
家人」的認知是錯誤的。依照佛制戒律來說,這 是不正確的。 一般來說,如果對於律典有些瞭解,就會知道 持戒其實並不困難。因為佛陀是一個具有大悲的
一般來說,知道佛法和領會佛法是有些不同 的。為什麼不同呢?例如真的了解戒律的人,就 會去持戒,先要知道才有可能領會,如果根本不 知道,沒有聽聞過,也不可能真正領會。
人,他不是一個專制蠻橫的人,我們看到在律典
然而有些人知道了佛法,但卻沒有領會佛法。
中說:如果你真的無法持守某條戒律,那個時候
所以什麼才是所謂的領會佛法呢?就是「精通成
你可以捨戒,這樣捨戒是有利益的。事實上比起
佛的方法」,因此,只是字面上知道如何解釋佛
受戒,捨戒相對是容易的。受戒需要具備很多的
法是不夠的。就像是比起知道各種路線該怎麼
條件,但捨戒你只要對一個具德的人說你要捨戒
走,不如親自上路來得好。意思是比起在那邊口
就可以了。這樣捨戒的話,未來他才有再次受戒
沫橫飛的解釋路線,不如真正啟程上路。這是比
的機會,經典中說,這樣未來再次受戒才會清
喻現在很多人把五道十地說得頭頭是道,但有幾
淨。不然,自己無法持戒,但又不好意思捨戒,
個人是真的在修持呢?好像沒有。所以沒什麼人
最後實在受不了犯戒的話就不好了。這對自己不
證得道地,甚至連小資糧道都沒有進入。
好,未來也很難再次清淨領受戒律。
因此,只是知道或者解釋五道十地的理論是不
這樣的理解是很重要的,不然很多人誤以為持
夠的,真正重要的是去實踐,實際地行走在五道
戒好像是被迫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並不是
十地上,而且要現在就開始,噶當派的祖師們
的。總之就像這裡提到的,只是保持單身不結婚
說:「今日就要開始修持。」所有佛法都是今天
是不夠的,出家重要的是「捨棄對於今生的貪
要修的,不能拖延到來日再修。如果覺得先得準
著,生起出離心」,只是單身不結婚不代表就是
備好,以後再修,但我們要知道準備是沒完沒了
出家人。
的,如果一直準備,可能一生就在準備當中結束
扶親滅敵的這種作為,動物也會的。上面提到
了。所以修行是當下就要開始的,只是嘴上會說
很多比喻,例如老鼠也會囤積食物,在我們家
是不夠的,還要領會佛法,領會了佛法,才能真
鄉,秋收的時候,我們可以在老鼠的洞裡,發現
正付諸實踐,有了實踐,才真正踏上了五道十
很多很好的人參果,每一顆都大大的,他們把最
地,才真正邁向菩提的道路。
好的都囤積起來。老一輩的人會說,不要去打擾 破壞,老鼠也是很辛苦才囤積的,不能把那些人
光說不練,嘴上的佛法澆不熄五毒
參果拿走。這是在說動物也懂得積聚財富,也會
有人說密乘和戒律相互違背,這是誤解。如果在
打造自己的房子囤積東西,也懂得如何消除敵
密乘之上有任何不如法的話,那就不是戒律了,如
人。所以談到扶親滅敵,積聚財富,這沒什麼了
果違犯了戒律,就是非密法的徵兆。為了秋收,有
不起,因為動物也做得到。
時要灑水,有時要翻土,總之一切心力都要花在上
紙上談兵,不如現在直接上路
面,才可能得到豐收。 博學的格西,話通常也很多。剛開始他們並不
「領會佛法」,意思是「精通成佛的方法」,
是因為害怕死亡而修持佛法,他們聞思的目的,
只會字面上的解釋是不夠的,比起知道路線該怎麼
是為了在今生不被他人詆毀,受人尊敬,想要得到
走,不如親自上路來得好。如果當下不開始修行,
法師、長老、比丘或格西的名號。懂了一點佛法之 7
後,又想當上寺院總管或執事,得到他人的奉承。
修行的目的是為了消除、對治痛苦,如果達不
受了比丘戒之後,佯裝成持戒清淨的人,希望他人
到這個目的,再有學問,再會說法,那是一點用
稱自己為修行人。學了一些經論,得到了一些口
處都沒有的。佛法是對治煩惱疾病的藥方,如果
訣,也裝模作樣地修持了一會兒,總之這一切的目
藥方沒有療效,那就真的無藥可治了。尤其自心
的,就是想盡辦法得到眾人之首的位子,並想要被
的煩惱疾病,如果沒有藉由佛法的藥方善加對治
大眾喧嘩地稱讚為「不可思議的格西」。這樣的格
的話,它只會愈來愈加重,最後會變得完全失
西終究沒有出離輪迴的因緣。一個通曉佛法但無法
控,誰都難以調伏了。
對治五毒的法師有什麼用?無藥可治的疾病,還有 什麼方法可以治癒呢?
裝模作樣,逃不過閻羅王的照妖鏡
有人說密乘和戒律相互違背,修持密乘的人就
總之,要讓佛法利益到自心,除此之外,名聲
不能修持戒律,修持戒律的人,就不能修持密
根本不重要,如果來生投生到惡道,名聲在那裡
乘。這是一種誤解。事實上,如果不如法地修持
也根本沒有用處。同樣裝模作樣的清淨持戒,也
密法,這就已經違背戒律了;如果違背了戒律,
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沒人能夠逃得過閻羅王
就已經不是密乘行者了。總之,無論是密乘或戒
的照妖鏡的,或許今生能夠騙得了一些人,但閻
律,就像是種田,偶爾需要灑水、犁田,要用盡
羅王的那面鏡子,據說能夠清晰地照映出這個人
一切心力地去耕耘,才可能有好的收成。這個比
的一切善惡因果,因此誰也騙不了閻羅王的。
喻是說,無論是密乘或者戒律的修持,都要全力
善知識是什麼意思呢?是指能夠提醒他人不要
用在對治煩惱之上。總而言之,沒有一個法門能
造惡的人。但是現在很多所謂的成就者、上師、
夠在不捨棄今生的情況下而成就,沒有一法能夠
堪布、善知識,卻帶著只顧自宗自派的狹隘之
不斷除煩惱而成就。密法沒有說不用斷除煩惱,
心,造作各種惡業,結果只是在幫助他人造惡。
律典當中也從未說過一個不用斷除煩惱,不用捨
真正在利益他人止惡行善的人已經很少了。四處
棄今生貪著的法門。
都是邪師歪道,指引善道的正直善知識是非常稀
有些博學的善知識或者堪布,通常很愛說話。
少的。
這些愛說教的格西,其實一開始的動機就有問
不知足、不發自內心深信因果的人,再好的管理
題,他們進入佛門,並不是因為害怕死亡,出離
和作為也是沒有用處的。來世投生惡道的話,這些
輪迴而修,而是為了想要在今生不被他人詆毀,
作為又能向誰吹噓呢?不放下對於輪迴和慾望的執
想要得到尊敬,或者得到法師、長老、比丘或格
著,徒有持戒清淨的樣子有什麼用?誰能欺騙閻羅
西的名號而修。完成了聞思學習之後,又想要當
王的業力鏡子呢?一點也不具備菩提心、利他的善
上寺院的總管、堪布,或者位高權重的執事,得
心,內心充滿八法私心的格西有什麼用呢?[未來]
到他人的恭敬、奉承。接著受了比丘戒、近圓戒
領受惡報的苦果時,又能求助於誰呢?然而你卻不
之後,佯裝成戒律清淨的人,希望得到別人的稱
想放棄追逐今生[世俗]的妙欲和成功,這些問題都
讚,說他是「修行人」。接著學得了一些口訣,
是因為你沒有在自他心續中生起佛法,也沒有將心
又裝模作樣地修持了一會兒,幾年或者幾個月的
思放在眼前和改變心性而產生的。我們應該要像常
時間,躲在某個偏僻的山區,假裝去閉個關,回
啼菩薩一樣,除了成佛,心無旁騖。
來之後大模大樣地坐在上首,一心想著得到眾人
以此生為主而附帶地修持佛法是沒用的,但這樣
的圍繞和讚嘆。這樣的人,這樣的格西或者堪
說也沒人聽得進去。不憶念死亡,所做都是對於今
布,是不可能有出離輪迴得到解脫的機會的。
生最有利益的事情。當自己的[世俗]想法不被上師認
8
同時,甚至連上師的話都可以置之不理;當覺得對
做到,但即使只是聽過一次,多少都會有所觸動,
自己今生有利益的時候,又一副很有信心、對上師
會認識到自己原來有這麼多問題,好像都在講自
很恭敬的樣子——[對於這種人,]我是深感厭惡的。
己的問題一樣。如果有這樣的領悟是很好的。
如果一個人的心中,有著強烈的自他分別之
只是講過一次,聽過一次,不代表就懂得了多
心,可以確定的是,這個人一定沒有菩提心。這個
少,而是要在心中反覆地思維,努力改變自己,
沒有菩提心的人,也絕對不可能成佛,是沒有希望
這才是最重要的。當自己有所改變了,我們才可
成佛的。因此任何一個人,無論是堪布或者善知
能比較深刻地了解何謂佛法。不然只是口上念念
識,如果帶著強烈自他的分別,為了自己的利益,
六字大明咒,手中撥撥念珠,也不一定有用。希
不顧業力因果造惡,這種行為都是不對的。
望各位謹記在心。
這回,換上師觀想弟子在面前…
這次祈願法會期間,不像往年有一些特別活 動,但是那洛六法的「布衣繞行」、「十六羅漢
今天的課程就講到這裡。明天是課程最後一
托缽」和「抬繞大藏經」等活動還是照常舉行。
天。這次的課程,一方面來說,我講的時候,前面
在上次會議期間,談到十六羅漢和侍從的人選,
除了攝影人員之外,誰都沒有,因此我是睜著大
跟去年一樣,是從噶舉佛學院當中,依照身高身
眼,對著一個死死的攝影機在講話,這和以前現場
形做挑選,所以去年有經驗的人,要儘早安排人
對著大眾講話的感覺是截然不同的。但我還是盡
選。同樣的「抬繞大藏經」的活動也要好好舉
力觀想各位就在這裡,但也不能一直在觀想,因為
辦,今年從台灣特別印製了一套比較小的《麗江
我還是要上課,上課還是要專注在內容上,不能分
大藏經》,供大家閱讀。還有「布衣繞行」的活
心還在觀想。所以在上課前我會觀想各位就在眼
動,今年不知道有多少位閉過三年關的喇嘛參
前,這樣和你們就比較有親切感,不會覺得是在對
加,但重點不在人數多寡,而是希望各位和往年
著攝影機講話,而是真的在對你們講話。
一樣,能好好修持那洛六法,並在最後一天舉行
就各位的角度來說,你們也不要想是看著一個
布衣繞行,過去第七世噶瑪巴確札嘉措的時候就
大螢幕中的人講話,而是要覺得真的就在我的面
有這樣的傳統,佛學院僧眾辯經,閉關行者會身
前聽課,那麼我們就能建立起比較深刻的關係。
著布衣繞行。我希望這是每年都固定舉辦的活
總之,透過這些內容的講解,也不一定馬上能夠
動,因此請大家謹記在心。 9
10
創古仁波切/四聖諦開示
四聖諦,離苦得樂四真理 佛陀說:「此是苦,汝應知;此是集,汝應斷;此是滅,汝應證;此是道,汝應修。」 創古仁波切殷殷提醒著我們。 四聖諦是佛陀最初所說真理,也是所有正法的「原力」!
時間:2018年5月29日下午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藏譯中:妙融法師
攝影:妙願法師
11
今天大家帶著對佛法的信心、虔敬 心來到這裡,可以跟大家一起分享佛
心,這是非常重要的。
法,我感到非常開心,祝大家吉祥如
因此,課程開始前,我們首先要發
意。同時,我也很高興有這樣一個中
起這樣的菩提心:為了遍虛空法界一
心、道場,大家能在這裡學習佛法並
切有情都能夠成就佛果,所以我要來
做修持,非常謝謝各位。
修持正法;為了修持正法,所以我要
清淨的動機,促成一切善果 雖然大家都帶著對佛法的信心與 虔敬心前來聽聞佛法,已經有一個很 好的動機了,但是當我們還是凡夫的
12
修持佛法的時候,首先要發起菩提
做各種的聞思修。現在,我們就以這 樣清淨的菩提心、清淨的動機作為開 始。
四聖諦,一切正法的基石
時候,即便在「因」上面有清淨的動
佛陀最初在印度修持並且證道、成
機,但在「果」上面,卻可能會有一
就佛果之後,一開始他並沒有想要說
些改變。比如在這之後,我們可能會
法,佛陀覺得:即便說了法,也不會
產生一些煩惱,或生起各式各樣的念
有人願意聽;即使聽了,也可能不願
頭、妄念等等。因此,在聽聞佛法或
去修持。於是並沒有說法,只是持續
主題故事
歡喜地安住在定中。後來梵天、帝釋
輪、三轉法輪的法,則是比較深廣的
天得知佛陀成道,前來祈請佛陀轉正
教導,歸納為大乘的教導。雖然我們
法輪,佛陀照見到轉法輪的必要,於
說初轉法輪宣說的內容是屬於小乘,
是開始宣講正法。
但是它其實是整個佛法的基礎,這也
佛陀總共三次轉動法輪,最初轉動
是為什麼是初轉法輪的內容,因為是
法輪地點是在瓦拉那西鹿野苑,而最
有利益與必要的,因為透過修持初轉
初的聽法弟子是五比丘。初轉法輪的
法輪的內容,必能獲得果位。所以它
對象,主要是針對初學者,為了讓他
不光是初轉法輪的法門,也是二轉法
們修持容易能夠瞭解。當所有人都對
輪、三轉法輪的基礎,甚至是金剛乘
法產生大信心之後,漸漸地,佛陀便
的基礎,都是建基在四聖諦的法理
開始二轉法輪,也就是宣說無相法;
上。因此初轉法輪的義理「四聖諦」
之後進入到最深廣的法門,也就是善
是非常重要的。
分別法,這就是三轉法輪。
講到佛陀初轉法輪,我們也要認識
如果將佛陀的三次轉法輪做分類
佛陀說法的原因是什麼?我們要學習
的話,一般會把初轉法輪歸為小乘,
正法、修持正法的原因是什麼?以及
認為是基礎初級的教法,至於二轉法
眾生到底需要的是什麼? 13
眾生都想圓滿幸福,因為想要福
「有生必有死,有合必有離,有聚必
樂,所以不想受苦。也因此,為了獲
有散。」也就是說,出生之後的改變
得究竟的快樂,遠離一切的痛苦,所
就是死亡,相聚之後終究會分離、消
以佛陀說法。也可以說修學佛法就是
散。所以,即便此刻是快樂的,但改
建立在這樣的目的上。佛陀初轉法輪
變之後也可能成為痛苦。很多人並沒
宣說離苦得樂的方法,也就是四聖諦
有認識到這一點,不知道它也是痛苦
法:此是苦諦、此是集諦、此是滅
的一種表相,於是貪著眼前的快樂。
諦、此是道諦這四個真理。
因為不認識眼前的快樂也是一種苦,
一、 苦諦:知道什麼是苦, 才能對症下藥
的心,所以一直受苦。 3 . 行 苦:那 什 麼 是 行 苦 呢?也 就
我們知道離苦非常重要,那要如
是一切有為法都不斷地、剎那地在改
何才能遠離痛苦呢?佛陀提出,依止
變、變化著,不論此刻是快樂、痛苦,
正法就能夠遠離痛苦。說到苦,四聖
它都是會變化的。總之,一切都不斷
諦中一開始提到要知苦,是因為眾生
在變化著,這樣一個狀態就叫行苦。
都想要離苦得樂,這是一切眾生的心
對於壞苦、行苦,我們有時候可能
願和想法。問題是,我們都不知道什
沒辦法認識到它們其實是苦的,如果
麼是苦?於是佛陀說苦諦時提到,唯
知道這樣狀態是苦的話,就能夠捨棄
有知道什麼是苦,我們才能夠滅除痛
這些痛苦,或者轉化這些痛苦了。一
苦,因此說要知苦。
旦你能夠捨棄、轉化,就真正能夠滅
首先講到苦,佛陀把痛苦分成三種 基本類別: 1.苦苦:簡單的說就是立即、直
苦。
二、集諦:斷除苦的成因
接體驗到的各種痛苦和不適,比如
但是光是知道還是不夠的,我們還
生病、飢餓或者遭遇各種的惡緣、違
要認識到苦的因是什麼,所以接下來
緣、障礙等等各種痛苦,這些都是苦
佛陀講到集諦,也就是苦的成因。
苦。這樣的苦苦,是任何人都會經驗
雖然我們不想要受苦、不要痛苦,
到的,比如人會經歷死亡,甚至動物
但事實上,卻一直在積聚或造作痛苦
也會知道並經驗苦苦。但是所謂的要
的因素。「集諦」,就是指形成痛苦
知苦,不光只是認識到苦苦,還需要
的因素,這因素到底是什麼呢?就是
認識到有壞苦和行苦。
業、煩惱!因為各種的煩惱,所以我
2.壞苦:我們要認識到,苦的表 相不是只有純粹的痛苦而已,事實上 也有快樂、幸福,包括沒有惡緣、沒 有障礙的狀況,但我們也說它是苦。 為什麼呢?因為再怎麼樣的快樂、幸 福,都會改變。就如噶當派大師: 14
因此沒想要除苦,由於沒有想要離苦
們造了各種業。 講到苦的成因,包含兩個部分:一 叫業,一叫煩惱。 業:業分兩種,一是共業,一是不 共業。 共業:指我們共同看到的一切景象
與眾生,共同生活在一個世間裡,這 就是共業。換句話說,我們共同的一 種習氣所造的景象,都是屬於共業的 一部分。 不共業:是指我們各自都有各自的 痛苦。比如有些人身體特別不好,有 些人可能遭遇不順利等等。之所以會 產生差別,是因為我們造了善業,就 會有樂的果,造作惡業也就會有苦的 果,所以眾生有各自的痛苦。 佛陀說我們要捨棄、要消除的,就 是痛苦的「因」,因為現在沒有辦法 馬上消滅、去除一切痛苦,所以我們 要做的是,從「因」上去下手,就是 我們要捨棄惡業和煩惱。如果我們不 能消除掉煩惱的話,那麼我們也沒有 辦法改變我們的業。 但所謂的煩惱又是什麼呢?就是各 種的貪、嗔、癡等煩惱。要捨棄煩惱 是不容易的,要如何捨棄各種貪、 嗔、癡呢?想要不貪、不嗔、不癡, 並不是馬上就可以做到,而是要認 識:所有的貪、嗔、癡煩惱的根源, 都來自我執。 所謂的我執分兩種:一是人我(認 為「我」真實存在),一叫法我(認 為現象真實存在)。這裡主要談的是 「人我」,也就是總是想著我、我、 我,想著自己的一種心態。比如說我 想要好、我不想要受苦、我想要快樂 等等。這樣無時無刻不想著自己、想 著我的一種心態,就叫做人我,也就 是我執。因為有我執的存在,因為總 是想著自己,所以產生各種貪、嗔、 癡的煩惱。 從修持的角度上來說,是有一些 方法可以去除我執的,比如找找這 15
個「我」到底在哪裡?是在你的頭
當我們做集諦修持,就是一步步斷
部?身體中間?還是在下面呢?當
除需要被斷除的苦的成因──人我。
你真的去找這個「我」的時候,其
修持集諦,主要是斷除我執;透過斷
實是找不到的。所以寂天菩薩說:
除我執,就能夠滅除煩惱;透過滅除
「你可以看到的血肉組成的身體,
煩惱,就能夠消滅惡業;透過消除惡
其實都不是『我』。」到底「我」
業,就能夠讓痛苦終止,最後透過菩
在哪裡呢?我們一直想的「我」到
提心的增長生起,就能真正達到佛陀
底在哪裡呢?其實它不存在、也找
遍知的果位。
不到的。當我們這樣去思維、修持 時,我們就能夠認識、了悟到無
16
三、滅諦:消除我執煩惱
我。透過了悟、認識到人無我,我
接下來講到滅諦。所謂的滅諦,是
們就能夠消除貪、嗔、癡的煩惱,
指透過次第的修持之後,我們達到的
透過消除掉貪、嗔、癡的煩惱,就
結果。也可以說,就是一種佛果涅槃
能夠真正的積聚善業跟淨除一切惡
現前的一種展現,這種涅槃佛果的展
業,這就是所謂集諦修持。
現,其實就首先來自消除我執、消除
主題故事
煩惱,再來消除惡業,於是讓痛苦終
或者用他的手,直接把我們受苦的成
盡,最後就能讓佛果現前。
因一個個拿掉,讓我們不再痛苦嗎?
所謂的滅諦,也可以說就是一種解
其實也沒有,又或者,佛陀把他所證
脫,或者說一種果位。我們知道,要
悟到的各種功德、知識直接給我們,
除苦以及消除形成痛苦的「因」(集
讓我們因此而解脫嗎,以上三種都沒
諦),但是當我們這樣說的時候,要
有,既不是幫我們洗掉、拿掉,也沒
知道怎樣消除痛苦集諦的各種苦因,
有給我們,但是佛陀他所做的是什麼
以及真正成就解脫的果位,這要怎麼
呢?他只是告訴我們怎麼去修持,告
去做呢?
訴我們什麼是法、什麼是道路。於是
四、道諦:首要持戒,再做聞思修
佛陀最初講說四聖諦,告訴我們四個 方法:要知「苦」、消除「苦因」、
接下來就談到道諦。道諦是我們
要證悟寂滅的果位,以及修持證果的
修持的法道,也就是我們該走的道
因、修持之「道」。只要我們按照四聖
路。至於道諦要如何修持?世親大師
諦的道理去修持,就能真正遠離痛苦
提到,首先我們要持戒。持戒分上、
得到遍知的果位,得到平靜與解脫,這
中、下三種。所謂的上等持戒,是持
些都是要我們自己去行持佛陀所說。
守出家戒律,中等持戒就是在家的五 戒、菩薩戒等等,再不行的話,可以
三乘教法,都修四聖諦
持守下等的持戒,比如三皈依的持
四聖諦雖然在分類上被認定為是
守,這也是持戒的一種。所以一開始
小乘的教法,但事實上,整個大乘也
法道上的修持,最好是能安住在戒律
是講四聖諦的。大乘也是說,要真正
的持守上面。
解脫,同樣要做這四件事情:知苦、
接下來要做聞思修的修持。首先
捨棄苦因、要能夠證到寂滅、要能夠
是聽聞,不只聽聞佛法和教導,應儘
修持法道。即便是金剛乘也講到四聖
量去聽聞佛語或古代大德、大師的論
諦,也就是要證得果位,首先要能知
典講說,除此之外,我們不能迷信、
苦,再來消除苦因,再來為了證得滅
不能什麼都信。我們應透過自己的分
諦果位,所以要修持法道。可以這麼
辨能力,跟自己的思維,讓自己對所
說,四聖諦是佛法的根基,因此佛陀
聽聞到的道理,真正生起確認。透過
一再說到:「此是苦,汝應知;此是
聽聞而生起的智慧,叫作「聞所成
集,汝應斷;此是滅,汝應證;此是
慧」;透過思考而生起的智慧,則是
道,汝應修。」四聖諦是佛陀所說真
「思所成慧」;而透過實際的修持生
理,也可說是所有正法修持裡最好、
起智慧的,叫「修所成慧」。
最善巧的方法。
那麼道諦要怎麼去修持呢?佛陀告
今天講到這裡,再次謝謝大家、謝
訴我們各種佛法道路,但事實上,佛
謝各位今天前來聽聞佛法,在佛法上
陀有給我們水去淨化我們的煩惱、我
精進修持,非常感恩各位。(圓滿)
執及各種業障惡業嗎?其實並沒有,
聽打:賴素貞 17
18
措尼仁波切/「金剛身語意」開示
金剛乘第一步, 轉化不淨惑相為清淨
主題故事
時間:2018年6月29日上午 地點:台北榮總介壽堂 翻譯:施心慧 攝影:黃嘉珍、吳宜靜
金剛乘的發心 首先,請大家生起殊勝的菩提心來聽聞。我們這堂課要上 的是大乘中的金剛乘,所以聽聞必須要有一個特別的發心。 金剛乘是出自於大乘,大乘教義的要點就是:一切萬法的 本質就是空性,從空性中展現明的光輝,從明的光輝中展現 各式各樣的顯相中,一種是不淨的世俗顯相,一種是屬於清 淨的本智顯相,我們要做的修持,就是把一切不淨顯相都轉 化為清淨顯相。 因此我們要有一個特別的發心,也就是視一切的顯相為清 淨的,要清晰憶念「五圓滿」(處所圓滿、時圓滿、導師圓 滿、眷屬圓滿、法圓滿),帶著憶念五圓滿的狀態來聽聞金
清淨和不淨顯相的根本都是明,明的本質又是空,
所以一切修持最後,就是要安住在明空雙運、明空無分別中。
剛乘的教法,希望大家都可以成為很好的「演員」。 怎麼說希望大家都是很好的演員呢?是希望你能夠在「自 己的感知」以及與「諸佛菩薩清淨的感知」中得到平衡,進 而得到轉化。
放下僵固自我,讓生命展現全新樣貌 你可以扮演佛、菩薩或勇父空行的角色嗎? 你有多少成分可以扮演佛的角色呢? 或者你只想演自己? 聽不懂嗎?我興奮的時候,一段話就停不了,就忍不住一直、 一直講,表示這個教學可以進行得很好,如果每次一段話都短短 的,表示課程進行不太順利,所以這是一個好的徵兆。 回到之前的問題,之前我問大家,有沒有辦法去演一個諸 佛菩薩的角色?又或者你不要演,只演原來的自己?你要 緊抓著堅固不變的我嗎?還是你願意放下,讓生命展現全新 的樣貌?如果你要緊抓著堅固不可變的那個我,請問,這個 我,它真的是存在嗎? 就大乘的教法來說,這個我是不存在的。而且這個我,已 經被文殊菩薩的寶劍斬掉了。真實的我是空性的,新的一 切都由空性中展開,從大乘的教法,大手印、大圓滿的見地 教法中可以找到解決的方式。但當我們說「我不存在」的時 19
候,其實背後還有一個我存在。 而我們要改變的是什麼?我們要改
要的是好的演員。你們也可以把這裡
變的是我們的外貌嗎?為了改變,我
說的「演員」,說成是「跳舞」。所
們必須大老遠跑到韓國去嗎?又或者
以,我們在顯相與實相之間,要怎麼
在這個當下、現在,就可以改變這樣
樣的舞蹈呢?要在「平凡的自我感
的一個我呢?
知」和「報身佛的感知」之間舞蹈。
怎麼知道翻譯翻得好呢?從大家臉 部的表情可以看得出來。各位臉上表 達出來的訊息是:你們聽懂了。大家 都是很好的演員。
20
在這次金剛乘的閉關裡,我們需
金剛乘要點,修持當下的「報身」 所謂的成佛,指的是什麼呢?就 是能夠直接現證,直接成為法身、報
我第一次在德國講課的時候,他們
身,有了報身就可能會產生化身。佛
都沒有什麼表情。就算我在開玩笑,
的三身,我們也可以把它歸納成二
他們也不笑,因為他們在分析我講的
身:一是法身、一是色身,色身的根
笑話。美國就不一樣了。美國的表情
本就是報身。
比較有豐富,所以你很容易知道他們
大乘的教法裡,特別是藏傳佛教
的狀態,也因此,很多好的演員都是
談大乘的時候,最主要的就是空性,
來自美國。
也就是般若波羅蜜多,或者說大佛母
主題故事
(般若佛母),這個教法可以說是法
它嗎?要像這樣接受它嗎?對這個顯
身之道,也就是要去直接證得法身的
相,我們要怎麼辦呢?你確定顯相就
一條道路,因此比較少談報身部分;
是這樣嗎?
大圓滿的教法當中,特別是立斷的教
你是活在空性還是顯相中?我們一
法,也是法身之道,重點就在於要確
直都跟顯相互動,所以顯相對你來說
定法身,再從法身當中顯現報身。所
是真實的嗎?當你回答以上問題的時
以,大乘跟大圓滿立斷,都要確定的
候,請你們誠實的回答,不要用理論
是法身,不太會去談報身部分。
上的思維去回答,現在不是檢查大家
所以在金剛乘裡,最主要的要點是 什麼呢?就是當我們認識到了法身、 空性、般若波羅蜜多,接下來就要修持
的智商。
我們靠三件事感受世界
當下報身的顯相,或者說佛色身的顯
我知道大家的智商都非常高,知道
相。例如,當我們說「色即是空,空即
大家都在念般若的經典,都在念《金
是色」,這個色,就是報身的色相。
剛經》。我知道大家都很了解那些道
大家聽懂了嗎?我會替你們祈願,
理,但是光只是這樣有什麼用呢?
你們會懂的。現在要跟大家確定:大
你並沒有辦法去吃那個道理。所以這
家知道佛的二身是什麼嗎?二身就是
裡要來說明這三件事情:顯現境、顯
佛的法身跟佛的色身!我們再講一
相、展現顯現境的心,我們感知世界
次,二身就是法身跟色身!再一次,
的方式,就是靠這三個部分:
二身就是法身跟色身!
一、顯現境:就又叫做現象。
色身當中,包括了報身跟化身。所
二、顯相:是我們心中浮現的一切
以,就色身來說是有顯現,法身沒有
顯相,用英文講的話,會稱它是一種
顯現,是要去了悟的。譬如,大家看
「感知」。
前面(仁波切手拿果汁盒),這個是
三、展現顯現境的心:能夠去認識
什麼呢?它是空還是顯呢?(同學回
顯現境的一種心識,用英文來說,它
答:顯。)那空在哪裡?空是沒有辦
是一種「認知」。
法顯現的,但是我們卻可以知道這個 空,認識這個空。 我們有所謂的喜歡跟不喜歡對不 對?你喜歡的是顯相還是空性?認識 空性之後,對你和顯相有幫助嗎? (同學回答:有!)真的嗎?確定 嗎?因為顯相還在那邊啊! 對我們來說,比較大的問題是空?還 是顯?哪個部分?(同學回答:顯!)
現在關於在這裡所用的詞彙,還 要再更清楚的澄清,因為這非常的重 要。 一般而言,我們是處在什麼樣的狀 況下呢?我們是處在先前講的那三種 狀況下:顯現的境、顯相、展現顯現 境的心(心識),這三者混雜在一起 的狀態中,我們絕大多數都是處在這 種狀態中。
所以,要把所有的顯相都毀掉嗎?
關於第二個狀態,我們稱做「顯
不是的話,那要怎麼辦呢?你要接受
相」,藏文叫做「囊瓦」。顯相在藏 21
文中有兩個意思:一種說法是「顯現
真的發生在你身上嗎?發生還是沒發
境、顯相、心識,三個都是顯相」,
生呢?為什麼沒發生呢?難道你沒有
因為這三者都不是空的,都是有所
具備佛的特質嗎?
顯;另一種說法是「第一種外境和第 二顯相是顯相」。
的?從哪裡產生了金剛乘?
從英文上來說,包涵三者的大顯
今天課程一開始就很清楚的說明:
相,用英文來說是Apperance,以金剛
金剛乘是出自於大乘,大乘教義的要
乘來說,金剛乘最主要的,就是修持
點就是:一切萬法的本質就是空性。
佛色身的顯相。認識空性之後,要做
所以先前說的第一種方式:你去想一
的事情就是要改變顯相,把一切的顯
個本尊,然後去覆蓋住原先的顯相,
相、當下一切的顯相,都轉化為本尊
這個不是金剛乘。
或佛的色身顯相。這裡本尊指的就是
所以,是不是真正合格的金剛乘修
佛,本尊是佛的報身,所以這裡主要
持,關鍵就在,你是以哪一種狀態去
是指本尊的修持。也因此,金剛乘最
轉變你的感知!
主要的修持之一是:本尊的生起次第 修持。
你修的本尊是外來的,還是內在的?
一般來說,金剛乘的行者分為:上 根行者、中根行者、下根行者,如果 不認識本尊修持的顯相是怎麼轉變的 話,可以說是下下等的行者。這樣很
(仁波切舉起杯子)打個比方,這
難嗎?一點都不難。最主要的是,你
是你。當我們做本尊修持的時候,要
要認識它的根本是什麼,為什麼我們
觀想我們自己成為本尊,也就是成為
的感知無法轉化成為本尊的感知呢?
報身佛的顯相,這時會有兩種狀況:
那如何從三種狀況:顯現的境、顯相
一、譬如這個衛生紙是我們,我們 做本尊修持的時候,是去觀想一個本 尊,來讓這個觀想的本尊壓住、覆蓋 我們? 二、還是確定我們本身就是報身佛 的顯相?不需要觀想另一個東西蓋在 自己身上?
22
之前講過,金剛乘是由什麼產生
以及心識去著手開始呢? 一是顯現境、二是顯相、三是心 識,是從哪個改變呢?
生起次第的練習,要三合一 可能要先做一點運動,那種心理 的運動。應該要做一點怎麼樣的內心
你是哪一種?哪一種是非常、非常
運動呢?也就是做本尊生起次第的練
重要的。如果你不清楚是用哪一種方
習,有三個吽,還有三個呸,練習要
式修持本尊的話,可以這麼說,你完
包括三件事情:一、觀想;二、感
全不知道什麼叫金剛乘!所以是哪一
受;三、知道。也就是你要觀想某些
個呢?
畫面,產生一些感受,經驗這些感受
我知道大家都會回答:第二個。因
之後,你內在就會產生一種理解,同
為你們都很聰明。但是你確定你修的
時具足這三個,事情就會有所轉化,
時候是用第二種方式嗎?第二種情況
就可以把世俗諦轉化為證悟的感知。
主題故事
這個時候,我們並不是要把扭曲的世 俗變成健康的世俗,那是微細身的修 持,而是要把健康的世俗,轉化成為 證悟感知。 所以這裡有兩種轉化:從扭曲把它 轉化成健康;然後從健康把它轉成證 悟。我知道會很困難,而且可能你根 本就不會相信。為什麼你不相信?是 因為你執著那個健康的世俗,從扭曲 到健康的這部分,是非常容易懂的, 也很容易接受;但是要從健康的到證 悟,這個就會有問題了。你會開始懷 疑,覺得真的是這樣嗎? 比如說這個面紙。之前我以為它 是巧克力,現在知道它是面紙:這是 從扭曲到健康的世俗。但是對於證悟 來說這樣還不夠好。這個時候空性來 了,般若波羅蜜多來了,說這個面紙 的本質是空性的,但是它就是顯現出 面紙的樣子。從金剛乘來講,它絕 對同意「面紙的本質是法身、是空 性」,但是金剛乘要的不只有這樣, 它想要連面紙都「展現為清淨的本尊 顯相」,我們要了解「色聲香味觸的 不淨顯相,都是佛五智的展現」,能 這樣做到,就可以稍微嘗到金剛乘的 滋味,如果做不到,就連金剛乘的邊 都碰不到。
轉換不淨惑相為清淨,金剛乘才起步 對於面紙的顯相,相信大家也都很 清楚,面紙的顯相也是一個不淨的惑 相,就是不清淨、迷惑錯亂的顯相。 為什麼它是一個不淨的惑相呢?因為 它是業力的顯相。那這個業力的顯相 來自於什麼呢?來自煩惱。那煩惱又 來自於什麼呢?來自於愚癡。由於被 23
愚癡控制,我們就開始生起了煩惱,
們心的明晰不認識自己空的體性,導
因為生起煩惱,所以造了業、有了業
致我們的明完全被無明控制,無明就
的相,也就有了不淨的惑相,可是,
產生了煩惱,然後煩惱就造了業,由
這個不淨的惑相也不是真實的。
業展現種種業力的顯相,出現清淨跟
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所經驗、感
不淨的顯相。所以清淨的顯相的根本
知到的一切顯相,並非是實相的顯
是明,不淨顯相的根本也是明,所以
相,而是不清淨的惑相,它是業力顯
最後就需要明空無分別、明空雙運。
相,所以,這樣的業相並不是真實 的。如果說,這些不淨的惑相,這些
生起次第的練習
業相都具備了單一、恆常、獨立的特
1.收攝為法身(第一次練習)
質,它就是真實存在的,就沒有辦法 被改變。但是因為它並不具備單一、 恆常、獨立的特質,因此它不是真實 的。它不過是不清淨的惑相,是可以 改變的。 所以,與其去經歷這一些不淨的 惑相,我們還不如把它們轉變為清淨 的本尊顯相、本尊的感知,當你開始 這麼做的時候,就開始了金剛乘的修 持,但這只是開始,並不是圓滿了金 剛乘的修持。 不用擔心,我們會一起練習的。我 在等一個適當的時候,如果在不對的 時機做這些練習,是不好的,所以我
(第一聲)吽:觀想一切顯現的對 境,全都融入到我們的身體裡。 (第二聲)吽:觀想自己的身體融入 我們自己的心中。 (第三聲)吽:心安住在明空不二的 明光空性中。 (仁波切敲磬) 這麼練習的時候,不要光只是觀 想、想像,還要有感受、理解,也就 是我們前面講說三個事情都要包括: 一、觀想;二、感受;三、知道,這 三個一定都要有,安住之後,就處在 當中。之後再輕呼三聲呸「呸~呸~ 呸~」(從法身中展現為報身)。
們要等待那個時機,這個機會永遠會 在對的時候發生。 惑相的根本是什麼呢?是煩惱,
(第一聲)呸:我們本來安住在明光
由業而來,業的根本是煩惱,煩惱的
空性中,在第一次呸的時候,從明
根本是無明;無明的根本是什麼呢?
空不二的明光空性中成了本尊,可以
是心的明分(不認識自身本質為空,
是任何的本尊:蓮花生大士、金剛薩
而執以為實);明的根本是什麼?是
埵、度母、阿彌陀佛……任何本尊都
空。最後是什麼呢?就是明空無分
可以。
別。從明就會生起不淨的顯相跟清淨
(第二聲)呸:觀想器世間成淨土,也就
的顯相,這兩個詞彙很重要。
是所有物質、環境,全部變成了淨土。
這裡講的顯相,是大範圍的顯相,它 包括了清淨跟不淨的顯相,它們的根 本是什麼?是我們心的明晰。由於我 24
2.展現為報身(第一次練習)
(第三聲)呸:觀想所有有情眾生成 為本尊。 我們就這樣反覆、不斷練習,練
主題故事
到很嫻熟的時候,心就會變得非常有
空性中顯現明,由明空不二中展現出
彈性,死亡來臨的時候,也不會有什
報身相。
麼問題。因為在死亡中陰的臨終中陰
(第二聲)吥:所有器世間成了淨
(法身解脫)和法性中陰(報身解
土、越量宮
脫)的時候,很需要這樣子的東西。
(第三聲)吥:所有眾生成了男女本
做這個修持的時候,首先心中要 憶念起般若波羅蜜見地,一切都是空
尊。 1.收攝為法身(第三次練習)
性,一切萬法都不是真實存在的,都 不是恆常的,它們都是無自性而有所 顯現,都是不清淨的惑相。我過去執 著它們,現在我要把它們轉變為本尊 清淨顯相,而且我有權利這麼做,因 為實相就是這樣。 大家稍微讓自己坐挺一點,背不要 靠在椅背上面,讓自己放鬆,然後憶 念起一切萬法的自性都是空性。
觀想報身融入法身: (第一聲)吽~ (第二聲)吽~ (第三聲)吽:心安住在明光空性 中。 (仁波切敲磬) 「不為所感知的對境所沾染,而 且也不摻雜能感知對境的能取心,守 護這赤裸的明空,這是所有諸佛的密
1.收攝為法身(第二次練習) (第一聲)吽:所有外在顯相融入自 身。 (第二聲)吽:自身融入心中。
意。」 這就是所謂的法身,就安住在這個 法身當中。 2.展現為報身(第三次練習)
(第三聲)吽:心安住在明光空性中。 (仁波切敲磬)
(第一聲)呸:就由這個狀態當中展 現出本尊的相。
2.展現為報身(第二次練習)
(第二聲)呸:器世間都成為淨土,
(第一聲)吥:從明光中我成了本
成為清淨的顯相;
尊,成了佛報身的本體,憶念起法身
(第三聲)呸:情世間的一切眾生都
25
成為男女本尊。 一切所顯現的顯相,都是本尊身;一 切所顯現的聲音,都是本尊的咒語; 一切的念頭想法,都是本尊的本智。 1.收攝為法身(第四次練習) 現在觀想報身融入法身: (第一聲)吽~ (第二聲)吽~ (第三聲)吽~ (仁波切敲磬) 一無所顯空楞楞,空楞楞中明燦燦, 明空中之無窒礙,即是本覺應認持。
問答 問:呸的第三步有點困難,很難想眾 生都是本尊。 答:眾生還是眾生,重點是感知 經驗上要把他們認知成本尊,對他們 的感知變清淨才是重點,重點不是外 境,而是自心。舉例來說,他們是度 母或是眾生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 們的感知。經驗這些眾生的時候,我 們要把他們經驗成是度母,經驗成是 本尊。這是重點。 所以重點並不在對境是怎樣,重點 是我們怎麼去認知它。也許他還是一
2.展現為報身(第四次練習) 再來從法身中顯現出報身: (第一聲)呸~
26
個迷惑的眾生,但是在我們心中浮現 的顯相、對他的感知是清淨的,這個 才是重點。
(第二聲)呸~
所謂的輪迴或涅槃,並不在於外
(第三聲)呸~
境,輪迴跟涅槃,在於我們自心怎樣
現在怎麼樣了?哪一個部分比較困
去經驗。你經驗它是輪迴就是輪迴,
難?是前面收攝比較難?還是展現放
經驗它是涅槃就是涅槃。所以,重點
射出去比較難?這就好像做多瑪,把
是你不要去想他是本尊或者不是本
東西都揉揉揉,然後最後作出一個東
尊。我們常常有執著實有的傾向,喜
西來。你們也可以問問題。
歡把東西放在你所設下的盒子裡,然
主題故事
後這個盒子常常不是黑就是白的,這
會影響他對這個人的清淨的感知跟顯
是我們執著實有的慣性。所以這裡的
現。祖古烏金仁波切也是這樣。他從
重點是,我們在經驗外境的時候,我
來沒有去批評過任何人,但是他知道
們心中的顯相是什麼?感知是什麼?
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對於他來說,
這是第三步的呸。就我們而言,他們
沒有負面這件事,他視一切眾生都是
是本尊,這個是重點,但他們是不是
勇父空行,但是同時也知道,你並不
本尊,那是另外一回事。
真的是勇父與空行。
修心,修煉的是感知的顯相
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修心,是在修 煉什麼呢?修煉的是感知的顯相;當我
對於諸佛菩薩或者證悟的本尊來
們說成佛是什麼呢?是改變了我們的
說,他們在經驗眾生的時候,心中展
感知跟顯相,而不是「所有的眾生都
現的是一種清淨的顯相,雖然顯相是
變成了勇父空行,你才證悟成佛」。
清淨的,感知是清淨的,但他們知道 這些眾生是迷惑、是有問題的。他們 是非常清楚的。所以雖然顯現在心中 的是清淨顯相、男女本尊,但還是很 清楚眾生仍是輪迴當中的眾生。
在世俗法則中, 還是有「神奇的事」發生 我們都有強烈執著實有習性,譬如 就是有黑、白、黃等性相特性,世俗
對於成就者來說,並不會有痛苦
有它的邏輯、法則,可是即便在這種
的顯相。但是他會知道眾生是痛苦
情況下,還是有很神奇的事發生。這
的。對成就者來說,他們顯現在心
個神奇,是在實相裡的。它順應世俗
中的是清淨顯相,他們像看待本尊
法則,但又不完全屬於世俗諦,如本
般的尊重眾生,但是並沒有真的認
尊、咒語、禪定,它們都可以幫助我們
為他們就是本尊,還是有分辨是非
去除惑相,這就是我所說的神奇的東
對錯的能力,所以這兩件事情要分
西。所以我們說金剛乘又叫密咒乘。
得非常清楚。
關於密咒這兩個詞的解釋非常的
大家懂了嗎?這是一個滿微妙的東
多,總之,這個「密」,我們要認識
西。你要知道,這種清淨的感知、顯
到它,要知道怎樣運用它。我們要把
相,並不代表你很愚蠢,你還是可以
它當成工具,把它當做修道上的工
清楚的辨別是非對錯。我碰到大部分
具、助緣,然後幫助我們成佛。這樣
的上師都是這樣。阿底仁波切就是這
神奇的東西存在所有的事物裡,它存
樣,他看待每個人都是清淨的,但問
在我們的念頭中,存在我們的脈裡
他某個人的狀況,他還是非常清楚。
面、氣裡面、明點裡面,那就是明。
有時候我會碰到有些人也是這樣
所以我們必須要有大乘的見地,也就
的。他們有非常清淨的感知,但是還
是知道一切現象都不是真實存在的,
是能夠清楚的知道那些人是好的,哪
經驗到的一切都不過是輪迴的惑相,
些人是不好的,哪些人比較正面,哪
這是我們必須要認識。(系列一)
些人比較負面,雖然知道,但是並不
聽打:林柔君 27
第35屆噶舉大祈願法會.《了義大手印祈願文》課程六之二
如何開掘自心,如來藏才會出土?
授課上師:國師嘉察仁波切 時間:2018年2月22日上午10:00至11:3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大祈願法會會場 藏譯中:堪布羅卓丹傑
願以三慧,了悟心性大手印 接下來是發願生起了悟大手印等正法智慧的祈 願,文中提到聽聞、思維和修持的智慧。
2. 聞「理」:除了學習佛語之外,也要學習 「教理」的「理」,指的是理路,各種理路可以 幫助我們瞭解佛陀教言的含意,因此我們要學習 正確的理路。就如同現今科學家透過各種理路、 分析瞭解物理的特性,我們也同樣要具備如是的 理路,用以瞭解佛語。 所謂「佛法理路」,譬如說:「為何萬法是空 性?」道理是什麼?「為何眾生一切心的實相都
善聞教理解脫無明障,善思口訣毀滅疑惑闇,
有如來藏?」等等,這些理路都是我們要去學習
善修光芒如理明實相,唯願三慧光明漸增長。(5)
的。同樣還有所謂因果定律,關於「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的道理,以及對於過去生及來世的輪
■聞所成慧:
迴法則,也是我們要瞭解的。
聞思修所成三種智慧中,第一個「聞所成慧」
同樣為什麼「修持佛法可讓我們得到遍知佛陀
是指我們無始以來,因為無明愚癡而在輪迴中受
的果位」,這也有其道理與原因,以上所談到的這
苦。而愚癡有很多種,有粗重的,也有細微的,
些理路,都是我們應當去學習、思維的,藉由這樣
其中,要如何斷除粗重愚癡呢?要透過聽聞佛法
的學習辯析,我們的智慧就會日益穩固、清晰。
來斷除,而如何聽聞?
第一句偈頌說到:「善聞教理解脫無明障」,
1.聞「教」:「善聞教理」第一個要聽聞「教
善聞教理就可以幫我們從無明、無知的障礙中解
理」的「教」,也就是「佛語」。此處佛語包括
脫,事實上,我們要學習的知識很多,譬如世俗
大乘、小乘法和顯經、密續等等一切佛陀所說過
和勝義的諸多知識,然而這每一個知識,都有相
的教言。其中,和大手印相關的佛語,是指佛陀
對的覆障,因此需要透過聽聞教理,一點一點地
開示的《三摩地王經》(亦稱《月燈三昧經》)
消除這些無知、無明的障礙,聽聞到一個,就消
等等甚深經典。
除一個覆障,聽聞愈多就消除愈多的無明障礙,
以我們的智慧很難瞭解所有佛陀教言,過去的 龍樹和無著菩薩等,他們以大智慧瞭解佛語,寫
聽聞的智慧就得以開顯。 ■思所成慧:
下了很多註解佛語的論典。我們透過學習這些論
第二句「善思口訣毀滅疑惑闇」,談到還有另
典,就可以很容易地瞭解佛語的含意。尤其我們
外一種主要領悟大手印和如來藏的障礙,就是疑
要去學習、瞭解的,是闡述大手印密意的《寶性
惑,也就是對於究竟義理的懷疑。
論》等等論典。 28
因此闡述如來藏的《寶性論》,全部都是在
仁波切開示
斷除、消除各種對於「如來藏」的不
慧比喻為太陽的光芒,透過不斷的修
相信和疑惑。消除疑惑的方式,就是
持,智慧逐漸開展,就可如理正確地
「口訣」,「口訣」能夠幫助行者輕
明瞭實相的道理為何。
易地消除疑惑、瞭解深義。
佛陀教導我們,「實相」是自悟自
以世間白話來比喻,就像是有些人
明的,意思是實相必須透過自身的修
能言善道,容易把很繁雜的事情,說
持才能瞭解。透過佛陀的大悲加持和
得讓人容易明白和理解。「口訣」就
上師教導指引的恩德,幫助我們消除
是以很精簡的話,來幫助行者瞭解甚
各種了悟實相的疑惑障礙,並透過漸
深困難的義理。此處的口訣,主要跟
次的修持後,就能逐步地了悟實相。
隨上師而學習得到,或者祖師留下的
就如同《寶性論》中「被烏雲遮蔽
大手印口訣教典如《了義海》、《月
的太陽」的比喻,佛陀教語如同風一
光大手印》等等,透過學習、思維口
般,可以吹散我們各種疑惑的烏雲,
訣,來消除內心的疑惑。
進而讓了悟實相的智慧光芒開顯。所
■修所成慧:
謂「了悟大手印」,或者「在心續中
消除疑惑的黑闇而了悟實相之後,
生起大手印」,並非是說我們原本沒
就要進入到修持,修所成慧是所有智
有,後來新得到了什麼,而是說無始
慧中最為殊勝者。第三句偈頌:「善
以來我們本具如來藏,透過佛陀大悲
修光芒如理明實相」,此處將修所成
事業和上師的加持,我們逐漸消除迷 29
惑,而讓這本具的智慧展現出來。因此這裡的 「生起」,是開顯出來的意思。
這也是一種粗略的恆常的執著。 粗略的斷執,指的是認為沒有前世或來世,僅
最後一句說「唯願三慧光明漸增長」,是發願
只這麼一生的生命,因此盡量享受人生就好,不
聽聞、思維和實修的智慧能夠增長、開顯出來。
用想太多,也不用為了來生做些什麼。還有一種
離相對邊,願修二利雙運道 離常斷邊二諦即根理,離增損邊二聚勝道力, 成就遠離有寂二利果,願值如是無謬無誤法。(6)
斷滅的執著,就是「眼睛看不到就不存在」的執 著,例如看不到的佛菩薩或三惡道中的地獄、餓 鬼等等都不真實存在,這也是一種斷滅的執著。 2.細微的常斷邊:接著是細微的常斷邊的執 著。細微的常執,例如誤解佛陀所說的「空性」
■離常斷邊
等勝義諦道理,是恆常、實有的。另外有一些人
這一個偈文第一句先提到要斷除常邊和有邊。
誤解勝義實相是什麼都沒有,所謂的空性就是什
世間愚癡眾生不是執著恆常,就是執著斷滅,因
麼都沒有,因此大手印、如來藏也沒什麼了不
此生起無量的錯亂而輪迴。恆常和斷滅的執著大
起,反正都是空無,這是細微的斷滅執著。
致分為三種:粗重的、細微的和極細微的。
還有一些人,雖然身為佛教徒,但對佛教理論
1.粗重的常斷邊:首先粗重的恆常執著,指的
有很大的誤解,認為「反正都是空性,造一點惡
是「執著我是恆常的」。意思是以為現在的我和
也無妨」。或者認為造一點惡、生一點煩惱也無
小時候的我是一樣的,沒有任何差別。或者,認
妨,因為只要向天神、護法祈請、供養,就可以
為有一個外在實有的天神,向他祈請供養之後,
消除罪業,這也是一種很嚴重的邪見。
因為他不變、恆常的大能而讓自己投生到天道。 30
3.常斷邊,怎麼斷?:我們需要斷除這種斷
仁波切開示
邊和常邊,《中觀根本慧論》、《入
雖然要積聚福德和智慧兩種資糧,但
中論》等等論典,有助我們斷除此處
結果是只貪著積聚福德積糧,不做任
所講的常邊和斷邊。佛陀「萬法實相
何勝義的修持,這就是落入增益邊。
非有非無、遠離言說」的說法是正確
如果沒有遠離增益邊,換句話說,
的,而「如來藏、大手印實相無始以
沒有了悟實相而做觀修、積聚資糧,
來本自具足」的開示也沒有錯,我們
或做本尊修持觀想、努力持咒語、念
應該要雙運地了悟這兩種說法。當一
誦很多儀軌等,認為「觀修空性不
切有無的戲論盡皆消融之後,法身的
重要,我只要努力觀想莊嚴的本尊、
功德和大手印的功德就會從中自然現
努力持誦咒語,多念儀軌、修法就
起。
好」,但其實因為他不懂萬法實相,
生活中一切無常的顯相,例如我們 能夠見到的山河大地、房子和各類眾
沒有遠離增益邊,因此他的修持都不 會圓滿的。
生,其本質都是離戲空性,但因為緣
2.「減損邊」是什麼?:剛剛談到
起而有所顯現。因為萬法實相性空,
「增益邊」,現在談到「減損邊」,也
遠離戲論,所以大手印的功德就會現
可以說是「詆毀邊」,指的是太執著空
起;如果一切萬法不是遠離戲論,而
性,把一切重點都放在空性,認為其他
是實有的話,各種功德也不可能出
例如供養、積聚資糧、觀修等一切世俗
生,因為戲論本身就是錯亂的,錯亂
部分,都是不重要的,這樣去詆毀世俗
不可能生起功德。
邊,也是不宜的,因此不要因執著實有
■離增損邊
而增益勝義,也不要執著空性而詆毀
1.「增益邊」是什麼?:當我們在見
世俗。因此說要遠離增損邊,圓融地修
解上斷除了恆常和斷滅的執著之後,
持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
接著我們修道上就要遠離增益和毀損
■遠離有寂
的執著。此處「增益」的藏文原意是
「二諦即根理」,在根本、基礎上
指裝飾羽毛,對於鳥類來說,羽毛是
談到世俗諦、勝義諦,這二諦是圓融
天生的,但我們人類會把羽毛拔下
的,因為是勝義空性,所以可以生起
來,做為箭羽,或者在衣服、帽子、
世俗萬法顯相,而世俗一切顯相的自
房子上作為裝飾,因此以「增益」來
性就是空性,因此勝義諦和世俗諦不
形容「我們本來沒有的裝飾之物」。
是相違背的,是圓融的。
增益的情況,在佛教的部派當中也
1.了悟勝義,世俗自在:在確立正
是有的,例如有的部派認為極細微的
見的時候,我們也需要依靠世俗諦而
微塵是存在的,有的認為心是實有存
了悟勝義諦,就如同我們可以透過
在的,這些都是增益,都是以無為有
火取暖,紅顏色的火和它的溫度是分
的一種妄念。如果帶著增益這樣的妄
不開的,這就是世俗諦本身的力量所
念進入道上的修持,無論是供養、禮
在,具有幫助我們了悟勝義諦的能
拜等等修持,都會把這一切當成真實
力。另一角度而言,透過勝義諦也可
存在,不管事物的本質為空性,所以
以讓世俗諦得自在,因為世俗的本質 31
就是勝義,我們看到往昔密勒日巴等大成就者
當我們在做修持時,當你在積聚世俗福德資
們,因「證悟空性」而有許多「世俗自在」的神
糧,譬如持咒、禮拜、觀修,你做得越多,勝義
奇示現,諸如飛在天上、在石上留下腳印等等。
實相就會愈顯明;由於了悟勝義實相,它也能夠
舉一個密勒日巴有名的神通例子,過去藏地有
幫助福德資糧的增長。
一個名為「無熱池」的大湖,密勒日巴大師坐在
因此,我們的正見要建立在「依靠世俗了悟勝
湖上,弟子見到他身形和湖一樣大,但他沒有變
義」,「依靠勝義而領悟世俗」之上。因此佛經
大、湖也沒有變小,這就是世俗得到自在的例
當中提到眾多的世俗內容,是因為勝義諦是如此
子。
甚深;如果沒有甚深勝義諦,世俗諦也無法如此
或者如同第二世噶瑪巴希到漢地時,曾受到皇
廣博。
帝懲罰,被施以火刑,但不僅是衣服,他連一根
3.以二資糧,得二利果:因此,依靠具備二聚
汗毛都沒被傷害,在火中坐得舒舒服服的,這就
雙運的殊勝修道的力量,就可以得到自他二利雙
是了悟勝義諦而世俗諦得自在的意思,因為勝義
運的結果。這裡提到的「成果」,是遠離三有邊
諦就是世俗諦的本質。當我們在修持時,要知道
和寂滅邊。所謂「三有的快樂」是指修持世間禪
世俗、勝義無高低好壞之分,要平等做修持。
定而得到的喜樂,例如有些修持者透過這種世間
2.修福資糧,增慧資糧:藏傳佛教四大教派在
禪定,而長時間留於喜樂中,這就是落入「三有
見解上有些不同,以噶舉派見解來說,如同密勒
邊」。然而不論多久,世間禪定的樂最終還是會
日巴大師所說:「若悟顯空無分別,即為通曉正
衰敗,之後就會落入低下道中。
見義。」世俗顯相和勝義空性是無別的,這就是
另一種是落入寂滅邊,這種發心的特質就是只
噶舉世俗、勝義雙運無別的見解。世俗顯相就如
想到自己遠離輪迴、只發願自己得到解脫。因為
同倒影一般,雖不真實但能清晰顯現。
帶著這種只為自己的動機,他的修持帶來的結
32
仁波切開示
眾生還深陷輪迴之中,你都將以色身不斷地利益 眾生。 雖然釋迦牟尼佛入滅已將近三千年,但是佛陀 的色身是不滅的,雖然在此世間示現涅槃,但只 要還有眾生在輪迴,他的色身就會繼續在其他世 界延續下去、普渡眾生。 我們這次相聚在祈願法會上,一同來祈願,很 重要的一個願,就是要如同佛陀一般地利益眾 生,只要眾生不盡,我們利生的事業也不會完 盡,要發起如此的弘願。我們會說佛陀是「二身 圓融」,法身、色身雙運,法身斷除一切覆障、 色身利益一切眾生,因此只要法身存在、色身終 將不滅。 以上首先談到,正見應該建立在二諦是雙運的 觀念之上。接著提到修道應該建立在二聚雙運之 上,也就是無有偏廢地修持福德資糧和智慧資 糧。最後透過這樣雙運的修持,就能幫助我們成 果,就是得到聲聞、緣覺的果位,這些都是不圓
就遠離有寂二邊的二身果位,也就是法身和色身
滿的發心而導致不圓滿的結果,不圓滿是因為他
的果位。這樣的正見、修道和果位是無有任何謬
只做到自利,而無任何的利他。
誤的,所以發願「願值如是無謬無誤法」。
依照了義大乘的教法而言,我們不僅要斷除 「三有輪迴」邊,也要遠離「寂滅」邊。就像祖 師說:「因慧不落三有邊,因悲不住寂靜邊。」 由於證悟無我的智慧,因此斷除三有邊,對於三
淨除遮障,願自心如來藏現前 以上是對於佛法整體的祈願。接下來是特別對 於大手印法門的祈願,以下是偈文:
有輪迴不再迷惑;因為緣一切眾生的大悲心,因 此不落入寂滅邊,因為你瞭解到,自己為何會苦
淨依明空雙運心性上,金剛瑜伽大手印妙能,
的原因,和眾生為何會苦的原因是相同的,如果
淨化所淨顛倒眾客塵,淨果無垢法身願顯現。(7)
覺得自己的錯亂應該消除,同理也就應該幫助眾 生消除他們的錯亂,如果覺得自己的苦應該消
■淨依:明空雙運的心性
除,同理也應該幫助眾生消除他們的痛苦,因為
首先談到「淨依」,也就是「一切覆障得以清
自他痛苦的原因是相同的。有了這樣的領悟之
淨的所依、基礎」是什麼?例如若知道某處地下
後,就會生起大悲心,幫助你不落入只顧自己解
埋有寶藏,那麼只要努力挖掘最終就會得到這個
脫的寂滅邊。我們首先需要生起大乘菩提心,進
寶物;「地底寶物」比喻的就是如來藏、大手
而透過修持而得到究竟的佛果,我們應該具備
印,如果我們努力不懈地修持,自心寶藏終究能
〈普賢行願品〉「眾生無盡,我願無盡」的祈願
被我們挖掘出來。相反的,如果是一塊什麼都沒
和發心,因此,就算自己藉由修行,斷除了一切
有的貧瘠土地,再怎麼經年累月挖下去也不會有
所斷、覆障,得到究竟果位,但是只要還有一個
任何收穫。因此如果眾生不具有大手印、如來藏 33
的自心實相,那麼不論再怎麼努力修持、清淨覆 障,都是徒勞無功的。 《寶性論》當中透過九種比喻來說明眾生皆有 如來藏的道理,這部論典依據的是佛陀所說的 《大方廣如來藏經》,這部佛經當中的第一個比 喻是「萎華中佛」,這是用萎敗的蓮花中有佛像, 第二比喻是「蜂腹蜜」,蜜蜂肚子裡有蜜,第三個 比喻「皮殼中實」指稻穀中有米,第四個比喻「糞 中金」指不淨物內有寶藏,共有九個比喻。 此處告訴我們雖然被各種客塵煩惱,和不了知 萬法實相的所知障所障蔽,但我們都本具大手印 和如來藏。這樣的心性是明空雙運的,本質為 空、遠離一切有無的戲論。 1.明的面向:「戲論」就是一種錯亂,當這 一切戲論被完全清淨時,能夠了知一切的明,也 就是心的自性、智慧的自性就會展現出來。由於 完全斷除了一切錯亂、戲論,自他的分別執著也 完全清淨,這時候遠離自他二執的「無所緣大 悲」就會生起,這樣的大悲是如來藏中本具的功 德特質。以上是對於「明」的解釋。 2 .空的 面向 :接 下來 明空的 「 空」 ,就是 「遠離一切戲論」的「空」,當一切錯誤的戲論 被斷除後,能夠正確了悟萬法的智慧,也就是 「明」就會展現出來。再一種對於「空」的解釋 是,對於自己的貪和對於他人的嗔都是錯誤的戲 論,當這樣的戲論被空掉時,自他平等的大悲的 「明」就會展現。這樣無有錯亂的心是本具的, 實相中本然具足的。 3 .明空 雙運 :《 寶性 論》中 將 悲心 比喻為 水,就像是水的自性——濕潤和水本身是分不開 的,同樣大悲和如來藏是無法分開的,大悲是如 來藏中本然具足的。同樣「明」,也就是智慧, 是如來藏本具的,就像是如意寶的光芒一樣,就 算如意寶被埋藏在地下,這個光芒也從未和它分 離過。這樣的心性就稱為「明空雙運」。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在講解大手印的時候,會用 「明空雙運」、「樂」或者「常」來說明什麼是 34
仁波切開示
大手印,重點是不要執著這些名相,執著名相只
各種客塵煩惱。為何說各種煩惱障和所知障的灰
會讓我們更看不到其中的真實含義。
塵是「客」,是「暫時」的呢?因為它們並沒有
■能淨:金剛瑜伽
任何實質,隨時都可以被改變或消除,並非穩定
這樣的明空雙運上,仍有許多覆障、客塵需要 淨除,因此要透過大手印瑜伽才能將它淨化。大
或者恆常。此處「塵」有「不淨」的意思。這裡 是說透過大手印瑜伽,淨除各種粗細的客塵。
手印瑜伽也被稱為「金剛瑜伽」,「金剛」有
淨除的方式上,首先你需要接受一位有經驗的
「無能摧壞、無有完盡」之義,因此,此處是發
上師的引導,一步步告訴你何時應該消除何種覆
願要以金剛瑜伽淨化各種覆障。
障,告訴你現在已經修到什麼地步等等,如同有
我們都應該了悟大手印,但眾生的情況各異,
一位有經驗的嚮導指引方向一般,帶領你去一步
對有些人而言比較困難,有些人則很容易。 由
步地修持大手印。
於大手印瑜伽是消除無明等等覆障的方法,因此
■淨果:無垢法身
如果首先不先消除一點覆障,是無法真正了悟大
接著偈文提到:「淨果無垢法身願顯現」,清
手 印的,因此需要透過許多對治法,例如四共
淨的結果,也就是法身,它本來就遠離一切垢
與四不共加行——皈依大禮拜、金剛薩埵念修等
染,心性實相本自清淨無染,這裡是祈願這樣的
等。前行修持方法為數眾多,端視每人的狀態和
法身果位能夠顯現出來。法身包括了報身和化
時間,而有不同實踐的方式。
身,因此法身的開顯,也讓報身和無量的化身得
大手印法門和世間的學問不同。一般來說,學
以顯現出來。平時我們修行時,會做一些本尊觀
習如何畫畫、建造房子或者車子,因為這些學問
修,觀想自己的身體就是本尊,目的就是因為要
本身並不是消除覆障、煩惱的對治法,因此你不
見到佛的色身有許多覆障,為了清淨這些覆障,
需要先淨除覆障就能學會,但大手印之道本身就
因此要觀修本尊。佛的色身有各種不同的形象,
是覆障的對治法,所以如果一開始不先消除一點
有的是紅色,有的是藍色或者白色,有的是一面
覆障的話,是無法生起大手印的。
二臂,有的是一面多臂等等,這是因為從如來藏
■所淨:顛倒客塵
會現起各種的色身形相,當一個行者淨除各種障
前世廣大積聚資糧的轉世祖古、上師,他們的 覆障雖然比較輕,但還是需要透過大手印加行的
礙色身形相生起的覆障時,就能自在展現各種形 相利益眾生。
修持,幫助他減少覆障,然後才能了悟大手印,
有時我們觀修寂靜尊,有時是觀修持有各種武
更不要說那些在輪迴中流轉很久的凡夫眾生,更
器的忿怒尊,本尊為何要示現忿怒相?是因要調
是一定要好好修持大手印加行,才有可能了悟大
伏較難調伏的眾生,而有此示現,然而外顯相為
手印。當然每個人的狀態不同,在加行的實踐上
忿怒,本質卻是具備悲心;還有一種是內在本具
有廣有略。做完加行的修持之後,就要次第透過
慈心,外在顯現為忿怒相,這裡具備悲心和慈心
止和觀的指引,幫助我們了悟心性。
是稍有不同的。
大手印瑜伽在之後的偈文中會有更多的解釋。
至於法身的觀修方式上,在不同的密續儀軌當
這個偈文接著提到:「所淨顛倒眾客塵」。就如
中,雖然提到法身的本質是相同的,但觀修方式
同被塵土覆蓋在地下的寶藏,需要透過雙手或者
卻有許多的差異。然而佛陀也說,大手印法門涵
各種工具去挖掘、淨除,才有可能顯現得出來,
攝一切顯密的修持,這也是為什麼大手印是各種
這些方法、工具就是瑜伽法門,能幫助你做淨
法門中最為殊勝者,也是眾人一心嚮往修持的原
化,而那些覆蓋在寶藏上面的塵土,就是我們的
因。 35
創古仁波切/「堪布岡夏的口訣與教言」開示
放鬆,一切都會是好的! 心就是這個樣子,會有念頭生起,你不需要認為這是不好的。 你要做的是什麼呢?就是放鬆,安住在這個心的自性上,這樣就好了!
時間:2015年10月19─20日 地點:香港創古中心 藏譯中:堪布羅卓丹傑 圖片提供:香港創古中心
心就是當你散亂的時候,會造成很多的問題, 這就是心。
一樣的眼鏡,不一樣的痛苦 你透過了聽聞佛法、思維佛法,去分析每一個 你以為是「你」,或者以為是「你的」的東西上 面,你去確認說:沒有所謂的「我」在上面,也 沒有所謂的「我的」在上面。然後,透過聽聞、
什麼叫作「覺」呢?是無散安住於本性的時候,
思維以後,接著去禪修。禪修的時候,你實際去
就是不散亂的時候,不論你遭遇到任何好的情況,
經驗,知道、了解到沒有所謂的「我」這樣的真
壞的情況,你都不會有損益,你都不會有煩惱、不
實存在。
會有很多念頭生起,不受它影響,這樣子能夠做到 的話,這時候的狀態,那個心就稱為「覺」。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執著所謂的「我」、「我 的」這兩個中,可能「我的」東西的這個比較
所以,一個叫「心」(粗分的心)是散亂時,
好理解。譬如你戴了眼鏡,你說「這是我的眼
一個是不散亂的時候,叫作「覺」,也可以叫作
鏡」,你認定了!因為這是我買的、我的眼鏡。
「覺知」。
同樣一模一樣的眼鏡,在某家店裡面也有,有一
為什麼會執著?
天你走過去看到那家店的眼鏡掉下來,一副跟你 的眼鏡一樣的很貴的眼鏡,掉下來的時候,你會
我們應該要分清楚,「心」和「覺」這樣的差
沒什麼感覺。同樣的眼鏡,只不過因為那不是你
別。心可以說就是平時心,偶爾平靜偶爾起念的
的,它掉下來,你沒有感覺。但是,你戴的這個
情況;覺就是觀,也就是智慧要圓滿的時候,才
眼鏡突然掉下來的時候,你會發現好像心中被刺
可能真的根除我們的煩惱,或完全消除我們的煩
到一樣,會很痛,因為這是「我的」東西。
惱。在經典的修持方法中,最主要就是禪修空 性、無我。
都是因為放不下
什麼叫作無我?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出煩惱的根
如果是這樣一種狀態,當你有這樣的念頭生
本出自哪裡?就是出自於「我」的執著。你會覺得
起時,應該去觀察跟思維,這個就是「覺」、
這個是「我」,或者這個東西是「我的」,由於有
「觀」,也就是你去了解、思維:這兩個眼鏡到
這樣一種執著,煩惱就會生起。透過這樣的觀修,
底有什麼不同嗎?眼鏡掉下去了,只是因為你在
就是試著去了解,其實沒有一個所謂的「我」在任
這個眼鏡上加諸了「我的」的執著,跟「我的」
何一個東西上面,甚至你的身體也好,或者任何一
的想法,貼上了這樣一個標籤也好,加上了這樣
個東西,沒有所謂的一個「我」在上面。
的一些概念也好,會覺得這是「我的」,這是痛
36
仁波切開示
少。這是一種「無我」,我們叫作「人無我」。
法無我 「法無我」就是對空性的一種了解,或者是對 空性的一種領悟。所謂的法無我,可以斷除我們 最根本的一種無明,但是一談到空性,很多人會 有一種誤解,或聽到空性就會覺得好像不太舒 服。這是因為誤解了空性,以為空性是一個遠離 眼前這些東西之外的,另外有一個空的東西,另 外一個境界叫作空性。這樣子的空性就只是個名 詞而已,不會是真實的狀況,它的確就會讓你覺 得不舒服,也會讓你覺得什麼都空掉了、都沒有 了的這樣一個東西。其實並不是的!
用你的心去看 密乘的修持來講,空性的修持是你要去實際經 驗的,它不是在一切經驗之外的另外一個空的東 西,這裡所謂的直接經驗,就是以你活生生的心 去經驗它,直接從你的心上去看到它的空性,看 到它的一種沒有實質性。所以,當你在散亂,沒 有覺知的時候,這個就叫作「心」;當你能夠有覺 知到你的心時,保持正念時,它就叫作「覺」。 這裡的「覺」也就是這裡談到的空性的部分,就 是你能夠認知到你心性本質的這個部分。
苦的。
放鬆就好
但其實你去想,這個上面,都沒有任何一個所
當你有正念、有覺知到你的心的時候,你會發
謂的「我」跟「我的」的東西在上面。但是,我
現,「心」的確不是一個無形的東西,那你說它
們生活中,常常造成很多的痛苦,都是因為你這
是不是有形呢?它也不是有形的。那麼,它這樣
種執著和放不下。你覺得是「我」跟「我的」,
的狀態,又實際的有,活生生的在運作,這樣一
結果各種的業力、各種的痛苦就產生了。
個明,這樣一個覺知的狀態,就被稱為「平常 心」,或「赤裸裸的一個平常心」,這個狀態就
人無我 透過「無我」的這樣一種了解之後,你會發現,
叫作「覺」。所以,當你覺知到心性,直觀到它 空性的本質時,這個就叫作「覺」。
當「我」越來越少的時候,三毒煩惱,你的貪心、
覺要能夠保持住,並且要試著不斷去串習、去
嗔心等各種情緒,或者愚癡等煩惱,都會越來
了解心和覺的差別到底在哪裡?當你的心生起錯
越少。我的執著少的時候,這些煩惱也會越來越
亂分別的時候,心的狀態就是會有很多的念頭, 37
它會不斷的生起、它會有錯亂,心就是這個樣
時,你做得到時,你會發現,你的出離心還有悲
子。所以,你也不要把它當成:這是很不好的!
心,也就會自然的生起,並且逐漸的增長,而且
這是很有過失的!也不要這樣去想。你要做的是
這個時候你比較容易隨遇而安,遇到任何狀況都
什麼呢?就是放鬆,安住在這個心的自性上,這
能夠變成修持。所以,要隨時將這樣的修證保任
樣就好了!換句話說,心是各種的念頭會生起,
於心,就是隨時要保持這樣的覺、不散的修持。
它叫作「心」,但如果能夠安住在它的本質上,
同時,在自性上要無散的生起廣大的發心,確實
這個就是保持了它的覺,你就回到「覺」上面。
的迴向和祈願。也就是任何時候,也都在你專注
一切會自然生起 這個時候,你還要怎麼做呢?要不時的祈請上 師,領受灌頂,讓師徒的心意得以融合,這是非
的不散亂的自性上,要生起廣大的心,就是菩提 心。然後,確實的要作迴向和祈願。
我們都要有一個發願
常重要的!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念誦「噶瑪巴千
當你無論做了任何善行,任何禪修,你都要迴向
諾」,或者是觀修根本上師或傳承祖師,試著
功德給一切的眾生,同時也要祈願祝福:他們因為
想:他們的心和我們的心,合而為一。透過這樣
我的迴向,而能夠離苦得樂,能夠成就圓滿的佛果
一種虔誠的祈請,我們也會得到加持。
等等。要透過七支供養,要集聚資糧,還要去做很
當你的任何念頭生起的時候,你覺知到它,回
多行善的事情,同時也要修金剛薩埵的法門,修持
到你的「覺」的這樣一種狀態中,你會慢慢這樣
觀修並且要念誦金剛薩埵的咒語等等,然後要懺
不斷不斷的去串習,不斷的了解到:這是心、這
悔生生世世,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所積聚的一切惡
是覺;心散亂了,又回到覺了。熟悉這樣一個狀
業,要發誓,不要再犯這些惡業。最重要的是,我
態的時候,你的修持會越來越清楚,你的禪修也
們都要有一個發願,在這裡我也祝福大家,能夠真
會越來越穩定。
的好好在心上作修持,能夠圓滿你的修持,希望你
那麼,你隨時都要保持這個「覺」的狀態。當 你修持到位的時候,一般就是說當你用上了功 38
們也一起這樣子發願。 (系列四〈圓滿〉,本文摘自《創古法雨》)
仁波切開示
噶千仁波切/《恆河大手印》開示
妄念如水中畫,現起現解脫 只要不追隨妄念,就不會產生執著心,分別妄念現起現解脫,就像在水上作畫,過而不留。
時間:2016年9月4日
安住在大手印的境界中,則三世一切諸佛的加
地點:台北萬豪酒店
持,必然能夠契入我們的心續,使我們獲得殊勝
根本頌中譯:普舟法師 藏中口譯:張昆晟(敦珠貝瑪南嘉) 攝影:殷裕翔
的加持,希望大家好好善加運用。 對於初學者來講,乍聽一切顯現都是顯空雙 運,也許會走向另外一個極端,認為什麼事情都
最勝見解,超越一切執著
是虛無、空空如也,如果這樣想,就錯了。我 們應該要曉得的是:不論外在的器世間所取的
超諸執取是見王,若無渙散是修王,
「境」,或內在一切有情眾生能取境的「心」,
若無勞作是行王,若無盼疑現證果。
本性都是平等性的。 在平等性當中,沒有任何實有存在,所以是無
一,見地之王: 超越能所二取
有執著的平等性,而有一個明覺能夠認識到這樣
「超諸執取是見王」就是「見地之王」的意
的平等、這樣的無有執著,而那樣的明了性,是
思,也就是如果能夠遍超能所二執,就是見地之
非常明晰的,如果透過實修,那樣的明晰層面會
王。在這裡,我們不把外在「所取境」跟「能取
展現出來。過去的祖師提醒我們:一開始初學者
境的心」,當成不同的概念來看待。我們曉得的
會認為「所取境」跟「能取心」是兩種概念,認
是:事物顯相的本性就是空的,但我們不能說它
為兩者是不同的,但是藉由不斷「以心觀心」,
沒有,因為它並不是空空如也的頑空;同時也沒
會逐漸的曉得,這兩者實際上沒有根本上的區
有因為「不否定」而成立什麼,所以也不要認為
別,或者沒有根本上可執著的對象。
它是實質存在的。
對我們來說,我們會對事物下種種的判斷: 「這個是如此、這個不是如此,這個是真實、
二,禪修之王:無渙散無可修
這個並非真實。」可是如果真正觀心會曉得:
「若無渙散是修王」,這裡談到的是「無修」
「喔!原來一切的顯現就是當體即空,它就是顯
的道理,是從心的實相法性本身去說,就是自然
空雙運的。」在曉得色法的顯現是顯空雙運之
的狀態,沒有任何可修。對於初學者來說,密勒
後,進一步,聲音的震動也是聲空雙運,不論你
日巴尊者說:「仍然有所要了悟,就是要了悟見
聽到的聲音是好聽或是不好聽,都不再因為執著
地。」這個就是禪修,了悟見地、了悟無二性,
心而產生愛戀;好或不好的聲音,它們都是平等
就是真正的禪修。對於初學者來講,仍然要有必
性的。在「以心觀心」的情況之下,我們會了
須把握的概念,所以希望大家能夠試著安住在大
解,原來所取的境跟能取境的心,本性就是平等
手印的禪修當中。即使在交談的時候,如果能夠
的,所見的一切是「顯空雙運」,所聽的一切是 39
「聲空雙運」。 「若無渙散是修王」,這裡提到,無有散亂心 的禪修是不分日夜、持之以恆的,之後會有所謂 認識日夜無別或醒夢無別的了知。
三,行持之王:無有刻意勤作 「若無勞作是行王」,就是無有勤作、無有勞 作就是行持之王。這裡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講:
在我們的概念當中,日常跟夜間作夢是兩回
一、不管是世間法或出世間法,都沒有任何的
事,由於我們的分別概念,認為日常生活是真
期待跟憂懼,這樣的心態可以相似的契合所謂的
實,相對於日常生活的夢境則是虛幻,只要我們
無所作、無有勞作。
的我執還沒有結束,那如同夢一般不真實的狀 態,就會一直延續下去。
二、如果能夠恆常實修無作的本意,真正實修 勝義的話,那麼就能夠運用座上修的功夫,讓日
如果能夠見到勝義,在勝義當中沒有任何的可
常生活的威儀都運用上,真正契合無所作的意
執取,那麼夢醒之間的界線也就消融了。在這之
義,也就是教法裡所說的「六聚自解脫」(六聚,
前,我們必須要先了知:一切日常生活也是不實
即眼耳鼻舌身意六識)的道理──能夠視一切的
有的,要去除對日常生活實有的執著,如同密勒
萬相當下都是平等一味的。用這樣詮釋無有勞
日巴尊者所說的教誡一樣。
作,即是最殊勝的行為,大致上應該是可以的。
40
仁波切開示
四,果位之王:無有希望恐懼
初學者應該要把座上所認定的見解,運用在出 定以後的日常生活當中,這是教授當中所講的道
「若無盼疑現證果」,這裡的「盼疑」就是
理。也就是說,如果能夠將座上的見,運用到下
期待跟憂懼。我們通常會期待的是什麼?期待
座,那就符合禪修當中所謂的「無渙散」,這個
的是成就佛果,這個是最高的期待。如果按照
時候就不會有所謂的入定跟出定的實質分別。當
之前所說,已經抉擇「自心即佛」的話,那就
然,這是在已經見到心的真實實相前提之下所講
對於「果」,不需要有任何的期待,也沒有憂
的。
懼。
「光明自顯心法盡」,這一段講的是:如果能
一般對禪修者來講,實修上最大的憂懼就是渙
夠了知到無二的實相,就會了知一切的相都是自
散、迷亂。我們可能會認為:「喔!心又散掉
顯的,一切心法滅盡。在我們心識的作用下,總
了、心又迷亂了!」這是我們最大的憂懼。如果
以二元對立來看待世界,然後去做很多判斷,我
能夠了解「行持之王」就是無有所作性的話,那
們的心總是無法真正的安定在智慧當中,所以產
麼就能夠真正的做到「禪修之王」中的無渙散,
生對事物實有的執著。但是實際上,這樣的本性
了知無有所作性就沒有渙散,沒有渙散的話,那
既沒有任何可成立、也沒有可排拒的事情,如果
麼就沒有期待跟憂懼的了,這是「果之王」的功
我們安住在實相當中的話,那麼當念頭生起的當
德所在。
下,它是自解脫的,就像用手指在水面上做畫,
拆穿二元對立的西洋鏡 賴耶無生習垢淨,無出入定住無生, 光明自顯心法盡。
你畫出圖案的同時,就是圖畫消失的當下,這樣 子就不會受到妄念左右。 所以,在妄念生起時,要能夠覺知妄念,如果 隨妄念而去,就會產生束縛的狀況。對一個真正
「賴耶無生習垢淨,無出入定住無生」,這裡
的瑜伽士而言,他也會產生妄念、也會有分別
的「賴耶」就是阿賴耶本智,清淨的佛種性;大
念,但是,當他分別念現起的時候,因為他不追
圓滿叫做「本智清淨」,大手印稱它為「基如來
隨,不產生執著心,所以,分別念是即現即解脫
藏」。這個阿賴耶,只是暫時被客塵染污、障
的。就像在水上作畫,它沒有任何的執著可言,
蔽,所謂的客塵染污、障蔽,指的是二元對立的
這個就叫做「心法盡」(心中的現象完盡)。
能、所二執。所以要淨除的就是二元對立心以及
(系列五)
由它衍生的習氣,若是淨除二元對立,就不會再
聽打:陳俐利、王雅玲
有上座和下座或入定跟出定的分別,也沒有座中
校對:蔣迪珍、陳俐利、蘇品潔、李玲儀
跟後得的差別。 41
巴沃仁波切/修行答客問
認出你的心,發現更好的你!
42
仁波切開示
我的選擇是正確的嗎? Matjaž:仁波切,我應不應該做這樣的攝影 師?我的選擇是正確的嗎?
拋棄得到回報的渴望 Matjaž:我應該拋棄一些概念。 仁波切:所以,你可以做一些練習,盡可能地
仁波切:記得你上次也問過類似的問題。
拋棄那種「對我有所回報」的渴望,這是其一。
Matjaž:是的,我上次問過,這次我希望有另
其二,盡可能的不要對自己幫助他人這件事情
一種答案。
──對這個幫助本身產生過多的想法,比方說自
仁波切:我想說的是,在這個輪迴中,因為個
己的付出,或因幫助他人而產生的優越感。其
人的業力關係,我們會出生在各種不同的環境,
三,盡可能的不要對你所說明的物件生起過多的
認識各種各樣的人,做各種各樣的事情,由此便
期望。
有了不同的職業。 對你而言,你並不是毫無原由、完全不清晰的
Matjaž:我明白,我不會感覺自己像神一樣救 護了他人。
被你的業力牽著走,而是很清楚知道在每個當下
仁波切:你知道,我們不是在說那種過高的視
你的周遭正在發生什麼,或者你正在做什麼,我
覺,比如說,即便是你幫助了他人,也不應該存
覺得你可以把這個歸結為是正確的,你可以說這
有一個「幫助」的概念,只要你有這個概念,只
是正確的。如果你能這樣,也許你可以將自己持
要你認為你是在幫助、你是正面的,那執著就自
續地放在這種所謂正確的概念或者範疇當中。
然而然地在裡面了。
然而,這種正確與否實際上都是自身的造作, 當你覺得正確的事情,或許某一天會覺得它是錯 誤的;而你現在覺得它是錯誤的事情,或許當你 再反觀它的時候,它可能又是正確的。
所謂的情緒,都是自己製造的 Matjaž:想成為更誠實、更友好的人很難,我 常常去幫助一些人,即便是別人沒有表明他們的 需求,我也會去做,但有些人的回應並不友善。 仁波切:首先我要隨喜你,你的這份心,這份 熱忱和善良的心是值得讚歎的。
因為害怕失去,所以失了方寸 Matjaž:我感覺自己更執著的人是我的太太, 如果我對她所做的什麼沒有得到她的回應,我就 會感受到傷害,什麼都變得不好,我對我太太是 有期望的。 仁波切:你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 Matjaž:人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基督 也是,但是跟太太在一起的時候,我總是暴露出不 好的一面,我的反應會很蠢,也許是怕失去她。 仁波切:你的太太對你來說很重要,你希望把
當我們對別人好的同時又覺得沒有得到同等的
最好的那一面展示給她,所以,你在你太太面前
對待,那我們心中肯定有一個期望在那裡。其
有時候顯得笨拙或不自在,或許,這是因為有一
實,我們的傷害不是來自於沒有得到同等的對
顆心在告訴你自己:我要表現得很好,讓她覺得
待,而是來自於我們的心──我們渴望被同等對
開心。這種過於的注重和緊繃,使你失去了自如
待的那顆心,所有的不愉快是來自這裡。所謂受
的反應,導致你和太太的關係不自然,以至發生
傷的情緒都源自我們去製造、我們去定義它,沒
衝突。
有某一個人可以塞給你某種情緒,或者有一個外
另一方面,你剛才講到,你的不好和你的笨拙
在的環境可以塞給你的,一切都取決於我們自身
是因為害怕失去你的太太,從表面上看可能是,
的渴望。
如果我們再往深去看,會發現有一個更好的念頭 43
在裡面,在你擔心失去太太的更深層的念頭中,
在家裡為你太太做飯,晚上便已經到達川流不息
我能看到其實有一種善良、一種慈悲在裡面。
的亞洲。所以,當周遭的一切在不停地切換、不
我希望你能發現這一點,相信所有這一切都基
停地轉變時,你的心也需要轉變,比如你工作的
於一種良善的關愛。不要緊張,也不要恐懼,因
階段,你家庭的階段,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角
為有一個善良在裡面發生,去認出那個善良,認
色和狀態,重要的是,你需要真正地清楚自己的
出它、看清它,當你看到了這個善良之後,必定
內心,如果你做到了,你的生活將有些不一樣。
會找到一種相對自在的方式去對待你和太太的關
Matjaž:我在拍照的時候就是這樣,只知道拍
係,然後,你對太太的執著也會得到一些改善。
照這件事,完全活在那個當下,其他時候,我腦
Matjaž:正如你說的,我之前就是緊張,沒有 根據的緊張。 仁波切:你現在知道什麼原因了嗎?你有沒有 發現什麼? Matjaž:當然,我現在知道我應該多去想想自 己的善意,不應該總想自己做得不好的。 仁波切:當你意識到這一點,你可以從今生最 重要的人和你最愛的人開始,然後將這種方式慢 慢地擴展。
為何生活不像拍照那般簡單? Matjaž:如果可以的話,我可以控制很多事
子裡滿是念頭。
你清楚當下在做什麼嗎? 仁波切:當你不拍照的時候,你會想到你的太 太、你的朋友或你的未來,這些念頭本身不構成 什麼問題,我們的生活本身就是如此,生活需要 我們想起這些,也需要我們活在各種各樣的狀態 裡,各種各樣的幻覺當中。 最主要的是當你在想你太太的時候,要讓自己 知道我是在想我的太太;同樣,當你在想工作的 時候,要讓自己知道我是在想我的工作,知道自 己腦子在做些什麼,自己的心是在什麼地方。
情,就像在我拍照的時候,我會進入一種狀態,
Matjaž:這可能就是我為什麼這麼喜歡拍照的
所有的事情都變得很簡單、很自然。拍照對我來
原因,因為那個時候是我唯一知道自己在做什
說一切都是可以掌控的,都是很自然就可以做好
麼,其他的事情不會干擾到我,那是一個讓我很
的,我也很自信。在現實生活中,我的感覺卻不
專注的時間。
是這樣的,就會變得很困難。
仁波切:如果你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找到那種狀
仁波切:因為在你拍照的時候,你很清晰自己
態,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能意識到自己的心
在做什麼,你也知道當下有什麼事情在發生;然
在什麼地方,如果你能保持那種狀態,我相信,
後也很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思維是在拍攝的狀態
你會喜歡上任何狀態下的自己。
裡面。比如,你覺得哪個光源不太對,你知道怎 麼樣去調整它,你不會陷入焦慮的狀態,你知道 如何把照片拍好。
Matjaž:之前,通常我的行動莫名的被腦子所 牽引,十分焦躁。 仁波切: 那是因為你並不清楚自己的腦子在
在現實生活中,其實你也可以這樣去做,只要你
想什麼,如果你不清楚腦子在想什麼,你就無法
認出自己的心在繁雜的環境中是什麼樣的一個狀
做出一個正確的決定,而且這會導致你有很多很
態,只要你能認得,即便你的生活出現困境或糟糕
多毫無意義的行動。當你可以去反觀自己的內
的時刻,你會像拍照那樣,知道如何去調整。
心、去檢查自己的心在什麼地方時,那一刻的你
但是,其實這並不容易,因為你需要長期地保 持自己在知道的狀態裡面,然而,也許你上午還 44
就會變得清明,雖然你還是有很多的想法,我們 不可能根除想法,但是你認出了想法。
這會有什麼結果呢?由於你能認出自己的心,
該說是在持續地影響著你,但你感受不到。你為
你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有那麼多無謂的行動。如果
什麼感受不到呢?其實從這個層面來講,你就可
你能真正的認出每一種當下你的心在什麼地方,
以去理解為什麼我們說迷亂就像夢境一樣。
或者你能持續地觀察、檢視你的內心,你將會有 一個新的狀態,一個更好的Matjaz。
當你透過顯示器去看一張照片,當你的心完全 專注在照片上的時候,即便顯示器上有一些劃
Matjaž:當我在拍照的時候,可以不吃不喝,
痕,你也是注意不到的,你只會看到照片,儘管
什麼都不想,自己的和周遭的狀態完全不在乎,
那些劃痕和瑕疵就在你的可視範圍以內,由於你
我在那個狀態裡非常地專注,甚至有時候已經不
的專注,甚至你都感覺不到瑕疵的存在。
再呼吸,我知道這很特別。
沒有妄念的一場體驗……
這個經驗告訴我們,當我們極為認真地去檢 視一些東西的時候,我們感受到的和接收到的資 訊,無論是聲音、味覺和觸覺,所有的這一切從究
仁波切:你應該感恩自己有這樣的一個狀態,
竟意義上講,我們會發現這些東西的不真實、這些
為什麼呢?通過這種體驗,你會知道,其實一切
東西的虛幻;外在所有這些現象,我們的工作也
取決於我們的心,當下的一切像Magic show,如
好,我們的人際交往也好,這一切都是幻象。
魔幻一般。如果說你沒有讓心真正變得清淨的
我們唯一能夠做的是向內去看,向自己的內心
話,便不會有這樣的體驗,有這種狀態說明有一
去檢視,去看看自己的內心在想些什麼,看看心裡
些東西是可以被拿掉的,一些不必要的想法、不
有什麼東西。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才會有可能
必要的妄念是可以被拿掉的,你有這樣的狀態是
發現真正的外在是什麼樣的,我們認為看到的、我
需要去感恩。
們認為感受到的,其實它始終是一個巨大的夢境。
Matjaž:那是我的冥想嗎? 仁波切:是的,當你通過相機的取景器去看 時,你能感知到的只有取景器裡的景物,然而依 據我們正常的認知,周遭的一切都是存在的,應
你看,你覺得我是不是在又一次地複述? Matjaž:我覺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仁波切:不過一切還好,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 成為佛陀。(系列二〈完〉) 45
竹清嘉措心要語
沒有實質
No Substantial Content
問:就因為如此,為什麼不可能去阻
Why, precisely, is it not possible to stop negative thoughts or start positive ?
擋負面念頭或發起正面念頭? 答:基於同樣的理由,這是不必要 的。 問:您的意思是不需要阻擋一個念 頭,然後去發起另一個念頭? 答:在夢中,會發生要去阻擋某件 負面的事情,和去促成某件正面的事 情的想法。為什麼? 這是因為依於負面顯相而生起了 「要去終止」的想法,依於正面的顯 相而生起了肯定和促成的想法。 只要還沒有認出這是一場夢,否定 一者和肯定另一者的想法就會支配一 切,而且這也是必要的。 當你認識到這整件事是夢的體驗, 就沒有要去否定和肯定的東西,因為 負面和正面的顯相都沒有實質。因 此,否定和肯定的想法沒有可涉入的 對境。 ──西元1991年夏季,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於「洛磯 山佛法中心」解說《了義海》時宣說。 藏譯英:金.史考特 英譯中:施心慧
46
For precisely the same reason that it is not necessary. What do you mean, there is no need to stop the one and start the other ? In a dream, the idea of putting a stop to something negative and promoting something positive occurs. Why ? It is with reference to negative appearances that the idea of "bringing to an end" comes up. And it is with reference to positive appearances that the idea of affirming and promoting comes up. As long as one does not recognize that it is a dream, the idea of negating the one and affir ming the other predominates and is also needed. When you see that the whole thing is a dream experience, there is nothing to negate and nothing to affir m, because the appearances, negative as well as positive, have no substantial content. So there is nothing for the idea of negating or affirming to relate to.
仁波切開示
沒有是非的廣境 得見如何超越破立時, 躍入此無是非廣境中。
此處的第一句指的是見地,也就是 必要的理論性理解,第二句指的則是 禪修。在見地的輔助下,你應當要瞭 解;在禪修的輔助下,你應當要躍入 (大笑)。 ──西元1991年夏季,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於「洛磯 山佛法中心」解說《了義海》時宣說。 藏譯英:金.史考特 英譯中:施心慧
Yes-and Noless Space "When you've seen how affirming/ negating can be transcended Jump into that kind of a yes-and noless space."
The first line here refers to the view, the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which is needed. The second refers to meditation. You're supposed to know, with the help of the view. And you're supposed to jump, with the help of meditation [laughs heartily].
發展 顯相會展現而且就在當前,但是它 看似存在的本質並不存在。 顯相本身是明空無分別。行者的思 維應該朝這樣的方向去發展。 ──西元1991年夏季,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於「洛磯 山佛法中心」解說《了義海》時宣說。 藏譯英:金.史考特 英譯中:施心慧
Evolving An appearance manifests and is present, but the content which seems to be there is not. The appearance itself is luminosity and emptiness inseparable. One's thinking should evolve along this sort of line.
47
第35屆噶舉大祈願法會.《了義大手印祈願文》複講暨禪修引導第二堂(六之二)
謝謝所緣境,帶自心鬆鬆回當下
複講暨禪修引導上師:詠給.明就仁波切 時間:2018年2月22日下午4:00-5:3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大祈願會場 藏譯中:妙融法師
48
仁波切開示
今天第二堂課一開始,我們再一起做禪修。 一、聲音禪修: 做禪修時,身姿有詳細和簡要兩種,詳細的有 七支座法,簡要的是脊椎打直、全身四肢都放 鬆。現在一起做禪修:
己怎麼去的都不知道,即使你身體挺得直直的, 人是坐在菩提迦耶作禪修,但心早就不知道到哪 裡去了。 當我們心在聽聲音,只要還能聽聲音,即使心 中生起各種念頭,即使生起念頭,心裡跑到餐廳
請坐直,並閉上眼睛。
去點各種白色、黃色涼粉或尼泊爾食物,不用抑
請聽著聲音。讓身體和心都放鬆,
制它,也不用跟隨它,要做的就是「不管它」,
只要知道著聲音就可以了。 (仁波切敲磬多次)
一再一再的回來聽聲音。
如果故意不想,會怎樣?
你專注聽聲音的時間不會太長,只有一兩秒,
接下來我們要換個方法,要選個食物想,你要
短時間是沒問題的,要做的是一再一再聽著。
決定一種食物。選餃子的請舉手?選豆片湯的請
(仁波切敲磬多次)
舉手?看來餃子獲勝。現在你不可以想餃子,要 這麼坐五分鐘,你一點都不能想餃子,只要你一
現在你耳朵聽著任何聲音都可以,
想餃子,你的禪修就毀了。
摩托車聲,咳嗽聲,講話聲,
首先先聽聲音。
只要保持不散亂地聽著聲音就可以了。
(仁波切敲磬多次)
你可以從一個聲音轉移到另一個聲音, 重點是你要知道自己在聽聲音,
等一下我會喊一二三,就不能想餃子。如果有
從人的咳嗽聲到鳥叫聲,重點是知道,
任何一秒想起餃子,表示你的禪修就白做了,各
所聽的聲音改變是沒關係的。
種顏色的餃子都不能想,連「不要想餃子」的想 法都不能有,你這麼想就表示你在想餃子。
當我們禪修時,會有各種念頭生起,你會想起 餃子或豆片湯,或者「好熱啊,這個課什麼時候
一、二、三! 張開眼睛,讓心輕鬆的坐一會兒。
才會結束」,種種念頭都會生起,只要你沒忘了 聽聲音,都還是在禪修,這些念頭都可以隨它 去,不用去管那些念頭。 現在不用再刻意聽聲音,把你的心放鬆著,這麼 自然的坐一會兒。
覺知它,隨它去,不管它
怎麼樣?這個禪修做得好嗎?還是害你想起了 更多餃子?
不必追求「無念」,不散亂就好 關於以上這個狀況,這裡有個比喻,比如明天 我們要去郊遊,你準備了各式各樣好吃的餅和水
當你把心放在聲音上,心裡是不是有各式各樣
果等等,心想最好能整天都待在那裡;但第二天
的妄念生起呢?比如聽著摩托車聲時,可能一會
到了那裡,忽然來了四個警察,表示有事情發
兒心裡會有摩托車來來去去的景象,或接著想到
生,要你不可以離開,這時你可能一分鐘都待不
家鄉,或想到在自己床上伸長了兩隻腳,或到自
了,只想著要走。
己喜歡的餐廳吃著涼粉,忽然發覺「咦,我怎麼
同樣的道理,很多人不了解禪修的意義,以為
在這裡?」如果這樣,就是散亂了。可能你連自
禪修就是不能有念頭,很緊繃的禪修,耳朵也豎 49
起來,強迫要求自己不能有念頭。其實沒有念頭
路,了悟到了「輪涅不二」的見地。
只是禪修的一種覺受而已。禪修有三種覺受:無
但是,現在我所講的部分是止禪,在止禪的時
念,就是沒有什麼妄念想法;喜樂,就是歡歡喜
候,要建立好的基礎。因此在止禪的時候,不會
喜地感受;和清明,就是心理很明朗清晰──這
真正達到自解脫,但是卻已經能發生相應於觀的
些都只是禪修的覺受,而不是禪修的本質。禪
一些體驗覺受,比如說「妄念成禪修,顯相成禪
修的本質精華是什麼呢?知道的可以回答,是
修」,這在止禪上就會發生。
什麼?覺知。覺知又是什麼呢?就是一種「知
能夠這樣去修持的話,就能直接經驗到解脫,
道」。只要「知道」保持著,心中生起什麼都是
就如經典中提到的如來藏、佛陀身與智的功德等
可以的。
等,就不再只是故事,只要我們慢慢去修,就能
只要覺知,任何生起「就這麼放著」
實際的發生在我們自身的體驗上。 禪修的結果是由內在獲得解脫,以及由內在生
所以有句話說:「沒有任何一法(現象)不能
起喜樂,不論到哪都快樂,不論去哪都喜悅,這
成為禪修的所緣,只要是實成有法,就必定是禪
就是真正在體驗上達到了解脫,但多數人一開始
修的所緣」。所以「教云毋逸即是修正行,隨顯
達不到這樣的狀態,很困難,多數的情況是,禪
即悟體性自如如」,就像〈金剛總持祈請文〉所
修了一會兒之後,就妄念紛飛,妄念更多,於是
說:「隨顯即悟體性自如如」,就是心中生生起
想:「糟了,以前沒有禪修時,心裡還沒想那麼
什麼妄念,善的念頭、惡的念頭、無記的念頭,
多,現在一禪修,怎麼妄想變得更多了呢,變得
「隨顯」就是無論生起什麼,都要「如如」,也
更糟糕了。」其實這是生起了禪修最初的覺受
就是赤裸無造作的,讓妄念就是妄念,好的妄念
「如瀑布般的覺受」,這是很好的,是很好的癥
生起隨它去,中性的妄念生起也隨它去,不好的
兆。禪修時,心中生起很多妄念的話,不要灰心
妄念生起也隨它去。「住於任運無整之行者」,
失望,不要想比以前更糟了,其實要認識到,這
是不用去成立什麼善,也不用去抑制什麼惡,是
是生起了「如瀑布般的覺受」了。
什麼就是什麼的放著。只是直接安住著,直接地
二、呼吸禪修
去看著,覺知著。若能這麼安住,就無需要修什
關於禪修方法,用聲音來禪修我們已講過。修
麼,所以說「修行遠離妄心祈加持」。所以噶舉
行人有很多類型,主要有三種類型,一種是形相
傳承不共的修持要點講到:不散亂,無修,無造
顏色型,一種文字或話語型,一是感受型,禪修
作。以上這幾句可以說包含了這完整的三要點。
方法不會適合所有人,所以我們要教更多方法,
當我們這樣修時,就是所謂的「妄念成禪修,
以適合更多不同個性的人。接著我們再教兩種方
顯相成道路,煩惱成友伴」。這也如譯師馬爾巴
法,一種是咒語默念的禪修,一種是呼吸的禪
說的「咒語加持了毒藥」,這類「五毒自解脫」
修。想要哪一個先?默念或呼吸,請舉手。看來
的口訣也一樣,對煩惱不用做任何取捨、修整、
呼吸比較多。
破立,直接安住在煩惱上,煩惱也成為禪修的所 緣,於是說,這就是自解脫。 這種「毒藥轉為良藥」的狀態就是,不用捨棄
接下來要看一分鐘內我們會有幾次呼吸,一呼 一吸算一次,這不算禪修,只是看自己呼吸,等下 我敲磬就可以開始數呼吸次數,再敲磬就停止。
煩惱,直接讓煩惱成為道路,這就是口訣。其實 這類口訣的正行,是要到觀的時候才會講到,也
把身體坐直,閉上眼睛,把全身從脖子到腰到腿
就是認出心性的話,自然妄念成法身,顯相成道
都放輕鬆。
50
仁波切開示
慢慢練習,次數會漸漸增加。 剛才兩個方法,你覺得哪個方法容易?聲音或 呼吸?(現場舉手表示喜歡呼吸禪修比較多)你 喜歡哪個,就用哪個方法。 三、默念禪修 第三個方法叫「默念禪修」,我們心裡默念 「噶瑪巴千諾」。「噶瑪巴」表示三世諸佛事 業,這是噶瑪岡倉傳承猶如頂髻般的莊嚴,能持 誦這個名號是很重要的。默念時不用觀想身形身 相, 念的時候嘴巴和舌頭是不能動的。這裡是 不要用嘴念的,這就變祈請了,就需要觀想了。 用心去默念本身就是禪修。有時嘴上在持咒,但 心早就跑很遠了,心裡想著生意不知做得怎樣 了。這個練習可以睜開眼也可以閉眼。 僧伽們,現在首先讓身體放鬆, 放鬆你的肩膀和背,胸口、腿部和肚子都放鬆, 接著心裡念「噶瑪巴千諾」、「噶瑪巴千諾」, 不要動你的嘴,也不要動舌頭。 好,現在讓你的心放輕鬆的自然坐一會兒。 今天我們教的三個方法,如果你覺得「默念禪 修」最容易的請舉手?這表示不同性格有不同的 選擇。 先做聲音禪修。 (仁波切敲磬)
經驗教導,所以一定要練習 接著會給大家一些回家的功課。這些禪修是經 驗的教導,不是學問的教導,所以回家要練習,不
接著開始數呼吸。
管你住在哪裡,回家要做五分鐘、十分鐘或二十分
(仁波切敲磬開始,一分鐘後敲磬結束)
鐘的練習,一開始做皈依發心,最後做迴向。為了 確定你回家做功課了,明天我會考試。
接著睜開眼睛,輕鬆坐著。 你做了幾次?七次以上舉手,十次以上舉手, 二十次以上舉手,三十次以上舉手。
剛才都是座上的禪修,還有些禪修是座間可以 練習的,比如吃東西時、走路時,或者生氣時, 都可以用呼吸或默念的禪修;或者嫉妒時,覺得
剛剛做的是禪修嗎?你覺得剛才做的就是禪修
「他本來比我差,現在卻比我好,要找個機會把
的請舉手,對了!剛才就是禪修。一開始你可以
他拉下來」,也可以這麼做,或者擔心、不舒
算七次休息一會兒,漸漸增加到二十一次,通常
服、睡不著時,也可以用今天教的這些方法,這
一開始你算到四五次就散亂掉了,想到涼粉,但
樣做禪修。 51
確戒仁波切/「中陰」開示
中陰,生死旋轉門 它牽引著我們今生與來生,展現心的相續不斷,以及業力與因果間斬不斷的密碼。
時間:2012年7月27日
天或說我們清醒時的狀況,我們的眼、耳、鼻、
主辦單位:台灣噶瑪列些林佛學會
舌、身五根,跟外界的色、聲、香、味、觸相對
藏譯中:善戒法師 攝影:妙願法師
應,這是顯相中陰。 二、睡夢中陰:這是指晚上睡覺時作夢的種種
今天的課程是講說「中陰」,我們先進行獻
狀況,屬於習氣身。中陰的作用是相續不斷的,
供。獻供是佛法修行的一部分,不僅是儀軌的一
不管我們是在睡眠或非睡眠狀態。我們醒時的五
部分,也能開展自己菩提心、積聚成佛資糧,是
根和睡時的習氣身,反應是不同的,所以才有顯
對治吝嗇、貪執的方法,所以獻供有其超越物質
相中陰跟夢中睡眠中陰的分別。
上的意義。
中陰,展現心的相續不斷
三、中有中陰(或譯「死亡中陰」):就是從 瀕臨死亡到我們將要投胎的心識相續。 關於顯相中陰,馬爾巴大師又稱為顯相生死的
一般都說中陰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那麼重要
中陰,從生到未死的階段稱為顯相生死的中陰;
呢?因為它與此世跟下一世都有關連。如果我們
把睡夢中陰稱為夢中睡眠中陰,我們的身體在第
知道中陰,知道有前世、來生,我們就會對因果
一中陰和第二中陰的時候,身體和心是相連的。
生起相信的心。
中有中陰是指我們死亡的時候,這時候身體和意
一般人對於前世、來生或因果,多數都抱著懷 疑的心態,只有少數的人相信。對於有宗教信仰 的人來說,雖然知道有前世、來生、因果,但是
識是分開的。 以上三種中陰,以「死亡中陰」對我們最重 要。
因為不知道原因,所以還是有所質疑。 今天我們要從中陰的角度,來討論前世、來生 的因果,從而確認存在,生起確信。 「中陰」的藏文為Bardo,是由「Bar」跟 「do」組成,也就是「在兩者之間」處於「中 間狀態」,展現心是相續不斷的。
那洛巴說,中陰有三種 關於中陰,有許多不同的分法,大成就者那洛 巴把中陰分為三種: 一、顯相中陰(或譯「生存中陰」):就是白 52
顯相中陰:五大由盛而衰的如幻旅程 當我們死的時候,身體和心會分開,身體的五 大會慢慢發生分解,譬如身體的地大開始融入水 大,五根的作用會越來越削弱。 我們身體是由五大:地、水、火、風、空所組 成,五大和諧運作維持身體活力。但我們身體會 逐漸老化,所以會覺察到五官的感知慢慢變差, 當死亡來臨,五大會漸次銷融: 一,地大消融:首先是地大分解,就是指身體 堅硬的部分,如骨骼或肌肉失去元氣,我們的身
仁波切開示
體會愈來愈虛弱,慢慢地手腳也會失去力氣。
的時候,不管吃什麼東西都不容易傷害到胃,老
二,水大消融:地大會消融於水。那麼水大的
的時候就容易傷害到身體,這就是火大削弱的象
力量有哪些呢?是血液、眼淚和鼻涕等身體流動
徵。吃不對的東西會傷害身體,年輕人不容易相
的體液等部分。年紀小的時候,並不容易流眼淚
信,但年紀大的人則會有切身感受。
和有眼垢。當眼睛的眼垢愈來愈多的時候,就是
四:風大消融:火大會融入到風大,風大不
水大在融攝的象徵。這並不是一種病,只是代表
僅是我們的呼吸而已,年長後稍微運動就會氣
身體正在老化。
喘不已,這都是因為風大在消融的緣故。即
三,火大消融:那水大會融攝到哪裡呢?水大
便我們遭遇到以上的情況,不要認為我們生病
融攝到火大,火大就是我們身體的溫度。年輕的
了,這只是老化及將要死去的現象,是一件自
時候我們比較不怕冷,當年紀漸長,火大的力量
然的事。
削弱的時候,這時候我們容易感覺到冷。年紀輕
以上所說的狀況,都是在顯相中陰的狀態。 53
死亡中陰:紅白明點相合,解脫重要時機
當小孩醒過來,一定會找媽媽,他不會想找其他 人,只想著找媽媽一樣。所以在意生身的時候,
如果我們無法呼也無法吸,就是外在的氣斷
會隨著業風而轉動。這時候的意生身具有煙供法
了、但內在的氣還沒有完全斷,身體的四大(地
本《甘露施食.妙欲雲煙供》中說的五種特性:
大、水大、火大、風大)力量和功用,會次第地
一、前世來生身形具
收攝消融。這是較粗的「外分解」,這也是世間
二、諸根圓滿
認為的斷氣或死亡。
三、行無礙
接著,就是對佛弟子來說很重要的「內分解」 階段:
四、業力變現 五、具勢能
一、「顯」的階段:位於頂輪的白色明點往下
一、前世來生身形具:中陰的意生身會因習氣
移動(凡夫的身體是由父精、母血和合而成的,
而執取前世的身形,會習慣以前身體特性和喜
此白色明點是來自於父親的能量),這時會出現
好。真正的身體可能已經被火化了,心識顯相則
「白顯相」。
是投射他生前喜歡或不喜歡的的種種樣子。
二、「增」的階段:位於臍輪的紅色明點(來
二、諸根圓滿:中陰意生身會投射前世的根
自於母親的能量),分別從生前所處的位置移
識,死後肉身已經被處理掉了,但意生身因為過
動,這時會出現「紅增相」。
去種種的習慣,會在意識中清楚的投射出前世的
三、「得」的階段:當兩者在心輪會合時,在
根識經驗。
這個階段,眼、耳、鼻、舌、身等五根都不起作
三、行無礙:因為沒有五蘊身障礙,所以想去
用,與貪、嗔、癡三根本煩惱有關的妄念都會止
哪就可以去哪,能瞬間移動,暢行無礙。比如當
息,因為第六意識融入第八識阿賴耶識中的關
我們想到印度的菩提迦耶,我們的心就會剎那到
係,所有的外相都完全消失,這時會出現「黑得
那裡,在死亡中陰的時候,沒有五蘊身物質性的
相」,亡者會陷入昏迷,呈現無意識狀態。
阻礙。
接著如無雲晴空的基光明會現起,如果臨終者
四、業力變現:我們的業力非常大,尤其在意
有禪修經驗及某些定力,能認出自己在這個過
生身的狀態,我們的心是無法思考的,業的力量
程,是自力解脫的重要時機。紅白明點相合時,
像颱風一樣強大,我們自己做不了主,所以無法
如果福德因緣具足,有具德上師可以幫忙修遷
想待在哪裡就待在那裡,我們會隨著業風而流
識,這時候來修破瓦法是最有利益的,也可以變
轉。如果此世善的業力比較大,善的牽引會幫助
成他力解脫的好時機。
比較大,如果是作惡,那惡的業力也會增強。所
死後「意生身」是怎麼回事?
以我們在世的時候,要好好持修佛法生起良善的 動機,這善的業力會在此時產生作用。
從密乘的角度來說,白色明點與紅色明點在心
五、具勢能:中陰意生身會自然展現出人本有
輪相會合的時間,大約是一個禮拜,其中有三天
的潛能,經論說,意生身除了有「心念所及,剎
半的時間是處在阿賴耶識,亡者不知道自己已經
那即至」的神足通能力,還有能看見平常看不見
死了,雖然身體不能動,但他是有「意生身」的。
的事物、聽見平常聽不見的聲音、了知他人心意
三天過後,他就像睡醒一樣,從第八識阿賴耶 識醒來,他會隨著習氣去到與以前習氣相關的地 方。這就好像小孩子在睡覺時候什麼都不想,但 54
等五種神通。(系列一) 聽打:林伊琦
仁波切開示
慈囊仁波切/《大解脫經》開示
《大解脫經》七日夜閉關, 集中火力大懺罪 依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大解脫經修持儀軌》,七天七夜不間斷,無論出家眾或是在家眾,都可以修持……
時間:2013年09月25日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主講:慈囊仁波切 藏譯中:施心慧
實修《大解脫經》前,必受八關齋戒 今天要講《大解脫經》修持的部分。 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曾著作一部結合「八關 齋戒」的《大解脫經修持儀軌》,以一人專修七
課程一開始,我們先要生起殊勝的菩提心,帶
日夜或七人合修一日夜的方式,閉關實修《大解
著這樣好的動機來聽聞。無論修持任何的善法、
脫經》。所謂七天七夜,就是晚上不睡覺,七天
善行,一開始的時候,都要生起一個好的發心,
七夜不間斷地做修持,白天念誦三次《大解脫
也就是說,能不能成為真正善行,要看做這件事
經》,晚上念誦三次《大解脫經》。無論是出家
情的動機。所以,平常不論從事任何大小善行,
眾或是在家眾,都可以修持,但是在做修持之前
一開始都要生起一個好的動機,這是非常重要
要受八關齋戒。
的。
心的本質,就是禪定就是空性
佛教裡的戒律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人的觀念, 認為只有出家人才需要遵守戒律,事實上並非如 此,在家眾也有要受的戒律。佛教裡有戒、定、
首先我們一起做禪修。那麼要怎麼禪修呢?經
慧三學,其中的戒律,在家眾有八關齋戒、居士
典記載文殊菩薩曾問世尊佛陀:「心的本質到底
戒,出家眾有比丘戒、比丘尼戒等等,總之戒律
是什麼呢?」佛陀當時什麼話也沒有說,就是處
是非常重要的。
在禪定當中。雖然佛陀沒有講說任何話語,但是
在家居士戒有五條:不殺生、不偷盜、不妄
這樣的示現,就是最好的答案。因為究竟的禪定
語、不邪淫,前四者是五戒裡的根本戒,第五條
所要安住的地方,就是心的本質、就是空性。
是不飲酒。如果你無法每一條都遵守,至少做到
我們平常總說心的本質是怎樣、怎樣,空性是
不殺生、不偷盜,如果能如實做到,也算是有好
怎樣、怎樣,其實在禪修的時候,心的本質就會
好持戒了。但要注意的是,光是不殺生,並不算
明晰的展現出來。這就好像一灘泥水,只要不去
是持戒,為什麼這麼講?因為除了行為要斷殺
動它,裡面的污泥、塵垢自然就會沉澱下去,自
生,也要生起斷除殺生的心,這才是真的持守不
然就會變成清淨;可是如果去攪動水的話,水就
殺生的戒律。
會浮起各式各樣的雜質變得混濁。所以,現在我
戒律雖然有五戒,但你求授戒律的時候,可以
們就這樣讓心不要造作、不去攪動那灘水,如此
有選擇。你可以選擇只受一個戒,譬如只受不殺
禪修五分鐘。
生,其他目前做不到的,就暫時不要領受也是可
(大眾安住)
以的。戒律可以說是三學中定跟慧的基礎,是非 55
常重要的,基於這個原因,修持《大解脫經修持
降伏自己的煩惱、妄念,這是自利的部分。方便
儀軌》之前,一開始就要受八關齋戒。
的部分,也就是運用智慧來利益一切眾生,這是
以在家居士來說,如果你受持五戒而且持守得
利他的部分,這就是方便。
很好,你的煩惱自然就會平息。當你的心思比較
在《大解脫經》裡,有關戒、定、慧三學及慈
平靜,三學裡的禪定跟智慧自然就會生起,因為
悲、智慧雙運,說得非常詳細,也非常深,因為
你沒有過多煩惱以及複雜的事情,等於製造了讓
時間關係,我這裡就只能簡短、精要的說明一
禪定跟智慧生起的好環境、好順緣。這也是為什
下。
麼修持儀軌之前,一定要先受戒的原因。
〈仁波切念誦儀軌〉
當我們受了戒、也持守戒律,自然能專心進行
翻到251頁,這裡說我們要發自內心憶念佛、
儀軌的修持,否則念著、念著很容易東想西想生
憶念法、憶念僧、憶念戒律、憶念斷捨、憶念真
起煩惱。所以修持儀軌之前,一定要先受戒的原
正的本尊,這六點非常重要。我們要帶著這樣的
因在這裡。如果有上師在場,就請上師在修持的
心來讀誦經典、禮拜以及懺悔。
地方先灑淨然後再傳戒,之後進行皈依、發心以 及壇城供養等等。
憶念三寶的功德
在壇城這部分,我們要做本尊的觀想。首先把
我們常常說憶念三寶是很重要的,為什麼重
壇城觀想成須彌山那麼大,有四大洲、八小洲
要呢?譬如當我們開心的時候,由於你心裡想
等,進入供養文部分時,須彌山的頂上要觀想無
著:「今天能碰到這麼好的事,是由於三寶的加
量宮(或者叫越量宮),正中間就是大日如來,
持!」這樣就可以避免生起我慢或貪心或嗔心等
無量宮的四個門有四大天王在那裡守護,觀想壇
煩惱,也就成為種種煩惱的對治法。這就是憶念
城東方是不動佛、南方是寶生佛、西邊是阿彌陀
三寶的功德──不會讓我們生起煩惱,這其中的
佛、北方是不空成就佛,而在虛空中有三世諸佛
意義是我們要知道的。
一切菩薩、阿羅漢等等,要觀想得非常仔細。接
同樣地,碰到痛苦的時候,我們也應該要憶念
下來就是頂禮,頂禮之後讀誦經典。今天我們並
三寶,你要想:這些痛苦是三寶的恩德與加持,
不是要真的做這個修持,就是大略的讓大家了解
為什麼呢?因為經由這樣的痛苦,可以淨除我們
儀軌內容。
的業障,也可以藉機轉逆緣為道用,這也是很實
學習佛法,就是學習戒、定、慧
際的一種修持。 很多人碰到困境、痛苦的時候,常常怨天尤
佛教裡的戒、定、慧三學是非常重要的。我們
人、怪東怪西,怪別人造成的,這樣子想,反而
常聽到有人說要學習佛法,那到底要學些什麼
會讓痛苦更嚴重,苦上加苦。如果可以運用正
呢?其實就是戒、定、慧三學。要學習每天都讓
法,把佛法直接運用在現況,那麼痛苦就不會成
自己的身、語、意,合乎戒、定、慧三學,也就是
為我們的束縛,反而會成為我們的順緣,我們就
要依靠戒、定、慧三學,來調整、改變我們身、
能讓自己在痛苦當中解脫出來。
口、意,在任何時候,心裡都要憶念這件事。 佛法裡有方便跟智慧的說法,那什麼是方便 呢?就是悲心跟慈悲心,而智慧指的就是空性的 部分。 以智慧來說,我們透過生起智慧,調服自心, 56
〈仁波切口傳《大解脫經》〉
問答 問:請仁波切解釋252頁的「心心厭捨」,這個
仁波切開示
「捨」指的這是什麼? 答:這裡「捨」就是說佈施。我們常說捨得、 捨得,就是佈施的心。
謹。譬如蔣貢康楚仁波切在彙整編輯、編寫《五 寶藏》的時候,事實上當時有很多教法在僧團裡 已經是失傳了,可是因為有些在家人有口傳,所 以當時彙編《五寶藏》的時候,他們也從在家人
問:第一次上課提到藏傳佛教裡有一位仁波切在
那裡領受口傳,然後紀錄下來等等。那這樣子講
入定中得到佛陀親傳《大解脫經》,藏傳佛教的
起來,這位提問的法友,你給口傳應該也是OK
《大解脫經》是不是有收錄這一部分的記載?第
的吧!(眾笑)
二個問題,領受了這個口傳,我們是否可以給有 緣的人口傳呢?還是要一定程度才可以給予?
《大解脫經》是佛說大藏經的一部分,但比較 特別的是藏傳並未流傳這部經,目前所傳是從漢
答:有關第一個問題:《大解脫經》是大堪布
傳經典譯為藏文。佛陀的教言《甘珠爾》大藏
札西偉瑟仁波切在淨觀中,見到了佛陀,從佛陀
經,大概有一百多函,從2600年前流傳至今,
那裡直接得到《大解脫經》的口傳。所以這是一
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我們要感恩過去祖師
個近的傳承。第二個問題:當自己修持很好,具
大德們。這些大譯師們把佛法的傳承看得比自己
足所有能夠利他的智慧,而且因緣也成熟的時
的生命還重要,寧願冒死都要想辦法讓教法能夠
候,那個時候你就可以給予口傳,如果沒有到那
延續下來,所以我們到現在可以擁有這些傳承。
個時機,可能不是太適合。
(系列五〈圓滿〉)
講到口傳,相較之下是比較鬆、沒有那麼嚴
聽打:徐姮巧 57
阿曲長老/「施身法」的口傳與引導
施身法,斬斷我執大法 施身法的真實意義,是以般若波羅蜜多,從根拔除我執,將其消融於法界。
時間:2018年1月31日
而遷出界覺融合)
主辦單位:台灣尊勝法林佛學會 藏譯中:多傑仁卿喇嘛 圖片提供:多傑仁卿喇嘛
呸 虛空心性不二融,空性無生離邊際, 普遍三昧廣週遍,廣大無詮性中吙。
現在開始施身法的口傳與引導。
(接著供施次第 應如是觀誦)
(阿曲長老口傳開始)
法本《斷境──雄獅嬉戲語誦日常簡略品》
呸 自明本智此體性,升為金剛瑜伽母,
(禮敬上師暨本智空行母,於此編排《斷》之導正文《雄獅 慈愛日常語誦簡略品》)
剝下實體之身皮,即成遍及三千際, 血肉骨頭盡無餘,剁斬成堆不可思,
佛陀暨法眾中最聖眾,直至菩提我祈求皈依, 以我所作善行諸福德,為利眾生之故願成佛。 (皈依發心於前而行,觀想斷境傳承上師於自己頭頂,勝解 之悲悽祈請,念誦三遍)
超越廣大有之圍,即成無盡廣大海。 嗡阿吽 呸 淨證燃故予加持,所欲普具成供雲, 自性心間之光芒,散放輪涅諸剎土。
寂有德怙導師大寶尊,鑒知本相文殊語自在, 大婆羅門具德勝天尊,成就王尊嘎瑪喇西喇,
呸 稀勝承事賓眾祈降臨,
眾生唯怙拉準化身尊,空樂舞者普斷大寶尊,
呸 怙主功德賓眾祈蒞臨,
遍知一切不敗白蓮花,藏地之師尊者大寶尊,
呸 顯有鬼神冤債賓眾臨,
法性現前攝政不敗尊,教證自性善妙全持足,
呸 六道悲心賓眾蒞臨此。
真金剛持不敗法自在,依處總集普喜持教尊。 呸 覺證究竟大樂金剛暨,諸部遍主文殊喜知識,
勝身剎土海曼達供,供以內外密暨真如性。
真諸勝尊法之太陽足,百部遍主修傳太陽暨,
慈意納已殊勝共同之,成就無餘普賜祈加持。
恩無可報根本上師尊,既祈求已祈請賜加持。 執取迷亂想斷戰勝魔,金剛般之三昧究竟已,
呸
願我得成眾生之依怙。
四業之供內外補依物,緣取如虛空庫物而供。
(上師眾融為甘露融於己,持著瓶氣時,觀想明覺自中脈道
58
鑒嚴峻誓違緣障礙除,祈行無漫順緣四事業。
善知識開示
呸 施予前後未得孱弱眾,眾生罪障普悉集於我。 我善樂聚願成菩提因。 呸 供境賓客供物諸種種,能供瑜伽母尊諸一切, 無有二別自心大本智,體性等入法身願現證。
施身法的真實意義 現在開始施身法的修持引導。中文的施身法在 藏文簡稱為Chöd「倔」,意思是「斷」。 一般來講,修持施身法的時候,要求具足一些 法器,比方金剛鈴、手鼓,再加上大腿骨,還有 施身法內容提到:虎皮、豹皮等猛獸的皮,活人 與死人的頭髮,以及五種綢緞所製成的裝飾品, 這些是修持施身法時應該要懸掛在鼓上的裝飾 品,伴隨著悅耳的聲音來念誦,這就是大家所熟 悉的「倔」,簡稱為「施身法」。 施身法本身的真實意義,是以般若波羅蜜多, 從根拔除我執,將其消融於法界,徹底斬斷我 呸
執,因此才用具有「斷除」之意的「倔 」作為
肉骨根器臟腑血脂腦,無盡廣大具此五妙欲,
此法的名稱,傳統又稱「斷法」。所以施身法內
施予顯有鬼神魔障眾,隨所歡心喜悅而滿足。
容主要宗旨在於斬斷,我個人認為這樣的理解應
無始輪迴虧欠冤仇債,所有普悉滅除得清淨。
該沒有什麼錯誤才對(長老微笑)。
取例於己切莫傷於他,祈能具足寂靜菩提心。 呸 諸欲享用圓滿無窮盡,施予六道父母願歡喜, 暫時離諸苦痛具安樂,如法善行願得證成佛。
斷法傳承,佛陀所傳大法 有關於「倔」(斷法)的歷史來源,是這樣 的: 一、佛陀→文殊菩薩:首先是釋迦牟尼佛將此 59
法傳予文殊菩薩。 二、文殊菩薩→聖天菩薩:文殊菩薩將此法傳 予印度大成就者聖天菩薩。 三、聖天菩薩→噶瑪拉希拉:聖天菩薩再將此 法傳予也是印度大成就者的噶瑪拉希拉。
噶瑪拉希拉,就是帕當巴桑傑?
入,還是要完全相信是為真實的,我認為這是被 允許的。若以大成就者密勒日巴而言,即將圓寂 之前告訴弟子們說,他一定要從拉息雪山到曲窪 圓寂。於是尊者的一些年輕弟子以及功德主們, 就迎請尊者到曲窪去;就在同一天,一些年老的 弟子們也能跟著密勒日巴到了某地;同時在密勒 日巴平常說法、灌頂的一塊名為「竹巴竹千」大
有關於噶瑪拉希拉的身分,大多數說他就是帕
石頭上,許多弟子們也正聽著尊者說法;在另一
當巴桑傑。帕當巴桑傑的傳記裡曾經提到,他在年
個地方,有人看到尊者跟一群小孩子們玩著遊
輕的時候,曾經因為見地上有些微差異,因此(從
戲。
印度)被迎請到藏地宣講有關的學說,在那時候他
像這樣在傳記裡,同時在不同環境出現的種種
的名字是噶瑪拉希拉;另外一說,噶瑪拉希拉跟帕
的示現,讓當時的弟子們起了爭執,各自認為他
當巴桑傑各有其人,不能混為一談,有些傳記也有
們服侍的密勒日巴才是真的密勒日巴。最後大家
這樣的記載。但無論噶瑪拉希拉或帕當巴桑傑,
一起來到密勒日巴的面前,要請他評理,到底哪
可以確定的是他們都是大成就者。
一個才是真的他。密勒日巴回答著說:「你們都
證得大成就的聖者,就算傳記的記載有所出 60
是對的,我只是跟各位開個玩笑而已!」從這裡
善知識開示
當巴的其他弟子所傳承下來的施身法,稱為「坡 居」,也就是「男傳承」。這種男女二種傳承, 在當時流傳了一陣子之後,最後還是二合一成了 同一傳承。 瑪姬拉準成為一位度眾極廣的大成就者,在那 個時候有著不可思議如日中天的聲譽。當時佛法 幾乎都是從印度傳來,但卻有很多印度人從印度 來到藏地跟瑪姬求法。所以瑪姬說:「印度法譯 成藏文甚是多,藏法譯為印度文唯有我!」像這 樣從印度來西藏求法的人極為踴躍,當時瑪姬的 度眾事業是非常廣大的。
雄獅嬉戲,瑪姬本智身所傳儀軌 可以知道,成就者會出現種種不同的示現,這都
以上即是與「外部斷法」有關的傳記,現在各
只能認定是他們示現成就的徵兆,應該不是什麼
位手中所拿到的這一部,我們稱為《雄獅嬉戲語
過失──這是我個人的想法。
誦品》,這是瑪姬拉準示現本智身攝受竹巴噶舉
瑪姬拉準,讓斷法傳回印度
祖師普斷.幻化舞師所給予的教法。如果再說明 有關其生平,恐怕會令人覺得枯燥乏味,總之,
所以,在這裡,可以把噶瑪拉希拉與帕當巴桑
這位祖師是貝瑪嘎波所依止的上師,幻化舞師與
傑當作是同一人,當時帕當巴到了西藏之後,又
瑪姬拉準大約有十代人的時間先後差異,就這
將「斷法」傳給了瑪姬拉準。我簡單的講述一下
樣,幻化舞師蒙受親見瑪姬拉準以本智身顯現之
她的歷史,瑪姬拉準是一位西藏人,瑪姬拉準從
後,賜予他《雄獅嬉戲》儀軌。當時沒有文字,
小聰慧,也是一位尼師,常被人迎請去指導佛
所以完全憑著心中的記憶來念誦。然後身為弟子
法。
的貝瑪嘎波將內容撰寫成文字後,流傳了下來,
在傳記上記載,據說她有一次在念誦《般若十
一直到第三世法王那旺貢噶丹增,才從這部《斷
萬誦》的時候,對於詞句獲得了決定信解(也就
法.雄獅嬉戲》的正文裡,擷取出方便做為課誦
是開悟),也因此被稱為瑪姬拉準。藉由瑪姬拉
的施身法部分,也就是各位手中拿到的「施身
準傳承下來的施身法傳承,在藏地簡稱為「摩
法」。(系列一)
居」,就是女傳承;不經過瑪姬拉準,直接由帕
聽打:徐姮巧 61
堪布拉布/「修心」閉關開示
依止上師,是依止他所實踐的法 你依止的不是上師這個人,而是他自心的功德。 比如你依止的上師如果有出離心,你其實是在依止出離心的這個法。
教授:堪布拉布
這樣有次第的去學,如此才能知道阿彌陀佛。否
時間:2015年11月22日
則糊塗地修行,以為西方極樂世界是可以找到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藏譯中:堪布羅卓丹傑 攝影:謝宇恆
的,四處尋問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裡,這樣子就不 是很好了。 所以,我們應該要先好好的讀阿彌陀佛的經
問答 你想往生淨土,卻不知阿彌陀佛是誰? 問:如果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請問要如何念 佛修持,才是正確的呢?
典,還有《中觀》、《寶性論》、如來藏的解釋 等等。如果不學經論就想要了解阿彌陀佛的修 持,是很困難的。
上師教學,最好是以心對心
答:念佛的「念」是一直重複的意思,重複誰
問:堪布,你之前曾說,有些弟子會因為學過禪
呢?是佛陀,那念就有用了。但假如有人念的是
修等知識,反而障礙了他認識心性的修持;但另
從未看過的人,我們會覺得這個人是神經病。
一方面又提到,要找到一位知道如何帶領自己禪
舉例來說,我曾在西班牙遇到一位女士,大家 都說她是神經病,其實外表真的看不出來。為什
修的上師,以及在這之前要多聞思──這樣是不 是有一點矛盾呢?可否解釋一下?
麼她被說成神經病呢?因為明明沒有老公卻自稱
答:這個沒有矛盾。禪修,要有對境及方法。
有老公,還常常寫信給他。一般人都會覺得她精
有一種方法是直接以心對心作接觸,比如師父不
神異常,對不對?
論是教經論或是禪修,都是直接引領弟子心入
這就好比當我們念佛的時候,如果不認識阿彌
道,這樣上課的時候也有,這種方式的教法,弟
陀佛,不知道阿彌陀佛身、口、意的功德,卻一
子應該比較不會走錯。另外是類似我教的這種,
直念他的話,從一般邏輯觀念來看,應該是有問
這跟心沒有關係,只是教導觀念。
題的。所以讀《佛說阿彌陀經》,應該要知道阿
這裡主要說的是,上師的教學是從心上直接著
彌陀佛是誰,一點一滴學習阿彌陀佛,知道經典
手,你所得到的也會是在心上的知識,不會造成
裡說了什麼。所以,歸根究底還是要回到:你必
你禪修的障礙。但如果上師不是在心上教學,而
須真的要聞思修,知道阿彌陀佛是誰,然後才會
是在教概念或共相的話,那這些知識就會造成弟
知道怎麼修持阿彌陀佛法門。
子之後學習的一些障礙。所以,話講回來,最重
我們佛學院的一位堪布,他每次教經論,都是
要的是上師自己要有修持。最好的狀況就是,上
先教中觀、空性,然後教《寶性論》、如來藏等
師文字造詣及實修、實證都厲害,這是最好的
等。我自己覺得,要真的學習阿彌陀佛,就是要
了。如果不能兩全齊美,實修、實證是比文字更
62
善知識開示
先在見地上「相信」,再用禪修去「串習」 問:請問生起確信,譬如對出離心、無常、菩提 心、無我等等要生起確信,是不是透過禪修才可 以生起呢? 答:不是,確信跟禪修是兩件事情。確信可以 說是一種相信,就是你相信、確定這個道理,這 是一種理解。而禪修的另一種說法是串習,就是 你不斷反覆去做,然後養成習慣。所以是你先在 見地上理解、確信,然後在禪修上去熟練、串習。 之前曾說到:「要達到確信,就必須有聞思的 學習。」禪修也是如此。禪修之前,你需要花很 長的時間學習怎樣正確的禪修,然後才能正確的 去修持。舉例來說,大家覺得坐在這裡是打坐 嗎?不是的,這樣不是打坐。打坐的時候要先知 道為什麼打坐,比如以什麼為目的?這個觀念正 確嗎?這樣不斷思考學習。 所以什麼叫做禪修呢?我們看到一個人坐在那 裡不一定是在禪修,因為在禪修之前,必須花很 多的時間觀察,必須找尋心在哪裡,妄念在哪裡 為重要的。
等等,不斷、不斷地去思維、觀察,當他確定就
換句話說,一位教學的上師,不論是教顯乘、
是這個的時候,他安住了,那個時候才叫做禪
密乘或者是口訣的任何修持,最重要的是他自己
修。而這之前都不是禪修,都只是禪修的前行,
要有這樣的領悟跟修持,才能真正對弟子有用,
禪修的學習跟學習如何禪修的過程而已。
這樣才不會造成弟子日後禪修上的障礙。
問:請問若想護持或捐款給閉關中心,可匯款到
佛法不是儀式也不是傳統,它是真理。換句話
哪個帳號?可否公開資訊給大家隨喜?
說,整個佛法的修持就是幫助我們知道這個真
答:我可能要一個大箱子。其實我現在沒有什
理。所以如果一個人想要學習真理,重點是他要
麼計劃,而且我很不喜歡募款。如果你是自發、
先接受這個真理。那要如何能夠接受呢?就是這
而且你真的很有信心捐款,這是很好的,在座的
個道理跟他的心意相合,那麼他就能很快的接
有幾位我認識,他們就作這樣的護持。
受。
但是我自己從來沒有去募款,或是告訴別人捐
而這個真理的傳授,當然有很多的方法,而其
款到帳戶,我現在沒有計劃這些,也不是很喜歡
中的文化是另外需要配合的。所以,如果想要長
這個做法。假如我說了應該要怎麼做,你們不給
期閉關,要如何做前行的準備呢?要如何知道自
不好意思,這樣就不是很清淨,所以這裡我就不
己閉關的因緣已經成熟了呢?很簡單,就是你
多說。不過要謝謝你們有這樣的發心,如果真的
「發誓要去閉關」,下定決心,這是最重要的,
有心布施,歡迎來看看閉關中心,了解閉關中心
其他都不太需要。
到底是什麼狀況。 63
為什麼請有心布施的法友來看看呢?因為如果 在捐款上沒有處理好,有人會懷疑錢用到哪裡 去,然後導致生氣、不高興等等。所以直接來閉 關中心看看最好,看了就知道什麼地方有需要, 這樣會比較好。
要依止的是,「人」身上活生生的「法」 問:上師您說要依法不依人,但是您也說:上師 要有親身的體驗,這兩者會不會有衝突? 答:其實這個問題滿容易的,而且之前都回答 過。之前曾說,當你想到上師的時候,重點是想 到上師的功德,包括他具備的出離心、菩提心、 空性、正見等功德,而不是上師這個人,所以, 你依止的不是上師這個人,而是依止他自心的功 德。因為如果依止的是人的身形,他跟我們一樣
舉祖師密勒日巴告訴我們:「無神、無鬼為正
有生老病死。換句話說,你依止的上師有出離心
見」,也就是說,鬼也好,神也好,都不真實存
的時候,其實是在依止出離心的這個法,所以沒
在,這才叫做是正見。其實這句話就是大乘的法
有任何矛盾在裡面。
門,告訴我們一切萬法的本質就是空性。所以透
問:父母的業障子女還,祖先的業障後世還。如
過這兩個修持,我們可以知道,向鬼神、空行護
果說法成立,請問如何破解業障?
法供施多瑪不是一個大乘的見解,這是世間的見
答:佛教中的觀念不是這樣的,如果是這樣
解。世間的見解就是,有你、我、他、鬼、神等
子,就沒有因果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爸、
等,我們有著不同標籤,但都一樣存在,這就是
媽和孩子成就不成就,不一定有因果的關係,比
世間的見解。
如釋迦牟尼佛的媽媽,她沒有成佛,但她的孩子
一般來說呢,修持分為兩種:一是先有正知、
悉達多成了釋迦牟尼佛,如果說媽媽不成佛,小
正見,然後再以禪修深化、串習你的見解;另一
孩就不可能成佛,這個在觀念上就不對了。
種修持是,一開始沒有這樣的見解,但是你透過 修持之後,幫助你領悟到正知、正見。
以世俗供施,引導斷貪執
這一段的方式,就是透過修持幫助我們了悟
現在還有一些時間,在「四行勝方便」(指累
正見。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我們現在還是凡
積資糧、淨除罪障、供養、布施四種增益修行的
人,還執著一切有、執著有鬼有神等等,貪執很
殊勝方法)這個偈頌裡,在「供養、布施」的部
多不肯捨,這個方法就是用你的習慣、用你執著
分,講到幾個特殊的行持:一是向鬼神布施多
的東西,引導入法道,先去上供下施,讓你不斷
瑪,一是向空行護法供養多瑪。雖然在修持上來
地供養、佈施,慢慢地,你貪執就會愈來愈少,讓
講,這似乎是出世間法的修持,其實它是世間法
你愈來愈能了悟空性,你的煩惱就會越來越少。
的觀念,因為修持的人是世間人,所以有向鬼 神、空行護法供施多瑪的世間習慣。 但是從佛法的觀念上來說,正見是什麼呢?噶 64
這也是《修心七要》比較特殊的地方。譬如之 前談到的「施受法」(又名自他交換法),其實 都是一個世間法,都是在告訴你,有一個我在這
善知識開示
裡呼吸,呼出去給那邊的人。所以修持時的見 地,自己也好,那邊的人也好,感覺上都是實有 的。透過這樣的世俗菩提心的修持方法,讓我們
師徒間沒有金錢關係,法緣更清淨 在西方上佛法課程都要收費的,而且是以上師
慢慢了悟到勝義菩提心、慢慢接近空性。
的名聲大小、佛法課程的深淺以及座位的順序有
〈口傳修心七要〉
著不同的收費。過去有七、八年的時間,我都會
真的想聞思修,就不會覺得累
到蘇格蘭的桑耶林寺上課,我認為這樣的收費好
這次的「修心七要」課程,雖然只有短短三
像在販賣佛法一樣,所以這幾年不斷的提出這個
天,但安排了相當多的課程,相信大家每天這樣
問題,他們可能覺得很煩,但是不管怎樣,我想
密集上課、聽課,包括翻譯,應該都是很辛苦
說就說,而且閉著眼說,就是不看他們。總之他
的,但是我這次非常的開心。為什麼呢?我之前
們生氣也好、高興也罷,反正我閉著眼睛說我該
曾說,聞思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這三天
說的,就算他們明天要趕我走,我還是要說。這
課程裡,我每天可以教那麼多堂課,所以我非常
麼多年下來,去年稍微有些成果了,桑耶林寺也
開心。當然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很累、很辛苦,但
開始不收費了,而且他們在倫敦的一個分部也開
相信來聽課的人應該會得到一些利益的。
始不收費。的確,我知道中心有營運的考量,所
總之這幾天我真的很高興,但不知道你們會不 會覺得很高興,謝謝主辦單位的邀請。翻譯真的是
以我也跟中心說,我的旅費機票自己付,希望降 低他們營運上的困難。
很重要,有個比較好的翻譯在旁邊,我發現比較敢
這樣的教學還會遇到另外一個傳統狀況,就是
講,否則,不論是對講課或聽課的,都是辛苦的。
供養紅包,課程圓滿之後會供養主講的老師紅
另外還有一個重點,如果我們真的很歡喜、真的很
包,就我自己來講,我目前的生活或財務上沒有
想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你就不覺得累,因為你太想
太大的困難,因為一些朋友的支持跟照顧,對我
聽、太想學了;反之,如果你沒興趣或是根本不想
來講已經夠用,所以如果各位供養我,我覺得師
這麼去做的時候,你就有各種藉口。
徒之間的關係會不太好。
但這次我真的是很高興,而且很歡喜能夠這樣
為什麼呢?因為我教你們佛法,你們給我回報
給予教學,所以這些累對我來說,都是小事,也
的這個動作,跟一般的利益關係有點像,我不希
都是能夠忍受的。很多朋友、弟子關心我,怕我
望讓清淨的佛法師徒關係跟金錢扯上關係。我不
身體不好,總是跟我說:「你少上一些課程吧,
收紅包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提醒自己要小心注
還是要休息一下!」但是我實在沒辦法,因為我
意,如果我貪著錢,尤其錢多的時候就會更貪,
覺得:上課、聽聞、聞思,真的是非常重要,這
可能會讓我想得到更多其他的東西,那麼我的心
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我歡喜這麼做,所
就無法專注在修持上面,會離修持越來越遠。
以就不管那麼多了,總之,盡力教!
但是大家還是可以上來把供養放在這裡,為什
或許對你們來說,這三天是特別的,因為上了
麼呢?因為最後我會把這些紅包都供養給這個道
很多的課,但對我來說,是非常平常的。我在閉
場。我不只這裡這樣做,在任何的中心、任何我
關中心,一天都教五小時以上的課程,每天都是
去說法的地方,我都會這麼做,因為畢竟道場還
這個樣子,另外再加上打坐等等,每天大概都是
是要繼續推動很多佛法的事業。供養不見得非常
這樣生活,沒有什麼特別。
多,都是我們的心意,我們一起護持這個道場。
這幾天的課程,大家有吃有喝,有這樣的環 境,所以想再次謝謝主辦單位。
(系列十〈圓滿〉) 聽打:蘇珮瑩 65
堪布拉布/岡波巴大師《勝道寶鬘》開示
佛法的修持,不只是文字 所謂「口訣」,就是能直指並對治你的問題,然後解決它。
時間:2017年10月20日
天天心情都被他左右,最後生起嗔恨心(堪布做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生氣表情,眾笑)。來閉關中心是來學習的,所
藏譯中:堪布羅卓丹傑 攝影:妙願法師
隨遇而安,配合法友
以不要給旁人製造麻煩,不要讓人不開心。所以 來閉關中心學習,就是好好配合別人。
向用功者致敬,創造好環境
三、應當依靠與自己見行相合、值得信賴的法友。
現在課程是直播,所以閉關中心的僧人也在
這裡談到的是「見行要相合」的朋友,那見行
看(眾笑),那麼在閉關中心,我們要禮敬用功
不合會怎麼樣呢?在一起久了煩惱變多,可能彼
者,這是大家應該要學習的。因為這樣學習心態
此討厭甚至吵架、打架。所以閉關三年不一定會
會彼此感染,大家都會喜歡這個環境。對不對?
成為名副其實的喇嘛,雖然你會有喇嘛的頭銜,
如果只管自己開心,不顧他人感受,就不是善的
但不一定成為一個很好的修行者,可能三年當中
作為,這種性格是無法學到佛法的。
一直在吵架,也有這樣的公案、歷史。
如果你很善良、喜歡學習的話,那麼應該知道
進了閉關中心不一定都是好的。如果沒好好的
所有外境都是我們自己造作的。為什麼我們說法
修持,反而會更不好,有可能是被關在裡面每天
喜?你自己想一想,別人討厭你的時候,你開心
算時間:「什麼時候才可以出去啊!」所以閉
嗎?你把自己隔離起來,不配合別人,這個反作
關,可好、可不好。這裡的「見行不合」,尤其
用力同時也會傷害到自己,然後自己也不開心,
是見解行為不好的人,對其他人的傷害跟影響是
這樣的心,是定不下來的,心不定下來,就學不
很大的。舉例來說,如果你在修持,旁邊的人在
到東西,因為想的都是壞的,一直有著嗔恨心,
睡覺,一開始你沒什麼感覺,看久了會想:「那
這樣的結果是什麼呢?由佛法的角度來看,就是
我也睡好了」(眾笑);但如果旁邊是一位比較
學佛沒有學入心,沒有和環境相融合,這是很嚴
精進的人,你會想:「好,我也跟他一樣的精
重。但如果你配合別人,大家喜歡,你也很開
進。」所以見行是會互相影響的。
心,這樣心安定了就可以好好學習。所以,平時
不論是閉關或是平日的時候,最重要、最重要
學習佛法不是只學文字,學習佛法是時時記著你
是配合別人。配合別人為什麼這麼重要呢?因為
的心,要有一顆真心,然後知道如何去學習佛
這樣做,周圍人開心,你也開心,如果嚴以待
法。
人,不配合別人,可能惹人討厭,如此一來,別 人看你不順眼,你也看別人不順眼,偏偏又同在 閉關中心不能出去,天天看見討厭的人在這裡, 66
修學正道,找對人、用對方法 知道學習佛法的方法是很重要的。譬如請上師
善知識開示
加持讓你有財富,就像是小偷去找警察說:「警 察你可不可以教我偷東西」(眾笑),是一件很
值得信賴的法友標準是什麼?
奇怪的事情。你不知道其實上師是要教我們斷除
再說回來「值得信賴的法友」。我要特別說明
財富執著的,那他如何加持你讓你有財富?所以
這裡的信賴跟世間一般說的義氣、信賴是不一樣
是白教的嘛!
的,這裡說的是指佛法上的信賴。指的是你看到
所以,我們必須知道怎麼學習佛法,如何去找
這個人真的有出離心,真的對佛法有信心,真的
上師。就好像有人想要結婚,如果是找出家人幫
在做修持,在佛法上,他是真的值得信賴的。在
忙,那簡直是找師父的麻煩,因為他根本不知道
佛法上來講,他就是你的朋友或者說是所謂的法
從何找起(眾笑),所以找對人、用對方法是很
友,跟這樣的法友在一起,你才會進步,修持才
重要的。
會進展。
學佛法真的是要正知正見,你真的要知道佛法 是在做什麼,可以幫助你什麼。但很多人真的完
向上的個性,不斷的學習
全不懂這一點,問題是也不想懂,然後不想花時
四、應當時常思維資生財物的過患,然後適當的
間去學習佛法。一般人比較喜歡其中的神通以及
去依靠。
加持,可以馬上看得到的利益,尤其特別喜歡求 神問卜,這些都是不具備正知正見的。
這裡的「適當」兩字很重要,食物及住處要適 量、適當,並不是說完全沒得吃或沒地方住。所 67
以,閉關中心有沒有洗手間,或是大小便需要到
五、應當無偏倚的去依靠成就者所傳承的口訣。
比較遠的地方,都是沒有關係的。因為閉關中心
這裡要說的是,法沒有深淺的差別,也沒有比
是學習的地方,主要看師父有沒有教好的法。其
較重要或是比較甚深或是比較淺的口訣。它比較
次是看法友,為什麼呢?因為每天都要一起上
像「藥」,所謂對症下藥,只要是對症下藥,就
課。
是好藥。主要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心跟觀念都不
當然自己身體的狀況也要考慮,比如住在這
同,所以只要口訣對我們是有用的,那它就是一
裡能不能適應、會不會生病。如果身體不好,就
個甚深的教法。舉例來說,對小乘的人而言,大
可能中斷學習,也待不下去,這不是為了身體安
乘的法根本不是甚深的教法,對他們根本起不到
逸而如此的。除此之外,還有最重要的是:閉關
任何的作用,所以對於小乘的人講說小乘的法,
中心要有一個正見的師父來領導,個性要向上,
就是最甚深的教法,因為對他們而言,這才是最
也就是會不斷學習。舉例來說,譬如已經出家了
有用的。
一年、兩年、三年……那有年年精進嗎?藏文有
這裡提到「口訣」,有人一聽到口訣,可能會
一種說法:「有一種樹,一年四季看起來都一樣
有一個想法:「哇,這應該是一個很特別的內
綠。」意思是什麼呢?就是即便四季變化,年過
容!」但並不是這樣子的,口訣很多時候就是大
一年,但它還是始終不會變,什麼都沒有學。一
白話。舉例來說,你是個麻煩很多的人,而當
開始會燒香拜佛、念阿彌陀佛、金剛經等等,好
有個人跑到你面前告訴你:「欸~你真的很麻
幾年之後,還是只會這些,沒有一點點的進步。
煩!」那這個對你來說,就是口訣!(眾笑),
直指你的過患、煩惱,就是口訣 68
為什麼是你的口訣呢?口訣的意思就是:直接指 出你的問題、過患以及煩惱,這就叫做口訣。
善知識開示
所以,佛法的修持,就是要掌握「口訣」這樣
你是帶著這樣的心態在學習的話,這個法不僅無
「直指毛病,解決問題」的精神,不是在文字上
法讓你解脫,反而會讓你生起煩惱、讓你墮入惡
得到一些知識,而是對治、指出你心裡的某個問
道。」
題,對治它,然後解決它。
聽法的目的,願意被指出問題
很多時候,對立的產生,其實都是來自貪、嗔 煩惱。尤其在佛教團體中,會製造出很多問題, 於是有「你是大乘、我是密乘、他是小乘」,或
所以,聽得懂佛法不是要你去背經典內容,不
「我是噶舉、你是寧瑪」等等分別。其實這樣子
是要你去背仁波切怎麼說、偈言怎麼說、這種答
的分別,都是妄念,從法上來講,根本分不出有
案要怎麼解釋等等,這些是叫共識,佛法不是這
什麼差別的。舉例來說,只要把作者名稱換了,
樣的。真正的佛法是,你聽了佛法後,知道自
可能就不知道是哪個教派。換句話說,其實佛教
己不好的地方,這樣就是懂了佛法。比如你嫉
的內容都是一樣的,有時候換個名稱就是不同教
妒一個人,某天有個人告訴你「你的嫉妒心很
派,真的懂佛法的人是不會去分派別的。
重」,然後你真的發現了自己的問題,這就是你
的確,如果是站在大乘或是密乘的角度來講,
聽懂佛法。所以你不用背,嫉妒心你本來就有,
可能覺得小乘還不夠究竟,或者只是一個階段性
貪、嗔、癡你本來就圓滿具足,根本不用背(眾
而已。但是對於我們來說,它不是我們可以去輕
笑),所以現在你應該要明白,佛法要告訴你的
忽或是詆毀的。小乘對我們現階段來講,已經是
是什麼,如果你發現了你自己的缺失,就是聽懂
很圓滿而且是非常好的教法。我們學法,是有次
佛法。
第的學習,比如學習藏文,藏文有30個字母,
我個人覺得,現在很多佛法的教學或學習的心
會拼音還不行的,要能讀懂意思才可以。但是即
態,都有些問題。教學上來講,變成只是書面上
便學會了藏文,也不能就看不起30個字母或是
的知識傳遞與填補而已,站在老師、上師的角
不要它了,因為一開始都是從字母開始,然後拼
度,真正應該的教學風範是要直接指出弟子的問
音、文法,慢慢往上學習,所以要圓滿一個法,
題在哪裡;而做為聽法者的學生來說,不光只背
就是從基礎開始。
書,應該要準備的是:知道聽佛法的目的,你願
很多時候,佛學名相學得越多,反而造了謗法
意面對你的問題,也願意被指出問題,但很多都
的罪業,譬如說「小乘內容不夠怎樣……我們是
沒有這樣的認識。因為我們現在有的不是出離
密教等等。」佛經很清楚的告訴我們,這樣的說
心、不是菩提心,而是五毒。我們要聽懂佛法,
法是謗法,也是最障礙我們投生到極樂淨土的五
才能一點點去捨棄這些不好的,這就是學習。而
無間罪。
不是只是去解釋如來藏、大手印、大圓滿等的佛
六、應當依靠任何對自他有益的物質、藥材、明
學名相,我們要學的不僅只有這些。
咒與甚深的緣起法。
輕視基礎教法,就是謗法 事實上,很多時候都沒有這樣的認識,所以搞
七、應當依靠適合自身體質的食物與保健的方 法。 八、應當依靠任何有益於自身覺受的教法與行
了半天,都只是學經論,都只是在看文字或聽故
誼。
事。如果只是聽故事,增加一些知識也好;最怕
九、應當依靠具有信心與恭敬的善根弟子。
的是,你覺得自己知識增加,覺得自己很懂佛法
這裡的「善根弟子」,有時會翻譯成「有福緣
了,反而讓傲慢增長。岡波巴大師曾說:「如果
的弟子」,意思是他有某個「福緣」,可能是他 69
見到了某位上師,聽到某句話或是某句口訣,這
那麼所謂正念是指什麼呢?就是你的心專注在
個福緣讓他的心產生了改變,這就是有善根的弟
對境上,而這個對境,可以指的是外境,就是所
子。如果沒有善根,聽了半天也沒有感覺,那就
謂的境,也可以指的是認識這個「境」的心,我
是沒有福緣的弟子。這裡就是告訴我們,如果是
們稱做「有境」,指的就是心。所以不論它專注
不具有信心、不夠恭敬、不具備善根的弟子,你
的是在一個對境上或是一個心上也好,重點是,
不要去依靠他,不要跟他在一起。
正念的意思是不忘失它的對境。不忘失就是:好
就如同佛經提到:不可以對沒有信心的弟子講 法。當然,上師要觀察弟子,弟子也要觀察上
像你抓了某個東西,你沒有失去它,一直能夠把 握住它,這就叫做保持正念。
師。我從來沒有跟任何人說「你要來參加我的灌
那正知是什麼呢?它跟正念有什麼不同呢?正
頂、閉關等等」,將來也不會跟任何人說「你要
知的功能比較像是在旁邊守著、護著,就是當你
去參加閉關、參加課程。」不僅我不會叫你過
專注在某個對境的時候,你可能出現一個念頭,
來,我還可能把你趕走,如果你是那種自己沒進
突然想到老朋友現在怎麼樣了,接著你可能就會
步還影響到別人、讓別人走上不對的路,我就會
散亂,你的心就會跑到那個朋友的念頭上,這時
把你趕走。
候正知就要出來,正知會發覺念頭已經跑掉了,
當然要有很大的進步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但上
這就叫做正知。
了那麼多課,聽了那麼多內容,至少要有一點不
所以,正知做的事情就是:知道正念跑掉了。
同吧!不然很多時候,看到很多學生聽了那麼久
正知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什麼呢?我們很多時候知
還是沒有進步,那他就是害群之馬,因為他會影
道自己散亂了,如果沒有警覺到念頭已經跑到
響到周圍的人,人要變好很不容易,卻很容易受
「朋友」上,我們可能一個接一個的胡思亂想,
影響變壞,所以不要在這裡會更好。
然後好長一段時間都不回來。所以正知第一個好
十、在行住坐臥四威儀中,應當時常依靠提起正
處就是停止讓你散亂下去,第二個好處是幫你回
念與正知。
到原來的正念上。
這裡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四威儀:行、 住、坐、臥,這其實是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
是身體做禪修,還是心做禪修?
就應該保有的正知、正念。現在很多人都誤以為
首先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基礎觀念,要知道:
禪修就是禪修的這段時間做禪修,其他時間不修
前行就是一個打底的基礎。所謂「前行」,一般
也沒關係,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所以這裡告訴
是指四共加行和四不共加行,但我說的是廣義的
我們,所謂正念就是禪修。這句話告訴我們,所
前行,就是禪修之前的基礎準備工作。現在的修
緣的不是某個時段你的呼吸或是什麼等等,而是
行人不要說禪修前的準備工夫,連傳統的前行四
任何時候你的行、住、坐、臥都是修持,這個是
加行都做得馬馬虎虎,「四共加行」的觀死無
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
常、因果業力、輪迴過患等等的觀修,現在大家
如果你有這樣的一個觀念,早上一起床,你的
也都不做了;而「四不共加行」,今天拜大禮
行、住、坐、臥禪修就開始了。你不會說等一
拜,明天念金剛薩埵,做得七零八落,做的時
下,我要在什麼時候開始我的禪修,而是你早上
候,更是妄念紛飛,根本心不在法上。
一起床,就有一種力量牽引著你禪修。
正念與正知有什麼不同? 70
不管做什麼修持,我們首先要認識我們都有的 貪、嗔、癡煩惱三毒,打坐的時候,當一個念頭 跑出來的時候,馬上就知道「這是貪的念頭」、
善知識開示
「這是嗔的念頭」……念頭一生起,就能分辨出 來。能認識並觀察自己貪嗔癡的起落,就是修持 的前行。如果前行沒有觀察,打坐的時候就完全 不知道跑出來的念頭是什麼念頭,也搞不清楚自 己心的狀態。 比如說你們去洗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毛巾, 他的毛巾、你的毛巾,掉在一起搞不清楚了;如 果貪嗔癡的念頭生起,你不分辨清楚,還以為自 己是在打坐、在安住,這不是成了一筆不清不楚 的胡塗帳了嗎? 比如說你打坐時的所緣境是你手上的念珠,第 一步是你專注在念珠上,這時你的所緣境、你的 心該專注的地方就是單純的念珠本身(而不是 「念珠」這個標籤),但接著你心裡忽然跳出 「這是念珠」的想法,這時你已經散亂到第二個 念頭「這是念珠」上了,接著第三個念頭跳到 「這是黑色念珠」,所以你其實是散亂了。所 以,其實我們打坐是一直一直散亂的,但我們自 己不知道。 所以一開始就是看自己的心,說自己禪修一個 小時、兩個小時,這是不可能的,你根本不是在 禪修。假如你真的可以安住一個小時,那這個心 一定是很平靜的,有禪修墊上一坐真正安住一小 時的工夫,那你平時講話、說法,應該是很平 靜。 所以說禪修可以安住幾分鐘到幾個小時,這是 身體,不是心,是身體在做禪修,而不是你的心 在禪修。身體好像在禪修,心早就不知到跑到哪 裡去了,這樣你已經違背了所謂的行、住、坐、 臥四威儀中應該要提起的正念與正知。也就是 說,在你的行、住、坐、臥所有時間裡,你的 「心」都應該與正念正知同在,才是在做禪修, 而不是指身體做出禪修的樣子。所以,這裡提到 的正念跟正知,在我們禪修中是非常非常重要 的。 以上就是十件應當依靠的事。(系列三) 聽打:徐姮巧 71
化育活動報導.噶千仁波切《椎擊三要》大圓滿頓悟法開示
信仰因果,才能從煩惱中解脫 時間:2017年8月27日
情況之下去做禪修,去修四無量心,如此日久功
地點:新店矽谷國際會議中心
深,他的「我執」將不會發揮作用。
藏譯中:張昆晟 攝影:妙願法師、殷裕翔
反覆修四無量心,讓我執退散 當然,這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去
我們應該要明辨「愛我執」跟「利他」,這兩 者的內涵本身是矛盾、是衝突的。當然我們在沒 有愛我執的情況之下,可能有一些隨順世俗的行 為,看似是愛我執,但是實際上是出於自利他 的,這些情況也是會有的。
薰修對眾生的慈心跟悲心,特別是大悲心,你必
但是一般來說,愛我執很強的時候,它就跟利
須經久串習,最終才能夠現證果的。現證果與
他心是矛盾的,如果有愛我執,就很難真正的
否,完全取決於你能否從煩惱跟分別念中掙脫、
契入實修,很難真正的去利他,就很難真正從
解脫出來。
「基」上面去認識到實相的本性。
剛剛提到「有則無修法身境」,如果真正懂得
應該要曉得,對於眾生的愛心,就好像是我們
解脫的道理的話,那麼當任何分別妄念現起的時
的外衣;自利的層面,就好像自己的肉一樣,我
候,都能夠當下解脫,在這個境界中,一切凡庸
們在外面包覆了利他的外衣,裡面卻是自利的
的分別將了無蹤跡,就像是到了一座滿布黃金的
話,這樣不會有真實了悟的。
島嶼上,即使刻意尋找普通的石頭,也是遍尋不 著的。 一個真正了悟見地的修行者,在他掌握見地的 72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真正的了悟者, 他們可能在特別的開許或者有益的情況下,從事 種種粗暴行為,乃至於粗言惡語,傷害別人,與
活動報導
他人衝突,甚至去毆打他人,這些情況是屬於特 別情況。
有些人他們可能高談闊論「因果不過都是空 的」,當然,如果你證悟諸法無二的本來智慧,
但是我們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不要心生不清
因果本來就是空的,但在你還沒有證得諸法本來
淨想,不要說:「啊!這個比丘怎麼特別糟糕,
無二的智慧之前,對你來說,造善業得到快樂,
他生氣、打人啊,他為什麼這樣子做啊?」實際
造惡業得到痛苦,這完全是真實不虛的。
上可能並不是你想的那個樣子,他可能沒有絲毫
譬如,我們說要累積有所緣的智慧資糧跟無所
的自利成份在內,而是有其他為了饒益對方的發
緣的智慧資糧,要如何累積呢?要從世俗菩提
心,只是在行為的表現上,有不如你所想的那樣
心,來成就二種資糧。由於有資糧,才能夠真正
的外在展現,這些都是有可能的,所以不應該隨
契入究竟不可思議的佛境界,那這樣子的資糧從
意抱持不清淨觀。
何而來呢?它仍然是來自世俗菩提心啊!所以當
對於一個真正了悟實相法性者,因為他已經從
你有這樣子的修持,真正的去信仰因果,才能夠
自他二元對立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所以他的內心
說從煩惱跟妄念中獲得解脫,否則是做不到的。
相續不會生起自相的妄念分別,也不會生起自相
下一個了悟實相的道相是:「對有情眾生心懷
的煩惱。至於如何評判他是否真正獲得實相的了
慈悲」,越是了悟實相,對眾生會越慈悲的,因為
悟?
他會越曉得:業力因果是真實不虛,造作苦因必
上師堪布門色仁波切曾經提到一個判斷標準,
然感得三惡道等的苦果,所以痛苦都是來自於煩
他說:「對於實相獲證了悟的標準之一,就是對
惱。對於一個真正了悟實相的人而言,他越是能
於輪迴產生出離心。」也就是說此人並不會因為
夠確信此點,他的慈心跟悲心的功德、利他的功
了悟諸法實相,就覺得輪迴非常美好、輪迴非常
德會增上,他會不斷心懷慈悲、明觀慈悲,尤其
值得嚮往、是非常幸福快樂的地方──他會看透
是「無緣悲心」的功德會不斷增上,如此慈悲心的
輪迴眾生的苦:富裕者會有擁有資財的痛苦,而
增上,就是對於實相了悟的一種道相。他雖然曉
貧窮者有被剝奪或者是失去財物的痛苦,他會看
得在究竟上,眾生非實有,可是隨著他對實相的
到輪迴更多的過患,而不會認為輪迴有任何稀罕
通透了悟,在如幻的世俗中,對眾生的慈悲心仍
之處、有任何值得追求的面向可言,所以對輪迴
然是生得起來,油然而生而且會不斷增上。
生起出離心,是證悟實相的一種道相。
對有情眾生,心懷慈悲
對於一切的狀況,能夠抱持淨觀 另外一個道相是:「對於一切的狀況能夠抱持
上師仁波切又提到另外一個對於實相了悟的道
淨觀」,也就是說,當我們不能夠對一切事物、
相,是「信仰業力因果」,也就是說他對於「種
一切狀況抱持淨觀的時候,我們會怎麼看呢?我
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的道理,會非常的
們會認為眾生是實有的、眾生受苦是實有的。
信受。
那什麼叫做抱持淨觀呢?就像密宗所講的,本
他會曉得:原來我執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要對
尊生起次第的教法裡面講到:「見、聞、覺知皆
治我執,就必須要仰賴菩提心、透過慈悲心加以
為本尊、咒語跟法身的遊舞;所見的相為本尊,
對治,以慈悲心跟菩提心的力量,暫時能夠生於
所聽到的聲音為咒語,所起的一切念為法身的遊
人天,乃至於最終成就佛陀果位。所以他不僅不
舞」,這個指的就是「清淨觀」。
會揚棄因果,反倒會隨著證悟,對因果取捨更加 細緻。
為什麼是清淨觀呢?因為實際上所有的眾生在 看待同一事物的時候,由於事物的本性是空悲雙 73
運的自性,沒有實質的本性可言,所有的眾生仗 其業力顯現,會見到不同的面貌。
一般講的手足,指的是同樣的父母所生下來的 同胞兄弟姊妹,我們一般都會認為,同父同母生
舉一個例子來說:同樣的一杯水,六道眾生看待
下來的手足非常重要,不過,血緣上的手足關
的角度都是不同的,天人看這杯水就是甘露,人道
係,是來自於業跟習氣所產生的連結;而我們跟
跟畜生道看到的就是水,而餓鬼道眾生看到的是
金剛手足所結下的關係,是透過灌頂、實修、修
膿血,地獄道眾生看到的則是熔化且非常沸騰的
行,從正法方面結下連結。
金屬。這就說明了:即便是水這一法,也沒有實質
我們跟金剛手足有幾層的連結關係:第一個是
自性可言,它本性當然是空悲雙運的自性,而且它
我們普遍具足如來藏,這個是從「基」上面來講
沒有實存的本體,它的真實狀況是如此。
是有連結的;再來是我們受了菩薩戒,我們一起
從究竟觀點來說,見「佛與眾生無二」,就稱
在修世俗菩提心,我們把菩提心當成如同自己性
為「清淨觀」。對任何的事物都能夠懷有如此
命般護育著,所以我們的生命是連結成一個共同
「眾生與諸佛無別、無有自性」的清淨觀,是道
體的,在生生世世中,我們都跟他們有緊密的連
相的其中一種。
繫,所以應該要對他們具有愛心、要懷抱慈愛
另外一個道相是:「對上師懷著虔敬心」,也
心。
就是隨著對實相的了悟,會真正的視上師為佛
我們都曉得所有的眾生都擁有如來藏,所以自
的,曉得上師與佛陀是無二的,這種更加深刻的
己的金剛手足當然也不例外。進一步的,我們應
虔誠心跟恭敬心會生得起來。也就是說,真正外
該也要曉得:這些手足他們在過去生中,無一例
在的象徵上師,他的本性就是自己的覺性,如此
外的做過我們的父母,所以對他們務必要懷有
一來,自己的心跟上師的心就完全是一體了。
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務必要修慈心,務必
我們說本來智慧的傳承,透過我們薰修二種菩
要修悲心,絕對不能夠在內心捨棄這些有情眾
提心的方便,而達到自心與智慧的相續是一味
生,捨棄金剛師兄弟,要對同門金剛師兄弟要有
的,也就是諸佛的心意、上師的心意、自己的心
慈愛心。
意相續,完全都契合在一起。就好像是把這個世
當然,我們會因為暫時的嗔心跟嫉妒煩惱等等
界的每一盞燈都串聯了起來,透過電線串聯,使
的心理作用,而導致不悅,但是應該要曉得:我
所有的燈都一樣能夠發出光亮,同理,我們透過
們在這一生中有這樣的連結,應該要重視這樣的
虔誠心而使心的功德與上師心的功德完全相契,
連結,如同我們重視我們的性命一樣。
全部都能夠展現出同樣的功德,這就是對上師懷 著更加強烈的虔敬心。
對法友具有愛心 另外一個道相是:「對法友具有愛心」,法友
不管他是正面的好友,或是令你不悅的惡友, 其實都是有益的,怎麼說呢?因為如果是好友, 他可以讓你朝向正面的方向去走;如果是惡友, 他提供一個能夠觀修忍辱的對境。所以不管是好 還是不好的法友,都應該要對他產生慈愛心。
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因為我們有共同的誓
有禪修的人,最終一定是能夠啟發「修所生
言、共同的三昧耶,特別是我們在這個修行的路
慧」的,一個真正有修所生慧的人,對於這個法
上一起培養二種菩提心,透過世俗菩提心的薰
本當中所講的道理,自然而然能夠領悟,所以透
修,最終能夠了悟究竟的菩提心,所以我們連結
過翻閱經文,本身也能夠了解其中的法味。
是非常緊密的,尤其是由正法而結下緣份的手 足,我們稱為「金剛師兄弟」。 74
以上是對第三個要點「對於解脫得把握」,做 的大致介紹。
活動報導
初學者的功課:信心、清淨見 在上一堂課快結束的時候,我們談到「了悟實 相的道相」,包括對於一切狀況抱持「淨觀」, 也就是要觀清淨心的道理。特別是對於剛初學佛 教的修行人來說,我們常常強調「信心」跟「清 淨見」的重要性,必須要這樣子做。 清淨見,它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清淨,一個 是見,或者是一個是觀。所謂的「清淨」指的 是,使自己清淨,而不是要去清淨別人、去轉化 別人。是使自己清淨、轉化自己的,這一點不要 誤解,不要說向外去試圖轉變他人,向外去使他 人變清淨,這個不是清淨觀的道理。 當然我們有時候會去分析、會去觀察這些上 師、善知識如何如何,他們的所作所為該如何。 過去的智者成就者們,他們也都提到了結成師徒 關係之前,必須要善加的觀察,上師跟弟子彼此 觀察這是非常重要的。 可是如果我們也試圖學著那些智者們去這樣子 彼此觀察,然後非常吹毛求疵的去觀察上師跟善 知識,善知識也這樣子非常吹毛求疵的觀察我們 的話,那麼會有個狀況,就是我們任何上師善知 識都得不到,你可能連達賴喇嘛尊者你都會找出 問題而不依止他了,會產生這樣子的問題。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最好方法應該是上 師跟弟子彼此觀清淨心,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如果你真有如此廣大的清淨心,即便是凡庸的
應該要普遍的觀「廣闊的清淨心」,這樣子能夠
土石,你也會看出它的價值的,因為我們要曉
使我們的心量變得非常的廣大,這是我的主張。
得:從本源來說,沒有一法是從一開始就不清淨
我認為以宗教來說,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宗
的,所有的法都是本來清淨的。
教,有些人會認為「我的宗教是比較優秀的,是
如果你懂得密宗的見解,那麼以地、水、火、
比較好的,其他的宗教是外道,是不好的」,有
風、空五大種來說,它的自性就是五方佛的佛
這樣的想法。但實際上我認為不是這樣的。凡是
母,就是五大天女。而五毒的本來自性就是五種
宗教都講究所謂人心的轉變,所以我認為所有宗
本智。當你真的懂得密宗的見地,真正懂得密宗
教徒都是僧伽,所有眾生都是自己的父母,用這
所講的清淨觀,你就會曉得:原來所清淨的是自
樣子的清淨心來看待宗教與眾生的時候,我們的
己的心。當你的心清淨的時候,就能夠真正的展
心量會廣大,這個就是普遍觀清淨心,就是所謂
開智慧。(系列之四)
的「使自己清淨」的清淨觀的做法。
聽打:馮復華 75
塗鴉牆
別拿勝義諦,欺負世俗諦
最近想要很膚淺地談一談二諦。其 實要講明白二諦,以及整理出各派、
不成熟的凡夫。」
各宗、各大師對於二諦的安立解釋,
於是,所謂的世俗諦,我們除了認
不是一篇小文章能做得到的,但是促
識到「世俗」這一面向之外,也得注
成我仍然想要膚淺地談一下二諦的原
意到「諦」這個字。也就是說,雖然
因是,一直以來我發現不少法友對於
是虛妄的,但是,確有其功用作用,
二諦不是太認識,以至於在勝義諦與
以及,這是了悟之前不可能沒有的感
世俗諦上矛盾、糾結著無法平衡。尤
知經歷。
其,對於世俗諦有些誤解。
什麼是「二諦」?
於是在龍樹菩薩的《中觀論頌》 中提到:「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 法。」又說:「若人不能知,分別於
要談這問題以前,我得先定義一下
二諦,則於深佛法,不知真實義。若
範圍。所謂的勝義諦,在這裡主要是指
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
實相境界,是無造作的境界,是聖者們
義,則不得涅槃。」
禪定所趨入的實相。至於世俗諦,是
因此可以看到的是,整個佛法包含
指虛妄的境界,是造作的境界,是凡
著勝義諦與世俗諦,或者說,佛法並
夫之心所想像出來的虛妄世界。(註)
沒有排除、貶抑或輕視世俗諦。而是
可以說,所有目前我們身與心所經
在介紹出勝義實相與世俗現象這兩種
驗到的一切,多是世俗諦的範疇。在
境界,讓我們認識此刻的狀態處境,
竹清嘉措仁波切的《二諦》一書中,
以及知道能達到的更高境界。
關於世俗諦方面說到:「世俗諦之所 以被稱為「世俗」,那是因為無明遮
76
樣的情況下,世俗諦並未欺矇或誤導
勝義諦,不是用來打高空
障了現見真如。而之所以說是「諦」
但是現今在一些社群媒體上,有
(真理),是因為一直到不成熟的凡
時會看到一些例子。比如有人發表某
夫了悟真如之前,都會將世俗諦視為
些快樂的時光與照片,就會有學佛的
是真實的,而這種性質以一種與它被
人跳出來說:「何須執著虛假象」或
感知的方式一致的狀態運作著,在這
者有人分享著禮佛修持等法喜時,也
專欄
則規範等等。 因此,創造出適當的修行順緣與修 持環境,這是世俗諦,但卻是現階段 必要的工具。即便在經典中也提到, 在佛陀時代有一群比丘們禪修無法進 步,一位阿羅漢觀照到原因出在食物 上,於是在調整了食物之後,比丘們 的禪修便有了很大的增長,甚至證悟 有修行人會說:「凡所有相,皆是虛
了果位。
妄。」在生活中也會看到,有人說最
雖然勝義諦是究竟實相,是那麼離
近身體不好時,會有人說:「只是臭
言絕相,超越一切,但是,要達到勝
皮囊,五蘊皆空。無需在意。」又或
義諦,卻是離不開世俗諦的,如果拿
者有人表達近來有些情緒、情感上的
著勝義諦的實相真理,去欺負、壓制
問題過不去時,也有人表示:「覓心
世俗諦各種現象真理,最終也只是在
了不可得,何有情緒可得?」
欺負自己和欺負別人。
這樣說,按理是沒有不對,拿出佛 經中勝義的境界,來應對現象的問題
別拿勝義諦為放縱背書
也是一種角度,以及個人的選擇或者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可以看到,一
是個人的修持境界。但是這可能產生
些學佛人表現出對一切的忽視與不在
一個問題是,如果在對待生命的態度
意,是因為那所謂的勝義境界,諸如
上,不論是對自己或他人,過度的忽
「虛妄不實」、「如夢如幻」等等的
視與輕視世俗諦的話,這未免有失佛
思想,但是也有另外一種類型的表現
法的圓融,過於偏頗。此外,還可能
是,恣意而為且隨心縱慾,而這可能
會造成不能正常生活,產生更顛倒的
也是來自於勝義思想的曲解,比如說
世俗問題。
「無二無別」、「不作意」、「任運」
尊重世俗諦,創造證悟的順緣
等等思想,常被引用的幾句話有:酒 肉穿腸過、狂智、瘋瑜伽士等等。
事實上,如果能夠好好理解認識二
總之,在不礙於勝義諦的認知上,對
諦,會發現,勝義諦是究竟的境界,
於世俗諦應該給予一份尊重。因為我
是一個修行人的努力目標。而世俗
們終究避免不了世俗的各種顯現,也
諦,可以是一個修行人在努力達到目
避免不了其影響與作用,於是只能在
標的過程中的各種必要條件。諸如:
成佛之前的漫漫長路中,適當地依靠
健康的飲食、正面的思想、友愛的關
著世俗諦,從而漸漸地趨向勝義諦。
係、適當的環境、遵循某些適當的規
註:請參考竹清仁波切《仁波切說二諦》P24-26
77
丹傑 異想 與孤獨感聊聊 剪 貼 簿
「人可以孤獨,但不被孤獨動搖。」──片桐十州禪師
從沒想過,印度菩提迦耶的祈願法
這些實際發生的情況,並沒有什麼
會上沒有法王的身影。世界上,很多
好與壞的分別,切身感受比較不同的
事情我們都沒有想過,或者都被自己
是,自己多了許多時間和自己相處。
忽略了,例如原來自己會感到如此孤
因為這樣的機會,我才發現(或者說
獨。
承認)自己有著挺強烈的孤獨感。
我認出孤獨感了
當依止變成依賴……
往年印度祈願法會上,法王在的
過去十幾年來,噶舉祈願法會在
時候,比較忙,忙於活動、佈置、翻
法王從未間斷地親力親為、充滿個人
譯、溝通,心理上壓力大之外,同時
魅力的帶領之下,不知不覺當中,
運動量也比較大,因為常常樓上樓
自己從「依止」上師,習慣性地變
下、場內場外狂奔。事實上,心中常
成了「依賴」上師,從依止上師的
把印度祈願法會當成難得的減肥瘦身
「法」,慢慢變成了依止上師這個
之旅,但今年法王沒有出席,法會下
「人」。因此,當上師這個人突然不
午五點準時結束,晚上也不會被臨時
在的時候,我們積習已久的是或不
叫來叫去,說實在運動量大大減少,
是,對或不對的堅持,也突然沒了準
因此只能靠自己安排運動、繞塔。
則,自己頓時感到焦慮、孤獨和無所
行政管理上來說,往年遇到問題
78
適從。
時,尤其人和人之間的衝突時,大家
說實在的,一開始我還沒有察覺到
常常冷處理,反正等著請示法王下決
自己具有這種情緒,畢竟法會行程還
定就好,但今年因為法王不在,我們
是緊湊的,從籌備(兩次飛到美國和
不再像以前有藉口或靠山,也無法理
法王開會)、過程(總共10天)到
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應該事事尋求解
收尾,每天都有層出不窮的突發狀況
答、得到解答,因此只能自己嘗試面
需要處理。除了用「忙」來迴避面對
對和解決。因此相較過去,管理上比
自己的孤獨之外,心理上自己也花很
較輕鬆,似乎問題、衝突比往年少,
多找尋藉口安慰自己,也就是和其他
整個工作團隊比較安靜。
人討論、猜測、探尋、八卦甚至抱怨
「法王不來參加法會的各種原因」。
的教法,是帶領我們開顯內心圓滿,探
總而言之,就是想盡辦法向外攀緣,
究萬法實相的方法,而一個具德上師
找尋寄託。然而,無論自己如何避
的責任,就是幫助我們面對自己,認識
免、忽略內心的孤獨感,總有那麼一
自心,體會到內心原本的富足。
刻,可能是在望著正覺大塔旁掉在地
記得法會開始前不久,在美國開會
上的一片菩提葉,點燈晚會彩排很多
時,法王半開玩笑地說道:「如果今
僧眾遲到缺席,或者和法王透過印度
年我不去,你們(工作人員)就更應
極端不穩定的網路視訊開會的時候,
該要去。」當時聽完不以為意,現在
孤獨感又會趁隙探頭而出。
卻多少有些體會,或許法王如此刻意
喚醒我們本具的勇氣
地缺席和放手,是在幫助我們喚醒內 心本具的勇氣,他的那一句話,讓我
這種孤獨感並不舒服,美國著名尼
接受磨練留在原地,不能逃避。無論
師佩瑪丘卓曾說:「孤獨所造成的心
如何,十幾天的法會還算順利,也沒
痛,絕不是我們想要的東西。那是一
出大狀況,我們都安然度過。
種焦慮不安、嚴陣以待、急於逃亡,
半年後的現在,我獨自坐在安大略
而又想找個人或找樣東西來陪伴我們
湖旁,撰寫著這篇文章。今年祈願法
的感覺。」❶ 直到我無法迴避時,才突
會上認出的那位老朋友──孤獨感,
然發現,原來我依止上師只是為了填
也伴隨在我身邊,一起欣賞著這美麗
補自己內心的空虛。佛陀時常提醒弟
的湖景。
子要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佛陀
註❶ 出自佩瑪丘卓《當生命陷落時》
79
藏醫與佛法
曬太陽養生, 補骨補氣 尤其是手心,平常讓掌心朝向太陽,可舒緩疲勞,促進睡眠。
教授:達哇醫生
就醫理來講,是不是茶鹼加上奶油的酸會對人體
日期:2013年5月8日
造成傷害呢?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答:是的,可以這麼說。奶油、酥油茶、甜奶 茶對人體不是不好,但不好的原因在哪裡呢?就
問答
是過量了。一旦食物過量,就會引起很多疾病,
問:老師剛才講到手心要讓太陽曬一曬,能不能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罹患糖尿病的喇嘛比以前多。
請您再詳細解釋為什麼呢?
像印度糖尿病人也很多,因為他們的飲食含糖量
答:這個原理就跟中醫針灸穴位一樣,這些都
過高。如果喝過印度奶茶的人都知道,印度奶茶
是隆運作的部位,就好像氣功用手發方式運氣治
真不是一般甜,而是特別甜。所以叫他們做茶要
病。一般來說,你體內的氣和能量很足的時候,
跟他們說「多放點牛奶、少放點糖」。印度的奶
你的手心是熱的,但如果胃寒,這個人的手腳始
茶還有一個特色,就是會放小豆蔻,這對腎臟很
終會是冰冷的。所以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去曬曬太
好,也可以讓胃口變好。
陽,陽光不僅是維生素D「活化劑」,也有助於
講到酥油茶,以前西藏寺廟喇嘛都有心血管的
驅走體內寒氣,提升腸胃消化吸收。曬手心方法
毛病,除了海拔與天候不良影響,另外還有一個
很簡單,在陽光下攤開雙手朝向陽光或者抬起雙
重要原因是:喜歡喝酥油茶。西藏的酥油茶是有
手,掌心朝向陽光即可,常曬手心可舒緩疲勞,
加鹽巴的,除了茶濃,還放了很多的黃油,所以
促進睡眠。
倒酥油茶的聲音是「豆、豆、豆……」,因為真
不論是中國傳統氣功,現代科學也在研究手於
的很濃,茶杯最上層還會有一層厚厚的黃油,所
全身的關聯,甚至腳底穴位也是身體五臟六腑的
以他們喝茶之前要先把酥油吹開,喝完剩下的
反射區。所以你曬手心之後,引來的熱會直接影
油,會再拌著糌粑揉著吃光。
響到體內的臟器。就好像胃寒的人,晚上睡覺前
後來因為寺廟很多喇嘛罹患高血壓、中風等狀
搓熱手心,把手放在胃的部分,原本寒涼的地方
況,才慢慢意識到主要原因是酥油茶,所以油不
就會慢慢熱起來,然後再輕揉,如此重複多次,
能過多,就是要適當。比如隆型的人或培根型的
特別是晚上吃完東西之後,溫熱輕揉,可以幫助消
人,適當的喝一些酥油茶對身體還是有好處,但
化。同樣地,有婦科問題的人,也可以如法炮製。
黃油跟鹽都不能多,除了會引起高血壓問題,另 外也會導致血糖不穩,甚至膽結石的問題。
問:尊者不止一次說奶油跟酥油茶對人體不好, 80
之前談到,人有七種不同的自然體質。而藏人
法訊
普遍有一套自我養生概念,譬如腰不舒服、腰
那邊吃也受不了,所以會先告訴他們少放點瑪莎
痛,就會順口說:「我今天不吃馬鈴薯,改吃什
拉。
麼、什麼的」,如果頭疼,就知道油吃太多了,
不光在印度,不丹人也很喜歡吃辣,雖然辣椒
然後忌口不吃油等等。好像都是醫生,可以判斷
很小,可是辣得誇張、辣到不可想像,所以當地
自己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雖然普遍對自己的
有這樣的一個說法:「煮一頭牛肉,一個小辣椒
體質有概念,但很多人始終戒不了貪嘴,所以即
就夠了。」
便知道吃了不好,有時候還是吃很多黃油,特別
我第一次去不丹的時候,是到一位貴族家裡做
是吃糌粑的時候,往往不放茶,就光是黃油和著
客。餐桌上各式各樣的菜都有,他們說辣椒很好
糌粑吃,這樣過量當然不好。
吃,所以我先拿了辣椒想嘗嘗,本來拿得挺多
有關酥油多寡的問題,還要看地方。像印度等
的,但他們說:「喔~只要一點點」,看他們吃
氣候熱的地方就不能太多,天氣冷的地方就可以
的時候就咬一點點放嘴裡,我如法炮製,哇~舌
適當的吃一點。為什麼呢?因為體內有一些油脂
頭冒火,辣到沒感覺,辣到完全不能自己。就把
的時候,可以讓身體比較不怕冷。有些人去西藏
冷水、米飯全灌下肚,但是因為飯很熱,於是火
感覺特別的冷,那是因為你體內本來就沒有熱
上加熱,滿嘴燙到讓人抓狂,然後開始鼻涕、眼
能,所以受不了西藏酷寒的天氣。
淚直流。這頓飯吃得真的很痛苦,一邊吃一邊 哭,其實不是哭,因為真的太辣了。
問:茶具或者容器會影響健康嗎?因為西藏、尼
不丹人從小就有吃辣的習慣,很多人都有胃潰
泊爾、印度、不丹等寺院幾乎都用鋁製的容器煮
瘍的毛病,但是還是繼續吃。因為吃了之後起了
茶,而台灣寺院都是用不鏽鋼容器。
麻醉作用,好像感覺不到,然後就胃癌了。韓國
答:西藏以前沒有鋁製,都是用類似土製的容 器,其實挺好的。後來是從印度引進了鋁製品,
人大多也是這樣,他們也很喜歡吃泡菜,一年四 季都在吃,凡是吃多了就有問題。
然後一直沿用至今。當然,鋁製容器可能沒有不
再回頭說豆類。豆類品種很多,印度很多人吃
鏽鋼製的好,可是如果不放酸性食物,好像還好
素,主要蛋白質來源就是豆類。豆類有溫性、熱
一點。西藏人有一個習慣,就是不管有沒有病,
性、寒性,只要問印度賣豆子的人,他們會告訴
一個月就是吃一次貴重藥(藏藥),那是排毒
你哪種是熱、哪個是冷的,他們幾乎都知道。譬
的,其實有點類似保健食品的概念。當然,如果
如你發燒的時候,應該喝什麼樣的豆子湯等等,
能夠改用不鏽鋼容器,不會溶出不好物質的,那
他們都知道。在我的經驗裡,凡是豆湯是黃色
當然是更好的。
的,胃酸過多還有胃潰瘍的人就不能喝太多,一 喝完會馬上就反胃。印度人很喜歡吃馬鈴薯,一
問:尼泊爾、印度等有很多豆類食物,譬如豆湯
年四季都有,特別是寺廟,還有西藏學校,他們
有黑豆、扁豆等等,對素食者而言,是非常好的
整天都吃馬鈴薯和豆湯,所以營養不足,很多都
蛋白質補充方式,但是台灣人說這些豆子很寒,
有胃酸過多的問題。另外外形大的那種豆子,是
但如果像印度人那種炒法,又滿上火的,該如何
不太容易消化,所以盡量不要在晚上吃,瑪莎拉
去調整呢?
也是適當的加一點就好,不能吃太多,因為如果
答:是這樣的,不同地方的人,生活習慣就不
以前沒有吃這麼多香料,一般吃了之後,胃馬上
一樣。印度人做飯菜,特別是做豆類,喜歡放很
就會不舒服。(系列二十)
多混合香料瑪莎拉,即便我們住在印度,長期在
聽打:徐姮巧 81
龍樹慈善藥房
化零為整, 家庭藥包上路! 文.圖/張琦 ▲發送家庭醫藥包前,集中進行講解也給大家提問機會。
龍樹藥房近年舉辦了多次義診,雖然活動能起 到一定的醫護作用,但對於急症患者而言,的確 無法解燃眉之急,於是我們著手家庭藥包的發放 計畫。 長久以來,尼泊爾醫療資源缺乏,很多地方沒 有醫院甚至藥房,或是生病後沒有錢看醫生等 等,所以發藥計畫獲得當地社會大眾的支持。但
▲家庭醫藥包需要事前分裝,非常耗時、耗力。
是究竟家庭藥包裡要放哪些藥物?劑量要多少? 成為主要考量的因素。 我們跟幾位經驗豐富的醫生開會討論,聽取內 科、外科、疼痛科、五官科等醫生的建議,整合 意見後,確定贈送14種內服、外用藥物和4種醫 用品。至於劑量,大家認為藥物如果以家庭為單 位進行發放,利益的範圍將會更廣大,所以我們 根據家庭大小來決定藥物數量,分別設有單人、
▲ 未來希望能走進偏遠山區,持續將家庭藥包送到更多、 更需要的人手上。
兩人、3人、4人和4人以上的藥包。 因為需要的藥物數量龐大,於是我們直接跟藥 廠取得聯繫,他們在瞭解並確認了我們的計畫 後,以優厚的價格把藥物賣給我們,讓我們在有 限的資源下,可以利益更多的人。
合村民進行一次講解,也給大家提問的機會,以 解除他們心中的疑惑。 2018年4月底,我們進行第一次家庭藥包發 放。地點選在加德滿都遠郊孫達利澤爾地區的納
贈送家庭藥包和義診活動不同,義診只需通知
亞帕替,發藥點則設在直貢噶舉寺院。當地的
義診的時間,比較可以隨機應變,贈送藥包就不
婦女組識跟我們推薦了86個貧困家庭,共計435
一樣了。事先的分裝藥物,就是一項耗時、耗力
人,最後有71個家庭前來領取藥包,其中有一
的工作,這部分我們特別請學生課後來幫忙。至
位是孤兒院的院長,特地為孤兒院童領取藥物,
於如何選擇受助家庭?我們請尼泊爾的「政區辦
直貢噶舉寺院裡有36位僧眾接受單人藥包,除
公室」提供資訊,透過他們確定好受助家庭名單
此之外,我們也將剩下的藥物捐贈給寺院診所負
和人數,之後我們再挨家挨戶發送醫藥包。
責人。
因為藥物是特殊商品,即使藥袋上寫得清清楚 楚,接受者難免還是有疑惑,所以發送之前會集 82
未來,我們將走進偏遠山區,希望年年不斷, 持續將家庭藥包送到更多、更需要的人手上。
台灣地區
①郵政劃撥帳號:16941166
眾生小舖
戶名:眾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②因果福利社:http://www.pcstore.com.tw/da_yuan/ 台灣以外地區 (請來信詢問:hy.chung.shen@gmail.com)
報告法王:我做四加行
崇高之心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由內而外改變世界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定價:300元
譯者:施心慧 定價:390元
法王教你做菩薩
深藏的幸福
──噶瑪巴《佛子行37頌》釋論
──回憶第十六世大寶法王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作者:諾瑪李維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英譯:妙悅
定價:320元
定價:399元
就在當下
吉祥如意每一天
──108則創造更美好未來心要
──大寶法王口訣日曆
語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定價:280元
譯者:感恩 定價:500元
大寶法王:千年一願
慈悲喜捨每一天
──17段「乘願再來」的心願
──讓愛無限延伸的365項修練
作者:米克.布朗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譯者:施心慧
定價:280元
定價:360元
愛的六字真言 (增訂版)
上師之師
作者:第15世噶瑪巴.卡恰多
─ ─歷代大寶法王噶瑪巴的轉世傳奇
傑、第17世噶瑪巴.鄔金欽列
原著:勉東倉巴仁波切、八蚌欽哲仁波切、堪千創古仁波切
多傑、第1世蔣貢康楚仁波切
講述:堪布 卡塔仁波切
譯者:妙融法師、堪布羅卓丹傑、金吉祥女、施心慧
口譯:比丘尼洛卓拉嫫
定價:350元
定價:499元 83
見即解脫
除無明闇
──尊聖的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噶
作者:第九世大寶法王
瑪巴傳記與教言
噶瑪巴旺秋多傑
作者:報恩
講述者:堪布 卡塔仁波切
定價:360元
譯者:比丘尼洛卓拉嫫 定價:330元
師心我心無分別──法王教
恰美山居法1─4
你喚醒虔敬心的365則心法
──一生中山居閉關的實修教法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作者:噶瑪恰美仁波切
定價:280元
講述:堪布 卡塔仁波切 定價:420元~450元
法王說不動佛
直指明光心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大手印指導教本:明現本來性》釋論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作者: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
定價:340元
譯者:施心慧 定價:420元
大手印大圓滿雙運
願惑顯智
原典作者:噶瑪恰美仁波切
──岡波巴大師大手印心要
釋論作者:堪布 卡塔仁波切
作者:岡波巴大師
譯者:噶瑪策凌確準
釋論:林谷祖谷仁波切
定價:380元
譯者:呂家茵 定價:420元
恆河大手印
你是幸運的
──「大成就者帝洛巴二十九偈金剛頌」釋論
──直指快樂修行的道路
原著:帝洛巴尊者
作者: 詠給.明就仁波切、
釋論:第十世桑傑年巴仁波切
艾瑞克.史旺森
藏譯:噶瑪慶烈蔣措
譯者:林瑞冠
定價:370元
定價:360元
乾乾淨淨向前走
請練習,好嗎?
──從〈三十五佛懺〉步上成佛
──明就仁波切「開心禪」引導
之路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
作者:堪布 卡塔仁波切
譯者:妙融法師
譯者:比丘尼洛卓拉嫫
定價:350元
定價:340元 84
為什麼看不見
覺醒一瞬間
──「看見」的關鍵就在「心」!
──大圓滿心性禪修指引
作者: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
作者: 措尼仁波切
譯者:施心慧
譯者:連德禮
定價:360元
定價:399元
動中修行
別上鉤
──讓世界靜下來,或讓自己靜
──轉「怒火」為「清涼」的6堂課
下來?
作者:佩瑪.丘卓
作者:創巴仁波切
中譯:普賢法譯小組、蔣巴.丘卓
譯者:靳文穎
定價:290元
定價:280元
自由的迷思
帶自己回家
作者:創巴仁波切
──藏傳佛法前行修持指導
譯者:靳文穎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海倫特寇福
定價:340元
譯者:妙琳法師 定價:450元
座墊上昇起的繁星
佛陀標準時間
作者: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
──讓當下的無限可能覺醒
譯者:施心慧
作者:舒雅達(Lama Surya Das)
定價:390元
譯者:項慧齡 定價:380元
藏密氣功
愛與微細身
──從「以氣修心」到「心氣合
作者:措尼仁波切
一」的解脫道
口譯: 台 灣 芬 陀 利 迦 翻 譯 小
作者: 噶千仁波切 譯者:羅鐸仁謙等
組、施心慧 定價:399元
定價:360元
醒了就好
禪修的美好時光
──擁抱真愛的14段旅程
──噶千仁波切教你禪修「止觀」與「生圓」
作者: 措尼仁波切
作者:噶千仁波切
執筆者:艾瑞克.史旺森
譯者:霍博雅
譯者:林瑞冠
定價:390元
定價:420元 85
鍛鍊智慧身
菩提心的滋味
──藏傳瑜伽運動的修持
──到彼岸那六條完美的路
作者:蘿絲泰勒金洲
作者:措尼仁波切
譯者:爾娟
口譯:朱穆金、多傑喇嘛
定價:350元
定價:350元
自心伏藏
金剛亥母實修法
──明就仁波切365個觀心口訣
作者: 確戒仁波切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定價:290元
定價:340元
行腳
四加行,請享用
──明就仁波切努日返鄉紀實
──校長上菜,祝你修行胃口大開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
作者: 確戒仁波切
攝影:殷裕翔 文字:黃靖雅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定價:480元
定價:340元
中陰解脫門
我心即是白度母
──生死之旅一定要記得的6件
──「白度母」實修教授
事
作者: 噶千仁波切
作者:措尼仁波切
譯者:霍博雅
定價:360元
定價:399元
當蒲團遇到沙發
虔敬就是大手印〔新修版〕
──拯救你名存實亡的禪修
──《四座上師相應法》實修教導
作者:奈久‧威靈斯
講述:堪布 卡塔仁波切
譯者:項慧齡
原作:第八世噶瑪巴 米覺多傑
定價:390元
定價:350 元
動中正念
第一護法:瑪哈嘎拉
──透過禪修和日常覺知
作者: 確戒仁波切
與自己為友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作者:創巴仁波切
定價:340元
譯者:陳慧梅 定價:380元 86
彌陀天法
虹光身
天法伏藏:天法明就多傑
作者:南開諾布法王
儀軌編纂:噶瑪恰美仁波切
譯者:蓮海
儀軌釋義:堪布 卡塔仁波切
定價:350元
譯者:比丘尼洛卓拉嫫 定價:399元
藏密臨終寶典
幻輪瑜伽
──藏傳佛教30則還陽實證暨
──毗盧遮那大師所著《日月和
投生淨土指南
合之幻輪》釋論
作者:東杜法王
作者:南開諾布法王
譯者:金吉祥女
譯者:歌者
定價:399元
定價:480元
中陰與破瓦
無畏獅子吼
──如果,明天不再醒來,你
──大圓滿之甚深教法
準備好了嗎?
作者:紐修.堪仁波切
根本頌:蓮花生大士
定價:430元
作者:噶千仁波切 定價:380元
斷法
看著你的心──「證悟的老
──眾喜之園與施身法釋論
狗」巴楚仁波切這樣直指心性
作者:天噶仁波切
原典作者:巴楚仁波切
譯者:金吉祥女
釋論作者:堪千 慈囊仁波切
定價:350元
譯者:林生茂(噶瑪慶烈蔣措) 定價:350元
上師相應法
椎擊三要
原作:蔣貢康楚羅卓泰耶
──噶千仁波切大圓滿頓悟法
講述:堪布噶瑪拉布
原典作者:大持明者極喜金剛
口譯:堪布羅卓丹傑
造頌及注釋:巴楚仁波切
定價:350元
開示:噶千仁波切 定價:399元
雪域達摩
老和尚給你兩顆糖
──聖者帕當巴桑傑的傳記與教言
──94歲長老仁波切手把手教止觀
英譯者:大衛默克、喇嘛次仁旺都仁波切
作者:堪布 卡塔仁波切
中譯者:霍博雅
譯者:陳怡妃
定價:440元
定價:350元
87
歡迎光臨
限時回饋
因果福利社
羊絨圍巾 全面六折 保暖、輕盈的 喀什米爾羊毛圍巾/披肩, 經典素色,實用百搭, 便宜入手,正是時候。 (1000~10000元/條)
尼泊爾手工皂, 買五送一 喜馬拉雅山天然草藥製成, 不含香精及任何添加劑, 特別適合敏感肌膚使用。 (250元/個)
供佛聖品 推薦您具備供養、 環保意義的好香與好爐
簡約風.木質臥爐 美洲黑胡桃木,良好穩定,抗蝕性強, 中等密度,堅韌硬木。 7~8吋 價格1,000~1200元
不丹香,天然無香精 不丹皇室嚴選香品,遵循千年古法, 融合數十種喜瑪拉雅山區珍貴草藥製成。 樹汁黏合,不添加人工香料及助燃物質, 氣味清新宜人,乃香中極品。
山煙供藥香 300元/30支(盒)
不丹極品藥香 300元/30支(盒)
不丹Nado極樂香 400元/30支(盒)
不丹花草香 300元/30支(盒)
更多產品,歡迎來電「因果福利社」02-89671018#16黃師姐 網店網址:http://www.pcstore.com.tw/da_yuan/ 劃撥帳號:19778815 戶名:大願股份有限公司 消費滿1000元免運費 傳真:02-8967-1069
化育文教基金會徵信錄 中華民國107年03月捐款資料
3,500元
洪昌宏、洪偉光&陳莉惠、唐 銑、孫 瑋、
何韋辰
徐禎陽、桂達彥&莊桐晞&桂朗迦&陳秋燕、 張三妹、張木樹、張志吉、張秀滿、張倩華、
1,000,000元
3,200元
馮佩明
三寶弟子
梁靜芳、許岳年、許秋月、許梅英、許淑玲、
800,000元
3,000元
許慧斕、郭俊亨、郭愛俐、陳玉貞、陳玉貞、
馮佩明
李安瑜、李思霏、李偉泰、李翠芝、李毅平、
120,000元
張秀淘、張桂英、陳宇慷、陳宏嘉、陳姿秀、
周明瑞
50,000元
傅銘輝、曾慧玲、楊智鈞、鐘寶釵、何正宏闔 家、吳秋贍&姜仁登(故)
張順治、張麗華、曹育瑋、曹晉嘉、梁純淨、
陳秀玲、陳佩儀、陳昭蓉、陳映文&陳宣瑋& 梁宇芮、陳素珍、陳彩芬、陳惠玲、陳睿鴻、 彭 佾、彭炎祺、彭郁錚、曾子恩、曾欽一、 曾綺屏、游智偉、游智涵、黃淑貞、黃漢祥、 黃麗容、黃顯智、塗天和、葉帝余、葉源潔、
2,000元
葉 月、吳錦釵&林軒秀、廖玲華、廖珠善、
何品辰、吳文琳、吳美綸、李丙登、周麗霞、
廖淑絹、廖淑絹、廖震元、熊瑞玲、劉巡宇、
18,000元
柯怡霙、洪稚盈、唐瑞梅、陳昆佑、陳胤
劉鎮誠、蔡明珊、蔡東政、蔡國偉、蔡惠英、
徐玉豐、高周秀嬌
芙、陳慧薰、陳麗宇、黃姿燕、黃淑惠、黃淑
蔡蕙聯、鄭永鈴、燕慧珍、蕭寶惜、謝瑞祥、
麗、廖月裡、蔣東安、駱香君、駱香君、YEH
簡煌石、藍志恒、魏叔琴、羅文華&羅國雄、
YEN CHU
關慧瑛、蘇尹男、蘇愛婷、顧正琥、吳黃金
中華印經協會
12,000元 周孝彥
10,000元
1,500元 王淑真、江玉琴、卓遵式、侯瑞華&林錦源、
美、閻高永淋、盧國雄&郭惠玉闔家、寰力企 業有公司、裕圓富企業有限公司、卓輝有限公 司、宇得國際企業有限公司
沈青娟、林君穎、范雷震
張嘉穎、張禎宸&張達綸&麥狄綸、楊勝發、
8,100元
楊 陽、賴金鳳、鍾小元、蘇育玲
沈青娟
1,200元
8,000元
汪翀名、房麗卿、柯能騰、吳黃金美
王士潔
1,100元
6,000元
呂永光、郭麗雲、蕭秋永
潘豐乙&潘雅文、鄭玉卿
1,000元
5,600元
葉宥呈、葉征勇、王友培、王秀鳳、王佳芬、
660元
王毓婉、王懷鈞、任偉忠、印皖明、朱純益、
李月瑟
吳黃金美
池美佳、吳三明、吳上康、吳如瓊、吳建玲、
5,000元
吳彩華、吳麗芳、呂孝蓓、呂悅如、呂劍榮、
趙蓬軒、劉姿君
宋俊松、宋俊松、宋維哲、李文秀、李文龍、
4,000元 李芝榆、林姿宏
李合峰、李秀月&吳祖毅、李叔桓、李幸儀、 李致穎、周 平、林文芝、林文津、林玉好、 林宗材、林怡君、林怡君、林明毅、林晏獎、 林涵儀、林翠凰、林蘭英、林蘭英、邱 菊、 姚德明、施志忠、柯能騰、洪如鴻、洪來春、
90
800元 劉保美
700元 彭文蓮、蕭羽珂&蕭輝雄&蕭許金枝
688元 楊程皓
600元 尹乃熾、任秀貞、李先雨、沈秉澤、汪西琳、 昌艷屏、洪國倫、唐小雯、張金梅、張雅鈴、 彭純姬、曾子恩、楊秀娟、劉綠瑛、劉環生、 謝桂香、蘇景暉、顧嘉展
我於一念見三世,所有一切人師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脫及威力。~〈普賢行願品〉
500元
莊智清、莊萱琳、許光政、許岳年、許書揚、
丁坤鎮、于翠華、尹乃熾、方仁駿、方淳萱、
許珮瑋、許素華、許淑靜、許逸蘭、許麗月、
魏偉珍、羅文喬、羅 雲、嚴允寧、蘇天賜、
方莉伶、王文玲、王文珠、王仙容、王永森、
郭玉霞、郭秀貞、郭秀滿、郭素蘭、郭淑卿、
蘇念慈、蘇素卿、蘇莉萍、蘇瑞德、蘇麗容、
王克仁、王宏煌、王志婷、王俊惠&傅文良&
郭惠修、郭斐玲、郭麗堂、郭耀宗、陳乃菁、
顧正琥、謝董幼里、蔡陳秀絨、廖徐臺妹、陳
王為公&王宣賀、王建成、王建雅、王美玉、
陳子諭、陳文山、陳台運、陳正慧、陳玉珍、
周林華、蕭羽珂&蕭輝雄&蕭許金枝
王茂德、王英蘭、王貞文、王淑蕙、王雪娥、
陳玉淡、陳玉葉、陳玉寶、陳白雪、陳吉立、
王隆洲、王義光、王詩仁、王碧華、王碩傑、
陳君瑋、陳秀珠、陳秀淋、陳秀鈺、陳佩棻、
王蓉華、王燕珠、王燕珠、古乃思、史楚心、
陳宗緯、陳念祖、陳怡君、陳明珠、陳芳英、
白水旺、白沈明、白純菁、石永禎、任秀貞、
陳采詩、陳金葉、陳俞儜、陳冠亨、陳威任、
300元
朱育儀、朱育儀、朱益村、朱純益、朱淑珍、
陳柔諭、陳珍枝、陳美玲、陳美倫、陳美瑩、
李錦平、沈清標、沈柏憲、沈煜翔、朱育儀、
朱慶瑜、江明煌&江涂純、何阿春、何俊穎、
陳美鏡、陳香吟、陳家琳、陳根發、陳素慧、
吳俐澐、呂美鳳&林倩如、林美橙、陳美鈴、
何俊龍、何景輝、何維孝、余叔錦、余初郎、
陳國賢、陳堅誠、陳敏慧、陳清泉、陳勝基、
劉環生、劉環生、蔡秋風、謝春園、顏存義、
余珮琦、余楊祥、余漢民、吳仁氣、吳秀蘭、
陳惠如、陳華珍、陳瑞梅、陳鈴如、陳麗娜、
蘇芳霈、蕭允睿闔家、蕭崇興闔家
吳佩芸、吳季樺、吳岩弘、吳長娟、吳建台、
陳麗鳳、陸勝慧、陶道安、傅惠美、彭昇平、
吳 玲、吳美嫈、吳惠芳、吳詠儀、吳鳳玉、
彭秋真、曾文慧、曾功銘、曾孝文、曾奉懿、
240元
吳鳳萍、吳慧姬、吳慧敏、吳嬡琴、呂秀玲、
曾映鈞、曾美鳳、曾梅華、曾頂嘉、曾鳳宜、
李豐榮&陳裔玲
呂崇明、巫建龍、李永富、李宗玉、李明楓、
曾蘇銘、游亦安、程顯宏、童小鈴、黃子芳、
李明楓&李明君&尤玉梅、李欣齡、李彥承、
黃守都、黃安堂、黃芝蘭、黃政富、黃春銘、
李美照、李素華、李張紡、李淑觀、李智煜、
黃津鈺、黃秋愛、黃書凰、黃素真、黃啟源、
李貴美、李雅雯、李榮俊、李蘭生、沈亦芳、
黃細旻、黃莉娜、黃富美、黃詩茹、黃種進、
200元
沈亦芳、沈如蘭、沈瓊姿、周宜靜、周承杰、
黃德舜、黃錦鳳、黃瓊葵、黃麗珠、黃耀祥、
王啟章、艾貽芳、吳水塗、呂美鳳&林倩如、
周昭榮、周美麗、周慧玲、昌艷屏、果榮宇、
楊玉瑩、楊兆庭、楊金玉、楊沭芳、楊雪霞、
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
林友涵、林世民、林台福、林宏諭、林杏枝、
楊雯惠、楊琤茹、楊錦雲、楊豐瑞、溫先儀、
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
林秀玲、林秀薇、林良美、林佳縈、林佩金、
溫先慧、溫慧萍、葉士青、葉俊郎、葉淑鈺、
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
林坤隆、林坤標、林坤緯&林佳融、林坤龍、
葛文盛、詹石娥、詹東興、詹麗瑩、鄒雪梅、
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
林怡君、林俊榮、林恆如、林恆如、林珍貞、
雷悅俐、鄔書林、廖士欽、廖幼華、廖玟斌、
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徐清華、
林紀屏、林美英、林素琴、林紘瑞、林紘瑞、
廖國妙、熊梓檳、褚宏文、趙宇修、趙曼萍、
康麗珠、陳洋鉦、楊秋子、謝艾庭、羅紫萍、
林清莉、林淑文、林淑芬、林淑惠、林慈娜、
趙麗萍、劉文英、劉夙玲、劉克偉、劉彤芳、
羅紫萍、釋圓秀、張簡媛翔
林碧燕、林 鳳、林麗玲、林 美、武泓秀、
劉秀媛、劉邦弘、劉芳莉、劉芙蓉、劉彥德、
邵瓊珠、邱玲美、邱惠敏、邱鴻鈞、邱鸞嬌、
劉郁琦、劉娟伶、劉娟美、劉家東、劉書豪、
160元
金瑞芝、芮傳馨、俞秋漣、施秀鳳、施俊名、
劉淑貞、劉連英、劉瑞吟、劉瑞明、劉聖裕、
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
施麗玉、柯素情、柯麗鈴、洪光輝、洪玫英、
劉聖耀、劉銀河、歐陽富、潘郁仁、潘郁仁、
洪美理、洪若娟、洪偉峰、洪掌珠、洪進福、
蔣靜華、蔡育維、蔡宜勳、蔡昆泓、蔡明義、
洪鈴雯、洪嘉謙、胡學強、范俊海、倪素娥、
蔡金麗、蔡昭珠、蔡美勤、蔡夏明&賴嘉茵&
孫美升、孫淑芬、孫樂平、孫麗珍、孫麗婷、
蔡廷為&蔡淳婷、蔡庭容、蔡國偉、蔡國偉、
100元
徐嘉妤、徐嘉妏、殷勝田、翁玉玲、翁銀芳、
蔡淑美、蔡淑敏、蔡鳳梅、蔡慧真、鄭旭昇、
陳睿蕙、陳清木、羅義傑、羅義欽、羅昱承、
翁慧貞、翁燕玲、高瑞月、高燕菁、高燕鳳、
鄭俊鴻、鄭國強、鄭惠娟、鄭裕民、鄭緯立、
任秀貞、任怡潔、任祐辰、江美珠、吳東源、
常 琳、張永興、張玉燕、張白芬、張君儒、
鄭麗玲、鄧士陞、鄧允怡、鄧立生、蕭弘清、
吳姿儀、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
張秀娟、張宗娟、張 勉、張玲玲、張茂松、
蕭華菁、蕭鈺樺、蕭澍經、賴育祈、賴明福、
李碧容、林靖汾、施蘭鳳、陳清城、陸秀英、
張郁琳、張晉瑋、張國源、張涵傑、張雪枝、
賴盈達、賴振華、賴清哲、賴翠蓮、錢翠微、
黃士銓、黃小俐、黃柏翔、楊博凡、楊博宇、
張順成、張瑞珍、張瑜芬、張慧敏、張慧婷、
駱金興、謝志德、謝明政、謝婉雯、鍾彥廷、
鄭劉濱&因美娥、蕭天佑、賴淑芳、閻聿宸、
張濬源、張耀方、曹麗華、梁美銀、符兆偉、
鍾昱樓、鍾起惠、鍾瑞貞、鍾賜嬌、韓秀鳳、
閻聿穎、吳杜淑芬、陳珠時子、張簡元欽
符兆偉、符湘萍、莊月環、莊素月、莊惠珺、
簡慧玲、顏存義、顏俊豐、顏銘鴻、顏輝煌&
賴珮珍&顏孝承&顏榕佑&顏 家、魏一純、
400元 林秀珍
215元 劉怡宣&劉福相、羅紫萍&羅高彩敏
120元 李羿寰、李靖宣
91
中華民國107年04月捐款資料
1,200元
700元
方雅慧、柯能騰、曾文慧
彭文蓮
50,000元
1,100元
688元
中華印經協會、、蔡志英
呂永光、張嘉穎、蕭秋永、謝蕙曲
楊程皓
30,000元
1,000元
660元
黃姿燕
陸新進、陳怡誠、王友培、王秀鳳、王佳芬、
李月瑟
12,000元
王毓婉、王懷鈞、任偉忠、印皖明、朱純益、
張秀禎
吳三明、吳上康、吳文琳、吳如瓊、吳建玲、 吳錦釵&林軒秀、吳麗芳、呂孝蓓、呂劍榮、
609元 曾文瑞
10,000元
宋俊松、宋俊松、李文秀、李叔桓、李幸儀、
600元
林君穎、范雷震
李金福、李致穎、周 平、林文芝、林文津、
尹乃熾、任秀貞、李先雨、沈秉澤、汪西琳、
林宗材、林怡君、林怡君、林明毅、林翠凰、
昌艷屏、林亞吓、張仁 、張雅鈴、陳睿蕙、
邱 菊、姚德明、施志忠、柯能騰、洪如鴻、
王士潔
彭純姬、楊秀娟、劉綠瑛、蘇景暉、顧嘉展、
洪來春、洪昌宏、胡宗道、徐禎陽、桂達彥&
林陳金花、三寶弟子
6,300元
莊桐晞&桂朗迦&陳秋燕、張木樹、張秀滿、
8,000元
張順治、張麗華、曹育瑋、曹晉嘉、梁純淨、
500元
梁靜芳、許岳年、許梅英、許淑玲、許慧斕、
黃月美、洪金德、洪梓軒、洪 戎、林湘如、
5,000元
郭俊亨、郭愛俐、陳玉貞、陳玉貞、陳秀玲、
丁坤鎮、于翠華、尹乃熾、方仁駿、方淳萱、
沈青娟、趙蓬軒
陳佩儀、陳怡誠、陳昭蓉、陳映文&陳宣瑋&
方莉伶、王文玲、王文珠、王仙容、王永森、
梁宇芮、陳素珍、陳彩芬、陳惠玲、陳睿鴻、
王克仁、王宏煌、王俊惠&傅文良&王為公&
彭 佾、彭炎祺、彭郁錚、曾欽一、曾綺屏、
王宣賀、王建成、王建雅、王美玉、王茂德、
黃淑貞、黃潮岳、黃麗容、黃顯智、塗天和、
王英蘭、王貞文、王淑蕙、王雪娥、王隆洲、
溫一翰、葉帝余、葉源潔、葉 月、廖玲華、
王義光、王詩仁、王碧華、王碩傑、王蓉華、
2,000元
廖珠善、廖淑絹、廖淑絹、廖震元、熊瑞玲、
王燕珠、王燕珠、古乃思、史楚心、白水旺、
李丙登、洪稚盈、唐瑞梅、郭麗瑛、黃姿燕、
劉巡宇、劉鎮誠、張耀元、蔡明珊、蔡國偉、
白沈明、白純菁、石永禎、任秀貞、朱育儀、
黃淑麗、蔣東安、蔡欣蓉&林月珠&蔡文能&
蔡惠英、蔡蕙聯、鄭永鈴、蕭寶惜、賴佳微、
朱育儀、朱益村、朱純益、朱淑珍、朱慶瑜、
林明煌&林宏岳&林助&林丁炒&蔡振量&蔡
謝素員、謝瑞祥、簡煌石、藍志恒、魏叔琴、
江明煌&江涂純、行佛苑、何阿春、何俊穎、
楊份、YEH YEN CHU
羅文華&羅國雄、關慧瑛、蘇尹男、蘇愛婷、
何俊龍、何景輝、何維孝、余叔錦、余初郎、
顧正琥、閻高永淋、陳王郁雯、盧國雄&郭惠
余珮琦、余楊祥、余漢民、吳仁氣、吳秀蘭、
1,520元
玉闔家、宇得國際企業有限公司、卓輝有限公
吳佩芸、吳季樺、吳岩弘、吳長娟、吳建台、
潘素妙
司、裕圓富企業有限公司、寰力企業有公司
吳 玲、吳美嫈、吳惠芳、吳詠儀、吳鳳玉、
1,500元
800元
黃美蓮、王劍江、江玉琴、卓遵式、侯瑞華&
劉保美、吳黃金美、新園A火鍋、新園A汕頭
林錦源、莊易霖、楊勝發、楊 陽、賴金鳳、
尤玉梅、李明楓&李明君&尤玉梅、李明楓&
火鍋
李明君&尤玉梅、李欣齡、李彥承、李美照、
740元
李素華、李張紡、李淑觀、李智煜、李貴美、
沈青娟
3,000元 張桂英、陳宏嘉、陳淑娟、傅銘輝、楊智鈞、 蔡忠和、鐘寶釵、吳秋贍&姜仁登(故)
鍾小元、簡素惠、蘇育玲
1,400元 陳秀容
92
李豐榮&陳裔玲
吳鳳萍、吳慧姬、吳慧敏、吳嬡琴、呂崇明、 巫建龍、李永富、李宗玉、李明楓&李明君&
李榮俊、李蘭生、沈亦芳、沈亦芳、沈如蘭、 沈瓊姿、周宜靜、周承杰、周昭榮、周慧玲、
於一毛端極微中,出現三世莊嚴剎,十方塵剎諸毛端,我皆深入於嚴淨。~〈普賢行願品〉
昌艷屏、果榮宇、林友涵、林水木、林世民、
黃政富、黃春銘、黃津鈺、黃秋愛、黃書凰、
200元
林台福、林宏諭、林杏枝、林秀玲、林秀薇、
黃素真、黃啟源、黃細旻、黃富美、黃詩茹、
王啟章、石清陽、艾貽芳、吳水塗、徐清華、
林良美、林佳縈、林佩金、林坤隆、林坤標、
黃種進、黃德舜、黃錦鳳、黃瓊葵、黃麗珠、
康麗珠、陳洋鉦、曾子恩、楊秋子、張簡媛翔
林坤緯&林佳融、林坤龍、林俊榮、林恆如、
黃耀祥、楊玉瑩、楊兆庭、楊金玉、楊沭芳、
林恆如、林珍貞、林紀屏、林美英、林素琴、
楊淑美、楊雪霞、楊雯惠、楊琤茹、楊錦雲、
160元
林紘瑞、林紘瑞、林清莉、林淑文、林淑芬、
楊豐瑞、溫先儀、溫先慧、溫慧萍、葉士青、
呂美鳳&林倩如
林淑惠、林慈娜、林碧燕、林 鳳、林德彥、
葉淑鈺、詹東興、詹麗瑩、鄒雪梅、雷悅俐、
林麗玲、武泓秀、邵瓊珠、邱志良、邱玲美、
鄔書林、廖士欽、廖幼華、廖玟斌、廖國妙、
150元
邱惠敏、邱鸞嬌、金瑞芝、俞秋漣、施秀鳳、
熊梓檳、褚宏文、趙宇修、趙曼萍、趙麗萍、
施俊名、施麗玉、柯素情、洪光輝、洪玫英、
劉文英、劉克偉、劉秀媛、劉邦弘、劉芳莉、
洪美理、洪若娟、洪偉峰、洪掌珠、洪進福、
劉芙蓉、劉郁琦、劉娟伶、劉娟美、劉家東、
120元
洪鈴雯、洪嘉謙、胡學強、范俊海、范慶賓、
劉書豪、劉淑貞、劉連英、劉瑞吟、劉瑞明、
李羿寰、李靖宣
倪素娥、孫美升、孫淑芬、孫樂平、孫麗珍、
劉聖裕、劉聖耀、劉銀河、潘郁仁、潘郁仁、
孫麗婷、徐嘉妤、徐嘉妏、殷勝田、翁銀芳、
蔣靜華、蔡育維、蔡宜勳、蔡昆泓、蔡明義、
100元
翁慧貞、翁燕玲、高瑞月、高燕菁、高燕鳳、
蔡金麗、蔡昭珠、蔡美勤、蔡夏明&賴嘉茵&
陳睿蕙、陳清木、羅義傑、羅義欽、羅昱承、
常 琳、張永興、張玉燕、張白芬、張君儒、
蔡廷為&蔡淳婷、蔡庭容、蔡國偉、蔡國偉、
任秀貞、任怡潔、任祐辰、江美珠、吳東源、
張秀娟、張宗娟、張 勉、張玲玲、張茂松、
蔡淑敏、蔡鳳梅、蔡慧真、鄭旭昇、鄭俊鴻、
吳姿儀、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
張郁琳、張晉瑋、張國源、張涵傑、張雪枝、
鄭國強、鄭惠娟、鄭裕民、鄭緯立、鄭麗玲、
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
張順成、張瑞珍、張瑜芬、張慧敏、張慧婷、
鄧士陞、鄧允怡、鄧立生、蕭弘清、蕭華菁、
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
張燕玲、張濬源、張耀方、曹麗華、梁美銀、
蕭澍經、賴明福、賴盈達、賴振華、賴清哲、
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
符兆偉、符兆偉、符湘萍、莊月環、莊素月、
賴翠蓮、錢翠微、謝志德、謝婉雯、鍾彥廷、
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李碧容、林靖汾、
莊惠珺、莊智清、莊萱琳、許光政、許岳年、
鍾昱樓、鍾起惠、鍾瑞貞、鍾賜嬌、韓秀鳳、
施蘭鳳、陳清城、陸秀英、黃士銓、黃小俐、
許珮瑋、許淑靜、許逸蘭、許麗月、郭玉霞、
簡慧玲、顏存義、顏俊豐、顏銘鴻、顏輝煌&
黃柏翔、楊博凡、楊博宇、鄭劉濱&因美娥、
郭秀貞、郭秀滿、郭素蘭、郭淑卿、郭惠修、
賴珮珍&顏孝承&顏榕佑&顏 家、魏一純、
蕭天佑、閻聿宸、閻聿穎、張簡元欽、吳杜淑
郭斐玲、郭麗堂、郭耀宗、陳乃菁、陳子諭、
魏偉珍、羅文喬、羅 雲、嚴允寧、蘇念慈、
芬、陳珠時子
陳文山、陳台運、陳正慧、陳玉珍、陳玉淡、
蘇素卿、蘇莉萍、蘇瑞德、蘇麗容、釋清山、
陳玉葉、陳玉寶、陳白雪、陳吉立、陳君瑋、
顧正琥、謝董幼里、蔡陳秀絨、廖徐臺妹
30元
陳秀珠、陳秀淋、陳秀鈺、陳佩棻、陳宗緯、 陳念祖、陳明珠、陳芳英、陳采詩、陳俞儜、 陳冠亨、陳威任、陳柔諭、陳珍枝、陳美玲、
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 林倩如
蘇永平
400元 林秀珍
陳美倫、陳美瑩、陳美鏡、陳香吟、陳家琳、
300元
陳素慧、陳國賢、陳堅誠、陳敏慧、陳清泉、
李錦平、沈清標、沈柏憲、沈煜翔、林美橙、
陳勝基、陳惠如、陳朝揚、陳華珍、陳瑞梅、
朱育儀、呂美鳳&林倩如、郭麗雲、陳美鈴、
陳鈴如、陳麗娜、陳麗鳳、陸勝慧、陶道安、
劉環生、蔡秋風、謝春園、顏存義
傅惠美、彭昇平、彭秋真、曾文慧、曾功銘、 曾孝文、曾奉懿、曾映鈞、曾美鳳、曾梅華、
215元
曾頂嘉、曾鳳宜、曾蘇銘、游亦安、程顯宏、
劉福相&劉怡宣、羅紫萍&羅高彩敏
童小鈴、黃子芳、黃守都、黃安堂、黃芝蘭、
93
中華民國107年05月捐款資料 50,000元 中華印經協會
30,000元 三寶弟子
20,000元 丘洪耀
12,000元 周達偉
10,000元 林君穎、姜智恆、范雷震
1,500元
888元
江玉琴、卓遵式、侯瑞華&林錦源、張嘉穎、
葉馥安
楊勝發、楊 陽、賴金鳳、鍾小元、蘇育玲、 蘇淑娟
1,200元 汪翀名、柯能騰、劉貞秀
1,100元 呂永光、蕭秋永
1,075元 袞秋阿尼
1,000元 張延夫、王友培、王秀鳳、王佳芬、王毓婉、 王瑩萍、王懷鈞、任偉忠、印皖明、朱純益、
900元 曾子恩
800元 劉保美
700元 彭文蓮、謝春園
688元 楊程皓
660元 李月瑟
8,000元
吳上康、吳文琳、吳如瓊、吳建玲、吳錦釵&
600元
王士潔
林軒秀、吳麗芳、呂孝蓓、呂悅如、呂劍榮、
尹乃熾、任秀貞、李先雨、沈秉澤、汪西琳、
宋俊松、宋俊松、李文秀、李文龍、李亦男、
昌艷屏、張雅鈴、陳睿蕙、陰家婕、彭純姬、
李合峰、李叔桓、李定軒、李幸儀、李致穎、
沈青娟
楊秀娟、劉綠瑛、蘇子軒&蘇瑞信、蘇景暉、
李 睿、周 平、林文芝、林文津、林玄真、
顧嘉展
5,000元
林玉好、林谷燕、林宗材、林怡君、林怡君、
7,100元
張薰卿、陳佩蕙、陳福群、趙蓬軒
林明毅、林梅枝、林翠凰、林蘭英、邱 菊、
575元
阿 虎、姚德明、施志忠、柯能騰、洪如鴻、
林俊佑
4,500元
洪來春、洪昌宏、唐 銑、徐禎陽、桂達彥&
Lam Man Kei
莊桐晞&桂朗迦&陳秋燕、張三妹、張木樹、
4,000元 葉雲蘭、謝文明
張秀滿、張順治、張麗華、曹育瑋、曹晉嘉、 梁純淨、梁靜芳、許岳年、許秋月、許梅英、 許淑玲、許慧斕、郭俊亨、郭棣芬、郭愛俐、
3,600元
郭麗雲、陳玉貞、陳玉貞、陳秀玲、陳佩儀、
吳佳蓉、黃清記闔家
陳昭蓉、陳映文&陳宣瑋&梁宇芮、陳素珍、 陳彩芬、陳惠玲、陳睿鴻、彭 佾、彭炎祺、
3,000元
曾欽一、黃淑貞、黃道俊、黃麗容、黃顯智、
尹顯慧、高明芳、張桂英、陳宇慷、陳宏嘉、
塗天和、葉帝余、葉源潔、葉 月、廖玲華、
陳瑟色、陳瑟娟、傅銘輝、楊智鈞、蔡紹禧、
廖珠善、廖淑絹、廖淑絹、廖震元、熊瑞玲、
鐘寶釵、王林素秋、夏虞國際企業有限公司、
劉巡宇、劉鎮誠、蔡中庸、蔡明珊、蔡國偉、
吳秋贍&姜仁登(故)
蔡惠英、蔡蕙聯、鄭永鈴、燕慧珍、盧國雄&
2,000元 溫淑美、呂千慧、李丙登、李金蓮、林文津、 林佳明、洪初枝、洪稚盈、唐瑞梅、陳麗宇、 陳麗玲、黃淑麗、蔣東安、蕭詠嫻、駱香君、 駱香君、YEH YEN CHU
郭惠玉、蕭寶惜、錢惠菊&吳文鐘&吳哲勳& 吳馥雯、謝瑞祥、簡煌石、藍志恒、魏叔琴、 羅文華&羅國雄、關慧瑛、蘇尹男、蘇愛婷、 顧正琥、閻高永淋、吳黃金美、三寶弟子、妙 仁闔家、許太南&陳燕珠&許雅雯&許重信& 吳彬豪&連彗錦&吳濬&許允譯、卓輝有限公
1,600元
司、宇得國際企業有限公司、裕圓富企業有限
郭麗雲
公司、寰力企業有公司
94
500元 洪金德、洪梓軒、洪 戎、林湘如、丁坤鎮、 于翠華、尹乃熾、方仁駿、方天人&方歆寍、 方天人&方歆寍、方淳萱、方莉伶、王文玲、 王文珠、王仙容、王永森、王克仁、王宏煌、 王俊惠&傅文良&王為公&王宣賀、王建成、 王建雅、王美玉、王茂德、王英蘭、王淑蕙、 王雪娥、王隆洲、王義光、王詩仁、王碧華、 王碩傑、王蓉華、王燕珠、王燕珠、古乃思、 史皓琳、白水旺、白沈明、白純菁、石永禎、 任秀貞、朱育儀、朱育儀、朱益村、朱純益、 朱淑珍、朱慶瑜、江明煌&江涂純、何阿春、 何俊穎、何俊龍、何景輝、何維孝、余叔錦、 余初郎、余珮琦、余楊祥、余漢民、吳仁氣、 吳秀蘭、吳佩芸、吳季樺、吳岩弘、吳長娟、 吳建台、吳 玲、吳美嫈、吳惠芳、吳詠儀、 吳鳳玉、吳鳳萍、吳慧姬、吳慧敏、吳嬡琴、 呂秀玲、呂崇明、巫建龍、李月娥、李永富、 李宗玉、李明楓&李明君&尤玉梅、李彥承、 李美照、李素華、李張紡、李淑觀、李智煜、
所有未來照世燈,成道轉法悟群有,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詣而親近。~〈普賢行願品〉
李貴美、李雅雯、李榮俊、李豐榮&陳裔玲、
黃種進、黃德舜、黃錦鳳、黃瓊葵、黃麗珠、
200元
李蘭生、沈亦芳、沈亦芳、沈如蘭、沈瓊姿、
黃耀祥、楊玉瑩、楊兆庭、楊金玉、楊沭芳、
蔡秉誠、王啟章、艾貽芳、吳水塗、呂美鳳&
周宜靜、周承杰、周昭榮、周美麗、周慧玲、
楊雪霞、楊雯惠、楊琤茹、楊錦雲、楊豐瑞、
林倩如、徐清華、康麗珠、陳洋鉦、楊秋子、
昌艷屏、果榮宇、林友涵、林水木、林世民、
溫先儀、溫先慧、溫慧萍、葉士青、葉俊郎、
廖湘慧、羅紫萍、羅紫萍、張簡媛翔
林台福、林宏諭、林杏枝、林秀玲、林秀薇、
葉淑鈺、葛文盛、詹東興、詹麗瑩、鄒雪梅、
林良美、林佳縈、林佩金、林坤隆、林坤標、
雷悅俐、鄔書林、廖士欽、廖幼華、廖玟斌、
150元
林坤緯&林佳融、林坤龍、林松德、林俊榮、
廖國妙、熊梓檳、褚宏文、趙宇修、趙曼萍、
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
林恆如、林恆如、林珍貞、林紀屏、林美英、
趙麗萍、劉文英、劉夙玲、劉克偉、劉彤芳、
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
林素琴、林紘瑞、林紘瑞、林清莉、林淑文、
劉秀媛、劉邦弘、劉芳莉、劉芙蓉、劉郁琦、
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
林淑芬、林淑惠、林雅凰、林碧燕、林 鳳、
劉娟伶、劉娟美、劉家東、劉書豪、劉淑貞、
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
林麗玲、林 美、邵瓊珠、邱玲美、邱惠敏、
劉連英、劉瑞吟、劉瑞明、劉聖裕、劉聖耀、
呂美鳳&林倩如
邱鸞嬌、金瑞芝、俞秋漣、施秀鳳、施俊名、
劉銀河、歐陽富、潘郁仁、潘郁仁、蔣靜華、
施麗玉、柯素情、洪光輝、洪玫英、洪美理、
蔡育維、蔡宜勳、蔡昆泓、蔡明義、蔡金麗、
100元
洪若娟、洪偉峰、洪掌珠、洪進福、洪鈴雯、
蔡昭珠、蔡美勤、蔡夏明&賴嘉茵&蔡廷為&
洪嘉謙、洪儷珍、胡學強、范俊海、倪素娥、
蔡淳婷、蔡庭容、蔡國偉、蔡國偉、蔡淑敏、
孫美升、孫淑芬、孫樂平、孫麗婷、徐嘉妤、
蔡楚卉、蔡鳳梅、蔡慧真、鄭旭昇、鄭俊鴻、
徐嘉妏、殷勝田、翁玉玲、翁美貞、翁銀芳、
鄭國強、鄭惠娟、鄭裕民、鄭緯立、鄭麗玲、
翁慧貞、翁燕玲、馬毓穗、高瑞月、高燕菁、
鄧士陞、鄧允怡、鄧立生、蕭弘清、蕭華菁、
高燕鳳、常 琳、張永興、張玉燕、張白芬、
蕭鈺樺、蕭澍經、賴育祈、賴明福、賴盈達、
張君儒、張秀娟、張宗娟、張 勉、張茂松、
賴振華、賴清哲、賴翠蓮、錢翠微、駱金興、
張郁琳、張晉瑋、張國源、張涵傑、張雪枝、
謝志德、謝婉雯、鍾彥廷、鍾昱樓、鍾起惠、
張順成、張瑞珍、張瑜芬、張慧敏、張慧婷、
鍾瑞貞、鍾賜嬌、韓秀鳳、簡慧玲、顏存義、
張濬源、張耀方、曹麗華、梁美銀、符兆偉、
顏俊豐、顏銘鴻、顏輝煌&賴珮珍&顏孝承&
10元
符兆偉、符湘萍、莊月環、莊素月、莊惠珺、
顏榕佑&顏 家、魏一純、魏偉珍、羅文喬、
麥村西點麵包
莊智清、莊萱琳、許光政、許岳年、許書揚、
羅 雲、嚴允寧、蘇天賜、蘇宜人、蘇念慈、
許珮瑋、許素華、許淑靜、許逸蘭、許麗月、
蘇素卿、蘇莉萍、蘇瑞德、蘇麗容、顧正琥、
許麗芬、郭玉霞、郭秀貞、郭秀滿、郭素蘭、
吳曉敏、謝董幼里、蔡陳秀絨、廖徐臺妹、陶
郭淑卿、郭惠修、郭斐玲、郭麗堂、郭耀宗、
許玲瑩、陳周林華
陳乃菁、陳子諭、陳文山、陳台運、陳正慧、 陳玉珍、陳玉淡、陳玉葉、陳玉寶、陳白雪、 陳吉立、陳君瑋、陳宏志、陳秀珠、陳秀淋、
陳睿蕙、陳清木、羅義傑、羅義欽、羅昱承、 任秀貞、任怡潔、任祐辰、江美珠、吳東源、 吳姿儀、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 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 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 李碧容、林靖汾、施蘭鳳、陳清城、陸秀英、 黃士銓、黃小俐、黃柏翔、楊博凡、楊博宇、 鄭劉濱&因美娥、蕭天佑、閻聿宸、閻聿穎、 陳珠時子、吳杜淑芬、張簡元欽
480元 李靖宣&李羿寰
陳秀鈺、陳佩棻、陳宗緯、陳念祖、陳怡君、
400元
陳明珠、陳芳英、陳采詩、陳金葉、陳俞儜、
林秀珍、洪煜勳、盧麗香
陳冠亨、陳勁宇、陳威任、陳柔諭、陳珍枝、 陳美玲、陳美倫、陳美瑩、陳美鏡、陳香吟、
300元
陳家琳、陳素慧、陳國賢、陳堅誠、陳敏慧、
李錦平、沈清標、沈柏憲、沈煜翔、林美橙、
陳清泉、陳勝基、陳惠如、陳華珍、陳瑞梅、
朱育儀、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
陳鈴如、陳麗娜、陳麗鳳、陸勝慧、陶培駬、
周則銘、陳美鈴、劉環生、蔡秋風、盧伯竑、
陶道安、傅惠美、彭昇平、彭秋真、曾文慧、
盧采伶、顏存義、吳黃金美
曾功銘、曾孝文、曾奉懿、曾映鈞、曾美鳳、 曾梅華、曾頂嘉、曾鳳宜、曾蘇銘、游亦安、 程顯宏、童小鈴、黃子芳、黃守都、黃安堂、
225元 游介誌
黃芝蘭、黃春銘、黃津鈺、黃秋愛、黃素真、
215元
黃啟源、黃細旻、黃莉娜、黃富美、黃詩茹、
劉怡宣&劉福相、羅紫萍&羅高彩敏
願君長壽離病苦, 受用自在與福樂, 來世淨土願相逢, 願君修行利眾生。 ~密勒日巴尊者〈迴向文〉
95
助印 噶瑪巴言教,讓更多人知道! 一滴水,流入大海,怎樣也不會乾涸; 當我們的點滴之善,流入佛法大海, 就能潤澤有情的心…… 2000年,噶舉教法集結會議上,法王噶瑪巴呼籲應有一 份教界的雜誌刊物。當時,考慮這種長遠的文教事業所需 的經費以及人力,沒有人有勇氣承擔。 然而能讓上師歡喜的佛行事業、行誼,是一刻也不能停 的。因此化育《善報》誠惶誠恐地發心承擔,在上師、三 寶的加持,與大眾的發心護持下,幸能不斷成長。我們不 敢忘記,也不會忘記,這份對上師、三寶的責任。因為, 這就是最好的修持,也匯集大眾對三寶的護持與發心。 法王 噶瑪巴的開示、教示,尊貴上師們的教言,字字 句句,都深烙在我們的內心。我們要讓您的一滴佛法小水 滴,匯集成為法海,讓上師、三寶的加持,在有情的內心 開花、發芽。 以此祈願,噶瑪巴 千諾。
護持 專線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二段16巷3號6樓 電話/02-8967-1019 傳 真/02-8967-1069 劃撥帳號:18268431 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想繼續收到
□我選擇看電子《善報》。
請回信告知!
□我選擇看紙本《善報》。 姓名:﹍﹍﹍﹍﹍﹍﹍﹍﹍﹍﹍﹍
各位敬愛的法友,阿彌陀佛: 感謝您們發心支持《善報》,讓法王 噶瑪巴和各大仁波切的智慧
電話:﹍﹍﹍﹍﹍﹍﹍﹍﹍﹍﹍﹍
甘露,利益更多佛弟子。為響應法王環保呼籲,希望法友多運用網路閱 讀,減少紙張、油墨、黏膠、運輸等資源損耗,您可點上http://issuu.com/ hwayue閱讀。如果您想繼續收到暨典藏紙本《善報》,麻煩您來信告知, 我們希望讓需要的人收到,讓來自十方的護持,發揮最大利益。 如您希望繼續收到紙本《善報》,因道場人力有限,請盡量以email告 知:hwayue@gmail.com,或來信: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二段16巷3號6樓, 化育道場《善報》編輯部收,或傳真:02-8967-1069,並請再次提供您的
地址:﹍﹍﹍﹍﹍﹍﹍﹍﹍﹍﹍﹍﹍ ﹍﹍﹍﹍﹍﹍﹍﹍﹍﹍﹍﹍﹍﹍﹍﹍ 電子信箱:﹍﹍﹍﹍﹍﹍﹍﹍﹍﹍﹍ ﹍﹍﹍﹍﹍﹍﹍﹍﹍﹍﹍﹍﹍﹍﹍﹍ 請您影印,填好後,剪下,黏附於明
姓名、地址、電話、電子信箱。 化育道場 敬啟
信片(或裝入信封)寄回。感恩!
〈善報書摘〉
沒事,我有定心丸 ──三乘法教系列六之一,別解脫道(上)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譯者:項慧齡
小乘是從「調伏自心」開始。「調伏自心」是 非常直截了當的:你只要理解、認同事物的如實
禪修的角色
面貌即可。在靜坐的時候,你體驗到心、身和呼
「調伏」的意義在於,你和你的心正在建立一
吸共同合作,生起的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概念要
段關係。當你坐下禪修時,不一定要成為偉大的
被排除。調伏心是小乘戒律修持的核心,也是法
禪修者,也不一定一切都平穩流暢,那幾乎是不
的定義;除了調伏一個人的心之外,沒有其他的
可能的而且也不是重點! 「調伏心」意味著你和四個障礙之間發展出某
法。問題在於,什麼是心?
心的四種基本障礙 根據小乘的傳統,神經質的心是由愚癡、缺乏
種情誼。你發現,你的心是可形塑的,而且禪修 真的在發揮作用。你了解到,你不是無藥可救的 人,於是一種非常強大的信服感開始增長。 小乘修學的基本重點在於,你確信你可以帶
覺知、煩惱、欠缺信心四種基本障礙所構成。 1.愚癡:它是心尚未開放、受教或不具見識的
著你的問題一起修行,這不是因為你可以解決
狀態。你應該要對你正在做的事情感到好奇,而
問題,也不是因為其他人突然覺醒證悟,關鍵在
不是懶惰地不採取任何行動。它意味著你學習的
於,你之所以能夠這麼做,是因為他人尚未覺醒
好奇心不足。
證悟,而且仍然是法道的追隨者。
2.缺乏覺知:覺知的潛能一直在那裡,但你卻
禪修是極為重要的,如果沒有禪修,你就無法
不留心,你就是不在乎。「培養覺知」意味著我
持守基本的戒律。禪修的過程揭露了心的四種障
們重新獲得那種好奇、敏銳的直覺本能及觸角。
礙的細節,也帶出了積極正面、與其相對應之物。
3.煩惱:第三種障礙是情緒的起伏動盪或煩
噶舉傳承以密勒日巴、馬爾巴等堅韌且偉大的禪
惱,人們想要成為有成就的人物,因而以貪、
修者而聞名,但是如果你把密勒日巴和馬爾巴放
嗔、癡三毒或嫉妒、羨慕等情緒展現自己,但也
到紐約市中心,他們可能會變得非常柔弱。他們
只會製造進一步的痛苦。
或許不是那麼的強悍,但他們具有信心,也懂得
4.欠缺信心:它指的是你沒有自信,不相信你
如何自處。也因為這樣的緣故,當他們的體系、他
可以達成想要的目標而放棄了。如果你有自信,
們的存在狀態產生變化時,依然能夠行走在修行
就會深入法教,探索學習其中的細節。
的道路上。(本文摘自《沒事,我有定心丸》)
(2018年6月出版,定價460元,請洽各大書局、因果福利社)
夏季號
2 0 1 8
夏季號
2 0 1 8
創古仁波切/ 四聖諦開示︱︱四聖諦,離苦得樂四真理
佛陀為何宣說空性? 佛陀宣說空性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消除我們的執著。 我們必須先認識到平時自己到底是如何執著事物的, 先瞭解自己的執著方式,才能對症下藥,一一去除。
創古仁波切/ 四聖諦開示
一旦消除了執著,就能見到空性,也就是般若智慧。
四聖諦, 離苦得樂四真理
(本文摘自《法王說心經》)
國 內 郵 資 已 付
非賣品 歡迎助印
板橋郵局許可證 板橋字第1749號 雜 誌
金剛乘第一步,轉化不淨惑相為清淨/措尼仁波切「金剛身語意」開示
●
●別拿勝義諦,欺負世俗諦/妙融法師
●與孤獨感聊聊/堪布羅卓丹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