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季善報

Page 1

明就仁波切《心經》實修指引

從心下手,嘗一口鮮活的空性!

秋季號

2 0 2 1

秋季號

2 0 2 1

明就仁波切《心經》實修指引︱︱從心下手,嘗一口鮮活的空性!

善心,幸福的萬靈丹 他人的幸福取決於你的善心、也源自於你的善心。 懷著一顆善心,我們可以充滿勇氣面對困難; 懷著一顆善心,我們的祈願皆能實現; 懷著一顆善心,死亡是輕鬆從容的。 尚處輪迴之中而無法抗拒死亡之時,我們至少可以試著去享受死 亡,以喜樂的心來經歷這一切。決定來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臨終時 的執著。因此,我們需透過禪修或是思惟輪迴之樂的弊端來培養出 離心,將我們的心從執著中解脫出來。

──本文摘自《無畏面對死亡》

國 內 郵 資 已 付

非賣品 歡迎助印

板橋郵局許可證 板橋字第1749號 雜 誌

● 法王噶瑪巴「岡波巴四法」課程/ ● 噶千仁波切「疫情下的禪修」/

憶念無常,反轉貪著此生的心

疫情當道,為何有人自在有人苦?


〈善報書摘〉

恆河大手印 原典作者:帝洛巴尊者 釋論作者:慈怙 廣定大司徒仁波切 藏 譯 中:妙融法師

在此首先要做的,是讓身語意放鬆地安坐著,

續不斷、座上與座下沒有差別的時候,便不需要

身體的姿勢仍然要保持正直。我們的心中對輪迴

額外刻意地去練習禪修了。此時禪修將有如河流

諸法所生起的貪染等等一切的執著,要讓〔執

一般川流不絕。

著〕有如海浪回歸於大海一般地讓心毫無所執, 藉由任其原處放鬆而令執著平靜。

教示大手印的見修行

同樣地,「我是佛教徒」以及「我是修持大手印

在行為上——身體的搖動、語言的詮說、心意

的瑜伽士」等等想法念頭,這些依於淨法所生起

的妄念等等,三門雖然有著無量的行止,但是行

的一切執著,也要任其原處放鬆而令其平靜。要

為若能如法如理,也能轉化成為解脫與遍知一切

在無造作、平常識、本然俱生的本智中鬆坦安住。

的因。若是行為不如理,將成為輪迴與無邊惡道

任何顯相,皆是法身展現

之因。 若能沒有任何勤作與刻意,就是大手印的行

為什麼認識了各種顯相是法身的光芒,自然就

為,也是一切行為之王。若能保持超越執取的見

能了解心性即是法身呢?因為法身本自力用展現

地、無有散亂的禪修、遠離勤作的行為,並且斬

於外在境相的任何顯現,其基礎就是俱生心性。

斷了希望能好的期待,以及擔憂不好的疑懼,最

由於不認識俱生心性,這樣的無明造就了自他貪

終定能證得大手印勝義俱生之本智。

嗔的有為業,也因此引發出各種因緣的顯相。 因此,一旦認識到一切皆是法身的化現時,心

次第教導的口訣

性俱生之法身、勝義菩提心、如來藏、本淨、離

令心不平靜的三時妄念垢染之水是能夠清淨

戲、任運、無為法的特性本自具足,且這一切特

的。例如,混濁的水中看似有著髒污與塵土,

質從來就沒有被障蓋所遮蔽。了解這個道理並且

若是不去攪動並且穩定的放著,濁水自然會變得

如法修持,有朝一日,證悟會由心中生起。

澄清。由於三時妄念總是在攪動著我們的心,因

禪修之精要:不刻意練習禪修

此心無法平靜;若能不造作且自然、本然地安放 著,心自然能變得澄澈。

現在我們之所以會說:「有在禪修」,是為了

因此,不追憶過去的念頭,安住在本然;對於

要成為一名「沒有在修」、「不需要修」的大修

內外的種種顯相,沒有修整與破立地鬆坦安住在

行人,所以現在才會「在修行」。

鮮明的當下心。

然而,什麼時候才能不用修呢?對於禪修的熟

(本文摘自「有情分享書」《恆河大手印》)

練精通,達到沒有安住與不安住的差別,禪修相 「有情分享書」歡迎助印,請書網址:https://www.hwayue.org.tw/HY/csshare


【編輯室報告】

流動的書桌

海明威說:「如果你夠幸運,年輕時待過巴

括,在無常即是日常的此刻,努力保持對法的熱

黎,那麼巴黎將一輩子跟著你,因為巴黎就像一

情,繼續以法成熟自心——包括,《善報》出刊

場流動的饗宴。」

的日子又到了,又要藉著「編輯室報告」,報告

「巴黎」是個象徵,象徵年輕的心感動過的事

一下請大家趁鮮快嘗的「本期好料」:

物,一生都不會離開你。對我來講,那是佛法。

一,主題故事:明就仁波切說《心經》了!在

我已經好幾天沒走出家門,感覺什麼都不流

「從心下手,嘗一口鮮活的空性」中,明就仁波

動,在如火如荼的校稿、寫稿中,不知為何忽然

切以結合見地和禪修的方式,帶大家實修華人最

想到了寫《老人與海》的海明威,想起小說中那

愛的經典《心經》,讓大家不只能抄寫、能背

個和自己拚搏的老人,所以借他「流動」的意

誦,還能讓《心經》真正入心,開始把《心經》

象,給我的書桌一用。

中的核心價值:「五蘊皆空」的空性智慧,融入

過去有些年,我的書桌是流動的,我也安於那

生活,轉化生命。

些流動。以前我的書桌可能在旅途中,在菩提迦

二,噶千仁波切「疫情下的禪修」:85歲的

耶的民宿裡,在德里機場的速食店餐桌上,在自

噶千仁波切,從美國連線開示,帶領大家禪修,

己盤起的腿上,只要有筆電、有網路,哪裡都能

提醒大家:疫情如火中,為什麼有人自在、有人

寫稿、改稿、編校,為法服務。

在受苦?在共業中,有個別業力,當因果業力來

而今疫情限制中,書桌的地點可能改變,但聞 思修是不變的。

襲時,要記得安忍以清淨業力,更重要的是「從 因下手」。

我流動的書桌開始固定在鳶山的竹林前。立秋

以上的開示,明就仁波切是從尼泊爾教授,噶

之後,白日漸漸短了,黑夜漸漸長了,鳶山的風

千仁波切是從美國引導,有時超過萬人萬里同心

漸漸大起來,書桌前的竹林搖曳的輻度日漸加

聞思修,不出門也能依止善知識,這是疫情中獨

大,但秋日的陽光一如老了的行者,少了些脾

特的美好啊。

氣。 節令流傳、因緣流轉中,有些事變了、有些事 不變。不變的包括,在身已秋日、心猶過動的中 年,仍然奮起棉薄心力,努力以法供養有緣;包

《善報》趁新鮮整理出來供養您,讓有緣法友 復習、典藏,願這個正法的蝴蝶效應擴大再擴 大,願情器世間都因此得到祝福和淨化。 《善報》總編輯黃靖雅 合十

1


2021

秋 網址:https://issuu.com/hwayue

【主題故事】明就仁波切《心經》實修指引

從心下手, 嘗一口鮮活的空性! 第一日開示/心經第一課,自然的與事實同在 22 第二日開示/《心經》精華,就在「五蘊皆空」! 32

發行人/孫春華

執行主編/馮淑蓉

發行所/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網址/http://www.hwayue.org.tw

社長/妙融法師

美術編輯/施心華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二段16巷3號6樓

電子信箱/hwayue@gmail.com

總編輯/黃靖雅

文字校對/黃志成

電話/02-8967-1019

郵政劃撥帳號/18268431

封面提供/亞洲德噶

印務發行/黃新創

傳真/02-8967-1069

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北市誌字第九八六號中華郵政板橋雜字第189號執照登記雜誌交寄

2


【法王開示】 2020噶舉冬季辯經法會《岡波巴四法》

【專欄】 4

憶念無常,反轉貪著此生的心 2021讖摩比丘尼春季辯經課程

14

塔姆醫師的尼泊爾視角

心慧時間

68

總編雲書房

71

放下,乾乾淨淨向前走! 54

如夢人生,每一念都可創造善業 持咒地雷區,千萬別誤踩!

66

這不公平! 52

〈竹清嘉措心要語〉僅為相互依存

多傑仁卿喇嘛/「修持與生死」開示

62

密室——我在家裡藏了一個山洞 42

疫情當道,為何有人自在有人苦?

措尼仁波切開示/修持問答

妙融塗鴉牆

哪裡才是修行的好地方?

【善知識開示】

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開示

60

當生離死別來臨時

聖者降誕於世,伴海螺與咒音聲

噶千仁波切/「疫情下的禪修」線上開示

噶舉大小事

【法訊】 56

覺泰法師/經典研讀班

74

有佛法,就有辦法!

化育道場

化育書院

◎八十八佛洪名寶懺,時間10/16日14:00-16:00 ◎道歌部落線上課程/慶喜法師,日期10/3-12/26 (每週日)7:00-8:00

◎心慧時間,11/17(三)14:00導讀 《死亡可以教我們什麼》法蘭克.奧斯塔薩斯基 著

3


法王線上課程.《岡波巴四法》第五堂課 時間:2020年12月28日-2021年01月03日

憶念無常, 反轉貪著此生的心

中譯:堪布羅卓丹傑

首先問候大家,札西德勒! 今天是2021年新年的第一天,我想 借這個機會,問候大家一聲:新年快 樂。 去年2020年對我們來說,是非常特 別、也非常艱辛的一年,大家遭受很 多的痛苦,希望2021年,大家身體健 康,新年的第一天,祝願大家:吉祥 圓滿。 花了四堂課的時間,總算講完《岡 波巴四法》相關的背景歷史和源流, 今天終於要開始講解《岡波巴四法》 了。

咕如:「去除黑暗,開啟光明」的人 這次課程用的論典是出自《達波 教言集》標題為〈四法總攝〉的這一 篇,大家請看著教本: 南無咕如。 法趣法,法入道,道解惑,惑顯智。 論典一開始提到「南無咕如」,這是 梵文,翻譯成中文是「頂禮上師」。我 想這不用解釋,大家應該也都了解。但 是我還是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藏文「喇嘛」(上師)一詞,是源 自於梵文「咕如」而新創出來的一個詞 彙。「咕如」在梵文裡,有多重含義。 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含義是很重、沉 重,或者是重量的意思,也就是說,能 稱為「咕如」的人,通常是很有分量的 人,也就是重量級的人物。 但在藏文中,形容「重」這個詞的發 音,跟「牛糞」的發音很接近,很容易 搞混,所以,「咕如」從梵文翻譯成藏 4


法王開示

文的時候,巧妙地把「重」這個詞換成

也好,意思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但

「無上的、不可踰越的」。比如律典裡

是,使用上來說,「上師」一詞,主

有「八敬法」,這是佛陀制訂的女眾出

要還是密乘較常使用。

家戒,八敬法的藏文裡也有「咕如」的 單詞,所以「八敬法」也翻譯為「八重

為何上師在密乘特別受重視?

法」或「八不可踰越法」。意思是,只

為什麼上師或者善知識,在大乘佛

要是女眾出家後,就不可踰越這八法。

教,尤其是祕密金剛乘佛教裡特別受

總之,藏文的「喇嘛」,也就是上師,

到重視呢?這是有很多原因的,今天

就是無上、不可踰越的,代表他具備了

主要講一個。

無上的功德,以及特殊的清淨品質。

在《大乘無上續論》中,闡釋「三

除了有重量的意思外,「咕如」還有

皈依處」類別的時候說:「由示佛法

另一個含義。首先我們要知道「咕如」

僧之義,三種乘法與三用,依敬慕者

是一個複合詞,也就是「咕」和「如」

之根器,因而安立三皈依。」意思

的結合。「咕」在梵文中是黑暗的意

是:

思,「如」是光明的意思,所以「咕

一,皈依佛:對於大乘人,因為他

如」就是遣除心中的黑暗、繼而開啟

們的終極目標是成佛,所以是「皈依

智慧光明的人。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

佛」。

講,稱「咕如」也好,或喇嘛(上師), 都不是我們一般認為的普通老師。

二,皈依法:其次是對「獨覺」, 因為他們最後一次轉世沒有依止「人

「咕如」上師是什麼呢?他不是讓

類老師」,而是獨自一人修行,在各

我們心向外或帶領我們向外去觀看的

種因緣現象中,比如在墳場中看到屍

人,而是引導我們向內觀看自己心靈

體而啟發,了悟到逆次還滅的緣起,

的人生導師,也是我們人生的榜樣。

他們是直接以法為師,所以為了他們

他以過來人的經驗和能力,引導我們

說了法寶,所以「皈依法」是為他們

開顯和發掘自身本具的智慧和潛力。

說的。

我們要這樣的理解「咕如」這個詞的 本意。

三,皈依僧:最後,聲聞乘人主要 是以僧團為主,他們住在僧團裡,他

「咕如」一詞,在印度是很普遍

們聞思修的功德也都是依賴僧團如法

的。信仰佛教的尼泊爾釋迦族,也很

修持的友伴才能修成,因此,為他們

重視這個詞。但是「咕如」或說上

說「皈依僧」。

師、喇嘛這個詞,主要是用在藏傳佛

總之,就像平常我們解釋三寶的

教中,在漢傳佛教中的密乘和日本的

時候會說,指示道路的人是佛寶,道

東密,並不太使用這個詞。和上師比

法就是法寶,修持道上的助伴就是僧

較類似的用法是什麼呢?就是「善知

寶。

識」或者「善友」,這是佛教徒普遍 會使用的詞。 無論上師也好或者善友、善知識

以我們現在來說,真正在帶領我 們、指導我們善惡取捨的是誰?就是 上師、善知識。所以對於修持大乘、 5


尤其是密乘的行者來說,他們努力修

都視為佛陀,不是這個意思,名稱就

持的就是佛的果位,所以對他們來

是個名稱,要加在誰的身上,都可以

說,有一位直接帶領他們成佛的上

的。你可以稱一個俗人為聖者,稱一

師,就非常的重要。

個人為動物,或稱呼一個西方人為藏

成佛捷徑,需要上師作嚮導

的含義是什麼。

尤其,密乘是成佛道路上的捷徑。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在許多密續

「捷徑」是什麼呢?意思是你不僅僅

典籍中,像《事師法五十頌》裡都會

可以快速抵達目的,同時也是一條不

特別強調說明,我們要視為佛的「上

尋常的道路,並不是一般人會走的

師」必須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和功德,

路。所以,沒有很多人走過,而且這

而且一再強調,我們一定要依此去做

條路也並不好走,甚至可能有些危

判斷,如果上師具備功德,就依止他

險。所以如果我們下定決心要走這條

為上師,如果不具備功德,就請不要

捷徑,就一定需要一位有經驗的嚮導

依止。

來帶領我們,這個嚮導就是我們所說 的「上師」。

話說回來,經過觀察後,如果我們 發現上師的確具備經典中提到的功德

總之,密乘的修持,就是在打破各

和條件的話,我們就一定要敬重他並

種常規和執著,嘗試從中出離是非常

且要珍惜他,真的把他當成是佛一般

重要的。因此,我們必須突破原有的

的敬重,如果不敬重的話,這會是一

思維、行為和概念。

個很大的損失。

突破什麼呢?例如是將上師看作

舉例來說,如果回到2500年前,我

佛陀,通常我們會覺得佛陀是高高在

們是當時的某個印度人,有機會站在

上,是遙不可及的。可是密乘教導我

佛陀的面前,會怎麼看待眼前這個人

們──上師就是佛,告訴我們一個觀

呢?會把眼前的佛陀看成上師,還是

念,那位我們眼前,和我們一起生

真的看出他就是佛陀,或者就是一個

活、吃喝的人就是佛。

不起眼的普通人?這是不一定的,誰

乍聽之下,會覺得這樣的說法很奇

都說不準的。

怪,難以接受。但事實上,密乘本身

然而,我們從歷史記載可以看出,

就是要讓你難以理解,覺得奇怪,如

當時是有人認出他就是佛陀,把他當

果說法是很平常的,任誰聽都能夠理

佛陀看,但也有很多人認不出來,有

解的話,其實也就不需要保密了,不

人喜歡他,也有人不喜歡他。

是嗎?如果對所有人都可以說,大家

所以,這裡我想說的是,當時的人

都可以聽懂,那就不需要特別稱為密

見到佛陀,和我們現在能夠看見的具

乘了。

德上師有什麼區別?當然從佛陀本身

你是幸運的,佛陀近在眼前! 當然,這個意思並不是要將任何人 6

人,都是可以的,所以重點還是實際

來講,有他特殊的功德,但因為我們 的無明煩惱,所以每個人見到的是不 一樣的。


法王開示

所以我覺得,見到就是見到,應 該沒什麼太大差別,重點是,我們心 中的、理想中或概念中的佛,都太神 話了,所以當看到真正的佛時,肯定 不會相信,會覺得這不是我們想像中 的那個佛,你可能不會真的想要皈依 他。所以,很可能真的佛在眼前,我 們卻看不出他是佛。 因為這樣的關係,所以如果當我 們觀察發現到一位上師,具備所有作 為上師應有的功德,就真的要感到幸 運,而且要非常地珍惜並視他為佛, 帶著這樣的心依止上師的話,離成佛 的路就近了。這是我一直想說的一段 話,也就是上師是很重要的。

[第一法]法趣法 再講回《岡波巴四法》。它的目 的是什麼呢?在這部論中沒有說得很 清楚,但是岡波巴大師在其他地方曾 提到:「要切實修持佛法,就必須做 到法趣法、法入道、道解惑、惑顯 智。」 換句話說,如果你是一個腳踏實 地、名副其實、老實的修行人,就必 須知道這四法。這四法的順序,法趣 法、法入道、道解惑、惑顯智,主要 依據噶當三士夫的道次第而說的。 四法的第一法,主要說的就是下士 道的修持,欲求人天果位者而說。所 以傑貢存(岡波慈誠寧波,也就是岡 波巴的侄子)就提到說,首先要相信 業果,這就是世間的正見,同時要觀 修業因果,同時要止惡、行善,得到 的果位就是人天果位,這一段講的是 下士道。 為了要知道「法趣法」,我們需要 7


分成三部分來講: 一、首先需要知道「法不趣入法」 會如何? 二、我們知道法趣入法很重要,但 法如何趣入法? 三、「法趣法」的標準是什麼?

一,「法不趣入法」會如何?

8

解為:「一般來說,萬法難道不就是 法嗎?『法不趣入法』又要如何解釋 呢?這裡『無知』即是無明。這是有 兩個含義,一是指對於此生因果業力 的無明;二是指由於受到遍計無明的 驅使,一心只想求得自己在今生的快 樂,因此一心追求世間八法,導致大 部分的作為都變成十種不善,因此,

首先第一個「法不趣入法」會是怎

這一切都是在造惡了。看起來在做布

麼的情況呢?在由洛雅巴詳實紀錄岡

施、聞法、持戒、閉關實修等等善

波巴解釋《岡波巴四法》的筆記中有

行,然而這一切都不是佛法,都只是

提到,岡波巴大師說:「無知,一心

相似佛法的虛偽行為。」

只會追逐此生,布施等善成為相似法

帕莫竹巴也說:「法不趣入法是指

的虛偽行。」洛雅巴對於這一句的註

什麼呢?就是一心只追求今生,一心


法王開示

只追求世間八法。」他的親傳弟子,

故而,若不生起萬事盡是徒勞之想,何

也就是直貢噶舉的吉天頌恭,在「達

談令『法趣法』。應作『死亡不知何時

洛瑪」的大眾開示集中說道:「『法

到來』之想。既無權選擇明年今時,更

不趣入法』所指為何呢?就是指為了

無力死於次月今日。」

得到今生的財富、他人的恭敬,變得

這裡簡單解釋一下。如果你要做到

有權勢,或者想要得到別人的讚歎,

「法趣入法」,就要多去思維眾生、

導致所行持的一切善根的結果都是相

情世間的無常,還有器世間大自然的

反、痛苦、罪惡的結果。」這和薩迦

無常,當你臨終大限來時,一切的財

〈離四貪執〉中說的「若貪此生非行

物、資具、親眷、舊識等等都要拋下

者」,意思是一樣的。

的,你是踽踽獨行的。

總之,如果不懂得如何正確地修

「彼時除法之外」就是那個時候

持,或者就算知道,但是如果沒有放

除了佛法之外,其他都沒有用。任何

下今生對於快樂、舒適和名聲的追

剛剛說到的這些人事物也都幫不了

逐,修行的目的只為了今生能夠快樂

你,所以「若不生起萬事盡是徒勞之

或是變得富有、出名、有權有勢,或

想」,怎麼可能做到「法趣法」?換

是想要聽到別人讚歎自己厲害、有本

句話說,就是世間一切的事物,你要

事,或者他真是有名的修行人等等,

知道都是白忙一場,都是徒勞的。如

最糟糕的是,自己還真以為自己是個

果沒有生起這樣的想法,你不可能

修行人,這樣不僅欺騙了自己,也欺

「心趣法」。

騙了他人,到了臨終的時候,發現自

同時,你要多去思維「死亡不知何

己什麼修行都沒做到,這就是「法不

時到來」,你也不可能選擇明年的某

趣法」的意思。

月某日,我可以活到那個時候,你沒

總之,自己的心,如果被今生的快

有權利做這樣的選擇,你也沒有能力

樂、舒適和名聲等等誘騙的話,就是

說,我什麼時候某月某日要死亡。要

「法不趣法」的徵兆。

這樣去想。

二,法要如何趣入法? 第二,法要如何趣入法呢?它有兩 個部分: 第一是思維死亡無常,而讓「法趣 入法」; 第二是思維業力因果,還有輪迴的 過患,而讓你法趣入法。 論中說:「若欲令『法趣法』,應反 覆觀想情器之無常。大限之時,終要拋

這是簡略地字面上解釋。 針對這一段,我想提一些祖師或經 典中裡的說法,來幫助我們了解。當 然,我也不可能把我所有看到的都說 出來,因為太多了,而且那麼說也沒 有太大的益處,我只提比較重要的部 分。 舉例來說,帕莫竹巴就曾說:「藉 由觀修無常而能夠厭離此生,這就是 『法趣法』。」

下一切財物、資具、親眷與舊識,踽踽

還有,之前提到過的直貢噶舉的

獨行。彼時除法之外,皆是百無一用。

吉天頌恭在〈達洛瑪〉的大眾開示集 9


中也說:「為了反轉我們貪著此生的 心,需要什麼方法呢?就是憶念無 常,就能夠使貪著此生的心反轉。」 另外,宗喀巴大師在《三主要道》

總而言之,就在這不停的變化中, 最終我們都會死去。死亡也是一個變 化。

中也有這麼一個偈言:「暇滿難得壽

從個人的角度來說,誰都不想死,

不留,修習能斷今生欲。」大家可以

都希望長壽健康,但換個角度來想,

看到,這裡要說的重點是一樣的。

從整個地球的角度來說,如果七十億

總之,剛剛這段內容都是在講無

人都不會死的話,不僅繼續活著而且

常、業力因果、輪迴過患。大家可能

還繼續傳宗接代的話,那會變成什麼

感覺這些內容都是老生常談,耳朵聽

樣子?那可麻煩了,衣服、食物,還

到都長繭了,可能聽不進去也麻木到

有居住的空間,絕對都會不夠,甚至

一點感覺都沒有了。甚至覺得這些跟

最恐怖的情況可能會演變成人吃人,

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

或者人要爬在人的身上了。

但是,經典說的這些是很重要的,

因此,死亡,是生命自然循環的一

只是有的時候我們很難跟自己結合在

部分。然而,我們誰都沒有死過,所

一起,所以,我想以現代的一些說法

以都無法想像死亡到底是什麼樣子。

來講講看,或許有些幫助。

或許,身邊都有人死亡,或者新聞上

所以有的時候,我覺得講法也需 要更符合現代的一些方式來講,比如

看過有人死亡,這時候可能你會對於 無常、生命稍微有些感覺。

「對人說人話,對鬼說鬼話」一樣,

就像2020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每

對現代的人,可能需要一些現代的方

天都有將近上萬人死亡,我想沒人想

式、語言來說明。

到會變成這樣的。

無常就是日常,

認真「觀死」,

改變是危機也是轉機!

重要的事不要拖到最後!

如果回顧一下自己的一生,真的,

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恐懼,但是我

我們各種苦樂、什麼經驗大概都碰

們最害怕、最恐懼的,可能就是不知

過,但是大家可以看到,這全部的經

道何時會死亡、死亡何時會發生,我

驗,最終都只有一個結果,那是什麼

們不知道,這可能是我們最害怕的一

呢?就是改變!

件事情。如果我們能夠事先知道什麼

改變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和以前 不同了。從好的角度來說,我們每天

10

多的惶恐焦慮和煩惱。

時候會死,並且做好準備的話,或許 我們對於死亡就不會有太多的擔心。

都是嶄新的一天,每一刻、每一分鐘

這是什麼意思呢?因為如果我們知

也都是嶄新的。換句話說,無時無刻

道何時會死,我們當然會做更好的準

都有嶄新的機會擺在你眼前;但從不

備,同時不會浪費時間,會專注在真

好的角度來說,的確很多事情的結果

正想要完成的重要事情上,因為我們

都很無常或不盡人意,因而帶給你很

當然不會想在死的時候有遺憾,所以


法王開示

會真正地在你想完成的事情上努力。

陀怎麼說或經論裡怎麼講的,我們要

但實際的情況並不是這樣,因為並

做的思維是,你真的要想一想,去好

沒有思維無常,結果生命中重要事情

好分析,我們真的死後有來生嗎?我

反而都沒有做,往往是最後一刻才想

覺得這樣想一下是非常重要的。

到應該要完成,但那個時候已經來不 及了,所以總是帶著後悔懊惱而去。

不然我們常會說,對呀,佛陀這麼 說、經論怎麼說,然後就相信了,並

談到死亡,很多人都會感到不太

不是自己去思維而相信的。但別人的

舒服,覺得難過。但是有一個好消息

經驗再怎麼說都不是你的經驗,他們

是,我們都有來世,不僅僅有來世,

的說法也都不是你經驗之下的說法。

而且是沒完沒了的生生世世。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說思維佛法

所以談到輪迴、來世,佛教徒可能會

的時候,都必須回到你自己身上,你

覺得理所當然,不管是不是真的相信。

為什麼相信?你是怎麼想的?這很重

但是,我們對於輪迴,真的有靜下心

要。

來好好思維過嗎?我想可能沒有。 在想輪迴的時候,我們暫且不談佛

但我們這樣一想,可能會有幾種結 論,或者可能你會有幾種想法: 11


第一種想法:你會說沒有來生、沒 有輪迴。人死了就跟燈盡燭滅一樣, 什麼都沒了,這是第一種想法。

12

的生生世世。

如果有無數來生,你會怎麼活?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理所當然的

總而言之,我們會看到,從古至今

以為有,但是我們想的時候,的確得

地球出現了很多科學家、思想家或者

先從零開始去想,所以這是第一種想

宗教家,他們共同關注的一個問題是

法,先從沒有這樣去想比較好,而不

什麼呢?就是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是先從有輪迴、有來生去想,因為你

所以應該絕大部分的人,並不認為

從有來生去想,搞不好只是從小聽說

死後什麼都沒有,甚至很多宗教也這

到的一些概念上去想,其實並不太

麼說,如果我們來到人世間就只有這

好,所以還不如先從沒有這個角度去

麼一生的話,那就好像我們此生沒有

想。

什麼意義和目的可言,因為反正就只

第二種想法:就像有些宗教會提到

有一次而已,那麼科學的見解,宗教

的末日審判的一些觀念。以為覺得死

的看法等等,也都變得沒有什麼意義

後不會馬上什麼都沒有,而是先帶去

了。現在也應該看不到這些宗教典籍

審判,之後再看看是上天堂還是下地

科學的說法,但現在還有,所以這就

獄,那個時候才是最終輪迴結束。

代表是有輪迴的,不只一生而已。

第三個想法:這就是我們佛教的想

不僅如此,現在很多的科學家對

法了,可能會有來世,而且不止一、

於輪迴進行各種調查,他們認為,對

兩世,甚至更多,是成千上萬、無量

於人死後什麼都沒有,不能太早下論


法王開示

斷,因為他們都還在繼續研究當中。 回到我們自己,說我們真的百分 之百相信有來生嗎?也不見得有。就 算佛教徒理所當然,說絕對有來生,

以我覺得,我們的心要想得遠一點, 心要打開一些。

心量有多大,就知一生有多渺小

但在內心中也不見得100%相信。但

如果在幾千萬個後世之後,有一

是,在我們每天的生活當中,到底有

天,你能夠回顧今天的話,你會回

沒有來生的這樣的想法,還是需要有

想,我這一輩子好像時間很短很短,

的,我覺得是很重要的。

你會覺得自己很渺小。這種感覺像是

或許我們沒有百分之百的相信有來

怎麼樣?

生,但是,在某個萬籟俱寂的夜晚,

這種感覺有點像是,我們地球是

你獨自一人的時候,或者某個陽光和

太陽系中的一個星球,而銀河系中有

煦的一個清晨,你也應該想一想,我

一千多億個太陽系,現在科學家只是

們死去的時候,我們的心識是不是還

估算宇宙中有兩萬億個銀河系,也許

會留下來、延續下去?

更多。換句話說,整個宇宙可能有

其實現在很多人、很多科學家也在

一千多億,乘以兩萬多億個太陽系。

研究瀕死經驗,也寫過一些相關的論

這是多少?我們根本沒有概念。但

文和報告,甚至整理成書,很多人可

是,重點是,我們大概可以感受到,

能心跳停止或死亡徵兆出現了,但最

地球有多麼的渺小,多麼的不值一

後又回過來,還有很多新聞報導也提

提,可能在整個宇宙當中,連個灰塵

到一些人,尤其是幼小孩童,能夠回

都算不上。那麼,我們個人在地球70

憶起前世的事情。

億個人當中,更是一文不值。

所以,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我們在死

所以,我們的心就要放這麼大,

後有一生和有一百世、一萬世、一億

去看我們的今生今世。那麼,這個時

世,對我們現在手頭的事情和計畫,

候,我們不僅要體會到這一生有多麼

會有什麼影響嗎?這有點像是一個導

短暫和渺小;同時,更重要的是,要

演在拍一部電視劇。如果它只是一部

體會到這一生有多麼寶貴,而且你還

電影,那麼劇本只有兩個小時的台

能夠值遇到佛法。這就是佛教當中談

詞,也只有兩個小時的劇情。但是,

到的思維「人身暇滿難得」的意思。

如果是一部連載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

我想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思維人

的電視劇,有好幾百集、有很多季,

身難得、無常,可能會有一些感覺,

那麼,劇本又會是另外一個樣子。

但也不一定。很多時候我們聽得太

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只活這一

多,可能都麻木、沒什麼感覺了,就

輩子,我們要怎麼活?而如果我們有

像是對牛彈琴,對牛彈琴是沒用的,

十萬個、一百萬個後世,那又要怎麼

必須拿根棍子牠才會動。換句話說,

活?

就是不見棺材不掉淚。沒遇到這種問

或許你整個思維觀念就會完全的不 同,你也必須有不同的一些思維。所

題的時候,其實內心不願意改變些什 麼,這是我們目前的情況。 13


2021讖摩比丘尼春季辯經課程_第三天第一堂課開示

聖者降誕於世,伴海螺與咒音聲

開示: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顛倒心念一出疾伏。

也遭遇了一些物質上的匱乏,

時間:2021年2月17日

此謂我妙行之一。

因此一再請求要在新年時分能

晚上9:00-10:00 藏譯中:堪布羅卓丹傑

第一妙行:難得暇滿人

此頌文說的是米覺多傑出

夠晉見法王。當時法王甚至說

生、進入佛法並領受別解脫

到:「你們喝牛乳還不夠,還

戒、菩薩戒和密乘戒的三乘律

要殺牛肉吃嗎?」

儀後,盡力將自己身、語、意

總之第七世法王就在火卯年

三門專注於取捨佛陀所說的善

正月初七出關,並在14日的時

今天講解《妙行傳》三個主

惡等等,讓他的一生活出生命

候,有來自工、隆、惹三個地

要的段落或者提要當中的第二

的意義。這就是三十三妙行的

區、大概十萬人聚會的時候,

個,昨天我們講了提要當中的

第一個妙行。

法王說:「我的化身已經收

身,不捨碌碌無為

第一個,接著就是傳記的本體。 這個部分又可以細分為兩個

七世法王示現圓寂

攝,你們現在見到的是我的報 身。」同時他頂戴珍珠寶冠、

項目:首先第一個是前行——

首先,要講米覺多傑傳記

身穿六種珍珠莊嚴來讓大眾晉

趣入佛門之法,還有第二個是

之前,我們要先看第七世法

見。第二天清晨,法王沒有任

正行——實踐三士道之法。

王——確札嘉措他有什麼授記

何生病,就示現圓寂了。

前 行 —— 趣 入 佛 門 之 法 當

預言。一般來說,第七世法王

據說,他在圓寂前留下一些

中,又可以細分有六個細項:

依照許多上師、本尊和空行的

預言,其中有提到一句:「我

第一個是使殊勝化身具義之

預言,特別是鄔金蓮花生大士

既無生,展現有生。」等等的

法,第二個是遠離修行逆

更曾親自出現在他的淨觀,建

一些遺言。同時第七世法王還

緣——惡友之法,第三是依止

議第七世法王若能閉關三年,

將自己來生轉世的出生地、

修行順緣——善友之法,第四

並齊備所有必修法事的緣起,

父母的名諱等資料寫在幾張紙

是斷除無義散亂之法,第五是

就能長壽住世至88歲。所以

上,然後放在桌上並囑託旁邊

心繫無常而捨此生之法,第六

第七世法王就在子年的時候,

的人要將這些文字資料交給嘉

是皈依無謬三寶之法。

於工布地方閉關幾個月、同時

察祖古、部分交給司徒仁波切

計劃更長期的閉關,但是當時

等等。

首先,是使殊勝化身具義的 妙行,頌文是:

工布地區的人們都非常渴望能

難得暇滿人身,不捨碌碌無為。

晉見法王,還有嘎千大營的駐

故而,依佛所言,三門專注、

眾也因為法王去閉關、沒有人

米覺多傑誕生的地方,是在

致力修法,

供養了,所以嘎千大營的駐眾

多康上區,靠近祖庭噶瑪寺附

14

入胎現白海螺瑞相


法王開示

近,那裡也是過去法王通瓦敦

不過他的養父則是「阿蔣」。

有個大草原,草原上繁花盛

殿的誕生地,位於翁薩崗的右

所以對於他父親是誰,是有一

開。當中有一個非常莊嚴的大

上方,名為「噶迪普」地區,

些爭議的。

帳篷。帳篷裡面滿滿的都是身

這個地區有個叫「薩當」的村

據說米覺多傑入胎的日子,

口意的所依,和無量的各類供

中。他的父親名為「蔣巴」、

是火卯年的2月10日夜晚,當

品。帳篷內外有小小的海螺,

當地人則叫他「達利」,母

晚許多人看到一個放出各種

它的形狀像是佛塔,如雨一般

親則是第五世法王的入室弟子

光芒的光球從天上掉到他們家

地降下來。對面的山上環繞著

東‧空行者的姪女,名為「東

中,並從天井掉到客廳,而且

彩虹光幕,還有碧綠的薄霧。

薩喇嘛準」。

伴隨著各種聲響停留在家中、

還有非常多盛裝打扮的男童女

不過,對於他的父親到底

放出如太陽般的光芒。大家都

童,他們手持樂器等等各類供

是誰,其實還是有爭議的:

看到了,據說這個就是米覺多

品,圍繞著帳篷跳舞。他的母

一說是上述講到的「離金者

傑入胎的日子。當然那個時代

親自己也穿戴著各種骨飾,在

蔣巴」、但是一說則是「阿

不像現在還可以做一些測試。

帳篷內外跳舞。跳著跳著,在

蔣」,因為在米覺多傑自己寫

他的母親懷孕時,得到了很

夢境中,她又看到在陳列的供

的《米覺多傑往事本生》中提

多特殊的夢境和一些瑞相徵

品當中,有一個金製的金剛

到,他的生父曾在第七世法王

兆,這次沒有時間全部都講,

杵,就把它拿在手上。

座下得到大手印的教導,名為

所以這裡舉幾個故事來說。

同樣地,他在夢境中看到有

「離金者蔣巴」。但有一種可

在他入胎的時候,他的母親

一個頭髮又黑又亮的女生,穿

能是:他的生父雖然是此人,

做了一個夢。在他對山的腳下

著白色綢緞的衣服,吹響了一 15


個很漂亮的白色的海螺。之後

珠頭為海螺的念珠遞給他的母

海螺有關的瑞相,這是噶瑪巴

他的母親接過那個白色海螺,

親,要她持誦六字大明咒。母親

很特殊的一種瑞相。總之,從

也吹響了起來。海螺的音聲非

照著念誦六字大明咒,同時周

母親懷孕開始,直到[孩子]

常美妙,然後很長時間、很大

圍的大眾也跟著一起齊聲、大

出生之前,住處內外都可以聽

的聲音繚繞在整個地方。

聲地唱念咒語。接著母親就在

到聲勢浩大、隆隆的誦經、持

帳篷當中有一個法座,法座

這樣的持咒聲中醒來了。這時

咒的聲音。同時很多人前來會

上坐著一個僧人,這個僧人對

她還感覺手好像握著念珠,同

見他的母親時,也都看到她散

他的母親說:「妳吹響的海螺

時好像也還聽到外面大眾真的

發著五彩的光芒,也看到住處

的音聲,全印度、西藏,還有

有在持咒的聲音。愉悅的感覺

外看似散發著火焰的瑞相。

全世界的人都聽到了。」接

充滿全身,內心也歡喜異常。

母胎中傳來咒音

著,夢境中又看到在外面有很

這裡要跟大家說的是,大部

多人群聚著,在這些人群當

分歷代的噶瑪巴出生的時候,

有一天,他的母親去砍樹根

中,父親阿蔣手拿著瑪尼輪,

他們的父母都有很多這些瑞

來當柴燒的時候,因為疲勞稍

唱起了六字大明咒,首先他唱

相,其中共同的瑞相都是與白

事休息。休息的時候突然聽到

了,像領唱者一樣,在他的領

色海螺相關的,譬如說拿到一

肚子裡面發出一個小小的聲音

唱之下,大眾也都開始唱誦,

個海螺,或者吹響海螺等。所以

說:「別這樣坐著呀,要下

咒音傳遍了各地。

我們看到大部分歷代噶瑪巴誕

冰雹了。」聽到肚子這聲音,

生的時候,他們的父母都有跟

讓她感覺怪怪的、毛毛的。懷

之前的那位僧人將一串念 16


法王開示

疑是不是她死去的姊姊變成鬼

不僅父親母親,當時他們整個

後,沒有告訴很多人來看,但

在跟她說話?這時,他母親身

村裡的村民們,也都做了很多

許多人都自然前來拜會,當

旁有一個人卻問她:「妳剛剛

殊勝的夢。

時大家都口耳相傳「噶瑪巴

是不是對我說了什麼?」母親 回答:「什麼都沒說。」那人

「我是噶瑪巴」

在『翁』這個地方轉世出生 了!」

說:「怎麼聽到好像有人說

第八世法王誕生於火卯年

米覺多傑出生的同月13日,

話,把我嚇了一跳。」之後她

(西元1507年)11月14日。

司徒札西巴究來到當地,法王

就趕快回到家裡,一回到家,

出生時母親毫無不適,反而是

的父親阿蔣前去晉見司徒仁波

真的就下起了冰雹。

很安穩地迎來了這個孩子。他

切,並說:「上師,我們家有一

還有一天傍晚,母親肚子裡

一出生後,馬上就正襟危坐,

個特別的孩子,他自稱是噶瑪

面發出清晰的「嗡瑪尼貝美吽」

用右手從自己的頭頂摸到臉

巴!」他就問:「到底是怎麼回

的聲音,連她身邊的一個出

上,如此反覆三次。接著打了

事呢?」這時候司徒仁波切一邊

家尼眾也聽到了。還有一次,

個小小的哈欠。接著,他用

閱讀著上一世噶瑪巴留下的預

父母親吵起架來,吵著吵著,

不太清楚的聲音說了兩三次

言信,馬上拿出預言信看著,

父親拿起鍋子的把手想要打母

「我是噶瑪巴」、「我是噶瑪

一邊問他:「你們夫妻叫什麼名

親,這時母親肚子又發出聲音

巴」、「我是噶瑪巴」。當時

字?你們家後方是否有松樹林?

說:「我母子倆什麼都沒做,為

空中佈滿彩虹、降下花雨,四

下方是否有水源?門是否朝向

什麼要這樣對我們呢?」所有

處充滿了香氣,特別是家裡的

東方?」當時父親回答:「我

家人都聽到了這個聲音。正常

屋頂上出現一柱湧向天空的彩

的名字叫阿蔣,我太太叫喇嘛

的情況,肚子裡的孩子是不可

虹柱,接下來的許多天當中,

準,我們家後方有松樹林、下

能說話的,所以應該是示現了

母親都能聞到一股香氣。

面有水源、門是朝南方。」

據說,米覺多傑出生的日子

司徒仁波切回答:「預言信

還有一天,是父親去稻田收

與明朝的正德皇帝即位日是同

上說,父親的名字應該叫『蔣

割完回家的路上,看到了如現

一天,正德皇帝也滿特別的,

巴』、母親應該叫『喇嘛措』,

實一般的景象:他看到了一個

因為他也曾自稱他是噶瑪巴,

這點並不太符合。」蔣巴和阿

騾隊和人群當中,有一隻白色

歷史當中有過這樣記載,同時

蔣的名字不太一樣,不過,這

小騾,背上駝著一個箱子,有

他也下旨迎請米覺多傑入京。

就像前面所說的,關於他父親

個身穿六種骨飾的人將箱子打

相關事蹟我可能會在後天跟大

的名諱是有些爭議的。總之,

開後,拿出一頂彩虹光形成的

家分享。很多這些內容是藏文

前面叫「離金者蔣巴謝年」、

黑帽。那人告訴父親:「這個

裡面沒有的、中文裡面有的。

還有名叫「阿蔣」,但這裡面

給你。」然後就交給了他,他

另外,法王自己所寫的《米

都有一個「蔣」字,這是相同

一接下帽子,接著所有人都不

覺多傑往事本生》中記載:

見了。父親回到家後就跟家人

「我光是唸:『嗡瑪尼貝美

司徒仁波切說:「預言信大

分享了這段經歷。講完之後,

吽』、『噶瑪巴噶瑪』和子母

致相同 ,就是父親的名字不

家人聽完就告訴父親:「你可

音咒,就讓當地人們都口耳相

同。」接著,司徒仁波切又告

能撞鬼了!」據說還因此為他

傳:『這孩子是一切智智噶瑪

訴父親:「孩子出生於兔年,

修法驅魔等等。不僅是如此、

巴的轉世啊!』」他出生之

這對他的壽命會有一些障礙。

神通或化身的聲音。

的,但是沒有完全一致。

17


所以你一定要保密,直到龍

香、餵他吃藥,告訴孩子:

噶瑪噶舉的寺院,但當時受格

年的3月為止。」並拿了七顆

「噶瑪司徒說,如果你是噶瑪

魯派管轄。寺內的僧眾都說:

「合依藥丸」、一大捆布、一

巴,這些禮物就是給你的。」

「我們不屬於格魯派,我們的

大塊酥油、一茶餅,和一大把

他回答說:「現在才給我這些

寺主是噶瑪巴。我們明天應該

黑色和白色混合的安息香給父

衣服禮物太遲了。噯瑪伙,奇

準備一些茶和酥油,去拜會

親,並告訴他:「你要點這個

矣哉!不要懷疑我,我即噶瑪

據說是噶瑪巴的這位達利之

香,並餵他吃下藥丸,如果他

巴。」他說了這段話,其餘還

子。」「達利」是其父阿蔣的

是祖古就什麼都不會發生,不

說了一些句子,但是父親沒有

名字。

是的話明天你就會知道了;另

記起來。

他們第二天去拜訪祖古時,

外,今晚他應該最多會說四

之後,司徒仁波切派了一位

孩子開心地大聲念誦六字大明

句、最少會說三句話,如果他

名為「景達措結」的人前去觀

咒和子母音咒,在場的大家都

說了什麼話,你要回來告訴我

察這個孩子是否為轉世。他看

說:「哇!一個剛出生的孩子

他說了什麼。」

到孩子在人群中念了七次六字

就能夠說話,實在奇特!皈依

父親依照司徒仁波切的囑

大明咒。另外,當時有一座

啊!頂禮啊!」之後他滿三個

咐,把這些東西帶回家,點

名為「翁薩崗」,本來是屬於

月大時,長出了兩顆小小的、

18


法王開示

像芥子般大的乳牙,當時父親

趺坐雙盤等等,總之展現非常

高處,他在夢中心想:「他怎

一邊用手指觸碰這兩顆乳牙,

多身語的各種殊勝行儀威儀,

麼坐在那裡?」並往上走,結

一邊說:「你長了新的牙齒

令人稱奇。這種紀錄非常之

果看到在此無量宮中央有一組

了,這是不是要來咬我們親友

多,今天礙於時間的關係就不

蓮花、月墊,上面坐著放光的

的鬼牙呀?」結果當晚那兩顆

細說了。其實大家也都相信他

觀世音菩薩。

乳牙就消失了。據說因為壞了

就是噶瑪巴的轉世。

醒來後,米覺多傑心想:這

當時在那個地區,最有權力

位吉滇旺究世間自在尊者在世

的有三個團體,一個就是類烏

時雖然常常參與很多爭端,但

齊寺,還有洛戎土司,再一個

他寺院附近不論教派:薩迦、

是噶敦巴。不久後,他收到達

格魯、噶舉、甚至苯波的僧俗

隆噶舉外祖庭類烏齊寺,和

們,都深信他為觀世音菩薩,

總之,米覺多傑一出生就能

洛戎土司的共同邀請,在他滿

每每提到他時都會合掌、甚至

口誦偈頌,能夠認出前世的出

七個月後,就前往類烏齊寺。

碰觸自己的頭頂和胸前,所以

家弟子。在未曾見過人面前能

它是達隆噶舉很重要的一個寺

米覺多傑也對他產生了信心。

夠口誦六字大明咒、能夠結跏

院,也是康區很重要的一個寺

米覺多傑覺得他是能夠調伏度

院。當時的寺主叫吉滇旺究

化眾生的化身,因此對他產生

(世間自在),一般來說,吉

了信心。

這個緣起,所以法王此後說話 變得有點口齒不清。

一出生就口誦偈頌,認出 前世弟子

滇旺究對於米覺多傑是很有恩

總之,當時米覺多傑小時候

德的,因為一開始他就很照顧

見到了類烏齊世間自在尊者。

米覺多傑,不管是衣食上供養

觀察很多之後,類烏齊世間自

上都很照顧。之後因為有東

在尊者就對洛戎土司說:「你

方、西方兩個祖古出生的情

不需要懷疑他是不是噶瑪巴,

況,這位達隆類烏齊寺的寺

洛戎土司!」接著交代洛戎土

主、吉滇旺究站出來表態東方

司好好照顧他們母子倆。並為

的噶瑪巴才是真實的。所以吉

洛戎土司介紹這對母子和他的

滇旺究對於米覺多傑很有恩

家人等等。

德,關係是很深的。

法王滿九個月大之後就到洛

在《米覺多傑往事本生》中

戎地區。從九個月大之後直到

有段記載。由於類烏齊寺主、

六歲之間,法王米覺多傑他都

吉滇旺究世間自在尊者每年都

在宗薩、沃隆和類烏齊之間旅

會召集兵團、參與許多地區爭

居,示現了許多殊勝,利益眾

端,所以雖然米覺多傑對他沒

生等等,今天因為時間關係,

有排斥、但也未曾生起強大的

就不多了說。接下來會講東西

信心。直到米覺多傑31歲時,

方祖古的紛爭。

某晚做了個夢,夢到自己走進

(本文為堪布羅卓丹傑之口譯聽打

一個五寶構成的房子,在樓上

初稿,未來將再提供定稿。初稿聽

看到類烏齊世間自在尊者坐在

打:簡瓊芳,初稿編輯: 黃美蓉)

19


明就仁波切《心經》實修指引

從心下手, 嘗一口鮮活的空性! 《心經》是最簡短、最甚深的空性經典, 很多人讀過、抄過、背過, 但你實修過,讓它內化進自心嗎? 《心經》是般若心要,空性實修口訣, 每一句都是活生生的智慧,可以讓心自由, 不實修,太可惜! 這次,明就仁波切為你抓重點, 帶你禪修《心經》,在座墊上遇見鮮活的空性, 讓《心經》入心!

20


主題故事

21


心經第一課,自然的與事實同在

明就仁波切《心經》實修指引第一日開示

時間:2021年9月2日台灣晚上8:00-9:30 中譯:妙融法師

▍課程引言/妙融法師: 主辦單位亞洲德噶給了我一個額外的工作,就是要我在 課程開始之前,為大家介紹一下《心經》,所以在這裡囉 嗦地將各位可能已經知道的訊息,跟大家一起做一些複習 和提醒。 《心經》的全名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亦可簡稱為 《般若心經》、《心經》。 《心經》屬於「大藏經」般若部中的《大品般若經》, 是其600卷當中的一個章節。經名「般若」這個詞,在經典 當中被詮釋為諸佛母,是消除黑暗無明的火炬,也被詮釋 為是觀照的智慧,或者說是出世清淨的智慧。 由於「般若」在漢語中並沒有相等的名詞來代替,所以 祖師大德們在翻譯的時候,就直接沿用了梵文的原音,也 就是prajñāpāramitā 的原音來使用。不過我們講解的時候,往 往還是得用「智慧」這個詞來協助表達。 「般若」是指清淨出世的智慧,至於「波羅蜜」的意思 是指到彼岸、到達解脫涅槃的彼岸。至於「心」,梵文 的citta 是指心臟,表示心髓、精華的意思,因為這短短的 一卷經文被認為是七百多卷般若經典的整個精要,所以用 「心」來做命名。 這部經文主要講說的內容是空性的智慧,空性智慧是大 乘佛法的核心,也可以說是解脫輪迴的唯一法門。在佛陀 49年的說法生命當中,他用了22年的時間來講說般若智 慧、空性智慧,是所有佛法主題當中,教學時間最久、內 容量最廣的主題,可見般若智慧在整個佛法理論以及修持 當中,是有極重要的地位。 這次《心經》課程的導師是第七世詠給.明就多傑仁波 切,他是當代著名的新生代藏傳佛教禪修大師,九歲開始 禪修,13歲時進行三年三個月的閉關,這段期間,他克服 了從小就有的恐慌症,並且在17歲的時候,被指派做為閉 關房的指導老師,也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閉關指導上 師了。 仁波切在2002年的時候,被指派參加了美國威斯康辛大 學的研究實驗。在實驗中,他被測出大腦中的快樂指數,

22


主題故事

在禪定的狀態當中躍升了700%的指

深處,我們一直有一些失落的感受,覺

數,一度曾經讓科學家們以為是儀器

得不完整、不滿足或者是不足夠,我們

壞了,而被美國《時代雜誌》譽為是

想要更多,然後總覺得不夠多。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至今仍有許

而事實上,我們確實都在尋找快

多腦神經科學家們,因為各種的實驗

樂。所以我們又要再做個問卷:「有

跟隨著仁波切學習禪修,並且持續的

多少人是想要快樂的呢?」「有多少

合作研究計畫,

人是想要得到快樂的呢?」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恭請仁波切來為 我們開示《心經》,這無上甚深的妙 法。

▍仁波切開示: 首先歡迎大家,也問候大家早安、 午安以及晚安。

不斷提問的人生

(問卷結果出來)有99%的同學都 想要得到快樂。 為什麼我們都想要得到快樂呢? 因為我們都有一種感受、一種渴 望、一種感覺或者一種動機,就是我 們想要找一些什麼,我們想要尋找快 樂,得到快樂,想要尋找平靜,想要 尋找、獲得一些對自己好的事物、好 的東西。

在這幾天的課程裡,我會教導大家

所以我們總是感到不滿足,我們很

《心經》。就像剛剛介紹所說,《心

難覺得是滿足的、完整的,因此我們

經》是大乘佛教的主要教導。

總感受到的是一種孤單、孤獨甚至感

其實佛陀從小的時候,就開始不斷 問自己:「我是誰?」「生命的意義 是什麼?」,以及想知道「一切的現 象到底來自於哪?」 大家也有過這樣的問題嗎?

傷、沒有安全感,而這樣的感受,就 是佛陀所說的duḥkha,也就是苦。 所謂苦是什麼呢?也就是沒有滿足 感。 所以,所有的不滿足、不斷的渴求、

所以接下來,我們要來做一個問卷

想要更多,以及覺得不夠的種種,這

調查,如果你也有跟佛陀同樣的問題

些就是苦。由於這樣的苦,因此也導

的話,就點「是」、「YES」、如果

致我們覺得有各種的障礙、困難和問

你沒有問過自己這些問題的話,就點

題,但是這一切的苦和不舒適的感

「NO」、「不是」、「沒有」。

受,其實都來自於之前提到的那個不

(問卷結果出來)有91%的同學都 有過這樣的問題。 其實基本上我們都有這樣的問題,

完整、不滿足、想要更多的感受。

故事從佛陀說起……

有的時候我們知道自己有這些問題,

佛陀在人生的一開始,也帶著這種

也有的時候,我們並不知道自己在問

種的問題。雖然他學習很多,雖然他

著這些問題、或有這樣的問題。

是王子,非常有權勢也非常富有,但

比如我們會有一種感受,是渴望或想

是他仍然感到不滿足,即便後來娶妻

要去尋找一些什麼,也就是在我們內在

生子,他仍然沒有滿足感,仍然感到 23


不足夠。終於有一天,佛陀離開了這

供養的牛奶、乳酪、酸奶、乳糜等等

一切,離開了父母、家庭、整個王城

的食物,佛陀正常飲食後,很快恢復

王宮,他獨自一人走進了山林中。

了體力,身體甚至比以前還更健康、

佛陀走到山林中是為了去尋找答

更有光采。但也在這個時候,佛陀的

案,他想知道「我是誰?」「這一切

五位法友覺得他放棄了原先的修道,

的發生是什麼?」以及「這一切的現

於是離開佛陀前往瓦拉那西鹿野苑。

象來自於哪裡?」 在這樣的一個尋找答案的過程中, 他遇到了許多偉大的禪修者,以及很

我們有多少人有跟佛陀一樣的經

了不起的哲人學者,他向他們學習,

驗呢?什麼樣的經驗?就是我們其實

但是因為佛陀實在太聰明了,所以一

都像住在王宮一樣,我們住在城市中

下子就學會甚至學得比老師還好,但

過著舒適的生活。過去的時代還有一

他仍然沒有感到滿足。這個時候的佛

些環境上的挑戰,現在我們的生活幾

陀已經成為一位了不起的學者了。因

乎只要靠手指就能搞定,需要什麼東

為他自幼就開始學習,在王宮的時候

西,只要在手機上點一點就有了,所

就擁有了最好的老師,甚至後來到山

以我們現在其實過得幾乎是王子、公

林中的時候,也遇見了最有名、最偉

主的生活。

大的禪修者或哲人學者,他向他們學 習了一切,但他仍然感到不滿足。

然而我們現在的想法是什麼呢?很 多人想的是,這個世界越來越糟了,

佛陀心想,光靠這樣學習或做點

一年不如一年,甚至覺得大家都好像

禪修是無法找到答案的,所以現在開

挺好的,只有自己面臨著最慘、最

始,他要用盡全力的去做修持。於是

糟的問題,覺得自己找不到人生的意

佛陀走到了菩提迦耶的尼連禪河附近

義、目標,甚至覺得人生是沒有意義

森林中的一棵大樹下,開始進行他的

的。

強力禪修。

跟過去比起來,現在的我們,幾

這時候的佛陀放下了一切所學,甚

乎可以說是如同生活在皇宮一樣的地

至連食物都放下了,他吃得非常少,

方,過得像王子、公主那樣的生活,

日以繼夜地在大樹下面刻苦的禪修。

但是我們仍然是不滿足的,甚至覺得

這樣的修持持續了六年,佛陀日益消

一切都不夠好,我不夠好、他人不

瘦,瘦得像皮包骨那樣。

夠、政治人物不夠好、甚至整個社會

當然,透過這樣子的苦修鍛鍊,佛

環境都不夠好。

陀經驗了不同禪修的覺受體驗,包括

如果總共有十個狀況的話,其中九

經歷了各種不同層次的禪那,有八個

個是好的,有一個是缺點是不好的,

禪納,九個禪那的體驗,但是即便如

但在我們就只會看到那一個不好的,

此,仍然覺得沒有找到答案,這時他

忽略了其他九個好的。所以科學家

放下了他的苦修。

也發現了,這個世界幾乎沒有太平的

放下苦修之後,佛陀接受了當地人 24

與佛陀相同的經驗,你我都曾有過

時候,常常一言不和就爭吵、開槍等


主題故事

等,所以比起過去來說,現在已 經是最平靜、最和平的一個時代 和狀況了。

開悟前,佛陀怎麼做? 當時佛陀怎麼做呢? 他其實就是「任其自然」。當 佛陀放下了一切作為,真正的 「放下一切,任其自然」的時 候,就在那一刻,他終於感受自 己找到答案了。 於是這時候,佛陀就從尼連禪 河的樹林走到菩提迦耶,然後在 菩提迦耶的一棵菩提樹下,就這 麼坐著。 他禪坐的方法,就是完全讓自 己的心純粹、自然,這麼「任其 自然」著。他試著去見到一切萬 象的本質,就只是這麼如實、自 然的,去看著一切萬象的本質; 同時也很自然、如實的,去看著 他自身的本質。當他這麼做時, 就在一夜之間,他得到了答案。 我不太確定要不要告訴你們答 案是什麼?所以我們再做個問 卷,有多少同學想要知道答案 呢?如果你想要知道「佛陀當時 到底找到什麼樣的答案」,那你 就回答「是的」,點「是的」, 如果你不想要知道的話就點「不 是」。(問卷結果出來)98%的 同學想要知道答案。好的,我會 告訴你們答案——那麼這個答案 是什麼呢? 這個答案就是:事實上,你不 需要向任何地方去尋找什麼,你 也不需要去問什麼問題,其實沒 25


有答案,所以真正的答案就是「沒有

――《方廣大莊嚴經》

答案」,有的時候我會說:「沒有答

當時佛陀給出的第一個教導,可以

案,就是最好的答案」。

佛陀開悟後的第一個教導

這麼甚深、寂靜、光明、離戲、遠 離造作的無為法,我已經得到了這宛

整個《心經》的意涵是什麼呢?

如甘露一般珍貴的妙法,就算我說出

就叫做「沒有答案,也沒有人在問

來告訴別人,也沒有人能夠了解的,

問題」,這就是「空性」。 佛陀發現了這麼甚深的空性智慧, 於是在一夜之間,他完全證悟了。 (仁波切念藏文偈頌:)

26

說是他說給自己聽的:

所以不如我還是靜默無言的,安住在 山林中吧。當時佛陀就是這麼說的。

向外尋找,註定找不到答案 我們可以看到,佛陀在早期的生

深寂離戲光明無為法,

命當中,他一再地去尋找,不斷的向

吾已獲得甘露之妙法,

內、向外、向這、向那不斷去尋找,

縱示於他亦無能知者,

尤其是當他向外去尋找的時候,發現

不如默然安住於林中。

其實是找不到任何答案的。


主題故事

其實他最後發現所有的答案,所有

在什麼情境、環境下給了《心經》的

你想得到的一切,其實是你自己本來

教導,所以可以看到教材的第一句是

就已經擁有了。

「禮敬一切遍知」。

尤其是當我們越向外的時候,就越

第二大綱:總概要──「觀自在菩

要透過各種的概念,尤其是各種主體

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

客體的、能所的、二元的這樣的概念

皆空」,這幾句說明了《心經》的主

去尋找;但是一旦你透過二元、二分

要意涵。

的這種概念去尋找的時候,基本上是 得不到答案的。

第三大綱:見地──「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我們一直這樣向外去尋找答案,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

就得不到答案,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

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

麼呢?就是我們會感到恐懼,感到痛

淨,不增不減。」這部分都是見地的

苦、憂傷,甚至是失望、沮喪。於是

部分,可以分為四種甚深或是八種甚

種種的痛苦就會發生,因此在我們內

深,這些細節之後都會提到,今天先

心深處就沒有辦法感受快樂,沒有辦

做概略性講說。

法真正快樂。

幫助太依賴概念的我們「超越概念」

第四大綱:禪修──「是故,空中 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 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得到快樂,想

味、觸、法;無 眼 界,乃 至 無 意 識

要去填滿不滿足這種缺陷感,或者是

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

想要去填滿我們的渴望,想要滿足我

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

們的問題,我們就必須要得到真正的

亦無得,以無所得故」,可以說都是

答案。

屬於禪修的內容部分。

但是真正的答案是什麼呢?真正的 答案就是「沒有答案」。

對於空性的禪修來講,它是可以依 於五蘊來做空性禪修的,也就是依於

然而如果你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的

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跟識蘊這五

話,也不會真正能夠達到所謂「沒有

蘊來做修持。至於要如何做修持?這

答案」。現在,我們一切的所作所

部分要建立在四念住的基礎上,也就

為,都是透過各種概念在進行;所

是觀身是空、感受是空、心是空以及

以,佛陀教導我們空性的禪修、空性

萬法是空,運用身、受、心、法這四

的道理,其實是為了要幫助我們能夠

個念住來修持空性。

真正的「超越概念」。

提綱挈領,心經七要點 接下來我們進入《心經》主題。 《心經》有七個大綱、七個要點: 第一大綱:講法環境──著重說明

第五大綱:行持(應用)──「菩 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 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這裡是 指在我們行持應用在生活當中之後, 瞭解到空性的意義,因此超越了痛苦 無有恐怖。 27


第六大綱:成果──做這樣的修持 會有什麼結果呢?就是「遠離顛倒

五位行者去說吧。

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

雖然佛陀想試著對他們說法,但

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是這五位佛陀的同修(後人稱為五比

提」,這裡是指成果結果的部分。

丘),那個時候並不喜歡佛陀,因為

第七大綱:咒語──就是最後一句

他們覺得佛陀破壞自己的誓言、破壞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

了規矩,因此當他們聽到佛陀在找他

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

們的時候,五個人就講好:「如果佛

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陀找到我們的話,我們都不要理他、

大略說明《心經》七綱要之後,接 下來要各別講說七大綱的內容。

第一大綱:講法環境 禮敬一切遍知/誰在說法?

不要跟他說話,甚至他來的時候,我 們都不要站起來,不要去歡迎他。」 但是當佛陀真正的走向他們、走近 他們的時候,他們卻不由自主的感到 非常高興,因為他們真的能感受到佛

第一個大綱內容是教學《心經》

陀不一樣了,他完全轉化了,於是他

的環境地點。第一句「禮敬一切遍

們控制不住自己的驚喜,上前去迎接

知」,這裡所要表示的是,誰給予

佛陀,甚至請佛陀坐到高的法座上,

《心經》教導呢?是釋迦摩尼佛給出

並向佛陀請法。當時佛陀給學生弟

的教導。

子的第一個說法教導是「四聖諦」。

依據藏文翻譯的版本來看(因為藏

「四聖諦」的第一個聖諦是苦諦,當

文翻譯的版本是比較詳細的版本),

時他說的第一句話是:「比丘啊,人

前面有一段表述講到了靈鷲山。靈鷲

生是苦!」

山是佛陀第二次轉法輪的地點,在歷

苦的基礎是什麼呢?苦的立基點有

史記載上,佛陀在一生當中轉了三次

四個:第一是身體,藉由身體之上,

法輪,也就是有三次的宣說。

我們會有感受,此外還有我們的心,

我們先回到佛陀的生平。

以及一切的萬象,也就是法,這就是

他最初悟到最甚深、寂靜、光明、

苦的基礎。

離戲、遠離造作、超越概念的無為法

在這裡,佛陀開始一步一步的說

的時候發現,就算將這樣的法講出

明,一步一步的去開展真相,也就是

來,也沒有人能夠了解的,需要一步

他要帶大家認識的是:你要去了解

一步、漸次性的來教學,才能幫助人

「如何與真實同在」,或者很自然的

們理解,於是佛陀起身前往瓦拉那西

去看到、認知這個真實事實,唯有這

鹿野苑。

樣做,才是超越痛苦的方法。佛陀就

當時他一直在思考著,我這樣一個 無為法應該對誰說好呢?他想,也許 去對我的老師們說吧,但他發現他的 老師們多數都已經往生了,於是他又 28

想,好吧,我試試對曾跟一起同修的

這樣一步步的講說說明。

自然的與真實同在, 一帖妙方解百憂!


主題故事

主要的修持有兩個:一是止的 禪修,一是觀的禪修。 止的禪修:也叫三摩地或禪 納,在印度教派中也有這樣的修 持方法,因為佛陀也跟許多印度 的大師們學習。但是它也有一些 不一樣的方法,比如在印度的一 些禪修方法當中,包括有些叫做 滅盡定等等不同的三摩地定,這 些其實都是建立在概念上去禪 定。 佛陀怎麼開始教導止的禪修 呢?他是以呼吸來作為禪修的開 始,所以能夠很如實、自然的與 真實同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 我們的目標。 佛陀說,所有痛苦的問題其實 都是來自於概念上的造作,概念 上的造作可以說不是真實的,它 就是我們製造的各式各樣的假 想。現今科學研究報告指出,我 們心中各式各樣的擔憂99%都不 會發生,而其中90%的成分都是 假的,只是自己的想像、自己的 概念製造出來的。我們的心就是 不斷的去製造各式各樣的事情, 這些被製造出來的東西並不是真 正的事實,這就是我們的第一個 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我們往往忽視 許多真實,比如先前講的:十個 情況中有九個好的,一個是不好 的,但是我們往往卻忽視了九個 好的面向,只著重在唯一不好的 面向上,這就是我們多數人的第 二個問題。 我們再回到第一個問題,就是 29


我們往往去製造出很多本來就不存在

開心禪課程中提到,在開心禪課程之

的一些事實,就像我小的時候有恐慌

前有一個預修的課程也是有提到的。

症,透過恐慌症,我製造出了99%的

我在那些課程當中,也提到整個禪修

各種感知,然而那一切並不是真實的

的精華,就是覺知。

狀況。所以這就是我們想要問的了,

「覺知」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就

要如何從各種的困難與苦痛中解脫

是「知道」的意思,知道自己在想什

呢?唯一的方法就是,試著與真正的

麼,知道自己的感受,知道自己在做

真實同在!

什麼,知道自己看到了什麼,知道自

所以今天我要藉著這個機會,教 導大家呼吸的禪修,也就是如何的真

你們能看到「我的手」嗎?如果

正、自然、如實的和自己的呼吸同

你能看到「我的手」這就是覺知,這

在。

也就是禪修。所以當你看到「我的

在這裡仁波切想問大家,做一個

手」,就是你的眼睛看到了之外,你

問卷。可能有些同學聽過開心禪的課

的心也知道「我的手」的時候,我會

程,所以仁波切想了解一下。

說這就是禪修。因為你的心和你的眼

「有多少同學上過開心禪課程」, 有兩天還有六個月的線上課程,如果 有參加過的話,可以點「是」。 (問卷結果出來)很棒,有54%同 學有參加過。 我們今天講的呼吸的禪修,除了在

30

己聽到了什麼,就是如此而已。

睛,同時的都在認知著「我的手」, 都看到知道了「我的手」。

與心同在,呼吸禪修 接下來我們進行呼吸禪修,我要再 做一個問卷,「你們有多少人現在還


主題故事

在呼吸著?」如果你現在還在呼吸的

現在請和自己的呼吸同在,

話,點「是」。

去看著呼吸,吸入以及呼出,

(問卷結果出來)有1%的同學沒 有在呼吸嗎?真是滿有趣的。 大多數的人都回答說「有在呼 吸」,其實這個就是呼吸的禪修了。 為什麼呢?因為當我問你們「你有

你並不需要刻意的去控制自己的呼吸, 又或者你無法不去控制呼吸的話, 那也沒有關係,就去控制吧。 當你的心和呼吸同在的時候, 這中間也會有很多

在呼吸嗎?」你回答「是」的時候,

叭啦叭啦的念頭發生,

這時候你的心其實來到了你的呼吸

你也不需要去抑制這些念頭,你也可

上,注意到自己的呼吸,於是也可以

以就讓它們發生,

說,心和呼吸這時候就在一起了,換

只要你還記得要回到呼吸上的話,

句話說,你覺知到了自己的呼吸。

不論是什麼樣的念頭或情緒發生,

所以事實上,呼吸禪修是非常容易 的,也就是心和呼吸在一起。 在這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重點,

就讓它自然而然的來去,發生吧。 當然你可能也沒有辦法讓心和呼吸 在一起太久,

就是要自然的呼吸,你不要去控制自

可能只有幾秒的時間,

己的呼吸,也不需要去想像自己在呼

你就只是稍微好像瞥見了一下呼吸,

吸,不論你的呼吸的狀況是什麼樣

然後就跑掉了,這也沒有關係。

子,你就與這種呼吸的狀況同在就可 以了。 不論你的呼吸的方式風格是什麼,

現在請把眼睛睜開。就只是幾秒的 時間,只讓心和身體放鬆著。

比如緩慢的呼吸也可以,深深的呼吸

這可以說是重要的教導,尤其是來

也可以,平常的呼吸也行,或者不論

自於佛陀,所謂一個中道的教導。也

是短的呼吸、長的呼吸、緊繃的呼

就是我們不需要太過緊繃,也不需要

吸,或者是放鬆的呼吸,都是可以

太過鬆散,我們只是試圖的與真實同

的。

在,自然的與真實同在,這可以說就

不論是什麼樣的風格,你與呼吸同 在,這就可以了。 我們現在就一起來練習一下呼吸的 禪修。

是《心經》的教導,尤其是《心經》 當中,止的禪修的意涵及教導。 在這裡現在我要給各位一些功課。 如果你是禪修的新生,我希望你們能 夠與自己的呼吸同在,至少每天五分

請將身體輕鬆的坐直,

鐘,用五分鐘的時間與自己呼吸同

放鬆全身的肌肉,

在。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去做呢?你也

如果你想要閉上眼睛也可以,

可以數自己的呼吸,怎麼數呢?一吸

首先我們先去感受一下自己的身體,

一呼這樣算完整一次,如此重複十

從頭到腳去放鬆自己的全身,

次。好,謝謝。

比如頭部、腿、肩膀等等都放鬆, 31


《心經》精華,就在「五蘊皆空」!

明就仁波切《心經》實修指引第二日開示

時間:2021年9月3日台灣晚上8:00-9:30 中譯:妙融法師

大家早安、午安、晚安! 首先,我想帶著大家一起做一下禪修。 這一次《心經》的教學課程,我想要用經驗引導的方式 來教授《心經》。我們昨天已經討論到了,佛陀最重要的 一個發現,就是能夠自然地與真實同在。

覺知,任何時候都與我們同在 現在請大家把身體輕鬆地坐直,當我們能夠讓身體很自 然、輕鬆的保持正直的話,就能夠讓我們的身體更平衡, 並且同時我們的身體也會更有力量,以及我們能夠更清 明,這也幫助我們身體不至於過度的鬆散。 自然的放鬆、打直身體之外,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就是 要放鬆全身的肌肉,我們能夠放鬆這個身體的時候,同時 我們也會感受到一種引力的感覺,或者說我們感受到身體 的一種輕鬆,以及身體的重量。 請大家試著把手舉起來,現在你們放鬆自己的手,當你 放鬆的手舉著的時候,你會感受到引力的感受,所以我們 的身體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想要閉上眼睛也是可以 的,就與你自己的身體同在著,如果你沒有辦法放鬆身體 的肌肉,這也沒有關係,我們要允許自己無法放鬆身體, 也要接受自己沒有辦法放鬆身體的這種狀態,因此,一旦 我們能夠去接受自己,沒有辦法放鬆的這個事實的時候, 反而我們就能真正的放鬆了,我們說這個就是真正的自 由,就是真正的解脫。 現在我們要試著,不論身體有什麼樣的感受,我們就與 身體的感受同在著,不論這個感受,它是緊繃也好,放鬆 也好,感覺舒服或不舒服、不舒適也好,然後不論任何的 感受我們都只是與它同在,甚至沒有感受也是沒有問題。 無論做對也可以, 沒有做對也沒有關係,是困惑也好, 或者是沒有困惑也都可以,一切都是可以的,我們的覺 知,任何時候都與我們同在。

持續,就能夠帶來真正的轉化 現在把你的心帶到呼吸上,就把心帶到自己的呼吸上, 32


主題故事

一呼一吸上面,就像我們昨天講到

天都做一點,這麼持續著,如果這樣

的,完全自然的呼吸著,不論你的呼

做的話,就能夠真正幫助到我們,為

吸是長、是短,是緊繃或者是深呼

我們帶來真正的一種轉化。

吸,甚至是慢的呼吸都沒有關係,一

最近由於各地都在經歷各種隔離、

切都是可以的。覺得不OK其實也是可

封城、社交隔離等等這種情況,於是

以的。

這時候科學家也做了一些實驗,他們

只要你還記著自己的呼吸,還能關

讓參與者每一天做5分鐘的禪修,堅

注到自己的呼吸的話,那麼即便有念

持30天。於是他們發現到,僅只是每

頭也是可以的。比如說,你想到了披

一天做5分鐘的禪修都能帶來很大的

薩,或者是你想到過去的記憶,以及

改變,比如說,減輕了人們很大的壓

未來的計畫,所有的念頭,你都可以

力,以及帶來心理上的平靜,也可以

允許它來,也允許它去,你不需要刻

說是為每個參與實驗者,帶來非常大

意的對它們做什麼。

的一種變化改變。

但是我們不要丟失掉了,丟失掉的

舉個例子,我們每一天都會刷牙,

意思就是,你忘了去注意到自己的呼

大概會用三、四分鐘來刷牙,我們並

吸,你忘了自己在呼吸這回事,那這

不會做更多的刷牙,但是就30分鐘,

就表示丟失掉了,現在可以慢慢地睜

這樣子每天堅持的這麼做,也能夠讓

開眼睛,用幾秒的時間,我們讓自己

我們的牙齒更健康。科學家們也這麼

的身體還有心這麼安住一會兒。

相信,心也是同樣的一個原理,如果

好!所以各位覺得如何呢?

我們能夠每天去鍛鍊它的話,也能夠

現在我要給各位考試一下、測驗一

因為這種持續性,帶來了很好的、很

下,要看看你們有多少同學有做功課 的。昨天我請大家至少要做5分鐘的 呼吸禪修對嗎?我要問卷一下,就看 有多少同學有做功課的呢? 很好!有60%的同學是有做功課 的。 就像在我們昨天提到,在《心經》 中也有講到見地、修行還有行為、行

大的健康以及改變。

心經,是釋迦牟尼佛「加持的講說」 我們再回到《心經》上。仁波切接 下來會用英文念一遍《心經》,其他 不同語種的同學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跟 著念,如果你有教材的話。 禮敬一切遍知。

持的這三個部分,所謂的行持、行為

第一句「禮敬一切遍知」,它背後

的意思,也就是將你所學到、你所練

的意涵主要講的是,這一部經典的指

習的修持,運用在生活當中,也可以

導者、講說者,他是釋迦牟尼佛,講

說,我們做的這些功課,也就是在生

述的地點是在靈鷲山。當時在聽法的

活中的練習,在生活中的應用。

學生們,有菩薩的學生,有比丘的學

所以一個重點是,我們應該要每一

生;比如觀世音菩薩就是屬於在家菩

天都能夠持續性的練習,持續性的禪

薩行者,至於舍利弗就是出家的僧眾

修,也就是我們每一天都做一點,每

們。所以當時聽聞教導的有出家、在 33


直接講說;第二種「加持的講說」是 佛陀加持在座的某一位弟子,弟子得 到佛陀加持之後,進而講出了佛法的 道理;第三種「授權的講說」,是佛 陀某一位弟子說了某些教導、佛陀認 可了這位弟子所講說的教導,也就是 這是經過佛陀授權並且認可的講說。 《心經》這本經典,其實包含了以 上三種方式,但更傾向於第二種講說 方式。 長版的譯本當中就有提到,佛陀進 入甚深三摩地(禪定)的時候,他加 持了觀世音菩薩、舍利弗,於是就由 觀世音菩薩跟舍利弗以問答方式講說 了《心經》。

第二大綱:總概要 五蘊皆空是精華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心經》在藏文跟英文上都有翻譯 出來,就是在觀世音菩薩聖號前面加 家的許多學生們。 雖然我們會說《心經》是佛陀講

該要翻譯成「聖觀自在菩薩」。

的經,但是其實這並不是佛陀直接講

為什麼會有「聖」這個字?那是因

說的一個教導,佛陀並沒有直接這麼

為觀世音菩薩已經不是一般的凡夫學

講說。整個佛教(佛經)裡,佛陀的

生了,他是具有高證悟境界的聖者,

教導基本有三種方式:第一種「直接

至少是初地以上果位的菩薩,換句話

的講說」:直接從佛陀親口來講說的

說,他是已經直接證悟到「空性」的

各種經典教導;第二種「加持的講

聖者,所以會加一個「聖」字,但在

說」:也就是佛陀加持某一個行者讓

中文譯本裡沒有體現出來。

他來講說,這是間接式的講說;第三

之前說到佛陀進入甚深的禪定中,與

種「授權的講說」:也就是他囑咐某

此同時,觀世音菩薩也在禪定中,也在

一些人來做講說。

禪修著空性。觀世音菩薩那時看到了什

第一種「直接的講說」,就是佛陀 34

一個「聖」,所以直接翻譯的話,應

麼呢?看到了「一切五蘊都是空」。


主題故事

「五蘊」是什麼呢?到這一部分 可以說就是整個《心經》的一個概要 了,也可以說《心經》的精華就在這 一句了,就是「五蘊皆空」。

一、色蘊―― 你有多少物質成分聚集身體中? 「五蘊」的「蘊」字是指聚合、聚 集的意思,第一個「蘊」就是指「色 蘊」。所謂「色蘊」,就是指色法, 是由各種部分組合成的,它不是單一 的存在,是各種部分的匯聚跟組合。

有一個同學寫到說「思想」,仁波 切說思想並不屬於物質體。 很好!仁波切說:「大家都已經很 清楚色蘊大概是什麼了」,接下來講 第二個蘊。

二、受蘊―― 你的身體感官對外境產生的感受 第二種的聚合、聚集,就叫作感 受,第二個蘊就叫「受蘊」。 所謂的感受是指我們身體上的五 官、感官,當它接觸了外在的各種境

有多少同學會覺得:「啊!我自己

相的時候,就會產生種種的感受,這

擁有色蘊。」「啊!就是這種物質的

個會在我們的心裡上發生各種感受,

聚合。」大家可以在聊天室裡輸入你

包括身體上的感受,比如喜歡、不喜

的答案。我要問大家的問題是:「你

歡,舒適、不舒適,甚至是一種沒什

覺得你擁有什麼樣子的色蘊,或者說

麼感受的感受。

你擁有什麼樣子的物質聚合?」

我待會兒就說一些話,你們聽聽

很多人說是自己的身體,是的,

看,當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大家試著

我們的身體是物質的聚合、是「色

去看看身體跟心理上有什麼樣的感受

蘊」,這是對的,但是這個身體、這

發生。

個「色蘊」中有什麼成分?

「這一次我覺得你們都有一點

有些同學回答:「有地、水、火、

笨。」講完了。你的感受是什麼呢?

風。」沒錯!這也都是身體的一些物

一是感覺舒服,二是不舒服,第三是

質元素、成分,它就在身體中。比如

沒感覺。

我們的肉跟骨頭,就是屬於地大的元

我們來問卷一下,你是屬於那種感

素,我們的血液是屬於水大的元素,

受?選1是覺得舒服,選2是覺得不舒

我們身體的溫度屬於火大的元素,我

服,選3是沒感受。

們的呼吸、氣息是屬於風大的元素。 還有人說,我們的身體有原子,這 也是對的。 有人說,還有細胞、還有32個部 分,這也是對的。

我們來看一下結果。感覺不舒服的 人好像也沒有很多,其實你們是應該 感覺到不舒服,但是怎麼有很多人竟 然感覺是很舒服的呢? 總之,不論大家屬於哪一種情況,

還有我們身體中的器官,這也是對

不論覺得舒服、不舒服,甚至困惑、

的,我們的器官等等也都是物質體。

搞不清楚、沒什麼感受,這些都是屬

還有我們的五官,眼、耳、鼻、舌等

於感受。

等,這些也都是物質體。 35


人生,在找的就是「感受」而已

的、好的、舒服的感受,能有這種舒

事實上,我們的感受其實是非常

服、舒適的感受,我們會說它是快樂

強烈的,它強烈到幾乎是控制我們整

的,這就是我們想要的。而我們不想

個的人生,可以說它為我們做出了決

要的是各種的麻煩、困擾或障礙,因

定,不論是做出好或壞的選擇。

為那個給我們帶來不舒服的感受、不

因此,不論我們看到的是什麼或 聽到的是什麼,都是由這個感受,有 點像塗上了某種顏色,就好像我們帶

舒適的感受。 所以可以看到的是,在我們人生當 中,我們不斷在找的是什麼?

著黃色的眼鏡的話,我們看到的一切

我們都在找的就是「感受」而已,

都是黃色的一種狀態。又比如我們的

但是我們卻一直不知道這一點,於是

身體感受到不舒服的時候,我們身心

我們就不斷的投射這個外在,然後想

不舒服時,我們看一切都覺得是不好

要從外在去找到所謂的舒適感受,或

的,又或者當我們身心都很愉悅、很

並不舒服的感受,但事實上,我們並

舒服的時候,我們就會看到一切都是

不知道的是,這個真正的快樂或痛苦

非常美麗、更美好的,也因此,在我

的感受,其實是存在在我們的身上、

們的人生中,不論我們做什麼,我們

在我們的心上。

都是在試著去得到某些感受,以及去 避免某一些感受。 其實我覺得你們是很聰明的,我剛 剛講說大家很笨,其實是開玩笑的, 其實我覺得你們都特別的好。你們這

三、想蘊―― 不斷從外尋找原因、想像、貼標籤 講完了第二蘊「受蘊」,接下來講 到第三個「想蘊」。

次來參加這個課程,參與的特別好,

「想」的這種聚集,這個是什麼意

都給出了很好的回答跟答案了,所以

思?就是我們都在找原因,然後想要

我覺得你們真的是很聰明。

找各種的徵兆、真相,這裡面就涵蓋

現在感覺怎麼樣?其實就好像是

各種的影像、各種的文字語言,甚至

一個大海的浪一樣,這種感受就是像

也包含感受,就是這種種混合在一起

海浪一樣的,當你快樂的、喜悅的感

的「想蘊」。

覺發生的時候,就好像是一個一個浪 潮,從頭到腳的一個浪潮席捲上來。

這樣子的一個「想蘊」,包含著 各種的原因,想要找各種原因,各種

我還有另外一個問卷要問大家,你

的思考、思想,甚至它習慣貼標籤。

們有多少人想要得到快樂呢?回答一

它總是要去依據各種的符號、象徵,

下「是」或「不是」。

去做各種的判斷,去找各種的真相,

可以看到有98%的同學都想要得到 快樂。 不論你是哪一種,事實上這個就 是我們的感受,我們會覺得這個是快 36

樂。什麼是快樂呢?它就是一種舒適

甚至會去看這個是象徵什麼、這個看 起來是怎麼樣子、這個代表的是什麼 意義,以及是什麼樣的情況,這就是 「想蘊」的成分。


主題故事

如果沒有種種概念的心,其實沒有

外,最後一個蘊,就是「識蘊」。

辦法聽懂我說的,也就是光只是有感

「識蘊」,其實就是一個「知

受的話,我們是沒有辦法了解很多事

道」,它本身並沒有什麼感受,它也

情的;然而如果我們沒有感受的話,

沒有太多的概念,它也不形成什麼習

我們就變得好像是機器人一樣,好消

慣,但是它就是一種認知、一種知

息是──我們這兩種都有。

道的存在。我們的意識「識蘊」,如

四、行蘊―― 各種各樣心理狀態的合作、運作 第四個我們要講的是「行蘊」。「行 蘊」在 經 典 中 是 指 各 種 各 樣 心 理 狀 態,專有名詞就叫作「心所」,一般經 典中提到有51種「心所」,也就是心 理的一種狀態。行蘊合作、運作的結 果,就會形成我們各種習性跟習慣。

果沒有這個「識蘊」的話,前面這幾 個蘊其實是沒有辦法發生的,換句話 說,我們的心理種種的各種運作,都 是要依靠著這個「識」意識──這個 「識蘊」,才能夠發生。

所謂的「我」,就是五蘊? 「我是誰?」這是佛陀最早提出的 問題。

以上的四蘊,它更是一種動機,然

佛陀這麼問自己,當他尋找答案的

後它也是各種的成分,然後它們合作

時候,發現:原來「我是五蘊」,我

在一起,一起運作、一起作用,然後

們都把五蘊當成「我」了。

產生了種種的心理的狀態。

五、識蘊―― 對前四蘊的意識差別發揮認知 色蘊、受蘊、想蘊、行蘊等等之

我們會發現,平常的時候,我們 並沒有意識到我們有五蘊,我們對 「我」,所謂自己的感受、感知是什 麼呢?就是一個很獨立的、很單一性 的、恆常性的一種存在體。 37


由於我們感知的「我」,是這種很單

「我」的想法,在心裡起起伏伏。

一、獨立性、主宰性的「我」,也因此

但另外有些時候,當我們一個人獨

我們這個「我」,非常敏感、情緒化,

處,又覺得自己特別孤獨,覺得:

甚至是非常狹隘、有著非黑即白的狹

「我該做些什麼呢?哎呀,要是有個

隘感,甚至是很沒有彈性的、很固著

朋友在旁邊就好了呀!」你就是沒辦

的,甚至你可以說是有點笨笨的。

法跟自己、跟這個「我」相處在一 起,馬上就要拿起手機,趕快滑滑

不能群聚、也不能獨處,

滑,就是不讓自己一個人待著,不讓

怎樣都不對?

自己獨處,不敢跟自己在一起。

當有人說:「哇!你好聰明」的時

但是有些時候,朋友就在你身邊,

候,那個「我」馬上一整個綻放,

你又會覺得:「哎呀,這些人真是吵

「我」非常的旺盛、熾烈;但當有人

死了!真的很煩,討厭死了!」就是

跟你說:「你真笨」的時候,你可能

有這種種矛盾的想法。

馬上就哭了,覺得很傷心,又或者陷

所以你就可以看到:自己是很奇怪

入另一種極端,像是火山爆發一樣覺

的,在團體中也不行,自己獨處嗎?

得很憤怒 。

也不行。真正的問題就是,我們怎麼

有的時候,當我們到一個群體當 中,你就可以看到自己心中有 多少關於「我」的想法,你 會想:「他們會看我? 我看起來好嗎?我可以

做都不行,都不OK。

這種苦,就叫「不滿足」 所以佛陀其實發現了一個很大的秘 密。

跟他們講話嗎?他們會

這個秘密,我不知道該不該跟大家

回應我嗎?他們到底有

說?既然你們都是好人,那我就跟你

沒有看到我呢?他們可

們說吧!這個大秘密就是:佛陀發

能沒看到我吧?」

現,我們其實可以和「不可以」同在

各種關於

(OK to be with not OK),我們能夠與這種 「不OK、不行、不可以的狀態」同 在。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像我們 之前所講到的,這是一種苦 (梵語 Duhkha),這種苦就是一種「不滿 足」,總感覺到「這也不行、那也 不夠、這也不對、那也不好」, 什麼都不符合自己的期待,不如 自己想要的,於是這一切,就成 為了我們的執著,也就是我們的 貪執、貪著。

38


主題故事

貪,是個填不滿的無底洞 在巴利文中有一個叫詞叫羅巴 (Lobha),意思就是「不滿足」。 這個不滿足有另外一種表述,就是 「貪」,或者說貪執、執著、貪著。 這種狀態被形容為「無底洞」,或者 是一個「沒有底的桶」、一個底部有 洞的袋子,不論你放什麼東西進去, 都永遠沒辦法填滿。 那麼現在要怎麼做,才能真正放下這 種「貪」,也就是這種執著、貪執呢? 光只是想:「不要貪、不要貪」, 其實是沒用的,而且反而會使情況更 糟糕。因為一般來說,我們的心,總 是喜歡做「跟自己內在的需求相反」 的事情。

披薩禪修: 心和「內在需要」老是唱反調 好,我們一起來試試這個練習。 平常我一定會教到「披薩禪修」,今 天我也要再教一次。做「披薩禪修」 這個練習時,有一個規則:不可以想 到「披薩」這個東西!直到我說: 「OK,你可以想了」,才能想到披 薩,在此之前,你都不能想到披薩, 其他什麼都可以想,就是不能想披 薩。 好,請把身體輕鬆地坐直, 先感受自己的身體, 放鬆身體的肌肉。 接下來我會說「1、2、3」, 當我數到3的時候, 你就再也不能想到披薩。 1、2、3,不可以想披薩, 不可以想披薩!

現在我們再做一個問卷:剛剛這段 期間裡面,你有沒有想到披薩呢?不 論你是想到了一次或兩次,如果有就 是個問題了,代表你沒有做到「披薩 禪修」,所以有想到嗎? (問卷結果出來)有66%的同學失 敗嗎?就是都想到了披薩。 所以其實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 我們的心是怎樣運作的,也就是當你 覺得「你不可以想什麼」的時候,你 反而會「更想」這個東西,也就是當 你說「我不要想披薩」的時候,你的 心中反而「充滿了披薩」。

嗔,來自抗拒「貪沒得到滿足」 這個「貪」,就是一種不滿足,總 是想要更多、還要再更多。 由於這樣的一種基本狀態,所以我 們總覺得「一切都是不夠的,都是不 OK的」。當你覺得一切不OK之後, 另外一種情況也會衍生出來,就是你 就開始有一種抗拒感,一種嗔怒 (巴 利文Dosa),就是一種嗔恨、惱怒也 會發生了。 於是,我們就不斷在各種「貪」跟 「嗔」當中拉扯,在這兩種情況中來 來回回抗拒著。 就好像開車,開車有時要踩油門讓 車前進,有時要踩煞車讓車停止,同樣 的「貪」就好像是油門,「嗔」就好像是 煞車,「苦」這輛車子,也是靠這兩個 在運作的,我們經由「貪」跟「嗔」, 來運作這個「苦」這一輛車子。

放下,來吧,不ok也沒關係! 那我們要怎樣去放下「貪」和 「嗔」呢? 39


你會發現那種覺得「什麼都是OK、 什麼都是不OK」的心態沒有用,那種 「我一定要怎樣、要做到什麼、得到 什麼」的心情也沒有用。當貪著太緊 時,會發生什麼?嗔怒和抗拒感便會 出現。「嗔」也可以理解為「過度鬆 散」,或者是「不斷抗拒」等等的這 樣一種內在的心理。所以,這兩個都 是陷阱。 當我們在做呼吸的禪修時,也可以 試著想:「好吧,讓任何不好的東西 也來吧。」

執著,有這樣一個「單一、獨立、恆 常主宰」的我。

功課:問自己「我是誰?」「我是 什麼?」 好,今天我也要再給各位功課,兩 個功課: 一、問自己「我是誰?」:第一 個功課就是我們要問問題,問自己: 「我是誰?」 這個做法是,我們首先把自己的 心,帶回到自己的身體上,接著看著

透過這樣一種鍛鍊,你就可以解脫

自己的呼吸。看一會兒之後,就可以

這種強烈的貪;但同時你也並沒有丟

問自己:「我是誰?」「我到底是什

失,還是能夠繼續記得自己的呼吸,

麼?」就這樣問自己幾分鐘時間。

或者說能夠「持續地與自己的呼吸保

二、不問問題,單純看「我」:第

持在一起」。這個時候,我們也可以

二個功課是不問問題,純粹的就是去

放下所謂的「嗔」。這是什麼意思?

看著那個有「我」的感受。

就是去接受。

我們就是覺得有一種「我」的感覺

我們就把覺知放在這兩個方向

跟感受,試著與這個感受在一起,試

上:一個就是我們不過度去「貪」,

著與這個感覺同在。這就是第二個練

減少「貪」;以及我們保持著不丟

習功課,要做5分鐘這樣的功課。

失、不忘記呼吸,這也就是遠離了 「嗔」——透過這樣的練習,我們可 以說達到了一種「內在的平衡」。

問答 今天課講到這裡,同學有一些問 題,我們可以開始進行問答。

癡,不斷的執著者 接著,我們要再探討的是,這個 「貪」跟「嗔」的來源是什麼?

提問一:頂禮仁波切,想請仁波切開 示,人怎樣才能永保開心快樂? 仁波切回答:如果你能找到答案的

「貪」跟「嗔」的來源,其實就是

話,就像佛陀也去找到了他的答案,

「癡」,也就是愚癡。愚癡在巴利文

而如果你找到的答案,是沒有答案的

裡面叫做(Moha),可以說是一切痛苦

話,那麼你就能夠真正有一個永恆的

的根源。

快樂了。

但是「癡」到底是什麼?其實

40

「癡」就是不斷的執著者,認為這個

提問二:我不明白沒有答案就是最好

「我」是單一的、恆常的、獨立主宰

的答案,請仁波切解釋一下,謝謝

的一個存在,這個「癡」就是一直在

你。


主題故事

仁波切回答:其實我們現在是在這

那個時候,即便是痛苦,對於這個證

個過程中,是什麼過程呢?就是去得

悟者來說,也可能是快樂的,即便是

到那個沒有答案的答案,但是我們現

無明,對這個這個證悟者來說也是智

在是在這個過程中,也許後天吧?在

慧。

我們最後這個課程終結的時候,也許

提問五:仁波切說:我們有時會對生

我們會找到答案的。

命是什麼?我們是誰?有一些疑問, 而我們渴望知道這些答案的現象,是

提問三:保持覺知會給我們在修行上

不滿足的苦的表現,也就是苦,而仁

帶來什麼樣的體驗呢?對證悟空性又

波切也說我們不需要尋找,不需要

有什麼樣的幫助呢?

問,因為沒有答案,如果我們不問問

仁波切回答:之前我們有提過,一 個最關鍵的秘密是什麼呢?也就是之

題,不尋求答案,我們怎麼結束苦 呢?

前所提到佛陀找到了,但是要怎麼樣

仁波切回答:其實你可以去問問

才能夠自然的與真實同在,所以現在

題,但是有一天當你知道說,其實原

我們還是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而我們

來是不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那麼你

所開始的學習是什麼呢?我們首先試

就得到了答案了。﹙系列一﹚

著,能夠很自然地與呼吸同在,不論 這個呼吸他是快的、慢的、長的、短 的,平靜、不平靜的這都是OK的,甚 至連你覺得不OK,他也是OK的,就 是試著與自然狀態同在,當我們能夠 這麼做到的時候,這已經是一個很大 的一個進步了,這是很大的學習跟一 個很大的發現了。 提問四:這是印尼文的提問,證悟空 性之後,我們不會再感到悲傷和痛苦 了嗎?當我看到痛苦時,我會成為一 個沒有悲傷的人,而不是永遠消失在 痛苦當中嗎?謝謝你。 仁波切回答:當一個人他達到完全 證悟的時候,但是他仍然還是有五蘊 的聚集,因此他仍然是有感受的,他 還是會有舒適、不舒適,也有念頭, 各種物質體,色蘊都是有的,但是他 已經能夠將這一切轉化成為了智慧, 成為了覺知以及成為了慈悲,所以在 41


噶千仁波切/「疫情下的禪修」線上開示

疫情當道,為何 有人自在有人苦? 差別就在我們所造的因。如果是因的差別, 只要從因掌握好行為的分寸,就能不受絲毫痛苦, 即便遭遇苦難,仍能夠轉為快樂。

時間:2021年6月26日 藏譯中:久美多傑 聽打:黃巧閑

42


特別報導

首先向線上的所有法友問候:吉祥 如意。

合離無別?因為了解實相!

所以當內心生起煩惱時,會覺察 到:哦!我有煩惱了,這是痛苦的成 因,若它反覆植入習氣,終將在下一 世漂流於三惡道當中,所以,當苦因

今天看到大家,我感到非常開心。

還很微小時就應防範。就像一粒種子

對於無法了知實相的人而言,會覺得

還未萌芽前,我們以菩提心守護,如

要見到面才算是實際相聚,而了解實

果能守護好種子,即使世間充滿苦

相的人,安住於悲心和空性當中,就

難,也不會波及到自己。

無離合之別,能瞭解聚合與分離是不 存在的。兩者之間,對於苦樂有極大 區別。

從心下手,菩提心轉業力 《入菩薩行論》:

在我們所處的南瞻部洲──作為諸

療有情苦唯一藥,一切安樂出生處,

佛化身的世間,由四生(胎生、卵

聖教恆常住世間,為諸供養承事處。

生、濕生、化生)化成了暇滿人身

佛陀的教法是六道有情痛苦的唯一

寶,如此的暇滿人身有何作用呢?

解藥,也是獲得安樂的根源,佛陀示

透過暇滿人身,我們可以值遇殊勝

現了外內密三個層面的教法,其中密

的佛法,了解因果、曉得修持至寶菩

的層面,佛陀開顯了勝義諦;內的層

提心的重要性。而暇滿人身有什麼好

面,則開顯了菩提心,瞭解了這些,

處?獲得暇滿人身,可以讓我們知曉

獲得暇滿人身寶也就具有意義了。

因果。何為因果呢?因果使我們認識

現今全世界充斥著各種痛苦,從世

安樂的因,而這個安樂的因就是慈愛

間可見的角度而言,大家都曉得每天

心,痛苦的因則是我執,了解這些,

死了多少人,因為看到病毒的影響,

通稱為知曉因果。

認為這是疫病所致,所以想盡辦法

了解因果的運轉後就會知道,南

消滅疫病;然而,對了解實相的人來

瞻部洲的一切有情,皆不離此苦樂的

說,每一天都有眾生面臨死亡以及出

範圍。若不知道痛苦的成因,就會不

生,這也就是佛陀常說的生死輪迴。

斷違犯,如果能辨別苦的因果,也就

認真細想,便能知曉:因為全球

知曉與苦因對應的樂因是慈愛,並會

爆發新冠疫情,所以媒體每天報導死

恆時以安忍修持慈愛,就會自然遠

亡人數,否則既不會累計出生人數,

離苦因──我執和煩惱,內心就能保

也不會累計死亡人數,有些甚至報喜

持正知、正念與不放逸。如《佛子

不報憂,不過負面事件終究是無法遮

行三十七頌》所說:「隨於何時行何

蔽。所以其實我們真正要遣除的是內

事,應觀自心何相狀」。

心的痛苦,如果無法遣除,文字訊息

43


上的遮蔽,是毫無意義的,就如同不

毫不假,我們看世上受苦的人占多

間斷的生死輪迴。

數,便可知道這些都是因為不了解因

在這個時候,略知因果的人就能 從中領悟到:當全球面臨這樣的苦難

種下惡因自然要承受苦果,散播花

時,是否全部人都同時遭受痛苦?顯

朵種子,綻放的自然也是花朵,就像

然並沒有。當一些人受疫病之苦時,

這樣,在承受痛苦時,能夠增強對因

依然有許多人安好,這是何原因呢?

果的信心,能夠思維因果循環,這些

差別就在他們所造的「因」。如果是

都是過程中所能領悟的道理。上述這

因的差別,只要我們從因的層面掌握

些道理,並不是要大家接受「南瞻部

好行為的分寸,就能不受絲毫痛苦,

洲現在的痛苦其實都是快樂」這樣的

即便遭遇苦難,仍能夠轉為快樂。

說法,只要生於世間輪迴,所受痛苦

「監獄是快樂、消除罪業的處所!」 以我自己為例,雖說我過去在監獄

44

果所致。

是無間斷的,有各式各樣的痛苦。

有因果,所以有苦樂……

待了二十年,卻覺得監獄是快樂的、

對此,祖師吉天頌恭在《正法唯

消除罪業的處所,也是瞭知因果、體

一意趣》中說過:「因果原貌即是剎

會苦樂的地方,如同學校一般,會生

那念」,一切煩惱即是六道的本來面

起這樣的見解。即便如今夢到監獄,

目,人道與旁生道共同生存,只要稍

仍覺得監獄並非痛苦之地,在獄中依

加留意,就能知道旁生有著無盡的痛

然自在,而這些都是佛的恩德。何為

苦難以思量,但兩者之間心的基礎卻

佛?佛是利用智慧,從無明的我執當

是相同的。

中覺醒,安立於心的本性之上者,這也

因為要識別因果業力,我們具備了

稱為「智慧度彼岸」,以智慧到達彼岸

雙眼;本尊具備第三隻眼(也稱作智

所以稱為佛,簡單講就是通達「自他

慧眼),這是本尊通曉勝義寓意。勝

無二」的覺者。瞭解這個道理的人極

義諦即自他無二的道理,本尊以此智

為稀少,凡夫要想證得「自他無二」,

慧眼通徹自他無二。而凡夫則透過雙

就需要仰賴慈悲與安忍,這就是其成

眼瞭解因果真實不虛、慈愛是安樂的

因。佛言:「樂及樂因,唯慈無量,

來源,以此修持,就能獲得來世投生

汝當善護,苦及苦因,唯有我執,性

三善趣的暫時利益,以及最終獲證佛

空中本無我,汝等執為我矣。」

位的究竟善果。

我反覆強調《佛子行三十七頌》

痛苦的成因是我執,這是無法以核

中「諸苦由貪自樂起,佛從利他心所

武等外在力量消除的,只能透過慈悲

生」的這段內容,其中的因果關係絲

心融化如冰塊一般的我執。


特別報導

反覆思維因果循環的道理之後,當 看到受苦的眾生時,能知道這是因其

呢?尋思之後就能知曉,這些都是菩 提心的恩德,藉此守護慈心。

過去的無明、我執所造下的業,是我

對他人觀修慈心與悲心時,能夠熄

們生起慈悲心的對象,同時也能加深

滅我執,並圓滿功德資糧。瞭解這兩

我們對因果的信心。看到沒有痛苦的

點之後就能知道,現在世上的眾生或

眾生時,瞭解到這也是因果的緣故,

許正受著劇苦,但從中也得以清除業

這是他過去因慈心與悲心種下潔白的

障。過去造下的業,必須要清除,例

善因,同時也加深我們對慈悲心的信

如,三惡道被視為極惡劣之所,但事

心。

實上三惡道正是消除煩惱三毒業力的

更進一步,我們可以瞭解:當下短

地方,我們就可以明白,三惡道就像

暫的安樂乃是來自慈愛的功勞,這又

是醫院、開刀治病的場所;地獄是治

是誰的恩德讓我們瞭解這些關聯呢?

癒嗔心的地方、餓鬼是治癒吝嗇心的

答案是佛!佛說:「一切安樂之根

地方、旁生則是治癒愚癡的地方。

源,最勝菩提心妙寶。」

百病從心生,治病先治心

如此一來,我們看待三惡道就不會 產生畏懼,即便自身有痛苦,也知道 這些痛苦是為了清除惡業,也能將痛

三世諸佛皆說:「心中最珍貴的即

苦視為朋友,也就不會退縮。例如,

是慈愛」,瞭解之後就能理解,這些

在遭受病苦時,就會想到:這是我過

都是真實的。世間遭受如此苦難時,

去造下的業成熟所致,如今承受苦果

我卻一點痛苦也沒有,這是何原因

後業就能消除,一切眾生同樣也有這

45


樣的痛苦,若能藉此生起慈心的話, 自己的痛苦也會減少,甚至能痊癒。 一切疾病皆來自內心,故痊癒的方法 亦來自內心,應該如此思量。

苦樂的成因都在自己手上 在六道中,我們具備了八有暇與十 圓滿的人身寶,有些人可能會覺得, 獲得人身沒什麼太大的意義。其實並 非如此! 人道是上三趣與下三趣之間的界 線,《佛子行三十七頌》中說: 此生幸得暇滿船,自他須渡生死海, 故於晝夜不空過,聞思修是佛子行。 可見聞思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反 覆聽聞,並思考因果的道理。曉得構 成安樂與安樂的根本是慈心和悲心之 後,我們應該要實踐,知道痛苦的成 因後,我們應該摒棄,如此一來,我 們在苦樂中就能夠自主。 世界上並非沒有痛苦,關鍵在於 痛苦由誰造成?既然痛苦是自己造成 的,那麼快樂也應該由自己去累積, 必須要有這樣的確信。 身為佛教徒,要追求的並非外在的 改變,而是應該反觀內心。如果能通 曉心的實相,就能明白心是一切輪涅 的根本,也能知道苦樂的成因都在自 己手上。

懷善心做善事,暇滿人身就有意義了 為此,遍智龍欽巴尊者說:「證悟 實相即是最勝聞。」通曉自心實相的

46


特別報導

就稱為佛,佛的本質是智慧,法的本

當下沒有過失。如此反覆思維因果之

質則是慈悲,知道慈悲的珍貴性並在

後,就算所受的痛苦沒有消除,也會自

內心生起慈悲的人,就是僧伽。具體

然減少。若想去除痛苦,可以對他人觀

來說,懷著善心並行善事的那個人就

慈悲心,這樣就能從根本去除痛苦。

是僧伽。 明白這些道理,知道自己一人就能 具足三寶之後,應該努力的做到這一

總之,一切都建構在「我」的概念 之上,痛苦要從熄滅我執才能根本去 除。

點。自己要下決心生起慈愛心,因為

我想對諸位說的是:在這樣的時

未來無數世的樂因是慈愛心,要以安

刻,因果最為關鍵。仔細的思忖因果

忍心來守護。瞭解這些道理,獲得暇

之後,就會知道痛苦是自己一手造就

滿人身也就具有意義了。

的,因為具有嗔心與嫉妒等煩惱,所

若不了解因果,在受苦當下會認為

以會不斷種下苦因,若無法摒除,則

自己是無端受罪,就和一個無辜的人

生生世世要遭逢痛苦,因為心是無生

被判刑之後的感受是一樣的。但其實

滅的。

並非如此,快樂及痛苦的因都是自己 造成的,也是自己能掌握的,瞭解這 點非常重要。

受苦就像動手術,快速消業障 在證得佛果之前,若不留意因果的

因 此 , 祖 師 吉 天 頌 恭 說 : 「若於

話,痛苦自然會顯現,種何因,就會

業及因果起確信,無勤法之囑咐不實

如實呈現果報。所以,我們對因果要

也。」什麼是法?瞭解因果就算瞭解

有堅定的信心,要知道當下的痛苦能

法的根本了,雖說勝義諦上因果皆為

夠清除業障,這樣就不會專注在痛苦

空性,但在還未通徹「自他無二」這

上。

一點之前,因果還不算空性,而且是 需要重視的。

理解受苦就像動手術一樣,在醫治 後能夠痊癒。世間的病苦、死難皆是

「佛從利他心所生」但凡有少許的

如此,並將此視為我們生起慈愛的助

安樂,都是慈愛的恩澤,而少許的痛

緣。瞭解慈愛是快樂之因後,方能明

苦皆是我執和煩惱的業報所致,大家

白守護的重要性,因此才會說:「殊

應該這麼想。即使自己無端被殺害,

勝菩提心妙寶」。反覆思維菩提心的

就像《佛子行三十七頌》當中所講

功德,知道快樂來自慈愛,痛苦來

得:

自我執,這樣不斷串習,有很大的意

「吾身雖無少過咎,

義。

他人竟來斷吾頭。」 這 些 都 是 過 去 業 報 的 顯 現,即 便

身口意三門行善業時,也要對生死 有所準備,要這麼想:如果面臨死亡,

47


度母一定會來救護我們。假使真的死

的,而電力來自哪裡?仔細思考就知

去,也能清淨罪業,臨終時也能運用

道電力存在於大自然中,雖然會依靠

「佩解脫」的方便法,見解脫手環本

各種緣而產生打雷、起火或閃電等現

身就有廣大的利益。大家若能善加思

象,但若真要找尋,亦無法指認,是遍

索的話,了解暫時的痛苦是為了清淨

於五大等虛空中的,是離卻「見聞思

罪障,最終一切都將成為安樂之因,

觸」的心的實相。就如佛所說:「離思

這麼想的話,心情就會寬敞許多。

言詮般若波羅蜜。」世間語言中只存在

禪修 見到心的自性就是禪修

「有」、「無」兩種狀態,難以表述, 既不是「沒有」,也並非「實有」的概 念,即所謂「中觀見」既非無,亦非 有。這樣的實相,需要自己透過感受來

接下來會和大家禪修片刻。

通曉,當我們去觀察就能曉得,這是

禪修的目的,在教證二法中稱為中

離「常斷」二邊的,離卻有的常邊,

觀見,在實修加持傳承則稱為大手印

也離卻無的斷邊。無法用「常斷」二

或大圓滿,不只如此,在世上不同的

邊來解釋,就是佛教所持的見地,透

宗派當中,也有各自指認的次第。

過認識自心實相所生起的見地。

總之,禪修是為了瞭解真實的性 相,吉天頌恭祖師在《正法唯一意 趣》說:「諸法顯示性境之實相」, 意思就是,見到心的自性就是禪修。

帝 洛 巴 祖 師 在《 恆 河 大 手 印 》中 說:「心中不做思維,且觀超越法!」

遍智龍欽巴尊者也說:「證悟實相

不尋思而直觀自心,尋找「我」在何

即是最勝聞」,而不是說「證悟大圓

處的話,你會發現:心如虛空一般,

即是最勝聞」,或是「證悟大印即是

這就是空性,所謂的體性空。而自性

最勝聞」。

明則是,明晰瞭知其如虛空般的所

吉 天 頌 恭 說 「諸法顯示性境之實

知,離脫言語的範疇,無法用「有、

相」的這句話是很重要的,實相是向

無」來詮釋,清晰明朗的認識心有如

內觀察的,有些人認為大手印或大圓

虛空。

滿很珍貴,進而向外找尋,但其實是 要反觀自心,觀察自心的相貌。 什麼是心的實相?《普賢王如來願 文》說:「一基二道生二果」。 何 為 一 基?世 上 有 許 多 機 械 需 要 透過電力運行,好壞都是電力所導致

48

不做思維直觀自心,心與虛空無別

密勒日巴尊者也說:「心與虛空無 差別,則於法身得自在。」法身就是 指普賢王如來等一切佛,也即一切輪 涅的根本。 看見心的實相有什麼作用? 若能看見心的實相,就能知曉自


特別報導

他無二。以兩台手機為例,雖然物質 上兩者是相異的個體,但運作的電能 都是一樣的。知道這一點的話,就會 曉得全世界所使用的電力也是相同 的,若觀察電力在何處時,就能明白 它遍及一切虛空。同樣,法身也是遍 一切虛空的。瞭解這點,心就會變得 寬廣,真正達到心與虛空無別;做到 了這樣,就叫瞥見心的實相,能夠生 起「心如虛空」這般的確定,就稱為 「於見地立確信」。但是這樣的狀態 也很難維持,因為反覆生起念頭的緣 故。

看見了什麼?為什麼看不見? 什麼是念頭?密勒日巴尊者說: 「心之自性本無生,若有生即無明 也」(譯註:未從考證,《十萬道歌 集》中有類似內容,然「心」這一主 詞在彼處為「顯有」二字)。 如果思忖:真正的心是什麼?是實 有還是非實有?這麼想的話,就落入 念頭的圈套中了。不論有何念頭,只 要觀看心的實相,感知會自然止息, 心就會變成如虛空一般。總之,不論 念頭或煩惱現起,只要專注於心的實 相上,心就會如同冰塊溶入水一樣。 另外,密勒日巴尊者說的「輪迴之

的懷疑妄想,緊接著思考「輪迴之性

性離實根,實根源自分別念。」這兩

離實根,實根源自分別念」,若執其

句也很重要,收錄在《十萬道歌集》

為實有,就會對優劣生起好惡的分

當中,大家要放在心上思忖。剛開始

別心,這就是生起貪嗔的根本,「輪

要思考「心之自性本無生,若有生即

迴的性相來自於分別念」就是指這一

無明也。」也就是離卻實有及非實有

點。

49


我們再回來看「心之自性本無生,

我聽到了。」但認真細想的話,倘若

若有生即無明也」。心是有別於外在

是心聽到的,那麼心在何處?如果是

物質的性相,也就是指離卻「有」、

身體聽到,這個沒有自主能力、形同

「無」二邊的心。起念尋思「有

軀殼的身體是如何聽聞的呢?

實」、「無實」的念頭是分別念,正

「識客且遺身舍去(引自佛子

是創造貪嗔、輪迴的起源。這兩句話

行)」,我們清楚心無受可言,而身

要放在心上反覆思維,對禪修會有很

體也只是空殼,所以禪修時找尋感知

大的助益。

的心在哪,就能瞥見其如虛空的自

心是無從生起的,只要不延續過去 念頭、也不迎接未來念頭,認真觀視

是「明」,「明空雙運」即是如此。

自心的話,看見無有分別妄念的心,

「雙運」是什麼意思?是指「明」

就代表了解實相。無始以來,我們所

與「空」不是相異的個體,明本身即

認為的「我」在何處,去觀察真正的

是空,明晰瞭知本身的體性就是空,

「我」哪裡,不看身體,而是從內心

而空的譬喻是廣闊的天空,心也是如

深處探尋執持「我」的念想。

此,如同虛空一樣,明白這一點就能

擊罄發出的聲音,我們自認為聽到 了,也不假思索地回應:「仁波切,

50

性,這就是「空性」,而清楚明瞭就

瞭解「明空雙運」。 〈禪修〉


特別報導

罄聲響起的時候,聲音的覺察會在

意。今天看到大家,我很開心。

心中剎那現起,放著不管的話,就會

只要懷有慈愛,就算相隔兩地,

隨同聲音消融於空中一般,心和念頭

心也在一起的。見到勝義諦的話,心

就有如同海與浪的關係,「自顯自解

是在一塊的,並無二分,而在世俗諦

脫」就是這個意思。

上,有了慈愛就拉近了彼此間的距

〈世界和平願文〉

離,沒有慈愛的話,就算在一起也形

〈觀音菩薩祈請文〉

同分離。

〈觀音菩薩祈請文〉中「成就觀音

雖然我們的心是相近、無有離合

自在」的意思是:當我們不分晝夜期

的,但看到彼此面容,仍會有不同的

盼世界變好的時候,就拉近了我們與

感受。祝大家吉祥如意。同時也謝謝

觀世音菩薩之間的距離。

線上的善知識等一切法友,以及感謝

雖說法身如虛空恆時周遍,但空

主辦單位的籌辦。

性同為大悲的本質,所以,觀世音的

缽盂十分珍貴,因為透過缽我們能

慈愛同樣遍一切處,而觀世音菩薩具

夠憶念三寶,因此有著殊勝的功德利

有千眼,則象徵了能夠照見一切眾生

益,如何憶念三寶呢?

苦。 一般都曉得法身恆遍虛空,但不 曉得慈愛遍滿虛空,而「慈愛者(偈

首先是憶念佛,世尊在2500年前開 創佛教,並使用缽作為化緣與食用的 器皿,於是有了這樣的習俗。

中:具足悲心)」就能讓大家感受到

接著是憶念法,我們都受過皈依

母親對孩子的愛,如此,就會知道觀

戒,作為佛弟子,心中都必須懷有慈

世音其實離我們很近,這是我改寫這

愛,這就是憶念法

一句的用意(譯註:原文「隨緣調御

最後是憶念僧,皈依後就成了佛弟

觀機予教導」,仁波切改為「具足悲

子、僧伽的一份子,並且延續了佛的

心遍滿如虛空」。)

行儀——持缽受用,以此警惕自己是

〈菩提心願文〉

僧伽的一分子,因此我也應該如理如

暫時與究竟的妙寶就是慈愛,即便

法、謹守善行。僧伽的功德在於具足

對微生物懷慈愛也是等同的,要當作

安忍波羅蜜,以安忍度來持守慈愛,

是累積廣大的福德,帶著如獲黃金一

這是憶念僧。

般的喜悅,哪怕只是對非常微小的生 物生起慈愛心也一樣,這就是妙寶。

有了慈愛,就沒了距離

如此一來便具備隨念三寶的功德 利益,透過缽盂受用也同時供養了諸 佛,是能讓布施與化緣兩者都累積廣 大資糧的方便法。

最後要向所有法友說聲:吉祥如

51


仁波切開示

竹清嘉措心要語

僅為相互依存 輪迴與涅槃相依存,或者說是相互倚 賴。除了這樣的相依性,沒有可被稱為 輪迴或涅槃者。因為它們彼此相互倚 賴,我們就可以很確定地瞭解它們不真 實存在,它們只不過是相互依存罷了。 ──西元2014年3月,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作於勝乘林尼 寺。 英譯中:施心慧

52

Just Propped Up Against one Another Samsāra and nirvāna depend, or lean, upon each other. Other than that dependency, there is nothing that can be called samsāra or nirvāna. Because of their dependence upon one another, we can understand with certainty that they do not truly exist, but are just propped up against one another.


「有情分享書」法王序 「有情分享書」系列叢書,將計畫系列翻譯、整理當代具德上師言教,包含解經釋論、詮說佛陀言 教、指引實修等內容,以莊嚴法寶形式,以法供養之敬慕心,免費結緣流通,供養十方如母有情。 為此我深感隨喜,也祝福這些法寶,能成為行者修道上的莊嚴。願見者生歡喜,開卷者獲利益,護 持者深種解脫福田。

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於2021年1月8日

緣起 眾生出版社從1992年成立至

如何能讓許多重要的教導內容,跳出世俗模式

今,已經歷了29個年頭,在這有

的有限範疇,能夠流傳廣泛並且可以長久,這是

點年份的歲月中,因為大家對法

我們一直以來的盼頭。

的意樂希求,也因為我們對正法的傳弘,有著一

在經過多年的思考、準備與下定決心之後,我

點捨我其誰的執著,這讓我們至今,都不曾起過

們開始了這個「分享書」的推動,為了智慧的訊

放棄的念頭。

息遍諸方所,真實的話語流傳廣播,文字的般若

將珍貴的教導、深奧的法義,披上有形且適當

垂手能獲。 我們希望所有的生命,能因接觸到佛法而有所

的衣著,這對於佛法文字工作者而言,是毫無怨

不同,能因法水的洗禮而身心受用,更因為心智

尤的生活。 雖然文字只是一時的方便無需執著,然而相對

的不斷進階,而臻至究竟的解脫。

的文字,卻能帶來究竟的般若。相信很多人都有 過,因為一本書,而受到啟發的經過,這也是自

「有情分享書」計畫發起人 釋妙融 合十

古以來,傳承之所以能夠延續的必要行動。

■請書辦法

■我要助印

一、因資源有限,每書每人限請三本。 二、流通處請書:可於化育道場等6地流通處就近請書。 三、通訊請書:若您的所在地未設有流通處,可用通訊 方式請書(運費自付)。 有情分享書網址: https://www.hwayue.org.tw/HY/csshare 請書流程: 填寫申請單→處理申請→郵資運費/助印款項匯款→確認 匯款→寄書

銀行:聯邦銀行 土城分行 金融機構代碼:803 銀行帳號:089-10-0001672 戶名:眾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郵政劃撥帳號:16941166 戶名:眾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請註明:助印「有情分享書」)

眾生文化線上助印連結: https://core.newebpay.com/EPG/ CHUNGSHENG/oyDgkJ 微博訂閱號:13718244292 電子信箱:csshare2021@gmail.com/ ※「有情分享書」為免費結緣法寶,未委託任何單 位或個人代收助印款。如欲助印,請匯款至上列帳 號,或洽上列聯絡方式。若發現個人或團體有販售 行為,將不再接受其請書申請。


措尼仁波切開示/修持問答

如夢人生,每一念都可創造善業 知道這是一場夢並尊重這場夢,用這樣的態度去做事,可以創造善業,趨近解脫之門。

業力跟夢的關係是?

最好的狀況。 第二種狀況:你還是持續在夢當中,沒有醒過

問:學佛是為了解脫輪迴達到證悟,但任何的念

來,但知道這都是夢,總有一天我必須醒過來!

頭都會產生業,不論善念或惡念都會導致業,都

醒過來就是一種勝義真理,你會非常清楚的知

有業,業是輪迴的因,我們要斷業。若認為這一

道:「哦!現在在夢中,我在做夢」,所以你現

世是夢境,學佛是要從夢境、夢中解脫出來。若

在也能跟這個夢玩遊戲,像菩薩遊戲人間那種遊

知道是夢,是否這一世跟下一世,都是從這個夢

戲。你知道這是夢,但有業力,因無明業力所以

過度到另一個夢而已?那業力跟夢的關係是?

在沈睡當中,智識上我是理解這種狀況的,但仍

答:以佛教觀點來說,我們現在都在一場夢 裡,都沒有醒過來。但有二件事我們可以做得 到: 第一:在惡夢當中,夢魘不斷,如何轉變這場 恐怖的夢變為健康正常的夢,這樣的練習,稱為

然還是在沈睡當中:「沒關係,總有一天我會醒 過來!」 最好的方式就是,知道這是一場夢,在當中遊 戲,但要用一種尊重的方式來玩這場遊戲,要尊 重這場夢,也要尊重別人的夢。

一種相對世俗層面的修持。也就是必須在這場夢

你所化身、顯現出來的是一種愛及慈悲的方

裡做一些事,這當中會有好夢惡夢,一個夢接著

式,但同時知道這是一場夢,也就是色即是空

一個夢,這一生到下一生。

性。你必須在勝義真理及世俗真理兩者當中玩遊

第二、我們既然在夢裡,也知道在這場夢裡,

戲,在兩者當中跳舞。我知道是夢,但還是在做

但還是無法醒過來。我們都知道睡覺時做的夢不

夢,雖然我知道在做夢,是一場夢,但夢還是繼

是真的,只是一個夢而已,那個夢是空的。我們

續下去,那我何不來跟這場夢遊戲一下,可以賺

也知道自己這一生像夢一樣,這一生也是空的。

更多「夢中錢財」,可以去買一、二棟「如夢般

可以說這個做夢的人,知道我在做夢,知道這是

的房子」。我相信我的孩子跟我一樣在做這個

一場夢,但試著要從這場夢裡醒過來。

夢,所以我會把「如夢般的房子」給我的孩子。

所以現在有二種狀況: 第一種狀況:你已經從這個夢裡醒過來了,是

很抱歉!雖然是個房子,但是一場夢,它是夢。 就是這兩種方式可以讓夢解脫!

醒著,但你還是參與在夢當中,有點像在演戲、

一種是真的證悟。另一種是死亡時到阿彌陀佛

玩一場遊戲。你是醒著的,但出現在夢中,試著

淨土,結束夢的章節,但還是沒有醒過來,完全依

在夢中做一些事情,自己了結一定的業力,有點

賴於業力,但如果以這種方式去進行,你的業就會

像你已經醒過來,但是試著在這一場白日夢中做

減少,也會減少做惡業,你所做的是更多的善業,

一些事情,就像現在這個對談也是一場夢。這是

希望透過善業的力量、善業所創造的善的動力,能

54


仁波切開示

衝破夢的這個繭、這個殼,衝破就解脫了!

方向前進。

第一種真正的自由,稱為解脫,再也沒有夢, 但進入別人的夢中,這是一種化現,這比較高

加強修持力量的方法

階,不是那麼容易做到,但要以此為目標,非常

問:加強修持力量的方法,如何在座上得到更好

務實、實際的去做。

的品質?

有 一 個 咒 語:「 S i m p l e I n s i d e , C o m p l e x Outside」,內在單純,外在繁盛。要尊重許多 不同的層面,以愛及仁慈去尊重。

答:如何在座上修持得到更好的品質、這完全 是奠基在動機上。 在每一座禪坐之前休息放鬆一下,然後在心裡

如你所說,每個行動、每個念都造業,但如果

生起這些動機:我是非常幸運的、擁有珍貴的人

你知道這是一場夢,也尊重這一場夢,這樣去做

身、在正確的道路上修持,這是珍貴且難以獲得

事情,就可以創造善業,善業是可以幫助你自由

的機會,我不想錯失這樣的機會,如果不立即正

的,因為它是良善的動力。但也有不好的動力,

確的去運用這機會,未來我可能無法再次得到這

如果你累積太多不好的惡業,就無法遠離這場

樣的機會!生起「我真的非常幸運」的感受,融

夢。輪迴那扇門就是主要的解脫之門,在另一

入你的心中、感覺,藉著這樣的感受,你心中會

邊。如果有好的業力,會讓我們慢慢趨近那扇解

湧起修持的意願。

脫之門。我們也可以說:「來!」,鼓勵大家往

第二步驟是做好正確適當的修持(按部就

那扇門慢慢移動,當大家這樣移動的時候,我們

班),不要過度的緊繃,放鬆你的微細身,並且

自己也就慢慢的越來越靠近那扇門了。但是必須

找到心中的明晰,帶著平靜與明晰,然後做任何

自己要有:「我想到那邊」的意圖,否則我們所

佛法的修持,那就會增強禪修的力量

做的一切就是業力,無法帶我們到另一邊。

但是不要太過擔心結果目標,以目標導向修持

兩者必須合一,必須知道這是夢,才會醒過

的心是不好的,在每個步驟中都好好去做。在修

來。若不知道這是夢,就會執著很多事,自我的

持道上不要過度經營成就,不要有強烈的渴求與

造作會讓一切都變得非常真實、堅固,「虛幻」

執著想緊抓住它,忘掉成就、我們要做的只是適

加上「迷幻、困惑」,就真的毫無出路了。業力

當正確地做好每個步驟。(系列十二)

的無明困惑是非常重的,重到我們無法往解脫的

(本文轉載自「台灣芬陀利迦網站」)

55


多傑仁卿喇嘛/「修持與生死」開示

持咒地雷區,千萬別誤踩! 沒有菩提心的持咒無論如何都無法解脫,如果念誦的是忿怒尊的咒,下場會更慘……

時間:2020年06月21日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活動攝影:周影 謄打者:張維珊

惜字如金的康巴人 我們要怎樣的去修「生圓二次第」呢?生圓二 次第,指的是「生起次第」跟「圓滿次第」。

各位常講「札西德勒」,這句話西藏人常說, 他們見面、特別是過年的時候,會講札西德勒。 所以我沒去印度之前,就學會了札西德勒,人 家問我會不會講藏文,我說「會啊!」「哪一 句?」「札西德勒!」 有一次,安江長老問我:「為什麼你要講札西 德勒?」「這不是大家都喜歡講的話嗎?」他 說,康巴人不講札西德勒。我問:「那康巴人講

現場加上線上聽課的,大概有八百多位法友,

什麼?」「康巴人什麼都不講!札西德勒是西藏

每個人的程度可能都不一樣,雖然這次我帶來了

人在講的。」但現在已經沒有分別了,只有像

閉關用的法本,但是時間不夠,如果要詳細說是

安江長老那種舊時代思維的人,不講「札西德

講不完的。所以我在想,究竟是要講的很深,還

勒」,沒有「請、謝謝」。

是大白話、不引經據典,讓大家聽得懂就好。

講到「謝謝」兩字,西藏跟康巴的謝謝就不一

安諦長老講話都是用大白話,就像聊天一樣,

樣。西藏的「謝謝」,「突傑切」直翻過來叫做

這是他的風格。但如果是阿曲長老,如果上過他

大悲心,你有大悲心對我做這件事;但康巴話是

的課的法友就會知道,阿曲長老是會引經據典

「嘎臣切」,是大恩惠。但是你要安江或者森多

的。雖然他們都沒有上過佛學院,都是直接出家

長老或者安諦長老口中講出嘎臣切,那是不可能

學習閉關中心的東西,但是阿曲長老就是有天

的。譬如我送東西給安江長老,他沒有跟我講過

賦,講的話是很文言文的。他跟我說,講藏文要

「謝謝」,只有兩個字「喔呀!」就是好的意

講文言一點。因為藏文分為文言跟口語兩種,我

思。但「喔呀」是上對下或是平輩,才可以講,

學的是比較口語,康巴話就是口語化,所以我講

如果是法王跟你講什麼話,你回說:「喔呀!」那

的話和如意寶尊者講的不一樣。譬如安江長老會

就不得了,下對上要講「喔,拉索」,這是康巴人

這樣說:「拿來!去!」他不會說:「請、謝

說的,他們在拉索前面會加上「喔」,康巴人是惜

謝、對不起!」康巴人沒在對不起的。我記得有

字如金的,所以就要去猜他們的意思。西藏人則

一次,森多長老好像拿一杯茶,走著走著突然碰

會講「拉索拉」,後面多一個拉。我們又離題了。

到我,茶水飛濺到我的身體,基本上我們會馬上

重點是,安諦長老給引導的時候,是很口語化

說:「對不起!」他沒有,他就說:「喔!」好

的,如果你還是聽不懂,可以問,但基本上我們

像是我濺到他一樣,然後就走了。就是這樣子,

不太敢發問。但跟安江就不一樣了,什麼都問,

康巴人沒有對不起這個用字。

而且如果我聽不懂,還可以說:「聽不懂啦!

56


善知識開示

在講什麼,再講一遍啦!」我可以這樣跟安江

界當中,這個自我的覺性顯現時,能夠理解:

「盧」。我故事太多了,這樣我們會講不完。

啊,這就是我內心覺知顯現於外,這樣去認知

成就的本錢在哪裡? 再來看「淨基」、「所淨」。

的時候,就成佛了;不能夠認知的人就會想: 「誒,有光明?這光明從哪邊來的?」開始向外 尋求,然後就變成眾生了,所以是一基二道。

淨基:指的是什麼?就是我們藉著修持,得以

因為這樣的認識,就成二果。二果是什麼?就

成就的本錢,就是一般我們講的如來藏或者佛

是佛果跟眾生果。而之所以成為眾生,因為不斷

性。

的向外尋求,所以有執取:能執之心跟所取的外

淨基為什麼沒有辦法完全開顯出來呢?因為我 們被八識(阿賴耶識、煩惱識、意識、加上眼耳鼻 舌身五識,這八識)所障蔽了。所以我們活著的時

境。 什麼叫能執之心?就是我們現在看到外境,你 是你、他是他,有著這樣所取的外境。

候,即使已經修大手印、大圓滿、本尊法等,都

所取的外境是什麼?是能執的心來的。先執有

沒有辦法那麼的清晰,因為八識在作亂的緣故。

我,然後再以我為出發點,去分別他、他、他,

但是這樣的修持是有用的,藉著不斷修持熏習,

然後開始出現對立。因為一定是愛自己甚過他

到死亡的時候,我們從貪嗔癡的脈絡中解脫。

人,因為這樣的關係,就形成輪迴,然後慢慢的

「淨基」在死亡的時候,就叫做「母光明」,

變成現在的情況。

母光明出現的時候,你就會有他鄉遇故知的認

能淨:能淨就是方法。以今天來講,就是我們

識。比方說,之前你們不認識我,現在你們認識

要學的生圓二次第,把八識所產生的障蔽去除的

我了,日後在街上碰到,你們會有印象:「喔!

方法就叫「能淨」。淨果是什麼?淨果就是淨

多傑喇嘛!」很快就認出來,不論我是不是穿這

基,這兩個是因為經過道上的方式,出現的果

套服裝,對不對?

實。實際上,果跟基是一樣的。我們講基道果,

所以,文武百尊用什麼樣子出來,都不是問

基跟果是一個東西,道是淨除的方式。

題,重點是你認不認得他。只要你能夠認得母光

基跟果要怎麼去理解?比方,我現在沒有睡

明,在第一中陰就夠了、可以解脫了,就沒有後

著,睡著之後,把我叫醒,叫做能淨,是方法,

面的文武百尊了,而且是證得法身的果位。這是

我醒過來之後,跟睡著前是同一個人嗎?是吧,

非常重要的,而這樣的淨基,要怎麼去證得?我

是同一個人,所以基跟果可以這樣去理解。

們會跟各位說。

那「能淨」有什麼呢?

所淨:就是八識所產生的障蔽,是要被清除

接下來就要慢慢進入我們的主題。能淨有很多

的,包含我們的煩惱障、所知障,這些都是要被

種,或許我們會以為,既然要講生圓二次第,就

清除,這就是我們無始以來的無明。什麼叫無

直接講生起次第跟圓滿次第,為什麼還要轉心四

明,無法認識自我的明覺,就叫無明。

思維、皈依發心然後護輪結界?其實這個都是必

剛剛念〈普賢王如來願文〉第一頁第一行:「顯有

備的條件喔,不是沒事找事。

輪涅諸一切,一基二道成二果」。 這裡的「一基」的基,指的就是基位光明,淨 基就是如來藏、佛性。

學佛沒有轉心四思維,就像房子沒地基 轉心四思維一定要具備。轉心四思維能讓我們

為什麼說是「二道」?二道就是形成了兩條

思維得更透徹,我們就能成為一個更好的學佛人;

路。法界一開始是處於混沌的狀態,比方,從法

假設沒有轉心四思維,直接學法、持咒,雖然有 57


持咒的功德,可能有些許的感應也不一定,但是

惡鬼,不是飢餓的餓,是邪惡的惡,或者是會變

就像是沒有地基的房子,水一來就沖倒掉了。

成有九顆頭的,這是引導文裡寫的,長得就跟他

我在宗教界這麼多年,跑翻譯跑了這麼多年, 常常看見一些常坐在第一排、坐得四平八穩的法

觀想的忿怒尊的形象大同小異,這是沒有修持菩 提心的下場。

友,坐著坐著就去別的宗教了,這就是基礎沒有

我們可能會比較輕視菩提心,會覺得這又沒有

打好。一開始對於成果有著很大的憧憬,可是又

立即的功效,倒不如持咒累積次數還有一點點的

不能按部就班、腳踏實地的去修持,也不管轉心

功用。持咒一定會有功用,只是如果想要把你持

四思維、皈依發心,直接就從「大手印」、「大

咒的功用,應用在解脫上,那麼皈依發心絕對不

圓滿」、無上密續……開始念誦,這是很危險的

可或缺,不然只是徒勞。

事情。其實他改信其他宗教,我都替他慶幸,萬 一讓他修成,萬一有一點點的忿怒咒的成就,結 局是很慘的。

為何死後變惡鬼?

鬼王從哪來的? 現今全世界的自殺問題很嚴重,特別是為情而 自殺的特別嚴重。台灣有一個民間傳說,穿紅衣 上吊自殺,就是表達「做鬼也不會放過你」,可

沒有菩提心的持咒,寂靜咒也好或忿怒咒也

以化做厲鬼,報復辜負他的另外一半。我在此鄭

好,都無法解脫。但持咒有一定的功用,如果你

重的聲明,完全沒有用!那是小說跟電影裡面的

不想要發菩提心,就是想要為自己而念,不想管

情節。

什麼眾生,覺得都跟你無關,就是要持咒得到咒

為什麼呢?因為鬼跟人是一樣的,在輩分上也

力,就是要為自己找到好的來世,建議大家念誦

有菜鳥跟老鳥的區別,先死的一定會比後死的資

寂靜尊的咒,不要念忿怒尊的咒,因為沒有皈

格老,所以那些後死的鬼,會被老鳥掣肘,沒有

依、發心、傳承加持力,是會出錯的。

辦法去報復想要報復的人。

這樣念誦之後,念寂靜尊咒的人,下一世因為

大家可能會想,不是會有怨氣嗎?因為穿紅衣

持咒的功德,可以到上三道,可能投胎為人或到

紅褲。我不是鼓勵大家這樣做,如果你們真的想

欲界當神,但只有一世而已,然後就墮落惡趣

要報復誰,沒有皈依、沒有菩提心的修持,就去

了。如果是忿怒尊就慘了,沒有皈依、發菩提

念咒,然後死掉就會變成強而有力的鬼了。各位

心、不懂生圓二次第竅訣而修持的人,死後會變

你們知道嗎,天龍八部裡最強的是什麼?有人說

58


善知識開示

是龍族,但實際上是鬼王!我們講天龍八部,天

的阿彌陀佛心咒「嗡阿彌爹哇舍」,這是最寂靜

龍、羅剎、人非人、乾闥婆等,一共有八個種類

沒有爭議的咒語了,上師年紀也大了就圓寂了。

的非人,這當中最強的是鬼王,鬼王怎麼來的?

圓寂之後,信徒就在上師的關房裡憶念上師、供

鬼王的前世是出家人,所以在藏地,假設這個人

養上師,舉辦供養上師的法會。上師因為年紀大

生前有修持,可是發心不純正,或是臨終的念頭

了,他的信眾也都是上了年紀的,在修持的時

沒有顧好,極有可能死後變成鬼王,那樣的鬼王

候,有一老嫗在祈請上師時,是背倚牆壁坐著

力量是很強大的,雖然是新鬼,但所有的老鬼都

的、突然牆壁出現一隻手臂勒著她的脖子,她回

要受其管轄。

頭一看居然是她圓寂的上師,而且很兇的俯看著

跟各位講一個故事。以前藏地有一位上師,他

她,她當場就嚇暈過去。醒過來之後,大家問她

觀修忿怒蓮師,憤怒蓮師就是下半身是普巴杵,

怎麼回事?她吞吞吐吐、支支吾吾地說:「我們

或者是一面二臂、兩隻腳的忿怒蓮師,他每天都

的上師變鬼了。」當然,大家不相信,可是後來

勤於供讚,也觀修生圓二次第,但箇中有點錯

有陰陽眼的人看到上師真的變鬼了,現在還在。

誤,之後會說。

變什麼鬼呢?各位看過武俠小說嗎?就是那種頭

後來他年紀大了,自然就死了。照理說,他的

戴著一頂黑紗帽,蓋住臉的那種大俠,身上穿的

關房裡應該是沒人,但每天還是一樣咚咚咚咚

是出家服,手拿一本經書,騎著騾到處走。跟他

咚、鏘鏘鏘鏘,就好像有人在敲鈸。有人想,是

有緣的,比方重病的,就走進患者的屋子裡把魂

不是遭小偷了?進去一看,沒有人,但一走出

魄收走,變成他的眷屬。鬼是這樣壯大自己的集

來,關房又傳出咚咚咚、鏘鏘鏘的響聲。大家

團。目前為止,沒有聽說哪位上師收服了這個

想,難道「這位上師變鬼了?」大家怕極了,把

鬼,因為你要跟他PK的話,首先「嗡阿彌爹哇

關房的鼓和鈸都搬走,但那位死去的上師,居然

舍」得先念上一億遍以上。

挨家挨戶去問:「我的鼓在哪裡?我的鈸在哪

安江長老跟我說過,他說全世界的鬼,就屬藏

裏?還我!還我!」沒有辦法,大家又把那些東

地的最可怕。我說:會嗎?我們台灣也很多很恐

西放回去。於是關房又每天都傳出咚咚咚、鏘鏘

怖的鬼屋,有很多很厲害的鬼。安江長老很不

鏘的聲音。

屑,他說:「你們那些鬼,一句咒都沒念過,哪

因為村裡被鬧得人畜不寧,於是大家商量著要

來的力量。」他說,藏地的人,再怎麼不修行,

找更強的上師來收服他。一位上師答應降魔,結

一定念過「嗡嘛呢唄美吽」,所以一旦變成鬼

果這位上師輸了。鬥法自古以來的規矩是這樣,

後,那資本太強大了。

比如降魔,我贏了你,你當我的護法;我輸了

安江長老說,世界上所有的墳場他都敢去睡,

你,我當你的眷屬,這個是歷久不變的規則。後

唯獨天葬場他不敢去,我問為什麼?安江長老:

來有人看到去降魔的上師死了之後,被修忿怒蓮

「天葬場很恐怖。」後來我們閉關的時候,安諦

師的上師當作馬,然後騎著牠離開了那個村莊。

長老提起他年輕時,曾去天葬場修持,他說白天

所以,有修行的人如果趣入邪途是很恐怖的。

不覺得怎麼樣,入夜之後真的不一樣,那個時候

藏地鬼最可怕?傳說中的藏地鬼王 我來講一個完全沒有爭議的天尊──阿彌陀 佛。這是發生在藏地,1980年左右的事,故事 中的鬼現在還在。有一位上師,他持了億遍以上

自觀本尊、護輪、結界什麼都出來了,但依然心 生恐懼,最後的結論是「圓滿次第」比較好用, 即是直接觀心性,這樣安住,會比較好。 各位,但不是生起次第沒有用哦,生起次第很 厲害,至少能夠讓我們脫離輪迴。(系列六) 59


噶舉 大小事

當生離死別來臨時 作者:堪布蔣巴(尼泊爾噶瑪列些林高級佛學院) 譯者:當代漢藏佛學院翻譯小組

佛教的教主,也就是圓滿的佛陀,在三藏典籍

下,與親朋好友互相支持安慰,對身心肯定有很

中指出輪迴的三種痛苦時,從各種粗細的痛苦中

大的助益,即使我們身體相隔千里,但心在思念

分出了「生老病死」四種痛苦的河流,而這之中

父母時,總是會一再一再地到他們身邊,人世間

的「死苦」,是平常人想像不出來,只能感到恐

再怎麼開心,也絕對無法忘記父母恩德。

懼的東西。 也因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隨著現代科學

守護好自心,做最好的自己

的突飛猛進,人們試圖用醫學技術減少生離死別

最後,也就是重要的是,我們不需再為對方擔

的憾事,面對接踵而來的各種流行疾病,也無所

憂,而是要穩穩地守護好自己的心。佛經教導我

不用其極地試圖有效阻止它們發生。

們:一起作伴的父母、兄弟姊妹與親友等,不論

孝養父母,不做後悔事

是誰,最終的死亡路上,都是各自離散。 就像無比的岡波巴說的:「積者終必竭,立者

人的一生需要面臨生老病死的課題,需要經歷

終必倒,聚者終必散,生者終必死。」活著的事

不斷痛苦。因為業力的關係,我不得不隻身一人

物,最終必定死亡,相聚最終必定分離。如果能

到遙遠的地方生活,每每想起大恩的父母時總是

夠思維、並把這樣的自然法則放在心上,心也一

非常悲傷。有時心中浮現與父母親友聚散別離的

定會放鬆起來。

情景,那酸甜苦樂交集的畫面,彷彿就像是一幅 變幻無常的彩虹畫作。

同樣地,如果因為傳染病的關係,因而生病甚 至死亡,應該要認識到,這就是業的果報成熟

因為人生無常,我們常常會見到一些失去行動

了,我們要這麼想:如果之前累積的果報領受

能力甚至喪失飲食能力的植物人,他們飽受病痛

完,來世就清淨了,所以這是值得高興的事。這

折磨,真是令人不忍卒睹。所以趁現在還有機會

麼一來,也成為噶當派「轉惡緣為道用」的實

的時候,我們要盡心盡力地去孝養父母,千萬不

修。

要不當一回事,否則一旦無常發生,子欲養而親 不待,也只能無盡的懊悔了。

不光是如此,即將死亡的時候,雖然身心各各 分離了,但心會受到黑白業力的趨動而有下一世

現今新冠病毒在世界各地蔓延,在它的影響

的投生。針對這點,為了最好能夠投生淨土,其

下,有幾百萬人感染喪命,經濟也跟著衰退。當

次得以投生清淨的天人身,至少要能投生為得聞

這場瘟疫無情肆虐的時候,我們只能看著親友的

佛法的人身福田,也為了還遺留在世的親友子女

遺體被隔離置放,想舉行火化葬禮也做不到。這

們,這時要好好謹慎地祈願迴向。

種種令人心痛的情況,在全球各地真實的發生

上至供養三寶,下至布施弱小等等,要盡量廣

著。但即使這情況是真的,當這樣的因緣來的時

大地以任何的善根行持,精進努力、祈願迴向,

候,也要思維它如夢一般。當然,在這種情況

這是非常重要的。

60


ཁ་བྲལ་བའི་སྙིང་གཏམ།

▲堪布蔣巴目前為「當代漢藏佛學 院」講師。

ནང་པའི་བསྟན་པའི་བདག་པོ་རྫོགས་པའི་སངས་རྒྱས་ཀྱིས་དྲི་མ་མེད་པའི་སྡེ་སྣོད་ཀྱི་གཞུང་དུ་འཁོར་བའི་སྡུག་བསྔལ་གསུམ་ངོས་འཛིན་པའི་སྐབས་སུ། སྡུག་བསྔལ་ཕྲ་རགས་

ལས་སྐྱེ་རྒ་ན་འཆི་ཞེས་སྡུག་བསྔལ་གྱི་ཆུ་བོ་བཞིར་བགྲང་བའི་ཡ་གྱལ་ན་འཆིའི་སྡུག་བསྔལ་ནི་ཐ་མལ་པའི་ཇི་བཞིན་བསམ་དུ་མེད་པ་དང་འཇིགས་སྐྲག་གི་མྱོང་ཚོར་ཅན་ལས་མ་ འདས།

འོན་ཀྱང་དེང་རབས་ཚན་རིག་གིས་ཞིབ་དཔྱད་ཡར་རྒྱས་གནས་ཚོད་ཆེ་མཐོར་འགྲོ་བཞིན་ལྟར་ན་འགྲོ་བ་སོ་སོ་ཕ་མ་གཉེན་སྤུན་ཟླ་སོགས་སྡུག་པ་དང་བྲལ་བ། དུས་དབང་གི་

ནད་མནར་སྣ་ཚོགས་ཡོང་དང་ཡོང་བཞིན་པར་མིག་མཐོང་ལག་སྙོབ་ཀྱིས་སྔོན་འགོག་ཐབས་ཤེས་སུ་འབད་རྩོལ་ལག་བསྟར་བཞིན་པ་ནི་མངོན་གསལ་དོད་པོ་ཡིན།

སྤྱིར་འགྲོ་བ་མིའི་མི་ཚེ་ཧྲིལ་པོ་ནང་གི་དབང་དུ་བྱེད་ཀྱང་ལ་ལས་སྡུག་བསྔལ་གྱི་ཚོར་བ་བརྒྱུད་མར་བརྗོད་མེད་དུ་མྱོང་བས་སྐྱོ་སེམས་གྲངས་མེད་ཡོད། འདས་པའི་ལོ་ཤས་ནང་

རང་གཞན་རྣམས་ཕ་མ་དང་ཕྲད་བྲལ་སྐབས་ཀྱིས་ཚོར་བ་མངར་སྐྱུར་བདེ་སྡུག་འདྲེས་མའི་གནས་ཚུལ་སེམས་ལ་འཆར་དུས་དེ་ཡང་མི་ཚེ་ནང་གཏན་འཁེལ་མེད་པའི་འགྱུར་བ་མི་ རྟག་པ་སྟེ་འཇའ་ཚོན་གྱི་རི་མོ་བཞིན་ཡིན་འདུག །

ལས་དབང་གིས་ས་ཐག་རྒྱང་པོར་རང་གཅིག་པོར་མི་བསྡོད་ཐབས་མེད་དང་མཚམས་རེ་དྲིན་ཆེན་ཕ་མ་དྲན་ནས་སེམས་ལ་སྐྱོ་སྣང་ཆེ། ཁ་ཅིག་བྱ་ཐབས་བྲལ་བའི་ལུས་སེམས་

ཀྱི་གཟེར་ཟུག་མཐོང་བྱས་ཚད་མེད་དུ་ངུ་ཤོར། ཁ་ཤས་ཟས་ཟ་འཐུང་གི་ཁམས་ཆད། དྲན་མེད་འགྱེལ་བ་སོགས་མཐོང་བ་མངོན་གསལ་ཡིན། ད་ལྟ་གོ་སྐབས་བྱུང་ཚེ་སྣང་མེད་དུ་ མ་ཤོར་བ་ཕ་མར་སྲི་ཞུ་དང་བཀུར་སྟི་ཅི་ཐུབ་བསྒྲུབ་རྒྱུ་ལས་དུས་དབང་གི་ཁོམ་ལོང་མེད་པར་ཕ་མ་འདས་པའི་གནས་ཚུལ་བྱུང་ན་སེམས་ལ་མི་འདོད་པའི་ཚོར་བ་དང་འགྱོད་པ་ ཤུགས་དྲག་སྐྱེ་རྒྱུ་ལས་མེད།

མཚམས་རེ་དུས་དབང་ནད་ཚབས་ཆེན་གྱི་རྐྱེན་ལས་གཉེན་བཤེས་རྣམས་རང་དང་ལྷན་དུ་ཡོད་ཀྱང་བལྟས་ལྟ་ཙམ་ལས་ཅི་བྱ་གཏོལ་མེདུ་ལྷག་པ་ཡང་སྲིད། དཔེར་ན་ད་ཆ་

འཛམ་གླིང་ཤར་ནུབ་གྱི་ཡུལ་གྲུ་སོགསུ་དར་ཁྱབ་ཆེ་བའི་ཏོག་དབྱིབས་འགོས་ནད་ཀྱི་དབང་ལས་སེམས་ཅན་འབུམ་ཕྲག་མང་པོ་སྲོག་སྐྱོན་དང་མ་ཟད་དཔལ་འབྱོར་ཉམས་གུད།

སྔོན་འཚོ་སྦྱོར་གྱི་ཕྱག་ལས་ཡོད་ཀྱང་ད་ལས་མེད་དུ་འགྱུར་བ། ཟས་གོས་ཀྱི་དབུལ་བ། ནད་ཡམས་འདི་ཡིས་སྲོག་འཕྲོག་བྱུང་ཚེ་གཉེན་སྤུན་གྱི་སྐུ་ཕུང་ཐག་རིང་དུ་བཞག་སྟེ་ལྟ་ཙམ་

ལས་བསམ་པ་བཞིན་སྐུ་ཕུང་བསྲེག་པའི་འདས་མཆོད་ཡང་བསྒྲུབ་རྒྱུ་མ་རྙེད་པའི་ཡིད་སྐྱོ་བའི་གནས་སྟངས་གསར་འགྱུར་དྲྭ་ལམ་བརྒྱུད་འགྲོ་དང་འགྲོ་བཞིན་པ་ཚང་མས་མིག་མཐོང་ མངོན་སུམ་དུ་ཆགས་ཡོད།

གལ་སྲིད་གནས་ཚུལ་འདི་ཉིད་བདེན་པ་ཡིན་ཡང་རྐྱེན་དབང་དུ་ཤོར་ན་རྨི་ལམ་ལྟར་བསམ། དེ་ཡང་རང་གི་དགའ་བོ་ཉེ་པོ་གྲོགས་པོ་སོགས་ཀྱིས་སེམས་གསོ་གནང་དུས་ལུས་

སེམས་གཉིས་ཀ་ལ་ཏན་ཏན་ཕན་ཐོགས་ཆེན་པོ་བྱུང་ཡོད། ཡིན་ཡང་རང་རེའི་ལུས་པོ་མི་ཡུལ་ཕྱོགས་སུ་ཡོད་ཀྱང་། ང་ཚོའི་སེམས་པ་ཡང་ཡང་ཕ་མ་ཁྱོད་ཀྱི་བཀའ་དྲིན་དྲན་དུས་ དེའི་ཕྱོགས་སུ་དལ་བུར་ཤོར་འགྲོ །མི་ཡུལ་ག་ཚོད་སྐྱིད་ཀྱང་ཕ་མ་ཁྱེད་བརྗེད་ཐབས་ཤིག་གཏན་ནས་མི་འདུག །

མཐར་དོན་རང་ཅག་སོ་སོ་ལ་ཐུགས་ཁྲལ་བྱེད་མི་དགོས་པར་སེམས་བརྟན་པོར་ཡིད་ལ་གཅགས། སངས་རྒྱས་དང་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ས་མཛད་པའི་བཀའ་དང་བསྟན་བཅོས་

འདིར་གསུངས་གནང་པའི་བརྗོད་བྱ་སོ་སོ་དང་ལྷན་དུ་འགྲོགས་པའི་ཕ་མ་སྤུན་མཆེད་དང་མཛའ་བཤེས་སོགས་གང་ཡིན་ནའང་མཐར་འཆི་བའི་ལམ་ནས་སོ་སོར་འབྲལ་བའི་ཆོས་ ཉིད་ཡིན།

དེ་ཡང་མཉམ་མེད་སྒམ་པོ་པས། བསགས་པའི་ཐ་མ་འཛད། སླང་བའི་ཐ་མ་འགྱེལ། ཕྲད་པའི་ཐ་མ་བྲལ། གསོན་པའི་ཐ་མ་འཆི་ཞེས་གསུངས་པ་བཞིན། གསོན་པའི་ཐ་མ་ཤི་བའི་

ཆོས་ཅན་དང་ཕྲད་པའི་ཐ་མར་བྲལ་དགོས་པའི་མཚན་ཉིད་ཅན་དུ་བསམ་སྟེ་ཡིད་ལ་དྲན་ཐུབ་ན་སེམས་ལྷོད་ཡང་ཡོང་རྒྱུ་ངེས་ཅན་ཡིན། དེ་བཞིན་ནད་ཡམས་ཀྱི་རྐྱེན་ལས་ཆུང་ས་

ནས་ནད་མནར། ཆེ་ས་ནས་འཆི་དགོས་པ་བྱུང་ཚེ་ལས་ཀྱི་རྣམ་སྨིན་གཅིག་ཏུ་ངོས་འཛིན་བྱས། སྔར་བསགས་འབྲས་བུར་མྱོང་བའི་ཚེ་རབས་ཕྱི་མ་རྣམས་སུ་མྱོང་བ་དག་པས་དགའ་ བ་བསྒོམ་རྒྱུ་དང་དེ་བཞིན་བཀའ་གདམས་པའི་ཉམས་ལེན་རྐྱེན་ངན་ལམ་འཁྱེར་ཞེས་པའང་ཆགས་ཀྱི་ཡོད།

མ་ཚད་འདས་གྲོངས་སུ་ཕྱིན་པའི་གནས་ཚུལ་བྱུང་ཚེ་ལུས་སེམས་སོ་སོར་བྲལ་ན་ཡང་སེམས་དཀར་ནག་ལས་དབང་གིས་དེ​ེད་རྗེས་སྐྱེ་བ་ཕྱི་མར་སྐྱེ་བ་ཞིག་ལེན་རྒྱུ་ཡིན་པར་

དམིགས་ཏེ་རབ་དག་པའི་ཞིང་ཁམས་དང་འབྲིང་ལྷ་ལུས་གཙང་མ། ཐ་མར་མི་ལུས་ཆོས་ལྡན་གྱི་ཞིང་དུ་འཕོ་བ་དང་ཤུལ་ལུས་གཉེན་བུ་ཕྲུག་རྣམས་ཀྱི་ཆེད་དུའང་བསྔོ་སྨོན་གང་

གཟབ། ཡར་དཀོན་མཆོག་ལ་མཆོད་པ་ནས་བཟུང་མར་ཉམས་ཐག་ལ་སྦྱིན་པ་སོགས་དགེ་རྩ་སྦྱོར་བ་གང་རྒྱ་ཆེ་ཆེ་དམིགས་ཏེ་འབད་བརྩོན་བགྱིད་པ་གལ་ཆེན་རྩ་ཆེན་ཡིན་པར་

གནང་རྒྱུ་ནི་ཧ་ཅང་གལ་ཆེ་བའོ།། །།

E


塗鴉牆

〈佛陀,我該怎麼辦?〉系列二

哪裡才是修行的好地方?

也許你會覺得,這個人間實在不怎麼

穿的衣裳會被垢穢所沾染;第三是身體

樣,尤其這幾年各處充斥著災難與戰

會發出汗臭;第四是不再喜歡待在自己

爭,種種苦難、種種無奈種種看不慣、

的位子上。第五是周圍的天女都會紛紛

種種不喜歡的地方。確實,從渴望徹底

離開。這就是所謂天人命終的時候,會

舒服的角度來看,人間並不是最理想、

有的五種先兆。」

美好的地方。然而你可知道,對於一個

「那時,即將命終的天人會非常憂

佛法的修行者來說,生在人間,卻是最

愁,還會捶胸大叫。其他天人會來到這

好的選擇。

位天人的地方,對這位天人說:『你將

跟我一樣,你可能很難相信,佛陀

來可以生在善處,你快得到善處,快得

說:我們身處的人間,是連天人都嚮往

到善利了。由於獲得善利的緣故,你應

羨慕的地方。

當念念不忘安處於善業。』那時,其他

由於一切的發生都在人間,從至惡到 至善都在人間,於是這個充滿潛力、充

這時有一位比丘問世尊說:「三十三

滿機會、充滿選擇權的人間,成為了所

天的天人,要生在甚麼樣的地方,才算

有修道旅人的中轉站,更是志求解脫者

是善處呢?怎麼樣叫做快得善利呢?怎

的唯一選擇。

樣才能安處於善業呢?」

對於天人來說,人間是個好地方

62

天人就會這樣提醒他。」

世尊告訴比丘說:「人間這個地方,對 於天人來說,就是善處。所謂得到善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於舍衛國的祇

得到善利,就是指出生在有正見的家庭,

樹給孤獨園。那個時候,世尊告訴比丘

能與善知識交往,並能從如來的法當中得

們:

到信心,這就是所謂的快得善利。」

「當天人們將要命終的時後,會有五

「怎樣叫做安處於善業呢?能夠在如

種未曾有的預兆出現。是哪五種呢?第

來之法中,生起信心剃除鬚髮,由於信心

一是頭上的華冠會自己萎謝;第二是身

堅固的原因,會出家學道,因為學道的緣


故,能持守戒律,全身心用在修持上,

所謂比丘的善趣。現在,比丘!你應當

沒有一點浪費缺失。還有,飲食能夠知

運用方法來證得涅槃。就這樣,比丘!

足,能一直意念教導而經行(行禪),

應當要這麼去學!」

並得到三達明(宿命通、天眼通、漏盡 通),這就是所謂安處於善業了。」 那時,世尊便說了一首偈言: 人為天善處,良友為善利, 出家為善業,有漏盡無漏。

那時,比丘們聽了佛陀這麼說,都紛 紛歡喜地依照佛陀所說的去做。

從人間開始,最終走出人間 從這篇教導中,佛陀藉著說明天人的

「比丘們啊!要知道!三十三天還是

臨終五衰之相,而提到了三種善:善

執著五欲的,他們也把人間看作是好的

處、善利、善業。這也是人間之所以好

去處。因為只有在人間,才能在如來的

的原因,因為這三種善,只會發生在人

法中出家,成就善利,得到三達明。畢

間。這三種善雖然只在人間才會發生,

竟,諸佛世尊都是出現於人間而證果

但巧妙的是,它們能形成的整體性結

的,并不是在天上而得果的。因此,比

果,是那最終能夠不用在人間折騰的終

丘們!在此世間命終之後,你們必定能

極善趣「寂滅涅槃」。

夠到達善趣的。」 那時,一位比丘又問世尊說:「比丘 怎樣會生於善趣呢?」 世尊告訴他說:「涅槃(寂滅)就是

在對於「善業」的說明中,不知你有 沒有注意到,佛陀提出除了出家、修行 這些大條件之外,也提出了一個小條 件,就是要飲食知足。我一開始有點納 插畫:Hua

63


悶,這是必要提出的條件嗎?後來在看

有五未曾有瑞應而現在前。云何為五?一者

到社群媒體中,朋友們的各種美食照、

華冠自萎;二者衣裳垢坋;三者身體污臭;

美食文,便大概明白了佛陀的意思。確

四者不樂本座;五者天女星散。是謂天子當

實,在人間的人們實在花太多精神時

命終時有此五瑞應。爾時,天子極懷愁憂,

間,在準備食物、趨向食物、享用食物

椎胸喚叫。爾時,諸天子來至此天子所,

以及炫耀食物上面了。

語此天子言:『汝今爾來可生善處,快得

話說回來,從聲聞乘的角度來說,人 間是可以具備且做到三種善,充滿修行

業。』爾時,諸天而教授之。」

機會的地方;從菩薩乘的角度來說,人

爾時,有一比丘白世尊言:「三十三天云

間是能夠修行利他,開展有益行動的地

何得生善處?云何快得善利?云何安處善

方。總之,對於一個行者來說,人間是

業?」

真正好用功的道場。

世尊告曰:「人間勝於天界的所在人間於

我們會發現,不論怎麼看,人間都是

天則是善處,得善利者,生正見家,與善

個適合修行的好地方,沒得挑。然而是

知識從事,於如來法中得信根,是謂名為

不是能把握住好不容易來到人間的這次

快得善利。彼云何名為安處善業?於如來

難得機會,用有限的人間時光,來靠近

法中而得信根,剃除鬚髮,以信堅固,出

於那無限的涅槃,這就要看每一個人間

家學道;彼以學道,戒性具足,諸根不

旅者的智慧了。

缺,飯食知足,恒念經行,得三達明,是

現在,恭喜你我,已經來到這個佛陀

謂名為安處善業。」

強力推薦、天人讚爆的熱門搶手五星級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修行中心~「人間」,接下來你準備是

「人為天善處,良友為善利,

慾望橫流的一次玩到掛點;還是漫無目

出家為善業,有漏盡無漏。

標的消費福報到處集點;亦或是過關斬

「比丘當知,三十三天著於五欲,彼以人間

將的直接玩到解脫的終點呢?在這人間

為善趣;於如來得出家,為善利而得三達。

農曆四月天的薩嘎月,也許是時候來想

所以然者,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

想這個問題了。

也。是故,比丘!於此命終當生天上。」

原典這麼說:人為天善處 原典出處:《增壹阿含經》卷第

64

善處,快得善利;以得善利,當念安處善

爾時,彼比丘白世尊:「云何比丘當生善 趣?」 世尊告曰:「涅槃者,即是比丘善趣。汝

二十六等見品第三十四﹙三﹚

今,比丘!當求方便,得至涅槃。如是,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天子欲命終時,

說,歡喜奉行。


〈了義寶藏〉❼

不退獅子吼 以現前道闡釋《大乘無上續論》如來藏義之釋論 原典:彌勒菩薩 釋論:第一世蔣貢康楚‧羅卓泰耶 譯者:施心慧

《大乘無上續論》,又名《究竟一乘寶性論》。 是如來藏思想及中觀他空見的重要論典,亦是顯密之 間的重要橋樑。論中說明一切眾生恆具佛性、如來 藏,其自性清淨但卻被暫時外來垢染所遮蔽,使得眾 生於輪迴中流轉。其中將如來藏的內容總攝於七金剛 句中,並以三因、十義、九喻等眾多面向來闡明如來 藏。

儀軌系列 ◆

(2017年新修版) 《四座上師相應法》 作者:第八世法王噶瑪巴 米覺多傑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由第八世噶瑪巴米覺多傑所寫下的上師相應法,是生 起虔敬與信心的不二法門,也是大手印修持最有效、最深 奧、最祕密的快速之道。

關於《了義寶藏》 《了義寶藏》系列,有計劃地將古德的重要著作從藏文原 文譯成中文,並以有規劃管理的方式與大眾結緣。 為了讓法友能更直接地親近祖師大德,在翻譯上我們致力 於正確傳達原典文意,在編輯上我們致力於保有原典風貌,然而同時,也希 望譯文儘量符合華語思維,清楚易讀。在有限的人力下,我們發願將珍貴的 藏文典籍,尤其是許多尚未有中文譯本的大師著作,一本本地從藏文直接翻 譯成中文。

免費結緣◆歡迎助印 助印方式: 銀行:新光銀行 東台北分行 金融機構代碼:103 銀行帳號:0028-10-1001627 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郵政劃撥:18268431 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請註明:助印《了義寶藏》) 請書辦法:

《了義寶藏》系列採免費結緣的方式流通,並且提供電子檔免費下載。希望 透過這樣的流通方式,讓更多法友共享無價的法寶。 歡迎法友助印,共同將涓滴匯聚成廣闊的福德大海。

網址:www.hwayue.org.tw/HY/todm 電子信箱:todm99@gmail.com / liaoyibaozang@aliyun.com(中國地區)


密室—— 我在家裡藏了一個山洞 塔姆醫師 的尼泊爾視角

過去如果要修行,人就要躲到森 林或山洞,佛陀釋迦牟尼就是這樣

66

人人修行的生活方式

做的,密勒日巴大師也是這麼做

經過很長時間以後,印度次大陸

的。森林給修行人提供一個安靜的

的修行方式上發生了變化。在佛教

環境、足夠的氧氣和勉強可以活命

史上金剛乘的出現,影響了印度其

的食物,山洞的物質條件就沒有森

他宗教裡密宗的重新盛行,深受密

林那麼好──但這兩者相同的是,

宗和金剛乘影響的尼泊爾壇城(以

雖然長遠來講是要利益所有人,但

加德滿都山谷為主,但範圍更大)

暫時上有種不需要對任何其他人負

開始注重「人人修行」的生活方

責任的「免責」心態。

式。

「到森林和山洞去修行」這種傳

尼泊爾壇城的歷代國王都對修

統做法或「制度」,把修行人和非

行有深厚興趣,但他們不可能放

修行人截然區分開來,光是在修持

棄身上的責任,也可能不離開社

地點上,就出現修行人和在家人對

會到森林或山洞去修行。所以為

立的局面,在這種制度下,人人修

了讓那些國王、臣子、和其他老

行的可能性就不存在了。

百姓都可以修行,必須打破出家

關於「在家人算修行人嗎」這問

人和在家人「一邊是修行人,另

題,佛陀在世的時候,就有出家人

一邊只是護持者」的二分局面,

和在家的居士(Upasaka),現在居

為此尼泊爾壇城的人們就想出多

士可以理解成在家修行者,但從梵

種辦法,其中一種辦法就是在自

文單詞的字面來看並非如此,他們

己的王宮、府邸或住宅,弄出一

是「崇拜者」,他們的主要任務就

個「不對外開放」的密室,在密

是護持佛陀和僧伽,聽佛陀和其他

室修行。這裡是熱鬧中的安靜之

高僧講經,從這個意義上講,在家

地,進到密室以後,在家修行人

人不算是修行人(Sadhaka)。

也可以享受到短暫的免責狀態,


因為在密室的時候,誰都不能干 擾或催促他,有點像是今天大家 說的「閉關」狀態。 如果在王宮,一般密室設在深 處,也有設在比較顯眼的地方,因 為王宮本身就是禁地,來自外部的 干擾還是比較少。普通老百姓家裡 的密室,一般設在不容易受干擾的 地方。雖然說密室,但不一定是黑 暗不見陽光的地方。一個人的密 室裡面怎麼樣,其他人是無法瞭 解的,密室本來就是「不對外開

▲上圖:尼瓦爾傳統的密室門。下圖:加 德滿都自生大佛塔古老的密室大門。

放」。通常修行人會把他的本尊像 放在那裡進行朝拜。但這也不是固

段,後者過去沒有成為主流。等

定的,有些人的密室可能就是一個

社會政治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

空房間。

後,對宗教修行有興趣的人們,

螞蟻修行法,永不放棄的螞蟻

才會找到一種世俗、勝義「兩邊 不耽誤」的修行方式。

出家後才能 「全職修行」的

對「螞蟻修行法」有興趣的尼泊

制度,除了佛教,印度的其他各

爾壇城人們,就很善巧的發明了

種宗教裡都存在過;而在家修行

「密室」,和在密室修行的方式。

人,在生活中不放棄修行,一小

這還滿值得今天的在家修行人參

步、一小步前進的另一種「螞蟻

考,能不能專業修行,各有因緣,

修行法」,歷史也不短,但因為

但重點是做一隻「永不放棄的螞

社會經濟還沒有發展到一定的階

蟻」,小步前進,繼續修。

67


這不公平! 心慧時間

當發現他人「竟然」擁有我們沒有

多人(特別是自詡為修行者之人)可

的那些被我們認為「好」的事物時,

能會認為自己清心寡欲、淡泊名利,

心中或許會自動跳出一句話:「這不

然而一句「這不公平」卻洩了我們的

公平!」

底。

這些「好」的事物,可能是物質的

今天如果某人獲得水溝裡的一坨爛

身形外貌、受用物品、資產財物、乃

泥,我們極可能對此完全沒有任何感

至健康的身體等;也可能是非物質的

覺,甚至都不會費心去注意這件事,

頭銜稱號、權力、受關注、受到尊敬

因為我們不認為爛泥有什麼價值,還

推崇、乃至良好的人際關係或個人特

覺得它令人作嘔、避之猶恐不及。因

質等。

此,「這不公平」就代表,我們認為

無論是何者,面對這樣的情況時心

他人所擁有的事物很有價值,而且是

中出現「這不公平」的聲音,是很多

我們應得但卻沒有得到的東西,所以

人都有的經驗。而且這個聲音往往也

感到氣憤又委屈。

不會簡單就此打住,而是會繼續忿忿

這時,「這不公平」其實為我們指

不平或是哀怨地的唸叨著:「他憑什

出了平時自己難以覺察的執著。看到

麼!為什麼不是我!」

自己在潛藏的微細層次上,對於那些

這普遍常見的情況,雖然讓當事人

平時頗為鄙視的事物(例如地位、名

備感憤慨,但也帶出了一些值得思考

聲、金錢等)的執著,這對自認為清

之處。

高的我們來說固然有點難堪,但這也

哎呀,洩底了 首先,如前所說,引發「這不公

68

未嘗不是自我檢視並反省的好機會。

不能比我好

平」的必然是我們認為「好」的事

再來,「這不公平」的心態本身也

物,而且不僅如此,那還是我們在意

有與努力相關的兩個面向。第一種是

的東西。平常天下無大事時,我們很

沒有努力的純粹見不得別人好,也就


是說,對於「你有我 沒有」的特定對境,自己 其實也沒有怎麼努力過,或者之

插畫:Hua

前也沒有真的那麼喜歡或想要,可是 一旦意識到他人竟然擁有這個東西, 突然之間就無限擴大了它的重要性。

輕鬆vs艱苦

例如,意外發現多年不見的小學同

第二種,就是自己確實努力過了,

學竟然成為樂壇的閃耀新星,回頭看

但是想要的結果卻由他人得去,因此

看自己,不過是個朝九晚五的普通上

而深深感覺很受傷。

班族,不平之感油然而生:「這個人

在這種情況下,通常心裡都會認

小時候各方面都不如我,如果父母有

為獲得成果的那個人輕輕鬆鬆就好處

點意識,也送我去學個什麼樂器,今

到手,只是憑著運氣或搞不好是透過

天眾人讚歎的應該是我吧!」如此一

什麼關係才會有這樣的結果;相對之

想就特別感到極度不公平,但事實

下,自己嚐盡艱苦、費盡心思而且表

上,自己對音樂從來就沒有什麼興

現良好,竟然卻沒有得到賞識,這真

趣,當然也不曾在這上面有過絲毫的

的太不公平了!

努力。

「我都已經這麼努力了……」的心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真正的重點

態,經常是誇大了對方的容易程度和

並不在於那件事物上,而是在於無法

自己的艱辛程度,以此來彰顯這個不

承受自己被比下去的自卑與挫敗感。

公平。但是實際上,我們往往並不真

由於無法去面對,也不知道如何處理

的知道對方到底在這件事上付出了多

這種感受,因此就將問題怪罪於他

少,在光鮮的外表之下曾經有什麼樣

人、命運或全世界的不公,以此來減

的歷程。而我們自己所謂的努力,是

輕和逃避這讓人喘不過氣的無價值

不是真的有自認為的那麼「努力」?

感。

或者是否「努力得當」?是否用對了

69


正確方法、掌握住了重點?這些都是

至於其他那些不可控的部份,就只能

需要去仔細檢視的。

祈願並接受最終會如何發生。

努力就有結果?

「這不公平」純粹只是欠缺依據的一

再來,在探討這件事時,經常被忽

種誤判,因為我們只是憑著非常有限

略的更深一層的關鍵重點,即是導致

的因和緣,就來評斷這個結果。再更

某個結果發生的因與緣。

深入去思考,「這不公平」的想法,

很多人從小就被灌輸「只要努力,

也是對因果法則的一種不相信。因為

就會有結果」的觀念,以此來激勵我

你認為這個「果」不應該長成這樣,

們去努力。但是,卻很少人會來告訴

而是應該長成你想要的那樣,這個

我們這個事實:「努力,一定會有結

「果」長錯了,沒和它的「因」對應

果。但是這個結果不一定是你預期的

上。

那一個。」

如果能夠像佛那樣遍知三世因緣,

只要在一件事物上花時間、用心

把無數的大小因素全都納入考慮,就

思,自然會對這件事物更加瞭解熟

會知道,這個結果有多麼「公平」。

悉,並因而對與之相關的其他部分也

身為凡夫的我們,要超越如豆的目

更能嫻熟通達,但是這些並不能保證

光,還真的得要非常努力才行。

你就能得到想要的東西。 談到因緣時,我們多半只想到那些

不曾出現的公平

較立即直接的因緣,其中主要是我們

最後想要說,能夠去想或去說「這

自己可以掌握的部份。但事實上,這

不公平」,其實已經非常幸運,因為

些直接可見的因緣只是促使某事發生

你還能夠很認真地以為「只要努力,

的一部分因緣而已。使某事發生所需

就有結果」。

具備的因緣,其涵蓋範圍之廣遠遠超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許多多人對這

過我們的想像,甚至是牽涉到過去多

樣的想法,連想都沒有辦法去想。對

生多世的因緣和各自的業力,因此才

於那些活在經濟結構中最底層的人、

會說「因緣不可思議」。

在社會階級中最低下的人、長期處於

因緣必須具足 在因緣的法則之下,為了讓想要的 結果能夠發生,就必須令所需的一切 因緣能夠具足。因此,我們依然要努 力去聚全那些我們可以掌握的部份,

70

如果能夠有這樣的認識,就會知道

饑荒戰亂中的許多人來說,他們關心 的是下一刻還能不能活著,「公平」 兩個字可能完全沒有機會出現在他們 的腦海中。 所以你說,這到底是公平,還是不 公平呢?


雲書房

总编

放下,乾乾淨淨向前走! 文:黃靖雅(眾生文化總編輯)

有時候,好人會遇到壞事,當莫名其妙的壞事

等候傳訊期間,法王做了一件事。他靜靜待在書

掉到好人頭上,你百口莫辯、投訴無門,要怎麼

房,攤開寫書法的棉紙,鋪好,拿針刺了手指,

辦?在疫情如火的此刻,大家就有這樣的感受:

血流出來,注入平常放墨汁的小碟,加上硃砂和

我們修善積德,為什麼社區感染這種壞事,會發

明礬,研成抄經的血墨。法王拿起毛筆,以血為

生在我們身邊?這時,如果是敬畏因果的佛弟

墨,開始以他最擅長的,人稱魏碑或漢隸體的書

子,會做的好事之一,就是:懺悔。

法,逐字抄寫唐朝沙門不空所譯的〈佛說三十五

11年前,印度警察闖進了上密院......

佛禮懺文〉。這就是法王刺血抄寫〈三十五佛懺 悔文〉的緣起。雖然「刺血抄經」是漢傳佛教由

先說個故事,那是11年前的事了。2011年2

來已久的傳統,自古很多高僧都做過如此苦行,

月,聖地祈願法會過後,忙了好一陣子的法王噶

是殊勝的的法供養,與《法華經》、《梵網經》

瑪巴和喇嘛們,回到駐錫地達蘭沙拉的上密院,

明文記載的「燃身供佛」意義相近。這是源自佛

正待好好休養生息。沒想到,有一天,印度警察

陀因地時,以身作供施的菩薩行,是一件值得隨

闖入了法王噶瑪巴的辦公室,蒐走了祈願法會

喜讚嘆的法行。但很多人聽了不忍心,問法王為

期間法友面見法王時供養的現金,帶走了管理的

什麼要這麼做?法王說:「一切都是因果業力,

喇嘛,留下一屋子錯愕的人,無言相對。消息傳

我能做的,只有懺悔。」

出,舉世譁然。印度政府蒐索的理由,後來大 家都知道了,就是指控法王「疑似涉嫌」擔任中

法王懺罪的選擇:三十五佛懺悔文

國間諜,證據就是供養金中有很多來自中國的法

「一切是因果業力,我能做的,只有懺悔。」

友供養的人民幣。這對在藏傳世界地位尊貴的法

法王懺悔的具體行動,就是刺血抄寫〈三十五佛

王,是多大的欺辱,自不待言;以政治力強取善

懺悔文〉。這是藏傳佛教界最著名的懺悔文,

信供養,在敬畏因果的佛弟子眼裡,也是極驚悚

在漢傳佛教界一樣知名,在唐代已有梵譯中的

的事。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為了修學而到

譯本,和漢傳的《慈悲三昧水懺》、《梁皇寶

印度11年的法王,終於在中印競爭的微妙氛圍

懺》、《八十八佛洪名寶懺》一樣知名,只是更

中,成為風暴的中心。

簡短,所以流傳極廣。在聖地祈願法會,每年上

風暴中,法王只是靜靜的刺血抄經 在事件颱風眼的法王,自己怎麼看待呢?在

萬僧俗二眾,必定一起念誦修持〈三十五佛懺悔 文〉,已成傳統。很多藏傳修行人更是把它當成 日課,就像每天要洗澡淨身一樣,每天也至少要

71


▲法王噶瑪巴擅長書法,寫得一手好魏碑字。圖為他在為華人以中文說《心經》的課程現場,帶領大眾抄經。

念誦一遍〈三十五佛懺悔文〉淨心。

事件會塵埃落定,懺悔的身影歷久彌新 那這次「總編雲書房」為什麼要談〈三十五 佛懺悔文〉?因為現在是「薩噶月」,我天天早

《乾乾淨淨向前走》,這部當年還住世的噶舉長 老、法王西方主座三乘法輪寺住持:堪布卡塔仁 波切著作的〈三十五佛懺悔文〉釋論。

真心懺悔,和罪惡感分手

上6:30跟著「化育台中」的慶喜法師,與兩三百

懺悔這件事、這個法門,在不同的文化和宗教

位法友一起,在線上「空中道場」做早課,其中

都有,都很深入人心。比如幾年前曾流行一時的

〈三十五佛懺悔文〉是念誦主題之一。懺悔文

夏威夷傳統四句療法:「對不起,請原諒我,謝

一遍遍的念著,自然想起了2011年法王刺血抄

謝你,我愛你」,因為很簡單、白話,很多人一

經的往事,心中不無感慨。而今法王已遠赴西方

念就很有感,其中前兩句就是「懺悔法門」。懺

閉關,當年紛擾早就塵埃落定,各方勢力各有立

悔法門在中土更是流傳久遠,更發展出「拜懺」

場,可以理解、可以放下,已無需置評。但在

的法門,就是口念誦、身禮拜、心懺悔,三門合

我們心中歷久彌新的是,當年法王在風暴中靜

一,修持懺悔法門。拜懺法門修起來很有感,即

定抄經,以身血抄寫〈三十五佛懺悔文〉,懺悔

使你是以「深入經藏」為主,是愛讀書、不愛動

往昔諸惡業,這個刺血抄經的身影,像個定心丸

那一組,拜起懺來,一樣哭到眼睛鼻子都腫了,

一樣,在我們心中留下一個鮮活的提醒:「一切

至少我就是這樣,拜懺結束都頭低低的離場,很

都是因果業力,我能做的,只有懺悔。」如果我

不好意思和別人對到眼,怕人家覺得:「就是

們遇到類似的事,做得到嗎?即使做不到,能很

拜個懺,怎麼哭成這樣?做過很多壞事厚——」

快想起這個提醒嗎?所以,這次「總編雲書房」

也許是因為,不管有沒有學佛,不管是不是修行

就來談談,對噶舉傳承弟子而言,因為11年前

人,我們活到今天,對人、對事、對其他生命,

的事件,而顯得格外刻骨銘心的〈三十五佛懺悔

難免做錯事,造成傷害,難免覺得抱歉。我們

文〉,以及眾生文化在事件隔年2012年出版的

該抱歉的,除了記得的,還有不記得的,也要認

72


帳。以佛家觀點,認帳的範圍,包含無量過去 世,就是所謂的「往昔所造諸惡業」。多數人都 聽過的「人面瘡」故事,唐朝的悟達國師,修得 再好,也要為漢朝的自己袁盎,錯斬了忠臣晁錯 負責,即使是盡忠職守、無心之過,只要錯了, 就要自負因果。這就是「三昧水懺」的法緣。

死心塌地拜懺,真的有感應 不要覺得「人面瘡」這類故事,只是編來嚇 唬人別做壞事,在無人太空船已經飛上火星的今 天,懺悔法門還是有很多不可思議的感應事蹟。 關於這點,我的朋友就有個切身的經驗,為了見 證拜懺功德,今天只好冒著鼓舞迷信的嫌疑,分 享這個真實故事:我這位朋友從海外工作回台 後,得了怪病,後頸部長了一個大腫瘤,遍訪名 醫都找不出病因,在宗教界也算人面廣闊的他, 也遍求諸山大德幫他修法消災除障,統統沒用, 自覺必死,最後有人建議他要懺悔,要自己拜

▲法王噶瑪巴刺血抄寫的〈三十五佛懺悔文〉。

「三昧水懺」。那時他生命已到谷底,這算是溺 水前最後一根稻草,就死心塌地的拜,生起慚愧

努力,卻原地打轉,甚至不時倒退好幾步。懺悔,

心、懺悔心的拜,拜到腫瘤裂開、昏倒送醫,醫

才能放下,真正往前走。藏傳有不少「解冤結」的

生竟從裂開的膿水中找出病因,終於痊癒。這是

善巧法門,對於糾纏不休的冤親債主,無論「不動

個現代拜懺感應的真實故事,我知道聽起來有點

佛」、「大解脫經」、「三十五佛」,這些法門原

像是迷信的古老勸善錄,但這真的發生在我朋友

理都是「懺悔」,真心懺悔往昔所作惡業傷害,記

身上。後來國內一個推廣「三昧水懺」的知名道

得、不記得的都認帳、都懺悔,放下傷痕,釋放自

場,還找他去分享這個切身經驗,鼓勵大眾修持

己、也釋放別人,這樣才不會卡在傷害現場,生命

拜懺法門。

才能往前走。在疫情如火、共業如此迫切的此刻,

解冤結,自己來!

我們宅在家可以做的好事之一,就是懺悔,以身語 意三門合一同步,殷切的懺悔,像從生命谷底作

修行要有成就,無非兩大重點:累積資糧、淨除

呼求那樣,為一切有情,死心塌地的懺悔。共業深

罪障。如果不淨除罪障,就像踩住剎車,油門再怎

重,可能不是你我幾個凡夫所能輕易撼動,但我們

麼催,也不會往前走。懺除了罪障,修行以自利利

不放棄點滴之力,點滴之善足以成海,何不試試?

他這條路,至少可以有個乾乾淨淨的開始,而非負

至少先以懺悔法門,釋放自心的垢障感,修心這條

債狀態——明明是好人,卻老是遇到壞事,明明很

路,讓自己先乾乾淨淨向前走。

73


化育活動報導.覺泰法師/經典研讀班

有佛法,就有辦法! 讓佛法進入生命,先相信這樣做是對的,然後想辦法圓滿處理, 當你想通了,做出來的就會比較圓滿,這就是修行。

時間:2019年02月23日

也是這樣,除了提振大家的精神,當然,最重

地點:化育道場

要的是讓大家能夠瞭解經文裡的義理。所以在 《法華經》中,就有一句「諸有智者,以譬喻得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今天下雨,大家還這麼 精進,真的是很令人感動! 今天課程進入法華 七個譬喻。

譬喻在佛經的作用與地位

解」,這樣的經文。 換句話說,透過譬喻是很 容易讓人瞭解經文意思的。

佛說譬喻有兩種:一是佛理,一是因緣 《法華經》的譬喻有兩種。也就是說,佛教講

在看《法華經》七個譬喻前,我們先來瞭解譬

的譬喻有兩種:一是佛理譬喻,一是因緣譬喻。

喻在佛教經典中,起了一個什麼樣的作用以及地

在《法華經》裡的譬喻,比較常使用的是因緣譬

位。

喻,所以法華七個譬喻,就等於七個故事一樣,

譬喻是佛陀十二部經教義裡的其中一種。也就

是屬於因緣性的比喻。

是說,佛陀講經的時候,常常使用譬喻的方式,

不管佛陀說的譬喻是佛理譬喻或是因緣譬喻,

只不過譬喻的方式有長有短。有的譬喻很長,比

總之,諸佛世尊是想以種種方便說法,讓大家證

如窮子喻、火宅喻;但有的譬喻比較短,比如髻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珠喻、繫珠喻等。其他的經典中也常常看到佛陀 說譬喻,甚至只是用簡單的幾個字就說完了。

《法華經》七個最有名的譬喻,我相信大家看 了講義都知道,就是〈譬喻品〉的火宅喻、〈信

雖然譬喻有長有短,其實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把

解品〉的窮子喻、〈藥草品〉的藥草喻、〈化城

佛陀所要講的這一段經文,起一個畫龍點睛的作

品〉裡的化城喻,還有〈五百弟子授記品〉裡的

用。因為佛陀講的教理,有時候意涵很深,一般

繫珠喻以及〈安樂行品〉的髻珠喻、〈壽量品〉

弟子不見得聽得懂,如果透過故事、譬喻,讓大

的醫子喻。事實上,《法華經》除了這七譬喻

家一下子就能夠瞭解,要吸收這個義理就會簡單

外,還有其他的譬喻,這些譬喻長長短短、大大

得多,這是佛陀說譬喻的真實目的。

小小,其實也都很有意思。

譬喻有時候就像一個故事,會特別的吸引人, 也能讓弟子透過不同譬喻,有一些不同的體會。

應用在修行上,才是重點!

所以譬喻是佛陀講經說法常常使用的一種方式。

今天課堂的重點是《法華經》七譬喻,我們除

就像我們上課,有時候大家想打瞌睡,講一個

了瞭解它的故事之外,其實很重要就是,大家還

故事後大家馬上精神就來了,所以這個故事就起

要去思考:七個譬喻所含藏的教理,要如何應用

了一個提振精神的作用。佛教裡的譬喻,事實上

在修行上?

74


法訊

敦煌莫高窟有許多法華 經變圖,火宅喻的故事, 最早見於敦煌莫高窟的419 窟及420窟,均建於隋代。 這幅是420窟南坡火宅喻 局部,大房子外有彎延曲 折的圍牆,強調了富裕的 高樓巨宅,但屋頂上方熊 熊的火焰,讓畫面充滿了 不安的感覺,此外,屋外 還有野狼追逐孩子的恐怖 場景,對比依舊在屋內小 孩嬉戲的景象,整幅壁畫 呈現出危機四伏的戲劇張 力。(圖片摘自網路)

佛陀講任何一部經,都是為了讓我們修行,所

的地方,所以就跟他們講外面有你們期盼很久的

以聽故事,除聽懂故事裡佛陀的含義之外,還要

羊車、鹿車跟牛車,你們趕快出來,你們要的東

去想想,要如何應用這個譬喻,及這個譬喻產生

西都在外面,出來就可以拿到。於是孩子們爭先

的關聯,這才是重點。

恐後地跑出來,大家統統都得救了。所以 〈火

大家看講義的第13頁,一起念一遍這段經

宅喻〉又稱為〈三車喻〉。

文。讓大家念經文,其實是在考考大家,也瞭

故事中的三車以現在的語言來講,就是說外

解大家回去到底有沒有用功,有沒有誦《法華

面有福持、奧迪、BMW等。佛陀後來給了大白牛

經》。如果回家有誦讀,就會誦得比較順,《法

車,大白牛車以現在來講,就像特斯拉這類可以

華經》裡有一些古字,所以有些《法華經》的經

自動駕駛的電動車。大家以前也許只想要一台福

本在後面會有注解以及注音,標示一些比較少見

持,沒有想到得到一台特斯拉,真是喜出望外。

字的讀音,甚至有一些《法華經》的經本還會附

〈火宅喻〉是《法華經》裡最長的一個譬喻。

靈驗故事。我不曉得大家手上拿的《法華經》是

故事中,長者看到大火從四面竄起,他自己沒有

什麼版本,因為從古至今有太多人研究《法華

問題可以跑得出去,但問題是小孩完全不知道其

經》,所以目前流通的版本很多。

中的危險性,還「不知不覺,不驚不怖,火來逼

火宅喻又稱三車喻,參透了嗎? 我們回來看火宅喻,它是出自卷二的〈譬喻 品〉。火宅喻主要是講一個很有錢的大戶長者家

身,苦痛切己,心不厭患,無求出意。」這一段 經文很精彩,我想要特意把這一段拿出來討論。

燒宅的火是什麼?

裡失火了,長者進到舊宅喊孩子們逃命的時候,

大家想想,以經文來講,這位「長者」是譬喻

這些小孩自顧自的玩耍玩得不亦樂乎,不知道火

誰呢?是佛陀;「諸子」是譬喻眾生;「火宅」

燒房子是多危險的事情,所以怎麼叫都叫不動。

是譬喻三界——對不對?我們困在三界裡,所以

長者於是想辦法要哄孩子出來,把他們帶到安全

佛陀教我們,至少要跳脫出三界,才能修成阿羅 75


漢。所以火宅的宅,主要就是指三界內。

產生一些改變力量的時候。為什麼?因為你痛

燒宅的火,大家來想想是什麼?我們在三界

了!痛了之後,就會去想、去思考現在這麼苦,

裡,有什麼東西會危害我們?為什麼佛陀急著要

這些苦到底要怎麼樣跳脫。當你這麼想的時候,

把我們拉出火宅?

佛法在你的生命中,才會產生真正的意義。 否

佛陀講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 會、求不得、五陰熾盛,這些東西是任何一個眾

則,就像平常那樣,一旦走出教室,《法華經》 就放下了、修行就放下了。

生都沒有辦法跳開的。甚至我們還可以去想,火

但如果陷入苦境,這個苦日日夜夜侵蝕著我

宅裡面的火除了這些東西之外,還有很多苦,就

們;我們整天都在苦惱中,就會有一種渴望跳脫

因為有這些苦,所以佛陀才急著把我們從火宅救

的心,佛法在你思考後,才能促使你去修行,推

出去。

著你向前。

問題是,小孩們都不聽長者勸,就像眾生一

那要如何跟佛菩薩講的法相應呢?唯有真正的

樣。我們生活在三界之內,到底圖些什麼?到底

相信,才能夠產生力量。各位要明白,產生信力

耽著什麼?當然,每一個人耽著的不一樣,但是

不是那麼簡單的,要對佛法百分百的信任,相信

這些耽著的東西其實不外乎都是貪、嗔、癡,這

佛陀的言教,並且永不退轉,並不是那麼容易。

就是「火宅喻」裡我們真正要去想的重點。

信是入道的第一步,所以菩薩52個修行階位,

我們可以說眾生困在三界中,三界不一定都像

以十信位為首,十信是信心、念心、精進心、慧

娑婆世界這麼苦。佛陀形容娑婆世界是五濁惡

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護法心、戒心、願心。

世,《阿彌陀經》講五濁是劫濁、見濁、煩惱

也就是我們要對佛陀先建立信、進、念、定、慧,

濁、眾生濁、命濁。五濁惡世中有這麼多的苦,

也就是三十七道品中的五根、五力,都具足之

不是一個好的居住環境。問題是,我們耽著其中

後,再到第六信不退心的時候,你才真的能產生

不想走,雖然知道娑婆世界是五濁惡世,卻沒有

不退信。

很認真地修行。有句話說:「學佛一年,佛在眼

不退信的菩薩,才真正對佛法沒有任何的懷

前;學佛三年,佛在西天」。明明知道五濁惡世

疑。才對佛陀所言百分百的信受奉行。否則的

很苦,但是我們到底在耽著什麼,為什麼不修

話,我們常常講因果,但有的因果不是現世就可

行? 這就是我們要好好去深思的。

以看得到,所以事實上沒有真的那麼信;如果真

佛法如何讓生命產生力量? 我們常說學佛要聞思修,為什麼要這樣呢?因 為當你只是聽聞,這些教義沒有經過思考,就像 在聽故事一樣,這些東西在你的生命裡沒有辦法 產生力量。

的那麼信,身為佛教徒,我們所作所為就不僅是 這樣而已。

茹素的經驗,皆大歡喜 舉個例子來講,假設你學佛吃素,去參加喜宴 或聚餐,你這個時候是如何處理?是跟大家講說

大家有沒有發現,學佛最精進、最有感應的時

我吃素,還是隨順大家吃肉邊菜?我不知道你怎

候,通常是在自己處於逆境、很苦的時候;這個

麼處理。但是我的意思是告訴大家,如果對佛法

時刻,特別覺得佛法在生命中是很重要的。在這

真的相信,那你會承認自己是一個佛教徒,而且

個時候,我們會去找佛菩薩訴苦,會覺得你跟佛

表明自己吃素,所以沒辦法參加這樣的場合,如

菩薩的心最貼近?修行的心最迫切。

果你們要讓我參加,請讓我吃素,你會不會很理

這個時候,也就是佛法在你的生命裡真的能夠 76

直氣壯的提出這樣的訴求?


法訊

大家可以從點滴中去反思自己對佛法的信心,

從那件事情之後,同學都知道我初一、十五

如果真的知道信奉佛法好,百分百信受佛陀所

是吃素的。如果他們邀我吃飯正好碰到初一、

言,比如吃素這件事,會不會打從心裡覺得吃素

十五,就會說「一起去吃素好不好?」吃素之

很好,我吃素是一種高貴的行為。 現在他們要去

後,他們發現原來素食也很好吃,無形中,也讓

吃葷的,我是吃素的,為什麼要跟他們一起吃?

大家接受了素食。

我不要!吃素是一種高尚的行為,我可以很大方 的承認我吃素,可以很大方的跟他們講說「如果

讓佛法進入生命

要我參加,我們是不是大家一起吃素?」以我為

事實上,從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看出我們對佛陀

例,我讀大學的時候已經接觸佛法,從小媽媽吃

的信力有多大、多強。吃素為什麼不敢承認?說

素,所以我每逢初一、十五會跟著媽媽吃素。

不定因為講了,朋友就被度了,那不是更好嗎?

記得那時候同學聚餐,如果碰到初一、十五就 很尷尬了,因為之前都不敢承認自己吃素。有一

就算度不了,也沒有什麼損失,所以心態自然就 不一樣了。

次到同學家聚餐,一起包水餃。我面臨這個課題

但是這之前要有對佛法很大的信力,這個信力

掙扎了很久,心裡開始思考:「吃素很好,他們

來自哪裡呢?來自思考!就像我又想跟同學聚

要吃葷的,為什麼我一定要跟他們吃?」我跟大

餐,又不想破壞從小初一、十五吃素的習慣,所

家邊包水餃邊聊天,等到要開動吃飯的時候,我

以必須換一個方式來處理。當去動腦筋的時候,

靜悄悄跑了出去。同學家附近正好是菜市場,我

行為上是會產生不同的做法,這個時候就進入所

找了一家素食攤吃飯,吃飽後又順手帶了一袋水

謂修的狀態,是不是?

果回去。

這事給了我一個很大的信念,原來佛法要進入

當同學問:「你跑去哪裡了?」我說:「去買

生命,是要這樣子去想,要先相信這樣的做法是

水果給你們吃。」同學覺得奇怪,追問我到底怎

對的,然後去想「現在這樣的狀態,要用什麼方

麼回事?我那時終於說出:「今天是十五,我吃

式來圓滿處理它」?當你想通了之後,做出來的

素。剛才出去是到素食攤吃飯,回程順便帶了水

結果不同以往,會比較圓滿,有進步,這就是修

果給你們吃。」

行的部分。(系列十一)

涼拌木耳,秋老虎時節,做一盒放冰箱,隨時都可拿出來吃。(圖文摘自眾生文化出版《全心供養的美味》)

77


歡迎光臨

大願福利社

純淨的呵護

來自尼泊爾高原的羊絨混絲圍巾 (70%喀什米爾、30%絲), 質感輕柔百搭,是春秋季節或 冷氣房的必備時尚小物。 (800~1600元/條)

100% 喀什米爾羊毛

厚織羊毛蓋毯

尺寸:長約150cm.寬約200cm.重630g 定價:14,000元

尺寸:長約140cm.寬約180cm.重650g 定價:18,500元

尺寸:長約145cm.寬約210cm.重830g 定價:18,000元


供佛聖品 推薦您具備供養、 環保意義的好香與好爐

簡約風.木質臥爐 美洲黑胡桃木,良好穩定,抗蝕性強, 中等密度,堅韌硬木。 7~8吋 價格1,000~1200元

不丹香,天然無香精 不丹皇室嚴選香品,遵循千年古法, 融合數十種喜瑪拉雅山區珍貴草藥製成。 樹汁黏合,不添加人工香料及助燃物質, 氣味清新宜人,乃香中極品。

不丹花草香 300元/30支(盒)

工 師手

製作

楚布淨化香 300元/20支(盒)

創古度母香 200元/20支(盒) 奇珍樹材加上紅白檀香、藏紅花、肉寇、 冰片等珍貴材料製成,具有天然香氣,可 避邪除障,帶來吉祥福運。

更多產品,請上化育官網「大願福利社」逕自挑選或來電02-89671018#16黃師姐 pchome商店網址:https://www.pcstore.com.tw/da_yuan/ 劃撥帳號:19778815 戶名:大願股份有限公司 消費滿1000元免運費 傳真:02-8967-1069


台灣地區 ‧郵政劃撥帳號:16941166

眾生小舖

戶名:眾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因果福利社:http://www.pcstore.com.tw/da_yuan/ 台灣以外地區 (請來信詢問:hy.chung.shen@gmail.com)

報告法王:我做四加行

愛的六字真言 (增訂版)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作者:第15世噶瑪巴.卡恰多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傑、第17世噶瑪巴.鄔金欽列

定價:300元

多傑、第1世蔣貢康楚仁波切 譯者:妙融法師、堪布羅卓丹傑、金吉祥女、施心慧 定價:350元

法王教你做菩薩

崇高之心

──噶瑪巴《佛子行37頌》釋論

──由內而外改變世界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譯者:施心慧

定價:320元

定價:390元

就在當下

深藏的幸福

──108則創造更美好未來心要語

──回憶第十六世大寶法王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作者:諾瑪李維

譯者:感恩

英譯:妙悅

定價:500元

定價:399元

因為你,我在這裡

吉祥如意每一天

──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傳記與教言

──大寶法王口訣日曆

作者:第一世噶瑪巴 杜松虔巴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譯者:倫多祖古

定價:280元

定價:350元

大寶法王:千年一願

慈悲喜捨每一天

──17段「乘願再來」的心願

──讓愛無限延伸的365項修練

作者:米克.布朗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譯者:施心慧

定價:280元

定價:360元

80


上師之師

為什麼不這樣想?

─ ─歷代大寶法王噶瑪巴的轉世傳奇

――大寶法王給迷惑世代的12

原著:勉東倉巴仁波切、八蚌欽哲仁波切、堪千創古仁波切

堂課

講述:堪布 卡塔仁波切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口譯:比丘尼洛卓拉嫫

口譯:堪布羅卓丹傑

定價:499元

定價:380元

見即解脫

妙法抄經本1

──尊聖的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噶

──心經,三十五佛懺悔文,

瑪巴傳記與教言

拔濟苦難陀羅尼經

作者:報恩

隸書寫經: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

定價:360元

傑 定價:300元

妙法抄經本2──普賢行願品

法王說慈悲

隸書寫經:

──大寶法王噶瑪巴西方弘法紀

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金吉祥女

定價:399元

定價:380元

師心我心無分別──法王教

大手印大圓滿雙運

你喚醒虔敬心的365則心法

原典作者:噶瑪恰美仁波切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釋論作者:堪布 卡塔仁波切

定價:280元

譯者:噶瑪策凌確準 定價:380元

法王說不動佛

恆河大手印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大成就者帝洛巴二十九偈金剛頌」釋論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原著:帝洛巴尊者

定價:340元

釋論:第十世桑傑年巴仁波切 藏譯:噶瑪慶烈蔣措 定價:380元

書名:法王說心經

放空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從內心深處放輕鬆

定價:390元

作者:堪千 慈囊仁波切 譯者: 堪布羅卓丹傑、 噶瑪慶烈蔣措、張福成 定價:330元 81


乾乾淨淨向前走

你是幸運的

──從〈三十五佛懺〉步上成佛

──直指快樂修行的道路

之路

作者: 詠給.明就仁波切、

作者:堪布 卡塔仁波切

艾瑞克.史旺森

譯者:比丘尼洛卓拉嫫

譯者:林瑞冠

定價:340元

定價:360元

修心

請練習,好嗎?

──七種自利利他的「心靈煉

──明就仁波切「開心禪」引導

金術」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

作者:林谷祖古仁波切

譯者:妙融法師

譯者:呂家茵

定價:350元

定價:330元

除無明闇

為什麼看不見

作者:第九世大寶法王

──「看見」的關鍵就在「心」!

噶瑪巴旺秋多傑

作者: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

講述者:堪布 卡塔仁波切

譯者:施心慧

譯者:比丘尼洛卓拉嫫

定價:360元

定價:330元

恰美山居法1─6

動中修行

──一生中山居閉關的實修教法

──讓世界靜下來,或讓自己靜

作者:噶瑪恰美仁波切

下來?

講述:堪布 卡塔仁波切

作者:創巴仁波切

定價:420元~450元

譯者:靳文穎 定價:280元

直指明光心

自由的迷思

──《大手印指導教本:明現本來性》釋論

作者:創巴仁波切

作者: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

譯者:靳文穎

譯者:施心慧

定價:340元

定價:420元

願惑顯智

座墊上昇起的繁星

──岡波巴大師大手印心要

作者: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

作者:岡波巴大師

譯者:施心慧

釋論:林谷祖谷仁波切

定價:390元

譯者:呂家茵 定價:420元 82


藏密氣功

第一時間

──從「以氣修心」到「心氣

──讓每個「當下」,成為生命

合一」的解脫道

中的黃金時光

作者: 噶千仁波切

作者:舒雅達(Lama Surya Das)

譯者:羅鐸仁謙等

譯者:項慧齡

定價:360元

定價:380元

長老的禮物

愛與微細身

──「從初發心,到證菩提」都

作者:措尼仁波切

必修的基本功(二版)

口譯: 台 灣 芬 陀 利 迦 翻 譯 小

作者:堪布 卡塔仁波切 譯者:金吉祥女

組、施心慧 定價:399元

定價:380元

醒了就好

禪修的美好時光

──擁抱真愛的14段旅程

──噶千仁波切教你禪修「止觀」與「生圓」

作者: 措尼仁波切

作者:噶千仁波切

執筆者:艾瑞克.史旺森

譯者:霍博雅

譯者:林瑞冠

定價:390元

定價:420元

覺醒一瞬間

鍛鍊智慧身

──大圓滿心性禪修指引

──藏傳瑜伽運動的修持

作者: 措尼仁波切

作者:蘿絲泰勒金洲

譯者:連德禮

譯者:爾娟

定價:399元

定價:350元

先幸福,再開悟!

自心伏藏

──措尼仁波切指引「微細身」

──明就仁波切365個觀心口訣

實修法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

作者:措尼仁波切

定價:290元

譯者:台灣芬陀利迦編譯小組 定價:460元

帶自己回家

行腳

──藏傳佛法前行修持指導

──明就仁波切努日返鄉紀實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海倫特寇福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

譯者:妙琳法師

攝影:殷裕翔 文字:黃靖雅

定價:450元

定價:480元

83


中陰解脫門

我心即是白度母

──生死之旅一定要記得的6件

──「白度母」實修教授

作者: 噶千仁波切

作者:措尼仁波切

譯者:霍博雅

定價:360元

定價:399元

幻輪瑜伽

虔敬就是大手印〔新修版〕

──毗盧遮那大師所著《日月和

──《四座上師相應法》實修教導

合之幻輪》釋論

原作:第八世噶瑪巴 米覺多傑

作者:南開諾布法王

講述:堪布 卡塔仁波切

譯者:歌者

定價:350 元

定價:480元

動中正念

第一護法:瑪哈嘎拉

──透過禪修和日常覺知

作者: 確戒仁波切

與自己為友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作者:創巴仁波切

定價:340元

譯者:陳慧梅 定價:380元

菩提心的滋味

彌陀天法

──到彼岸那六條完美的路

原著:噶瑪恰美仁波切

作者:措尼仁波切

釋義:堪布 卡塔仁波切

口譯:朱穆金、多傑喇嘛

中文口譯:張福成

定價:350元

定價:399元

金剛亥母實修法

藏密臨終寶典

作者: 確戒仁波切

──藏傳佛教30則還陽實證暨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投生淨土指南

定價:340元

作者:東杜法王 譯者:金吉祥女 定價:399元

四加行,請享用

中陰與破瓦

──校長上菜,祝你修行胃口大開

──如果,明天不再醒來,你準

作者: 確戒仁波切

備好了嗎?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根本頌:蓮花生大士

定價:340元

作者:噶千仁波切 定價:380元

84


沒事,我有定心丸

老和尚給你兩顆糖

──三乘法教,系列之一

──94歲長老仁波切手把手教止觀

別解脫道(上)

作者:堪布卡塔仁波切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譯者:陳怡妃

譯者:項慧齡

定價:350元

定價:460元

真好,我能放鬆了

斷法

――三乘法教,系列之二

──眾喜之園與施身法釋論

別解脫道(下)

作者:天噶仁波切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譯者:金吉祥女

譯者: 項慧齡

定價:350元

定價:430元

痛快,我有智慧劍

上師相應法

──三乘法教,系列之三

原作:蔣貢康楚羅卓泰耶

悲智菩薩道(上)

講述:堪布噶瑪拉布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口譯:堪布羅卓丹傑

譯者:普賢法譯小組

定價:350元

定價:430元

不怕,我有菩提心

雪域達摩

──三乘法教,系列之四

──聖者帕當巴桑傑的傳記與教言

悲智菩薩道(下)

英譯者:大衛默克、喇嘛次仁旺都仁波切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中譯者:霍博雅

譯者:普賢法譯小組

定價:440元

定價:390元

如是,我能見真實

金剛語

──三乘法教,系列之五

──大圓滿瑜伽士的竅訣指引

不壞覺醒之密續道(上)

作者:祖古烏金仁波切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譯者:連德禮

譯者:項慧齡

定價:380元

定價:470元

除障第一

蓮師在尼泊爾

作者:蓮師、秋吉林巴,頂果

──追尋蓮師足跡 系列一

欽哲法王、烏金祖古仁波切等

作者:蓮花生大士等,拉瑟‧

英譯中:妙琳法師

洛扎瓦

定價:390元

譯者:妙琳法師 定價:390元 85


最富有的人

薩惹哈道歌

──「一生成就的薄地凡夫」

──《道歌寶藏‧庶民之歌》釋論

密勒日巴的道歌與生命故事

根本頌:薩惹哈尊者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釋論:堪千 慈囊仁波切

譯者:呂家茵

定價:380元

定價:430元

噶舉第一本尊

虹光身

──勝樂金剛《勝樂輪第一次第》觀修筆記

作者:南開諾布法王

作者:尼宗赤巴‧敦珠確旺

譯者:蓮海

譯者:張昆晟(敦珠貝瑪南嘉)

定價:350元

定價:350元

就是這樣

心心相印,就是這個!

──《了義大手印祈願文》釋論 原典:第三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讓炯多傑 釋論:國師嘉察仁波切 釋論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定價:360元

──《恆河大手印》心要指引

小吉寶貝

壯闊菩提路

──明就仁波切的小朋友開心禪

作者:吉噶‧康楚仁波切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

譯者:呂旻芯

繪者/攝影者:托蕾.海登

定價:350元

釋論:噶千仁波切 譯者:張昆晟 定價:380元

譯者:哲也、林瑞冠 定價:250元

不枉女身

椎擊三要

──佛經中,這些女人是這樣開

──噶千仁波切大圓滿頓悟法

悟的

原典作者:大持明者極喜金剛

作者:了塵法師、了覺法師

造頌及注釋:巴楚仁波切

定價:480元

開示:噶千仁波切 定價:399元

看著你的心──「證悟的老

先幸福,再開悟!

狗」巴楚仁波切這樣直指心性

──措尼仁波切指引「微細身」實

原典作者:巴楚仁波切

修法

釋論作者:堪千 慈囊仁波切

作者:措尼仁波切

譯者:林生茂(噶瑪慶烈蔣措)

譯者:台灣芬陀利迦編譯小組

定價:350元

定價:460元

86


仁波切說二諦

束縛中的自由

──《知識寶藏.二諦》釋論

──阿德仁波切不凡的一生與教

作者:蔣貢康楚羅卓泰耶

釋論作者: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

作者:阿德仁波切

譯者:陳履安

譯者:多傑圖滇

定價:360元

定價:360元

守護

貴人

──聖度母「生起次第」與「圓

──堪布門色仁波切成就自他的

滿次第」大手印

一生

作者:第九世嘉華多康巴康祖法王

作者:堪布丹巴達吉仁波切

譯者:多傑仁卿喇嘛

譯者:洛珠桑布、呂家茵

定價:380元

定價:380元

歸零,遇見真實

我的未來我決定

──一位行腳僧,1648個「向

──「改變業力,改變未來」的

內朝聖」的日子

解脫心鑰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海倫特寇福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譯者:妙琳法師

譯者:陳易

定價:399元

定價:370元

佛法浩瀚如海, 般若助你到彼岸! 《大般若經》 (一套十冊) (6k精裝本) 譯者:唐‧玄奘大師 編校:眾生文化出版社 定價:15,000元

般若是佛法的中心,更是菩薩行者六度萬行的基礎。 六百卷般若16會的《大般若經》,是佛教經典中最長的經典。 眾生文化本著「眾生歡喜,諸佛歡喜」的理念,開闢佛教經典系列叢書, 出版大唐三藏大師翻譯的六百卷成佛寶典《大般若經》。 新式標點、斷句,十次嚴謹校對;字體大而清晰,利於誦讀、供養。

87


助印 噶瑪巴言教,讓更多人知道! 一滴水,流入大海,怎樣也不會乾涸; 當我們的點滴之善,流入佛法大海, 就能潤澤有情的心…… 2000年,噶舉教法集結會議上,法王噶瑪巴呼籲應有一 份教界的雜誌刊物。當時,考慮這種長遠的文教事業所需 的經費以及人力,沒有人有勇氣承擔。 然而能讓上師歡喜的佛行事業、行誼,是一刻也不能停 的。因此化育《善報》誠惶誠恐地發心承擔,在上師、三 寶的加持,與大眾的發心護持下,幸能不斷成長。我們不 敢忘記,也不會忘記,這份對上師、三寶的責任。因為, 這就是最好的修持,也匯集大眾對三寶的護持與發心。 法王 噶瑪巴的開示、教示,尊貴上師們的教言,字字 句句,都深烙在我們的內心。我們要讓您的一滴佛法小水 滴,匯集成為法海,讓上師、三寶的加持,在有情的內心 開花、發芽。 以此祈願,噶瑪巴 千諾。

護持 專線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二段16巷3號6樓 電話/02-8967-1019 傳 真/02-8967-1069 劃撥帳號:18268431 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想繼續收到

□我選擇看電子《善報》。

請回信告知!

□我選擇看紙本《善報》。 姓名:﹍﹍﹍﹍﹍﹍﹍﹍﹍﹍﹍﹍

各位敬愛的法友,阿彌陀佛: 感謝您們發心支持《善報》,讓法王 噶瑪巴和各大仁波切的智慧

電話:﹍﹍﹍﹍﹍﹍﹍﹍﹍﹍﹍﹍

甘露,利益更多佛弟子。為響應法王環保呼籲,希望法友多運用網路閱 讀,減少紙張、油墨、黏膠、運輸等資源損耗,您可點上http://issuu.com/ hwayue閱讀。如果您想繼續收到暨典藏紙本《善報》,麻煩您來信告知, 我們希望讓需要的人收到,讓來自十方的護持,發揮最大利益。 如您希望繼續收到紙本《善報》,因道場人力有限,請盡量以email告 知:hwayue@gmail.com,或來信: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二段16巷3號6樓, 化育道場《善報》編輯部收,或傳真:02-8967-1069,並請再次提供您的

地址:﹍﹍﹍﹍﹍﹍﹍﹍﹍﹍﹍﹍﹍ ﹍﹍﹍﹍﹍﹍﹍﹍﹍﹍﹍﹍﹍﹍﹍﹍ 電子信箱:﹍﹍﹍﹍﹍﹍﹍﹍﹍﹍﹍ ﹍﹍﹍﹍﹍﹍﹍﹍﹍﹍﹍﹍﹍﹍﹍﹍ 請您影印,填好後,剪下,黏附於明

姓名、地址、電話、電子信箱。 化育道場 敬啟

信片(或裝入信封)寄回。感恩!


〈善報書摘〉

空行母事業 ──證悟之路與利他事業的貴人 作者: 蓮花生大士、秋吉德千林巴、蔣揚欽哲旺波、祖古‧烏金仁 波切、鄔金督佳仁波切等 英譯:艾瑞克.貝瑪.昆桑 中譯:扎西拉姆‧多多 審校:谷平

回顧過去,能發現自己如何被先入為主的概念 所誤導,其實是一件深具啟發性的事。比如舉一

她們深具洞察力,助法行事業開展

個日常例子:我之前總是對吉普賽人很感興趣,

不過,作為瑜伽士和瑜伽女,只要有正確的

基於我所看過的電影裡那些吉普賽女子的角色,

見、修、行,我們將發現沒有比「智慧空行」更

比如多洛雷斯.德爾.里奧(Dolores del Rio)

好的護法與嚮導了,她們是我們開展法行事業的

和麗塔.海沃思(Rita Hayworth),我對她們有

管道,將在今生、中陰及來世不斷地給予我們支

著一種非常好萊塢式的想像。多年以後,在巴塞

持。因此,「智慧空行」就像護法一樣,是既能

隆那,當我第一次真正見到現實生活中的吉普賽

帶來廣大的利益,也能帶來傷害的力量,這取决

人時,顯然和我的刻板印象完全不同─甚至恰恰

於我們作為修行者的資質。就像是我對吉普賽人

相反,那一刻,讓我那狹隘的成見,瞬間破滅。

的膚淺誤解一樣,我對空行母的錯誤想法也被摧

她們有強大力量,深受尊重、崇敬

毀了。我開始深深地崇敬這些聖眾的洞察力,並 生起了一種健康而恭謹的敬畏心。

同樣的,當說到「空行母」,直到我開始編寫

《空行母事業》是「三根本系列」裡的最後一

這一本書之前,我腦海裡關於空行母還隱約有著

本書,它著重講述空行教法。還記得嗎?上師是

明星般的形象:在空中優雅又靈動地穿行,彩鈴

加持的根本,本尊是成就的根本,空行與護法是

輕響,瓔珞絲衣,極致迷人。這也許是對某一類

事業的根本。當然,這些劃分就像在天空中畫出

空行母顯現的一種膚淺描述,假如我們能夠親見

的三條線而已,為了成功展開法行事業,我們需

的話,「智慧空行」完全不必然是這般模樣。

要加持與成就;沒有加持和成就,我們什麼也無

她們是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幾乎是究竟的判

法達成。我們凡庸而散亂的心絕對無法召請智慧

官,審視著修行者是否有正確的見、修、行。如

空行,甚至連召請世間空行也做不到,她們不會

果她們發現我們沒有正確的見、修、行,她們會

被有限的發心所召喚,也不會對未證悟者作出回

在今生、中陰及來世給我們帶來難以置信的負面

應。除非我們得到智慧、加持及成就,否則我們

影響。空行母可一點也不像女生聯誼會裡的小姐

的那些放光與勾召的觀想都是不穩定的,如同投

妹或乖乖女,她們是深受尊重和崇敬的對象。當

入虛空,價值甚微。即使在世俗層面上,如果我

然女生聯誼會的小姐妹和乖乖女們也應該得到應

們想讓重要又有權勢的人聽從我們的意願,我們

有的尊重,但我想強調的是,我們需要認識到空

至少需要與他們處在同層面上才行,正如乞丐是

行母有其甚深的意涵。

無法指揮國王的。(本文摘自《空行母事業》)

(2021年8月眾生文化出版,定價390元,請洽各大書局、因果福利社)


明就仁波切《心經》實修指引

從心下手,嘗一口鮮活的空性!

秋季號

2 0 2 1

秋季號

2 0 2 1

明就仁波切《心經》實修指引︱︱從心下手,嘗一口鮮活的空性!

善心,幸福的萬靈丹 他人的幸福取決於你的善心、也源自於你的善心。 懷著一顆善心,我們可以充滿勇氣面對困難; 懷著一顆善心,我們的祈願皆能實現; 懷著一顆善心,死亡是輕鬆從容的。 尚處輪迴之中而無法抗拒死亡之時,我們至少可以試著去享受死 亡,以喜樂的心來經歷這一切。決定來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臨終時 的執著。因此,我們需透過禪修或是思惟輪迴之樂的弊端來培養出 離心,將我們的心從執著中解脫出來。

──本文摘自《無畏面對死亡》

國 內 郵 資 已 付

非賣品 歡迎助印

板橋郵局許可證 板橋字第1749號 雜 誌

● 法王噶瑪巴「岡波巴四法」課程/ ● 噶千仁波切「疫情下的禪修」/

憶念無常,反轉貪著此生的心

疫情當道,為何有人自在有人苦?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