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2017

Page 1

Jan/2017


2



2016/12/11 由成大三創中心邀請設計師葉忠宜於成 大 c-hub 舉行演講,並在演講結束後由工設小報成員 進行專訪。 圖為位於台北市中山區的卵形工作室


5


C O 本期內容

N T E

N T S


p.8

p.12

p.14

p.26

p.11

p.13

p.25

p.31


8


主人 介紹。

9


10


葉忠宜 擅長 : 平面設計 - 資訊、情報設計 攝影、暗房技法 為了字誌而成立卵形平面設計工作室。理念是做出一個 讓人想要收藏的東西。 射手座,25 歲開始學設計,現年 33 歲 京都造型藝術大學研究所畢。 一度以為自己會當藝術家。

11


12


前言 艾托 • 索薩斯 (Ettore Sottsass) 曾說 : 「設計應是生活、社會、政治、食品與設計本身共同創造出來的。」 眼前的這位設計師葉忠宜,跟索薩斯一樣有著大膽的靈魂與永不停 歇的思緒;他結合設計與生活,從小地方開始改變人所處的環境。 他再再將自己推到不同的領域嘗試全新的創作,持續地提升對各個 領域的認知,以期作出富有內容的作品。 敢言敢做的他,不諱言要改變老一輩的設計思想。他稱這個時代為 「年輕設計師的反動」,以行動證明給大眾瞧瞧 : 這樣才是美的樣貌 !

13


About

葉忠宜 陳意昕 撰文

14


15


從無到有的設計之路

看似跟設計扯不上關係的求學之旅, 卻在最不經意的時候悄悄在葉忠宜 關於葉忠宜,第一件事便想問 : 大學

的心中埋下了一張設計的藍圖。當

既然不是讀設計相關科系,怎麼嘩

他漫步於日本的街道上,舉目所見

地一下擠進設計這條壅擠的道路上 ?

皆是賞心悅目的店面與細心修剪的 行道樹。他不禁比較起臺灣與日本

大學就讀語言管理科系的他,畢業

的差別,從街道至報紙排版的不同,

後入伍,退伍後驚覺已經放掉人生

看出兩國在美學素養上用心的程度

的好幾年。這對當時二十五歲的他

之差。這現象勢必要改變,因此驅

來說,是種無形中的壓力。他便決

使葉忠宜轉換跑道,步上設計之路。

定要去日本學好日文,以便從事導 遊或相關產業。

就讀京都造形藝術大學時,他接觸 到攝影與字型設計。當時知名的字 體設計師小林章在日本雜誌《設計 現場》中擁有一個專欄,專門介紹 歐文字體的設計 ( 往後集結出了《歐 文字體 1》、《歐文字體 2》) 他那 時非常喜歡閱讀這個專欄,也因此 開始留意字型。原來字型在微妙的 變化之間,能夠影響社會的美學。 此外,他也鑽研攝影,學習暗房技 法與色彩學,甚至還考了日本的色 彩檢定。他一度認為自己會成為一 位藝術家。往後他曾出遊至歐洲, 沿著設計史的先後順序到各個地方

16


/ LOGO 總集

旅行。在旅行中更加體認到字型對 一個國家氛圍形塑的影響力。 回臺灣後他雖同時從事攝影與設計, 但考量到自己擅長的攝影類型在臺 灣仍非主流,較難以生存,決定以 設計為主業,特別以推廣字體設計 為主。

17


「 如果人不認識美的樣貌 , 跨足出版業的卵

便不知道自己身處在醜陋的環境中,

當然也不知道周遭是可以改善到某個更好的層次。 」

他剛回臺灣的時候,別說要找字體 設計的書,連其他設計的書都是少

18

2015 年,葉忠宜創辦卵形工作室,

之又少。當時臺灣內部字體設計的

開始接設計案與跨足出版業。

風氣尚弱,因此出版社也不願意出

被問及「卵形」的名稱來由時,他

版相關的外國書籍,反而請本地作

笑著告訴我們一個在日本學生時期

家來寫書,省去多餘的花費。然而

的趣事。他那時一天要吃十幾顆蛋,

葉忠宜認為,如果人不認識美的樣

茶碗蒸、荷包蛋、煎蛋……不知道

貌,便不知道自己身處在醜陋的環

為什麼就是特別愛吃蛋。他的朋友

境中,當然也不知道周遭是可以改

便取他一個綽號「たまご」,日文

善到某個更好的層次。既然再怎麼

的「蛋」。另外也是因為葛西薰提

寫的內容都與外國已經出版的書差

到了有機圓的概念,才想出了卵形

不多,那倒不如直接引進外國經過

與其 logo 的樣子。

整理後精華的書即可。

葉忠宜不從事字體設計而是應用字

在出版社拒絕的情況下,葉忠宜直

體與引進字體設計的書。

接與作者或日本出版社洽談授權,

他曾經嘗試從教育的方面進行美學

再請臺灣出版社直接出版,免去麻

的改革,所以到臺科大去代課。然

煩。他引進的第一本書是小林章的 <

而學生們給他的回饋總是 : 他們沒有

字型之不思議 >,與日本出版的順序

聽過這樣的概念。他意識到美學的

恰恰相反。考量到臺灣需要循序漸

傳播在教育上速度太慢,無法立即

進的學習,因此不從設計師最需要、

地將知識傳達給年輕人。於是他想

比較專業的《歐文字體》開始,而

到了較具即時性的出版業。

是從最淺顯易懂的《字型之不思議》


起頭,目前總共引進了小林章的四 本書。 從談授權、策畫到翻譯全權由他負 責,而平面設計則請到了臺灣知名 的平面設計師—王志弘—操刀。 對於外界對出版業大多認為是黃昏 產業的印象,他不以為然。 臺灣出版社常常為了跟風而出書, 而且封面設計不美觀,擺在書架上

19


20


無法引起人們閱讀的慾望 : 另外,排 版的方式讓人讀得不舒服也不順暢。 既然這些書不會被收藏,也就不需要 花費印刷的錢,因此這些書很容易被 電子書取代。其實只要把美感帶進書 籍設計中,就能免除這些問題了。 爾後的字體設計書《字誌》,便是由 他親自設計封面到排版,也身兼主 編,只有翻譯由他人著手。他目前計 畫跟出版社洽談製作一個著重於設計 教育的書系,讓基本的知識紮根。

/ 葉忠宜為臺北 2016 字型 論壇所設計的活動手冊。

21


感受的到卻看不到的風

薰風,是初夏吹來的第一陣風,從 臺灣吹到日本。 葉忠宜接的案子裡頭有一本雜誌引

這本雜誌的內容收錄臺灣去日本化

起我們的興趣 :《雜誌 薰風》。

時刻意忽略有關日本的文史。葉忠 宜不禁感嘆道,其實臺灣以前真的

在踏入設計的領域後,他開始覺得

很美,例如臺中就像京都一樣,但

歷史與設計息息相關。歷史牽動了

是為什麼現在會變成這個樣子 ?

很多設計風潮,也引發許多政治運

他想要讓人重新看見臺灣的美,但

動。他因而思考這些運動產生的原

是當人們都說這些文物美的時候,

因 : 破除舊思維、開創新事物等。設

收錄資料的雜誌卻不美,怎麼會讓

計會牽動歷史,歷史會牽動設計。

人想要去翻閱呢 ? 因此他想要重新

而他曾經在看過 1945 年以前臺灣

設計雜誌,既不會讓人直覺是文史

的照片後,驚呼臺灣美到像是歐洲

雜誌,卻又存有那樣的文風,讓雜

與日本的綜合體。他便幻想能夠製

誌吸引到群眾,再融入歷史的美好。

作一本收錄當時街景的攝影文史書。 殊不知幾年後,一群熱血的文史工 作者,以 Jon Yao 桑為發起人,找 上門來,希望葉忠宜能夠替老氣的 文史雜誌設計出全新的風貌。

22


/ 《雜誌 薰風》 誰說文史雜誌只能看起來古板?

23


美感教育—年輕設計師的反動

對葉忠宜來說,功能性的設計根本 用不著由他們設計。例如一張板子

24

在推動美感教育上最大的阻礙,是

加四隻腳就成了椅子,任何人都能

老一輩人的想法。

夠做。真正的設計師除了考量功能

現在有越來越多創新的設計湧現,

性之外,也要顧及美感,例如弧度

使陳舊的事物煥然一新,卻得到不

美不美或材質該選什麼。設計如果

對等的報酬。原因可能是因為資源

不講求美感,那任何人都可以做。

還握在老一輩設計師的手中。這些

他認為美感教育與其從小孩開始訓

設計師重在功能性,卻不考慮美感。

練,不如直接革除老一輩人的思維。


結語— 設計師們能夠翻轉世界,這句話應該要深信不疑。

無論身處於哪個時代,設計師都是

臺灣還不到設計風潮鼎盛的狀況,

推動變革的重要角色 !

現在也能看見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們 在正在為人們帶來全新的美感體驗。

葉忠宜一直不斷提醒我們 : 他 25 歲

正因為有這群敢衝敢言敢實驗的他

才開始學設計,到現在不過才 9 年

們,才讓這個社會更加快速地接受

的時間,因此我們也同樣能夠完成

新的美感。期望能有一天,能夠以

很多事。很難想像十幾年前的今天,

欣賞的角度,漫步於臺灣任何一條

設計這樣的詞還鮮少出現在大眾的

街道。

生活中。臺灣人在近十年才慢慢接 收到來自國外的資訊,才驚呼原來 自己生活的環境是需要改變的。所 謂設計即生活,生所謂設計即生活, 生活即設計,便是從此開始吧 ! 人 們逐漸希望周遭是美的,也希望自 己所作所為能達成美的效果。即使

25


葉忠宜 訪問。

2626 26


27

27


多方接觸與探索 Q:從你求學的經歷來看,發現你涉 略了很多不同領域的東西,是自己 想念什麼就去念嗎 ? A:對,在先念設計再接觸到攝影的 過程當中,我開始覺得藝術史跟攝 影史很重要,後來又喜歡上歷史; 回到臺灣以後就開始好奇臺灣的設 計史是什麼樣子。 然而在接觸設計史之後發現,不論 是歐洲還是臺灣或任何地方,設計

Q:感覺你在做設計時接觸了很多額

史完全就是所有藝術運動牽扯的政

外的領域 ?

治運動,所以設計跟政治這兩件事 是息息相關的,這也是為什麼設計

A:有人會問美工跟設計師的差別在

師以前在二戰、一戰的時候受到迫

哪裡 ? 我覺得美工就是做事情,但

害的原因—因為設計師是反動的,

設計師除了做之外還會思考。設計

他們會思考。比如為什麼會有藝術

師在做案子的時候會想:這個案子

運動?因為他們想破除舊的思維,

背後的概念是甚麼 ? 要做出什麼 ?

開創新的東西,但這樣代表著他們

要怎麼把美感套入 ? 把美感套入之

有自我意識,很容易會批判政府,

後又要怎麼融合背後的概念最後產

所以納粹迫害包浩斯的原因就在這

出一個有意義的東西 ? 當想要作品

裡;又例如像以前俄羅斯的構成主

有意義的時候就會開始去閱讀很多

義,他們會牽扯政治運動,比如說

資料,例如文史這類的背景資料等

他們的藝術思維會希望茁壯公共層

等,如果你不了解這一塊的話,你

面的藝術,這部分後來演變成工業

就很難理解他們要表達的東西。像

設計的範疇。

做企業 logo 的時候也是,不了解公 司的話,怎麼做都做不出符合公司

28


他們只考慮功能性,沒考慮過美感; 對我來說,功能性的設計哪還需要 他們?我們日常生活中每一個人為 了解決一個問題所做出的任何一個 解決問題的行為其實都是設計,只 要能解決問題就好,不一定有美學 的概念在裡面。比如說今天要做一 張椅子好了,椅子不就是一張板子 加四根腳?這任何人都會做啊!真 正的設計師就會考慮到除了功能性 以外我要表達的美感是什麼?我要 怎麼讓它的弧度漂亮?材質要用什 形象的識別。對我來說,做設計的

麼?我們會加入美學的概念;老一

時候可以學到蠻多東西的。

輩的設計師常常會有「做設計不能

臺灣設計現況

只講究美感」的思維,但做設計要 講究美感啊!如果你做只有功能性

Q:你對臺灣設計的現況有甚麼看法

卻不美的東西,那跟一般人做的有

嗎?

什麼不同 ? 我想去改變臺灣這個現 況,才從出版業去推廣做這件事。

A:老氣。那些老一輩能做的實在是 太老氣了,我覺得這也是為什麼造

Q:那你選擇做出版業,會不會覺得

成這個時代很多年輕設計師的反動

臺灣很多人沒有閱讀的習慣 ?

吧!比如說前陣子你可能會看到鹹 魚廣告煥然一新,變得很不一樣;

A:臺灣閱讀習慣的確比較差,但說

或是很多東西,年輕人開始出來做

書籍是夕陽產業,我一直不這麼認

了,但是做這些東西完全吃力不討

為。因為其實我的書每一本都賣很

好。臺灣政府很低調,完全最低調

好,這暗示什麼事情呢 ? 首先,我

的那種,補助不多,早期的資源又

引進的每一本書我都會認真去看過,

都全用在老一輩的設計師上,但是

29


可能我懂外文,所以這也是我的優 勢,但是臺灣出的很多書可能都只 是純粹跟風,覺得「啊,這本書不 錯」,所以編輯想要出書,但是他 沒有切中主題;另外可能是封面設 計太醜,連把它放在書架上都不想; 或是裡面的排版的問題。而電子書 會越來越發達,是因為我覺得因為 這些很醜的物品根本不需要花錢去 印刷,出電子書即可,所以這些書 很自然地就被電子書取代,但如果 你把美感帶進書籍設計的話,就不 用擔心這個問題。

Q:為什麼你會想要做這一個特別的 書系 ? A :因為剛回臺灣的時候,你要找 一本 typography 的書是找不到的。 撇除掉這個,像是設計類的其他種 類的書,臺灣其實都相當缺乏,雖 然說已經比我 2007 年的時候好太 多了,但是我覺得還是有很多東西 是不足的。明朝有一個科學家叫徐 光啟,他有說過一句名言,大意是: 要做到基本的教育這件事情,先從 翻譯國外的書開始。我覺得他要傳 達的這件事情是正確的,因為這就 是事情的本質。

未來規劃 Q:那你未來自己有什麼計畫嗎 ? A:我正在跟出版社洽談,想做一個 特別的書系,它可能就是著重設計 教育的部分,把一些國外教育人民 何謂設計的書引進來。我覺得,這 些東西是基本盤,是要去好好理解 的東西。

30

有時候出版社會找作者寫書,先撇 除作者是不是專業的這個問題,找 作者寫書當然利潤比較高,因為他 們可以少付一筆授權金給國外。但 我覺得既然大部分都是寫國外既定 的知識,那不如直接把那些大師的 書引進臺灣,至少對我而言我是這 樣想的,因為臺灣人都沒有讀過這 些書。與其說有效率,不如說這些 都是在國外已長久整理下來最精華


的東西,直接把精華引進來讓大家 知道就是最有效的方式。有時候人 家說美醜是比較的,我認同這句話, 你沒有看過美怎麼知道自己生活在 這個醜的環境?但你看過之後就回 不來了,見識到「喔!原來這個叫 做美」;引進書也是一樣的意思, 因為大家不知道原來還可以提升到 更高一個層次。就像一種哲學的啓 發性吧,有一些哲學不就是讀了它 而整個邏輯思想被啓發了,才萌生 想法嗎 ? 但如果你從沒接觸過,就 永遠都不會知道了。

「當你研究一個主題研究得非常 透徹,做成書可能要花四、五年 的時間,但若是以雜誌的形式階 段性的出版,會有一種讀者可以 即時學習到的感覺。」 31


January,2017 發行人 / 任有文 董品函 平面排版 / 蔡岳邑 邱芊頻 文字編輯 / 陳意昕 曾明惠 邱柏皓 唐子倫 李羿璋 封面設計 / 徐阡芷 照片來源 / SIMKY HYPEBEAST 創銀小報 特別感謝 / 葉忠宜 成大三創中心


下期預告 大採訪 --

簡訊設計


34


35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