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2015
行
事
曆
11/13 - 3/29 設計師想的美
每週六日 09:30~17:30 松山文創園區 紅點設計博物館
12/3 - 1/18
日本經典創意 設計聯展
12/20 - 3/15
每週二三四五六日 10:30~18:00 《設計‧點》台中店
宜蘭椅設計大賞
12/31 - 1/18 工藝之夢
1/17-18 冬展
每週二三四五六日 09:00~17:30 羅東文化工場天空藝廊
11:00~18:00 新光三越台中中港店 10F文化館
10:00~17:00 成大光復校區工設二館
目 錄
封面故事
Maker Faire
採訪 Maker Faire
系上大小事
大一基本設計 期中聯合發表
封面故事
Maker 精神:人人都是自造者 We are Makers Maker,即自造者, 指的並非 某種擁有特別專業的人,而是熱衷 於動手做與創新的每一個人。我們 不論職業、性別與年齡, 都可以成 為自造者——這便是《Make》雜誌 發行人 Dale Dougherty 所提倡的: We are makers。
《Make》雜誌發行人 Dale Dougherty
文 / 林冠余 有 別 於 以 往 傳 統 而 僵 化 的 教
而這樣集合好奇心和創意的社
育,Maker 精神並非先了解功能、
群仍然在擴大中,這些自造者們秉
理論,再學著動手去架構出一個系
持著 Maker 精神,孕育出民間創新、
統,它講求的是直接從動手的過程
參 與 各 種 自 造 者 運 動(The maker
之中去探索和了解製作的目的,並
movement)。 而 自 造 者 運 動 的 慶
且將功能簡化,讓所有人都能輕易
典-- Maker Faire,便是世界各地
地使用。近期流行的 Arduino 微型
自造者間最大的分享平台。
控制器、3D 列印等等都是從這樣的 概念而來。
Maker Faire Maker Faire 是 由 美 國 的
總共舉辦了一百多場大大小小的
《Make》雜誌所舉辦,自 2006 年
Maker Faire,總參展人數也已經超
在舊金山灣區舉辦、提供這些默默
過五十三萬。
發 生 的 DIY 一 個 分 享 的 平 台 後, Maker 的自製精神開始發酵,在全
Maker Faire 展 覽 內 容 的 重 點
美十幾個不同的城市舉辦展覽,其
不只有針對有興趣探究新科技的
中在紐約舉辦的 Maker Faire 更被
Maker,它也召集了各種不同領域
喻為「World Maker Faire」。
的人們,希望能從分享之中結合全 新的元素、成就跨領域的實驗與創
而這項風潮也逐漸蔓延到全世
新。
界、廣受響應。從開始至今,全球
上圖:Arduino 微型控制器 下圖:3D 列印
紐約的 World Maker Faire
Maker Faire X Taiwan 文 / 陳子安 馥林文化將 Make 雜誌和 Maker Faire 引進台灣,是因為想將 Maker 的 精神引進台灣,進而帶動國內科技產業的創新機能。Maker 的精神就是指自 造者先了解目的,並在實做的過程中發現哪裡不足、何處需要修改。 目前 Maker Faire 曾經在台灣舉辦了三次活動,而且 2015 年 5 月將要舉 辦第四次活動。 不僅這些大型的活動,Maker Faire 也有在別處舉行的展覽。 例如: 1. 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國際會議廳舉辦「電影 Maker」 2. 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國際會議廳舉辦「翻轉的世界,創造一個自己的故事」 3. 成功大學光復校區中正堂舉辦小展覽 4. 新竹市智慧城市博覽會預計試辦「Maker Faire:Hsinchu」
影響
活動
雖然參觀活動的人數很多,但
許多飛行器放在展示桌上爭奇
是其實對台灣人的 Maker 魂激勵效
鬥豔,在展場內還有最近很火熱的
果還是滿有限的,何以見得?因為
3D 印表機,不同精細程度的印表機
台灣主要的 Maker 社群還是來自大
一旁擺放著製造出來的產品,甚至
學的實驗室,而且過於學術的東西
有些是當場實作給參觀者看。說到
往往讓一般人難以接近、了解。這
整個活動的高潮,必定得要提一下
類的精神是未來創意產業的源頭,
機器人格鬥賽,參賽者帶著自己製
實在是需要更加重視。
作的機器人,放到舞台上進行對決, 將展場的氣氛炒到最高點!
右圖:機器人格鬥賽的比賽圖 左上:用 3D 印表機做出來的鋼鐵人 左下:其中一台飛行器近圖
Maker Faire X Around the World 文 / 伍家儀
如何成為 Maker?
Maker 是每一位自己動手「做」東西的人,不管是做機器人的人、做一 道菜的人或是在房間裡做小玩具車的小孩都是 Maker,也就是說任何人都能 成為 Maker。 創辦人 Dougherty 希望透過《Make》雜誌的出版和舉辦 Maker Faire 讓 我們了解自己能做的更多,知道成為創造者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事,不論年輕人 還是老年人都有這個機會,成功的建立 Makers 之間的橋樑,並激發人們內在 的 Maker 魂,讓更多人變成 Maker。
Flagship Maker Faires 是 由 Maker Faire 主 辦 的, 每 年定期在紐約與加州、底特律等地 方所舉辦的大型 Maker Faire,而在 紐 約 舉 辦 的 被 稱 為「World Maker Faire」。
Mini maker faire 顧 名 思 義 就 是 規 模 較 小 的 Maker Faire。 可以說是為了地方 Maker 文化 而獨立舉辦的慶典。Maker Faire 的 Mini Maker Faire 計畫會提供工具 和資源來資助 Maker Faire 的承辦, 為了能發揚當地的創意、精神和巧 思。
從 2006 年開始,Maker 的精神以美國為起點,慢慢地向世界擴展,如 今全球已舉辦了許多大大小小的 Maker Faire。在 2013 年,不多不少舉辦了 100 場 Maker Faires,與往年相比參加的人數多了超過 50% 以上,由此可見 Maker 的精神是被大家接納並且有能力去實踐的,而成為 Maker 的人也希望 能將這個精神傳遞下去。
文字整理 / 陳義翔
藉由產品、服務和團隊,讓自造者(Maker)可以互相連接的全球性平台。 MAKER MEDIA 經由媒體、活動和電子交易,為一群具備 DIY 觀念和技術的 自造者社群提供服務。另外也舉辦 Maker Faire 活動,希望帶動起一股轉變制 度、文化甚至是教育的世界性自造者潮流。
《Make:Technology on your
並協助讀者將自己動手做(do-
time》 創 刊 於 2005 年 2 月, 由
it-yourself)的概念,運用到生活中
MAKER MEDIA 負 責 出 版, 是 一 本
所有科技領域的雜誌書,內容涵蓋
結合雜誌與書籍型態的季刊,透過
範圍包括:汽車、玩具、電子、機器、
生動的實物照片、精美的插圖與簡
樂器、攝影、木工家具與戶外活動
單易懂的文字描述,深入淺出地描
等產品的製作。裡面有令人興奮的
述如何做出這些專題企劃作品的步
多樣化專題,讓您何時何地都能發
驟。
揮創意充分活用各種科技,盡情享 受改造、破解與重組科技的成就感。
由於認同《Make》的理念,許多國家如日本、韓國、台灣的出版社都紛 紛引進《Make》,並以當地的文字形式出版。《Make》國際中文版由馥林文 化於 2011 年引進台灣,並於當年 5 月創刊。內容涵蓋英文、日文版《Make》, 再結合台灣本土自造者的創作。此書不但是高中以上大專院校進行科技製作活 動的聖經,也是一般社會人士培養休閒嗜好或是假日親子活動的優良讀物。除 此之外,如果正在尋找科技產品創新的點子卻沒有頭緒,不妨看看《Make》 裡的精采內容吧!
最新《Make》高科技 DIY 自製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或 手機聽起來是不可能的任務嗎?其 實沒這麼難喔!從真空管放大器到 家庭自製電腦,業餘玩家們總是擁 有無限的創意,用最直截了當的方 式親自動手做出一些新玩意。準備 好動手做出你自己的筆記型電腦、 平板電腦或 Google 眼鏡了嗎?拿出 好烙鐵跟焊 錫,一起展開這場冒險 吧!
文字和圖片擷取處 ◢《Make》國際中文版
http://www.makezine.com.tw/
◢ Maker
http://makermedia.com/
◢ Maker
Media Faire 台灣
http://www.makerfaire.com.tw/
◢ 維基百科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ker_Faire
◢ http://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4/03/20/maker-faire-is-here-in-
taipei/ ◢ http://blah.pegadesign.com/index.php/archives/4454 ◢ http://makerfairesketch.weebly.com/maker-faire.html
Maker 專訪 本期小報我們深入 Maker Faire 中 , 來一探究竟這些 Maker。 想更了解 Maker Faire 是甚麼嗎 ? 想知道 Maker 們都在做些甚麼嗎 ? 快翻開這次的採訪組專訪 和我們一起揭開他們的廬山真面目 !
採訪人:詹士賢、陳冠伶、沈萱慈 撰稿人:董品函、陳冠穎 圖片來源 : 網路
What’s maker faire ?
為何會取名 “Maker Faire” ?
這個活動想推廣的理念?
“Maker Faire” 是一個全球趨勢,像
因為成大是教育學術的體系,我們
是 “Maker” 這 個 詞 , 在 國 外 就 有 一
想要用成大這個品牌,和企業單位
本 “Maker” 雜誌,他們是版權的總
串接,以及其他大專院校或是向下
代理商。在美國,每個家庭都有一
扎根到國小、國中、高中職。讓他
個車庫,小孩從小就被訓練什麼東
們知道成大有的東西其實是可以分
西都要自己從頭做到尾,不是買現
享出去的。以及了解一般技職體系
成的。這種概念漸漸傳到亞洲地區。
的推廣上,在技術或器具設備不足
“Maker” 的 趨 勢, 其 實 在 2008 年
的現況之下,我們可以幫到什麼。
Maker Faire 時,全球熱潮已經開始 燃燒,只是在亞洲地區比較慢,尤 其在台灣。台灣 2012 年才從台北 開 始 延 燒 到 南 部 地 區。 今 年 較 特 別,因為是台南第一次舉辦,而且 剛好搭上 3D 列印的風潮,所以有 比較多 3D 列印的元素。再加上成 大航太系以及建築系的老師、社團 或學生大量的創作參與,讓 3D 列 印成為我們此次的主題。
與主辦單位訪談實照
明年的主辦單位? 明年主辦單位依舊是以成大為主,但 希 望 台 南 市 政 府、 科 技 部、 教 育 部,或是更多的企業單位,可以投 入更多的資源來關心教育這塊,大 家應該努力的是怎麼把它連結起 來,而不是只在意商機。
所以這個活動可以說是學術 界和產業的交流會 ? 對。現在的教育體制,趨勢是老師 傳授技術,但有些有繪圖技術,卻 沒 有 設 備; 或 是 有 設 備, 卻 沒 技 術。 成 大 剛 好 是 一 個 串 接 的 集 結 點,老師缺的可能是機台的設備,成 大缺的是更多人才的推廣。今年剛 好 搭 上 Maker Faire 的 熱 潮, 藉 此 推廣出去,讓更多單位,不管是教 育、個人 Maker、或是學校老師、企 業單位,一起投入這股風潮。
未 來 Maker Faire 在 台 灣 發 展的方向? 在成大的角度上,依舊會著重於向 下扎根、教育推廣。因為我們希望 由基層打上去,而不是由上面打下 來。 以 往 的 教 育 體 系 是 由 教 育 部 告訴我們現在學術的趨勢應該怎麼 走、學生應該朝哪個方向學習。但 我們想要顛覆、翻轉這個觀念,想 讓官僚體系或企業單位知道現在的 人潮在哪裡,或現在的學生和他們 培育出來的技術集中在哪裡。從基 層打上來,讓他們清楚了解。
Maker Faire 體驗過程
3D印起來
請問你們的服務範圍是? 代客打印和商品設計。比如說如果 你有 idea 但沒有技術,我們可以協 助你完成作品,例如外觀設計(3 D列印)和機電控制的部分,如此 一來便能把客戶的想法具體實現。我 們也有在販售 3D 列印機台。基本 上現在3D列印沒什麼秘密可言,是 開放式資訊,在網路上可以搜尋到 很多相關知識及獲得零件。我們本 身有直接提供散件和協助組裝兩種 服務。搭配的軟體則是 KISSlicer。
現在國內的 3D 列印市場比 較偏向機台販售還是代客協 助設計的服務? 這要看族群。工業族群可能會尋找 更高階的機器,3D列印市場比較 偏向DIY市場和設計師。目前的 客戶比較多是小型加工廠,像是一 些較小型的零件,如果材料(AB S等)的強度符合他們需求的話, 3D列印也是可以選擇的方案。
目前3D列印所使用的原料 有哪些?又有甚麼差別 ?
想買一台3D列印機回家, 需要準備多少經費呢?
我們的機型目前可以使用四種材質:
散件組裝價目前是4萬元左右
ABS、PLA、尼龍和TPE。而 他們的差別主要在於軟硬度。AB S有韌性,長期用於工業上,加工 的後續處理(打磨、連接等)在工 業上技術已經非常純熟,包括奇美
(delta 型 ),delta 型 的 主 要 訴 求 是速度快。如果包含專人組裝及學 習使用機台的整套流程,官網報價 是 79800 元。
生產所使用的材質也是ABS,所 以在國內,ABS算是非常主流的 原料。PLA是環保材質,也是目 前比較流行的材質,生物可分解,經 過長時間光照後會脆化,但缺點是 缺乏韌性(硬度較大)。TPE是 軟性材料,像橡膠般具有非常好的 彈性。尼龍的軟硬度則介於ABS 和TPE之間。
材料的選擇會對列印的細緻 度產生影響嗎? 會的。PLA會產生光澤面,AB S則是霧面效果(視廠商添加劑而 定),感覺會比較細緻。PLA材 質較硬,表面容易反射光線,較容 易看出表面分層的紋路,ABS就 比較不會,ABS表面會把光線分 散,要很仔細找才找得出紋路。這 部分就由使用者自行取捨了。
3D 列印過程
無線充電
可以大概講解一下這個技術 的原理嗎? 無線充電是 1940 年代,特斯拉先 生做無線電台時發明的原理。特斯 拉先生是交流電之父,他發現交流 電 有 震 盪 的 特 性, 而 那 就 是 現 在 無線電的基礎。無線電源的原理就 是用無線電波來傳遞交流電和磁流 電,可以根據無線電波的特性,去 做長距離、集中功率或是高功率的 傳輸,也因此,只要有供付無線電 波的基地台,就可以傳輸電能在非 常大的範圍上。目前我們希望把電 能用在可攜式產品,例如說手機、平 板, 或 是 我 們 的 電 腦、 手 持 式 電
所以它的原理是 : 發送訊息 後透過空氣中的電波讓產品 接收,再轉換成電能嗎 ?
腦,所以我們現在做了很多微型的
對,電源發送端其實就是一個微型
基地台,用這樣的觀念,把電源的
基地台,它傳送一個特定頻率的波
交流電、一般家用的交流電,透過
給接收端的產品。接收端就像是收
微型基地台轉換成電能讓接收體來
音機,只要收到那個剛剛好對應的
接收。在接收體上面只要有相對應
頻率,它就可以把電能收到設備裡
的接收,就可以轉換成電源給終端
面來,所以我們可以把電能發射端
設備使用,而這就是無線充電的原
當作收音機的發射台,把接收端的
理。原則上,無線充電沒有電壓的
產品當作一個收音機,只要把收音
限制,這點是此技術值得被推廣的
機轉到對應的頻率,電能就可以接
地方。
收得起來。
既然它是電波,平常在使用 的時候,會對其他電子產品 造成干擾嗎? 根據無線電波的原理,波段可以根 據內部線路做調整,因此,如果因 為在一些政府單位,或是國家,某 些 頻 率 不 能 被 使 用, 或 是 某 些 頻 率對人體有害的,我們可以在線路 上做調整,把頻率調整到對人體無 害、對其他設備不會有任何干擾的 頻段,而那一樣可以能量傳輸,並 不會影響到傳輸距離和傳輸功率。
在室內操作此產品,並使用 一些耗電量較高的電器 , 供 電不會有跟不上的狀況嗎? 這個技術主要應用在直流電上面,現 在全世界就是幾個固定的規格,譬 如 說 5V、12V、24V、36V 或 是 48V,在這些固定頻率的時候,我 們可以根據你的需求,把發射端的
無線電源體驗實況
功率增加,並且提供給你,終端就
上圖 : 未置於發射端 ( 燈泡未發亮 ) 下圖 : 置於發射端裡 ( 燈泡發亮 )
可以接收到。因為終端只需要用到 它所需要的電能就好,多的電能它 不會用也用不到,那這個多餘的電 能就可以轉給別的設備用。所以如 果有很多的設備,我們可以去計算 需要的電能是多少,讓基地台去發 送相對應的瓦數就可以了。
( 在使用過程中發射端與接收端並沒 有做實體上接觸 )
鋼鐵人實作聯盟
請問鋼鐵人在整個計畫中的 作用主要是? 鋼鐵人主要是吸引大家來完成這個 計畫,因為鋼鐵人本身是個亮點,加 上是我們一開始設定在穿戴式裝 置, 而 鋼 鐵 人 是 穿 戴 式 裝 置 的 經 典,他從頭到腳每一個模組都是技 術的展現,也可以把模組一一拆下 , 變成個別的試戴產品。
請問是什麼樣的動機/緣起 , 讓你們想要做這件事情?
目前有什麼顯著的進展或發 明嗎?
台灣現在的狀況是代工較多,其實
這裡所展示的鏡型顯示器,已經出
我們的硬體實力也是很強的,但卻
到第二代了 , 還有砲台,它們是使用
一直無法把它做一個很好的呈現,因
藍芽的技術模組做出來的產品,我
為點子跟技術接不起來。我們計畫
們接下來也會到日本參展。最主要
的源起是想做一個 platform ( 平台
的成果應該是在社群的建立上,我
),做為人們點子和技術之間連接的
們慢慢把一些厲害的 maker 拉進這
橋樑,我們也有自己的客群 ,當大
個社群的核心,其他 maker 得到他
家有一些想法時,我們會努力幫助
們的經驗,也更容易實現構想。
這 些 maker 尋 求 solution, 實 現 他 們的構想。
請問鏡型顯示器的原理為何? 鏡型顯示器的原理其實就是光反射 原理 , 例如你在這個鏡片的地方可以 看到數值 ( 見上圖 ),主要應用在透 明玻璃上面,例如開車時不用看儀 表板,因為所有數值都會反射到擋 風玻璃上。
Pieceduino
可以請你幫我們介紹一下 pieceduino 嗎?
請問現在有哪些相關的電子 零件可以使用呢?
Pieceduino 其實就是 aduino 的相容
目前我們有跟物聯網相關的無線模
板, 現 在 的 maker 會 用 aduino 來 做原型機的設計。aduino 是一個中 控版,需要接很多線,這可能對一 般設計科系的人、或是不是科班的 人來說有點困難,因為要學硬體又 要學寫程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 以我們把它縮小後模組化,像積木 一樣可以疊起來,這樣就不用去插 線,只要專心學寫程式就好。如此 一來,你就可以輕易的把原型機做 出來了。
組,( 像是藍芽或 Wifi ) 只要將這些 無線的模組插上中控版,就可以上 網,例如你想要上網抓其他的資訊 像是溫濕度 senser,只要透過網路 就可以將環境資料抓過來。你甚至 可以將 relay 的模組插在家電上,透 過無線控制家電的運作。如此一來 便可以暫時忽略掉電子介面的困難。
你們的服務主要在販售和教 學嗎? 對, 一 般 在 台 灣 販 售 aduino 的 多 為代理商,他們代理進來,但不會 使用。而我們是自己開發這個商品 的,我們自己懂這個東西。我們將 來的形式會以工作坊來推廣,希望
所以這可以用來製造、改造 或是加裝在現有的產品上 ? 對,沒錯。它可以對家電用品進行 改裝,如果懂原理的話。我現在有 在實踐工設教 pieceduino,他們想 要設計出來的東西真的有功能,但 又對電子方面不熟悉,所以我教他 們怎麼弄。只需學會寫程式,不用 去學硬體。學設計的人很難了解如 何接線,現在他們便可以不用去煩 惱這個問題,只要會寫軟體就好了。
能教導大家如何使用,並且帶著屬 於自己的作品回家。 像積木的 Pieceduino
懵懵懂懂的大一新生們,經過了兩個月基本設計課的洗禮 後,那些熬了漫漫長夜所孕育出的作品,在期中聯展上綻放出 一個個燦爛的火花。透過三班作品及概念的互相交流與衝撞, 讓彼此都更加地成長、更加地茁壯,也為大家未來的作品注入 一股新的活力。
些同學利用 B 班或 C 班的概念做作 業。經過期中發表後,大家學到東 西,能夠套用,所以很不錯! B 班和 C 班的老師主要教構圖, 像是怎麼樣去做 contrast、怎麼樣 去做 harmony 的東西,以一個個不 同的 principle 做成作業;而我們是
A班 吳一昇老師
班老師講評
A
我覺得大家做得很棒,比如說在 一個報告中,把課堂上所學的內容 說出來,並且解釋如何去欣賞一件 作品。其中,講解作品的比例、對 比 與 構 圖, 在 presentation 時 表 現 得很好。分組解說的部分,時間掌 握恰當,趣味性與內容拿捏適度, 不會太嚴肅,也不會好玩到沒有內 容。 各班發表之後的兩個禮拜,很明 顯能感覺大家的作品受到影響。大 家在期中發表時,因為其他人作品 的刺激,後來的作業做得比較認真 也比較好。從上個禮拜就能看到有
用點線面做歸類,構圖是自由的。 但是其實無論如何,做作品的過程 或是完成以後,我們都需要想這些 東西,只不過我們的課程內容不是 切斷,而是全部一起講。三個班的 內容其實大致是一樣的,只是做法 不同,期中發表這樣的交流可以讓 同學互相學習。
其實期中聯展這個概念是主任提 的。主任希望系上能多一點橫向連 結。希望透過聯展橫向的交流,可 以更了解彼此在做什麼,學生和老 師都是這樣,這是主任一直想要推 行的。而實際上,透過這次橫向連 結,會發現其實我們學的東西差不 多,只是大家的媒材和表現手法不 同,但核心價值是相同的。學生間、 老師間彼此交流,對兩者都很有幫 助。
處,反映了老師個人風格和價值觀 的不同,覺得高興的是看到大家都 很努力,其實設計,只要肯努力, 結果都會是好的,不管在誰的帶領
之下。最主要是熱忱,透過你們的 發表,熱忱是看得到的。當然差異 也是有:A 班分工比較清楚,所以 在展示上效果就會比較好,比較有 整體性,這個地方是我們比較弱的。 但是我們就很有多樣性,每個小組 出來演戲,效果很好,把我們的熱 情轉化呈現在這個上面。C 班的優 點是畫工細緻,這方面有在要求, 也是很重要的一點。老師們能聚在 一起討論也是很難得的部分,希望 在你們二年級、三年級的設計課, 可以一直推行這個概念。我們也討 論到期末聯展可能會用這種方式呈 現。因為光是看展覽其實效果不大, 只是看看,如果是以教學為目的的
B
班老師講評
看完展覽後,我覺得三班各有長
B班 何俊亨老師
話,還是要了解背後的內容,這樣 的發表,效果是比較好的。 在這次聯展後,學到其他兩個老 師很不錯的教法,畢竟我也是第一 次帶基設,所以很多東西都還在摸 索狀態。從兩個老師身上學到他們 對設計和教學都有獨到的看法,也 對我將來在課程的拓展和設計上有 不小的幫助:累積經驗,得到不同 價值觀的衝擊。學生的投入也是對 我自己的一種策勵,因為你們想學、 把這件事看得很重要,我也會投入
班老師講評
B
更多在這上面。
B班 陳靜珊老師 當初在設計基設 C 班的課程時, 希望大家一開始就能養成對自己作 品的要求,所以做一些較規格化的 東西,如點線面的作品,紙張大小、 顏料與裱褙方式都有限定,目的是 希望不論個人想法差異,基本上大 家的作品都會有個水準在,所以前 期的課程較為無聊,只單純要求平 塗技巧,並沒有特別要求構圖與主 題性。就老師的概念來說,設計不 是純粹天馬行空的東西,對自己作 品完美的要求與規格化這件事,對 以後的設計都是很重要。在制式化 的種種限制下,藉由觀摩別人的作
品轉化自己的風格,到了期中,基
藉由期中發表,讓同學們都能
本功與概念建立了,就可以開始做
看到其他班的作品,畢竟不是每個
一些變化,不再那麼規格化,像是
人都是科班出生,大多都是考試上
改別人的作品為半立體、光影的作
來,有些人對於繪畫設計較沒有概
業等等,讓同學們的想像力能夠盡
念,就會有交差了事的想法,在期
情揮灑。
中發表後多少有刺激到這些對基本 設計訓練還沒有感覺的人,開始思 考什麼是別人有而我缺少的,讓自
方式都不太一樣。就各班的發表來
己再更進步一些,這點是很明顯的
說,A、B 班用一些比較特別的方法
改變。另外一點還蠻有趣的是,經
來呈現如演戲,而 C 班發表方式跟
過痛苦訓練了半個學期,大家對自
同學們受到的訓練有些影響,明顯
己的作品都有一定程度的要求,試
感受到我們班比較制式化一點。就
圖讓作品的質提升,不用等到老師
作品而言,A 班比較藝術家性格,
退圖就自己決定要重畫一次,當看
構圖偏藝術性,作品看起來很吸引
到別人有進步時,就會希望自己不
人,但規格較不清楚,某些層面來
要落後太多,這就是進步的動力來
說是比較活潑的表現手法;而 B 班
源。
則介於兩班之間,有些規格,卻又 沒有像 C 班那麼強迫式,作品的發 想很多,再從中挑幾個概念去發揮, 但對於基本功要求不多,所以每個 人表現方式不一樣。總而言之,三 班訓練概念核心沒有差很多,脈絡 大致相同,而每個老師進度的安排 與要求不太一樣,所以大家的作品 都各有其特色,是個蠻有趣的地方。
C
班老師講評
三班整體風格差異與影展場佈置
林鈺航 入大學以來第一次成果展的景 象仍揮之不去,一週的時間籌辦,
班心得分享
A
談不上充裕,不過大家還是盡可能 地 做 到 最 好。 展 前 拍 短 片 的 過 程 中, 我 看 到 了 我 們 A 班 報 告 組 的 各種創意發想,當然還有我沒看到 的,其餘兩班對期中展的付出。各 組負責人犧牲睡眠去開會、策劃, 感 動 不 禁 油 然 而 生。 辛 苦 了, 工 設 107, 這 次 期 中 展 雖 然 有 些 地 方略顯生澀,但過程中汲取到的種 種才是最重要的,希望大家每次都 有很好的參與度,共創每個展覽。
鄭嵐心 我擔任這次期中展的主持人, 這是我們第一次舉行聯合各班的 展覽。在介紹作品的過程中,可以
A
班心得分享
感受到每個班都有獨有的特色以及 創意,也因此,同學們藉由這次的 期中展體會到了自己還有什麼不足 的地方,以及了解各班不同上課方 式所啟發的不同的想法,我認為這 是 期 中 展 最 成 功 的 地 方 了! 老 師 常常跟我們強調設計重在靈感的 發 想, 而 我 們 靈 感 的 來 源 經 由 每 班 的 交 流 而 互 相 了 解 與 融 合, 進 而創造出更有競爭力並且包容多 元 想 法 的 設 計 概 念, 這 次 期 中 展 可 以 說 是 一 個 創 意 的 大 熔 爐 啊!
林崇仁 期中發表是忙碌工設人的一個 頓 號, 因 為 這 個 頓 號, 我 們 可 以 重新回味前半學期曾經走過的。這 次 擔 任 A 班 的 負 責 人 之 一, 老 實 說,有太多太多事不是一個人可以 完成。我們分工,當然也趕工,看 著夥伴們一次次練習演說稿、製作 一張張展示牌並且完成一幕幕影 片, 我 知 道 這 將 會 是 一 次 難 忘 的 發 表 會, 紀 念 著 我 們 的 第 一 次。
林冠廷 其實我一開始只是想當串場人 員, 但 沒 想 到 卻 變 成 了 B 班 的 班
班心得分享
B
代, 我 對 統 整 事 情 這 方 面 實 在 不 拿手,經驗也極為不足,因此在貢 獻上也相當有限,但在炳丞跟庭瑄 的幫助之下我邊學邊做,也順順利 利 的 讓 期 中 展 完 美 落 幕, 其 中 我 覺得最大的考驗就是接了接待組組 長。雖是看似非常困難的工作,其 實 有 很 多 是 事 前 就 要 處 理 好 的, 尤 其 是 餐 飲 的 部 分, 要 不 是 竣 嚴 全部接手餐飲的事務我應該會忙 不 過 來, 也 很 感 謝 招 待 組 的 所 有 人對於我的分配沒有意見並全力 做到最好。B 班的大家也一邊做紙 袋作業一邊做出 ppt,這次的經驗 相 當 難 能 可 貴, 我 也 獲 益 良 多!
林子傑
劉庭瑄 關於期中展,我受益良多,平
好, 既 可 互 相 交 流 作 品 刺 激 同 學
時 同 學 們 打 打 鬧 鬧 說 屁 話, 不 太
的 想 法, 也 幫 助 老 師 改 進 上 課 內
正 經, 一 到 了 present 時 間, 你 會
容。整體上來說辦得生動有趣,有
發現那眼神便不同了。介紹作品,
各 組 不 同 的 主 題, 以 及 各 種 不 同
流 露 著 誠 懇, 畫 筆 下 的 是 最 真 切
的 形 式, 串 場 簡 潔 有 力。 重 點 是
的 內 心。 每 個 人 腦 海 裡 的 風 景 不
玩 得 非 常 開 心, 演 玩 命 光 頭 從 前
盡 相 同, 每 張 圖 所 闡 述 的 故 事 意
一天開始編到隔天只跑一次就上
義 深 遠。 這 是 我 之 所 以 來 設 計 學
場,完全不會緊張因為大家都很熟
院 的 原 因, 沒 有 一 貫 的 公 式, 沒
了,就到處去玩玩、吃吃、看看。
有 統 一 的 答 案。 期 中 展 啊, 高 手
最 重 要 的 是 真 的 有 幫 助 到 基 設。
如 雲。 哪 怕 只 是 大 一, 在 5260, 你 已 能 預 見, 未 來 不 可 限 量。
B
班心得分享
我覺得期中發表的概念相當
黃詩雅
魏孟驍
雖然準備時間不多,多少有些
就我所知,這是第一次在期中多
小瑕疵,最後成果仍然讓我讚嘆。 我認為最成功的是每班確實表現了
班心得分享
C
該班的特色,A 班的英文授課,B 班 的自由創作,以及 C 班對作品呈現 的講究。透過這次的聯展,看見了 各班作品的差異,差異之中又帶有 相同的元素,發現了不同的思維, 吸取他人的優點,改進自我,期中 聯展很成功,希望期末大家會更好!
辦一個聯合展覽,所以沒什麼經驗 參考,加上這是我個人第一次擔任 負責人這種工作,老實說是一個蠻 大的挑戰。很感謝各班的配合,讓 展覽作品的質和量都有達到水準。 大家用心準備的簡報也清楚地讓其 他人知道各班的差異之處,有達到 期中聯展最核心的交流意義。個人 在這次活動的籌備中也學到很多, 所以還是要說一聲:「謝謝大家!」
黃平 在準備展覽中,遇到許多的困 難, 像 是 佈 置 展 場、 準 備 文 宣、 策 展 等, 都 需 要 每 個 人 的 努 力 完 有機會了解各班在學些什麼,在欣 賞其他人的作品同時,可以從中發 現自己的不足加以改進,透過互相 討 論 甚 至 請 教, 我 在 期 中 收 穫 良 多,看見我們成功辦成展覽時也非 常感動,希望這次的經驗,能讓我 們下次的展覽能更成功、更順利。
C
班心得分享
成;而期中展覽就是讓三班的同學
Jan. /2015
January, 2015
編輯/呂秉融 陳郁雯 林冠余 詹士賢 陳冠穎 陳義翔 撰文/林冠余 伍家儀 陳義翔 陳子安 詹士賢 陳冠伶 沈萱慈 董品函 陳冠穎 封面設計/呂秉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