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2017

Page 1

May/2017

Two sides of Brains 工作坊專訪


2


3


Contents 工作坊簡介 ---p.8 講師介紹 -----p.9 講師專訪 -----p.10-23 心情小記

講師 - 鄭合詞 張芮綺 p.26-29 主辦 - 沈萱慈 陳厚潤 p.30-31 學員 - 蔡岳邑 鄭靖非 p.32-35

Two Sides of Brains Facebook 活動頁

4


5


Two Sides of Brains 工設 時尚 跨界工作坊

6


7


2017 時尚x工設跨界工作坊

時尚設計師的腦袋裡裝些什麼?工業設計師的腦袋裡又裝些 什麼?兩者看待設計的方式有何不同?他們一起做設計時又 會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本次工作坊邀請畢業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鞋類設計與曾任 IDEO產品設計的兩位業界設計師共同規劃為期兩天的課程, 分別從時尚與工業設計的角度切入本次主題,帶領學員跑過 兩種不同的設計流程,一同體驗跨領域的設計思維。 本次也特別邀請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時尚設計系的同學們一同 參與,工作坊期間成大與南應學生將分組合作完成一項project並於第二天進行發表。

8


張芮綺 Rachel Chang 畢業於皇家藝術學院 女鞋設計研究所 帝門大學鞋履設計學士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時尚設計系 兼任講師 成功大學創意產業研究所 客座講師 與服裝品牌ApuJan合作鞋履於倫敦時裝周展出 其作品受邀至英國,瑞典,荷蘭等國家展覽,並榮登指標性 鞋子博物館 Virtual Shoe Museum 線上收藏系列

鄭合詞 River Cheng 科勒上海設計中心 首席設計師 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 兼職講師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 創新設計工程所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及台灣大學 電子工程研究所 曾獲iF, Red Dot, IDEA等40項國際大獎 致力於Storytelling, finding insights, innovation design, 曾服務於IDEO,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 FORD福特汽車

9


如果遇到老師說我這樣做不好,但不知道該是相信自己反駁老師,抑或要屈

服於老師的意見,這時該怎麼辦呢? River

有一種東西叫DESIGN PROCESS,它可以幫助你在presentation的時候

更容易說服別人。因為有了research和insight,你可以更容易的說服老師,也能 說服自己。雖然這個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他可以作為一種手段。今天老師說 不行,肯定有老師的原因。好比我今天覺得他們不好,可能是他們沒有找我講的 process而得到insight來說服我。要去思考老師認為不好的原因,這是在學的時

10


候需要思考的。譬如我去RCA的時候做了一張椅子,我覺得做得很好,但卻failed 了;別人做很糟,卻這麼高分,這一定有原因。你要去思考是否是老師錯了,但若 是這種情況一直出現,便想是否是我們有問題。至於為什麼有些組起初的概念 ok了;有些組從一開始就是不行,一定有原因。思考後如果覺得有道理,就學習, 使自己成長;但若覺得沒道理,那就做自己也沒關係。

創 請問一下關於我之前聽過演講說: 「自己應該要有本身明確的答案,而非去詢 問他人,並從他人的解答來說服自己」這件事情的看法。 Rachel 我有一個moodboard(靈感板)貼在房間裡的牆上,上面貼著我對事情的認知, 或者平時收集的東西。常常看著便成為我的中心思想。當得到很多意見的時候, 便回家看那一片板子,看看有沒有符合版子上的思想,這個板子的內容是我蒐 集起來的東西,像是宗教信仰般。當走在路上有人批評你時,要聽還是不聽,這 是你自己決定的。那塊靈感板會告訴我這個意見適不適合我,不適合的便丟棄, 適合便納為己用。也許這也會變成我反思的空間:為什麼別人會這樣跟我 講,是不是我哪裡做不好?當你仔細思量過後覺得自己做的很好,那就 表示他不了解也不懂你的過程,你便能問心無愧把這個comment 丟掉。所以這也可以套用到設計上:別人給你許多意見,適不適 用要自己去過濾,沒有人可以幫你做決定。我今天剛好跟同 學分享到說:你可以聽老師的,可能會得高分,但過程

11


中你可能會非常痛苦。反之就是不聽 老師的,隨心所欲做自己想要的,但 分數可能不高,甚至不能pass。這是 選擇性的,要不要聽一定會有好有 壞 ,譬如說選了前著,雖然不是你要 的方向,但你可以從中找出有興趣的 點,再把它做出來。像我指導過一個 學生,他想做一個威尼斯面具的project,但他的老師說不行,只能做(台 灣)原住民的。這兩者是毫無相關的, 該怎麼從華麗變到原住民的氛圍呢? 因此我建議他去九族文化村,玩一玩 後發現他們的編織還滿美的,最後他 才發現原住民有它的價值在。那就是 好的收穫,但不見得每個人都會找到 裡面的passion。

12

River 我覺得別人的意見肯定是 可以參考的,但分析才是最 重要的,就像要做research insight,不是說你要這個我 就給你這個,例如使用者是 個工作繁忙的人,他需要兩 支手機,一支是工作用、一支 是 下 班 用 。如 果 我 沒 有 去 分 析,可能會設計成一支手機有 兩個sim卡。但若是有分析,找 到insight:他是想要把工作和 生活分開,那就是另一個solution。所以別人的意見可以聽,但 要去思考為什麼會給這樣的意 見?對我有沒有幫助?而且要思考


對你自己適不適合。

創 因此說服人的最好辦法是從re-

創 如果要設計一項尚未出現過的產

search得到insight嗎?

品,你會如何去作調查呢?

River

River

對,要說服別人前最重要的是要說

這個課主要是學習如何去做re-

服自己。如果是我設計有BUG,我會

search,首先要先去做process,找到

直接重來。而有些人只想交差了事,

insight。有了insight後,當我在發表

隨便做一做就不管,所以才會有人

時老師問說為什麼要做這個時,你可

做 的 很 好;有 人 做 很 爛 。因 此 在 做

以說這個insight是由research來的。

research的過程,也是讓自己說服自

如此老師便無法反駁你、說這個做得

己,並且釐清哪些是比較重要的點。

不好。所以怎麼讓你的presentation 流暢到不被反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做research,找到insight。

13


創 兩位老師都是從英國回來的,對於台灣與英國的設計教育環境的差 異性有什麼感覺與想法?

Rachel 其實我在台灣沒學過多久的設計教育,我高中之前是讀美術班,但18 歲那年就去英國了。會想出國是因為小時候就有接觸一些英國的文 化,也知道自己可能不太適合台灣的教育環境,所以我會嚮往國外的 教育、有一個強烈的目標-我要到國外接受教育。而那時候剛好有機 會,所以我就到英國接受了系統性的教學。其實那時候也不是很清楚 要學什麼,但可以明顯感受到在那邊我生活的比較快樂。不一樣的地 方的話,分享我在英國大學大一時的課,我一個星期只有九個小時的 課,那時覺得花那麼多錢卻只上九個小時的課,不如轉學、去看看其 他學校的課如何,但之後發現大多數都是這樣。我們的課分三部分-設 計、車縫、手做,設計課是完全沒在上課的,連ppt都沒有,老師只是走

14


進來說今天要做什麼,然後十分鐘結束,就讓我們自由活動。除了材料或 車縫時老師會交一些基本的,剩下的眉眉角角都是要自己去抓、自己去 學。而我們老師的教法是,他們通常不會告訴你哪裡做錯了,也不會跟你 講這是好設計或壞設計,只是讓你自己去摸索。其實那邊的老師沒有跟學 生有很close的接觸,老師就是來上課,然後下課他就ok下班了,不會像台 灣那麼在乎學生今天要做什麼事情、我要教什麼,因為他們覺得教育是要 輔導學生,你來,我就是輔導你而已。另外我覺得國外和台灣不一樣的是, 他們在大學甚至是高中的時候就都很有自己的自主能力了,因為他們知 道自己要什麼。

15


若是想到一個idea,也必須先去做research,確認是這樣才可繼續往前

走嗎? River 對,我有分享過一個project,假設我運氣很好,我得到了一個concept出來後 (是指可能因為生活上有過的經驗或是其他原因,使自己還沒做research就 在第一時間從腦中產生解決辦法,有點帶著運氣與投機的成分)

,research

還是必須要做的。在做research時,可能會有很多insight和concept。這時候 再去比較哪個好。如果最後覺得還是原先靠著trick和luck產出的concept最 好,那其他後來的concept也並非白做,只是挑了最好的。但若是只想到一個 concept,而其他的方向你都尚未討論過,也沒有想過其他的idea有沒有可 能比這個想法更好,我認為還是要去做完整的design process,再去想出幾 個完整的概念,這才是最有效率辦法。

16


創 請問時尚是否能像這樣理性的分析呢?

Rachel 可以。其實我跟River討論時,即便我們是不同領域,有很多想法仍是相同的。對 我來說只要Design

thinking對了,設計什麼都可以。我現在很少跟別人說我是

做鞋子設計,因為我也做過很多不同的設計。雖然不是很專精,但我覺得我可以 去做更多不同的東西。Design thinking 對了,態度也對了,那什麼事情都可以去 嘗試看看。像我跟River的設計風格就是會不一樣。這世界上我覺得沒有人的做 事方式會一樣,今天分享的是我們自己的,並不代表同個領域的人都會是同個 樣子。其實這整個東西就是一個邏輯啦,調整、找到自己的邏輯。你可以給自己 一個邏輯,做設計到最後,我已經不會按照我教大家的方式了,因為它已經融入 到腦海裡了,我不用去分析就可以快速地做出來。

River 其實我覺得我有很多project就是因 為有design

thinking,才會讓人有

wow的感覺,就像我在科勒設計給小 朋友的馬桶,為什麼會有新的idea? 就是因為我們去訪問人,發現insight 是洞口縮小而不是額外做圈,很多人 看到後覺得wow、因為這是個創新的 東西,所以用design thinking其實就 是要找特別的insight。 17


創 會因為文化差異而做不同的設計嗎? Rachel

一般來說會,這是需要的。例如天氣,在台灣設計長靴可能比較沒有人

要穿,在歐洲設計太多涼鞋也沒有人要穿,因為天氣不適合,所以做時裝的話,必 須把天氣跟地區做為考慮。 River 拿我們公司來說,在美國、上海、泰國都有總部,以馬桶為例,中國人要的和美國 人要的、泰國人要的都不一樣,所以就需要根據各個地方的research去做適合當 地的設計。

創 River老師是非本科系出身的,這種情況會對你有什麼優勢或劣勢嗎?覺得在 做設計時會跟本科生有差異性嗎? River 我覺得我工程師的背景還不錯,因為在跟工程師討論的時候,我可以更容易跟他 溝通,當他講到engineering時我也可以更容易理解,或者遇到問題時他說做不 到,我也可以判斷他是不是在呼嚨我,或一起幫他想辦法解決,所以這方面其實 是不錯的。但有時候會因為還是engineer的底,所以走比較藝術、情感面、設計的 18

時候,可能會有所拉扯,所以有好有壞。


有時候覺得課很重,整個時間都花在課業上,沒什麼過生活時,會覺得這樣

不行,告訴自己必須休息或去接觸點別的東西來獲得靈感,例如為了找靈感而散 步,但這樣的話,就不是為了散布而散步,而是有目的性的去做一些事,這樣的想 法? Rachel 我們其實也有講到類似的東西,靈感就是要訓練自己看東西的方式,不一 定要特別花一個時間去”找靈感”。那個是平常就要對什麼事情都有好奇心, 比如我看到這個椅子,我去觀察它的細節,可以怎麼替換或者是什麼的,不 用刻意安排今天要花兩個小時在這邊觀察它,有時候靈感這種東西就是這 樣蹦 地就出來了。剛剛說到課業很重、沒時間休息,因為每個人在每個時間 都在找平衡,我自己也在找平衡,要怎麼把工作跟生活間做平衡。譬如我每 天吃飽飯後就不會做工作,我想要休息,那也許是為了去找靈感的一個休 息方式,大腦需要休息之後才能接觸新東西,這個就是可以自己做調整的。 River 增加生活經驗,如果是我,會找同學去brainstorm,其實brainstorm是很重要的, 因為他有我們沒有的生活經驗,所以可以從中得到生活經驗,但平常要怎麼多增 加生活經驗?就是可以多出去走走,但是你沒有靈感你想出去散步得到靈感,這 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19


在這幾天籌備的過程中,不同領

域的你們有沒有碰撞出什麼摩擦? Rachel 沒什麼耶,其實設計都差不多,只要 邏輯對了,沒有什麼可以不可以。我 覺得我們兩個的邏輯是合得起來的, 剛好我們訓練的也都是訓練邏輯這 塊,再加上我們的看法都很像,所以 我們其實並沒有說設定一個很大的 目標,一定要學生怎麼樣,我們就讓 學生自然發展,這樣才好玩、才有碰 撞啊!

我們是設計本科生,平常就在接

觸設計了,像River本身所學的電子 電機類的就算是第二專長,那我們是 否有學習第二專長的必要? River 我覺得有當然是好事,但沒有也沒關 係。主要取決於你的興趣,我覺得設 計師應該要有一個對什麼東西都很 好奇的心,這樣子接收到很多不同 的資訊,就能應用在自己的設計上。 Rachel 我覺得只要夠open-minded就好了, 有沒有第二專長是另一回事。但願不 願意接受別人的意見,我覺得是很重 要的,這也許能算是種第二專長。 20


創 很多設計系的學生可能會對自己學的

悔,說實在當時也沒有想太多,只是覺得

東西感到困惑,不知道以後用不用得到的

我對設計有熱情,我覺得我可以把它做

有不踏實感,像電機跟法律,學的東西就

好,因為我有熱情。

是一技之長,未來也很明確,但我們讀設

Rachel

計的人未來可能是不做設計的,或是做到

與其想未來要怎麼走,不如把現在該學

一半就不做了。想問你們對這個現象有什

的、覺得有興趣的,學校有什麼資源,你還

麼看法?

想要有怎樣子的資源,就多去看、多去使

River

用,趁你現在還是學生的時候多去業界請

有時候念書的目的只是為了有張門票,讓

教。學校老師不能給的東西,可以自己去

我們以後有資格去上班。我之前有同學

找啊,誰說教育學習一定要在學校做?你

是邊在RCA念書、邊實習,實習後公司要

可以整天在圖書館、在書店裡,或是參加

他,他就休學不念了,也是有這樣的人。但

一些交流活動或辦活動也好,嘗試任何事

我的話,在RCA念書之前是在工研院上班

情都可以去解決的,困惑讀設計不知道以

四年,我拿到一個年薪很高的IC設計公司

後會不會用得到,那就乾脆把現在自己變

的offer,後來想去RCA念書,一年也要花

得越強壯、越好,誰說未來十年後一定用

不少錢,要怎麼做取捨?那時就問自已說,

不到?

我去RCA唸書回來後當設計師可能一個

River

月只有兩三萬,但後來我也想,如果沒去

你把自己用的越強,別人不一定會用你,

念RCA、繼續當工程師的話以後會不會後

可是你不強,人家一定不會用你 。

21


創 這次的工作坊是不同領域的人共同合作的,那對於一個設計師在與其他領 域的人合作時要抱持的心態,有沒有什麼建議的?

22


River 我覺得是要抱持著謙虛的心態,其實見識的越多,越覺得自己 不知道的事情越多,就像蘇格拉底說的:「我只知道一件事情, 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 」我覺得光是在工業設計上我就有很多 不懂了,更何況是跟別人合作的時候。所以就要抱持著謙虛的 態度、希望自己能在他人身上學到什麼,學到的就是讓自己強 化,所以不同領域的人講的點可以參考,但參考時前要像前面 說的,去分析是否可以拿來用。 Rachel 我覺得謙虛非常重要,我見過很多非常厲害的人 也都是很謙 虛的。 「謙虛」是很難的,就像說我唸到了RCA,哪天說要去種 田,那有沒有辦法把自己拉到最低的感覺?再來就是心境吧, 像我們辦這個工作坊,其實也是在跟學生學習,我在學校教書 也不是都是我在教,其實從學生身上我也學習到了很多,包含 我要怎麼講話,我要怎麼跟他們互動... 其實我都在學習,這些 對我的生活還有工作上其實都是很有幫助的。

23


心情小記 Now you know the Two Sides of Brains, let's find out the Three Sides of the Workshop !

24


Three Sides ? 講師 x 主辦 x 學員 Before x During x After 25


River 鄭合詞 老師

Before the Workshop 以前我不是讀設計,是讀工程的。 我為了念設計,去了補習班,在那 裡遇到很多老師幫忙,所以我想如 果我能幫助同學的話,應該滿好的。 像我現在在上海有幫同濟大學帶學 生,可以回饋一下。現在有機會, 來成大幫忙所以才參與了這次的工 作坊。

During the Workshop

26

一開始我沒有太大的期望,因為

關係,像我去 RCA 讀書的時候,第

我覺得畢竟你們才大學,像我現在

一年我也是很挫折、不知道老師要

在帶同濟大學的經驗也是,我跟他

什麼,所以我來這邊,原本就期望

們解釋應該先做 research 再從中找

能看到一些挫折。第一天過完就有

出核心的 insight 才去做,而不該突

些組合作的很好、有些組可能工設

然想到一個 concept 就直接發展成

的同學和時尚的同學分開不講話,

產出的設計方法,他們可能聽不懂

但我覺得也沒關係,如果能好好相

,會一直撞牆、遭遇挫折,但也沒

處認識,那就是緣分。


After the Workshop

想非常好、主題性很好、他故事說

我必須說,有一組的態度真的滿

得很美,但後來他的產品、物件或

好的,他們雖然沒有產出案子,但

是 research 卻沒有像他一開始講的

是他們的表現其實有達到我參加

靈感這麼美。我對最後一組衍伸的

這 個 workshop 的 目 的 - - 挫 折。

想法和觀念還滿印象深刻的,因為

另外一件事情是其實做設計不是只

我們原本以為他們真的不行,但後

有 外 觀 設 計 而 已, 應 該 是 前 面 的

來發現他們的態度很棒。總之大部

research 跟 insight 要想得很清楚才

分人都能從挫折中得到學習,這件

開始去往後。而有些組可能設計發

事我覺得滿好的。 27


Rachel 張芮綺 老師 During the Workshop Before the Workshop

28

不同領域的思維去碰撞,就像不

那時候因為萱慈和厚潤找我一起

同個性的人遇在一起,一定會有些

開設工作坊。原本是要做鞋子的工

溝通上的問題以及摩擦,但是發生

作坊,因為我 specialize 是在鞋子。

不愉快不見得是一件壞事,這也許

後來在聊天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

是為了達到更好的結果。我覺得這

比 較 需 要 的 是 Design thinking 的

都是過程,過程中我希望大家能多

input,所以可以把鞋子這部分削弱

犯一些錯,因為在犯錯、失去自我、

一點,去做跨領域的結合。因此一

迷失的時候,你才能找到比較適合

開始的目的不是只看不同的領域,

自己的方向及作法,這也可以套用

反而是可以學習怎麼跟不同的人做

在你是怎麼做你的設計思維。像我

結合,我覺得這是個正在進行的趨

分享我的設計思維,但在這個領域

勢。因為這個初衷,所以覺得可以

的人不見得都是如此,因為每個人

多看看其他領域在做什麼,那時候

的思維、邏輯都是不一樣的,所以

我也想了很久要找誰做搭配,而剛

希望藉此找到自己的方法。雖然我

好想到 River 滿適合,因為他本身

們有發現有些組別不太 ok,但和他

是電機跨設計,而且也對教育有熱

們溝通完後,我們不會去干涉,任

忱,不過決定的那個當下有閃過一

其自然發展,因為有了這些碰撞,

個念頭:這會不會太前衛了?

才會激發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After the Workshop 今 天 在 做 presentation 時, 有 一 組其實一直在鬼打牆。我覺得好的 地方是:雖然他們幾乎沒有什麼產 出, 但 他 們 心 態 非 常 好, 與 大 家 分享他們的發想過程中出了什麼錯 誤以至於無法產出結果,與面對這 樣尷尬的結果的心情與心得,我覺 得這就是一個成功的碰撞。我們期 望的不是最終一定要產出多麼棒的 idea 或產品,甚至我覺得沒有所謂 好 的 或 壞 的 project、outcome, 重 點是過程中你有沒有學到東西。即 使不是一個好的產出,但過程中有 去想哪裡做錯了,或是可以去改善 或改進,那才是最重要的。我做事 情不會預期太多,反而是喜歡它自 然的發展,因為有時候發展出來的 東西是超出預期的,所以我覺得不 管工作坊有怎樣的結果對我來說都 是好的,而且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像我覺得同學們對待這次的失敗或 挫折,態度都滿好的。 29


Before the Workshop 4/14「 明 天 就 是 工 作 坊 了 欸!」 雖然手頭忙著籌備工作,但聽到這 句話才真的意識到工作坊要開始 了, 感 覺 有 點 不 可 思 議。 看 著 它 慢 慢 從 無 到 有, 一 路 上 很 幸 運 有 很 多 人 的 幫 忙, 才 有 這 場 工 作 坊 的 誕 生, 除 了 謝 謝, 還 是 謝 謝!

總召 沈萱慈

During the Workshop 4/15 第一次辦工作坊果然還是很

After the Workshop

菜 呢( 笑 ), 有 一 點 手 足 無 措,

4/16 工作坊順利圓滿的落幕了,

希 望 第 二 天 反 應 能 再 快 一 點 XD。

很感謝大家的幫忙,瞬間鬆了一口

講師們的分享非常精彩,相信都帶

氣,也覺得蠻開心蠻值得的。最後

給兩邊學員們不少衝擊,看到下課

發 表 大 家 提 出 的 idea 也 都 很 棒 很

時同學們把講師團團圍住拚命追問

有趣,希望這個工作坊有帶給你們

的 樣 子, 覺 得 不 得 了。 重 點 不 在

一些特別的收穫。對於我來說,收

產 出, 而 是 中 間 的 交 流 和 過 程。

穫最多的大概就是認識了兩位講師 吧!每次和他們聊天都覺得學到的 觀念的比整學期的設計課學到的還 多,沒有誇張 XD。老實說最近實在 是被生活榨乾了。隨著工作坊的結 束,原以為自己會燃燒殆盡,但沒 想到竟然得到了滿滿的動力。最後 在心裡默默許下一個願望,希望這 個辦工作坊的風氣可以延續下去。

30


After the Workshop 4/16 最後一天是大家構想的最後 衝 刺 階 段, 其 實 看 得 出 大 家 的 掙

副召 陳厚潤 Before the Workshop

扎。 兩 種 思 維、 功 能 上 的 創 新、 氛 圍 上 的 創 新、 兩 種 堅 持 要 在 有 限 的 時 間 內 完 成, 其 實 是 困 難 的。 講 師 有 和 我 們 說 過 這 次 的 工

4/14 工 作 坊 明 天 就 要 開 始 了,

作 坊, 最 重 要 的 就 是 那 些 掙 扎,

覺 得 蠻 緊 張 的, 因 為 沒 辦 過 工 作

因 為 那 就 是 我 們 需 要 的 碰 撞。

坊,感覺自己很菜。但同時也蠻興

最 後 我 的 心 情 是 開 心 的, 因 為 講

奮 的, 因 為 請 到 的 講 師 實 在 是 很

師們的內容和高度震撼了好多

厲 害, 很 期 待 見 到 他 們, 也 很 期

學 員, 學 員 也 通 過 合 作 看 到 彼

待 看 到 兩 種 不 同 的 思 維 去 碰 撞。

此, 也 能 夠 欣 賞 對 方。 其 實 也 很 感 恩 許 多 人, 因 為 受 到 了 他 們

During the Workshop

的 幫 忙 工 作 坊 才 能 圓 滿 結 束。

4/15 第一天出了蠻多狀況,覺得 我們真的蠻菜的,哈哈哈。不過看 到講師的分享內容,我認為應該有 啟發發到非常多的同學,包含我自 己。我覺得遇到很厲害的設計師勝 過讀好幾本書,蠻感動的。

31


During the Workshop 4/15 今天是工作坊的第一天,首 先 由 Rachel 老 師 上 課, 她 跟 我 們 分享了她畢業設計的流程。從圖片 或資料中分析並重組,為自己找到 靈感。就樹的圖片舉例,假設讓自 己感動的可能是葉脈結構的美,或

學員 蔡岳邑 Before the Workshop 4/14 今天是工作坊的前一天,這 次 是 由 鞋 履 設 計 的 Rachel 跟 工 業 設計師 River 來上課的工作坊呢! 聽說他們會帶來兩種不同的設計 流 程 跟 設 計 概 念, 說 不 期 待 是 騙 人 的, 畢 竟 在 學 校 只 聽 學 術 界 的 教 授 講 述 課 本 中 的 設 計 方 法, 鮮 少有機會能遇上現職的工業設計 師 們, 還 有 通 常 只 會 在 公 司 內 部 運 作 而 不 顯 於 外 的 設 計 流 程。 能 實 際 聽 到、 感 覺 到, 甚 至 參 與 到 現 今 業 界 的 設 計 流 程, 真 是 令 人 興 奮 到 翻 白 眼 到 沒 有 極 限 啊! 希 望 明 天 可 以 一 切 順 利,Fighting~ 32

者是落葉飄灑的美甚至是樹枝分支 生長的瞬間,根據這些靈感再延伸 發想。最後做出一系列的作品、確 認 鎖 定 的 目 標 族 群, 並 使 用 合 適 價 位 的 材 料。Rachel 老 師 說 在 歐 洲,很多時尚設計的重點是氣氛。 我覺得氣氛真的是影響時尚很大 的 因 素, 因 為 頂 級 設 計 師 們 追 求 的不就是各種能展現他們想帶給 我 們 的 氣 氛 的 時 尚 精 品 嗎? 此 外 老 師 還 提 到, 在 設 計 中 換 位 思 考 是 很 重 要 的, 若 能 實 際 地 站 在 使 用 者 立 場, 設 身 處 地, 如 此 便 能 創 造 出 真 正 有 價 值 的 設 計 產 品。 走在設計這條路上我總感覺茫然, 因為我不懂該如何做出別出心裁的 作品。每每看到設計精良的作品, 心 中 總 是 備 感 羨 慕, 希 望 自 己 也


能如那些創作者一樣,腦中有這般 的巧思就好了。但當 River 老師分 享他的設計經驗時,我腦中突然一 片 澄 明。 他 說:「 最 重 要 的 東 西 是 research, 要 從 問 題 看 見 不 同 的 insight。」 這 其 實 是 過 去 的 我 滿不屑去做的,但這卻是我所欠缺 的。每每拿到一個設計案時,我總 是很快速的根據生活經驗聯想便著

過 去 一 想 到 idea 便 動 手 去 做, 最

手進行,但這樣並不是在設計,因

後才硬湊出故事。反之,它是透過

為尚未深入探討就動手,除非自己

多方討論 insight,擁有說服別人和

擁有很強的 trick & luck,否則這樣

自己的理由,而產生出這個成品,

不就與普通人毫無差別了嗎?若是

著實令我感到十分震撼。原來設計

哪天遇到了一個你曾未經歷過的設

不只是靈光乍現而已,而是可以透

計案時,你能雙手一擺,說自己不

過 討 論, 透 過 insight, 讓 一 項 產

會做嗎?因此才需要有設計方法,

品 創 新, 走 出 一 條 不 一 樣 的 路。

從 research 中 找 到 insight 呀!

在我心中,這個工作坊確實深深地

After the Workshop 4/16 今天是工作坊的最後一天, 總覺得有點小遺憾是希望能更長一 些呢!在這次的工作坊中除了昨天 老 師 們 提 到 的 氣 氛 和 insight 外, 還有進行一個小實作:拿出小組中 過去做過的一項作品,透過重新尋 找 insight 的 方 式 去 做 優 化。 雖 然 時間有點趕,沒辦法做得很完整, 但是卻感覺到徹底地不一樣。不似

烙印了些記號,而讓我對「工業設 計」這個廣泛的領域中,找到一樣 很 能 說 服 自 己 的 強 力 工 具, 大 大 減少我在這條路上的徬徨。雖不能 說是影響最大,但我覺得至少在我 的工設生涯中,絕對是個值得紀念 的里程碑。願自己以後能如同此時 般內心清明,多年後仍能清楚到自 己在做甚麼。我很慶幸有參與這次 的 工 作 坊, 讓 我 獲 得 了 重 重 的 一 擊,值得用生命記住的當頭棒喝。 33


看到的只是問題的表面或是最後的

學員 鄭靖非 Before the Workshop

法, 但 其 內 部 的 問 題 還 是 持 續 存 在。如何發現真正的問題,找到被 藏 起 來 的「insight」? 需 要 的 是

4/14 我一直很好奇,潮流與時尚,

大 量、 縝 密 的「Research」。 唯

差別在哪裡?在設計不同定位的衣

有對於使用者的了解,我們才能體

服時,又有何程序上或發想的不同?

會、了解他們,進而,改善他們的

時裝是否也像我們穿的衣服一樣,

問題。另外,老師也提到了有時做

有一個流行的週期?做時尚設計的

設 計,「Trick & Luck」 是 很 重 要

設計師,可以說是在對未來做設計。

的。 有 些 人 做 project, 可 能 沒 有

如何看穿趨勢、創造潮流,甚至凌

經過深入的調查,了解使用者,但

駕時尚? 對於這些好奇,希望能在

最後卻能想出很好的解決方案,為

工作坊之中找到解答。也希望時尚

什麼呢?因為他們可能剛好就是使

的思維,未來能成為我做設計的一

用者。那我們如何提升這方面的能

項工具。

力?唯有多多接觸、時常思考、認

During the Workshop

34

現 象, 而 想 出 一 套 膚 淺 的 解 決 辦

真體會生活中的每個小細節。但不 是每個主題都是我們體會過的,所

4/15 第 一 天 的 工 作 坊, 講 師 分 享

以這兩套設計發想的流程都很重

了許多他們之前做設計的經驗。其

要。這次工作坊的題目是「優化你

中,River 老 師 提 到 的「Insight」

過 去 所 做 的 project, 發 現 更 深 的

的概念讓我非常感動。我們在設計

問 題, 找 到 真 正 的『Insight』」。

流 程 中, 常 常 會 思 考 得 不 深 入,

而我們這組開始討論後,發現兩系


的 訓 練 方 式 截 然 不 同: 工 設 對 材

有圍繞、強調他們所訴求的,導致

質、技術的不了解;時尚對使用者

觀眾們會不太清楚他們的方向,十

經驗的陌生,這些都讓我們常常沒

分可惜。我們吸收了前幾組被提醒

有共識。透過老師的反問,我也發

的地方,在發表時,格外強調了「不

現我們常常會加入一個功能,卻沒

只是」的概念。或許我們的設計沒

有思考為什麼需要這個功能,最後

有解決到多大的問題,但我們希望

變成是在想如何將這項技術強加在

的是將我們兩系的思路做碰撞與結

設計上,不但無法說服別人,連自

合。這樣的想法,算是找到了「這

己也會困惑這個想法的邏輯性。於

個工作坊的 Insight」吧!這次的工

是我們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去釐清

作坊體驗,學到最多的是「思考方

問題、尋找使用者、發散收斂各個

式」。老師能夠很敏銳的看到問題

種 類 的 方 向, 但 一 整 天 下 來, 我

的癥結點,並有邏輯的發散並收斂

們還是沒有找到一個明確的方向 ...

解決辦法;時尚系的同學能夠將熟

After the Workshop

悉的材料及製作技術連接到實際應 用層面;而我們則是能想到使用者

4/16 經過一連串的想法亂流之後,

可能需要什麼、使用的經驗可能又

我們回到最原本的初衷:結合工設

是什麼。總之,這次工作坊,除了

和時尚的思維。我們想要的,是一

讓我吸收了老師分享的內容,也實

個外型的美導入使用者的經驗。於

際地嘗試。非常感謝有這次的活動,

是我們達成了一個共識——「讓時

讓我學習設計的路程,又跨出的嶄

尚不只是時尚」,用時尚的風格加

新的一步。

上實用的機能解決使用者 生活中的小問題。在發表 時,老師更提醒了大家有 關 presentation 的 技 巧: 設計做得精彩,故事更要 說 的 生 動。 有 些 組 別 的 project 很吸引人,但卻沒 35


透 過 這 個 工 作 坊, 不 同 角度的人都能有不同的 想法刺激與學習。編編僅 僅是是參與了採訪就已經 覺得兩位講師很啟發了, 相信當時萱慈和厚潤也 是想將這樣的感受分享 給 大 家 而 舉 辦 這 個 Two Sides of Brains 工 作 坊。 希望閱讀本期小報的你們 都 感 覺 到 了 這 股 暖 流!

36



May.2017 發行人 / 任有文 董品函 採訪 / 唐子倫 蔡岳邑 文字編輯 / 邱芊頻 邱柏皓 平面排版 / 曾明惠 陳意昕 封面設計 / 任有文 照片來源 / 創銀小報 38


六月小報將停刊一期, 敬請期待七月小報 ! + 下期預告 啟藝文創策展團隊專訪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