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李安妮: 唤起内在女性能量 特别策划
此心安处是吾乡 王晓波:家是颠沛流离的最后一站 文学中的“故乡” Adele:生命是一条归家的路 此生真正的家 关系
他越对我不好,我越爱他 意象
林间晨光
回家 回家
8
Vol.
2014.2/上
出品:北京水瓶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出品人:乌实
主编:孟想 执行主编:赵晓梅 编辑:董河、小安 流程编辑:世阳 设计主管:张克 设计:王俊霞、张嫣芳 技术:王亮
特约摄影:杨菲朵
发行合作:15611334541(王一景) 广告总监:13718419198(向晖) 电话:010-85897239、85800433 传真:010-85897175 邮件:innerlight@aqrage.com 地址:北京朝阳区建国路 88 号 SOHO 现代城 6-1105/1107 邮编:100022
www.innerlight.cc
目录 Contents 人物
李安妮:唤起内在女性能量
专题
回家 回家 此心安处是吾乡 王晓波:家是颠沛流离的最后一站 居所对我们的心理意义 心中的故乡 文学中的“故乡” 电影中的“乡愁” Adele:生命是一条归家的路 安第斯山脉的能量:大地连心 此生真正的家
关系
他越对我不好,我越爱他
意象
林间晨光
人物 They Talk
李安妮:唤起内在女性能量 Tara:Arouse Your Inner Female Energy 编辑 采访/筱竹
李安妮,又名Tara,出生于台湾,九岁随父母迁居美国,曾居住过八 个国家,足迹遍及全球40余国。拥有美国心理学硕士学位,专攻身体 心理学与超个人心理学,是国际上少数同时接受过西方科学训练,以 及东方正统瑜珈、灵修与气功训练的新一代身心灵疗愈专家。Tara拥 有12年带领身心灵疗愈课程的经验,她将东西方专业学理与经验进行 融合,并身体力行协助无数学员获得新生。目前她在台湾教授一系列 身心灵成长课程、瑜珈师资训练班以及一对一的身心疗愈。
第一眼见到安妮老师,是在她的讲座上。 头发在顶上盘成发髻,小麦色皮肤,身姿 曼妙,活脱脱就像一个美丽的印度女人。 接下来她用一段低缓沉静的梵文唱诵引导 我们进入静心,又让人疑心远古的女神再 度莅临人间。后来我急着打听她的星相坐 落,得知她是太阳天秤、月亮天蝎,一个 温柔+性感、阴阳兼具的组合。 没隔几天我们约定了采访时间。这次她穿 一件吊带背心,卷发披散在裸肩上,宽松 的褶皱长裙直到脚踝,脸上看不出岁月的 痕迹,时而还爆发出上升狮子座的招牌式 大笑。这样一个能量充沛、既温柔又狂野 的性感女人是怎样炼成的?从她16岁的传 奇经历开始,我们展开了这段长达两小时 的访谈。 心探索:你是如何开始走上身心灵成长的 道路?可否跟我们分享你的生命故事?
1
李安妮:最早是从练习瑜伽开始的,那还 是我16岁读高中的时候。当时我和一个朋 友在路上走来走去,经过一间瑜伽教室, 我们听到音乐声,闻到熏香的味道,觉得 很好奇,就一直往里看,然后看到一面很 大的镜子,有很多四五十岁的人在做各种 动作,里面还点着很多蜡烛。我们都觉得 好神秘,而且看起来好好玩啊。第二天, 我跟这个朋友就约着一起去上课。 当时瑜伽并不是很流行,只有我们俩 1 6 岁,其他都是四五十岁的人。所以我们进 去上课,看到别人在那里打嗝、放屁,穿 得很少的样子,我们就一边上课一边笑, 可是也真的好开心。我去做了几次以后就 觉得很喜欢,而且那些动作对我来讲都很 熟悉,好像再怎么困难的动作我都可以 做。每次做完以后会感到很轻松,很欣 喜,所以回家做功课就会特别快。 心探索:所以你从瑜伽开始就接触到了各
种灵修体系和疗愈方法吗? 李安妮:那时候也没有想要知道更多。可 是到了20出头的时候,我跟男朋友经常吵 架。我那时是个脾气很不好、很凶猛的女 人,但我自己也在受苦,每次发脾气后都 会很自责,所以就很想改善自己。有次我 看到一个10天的闭关活动的简介,每天早 上四点钟起床,然后要打坐12个小时,不 可以讲话。我非常兴奋,然后我就报名去 参加。在闭关的第六天,我看到一个很神 奇的画面,是我自己在教瑜伽。当时我很 清楚,那就是我要做的。 所以闭关回来后,我开始实践。短短几个 月,我的瑜伽课爆满。然后我又想了解更 多,所以后来我去印度和美国,接受各种 瑜伽训练,同时也开始非常投入地研究佛 法和灵修。任何可以帮我理清自己,帮我 促进亲密关系的方法,我都想要去学。后 来发现有三个部分是我特别感兴趣的,一 个是瑜伽和佛法,一个是心理谘商和心理 学,还有一个是另类疗法。 心探索:为什么会特别对另类疗法感兴趣 呢? 李安妮:这里面有个故事。在我上灵气课 程的时候,灵气老师帮我们点化,他说如 果回去后发现身体上有什么东西掉下来, 不要惊讶,因为做了点化之后,身体里不
该有的东西就会掉下来。然后那天晚上跟 男朋友做爱,我的腹部突然好痛好痛,痛 到我滚到床底下开始吐。男朋友赶紧带我 到急救室,医生说我右边的卵巢破了,因 为里面有一颗瘤,做爱时受到震动就破 了,然后我内出血非常严重。我就求医生 说,拜托我真的不想开刀。最后医生同意 把我留在急救室里观察。后来出血真的停 了,也不需要再开刀了。 心探索:所以通过亲身实证,你开始把灵 修、心理学、另类疗法都结合在一起,帮 助别人进行身心灵疗愈? 李安妮:只要我有兴趣的课程我都会去 学。心理学我是在美国受训的,上了一个 6个月的学院,学习通过身体心理学治疗 创伤,也学了很多关于如何做心理谘商师 的通用技能。再后来我对超个人心理学感 兴趣,又上了一个三年半的硕士班。渐渐 地,我发现这三条道路内在是相联结的: 灵修、心理学和另类疗法。我从1999年开 始帮人做一对一的疗愈。那时候用一个方 法叫心象重整,用肌肉测试来测试你的潜 意识模式,然后测试你需要用哪些能量调 整的方法。后来我又加上身体的工作坊、 心理学的东西,还有佛法、瑜伽。
2
人物 They Talk
叛逆是因为想要活出自由 我很想跟大家传达的是,那个“自由”其实就是爱。当你是一个很爱自己的人,你是自由 的。你不可能不自由,同时又是爱自己的。因为爱和自由是在一起的。如果你一直被父母束 缚,被社会束缚,被文化束缚,那你就不是一个自由的人。如果你不自由,那你根本就不爱 自己。所以,爱自己,一定要自由,要敢于活出自己。
心探索:在你20多岁的时候,台湾有很浓 厚的身心灵成长的氛围吗?还是说这些仍 然是小众的、非主流的? 李安妮:当时这些都是小众的,而且基本 上参与者都是年纪很大的人不会有我这 么年轻的人在学。但我几乎是花所有的 时间、精力和金钱在学这些东西。其实我 从来没想过说,学这个可不可以赚钱之 类的,唯一重要的就是学什么会让我好 high,好有兴趣。 心探索:所以你在同龄人当中是非常另类 的?而且你是否也相对比较自由,比如说 不会受到父母的压力,阻止你做这些? 李安妮:非常另类。身边的人都不了解我 为什么会对这些东西感兴趣。父母刚开始 也阻止得很严重,他们是非常传统的中国 人,可是拿我没办法。后来他们发现,其 实我把自己照顾得很好。因为我对自己很 负责,我读书的成绩很好,我上的是很好 的大学,我从来不找他们要钱……所以他们 就管不上我。到后来他们就变得接受,然 后是信任,再后来是以我为荣。 所 以 一 开 始 就 是 要 冒 险 —— 父 母 可 能 会 生气、会不高兴。你没有办法改变你的父 母,可是你可以跟他们沟通你的感觉,让 他们知道你渴望他们的支持。不过,很多
3
时候表面看起来好像是父母在执著你,但 底层的部分是你害怕得不到父母的认同和 肯定,因为你内在还有一个没长大的小 孩。所以要勇敢地放下,要愿意长大。 我很想跟大家传达的是,那个“自由”其 实就是爱。当你是一个很爱自己的人,你 是自由的。你不可能不自由,同时又是爱 自己的。因为爱和自由是在一起的。如果 你一直被父母束缚,被社会束缚,被文化 束缚,那你就不是一个自由的人。如果你 不自由,那你根本就不爱自己。所以,爱 自己,一定要自由,要敢于活出自己。 心探索:你曾经有三年剃了光头修行的一 段时间,那是一段什么样的经历? 李安妮:28岁的时候,我跟那个经常吵 架的男朋友分手,然后我对自己有一个觉 察:我发现自己非常在乎男人对我的眼 光,在乎他们是否觉得我很美。当我意识 到这个,我就想要有一个180度的大转弯, 所以决定把自己的头发剃掉。当时还开了 一个“剃安妮的头”的Par ty,差不多请 了有七八个朋友,然后一人剃一刀。最后 还剩下两坨头发,绑成小髻后,我们还出 去吃饭、玩,然后才回来把那两坨剃掉。 (笑)光头让我觉得好轻松、好愉快、好 舒服,后来就一直保持了三年。每个星
期我会选一天来做“剃光头、放下”的仪 式,通过剃那些新长出的头发来把需要放 下的东西放下。 光头有很多好玩的经历。有段时间我在科 罗拉多读书,冬天非常冷,所以就戴一顶 编了很多小辫子的长长假发,上面再罩一 个红色的帽子。在路上,所有人都以为那 是我自己的头发。可是当我到了咖啡厅或 教室又觉得好热,所以就会把它脱掉。有 时候还会有男人来跟我调情,说“小姐, 你的头发好漂亮”。我回说“是吗?谢 谢”,然后就“嚓”的一下把假发脱掉。 (大笑) 心探索:所以亲密关系对你的修行起到了 很重要的催化剂的作用?包括你对爱情的 理解,前后也经历了很大的转变吧? 李安妮:爱情是最快的让你修行的方法。 因为亲密关系会把你所有的问题都浮到表
面,让它呈现出来。我以前的好多男朋友 都是被我吓跑的。(笑)我在爱情里起起 伏伏,但是也学到了很多。每一次跌倒得 更痛苦,我从中收获的也就更多。所以我 现在教的东西,其实我自己都已经经历过 好几百遍了。 一开始也对亲密关系很执著。那是因为, 我不知道自己想要寻找的就是“爱”,而 “爱”是需要从爱自己开始的。所以那 时我和很多女人一样,把重心放在对象身 上,一谈恋爱就很容易失去自己,把喜怒 哀乐都寄托在那个男人身上,被他的一举 一动所影响,然后就会很痛苦。这种痛苦 就让我一再地观照自己,看看自己又怎样 了,然后把自己的重心再拉回来。可能我 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动力想要追求智慧吧。 在内在的某个部分,我知道我可以过得更 好,我可以更喜悦。
4
人物 They Talk
重获神圣的女性能量
男性能量代表的是“意识”,是每个人里面都有的那个“阳”。它就像一个平台一 样,稳稳地在那里,当一个见证者。女性能量代表的是“生命力”,很多花样、很 多颜色、很多口味,所有展现在我们生命里可以用五官体验到的东西。它就像那个 平台上的舞者。当然,每个人内在都会有男性能量,也会有女性能量。只不过大部 分男人以男性能量为主,大部分女人以女性能量为主。 心探索:后来又怎么把头发留起来的 呢?是为了重新找回自己的女性能量 吗? 李安妮:是的。后来我发现我之前的 修行方式都好男性,结果我的性能量 都不见了,所以我知道这是不正确 的。然后我很幸运地碰到一些道教的 女老师,她们教我做一些气功练习, 把我的性能量带上来,供给我的身 体,刺激我的灵性开发。同时我也开
5
始学肚皮舞,所以很自然地就把头发 留起来了。然后我也开始去关注女人 流行的那些事情,穿高跟鞋啦,化妆 啦,弄头发啦,甚至于烫睫毛。所以 就变成我很开心地在玩自己的女性能 量。可是这跟之前一定要男人觉得我 很漂亮又不一样,因为那是出于一种 不安全感,而现在是为了好玩、很享 受自己。
心探索: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男性能量和 女性能量?可以谈一谈这两者的基本特点 吗? 李安妮:是在写硕士论文的时候,我们可 以选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然后我很想研 究意识成长、为什么以前是母系社会, 为什么会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接 下来我们要到哪里去。所以我去探索这个 主题,就开始学很多关于男性和女性的不 同,怎样整合两者达到意识的成长。我的
常崇拜和尊重女性能量。当然她们男性能 量和女性能量都用,但是她们都强调,我 们现在要开始唤起女性能量,因为太忽略 了。我们所处的父系社会强调的是男性能 量,外部世界的竞争、速度、效率、做, 缺乏接受、拥抱、包容、直觉、平和这些 女性能量。现在世界各地有很多天灾人 祸,整个大环境给我们很强烈的信息,就 是这个世界太阳性了,已经很不平衡了。
论文题目就叫“重获神圣的女性能量:为 了让性和灵整合”。
心探索:你也曾经提到,男性的修行道路 和女性的修行道路是不同的。 李安妮:我说男性的修行道路和女性的修 行道路不同,事实上并不是指男人和女人 的修行道路不同。虽然大部分宗教的领袖 都在教导男性的修行方式,但事实上,并 不是男人只能用男性的修行方式,女人只 能用女性的修行方式,而是男人和女人都 必须学会在日常生活里修行。要在日常生 活里修行,就一定得用女性的修行方式。
基本来说的话,男性能量代表的是“意 识”,是每个人里面都有的那个“阳”。 它就像一个平台一样,稳稳地在那里, 当一个见证者。女性能量代表的是“生命 力”,很多花样、很多颜色、很多口味, 所有展现在我们生命里可以用五官体验 到的东西。它就像那个平台上的舞者。当 然,每个人内在都会有男性能量,也会有 女性能量。只不过大部分男人以男性能量 为主,大部分女人以女性能量为主。 心探索:在你的书里提到男性能量是“湿 婆”,女性能量是“萨蒂”,它的理论来 源是印度教吗?还是世界各地的文化里都 有这类关于阴阳能量的阐述?为什么说我 们现在是一个急需女性能量的时代? 李安妮:对,湿婆和萨蒂都是印度的神。 阴阳的理论可能不是每个文化都有,但是 有一些,比如印度文化、道家文化、密宗 里都有。我曾经跟随过藏传佛教和道教的 老师、南美洲的巫师,还有台湾原住民的 巫师,她们在自己的灵修和宗教里,都非
因为男性的修行是追求抽离、追求空性, 脱离世俗事物的牵绊,比如跑到山洞里去 闭关清修。这个部分我们多多少少都要去 做。但如果你不是和尚和尼姑,你进入到 这个世间,如果不做女性的修行,那么你 在山上得到的那些功夫很容易就会破。女 性的修行就是在日常生活里,去接受你碰 到的困难和挑战,透过全然地拥抱所有的 一切,让你的小我变得不存在。因为当你 没有任何的抗拒,那个我执就消失了。所 以男性的修行道路和女性的修行道路是殊 途同归的,一个是透过拥抱和接受,一个 是透过抽离,最后都要达到“无我”。
6
人物 They Talk
阴阳整合 才有内在的完整 要在什么样的男人面前变得阴柔,你要很小心。 你要有那个判断力,谁适合你在他面前那么敞 开,让那么阴柔的能量释放出来。如果在那种没 有智慧的阳刚面前变得很阴柔的话,你会非常痛 苦,会被折磨。那个整合其实要每个人内在的湿 婆和萨蒂整合,然后你才能遇到一个整合的人。
心探索:成熟的男性能量和成熟的女性能量是一 种阴阳的平衡。那是否意味着,男人应该更多地 去开发自己的女性能量,而女人应该更多地开发 自己的男性能量? 李安妮:其实每个人都不同。现在的女强人也很 多,她们的阳性能量已经非常多了,所以反而又 要回过来学习怎么做一个女人。上班的时候就好 好地用男性的能量处理事情,下班的时候就要把 那个睾丸拿下来。(笑)所以要看你是卡在哪一 个地方,如果是卡在男性的部分,就要多学一些 女性能量,如果是卡在女性的部分,就要多学一 些男性能量。要看哪个时候适合用哪种能量,要 变成是有弹性的,最后让两种能量随时随刻都可 以变得很强,运用自如。
7
心探索:你最近在北京举办的工作坊叫做 内在女神圈之“性+灵”深层疗愈工作坊。 为什么提出“内在女神”这个概念?性能 量是否女性能量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李安妮:内在女神就是在讲神圣的女性能 量,其实是男人女人都有的一股能量。我 现在想要传达的,不是要回到母系社会。 正是因为母系社会不够尊重男人,所以才 会反弹,变成父系社会。接下来我们要进 入的,是男性和女性都崇拜彼此的社会。 母系社会的时候,我们脑部这个有逻辑理 性的地方还不够发达,所以大家认为女人 是神圣的管道,因为女人可以生小孩。当 脑部这个地方变得越来越发达,他们就知 道,原来生孩子跟男人也有关。所以男人 开始把房子、财产、孩子都归属在自己名 下。以前部落里的引导者是女性的巫师, 后来男性开始建立宗教,就开始贬压这些 女性巫师。因为女人有一种他们无法抵抗 的性魅力,会让他们感到威胁,所以他们 也开始贬压女性的性能量,说这个是肮脏 的、负面的。从那时候,我们对性的理 解和信念就开始被影响了。到现在还是觉 得,性是一种黑暗的东西。唤起内在女性 能量,就是要我们开始爱自己的这部分, 而不是把它一直放在黑暗里。你要爱自己 所有的部分,才能变成一个完整的人。
心探索:从你自身的修行来看,男性能量 和女性能量是怎样整合在一起的?这对我 们的亲密关系有什么启发? 李安妮:从我自身来看,刚开始是男性能 量比较强,比如我会很自律,要求自己一 定要打坐,一定要怎样怎样。后来就变得 比较女性,比较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具体 到亲密关系中,当我变得比较阳刚、强悍 的时候,对方就会变得比较软弱,然后我 就会觉得他没有吸引力,不想跟他有性关 系。可是后来发现,如果我变成是阴柔 的,但没有发现对方的阳刚是低层次、低 意识的阳刚——只是想要控制你、毫无自 我觉察力、大男人主义的那种阳刚,我就 会变得很痛苦。 所以,要在什么样的男人面前变得阴柔, 你要很小心。你要有那个判断力,谁适合 你在他面前那么敞开,让那么阴柔的能量 释放出来。如果在那种没有智慧的阳刚面 前变得很阴柔的话,你会非常痛苦,会被 折磨。那个整合其实要每个人内在的湿婆 和萨蒂整合,然后你才能遇到一个整合的 人。
8
人物 They Talk
真正的性感发自内在 压抑性能量的女人通常也会压抑自己的情绪。一般来说,EQ高的人也比 较接受自己的性能量,因为压抑性能量的话不可能EQ高。女性能量代表 的是生命力,如果用彩虹来比喻的话,赤橙黄绿青蓝紫,你要接受所有的 颜色。如果把性能量看成是红色的,那么在所有的颜色里你不接受这个红 色,你就没办法成为白光,没办法完整,没办法成为真实的自己。
心探索:有一种说法,女人有月经痛,可 能是因为她的潜意识里不接受自己的女性 身份。你怎么看待这个观点? 李安妮:不一定是她不接受自己做一个女 人,其实有很多原因。可以确定的是,她 一定在抗拒什么感觉。然后那个抗拒的东 西就会被压到性器官里,肚子里,在月经 来潮的时候就会痛。在我的书里有谈到 过,月经对女人来说其实是一个礼物。因 为每一次月经来潮,都是给你一个机会去 清除自己的负面能量。那个时候松果体会 被震动,然后你会变得很敏感,一般体验 不到的东西那时候就比较能体验到。所以 那个痛其实是在提醒你,那些被你抗拒、 压抑到潜意识里面的东西。 心探索: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现在仍 然是一个男性主导的社会,所以有很多女 性都压抑自己的性能量。这会造成哪些负
9
面的后果? 李安妮:压抑性能量的女人通常也会压抑 自己的情绪。一般来说,EQ高的人也比较 接受自己的性能量,因为压抑性能量的话 不可能EQ高。所以你和你的情绪是什么关 系,你和你的性能量也就是什么关系。从 脉轮的角度来看,情绪和性能量都是在同 一个脉轮里。如果压抑自己的情绪和性能 量,在身体上会容易出现像乳癌啊子宫癌 啊,在精神上就会容易抑郁。那样的话你 不可能是一个开心的女人,一个真正活出 自己的女人。所以情绪和性能量都要让它 流动。 心探索:有意味的是,现在一方面大家仍 然把性看作是禁忌,另一方面女人又很追 求所谓的“性感”。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 的性感? 李安妮:真正的性感就是不需要看着男人
的眼光,不需要有关系就可以很开心。因 为,一个真正性感的女人不害怕孤单,不 害怕任何内在负面的情绪和感觉,能够深 爱自己,接受自己,敢于做自己。因为这 些原因,她很自由,她很开心。所以当她 很开心,她自然就会展现出美丽、魅力和 光。这才是真正的性感。所以真正的性感 没办法从化妆和衣服表现出来,而是从内 在散发出来。当然,如果你真正爱自己, 你自然会爱护自己的身体,会让它健康、 有活力。
处女。希腊有一个女神叫阿芙洛狄忒(爱 神),她跟很多男人做爱,可是她是一个 处女。因为她从来没有背叛过自己,她是 一个对待自己很真实的女人。女性能量代 表的是生命力,如果用彩虹来比喻的话, 赤橙黄绿青蓝紫,你要接受所有的颜色。 如果把性能量看成是红色的,那么在所有 的颜色里你不接受这个红色,你就没办法 成为白光,没办法完整,没办法成为真实 的自己。 i
心探索:最后一个话题,也是你在书里提 到过的,什么是真正的处女? 李安妮:真正的处女和你有没有跟男人发 生性交,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你去查古 老的字典,真正的处女(virgin)是一个不 会背叛自己的女人。一个自我完整、跟着 自己走、忠诚于自己的女人,才是真正的
10
专题 Special Issue
回家 回家
策划、执行 本 / 刊编辑部
11 23
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 伏尔泰 ——
12
专题 Special Issue
此心安处是吾乡 撰文 / 马倚君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年幼时听着这首歌,只是并不明白歌者声音中的伤 感所为何。直到长大成人独自生活才懂了,原来, 我们一直在追寻“家”,寻找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 屋檐,寻找一个可以让心与身皆可得到深层休憩的 港湾。那里有家人,有温情,有寄托了感情的物 品,有悠闲的时光。
13
如同蒲公英的种子,我们为梦想飘离了故土,选择在陌生的 土壤中落地生根。“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 家乡。”故乡已经渐渐褪色成表格中籍贯那栏填上的地名。 北上广,父辈遥远的梦,如今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略显沉重的 现实。群租、蚁居、地下室……在房价飞涨的时代,为了拥 有一个“家”,我们成为“房奴”,并安慰自己这是不得不 付出的代价,只为在万家灯火中用有一盏属于自己的。 辛苦地还贷,拥挤而漫长的通勤,像喜鹊一样点滴建筑着自 己的小家……直到有一天,看着握在手中的一切,恍然中开 始问自己“真的幸福了吗”,“想要的都得到了吗”? 于是又开始新一轮的寻找。 制作这期专题时,最先跃入脑海的是一句“此心安处是吾 乡”。 它的背后是一则轶事。宋时,因苏轼的“乌台诗案”,牵连 了很多亲朋好友,罢黜的罢黜,流放的流放。名士之后王巩 被贬宾洲(今广西境内),五年后才得以北归京城汴梁。 苏轼与老友相见,免不得一番嘘寒问暖。席间,苏轼与王巩 的歌姬宇文柔奴闲谈:“广南风土,应是不好?”其时,在 中原人眼中,岭南乃蛮荒之地,想必苏轼才有如此关切的寒 暄。然而,柔奴答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她的淡 然,让心胸豁达的东坡大学士也赞叹不已,并作词一阕《定 风波》。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的家究竟在哪里?该怎样经营一个自 己理想中的家?该把心停在哪里? 本期请与我们共同感悟关于家的话题。
14
专题 Special Issue
王晓波: 家是颠沛流离的最后一站 编辑 撰文/筱竹
王晓波:80年生人,2002年毕业于某理工学院。因原专业与己兴趣不合, 改做英文翻译为生。初时屡逢波折,温饱难求,2006年来京后才稳定下 来,供职于《华夏地理》杂志社。
2003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王晓波在大连开始了租房生涯。最初的三年是一段居无定所、 不堪回首的时光。曾经一个月300块租一间小屋,和一位老太太合住;曾经租住在部队澡堂 楼上的单间里,条件简陋之极;甚至还曾在读研究生的同学的宿舍蹭住过一段时间。“那种 临时的感觉非常强,就是找个歇脚的地方,上班回来睡个觉,完全没有家的感觉。”
和很多刚毕业的人一样,很长一段时间 里,王晓波的这种生活状态和对自我、对 职业的迷惘紧密相联。原本是学生物工程 专业,但他对相关的行业并没有兴趣,于 是就只能在一些小公司中辗转,工作状态 很不稳定。“毕业时有机会去一家日资企
15
业,做和转基因工程相关的工作,待遇也 不错。可是当时不知道为什么,直接就放 弃了。虽然周围的很多人都是这样,找一 份稳定的好工作,然后开始攒钱、买房、 找女朋友、结婚,接下来的一切都顺理成 章,但我还是觉得,那并不是我想要的生
活。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自己 不想要什么,所以就随便混着,吃了很多 苦。” 2006年,因为偶然的机缘,王晓波成为 《华夏地理》的英文翻译,来到了北京。 这是他第一次拥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终 于可以住得踏实一些了。在北京的第一个 住处在东三环,还是跟人合租。这时候他 对“家”仍然没有概念:“就像动物的巢 一样,往里一钻睡觉,然后里面可以放我 的一些破烂。至于环境怎么样,没有太大 感觉。”后来又陆续换过两三个地方,几 乎每年要搬一次家,原因无非是租房合约 到期,房主不愿再续租,或者是一起合租 的人搬走了,又得再重新找新的合租。 问到他为什么这么频繁地搬家,他回答 道:“我的内在安稳得特别晚。这些年来 我一直在思考的是,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 的人?我想做些什么事情来让自己有成就 感?这些对我来说才是最在意的。颠沛流 离的感觉当然也会有,但主要还是来自于 生活本身,而不是居住环境。因为生活本 身已经是这样了。在你对生活的意义都还 没有弄清楚的时候,当然随便找个什么地 方住都行。” 虽然一直对居住条件要求不高,但王晓波 还是有强烈的对个人空间的需求。住的地 方即便再小,也希望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 的空间,可以不受打扰、彻底地放松自 己。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一直倾向于 和陌生人合租。因为朋友、熟人总是会有 不一样的生活习惯,如果在同一个空间里 彼此掺和,反而多了几分烦扰。当这种对 个人空间的需求膨胀到足够大的时候,王 晓波换到了现在独立居住的一居室。
“在龙潭湖是我独立租的第一个房子。非 常巧合的是,在我准备搬家的那个时候也 恰好认识了女友,开始恋爱,然后没多久 女友也搬进来了。家里开始有了生活气 息,有了锅碗瓢盆,有了各种各样有美感 的东西。奇怪的是,之前我从来没有意识 到,原来把家里的环境营造得美好一些, 会对自己的心情有很大的影响。也许我恋 的并不是物质的家,而是家里的那个人。 当你内在的情感被激发出来,那些物质的 载体才会变得可爱。” 现在王晓波和女友在龙潭湖住了快两年 了。他收养了两只流浪猫,拗不过女友的 要求还买了一只仓鼠。一对天敌住在家 里,虽然小仓鼠每每处于险境,在他们的 极力呵护下却也平安无事。每天早晨起来 的 第 一 件 事 是 给 女 友 做 早 饭 —— 因 为 她 不太会照顾自己。闲来无事逗逗猫、浇浇 花,再出去散个步,生活的质地变得细腻 起来,王晓波说“晚熟”的自己终于有了 一些家的概念了。 近两年来,王晓波也逐渐接触到了自己感 兴 趣 的 事 物 —— 从 中 医 开 始 , 然 后 是 道 家、佛家等中国传统文化。尽管目前他仍 然还没有明晰自己的人生志业,但大方向 已经呈现出来。“只有对自身的价值有了 清晰的认识后,我才会清楚地知道,我要 去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我要建设一个什 么样的家。”理想的家园似乎仍然在未 来——他需要继续探索那条属于自己的道 路,也许某一天,会在某个宁静美丽、充 满人情味的小镇上安居下来,同时做着自 己热爱、擅长的事情。
16
专题 Special Issue
居所对我们的心理意义 撰文/史晋
都市生活实则不易,忙碌得昏天黑地,而所得收入却大部分要填补给 “贫瘠”的生活,以维持机械般运转的人生。所以霍妮说“大都会本 身就是一个神经症候群”。就算在这里你没有人生的目标,但仍知道 自己的需求。除了上进心之外,我知道你还曾发誓要在这里找到自 我——这可能就是你不断在这里坚忍着、委屈着、平衡着的唯一原 因。 也有人不愿在喧嚣的大城市中拥挤,退一步海阔天空,为自己在安静 小城甚至山林小村购置一个大房子,日复一日,自得其乐。看起来像 是找到了世外桃源。 无论你是跻身闹市,蜗居在大城寨中,还是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或 是干脆离群索居……在努力适应着融入这个大城市的过程中,你给自 己的“家”留有一席之地了吗?
17
跻身闹市——“大”城寨度日
暂离喧嚣——“小”隐居生活
大多数都市白领都是租客一族,而不管你 是独自拥有一整套单元房或是其中的一 间,也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格子,这个 “家”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而是一个 不折不扣的替代品。心理学里称之为“过 渡性客体”。它类似于孩子在不得不离开 母亲时得到的暂时安慰——一个毛绒玩 具或是一条毛毯。而无论你投入多少生活 的热情,如何布置装潢,它都只是过渡性 的。
如果你不想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拖 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门口时,无意间却 从兜里掏出了单位的钥匙(那心情肯定 特别糟糕),你可以选择离群索居或是 干脆“隐居”起来,比如,“市外”的 郊区独栋或是“市内”的桃源小院。当 然,前者交通和购物是个问题,而后者 在开销和如何打理上则不得不费心考 量。
这是一个暂时性妥协的过程,跻身在“城 寨”之中,无异于是将自己的内心暂且安 放在一个临时的盒子里,如果你愿意,当 然可以把它布置的更贴心一些,但千万别 太过享受其中,否则你的心理会慢慢适应 这种过渡,最后彻底地妥协,而迷失了目 标。总之,要么在这个过渡性的“家”里 学会独立,要么就自欺自欺人地把它当自 己“真实”的家来对待……
乍看之下,这可能是一种“逃避”的心 理,想要通过“隐居”的方式让自己躲 开都市的喧嚣。当然,这充其量只能算 得上是“小隐”,暂时性的“逃”开, 还是要不免惦记城市里的人际与工作。 而究其深层心理原因,“离群”的心理 需求其实源于对“渗透”的避免。即担 心或是不愿让都市元素渗入自己真正的 生活与内心,想要真正给自己留一片净 土。
18
撰文 史/晋
当找到与整个 家族 ” 的牵绊,你便得到了完满的勇气与祝福; “ 当找到与 “ 故乡 ” 的联结,你便找到了自我、感动与包容;而当 你从自己开始,将故乡源头的生命之河代代相传时,你会获得力 量,即使你自己才是真正传奇的缔造者……
19
心中的 故乡
专题 Special Issue
在浩瀚的星空下,总伫立着一些傻瓜。他们昂起头,将目光投洒向整个夜 空——我是谁,我们来自哪里,最终又会去向何方?这些看似毫无意义且 没有人能够回答的问题萦绕在傻瓜的心头,以至于他浑然不知地弄丢了羊 羔…… 这个傻瓜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当中,或许你羞于承认,但即便是最市侩的 人也都曾有过这般并不现实,或者说超越现实的发问。如果人注定是渺小 的,那为什么上帝要创造整个宇宙呢?“我”为什么会存在,而“我在”的 证据又是什么呢?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不会带来任何现实的价值,却能够使一 个人在承受孤单时而不会感到寂寞;纵使这一切注定没有任何答案,但看似 迷茫的生命却能够在命运面前勇敢地为自己选择——这便是系统的力量所 在,而奥秘在于你是否于其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它不仅帮你融入整个 世界,更赋予一个人存在的意义。 而一个人寻找自己的过程,始自于他(她)与家、家族和祖先之间的牵绊, “乡愁”便由此而生。我们会在回忆中隐隐记得那个某个神圣的秘密之境, 也会偶尔在家庭聚会中,无意间听长辈说起比自己还要年长很多的家族往 事。对,你一定也曾在闲来无事中幻想过自己的祖先,他是不是和那些你在 故事中听到、读到的人物一样,有着非比寻常的传奇…… 康德说,“任何存在都是先于经验的”——也许你心中那个回不去的故 乡,在现实中根本找不到踪影。但无论你是否“知道”这一切,即便所有真 相都淹没在无意识的深海当中,你还是会感受到、共情到、梦到,甚至是在 身体层面反映出这种牵连。我们在寻找的那个“故乡”,永远在我们记忆的 深处,深情的呼唤我们。仿佛如果能够回得去,我们也便能找到真正的自 己。 当找到与整个“家族”的牵绊,你便得到了完满的勇气与祝福;当找到与 “故乡”的联结,你便找到了自我、感动与包容;而当你从自己开始,将故 乡源头的生命之河代代相传时,你会获得力量,即使你自己才是真正传奇的 缔造者…… i
20
专题 Special Issue
《呼兰河传》 作者:萧红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05-01 定价:19.00元 《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1940 年写于香港。萧 红以成熟的艺术笔触,写出了记忆中的家乡,一个北方小城镇的单调 和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同时也写出童年生活中深刻的生命体验, 和一种存在主义式的永恒孤独。此书在艺术形式上非常独特:有人物, 但没有主角;虽叙述故事,但没有主轴;全书七章可各自独立却又俨 然是一整体。萧红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 盈的文笔,造就了一部有关“回忆”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评价此书道: “它 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在萧红的笔下, 故乡小城呼兰河尽管凄婉,尽管忧郁,却依然美丽得动人。
《边城 湘行散记》 作者:沈从文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3-7-1 定价:16.00元 小说《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写于 1933 年至 1934 年初。小溪,白塔, 墨竹,渡口,独户的人家……以湘西小城为背景的故事在静美中拉开帷 幕。二十一个章节,好似一幅幅或浓或淡的水墨画,描绘湘西边城淳 朴的世道民风和天然的日常生活,抒写青年男女的情爱、祖孙之间的 亲爱、邻里人家的互爱,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 性的人生形式”。翠翠与天保、傩送之间情感的萌动,像悄然无声的 春雨,潜入泥土。生死别离已然发生,故事中的人唯有承受。那琉璃 般透明的“纯粹的美”和“清洁的魂”,带给人们恒定而久远的感动。 《湘行散记》于 1936 年出版,收散文十一篇,是 1934 年作者回故乡 湘西时所作的游记。它可以同小说《边城》做互文理解,展现了湘西 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其中更有作者对底层人民“生命” 之神性庄严的追溯,令人掩卷沉思。
21
文学中的“故乡” 《城南旧事》 作者:林海音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09-1 定价:25.00元 半个多世纪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 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京华古都的城垛颓垣、残阳驼铃、闹市僻 巷……这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着迷。惠安馆门前的疯女子、遍 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奶妈宋妈、 沉疴染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一同生 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为何人世这般凄苦? 不谙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却又不得其解。50 多年过去,如今远离北京 的英子,对这一切依然情意缱绻。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 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记忆里,永不消退。
《阿勒泰的角落》 作者:李娟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年:2010-6 定价:25.00元 作者李娟一直在疆北阿勒泰地区陪伴母亲,随牧民在穷荒辽阔之地辗转 迁徙,家庭以裁缝和小杂货店为生,在孤寂中迸发天才的力量,以浑然 天成的笔触抒写生之爱恋。1999 年,李娟开始写作,随后作家刘亮程 将她挖掘出来为人所知。她从未受过任何专业文学训练,文字都来源于 她的生活:养鸡、卖杂货、做裁缝、种葵花、剪羊毛、去森林采木耳, 以及哈萨克形形色色有趣的人物。李娟笔下的阿勒泰超越了文化素养的 承载,完全出自性灵和生命的感悟。有人将她誉为和萧红一样的天才, 认为李娟和阿勒泰的关系,就像萧红和呼兰河的关系。著名作家朱天文 在看完《阿勒泰的角落》后说:“我在台北,我读到了李娟,真不可思 议我同时就在李娟那唯一无二的新疆。”
22
专题 Special Issue
电影中的“乡愁” 《童年往事》 导演:侯孝贤 编剧:侯孝贤/朱天文 主演:梅芳/唐如韫/田丰/游安顺/辛树芬 类型:传记/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台湾 语言:汉语普通话/闽南语/客家话 上映日期:1986-09-23 从大陆迁往台湾的一家人,在表面平静的 日子下各怀心事。祖母对大陆念念不忘, 一心想回去;父母虽也有“外省人”身份 的尴尬,却也清楚知道回大陆只是梦一 场;姐姐差不多已当自己是台湾本地人, 偶尔伤心落泪是因想起为替父母分重担放 弃了念大学;小孩子阿孝咕则只想着自己 如何玩得痛快,完全没有大陆的概念…… 这部半自传体电影是导演侯孝贤早期的代 表作。从广东到台湾,从台北到台南,在 那个叫做凤山的山地小城,十来岁的少年 长成满脸青涩的青年。侯孝贤回忆的镜头 对准了人生最为重要的这几年,最爱他的 人相继弃世而去,姐姐也嫁为人妇,到最 后,兄弟四人相依为命。永恒的乡愁,历 史的感喟,传统与现代的冲撞,在此融汇 成为对生命本身的深情凝望。
23
《大河恋》 导演:罗伯特·雷德福 编剧:Richard Friedenberg 主演:布拉德·皮特/克莱格·谢佛/汤姆·斯 凯里特/布兰达·布莱斯/ Edie McClurg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艾米丽·劳伊德/ Stephen Shellen 类型: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1992-09-13 两兄弟经常跟父亲一起钓鱼。潺潺河水, 静静午后,成了父子间最难忘的时刻。父 亲是一个老牧师,常常在镇上布道,大儿 子诺曼正是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他擅长 讲课,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传道授业。小 儿 子 保 罗 却 有 着 迥 异 的 性 格 —— 他 热 爱 自由,有一套奇特的钓鱼方法。然而,令 人担心的是他迷上了赌博,并因此欠钱遭 打。诺曼结婚后收到一封芝加哥大学的聘 用书,他离家前往芝加哥之前,和父亲、 弟弟一同在大河边再次享受钓鱼时光。他 劝保罗跟他一起离开这里,然而保罗痴迷 钓鱼,不愿离去。怎料,这竟是最后的相 聚。…… 父亲终于老了,回首在美丽的特律河畔成 长的岁月,写下他自己家族的故事——那 些与他共同生活,他所爱,并且是应有所 了解却不了解之人的故事,一条河贯穿所 有的记忆,所有的人、事、物、景都淡入 了心灵深处。
《故乡》 导演:于坚/朱晓阳 类型: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云南方言 上映日期: 2011-03-26 一段花灯调调唱过后,宏仁村一户村民家 的葬礼开始了,死去的是一个老太太。亡 者火化了的骨头被捡拾进棺材底铺着的丝 棉被上,按规矩摆放成人形,死者的寿 衣、寿鞋、帽子也一一归位放进棺材。女 人们在扎纸火,生前用过的东西在阴曹地 府也样样得有,各家各户也趁机扎些装金 银财宝的纸箱子,要托正上路的往生人一 并捎给他们的先人。一场葬礼没有多少悲 凄,倒是全村的妇女们因了这丧事礼仪中 固有的秩序感而乐呵着。…… 纪录片《故乡》由诗人、作家于坚和人类 学博士朱晓阳合作,于2007至2010年在昆 明市官渡区宏仁村拍摄完成。影片全长239 分钟,讲述的是关于一个村庄的现实、传 统、命运与人们的心灵世界。于坚认为, 这个纪录片表面上看是一个关于中国乡村 世界如何在政治、经济、生存的夹缝中博 弈的故事,深层叙事则是对乡村的女性世 界的赞美,其创作激情来自对“故乡”一 词的原始记忆,来自歌德的诗句“永恒的 女性,指引我们上升”。
《乡愁》 导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编剧: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 托尼·诺格拉 主演:奥列格·扬科夫斯基 / 厄兰·约瑟夫森 / 多美兹亚娜·佐丹奴 类型: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苏联 / 意大利 语言:意大利语 / 俄语 上映日期: 1983-5 《乡愁》讲述了一位苏联诗人戈尔恰可夫去 意大利的一段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他在路 上遇到一位名叫多米尼科的古怪老人。多米 尼科有强烈的救世情结,他认为世界已经堕 落,末日即将来临,但无知的人们却依然放 荡生活浑然不觉。多米尼科坚信,如果有人 能擎着一株烛火走过当地的温泉而烛火不 熄,世界将会得到拯救。但作为当地的“疯 子”,多米尼科已经失去了进入温泉的权 利,所以,他把一株蜡烛交给了理解自己的 戈尔恰可夫…… 影片中的诗人去意大利的目的,是为了收集 一位俄国音乐家的资料,这位音乐家当年也 有生活在意大利的经历,后来因无法忍受异 国土地的寒气而回到俄罗斯,但最终却发现 自己无法在祖国立足,郁郁而自杀。音乐 家、诗人、电影导演,两重叙事中的三个主 40 人公,都有着背井离乡的相同经历。影片的 中心可以由“怀乡”来概括,而由“怀乡” 所散射出去的,是关于信仰、拯救、自由和 生命的思考。
24
专题 Special Issue
Adele: 生命是一条归家的路 Adele Leung(梁雅懿):一个旅人、写作者,目前居住 在香港一个小岛上。曾任时装及瑜伽杂志编辑,其后回归 大地当了五年有机耕种农夫,对心灵之家的追寻也始于 此。2007年与秘鲁的结缘,则使她经历了一次震撼心灵的 回家,此后数年,她不断地回到秘鲁游历与学习,并多次 带着自己的儿子与他人,一起组队去往印第斯山脉,开启 “大地连心”之旅。
25
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渴望,让你一次又 一次地寻找“家”? 或许与我自小跟母亲关系疏离有关,一个 没有好好跟母亲联结的孩子,就像没根的 大树,难以生存。而且自小存在于内心但 不知从哪里来的一些信念,我认为每人都 有,后来才发现不是。成长的分裂来自渴 望成为大众的一份子,在生命的早期阶 段,我遗忘自身的本质,努力成为别人, 于是迷失,不断活于一个支离破碎的状况 下。所以很渴望寻根,渴望把灵魂安顿。 而一条回归整全的路,往往需要我们先认 清自己并不是谁。 这也是你为什么要放掉工作,回归土地的 原因吧? 对,当时是我的事业发奋期,但那时身心 消耗巨大,很疲惫。一直渴望寻根和联结 母亲的过程,正是由我归隐田间开始的, 这也是我心灵之旅的开始。每天到田里浇 水、拔草、播种、收割,我当了五年有机 农夫。大自然发放的能量,我能深深感 受,甚至你感觉土地的心跳也联结着你的 心。在大地的怀抱之中,自给自足,从不 担心生活,生活亦自然流动,心也回到最 单纯的状态。大地真的能给人带来一种庇 护和治愈。 但大地也有另一面不是吗?有听你讲到农 场里眼镜蛇咬死狗的事情。 那是在农场的第二年秋天,田间的蛇狗持 续了一连串的大战,结果死了七头狗,两 条蛇。当时我怀胎七月,清晨,农场里的 十二只狗和三只猫正期待着我给他们煮早 饭,结果突然听到一头狗女的惨叫声。我 把她抱起,看见她的脚受了伤,后来找药 膏给她涂,结果怎么也找不到她。后来在 书房门前找到时,她一身粪便,已死掉。 死于眼镜王蛇的剧毒。我睛天霹雳,伤心
欲绝。那天于农田里,我经历了一个重要 的考验。我看见了大地的每一面,不只是 生,还有死。我得明白且接受大自然里的 所有定律。 更为严峻的考验是有一晚入黑后回到农 场,当我把手放在门上一推的刹那,便感 到一叮,手电筒一照,眼前就是一条竹青 色的蛇!我知道这种颜色的蛇,若蛇尾是 红的才有毒。再照,尾的确是红色!我感 到一阵晕眩,眼前的一切在旋转,我的 天!我的孩子!我独个在农场,在心神彻 底的慌乱中,我只想到肚里的孩子。在生 命即将临近的时候,死亡是很难被同时谈 论的。但于自然里,生死平等,未知死, 焉知生?我存活于大地里,一直受她照料 及保护,我知道她不会如此离弃我。但倘 若我真的需要因这经历而离世,我也只能 接受。在一片迷糊中,我在救护车上不断 喃喃念起大悲咒。结果,经历了最黑暗的 一夜,我与儿子也活过来。 真的是非常惊险,还有内心深处经验到的 恐惧。 是的,之后有朋友提议在农地范围撒上硫 黄,把蛇隔离。我说不,我希望跟蛇能再 和谐并存。我要放下的是恐惧的设定。从 此,儿子与我体内也流着蛇的药(Snake Medicine)。在印第安文化里,蛇药是转化 的能量。任何所谓“毒药”,其实也是治 愈,关键就在于其转化(transformation)。 同样地,在安第斯传统里,蛇是地下世界 的图腾动物,象征着把困境与黑暗转化成 智慧。现今,我深心尊重蛇的能量。而再 遇上的蛇,它们经常也出现及停留在我的 周遭。生命的奥妙,往往令人莫名谦卑。
26
专题 Special Issue
安第斯山脉的能量: 大地连心 家是一个非地理的地方,如果你回到了心的家,那么在哪里都可以找到家的感觉。最初觉得 秘鲁是我的家,是因为在这里我发现了自己的真实面目,我可以很自在地做我自己,而在随 后的五年里,我要学习的就是在每一个地方都可以成为自己。
你与秘鲁、安第斯山脉之间的缘分究竟是 怎样发生的? 很简单,就是之前我在泰国的一个灵修中 心参加一个工作坊,课程结束时获知半年 之后有一个去往秘鲁的行程。这是我第一 次知道关于秘鲁的东西,但当时连行程资 料都没有看,就说:我会去那里。在此之 前完全没有计划,是一个完全没有理性的 决定,但却是一个心的决定。我只知道我 要到这个地方,却不知为何。出发前也没 觉得需要查阅她的文化、背景、历史,甚 至连马丘比丘是什么也不知道。就是如 此,我踏上了生命里最重要的秘鲁旅程。 你说秘鲁之行,让你经历一次你震撼的回 家,究竟是什么震撼了你?
27
最大的感动是我一到秘鲁,就感受到那里 的能量,自己好像变回了一个六岁的小孩 子,心打得很开,所有你看到的人和事 物,都是一种神奇,在心里会不断“哇, 哇”地感叹,嘴巴都合不住。而且这种感 觉贯穿整个旅程,不曾间断。 来到这个地方,第一个感觉就是所有东西 都很大很大,有一种无限无尽的意味。比 如去到大自然中,你会发现天很大很大, 山很多很高,高山上的湖也有一种无尽 的感觉,然后你融在这个大自然的无尽之 中,你感觉到你的灵魂也都是无尽的,一 种很放松,很安全的感觉。那感觉就是回 家。
而且旅行的时候,很多鸟会跟随我们一 起。如秃鹰、小鹰、蜂鸟等动物,在我们 旅行时,或者当地的萨满做某些特定的仪 式时,它们就会出现。秘鲁有一种仙人掌 科的植物San pedro,这种植物与蜂鸟有很 紧密的联系,所以我们在做这种植物仪式 的时候,就有非常非常多的蜂鸟出现,真 的是很神奇。 语言完全不通也不影响吗?在那里的时候 内心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第一次到秘鲁,一点西班牙语都不懂,但 那时我感到完全不需要用语言这工具。没 有语言的时候,我们就打开心去经历,我 的心开让那单纯的童真展现,一种禁不住 的愉悦从体内发放,我感受到一山、一 树、一河、一花和整个大地与我的连接。 这真的是秘鲁给我的盛大的礼物。 在秘鲁旅行时中途曾经发烧,头痛很厉 害,在我们的行程再次回到Cusco这个地方 的时候,我已经病得非常厉害了,根本动 不了。后来旅伴们出去活动,我就一个人 留在房间里睡觉,一会烧得浑身发冷,一 会又浑身出汗,半睡半醒地昏沉了一个下 午加一个晚上,醒来时已是第二天早上。 但这时候我的病已神奇般地好了,然后更 好玩的是我去洗漱间照镜子,发现自己额 头前的头发不知什么时候被谁剪了,还是 参差不齐的那种,于是我就对着镜子笑, 还开自己玩笑说是外星人给剪的。你知 道,在秘鲁这个地方,任何神奇的事情发 生都不奇怪。 是后来,好几年后我看关于秘鲁的书,里 面讲到当地传统中有“剪发”的仪式,是 小孩子在一岁的时候举行的仪式,所有长 辈过来,每人为小孩剪掉一簇头发,那意 味着他们的爱护和祝福。南美的萨满在做
治疗的时候,也有类似的仪式。这真是个 让我感动的发现,我感觉自己来到这个地 方,生病了,但就像个孩子一样,收到了 这片土地上的长辈和长老们的祝福和治 愈,很感动。 秘鲁带给你非常深刻的回归感,这是否就 是你的心灵之家?家是一个地方吗,还是 一种感受? 家是一个非地理的地方,如果你回到了心 的家,那么在哪里都可以找到家的感觉。 最初觉得秘鲁是我的家,是因为在这里我 发现了自己的真实面目,我可以很自在地 做我自己,而在随后的五年里,我要学习 的就是在每一个地方都可以成为自己。 前几次,每次从秘鲁回到香港,那种痛苦 实在是难以描述,感觉自己是一个被放逐 的人,明明属于一个地方,却还是要回到 另一个地方,但人回来,能量却回不来, 所以继续进入生活就会很辛苦。在这方 面,我的儿子帮我很多,因为要照顾他, 与他一起在香港生活,能量就慢慢回来 了。现在已经过了五年,我才真的开始慢 慢活出这种“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的感 觉。 就像我组织的“大地连心”旅程一样,我 相信内心的根本源自“合一”:世界是一 体、一爱、一心、一地。而这份团结,超 越宗教、种族、文化及国籍。人与人于灵 魂层次的联结与爱,正如大地之母给予无 条件的大爱,人与人、人与土地、人与一 切生命也为这爱而联结。之后我还会继续 深入秘鲁,并且计划能有较长一段时间待 在那里,进行心灵的学习和记录。
28
专题 Special Issue
此生真正的家 撰文/史晋
直到有一天,我们终于在内心深处发现那个无形却意义更重的“家”,我们随时携带它,它 给人无穷无尽的安全感和温暖。 我们行走于天地间,那样自然与安全,一如灵魂安住在肉身之中。 我们此生真正的家,就在那里。
29
此刻,我们正安坐在“家”中: 灵魂在肉体里,肉体是灵魂的家; 肉体在房间里,房间是肉体的家; 灵性安住在地球,地球安住在宇宙,它们也同样是家。 父母给了我们最初的家,于是每个人出生 与成长的地方,成为烙印在血液中的“故 乡”。 很少有人能一直守在故土寸步不离,从古 至今皆是如此,特别是在这个变动越来越 大的时代,所以才有了乡愁。 记忆中的故乡不一定都是伊甸园,它或许 贫瘠或许富庶,或许丑陋或许美好,但它 留给我们的印记是那么深——它代表我们 消逝的童年。童年过得快乐的,故乡代表 再也回不去的无忧无虑;童年不快乐的, 故乡就代表无法弥补的未曾满足。 因为故乡,随着我们的童年一起,永远地 过去了。 此刻我在哪里生活? 故乡如果是根,后来,我们长大了,就忙 着搭建自己的树屋。你想把你的树屋建在 哪里? 我们背负着此生的梦想,四处流转,家也 会随着学业、工作还有爱情四处漂移。它 与我们现时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为什么一定要用一座房子束缚了生活的无 限可能呢?梦想在哪里,我们的家就在哪 里。我们的生活在哪里,家就应该在哪 里。 家,是为此生的你遮风挡雨的。在累了的 时候,在倦了的时候,家是皈依。
命,流动起来吧! 扮美我们的租屋,哪怕只住半年,让它有 一幅自己喜欢的碎花窗帘,让它有一个软 软的抱枕,让它有一个小小的音响播放我 们爱的乐曲;让我们辛苦买来的房子充满 我们热爱的气息,毫无章法地装修它只要 你爱那种风格,或者就让它空荡荡的只要 你爱那种风格,不要让它只是毫无意义的 多少钱一平米,不要让它像是跟你毫无关 联的样板间;让家成为我们和家人爱的汇 聚之所,透着光亮,温暖进每一个人的心 里,从迈进家门的那一刻就能被融化。 我们的每一个落脚之处,都需要用心去经 历,去感受。敞开的态度,才能产生联结 的感觉。无论是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还 是一张有些陌生的硬板床,如果我们能看 到它值得被欣赏与热爱的那些地方,我们 会觉得曾经来过,也愿把某一部分的自己 勇敢地留在那里。那么,它便成为我们的 心灵之家,临时却永恒。无论何时,只要 从记忆深处调出那段回忆,都感受到踏 实、关联、心心相印。 直到有一天,我们终于在内心深处发现那 个无形却意义更重的“家”,我们随时携 带它,它给人无穷无尽的安全感和温暖。 我们行走于天地间,那样自然与安全,一 如灵魂安住在肉身之中。 我们此生真正的家,就在那里。 i
所以,让我们的家流动起来吧,随着那鲜 活的生命,随着时时刻刻都在变动的生
30
关系 Relations
他越对我不好, 我越爱他 编辑 采访/筱竹
当一个人面对一段千疮百孔、完全失衡的关系,为什么依然不肯 放手?为什么伴侣的冷漠、暴力、欺骗和背叛,却反而激起另 一方更加强大的占有欲和执著倾向?有人尖锐地将此概括为—— “专爱人渣综合症”。而实际上,无法割舍一段感情,或是这份 爱有多么独特,只是用来维系现状的自欺借口,深层的心理原因 远非如此简单。
131
在《“现在全明白了!”》这部心理咨询著 作中,心理治疗师斯托克顿(William J. Stockton)描述了一个经典的案例:年轻 漂亮的玛西亚•格林经历了好几段失败的 亲密关系,因为她总是倾向于选择那些利
上述案例中的格林女士在深入的自我认识 疗法之后,逐渐意识到,自己之所以总是 陷入类似的关系迷障,和童年经验中爱的 缺失有关。由于幼年时父母离异,母亲突 然从自己的生活中消失,幼小的格林一直
用她然后又离弃她的男人。在关系中,格 林从来不懂得如何捍卫自己的权益,用她 自己的话说,“我爱他,不管他怎么对待 我。有时他越对我不好,我越爱他,并且 害怕失去他”。
未能从失去母爱的打击中真正解脱出来。 而为了应对“可能会再度失去父亲”的恐 惧,并牢牢地保持和父亲之间的联结,格 林不惜付出一切代价来取悦父亲,乃至于 甘愿承受他对自己的忽略和虐待。由此, 格林也养成了成年后自我挫败的情感模 式 —— 不 断 地 爱 上 并 不 善 待 和 珍 视 自 己 的男人,在关系中饱受伤害却依然执著地 想要抓住对方。在全面深入地了解自我 之后,格林得以将潜意识的内容“意识 化 ” —— 她 之 所 以 选 择 那 些 拒 绝 她 的 男 人,实际上是希望曾经离弃自己的母亲再 度回到身边,重新赢得她的爱。
“他越对我不好,我越爱他”——现实的 婚恋关系中,我们不乏看到这样的例子, 当事人深陷迷局,局外人却百思不得其 解。有些人长年承受着伴侣的语言暴力乃 至拳脚相加,却依然不肯结束这段关系。 也有些人一直在纵容伴侣的颐指气使、冷 漠忽略乃至感情出轨,另一方面却忍受着 痛苦的肆虐和心理冲突的折磨。 当一个人面对一段千疮百孔、完全失衡的 关系,为什么依然不肯放手?为什么伴侣 的冷漠、暴力、欺骗和背叛,却反而激起 另一方更加强大的占有欲和执著倾向?有 人尖锐地将此概括为——“专爱人渣综合 症”。而实际上,无法割舍一段感情,或 是这份爱有多么独特,只是用来维系现状 的自欺借口,深层的心理原因远非如此简 单。
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们总以为孤 独和受伤害的感觉将永远持续下去。我们 尚未发育完全的心智无法接纳“分离”和 “丧失”的事实。如果再没人引导我们将 那些对分离和丧失的恐惧与悲伤充分地释 放出来,这种情绪就会一直卡在我们的潜 意识中,造成日后生活中的困难情境。如 果我们害怕失去某个人,我们就会更加想 要去爱他、拥有他,因此也就更能容忍他 对我们的伤害。这,或许是患上“专爱人 渣综合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32
关系 Relations
专家访谈: 害怕分离是一种依恋障碍 朱春蕾,心理咨询师,团体(小组)咨询师,曾参加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 培训、精神分析课程培训、欧文•亚隆模式国际动力性团体治疗中高级课 程培训并获得“亚隆系统的团体治疗师”资格。长期接受朱瑟琳(美国) 和莫林(加拿大)的督导培训。现就职于北京友谊医院心理健康之友,擅 长青少年心理辅导、家庭治疗、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疏导。 分离带来令人无法忍受的孤独和被抛弃感,他们会以抗拒、恳求或者愤怒来面对这种痛 苦。这来自于生命早期与母亲的接触受挫或者客体缺失,或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低自尊和 对自我不值得被爱的感受。我们对依恋对象的需要就是他们的回应性。即使是负性的回应 也比没有回应要好。
心探索:在我们身边不乏有这样的例子, 一对婚姻伴侣或是恋人当中,双方的 “施”与“受”关系是完全失衡的。从局 外人的眼里来看,会觉得这样的关系极其 不公平,可是为什么关系中的一方会宁愿 死执而不愿放手? 朱春蕾:分离带来的痛苦对某些人来讲如 果比死还痛苦,那么他们就宁愿呆在不满 意的关系里,即使无法改变,但也无法放 弃,无法选择。心理学用“依恋障碍”来 形容这种关系:明知关系伤害自己,但欲 罢不能,强迫性地重复这一种情感创伤模 式。 在咨询中常遇到被打得伤痕累累的女人还
33
会回到那个打她的男人身边;一个男人再 一次相信了妻子戒赌的承诺并让她回到自 己身边。事实上,我们对依恋对象的需要 就是他们的回应性。即使是负性的回应也 比没有回应要好。因此,我们就很有可能 与一个极度虐待我们的人或无法满足我们 其他重要需求的人保持紧密的依恋关系。 心探索:有哪些具体原因会导致人们执著 于一段糟糕的亲密关系而害怕分离?可否 结合你的咨询案例来谈一下? 朱春蕾:一位中年女性在20多年的婚姻 中频繁遭到丈夫的性虐待,心灵和身体都 受到很大伤害。她的丈夫显然非常歧视女 性,只是一味满足和发泄自己的欲望。而
她对丈夫的要求则体现在物质方面,赚更 多的钱让她能够拥有更好的生活。丈夫把 赚来的钱都给她,并且也把对金钱支配的 权力给了她。但这位女性的心理依然积累 了特别多的愤怒、委屈和压抑。钱显然无 法换取精神上和肉体上无休止的牺牲。 她想过离婚,或者分开生活。但当有这种 想法的时候她又会特别绝望和恐惧,她对 未来生活的想象全部都是负面的:孤独、 可怜、凄惨、狼狈、丢人现眼……她觉得丈 夫虽然这么对她,但把钱都给她,并且会 在每次性虐她之后给她按摩,说很多甜言 蜜语。她因依赖这些物质的保护和片刻的 温柔而依恋丈夫。20多年没有出去工作, 在家里相夫教子,她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在 社会上打拼,所以应该在家里承受这份痛 苦。她显然是依赖的,并害怕失去这份依 赖。 心探索:对暴虐者的屈服和情感上的依 附,最极端的莫过于“斯德哥尔摩综合 症”。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谈谈沉溺于 受虐关系而无法摆脱的心理运作机制吗? 朱春蕾: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指犯罪的被 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 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其背后的心理运作 机制很难讲得清楚,但从我咨询的案例中 来看,他们大多有不良的成长环境,这里 指的是情感环境。例如,被忽视、缺少适 切的情感回应、被抛弃过、频繁更换照顾 者、被虐待,或者抑郁的母亲和冲突不断 的父母等等。这些不良的情感环境都会在 一个人的心里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日后 发展出病态的人格特征和关系模式。 但这些结果又不是必然的,即便是相同的 家庭环境,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重要他人也 会起到重大的作用。有时候一个人的童年 非常惨,但他同样有很健康的人生。如果
从人性的角度来谈,这种关系必有其价值 和意义,有时候人们在变化多端的、痛苦 的关系中寻求的正是真正活着的体验和深 刻的人生情感。痛并快乐着。有人说: “我想与一个永远都不会离开我的人在一 起。”但亲密关系的现实之处却是,不管 我们多么想和另一个人永远在一起,我们 最终都会失去。因此,从存在的角度而 言,我们必须依恋那些我们最终会失去的 人。 心探索:根本而言,每个人都想拥有健康 和谐的亲密关系,但这奠基在诚实的自我 了解之上。对于那些容易陷入恶性关系的 人,如何帮助自己走出关系的泥沼,有什 么好建议吗? 朱春蕾:健康和谐的亲密关系与情感危机 并不冲突。我想没有什么人可以在亲密关 系中永不遇到痛苦、危机和挫折。相反, 能够去冲突才是使情感关系更紧密的必要 前提。重要的是如何在困境中获得更多了 解与提升,而不是一再重复发生伤害性, 欲罢不能。 如果你与伴侣的冲突总会出现相似的情 境,就有必要引起注意了。必须通过打破 这种循环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例如一位妻 子和丈夫吵架,丈夫大发脾气大打出手, 妻子就离家出走,之后丈夫又很焦急地寻 找,找回来后给妻子下跪、道歉、安抚, 夫妻两人能好几天。但遇到冲突时,这 样 的 情 况 就 会 在 打 骂 —— 道 歉 —— 再 打 骂——再道歉中重演。打破这种循环就是 要在丈夫打骂的时候态度强硬坚决一些, 不去当“受害者”,在丈夫认错、道歉、 苦苦哀求时,不轻易同情、心软,不当 “拯救者”,不在这种心理游戏中主动当 配角,才能使双方最终获得成长和突破。
34
关系 Relations
星相解读: “虐恋”的心理根源和转化之道 撰文/女祭司
心理占星通过研究行星所象征的心理能量,来探索生命个体面临困境的心理根源,以及能量 调整的方法。在紧密而不健康的依恋关系中,土星、海王、冥王分别意味着不同层面的心理 驱力……
土星式的罪疚感
海王式的自我牺牲
星盘中拥有很强的土星能量,或是和关系 人有紧密的土星能量交汇,常常会在关系 中引发过度的责任感和内疚意识,从而导 致无谓的承担,认为对方所做的一切都是 自己必须承受的苦果。研究心理占星的荣 格认为,土星象征着那个无时无刻不在监 督着我们的“超我”,它在潜意识中号令 我们遵从它的期望与要求,因而无法活出 自己真实的渴望。而从早期的生命经验来 看,土星通常也意味着我们和父母之间的 权威-服从关系,如果我们的某部分情绪经 验被卡在其中,这种关系模式就有可能延 续到成年之后的情感关系之中。
星盘中拥有很强的海王星能量,或是和关 系人有紧密的海王能量交汇,容易在关系 中带来过于理想化的期待、自我蒙蔽、对 真相视而不见。为了打破关系中的界限 感,达到和对方融为一体的感受,当事人 会倾向于选择进入牺牲-救赎的关系模式, 而这样的心理能量也往往会吸引来缺乏 自我觉知力、滥情、不负责任的对象,比 如酒鬼、吸毒者、自恋者,或是其他上瘾 症患者以及有心理疾患的人。海王星也象 征着在母体内的子宫经验,以及尚未确立 “自我”之前和母亲的情感融合状态。沉 溺于这种早期经验的人,往往害怕独立和 长大,在心理上尚未断奶。
对应人群:本命星图中土星和太阳、月 亮、金星、火星、轴点形成紧密相位;双 方的本命星图比较中有紧密的土星相位。 对应策略:觉知自己的责任意识和罪疚感 所从何来,探索自己早期的生命经验中和 父母、权威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寻找你 真正想要达成的具体成就。
35
对应人群:本命星图中海王星和太阳、月 亮、金星、火星、轴点形成紧密相位;双 方的本命星图比较中有紧密的海王星相 位。 对应策略:觉知自己为什么要一味的自我 牺牲,内在的真实动机是什么,你是否有
能力拯救对方。观照呵护你的内在孩童, 给它温柔的、无条件的爱。
也意味着我们在轮回转世中被迫害以及滥 施权威的经验,因而必须在此生加以面对 和转化。
冥王式的痛苦成瘾 星盘中拥有很强的冥王星能量,或是和关 系人有紧密的冥王能量交汇,容易造成 关系中强烈的执著、深度的占有欲和掌控 欲,因而沉溺在痛苦的情感经验中无法自 拔。为了达成和对方的深度结合,不惜采 取互相操控、自虐和伤害对方的方式。冥 王星通常和埋藏在生命底层的创伤经验和 心理情结有关,一再地重复这一强迫性的 情感模式,是为了让内在的黑暗、阴郁和 恐惧的情感充分被揭露出来,以达到净化 的目的。从业力占星的观点来看,冥王星
对应人群:本命星图中冥王星和太阳、月 亮、金星、火星、轴点形成紧密相位; 双方的本命星图比较中有紧密的冥王星相 位。 对应策略:觉知自己的执著倾向、占有欲 和权力欲,探索埋藏在欲望底层的真实动 机。寻求专业治疗者的支持,探索早期生 命中的黑暗经验和前世创伤。 i
36
意象 Image
林间晨光 图片来源/Andrew Evans 撰文/羲和 英国25岁的年轻摄影师Andrew Evans热爱拍摄林间的 早晨,尤其对晨间的鹿情有独钟。他镜头下的晨光,树 林、鹿影纵横,色彩迷幻如同仙境一角。
37
它向我走来
38
晨 间母子
意象 Image
这是一组母鹿与小 鹿觅食、玩耍的照 片,在晨间柔和的 光线下,一切都那 么美好,仿佛天堂 一瞥。
39
日出仙境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