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029老化與精神疾病(李艷紅)

Page 1

老化與精神疾病 指導老師 : 葉在庭 報告者 : 長照碩一 李艷紅


前 言 失智症 ( 分類、工具、病 程) 阿茲海默型失智症 血管性失智症 其他類型失智症 憂鬱症、自殺、焦慮症


前 言 比起其他的年齡層,老年人較少罹患精神疾 病,在所有的精神疾病中,除了認知功能以外, 其他心理功能受損程度也是很低的這並不表示 說,在晚年的精神疾病是不值得重視的,事實 上,在任何年齡層,這都是很嚴重的問題,而對 年長者而言,其情況往往伴隨著較差的健康及較 低的智力水準。雙重危機、智力與記憶的退化 等,都使情況更加值得重視。失智症開始,雖然 他不是專屬於年長者,但卻是年長者最常見。


失 智 症  是由於中央神經系統的退化萎縮而導致全 面性心智功能的下降  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層,只是會隨著年齡 增長增加罹患的機會  來自 White (1986) 所研究: 60 歲以上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是 1% ,增 加 五歲其機率加倍( 65 歲是 2% , 70 歲是 4% , 75 歲是 8% , 80 歲是 16% )


失 智 症  嚴重的社會問題,症狀的不容易覺察是主 要原因尤其在疾病的末期,照顧病人的責 任都落到其配偶及其兒女的身上,照顧者 (大部分是中年或更老),必須面對沒有 記憶力的年長者的一切需要。  會尿失禁且突然的暴怒,且出現一些令人 困擾的行為問題  無法辨認自己的配偶、小孩或親友,失智 症的病人往往是持續數年之久  老年人往往是已經到疾病的中期才會至醫 院尋求協助,因為在疾病的早期,他們容 易誤認為這是正常的老化現象


失智症的評量工具 • 在英國系統 : 布雷司失智量表( Blessed Dementia Scale )

• 在美國系統 : 1. 心智狀態問卷( Mental Status Questionnaire , MSQ) 2. 簡式心智量表( Mini Mental StateExamination , MMSE)

在台灣常用


失智症的分類 較為簡單區分失智症的方式: 臨床失智評量表 (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CDR) 將失智的程度區分: 1.「無失智症狀」 2.「疑似失智症」 3.「輕度失智症」 4.「中度失智症」 5.「嚴重失智症」  測量各項生活功能,包括記憶、方向感、 語言及在家的行為 。


CDR ( 臨床失智評分表 ) • Hughes 等人所發展,評估 AD 患者「全面性」的 日常生活功能與認知功能障礙程度,以作為 AD 嚴 重程度的依據。 • 針對因為「認知功能的變化」所引起的功能障礙 ,而非因為醫學、社會、或情緒問題所引發的功 能障礙。 • 臨床使用對象需要選擇。


CDR ( 臨床失智評分表 ) • 記憶 (Memory)(M) • 定向力 (Orientation)(O) • 判斷與解決問題 (Jugement problemsolving)( JP S) • 社區事務 (Community affairs)(CA) • 家居與嗜好 (Home hobbies)(HH) • 個人照料 (Personal care)(PC)


CDR ( 臨床失智評分表 ) 分 數 0

程 度 健康

0.5

疑似或輕微障礙

1

輕度障礙

2

中度障礙

3

重度障礙

4

極重度

5

末期失智


CDR ( 臨床失智評分表 ) 身心障礙等級」分類依據  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  可依據 CDR 分數申請殘障手冊

申請外勞  CDR=1 兩位專科醫師同意  CDR=2↑ 一位專科醫師同意 以「雇主申請聘僱家庭外籍監護工專用診斷 證明書」向勞委會提出申請

居家服務補助  CDR 分數不同,補助程度不同


CDR ( 臨床失智評分表 ) 記憶

評估長期記憶;可由基本資料的記得程度 來判斷 CDR3→ 忘了我是誰,六親不認

定向力

時–是否記得重要節日? 地–在熟悉的地方會不會迷路?

判斷與解 決問題

可用「腳踏車」與「矮冬瓜」這兩題的回答程度 輔助判斷

社區事務

自行管理錢財的能力 → 無法判斷時參照「算術」能力 CDR3 「外表看起來即有病態」並非指生理外觀上的病態 ; 病態→呆滯、無反應

家居與嗜 好

CDR1 :「因為打牌下棋會出錯所以不想玩了」 CDR2 :有「看電視」的動作但有看沒有進


失智症的分類 • 程度的功能描述來自 Reisberg (1989a) 的功能評估( Fun ctional Assessment Stage, FAST )分七個階段 階段

病程

看不出是否有明顯的功能損害

初期

自覺在認知能力上感受到比以前退步,但是其他人 並沒有注意

早期

在從事較為複雜的工作時,明顯出現記憶能力的退 步,這些工作在以前是沒有問題的

早期

記憶與認知能力的退步影響到日常生活的功能,如 :財務的處理

中度

無法選擇正確的衣穿著(例如:冬天選短袖穿)

中重 度

無法自行穿衣,也無法照顧自己的外表儀容整齊, 依據嚴重程度細分為五個分階段

重度

喪失運動與說話的能力,依據嚴重程度分為六個分 階段


失智症的病程 症狀與進行期程 (5-15 年期間 )

)

資料整理:陳政雄 , 2007


阿茲海默型失智症 (1) • 阿茲海默型失智症 (Dementia of the Alzheimer type, DAT ) 稱為 AD, (primary degenerative dementia , PDD) 初級退化型失智症 • 發生在任何年齡,但是在 50 歲以前發病的個 案相當少,病因中,阿茲海默型失智症佔最大 的比率,約 40% 至 80% 或更多


阿茲海默型失智症 (2) • 年齡越大,其第一次呈現的疾病症狀越嚴重, 記憶退化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 . • 遺忘簡單的操作、指示,在自己的家附近,或 熟悉的環境迷路 • 容易遺忘近期發生的事件,例如在短期記憶所 學到的數字、名詞等 • 失能( Apraxia ,無法執行一項日常的行動, 例:寫字) • 喪失視覺辨認的能力( visual agnosia ,無法 以視覺辨認出物體


阿茲海默型失智症 (3) • 症狀晚期,在生病前發生的事物,稱之為遠期 記憶,也將逐漸退化,再認能力也相對變差, 甚至無法辨認出自己的家人與朋友,語言功能 也退化 . • 晚期的症狀,失語症( aphasia )是其特徵 ,有些無法說話,稱為布卡失語症( Broca’s aphasia ),有些是無法理解別人所說的話, 稱為理解型失語症( Wernicke’s aphasia ) ,有些病人則是兩種情況都有


阿茲海默型失智症 (4) • [國際神經與溝通疾病]及[中風中心及美國阿茲海默症及其相關疾病機構]這兩大 機構共同參與了相關疾病的分類,它們提供了三大類的診斷:即疑似(probable) 、可能(possible)及確定(definite) • 最後確定的階段,僅能以解剖的方式去確認大腦內的神經細胞是否為阿茲海默型,因 此,大部分的診斷均為可能(possible)是阿茲海默型失智症 • 目前可能的診斷需要幾個標準:包括日常生活功能喪失、記憶缺損、其他兩項或以上 之認知功能缺損,且並非由其他因素造成,例如腦瘤、譫妄或癲癇等,這些標準與美 國精神疾病診斷手冊(DSM-IV)的標準是一致的。


阿茲海默型失智症 (5) • 有些將阿茲海默型的診斷限定在 60 歲以後發病, 並使用老年性痴呆症( senile dementia )作為 診斷名詞。 • 有些則是以發病年齡作為區分,分為早發性(年 齡很輕就發病)及晚發性 • 早發性的失智症其語言功能缺損的較為明顯,且 惡化的速度較快,但是,其病程到了晚期階段, 生存的年數比較長


阿茲海默型失智症 (6) 定義 : 是大腦的神經細胞出現類澱粉斑( senileplaques ) 及神經纖維叢( neurofibrillary tangles ) 大部分集中在大腦皮層細胞(除了大腦皮層的視覺區相對其 他區域是不容易產生死亡的神經細胞),一部份會在皮質下 區域,主要在杏仁核、海馬迴及腦幹的部位,病人會出現智 力及記憶功能下降的現象 • 在中央神經系統的一些區域似乎是不受侵害,包括基底核、 小腦及脊髓。


阿茲海默型失智症 (7) • 乙醯膽鹼假說 cholinergic hypothesis ,乙醯膽 鹼的缺乏與病人記憶力受損有關,無法解釋所有病 人的行為症狀 。 • 神經細胞退化的影響,例如: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較 不會罹患失智症,因此,較高的教育水準意味著其 大腦結構組織的較為完整,在症狀出現前,可以承 受神經細胞死亡的量較多,而那些容易罹患失智症 的人,也許原本大腦的運作就是較無效率,以致於 對於神經細胞的死亡更具敏感性


阿茲海默型失智症 (8) • 推測其致病因素:基因的研究就發現染色體 21 的異常 與失智症有關 • 最近的研究又發現在染色體 19 的某一串蛋白質轉錄稱 為 Apoliproprotein E ( apoE ),其異常與失智症有 關, apoE 的異常將導致晚發性的失智症 • 關於基因的研究:位於染色體 21 的類澱粉蛋白( amyl 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 )、位於染色體 14 的 p resenilin-1 及位於染色體 1 的 presenilin-2 都有相 關


阿茲海默型失智症 (9) • 基因方面的發現,並不意味著基因是引起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 唯一因素 • 同卵雙胞胎結果顯示,他們雖然具有相同的基因,可是僅有一 人發病,另一人卻沒有發病,環境因素佔了相當重要的份量 • 失智症閾值理論( Threshold model of dementia ) 當環境到達某閾值時,其內在基因才會被激發而展 現出疾病的症狀。 • 目前已經發現一些潛藏於環境的危險因子,例:「鋁」金屬 、緩慢作用的病毒所造成,例:新幾內亞高地的骷髏病毒( k uru )


血管性失智症 (1)  血管性失智症( Vascular dementia )是第二高罹患 率,與阿茲海默型失智症佔所有失智症的百分之九十 ,很 少發生在 55 歲以前,平均的發病年齡是 65 歲  大腦血管病變而造成的失智症,包括血管阻塞形成栓塞( t hrombosis )血塞( embolism )造成血管壁剝離,及 出血( haemorrhage ),造成血管附近大腦組織的受損 及死亡,死亡的細胞組織稱為梗塞( infarct )  近來將所有的血管性失智症稱為多重性梗塞失智症( mul ti-infarct dementia, MID )


血管性失智症 (2) • 梗塞是位於大腦皮質區稱為皮質上血管失智症( cortical athero sclerotic dementia, CAD ),可以預知的是病人的智力及記憶功 能會下降 • 皮質下血管失智症( subcortical atherosclerotic dementia, SAD )則是指位 於皮質下部位的梗塞,可以預知的是病人的 運動功能會先退化 1、白質中風( lacunar stroke ) 2、班氏疾病( Binswanger’s disease )


血管性失智症 (3) • 評估血管性失智症的量表是哈金斯氏量表( Hach inski Ischaemic Scores, IS ) • 依據病人所表現出的症狀給予評分,並在重要的 指標上加權計分,最後所得的分數能提供臨床診 斷的參考 • 多重性梗塞的問題,可能還伴隨著阿茲海默型失 智症的情況,現在稱之為阿茲海默合併多重性梗 塞失智症( AD-MID )


血管性失智症 (4) 單純的多重性梗塞失智症異於其他失智症的特徵 : 1、發病的情況是突發性的變化(除了班氏疾 病 ) ,不像阿茲海默型毫無警訊的緩慢退化。 2、疾病的變化過程,功能急遽下降後,不斷重 複,每一次智力功能都下降,最後退化到近乎 植物人的程度 3. 死亡的原因與心臟血管疾病有關,例如 : 心臟病 發或感染,死亡時間平均是首次發病後約四年 。

3、


其他類型的失智症 (1) 皮克疾病( Pick’s diaease )  發病年齡是五十歲,神經細胞萎縮的範圍集中從額葉 開始,逐漸到視丘、基底結及杏仁核,在細胞的層次 上發現萎縮的細胞有皮克體( picks body )存在稱之

為額葉型失智症( frontal lobe dementia )  特徵 : 額葉功能的退化,失去計畫的能力,無法有抽象的思考 伴隨著克盧佛 - 布西症候群( Kluver-Bucy syndrome )、 衝動性行為及無法產生符合社會規範的行為,語言功能較 早退化,出現語言失序的現象,會自行杜撰故事情節或無 意義的句子等,以彌補記憶受損的缺陷


其他類型的失智症 (2) • 庫雅氏症(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CJD ), 是相當罕見的失智症,平均約一憶中人有一位。 • 特徵 : 運動功能失調,接著才是智力功能退化,與一 般不同在於:庫雅氏症造成死亡的速度很快,約在發 病後一年左右。 • 目前已經知道的是庫雅氏症是由罕見的病毒所造成的 ,這種疾病的病原體由 1997 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得主史坦利‧布魯希納 (Stanley Prusiner) 教授發 現


其他類型的失智症 (3) • 他發現了一種具有感染力的蛋白質顆粒, 稱做普恩蛋白質( Prion, 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 ) • 蛋白質在動物身上出現,例如:牛及羊,在英國,庫 雅氏症致命的個案已經有迅速上升的趨勢。 • 英國 2005 年有十四人死於庫雅氏症,在 2006 年首六 個半月已有十四人喪生,據估計,如果狂牛症持續, 則未來三十年將有多達五十萬英國人,死於這種透過 進食受感染牛肉製品所傳播的疾病。


其他類型的失智症 (4) • 漢酊頓舞蹈症( Huntington’s disease ) 發生往往集中在同一個家庭,由此可知與遺 傳因素有很大的關係,最早期的特徵是運動 協調出現問題,形成不由自主的肢體扭曲, 接著出現失智的狀態,退化的過程與精神分 裂疾病的症狀相類似,其壽命比其他失智症 來得較長,發病的年齡較為年輕,但是在任 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病。


其他類型的失智症 (5) • 巴金森疾病( Parkinson’s disease ) 特徵 : 運動不協調,例如:起步走困難及手抖,約有 10% 至 15% 的會發展成失智症,值得注意的是, 在疾病變化的過程也會出現巴金森疾病的特徵, 但是,兩者最大的差距是,巴金森疾病其語言能力 保存的較為完整,失智症的會出現語言退化的現象。 有些疾病也會出現失智症的特徵,例如水腦症、腦瘤、 A IDS 及長期暴露在有毒的化學物質與酒精濫用的人


其他類型的失智症 (6) • 皮質上( cortical dementia )失智症: 阿茲海默型失智症及皮克疾病 (負責較為 高等的功能,思考、智力、語言與記憶 ) • 皮質下( subcortical dementia )失智症 :漢酊頓舞蹈症與巴金森疾病 (負責運動及情緒的功能 )


其他容易與失智症混淆的疾病 假性失智症(pseudodementia) 1.嚴重憂鬱情緒,生活缺乏動機與動力,對週遭環境漠不關心 2.與真正的失智症不同之處 (a)病人的方向感並沒有退化 (b)他們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退步的現象 (c)他們在認知及記憶能力的表現與其憂鬱情緒有關 譫妄(delirium)或稱為急性錯亂期(acute confusional state) 1. 譫妄在極短的時間內(數天或數小時)發病,出現急遽的意 識模糊,智力、記憶及語言功能下降,伴隨著焦躁、焦慮等。 2.區分失智與譫妄的症狀(a)譫妄是急性發病(b)譫妄的病人會出 現幻覺,失智症病人很少發生(c)譫妄的病人其注意力非 常有限,而失智症病人的注意力卻是完整的


其他容易與失智症混淆的疾病

譫妄(delirium)或稱為急性錯亂期(acute confusional state) 1. 譫妄在極短的時間內(數天或數小時)發病,出現急遽的意識 模糊,智力、記憶及語言功能下降,伴隨著焦躁、焦慮等。 2.區分失智與譫妄的症狀 (a)譫妄是急性發病 (b)譫妄的病人會出現幻覺,失智症病人很少發生 (c)譫妄的病人注意力非常有限,失智症病人的注意力是完整。 在年紀較大的人將會有較高的致命率,研究75%出現譫妄的年長者大約一 年後死亡。 整


診斷與測驗的問題 • 失智症與其他可能疾病較不容易區分的地方 是在發病初期。 • 研究指出臨床上約有 30% 至 50% 的失智症 其實是誤診且不知其致病的原因。 • 阿茲海默型失智症與多重性梗塞失智症,如 果病理原因不同,在某些測驗方面的表現應 該也有所不同,但是兩者又有相同的症狀, 所以很難根據測驗的結果遽下定論


失智症的記憶改變 研究發現在中年的記憶改變可以預測其罹患失智 症的機率,不過記憶改變僅限於失智症的定義範 圍內許多的研究均只集中在阿茲海默型失智症。 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病人其短期記憶能力下降, 其原因可能為登錄訊息的問題 在疾病初期,他們在記憶能力的缺損主要來自登 錄新訊息的能力 ,記憶的質(無法區辨相似的聲 音)和量(短期記憶30秒的內容)皆表現不佳


失智症的記憶改變 • 阿茲海默型失智症在初期,工作記憶,中央執行系統功能(大 腦前額葉)下降。如:在短期記憶的作業(分心的字詞刺激) 刺激越難時的表現就越不好,無法將分心作業從正式記憶題目 中排除。 • 工作記憶方面的測量要注意質方面的差異 : 如:阿茲海默型、多重梗塞失智症的及正常老年人,要求他們 記住一些形狀圖形的移動秩序,當這些形狀圖形是具有彩色或是 不同形狀時,發現正常老年人與多重梗塞失智症的病人均可以利 用其色彩及形狀協助工作記憶的提升,阿茲海默型缺乏此能力, 研究結果顯示在失智症方面的工作記憶其質性的存在著差異 。


失智症的記憶改變 • 失智症遠期記憶也受到影響 1. 雖然有些說法認為失智症者容易遺忘昨天發生的 事,卻記得小時候發生的事情,但是研究顯示失 智症在有名人物的姓名及有名事件的測驗中表現低於 正常老年者,而在自傳式的記憶中,其退化的速度更 是嚴重。 2. 較為一致的結論是失智症病人的遠期記憶表現均不好 失智症病人在提取記憶的能力也不好 • 是否能改善失智症病人的記憶能力呢? • 如:使用「促發」的效果,就是在呈現字詞記憶前,使用一些相關 聯的字詞進行暗示的動作,不過其效果有


語言與語意歷程 • 最常使用評量失智症病人語言功能的方式,是請病人唸出對所看 到物體的名稱。 • 病人無法命名( anomia )是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病人常見的特徵, 因為儲存於大腦的相關語言訊息遺失所致。研究顯示阿茲海默型 失智症病人在特定的字詞與事件的語言表現比起一般性常用的語 言更快消退 • 失智症的語言作業上也表現不好,如:句子與圖片的配對測驗、 判斷句子文法的適合性及句子完成測驗等。表現均比起同年齡的 人差, • 常見的症狀:插入( intursions )說話時插入很多不正確的字詞 或句子、重複( perseverations )重複說出相同句子、詞,或字 詞的一部份、繞圈子( circumlocution ),對想要說話的主題無 法切實描述,以致於用一些無關的字詞重複說明


語言與語意歷程 • 並不是所有的語言功能都以相同的速度退化,如 :語音( phonology )的理解,字根( morpholo gy )的理解在初期海默型失智症病人的身上所還 算保存的較好 . • 研究發現阿茲海默型在國際成人閱讀測驗( Nati onal Adult Reading Test, NART ) • 表現卻明顯退化,後續的討論認為是記憶退化或 是智力退化所造成,並不見得是語言本身能力的 退化,而是語意記憶的缺損所致。


視覺空間技巧 • 畫 鐘測驗( clock drawing test, CDT )要求 病人照著時鐘的樣子畫出來 • 測驗在失智症的晚期其缺損明顯可見,但畫鐘測驗可 能由於作業過於簡單(只要複製),所以在早期沒有 區辦性。如果較為複雜的視覺空間作業,如:基本的 觸覺及彩色形狀的圖片區辨等作業,將會發現失智症 病人在此方面的功能退化。 • 發現失智症的病人其嗅覺能力變差,較無法對味道進 行判斷,此現象可以作為早期鑑定的指標 。


預測失智症  Andel (2001) 長期追蹤雙胞胎的認知功能變化,發現如有 雙胞胎之一罹患失智症,但另一位手足卻沒有罹患失智症。 未罹患失智症的手足在認知功能的表現相對比其他人來得 差,只是沒有達到疾病的程度,他們在需要意識控制( c onscious control )的作業上表現更不好,作者認為這 群個案其實已經在失智症的邊緣狀態  Balsis 等人( 2005 )的長期追蹤發現人格的改變是失智 症的先驅指標  研究年長者的書寫能力時,則發現書寫變得較為潦草及簡 短是發生在失智症之前。


照顧者的影響  無法辨認出親人的失智症者病人無法給予照顧者任何友誼 、親情的回饋,照顧者所承受的壓力是相當獨特的,在照 顧血管型的初期壓力特別大 。  有證據顯示,照顧失智症的親屬罹患憂鬱症、焦慮及身心 症的比率相當高,當病人的病情嚴重時,其照顧者的身心 適應更差,自殺率也很高。  照顧者的社會角色會影響其承受壓力的程度,研究發現當 照顧者是家庭主婦,沒有社會網絡的支持,加上家庭事務 變得更為繁重時,容易罹患憂鬱症 ﹔如果照顧者有工作 ,病人失能的程度及增加的家事影響不大,但是規律的活 動被打斷,卻是主要壓力的來源。  男性照顧者隨著照顧時間增加,其憂鬱情緒增加,而女性 照顧者則保持穩定的狀況。


總論與回顧 • 失智症是記憶、智力其語言功能功能逐漸下降的 疾病,並時常伴隨著人格改變及運動能力的失調 • 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症狀與發展歷程,雖然有些 疾病與失智症有類似的症狀,但是有不同的疾病 發展歷程 • 在生理的層次,失智症是由於不同大腦區域的萎 縮,而幾乎所有的失智症均有智力退化的問題


總論與回顧 • 嚴重症狀誇大了盛行率,其實,只有年長者的 5 至 6% 的比率會罹患失智者,而死亡的發生大約 是在病程的中。 • 所有的失智症均可能在老化前發病,有些疾病甚 至在 65 歲以後很少見。 • 心理功能與正常老化的心理功能有明顯差異,因 此失智症不是老化所自然引起的現象。 • 雖然在發病的初期,失智症與正常老化者不見得 可以區分,但是雖著疾病的變化,其病程與正常 老化明顯不同。


BPSD 發生率 失智症患者,特別是晚期,發生行為及精神症狀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dementia, BPSD)

的比例可達 60-98% 患者也因此提早入住 安養機構,加速認知 功能退化,增加社會 成本。

BPSD 發生率:文獻回顧 表 現

平均 %

情感 / 情緒混亂 (disturbed affect/mood)

19

觀念混亂 (disturbed ideation)

34

知覺改變 (altered perception) ● 幻覺 (hallucination) ● 知覺錯亂 (misperceptions)

28 23

躁動 (agitation) ● 總體 (global) ● 漫遊 (wandering)

44 18

侵犯 (aggression) ● 言語 (verbal) ● 肢體 (physical) ● 頑固 (restive)/ 不合作 (uncooperative)

24 14 44

32



失智長者照顧

透過認知、懷舊治療性活動訓練其認知能力,減緩退化速度


孩子 ! 等我一下 孩子!當你還很小的時候, 我花了很多的時間, 教你慢慢的用湯匙、用筷子吃東 西, 教你繫鞋帶、扣釦子,溜滑梯; 教你穿衣服、梳頭髮,擤鼻涕; 這些和你在一起的點點滴滴, 是多麼的令我懷念不已! 所以當我想不起來,接不上話的時 候, 請給我一點時間,等我一下, 讓我再想一想…… 極可能最後連要說什麼的, 我也一併忘記! 孩子!你記得我們練習了好幾 百回 學會的第一首娃娃歌嗎? 是否還記得總要我絞盡腦 汁 去回答不知從哪兒冒出來 的 「為什麼」嗎 ?

孩子!你記得我們練習了好幾百回 學會的第一首娃娃歌嗎? 是否還記得總要我絞盡腦汁 去回答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為什麼」嗎 ? 所以當我重覆又重覆說著老掉牙的故事 哼著我孩提時代的兒歌時, 體諒我,讓我繼續沈醉在這些回憶中吧! 切望你,也能陪著我閒話家常吧! 孩子!現在,我常忘了扣釦子、繫鞋帶。 吃飯時,會弄髒衣服; 梳頭髮時,手還會不停地抖。 不要催促我, 要對我多一些耐心與溫柔。 只要有你在一起, 就會有很多的溫暖湧上心頭。 孩子! 如今我的腳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 所以請你緊緊的握著我的手, 陪著我,慢慢地, 就像當年一樣 我帶著你一步一步地走。



憂 鬱 症 (1)  指低落的情緒持續一段時間,且影響到日常 生活功能,他們會有不正確的罪惡感、覺得 自己沒有價值、缺乏生理及心理上的動力去 完成日常的事物,嚴重者甚至有自殺的計畫 與自殺的想法。  年長者的憂鬱症發生率,低於其他年齡層。  年長的憂鬱症有時候會誤認為是假性失智症 ,研究發現約有 11% 的憂鬱症被認為是失智 症。


憂 鬱 症 (2) • 晚年會引起憂鬱情緒是一些壓力及負向的事件, 喪偶,身體疾病及服用藥物的副作用,也會引起 。 • 研究發現老年人罹患的慢性病越多,其得到憂鬱 症的比率越高。 • 長期慢性疼痛的疾病,如關節炎,其情況較之糖 尿病(較不疼痛),更是明顯。此外有研究發現 肥胖、記憶能力不好等都容易引起憂鬱症。


憂鬱症 (3) • 知覺到的社會支持、經濟問題、遺傳因素、知覺 到的健康狀況、知覺到的照顧、從生病中恢復的 情況、參與活動的程度、參與宗教的程度、負向 生活事件、長期的人際關係困擾,均會影響到憂 鬱症的發生機率。 • 個體的社經因素、自我控制感及社會支持都可以 獨立的預測憂鬱症。 • 長期追蹤研究中指出憂鬱症也可以預測個體所遭 遇的負向事件,也就是說,當個體越憂鬱,越容 易遇到糟糕的事情。


患病機率 (4) • 年長者罹患憂鬱症的比率較高,在美國約 有 10% 左右的年長者比起全球平均的 1% , 相對而言較高,此外有的研究發現在非機 構中的年長者其憂鬱症比率較高,可能是 因為使用診斷的標準不同。


憂鬱症的癒後與自殺 (5) • 憂鬱症經過藥物治療後,恢復的比率終身約 60% ,短暫的恢復約 2 0% ,沒有年齡上的差異。 • 增加運動量對於年長者來說可以降低憂鬱情緒,但是自殺的比率 並不樂觀,雖然在青少年時期因憂鬱症而自殺的比率較高,但是 年長者採取自殺而成功的情況較多。 • 約 50% 失敗率,大部分是自殺方式的選擇不同而導致,有些是體 力受到限制所致,年長者較多選擇那些決心要自殺的方式,例如 :開槍自殺及上吊,而年輕組較會選擇溫和的作法,例如:服用 從朋友或家人處得到的藥物,像安眠藥等。


自殺 (1) • 自殺的原因:年長者通常是為了想逃避從承受的痛苦 與疼痛,而年輕人可能是想藉此改變其生活情境。 • 研究結果發現年長的自殺比率與種族與性別有關,女 性白人與男性黑人的自殺率在年長者是下降的,唯有 男性白人的自殺率是上升的。例如失去配偶後一年內 的自殺率很高 。 • 在英格蘭西部的研究發現年長者的憂鬱症與日照長短 有關。


自殺 (2) • 另一個研究中發現 60 至 80 歲的男性白人 其憂鬱情緒較高,但是女性則否。 • 在加拿大的研究發現,年長的自殺率與收 入有關,有些證據指出與年長者的健康狀 況、服用藥物的影響、社會孤立程度及失 去親人有關


躁鬱症 • 躁鬱症發作於生命晚期是較為少 見,若是年長者發現有躁期的行 為,有可能是其他器質性的原因 造成,例如失智症。


焦慮症 (1) • 定義: 指長時間承受極度的不安、睡不著、疲倦等症狀以致 於影響到日常生活功能 。 • 診斷類型: 1. 懼怕 (phobias) 2. 恐慌發作 (panic disorder) 、 3. 強迫症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 4. 廣泛性焦慮症 (generalised anxiety) 。


焦慮症 (2) • 年長者發生的比率不高,在每個年齡層都是最常 見的疾病,與憂鬱症一起出現。 • 研究約有 10% 的年長者罹患此病,最常見的是懼 怕症( phobias ),特別是害怕到空曠的環境 ( agoraphoria ,懼曠症) • 年長者在獨居的環境中會感到不安與焦慮,最常 見的擔心是跌倒、獨自死亡與孤單 。


老人憂鬱量表 (GDS) 以下列舉的問題是人們對一些事物的感受。請回想在過去一星期內,你是否曾有以下的 感受。

評量日期/結果 評量項目 是

1.你基本上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意嗎?

2.你是否己放棄了很多以往的活動和嗜好?

3.你是否覺得生活空虛?

4.你是否常常感到煩悶?

5.你是否常常感到心情愉快呢?

11.你認為現在活著是一件好事嗎?

12.你是否覺得自己現在是一無是處呢?

13.你是否感到精力充足?

14.你是否覺得自己的處境無望?

15.你覺得大部份人的境況比自己好嗎?

6.你是否害怕將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在你身上 呢? 7.你是否大部份時間感到快樂呢? 8.你是否常常感到無助? (即是沒有人能幫自 己) 9.你是否寧願晚上留在家,而不愛出外做些有 新意的事情? (譬如:和家人到一間新開張餐館吃晚飯) 10.你是否覺得你比大多數人有多些記憶的問 題呢?

總分 ※備註:在圈圈處『』勾選者予以 1 分。 ※提醒您!大於 5 分表示有憂鬱症狀;大於 10 分表示已達憂鬱之診斷。


2014 年諾貝爾生醫獎- 發現大腦裡空間記憶的構築細胞 美國與英國雙重國籍的 John O’Keefe 、挪威的 May‐Britt Moser 及 Edvard I. Moser 夫婦,三人因發現大腦定位系統的神經細胞,共 同獲得 2014 年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 May‐Britt Moser 及 Edvard I. Moser 發現座標系統 May‐Britt Moser 及 Edvard I. Moser 在大腦內嗅皮質 (entorhinal cortex) ,有令人驚訝的細胞活動模式,他們發現當大鼠通過六角形 的網格路徑多重位置,某些細胞會被活化。此每一細胞會受到特定空 間模式的活化,這些細胞合稱為網格細胞 (grid cells) ,建構座標 系統,負責空間導航。並與能辨識所在方位及房間的界線的內嗅皮質 其他細胞合作,與海馬迴區的位置細胞,共同形成空間路線圖。此空 間路線迴路,建置腦內複雜的位置系統 - 腦內 GPS 。 三人的在大腦位置系統領域的前瞻性研究,有助於我們去理解空間記 憶喪失的機制,以及尋找此類疾病的治療方式。也開啟人類瞭解其它 認知過程,如記憶、思考、及規劃的新方向。


文 獻 參 考 1. 唐嘉 良 (1999) .失智症.國防醫學, 29(1) , 7-14 。 2. 鄧鐘 泉 (1998) .血管性失智症.國防醫學, 26(1) , 2 1-23 。 4. 2010 ; 5(3) : 3. 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 慈濟醫學 Tzu Chi Med J 200618 (Suppl 5)182-189


謝 謝 聆 聽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