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聯盟跨領域人才培育課程模組-106年優化二版
產品設計 使用性評估 與應用 大同大學 工業設計系 王明旭 兼任講師
X
大同大學 工業設計系 楊朝陽 副教授
X
大同大學 媒體設計系 陳彥甫 助理教授 本教材內容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3.0台灣授權條款。
106
目錄 03 概述 05 模組規劃 07 實施步驟及內容 07 單元一:目標使用者探索與人物誌(Persona)建立 10 單元二:使用性評估原則與主觀評估 16 單元三:客觀評估與事件相關電位(ERP)技術 19 單元四:使用性評估彙整與設計應用 21 單元五:使用情境腳本建立與評估 23 單元六:3D列印實作與拆件列印評估 26 實際案例 - 椅子評估與事件相關電位學習 26 教學實況紀錄 27 學生作品 32 課程集錦 36 建議及注意事項 38 模組開發歷史
產品設計使用性評估與應用模組 王明旭 兼任講師 大同大學 工業設計系
X
楊朝陽 副教授 大同大學 工業設計系
X
陳彥甫 助理教授 大同大學 媒體設計系
概述 模組簡介 在創新設計的學習中,探索不同產 品的功能與特色,進而發現現有目 標使用者(target users)對於市面商 品的使用性(usability)意見與優缺 評估,將有助於創新開發者了解市 場現況與產品發展,也是創新設計 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關鍵。 「產品設計使用性評估與應用」課 程模組,希望從使用者與產品使用 性出發,從中發現產品使用性問
題與評估工具的學習,並進行創意 發想與實作練習。課程目標將以⼈ 為本、實際使用與觀察體驗的創新 設計理念,整合學⽣創新發想、設 計思考及動手實作的能⼒,並強調 跨領域合作的團隊創新設計。本課 程模組為創新流程(Process)類型 的P模組,主要教導學⽣在了解目標 使用者實際使用產品的經驗與歷程, 進⽽提出系統性的主客觀使用性 3
評估策略與成果,最後針對產品使 用性評估的成果進行創意發想實作 與再評估。 本課程模組強調以人為本、探索 問題、解決真實問題,並以實際生 活產品為例,探索使用者在⽣活中 會⾯臨的產品使用性問題,並以創 新發想提出具體可⾏的解決⽅案並 進行再測試評估,達到創新思考與 設計實現的課程目標。產品的評估 除了主觀評估(自我感受)之外,還
包含客觀評估(生理訊號),同時考量 主客觀評估是因為自我感受良好有 時並不代表是正確的資訊。因此本 模組希望將主客觀評估同時帶入課 程中,讓同學正確認識了解關於產 品評估的可能條件。老師在操作課 程上,可以導入主客觀評估並讓同 學思考了解在產品創新設計過程中, 如何思考什麼是對的設計元素與條 件,作為發想過程的參考條件。
課程目標 *透過課程了解與認識目標使用者探索 *透過課程了解與認識產品使用性評估 *透過課程學習事件相關電位(ERP)技術與應用 *練習操作事件相關電位(ERP)技術與案例應用 *執行使用性評估應用於創新設計實作案例 *練習建立及評估使用情境腳本 *透過課程了解3D列印相關技術與應用 *練習操作3D列印與拆件列印評估
課程目標
適用課程
本模組適用對創新設計與開發有 興趣之大學部與研究所學生,不 限科系。
本模組以創新技術應用導向,適 用以創新產品設計發展相關服務 或產品之課程,不限學科領域皆 適用。
應用場域
預期效益
日常生活中之相關產品設計,例 如居家用品、輔具與客製化用品。
供學生修習進階使用性評估課程, 及未來參與相關創新服務或產業 的基礎。 4
模組規劃 教學理念
「產品設計使用性評估與應用」課程模組運 ⽤智齡聯盟創新教學理念,以學習者為中⼼ 參與式學習,培養學⽣發揮⾃⾝專業、跨領 域合作能⼒,並以雙教師協同教學,引導學 ⽣設計思考(Designthinking)流程,從探索 (Discover)、界定問題(Define)、概念發展 (Develop)到付諸實現(Deliver),讓學員組成 跨域⼩組,透過使用者探索、使用性實際測 試、共同討論與分享不同觀點意⾒並深入分 析問題,尋找創新產品設計最佳⽅案。
課程時間 總時數 12小時 四個單元
學生人數
模組大綱
本模組建議學生人數 為25~30位,可分為 4~5組,每組學生皆 為跨領域組成。
透過目標使用者(target users)的觀察與評估,進而 建立典型目標使用者的人物誌(Persona)。
學生成果評量方式
單元一:目標使用者探索與人物誌(Persona) 建立(2小時)
單元二:使用性評估原則與主觀評估(2小時) 教導同學關於產品使用性評估原則,並進行主觀使用 性評估學習與實際操作練習。
單元三:客觀評估與事件相關電位(ERP)技術 (4小時) 客觀使用性評估學習與實際操作,以腦波設備進行事 件相關電位(ERP)的實際操作練習。
單元四:使用性評估彙整與設計應用(4小時) 針對主觀與客觀使用性評估結果彙整,並進行創新設 計應用。
單元五:使用情境腳本建立與評估(4小時) 教導同學建立使用情境腳本,並評估產品使用情境可 行性。
單元六:3D列印實作與拆件列印評估(6小時) 學習3D列印原理及技巧,並進行3D模型拆件列印評 估。 5
本課程模組之成果評 量方式為評核學員提 出的產品使用性評估 方案,從不同面向提 出未來產品創新使用 性評估建議的設計方 案。 可由課程教師、使用 者與設計師共同組成 評審團,從內容適切 性、考量完整性、具 體可行性、創新性、 報告表達等項提供回 饋。
課程規劃
教學師資及人員
授課教師:2位
教學助理:2位
使用者:3~4位
工作人員:1位
工作坊課程規劃、教學活動設計、事件 相關電位(ERP)設備介紹與操作示範及 引導小組討論。 協助相關課程規劃、事件相關電位(ERP) 裝備設定與操作、場地規劃及行政業務。
以口語表達清楚之目標使用者提供,於 單元三與學習者進行使用者使用產品的 互動對話,可依據各組別所提出議題進 行目標使用者的安排。
協助課程準備、問題排除及教學實施。
6
實施步驟及內容 單元規劃 2 HR
2 HR
4 HR
4 HR
4 HR
6 HR
目標使用 者探索與 人物誌建 立
使用性評 估原則與 主觀評估
客觀評估 與事件相 關電位技 術
使用性評 估彙整與 設計應用
使用情境 腳本建立 與評估
3D列印實 作與拆件 列印評估
單元一
單元二
單元三
單元四
單元五
單元六
單元一:目標使用者探索與人物誌建立 教學方法 講授法:由授課教師先以簡報方式,引言本課程的教 學目標,講授目標使用者(target users)介紹,接著 進行人物誌(persona)的說明,藉以了解使用者特質、 條件、限制與需求,建立基本與正確的目標使用者知 識內涵。
教學內容 在創新設計與開發的過程中,了解目標使用者的問 題、條件、限制與需求是絕對需要的重要資訊,而除 了相關使用者資料的收集之外,實際的溝通話更是關 鍵資訊掌握的重要程序,透過使用者資料的收集與彙 整,藉以分析統整出典型的使用者代表,再透過這些 統整資訊建立目標使用者人物誌(persona),以明確 且真實掌握目標使用者的特質與需求,以作為後續進 行產品使用性評估的重要對象依據。
7
目標 了解與認識 目標使用者 與人物誌 時間 2 HR 場地 室內教室 器材 海報紙、白 板筆
教學程序-1:溝通對話
透過與目標使用者的溝通,先了解使用者的特質、需求與限制,進而 收集目標使用者對於特定產品的想法。
教學程序-2:資訊統整
發想使用者對於特定產品可能的使用性評估元素,並進行統整分析。
8
教學程序-3:情境表達
透過對話、溝通與統整分析建立目標使用者的人物誌
9
單元二:使用性評估原則與主觀評估 目標 了解與認識使用性評估 與主觀評估
時間 2 HR 場地 室內教室 器材 目標測試產品
教學方法 講授與操作法:授課教師先以簡報方式, 說明學理上的使用性評估(usability testing),讓修課同學認識何謂使用性評 估以及相關的原則與效標。並進行主觀 使用性評估的與練習與實作,藉以認識 主觀的評估原則與操作程序。
教學內容 介紹使用性評估的評估原則與方法,並 讓修課同學們針對主觀評估部分進行探 討與實作演練,並以實際的目標使用者 與對應的產品進行實務操作與練習,並 進行主觀使用性評估與分析。
教學程序
10
產品使用性主觀評估工作坊
選定目標測試產品,並收集多元性的類型作為測試目標。
受試者進行測試並挑選測試目標,實際使用測試並提出主觀測試意見 與想法。
授課步驟
A. 挑選與準備適當的評估物件產品 B. 建立主觀評估環境 C. 設定產品主觀評估表 D. 進主觀評估實驗 E. 分析主觀評估實驗成果 11
建立主觀使用性評估表單,並進行使用者主觀評估
讓使用者進行不同測試目標的評估分析與比較
12
目標物:椅子,主觀使用性評估(使用性發想) 13
目標物:椅子,主觀使用性評估(評估表達/記錄) 14
目標物:椅子,主觀使用性評估(統整分析) 15
單元三:客觀評估與事件相關電位(ERP)技術 教學方法 目標 學習與操作客觀評估與 事件相關電位技術
時間 4 HR
場地 室內教室
器材 事件相關電位(ERP) 設備
講授與操作法:授課教師先以簡報方式, 進行客觀使用性評估的與練習與實作, 藉以認識客觀的評估原則與操作程序。 透過事件相關電位(ERP)技術的學習與操 作,並透過實際案例計進行練習。ERP設 備約新台幣60萬,目前ERP設備使用程序 相對簡便許多,包含訊號偵測帽、主機 與連接線路,因此操作使用的學習在課 程說明後皆可以上手操作。
教學內容 讓修課同學們針對客觀評估部分進行探 討與實作演練,並以實際的目標使用者 與對應的產品進行事件相關電位(ERP)技 術實務操作與練習,並進行客觀使用性 評估與分析。
教學程序
16
產品使用性主觀評估工作坊
使用性評估分析:主觀 vs. 客觀
事件相關電位(ERP)設備-NeXus 32 EXG Sensors 17
產品使用性主觀評估工作坊
事件相關電位(ERP)設備設定-NeXus 32 EXG Sensors 1.尺寸量測與定位點設定 2.電極量測帽配戴與定位 3.傳導凝膠注入與確認
事件相關電位(ERP)設備測試-NeXus 32 EXG Sensors 1.目標測試物:椅子 2.目標測試物:智慧手機
18
單元四:使用性評估彙整與設計應用 目標 學習與操作事件相關電位 技術,並進行應用 時間 4 HR 場地 室內教室 器材 事件相關電位(ERP)設 備+測試產品
教學方法 操作法:讓修課同學進行使用性評估 與彙整,並透過小組討論進行實驗設 計與刺激物製作,藉以作為使用性評 估設計應用的重要依據。
教學內容 針對ERP評估部分進行探討與實作演 練,並以實際的產品進行事件相關電 位(ERP)技術實務操作與練習,並進行 客觀使用性評估與分析。透過小組腦 力激盪討論進行實驗設計與刺激物發 想與製作,藉以作為使用性評估設計 應用的重要依據。
教學程序
19
事件相關電位(ERP)設備測試-NeXus 32 EXG Sensors 實際的產品進行事件相關電位(ERP)技術實務操作與練習,並進行客 觀使用性評估與分析。透過小組腦力激盪討論進行實驗設計與刺激物 發想與製作,藉以作為使用性評估設計應用的重要依據。除了可以以 租用方案之外,目前許多學校陸續有添購ERP設備,可以溝通租借。
20
單元五:使用情境腳本建立與評估 目標 學習建立產品使用情境腳 本,並評估使用流程 時間 4 HR 場地 室內教室 器材 白紙、便利貼、筆
教學方法 操作法:讓修課同學進行產品使用情 境的建立,透過小組討論進行產品、 環境與使用者之間的使用流程評估。
教學內容 介紹情境腳本分鏡圖方法與原則,並 讓修課同學們針對產品使用腳本進行 探討與實作演練,並以實際的目標使 用者與對應的產品進行實務操作與練 習,並進行產品、環境與使用者之間 的使用流程評估。
教學程序 分鏡方法與 原則
產品使用情 境腳本建立
產品使用情 境腳本評估
Storyboar d & Script 21
使用情境腳本建立與評估操作流程
產品功能、環境與物件設定
產品使用流程—使用者、產品及環境間的互動腳本 1.目標測試物:產品 2.目標測試物:智慧手機 22
單元六:3D列印實作與拆件列印評估 教學方法
時間 6 HR
講授與操作法:授課教師先以簡報方式, 說明3D列印技術與練習實作,讓學生 理解如何將已建好的3D模型透過3D列 印技術列印,並透過拆件列印評估,藉 以認識可將大件3D模型分件列印,最 後進行組裝。
場地 室內教室
教學內容
目標 學習與操作3D列印相關 技術與評估
器材 3D列印機及線材
介紹3D列印原理及3D列印機可讀檔案 格式,讓修課學生們針對3D列印部分 進行探討與實作演練,並以建好的3D 模型,以不同尺寸大小進行列印操作, 並進行拆件列印評估。
教學程序
23
教學程序-1:3D列印原理
透過上課簡報,讓學生先瞭解3D列印原理,以及如何將3D軟體建好 模型匯入至3D列印軟體,進而開始3D列印工作。
教學程序-2:3D列印練習
實際操作3D列印軟體,並進行小尺寸3D模型列印試作。
24
教學程序-3:拆件列印評估
透過小尺寸模型的3D列印實務操作與練習,以確定作品呈現的合理 性,並進行實際產品1:1列印評估。透過Arduino板、感應器尺寸及 線路配放位置的討論,進而確定作品實際列印尺寸,以及適合的拆件 列印方式,減少不必要的黏合,讓作品可以更完美的呈現。 25
實際案例 - 椅子評估與事件相關電位學習 教學實況紀錄
26
學生作品分享(1)
27
學生作品分享(2)
28
學生作品分享(3)
29
學生作品分享(4)
30
學生作品分享(5)
31
課程集錦
32
課程集錦
33
課程集錦
34
產品使用性評估知識與經驗分享
35
建議及注意事項 產品使用性評估工作坊是屬於創 新技術實作與應用的課程,課前 而除了繁複的相關軟硬體的準備 之外,課程進行中如何讓學員有 效且即時的學習,並進行實作應 用將是短期間工作坊課程的重要 挑戰,除了相關課程內容與材料 的準備,以下幾點建議提供教學 參考: 1.課程前(目標確認) *授課老師:設定明確課程目標 授課教師對於工作坊一開始設定 的方向與目標任務的定義很重要, 有目標原則性的開放可讓學員在 有限的時間內做正確且有效率的 創新學習。 *學員:課前預習作業學習 工作坊行前知識的建構與收集, 有助於提升事件相關電位(ERP)教 學的運作效率,讓學員提早了解 相關技術發展、目標使用者、環 境與相關條件,可減少學員過程 中學習磨合的時間。
36
2.課程中(參與執行) *授課老師:目標檢核點確認 在學員學習過程中需定下每個學 習、思考與報告的檢核點,適當 的介入與溝通,可立即排除錯誤 的思考方向、疏通有爭議的概念 與停滯的想法,避免學員離題。 學習成果不是工作坊最重要目標, 工作坊的最大期待與目標是讓學 員們透過創新技術學習與使用者 對話、合作與設計進而產生客觀 合理的創新思考與實作應用。 *學員:找到對的應用問題 透過創新技術的學習與應用,並 讓學員與參與者一起對話與思考, 進而找到對的問題與需求,如果 學員們能正確的思考使用者的問 題與需求,並作最佳的技術應用, 自然會有好的創新成果產生,因 此工作坊的思考過程比成果還重 要。
建議及注意事項 3.課程後(成果驗收) *授課老師:目標與成果呼應 在工作坊結束前,授課教師可與學員共 同檢視目標設定與成果達成的契合度, 並針對事件相關電位(ERP)創新設計過 程進行檢討與修正。 *學員:創新概念生成與驗證 透過團隊對話與思考,產生創新想法與 概念,並於過程中持續與使用者共同討 論、修正與實踐,達到工作坊的學習目 標。
37
模組開發歷史 智齡聯盟「產品設計使用性評估與應用」模組,係「教育部智慧生活 整創聯盟」計畫補助大同大學,自2015年開始開發的課程模組,原先 由工設系王明旭講師和工設系楊朝陽副教授規劃開發,並在大同大學 工設系舉辦工作坊試教,共開發四個不同單元。 課程模組在2017年由大同大學媒設系陳彥甫助理教授於「數位創作與 整合」課程中進行教學,並增加第五個單元,以適合媒設系學生設計 製作互動設計作品的教材,目前已經歷過兩次教學,各版本發展及試 教重點內容如下:
1.第一次教學 2016年由大同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王明旭老師和楊朝陽老師合作,於大 同大學工業設計學系辦理四場不同工作坊,規劃四個不同單元,參與 學生人數共約80人,發展本模組的初版教材。 2.第二次教學 2017年2月至5月,由大同大學媒體設計學系陳彥甫老師授課,將課 程模組持續在大同大學媒體設計學系的「數位創作與整合」課程授課, 參與人數26人。此次教學應用在課程學期不同週次,並由陳彥甫老師 增加「3D列印實作與拆件列印」評估以補充本模組教材。 3.第三次教學 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由大同大學媒體設計學系陳彥甫老師授課, 將課程模組持續在大同大學媒體設計學系的「數位創作與整合」一學 年課程授課,參與人數58人。此次教學應用在課程學期不同週次,增 加「使用情境腳本建立與評估」以補充本模組教材。
38
Note
39
Note
40
智齡聯盟課程模組系列
產品設計使用性評估與應用 開發教師:楊朝陽 副教授 (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系) 王明旭 講師 (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系) 陳彥甫 助理教授 (大同大學媒體設計系) 開發學校:大同大學 原屬課程:使用性評估工作坊、數位創作與整合 內容編輯 : 陳彥甫 助理教授 (大同大學媒體設計系) 傅翊棋 (大同工業設計學系) 版面設計 : 楊哲玟 專任助理 (臺大土木工程學系) 杜欣恩 (臺科大工商業設計系) 排版格式:林喬茵 (臺灣大學智活中心) 開發時間:105年1月31日 初版、106年12月20日優化版、 107 年12月30日優化二版 計畫名稱:智齡聯盟 計畫網站:www.t-edu.tw 計畫主持人 : 劉佩玲 特聘教授(臺大智活中心) 共同主持人:毛慧芬 副教授(臺大職能治療系) 協同主持人:楊朝陽 副教授 (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系) 指導單位:教育部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培育計畫 執行單位:臺灣大學智慧生活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 106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聯絡資訊:(02)3366-3366 分機55201 silverstaff@caece.net 本教材內容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3.0台灣授權條款。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