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洞見發掘教學

Page 1

智齡聯盟跨領域人才培育課程模組-107年研發初版

使用者洞見 發掘教學 臺北醫學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邱佳慧 副教授

X 臺北醫學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王明旭 助理教授

本教材內容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3.0台灣授權條款。

10


目錄

03 概述 05 模組規劃 07 實施步驟及內容 07 單元一:使用者經驗研究方法 08 單元二:洞見發掘實務演練 15 單元三:分析需求與洞見的差異 22 單元四:驗證Persona的差異 24 實際案例 25 教學實況紀錄 31 學生作品 33 訪談與回饋 36 建議及注意事項


使用者洞見發掘教學 邱佳慧 副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開發教師

X

王明旭 副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概述 模組簡介 洞見,始終是一個問題探索階段或者是定義問題歷程中,相當重要的關 鍵點。但如何發掘使用者洞見,如何更為合理而有邏輯地發現洞見。是 這個模組最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本模組由人文領域的邱佳慧老師與設計領域的王明旭老師共同研發,透 過引導學員以四步驟完成洞見挖掘,綜結出議題中的重要命題。

3


模組目標 1.挖掘使用者痛點與需求點 2.挖掘使用者洞見 3.設定需求條件與設計條件 4.萃取議題中的命題

教學時數 本模組包括四個單元,總計教學時數為12小時。 單元一:使用者痛點調查(3時數) 單元二:使用者洞見挖掘(3時數) 單元三:需求條件與設計條件設定(3時數) 單元四:議題中的命題訂定(3時數)

適⽤學習者

適用課程

有意願帶領學員發覺問 題,而且有明確使用者 作為對象之學習歷程

有明確服務對象或者是需要調查之

應用場域

預期效益

有明確使用者作為族群

引導學員更具同理心理解他者

的場域

使用者之課程均適用

4


模組規劃

課程時間

教學理念

過去智齡團隊的電子書模組中不乏「觀察 體驗」或者是「設計思考」面向之階段單 元,然而,面對高齡議題的問題發覺或者 是解法,始終都有專業支撐的多元運用。 但回歸「定義問題」階段時,學員們對於 問題核心的「使用者洞見」,卻往往不得 其門而入,是故,本教學模組的開發初衷 正是因此而設。

總時數 12小時 四個單元

學生人數 30人

場域洽談

模組大綱

議題導向之場域,例 如高齡議題中的展齡 中心,或者是醫療議 題中的離島場域

單元一:使用者經驗研究方法 挖掘使用者痛點(4小時) 1.挖掘使用者痛點與需求點

單元二 : 洞見發掘實務演練 挖掘使用者洞見(6小時) 2.挖掘使用者洞見

學生成果評量方式 1.創意發想報告 (40分) 2.創意洞察策略報 告(30分) 3.創意解方 (20分) 4.小組成果發表 (10分)

單元三 : 分析需求與洞見的差異 設定條件(1小時) 3.設定需求條件與設計條件

單元四 : 驗證Persona的差距 議題中的命題 (1小時) 4.萃取議題中的命題。

5


課程規劃

教學師資及人員 授課教師:2位

人文領域教師一位 設計領域教師一位

設計領域助教一位

教學助理:1位 議題成果合作產業教師一位

業師:1位 熟齡族群長輩數位(一組一位)

長者:0位

工作人員:1位

攝影紀錄工作人員一位 課程紀錄工作人員一位 行政庶務工作人員一位

6


實施步驟及內容 單元規劃

4 HR

6 HR

1 HR

1 HR

使用者經驗 研究方法

洞見發掘實 務演練

分析需求與 洞見的差異

驗證Persona 的差距

單元一

單元二

單元三

單元四

本次電子書以特定議題為導向,例如以肌少症或者是失智症作為議題, 作為理解對象,尋找洞見,確認需求的學習步驟方向。

單元說明:洞見發現四部曲 教學方法 1.透過使用者經驗研究方法 採用文獻閱讀與查找,場域觀察與紀錄等方法

目標 真正找到有 價值的洞見 時間 12 HR

2.洞見發掘實務演練 採用心智圖或便利貼KJ法

場地 室內教室

3.分析需求與洞見的差異 以(因為....所以)以及(YES,AND)方法

器材 投影機、麥 克風

4.驗證與修訂Persona 採用人物誌方法

7


教學內容 1.透過使用者經驗研究方法 例如文獻閱讀與查找,場域觀察與紀錄等方法,作為前期研究的項目, 以引導學生理解議題與對象。 2.洞見發掘實務演練 研究方法後採用心智圖或便利貼KJ法,作為文獻為基礎的初步分析。同 時,以此尋找議題中的衝突與困難。 3.分析需求與洞見的差異 以(因為....所以)以及(YES,AND)方法,深度挖掘需求點與洞見點的差異。 同時整理設計條件,並以設計條件回扣前期研究理論。 4.驗證與修訂Persona 以設計條件重新修訂人物誌,並從中萃取議題中的命題。

圖片擺放區域 照片說明,請使用像素650x650,300dpi以上的檔案,請務 必有清晰的面容。若排版印刷有需要時,會跟您索取原檔, 所以請保留原檔,謝謝^^

Teaching note 1.四部曲之間的關聯性是整個模組教學中最難的部分。 2.四部曲的表單都是可以拆開來使用的教學工具。 3.鎖定議題與前期研究,在這個模組中是很重要的工作。

8


實際案例 -「肌少症 x 熟齡洞見」工作坊 引言

肌少症是高齡長輩常見的生理問題,不論是獨居的長輩,或者是與孫子 同住的長輩,抑或是兩位互相照顧的夫妻,開刀需要復健的爺爺奶奶等。 都是肌少症的可能族群。透過實作工作坊實踐教學模組。

文獻查找是基本的前期研究工作 透過文獻進行資料彙編 從文獻中找到個人發現

文字文字文字文字文字文字文文 字文字文字文字文字文字文字文 字文字文字文字文字文字文字文 字文字文字文字文字。

文字文字文字文字文字文字文文 字文字文字文字文字文字文字文 字文字文字文字文字文字文字文 字文字文字文字文字。

9


實際案例 - 使用者洞見發掘教學 教學實況紀錄

圖片擺放區域

心智圖整理議題因果關係

照片說明,請使用像素650x650, 300dpi以上的檔案,請務必有 清晰的面容。若排版印刷有需 要時,會跟您索取原檔,所以 請保留原檔,謝謝^^

便利貼搭配KJ法整理需求

圖片擺放區域

依照病程思考設計階段需 求與項目

圖片擺放區域

10


學生作品

肌少症toolkit 問題:透過祖孫共同參與的肌少症復健需求

一組學生設計握式握杯, 協助肌少症長輩喝水時也 能復健。 一組學生設計可以陪著孫 子一起運動的桌遊。 一組學生設計可以夫妻兩 人一起增強肌耐力的健康 包。

11


訪談與回饋

便利貼反思法 問題:第一階段的學習思考

12


建議及注意事項 1.使用者洞見挖掘是問題探索的階段性任 務,但問題探索始終是老師或學生比較少 完整走過的解題階段。需要多練習~~~ 2.問題探索階段的洞見是很不容易挖掘的, 又該如何讓每個階段環環相扣,也是必須 不斷回頭檢驗的發展歷程。

模組開發歷史 這是第一次發展的模組,也是首次進行教 學實踐的模組。待未來更為成熟後,擬再 推廣更多場次,以及更多地方。

13


Note

14


Note

15


Note

16


智齡聯盟課程模組系列

使用者洞見發掘教學模組 開發教師:邱佳慧 副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王明旭 助理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開發學校:臺北醫學大學 原屬課程:設計導論 內容編輯 : 林喬茵 專任助理 (臺大智活中心) 版面設計 : 楊哲玟 專任助理 (臺大土木工程學系) 杜欣恩 (臺科大工商業設計系) 開發時間:107年11月30日 研發初版 計畫名稱:智齡聯盟 計畫網站:www.t-edu.tw 計畫主持人 : 劉佩玲 特聘教授 (臺大智活中心) 共同主持人:毛慧芬 副教授 (臺大職能治療系) 協同主持人:邱佳慧 副教授 (北醫通識教育中心) 指導單位:教育部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培育計畫 執行單位:臺灣大學智慧生活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 106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聯絡資訊:(02)3366-3366 分機55336 silverstaff@caece.net 本教材內容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3.0台灣授權條款。

17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