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發展與退休適應
柯良宜 2013/12/14
工作發展與退休適應 站在什麼立場討論這個問題? 一個客觀的議題?像生物體的老化? 祖父母職場退休經驗 父母職場退休準備 自我職場退休預估
退休 20世紀的產物 工業化 勞動過剩 生活水準提高 職場人力的汰舊換新
工作發展、退休 世代:約同時期出生的一群人,他們的 態度和期望往往很類似。通常他們被撫 養長大的方式差不多,青春期成長的經 驗也很相似,而這是正形塑道德觀和政 治傾向的敏感時期。 世代同質性、異質性
未來的工作在哪裡?Lynda Gratton 2010年工作人口包含四個世代: 傳統主義者(1928-1945,超過60歲,占工作 人口5-10% )、 嬰兒潮世代(1945-1964,接近50-60歲,生育 率高於目前2倍,2025退休,帶走龐大專業 知識與技術), X世代(1965 -1979,30-40歲,是目前最有可 能賺錢的時候)、 Y世代(15-30歲,1980-1995)。Z世代指1995年 之後出生者。
2004年美國X世代的實質收入比他們的父 親在1974年同樣年紀時賺的錢少了12%, 加上他們在教育上耗費了大筆投資,等 嬰兒潮世代後投入職場時,面對疲弱的 全球經濟中競爭的局面。 Y世代是伴隨著個人電腦、網路、社群網 站和數位科技成長的第一代,密切追蹤 科技的快速演變。渴望取得工作與生活 的平衡,也希望工作很有趣。
2050年,在已開發國家中,有三分之一 的人口將靠養老金過活,會嚴重影響國 家預算分配的決策。 2006年國際性的經濟合作發展組織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勞工事務分析專家 雷蒙德·托裏斯(Raymond Torres)表示, 各國應當通過調整退休和僱傭制度來適 應人口及勞動力的老齡化。
生命歷程理論 理解個人發展和變化的理論和方法論策 略,這個研究取向包括生物學、心理學 與社會學。 心理學觀點以發展心理學為基礎,焦點 在於個體的發展以及不同生命階段的變 化,生命週期的依序發展
社會學研究重心於社會界定的、制度化 的生命階段及其意義,及一些關於結構 因素的歷史變遷,如何改變人們生命的 議題。強調社會地位和位置的持續性變 遷。人不是存在於歷史真空中。
英雄造時代 時代造英雄
「生命歷程理論」四個核心主題 1. 生活和歷史的時間:歷史對不同世代 (cohort-世代接近有共同經驗的一組人)有 不同影響。 2. 生活的時機:年齡的社會意義,社會角色 的發生、期間和順序及相關對年齡的期望 和信念。 3. 生活的連結:生命全程中個人社會世界的 互動:家人、朋友和同事。 4. 人類行動力:在限制下主動選擇建構自己 的生命歷程。
生活和 歷史時 間
生活的 連結
個人
人類行 動力
生活的 時機
莎拉波娃(Maria Sharapova) 19872005世界第一
莎拉波娃的雙親早年都住在白俄羅斯, 但為了躲避車諾比核電廠事故帶來的影 響,便舉家搬到西伯利亞,並生下莎拉 波娃。 莎拉波娃兩歲時,全家人又搬到索契, 她的父親在當地認識了1996年法網和 1999年澳網男子單打冠軍的父親。
四歲時,莎拉波娃獲得第一把網球拍。 六歲時,莎拉波娃到莫斯科參加網球課 程,進而被課程創辦者娜拉蒂洛娃 (Martina Navratilova)推薦到美國的網 球學校學習。 七歲時,她與父親遷往美國佛羅里達州, 至於母親則因為受到簽證限制,遲了兩 年才完成移民。
2001年,14歲成為職業選手 2004年,溫布登封后 莎拉波娃:「如果在25歲贏得多個大賽 冠軍,我也會退出球壇。」 在2008年澳 網比賽想多留球壇10年。
生活和 歷史時 間
生活的 連結
個人
人類行 動力
生活的 時機
這一代的老人 65歲以上,3年級生 艱困的童年 30-40歲,60-70起飛年代 40-55歲,70-85台灣錢淹腳目
這一代的老人 30-50歲中壯年期 自1963~1996平均經濟成長率超過9%。 1963年台灣對外貿易首次出超,開始有了外匯 累積。 台灣逐漸由農業社會轉為工業社會,電器、紡 織、塑膠等輕工業快速成長。
台灣所得不斷提高,1970末期已開始受世人 矚目,1980末已成為經濟發達地區。
老人市場 歷史上最有資源的老人
50-64歲,父母 中等教育普及,技職體系 社會流動自由
為什麼要退休生涯規劃 退休規劃使得退休者形成較實際的退休 期待,進而有利於的退休適應 退休規劃有助於目標設定,進而有助於 適應。
退休生涯規劃 預先思考退休後可能出現於經濟、家庭 角色、日常活動以及社會互動方面的變 化,並採取某些策略引導這些變化。 (Newman & Newman,1995)
退休生涯規劃應包含內容 1.經濟規劃:可以妥善管理財務。 2.居住場所:安全舒適處所。 3.家人關係:如何共享親情。 4.醫療保健:維持生理健康。 5.休閒活動:閒暇時間的安排。 6.社會參與:維持人際互動。
規劃原則 1.及早規劃原則:在金錢、健康與興趣方 面,應事先加以規劃,則能在退休時感 到安全感、有獨立自主的信心與自我照 顧與管理的能力(黃富順,1996)。 2.自我性原則:退休者是異質性高的個體, 故退休生涯規劃應視個人興趣、專長、 身心需求等加以設計。
3.以長期性觀點為架構,輔以中、短期目 標為實施要點,並檢視短期規劃的成效 予以調整。 長期規劃期間通常在十年以上,常考慮大目 標的設計; 中期規劃期間通常在三至五年不等,為較具 體實際的目標; 短期規劃期間通常在三年之內,為最切身可 行的目標
4.彈性化原則:退休生涯規劃的擬訂應視 退休者身心需求及實踐能力而定,若發 現滯礙難行,應適時彈性調整。尤須配 合社會脈動加以規劃,以增加其可行性。 5.總和性原則:生涯的概念範圍涵蓋前述 項目
日本企業的退休適應性培訓 上世紀7O年代末,日本進入老齡化社會 到8O年代,老齡人口已形成一股強大的 社會力量;日本的一些大型企業對高齡 勞動力的作用有了新的認識,於是為了 有效地運用老齡勞動力的經驗、能力, 大力開展了生活設計型教育。
90年代,日本人均壽命延長3歲左右。一方 面,這將導致可利用年齡的增加,在人事管 理上出現推遲退休年齡措施。 職業生涯的延長與餘暇生活的長期化已經成 為一種定局,日本企業為了爭奪穩定高度的 人才,而興起了涉及到工作與生活兩個領域 的終身教育項目:生涯、生活設計型教育。 日本政府為了使長壽社會更具活力與魅力, 對上述項目也竭盡所能給予支持。
企業建立專家智囊團,選擇部分對企業 有突出貢獻的老員工組成智囊團,提供 決策咨詢,現身說法在企業內對即將退 休人群進行培訓。
退休使得員工的收入大大降低,加上退休金 與經濟的發展的脫節和因通貨膨脹導致的貶 值,讓員工對未來的生活產生恐懼感,經濟 問題是影響退休人員心理不適應的主要原因。 企業在國家、地方政策允許的基礎上,在退 休金有限的條件下,對即將退休或者有退休 意識的人員進行有關退休金的分配、使用等 內容方面的培訓,有助於員工擺脫經濟困惑 帶來的心理壓力。
退休也意味著和職位相聯繫的權力的喪失, 角色轉變和權力的落差將造成一部分人心理 上的失衡。 而人際關係圈層的縮小引起的退休不適應性, 會無端的加大對退休生活的困難性的設想。 企業及時瞭解員工心理的想法,進行適當的 引導性培訓,設定退休生活、生涯計劃,保 證正常人際交往需求,就會幫助他們走出陰 影,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有效利用“餘光”, 發揮“餘熱”
培訓內容 人生設計與人生價值的重新認識 由於工作的性質或者其他的條件的限制, 有些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的工作, ex身為主管養成了發號施令的習慣而不易 與人相處。。 企業提供一個讓他們靜下心來,回想自己得 與失的機會,透過培訓老師的輔導,幫助 解決自身面臨的困境,讓他們重新認識人 生的價值,結合自己主要的資源、實力和 特點,設計期望的退休後理想的生活模式。
能力的再提升 由於科技的進步和企業的快速發展, 許多員工的原本知識技能不足以配合新 工作型態,因此在他們原本的知識技能 基礎上,進行新的技術、技能的培訓, 提高其適應社會進步的能力。
健康問題關注 身體和心靈的健康狀況將直接影響 退休後的生活品質。在培訓中,講述有 關生活保健的基本常識,飲食結構的合 理搭配,興趣愛好的培養,有助於員工 陶冶情操,放鬆心情,使企業員工能夠 更好的適應退休後的生活。
家人關係的提升 配偶 成年子女 孫子女 老年手足
再就業的準備 面對世界性老齡化的挑戰,西方一 些國家倡導了生產性老齡化,包括適當 延長退休年齡和發揮退休人員“餘熱”等形 式,通過老年人就業和再就業,促進了 社會經濟發展。
退休金的使用和管理 及時瞭解國家和政府關於退休金方 面的政策和實施方針,制定適合企業員 工的培訓方案,讓員工“明明白白”的計算 自己的退休金收入,端正態度,有利於 清楚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退休金。
日本的退休適應性培訓的特點 1.高度重視 -不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非常重視員工的 退休適應性培訓。
政府: 1.政策上加以引導,甚至在相關的法律和法規裡 明確規定了政府和企業在員工退休適應性培訓方 面的工作: 2. 每年都有專門的款項用於這方面的培訓,以 2002年為例,日本政府在這方面的投入就達 56000億日元。 企業:把員工的退休適應性培訓看成是企業應盡的 責任和義務,當成是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一個重要 方面。
2.以企業為主體 員工的退休適應性培訓是以企業為 主體,政府功能為支持,規範和引導。 大多數企業結合企業、員工及社會發展 的特點,進行有效的員工退休適應性培 訓。
以TDK為例 TDK是日本著名的跨國公司 該公司的生涯、生活教育設計課程注重與 員工個人的生命周期變化相對應的能力開 發。 分為32歲、43歲、50歲的研修三個階段的 培訓項目。課程著重於早期開發在經由32 歲的研修與43歲的研修階段後,50歲時, 職員便進入了綠色方案即生命之樹長青計 劃。
旨在通過職員對自己以往所扮演的企業 人、社會人、家庭人等不同社會角色經 歷的反思,尋找出更有效利用時間的理 想生活模式,從而更豐富地度過未來的 職業生活與家庭生活。此項教育的目標 是重新發現今後獲得生命的成就感的生 活方式,教育項目的題目為賦予人生價 值。
3.內容和體系比較完善 日本的退休適應性培訓經過三十多年的探 索,逐步形成了以人生設計與人生價值的重新 確認、能力再開發、健康問題、家庭問題(與配 偶及子女相處的問題)、再就業的準備、與經濟 生活密切相關的諸如退休金的使用、社會保險 金的利用和納稅等為主要內容的培訓體系。
4.方式靈活多樣,富有成效
職業發展改變 2003年後伴隨國際能源、農產品價格上 漲等問題浮現,受薪階級實質所得此時 期已呈現停滯
自我的退休預估 時代的脈動,工作還沒有出現 不同的工作價值觀
居住安排與社會互動適 應
柯良宜 2012/12/15
活躍老化-貼心芬蘭6-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Hz NY-uAws8 共17分
台灣老人的居住安排
老人居住安排與老人生活費用之來源有密切 相關,與子女同住的老人,生活費用較可能 來自子女,且較可能得到家人之照顧。 經濟安全且有親情陪伴下,與子女同住之老 人,基本生活需求較可能獲得滿足。 老人與配偶同住或與家人同住者對於經濟支 持以及情感支持的滿意度均較未與子女同住 或配偶同住者為高。資料來源:台灣社會變遷全紀錄
2005年「與子女同住」則涵蓋「與配偶 (同居人)及子女同住」、「僅與子女 同住」、「與子女及(外)孫子女同 住」、「與父母及子女同住」以及「四 代家庭」。
老人之教育程度較高、有都市化居住經 驗、子女數較少者,較傾向不與已婚子 女同住之態度。 在老人居住安排愈朝向自立方向發展之 際,如何讓獨居(不與子女同住)之老 人在需要照顧時能立即獲得協助,是政 策重要的課題。
老人認為最理想之養老居住方 式 65 歲以上老人近六成希望與子女同住一起, 老人仍期望能與子女同住或與配偶同住, 老人認為居家是最理想的養老居住方式。 內政部94 年老人生活狀況調查
新加坡 新加坡為鼓勵年輕世代能與老人同住 設計方便與老人同住的住宅樣式,「多代同 堂組屋」,其空間關係基本相同,分為主體 房和單房公寓,以起居室連通,兩戶既分又 合,適應兩代和諧共處。 訂定許多項協助購屋的方案,前提是必須與 老人同住才能享有優惠購屋方案。
增強了家庭承擔照顧老人的能力,使高 齡者在晚年仍能生活在自己所熟悉的環
三代同鄰 一碗紅茶的距離
在地老化? 強調人老了之後仍「在地」居住,即留 在原來居住的地方(老家、熟悉的社區)頤 養天年,以持續習慣的生活方式,並保 有獨立自主,尊嚴隱私的老年生活。
西方概念的「在地」主要是指不要有太 多的移動,太大距離的改變,但不一定 要是家鄉或有親族。 華人有宗族、親戚甚至與土地有連結包 括田產等,以致於家鄉。
幾乎所有先進國家的長期照護改革均歷 經 濟貧—偏遠地區蓋大型救濟院,提供最 基本生存照顧 機構收養—老年人口增加,大量興建機 構,擴大服務量 在地老化—人口更老化,機構照顧費用 負擔沉重,發展回歸家庭社區的思考, 在其原居地終老一生,於是居家照護、
在地老化的社區資源 社區照顧:由社區的人,在家庭或工作 場所提供協助、支持、保護他人,是經 由非正式網絡,如親友,及正式合法立 案的社會服務機構提供照顧服務 建立和發展有需要人土的社會網絡,包括家 人、親友、鄰舍、義工、相同問題人士組成 網絡,提供照顧和支持。 結合社區內公、私部門,為有需要者提供社 區支援服務,並建立社區支持網絡。 其目標是協助有需要者能在自己熟悉的社區
現階段台灣的「社區照顧」 老人保護 營養餐飲服務 日間照顧 短期或臨時照顧(喘息服務)
建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實施 計畫 94年5月18日通過 截至97年底,各縣共計設置1555個據點 申請團體時須在當地尋找適合的場地設 置關懷站,如社區活動中心,並結合當 地資源,於「關懷訪視、電話問安、諮 詢轉介、餐飲服務、健康促進活動」中 選擇三項以上提供服務 衛生署遠距居家宣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cF
在地老化: 與子女同住 健康 居家照護 日間照護中心(托老所)
與配偶同住 健康 居家照護
獨居 健康 居家照護
老人公寓
日間照護中心,托老所 中心有交誼空間、活動區、護理師、社 工員、照顧服務員,家有失能、失智者 可向各縣市長照中心申請,政府對低收、 中低收、一般戶老人提供部分補助,一 個月平均二十二天,自負額從低收的零 元到輕度失能失智者一萬三千元不等。
居家照顧 由在宅服務員到失依或失能而亟需照顧 之老人家中提供家事、文書服務、陪同 就醫、關懷服務、生活指導及簡易照顧 技術服務等,但不包括醫療服務。 瑞典居家照護,在就地老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xv Kjz2qoQM 台灣居家護理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Piq
老人公寓 公設民營老人住宅往往建立在交通便利、 生活機能方便的市中心,更符合「在地 老化」及「照顧社區化」的當代思潮, 使得公設民營老人住宅不僅價廉,甚至 更為人性 老人住宅最大的好處就是能結交許多新 朋友,加上眾多的學習與娛樂活動,能 讓長輩生活不再孤單並且更加充實。
期規劃老人住宅尚未體認到「連續性照 顧」的重要所產生的問題 目前臺北市已開辦經營三家老人住宅, 分別是陽明老人公寓、朱崙老人公寓和 中山老人住宅,全部採公設民營模式。 我已經選擇了我的幸福(pps) 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 10bu7Htbd5-_FLD2kxHjAhxO74XMnT9DQAMjAg7YKSY/e
養護機構 芬蘭失能失智安養機構,活出價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L xeEFdqKs 共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