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新 詹昭能 現代老萊子2 0長者服務方法學 01

Page 1

現代老萊子:與長者互動方法學 與談人 健順體系-臺北市南港老人服務暨日間照顧中心 蔡璧徽 主任 台灣省私立健順養護中心 施孟儀 研發專員/社工師 健順體系-臺北市南港老人服務暨日間照顧中心 呂貞誼 社工


少女? 還是老人?

圖片來源: http://www.haixia.com/uploads/allimg/110104/3_110104095447_1.jpg http://www.jiangzhetex.com/saveimage/2008-12/3/200812032122518213.gif


老人=?你的答案是什麼?



一般人對老人著刻板印象 老人就有老 態

老人是可憐的

老人容易成為 犯罪的對象 老人退休後健 康變差及死得 較快

老人是孤獨的

(引自張淑卿,2014)

老人是健康不 佳的

老人是貧窮的

老人較無生產 力

老人沒有性的 需要

大部分的老人 最後必須到安 養院住


長者生活的面面觀 p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健康長者界定出十大特徵: 1. 有充沛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繁重的工作。 2. 處世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 3. 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4. 應變能力强,能適應環境的各種變化。 5. 能抵抗一般的感冒和傳染病。 6. 體重適中,身体均勻,站立時頭、肩、臂位置協調 7. 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眼和眼瞼不發光。 8. 牙齿清潔,無齲齒,不疼痛,牙龈無出血現象 9. 頭髮有光澤,無頭屑。 10. 肌肉豐滿,皮膚有彈性


人口結構老化的現象 † 臺灣人口老化的趨勢 -依據聯合國的界定,臺灣地區人口老化趨勢 25.00% 20.00%

20%

15.00% 10.00% 5.00% 0.00%

7.10%

10.70%

11.85%

高齡化社會 1993

2010

2014

14%

高齡社會

超高齡社會

2017

2025


高齡社會特質 長

·壽命長

多 高 快 少

·長者多

·程度高

·來得快

·孩子少

103年:總體79.84歲;男76.72歲 、女83.19歲 150年:男81歲、女87.7歲 150年65歲以上人口約為102年 之2.7倍。80歲以上高高齡人口 占老人人口比率由102年的 25.3%,增加為150年的43.16% 65歲以上人口教育程度愈來愈高 ,使用科技能力及獨立自主性較 高 114年台灣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 將超過20%,我國進入超高齡社 會時程較歐美國家來得快

少子女化現象會惡化老年扶養比 ,當家庭成員數逐年減少,原有 的家庭成員相互支援照護功能隨 著降低。 資料來源:國發會;參考自社家署


高齡社會問題與挑戰 少子女化 照顧支持不足 高齡化 家庭分工 勞動參與 改變 價值觀改 變

家庭型態改 變

照顧人力不足 照顧壓力增加

居住型態改 變

安寧療護認知不 足

資料來源:社家署


高齡社會問題與挑戰 生理狀況

·超過80%至少有一種慢性病

生活狀況

·22%過去一年曾住院 ·27%自覺健康不佳 ·最擔心健康問題,最期望身 體健康

不健康年數 增加 挑戰: l 高齡生活需求多元 l 高齡健康識能不足

心理狀況

·8.7年(101年) ·逐年遞增,且女性大於男性

·憂鬱症盛行率為16-25% ·老年自殺者有71%有精神 疾病

資料來源:102年老人狀況調查、主計總處社會指標統計、衛福部統計處、江弘基, 戴傅文, 李明濱, 王銘光, 張文穎, & 蔡 10 佩樺. (2006)、O'Connell, H., Chin, A. V., Hamilton, F., Cunningham, C., Walsh, J. B., Coakley, D., & Lawlor, B. A. (2004)


長者類型、生活目標、可行方案/活動 健康 潛在失能/失 智

健康促進 統整生命 增進肌耐力訓練、 腦部訓練做為預 防

失能/失智

增進與維持自立 能力,腦部訓練

生命終期:

生理疼痛減緩、 增進心理、社會 與靈性內涵

癌末

老人服務中心、關懷據點

不老騎士/啦啦隊、活化 歷史劇場、傳承藝術團體 老人服務中心、長者服 務單位

健康俱樂部、瑞智學堂 日照中心、團體家屋、 居家服務

各式輔療活動、社區融 合、走動式服務 安寧病房、居家安寧

狗醫生


老化對於長者的影響? 又可以如何回應? 生理 社會

心理

避免疾病

成功老化 積極 參與生命

老化對於長者的影響層面

維持良好 心理生理功 能

成功老化模式圖,譯自Rowe & Kahn, 1998


老化的過程-生理的變化

頭髮的改 變

皮膚的改 變

神經系統 的改變

口腔的改 變

泌尿系統 的改變

肌肉與骨 骼的改變

感覺器官 的改變


一、生理-頭髮的改變 p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的含水量、含脂量及細胞 量均明顯減少。皮膚附屬器的變化包括汗腺萎縮、 毛髮失去色素、頭髮變少及感覺受器數目下降。


二、生理-皮膚的改變 p 隨著年齡增長,皮膚附屬器變化使老年人的皮膚 較乾燥、粗糙及脆弱,不僅容易發癢且自我防衛 能力下降。另,感覺受器的數目減少,使得皮膚 感覺功能下降。 p高齡者不易藉排汗來達到散熱調節體溫的目的, 容易發生中暑或體溫過高現象。 p皮膚一旦有傷口發生,癒合的速度亦較為緩慢。 →可塗抹油性物質(例如:凡士林)以免皮膚過於 乾燥。


三、生理-口腔的改變 p口腔黏膜易萎縮與變薄,唾液腺減少、微血管供應 減少。另,味蕾數目減少,使得口腔咀嚼的效率變 差與吞嚥之協調性下降。 p牙齒之牙釉質與象牙質磨損,象牙質再生力減退, 牙髓萎縮與纖維化,牙根變得細小且較脆弱。再者, 牙齦包住牙齒之部分後退,使老年人易有牙周發炎 與蛀牙。 →牙齒的缺損,高齡者易面臨失去牙齒與咀嚼功能不 良的狀況。加上味蕾的改變,影響其正常進食。於 此,造成高齡者易有營養不良情況,且因吞嚥失調 而造成吸入性肺炎。


四、生理-肌肉與骨骼的改變 p一般而論,人自35歲起鈣質即在流失,且女性更甚 於男性。再者,脊椎是為支撐身體重要的器官,當 其鈣質流失後易有彎腰駝背或骨折情況。 p人隨著年齡的增長,下肢肌肉愈無法協調動作,使 得腳趾頭可能會勾到地面而跌倒。 p高齡者跌倒時,下意識會以手掌撐地,故手腕的橈 骨最容易斷裂。另外,70歲以上的老人,更因反應 不靈敏,跌倒時往往就地跌坐,使得脊椎及股骨頭 跌斷的機會增加。 →保持適當運動並增加上、下肢及頸部肌力訓練;多 攝取足夠的鈣質維他命D的攝取。


五、生理-神經系統的改變 p腦細胞數目隨年紀增長而遞減,故對於外在刺激、接 受、傳達和反應能力隨之遲鈍(ex:使用熱水無感熱 度造成燙傷)。再者,神經元數目的減少,亦導致大 腦萎縮,大腦腦室的空間擴大。綜上,影響大腦各區 間訊息的溝通及統合能力,但並非所有大腦功能皆退 化(ex:老化過程,語言能力是維持不變且智力影響 也不大。 p記憶力部分,瞬間記憶及長遠記憶幾乎不受年齡影響, 大多數老年人經驗上會有輕微記憶力減退,所以思考、 問題處理需較多時間。這是正常大腦老化的變化。一 般老年人雖因大腦功能變化,有時忘記事情,放錯東 西等,但不會影響日常生活。(失智)


正常腦v.s老化腦 判斷力、計算力、抽象思考力、注意力

記憶力

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抽 象思考出現困難; 行為與情緒 出現改變; 個性改變; 活動及開創力喪失

記憶力 記憶減退, 喪失對時間、 地點的概念

定向力

東西擺放錯亂 語言


補充:到底,是失智?還是健忘? 一般人也會發生健忘的 情形。忘記一些曾經體驗 過的事情,但經由其他相 關的記憶或提醒就能夠想 起忘記的部分。

一般人的忘記(健忘)

失智症者忘記的情形是, 即使經由其他相關的記憶 或提醒也不能夠想起忘記 的部分。

失智症者的忘記


六、生理-泌尿系統的改變 p男性:攝護腺肥大,使導致膀胱壁肥厚,收縮持續 時間變短,產生頻尿、尿急、尿液排不乾淨等症狀。 p女性:因生育導致支持膀胱和控制排尿的肌肉鬆弛, 在咳嗽、大笑、打噴嚏、提重物等增加腹壓活動, 使得少量尿液流出。 →老化的膀胱對尿脹的感覺會變得遲鈍,約50%的男 性和70%的女性,因膀胱容積變小,在小便時尿液 尚未完全排空就提早結束排尿動作,導致尿液無法 排乾淨,特別是夜尿情況尚須留意。 p老年的性問題


七、生理-感覺系統的改變~視覺 p眼球周圍組織彈性變差逐漸萎縮,眼窩中眼球外圍 之脂肪喪失,眼球會略向下沉陷,眼瞼變得鬆弛並 阻擋視線,且易有眼瞼外翻或眼瞼內翻等現象,以 及睫毛倒插情況。 p淚腺製造淚液功能變差,角膜對觸覺的敏感度降低。 視力敏銳度變差,對動態的物體更不易看清楚。此 外,眼睛對顏色辨別度亦退化,對深淺、對色彩對 比的靈敏度皆下降,對光線明暗改變的適應速度也 變慢。同時,視網膜感光細胞功能降低。 →視覺老化易有屈光異常(即老花眼)、白內障、黃 斑病變與視網膜病,使得視力變差而增加跌倒或其 他意外的發生。故長者生活環境應考慮有充分的照 明,而色彩的搭配也應注意可易分辨標的物與背景。


七、生理-感覺系統的改變~聽覺 p年齡增長,外耳道壁變薄、耳垢變乾而黏,以及鼓 膜變厚,使長者易有耳垢阻塞之情況,進而影響聽 力。 p當兩耳聽力減退程度不一致時,恐造成聲音來源定 位困難的問題。當說話速度較快或環境中有迴音干 擾時,長者就不易聽清楚。 →嚴重的聽力障礙,影響周遭環境中人、事、物之間 的溝通與互動,以致嚴重影響心靈與生活,並且帶 來了安全上的顧慮。故應定期聽力檢查,因為聽力 若減退,較無法快速覺察潛在的危險情況。


七、生理-感覺系統的改變~嗅與味覺 p影響嗅覺與味覺的神經,於從60歲起開始退化, 研究顯示,約8成70幾歲的長者覺對於味覺敏銳度 明顯下降。 p不同的味覺衰退的速度並不相同,特別是鹹味覺 明顯降低許多,其他(酸、甜、苦等)則變化不 大。(ex:有高血壓長者,因鹹味覺退化而吃過量, 無法確保低鹽飲食控制) p此外,長者對燒焦、花香等味道亦逐漸無感。例 如,長者對於自己若未洗澡、尿失禁的臭味將渾 然不覺。


七、生理-感覺系統的改變~觸覺 p六十歲起,其手掌及手指對壓力的敏感度 開始衰退,會影響對溫度的感受能力。


老化的過程-心理的變化

什麼是生理? v.s 什麼是心理? 有機體的結構和機能內在與外在改變,而影 響到個體的行為表現和生命長度。


一、心理-腦神經傳導物質的降低 (1/3)

p 腦幹裡的多巴安Dopamine ( DA ) 的減少 : 說話慢

行動緩慢

神經協調能力 退化

身體姿勢難堪

個性固執而刻 板

心情低落(哀 悼時間較長)

嚴重者會有巴金森氏症 (Parkinsonism)情況


一、心理-腦神經傳導物質的降低 (2/3)

p 新腎上腺素 Nor-epinephrine ( NA )減少:意識的敏捷 度降低,無法立即回應外界環境的改變。面對,立 即需做決定的狀況/事情,反應上面會較為遲鈍或猶 豫不決。於此,甚至將造成遲緩型的憂鬱症。 p 血清激壓素Serotonin( 5-HT )減低:減少唾液的分泌使 其口乾、緊張、胃口差、腸胃功能不良,並縮短與 夢有關係的異型睡眠時間,使得半夜早醒、失眠、 煩躁、容易擔心小事情、易怒、囉唆嘮叨。全身無 故酸痛又檢查不出什麼病,開始怨嘆、自責、人生 乏味、孤單感、甚至引發坐立不安型的憂鬱症。


一、心理-腦神經傳導物質的降低 (3/3)

p 膽鹼激素Acetylcholine( ACH )的減少: →影響記憶力:特別是對於短期記憶、剛發生的事 情易遺忘(ex:長者找東西找來找去找不到,詢問長 者找什麼,回應卻是:我忘記我在找什麼東西?)。 →影響判斷力:感官知覺的接受度降低,而易產生 錯覺、誤會別人,甚至對於事情的解釋錯誤而懷疑 別人,還有疑心或妄想情況,進而造成人際關係與 互動有障礙等。嚴重者將是退化型的癡呆高風險群。


二、心理-退休後社會心理壓力 p 退休~撤退生產市場:1880年代,政府強制65歲 以上者必須退休。探究,當時的時代背景,老年 人口僅2%,其並無突顯出長者的狀況與需求。 然,邁入高齡化時代來臨,長者兩字淪為顯學, 過去「退休」是為讓工作已久的人口長時間的美 意處於瓦解的情況。由於,離職職場,個體經濟 收入減少、人際關係的隔斷、權力地位的喪失, 若無進一步安排則亦孤單、無聊感,甚至開始三 板人生(天花板、地板、壁板),嚴重者陷入自 我認同的迷惘中。


三、心理-面對死亡趨近的事實 p 長者面對親朋好友一個個消失在世界上,促其思考自己的 接下來的人生該如何生活?一輩子的經驗與辛勞,是否真 會隨著自己離開而消失? →正向回應: (1)記錄生命軌跡:回憶錄、見證集、自傳、書法、訓勉話等, 存留生命結晶,顯示生命的活力或影響力依然存在。 (2)懷舊與復古,藉由收集過去的物品、述說過去的風光偉業、 聽老歌、欣賞舊照片、吃家鄉菜、舊地重遊的行為與心境。用 此心理防衛機轉面對退化,甚至是內心深處對於死亡的恐懼與 壓力。 →負向回應~逃避與抗拒:採用幼稚、依賴、無理取鬧、自我 中心、埋怨、批評的方式引起周遭人員注意,其為人面臨壓力 用投射、內射的防衛機轉來保護自我強度。(ex:整天哀嚎不舒 服)


老化的過程-社會關係的轉變

無角 回憶 孤立 代溝 保守 色感 生活


大環境的變動,社會現象的轉變 經濟制度

家庭制度

教育制度

醫療制度

·生產者到 消費者

• 核心家庭 增加 • 家庭隨工 作流動 • 住屋都市 之限制 • 親子職業 不再繼承 • 婦女就業

• 農業社會 靠傳承 • 老年教育 必要性

• 醫療延長 壽命 • 但不能使 人全然健 康


長者與大環境互動所衍生的問題

經濟問 題

醫療問 題

居住問 題

社會參 與問題

尊嚴問 題


長者的社會支持的重要性 p社會支持(social support)的意涵:人需要有愛、 被愛與關懷、自尊心、價值感、人際間的相互施 恩惠、彼此之間的瞭解,體恤及互相的溝通、聯 繫等皆可以緩和生活的壓力,而減少疾病的機會。 p社會支持可以滿足老年人「安全感」「愛、被愛 與歸屬」「自尊心與價值感」的心理需求,使他 渡過一個又喜樂又幸福的晚年。


長者的社會支持網絡 p初級團體: – 親人的陪伴 – 知己好友之敘舊

p次級團體: – 參加社團、教會等人際關係的活 動,如社區照顧據點、老人服務 中心、志願服務團體、長青學苑 – 醫療單位,如診所、醫院、藥局 等 – 行政單位,如警局、公所、鄰里 長等


小結:影響老化時的因素 p 遺傳與性別。 p 生理健康狀況:健康 vs 不健康。 p 生態環境:市區的生活對老人較有利 (更多生活變化、易接觸社會資源、受到協助解 決各種問題) 。 p 文化背景:不同文化、不同時代。 p 教育:教育程度越高,情緒穩定度、活動及反應 愈好。


溝通唯一法門 讚美與尊重


不要害怕溝通,溝通途徑 非語言 溝通

佔35%

語言溝 通

佔65% 臉部表情

口頭書寫方式 力求精簡、清楚 避免專門術語

身體姿勢、動作、 手勢 音調 距離


溝通過程影響因素 人(雙方) l聽、看、聞、觸、味覺 l當下身心狀態 l記憶力、定向感、理解力, l注意力、專注力、抽象思考等 l文化、價值觀

環境 l溫度 l音量 l空間 l刺激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好態度是溝通萬靈丹,對等關係 說話慢一點 給時間反應 不妄下斷語、 價值判斷

適時傾聽

留意非語言 部分(表情、 肢體動作)

不被負向情 緒影響(哭 泣、憤怒)

尊重與讚美


與長者的溝通的原則與方法

(1/3)

­語氣溫和、面帶微笑。 ­尊重個體:以其角色尊稱或長輩喜歡的方式稱呼。 ­正向肯定與態度 – 主動關懷、尊重、肯定、適當讚美長輩。 – 尊重讚美態度,肯定失智者的努力與表現(顧到面子)。 – 面對面,以獲得長者的注意,與長者視線在同一水平面 上(必要時蹲下)。

­瞭解與接納其獨特性 –了解長輩過去生命經驗、人生角色、過去專長與嗜好、 禁忌、病前特質與貢獻。例如:製作長輩人生故事書。 –了解長者興趣,適時轉移注意力(順勢轉彎)。


與長者的溝通的原則與方法

(2/3)

­語言的運用 – 用長輩熟悉的,聽得懂的語言,可理解/可接受的方式與 長輩溝通。少用〝那個〞、〝他們〞當代名詞 – 簡短、清晰、音調避免高昂。 – 一次說一件事。 – 一步一步,將複雜步驟分解為幾個簡單步驟 。

­語言溝通搭配肢體語言 – 配合文字、實物、圖片或手勢、動作。 – 依長者接受度適切地肢體接觸如握手、輕拍肩、摟肩、 擁抱等。


與長者的溝通的原則與方法

(3/3)

­行為即溝通,重視長者非語言傳達的訊息。同時 留意照顧者自己的非語言訊息。 ­傾聽長者言語中關鍵字,努力了解長者想表達之 訊息。 ß不指責、不爭辯、不糾正、不否定、不取笑、不 捉弄長輩、不以對小孩方式對待。 ß關係是照護品質最重要的指標。 重複

摘要

提示

摘要

同理與 傾聽

提供選 擇機會


成功老化!活躍老化!生產老化! † 社會對老人之偏見影響著老人的人際互動關係,而對老人之 自我形象會有負向的影響。 † 依據重建理論(關銳煊,1986) 第一階段 讓老人瞭解現實社會對老人的見解

第二階段 改善老人客觀環境

第三階段 鼓勵老人主動參與

† 教育民眾正確的老化觀點,喚起對老人的認識進而相互尊重。


老年期:統整VS.絕望(發展智慧)


想想,爺爺奶奶之於我們


坦然面對老化的事實,積極因應 與其哀嘆度日,不如歡笑以對 正向看待老年,營造自由尊貴的生活 追求信仰的寄託與心靈的平靜


只要一個人還有所追求的時候,他就沒有 老,直到後悔取代了夢想,一個人才算老。 A man is not old as long as he is seeking something. A man is not old until regrets take the place of dreams.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