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故事訪談 用皺紋微笑 「年齡不全是衰敗,而是內在生命的成熟,豐滿,以至於外穀萎縮,撐破」 蘇格蘭詩人麥克唐納
受訪者:王冀老師 訪問者:陳氏英書 隨著全球高齡化時代的來臨,目前台灣 65 歲以上的長者,幾乎占了人口總數的百分之十 以及面臨社會都市化、核心家庭主流化等等,將人的關係疏離和異化,年青一輩甚少與爺嫲 同住,靠爸媽拉攏才與長輩間中見面一次。心目中的長者形象、以及對老齡課題的理解更多 是媒體轉述與建構的,暗藏謬誤與偏見。面對高齡的台灣社會是否「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這句話到現在還有意義呢?長者的一生盛載着豐厚的生命故事本身就是活的教材,對現代的 年輕人是否受用呢? 我訪問的這位長者是山頂國小的王冀老師,現已退休。她生長的家庭環境擁有濃厚的天 主教信仰以及中國傳統禮教文化,她的母親以天主無私的大愛,而父親用古聖先賢大道來教 育她,所以在她的記憶裡充滿著無比的幸福。在她成長過程中,唯一的低潮期是在高三那一 年,原本申請保送大學,而她的弱點是體育不達標,而體育老師故意為難她,所以僅以一分 之差而作罷。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切事情自有天主上智的安排,她因禍得福--考 1
上了師專。她在讀師傅的過程中,慢慢的愛上了教書的工作。畢業以後和天真無邪的孩子為 伍時,她發現這正是自己志趣所在,她把自己的生命都奉獻在三十年的教書生涯。 在工作過程中,即使遇到不可理喻的同仁,或者是難以擺平的事件,然而她回到教室一 看到那可愛的、充滿朝氣的孩子們,就已烏雲盡散。在課堂上師生互動,在歡笑學習中更是 一片藍天。她退休後,全心參與教會活動並照顧年邁雙親。可惜人生無常,父母相繼離逝, 她最難忘的事,她跟媽媽的關係很好,那時她老家還在花蓮,大概二十多歲出來剛剛教書幾 年,每個暑假白天跟媽媽一塊去教堂、拖著菜籃車去買菜,一塊逛街回來跟媽媽進廚房一塊 煮飯從來沒有離開過,跟媽媽有說有笑,母女之間的關係好像兩個姐妹一樣,跟媽媽之間沒 有秘密無所不談,這段時間對她很甜蜜充滿幸福及被關愛的回憶,現在想起來有如昨天一樣。 身為女兒後悔承歡膝下的時間不多,臨終時又隱錯陽差過了守候在側機會。為此不知流了多 少淚,慈悲的救主以他的大愛不斷的藉聖言把她搖醒,讓她走出谷底。 對她來說老年是生命最後的一個階段,每個夠幸運的人都必然經歷老年。經過一生的風 風雨雨,由於上了年紀的她就是很擔心健康問題。她告訴自己:要多多注重自己的身體才行。 因為有些身體功能化造成生活障礙,加給孩子們很沉重的壓力。年紀大就有一些問題,我要 去面對它、正視它、接受它、改善它,就是最好的相處之道。其實生、老、病、死是人生必 經之路,是很自然的現象;無可諱言都令人有威脅感,但要來的總是會來,躲也躲不過。要 在自己有限的生命裡,打開緊閉的胸懷,去接納擺在眼前的事實。要在中年就得為晚年鋪路, 多多與人交往充實自己,才不會感到無聊,而且要培養有益身心的興趣,要多做好事才不會 覺得寂寞。到了老年不應該活在壓力之中,應該讓生命流動,如果生命能夠流動,它才能夠 為我們自己和別人都結出豐盛的果實。 她最關心的是家庭,以前父母還在的話當然一定是父母,孩子小是關心孩子,現在先生 老就關心先生,自己的親友,不管怎樣沒有什麼比家庭更重要,天主安排大家成為一家,就 一定要彼此鼓勵、彼此勉勵,整個人生慢慢就成長。她很有責任幫助孩子,女兒結婚後偶爾 跟媽媽說說苦抱怨這個那個,她就站在中間用宗教信仰安慰她勸她,要多看別人的優點,一 起努力克服困難一切都可以越過的。
跟老師歡笑分享美好的回憶!!!! 2
對於可以傳承給他人的特色或事物,她覺得主要是自己要有心理建設比較重要,尤其老 人家到老如果沒有心理建設就很難過。如果人老了來不及為自己鋪路的話就可以提供給他人 一些關懷陪伴,讓他覺得活著很有價值。例如:她有三年之久陪伴爸爸度過晚年,在陪伴中 發現爸爸喜歡聽故事或聽音樂她就陪伴爸爸聽,慢慢把爸爸的興趣找出來,也許有些爸爸已 經忘記了也沒關係她就幫助爸爸重新找回來,讓爸爸覺得活著很有價值。當爸爸面對母親過 逝的事他覺得生活沒有意義、他常壓抑自己的痛苦把痛苦放在心理過生活,他每天都講好幾 次我活沒有什麼意義像「行式走肉」一樣,她聽起來覺得好可憐看到爸爸這樣心理多麼忍痛 阿。自己想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每天陪伴爸爸一塊聊天,陪他聊他喜歡的事。她知道爸爸喜 歡講一些好的小說、古文、李白、杜甫、唐詩的詩等。她就當爸爸的學生爸爸就滔滔不絕的 跟她講,當他講很高興的時候好像回到以前教書一樣,使他覺得他活著還很有價值,很有成 就感。對於老人盡量喚醒他一些成就感,最好的就是自己當一個聆聽者因為以前一天爸爸講 好多次悲觀的話,現在越來越少講,想多關心爸爸身體健康跟他說你要吃這個那個不如去買 給他吃。陪爸爸期間每一天她一進入客廳就跟爸爸一起先讀一張聖經,三年之內把整本聖經 看完,其實對她這也是一種成就感「一舉兩得」 。她感謝天主給她有機會陪伴爸爸的時間,現 在就有經驗面對自己或對別人的老年計畫的來臨。從小就有信仰天主教她相信雖然老了但靈 魂也很健康年輕的,他偶爾有難題的時候她故意去找爸爸請教使爸爸覺得我活著很有價值、 有智慧孩子還要靠我的喔,向爸爸問問題的時候看他很高興就是老人最幸福的,同樣她的女 兒有時跟她請教一樣。一路陪著爸爸希望給爸爸帶來希望,找回他的成就感,告訴自己他活 著不是等死,活著很有用爸爸的經驗及智慧比孩子多,死亡不是結束,還有另一個世界對死 後很有希望。要有積極的態度善用人生的生活。 她以積極的心態面對自己逐漸的老化過程,例如:動作漸漸不再隨心所欲、無法集中注意 力、健忘、甚至容易疲勞、再加上眼睛看不清楚,耳朵有聽障等有些須要依賴別。而這些身 體的狀況往往造成老年人極大的不安與困擾影響到老年人的心理狀態,老師會開始擔心說: 她不希望年記大一點眼睛看不見耳朵也聾了,這樣就很難接受,如果可以選集中一個發生就 好了不要兩個同時。她在社會上的角色因為退休等因素而有所改變,工作所建立的生活規律 被打斷了,一下子失去了生活重心,自然會產生空虛、寂寞的感覺。但已經為老年有所鋪路, 她不讓寂寞感打倒她,她積極參加社會的各種活動,例如參加研究古文的社團、寫毛筆比賽、 畫國畫、當志工到醫院關懷病人、念一些人生哲理的書、參加教會的活動、參加教堂的讀書 會等。她說現在比已前更忙碌,好像人生的另一面精華現在才開始,沒時間感到寂寞了。 年紀大了心理、生理、社會一定會有改變,但她已經準備好心態去適應它例如:年輕時 她喜歡跟朋友爬山,但年紀大了山也爬不了自己也要接受身體的界限,她也不會埋怨為什麼? 自己可以慢慢的轉移到別的娛樂,培育自己靜態活動例如:聽聽音樂、念不同的書、散散 步……,動態的方式是跳舞、運動等。一切選擇都由自己的心態來決定,就不會覺得整天待 在家裡不知道做什麼自己調整一些就不會覺得無聊。
3
兩個鐘頭談話我口好渴!!!!! 她個人對倫理道德的看法就是說:她父親用中國傳統文化教導她其實不管是自己信哪一 個宗教可能對神的看法不同而已,但歸類出來哪宗教都一樣,無論做什麼都勸人「避惡行善」 。 宗教教導她真正的倫理耶穌教導「避惡行善」的榜樣,如果她個人今天做一仟好事為了獲得 別人的「賀彩與掌聲」這一個好像對她的倫理道德就打折扣了,很可能她今天行善幫助人是 為了獲得光榮的一個手一個公具段是「本抹倒至」了。今天這宗教和父母所給她的文化觀念, 她今天她有一個觀念行善它就是放第一而不是將它為工具把另一個目的抬高當做第一,這是 她的道德觀念所以倫理道德方面對她來說孝順父母永遠沒有所謂的選擇要把它放第一。 她對政治沒有興趣最好不要去碰它,不喜歡這個派那個派每次到選擇就看到別人稿分烈 覺得不舒服。不是政治人物不好國家需要他們,但他們多為弱勢者多多著想就比較好,能夠 達到「天下一家」就多好。人類生活中堆最重要的價值以信仰來想能夠達到「心安理德」自 己覺得平安就最幸福的。 人生哲學其實也是自己要學習看人生哲學的書接觸宗教方面的想法或接觸的朋友多看別 人優點就有感受,現在人與人之間會有很多磨擦因為我們看不同點,如果你我他都把它看共 同點,多看別人的又優點,也因為這樣子把整個人生哲學就不一樣了。 本次訪問長者相處之經驗,我體會到她是一位有「赤子之心」,可能跟小朋友多年來往的 關係,個性溫和開朗,跟別人有開放及親切的態度,使我感覺到好像她是一位母親在跟女兒 講話一樣。最重要的就是她有宗教背景,信仰深深的影響到她的整個生活,每天讀聖經以聖 經做生活的準則尤其是「對人處事」不管做什麼要使「心安理得」才可以,以和平的心態對 待每一個人,多看別人的優點自己會收獲很多,還有她強調做人要有感恩之心不要以為一切 都是理所當然,自己要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 經過這次的訪問讓我跟長者有互動及了解老人的機會,並且藉者這次訪問對長輩的認識 有多一點,就有如這次訪問就打開我眼光及思想。長輩她一生有很多經歷及充滿智慧的想法, 4
我從來沒聽過。我想長輩到了晚年,最緊要讓他們能再一次回望自己的人生,為人生的種種 經歷作一個總結,這樣才覺得是圓滿,尤其是有人願意聆聽其實她們很高興的說...而訪 問期間,其實是鼓勵長者看自己的長處,透過第三者,更可以將內心的說話說出來,不但將 自己的感受釋放出來,更讓身邊的人了解長者更多,從而接納更多,使雙方獲益!
生命故事一旦點亮過,就不會被遺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