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裝置的體驗與應用

Page 1

1

智齡聯盟跨領域人才培育課程模組-106年優化版

穿戴式裝置的 體驗與應用 陳俊廷 助理教授 世新大學 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 X

陳育冠 副總經理 圖顯有限公司

本教材內容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3.0台灣授權條款。


目錄

03 概述 04 模組規劃 06 實施步驟及內容 06 單元一:穿戴式裝置的介紹 11 單元二:穿戴式裝置的發展 21 單元三:穿戴式裝置的應用

28 單元四:穿戴式裝置的體驗 44 學生成果及花絮 36 建議及注意事項


穿戴式裝置 陳俊廷 助理教授 世新大學 多媒體設計學系

開發教師

X

陳育冠 副總經理 圖顯有限公司

概述 模組簡介 穿戴式裝置接軌智慧生活的一環, 創造出不一樣的新生活! 穿戴式裝置透過各種應用功能,蒐 集資料進行分析。身上從頭到腳皆 是穿戴式裝置的範圍,包括智慧帽 子、智慧眼鏡、智慧耳機、智慧戒 指、智慧手環、智慧衣、智慧襪到 智慧鞋等,更擴展到智慧家電、智 慧車網等不同產業,帶給人們有別 以往的體驗服務。

本課程模組為技術類型的R模組,主 要教導學員透過穿戴式裝置之基礎 能力結合自身專業,進而協助學員 解決問題或規劃、設計滿足需求的 方案,並於進一步加以實際執行, 強化人機之間的互動性,以適當方 式將穿戴式裝置運用於生活和娛樂 之中,期待未來穿戴式裝置之高互 動模式能開啟各式產業新樣貌。

3


模組目標 請補充模組目標 請補充模組目標 請補充模組目標 請補充模組目標

教學時數 本模組包括O個單元,總計教學時數為OO小時。 單元一:OOOOOOOO(OO小時) 單元⼆:OOOOOOOO(OO小時) 單元三:OOOOOOOO(OO小時) 單元四:OOOOOOOO(OO小時) 單元五:OOOOOOOO(OO小時)

適用學習者

適用課程

OOOO科系或OOOOO(若 為不同科系都可參加,請說 明建議招生組成的比例)

OOOOOOOOOOOOOOO

應用場域 OOOOOOOOO

預期效益 OOOO例如讓參與學生學習到O OOOO,未來可運用於OOOO。

建議在此位置放入插圖

4


模組規劃 教學理念 「穿戴式裝置」課程模組採用以學習者為中⼼ 的參與式學習,培養學生發揮自身專業、跨領 域合作的能力,並且以雙教師協同教學,引導 學生以設計思考的流程,從概念發想、情境分 析、行銷策略,讓學生組成跨領域的小組,分 享、討論、分析不同觀點的意⾒,共同製作可 行性方案。

課程時間 總時數 8小時 四個單元

學生人數 本模組學生為70 位,共分為5組。

模組大綱 單元一:穿戴式裝置的介紹(2時數) 建立穿戴式裝置之基本知識概念,暸解穿戴式 裝置對日常生活的影響,透過座談會的方式, 讓參與的學生之間能彼此針對穿戴式裝置進行 經驗分享。

場域洽談 一般教室

單元二:穿戴式裝置的發展(2時數) 介紹市面上穿戴式裝置產品,從過去、現在、 到未來的發展歷程。更結合市場的分析暸解穿 戴式裝置的發展趨勢。

單元三:穿戴式裝置的應用(2時數) 讓同學認識穿戴式裝置跨足各個相關產業別之 應用,透過分組的方式,針對不同領域,請各 組討論並報告穿戴式裝置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單元四:穿戴式裝置的體驗(2時數) 實際透過體驗的方式,讓同學真正操作穿戴式 裝置,藉由體驗的結果,增加同學對於穿戴式 裝置的特性和功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5

學生成果評量 方式 本模組之成果評 量為學生組隊創 造出穿戴式裝置 之應用作品,並 說 明 其 產 品 SWOT分析。內 容適切性、創意 性、報告表達及 團隊精神展現等。


課程規劃 教學師資及人員

授課教師:2位

擔任課程規劃、教學活動設計、授課及 引導討論。

教學助理:2位

協助課程規劃、場地安排及行政聯繫等 工作。

評審:1位

針對團隊之成果,提供專業建議及輔導。

工作人員:5位

協助課程攝影紀錄、體驗穿戴式裝置及 相關軟硬體教學,負責團隊輔導。

6


實施步驟及內容 單元規劃

2 HR

2 HR

2 HR

2 HR

穿戴式裝置 的介紹

穿戴式裝置 的發展

穿戴式裝置 的應用

穿戴式裝置 的體驗

單元一

單元二

單元三

單元四

本課程為技術模組,透過雙導師引導,促進團隊跨領域合作、討論及解 決問題,並透過實境場域進行穿戴式裝置之模擬實作及應用。課程包含 四個單元,以T型工作坊的雙教師協同教學形式,交融運用講授法、體驗 式教學法、討論法、合作學習等教學方法。 目標 單元一:穿戴式裝置的介紹 建 立穿 戴式 裝 置之 基本 教學方法 知 識概 念及 講授法,由教師先以簡報方式,概述本課程的目標、 應用發展。 主軸,講授穿戴式裝置的概念及應用等知識,建⽴ 基本的專業內涵。

時間 2 HR

教學內容 透過「體驗」更 同理長者的需求

場地 R701

由可穿戴、顯示、網路、感

一般教室

測及運算五種功能結合成穿

R601 一般教室

戴式裝置。穿戴式裝置行動連網帶動資料經濟,開 創智慧便利生活。透過各種應用功能的呈現以及資 料蒐集分析,藉此提供使用者不同以往的加值體驗。

7

器材 投影機、麥 克風


穿戴式裝置種類甚多,可分為眼鏡型、手錶型、穿著型、配戴型及貼覆 型五種基本型態,目前市場上以智慧手錶及智慧手環較為常⾒。

眼 鏡 型

● 具備近眼顯示器之穿戴 式裝置 ● 智慧眼鏡、智慧虛擬實 境頭盔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a9iq4YYZHw

手 錶 型

● 可顯示簡單資訊之腕帶 之裝置 ● 以通知、提醒為主要功 能 http://www.ksdenki.com/shop/g/g4547597967317/

穿 著 型

● 具與衣服結合之電子紡 織品 ● 智慧服飾、智慧圍巾、 智慧手套等 http://organisation-comm.blogspot.tw

配 戴 型

● 能附掛於使用者身上, 多為環狀或夾式 ● 手環、腰帶、戒指、耳 環等 https://s.gravis.de/p/z1/jawbone-up-lifestyle-armband-large-blau_5_z1.jpg

貼 附 型

● 如同貼布可黏貼於人體 表面 ● 電子皮膚、智慧隱形眼 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DV-Ge7Nlq8

8


穿戴式裝置系統特徵

應用層面兩大方面特徵 穿戴裝置當前最主要的發展項目在於 手腕附近,包含手錶與手環,手錶的 功能性又高於手環,而主要可分為主 動提供訊息,與被動接收後傳輸兩個 方面。 主動方面,包含通話、相機、鬧鐘等, 多是智慧手機常用功能簡化,屬於資 訊、娛樂等相關訊息傳遞。 被動接收端,感應與偵測是相當重要 的環節,因此感應器是關鍵零組件。 分為三個主要的感測方向。 ● ●

動作感測,主要著重於姿勢改變。 環境感測,當中包含溫度、濕度、 光學、影像、氣味等。 生理感測,如體溫、血壓、血氧、 ⼼電、血糖等。

9


穿戴式裝置座談會

10


11


單元二:穿戴式裝置發展 教學方法 目標 建立穿戴式 裝置之基本 知識概念及 應用發展。 時間 2 HR 場地 R701 一般教室 R601 一般教室 器材 投影機、麥 克風

講授法。由教師先以簡報方式,概述穿戴式裝置 的市場,其發展歷程與應用等知識,建⽴基本的 專業內涵。

教學方法 穿戴式裝置市場 根據英國市場調查公司CCS Insight,預計在 2018年快速成長至1.35億台的出貨規模。將以腕 錶式裝置為主,包括智慧手錶,以及針對健身與 健康追蹤的智慧手環,智慧手錶與手環合計將有 87 %的市場。 預計在2014年到2018年,五年之間,全球可穿 戴式電子裝置的總銷售量將累積達3.7億台。穿戴 式產品於2014年全球出貨量將增加129% 。 人的身上與穿戴式裝置脫離不了關係。像是眼鏡、 相機、珠寶、項鍊等。 CCS Insight,非常看好穿戴式裝置市場,認為聖 誕節禮物最適合送貼身裝扮的物品,特別是健身 追縱器。預估在2018年,智慧眼鏡銷售將佔穿戴 裝置總量的 2 %;每40人就有1個擁有一個智能 生活記錄設備;智慧手錶仍佔大多數,將超過市 場總量的一半;珠寶、項鍊等配件將佔 3 %;智 慧手環出貨量比 2014 年增長 59 % 。

1 2


來源:CCS insight 智慧手機的伴侶,預計在2018 年,達50%穿戴式裝置的產品設備,強 化智慧型手機操作經驗。在已開發國家市場中,有 8 % 的智慧型手機將 有穿戴式裝置。

來源:CCS insight 2018 年將超過 2.5 億的穿戴裝置會被使用,其中已開發國家佔了 77 %。 已開發國家中的6.7 %人口將擁有量化生活設備。

1 3


穿戴式裝置轉變

14


15


16


17


全球智慧型手錶市場變化

Statista根據Smartwatch Group提供的資料繪製2014智慧型手錶 銷量圖表,可得知在2014智慧型手錶的市場是由三星(Samsung) 主導,幾乎是第⼆名「pebble」的兩倍 。

但蘋果公司進入智慧型手錶產業,改變了整個市場生態。2015年, 根據 Strategy Analytics 研究公司的調查,Apple Watch 在發布 後的一個季度內,已經占有了全球智慧型手錶市場的75.5%,而三 星的市場占有率僅剩7.5%。 18


穿戴式裝置未來

19


穿戴式裝置未來

20


21


單元三:穿戴式裝置的應用 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法。選定任一應用領域,由同學分組討 論並報告,教師於報告後評論。

教學內容 本單元係透過分組的方式,讓同學針對不同的領 域,討論穿戴式裝置如何提供不同的功能與服務。

目標 讓同學分組討 論,提出不同 領域的需求。

學生組隊的方式最好是跨領域,或是以隨機的方 式組隊,讓不同的元素都能加入討論之中。在本 次的工作坊,授課教師係以報數的方式(如1到 5),將同一號碼的同學組成一組。

時間 2 HR

分組後即要求各組選定一個主題,題目為「smart watch for主題」進行討論,同學們腦力激盪,創 造出穿戴式裝置之應用作品,並說明其產品 SWOT分析。在本次的工作坊中,同學們的題目 包含了:「smart watch for sport」、「smart watch for老人」、「smart watch for上班族」、 「smart watch for old people」、「smart watch for吃貨」、「smart watch for世新人」、 「smart watch for登山客」、「smart watch for te ena ge rs 」、「 sma r t wa tch f or off ice worker」、「smart watch for PET」等不同領域。

一般教室

2 2

場地 R701 R601 一般教室 器材 智慧型手錶或 智慧型手環


穿戴式裝置各領域之價值

23


24


25


26


27


28


單元四:穿戴式裝置的體驗 教學方法 目標 藉由實際體驗 的方式了解產 品的特色與功 能。

本單元針對不同的穿戴式裝置產品,由同學實際 配戴體驗,暸解穿戴式裝置的特色與功能。

教學內容 體驗的項目計有:

時間 2 HR 場地 R701

一般教室 R601 一般教室 運動場 器材 穿戴式裝置 (Samsung Gear, Apple Watch, 小米 手環、U80) 體驗的項目會因設備不同而有所差異,本工作坊 提供了Samsung Gear、Apple Watch、小米手 環、U80給同學體驗。如果使用不同的設備,其 特色與功能可能略有不同。

2 9


一般功能

顯示時間

30


電話

31


聯絡人

32


訊息

33


通知

34


行事曆/日曆

35


鬧鐘

36


計算機

37


音樂播放

38


照相

39


截圖/媒體瀏覽器

40


健康 健走器

41


睡眠監測

42


久坐提醒

喝水提醒

43


天氣

紫外線

44


學生成果花絮 測心跳

45


學生成果花絮

46


建議及注意事項 本模組教材移轉請參考教育部補助105年度智慧生活人才整合性人才培 育計畫「智齡聯盟」穿戴式裝置模組實作手冊意之處)

47


模組開發歷史 智齡聯盟「穿戴式裝置」模組,係「教育部智慧生活整創聯盟」計畫 補助世新大學,自2016年開始開發的課程模組,原先由數媒系陳俊 廷助理教授和圖顯公司副總經理陳育冠規劃開發,並於同年在世新大 學的「電腦與資訊科技」課程試教。另外針對種子師資舉辦了「穿戴 式裝置座談會」,邀請世新大學有興趣的教師一同研習。後續則由資 管系陳育亮教授負責執行,研發成適合不同大學校園的模組教材,目 前已經經歷過三次教學及推廣,各版本發展及試教重點內容如下: 1 . 第 一 次 教 學 2016年10月23日,由圖顯公司副總經理陳育冠,於世新大學的「電 腦與資訊科技」課程辦理「穿戴式裝置工作坊」,參與人數約100人。 隨後針對世新大學的種子師資舉辦了「穿戴式裝置座談會」,由數媒 系陳俊廷助理教授主講。此次教學建立工作坊與座談會的辦理方式, 並由資管系陳育亮教授負責發展本模組的初版教材。 https://www.facebook.com/yuiliang.chen/videos/10154719740 6 6 2 9 7 5 / 2 . 第 ⼆ 次 教 學 2017年5月2日,由陳育亮教授授課,將「穿戴式裝置」課程模組持 續在世新大學的「電腦與資訊科技」課程授課,參與人數約100人。 此次教學由不同教師授課,並由授課教師更新及補充本模組教材。 3 . 第 三 次 試 教 2017年11月27日,安排圖顯公司副總經理陳育冠,在淡江大學的通 識課程「綠能能源科技概論」課程中教學,參與人數約50人。此次 教學在世新大學以外的學校推廣與教學,更新及補充本模組教材。 試 教 影 片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PtfmSF_DU&feature=yo utu.be

48


Note

49


Note

50


Note

51


智齡聯盟課程模組系列

穿戴式裝置的體驗與應用 開發教師:陳俊廷助理教授(世新大學數媒系) 陳育冠副總經理(圖顯有限公司) 開發學校:世新大學 原屬課程:電腦與資訊科技 內容編輯:李思頻 教學助理(世新大學資管系) 版面設計:楊哲玟 (臺大土木工程學系) 排版格式:林喬茵 (臺灣大學智活中心) 開發時間/版本:105年1月31日 初版 106年12月18日 優化版 計畫名稱:智齡聯盟 計畫網站:www.t-edu.tw 計畫主持人:康仕仲 教授 (臺大土木工程學系) 共同主持人:劉佩玲 特聘教授 (臺大智活中心) 協同主持人:陳育亮 教授 (世新大學資訊管理系) 指導單位:教育部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培育計畫 執行單位:臺灣大學智慧生活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 106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聯絡資訊:(02)3366-3366 分機55201 silverstaff@caece.net

本教材內容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3.0台灣授權條款。

52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