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研究工作坊:找到真正的問題(3)

Page 1

賴宏誌@NTU 使用者研究工作坊 找到真正的問題 Ⅲ 界定使用者 calvinlai228@gmail.com 2015/10/26

© 臺大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服務設計 學習歷程提醒事宜

© 臺大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2


服務設計 學習歷程提醒事宜 時間規劃

活動安排

18:30~19:00 課程引言 19:00~20:10 動手實作:重建現場 20:10~20:20 中場休息 20:20~21:30 21:30

拆解經驗與分析歸納: 親和圖表分析 賦歸

© 臺大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3


確認問題核心 【照護組】 照顧他們 就是照顧自己

【安全組】 360安全衛士 恆久遠

1. 我們想為 臥床人(不 得已)解決大小便不 方便 的問題

1. 我們想為老人解決搭 公車不方便的問題

1.

我們想為夜市解決垃 圾減量的問題

1.

我們想為家庭煮婦(夫) 解決煮晚餐的問題

1. 我們想為家長解決很難 掌握教育信息的問題

2. 這些人最重視的是 衛生、舒適度、自 尊

2. 這些人最重視的是搭 公車的舒適、安全

2.

這些人最重視的是 個 人的便利性

2.

這些人最重視的是快 速、健康

2. 這些人最重視的是優 質的教育信息

3. 我們覺得要解決這 個問題,最困難的 是 如何讓臥床人獨 立如廁, 而這也是 既有產品無法解決 的

3. 我們覺得要解決這個 問題,最困難的是現 有公車硬體的限制, 而這也是既有產品無 法解決的

3.

我們覺得要解決這個 問題,最困難的是餐 具類型不一、一次性 餐具過多,而這也是 既有產品無法解決的

3.

我們覺得要解決這個 問題,最困難的是沒 有一套完善的流程及 沒有能夠降低做菜的 時間 ,而這也是既有 產品無法解決的

3. 我們覺得要解決這個 問題,最困難的是沒 有一個平台,而這也 是既有產品無法解決 的

4. 所以,我們嘗試著 研究現有方法的優 缺點分別從原地與 移動的方向來思考

4. 所以,我們想嘗試從 內裝改變的方向來思 考

4.

所以,我們想嘗試著 從餐具、用餐習慣、 回收的方向來思考

4.

所以,我們想嘗試著 從提供一套創新流程 的方向來思考

4. 所以,我們想嘗試著 從App教育平台的方 向來思考

【能源組】 能源夜市小吃

【娛樂組】 我們餓了嘿隊

【教育組】 I AM SCHOOL

© 臺大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4


NEXT STEP 規劃脈絡訪查 執⾏行脈絡訪查 進行重建現場 製作親和圖表

5


服務機能分析  脈絡訪查法(Contextual Inquiry) 一種在設計前期常被用來探索使用者需求的研究方法。簡單來說, 是指進入使用者實際生活或工作的環境,透過觀察使用者的活動, 並實地針對使用者的行為進行的非結構式訪談,以期對使用者生活 或工作中的行為與動機、遭遇的問題及處理問題的方式有深度的瞭 解的一種研究方法。 初期會蒐集大量資料,藉以瞭解使用者使用某些產品或服務的脈絡 背景,幫助設計團隊瞭 解使用者真實環境中遭遇到的問題,並找出 實際需求/ 期望/工作的方式。這些蒐集到的大量 資料,會藉著 分析將資料具體化並合 併濃縮,試圖建立使用者使用模式(Work Model)的共通性。採用親和圖分析(affinity diagram)將整合後的 資料,歸納出設計團隊需要關注的最重要問題。

© 臺大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6


三元素說明

User/使用者

Need/需求

在三元素中最具體的, 較容易探索與模擬。通 常會使用以Persona人 物誌方式入手,再深入 探討需求跟洞見

使用者會表示自己 缺少什麼,需要什 麼,以滿足使用者 需求為目的,視為 解決眼前的問題, 也許存在商機,但 不見得長久

觀察+訪談

Insight/洞見 訪談+思考

使用者所給的答案從 來都不赤裸,夾雜著 想法、經歷、身分地 位或期許;洞見係指 使用者自己沒有意識 到的部分,也可能是 需求背後的動機原因

© 臺大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7


考驗觀察、聆聽、溝通的技巧 活動 Activity 環境 Environment 互動 Interaction 物件 Object 使用者 User 主要讓團隊更明白設計重點, 以及為誰而設計。釐清優先順 序,有助我們更能將投入有限 的資源於正確的項目

© 臺大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8


重建現場 Brain Dump 任務分派

1 Notetaker

紀錄故事的人 寫下關鍵訊息 • 寫在黃色便條紙上 • 紀錄完畢,覆誦一 遍待成員確認無誤 後繼續 • 紀錄規則為誰做了 什麼、怎麼做、為 什麼 • 每張便利貼只記錄 一個發現,每張便 利貼必須是獨立存 在的

聽故事的人 捕捉關鍵訊息 • 請研究員暫停說故 事,說出你認為重 要訊息/行為 • 聽到細節:「做什 麼」、「怎麼做」 和「為什麼」 2-4 Capture • 尋找故事中遺漏的 部分,向研究員提 出疑問,討論並達 成共識

1 Researcher

說故事的人 探索細節 • 向參與者介紹受 訪者 • 用說故事⽅方式 描述活動過程, • 收集到的實物輔 助說故事

© 臺大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9


紀錄注意事項 • • • • • •

記錄需具備三元素:WHAT? HOW? WHY? 記錄受訪者、動機、與行為 每個便利貼,只敘述一件事情 把每個受訪者的便利貼都貼在⼀一起 將陳述、點⼦子及問題便利貼分開張貼 將場域照⽚貼在便利貼旁邊輔助閱讀

陳述便利貼

© 臺大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點子便利貼

問題便利貼

10


關鍵重點是  挖掘深層的使用者需求  結合人事時地物的故事  串連服務體系的前後台  評估商業模式與所需資源

© 臺大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11


在重建現場之後

Brain Dump 就是拆解經驗與分析歸納 © 臺大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12


親和圖表 Affinity Diagramm 分層說明

綠色:第四層,最大的核心價值 紅色:第三層,重要的價值觀

藍色:第二層,初步歸納相同類似行為 黃色:第一層,紀錄事實

13

© 臺大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13


便利貼範例 關鍵概念

行為背後的價值

行為特質

真實行為 © 臺大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14


拆解經驗與分析歸納流程 Assembly the Team • 匯集6至12人 訪談案例 • 輔以照片與影 像等來敘述訪 談過程

Group Notes Collaboratively

Group Notes Individually

Push

Add Labels

• 首先每人先 拿起約20 張黃色便利 貼

• 逐漸地會產 生10組以上 相關性高的 歸類群組

• 逐漸地會產 生10組以上 相關性高的 群組

• 讀取第一張 便利貼,並 貼在牆上

• 產生新歸類 群組時通知 成員

• 找尋相關的 便利貼歸類 成串

• 審核與移開 不適宜的便 利貼

• 將無法歸類、 或不好的便 利貼置放在 角落/回收 區

• 兩位成員負責 從最長的歸類 群組開始,打 散任何無凝聚 力群體

© 臺大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 有必要地話就 開啟新歸類群 組

Reorganize the Wall

• 試著先寫出46張綠色便利 貼 • 將相關性高的 藍色便利貼歸 類在綠色便利 貼下 • 寫出粉紅色便 利貼

• 開始寫藍色便 利貼 • 透過粉紅色便 ( Behavior 利貼來修改綠 Distinction ) 色便利貼

15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