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幼代間方案之概念和發展 林歐貴英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副教授
壹、前言 人口老化是現代社會特徵之一,也是人口轉型的必然結果(孫得雄,1999)。所 謂「老化人口」 (aged population)依據聯合國所定的標準,是指六十五歲以上人口佔 全國總人數的比例達 7﹪或以上。依據內政部主計處的統計顯示,台灣地區在民國 82 年,六十五歲以上之人口佔全國總人數比例已超過為 7﹪,正式邁入聯合國所稱老人 國之林。隨著我國醫藥衛生進步,使得國人生活富庶,平均壽命延長,致使老年人口 急劇增加,逐漸形成「高齡化社會」。 「代間」(intergeneration)這個詞被用來描述一種社會現象,也就是把一個國家 裡年老和年輕的世代聚集在一起。知識和價值觀的轉移透過代間的連結而對家庭中的 孩子及年輕人的學習、發展和安全皆有長期的影響。這樣的連結對家庭中的老人相等 地重要,影響他們的目標感、滿足感和生活滿意度(Kingson,1989)。 代間方案(intergenerational program)指的是探討老人與另一個世代(generation) 的人聚集在一起時,方案的設計、執行與成效,以期幫助此兩個世代的人彼此的瞭解 與認識。代間方案的對象包括老人與青年人、老人與青少年、老人與兒童(幼兒)。 這樣的方案藉著不同世代的人有目的地合作以支持和滋養彼此而提供一種機制。在這 樣的合作當中,老人、幼兒和年輕人每一個人都假定有一個特殊的角色,角色的設計 是用來提供一個正向和相互獲益的機會。
1
貳、文獻探討 一、代間理論 在這個新領域並沒有正式和特殊的代間理論指引實踐者。當實踐者試圖定義這種 存在於老人和孩子間的融合時,代間的專業性是從兒童發展、成人發展和其他的準則 借來的。如:蒙特梭利、杜威、維高夫斯基和艾瑞克森所建立的一個知識的主體為基 礎。他們的發展和教育理論,提供洞察幼兒和年輕人發展和學習的方式。 (一)幼兒發展理論 1.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 蒙特梭利的理念精神與代間的專業性最相關的部分在於她關心成長和發展的社 會情境。蒙特梭利的理論強調孩子需要滋養和指引,成人照顧者知道孩子是個別的, 當孩子已經準備好去學習一種特殊的任務或經歷敏感期,成人可以透過組織孩子的環 境以支持這樣的學習。根據蒙特梭利的想法,成人也提供孩子有自由選擇活動的架構。 2.杜威(John Dewey) 杜威強調社會提供孩子教育環境的必要性。老人為社會擁有最多經驗和學習的成 員,他們在環境的創造上是主要的因素。杜威說:「教孩子妥善處理他們每天現實生 活中的技巧和提供成功的角色模範。老人特別適合作為主要的非正式的老師、作為已 成功的解決現實生活正向的角色模範」。在正式和非正式學習經驗中,和老人互動對 孩子有重要的正面影響。 3.維高夫斯基(Lev Vygotsky) 在維高夫斯基理論的中心,成人是一個關鍵的因素。在維高夫斯基的觀點裡,成 人撫養孩子的基本任務就是和孩子分享知識與文化並且在最近發展區〈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裡提供幫助。這些任務對老人來說是高度適切的,老人帶來生 活經驗、文化洞察力以及獨特的發展特徵。 4.艾瑞克森(Erik Erikson) 艾瑞克森相信,和環境互動影響發展的過程,而且孩子在形塑他們的經驗上扮演
2
主動的角色。在艾瑞克森的理論觀點裡,發展在整個生命過程一系列的階段中,藉著 往前進與跟隨著它,每個階段都有貢獻與影響。 代間的經驗能幫忙解決老人生產力的議題,亦能提供價值文化和獨特的生活技巧 給下一世代成員的一種機制。同樣地,提供機會給年輕人服務孱弱的老人,也是一種 有意義的服務。 (二)老人發展理論 1.生理學上的需求 老人因生理上的改變而受到影響的功能包括:感覺(視力、聽力、觸覺、味覺和 嗅覺) 、記憶和問題解決能力。學習和成長能力並未隨著年齡而有明顯的區分(Schaie & Willis,1986;Schuetz,1988)。 老化過程本身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身體的鍛鍊、心智活動和社會接觸都顯示出 減少或減慢的趨勢(Rosenmayr,1980) 。年輕人透過代間方案進入老人的環境可以藉由 提供一個鍛鍊、思考和互動的自然刺激而減緩老化的過程。 2.社會上的需求 老化的過程產生和社會互動相關的其他特徵。這些包含傾向孤立、覺得無價值感 和有一點低落的適應感(Schuetz,1988) 。角色的轉變伴隨著很少外在的支持;同時代 的社會提供很少的指引和角色模範給老年人(Estes,1979)。參與代間方案的年輕人常 常在對老人參與者及一般老人的態度上經驗到正向的改變。然而,支持和培養這樣方 案的成長的社會政策,可以最終地影響廣泛的社會觀點。 3.情感上的需求 透過鼓勵和訓練老人有意義地參與他們的社區及他們的世界,社會可以傳遞老人 們是有價值的,破除一般人刻板認為老人是無用的(Botan,1988) 。代間方案提供訓練、 動機和有意義的活動可以對參與者的自尊產生重大的影響。 4.活動理論和撤退理論 Cumming 和 Henry 理論的應用建議社會制度應該支持這種需求;老人被鼓勵從社 區中撤退,而社會應被鼓勵讓他們離開。 3
老人有能力保持活躍與參與被視為是重要的,這對生理的滿足感、心理健康和有 生產力的老化過程發揮了有力的正面影響。代間方案的創造穩定地擴展他們在社會中 有生產力的投入的機會。(林歐貴英,2001) 5.適應理論 適應理論最終強烈地取代了撤退模式支持社會連結的價值及視老人整合到當時 社會的機制和重要性為理所當然。 成功適應內在改變的結果可以描述為滿意個人的生活(過去和現在)、功能上的自 主和個人延續感。成功適應的關鍵因素是有能力對此適應調和和成長。代間方案提供 獨特機會產生不同種類的接觸和對話以幫助這樣的成長。 (林歐貴英、郭鐘隆,2003) 6.生命回顧 生命回顧過程中的一個基本要素是個體一生在持續和連續世代互動的情境脈絡 中的評價。事實上,這樣的互動是成功的生命回顧的一個基本要素。 根據 Erikson 的理論,在發展最後階段生命回顧的任務是較大對抗的一部分,整 合和絕望間的衝突。研究暗示生命回顧的結果並未全然維繫過去的現實但可以藉由老 人目前生活中的事件而被影響和塑形。 有意義的代間經驗影響著有一個具生產力的和成功的老年階段與以平和和尊嚴 的在生命最後階段生活的能力。
参、代間方案之理念 學齡前的孩子和老人有很大的共同點,他們有時候都要依靠他人,都需要感到被 重視、被需要,而且都同樣對未來充滿不確定。在分享相互的關心和需要的過程中, 孩子和老人可以幫助彼此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並感到自己的重要性。他們可以實際 體驗到生命的連續性。 一、代間方案的基本原理 (一)代間:相互依賴
4
自古以來,照顧孩子的責任(包括家中的年長成員,直到他們沒有能力為止)一 直是家庭賦予的功能。然而,今日約有 30%的家庭屬於小家庭,剝奪了老人在家庭結 構中的角色機會。 (二)養育的需要:祖父母 作家及哲學家表示祖父母期對老人而言是最美妙的經驗之一,他們在這期間重溫 了當父母的感覺。同時,在卸下照顧兒女發展的責任之後,仍能得到照顧小孩子、與 小孩子互動的喜悅。在退休的這些年,老人可以得到因「具生產力」而來的滿足感並 傳遞給孩子一種遠景、連續性的感覺。 (三)撫育的需要:幼兒 孩子很小就會開始爭取他們的自主權,發展出自我概念並變得獨立。一旦孩子對 自己有信心,他們更有可能和他人產生有意義的互動。當孩子拓展他們的世界和他人 互動時,他們更能夠界定角色和人際關係,也因此開始知道自己和他人在這個世界中 扮演的角色。 (四)好處:連續性、勇氣和照護 當孩子接觸處於生命不同階段的人們時,他們感受到生命的連續性。當他們發現 不同年齡的人都享受並從事生產性活動,他更能接納成長在生命中帶來的改變。他們 可以從老人的身上學到面對挑戰、克服障礙、並過著充實、有生產力的生活。 孩子也從老人身上得到了智慧,他們可以從潛藏著感情和注意力的老人身上獲得 成長。最後,他們也需要和能傳達歷史和根源的老人身上,得到對生命循環之連續性 的信仰和期待。 二、幼兒的本質--自我概念的開始 孩子在學前階段形成自我概念以及對於感官世界的認知。環境、作息或事物空間 的改變常常對孩子的自我穩定性造成威脅。在這些時候,孩子需要由親近或信任的成 人提供外來的安撫或協助。一旦自我概念的穩定性完全的發展,孩子開始發展他們自 己和他人的關係。
5
三、老人的本質 老人可以提供許多對於幼兒照護環境很重要的特質,包括: -對孩子的關愛 -生活智能以及專業的工作技巧 -時間及耐心 -敏感度 -學習的能力 從事代間工作人員必須察覺到老人的這些貢獻並善加利用,將他們視為具有特殊 長處和能力的完整個體。 (一)老化的特徵 在生命的後期,有些老化的特徵會幾乎在同一時間顯現。雖然老人以不同的方式適 應這些改變,大多數還是都面臨一個共通的現象:失去。 健康、主動的老人利用找尋新的角色來處理這樣的改變。經由自我統整和絕望間達 到平衡,就能產生智慧。 「傳承」也就是將資產遺留給年輕一代的需求,最初是由 Erikson 所定義的,它是生命發展的一個過程,也是今日老人學文獻中常常提到的部分。 (二)相似的需求:幼兒與老人 老人和幼兒的發展過程並沒有太大的差距:自我角色的建立(或再建立),確認 自我在大環境中的地位,進而從這兩個概念中衍生出對自我價值的覺察。因為幼兒和 老人在社會中有時候都屬於弱勢族群,所以他們有一些由類似發展過程而產生的共同 需求。提供孱弱老人照護的中心和幼兒園有很多相同的例常作息和程序,所以彼此工 作人員間的計畫擬定是很重要的。課程間有清楚的溝通,可以幫助代間接觸進一步的 變成所有人能夠相互信任、同理與依賴。 四、代間方案的目的 1.提升世代間的瞭解。 2.提供老化過程的教育。 3.切斷孩子發展負面的老人概念的過程。 6
4.提供引導老人和幼兒在一起的正向經驗的情境。 5.透過有效的模式,形塑社會關於代間互動的價值。 6.擴展就業和工作機會給老人。 7.提供老人在社區發展整合性功能的機會。 8.提供建立自尊和自我信賴的機會。 9.提供不同年齡層之間有意義的互動的機會。 五、代間經驗提供給老人和幼兒的好處 (一)對孩子的好處 1.幼兒對老人的態度變的較正向。 2.和老人一對一的互動改善了有問題的行為。 3.孩子獲得和他人發展照顧關係的機會。 4.孩子學會愛和尊重一個不同年齡的新團體。 5.在老幼交換經驗當中,提供了幼教老師增加對孩子的洞察。 6.孩子很常在動態遊戲情節中加進老人的特徵。 7.孩子有機會接觸另一世代的價值觀與態度。 8.幼兒有機會和不同世代的人建立人際關係。 9.在遊戲和日常環境中,有機會每天或常常和老人接觸。 (二)對老人的好處 1.由於代間活動使得有些老人對生活產生更多的熱情。 2.改善和改變關心人的層次。 3.增加在家庭外的情境中的活動層次。 4.藉由觀察老人和幼兒的互動,養護之家的人員將發展對老人較多的瞭解。 5.老人將增加對社會和其他生命的奉獻感。 6.退休後擴展機會從事有意義的活動。 7.擴展工作機會。 8 退休後有機會貢獻於社區的整合性功能。 7
9.增加和社會中不同年齡層互動的機會。 10.增加建立自尊和自我信賴的機會。 11.提高心理和生理的活動層次。 12.增進心理的靈敏度。
肆、代間方案實施之流程 步驟一:招募 確認參與對象並且說明代間方案的內涵。
幼教從業人員
老人照顧從業人員
老年人
步驟二:說明會 引介重要關鍵人,讓彼此認識;介紹環境與活動內容等。
老年人 相關人員 幼兒
步驟三:維持 使活動和參與者願意繼續參加。
幼教從業人員
老人照顧從業人員
老年人 方案活動發展 幼 兒
8
父母
步驟四:評估 找出需要改變的活動並評估方案活動的衝擊。 幼教從 業人員
老人照顧從業 人員
方案活動
幼 兒
父 母
老年人
五、代間方案實施之注意事項 一、招募幼教和老人照護從業人員 (一)招募幼教從業人員 建議由一位專屬的工作人員(中心負責人或成員聯繫者)負責協調以下 的工作: ─招募合適的幼兒和老人與舉行說明會 ─尋找使活動能安全進行的相關書籍與材料 ─負責與對方從業人員聯絡 ─協調老人與幼兒之間的溝通、交通工具和點心 ─協助中心負責人 【給幼教從業人員的建議】 代間課程包含五大部分:成長階段、家人關係、相似與不同、社區、多元文化、 分離和失落。這些活動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合併為: ─選擇一個單元主題只進行一週或一個月 ─選擇以講故事為主的活動,編整成為一學年的活動計畫
9
─選擇較彈性的活動(老師所需的書籍、道具和材料容易取得) ─在一個特定主題的月份(例如:老少一起玩)完成相關的單元 ─選擇容易融入於學期的活動計畫的活動(融入式課程) ─完成所有的單元,但是只在特定的活動中邀請老人加入活動 此外,你需要和你的幼教從業人員一起創造有日期和工作責任分配的進度表。這 進度表包含: ─選擇合適的活動及確認活動內容 ─確認志工老人的來源和營造良好的開始 ─為老人或老人照顧從業人員安排至幼稚園或托兒所的旅行 ─設計一封信函向父母解釋方案活動(代間課程) ─再次和幼教從業人員見面以實現方案實施 (二)招募老人照護從業人員 邀請老人照護從業人員一起聚會。這個聚會的目的為: 1. 解釋代間方案的源頭。 2. 討論方案中可以支持老人與幼兒各種互動的水準。 3. 從老人照護從業人員間、志工老人的能力當中學習很多的事情。 4. 決定老人和幼教從業人員潛在的互動以及他們之間互動的預期效果。 使用這些構想作為開始的起點,然後用你的靈活度和創造力創造出志工老人與幼 兒聚在一起最具有挑戰性的方式。 在結束第一次的聚會之前,設計一個進度表。進度表的內容包含: ─和老人照護從業人員一起討論方案 ─為了選擇而檢視方案活動及創造方案活動的優點 ─為了招募而篩選和親近老人 ─決定溝通的自由選擇權 ─使開始的活動獲得資源與具安全性的材料 ─需要的話,檢視方案活動過程和設立檢驗能力的日期 10
─為開始的活動設定實施的日期 【給老人照顧從業人員的建議】 老人的自尊是重要的,他們必須把他們和幼兒的互動視為分享經驗、技巧與美好 的時間而不是只是強迫他們在自由時間裡與幼兒接觸。 探究幼教從業人員對老人既有的陳舊的刻板印象是重要的,討論學齡前幼兒發展 的需要與老人照護從業人員的目標也是重要的。參與代間方案的成員應該了解和欣賞 幼兒短暫的注意力、對心理活動的需求、手眼協調的限制和問天真問題的慾望。 此外,你需要和你的老人照護從業人員創造有日期和工作責任分配的進度表,內 容包含: ─確認幼兒的來源和營造心靈的接觸 ─探究潛在的溝通協商 ─輕聲地和感興趣的志工老人討論內在活動 ─再一次和老人照護從業人員聚會以實現方案實施 當你已經聯繫一間幼兒園或者日間照護中心時,就可以著手決定活動的類型、預 期深入的程度和即將進行的計畫。 (三)招募志工老人 志工老人可以用各種方式被安排進入幼兒園,包括: ─為了特殊的活動,祖父母或曾祖父母被邀請為特別的參觀者 ─在一個有秩序的基礎下,社區老人自願和/或參觀幼兒園 ─志工老人的選擇是來自於有特殊技能、天賦或經驗的老人,他們可以和幼 兒分享 ─志工老人是幼教從業人員中的一份子,如:老師、助理、廚師等 在老人中心已經確認一個或更多有興趣的志工老人之後,邀請他們參觀幼兒園。 為了安全起見,確認你的進出區域和空間並且安排一個特殊的空間給志工老人放置他 們的私人財物。指派或選擇一個志願的幼教從業人員和幼兒做帶領的服務。在志工老 人的參觀之中確定有涵蓋以下這些要點: 11
─逛幼兒園 ─和幼教從業人員相見的機會 ─在例行的活動中看到幼兒的機會 ─和一兩個幼兒互動(說故事、對一件藝術作品發表意見…等)的機會 二、說明會 如果可能的話,施行下列的項目將有助於舉辦一個成功的說明會: ─使幼兒園的幼教從業人員、成員的負責聯繫者、老人照護中心的老人照護從業人 員和志工老人有一個機會進行非正式的談話及餐聚 ─為了關心而了解一下志工老人所具有的技能(如果這沒有在招募過程中進行的話) ─檢視開始的活動及了解什麼是活動中志工老人及所有的成員所期待的 ─藉著短時間的聚會(30 分鐘)瀏覽一下方案的流程,以計畫如何維持方案的進行 ─和幼兒相見以及為他們的參觀者和開始的活動做準備 一位來自於幼兒園的老師也許能簡短地向老人說明孩子的期望是什麼?對平常 的問題和行為如何反應?以及開始的活動順序將如何進行?老師應該清楚地說明在 活動中孩子將需要協助什麼以及如何能使老人幫孩子最大的忙。 三、維持方案活動的順利進行 整個方案要能有效、持續且成功的進行以至於完成,其中需要進行方案管理。以 下是考慮幾個方案管理的可能性: 1.觀察活動和記錄志工老人和成員以及志工老人和幼兒之間的互動。在成員的聚會 中,紀錄簡短的、註明日期且有著注釋說明和檢視正向的及具體的活動例子的日 誌。如果有潛在的問題,個別地處理它。 2.規劃安排與志工老人及所有成員一年中三次的短暫聚會(30 分鐘)。這學年的目標 是幫忙計畫/選擇未來的活動和產生正向的討論及關心這個方案。 3.邀請老人和/或參與的成員進入中心裡的一個開放的空間、父母親之夜或其 它專業的聚會。 4.在老人和成員可以針對方案進行評論或將長處提出來的地點,提供一個新聞板或意 12
見箱。 5.當活動進行時,在一旁放置從書中影印的每一個課程。允許老師、老人和其他成員 直接在計畫上寫註解,然後把這些有加註解的課程計畫插入到老師的檔案文件裡。 四、評估 (一)目標:為什麼要評估? ─決定方案目標可以實現的程度(看看每一個給幼兒的特殊目標和目的)。 ─認清方案進行的優處及缺點。 ─評估方案帶給參與者的影響。 ─建立方案的支持。 ─計畫未來方案的方向。 (二)需要的資訊:評估什麼? 1.背景資料 老人─年齡、性別、相關工作經驗、教育背景、生理限制、和幼兒相處的先前 經驗、在方案以外和幼兒接觸的經驗、在方案中分享的理由。 成員─工作頭銜和負責的部份、經驗年數、專業訓練、和其他老人(幼兒園裡 的成員)或幼兒(老人中心的成員)相處的經驗、在方案中分享的理由。 幼兒─年齡、性別、和家庭生活中或鄰居的老人接觸的經驗。 2.方案資料:蒐集描述方案實現的資訊包括: ─方案中的老人數 ─方案中的幼兒數 ─方案中的成員數 ─活動的頻率及持久性 ─活動中老人使用的技巧和興趣 ─成員達到方案實現所需的時間 ─活動過程經驗的摘要
13
3.影響資料:蒐集影響方案的資訊包括: (1)『對於健康有活力的老人』 ─你和幼兒參與哪種類型的活動? ─你可以和幼兒分享哪種技巧、經驗或嗜好? ─在幼兒園的幼教從業人員如何使你覺得歡迎你和幼兒在一起? ─什麼方法使你覺得你和幼兒在一起的時間是對他們的老師有益的? ─什麼部份讓你覺得你和幼兒的互動是你涉入的結果? (2)『對於從業人員』 ─老人/幼兒呈現了什麼幫助你觸及他們(老人或幼兒)的需要? ─老人/幼兒呈現了什麼反映了中心氣氛的品質? ─老人/幼兒呈現了什麼反映了中心的經營狀況? ─代間活動之中什麼使你對幼兒的發展和行為有了全新的了解? ─代間活動中什麼影響你對老人的接受程度? (3)『對於幼兒』 ---老人喜歡做什麼事情? ---你可以說出是否一個人是老的嗎? ---你知道誰是最老的人嗎? ---你喜歡和你的祖父母做什麼事? ---如果你想要為一個老人做一件很棒的事,你會做什麼? ---什麼是最好的機會讓你和老人一起做事?
六、結語 幼兒與老人代間方案的實施,受惠的對象不僅是幼兒與老人,還包含幼兒機構的 保育人員、老人機構的照護人員以及幼兒家長。幼兒從代間活動裡增進對老年人的瞭 解、幼兒對老人的態度變的更正向;老人表示在活動中獲得許多樂趣、感到被尊重和
14
被需要、也重新認識新一代的幼兒、感覺自己又回到童年的時期、有成就感等;幼保 機構的教師對於代間活動亦持正向的評價:幼兒反應熱烈、幼兒與老人樂於彼此分 享、活動好玩有趣、幼兒有成就感等。幼兒家長觀察到孩子參與代間活動後更樂於和 自己的爺爺奶奶相處、不會在老人面前感到害羞等。隨著時代的變遷與家庭結構的轉 變,社會隔離(social isolation)現象越來越嚴重,代間方案的概念與發展是有其時代 的意義。
參考書目 林歐貴英(2001)。中老年人之家庭生活教育 。載於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主編),
家庭生活教育(pp.149-153)。台北 :師大書苑。 林歐貴英、郭鐘隆 譯(2003)。社會老人學。台北:五南。 孫得雄(1999) 。台灣人口老化、家庭變遷與老人問題。載於胡勝正(主編),老人問題
與政策研討會實錄(pp.1-8)。台北市:孫運璿基金會。 Butler, R. N., & Lewis, M. (1977). Aging and mental health: Positive psychosocial approaches(2nd ed.). St. Louis, MO: Mosby. Dewey, J. (1938).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Estes, C. (1979). The aging enterpris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Kingson, E. R. (1989). The social policy implications of intergenerational exchange. In S. Newman & S. Brummel(Eds.), Intergenerational programs: Imperatives, strategies, impacts, trends(pp. 91-99). Binghamton, NY: Haworth Press. Rosenmayr, L. (1980). Achievements, doubts and prospects of the sociology of aging. Human Development, 23, 46-62. Schaie, K. W., & Willis, S. (1986). Adult development and aging. Boston: Little, Brown. Schuetz, J. (1988). Communication and lifelong learning. In C. Carmichael, C. H. Botan, & R. Hawkins(Eds.), Human communications and the aging process (pp. 205-219). Prospect Heights, IL: Waveland Press.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