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全國高齡教學活動設計競賽
主題名稱:幼老代間活動設計方案
團 隊 成 員: 郭乃嘉
林珮榛
張媮芳
許雅晴
黃慧真
團 隊 名 稱:Young & Old 指 導 教 授: 鄭堯任 學 校 名 稱: 朝陽科技大學 科系: 銀髮產業管理系4A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5
1
月
16
日
高齡教學活動設計書 壹、教學內容設計理念
傳統文化的傳承是連綿不間斷的,每個人的生活周遭富含著許多文化意涵, 都有可能是從自己的祖父母、父母、師長學習接觸而來,雖然許多傳統節日文化 的由來有許多種版本,但相同的是不管故事的內容多懸殊裡面都包含著正面的教 育意義性質,也因為這些傳統節日更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本活動設計日期接近過 年與元宵節,除了過年外元宵節是華人世界最看重的傳統節日,家庭團聚意味相 當濃厚且曾入選國外知名媒體製作「世界最佳節慶」專輯特地來台採訪。因此, 本設計代間方案以元宵節作為主題。以下為本教案設計代間方案的具體理念: 一、增進代間互動機會 因社會的變遷,家庭結構有所改變,目前以小家庭居多,家長忙於工 作,代間的互動愈來愈少,使得世代的隔閡日益嚴重。本教案設計著重在 代間的活動,促進代間學習,以改善、修復世代隔閡。 二、角色扮演-認識彼此差異 現代社會許多幼兒多為獨生子女,較不懂得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設想, 而祖父母通常較疼愛孫子女,單方面的給予卻不懂得接受,本教案設計戲 劇表演讓長者與幼童共同去表演一齣故事,增進兩者間的互動與溝通,更 透過角色的扮演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與付出。 三、傳承傳統節日文化 祖父母這一代具有豐富歷史經驗,保有許多優良的傳統文化,透過活 動應該讓其發揮所長,為年輕世代傳遞歷史與文化,也讓幼童了解先人的 生活,學習閩南語古諺中保有的智慧與人生哲學。如過年為何要給壓歲錢、 中秋節為何要吃月餅和吃柚子、元宵節為何要吃湯圓、提燈籠和猜燈謎。
2
貳、教學內容與子題 說到元宵節大家都會想到吃湯圓與提燈籠,但卻不了解其中背後的意義和由 來,我們為了讓長者與幼兒能夠了解。因此,設計了一系列元宵節的活動,不但 能讓長者和幼童親身體驗過程,也能從中明白其背後的涵義。藉此本設計代間方 案分為下列四個子題。 子題一:戲劇表演—元宵吃湯圓的由來 老師先以有獎徵答的方式,引起幼兒與長者的學習興趣,透過故事的簡 報與影片來表達故事內容與意義,能讓幼兒與長者更清楚了解湯圓的由來, 經由小老師們為戲劇做表演示範,並協助每組成員進行角色分配與著色,以 及引導戲劇的排演練習。 課程中在選擇角色時能促進幼兒與長者互相溝通與討論,最後將會進行 戲劇的表演競賽與頒獎,藉此讓幼兒與長者能增加互動,克服上台的緊張感, 並能為彼此加油,啟發幼兒與長者對戲劇表演的潛能,訓練手部靈活度以及 美術天份,讓幼兒與長者對演戲更有成就感。 子題二:搓搓湯圓樂猜燈謎 老師拿出湯圓材料的方式,吸引幼兒與長者的注意,透過遊戲方式與簡 報做結合,經由小老師們為搓湯圓及猜燈謎的遊戲示範,使老幼了解遊戲內 容及規則,由長者為師引導幼兒湯圓做法及技巧,藉此讓幼兒與長者能增加 互動,遊戲進行的金額計算及燈謎搶答可使老幼為共通目標努力。 透過遊戲方式進行可以使老幼產生興趣,在搓揉湯圓可以訓練老幼手部 靈活度,而物品金而計算及猜燈謎可以訓練老幼大腦及反應能力來刺激老幼 思考能力,課堂最後的心得分享可增添老幼的台風,勇於表現自己而增加自 信心,享用自製湯圓可產生極大成就感,創造屬於彼此的回憶。 子題三:戲劇表演—提燈籠的由來 根據元宵節子題一有敘述過吃湯圓的由來,現在要介紹的是提燈籠的由 來,一開始先將長者與幼童分組,由小老師們出來示範戲劇表演提燈籠的由 3
來,讓長者與幼兒能夠清楚明白故事的內容後,發給每組故事繪本、角色的 面具和水彩用品,讓長者與幼兒選擇和使用,各組彩繪完面具後由小老師各 自帶開去排練劇情,等到各組排練完後會有正式的表演競賽,由老師來評分 哪一組表演的最好並頒獎,也會請每一組同一角色上台展示彩繪的面具,票 選出各角色面具彩繪最好看的並頒獎。 透過此活動能夠了解提燈籠的由來,經由彩繪面具訓練長者與幼兒手部 靈活度,藉由排演戲劇和演出能夠增進兩者的互動培養其團隊默契,也期許 幼兒能從中去體認到每一角色的不同,未來能夠多為對方思考與設想了解同 理心。 子題四:作伙來彩繪燈籠 首先由小老師發放燈籠材料包,老幼兩兩一組,一組一個燈籠,由老師 帶領幼兒及長者將燈籠組裝為立體燈籠,完成之後,在投影片上呈現數張有 關過年、元宵節的圖片及卡通圖案,引導長者與幼兒共同討論要如何彩繪。 由於此活動是整個代間系列的最後一堂課,為了讓長者與幼兒彼此互相留下 紀念,所以先請幼兒事先準備手作的禮物,贈送給長者,而燈籠最後是由長 者給予幼兒的禮物。分享完畢後請幼兒及長者起立,長者提燈籠,幼兒拿著 事先準備好的手作禮物,進行互相交換儀式。 希望藉由完成燈籠能夠讓長者與幼兒,產生成就感,在繪畫中訓練長者 與幼兒的手部靈活度,培養藝術的美感,透過上台分享彩繪過程,訓練長者 與幼兒的台風。
4
參、每節子題之規範 子題一:戲劇表演—元宵吃湯圓的由來 (一)分組:以故事繪本的角色數量決定分組的人數,老幼比例建議為一比 一,必要時可做調整,每組都有一位小老師協助並擔任旁白。 (二)互動:在著色面具時,盡量讓幼兒與長者互相幫忙,增加互動。戲劇 排演時,小老師必須適時的給予協助,為幼兒與長者彼此之間的橋樑, 讓幼兒與長者可以增加互動,減少距離感。 (三)頒獎:頒獎時讓每組都能獲得獎項,增加獲獎的喜悅感和成就感。 子題二:搓搓湯圓樂猜燈謎 (一)衛生:長者帶領幼兒至洗手槽洗手並領取口罩將口罩戴上回到座位。 (二)互動:兩兩一組為佳,一老一幼,每組都有一位小老師,協助老師分 發用具,並適時的搭起長者與幼兒的橋樑增加彼此互動。 (三)遊戲規則:老師說明遊戲規則,在搓湯圓過程中,長者必須先將糯米 團分成數塊,並協助幼兒搓揉成圓,一同協助湯圓完成,並再次提醒 紅、白糯米團分別代表的金額各為數十元或數元來制訂,題目由投影 片撥放,而猜燈謎是由老師帶領導讀,透過投影片呈現數題燈謎題目, 讓長者與幼兒一同討論題目並進行搶答。 (四)舉手搶答:搓揉並計算完成該物品金額後,舉手進行搶答,答對者可 將該物品的圖片拿走。 (五)頒獎:最後進行分數統計,分別頒發數名。 (六)心得分享:課堂後心得分享增加樂趣並一同享用老幼合作完成的湯圓。 子題三:戲劇表演—提燈籠的由來
(一)分組:以故事繪本的角色數量決定分組的人數,老幼比例建議為一比 一,必要時可做調整,每組都有一位小老師協助並擔任旁白。 5
(二)互動:在著色面具時,盡量讓幼兒與長者互相幫忙,增加互動。戲劇 排演時,小老師必須適時的給予協助,為幼兒與長者彼此之間的橋樑, 讓幼兒與長者可以增加互動,減少距離感。 (三)頒獎:頒獎時讓每組都能獲得獎項,增加獲獎的喜悅感和成就感。 子題四:作伙來彩繪燈籠 (一)分組:四人為一組,兩老兩幼,每組都有一位小老師,小老師必須適 時的引導長者與幼兒互動。 (二)操作過程:在組裝燈籠過程中,盡量引導長者成為領導者,與幼兒一 同協助燈籠組裝完成。燈籠是紙做的,組裝時容易被鐵絲支架勾破, 要提醒長者與幼兒小心操作。彩繪燈籠完畢,需要將燈籠靜置在旁邊, 讓水彩能夠完全乾。
6
肆、本主題每節子題之教學設計 子題一:戲劇表演—元宵吃湯圓的由來 活動名稱:戲劇表演—元宵吃湯圓的由來 教案設計者:黃慧真 幼兒年齡:5-6 歲 教學者: 長者年齡及限制:65 歲以上,80 歲以下, 教學日期: 生活能自理不需旁人協助者。
演示時間:50 分鐘 適用人數:20 人 建議老幼比例為一比一
教學目標:1.了解元宵節吃湯圓的由來與意義。 2.透過彩繪面具訓練幼兒與長者手部靈活度,以及如何搭配色彩表現美感。 3.選擇角色時能促進幼兒與長者能彼此互相溝通討論。 4.經由小老師的戲劇示範啟發幼兒與長者對戲劇表演的潛能。 5.排練戲劇時幼兒與長者互相引導與學習。 6.排練戲劇時增進幼兒與長者的互動,培養其團隊默契。 7.透過演出整齣戲劇期望幼兒能由故事、美術創作及自行體驗中,去體認每一 角色的不同及特色,以後思考事情能多站在對方立場去思考及同理心。 教學資源:水彩、水彩筆、水桶、調色盤、角色面具材料、故事繪本、精美小禮物、筆記 型電腦、單槍投影機。 教學流程
具體目標
一、引起動機: 老師先以有獎徵答的方式,詢問元宵節 的活動有那些?以及元宵節的由來,來 勾起幼兒與長者對吃湯圓的回憶,並且 撥放有關湯圓的歌曲,說明今天要戲劇 表演競賽,獲獎的就有精美小禮物,引 起幼兒與長者的興趣。
能了解吃湯圓的 意義,並說出兩 種慶祝元宵節的 活動
二、發展活動:30 分鐘 (一)講述故事:透過事先作好的故事簡 報,簡述故事內容,播放完整的故事影 片。
時間
教學資源
5 分鐘
麥克風
能說出簡要的故 事大綱
8 分鐘
筆記型電腦、單槍 投影機、簡報、 影片
(二)戲劇表演示範:由小老師共同戲劇 表演,為幼兒與長者示範如何演戲。
能了解如何將戲 劇表演出來
3 分鐘
筆記型電腦、單槍 投影機、簡報
(三)角色分配:看完戲劇表演後,由幼 兒與長者分配想要扮演的角色,小老師 可以從中引導讓幼兒及長者互相幫忙 將面具著色。
能互相幫忙著色 出角色面具
10 分鐘
水彩、水彩筆、 水桶、調色盤、 角色面具材料
7
(四)戲劇表演練習:當面具完成後,由 小老師帶領整組組員進行戲劇的排演 練習。
能夠熟記角色台 詞,幼兒與長者 能互相溝通
三、綜合活動: 當每一組都排演完成後,進行戲劇表演 競賽,並由老師為表演評分,頒完獎 後,讓幼兒或長者分享對於戲劇表演的 心得,再由老師為幼兒與長者給予鼓 勵。
能共同完成一部 戲劇演出
故事繪本
15 分鐘
筆記型電腦、 單槍、簡報、 精美小禮物
非常不符合
不符合
8
普通
1.了解元宵節吃湯圓的由來與意義。 2.透過彩繪面具訓練幼兒與長者手部靈活度,以及如何搭配 色彩表現美感。 3.選擇角色時能促進幼兒與長者能彼此互相溝通討論。 4.經由小老師的戲劇示範啟發幼兒與長者對戲劇表演的潛 能。 5.排練戲劇時幼兒與長者互相引導與學習。 6.排練戲劇時增進幼兒與長者的互動,培養其團隊默契。 7.透過演出整齣戲劇期望幼兒能由故事、美術創作及自行體 驗中,去體認每一角色的不同及特色,以後思考事情能多 站在對方立場去思考及同理心。 其他說明:__________
符合
非常符合
教學評量:
9 分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子題二:搓搓湯圓樂猜燈謎 活動名稱:搓搓湯圓樂猜燈謎
教案設計者:林珮榛
幼兒年齡:5-6 歲 教學者: 長者年齡及限制:65 歲以上,80 歲以下, 教學日期: 生活能自理不需旁人協助者。
演示時間:50 分鐘 適用人數:20 人 建議老幼比例為一比一
教學目標:1.了解元宵節的由來及吃湯圓的意義。 2.學習湯圓的製作方法及技巧。 3.增進幼兒與長者的互動,培養其團隊默契。 4.搓揉湯圓可以訓練幼兒與長者手部靈活度。 5.金額計算遊戲可以訓練幼兒算術及使用金錢的概念。 6.透過遊戲活動的圖片來學習傳統諺語(如:年糕代表年年高升、橘子代表大 吉大利、鳳梨代表好運旺旺來等等) ,長者可以告訴幼兒其代表的意義,達到 傳承習俗的用意。 7.趣味猜燈謎可以刺激長幼的大腦來進行創意的思考。 8.課堂後的心得分享可以訓練長幼的台風。 9.享用自己製作的湯圓而產生成就感。 教學資源:麥克風、筆記型電腦、單槍投影機、簡報、糯米糰、盤子、口罩、食材圖片、 獎品數份。 教學流程
具體目標
一、引起動機: 老師先詢問元宵吃湯圓的經驗,請幼兒 或長者回答,接著再拿出說明製作湯圓 的材料與做法,引起幼兒與長者的注意。
能了解湯圓的 做法
二、發展活動: (一)搓搓湯圓 1.桌上分別有白色及粉紅色各一等份的 糯米糰,幼兒及長者兩兩為一組。 2.老師說明遊戲規則,並解釋糯米糰價 格的差別,紅色糯米糰代表 10 元,白 色糯米糰代表 1 元。 3.幼兒及長者必須同心協力,長者負責 剝一小塊一小塊的糯米塊,由幼兒去 搓成湯圓形狀。 4.由老師出題目,依食物的價格,幼兒 及長者利用湯圓代表的硬幣來計算及 搶答。
學習如何分工 合作,長者授予 幼兒搓湯圓的 技巧及方法,而 幼兒認真聆聽 學習,使得長者 為師,產生成就 感
9
時間
教學資源
3 分鐘
麥克風、糯米糰、 盤子、口罩
10 分鐘
筆記型電腦、單槍 投影機、簡報、影 片、糯米糰、盤子
(二)物品金額計算 1.搶答並搓對價格,就可將物品買回 增加計算能力 去。(如蘋果一顆 69 元,長者要剝 6 小 而金額計算增 塊紅色糯米塊及 9 小塊白色糯米塊,交 進長者與幼兒 給幼兒去搓成湯圓形狀),先完成後搶答 彼此互動,為共 並答對的組別及可獲得這份物品。 通目標努力 2.最後進行分數的統計,購買物品數量 的前三名分別頒獎。 (三) 樂猜燈謎 1.由老師出題目,帶著長者及幼兒將題 目一同念過一遍。 2.經過數秒後進行搶答,解答後並解釋 答案後面所表達的意思。 3.進行分數的統計。
三、綜合活動: 遊戲結束後,廚房阿姨協助將長幼遊戲 中所製做的湯圓製成甜品給予大家享 用。並請幼兒及長者上台展示自己購買 到的物品,及在搓湯圓的過程中,遇到 最難的題目為何,如何達到良好的默契 而進行心得的分享。
10 分鐘
筆記型電腦、單槍 投影機、簡報、 食材圖片、獎品
導讀可產生凝 聚力,認真的融 入其中,而猜謎 可使老幼刺激 大腦進行思 考,創意發想, 搶答則可增加 反應能力
10 分鐘
筆記型電腦、單槍 投影機、簡報、 精美小禮物
台上分享可增 加自信心及訓 練長幼的台 風,而享用自製 湯圓使得老幼 產生成就感
17 分鐘
麥克風、煮熟湯圓 甜湯、碗、湯匙
□ □ □ □ □ □ □ □ □
□ □ □ □ □ □ □ □ □
非常不符 合
□ □ □ □ □ □ □ □ □
不符合
10
□ □ □ □ □ □ □ □ □
普通
1.了解元宵由來及湯圓的製作方法。 2.訓練幼兒與長者手部靈活度,及訓練數字計算。 3.幼兒與長者互相引導與學習,為共通目標努力。 4.老幼彼此學習如何打破年齡進行溝通及相處。 5.透過遊戲學習及了解傳統諺語的意義。 6.猜謎刺激頭腦進行創意思考。 7.搶答增加反應能力的訓練。 8.心得分享可以訓練台風。 9.享用自製湯圓產生成就感。 其他說明:__________
符合
非常符合
教學評量:
□ □ □ □ □ □ □ □ □
子題三:戲劇表演—提燈籠的由來 活動名稱:提燈籠的由來
教案設計者: 許雅晴
幼兒年齡:5-6 歲 教學者: 長者年齡及限制:65 歲以上,80 歲以下, 教學日期: 生活能自理不需旁人協助者。
演示時間:50 分鐘 適用人數:20 人 建議老幼比例為一比一
教學目標:1.了解元宵節提燈籠的由來與意義。 2.透過彩繪面具訓練幼兒與長者手部靈活度,以及如何搭配色彩表現美感。 3.選擇角色時能促進幼兒與長者能彼此互相溝通討論。 4.經由小老師的戲劇示範啟發幼兒與長者對戲劇表演的潛能。 5.排練戲劇時幼兒與長者互相引導與學習。 6.排練戲劇時增進幼兒與長者的互動,培養其團隊默契。 7.透過演出整齣戲劇期望幼兒能由故事、美術創作及自行體驗中,去體認每一 角色的不同及特色,以後思考事情能多站在對方立場去思考及同理心。 教學資源:水彩、水彩筆、水桶、調色盤、各角色面具雛形、故事繪本、故事所需道具、 精美小禮物、麥克風、單槍投影機、筆記型電腦。 教學流程
具體目標
時間
教學資源
一、引起動機: 老師先以元宵節為主題引起長者和幼兒的興 趣,再以有獎徵答的方式,詢問有沒有人知 道元宵節要做些什麼,勾起幼兒及長者去回 想,當幼兒及長者提到提燈籠時,開始介紹 元宵節提燈籠的由來,介紹完故事拿出面具 導入正式主題。
能了解吃湯圓 的意義,並說 出兩種慶祝元 宵節的活動
3 分鐘
麥克風、面具雛形
二、發展活動: (一)講述故事、角色: 能明白簡要的 透過事先作好的故事簡報,簡述故事內容, 故事大綱 介紹角色的特性定位,由五人(三老兩幼、兩 老三幼)分為一組。
2 分鐘
筆記型電腦、單槍 投影機、故事簡 報、麥克風
(二)角色分配: 事先桌上擺放好各角色面具、劇本和水彩用 品,由小老師去協助各組長者與幼兒的角色 分配與溝通,達到每個人都能扮演自己喜歡 的角色。
互相溝通達到 共好
2 分鐘
各面具雛形、劇 本、水彩用品
(三)戲劇表演示範: 由五位小老師共同戲劇表演,為幼兒與長者 示範如何演戲。
能了解如何將 戲劇表演出來
3 分鐘
故事所需道具
11
(四)彩繪面具: 老師可以拿出一些已著色好的面具作為範本 讓長者與幼兒去作參考,也鼓勵每個人能夠 發揮自己的創意去著色。
能互相幫忙著 10 分鐘 色出角色面具
(五)角色練習: 每組一著色完面具,就由小老師開始帶領長 者與幼兒練習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進行戲劇的 排演練習,去設想且發揮自己的肢體動作、 語言去表達角色的定位。
能夠熟記角色 台詞,幼兒與 故事所需道具、劇 10 分鐘 長者能互相溝 本 通
三、綜合活動: (一)正式競賽表演: 當每一組都排演完成後,進行戲劇表演競 賽,並由老師為表演評分。
能共同完成一 故事所需道具、麥 10 分鐘 部戲劇演出 克風、故事簡報
(二)頒獎: 1.最佳演出獎: 由老師評分選出哪一組演出最好並頒獎。 激發榮譽心, 2.最佳造型獎: 增加成就感 每組同一角色一起上台展示其彩繪面 具,由大家來票選出最佳造型獎並頒獎。 互相交換心得 感想
5 分鐘
麥克風
不符合
12
3 分鐘
普通
1.了解元宵節提燈籠的由來與意義。 2.透過彩繪面具訓練幼兒與長者手部靈活度,以及 如何搭配色彩表現美感。 3.選擇角色時能促進幼兒與長者能彼此互相溝通 討論。 4.經由小老師的戲劇示範啟發幼兒與長者對戲劇 表演的潛能。 5.排練戲劇時幼兒與長者互相引導與學習。 6.排練戲劇時增進幼兒與長者的互動,培養其團隊 默契。 7.透過演出整齣戲劇期望幼兒能由故事、美術創作
精美小禮物
符合
非常符合
教學評量:
2 分鐘
非常不符合
(三)分享心得: 每組都派兩位代表(建議為一老一幼)上台分 享這一次戲劇表演活動的感想和困難的地 方。
已著色面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及自行體驗中,去體認每一角色的不同及特色, 以後思考事情能多站在對方立場去思考及同理 心。 其他說明:__________
13
子題四:作伙來彩繪燈籠 活動名稱:作伙來彩繪燈籠
教案設計者: 張媮芳
幼兒年齡:5-6 歲 教學者: 長者年齡及限制:65 歲以上,80 歲以下, 教學日期: 生活能自理不需旁人協助者。
演示時間:50 分鐘 適用人數:20 人 建議老幼比例為一比一
教學目標: 1.了解元宵節提燈籠的由來。 2.透過由長者組裝燈籠,建立幼兒對長者的仰慕感。 3.藉由燈籠上色,訓練幼兒與長者手部靈活度。 4.在繪畫過程中,幼兒與長者彼此互相溝通討論,畫上喜歡的圖案。 5.交換禮物儀式裡,讓幼兒及長者了解感恩的重要。 教學資源:水彩、水彩筆、水桶、調色盤、素色燈籠材料包、電池、燈泡提把。麥克風、 單槍投影機、筆記型電腦。 教學流程
具體目標
時間
教學資源
一、 引起動機: 老師先以有獎徵答的方式,詢問元宵節 的由來,鼓勵長者與幼兒共同回答,元 宵節還會做什麼事呢?請大家舉例,引 起長者與幼兒的興趣,提到提燈籠時, 再將素色燈籠拿出來,導入正式主題。
能舉例說明元宵 節要做什麼
3 分鐘
麥克風、素色燈籠
二、發展活動: (一)組裝燈籠: 幼兒及長者兩兩一組,桌上擺放一個燈 籠及水彩用具,由老師帶領幼兒及長者 將平面燈籠裝為立體燈籠,幼兒及長者 需互相幫忙將燈籠組裝完成。
能互相幫忙將燈 籠組裝完成
5 分鐘
麥克風、素色燈籠 材料包
(二)彩繪燈籠: 老師引導幼兒及長者在燈籠上做彩 繪,可以在投影片上呈現數張有關過年 的圖片及卡通圖案,讓長者及幼兒可以 共同討論要如何彩繪,在彩繪過程中, 長者可以依照幼兒的興趣,彩繪出幼兒 喜愛的卡通圖案,而幼兒也能畫出長者 喜歡的圖案。
彼此互相討論要 繪畫的圖樣 將燈籠彩繪完成
25 分鐘
水彩用品、筆記型 電腦、單槍投影 機、過年圖案及卡 通、圖案的簡報
14
三、綜合活動: (一)分享成果: 老師引導幼兒及長者手牽手提著兩人 共同彩繪的燈籠上台,分享彼此彩繪的 過程,及簡單的介紹一下自己的燈籠作 品,給所有的人欣賞。
上台分享 彩繪過程
10 分鐘
麥克風
(二)交換儀式: 請幼兒及長者起立,長者提著燈籠,幼 兒拿著事先準備好的手作禮物,老師引 導長者與幼兒進行互相交換禮物的儀 式。
了解感恩的重要
5 分鐘
幼兒事先準備好手 作禮物
留下紀念照
2 分鐘
相機
(三)全體大合照
非常不符合
不符合
15
普通
1.了解元宵節提燈籠的由來。 2.透過由長者組裝燈籠,建立幼兒對長者的仰慕感。 3.藉由燈籠上色,訓練幼兒與長者手部靈活度。 4.在繪畫過程中,幼兒與長者彼此互相溝通討論,畫 上喜歡的圖案。 5.交換禮物儀式裡,讓幼兒及長者了解感恩的重要。 其他說明:__________
符合
非常符合
教學評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伍、預期效益 因社會變遷的關係,現今都以小家庭為居多,幼兒與祖父母的互動越來 越少,使得很多傳統文化的傳承出現斷層,因此我們想透過一系列的傳統節 日文化活動,能夠促進代間學習,以改善、修復世代隔閡。 本設計代間方案預期可得以下幾點之結果: (一) 對於元宵習俗的由來與意義,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二) 幼兒與長者共同完成一部戲劇演出,增加成就感,且透過上台演戲來 訓練膽量。 (三) 增加幼兒與長者的互動與學習,降低世代的隔閡。 (四) 訓練幼兒與長者手部靈活度,以及如何搭配色彩表現美感。 (五) 期望幼兒能由故事、美術創作及自行體驗中,去體認每一角色的不同 及特色,以後思考事情能多站在對方立場去思考及同理心。 陸、參考資料 台灣觀光資訊網 http://taiwan.net.tw/m1.aspx?sNo=0001020 柒、附錄 影片:具體幼老代間方案-朝陽幼老園體驗營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