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亞洲發聲 | 2014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刊於2383期《明報周刊》

Page 1

撰文:巧詩 攝影:梁俊棋 部分圖片由 2014 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提供

「建築的意義是什麼?」這是一個既生 活化又富哲學性的問題。

2 0 1 4 威 尼 斯 雙 年 展

為 亞 洲 發 聲 香

一場建築界盛事,也不在於展館能否

列的不再是艱深的學術理論,而是採

得獎為國爭光,而是希望透過每次的

用更豐富的歷史故事,以及互動式感

參 與, 促 成 更 多 更 深 入 的 文 化 交 流,

自1980年開始,每兩年一度的威尼斯

性 溝 通, 為 業 界 打 開 對 話 的 平 台, 也

刺 激 新 的 想 法。 至 於 香 港, 面 對 全 球

建築雙年展,旨於集合世界各地的建

讓觀眾更易理解建築與生活的關係。

化的經濟模式、來自中國各方面的影 響力,近至珠三角鄰近城市快速發展

築業界中人,討論建築與地球、社會、 經濟和生活方式的關係。歷屆的主題

正 如 香 港 作 家 也 斯 說 過, 人 在 異 地,

所帶來的競爭與挑戰,無疑正面臨重

包 括 超 大 型 城 市、 蛻 變、 蓋 房 子 以 外

更容易思考原居地和自身身份的問題。

要的臨界點,未來到底要跟內地城市

的 建 築、 與 人 相 遇 的 建 築 等 等。 今 年

近年來自亞洲地區的參展國家/城市

進 一 步 融 合, 還 是 走 向 國 際 尋 找 出

由OMA 創辦人 Rem Koolhaas擔任總策

數 目 不 斷 增 加, 對 於 他 們 來 說, 威 尼

路?在這次前往威尼斯的建築旅程上,

展人,要求業界反思建築的根源和現

斯建築雙年展的重要性,不單是參與

也許找到了一些新啟發。

5

建築 港

代化對地區建築文化的影響,展覽陳

封面故事

62

COVER STORY

63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不同國家場館,均以鮮明的視覺手法表達當地建築特色和背景。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