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ute read

愛的大小事 44:獎勵的副作用

Next Article
台中中心

台中中心

獎勵的副作用 ?!

小心獎勵作用過了頭,反客為主 ~

Advertisement

◆文/吳健豪(諮商心理師)

籌劃半年多,集結近七年雙月刊文章的 《愛的大小事 2》終於上市,基金會上 週六舉辦了新書發表會,工作人員貼心的準 備了好幾本書,要送給當天講座 Q & A 發問 的朋友,沒想到,現場朋友發問踴躍,超過 書的數量,我一時開玩笑:「那沒書送,我 就不給問了!」工作人員於一旁馬上表示可 以再送其他禮物代替。當下,引發我聯想對 「獎勵」副作用的擔心,可惜受限當下時間, 無法多談,所以想再聊聊這個主題。 深受行為學派影響,台灣的教育現場,蠻 常使用「獎勵 / 品」作為行為的增強物。記 得小學時,老師會針對表現好的同學給貼紙, 不好的扣貼紙,最終,透過累積多少貼紙可 以換什麼獎品。這叫做「代幣制度」,是行 為學派獎勵方式的一種延伸。 有時候,這種方式挺有效的。當時我們會 為了換到老師提供的獎品,努力表現出符合 老師要求的行為,或是避免那些會扣貼紙的 行為。 國一時,任天堂紅白機正流行,我也很想 要有一台,我媽就以此作為激勵,說只要我 下次月考第一名就給我。果不其然,那成為 努力的動力,我竟然考了個平常不會有的第 二名,媽媽看在我的努力,也通融地送給我 人生中第一台遊戲機。 然而,不知道各級學校老師或教育人員, 有沒有類似我的觀察:現在孩子大部分物質 不缺,以致於如果不是夠分量的獎勵品,愈 來愈難引起孩子的動機。記得多年前,我還 在大學諮商中心兼任時,那時舉辦的填問卷 活動,甚至要祭出「 IPHONE」手機作為獎 品。 我心裡對這樣的現象,多少有些憂慮。怎 麼說呢?行為學派用獎勵來塑造行為這套理 論~「他們認為只要提供增強物,就能使動 物學習 1。」後來被指出有一個缺點~「人畢 竟不是老鼠,人會思考。」因此,雖然有獎 勵品作為誘因,但還要看這個人怎麼想,才 會決定表現出怎樣的行為。於是乎,就會出 現剛剛說的,這個獎勵品,就必須正中下懷, 是孩子們感興趣的,才能引發他們的動機。 但因為物質條件的提昇,孩子不再那麼容易 「上勾」,胃口愈來愈難照顧。再者,以代 弊制度為例,有些孩子認為反正他不可能得 到那個獎勵品,因此就放棄努力了。

所以孩子如何思考,取決了這個獎勵帶來 的效果。 如果孩子想要,且覺得自己有機會 得到,自然會努力;反之,如果孩子對這個 獎品沒興趣,或者認為自己不可能得到,就 不會有任何效果。 但最讓我憂慮的,即使這個獎勵品對孩子 有效,會不會有副作用呢?我觀察到幾點: 其一,剛提到的,胃口愈來愈大,口味愈 來愈重,愈到後面,就會需要更好的獎品才 能吸引他。 其二,這些獎勵品,代表的都是「外界」 的刺激,也就是說,孩子的行為是受到「外 在」引發,因此,當沒有這些外在誘因時, 他可能就失去動機或動力。一但沒了獎品, 他就不做了。 最後,孩子的內在動機甚至因此削弱。怎 麼說呢?孩子本來解數學題目,就會有解出 來的成就感及樂趣。一旦,他因為解題而得 到「禮物」,他開始為了「禮物」而解題, 他內在的動機就被削弱了,就不再是因為自 己的學習動機而學習、而解題,這是很可怕, 也是可悲的部分。 孩童的成長,原來就會自發地探索這個世 界,不是因為他得到大人的禮物或讚賞,而 是人自然的天性,除非受到阻礙或挫折,才 會讓他開始斷絕了探索的好奇心、學習的慾 望。當我們看到孩子不學習,一旦我們不是 拿掉那些阻礙,或協助他面對內在的挫折, 而是提供一個外在的誘因,非但內在動力更 不可能出現,反而也使問題更加複雜化。 在這個主張多「稱讚孩子」、「鼓勵孩子」 的年代,除了物質上的獎勵,我也要提醒大 家用同樣的邏輯想想,會不會有時候,孩子 已經有自己的動力了,結果因為我們大人給 的稱讚和鼓勵,反而讓孩子轉向,變成為了 得到稱讚和鼓勵,才表現出那樣的行為。 如 果是這樣,會不會是大人太焦慮了,我們擔 心孩子沒有被「大人肯定」,就會沒有動力 學習。 我這麼說並不是要反對獎勵,只是希望讓 我們多一點反思的空間,可以更謹慎的運用: 對於已有動機的孩子,我們並不需要再給獎 品或是更多的口語鼓勵,我們可以跟孩子討 論:「是什麼讓你有動力做這些事?」協助 他整理自己的內在經驗;當他自己能說出來, 我們的聆聽與同理,可以讓他看見與更肯定 自己內在的力量。 對於缺乏動機的孩子,一開始,我們確實 可以用獎勵品作為吸引,但我們需要慢慢協 助他們轉換到內在動機。我們可以引導他們 回到:「做這件事,除了獎品外,做的過程, 有沒有什麼樂趣或收穫?」 這樣孩子可以感 受到自己內在的力量,更可以持續下去,而 不是一旦沒有獎品,他就不做了。 回到那天演講現場,我相信很多觀眾提問 並不是為了書,他們是很認真的父母,才會 願意在週末撥一個下午來聽聽親職講座,想 從跟我的對話中,看看能有什麼啟發或參考。 所以非常感謝工作人員準備獎品,但或許讓 我們一起相信,人類求知的慾望吧!獎品可 以成為一種玩耍的樂趣 2,而不是一種制約、 取代了我們內在動機。

註: 1. 當年他們多半用老鼠作實驗,以食物作為獎勵品。 2. 獎勵這件事,並非沒有價值,在一些競賽中,獎品的 提供,除了增加動機,也是樂趣的來源。得到獎品, 就像摸彩、紅包等之類,都會有喜悅、開心的感覺。 本文,只是想強調,小心獎勵作用過了頭,反客為 主。

This article is 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