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商業發展與趨勢文化創意美學》.駱毓芬

Page 1

實踐 設計講座 產業實務

課程系列

05

04/21 (Thu) 6p.m. - 8p.m.

駱毓芬

文化創意美學 商業發展與趨勢

2016

亞洲新銳 設計 獎得 主 品研文創 創 意總 監

用設計師本位來做這個創意總監,我 便能游走在這兩個角色中間,這就是 我的定位,當你找到你的定位,你才 會被看見。

東閔紀念 大樓 606教室

訪談稿潤字:劉若筠 陳郁安 袁浩哲 陳鈺鈞 撰稿時間: 2016.5.2 6:20

實踐大學

工 業 產 品 設計學系所 Shih Chie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實踐人該學習的謙卑 “今天很高興能回實踐,已經很久沒有回來了!我先跟大家介紹一下,我 是1999年從實踐大學畢業,是你們第四屆的學姊,算是非常資深了,那到你 們現在從實踐畢業後出去其實很有光環,不管走到哪裡,大家聽到實踐兩字就 會豎起大拇指!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棒的傳統,那我也希望用一個資深學姊的 身份,來跟大家分享我們實踐的優勢與缺點是什麼。 基本上,我們出去後就有某些的優勢,但以我自己這樣十多年的經驗,我 覺得就是要修!修什麼呢?修自己的一個更謙卑的心!通常在實踐,你從大一 到大四都是順利的,沒有被當掉、表現也不錯的話,通常會有些傲氣,這些傲 氣是好的,但是你會因為這個傲氣而遇到很多挫折,那麼你該怎麼帶著這份傲 氣與能量,讓別人看見不同的實踐人?這件事是我經歷十幾年,希望能慢慢的 讓人覺得除了我們設計很好之外,也覺得我們是個可靠的人,因為通常實踐的 人出去後,常讓人有個印象,實踐很像是一個培養大師的搖籃,問題是我們還 沒成為大師,就有大師的脾氣,這點是我覺得我們實踐人一定要改的問題,因 為我自己也是這樣。


那我今天要告訴大家什麼叫做文化創意的美學與商業發展的發 展趨勢,雖然我也沒有出過國留學,但是實踐的養分讓我學會了非 常非常多事情,也因為這樣基礎的部分讓我有機會看到更遠的事情 ,那我現在介紹一下,我工作畢業十年都是在3c品牌的公司,這十 年訓練我最多什麼的能力呢?那就是和不同的人溝通的能力,這件 事是實踐人非常非常需要學習的,可是怎麼學習呢? 最基本的一定要先跟懂設計的人能夠溝通跟合作,現在最需要 的人才是什麼?你自己是一個A咖,大家都願意跟你合作,但你也 會被找去跟別人合作,那千萬不要成為那種很難合作的人,第一個 你太自傲、自以為了不起,跟別人合作會覺得別人都是你的屬下, 第二種就是你自己太爛,別人跟你合作就是帶衰,更不要成為這種 人。那為什麼我要跟大家講這件事情?我覺得我更驕傲的是我不覺 得我在業界設計能力是最強的,如果只跟大家分享設計要怎麼做就 太無聊了,所以我要分享設計製造的策略要怎麼做,因為這個是實 踐人最需要學習的,不要成為一個設計的莽夫,要用巧勁去做設計 ,而不是為了設計而設計。

設 計 人 該 懂 的 溝 通與合作

我覺得,我要做文化創意產業,我就是要把他做到有商業價值,不只是 一個展覽品,展覽完就沒了!太多的實踐人都可以做到的這件事,如果今天 只有這樣的能力的話,我就對不起現在的我自己,所以我一定要做到可以商 業化,這樣才有辦法讓更多年輕人投入文化創意這個領域,你在做設計之前 更要清楚的看到策略,因為太多的實踐人是管不著的,你去上班可能也改變 不了,如果你真的是這種人的話請用聰明的腦袋去想出新的策略,而不是只 會做設計,會做設計的人太多了,就算你已經有一個很會設計的腦袋,但還 是需要更多的東西。 我每次都稱我自己為台灣土狗,我也沒有出過國留學,那為什麼我可以 有機會得到亞洲新銳設計師的奬項,讓我感動的是我把這件事做到可商業化 ,我看到的對象再也不是設計師們,我只有到老闆的面前,用老闆的高度, 我才有辦法跟老闆們對談,所以我現在接的案子一定是超過台幣一百萬我才 會接,那要怎麼做到呢?當你站在在不同的高度上,你才能理解不同高度的 人在想什麼,他才願意把更大的東西交給你,你的氣度跟態度一定要夠,要 能夠超越這個設計師的責任感,老闆們才會相信你,把更大的project交給你 ,通常老闆是看不出來從九十分到九十九分之間設計能量的差別的,你要讓 他看到除了基本的設計能量之外還有什麼?這才是能夠接到大案子的關鍵。 未來已經不是我等著去做什麼職位,不是我去找工作,而是工作找你!


左右腦並用看到全盤的局面

從2010年創業一直到現在的一個心得,我在創業初期的時候其實我就立下一個志願, 我先去看看我周邊創業的人,因為我想要做跟其他人不一樣的東西 ; 在那個時候大部分創 業的人都是靠著去接設計服務來塑造自己的品牌,這樣太辛苦了,我覺得應該直接做自己 的品牌,而不是靠著做設計服務來支持自己的品牌,所以我一開始就決定我不要這樣的操 作模式-我先拿到文化部的補助再拿來做我想做的事情。 拿到一兩百萬的補助來做自己的品牌其實沒有很難,但要存到一兩百萬再投資自己的 品牌其實很難,所以這也是我每次告訴大家的觀念。所以我會告訴大家基本上要怎麼把一 個品牌從零做起,要怎麼去做,為什麼你要做品牌,你才會理解要怎麼獲得新的體悟,讓 你的品牌開始賺錢,你必須看到全盤的局勢,必須使用巧勁來做。 如果你會做設計你更要會設計人,先冷靜思考看到全盤的局面,需要左右腦並用才有 辦法做這件事,當你面對所有的困難,你就理解為什麼你要用所有的決心去做這點事情, 所以我會跟大家講如果你要做的事不是不可能,是要找對方式。在做這件事之前你必須先 把自己的肚子顧好,先有本錢才有辦法做這件事。叫座的感性腦袋與顧面子的堅持,這兩 件事我是雙向並行的,因為我很清楚做一個品牌設計的位置其實真的很少,當我沒有好的 通路、好的業務、好的工廠可以配合我的時候,是非常辛苦的,所以我一定要一個備案, 也就是唯一不用錢的 - 我的設計腦袋,所以我是用這個裡子面子都顧得到的方式來開展我 的品牌。 你越往前走你就必須越謙卑,因為比你好比你有背景比你有資本的人太多了,但是我 不要跟他們成為敵人,我要跟他們成為朋友,在這兩個結合之後,國際參展時你要怎麼去 觀察整個局勢,請大家保持清醒的腦袋,很多的局勢你看到的別人已經看到的東西其實過 沒多久就要被淘汰,可是如果你可以透過你的洞察力你的應變力你的感知力判斷力堅持力 去做這件事,那我相信這些東西是別人學不來的。 所以我今天要告訴大家要怎麼學會判斷這件事情,而不是怎麼做設計,因為我相信怎 麼做設計實踐老師都已經交給你們了。


前陣子去參加創業比賽,要在短時間內向陌生人發表自 己的計畫,我居然成功吸引了一些人,這件事情真的很有挑戰 、很好玩!slogan能讓你在短時間內向別人推銷自己的品牌與 你自己,像是我的簡報就有超多種不同長度的版本,隨著現場 情況,你必須跟著調整,這樣才能成為一個有商業腦袋的創意 總監。

品牌設計 該如何定位

用設計師本位來做這個創意總監,我便能游走在這兩個 角色中間,這就是我的定位,當你找到你的定位,你才會被看 見。

與大家分享我做品牌的時候,一開始就有規劃產品線,三百塊左右的通路、器皿類的通路 及高檔物品通路,是不同鋪貨的地方,在這裡說明一個概念,應該要選擇正確的地方鋪貨,相 對應的消費才會有能力購買其商品。至於商品價格,舉例說明,為什麼是一雙筷子控制在三百 塊左右,我有在台灣調查過,送禮或是自己使用,這樣的價格剛剛好,是從數字回饋進去的。 很多實踐出來的學生,並不會控制成本,這都有可能造成虧損,甚至是倒閉,成本就是你研發 產品的包工成本、管銷成本,管銷成本涵蓋了人事成本、運輸成本、倉儲成本,你要控管在你 的預算內。進階一點的成本分析,可以事先去門市詢問sales或是店面老闆,商品價錢大概可 以訂在哪裡,在想辦法如何將成本控制到商品售出定價內,就不會被產品拖垮而倒閉。所以做 品牌是點、線、面的整個架構,而且是長遠的架構,很多沒有去過大品牌上過的班的人,都沒 有長遠的架構,這就是一個盲點。必須與業務、行銷人員說明價格原因,還有商品理念,讓大 家更認識你的品牌,這樣才有辦法讓整個行銷跟佈局是一致的。 接下來是市場的規劃與通路的規劃,要從開始想idea、價錢帶到通路,全部都是一致的, 才能賣出,事前要先想清楚,自己品牌的格局要怎麼做,在開始設計產品。否則你可能因為一 件產品一炮而紅,最後便消失了。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是,除了現在這樣的設計通路之外,應該 要學會怎麼看懂數字,要學會如何做出要sense並且國際化的報表,我之前其實也不會,被糾 正了很多次之後,才真正學會如果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帶,做出一個sales看得懂價格、 如何訂購的報表,這件事是在設計學系或是設計部門裡很難學到的,有能力之後當然可以分配 給別人做,但是自己至少要懂。不管你鋪到哪國,或是鋪到哪間不錯的公司,這些其實都比不 上成本的重要性。這樣的行銷通路是讓我有更多元的機會,我才瞭解到馬上看到錢的案子幾乎 賺不到,但是當下看不到錢的案子,才是真正有更多機會的。你應該要想辦法把你的模式去滾


接 地 氣 、 累 積 再改進 我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沒混過多少洋墨水,不會做一些不接地氣的事情,所以我要讓在台灣非 常接地氣的事情,在國際間被廣為知,這樣才能夠被尊重,藉著這樣的想法,我參加了工藝時尚賽, 因為在穩定的上班族工作,參加這個之後才知道做設計有更多的機會,但是其實我一開始投入只是想 要抒發我在之前工作上的怨氣,不想要再過這樣的日子,誰知道一投入之後,就回不了頭了直到現在 ,我現在真的很幸福,我可以不再害羞地說出「我愛設計」,不再像大學的時候覺得這是一句很假的 話,因為這樣一路走來,沒有人比我更堅持。 我去了米蘭展覽之後,發現歐洲做的陶瓷碗比我夠厲害的人更多,如果我再繼續傻傻的攻這一塊 ,我知道我這輩子就沒有機會在國際發光,所以當你看到一件事,不能只看到物件,而是要看到格局 ,應該怎麼樣玩下一步棋,一個他們喜歡卻做不到的產品,至少我要先贏過這些歐美的設計師,「竹 子」就是歐美設計師沒辦法玩的東西,但是亞洲國家其實很多地區還是有竹,於是我開始思考要怎麼 樣贏過可以運用到竹的設計師,第一個重點就是更了解竹,我找了工藝老師,我很感謝這些人有機會 讓我學習,因為即使我有在好的構想,能夠幫我實際做出的人還是這些人,所以我非常的尊重他們, 這樣的個性讓他們之後都還願意繼續跟我合作,是一件我覺得非常幸運的事情。

我想要跟大家講,即使因為優秀作品被看到,也要選擇被對的人看到,舉例 說明,商業週刊的報導帶來的效益比起一般出現在圖書館的雜誌還來得重要,出現 在商業週刊說明了作品被老闆們關心,就更有機會能將商品產業化,我希望商品不 是在米蘭展、倫敦展結束之後就不了了之了,我要在產業中做出一定的成果,因為 如果我都做不好了,我要如何說服年輕的下一代投入這樣的產業,台灣的文化也無 法好轉,當你無法賺錢,你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就會知道錢有多重要。 很多的設計都是累積、改進的,包括我們在使用的apple的產品,這是要告訴 大家,我們要不斷的修正我們自己,從做平面到商品的路有多麼辛苦,而且這些機 會讓我學會更多事情。並且我在參展的時候學到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要接地氣, 要將自己設計的東西,套用歐洲人的生活模式,去重新詮釋自己的作品。 開創新的商業模式來讓我自己活下去,我找了一個團隊來創了一個民意事務 所,而不是展覽的地方,主要的差別就是這要是一個可以賺到錢的地方,並且還接 了許多案子。我自己接案有兩個原則,第一個 - 客戶一定還會回來找我第二次, 第二個 - 我接這個案子能學到什麼,那再談案子時,談判的技巧很重要,請大家 一定要學會。在幫業主做設計前,要先瞭解市場,看整個趨勢,然後再做設計提案 ,一定要記住這件事情。在之前做乾唐軒的案子中,市場調查這個部分業主就很重 視,並且他願意在做分析的這三個月就先給我錢,這代表這他願意相信我、肯定我 ,這讓我很感動,那從這個案子我學到什麼呢?我想藉由這個案子來瞭解中國市場 ,因為靠著自己一人的力量進去實在太困難了,而他們又願意教我怎麼去看這個市 場 ; 另外可以去了解工廠的製作流程,那邊的陶瓷廠規模跟台灣是差很多的,因此 必須親身進入才能清楚了解。


在商業模式下當一隻變色龍

在商品部分我就是堅持要做到跟別人有 差異化,像是我做的燈,我調查過市面上各 種燈的品項,做出他們的分析,找出最適合 我使用族群的燈,像是旅行性的餐具也是, 找到自己的方向真的很重要,所以我找了一 個好下手又很好賣的品項去做,這其實也是 我一直再三去調整過後獲得的結果。像我這 個燈,因為成本的關係在展場上沒辦法標出 價錢,這是一件很恥辱的事,所以我告訴自 己之後一定要想辦法把它量產,在量產後也 是遇到新的問題,因為運送的關係我必須在 材質上做改良,考量每個細節,要對過幾個 工藝老師、換過幾家工廠,才有辦法在成本 限制下,做出品質夠好的東西,所以你需要 無比的耐心、不斷的溝通 、不斷地軟硬兼施 ,才有辦法達到你的目標。 做設計要經得起考驗,今年我做的一個 反職能微量產的企劃案,就是把台南隱藏的 職人找出來,把他們的工藝做成燈罩、濾咖 啡跟茶漏等設計。我們該跟日本一樣好好善 用這些寶貴的工藝,如果我們積極的做這件 事,它就成為我們的資產。而做這件事我們 需要不斷的努力、堅持還有學會控制商品, 要有基本原則。

我的作品裡東方的元素讓我在2010年的豪宅案、晶華酒店的合 作案取得成功,因為國際旅客來到台灣想要看到屬於台灣的特色。 我的作品竹夫人跟男性設計師雄壯威武的形象不同,希望做的很柔 軟、堅韌,打破板凳在街邊的形象,試圖營造女性喝下午茶的概念 ,運用極少的竹材、簍空、卯丁,既輕盈又能承重,漸漸的就能產 生品牌的形象,並且把握成功商品的要素,美感、量化跟故事。 我敬佩郭台銘能管理旗下三百萬員工,也從他的商業模式中學 習到A咖就是要跟A咖合作,我稱之為變色龍組織,我每一步怎麼 下,都是靠著前一步的學習這樣走過來,因為我的經驗,業主願意 給予我信任,才願意托付給我。我給自己的另一個挑戰就是,要怎 麼在混亂的局勢中,利用有限的資源,我怎樣可以操作成功,這靠 的就是一步一步的累積。你們的世代來了,競爭者尤其是對岸的那 些人,大家要好好注意這件事。


論壇

Q&A

Q 我想知道的是,除了對岸的同學過來我們這邊研習之外,我們這邊的人是否能到對岸去學習, 做一些我們比較不理解的部分。另一個我比較好奇的是,因為我現在從事工藝活動,具我對目 前台灣工藝界的了解其實是有一個小的斷層,那因為工藝其實是很講求時間歷練的一件事情, 那目前的新人也在嘗試想做工藝的工作,可能目前的情況是以休閒為主,或者是說目前還沒有 看到可以像你們老師做的那種精神,一輩子的精神去嘗試那個工作,那麼想請問老師在與師傅 交流的過程中,有沒有對這方面有什麼想法?

A 很開心至少有一個年輕人想講工藝,但我覺得講一輩子太早了,你還年輕,不需要太急,我目 前有看到一個很好的現象,就是也有一些人願意真的去跟師傅學習,這樣去跟師傅學習的機會 其實很多,其實老師傅真的也是很願意分享的,但相對的真的需要時間。那至於去大陸那邊發 展,機會也是有的,只是真的需要付出代價與時間。 但我覺得一開始就講一輩子,我都覺得我我還好年輕,你更年輕,你不需要急,但目前台灣有 很多很好的現象,我在之前做竹子的時候前往竹山拜訪很多工藝師,像有一些學生,如台科大 的一位研究生,他就真的休學一年去跟師父學習一年,目前這種案例是有很多的。最近我做的 台南民藝計畫,我覺得很有趣,因為我們就跟麵勺的老師傅合作,然後是用鐵網編知麵勺,後 來我們想要換成黃銅或別的,但是因為他年紀很大的他的手沒有力氣編,所以他手就會必須用 很大力,於是我帶了屏科大的學生,我是覺得她非常有天份,說實在連我看到我都不見得會編 ,可是他看到就會編了,所以他編好了之後,他就請老師傅看她編的,問老師父說請問可不可 以幫我編這樣,老師傅編了之後發現編不起來,我的學生很靦腆地說沒關係,並不斷地向老師 傅學習。像這樣的例子,可以說明老師傅對這項技藝的時間是一輩子的,雖然那位同學只有學 習一下子,但這樣的學習是有機會的’但是是需要時間的,我覺得你才剛開始,先不要急,這是 有機會的。那對於你說台灣有沒有機會去大陸,其實是有的,但是你要有代價,你必須願意花 時間去那邊學習。


論壇

Q 老師提到以前從年輕到現在經歷過的事情,所得到出的結論,那想請問老師對於我們現在大三 快到進入到大四,在進入職場前有沒有事情是我們可以先做的,或者是說我們在畢業之後,會 建議我們先到公司還是工作室?或是能以什麼方式開始我們自己的設計品牌?

A 我自己的建議是最好還是去上班過,不論公司大或小,因為你要學會跟別人互動,如果你一開 始就去比較好的公司,不見得是比較大或比較有名的公司,而是對你未來想走的路是有幫助的 ,比如說未來想要去做工藝方向的事情,那你或許可以先去那方面的工廠學習先去了解他的技 術。為什麼呢?因為他信任你之後,他以後搞不好會跟你合作,我看了很多直接創業的人,有 些雖然成功了但是很辛苦,為什麼呢?因為他的格局不大,他看到的世界永遠就是兩三個員工 ,他不知道如何去帶領與溝通,這樣就會造成很多問題。我自己到大公司工作過的經驗告訴我 ,這樣的機會讓我能知道我要如何讓那些老闆們願意聽我多說幾句話,這樣的經驗讓你能了解 在上位者是怎麼想的,所以我想跟大家說什麼都不用怕,因為我們什麼都沒有,如果我們可以 一直抱持這樣的精神,你在這一路上你會得到很多的貴人。

Q 聽完老師的分享,老師是從一個在公司上班的設計師是 變成一個自我品牌的管理者,那在身份上的轉變中,老師最滿意的部分是在哪裡?

A 這個是一個實踐人的掙扎,我記得我剛畢業的時候覺得我只要畫圖就好,我在3c產業工作十年 ,我從來沒有想過我之後會成為一位領導者的角色,因為我覺得當一位領導者需要勾心鬥角, 我不想去觸碰那樣的角色,但是因為我的不敢競爭,讓我錯失了很多機會。那我目前最大的成 就是我可以帶領一個團隊一起去完成大家的夢想,比我自己完成一個我私慾的夢想更有成就感 。當我當過一個被僱用者的角色後,我了解設計的角度是什麼,但我今天成為一個管理者的角 色的時候,我才能了解如何讓一個很好的團隊去做更大的事情。成為一個領導者後,你能了解 不同位子的人的需求,才能做更大的事情,很多時候你要想的設計是不同的設計,你要能體諒 你的員工,站在他們的立場想過,你也因此能夠成就更多的事情。這是我覺得最大的成就所在 。


論壇

Q 想請問老師在做領導者的角色的時候是在做行銷這塊,那同時要如何能讓自己的設計兼具?

A 其實我覺得我現在兼具的不只兩方面,以前我們在大學學習的設計方法有一種叫mind-mapping,以前總是以為你只要把它填滿就好,但是這一直到我創業之後才了解這件事有多重要。 我在大學時期的設計思考一直都是如果我今天想設計一個咖啡壺,我就把我看到東西畫成一個 咖啡壺,我想說我用這種方式也得到很多獎,所以我一直覺得這個方法超管用,後來我去了北 京才發現自己大錯特錯,遇到很多更資深的設計前輩,跟他們分享我在實踐的那套設計方法, 卻被說這套方法真差。在跟前輩討教過後,他說我應該在每個設計之前先把5W先想好,這件事 再簡單不過,但是我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但是當我認真思考過這件事情後,它讓我 學會如何能感性與理性思考都兼具,我也因此提升了自己在做設計時的速度。因此你問我如何 去斟酌,我覺得這已經不是a或b了,而是當你學會思考後,你必須去做的事a and b and c,我 覺得是整合題而不是選擇題。

Q 想請問老師認為,到底什麼是台灣的設計,什麼樣的設計代表台灣?

A 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我們是從荷蘭統治一直到現在,光是像台南,在建築物方面的洗禮就非常 的有趣,我覺得我們就是經歷過不同文化的洗禮,我們是很混搭的,而這就是我們的一種特 色 。我們的優點是既有國際觀也具有原本的傳統文化背景,我認為我們應該是用台灣人的設計 去賺全世界人的錢,這是我的看法。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