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7 Apri l .1 7
15:00
蔡明哲 Use rXper 首席體驗架構師
對於一個職場新人或設計新手來說, 除了滿腔熱血之外, 我們還需要做些什麼, 才有機會去實現理想?
打怪大師
蔡明 哲
悠識數位 首席體驗架構師 HPX社群創辦人 目前致力於推動人本設計,以培育人才為樂。 在業界是少數能夠同時講使用者研究 / 設計 / 行銷 / 技術四種語言的專業顧問。 從講者曾經身為一個設計外行人,到目前全力投入使用 者經驗設計的歷程,闡述中間的轉折與思考,以下是蔡 明哲老師在設計跨界講座的精彩演講內容。
大師的升等之路
進化不停歇 Richard 1.0__ 老師一開始從事軟體工程師的工作,之後輾轉到了廣告公司,做資訊開 發、產品行銷等。
Richard 2.0___ 後來接觸廣告AE相關工作,工作內容就是賣廣告、拉人投資,還有網路 行銷企劃。在這個時期,老師曾經服務過相當著名的公司,如:可口可 樂、KFC、四大電信、匯豐、富邦、台灣高鐵、NISSAN、工研院、證交 所、櫃買中心、光寶、NEXCOM、Promise、信義、永慶。
Richard 3.0____ 開始從事使用者研究、產品創新設計與規劃、創新需求探索、產品服務 規劃、介面設計優化、數據型研究。並成立悠勢與HPX。
悠識 - 武功基地大揭秘
悠識以人本設計理念,專注在創新使用者經驗規劃,協助客戶 創造優質的產品與服務。我們的願景是「協助創新設計人才的 培育,並帶動產業服務體驗的全面提升」。在此願景下,發展 出多元服務模式,包含教育訓練與 HPX 社群。
關於悠識 悠識數位顧問有限公司,Userxper,名稱來自於User Experience,我們重視 「人本設計」,以此為理念,專注於創新使用者經驗規劃,希望能幫助客戶 創造優質的產品與服務。另外悠識也發展出多元服務模式,包含教育訓練與 HPX 社群等,期許能協助社會對於創新設計人才的培育,並帶動產業服務體 驗的全面提升。
悠識的服務內容有哪些呢? 從擬定設計策略、資訊架構規劃、使用者研究到原型製作,甚至是企業的培 訓、研討會的舉辦,不論產品或服務,悠識都能為客戶規劃最符合其需求的 服務流程與產品原型。
使用者經驗設計分享 策略規劃的縝密,為服務成功之鑰! 蔡先生首先提到的是:悠識質量並進的設計策略框架,以觀察研究、萃取洞察,最後形成策略 三大項所構成。例如手機網站設計,第一步先要了解與觀察其他網站特點,以投信業的行動網 站為例,如何在手機上佈局與呈現複雜的金融資訊?Metro UI 賦予了我們靈感。利用大面積 的 Tile 突顯特色服務,也可以切換雙首頁到所有的服務清單,讓服務內容分別清楚呈現。再 者或透過訪談方式,訪談使用者行為,分析其高低價值,痛點與爽點,優先順序,顯性或隱性 的需求,分析提出一堆想法,就像產品設計的過程,Brainstorming。最後,進行收斂,形成 策略,決定策略進行的方式,如服務規劃的網站、app設計等。
“
設計是什麼?發現、解決問題? 太籠統!設,設想 ; 計,規劃!
”
”
找出產品使用問題最直接有效 如何達到「設想」,目前進行案子,以量化研究及質性研究兩個方向出發 。量化研究大家較能理解,所謂數據分析、網站、App GA分析及點擊熱圖 分析。而質性研究則分為,易用性研究 (Usability Study) 是找出產品使 用問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我們執行過數十個易用性測試計畫,包括: Yahoo!奇摩多種網站與手機應用服務,104 人力銀行招募流程系統介面, 品牌電商/平台電商/網路書店等多種電子商務網站及行動應用,企業資訊 系統,客戶關係管理系統等。認知研究(Cognitive Study)是研究與分析 產品概念及可行性的研究,如:新系統改版研究,帳號與外部帳號認知研 究,導覽選單及分類架構的認知研究等。機會探索(Opportunity Exploration) 用來探測市場機會的可能性,用來找出創新產品與服務的市場機 會,這是最具備挑戰的研究工作:單身女性交友態度研究,家庭親子活動 安排與資訊來源研究,Youbike都市自行車騎乘經驗研究,紅利積點消費者 經驗研究,電視第二螢使用經驗研究等。
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教育與回饋社會是我們的一大願景,設置公開課程,以使用者經驗為核心, 提供豐富且多樣化課程,用戶研究、體驗設計、社會科學、商業分析,並從 各領域邀請專案經驗豐富的講師授課,也針對業界人士的專業成長需求,配 合最新的數位應用發展,提供相對應的課程與內訓,幫助從業工作者迎頭趕 上網路科技的變化。對外方面,悠識更致力於舉辦國際論壇與研討會,ECX 電子商務經驗設計論壇、MIX互動體驗設計論壇,促進整個台灣與世界接軌。
『服務設計案例: 如何提升遊覽車安全駕駛』
「表面議題」:大多數人認為是人為因素,如技巧不好、缺乏道路法規觀念等。 「顯性錯誤」:容易獲得關注,如駕駛經驗、學習經驗。 「隱性錯誤」:容易被忽視,如組織文化、產業結構、政策方向。 設計流程:發現真正的問題 - 構思多種方案 - 設計後反覆驗證 發現真正的問題:藉由訓練觀察、駕駛員訪談、文獻探討、專家訪談、隨車觀察、導 遊訪談 - 大量場域觀察 / 學習 / 訪談 構思多種方案:分析彙整、應用發想、教案發想 - 潛在需求、設計點子 設計後反覆驗證:手機App原型設計、課程設計、實測驗證、試教驗證 - 設計方案 駕駛員訪談的結論:科技能力比想像中好、出發前才知道路線(沒太多時間提前研究 路線)、同事不常見面,通常為獨立作業、家庭時間相當少。 以駕駛人為中心的需求分析: 分成「學習、動機與情緒、社會心理」方面以及「知覺、認知與動作控制」方面: 「學習、動機與情緒、社會心理」
社會支持:家庭關係與支持、成員溝通與支持。 提升學習價值:學習動機、學習情境、導引學習與內化、進階職能。 情緒與溝通:工作情緒調整、建立同理心、服務接觸。 工作價值:入行前認知、體驗工作價值。 文化與系統:組織支持、系統制度。 「知覺、認知與動作控制」 人與車的互動:車況掌握、操控自動化、車輛財產安全。 人與路的互動:路線規劃、預測路線、山路路況掌控。 設計產出App:重點路段預習(路線學習谷阿莫版)、大型車專用重要據點資訊、兩套課 程,接下來實測App原型、蒐集使用者回饋。 資訊架構研究 - 導覽選單設計,找出使用者命名與導覽認知,幫助設計優化。 點擊熱圖分析(Click Heatmap) - 找出實際使用行為,幫助設計優化。
『如何成為高手?』 自我鍛鍊 [好好練功]:行業知識、設計專業、工作方法為三個提升工作價值的層面。 買裝備 [使用工具,投資自己] 出奇招 [創意] 打群架 [團隊力量大]:透過團隊合作擴大能力範圍。 懂得識人 [一輩子的功課]:友直、友諒、友多聞。 懂得做人 [一輩子的功課]:多數人脈為有名無實,若以實力當基礎去建立人脈才會是 有用的人脈。 持之以恆 [複雜的事簡單化、簡單的事重複做] 抱持輸了又如何的態度 [平常心] 擁有膽識與好奇心 [勇於嘗試] 結語:生涯無法規劃,唯有勇敢面對!有時候要相信直覺、不畏人言,勇敢前進!
創新, 要讓好「料」 不斷混進來
講後延伸 MIX創新設計年會 校園場 “MIX――意在提供設計、研究、企劃、管理、技術、研發、行銷等經營者與專業工作 者,藉由國際跨領域交流,拓視野、展格局、創思維,進而幫助企業組織與產品服務 提昇價值,並促成跨團隊更深刻的合作機會。“
Richard老師除了課堂上的演講,同時提供我們到 MIX校園場講習的機會,為身為設計 系學生的我們,啟發更加不同的思考角度、業界經驗談、以及自省未來方向與認知自 我的技巧。
當天講座以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也就是我們最熟悉的標準產品產出思考流程為 講題,講者有三位業界前輩,分別從自己的專業與經驗出發,為我們帶來精采有趣的 課程及不同觀點。
步出校園,走向世界 – 設計思考在全球企業的執行面 段岱佳 / SAP 美國 矽谷設計創新中心總監 在矽谷設計創新中心 (SAP)服務的段岱佳Tina,分享了她在矽谷的從業經驗及所見所 聞,並介紹了SAP這間公司及他們的知名案件,並以非常貼近學生角度的方式重新解釋 了Design Thinking,並說明一個好的設計產出要素不只是這些,更about people、 process、place等等,展示了一個開放的設計工作想像,除了透過一流的設計公司開 了眼界,對總抱有些許迷惘的學生也頗具啟發性以及鼓勵作用。 相當特別的是她分享了David Kelley的Creative Confidence,如何建立創造力自信心 ,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創造力不是一個天賦―而是人人都有。但人們往往因為「評 價恐懼症」,害怕「不正確」而不去實踐。David透過實驗以及自身經驗詮釋了「相信 」對於發揮創造力的重要性,也讓我們反思身為設計師、想要改變世界之前,自我的 定位以及心態。
左腦加右腦 蕭銘楷 / BMW Designworks 上海設計工作室 前創意設計中心總監 成大工設出身的蕭銘楷一開場就馬上與學生們建立了親切共通的經驗連結,除了分享 自己的職業生涯以及進路選擇,更提到他在上海工作時腦部受傷的領悟,破題左腦加 右腦:配上一張左右腦分別黑白與潑灑顏料的圖片,他侃侃而談LRUC,Left (brain )Right(brain)User Center,利用消費者中心連結感性與理性、左腦與右腦。之後 更提到這套思考方式的實戰應用,除設計也活用在公司的規劃管理,感性理性妥善運 用融合,切回大會的MIX大題,是一份實用且獨特的設計思考模式。
將學校變成最佳創意健身房 江宜蓁, MD / Stanford School of Medicine, Stanford d.school / STB Fellow 講者江宜臻是一位醫師,跨足心理、數學、醫學、設計四大領域,擁有紮實的跨領域 實務經驗。她提到了不同專業結合以及人人合作所激盪出的創意無可限量,更大膽的 在現場提出題目,放了一張醫院領藥櫃檯的照片,要大家花幾分鐘找出其中的問題, 寫在紙上後找再花幾分鐘與不同與會同學組隊討論。如她所說的創意「健身房」,這 幾分鐘內我們認識了不同校不同系的同學,各自提出自己不同的生活經驗、觀察的結 果與自身專業,一輪討論下來人人都做了大量的思考與溝通,得到了新鮮的思維。這 突如其來的「工作坊」式講座為我們帶來很大的震撼,也實際體驗了她所闡述的設計 思維。
工作分 黃郁文 陳巧容 吳順崴
配表
講座文 MIX文
字記錄
字記錄
、整理
、整理 、照片 計 李芊瑩 文字編 排 講座文 字記錄 視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