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創造未來的50個思考》.太刀川瑛弼

Page 1

實踐 設計講座

07

「產品實務」課程系列

2016 5.2(Mon) 3p.m.- 5p.m.

太刀川瑛弼 慶應大學建築系畢業 從隈研吾建築師完成碩士學位 NOSIGNER 工作室創立人

創造未來的

50

個思考

在越來越多人投入從事設計工作的現代, 設計思考的觀念逐漸被重視,身為學生在未 來畢業後會面臨到許多問題,作為一個設計 師如何保持好奇心與觀察力來成為設計的養 分,在這場演講中請到了太刀川瑛弼先生來 跟我們分享自身的心路歷程,以及在他新書 “デザインと革新”中提出的,“創造未來 的五十個思考”,讓我們從更宏觀的角度看 待事物,及如何從個人、社區、政府到整個 社會去解決問題。

訪談稿潤字:余詠賢 陳思佑 謝舜丞 張子琛 撰稿日期:2016.6.18 15:25

實踐大學 工業產品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Shin Chien University


如何開始工作

在我的書裡每章節都會放中文字來闡述我這章節的核心價值,而第一章最重 要的是,素直(日文「素直」有誠實、誠摯、虛心受教等意思)。這不只是要對別 人誠實,同時也要對自己誠實。這非常重要喔! 在你們做完研究之後,就會開始 著手於設計對吧! 像我也是這個樣子,而在過程之中,常常會犯很多錯誤,我們 常常很害怕失敗,因此我們常常無法忠於自己想法。而設計就像是實驗一樣,不 是只有好設計師才能做出好設計,經驗不足的設計師也能夠做出好設計,一開始 的嘗試是相當重要的。 在畢業之後,我們通常都會有個職位,但同樣的位子待久了,就容易成為自 己的舒適圈,而時間一久,可能就很難跳脫這個職位和思考。 請永遠記得這一點:任何時間點都是可以嘗試的! 當今天失敗的時候,應該問自己為何害怕失敗,是害怕讓大家看到自己的缺 點嗎?還是害怕失去大家的信任?但是其實當失敗的時候,只要誠懇的道歉,基本 上大家都會原諒你。我相信大家對於失敗的恐懼,是在於害怕失去尊嚴,但是如 果只待在同樣的舒適圈而不去嘗試時,人就不會有所改變。 你的project應該要成為你的嗜好,今天如果要設計一個歌劇院,那得先從 聽古典音樂開始,而今天你要做醫院的設計,雖然我們無法變成醫生,但很多的 電影、漫畫都有提到醫生與醫院的各種細節等等。而這樣的好奇心,多樣的嗜好, 就會成為一個設計師的養分。


如何創造設計

對我來說設計並不是發明,而是發現最後最合適的終極之美。 請記住美麗的事物,並探究他為何美,美是什麼,為什麼需要美這件事, 而碰到美的事物時為何又會感到享受。你有想過花為何美嗎?那蟲子為何喜 歡花,連蟲子都喜歡,就表示花很美這件事情再某種角度是有一定的客觀性。 從我的觀點來看,美的事物並不是由創造產生的,而是藉由觀察找出對 的形狀和對的設計才是。 而好品味並不是一種才能,而是一種原則。假想一個一點都不酷的人, 也許是個大叔。 如果今天要把他變成一個很酷的人,並不是給他套上衣服就好,而是要 教他去想像一個很酷的人該是怎樣,回家之後到衣櫃前去想想那個很酷的人, 他不會穿怎樣的衣服,那些衣服就該被丟掉了。 這告訴我們三件重要的事。 一、要有原則 二、想像原則該有的樣子 三、遵照上述兩點。 因此今天進入了一家設計公司,你就要想想你的職位作用為何,你的原 則又是什麼,而我們就該遵守自己的原則來跟隨所待的設計公司的規則,這 樣才能展現自己的價值。

圖:上課過程


如何有創意

熊彼得說,創新就是創造新的關係。 最強的東西往往是來自最根本的地方,想 像自己是哲學家,去想什麼是椅子,什麼是理 想的狀態,要從中獲得信息,當然不能只是看, 而是要有觀點得去看,要去研究周遭與物件相 關的原理。 所以增加自己的體驗,以及發現更多不一 樣的觀點,就有能力在這些物件中搭起關係。

名字是一個障礙,在做東西的時候不要把名 字考慮進來,像在做椅子的時候,不同使用者的 落差就容易阻擋自己對於這個作品的視野了,像 是不是椅子的椅子,沒有玻璃的眼鏡。 我們常常會定義了太多東西,而被定義限制, 應該要把眼界與尺度放更大,這樣才會產生更多 的可能性,而創意就是這樣出來的。 對創作來說,組織成見跟階級是不恰當的, 當一個工程師提出設計時,就讓他發揮,畢竟都 是在同一個團隊中。

不要去擔心別人侵占了自己的專業 領域,如果自己具有專業素質與原則, 並充分體現自己的價值,就不用擔心這 些事情。而我們成為設計師有個很重要 的任務,就是要問新的問題,還有找到 容許問新的問題的環境,這樣才能創新。

圖: 鄭陸霖教授(左), 太刀川瑛弼老師(右)


未來趨勢 這也是為何我寫這本書的原因。 你們在學校可能設計的項目都還不大,但以後或許會開始影響一個人到一個社 區,到更大的範圍的時候,不知不覺會踏入了社會設計之中。 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問新的問題,我不會認為我是社會設計師,我一直都是個工 業設計師,只是我在做設計的時候都會去想很根本的問題,在過程之中逐漸累積關 係,在好的環境中多學習,而在不知不覺中才踏入了社會設計。 而問問題的時候我們接收到的可能是從老闆的指令或是客戶的需求,格局比較 小,相對的可能也沒辦法改變很多;但是如果問題大得像是東北的震災,那就會有 更多的可能性,當面臨重大問題的同時可能也有不少設計師,跟你一樣卡在相同的 問題,這時就可齊力解決,OLIVE便是如此成為一個相當規模的計畫。 這個計畫是從很小的案子開始的。 在設計這個計畫時,我在想身為一個設計師能為震災做出什麼貢獻?而當時從 twitter上找到了救難工具製作的推文,同時就想到了或許可以用wiki的模式做成 線上電子書,並且發行了手冊,再從原本簡陋的一本小冊子發展成後來的急難救災 包。而回頭去看,這些都是從一個小而精準的概念開始出發的,我一開始沒想過會 與政府合作,只是有個核心的概念,並且清楚的執行,然後逐步擴張,成為了現在 的樣子。 現在我的故事快說完了,我真心希望你們成為好的設計師,而從現在起,請你 們去定義什麼才是好的設計,並創造那些你自己也會想要的事物。 圖:上課過程


Q & A

01

Q: 在資訊越來越發達的未來,很多的作品或是檔案都可以在網路上被下載, 透過機器每個人都可以是創造者、設計師,到那個時候像我們這些設計 學院的學生或是出了社會開始工作的設計師應該扮演甚麼樣的腳色?

A: 問問題很重要!如果你是一個善於提出問題的人,並且從關係上、根本上 去提出質疑,反覆思考在提出更多好問題,同時也有能力去解決問題並 製造一些美的、能夠溝通、人們喜歡接近的物件,那大可不必擔心設計 領域的專業受到打擊。另一個重點在於溝通的能力。從提出好的、精準 的問題,到真正做出來、解決問題這兩者的聯結,隨著科技的進步是逐 漸在擴張的,而未來的設計師面臨的問題是如何透過良好的溝通去聯結 問題與答案,我覺得設計師必須有能力把這些端點全部連接好,把它變 成一體的。

02

Q: 我想問從NOSIGNER設計事務所發起的「OLIVE」計劃,一直擴張演變到東 京防災一書,過程中遇到過什麼樣的難題?在未來希望能達到什麼樣的程 度?

A: 要談計劃的擴張性,如果今天我送出的訊息是1,下一個人送出的訊息是1 乘上120%,經過10個人,那結果會呈指數型的偏差!最難的地方就在這裡, 如果今天我傳達的訊息能夠準確並執行,也確保下一個人能夠準確而且樂 於分享,那這個狀況就能被控制,重要的是前面第一兩步的執行會關係到 整體的結果。第二點就是如何控制住訊息傳達的正確性,讓計劃能夠達到 預期的效果,也就是社會設計講究的整體性,必須每個人達到共識,要把 議題帶入整個族群裡。


03 Q: 我的主修是工業設計,但同時也對介面設計、服務設計及商業設計略知一二, 並非全部都很專精,但若能繼續專研下去我想都不成問題。但考量到將來的 就業 在有限的時間內,我應該順著自己喜歡挑戰不同事物的本性繼續學習各 種專業,還是應該擇一好好努力研究,希望能聽取您的建議,謝謝您。

A: 接觸不同的設計類別的確會有觸類旁通與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認為長期來看要 擬定一個大方向,但在專研其他領域時最好每個階段就只挑戰一種事物,這麼 一來至少最基本的,你還有你的本業,但長期累績下來擴張式的學習,也能有 很好的成果。

圖: 課程最後大合照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