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解開唱片封面的密碼」-樂評人.陳德政

Page 1

11

如果有在玩搖滾的人或是常關注音樂人一定都有聽 過音速青春 陳德政,透過長期寫作及他獨特的方式,創造出自 己的搖滾世界。 出版過《給所有明日的聚會》和《在遠方相遇》等 等書籍 這次,我們將透過他的視野重新認識, 那些隱藏在唱片封面的故事, 讓我們跟著他的步伐,解開這其中的秘密。

2017 6.8(Mon) 3p.m-5p.m

hip gic W e Ma - Th ur Bl

r lu B

-

k in Th

nk Ta

Velvet Underg roun d-V elv et Un de rg ro un d

&

Ni co Pi n

d oy Fl

Fi ng er s

k

Rol lin gS to ne s

Music critic

re He re We

Rolli ng S ton es -S tic ky Fi ng er s

e e Her Wer You sh Wi doy Fl

The Beatles - Abbe y Ro ad

ey Road les - Abb Beat The

nk Pi

Velvet Underground -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 co Ni

Pink Floyd - Wish You Were Here

Blur - Think Tank

nk Ta ur Bl

Blur - The Magic Whip

T

d n u

-

Rolling Stones - Sticky Fingers

k in h

&

The Beatles - Abbey Road

Bl ur

ip Wh gic Ma he -T

tles - Abbey Roa d The Bea

Velv et

Un de rg ro un d

-V el ve t

Un de r gr o

陳德政 CHEN DE ZHENG

u Yo

講者

h is W

-S ti ck y

-

實踐設計學院 東閔紀念大樓A301

畢業於 parsons the new school Media studies 系 著名樂評人 音速青春 站長

實踐大學 工業產品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Shin Chien University


圖: 專輯 we wish you were here 封面

其實今天講的東西蠻多都是比較老,我不確定在座對搖滾樂的認知有多少,所以假設大家都是零, 今天要講的東西有點多,可能會有點趕 我盡量用有點趕的步調然後很清楚的講完。 這個專輯是we wish u were here 是英國前衛搖滾樂團叫平克弗洛伊德的第七第八張專輯,是 1975年發行的專輯,這個專輯的封面是兩個生意人,他們在握手,握手的同時,右邊的這個人身上都 著火了,這個著火並不是電腦特效,他其實是真的被點燃,但他的西裝裡面有穿防火衣,然後頭上戴 防火頭套。這個封面設計在詮釋說:在大人世界裡,握手是一件很有玄外之音的舉動,往往內心有很 多drama可是表面上任何場合出於禮貌,你還是要跟對方握手,因此右邊這個低著頭的著火男子,彷 彿影射什麼事情。這個是這張封面的拍攝地點在洛杉磯的華納製片廠,這個製片廠至今都有開放民眾 參觀,因此很多人前往片場拍照去向那個專輯致敬,他們其實都是專業的特技演員,網路上還找得到 整個從點燃到滅火的整個過程。 這個專輯封底呈現的意象是這個人他是一個沒有實體重量的人,他同樣穿西裝可是沒有臉,他的手 腕跟腳踝都是透明的,他是一個沒有靈魂的生意人,這是在諷刺說:音樂工業(唱片公司)必定有要 商業化的過程,這個人帶著一雙白手套,手裡拿著黑膠,但其實很多黑膠並不是黑色的,只是一個泛 稱,這個拿白手套的意象被很多設計師致敬,比如說台灣的一個案例2007年誠品黑膠文藝復興運動 第一屆的海報由蕭青陽設計,白手套拿著黑膠,彷彿向這張專輯封底致敬,另外有此一說:黑膠唱片 很多都是二手的,比如說我在美國讀書時很多跳蚤市場都是在別人的車庫,那些唱片往往非常陳舊, 上面很多灰塵,所以翻二手黑膠時,有的唱片行會提供手套給你避免弄髒,但其實戴著手套番彷彿隔 了一層什麼,所以不要帶比較有快感。


這是一個在倫敦的設計公司叫hipgnosis 這個設計公司的創辦人是一個非常知名的平面 設計師Storm thorgerson 在2013年過 世,他們設計非常多經典封面,他設計的專輯 封面比較超現實,透過拼貼、攝影術創造奇幻 立體的視覺,是做專輯封面的人都知道的一個 人,搖滾樂進入流行文化後會跟各種文化結 合,像是這張超人和蝙蝠俠的照片,向平克弗 洛伊德致敬。 這本書是我在朋丁(一家獨立書店)裡看 到的,叫做“你死前必須聽的專輯”,是台灣 插畫家L2C所創作的,其中一張以畫席靜萍 與馬英九來向平克弗洛伊德專輯封面致敬,他 帶入政治,讓整個諷刺的程度又更高一層了。

圖: 在講解封面的陳德政老師


圖: 專輯 some times in new york city

這是一張尼克森和毛澤東再一起跳舞的照片由藝術家創造出來的照片,它出現在約翰 藍儂的唱片封面。 約翰藍儂在1974年披頭四解散隔年搬到紐約與小野定居,因為他太愛紐約,因此他 跟小也創造了這張some times in new york city《紐約城瞬間》的專輯獻給紐約,是 他生涯銷售與評論最慘淡的時候,因為太多政治相關歌曲,他從一個偶像轉到反戰鬥士, 他那時後變成美國政府的眼中釘。 藍儂在1980年四十歲那年在中央公園被瘋狂樂迷槍殺,在中央公園有一個草莓園來 紀念他。 這張專輯模仿紐約時報頭版,最能代表紐約之一除了洋基隊就是紐約時報,實體版上 左上角一行非常有名的字的all the news that fit to print:所有值得列印出來的新聞我 們都報導。 在這張專輯封面的左上角也出現 ono news that fit to print ono也就是小野,不 僅版型連諧音也致敬的非常的像。 此外,右上角的established 1984也是故意選的因為是一本很有名的政治小說,這 張專輯除了是寫給紐約也是兩人愛的證明。


圖: 艾比路專輯封面

艾比路是披頭四解散解散前一年出版的專輯,當初封面出來時,伴隨著許多陰 謀理論。 由右至左第一位是約翰藍儂第二位是林哥第三位是保羅麥卡尼最後一個是喬治 哈里森,分別是主唱鼓手貝斯手吉他手。 陰謀理論說保羅其實已經死了,封面上出現的是一個替身,也就出現了paul is dead這種說法,理論說這其實是一個葬禮的列隊,約翰全身白是牧師,林哥全身 黑,是悼念者,第四個喬治哈里森,是掘墓者,穿著最像工人,第三個是保羅只有 他沒有穿鞋,除此之外他是其他跟三個左右腳不對稱的,穿著舊西裝。 保羅是一名很有名的左撇子可是用右手拿菸,香菸也代表了棺木的釘子,象徵 棺木的釘子已經敲下。 但這全部都不是真的,甚至wiki也有專頁來介紹這個陰謀理論,這張專輯是在 1969年,8/8早上11:35分拍的,這是唯一一張披頭四封面沒有樂團名子和專輯名 稱的。設計師覺得他們已經是全世界最知名的搖滾樂團,放了名子和名稱是多此一 舉。 而在90年代初期,保羅一直在巡迴,有一場辦在艾比路,名稱叫做paul is live,像是在向這個陰謀理論回應。嗆辣紅椒樂團和辛普森家庭也同樣拍著像艾比 路致敬的照片

圖: 艾比路專輯封面拍攝花絮


英國樂團Blur是九零年代搖滾很重要的樂團,曲風較多元,跟其他樂團較不一樣,融合世界其 他很多國家的元素,尤其是美國元素,他們在2003年出版了這張《Think Tank》專輯,那2003 年就是美國入侵伊拉克那一年,全球就掀起了一個反佔的浪潮,他們就用一個很有反戰意味的圖當 封面,這張圖的意義是愛與政治,這張圖的作家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街頭塗鴉作家Banksy,至今過 十幾年他的作品都是天價,Banksy出道後的第一個代表作是這個革命份子手上拿著一把鮮花,他 的作品一直有很高的政治寓 意與諷刺性在裡面。 這是另外一個激起很多人討 一樣,都是突然出現在一個 論、抹去,但有些很識貨的 因為那面牆可能值幾十萬英 鴉藝術者蓋掉,因為蓋圖也 種階級與文化之分。

論的作品,跟他以前的作品 街角,然後就被發現、討 牆的主人會把他圍起來, 鎊,他的圖會被很多街頭塗 有蓋圖的文化,那隱隱也是

這張圖是一個英國警察在對 有泰迪熊跟她的包包,這個 不致於讓人民感到不舒服, 由小女孩檢查回來,警察把

一個小女生搜身,左下角還 圖是在說國家權限能到哪才 幾年後他又創造另一塗鴉, 槍放在右邊。

台灣也有出了兩三本他的專

書。

這張圖我超喜歡的,這個留 著龐克頭、手拿無政府旗幟 的青年,他上街抗議前,他很慈祥的媽媽還是要幫兒子檢查一下服裝儀容,這個圖真的超厲害的, 他諷刺了很多事情,像是現在的鍵盤革命跟左膠,也許他上街丟完汽油彈後,還是要去星巴克買一 杯咖啡來喝。 這是他最新的作品,大家常 造出一整大面牆的塗鴉,他 更顯現出它的神秘感。

疑惑他是麼能在一夜之間創 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團隊?也

他非常喜歡與時事還有創作 個工人要把代表歐洲盟國其 總統大選前一兩天創作出來 景象。

的現地對話,這個壁畫是一 中一個星星敲掉,是在法國 的,寓意當時英國脫歐時的

BLUR在2003年發行專 散了,直到2015年出版T 輯封面發行後引起大量關 團在專輯上直接放上漢字 名:模糊,與專輯名稱:魔

輯THINK TANK後也就解 HE magic wid魔鞭,專 注,因為很少有知名西洋樂 且是繁體中文,直接翻譯團 鞭。

他們更是特地選在倫敦唐人 街中餐館發行新專輯發表, 因爲他們在亞洲巡迴中突然在香港多了五天,因此他們提早到達香港,並且在九龍的錄音室錄完魔 鞭得初呸,此外,香港與英國一直有一種特殊的情愫。 專輯中處處見到對香港的致敬,像是專輯封底後面是一面八卦鏡,以及裡面放專輯的襯紙也都是繁 體中文。

圖上: THINK TANK專輯封面 圖下: 模糊魔鞭 專輯封面


有一個樂團叫做地下絲絨樂團,六零年代紐約 實驗搖滾樂團,封面是一根香蕉,封面的右下角寫 著安迪沃荷,因為安迪沃荷發掘這個在當時沒什麼 名氣的樂團,因此唱片公司認為放上在當時已經非 常出名的安迪沃荷的名子會非常有利銷售。 專輯的右上角寫著Peel Slowly and See( 慢慢撥開仔細的瞧),這是一個真的可以剝開香蕉 皮的專輯封面,後來的版本左上角就放上了團名。 後來有一些小廠牌沒有經過官方授權自己製作 的唱片封面,像是這個綠色香蕉的版本,我看到之 後覺得蠻有意思的,這次的香蕉右上角寫著unrippen listen slowly and hear慢慢聽把音樂聽 進去,因為這個唱片裡面的音樂是這張專輯裡未經 混印過的版本,不小心流到市面上被別人買下來留 存,並且重新復刻,成為一個樂迷收藏的逸品。 這個樂團叫滾石樂團在六零年代與披頭四齊名的搖 滾樂隊。這張專輯叫黏的手指,同樣封面的設計師 是安迪沃荷。封面是男生穿牛仔褲,封底是從背後 看的屁股,左下角火紅色舌頭象徵著滾石樂團的L OGO是代表著主唱米克傑格招牌的大嘴巴。 1970原版的設計封面上在褲子上的拉鍊是可 以拉開的,概念與香蕉的封面是相似的思考路徑。 最後,同樣是滾石樂團在1969年出版的專 輯,這張專輯封面上面有披薩蛋糕疊在點唱機上, 非常多層疊在一起的圖像,上面有五個小人代表著 五個團員。

圖上: 地下絲絨樂團專輯封面


Q&A

01

Q:

剛才聽到老師講六七零年代的唱片封面,那現在的流行音樂與以前的音樂 不一樣的地方?

A:

就幾個層面來講,每個年代有自己的設計風格,因此,風格是會隨時代改 變,但我覺得有趣的地方在於載體,黑膠是一個實體唱片,當初黑膠的專輯封面 設計是讓很多藝術家可以發揮的空間,專輯在當時發行非常大量像是廣告看板, 因此藝術家希望可以透過這個媒介和消費者接觸,加上黑膠的專輯封面可以做出 比較多細節的地方,比如說黑膠打開裡面的圖和封面封底如何呼應或可能是反摺 三折,已經不只是平面,是一個立體的設計媒材。 但在八零年代CD出來,黑膠一度面臨淘汰,但CD封面就這麼大是黑膠的 四分之一或更小,因此設計師受限於物理限制必須在細節方面去做改變,因此八 零九零年代比較流行極簡風,就是用線條表現,在比較小的大小用線條看至作出 更多想相空間。 現在是串流音樂的年代,大家透過youtube看音樂錄影帶,但在以前讀高 中時,我們看音樂錄影帶都要守在電視機前面等那種半夜時段然後才會有比較酷 的西洋音樂錄影帶出現,不管從聽或看,那個載體都會影像到設計師設計她的手 段,我覺得這部分蠻有趣的。 台灣唱片封面在四五年前摸索出一個比較清新的風格,但最近幾年較無突 破,可能是田馥甄那種風格的,比較有趣的反而是獨立樂團,自己去做的專輯封 面,還蠻有趣的。

02

Q:

在台灣哪裡可以找到販賣黑膠的地方?

A:

台灣在這兩三年黑膠復興的風潮,像是剛剛貼的誠品在十年前發行的黑膠文 藝復興海報,零七零八年的活動:世界唱片行日,全世界唱片行一起慶祝唱片這 件事情,這兩三年看到黑膠顯著地重新受到喜歡。


台北也出現了 一些黑膠專門店,像在光華商場的三創有一區是專門賣黑膠的,主要還是誠 品音樂。 CD現在是一個相對比較尷尬的存在,因為大家主要還是聽數位音樂,反而說像我們有戀物 辟的人,對物質有喜好的樂迷想收藏的話會收藏黑膠,聽音樂的話聽數位音樂,因為除非你用非 常好的機器聽音樂,但音質其實沒有差那麼多。 CD的銷售也慢慢的衰退,但黑膠反而逐年上升,甚至是卡帶在最近被更多的樂迷重新製 作,也是我意想不到的。

圖:學生向陳德政提問


基本分工

組長: 吳柏翰-司儀 器材

組員: 蕭瑄葆-海報設計

組員: 余詠賢-聯絡 書籍排版

組員: 陳彥丞-逐字稿

組員: 鄭家濠-攝影

組長: 高辰馨-錄影 錄音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