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DESIGN SOCIETY FORUM
SCID 設計跨界講座
#4
探索時代伏流的 設計雜誌眼光 主 講 人
方敘潔
在資訊快速流通的今日 , 如何讓好的設計為人看見 , 讓孤芳不再自賞 , 已然成為設計者的重要課題。而擁有豐富行銷經驗的方敘潔將與大家 分享《La Vie》雜誌的設計企劃 , 設計者何以吸引大眾的目光與推廣自
《LA VIE》雜誌主編
己 , 在俯拾皆是文創的今日能鶴立雞群 , 且讓設計能夠在更多人的生活 之中實踐。
04/08 {MON} 15:00 - 17:00 實踐大學 A棟 301教室 設計跨界講座 DESIGN x SOCIETY
Department of Industial Design.
DESIGN SOCIETY
時代—設計雜誌的成份與特色
透過拆解線上著名設計雜誌的成份、特色進而分析,求涵括更長 遠的突破、思考如何將產品或手藝更接軌商業。 將廣告行銷與創意藝術結合 , 在新媒體世代中取得一片天地。在 設計雜誌橫溢的今日 , 如何從市場中脫穎而出 , 永續發展 , 已然成為 設計以外的另一大考驗。
1 MONOCLE 雜誌性質 : 綜合型國際雜誌 ( 英國 ) ( 國際事務、
3 WALLPAPER 雜誌性質 : 設計生活雜誌 ( 英國 ) ( 設計、藝術、旅
商業、文化、設計 )
遊休閒 )
發行年份 :2007 年 (2014 年 Tyler Brule 售 20% 股份予 Nikkei
發行年份 :1996 年至今。
Inc.)
主要設計報導方式 : 設計新品 、設計師專訪、設計品牌、企業專
特色設計報導方式:報導加上短評。
訪、設計會展報導 ( 米蘭、巴黎 ...) 近幾年更是創立 Wallpaper 年
特色設計欄位:Monocle Shop 媒體 + 選品 + 通路 讀者能在
度設計大獎 , 可見其引響力。
閱讀當下更直觀的接觸商品。 4 NIKKEI DESIGN 雜誌性質 :「日本經濟新聞社」旗下設計產業專 門誌。 目標讀者 : 設計師、企業經理人、產品研發者 。 2 THE GOOD LIFE 雜誌性質:綜合型國際雜誌 ( 法國 / 現代傳
發行年份 :1987 年至今。
媒中港版 ) ( 商業、文化、設計、建築、休旅生活 )。
主要設計報導方式 : 國際設計新品、設計產業素材新訊、設計產
發行年份:法國 2011 年、中港 2014 年。
業名人專欄、設計產業經理人對談。
主要設計報導方式 : 設計新品 、設計師專訪、設計品牌專訪、
特色報導方式 : 經典產品的設計演變史。提供龐大又詳細的資料
設計工坊專訪。
庫 , 對於現在商機具有敏銳嗅覺。
設計雜誌—設定國際規格內容探討 2004 年 5 月 , 由台灣最大出版集團《城邦》所精心打造的《La Vie》, 成為華文世界首度以「設計理想生活的美學實踐誌」, 為概念 所構築而成的主流媒體。為了迎接大美學經濟潮 ,《 La Vie》更佈局全媒體 , 以「設計改變 世界創意翻轉未來」為經營宗旨 , 透過紙媒、 網路、社群、活動 等複合式經營 , 帶領讀者一同學習如何過風格生活 , 進而將創意用在工作上 , 提升美學的知識與行動力。經歷了十五 年的淬鍊 ,《La Vie》始終不變的信念是「設定國際規格內容」。
《La Vie》雜誌報導設計的七種方式: 1設計新品 欄位:Stuff
4設計師的花邊種種 欄位:Creative Culture
選品邏輯 : 知名品牌、知名設計師、話題新品 ( 群眾募資、競 輕鬆的生活風格選題 : 設計師的家、旅行路線 、設計師的拿手菜、 賽得獎作品 ...)
手沖咖啡 ... 深入淺出挖掘設技師餔童的一面。
選品特別保留席 : 台灣設計 ( 師 ) 作品 。 5設計類的社會議題 欄位:Creative 2設計展覽、設計週 欄位:Creative Expo
選議題邏輯 : 具深入討論價值的設計社會議題。
選展邏輯:
美感覺醒:設計教科書、變電箱、高鐵車票。
國際指標性大展-米蘭家具展 i Saloni、巴黎家具
得獎效應:文創園區的生與死。
家飾展 Maison & Objet、斯德哥爾摩設計週 Stockholm De sign Week。 獨具特色的設計展-荷蘭設計週 Dutch Design Week,DDW 、
6設計產業 欄位:Creative Business 選議題邏輯 : 台灣設計產業當前處境、小型設計師品牌動畫產業、 台灣整體設計環境、挑戰故宮與文創產業。
日本 365 地方產業設計展、MIYAKE ISSEY 展:三宅一生の事。 台灣重要展覽-台灣設計展、台灣設計師週 ( 後見議題類 )、 台灣文化創意博覽會 ( 後見人物類 )。
7設計╳文化 欄位:Creative Culture 選議題邏輯 : 設計與美感 設計師品牌 、設計與民藝傳承、民藝 深入且知識含金量高的專欄。
3設計人物 欄位:Creative People 邀人物邏輯 : 國際知名設計師、設計產業人物 -紅點設計獎創辦人暨 CEO
講者同時為我們碰解長久以來的迷思 , 當雜誌商業廣告越多更多
Dr. Peter Zec、英國 V&A 博物館館長 Martin Roth
的編輯自由 , 能避免置入的困擾。了解探討領域的對照組。與自身
具代表設計師-聶永真、方序中。
的關係重要性,可以從設計討論找到現實社會層面能改善的部分 ,
設計會展指標人物- Tent London 創辦人 Jimmy MacDoald
當我們花很多心力準備設計 , 更多的是應該有體制、規劃、系統的
、桐山登士、台北世界設計之都 吳漢中 。
建立資料庫 , 梳理台灣脈絡。
DESIGN SOCIETY
本土設計常常陷入一個困境,到了一定的規模就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設計是一個有策略的參透 過程,我們得要理解要做的產品與目的是什麼,並且要讓產品具有脈絡。在有脈絡的情況底下我們才 能找出我們在設計過程中的優點與缺點。並將產品做大,不只將眼光放在本土,而是往世界發展,愈 備受檢視的產品就越能修正其缺點。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能將本土的特色放棄,台灣有好多好多值 得被關注的設計,無論是節慶、電影甚至是社會運動,它們都具有台灣味的美感,設計的目的就是要 讓美被世界看見。 雜誌與設計師的媒合過程中,設計師應該要為自己的產品做好完善的準備工作,包括產品的簡介、 圖片,與如何介紹你自己。介紹內容都應該要有中、英語版本與紙本及線上的存取空間,讓雜誌與你 建立良好的連結,無礙的溝通才能有最棒的呈現。在尋找合作的雜誌的過程裡,你必須找到適合你的 雜誌,並尊重雜誌的 Target Audience,雜誌是為讀者而存在的,我們必須在自己想要創作的東西上, 與雜誌要讓讀者見到的東西,以及讀者想要看見的東西上取得平衡。
Q A
雜誌主題投入成本與效益不符合比例?
不太考慮,因為 La Vie 雜誌的定位較偏向開拓性質,我們很願意去付出一些成本以探索許多雜誌界未曾或較少 涉足的領域,這對於雜誌的長遠發展才是有幫助的,也能讓讀者更能接觸到新的知識,就更能海納更多來自不 同領域的讀者囉。
Q A
追蹤雜誌所帶來的影響?
追蹤影響其實是相當困難的,因為要收到讀者的回饋其實並不是那麼容易,但這是一件媒體人都想要知道的事情, 畢竟作為做出作品的人,對於付出以後的成品,是很想要知道心血在大眾的想法中是什麼模樣的。我們有想過可 以辦講座之類的,以這樣的模式與讀者互動獲得迴響。
Q A
雜誌紙本的未來趨勢?
我認為紙本傳播與否並不是雜誌的重點,重點在於傳播的過程,一本雜誌的實體化可能就是具有收藏價值與喜 愛紙本的市場,但雜誌的生命核心還是在於內容如何被讀者看見,就我所見我認為我們應該將目的擺在如何拓 展更多的受眾,在更多的平台上被人看見,紙本保留與否就是一件對於傳統的致敬。
DESIGN SOCIETY
" 設計是有策略 並且同時有參透的能力 "
最後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們在設計產品的過程中,概念是最重要的東西。一個產品的核心就在於它所蘊藏的理念,我們能夠用深層 的議題為主軸去設計產品,讓產品有故事,有故事的東西才能夠吸引人們細細琢磨。不僅是 La Vie 雜誌,套用到任何設計的作品都是 如此,有故事的東西,才能夠吸引有故事的人,並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CREDIT
林育慧 日服二乙 接待講者 / 文字記錄
李妗純 日服二乙 影像紀錄
陳維恩 日服二乙 海報設計 / 專欄設計
童麗融 日服二乙 海報設計 / 專欄設計
林柏儒 跨校選課 文案整理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