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不利影響 一、其所反應的民情往往不是民意的全貌: 因為利益團體是以私利為目的,所提供之資訊皆為偏見、一己之利。
二、強化有錢有勢者的聲音: (一)參加利益團體的都是少數有錢有勢的人,弱勢者甚少參加利益團體,因此利 益政治對強有力的團體成員特別有利,他們自私的要求常常透過利益團體去 爭取,而獲得決策者的重視。 (二)因此,利益團體所表達之民意,常違背了大多數人民的利益,並進而造成根 深蒂固的政治不平等。
三、造成政治與社會的分裂: (一)常使得決策過程過份「分割」,缺乏整體性。 (二)且利益團體關心特定的議題,而非普遍的議題,主張的是少數人的利益,而 非整體利益,均可能使社會陷於分裂。
四、使政策過程神秘化、社會治理困難化: (一)利益團體的領導者往往缺乏公共責任感,並跨過代議程序行使其影響力,而 使政治過程傾向封閉化、神秘化。 (二)利益團體的運作,常阻礙政府活動,使政策無法順利推行,而使社會變得難 以治理。
肆、綜合言之 一、若大多數團體均能遵守社會的規範,團體成員的知識較高、程序較公開、不同階層 的人都能參與,則利益政治將較公平,亦較有益於政治體系。 二、反之,若利益團體淪為強有力社會人士藉以把持、影響政策過程的工具,則利益政 治就可能違反民主、公益、社會正義,而不利於政治體系的運作。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