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政策_下

Page 1

公共政策

1

政策制定過程 (政策規劃) 政策設計的意涵 ↗謝耐德↹謝史耐德(偏差動員)

工具提出者

Schneider & Ingram 政策↗設計可視為一種「過程」或「產品」,就「過程」而 論政策設計是為了產生預期的政策結果,將政策理念具體形成的過程。就「產品」 而論,政策設計是為達成特定政策價值的邏輯探究成果。 在政策設計上 Starling 提出 6c ,(5c 核心、後設 consequence 預客、控制、文化) 的設 計原則,並應注意相關可行性的配合。 Starling 政策設計的 6c 原則;挑、明、協、變、一集(挑名鞋變一級) (一)集中性(concentration):將稀少的資源集中策略性政策目標上,以獲較顯著的 效果。 (二)明晰性(clarity):目標執行步驟應具體明確。 (三)變遷性(changeability):政策應有足夠彈性因應外環境。 (四)挑戰性(challenge):指從系統整體性觀點,考慮資訊流通以及外部回饋系統, 使目標間的各手段形成網路互相協調。 (五)協調性(coordination):指政策目標、行動、內容,以及外部政策間互不衝突。 政策設計得結構邏輯(要素) PD=E(O,T,A,C)+L(t,r,a)(連鎖關係) (一)、四項政策設計的要素 1. 結果(outcome):指預期結果與實際結果,兩者間差距越小越好 2. 標的團體(target):期望改變其行為的對象 3. 執行機構(agency):負責執行方案的政府單位 4.法令(statue):政策方案所必須依據的法令依據 (二)、三項政策的連鎖(Linkage) 1.工具(tool):促使政府官員或標的團體遵從 政策活動的工具(所謂政策工具係指將政策目標轉化成具體政策行動的工具) ↑↓兩者時常相同 2. 規則(rule):政策制定者,執行者與標的團體共同遵行的遊戲規則。 3.假定(assumpation):政策因果關係得陳訴(技術的、行為的、規範的假定) Why 可解決 政策可行性分析(7 個) 1. 政治 2.經濟 3.行政 4.法律 5.技術 6.時間 7.環境 ↓ ↓ ↓ ↓ ↓ ↓ ↓ 利害關係人 資源 行政能力 法規 技術能力 時間幅度 環境評估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
新公共政策_下 by jungi1126 - 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