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JULY 2019
契刊
盛暑迎牧 ISSUE 34 《夏季刊》 TFiL Newsletter
本期提要 Inside this issue 歡迎牧者︱若我早先未曾屬於祢,祢也不會再尋找我 —我的心路歷程與就任感言 活動回顧︱陳牧師歡迎禮拜 2018 年下 ~2019 年上週五活動回顧分享 青草地小家聚 契友分享︱不只是看展覽:布拉格劇場四年展,參展 故事經驗分享 我所看見的反送中…… 藝術走廊︱提非埃羅現代美術藝廊七月特展 團契佈告︱週六、週五、關懷、財務簡報 photo by Tony
TAIWANESE FELLOWSHIP 2008 倫敦光鹽團契創立
2010 倫敦光鹽契刊創刊
《本期主編 : 心怡|美編:于美》
Welcome to Taiwanese Fellowship! We hope to bring you the latest news of our fellowship and enrich your life in UK. 倫敦光鹽團契刊是向上帝表達感恩的嘗試 , 也是你我分享心情的平台。不論是生活上的【感恩心情】、【信仰見證】, 或團契活動的【隨筆 札記】、【照片圖說】, 都歡迎您踴躍投稿 ! 來稿請寄 : tfil.media@gmail.com
主編的話 2
主編的話 猜猜神有多愛你 ◆ by Amy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 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 ( 約翰福音 13:34)
若我早先未曾屬 於祢,祢也不會 再尋找我 我的心路歷程與就任 感言
有 一 本 童 書 叫 做 Guess how much I love
◆ by 陳郁分 牧師
you,敘述一隻小兔子和一隻大兔子的對話,到底 誰比較愛對方 ? 小兔子伸開雙臂我愛你這麼多,大 兔子也伸開雙臂我愛你這麼、這麼多,小兔子把雙 手高舉我愛你這麼多,大兔子也高舉牠的雙手我愛
1. 我的呼召
你這麼、這麼多,接著一連串的對話,每次小兔子
2010 年 我 來 到 法 國 源 自 16 世 紀 首
都剛好輸一點,最後小兔子抬頭望天,牠說我愛你
創 改 革 宗 神 學 院, 設 校 目 的 要 去 除 宗
直到月球,之後便沉沉的睡去了,大兔子看了一眼
教 迷 信, 追 求 自 由 理 性 與 人 文 根 基 的
天上的明月,在沉睡的小兔子耳朵旁輕聲地說,我
神 學 研 究。 在 這 裡 我 接 觸 到 法 國 新 教
愛你直到月球 ... 再回來。這隻可愛的小兔子毫不猶 豫,毫不隱藏的告訴大兔子牠多麼愛牠,而大兔子 更是以滿滿的愛相待。 我們永遠猜不到神有多愛我們,當我們還不懂什 麼是愛的時候,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祂已經選 擇愛我們,祂伸開雙臂接納我們,甚至為我們死在 十字架上。我們是否願意敞開心靈接受祂的愛 ? 讓我們回到神的愛,在神的愛中得到完全滿足、 得到修復醫治。也期盼我們被神的愛感動,用從神 而來的愛去愛人,願意尊重、分享、鼓勵、陪伴、
徒 Hugnot 受 壓 迫 的 歷 史, 例 如 第 一 位將聖經從拉丁文翻譯成法文的教授, Jacques le fever d'etape 呼籲基督 教要找出它的根源,他於 1529 被皇后 下令燒死,過了幾年,第一位用法語講 道的牧師,Pierre le Claire,在一民房 與會友進行聖餐時被抓,16 人在市場被 活活燒死。自此以降,新教基督徒四散, 在荷蘭,德國,及至英美加各地,如此
分擔,願意欣賞他人的不完美,願意花時間在需要
新教徒成為首批移民四散各洲各國。這
的人身上,願意彼此相愛直到月球 ... 再回來 ..。
些歷史使我不斷受到激勵。人需要為真
求神在光鹽團契動工,讓我們建立和諧的關係, 一起面對各樣的難題,在祢的愛中被更新,2019 年下半年度團契新牧師、新同工接任,祝福團契更 加成長茁壯,在神的愛中互相學習,委身服事。
理獻上自己的生命。
2. 為何這使命感動我 當友人催促我申請這個職缺時,我腦 中浮現的想法是:“我是否還能忠誠地
倫敦光鹽團契契刊 第三十四期|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Newsletter Issue 34
歡迎牧者
3
回應這個需要全心全力,日復一日,不管得時不 得時,不問收成只問耕耘的聖工?” 當我深陷此 自我角力掙扎之際,我想起了約翰·加爾文的故 事。當加爾文在 1538 年被迫離開日內瓦而從他 的主要職場“缺席”之時,他似乎得到自由可以 前往斯特拉斯堡追求他最初的計劃,在那裡舒適 優渥地建立一受人尊重的學者生活 。這個生涯卻 無法持續多久,日內瓦的牧職再次呼喚他。教會 的歷史告訴我們,加爾文在斯特拉斯堡的“寧靜” 生活是短暫的,僅僅四年。一旦你嚐到了服事上 帝和上帝子民的喜樂和滿足,你就無法忘情。當 日內瓦和教會的政治改變移轉之時,加爾文還是 熬不住內心的敦促,重回他的教會。當加爾文在 1542 年 9 月 13 日 恢復 日 內 瓦 的 職 位 時, 他 從 1538 年的那段經文開始教導!加爾文的這個故事 讓我感到如雷貫耳,過去的缺席突然失去它的陰影,取而代之的是那渴望恢復活躍的牧靈 使命,就是此時我找到遞出承擔宣教師意願的勇氣與申請。 我知道未來要承接的是一個艱難的使命,一個芥菜種大小的英國教會及尋找在大都會迷 途移民羔羊。然從過去在屏東繁華教會的經驗,女性傳教工作者如何被肯定,並得到社區 人士慷慨地給予支持,有資源,有志工,有經濟援助和不斷祈禱關懷。我從最小的鄉村福 音站意識到,在上帝的國度裡,如果我們獻上自己,女性神職人員是可以用其獨特的方式 作出貢獻。 繁華教會三年事工,繼而換跑道重返神學學習並深入參與移民生活,這些年我看到上主 是如何在考驗我,所有過去被看為卑微無償的投入,卻在我個人的心理,信仰,社會和專 業上多有滋養。正如 Dorothee Slle 所言,我的手現在空了,我知道這是最好的工作方 式,那就是單單給予和接受。(My hands are now empty, I know that’s the best way to work, to give and to receive)
3. 神聖的使命 上帝的呼召就是要我們將看不到的神聖奧祕揭露給世人,而當你願意獻出自我就是一 種神聖的記號。每次當我們守聖餐擘餅,我們就被提醒," 你們要如此做來紀念我 "。do this in remembrance of me。藉著羅馬書 5:5 的應許 -- 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 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有聖靈所賜的這愛,我們還有任何藉口不能完成這神聖的使命嗎? 在所有的聖靈恩賜中最大的就是愛,今我領受這個使命用愛來見證我們的主,而這也是 我對所有跟隨基督的人的希望。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Newsletter Issue 34 |倫敦光鹽團契契刊 第三十四期
歡迎牧者 / 活動回顧 4
在曠野流浪 40 年,在生命絕望的盡頭經驗到上帝的奇異恩典,祂聽見祂子民的苦情呼 求,在欠缺中豐富的賜福供給,使原先因為政治,經濟,教育及宗教等因素非志願性移民 的台灣人,經過一代二代的辛苦建立家業,即使原先跋山涉水移居的因素已經不存在,但 移民卻選擇留了下來,這裡是上帝給我們的迦南地,我們在這當中遇到了祂,祂是我們生 命的主。 這就是我在海外移民教會所領受到的神聖使命,這份上帝的呼召就是如此代代相傳,代 代生湠,我們不能不傳揚,祂的憐憫,赦免,與犧牲自己的愛,再再催促我們四處做見證, 在異鄉尋找最小的弟兄,用愛的芳香建立上帝的國度 。
陳牧師歡迎禮拜
◆ by 契刊組
倫敦光鹽團契是一個充滿恩典的團契,經過一年半的等待,終於迎來了陳郁分牧師,團 契也已經選出 2019 下半年度同工,期待團契開創新氣象。 光鹽團契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團契,過去十年不斷的迎新送舊,一批又一批契友來來去 去,團契成為眾多海外遊子的依靠。團契也一直扮演著台灣與英國間的橋梁,台灣長老教 會與英國歸正教會長達 150 年深厚的淵源,光鹽團契承辦過許多宣教士的紀念禮拜及相關 活動。當然團契十年間也有許多動盪,經歷過各種困難挑戰,這些也成為壯大團契的補藥 ! 六月 22 日團契舉行了陳牧師歡迎禮拜,由 Linda 司會,Amanda 帶領敬拜,Amy 敘 述光鹽團契的發展,郁分牧師分享了自己對宣教的感動,牧師以潘霍華和加爾文為例子, 想到為主工作的滿足與甘甜,決定勇敢向前接受上帝的呼召來到光鹽團契。之後陳牧師邀 請會眾一起參與洗手禮,約翰福音 13 章記載耶穌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 腰,隨後把水倒在盆裡,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耶穌給我們作了榜樣, 為要我們照著耶穌為門徒所做的去做。我們互相服事洗手,代表潔淨與主互相臣服,會眾 一一走向台前,一位接著一位彼此洗手,光鹽團契是因神的名而聚集,這是大家所愛的團 契,看見大家願意走向前,為主彼此服事是多令人感動的事。 為了讓會眾更加體會當時宣教士所面對的處境與挑戰,禮拜結束之後有個小小的活動, Amy 分享「看西街事件」,1865 年 6 月 16 日馬雅各從看西街醫館開始醫療宣教事工, 前面做禮拜堂後面做醫館,一邊看病一邊宣教,於 1865 年 7 月 9 日,遇到民眾包圍醫館, 揚言拆除禮拜堂,並出手攻擊教會的人,終至引發大暴動,馬雅各在府城落腳才短短 23 天, 就被迫離開台南往打狗 ( 高雄 ) 去。 倫敦光鹽團契契刊 第三十四期|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Newsletter Issue 34
活動回顧
5
契友以演戲的方式呈現「看 西街事件」的場面,現場立即 熱鬧起來,一位契友扮演馬雅 各醫生坐在椅子上看診,另一 位扮演馬雅各的助手站在旁 邊,還有一位扮演尋求醫治的 病患,一旁有人扮演好奇的路 人,想了解什麼是西方醫療與 福音,另一群人在挑撥離間、 冷言冷語、揚言拆醫館拆教會, 這位飾演馬雅各的契友最後在 暴民的壓力下只能逃離現場。 從「看西街事件」我們可以想 像當時宣教士離鄉背井來到台 灣,遭遇羞辱及威脅,仍不忘 初衷繼續宣教是需要多大的毅 力及勇氣。會後,團契準備了 披薩讓會友一起享用愛餐,契 友與牧師有更多的交流。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Newsletter Issue 34 |倫敦光鹽團契契刊 第三十四期
6
活動回顧
2018 年下 ~2019 年上 週五活動回顧分享 ◆ by 郭唐菱 每次的週五活動,都是契友們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聊天交流的愉快時光。週五活動以知性、 休閒、交誼為取向,由各個弟兄姐妹們輪流發揮專長,分享特定主題和帶領團體討論。當了 一年的週五同工,在團契中度過了不少愉快的週五夜晚,和大家分享一年來幾個叫好叫座, 讓人印象深刻的精采活動。
博物館一遊 (2018 年 8 月 10 日、2019 年 6 月 28 日 ) 2018 年 8 月由契友唐菱導覽國家藝廊收藏的西洋美術史名畫。國家藝廊擁有許多中世紀 至文藝復興的繪畫藏品,是一個可以藉由藝術向大家分享信仰和聖經故事的好地方。例如凡 艾克的名作〈阿諾非尼的婚禮〉,讓大家了解當時的宗教生活和婚姻觀。藝廊的鎮館之寶, 小漢斯霍爾班的〈二個外交官〉,以地上大使和天國大使的不同面貌,引導人思索什麼才是 值得追求的永恆價值。 2019 年 6 月辦理了維多利亞和亞伯特博物館的中世紀至文藝復興藝術之旅,橫跨數百年 的器物收藏,見證了教會歷史和神學觀念的演變。器物是人類信仰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 反應,欣賞時可以體會到不少時代變遷的道理。
追夢旅程 ~Jacob 的倫敦電影故事 (2018 年 10 月 19 日 ) 契友 Jacob 的夢想是成為電影導演,向大家分享來倫敦打工渡假二年的奇幻之旅。 Jacob 在上帝的祝福下找到了打工和住處,並拍攝了二部短 片,一部專業的電影,最後一 個月在 London Film Academy 短期進修。Jacob 和大家分享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如 何找到心中的熱情和感動,學習靠上帝的恩典剛強,也學習交託上帝成就。 當天也舉辦了一個小活動,在魔戒電影配樂〈In Dreams〉的樂音中, 大家寫下明信片 給一年後的自己,明信片將在 2019 年 10 月 19 日回到大家手上,提醒自己回顧過去的一年, 勉勵未來。
翻譯與溝通 (2018 年 11 月 2 日、2019 年 6 月 24 日 ) 契友凱林是專業的譯者,向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在上帝的恩典下開始了翻譯工作,也分享了 許多翻譯有關的軼聞趣事,像是大家熟知的翻譯原則「信、達、雅」;翻譯過 213 部外文小 說、《茶花女》的翻譯奇才林紓;名著《亞森羅蘋》由日文翻譯者二的創趣事,以及當代聖 經在翻譯上的「對等理論」等等。
倫敦光鹽團契契刊 第三十四期|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Newsletter Issue 34
活動回顧
7
翻譯與溝通
其實不只是不同語言的書本需要翻譯,向未信者傳福音也需要翻譯。凱林向大家分享文字翻 譯的專業和不易之處,也讓大家省思,如何能以對方能了解的語言,有效地溝通和說故事。
角落裡的花朵—關懷倫敦性工作者 (2019 年 5 月 31 日 ) 契友 Rachel 與 Sherry 參與教會關懷性工作者的事工,定時探訪關懷倫敦中國城中的性 工作者。 會中分享了倫敦人口販賣 (Human Trafficking) 的數據統計,Modern Slavery 的行為和特徵,以及上帝的恩典如何在她們探訪的過程支持和保守同工們。 本次的分享揭露了許多令人心酸的殘酷事實,然而 Sherry 的生命見證也鼓勵了許多弟兄姐 妹,當天晚上許多人深受感動和激勵,提醒了大家要感恩所擁有的,並將神的愛分享給有需要 的人群。 這一年來週五聚會還有許多其他精采活動,凱鴻帶領大家討論婚姻意義;Linda 帶領大家 反思慈善事工的觀念;Irene 帶領討論環境永續;Victor、Larry、芷妘共同分享旅行經驗; Eric 帶領大家討論生離死別的醫療問題;淑惠牧師分享宣教人生等,每次聚會都溫馨又充滿 收穫。 週五活動的核心精神是分享、交流和參與,由不同的弟兄姐妹輪流貢獻專業並帶領討論,氣 氛總是輕鬆、自在、開放。希望這樣協力合作的團隊精神可以繼續延續下去,帶給異鄉遊子們 身心靈得餵養的愉快週五夜。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Newsletter Issue 34 |倫敦光鹽團契契刊 第三十四期
8
活動回顧
V&A 博物館中世紀文藝復興之旅
年年度
2018
主題
帶領者
7⽉月27⽇日
⽇日期
相愛不相礙之婚姻⾯面⾯面觀
蕭凱鴻
8⽉月10⽇日
國家藝廊⻄西洋藝術史之旅
郭唐菱
8⽉月24⽇日
Understanding emotional intelligence
Rachel (張若若萱) Iren (傅鈺婷)
9⽉月7⽇日
永續⾏行行不⾏行行
10⽉月5⽇日
Culture Shocks!
郭唐菱
10⽉月19⽇日
追夢旅程~Jacob的倫倫敦電影故事
Jacob (黃智聞)
11⽉月2⽇日
翻譯與溝通
熊凱林林
11⽉月16⽇日
電影夜~鋼鐵英雄 (Hacksaw Ridge)
Victor (余維哲)
Is Life Fair?
Linda Anzi
12⽉月14⽇日
2019
2⽉月8⽇日
電影夜~⼼心靈⼩小屋 (The Shack)
郭唐菱
2⽉月22⽇日
基督信仰與醫療實踐
Eric (沈沈奕良) Victor (余維哲)、Larry (江昭賢)、劉劉芷妘
3⽉月8⽇日
⼈人⽣生道路路上~旅遊經驗分享
3⽉月22⽇日
A Plastic Tide
Linda Anzi
4⽉月5⽇日
電影夜~復活 (Risen)
Emily (張鈺美)
5⽉月3⽇日
Charity Night
Linda Anzi
5⽉月10⽇日
宣教與⼈人⽣生
鍾淑惠
5⽉月31⽇日
⾓角落落裡的花朵—關懷倫倫敦性⼯工作者
Rachel (張若若萱)
6⽉月14⽇日
那些年年,被譯者玩壞的世界名著
熊凱林林
6⽉月28⽇日
V&A博物館中世紀⽂文藝復興之旅
郭唐菱
倫敦光鹽團契契刊 第三十四期|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Newsletter Issue 34
活動回顧
9
青草地小家聚 ◆ by 契刊組 2019 年 7 月 7 日青草地小家擴大舉辦小家聚,雖然早上下著小雨,幸好下午一直放晴, 三點半左右契友陸續抵達,大人、小孩、小小孩一起參加,光鹽契友數代同堂的景況頓時將 Amanda 家塞滿。 小家長佳霓預備了三首詩歌為夏日烤肉趴開場,Victor 和醫師群在庭院負責生火烤肉, 烤肉架旁邊已經準備好了一大桶醃漬好的雞腿,一整排的排骨,一條條的香腸, 廚房水槽裡 還有正在退冰的蝦子。Shane 捲起袖子走進廚房調製 Pimm’s,Amanda 拿出大菜刀和 大砧板準備切大西瓜,餐桌上擺滿各式美食,有香蕉蛋糕、沙拉、滷肉飯、餅乾、可樂、啤酒、 廚房的火爐上還有一大鍋湯正在熬煮。契友或坐或站閒話家常,許久不見的老面孔,剛剛見 面的生面孔,烤完肉都成了熟面孔。過了一會兒,盤子上盛裝的美食早已被消滅,取而代之 的是整堆雞骨、排骨、蝦殼、西瓜皮,主人家熱情的吆喝盡量吃 ~ 多吃點 ~ 正所謂吃比瘦更 有福啊 !! 小朋友也忙得不亦樂乎,從庭院玩到房間,跑上跑下又叫又跳,電力正常發揮,絕對沒有 冷場的窘境。巧遇契友的生日與一對夫婦的結婚紀念日,大家一起唱歌祝賀,喝香檳吃蛋糕, 牧師也為這值得慶祝的日子感恩祝福。大家聊得盡興吃得滿意,直到太陽下山才紛紛踏上回 家的歸途,結束開心的小家聚會。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Newsletter Issue 34 |倫敦光鹽團契契刊 第三十四期
10
契友分享
不只是看展覽: 布拉格劇場四年展,參展故事經驗分享 ◆ by 江妍瑩 布 拉 格 劇 場 四 年 展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Scenography and Theatre Architecture Prague Quadrennial,簡稱 PQ) 是目前全球最大型、且唯一以當代劇場 設計及劇場建築為主題的世界性展覽。今年 2019 很榮幸可以以策展人的身份代表台灣學生 館去參展!覺得可以發展出這樣的想法,除了團隊都是非常專業的劇場設計師外也,是因為 前兩年在倫敦接受到了各樣的靈感刺激,以及看到了許多不同類型展的可能,所以開始想嘗 試不同於以往的看展方式。 我們選了試衣間當作主題發想,因為我自己的經驗在試衣間換衣服的過程,很像是我們在 讀書或是劇本,從很單純乾淨的空間慢慢的好像換下了自己的衣服,然後穿上了別人服裝,
倫敦光鹽團契契刊 第三十四期|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Newsletter Issue 34
契友分享
11
逐漸成為角色的過程。我們便將這樣的體驗轉化成為說故事的方法,而關於這個劇本則是我 的劇作家朋友的創作。事件是發生在一個熱炒店,劇中的角色都很像是我們在社會新聞事件 中會看到的市井小民,有離婚的補習班老師、詐死的作家、在酒店上班的小姐、尋找自己性 別認同的人等等。觀眾則將有機會換上他們的衣服並且帶著耳機聆聽角色的故事,從旁觀者 最後成為了角色。最近正在回想這個作品時,其實覺得這個路徑很像是我們的神一樣,祂選 擇這樣的轉換道成肉身來到世界上體驗了人的生活。劇裡的角色都在自己的人生裡面受傷, 觀眾可以聽到他們的歡笑、眼淚、還有怒氣,也為這樣的體驗,人可能更有同理的去想像或 去了解不一樣的人他們的故事。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Newsletter Issue 34 |倫敦光鹽團契契刊 第三十四期
12
契友分享
我所看見的反送中…… ◆ by 李貞儀 當 Amy 邀請我寫一篇關於在香港參加反送中遊行活動 的文章時,雖然口頭上答應了,但一直遲遲無法真的開始 寫這篇文章,因為,我真的不知道要寫什麼……。 所謂不知道要寫什麼,不是沒有東西寫,而是反送中這 一連串的事件,發生得太快,過去這個一個月,幾乎每個 周末,人民都走上街頭,向港政府表達他們的心聲。而平 日週間,也會有人民自主發起的各式集會,不論集會形式 的大小,香港人都在拚盡全力投入這場戰爭—一場保衛民 主最後防線的戰爭。但,所有的努力,換來的卻是港政府 的聽而不聞、視而不見。 「無力感」應該是這陣子香港人普遍共有的情緒。即使 國際媒體不斷讚賞香港人這幾次的大規模遊行—人數動輒 少說五十萬,最多一次甚至達到二百萬 +3,展現了高度的
到底是面對著什麼樣的政府,人民需要拿著
和平,用理性的方式表達訴求。身為一個在香港工作的台
「別殺我 Don't kill us」的牌子走上街頭 ?
灣人,也跟著當地的香港友人一起走上街頭,但自己在心裡也難免不禁想著,這樣真的有用 嗎 ? 香港政府根本沒有要聆聽人民的意見。而在這場戰役中,港人面對最大的敵人,不是港 政府本身,而是那個在港政府背後,操控著香港特首,絲毫不在乎人權及民主的中國政府。 這次走上街頭的人民,不單單只有學生或是年輕人,還有許多帶著年幼孩子一起上街的爸 爸、媽媽,以及許多中老年人也都來了。根據我認識年齡層約落在 25-35 歲之間的香港友 人們表示,其實香港人對於政府的不滿,從 2014 年 9 月 26 日至 12 月 15 日在香港發生 的一系列爭取真普選的公民抗命運動。又稱雨傘革命 (Umbrella Revolution)、雨傘運動 (Umbrella Movement) 或佔領行動 (Occupy Movement)。從那時候開始,香港人就 已經感覺到中國政府已開始破壞香港的民主法治。在五年前,他們大部分都還是學生,但從 那時就開始已經參加這種社會運動,想要為守護香港民主盡一份力。五年後,參與這次反送 中條例修訂的人數,更是打破了之前雨傘運動的人數。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香港人心裡 很清楚,若這個條例真的通過,那他們長久以來信任的「民主法治,港人治港」這件事,將 會徹底變成歷史。所以,他們已經沒有退路可退,只能一再地走上街頭,盼望香港政府能真 正地聆聽人民的聲音。 隨著每次遊行活動,都無法得到政府的正面回應。以及隨著時間的拉長,在遊行集會的現 倫敦光鹽團契契刊 第三十四期|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Newsletter Issue 34
契友分享
13
場,警民之間的衝突,這一切更是加深了香港人民對警察以及港政府之間的不滿及不信任。 而這種不滿及不安的情緒,已經蔓延至整個香港社會當中。到今日為止 ( 七月十三日 ),已經 有六起起涉及「反送中」的命案發生。這六起案件,當事人以結束自己生命的方式,留下遺 書來表達自己最後的訴求:表明反修例及爭取民主的意向。除此之外,也有許多市民因對社 會現況感到失望,無助以及看不到出口。 在寫這篇文章的同時,沒有人知道這場反送中的抗爭,會持續多久?最後會走向什麼樣的 結局?但如果現在放棄了,就真的甚麼都沒有了。這也是普遍香港人心底最深的擔憂。所以 即使每週都要上街頭,每天都要面對令人失望、漠視民意的港(國)政府,但就我理解的香 港人,他們在這一連串的事件中所展現出來的韌性,在守護民主自治的這條路上,他們絕對 不會放棄。他們不單只是「Be Water」,他們也堅持著「勿分化、勿捉鬼、不篤灰、不抹黑、 不割蓆」的態度,讓整個香港團結在一起;也相信,在這種艱難的時刻,香港社會需要更多 的是愛,而不是仇恨與對立。 最後,想請有看見這篇文章的你,一起用主禱文為在香港這塊土地上奮戰的每一個人禱告。
主禱文 我們在天上的父
免我們的債 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救我們脫離兇惡
願你的國降臨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 全是你的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直到永遠
我們日用的飲食 今日賜給我們
阿門
當警察的工作不再是保護市民,而是站在市民的對立面時。這畫面讓我心碎。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Newsletter Issue 34 |倫敦光鹽團契契刊 第三十四期
14
契友分享 / 藝術走廊
提非埃羅現代美術藝廊 (TFiL Modern Art Gallery)
七月特展
隸屬於光鹽契刊之 -- 提非埃羅現代藝廊 (TFiL Modern Art Gallery),不定期於光鹽契刊展出 精選畫作。
(2019) by Amanda
今年復活節前幾日,巴黎聖母院因為施工不慎而發生大火。看著新聞播放大火焚燒的畫 面,內心受到極大的撼動,所以花了幾個小時畫了正在被大火焚毀的聖母院尖搭。在畫的 過程中,心裏思量著:巴黎聖母院是神的聖殿還是屬於名勝古蹟?我心中禱告:願重建後 的聖母院充滿神的愛。
歡迎各位光鹽大小朋友,提供個人藝術創作分享展出。詳情請洽:提非埃羅現代美術藝廊 契刊展覽空間有限,與海內外團契好朋友分享要快 ! 倫敦光鹽團契契刊 第三十四期|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Newsletter Issue 34
團契佈告
15
2019 下半年新任同工 召集人:Victor Yu,週六同工:Linda Anzi,週五同工:Larry Chiang, 關懷同工:李佳霓 & Miki Cheng
週六預告 * 8/17 為戶外禮拜。歡迎大家對舉辦地點提供建議,請與召集人 Victor 聯繫,以利安排。 * 9/14 舉行郁分牧師就職禮拜,歡迎大家參加。當天詩班獻詩,欲參加詩班的契友,請與 心潔或 Linda 聯繫。 * 9/22(日)早上 11:00, Lumen 教會將與團契、韓國教會、Songheaven 舉辦一場聯 合禮拜,歡迎大家參加。
週五預告 * 9/27(五)今年迎新將在週五舉行。 會儘快和大家報告詳細活動資訊,敬請期待!
關懷事工 *恭喜契友 Daniel Lai & Hung Yu Chen(陳虹宇)結為連 理,祝福禮拜將於 2019 九月七日下午兩點於 Lumen 舉 行,歡迎各位契友參加,一同祝賀。 *恭喜畢業契友江妍瑩及其團隊,在布拉格四年展 PQ,台灣 學生館的「試衣間」奪得大會最佳學生展體驗獎。
Daniel Lai & Hung Yu Chen
財務簡報 2019 年 4 月 9 日 -2019 年 7 月 22 日 累計奉獻收入 £469.42 2019 年 4 月 9 日 -2019 年 7 月 22 日 累計支出 £1251.90 收支累計淨餘額 ( 截至 2019 年 7 月 22 日 ) £6386.09 說明:2019 年度 4-7 月累計對 Lumen 教會奉獻£108.86 作為場地使用費。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Newsletter Issue 34 |倫敦光鹽團契契刊 第三十四期
16
團契佈告
倫敦光鹽團契契刊 第三十四期| Taiwanese Fellowship in London Newsletter Issue34
《選任 & 常任同工》 Victor、Linda、Larry、李佳霓 & Miki、郁分牧師 輪值主席 : Victor
《近期出席人數與奉獻》 日期
13.APR
27.APR
19.MAY
25.MAY
8.JUN
22.JUN
6.JUL
禮拜出席
15 人
14 人
7 人
17 人
26 人
22 人
13 人
奉獻金額
£62
£78
N/A
£14.81
£118.61
£42
£74
禮拜 / 查經
隔週 週六
3:15 pm 禱告會 ︱ 3:30 pm 禮拜 ︱ 5:00 pm 查經 聚會日期與內容,我們將會以電子信通知,未曾收到者,請聯繫週六同工 tfilsat.ministry@gmail.com
《週五聚會》 TFiL-Lumen Friday Night
隔週 週五
聚會日期與內容,我們將會以電子信通知,未曾收到者,請聯繫週五同工 tfil.friday@gmail.com
倫敦光鹽團契 台北分會 高雄分會
聯絡人 James chia-jen.chang@kclalumni.net 聯絡人 Tina
heykuo16@gmail.com
Lumen URC (United Reformed Church) 88 Tavistock Place London WC1H 9RS
Blog
E-mail: taiwanese.fellowship@gmail.com
More TFiL information: taiwanese-fellowship.blogspot.co.uk
More TFiL issues: "londontaiwanesefellowship"
More TFiL Videos: "TaiwaneseFellow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