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卷第 1 期
数 学 教 育 学 报
2001 年 2 月
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Vol.10, No.1 Feb., 2001
中学生空间图形认知能力的发展研究 周
珍
连四清
(首都师范大学 数学系 摘要 究结果表明
研究目的旨在考察中学生空间图形的折叠 1
总体而言
展开
周春荔 北京
100037)
旋转以及图形推理等能力的发展特征和发展水平
学生的空间图形心理表征能力随年级
或年龄
的增长而提高
2
研
不同的任务表征
能力具有不完全一致的发展曲线 关键词
空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0
1
心理折叠 文献标识码
心理展开 A
心理旋转
文章编号
图形识别
1004–9894
2001
01–0075–04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儿童空间能力的 认知发展过程[1] 但是 有关空间能力的研究对 象涉及中学生
尤其是涉及高中生的非常少 这 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使我们对中学生空间认知 能力发展的特性缺乏认识 同时给我们的几何 教学实践带来困难
中
叠
本研究旨在考察中学生对空间图形的折 展开 旋转以及图形推理等能力的发展特
系
征
空间能力的发展水平
通过本研究结果
希望能揭示中学生学习几何困难的心理认知因 素 为提高几何教学和几何课程设制提供依据
2
a
c
b
能围成一个立方体的是哪一个? 图1
纸片折叠
2 展开 共 4 题 考察学生形成镜象关 或对映关系 的能力 如图 2 把一张纸折
起来 用铅笔在上面扎个洞 左面的图是折起 来扎洞的情景 右面的图是 4 张展开的纸 其 中有一张与左面那张展开后完全一样 请把这 张纸找出来
研究方法
被试 本研究的被试为初一 高二年级学生共 448 人 其中初一 高二年级学生各 89 人 初二 高一年级学生各 90 人 男生共 219 人 女生共 229 人 2.2 测验材料 测试题是在有关空间表征或空间能力测验 题的基础上 按照本研究的目的改编而成 测 2.1
验材料包括折叠 展开 旋转和图形的识别 4 个部分 采用分半法计算出整个测验的信度系 数 得 r=0.73 对于能力测验而言 具有较高 的信度 1 折叠 共 5 题 考察学生形成心理折 叠能力的发展过程 例 如图 1 所示的硬纸片
收稿日期 2000–06–26 修订日期 2000–09–06 作者简介 周珍 1972 女 安徽 硕士 从事数学教育研究
图2
纸片展开
3 旋转 共 4 题 考察的是心理旋转能 力的发展过程 如图 3 在(a) (e)图形里 如 果将左边的图形作轴对称 哪一个能变成右边 的图形?
a
b
c
d
e
图 3 纸片旋转
4 图形的识别 共 10 题 杂图形中识别简单图形的能力
考察的是从复
数
76
2.3
学
教 育
测验程序
学 报
第 10 卷
空间图形的心理表征能力测试得分的平均数与
在答题时 不允许画图 也不允许用实物模型 所有的思考只能在头脑中进行操作 每部分均
集体测试
使用统一的指导语
高一 高二年级学生的得分平均数相差 比较明显 而初三 高一 高二 3 个年级学生 在各项测试的得分比较接近 下面结果是随年
在限定的时间内答题
龄而发展变化的趋势
不同学校的测验工作均
在大致相近的时间内完成 错误得 0 分 2.4
要求被试
答对一题得 1 分
3.1
3.2
随年龄增长的发展变化 表2
统计方法
心理表征测试成绩差异比较 Z 值
年级组
本实验的数据采用独立大样本平均数差异 的显著性检验 或称 Z 检验
3
初三
折叠
初一至初二
2.82
初二至初三
–0.62
初三至高一
2.09
高一至高二
0.31
展开
**
**
0.98
1.25
3.48
** *
3.06
1.57
–0.76
0.89
–0.17
0.48
–0.98
结果及分析 四种空间图形心理表征的测试结果 研究结果
按 0 ___
成绩的平均分
X
1 记分
计算出每项测试
*P<0.05
和标准差
得分结果
S
表1
空间图形的心理表征得分结果 折叠
展开
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X
S
X
S
3.27 3.71 3.61 3.89 3.93
0.921 1.147 0.985 0.795 0.897
2.49 2.92 3.10 3.31 3.29
1.103 0.922 1.001 0.769 0.837
旋转
图形的识别
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X
S
X
S
2.04 2.53 3.10 3.00 3.06
1.038 1.249 0.907 0.843 0.812
5.75 6.06 7.05 7.34 7.00
2.024 2.172 2.141 2.196 2.426
从表 1 的数据看到
初一学生各项空间图
形的心理表征能力较低 到高一年级各项空间 表征能力才趋于成熟 高一 高二年级各项成 绩发展变化不大 从初一到高二年级之间经历 了一个复杂的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变化过程 用 图 4 可以直观地将这一变化过程表现出来 从图 4 可知 初一 初二年级学生的各项 100 80 正 确 60 人 次 40 %
正确人数%
折叠 折叠 展开 展开 旋转 旋转 图形识别
图形识别
20 0 初一 初一
初二 初二
初三 初三 高一 高一 高二 高二
图1 各年级学生对各项空间图形心理表 4 各年级学生对各项空间图形心理表征 征的发展水平及发展趋势
**
***P<0.001(负号表示小年龄组成绩高于
大年龄组)
检验结果表明
列入表 1
图
**P<0.01
*
图形识 别
2.84
2.81
**
旋转
相邻年级组间的发展速度
并不均衡 以下从 2 个方面分析这种不均衡性 1 初一 高二年级学生空间图形认知发 展过程存在 3 个快速发展阶段 初一 初二年 级组之间的折叠
展开和旋转成绩都呈显著性 差异 只有图形的识别一项没有差异 初二 初三年级组之间在旋转和图形的识别 2 项测试 成绩呈显著性差异 但在折叠和展开 2 项的测
试成绩不呈现差异性
初三
高一年级组之间
测试成绩只在折叠一项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2 3 个不同速变阶段的层次性 心理折叠 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将二维的空间图形通过表象 操作 转换成三维的空间图形 心理展开则相 反 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将一个三维的空间图形 通过表象操作 转换成二维的空间图形 它是 心理折叠过程的一个逆过程 心理旋转考察的 则是被试对 2 个图形作比较时 在头脑里将一 个图形转动到另一个图形的方位上来 然后依 据匹配的情况再作出判定的能力 表象的转动 或心理旋转成为这类比较的基础 初一 初二 2 个年级组之间各项测试成绩 除图形的识别外均呈显著性差异 这说明初一 年级至初二年级学生空间图形认知能力的发展 迅速 可以将其视为空间图形认知发展中的一 个快速发展阶段 但是这个阶段的成绩增长是 相对而言的 其中心理折叠测试的正确率从初 一年级的 65.4%上升到初二年级的 74.2% 心理 展开的测试正确率从 62.3%上升到 73% 心理旋
第1期
周
珍等 中学生空间图形认知能力的发展研究
转的测试正确率从 51%上升到 63.25%
并未达
77
到较高水准 初二 初三年级学生在心理折叠和心理展
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从测验结果不难发现 见图 4 表 1 表 2 初中阶段是空间图形心理表征能力发展的一个
开这 2 项互逆的心理表征能力的发展水平保持
关键时期
相对的稳定状态
迅速
没有显示出差异性
但这 2
这一时期各项认知能力发展都比较
至初三年级
学生的各项认知能力均已
个年级组在心理旋转和图形识别 2 项测试成绩 差异显著 其中心理旋转的正确率从初二年级
达 70% 80%的水平 基本上掌握了二维图形与 三维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 为高一年级时学习
的 63.25%上升到初三年级的 77.5%
立体几何提供了可能
图形识别
的正确率从 60.5%上升到 70.5% 这 2 项成绩均 提高了 10%左右 可以认为 初二 初三年级
均未达较高水准
但此时
各项认知能力
尤其是心理折叠能力的发展 说明临近初中毕业的学生对二
学生二维空间图形和三维空间图形的相互转换
水平仅达 72.2% 维图形转换成三维图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能力仍未达到较高水准 正确率仅在 75% 左右 70% 78% 而这一阶段在旋转和图形识别能
也部分地揭示了刚上高一的学生把画在黑板上 的立体图形 二维平面上的立体图形 想象成
力 2 个方面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历程
现实中的立体图形会有困难
经过
这一速变
初三年级学生在各项认知的正确率 其中到初三年 均达 74%左右 70.5% 77.5% 级心理展开和心理旋转的正确率均达 77.5% 可
此外
这
图形识别
水平在初三时仅达 70%左右 表明高一学生学 习立体几何图形时 不能很好地区分平面之间
以认为
线段之间以及角度之间的立体透视关系是有原 因的
初二
初三年级是心理旋转能力和图形识别能
从图 4 可以发现 心理折叠能力和心理展 开能力的发展水平要稍微接近一些 它们虽然 是 2 个独立的 互逆的心理表征过程 但是其
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从表 2 可以看出 初三 高一年级学生仅 在心理折叠能力的发展上出现差异性水平 正
中一个的发展必然为另一个的发展起了一个促 进和推动的作用 心理旋转和图形的识别虽然 与前两者之间也有相互影响的作用 但相对来
确 率 从 初 三 年 级 的 72.2% 上 升 到 高 一 年 级 的 77.8% 经过这一速变 高一学生已基本上掌握
说 这两者的发展水平及影响要稍低一些 这 可能是由于图的旋转使二维或三维之间的匹配 难度增大 图形识别能力在初一 初三年级发
初三年级学生基本具备了三维图形向 二维图形转换的能力和依据想象的转动对图形 的匹配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并且可以看出
了二维图形向三维图形转换的心理表征能力
4
分析讨论
空间图形心理表征能力发展的特点 本实验研究结果说明 中学生的空间图形 心理表征能力的发展水平总体上是随年级 或 年龄 的增长而上升的 其中出现了 3 个快速 4.1
发展的阶段 一 个是初一 初二年级 快速发 展表现在心理展开 心理折叠和心理旋转 3 个 方面 这 3 个方面的成绩增长都极其显著 一 个是初二 初三年级 这一阶段心理旋转和图 形识别能力的发展速度非常显著 再一个是初 三 高一年级 心理折叠能力发展速度再次出 现显著性差异 这表明空间能力的不同方面发 展的速度和时间是不一致的 与已有研究结果 相符[2] 另一方面 从初一下学期到高一年级正 是学生学习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时期 这也 说明学习平面及立体几何对发展学生空间能力
展水平较低 根据韦伯 Waber.D.P 的研究 个体认知改组能力的发展与其生理 特别是性 的成熟有密切的联系 在性成熟期间 认知改 组技能的发展将受到阻碍 而初中生则刚好处 在性成熟发展期 这可能是初中生在图形识别 能力一项得分较低的原因 从上面的分析中知 道 空间认知结构中的各项认知成分的发展各 自遵循一定的规律进行 它们的发展是非同步 的 但它们之间又是交错递增的关系 相互依 赖和促进 实验结果对几何教学的几点启示 1 本研究结果说明 初一 高二年 级 学 生的空间表征能力在心理折叠 展开 旋转及 图形识别几个方面的发展尚未达到较高水准 初 中阶段是空间表征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教学 中要适应儿童心理发展的这一飞跃时期来进行 适当的教育 已有研究表明 儿童的知觉经验 4.2
数
78
学
教 育
学 报
第 10 卷
和对客体的熟悉因素是空间认知发展的重要条
学积累初中学生的空间感觉
件 所以 教学中应抓住这一 敏感期 加 强直观教学 重视演示教具和实物模型 从而 形成丰富的表象 另外 几何课本的编写也应
能力的发展 为高一时学习立体几何作好必要 的心理认知准备
[3]
尽量考虑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
尽量多地收录
具有代表性的实物模型 这可以给学生提供观 察实践的机会 并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
从表 2 的统计检验可以看出
叠能力在初一
心理折
初二年级快速发展后 发展速 直至初三 高一年级才又迅速发
度逐渐缓慢 展起来 表明初二
模拟并展示二维
三维图形相互转化的过程等
5
以促进学生认知
结论 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
可以得出
1
总体而言 学生的空间图形心理表征能力随年 2 不同的任务 级 或年龄 的增长而提高 表征能力具有不完全一致的发展曲线
初三年级是心理折叠能力
发展的过渡期
已有研究表明过渡期是容易接 受环境条件和教育影响的时期 对处于这个阶
参考文献
段的学生若创造适合其年龄阶段特点的教育条
究[J]
件
[2]
就会大幅度地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如所 将会
[1]
侯岩
叶平枝
心理发展与教育 徐凡
施建龙
给予的条件不适合他们心理发展的特点 导致发展上的挫折 乃至延缓发展速度 因此
相关性的研究[J]
在几何教学中 必须创造适合这一阶段学生认 知发展的教育条件 例 如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3]
学前儿童空间认知能力发展实验研
李文馥
1992
2
1–7
4-5 年级学生空间能力与几何能力
心理学报
刘范
8
1992
24
1
20–27
心理发展的近期研究 [M] 1990
北京
71–82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Students' Ability to Recognize Spatial Pattern ZHOU Zhen, LIAN Si-qing, ZHOU Chun-li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7, China)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study, Chinese secondary students' ment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and level on spatial pattern folding, unfolding, revolving and reasoning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1) In general, students' ability to recognize spatial pattern develops with the rising of the grade (or the age); 2) Every spatial representation ability has the incompletely identical growing curve. Key words: spatial ability; mental folding; mental unfolding; mental revolving; pattern recognition
[责任编校
陈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