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8)

Page 1

3 4・

2 00 8年第 4期

高 中生“化 学 问题 解 决 "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及 对 策 张凤 桂

(浙江 丽 水 学 院 附属 高 中

摘要

323000)

分析 了诸 多研究者所 忽视 的关于高 中生在化 学问题解决的各个环节存在 的 问题和 原 因, 并提 出 了相应

的 对策 。

关键词 化学 问题解决 深层表征 问题 解决策 略 对策

化学 问题解决 可以理解 为个人在面对问题时 , 综 合运用

自尊 心较 强而又非常脆弱 , 很 多学 生担心提 出错误 的问题 或

已有 的化 学知识和技能克 服问题 障碍达 到解决 目的的思维

没水 平的问题 而被别人笑话 。

活动过程 。化 学问题解决不只是一种学 习内容和教学 方式 ,

1 .2 缺 少 对 问题 进 行 深 层 表 征 的 习惯 和 策 略

更应 该成为学生学习化 学 的一 种有效 方式 。当前对 问题解

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 者在 头脑 中以某种 理解 来呈 现问

决的研究 , 多集 中在 问题 解决 的模式 结构 , 问题 解决 在 中学

题, 形成 问题空 间的过程 。专家把问题表征分为字 面表征和

化学教学 中的应用 , 以及元认 知在问题解决 中的作用 。而对

深层表征两个层次 , 即明确题给 的条 件、目标及 允许 的操作

作为行为主体的学生在 问题解 决过程 中的表 现 的研 究涉 及

等, 在此基 础上将这些信息综 合成一个有关 条件及 目标 的统

很少 , 这极 大地 制约了问题解 决教学的实施和学生问题解 决

的心理表征并把它们 以一定 的形式表示 出来 。

能力 的提 高。笔者近年来通过对我 校高中生进行 观察 、 问卷

研究发现 , 虽然高 中生认为 问题表 征很 重要 , 但 多数 学

调查 、 作业痕迹分析和 出声思维 分析 等 , 系统 分析 了高中生

生对 问题表征存在 着严重 的误解 , 认 为问题 表征 很容 易 , 就

在问题解决过程 中的各个环节 中存在 的问题 , 提 出了相应的

是 明确 问题 的已知条件 和 目标 。通 常 的做 法就 是在 原题 中

解决措施 。

把 已知 条件 和 目标状 态等有关信息划 出来 , 或者在草稿 纸上

1 高中生 在化 学 问题解 决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简单地 划几 笔 , 表征 水平 低、 表征速度快 , 很少有学生能 进行

1. 1 缺 乏 问题 意 识 。 不 能 提 出 有 效 的 化 学 问 题

深 层表 征 。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 中, 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对

以下几个方面可 以说 明高中生 深层 表征能 力 不强 。一

些现象产生质疑 、 焦虑 、 探究 的心理 状态 。问题 意识是 问

是不能利用 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 过表征 对问题进行转化 、 深

题解决 的起点 , 学生只有在 问题意 识 的驱 动下 , 用 已有 的知

层理解 。如对“请 设计 实验 证 明氯气 与水 的反 应是 可 逆反

识和经验拨开疑 团的表面现 象 , 才能确切 知道 问题 的所在 ,

应”这样一个问题 , 不 能转化 成“证 明氯气没 反应 完 、 与次氯

将其转化成科学 问题 。

酸和盐酸共存 ”。二是不能将有关 的信息综合成一 个相互关

化学是 与人类 生活、 生 产联 系最密 切 的学科 之一 , 可 以

联 的整体 , 无法 明确 起始 状态 与 目标 状态 之 间 的距离 和 障

说生 活中到处都 蕴含着化 学问题 。但调查发现 , 高中生普遍

碍, 试题的信息越多 , 越不知所 措 。三是对符号表 征 、 图文表

缺少 问题意 识 , 表现在学 生对 常见 的化 学现 象熟 视无 睹 , 对

征、 数学表征 、 流程图表征等表征方法 了解甚少 , 不能用适 当

学习内容很少怀疑 。

方式将 自己对问题 的分析过程 表示出来。

导致学生问题意识淡薄 的主要原 因L 1 ]: 一是传统教学 观

如: 一定 温 度 下 , 反应 2 so2+ 02

2S03, 达 到 平 衡

念的障碍 , 受应试 教育影 响 , 我 国的教育长期 以传授 式为主 ,

时, n ̄ SO2): ( 02): ( s03 )一2:3:4。缩小体 积 , 反 应再

学生多是被动学 习, 很 少能够主动去发现和提 出有价值 的问

次达到平衡 时 , (02)一 0. 8 mol , ( S03 )= 1 . 4 mol , 此 时

题, 教学过程 中重 视结果 而忽视 过程 的做 法 , 也使 学生 失去

SO2的 物质 的 量 应 是

了很多 问题产生 的机会 。二是 师生对 待问题 的态度不正确 ,

A.0.4 mol

B 0.6 mol

很 多学 生认 为生活中的问题与考试无关 , 课本 上的知识只要

C.0.8 mol

D.1.2 mol

按 老师的要求掌 握 即可 , 花太 多 的时 间去 发现 问题 得 不偿 失; 另一方面 , 教师不鼓励学 生质 疑 , 调 查 显示 , 教 师并不欢

学生很 少能运用如下表征方法对其进行表征 , 因此 不能 很快发 现未知与已知之间的关系 。 2S02 + ( ) 2

迎那些“ 钻 牛角尖 ”、 经常 问些“与学 习无关 ”问题 的学 生 , 更

2S03

不能接受学生对 自己教学 内容 的怀疑。通常 的做 法是简 单

起始 : ( mo1 )

地几句话类似“多做几道习题 , 不要 问些没 用的问题 ” 把 学生

转化 : ( mo1 )

堵 回去 , 让学生意识到不该提这些 问题 。三是尊崇权 威的心

新平衡 : ( mo1 ) ?

理, 认为教材上讲 的、 老师 教的绝 对是正 确 的。四是高 中生

造成学生表征 能力 不强 的因素 有 以下几点 , 首先 , 教师

* 通讯 联 系人 , E- mml : I s s zf gyf (  ̄163.c om, 电话 : 13326118962

2 . r

3 . r

4 . r

0 .8

1 .2


20 08年第 4期

化 学 教 育

・ 3 5 ・

不 重视 问题表 征过程的教学 , 多数教师重视解题过程而 忽略

会去思考它 的潜 在价值 。

表征过程 。其次 , 教 师很少 向学生讲 解 常用 的表 征的方 法 ,

2 高 中生 问题 解 决能 力的培 养 策略

致使学生无 “法”可依 。三是 学 生缺 少 必要 的图式 知 识_ 2 ]。

2.1 坚持 问题 解 决 的教 学 模 式 。 培 养 学 生 的 问题 解 决 意

所谓图式是人脑对事物或事件 的一 般特征的概括 , 贮 存在人

的长时记忆 中。现代认知 心理学认为 , 人之所 以能识别某 种

培养学生 问题解决 能力 , 要求 教师更 多地 采用 探究式 、

事物或事件 , 是 由于通过 学 习和长期 的经验 积 累 , 人脑 贮存

问题解决等教学方式 , 让教和学都围绕着 问题展开 。通 过创

了该事物或 事件 的图式 的缘故 。由于学生 头脑 中缺少相 关

设 问题情景培养学生 的 问题 意识 , 通过 问题 的解决 , 让 学生

的问题 图式 , 不能够迅 速识别 问题类 型 、 选 择有 效 的表征 方

了解问题解决 的过程 , 学习问题解决 的策略 。

法。

2 .2 营造良好的问题解 决环境 。 鼓 励学生 质疑和 尝试 解决

1 . 3 问题解决策 略匮 乏, 解题质量不高

问题

问题解决策略是指为 了解决 某一具 体 问题而 采取 的方

教师要认识 到问题 是创造的开始 , 鼓励学 生对生活 中的

法和调节与控制 的有机统一体 , 表现为 问题解决 的方案 。已

化学现 象、 教材 中的化 学知识 、 课 堂上教 师的教 学 内容进行

有的研究发现 , 成绩优 秀的学生和学习 困难 的学生在 策略选

质疑, 从 中发现问题 。鼓励 他们 独立分 析 问题表 征 、 寻找 问

择和运用方 面有很 大的 区别 , 优 秀生有 较强 的策 略意识 , 在

题 解决的方案 。

动笔解题前 , 善于运用各种 问题 解决策 略 , 对 问题 作整 体规

2. 3 加强问题表征和 解决 策略的教 学 。 培 养 学生解 决 问题

划, 有 完整的解决方案 。他们 的大脑 中贮存 了许多物化 了的

的 能 力

问题解 决策 略( 策 略原型 )。而多 数学 习困难 的学生 面对 问

首先 , 教 师要改变过 分强调解题 过程 , 而忽视 问题表 征

题常 常无计 可施 , 找不到相应 的解决 策略 。解 题时没有完 整

和策略选 择环节 的状况 , 把 问题解 决 的重点 放在 对 问题 的

的解题 方案和步骤 , 多是解一 步算一 步 , 因此 经常 会出现 半

分析表 征和解 决方案 的设 计上 。其 次 , 教 师要通 过 示 范练

途而废 , 或者返 回重解 的现 象。

习 向学生 介绍 常用 的表 征 方法 , 常见 的问题 解决 策 略及 使

同时 , 成绩优 秀 的学 生重 视一 些 解题 策 略 的学 习 和积

用条件 。第三 , 指导 学生进行 科学练 习 , 通过 练习巩 固运 用

累, 他们 常常把一些典 型的问题进行分析 、 加工 、 抽 象出问题

所学 习的表征 方法 和问题 解 决策 略 。第 四 , 帮助 学 生建 立

原型 , 并贮存起来 ; 而成绩不好 的学生则 多是就题论题 , 不善

相应 的策 略 运 用 模 型 , 让 策 略 与 具 体 化 的 问题 原 型 相 结

于加工提炼 , 解决问题 的策略原 型非 常模糊 , 在需 要运 用 时

合。

无 法 清 晰 地 呈 现 出来 。

2. 4 注视过程的反思 和监控 。 培 养学生 元认 知能 力的参 与

教师 教学 中不重 视策略性 知识 的教 学是 导致学生 缺少 解决 问题策略 的主要 原 因 , 多数 教师 在 习题教 学 中重 过程 轻分 析 , 只把 自己的解题过 程展示 给学生 , 不分析 为什么要

能 力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情境 中, 按照如下模式引导学生对 问 题解决过程进行全程反思和监控 , 培养学生 的元认知能力 。

这样 解 , 要选择 这 种 方 法 , 因 此不 能 转化 为学 生 的解 题 策

在问题发现阶段 , 引导学生反思 , 这里 面 有 什 么 问题 吗 ?

略。更为严重 的 是 ,不 少 教 师 也 缺 少 相 应 的 问 题 解 决 策

这个 问题具体可 以怎么描述 ?要解决 这个 问题 已经知道 哪

略。

些?还需要哪些条件 ?

1 . 4 元 认 知 缺 失 。自我 监 控 能 力 不 强

明确 问题后 , 在探求 和实施解 决方 案 阶段 , 可 以引导学

在问题解决 的过程 中 , 元 认知 主要表 现在 两个 方面 , 一

生反思 。从 已知条件 能推 出什么结 论?解 决这 一 问题 需要

是问题解决者在 问题 解决过 程 中对 自己的行 为适 时监 控 和

运用 哪些基本 概念 和原理 , 我是否 已经 掌握 ?我 是否遇到 过

评价 , 检 查表 征是否正确 , 策 略是 否科 学 , 解决 的行 为是 否偏

类似 的问题 , 当时是怎样解决 的?这一 问题 可以分解为几 个

离预先 的方案等 , 根据反省及时调整 自己的决策和行为 。二

子 问 题 吗 ? … …

是 问题 在 解 决 后 , 对 整个 过程 进行 评 价 , 总 结经 验 、 分 析 不

在验证结论阶段 , 应 引导 学生反思 . 我有没 有读 错题 , 解

足, 在此基础上完善 问题 原型 和解题 策略 , 将其 升华 为程 序

题过程是否正确?我的答案是否正确 ?如 果有 问题 , 则 问题

性知识并 同化 于 自己的知识结构 中, 这种 知识的结构化是 有

出在什么地方?还有什么条件没有用 ?如 果正 确 , 为什 么要

效迁 移的基础 。因此 , 从 这个层 面上讲 ,自我 监控 和反思 对

这样做?还有什么更好 的方 法吗?此题 的方 法是 否可 以用

于提高问题解决能力至关重要 。

于解决其他类 型的问题 ……

在这个环节 , 学 生 表现 的差 异很 大 。在 问题 解决 过 程 中, 优秀 的学生 能够 在解 题过程 自觉检查 自己的思路 和方案

是否正确 , 部分学 生则 是在 遇 到 困难解 不下 去 时才 回头 检 查; 而化学成绩不好 的学 生往 往不能觉 察 到 自己的错误 , 甚

[1 ]、E 33 王祖浩.化学 问题设计 与问题 解决.北京 :高等教 育出版

至明知错误还要继续解下去 。至于解题后的反思 和评 价 , 则

社, 2003: l38—139, l5O一 151

多数学生没有这样 的习惯 , 基本上 处于就 题论题 的状 况 , 不

E 23 王和平.理科教学探索 , 2 003,(1 2)

●. ■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