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霸】高中物理指考總複習講義

Page 1


第 10 章 熱學與氣體動力論

10章

熱學與氣體動力論

107

重要性:★★★★☆ 章節名稱 熱容量與比熱 物質的三態變化與潛熱 焦耳實驗與熱功當量 熱膨脹 大氣壓力 理想氣體方程式 PV = nRT 氣體動力論 (

1

重要性 ★★☆☆☆ ★★☆☆☆ ★★★★★ ★★★☆☆ ★★☆☆☆ ★★★★★ ★★★★★

)

學測

、 、 、 、 、 、 、 、 、 、 、 、

93

97

94

99

91

92

92

96

91

92

94

98

94

99

99

95

100

93 91

94

、 、 97

98

100

101 93

100

、 、

指考

、 、 、 、 、 92

97

99

100

101 101

93

、 、 、 96

98

99

熱容量與比熱

1. 不同溫度的物體間,熱量(為能量)會由高溫處流向低溫處。熱量的單位為卡(cal)。 2. 熱容量的定義:物質升高或降低 1 C,所吸收或釋放的熱量。 (1) 若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 ΔQ(cal)時,使其溫度增加或減少 Δt( C),則熱容量 C ΔQ 。 Δt (2) 單位:cal/ C。 3. 比熱的定義:1 公克的物質升高或降低 1 C,所吸收或釋放的熱量。 (1) 若質量 m(g) 的物體,在吸收或放出熱量 ΔQ(cal) 時,使其溫度增加或減少 Δt( C) ,則比熱 ΔQ s= 。 m ⋅ Δt (2) 單位:cal/g‧ C。 °

°

=

°

°

°

°

範例 1

50 公克、25 C 的水,再加入 60 公克、85 C 的水後,不計熱量散失的情況達 熱平衡時的溫度為 45 C。若此時再將 148 C、20 公克的某金屬丟入此量熱器中,測得最後平衡 溫度為 48 C,則該金屬的比熱為多少? (A)0.25 (B)0.27 (C)0.28 (D)0.30 (E)0.32 卡/公克 C。 一量熱器中內有

°

°

°

°

°

⋅ °

B (1) 吸熱 放熱:(C 50 1) (45 25) 60 1 (85 45) C 70(cal/ C) (2) 吸熱 放熱:(70 110 1) (48 45) 20 s (148 48) s 0.27(cal/g C)。 範例 1 延伸 單元試題演練 1。 =

+

=

+

×

×

×

×

=

×

=

×

×

×

=

°

=

⋅ °


108

第 10 章 熱學與氣體動力論

類 題 1. A、B

兩金屬塊質量比為 4:1,以相同熱源同時加熱所得關係如圖示,

若 A 的比熱為 0.08 卡/公克

⋅ °

C,試求:

(1) 當 B 溫度達 300 C 時,A 的溫度為多少?

350°C

°

(2) 若 B 質量為 100 公克,則 AB 混合製成的合金,其熱容量為多少? 48cal / °C

(3) 承(2),合金比熱為多少?

0.096cal / g ⋅ °C

物質的三態變化與潛熱

2

1. 改變物質周遭環境溫度或壓力的條件,則物質狀態可以發生改變,稱為「相變」。 2. 潛熱的意義:物質在發生相變過程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並不會使物質升溫或降溫,而是讓物 質內的原子間距變大或變小,即改變分子的位能,此種熱量稱為「潛熱」。

3. 潛熱的種類: (1) 熔化熱(或凝固熱):在定壓下,使單位質量的物質由固(液)態變為同溫度的液(固)態所 吸收(放出)的熱量。當時相變的溫度稱為「熔點(或凝固點)」。1 大氣壓下,冰的熔點(或 水的凝固點)為 0 C,冰的熔化熱(或水的凝固熱)為 80 卡/公克。 (2) 汽化熱(或凝結熱):在定壓下,使單位質量的物質由液(氣)態變為同溫度的氣(液)態所 吸收(放出)的熱量。當時相變的溫度稱為「水的沸點(或水蒸氣的凝結點)」。1 大氣壓下, 水的沸點(或水蒸氣的凝結點)為 100 C,水的汽化熱(或水蒸氣的凝結熱)為 539 卡/公克。 4. 物質狀態變化,加熱時間與溫度的關係圖:(m:物質的質量) (1) 固態升溫過程: Q ms 固 t。 (2) 固、液態共存過程: Q m Q 熔化熱。 (3) 液態升溫過程: Q m s 液 t。 (4) 液、氣態共存過程: Q m Q 汽化熱。 (5) 氣態升溫過程: Q m s 氣 t。 °

°

Δ

1

=

⋅ Δ

Δ

Δ

3

=

Δ

Δ

範例 2

5

⋅ Δ

=

4

=

絕熱杯內裝 300 公克,−

=

2

⋅ Δ

10 C 的冰,以 50 卡/秒之熱率均勻加熱,其 °

溫度與時間關係如圖(未按比例作圖)。設熱量散失不計,且容器及

C,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BC 段中所供給熱能僅被冰吸收而已 (B)AB 段中供給熱能全部為 作相之變化 (C)絕熱杯裝置之水當量為 62 公克 (D)AB 間冰所吸收熱能為 1.48 冰的比熱為 0.70 卡/公克 C。 冰之比熱一定,水的比熱為

1 卡/公克

°

×

− °

ACD (A)BC 段僅為相變,量熱器理論上不吸熱。 (B)AB 段中供給熱能為冰及容器升溫之用。 (C)CD 段升溫過程 50 (884 522) (M 300) 1 (50 0) ⇒

×

=

+

×

×

∴M = 62(g)。

10

3

(E)


第 10 章 熱學與氣體動力論 (D)(容器 冰)升溫過程 50 42 62 1 (0 ( 10)) H 冰 (E)H 冰 300 s 冰 (0 ( 10)) ∴ s冰 (cal/g C)。 範例 2 延伸 單元試題演練 2。 +

=

×

×

×

=

×

×

0.50

∴H 冰

+

=

1.48 10 (cal)。 3

×

⋅ °

類 題

2. 將同質量之 100 C 之水蒸氣與 0 C 之冰置一絕熱容器內,當達到熱平衡時,則下列敘述何者 °

(A)全部是液態 (B)全部是氣態 (C)氣態之質量為總質量的 25 ,液態之質量為總

正確? 質量的 量的

°

54

29 54

(D)氣態之質量為總質量的 1 ,液態之質量為總質量的 3 (E)氣態之質量為總質 4

4

1 2 ,液態之質量為總質量的 。 3 3

3

E

焦耳實驗與熱功當量

1. 焦耳實驗:如圖,利用力學能完全轉換成熱,證實熱是能量的一種形式,並且測 定出焦耳與卡兩種能量單位的換算。

2. 熱功當量:由焦耳實驗得知熱功當量 J = W = Q

4.186

(J/cal),即 1(cal) 4.186(J)。 =

範例 3 電熱水器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家電製品之一。現有一電熱器,若以每分鐘

0.6

公斤的流速,將

20 C 的冷水注入此電熱水器,則流出的水,其溫度為 60 C。 【93 學測】 (1) 依據上述數據,試問流經此電熱水器的水,每分鐘所吸收的熱量,最接近下列哪一數值? (A)0.6 (B)12 (C)24 (D)36 千卡。 (2) 假設流經此電熱水器的水,每分鐘吸收 Q 千卡的熱量,而且這電熱水器的效率很高,可將 90 % 的 電 能 轉 換 成 熱 能 。 試 問 此 電 熱 水 器 的 功 率 約 為 多 少 瓦 特 ? (A)80Q (B)900Q (C)4190Q (D)4650Q。 °

°

(1)C;(2)A (1) H ms t 600(g) 1(cal/g C) (60 20) C 24000(cal) 24(kcal)。 (2) 電能 90%→熱能,P 60 90% Q 1000 4.2 P 80Q。 範例 3 延伸 單元試題演練 2。 =

Δ

=

×

×

⋅ °

×

×

×

=

°

×

=

=

×

類 題

3. 有一質量為 m、比熱為 s 的金屬小珠子自高處靜止落下,由於空氣阻力的緣故,珠子落地前

以等速度 v 下降。假設空氣對珠子的阻力所導致的熱全部由珠子吸收,而不考慮珠子的熱散

失,令重力加速度為 g,且所有物理量均採 SI 制,則在珠子落地前以等速度 v 下降時,珠子 的溫度每單位時間升高多少?

(A) gv

ms

(B) gv s

(C) mv gs

(D) gs v

(E)

v 。 gs

B 【101 指考】

109


110

第 10 章 熱學與氣體動力論

熱膨脹

4

1. 一般物質受熱後,原子間距愈增加,造成長度、面積或體積變大,此現象稱為「熱膨脹」。 2. 線膨脹公式:L = L (1 + α Δt),其中 L 為溫度升高 Δt 時的長度,L 為初溫時的起始長度、Δt 為溫 度變化量、α 為線膨脹係數,單位為 1/°C。 3. 面膨脹公式:A = A (1 + β Δt),其中 A 為溫度升高 Δt 時的面積,A 為初溫時的起始面積、Δt 為溫 度變化量、β 為面膨脹係數。( β 2α ) 4. 體膨脹公式:V = V (1 + γ Δt),其中 V 為溫度升高 Δt 時的體積,V 為初溫時的起始體積、Δt 為溫 度變化量、γ 為體膨脹係數。( γ 3α ) 0

0

0

0

0

0

範例 4 在 20°C 時,由長 60 公尺的鐵軌築成的鐵路,在 40°C 時兩鐵軌間恰無空隙,則在 20°C 時兩鐵 。又如溫度降至 7°C 時其空隙變為 。(已知鐵軌線膨脹係數α = 11 × 軌間之空隙為 10 /°C) −6

1.32 × 10 − (m);2.18 × 10 − (m) 20°C 時兩鐵軌間之空隙: L − L = L α (40 − 20) = 60 × 11 × 10 − × (40 − 20) = 1.32 × 10 − (m)。 7°C 時兩鐵軌間之空隙: L − L = L [1 + α (40 − 20)] − L [1 + α (7 −20)] = L α (40 − 7) = 2.18 × 10 − (m)。 2

2

6

40

20

40

7

2

20

2

20

20

20

類 題

4. 設有一鐘,其擺為黃銅所製,當溫度為 15°C 時,此鐘擺動恰為準確,問在 25°C 時,每日要 快慢多少秒?(α = 1.89 × 10 − /°C) 慢 5

8.16s

範例 5 線膨脹係數α = 1.0 × 10 /°C 的金屬環,當溫度由 0°C 升至 20°C 時,圓環直徑增加 面積增加 倍。若環上有一間隙,於 0°C 大小為 1 公分,升到 20°C 時間隙大小變為 -5

分。

2 × 10 −

4

;4

× 10

−4

;1.0002

直徑增加 ΔDD = DDαΔt = 0

0

1.0

×10−5 × 20 = 2 × 10−4 。

0

面積增加 ΔAA = A AβΔt = × × × = × 。 間隙可視為線膨脹:x = x (1 + α t) = 1 × (1 + 1 × 10 × 20) = 1.0002(cm)。 範例 5 延伸⇒單元試題演練 7。 0

0

2

1.0

10

−5

20

4

10

−4

0

−5

0

倍、 公


第 10 章 熱學與氣體動力論

類 題

5. 銅的線膨脹係數為 17 ρ1 − ρ 2 = 多少? ρ1

5

× 10 /°C,銅在 − 10°C 時的密度為ρ ,在 15°C 時的密度為ρ ,則 × 【聯考題】 −

6

1

1.275

10

2

−3

大氣壓力

1. 成因:由於空氣的重量(主要原因)與空氣不停碰撞而造成的力(次要原因),

球表面積上,而產生大氣壓力。 2. 定義:地球上任一點所取單位面積,所受垂直向上空氣柱的總重量。 3. 緯度 45°的海平面,溫度 0°C,76 公分高水銀柱所產生的壓力,為 1 標準大 作用於地

氣壓(1atm)。

4. 大氣壓力常用單位:1(atm) = 76(cm-Hg) = 1033.6(cm-H O) = 1.013 × 10 (N/m )。 5. 托里切利實驗:如圖 (1) 管內水銀柱之鉛直高度高於管外 76 公分,而與管粗細、傾斜與否均無 5

2

關。

(2) PA = PB = PC = PD,即大氣壓力之大小相當於 76 公分高水銀柱受重力作 用所產生之壓力。(P = ρgh) 6. 馬德堡半球:若球內真空,左右兩邊拉力 F 恰等於大氣壓力 P 與半球截面 積 A 的乘積,即 F = P A。 7. 封閉容器內氣體壓力的測定:使用儀器─壓力計 (1) 開管壓力計:如下圖(二)P = P ± Ph。 (P:待測氣體壓力、P :大氣壓力、Ph:計示壓力(兩管水銀高度差)) (2) 閉管壓力計:如下圖(三)P = Pa ± Ph。(Pa:閉管氣柱壓力) 0

0

0

0

0

2

111


112

第 10 章 熱學與氣體動力論 範例 6

封緊的快鍋示意圖,鍋蓋上有一洩氣閥,閥口的大小為 5.00 毫米 ,圖(二)為 蒸氣壓力-沸點溫度的關係圖。若以一重 100 公克的重物壓在此洩氣閥上,則在 1 大氣壓下使 用此快鍋時,鍋內的水沸點約為多少°C? (A)100 (B)105 (C)110 (D)120 (E)133。

圖(一)為一

2

圖(一)

圖(二)

E

洩氣閥上的壓力為 P = 76(cm-Hg) + 5 ×10010

(gw/cm ) = ⎛⎜ 2

−2

× 1.013 × 10 (N/m ) = 300 × 10 (Pa) = 300(kPa)。

2000 ⎞ ⎛ = ⎜1 + ⎟ 1033.6 ⎠ ⎝

5

2

2000

1+

1033.6

⎞ ⎟ ⎠

(atm)

3.0 × 10 (N/m ) 5

2

3

二)可得蒸氣壓力為 300kPa 時,水沸點約 133°C。 範例 6 延伸⇒單元試題演練 3。

由圖(

類 題

6. 設大氣壓力為 P,有一馬德堡球,抽氣後球內的氣壓為 P ,已知球的表

面積 為

A,

欲 將 兩 半球 分 開 , 至 少 須施 力 ?

(C) 1 PA (D) 6

3 PA 10

6

(E)PA。

(A)

6 5 PA 24

(B) 5 PA 6

A

理想氣體方程式(PV = nRT )

1. 波以耳定律:密閉容器內,低密度的定量氣體,在溫度維持不變下,其壓力 P 與體積 V 成反比。 即 PV = 定值,或 P1V1 = P2V2。

2. 定壓的查爾斯 − 給呂薩克定律: (1) 密閉容器內,低密度的定量氣體,在壓力維持不變下,其體積 V 對溫度 T 成正比。即

V T

= 定值,或 VT = VT 1

2

1

2

與絕


第 10 章 熱學與氣體動力論 (2) 體積與攝氏溫度成線性關係,利用 V − t 圖之截距可得: V = V0 ⎛⎜1 + γ

=

t ⎞⎟ = V0 (1 + γ t ) ,

1

273.15 ⎠

1

°C−1

273.15

1 273

°C−1 。

想氣體體積膨脹係數(與氣體種類無關)) 3. 定容的查爾斯 − 給呂薩克定律: (1) 密閉容器,低密度的定量氣體,在體積維持不變下,其壓力 P 與絕對 P P P 溫度 T 成正比。即 = 定值,或 = 。 T T T (γ:理

1

2

1

2

(2) 壓力與攝氏溫度成線性關係,利用 P − t 圖之截距可得: P = P0 ⎛⎜1 + ⎝

t ⎞⎟ 。

1

273.15 ⎠

PV 1 1 = 2 2。 4. 由波以耳、查爾斯、給呂薩克三定律可得: PV = 定值,或 PV T T1 T2 又實驗發現 PVT 與氣體的莫耳數 n 成正比,即 PVT ∝ n ,則 PV = nRT 稱為「理想氣體方程式」, 其中理想氣體常數 R = 8.317(J/mol‧K)。

範例 7 圖為某生作「波以耳定律」實驗,以密閉容器內氣體壓力 P 為縱坐標,體積 V 的倒數為橫坐標所作的數據圖,在 1、2、3 三種不同的狀況下,得到斜率 不同的圖形。若以 n 、n 、n 與 T 、T 、T 分別代表三種情況下的氣體分子 莫耳數與氣體溫度,則下列有關容器內氣體狀態的敘述,哪些是正確的? (A)若溫度 T = T = T ,則氣體分子莫耳數的關係為 n < n < n (B)若溫度 T = T = T ,則氣體分子莫耳數的關係為 n > n > n (C)若莫耳數 n = n = n ,則氣體溫度的 關係為 T > T > T (D)若莫耳數 n = n = n ,則氣體溫度的關係為 T < T < T (E)若溫度一 定,且莫耳數一定,則氣體的壓力 P 與體積 V 成反比。 【100 指考】 1

1

1

2

2

2

3

1

2

3

3

1

3

1

1

2

3

1

2

2

3

3

2

3

1

2

1

BCE

3

2

⇒ P = V1 ⋅ nRT ,P 與 V1 之關係為直線,其斜率 = nRT = 定值 (A)(B)T 相同,斜率 1 > 2 > 3,故 n > n > n 。 (C)(D)n 相同,斜率 1 > 2 > 3,故 T > T > T 。 =

PV nRT

(E)若 T、n 一定,則 P ∝ 1 。 V 範例 7 延伸⇒單元試題演練 4。

1

2

3

1

2

3

3

113


114

第 10 章 熱學與氣體動力論

類 題

7. 有一閉管壓力計,已知開口端水銀柱比閉口端水銀柱高 19 公分,閉口的空氣柱高 30 公分。 今如將開口端接於一待測壓力的系統,發現兩端水銀柱高度差變小成 9.0 公分,開口端水銀 柱仍然較高,試問:(設大氣壓力為 1 大氣壓) (1) 未接通時,閉口端內空氣的壓力為多少大氣壓? (2) 接待測系統後,閉口端內空氣的壓力為多少大氣壓?

(3) 待測系統的壓力約為多少大氣壓?

1.25

1.5

1.38

範例 8

想氣體,在 P-T(壓力-絕對溫度)圖上,由狀態 a 經圖中所 示之過程再回到原狀態。圖中 ab 平行於 cd,且 ab 之延長線通過原點,下 列敘述何者正確? (A)a 到 b 之過程中體積不變 (B)b 到 c 之等溫過程中 體積減少 (C)c 到 d 之過程中體積不變 (D)d 到 a 之等壓過程中體積增加 (E)狀態 c 之體積最小。 【日大】 一定質量之理

ABDE

(A)a 到 b 之過程中延長線通過原點, nR = 定值,故體積不變。 V (B)依據 PV = nRT;b 到 c 之等溫過程中,P 變大;V 變小。 (C)c 到 d 之過程中,通過原點之斜率 c > d ⇒ nR > nR ,故體積變大。 Vc Vd (D)依據 PV = nRT;d 到 a 之等壓過程中,T 變大;V 變大,Vd > Va。 (E)由通過原點之斜率可得 Va = Vb > Vd > Vc。

類 題

8. 如圖之定容氣體溫度計,當 0°C、1 大氣壓時,如 b 管與 c 管中之水 銀高度相同,均位於圖中之 s 點,今假設容器中的氣體溫度為 65°C 時, 如仍欲保持 b 管中的水銀柱高度在 s 點,則 c 管中的水銀柱高度需與 b 管 之水 銀柱 高度約相 差 (A)6 (B)10 (C)14 (D)18 (E)22 公 分。

D

範例 9

圓柱形密閉容器,中間以無摩擦之活塞隔開。活 塞右邊和圓柱形容器的右邊以輕質彈簧相連結如圖(一)所示,彈簧符 合虎克定律,自然長度為圓柱容器長的一半。左方為真空,右方理想氣 體起初的絕對溫度為 T 。若緩慢增加活塞右方理想氣體的溫度 T,且彈 簧的彈性常數不隨溫度變化,其對應的彈簧伸長量為 x,則 x-T 的關係 最接近圖(二)中的哪一條線?(其中甲、乙、戊為直線,丙、丁為曲 線) (A)甲 (B)乙 (C)丙 (D)丁 (E)戊。 【99 指考】 圖(一)為水平放置的

0


第 10 章 熱學與氣體動力論 C

右方為真空時,彈簧無伸長量。當裝入溫度為 T 的氣體,則活塞將向左移動,彈簧恢復力 會與氣體對活塞向左的壓力呈平衡而靜止,此時彈簧已有伸長量 x ,故甲、丙、戊 有可能。 kx 利用氣體方程式列式 x A nRT ,當右室升溫時,氣體壓力會增加,則彈簧伸長 A 2 量會更大,故戊不可能成立。 0

0

0

⎛ ⋅⎜ ⎝

0

kx ⎛ ⎞ ⋅ ⎜ x + ⎟ A = nRT ,兩式相 A ⎝ 2⎠

⎞ ⎟ ⎠

+

=

x ⎛⎜ x + ⎝

0

⎞ ⎟ 2⎠

x0 ⎛⎜ x0 + ⎝

範例 9 延伸⇒單元試題演練 4。

⎞ ⎟ 2⎠

=

T ,可得到 x 與 T 關係,故 T0

選丙。

類 題

9. 如圖所示,一個水平放置的絕熱容器,體積固定為 V,以導熱性良好

動隔板分成左、右兩室,內裝相同的理想氣體,容器與隔板的熱 容量均可忽略。最初限制隔板不動,使兩室的氣體溫度均為 T,但左 室的氣體壓力與體積分別為右室的 2 倍與 3 倍。後來拆除限制,使隔板可以左右自由移動, 6 則在兩 室 的氣 體 達成力平衡與熱平衡 後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左室 的氣 體體積 為 V 7 (B)兩室的氣體溫度均較 T 為高 (C)左室的氣體體積為右室的 2 倍 (D)左室與右室氣體的壓 3 力比為 A 【91 指考】 (E)右室的氣體分子數目為左室的 6 倍。 2 的活

氣體動力論

7

1. 理想氣體的微觀模型: (1) 由數目極大的分子組成,且分子本身的體積遠小於活動(即占有之空間)的體積。 (2) 分子可視為微小的剛體,除碰撞外,質點與質點間無任何作用力,且分子的運動呈複雜的狀態,

視為無規則性的,任一段時間內,向各方向運動的平均分子數目皆相等。 (3) 分子與分子或器壁行彈性碰撞,且碰撞的時間極短,可忽略。在兩次碰撞的時距內,分子以等 速直線行進。 2. 由分子運動模型可得:密閉、固定體積的容器內 PV = 2 N K 。其中 K = 1 mv 為單一氣體分子的平 3 2 可

2

心動能,而 v 體分子個數。 3. 由理想氣體方程式: PV 均質

2

⎛ =⎜ ⎝

波茲曼常數 k ≡ NR = 0

v12 + v2 2 + N =

1.38

v

+ N

2

⎞ ⎟ ⎠

2

方均根速率的平方、V 為容器體積、N 為容器內的氣

⎛ ⎞ ⎛ ⎞ nRT = ⎜ N ⎟ RT = N ⎜ R ⎟ T = NkT 。其中亞佛加厥數 N0 = 6.023 × 1023 個、 ⎝ N0 ⎠ ⎝ N0 ⎠

× 10−23 J/

個‧K。

115


116

第 10 章 熱學與氣體動力論 4. 由 PV = 2 N K = NkT 知:單一理想氣體分子質心平均動能 K = 3 kT 。 3

2

體積的容器內,溫度每升、降 1K,每 1 理想氣體分子平均動能增、減 32 k , 3 或每 1 莫耳氣體分子平均動能增、減 N k 3R。 2 2 3 單原子理想氣體分子莫耳定容比熱 C = R (J/mol K)。 2 T。 在定容下,n 莫耳氣體分子溫度變化 ΔT(K)時的熱能變化 Q n C 5. 由 K = 1 mv = 3 kT ,知: v = 3kT = v 稱為方均根速率。 2 2 m 由K =

3 kT 知:在固定 2

0 ⋅

=

V

Δ

2

2

(1) vrms = 由 PV

kT = m

3(

3

=

2 NK 3

=

=

v ⋅ Δ

rms

N 0 k )T 3RT ,其中 M0 為氣 分(原)子量。 = N0 m M0

2 ⎛1 2⎞ 2 ⎛1 N ⋅ ⎜ mv ⎟ = N ⋅ ⎜ mvrms 2 ⎞⎟ 可得。 3 ⎝2 ⎠ 3 ⎝2 ⎠

氣體總質量 = Nm 。 (氣體密度) = ρ Nm 氣體總體積 V 6. 依據等向性原則,由於密閉容器中分子朝各方向運動之機率相等,且動量具有方向性,故分子(總) 動量 p = 0 。 7. 器壁所受之壓力分析: P = F = N Δ p = NmΔ v A AΔt AΔt (A:器壁截面積、Δt:經歷時間、N:分子個數) 8.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式統整:(微觀與巨觀) 2 1 2 2 PV N mv N K (總移動動能) nRT NkT 。 3 2 3 3 9. 氣體混合問題分析: (1) 若氣體混合前後與外界無熱量交換,則氣體之分子總能不變。氣體分子總能 U = 氣體分子總 動能 = 氣體分子的總內能(因考慮無交互作用力的理想氣體,故分子間無位能)。 混合前 ∑ PV = 混合後 P 混 V 混 (P :任一氣體之壓力、V :任一氣體之體積、P 混:混合氣體壓力、V 混:混合氣體體積) 混合前 ∑ n RT = 混合後 ∑ n RT混 (n :任一氣體莫耳數、T :任一氣體溫度、T 混:氣體混合溫度) (2) 若氣體混合後仍與外界有能量交換,例如兩氣室保持在不同之溫度下,則混合前後系統能量不 具加成性,此時僅混合前後莫耳數具有加成性,且混合後兩氣室壓力相等。 10. 熱力學第一定律:Q = ΔU + W。 Q:系統與外界的熱量變化;ΔU:系統內能的變化;W:系統與外界的作功關係。 (1) 系統吸熱時:Q > 0、放熱時 Q < 0。 (2) 系統內能增加時:ΔU > 0、減少時 ΔU < 0。 (3) 系統對外界作正功時:W > 0、作負功時 W < 0。 (2) vrms =

=

3PV

⎛ ⎜ ⎝

3P

=

2⎞ rms ⎟ = ⎠

,ρ

=

=

n

i

i

i

i

i

n

n

i

i

i

i

(

i

i

i

)

=


第 10 章 熱學與氣體動力論 範例 10 某體積一定的密閉靜止容器內充有氦氣,最初溫度為零下 173°C,若加熱至 127°C,則下列敘 述何者正確? (A)容器內的壓力變為最初的 4 倍 (B)氦氣分子的總動能變為最初的 4 倍 (C) 氦氣分子的總動量變為最初的 4 倍 (D)氦分子的方均根速率變為最初的 4 倍 (E)氦分子每秒 撞擊器壁的次數變為最初的 4 倍。 AB

題意,體積不變,分子數不變,溫度 T 則由 100K 變為 400K⇒T 變為 4 倍 (A)對:由 PV = nRT ⇒ P = nRT ∝ T ⇒變為 4 倍。 V (B)對: N K (總動能) = 3 NkT ∝ T ⇒變為 4 倍。 2 (C)錯:總動量恆為零。 (D)錯: v = 3kT = 3RT ∝ T ⇒變為 4 = 2 倍。 m M 由

rms

(E)錯:P(壓力) = F =

Δp動量 N ⋅ mΔv ∝ ⇒每秒 A AΔt AΔt

倍 = 2 倍。 倍 範例 10 延伸⇒單元試題演練 9。

撞擊器壁的次數,

N PA ∝ ∝ PA ⇒變為 4 Δt mv 3mkT 4

類 題

10. 絕對溫度為 T 的某理想氣體密封於一個立方盒內,如圖所示。依氣體動

註: v 代表分子速度, v 在 x 軸方 向之分量,分子速率 v = v ,分子的方均根速率以 vrms 表示,〈v 〉代表 所有分子 v 的平均值,餘類推。k 為波茲曼常數,m 為分子質量。) (A)〈v 〉

力論,下列數學式中何者錯誤?( |

x

x

|

x

B

= 0 (B)〈v〉 ≠ 0 (C) 〈vx 2 〉 =

1 2 〈v 〉 3

x

(D)vrms2 = 〈v2〉 (E) vrms =

3k BT 。 2m

E

【93 指考】

範例 11 兩容器各裝 A、B 兩種單原子理 想 氣 體,其壓力、體積 與溫度分 別 為 P、V、T 及 2P、3V、4T, 今用一細管連通此兩容器,若無化學反應且無能量損失,則平衡時: (1)混合溫度為何? (2)A 氣體之分壓為何? (1) 14 T ;(2) 5

7 P 10

(1) A、B 莫耳數比:P × V = nA × R × T;2P × 3V = nB × R × 4T ∴ nA: nB = 2: 3。

二氣體混合: T混 = n Tn ++ nn T 1 1

1

2 2 2

=

2 × T + 3 × 4T 14 = T。 2+3 5

117


118

第 10 章 熱學與氣體動力論 P × V + 2 P × 3V 1 1 + PV 2 2 ⇒ (2) 二種氣體混合壓力: P混 = PV V1 + V2 V + 3V

= 74 P 。

各氣體莫耳數成正比 ∴ P = 2 +2 3 × 74 P = 107 P 。 範例 11 延伸⇒單元試題演練 10。 分壓與

A

類 題

11. 兩同體積之氣室以一體積可以忽略之細管相連通,兩氣室內含有 1 大氣壓、27°C 之氦氣。若 將其中一氣室加溫至 127°C,另一氣室降溫至 − 73°C,則氣室中氦氣之最終壓力為多少大氣 8 9

壓?

聯考題】

範例 12

想氣體密封於一絕熱氣室內,氣室的右側裝有一可以活動 的氣密活塞。今緩慢對活塞施以一水平力,使活塞向左移動一段距離後,氣室 的體積減少,若忽略活塞與氣室內壁間的摩擦力,並以 P 表氣體壓力,T 表氣 體溫度,U 表氣體內能,則 P、T、U 三者各自有何變化? (A)P 增加,T 增加,U 減少 (B)P 減少,T 減少,U 增加 (C)P 增加,U 增加,T 減少 (D)T 減少,U 減少,P 增加 (E)P 增加, T 增加,U 增加。 【98 指考】 如圖所示,定量的理

E (1) ∵絕熱氣室 ∴Q = 0 又 W = PΔV < 0 ∴由熱力學第一定律 Q = ΔU + W 知:

Δ >

3 2

ΔU = Nk ΔT > 0 ⇒ U ↑ , T 0。

(2) 由理想氣體方程式 PV = NkT 知: ∵ V↓ , T↑ ∴ P↑ 。 範例 12 延伸⇒單元試題演練 9。

類 題

12. 依照氣體動力論,在絕對溫度為 T 時,理想氣體分子的平均移動動能為 3 kT ,k 為波茲曼常 2 種單原子的理

塞的密閉氣室內,有 N 個某 熱使氣溫 增 加 ΔT ,而 維持 氣 室 內氣壓不變,則下列敘述哪 項 正確? 數。設絕對溫度為 T 時,在裝有活

3 kN ΔT 2 3 kNT 。 2

(B) 所加的熱能等於 3 kN ΔT 2

A

(C) 所加的熱能小於 3 kN ΔT 2

想氣體分子,加

(A) 所加的熱能大於

(D) 所加的熱能等於 【97 學測】


第 10 章 熱學與氣體動力論

金屬的比熱 一、實驗目的 利用混合

法測量量熱器的熱容量與金屬的比熱。

二、實驗原理與裝置

1. 實驗原理:能量守恆原理。 2. (1) 主要儀器:量熱器(附攪拌棒)、加熱鍋、電爐、天平。 (2) 輔助儀器:金屬試樣、溫度計。

三、實驗步驟

1. 量熱器熱容量(水當量)的測定: (1) 將量熱器之內筒(附外蓋與插於其上之溫度計、攪拌器)

拂拭乾燥後,利用天平測其質量 m 。 (2) 注入冷水於量熱器內,約至內筒容量的四分之一,測量 內筒(附外蓋、溫度計、攪拌器)及冷水總質量 m 。 (3) 將溫度計插入量熱器之內筒內,測得冷水之溫度 t 。 (4) 注水於加熱鍋內,插入溫度計,加熱至沸騰並記錄沸水 0

c

c

之溫度 th。

(5) 將熱水快速倒入量熱器之內筒,約至容量的 3 ,蓋緊量 熱器,一

面用攪拌器攪拌,一面

5 注意溫度計,

記錄其最

穩定溫度 t 。 (6) 利用天平測定此時量熱器內筒及其內容物之總質量 m 。 高

f

h

(7) 利用以上量得數據可計算出量熱器的熱容量 C。 ( m h − mc ) × 1 × (t h − t f ) = ( mc − m0 ) × 1 × (t f − t c ) + C × (t f − t c )

2. 金屬的比熱的測定: (1) 利用天平量取金屬試樣質量 ms。 (2) 同 1 的(1)~(3)步驟,測量內筒及冷水總質量 mc′;冷水之溫度 tc′。 (3) 同 1 的(4)步驟,記錄沸水之溫度 th′,將金屬試樣溫度完全浸入沸水中,此溫度即為金屬試樣

初溫。 (4) 小心而 迅速地將金屬試 樣擦乾後移 入量熱器內,蓋緊 量熱器的外蓋。一方面持續 用攪拌 器攪 拌,使水溫均勻,另一方面注意外蓋上的溫度計,記錄其最高的穩定溫度 t 。 (5) 假設量熱器在實驗過程中無熱量獲得或散失,可計算出金屬的比熱 s。 的

f′

( ms ) × s × ( th′ − tf′) = ( m c′ − m ) × 1 × ( tf′ − tc′) + C × ( tf′ − tc′) 0

119


120

第 10 章 熱學與氣體動力論 範例 13

樣金屬投入量熱器內水中以後,若量熱器的絕熱效果不佳 而放出熱,則測定之比熱值較實際值高或低?理由何在?為提高絕熱效果,可採用何法? 【聯考題】 在「金屬的比熱」實驗中,加熱的試

(1)見解析;(2)見解析;(3)見解析 (1) 測定結果較實際低。 (2) 設金屬塊質量為 m 、比熱為 s,而初溫為 T ,又量熱器熱容量為 M,冷水質量 mw,

初溫為 T,最後熱平衡之溫度為 T ,放出熱輻射 Q,則: M m T T Q m s (T T ) (M m ) (T T) Q⇒s ,由上式可看出 m T T 若熱量 Q 忽略不計時,所測量出比熱值 s,會比實際值(需加入 Q 計算)小。 (3) 提高絕熱效果的方法,可在量熱器四周包上絕熱效果較佳的材料,如保利綸等,亦可將 量熱器壁用真空夾層,內壁盡量使其有 良好 的 反射 效 果,容器 口 加上絕熱 良好 的 蓋 子。 範例 13 延伸 單元試題演練 8。 s

0

共同 s ×

×

0

=

+

w

×

′ −

+

=

(

+

w

s

)(

( 0

)+

′−

′)

類 題

13. 在「金屬的比熱」的實驗中,若量熱器的水當量未知,則應先量測其水當量(熱容量),實 驗

步驟如下:

將量熱器之內

量 mi。

筒(附外蓋與插於其上之溫度計、攪拌器)拂拭乾燥後,利用天平測其質

注冷水於量熱器內,約 及冷水總質量 mc。

至內筒容量的四分之一,測量內筒(附外蓋、溫度計、攪拌器)

插入量熱器之內筒內,測得冷水之溫度 t 。 注水於加熱鍋內,插入溫度計,加熱至沸騰並記錄沸水之溫度 t 。 將熱水快速倒入量熱器之內筒,約至 容量的 五 分之 三,蓋緊 量熱器,一 面 用 攪拌 器 攪拌 , 一面注意溫度計,記錄其最高穩定溫度 t 。 利用天平測定此時量熱器內筒及其內容物之總質量 m 。

將溫度計

c

h

f

h

利用以上量得的數據可計算出量熱器的水當量 M。

請回答下列問題: 見解析 (1) 步驟 中為什麼須在量熱器內加注冷水? (2) 步驟 中為什麼要用溫度計記錄沸水溫度而不令 t 100 C? 見解析 見解析 (3) 步驟 中蓋緊量熱器及用攪拌器攪拌的原因何在? 見解析 (4) 請寫出步驟 中所用的計算式。 h =

°

聯考題】


第 10 章 熱學與氣體動力論

一、學習架構圖

二、應試叮嚀

1. 物體受熱升溫可整理成 h T H ms t C t (h:供熱速率,單位:cal/s、kcal/min;T:加熱時間,單位:s、min;C:熱容量,單位:cal/ C) 2. 因線膨脹量α、β、γ 值均很小,若計算長度、面積、體積、密度變化量的數值時,均可利用下式 ⋅

=

=

Δ

=

Δ

°

解,較為簡易。

(1) (2) (3) (4)

任意溫度下的長度) 任意溫度下的面積) 任意溫度下的體積) 任意溫度下的密度)

ΔL L αΔt (L : Δ A = A β Δt ( A : ΔV = V γ Δt ( V : Δρ = − ρ γ Δt( ρ : t

t

t

t

t

t

3. 潛熱係單位質量的物質,在特定溫度下發生狀態改變所吸收或釋放的熱量。為物質內能的改變, t

t

動能無關。 4. 定壓的 查爾斯 給 呂薩克定 律中,定量理想 氣體 ,在壓力一定的前 提下, 其氣體的體積與絕對溫度成正比。 (1) 如圖: PV = nRT ⇒ V = nR T ;斜率 = nR ∴P1 P2。 P P (2) 右圖中 P1、P2 兩曲線,若 n1 n2(代表莫耳數相同),則自 P1 曲線上 A 點至 P2 曲線上 B 點,則氣體壓力變大(可參考 P1、P2 之斜率判定之)。 5. 定容的查爾斯 給呂薩克定律中,定量理想氣體,在體積一定的前提下,其氣體的壓力與絕對 與分子之

<

=

溫度成正比。

(1) 如圖: PV = nRT ⇒ P = nR T ;斜率 = nR ∴V1 V2。 V V (2) 右圖中 V1、V2 兩曲線,若 n1 n2(代表莫耳數相同),則自 V1 曲線上 C <

=

至 V2 曲線上 D 點,則氣體體積變大(可參考 V1、V2 之斜率判定之)。 6. 氣體自由混合後物理量分析:同種氣體混合後各氣體之混合溫度 T 混、分子 平均動能 K 相同;分壓與混合前各氣體莫耳數(n )成正比;不同氣體之 vrms 必不相同。 點

i

121


122

第 10 章 熱學與氣體動力論

一、單選題(每題 10 分,共 7 題 70 分,答錯不倒扣) 1. 欲測定熔爐的溫度,可取一鉑塊放在爐中一段時間,使其加熱到熔爐的溫度,取出後立即投入到 水中,結果水溫從 15 C 升高到 85 C。另外將該鉑塊加熱到 100 C,投入等量的水中,結果水的 溫度 從 15 C 升高到 20 C 。如此即可求得熔 爐 的溫度為 (A)1400 C (B)1315 C (C)1205 C °

°

°

°

°

°

°

C

(D)1140 C (E)1120 C。 °

°

°

2. 0 C 的冰塊由高處掉到 0 C 的水中,掉入水中後,冰塊剛好因此而完全熔化成 0 C 的水。假設位 °

°

°

能完全換成熱能使冰塊熔化,問冰塊由多高處落下?(1cal

=

9.8m/s2) (A) × 8

4.2

9.8

× 104

尺。 A 火星是太陽系中的行星,其表面的大氣壓力及重力加速度大約分別是地球對應值的 0.006 和 0.4 倍。取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量值為 9.8 公尺/秒 2,大氣壓力在 0 C 時為 760 毫米水銀柱高。當 火星表面溫度接近 0 C 時,以托里切利實驗裝置測量火星表面的大氣壓力,則水銀柱高出水銀 槽表面的高度約為若干? (A)760 (B)380 (C)11 (D)4.6 (E)1.8 毫米。 C (B)

3.

4.2J,g

=

8

9.8

× 4.2

(C)

× 104

8

9.8

× 4.2

× 10

(D) × 8

9.8

4.2

× 10

(E) × 8

4.2

9.8

× 10

°

°

【改自 100 學測】

4.

筒氦氣吹氣球,氦氣筒之容積為 0.1 公尺 3,原來之壓力為 1.0 107 牛頓/公尺 2。每一汽球 充氣後體積為 1.0 10 2 公尺 3,壓力為 1.2 105 牛頓/公尺 2。用該氦氣筒最多約可吹出多少個 這樣的氣球? (A)940 (B)820 (C)600 (D)480 (E)260。 B 1997 年諾貝爾物理獎得獎者,主要的貢獻是發展出以雷射冷卻原子的方法。其實驗室以此方法 將鈉原子(23Na)冷卻後,測得這些氣態鈉原子的方均根速率為 0.20 公尺/秒;若這些鈉原子的絕 對溫度為 T,且系統可視為理想氣體,則下列關係何者正確? (A)T 10 6K (B)10 6K T 10 5 K (C)10 5K T 10 4K (D)10 4K T 10 3K (E)10 3K T。 C 【聯考題】 某定量的單原子理想氣體,其狀態在 V-T 圖中,沿著 A→B→C→A 的路徑 變化,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狀態 B 的氣壓為 A 的 2 倍 (B)狀態 B 的氣壓為 C 的 4 倍 (C)狀態 C 的氣壓為 A 的 2 倍 (D)由狀態 C 到狀態 A 的過程中,分子的質心總動能增加 (E)由狀態 A 到狀態 B 的過程中, C 分子的質心動能增加。 玻璃的線膨脹係數為 9 10 6/ C,水銀的線膨脹係數為 61 10 6/ C,一水銀溫度計之玻璃細管 截面積為 0.1 毫米;0 C 時底端玻璃球的容積為 0.5 公分 3、恰裝滿水銀,在 100 C 時,細管中的 B 水銀上升高度為 (A)5.2 (B)7.8 (C)10.4 (D)13.0 (E)15.6 公分。 用一

×

×

5.

×

<

6.

7.

<

<

×

°

°

<

<

×

<

°

°

<

<


第 10 章 熱學與氣體動力論

二、多選題(每題 10 分,共 2 題 20 分,每多或漏一選項扣 4 分,扣到該題零分為止) 8. 蔡小強以量熱器作某液體比熱及汽化熱的實驗,熱源是一個 210 瓦的電 熱器。量熱器的內筒質量為 500 公克,比熱為 0.1 卡/公克 C,內盛 600 公克的某液體。在實驗中量到的液體(及蒸氣)溫度與時間的關係 可用 附 圖 表 示。設溫度計的熱容量可以 忽略 ,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最初 10 分鐘,電熱器約供給 1.26 105 卡的熱量 (B)該液體的凝固 點為 75 C (C)該液體的汽化熱約為 600 卡/公克 (D)該液體的比熱約為 0.92 卡/公克 C (E) 因量熱器不能完全隔熱,故該液體真正的比熱值應比本實驗所得結果小。 DE 9. 一密閉容器中裝有 1 莫耳之單原子分子理想氣體,其溫度由 300K 升高至 600K。設容器之體積 不變,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氣體之密度變為原來之 2 倍 (B)氣體之壓力為原來之 2 倍 (C)氣體分子之方均根速率為原來之 2 倍 (D)氣體分子之平均動能為原來之 2 倍 (E)在升溫過 BDE 【聯考題】 程中氣體共吸熱約 3.74 103 焦耳。 ⋅

°

×

°

×

三、非選題(共 10 分,分數列於各小題題末) 10. 如圖,A、B 兩容器的體積相同,先栓緊活塞 K,隔絕 A、B。A 中盛 1 大氣壓 27 C 之氬氣 2 莫耳,B 中盛 2 大氣壓之氦氣 3 莫 耳,若將 K 打開,使 A、B 兩容器互通,但兩容器與外界絕熱,求: °

(1) 混合前 B 容器的溫度。(3 分)

400K

(2) 混合後 A、B 兩容器內之溫度。(3 分)

(3) 混合後容器內的壓力。(4 分)

1.5atm

360K

°

123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