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化學反應 重要性 ★★★★★
歷年考題分析 91
年度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大考題數(學測+指考) 0+3 3+1 2+3 2+1 3+3 2+3 0+3 4+5 3+6 3+2 2+0
觀念瞭望臺 元素分析 :有機物
燃燒法
實驗式
分子量
分子式
價鍵理論
可能的結構式
化性、物性
示性式
實驗式(簡式):原子數以簡單整數比表示,而金屬、離子化合物、網狀固體僅具實驗式 化學式
分子量 式量 結構式:以短線(化學鍵)連接原子可畫出分子結構,但並非真實形狀 示性式:將官能基列出,如:醇的 OH 基、醛的 CHO 基、羧酸的 COOH 基
分子式:由實驗式和分子量可求得,分子式 =(實驗式)n,n =
平衡化學反應式
需滿足原子不滅、電荷不滅、氧化數不滅 以平衡係數 詳見高三課程 觀察法技巧:將元素種類最多,且原子個數最多之化合物的係數定為 1 再解題
重量 粒子數 氣體體積 = =溶液莫耳濃度 CM× 體積 (L) 23 = 分子量 6.02×10 莫耳體積 氣體的莫耳體積:標準狀況 STP ( 0℃、1atm):22.4 升 / 莫耳 正常狀況 NTP ( 25℃、1atm):24.5 升 / 莫耳 反應式的係數比=莫耳數變化量比=分子數變化量比=定溫定壓下氣體體積變化量比
莫耳數 (mol) =
化學計量
限量試劑
莫耳數 最小的反應物為限量試劑,但其莫耳數不一定是最小者 係數 實際產量 由限量試劑推求理論產量,配合實際產量 ⇒ 估算產率= ×100% 理論產量
以
意義:反應熱 Δ H = ∑ 生成物熱含量 - ∑ 反應物熱含量 分類:若 Δ H > 0 為吸熱反應,如硝酸鉀溶於水 若 Δ H < 0 為放熱反應,如酸鹼中和 變因:物質本性、物質狀態、溫度、壓力及莫耳數 生成
能量變化 反應熱 (Δ H )
生成熱:在 25℃、1atm 下,由安定的成分元素 1 莫耳物質所產生的熱量變化元素之 生成熱定為 0;若具同素異形體則以最穩定或含量多者為 0 燃燒熱:在 25℃、1atm 下,1 莫耳物質
完全燃燒
放出的熱量
三大定律
方程式 ×n ⇒Δ H × n 方程式逆寫 ⇒Δ H ×( - 1) 反應熱具加成性 ⇒ 赫斯定律
赫斯定律
反應熱的大小與反應的起始狀態和最終狀態有關,與反應進行的途徑無關 一反應式能以數個反應式的代數和表示時,其 ΔH 亦等於此數個 ΔH 的代數和
計算:ΔH =產物總生成熱-反應物總生成熱=反應物總燃燒熱-產物總燃燒熱
42
第 3 單元 化學反應
重點
1
化學式
1. 化學式的種類:包括五大類,以醋酸為例:
醋酸
實驗式(簡式)
分子式
CH2O
C 2H 4O 2
結構式
示性式
電子點式
CH3COOH
「電子點式」詳述於第 5 單元之重點 1。
2. 實驗式(簡式) (1) 意義:表示物質組成的最簡化學式,僅可表明化合物中原子的種類和最簡單整數比。 (2) 式量:實驗式中各組成原子的原子量總和。 (3) 無限延伸的巨大結構多以實驗式表示,包括以下三大類: 金屬元素
結構
離子化合物
網狀固體
Au Na+
Au 晶體 【例】 Fe、Al、Cu、Ag、Au
Cl-
NaCl 晶體
SiO2(石英)
NaCl、KNO3、CuSO4
C(石墨、金剛石)、SiO2(石英)
(4) 性質 泝 不 同的化合物,也可能具有相同的實驗式。 【例】葡萄糖 (C6H12O6)、醋酸 (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甲醛 (HCHO) 的實 驗式均為 CH2O。 沴 相 同實驗式,代表具有相同的元素組成百分比 (C%)。 X 原子量 × X 原子個數 × 100%。 分子量 (5) 求法(元素分析法) 【例】X% =
WA 或 A% WB 或 B% WC 或 C% : : A 原子量 B 原子量 C 原子量 (6) 有機化合物 CxHyOz 的實驗式(燃燒分析法) 以 AxByCz 為例,x:y:z =
泝 有 機物經完全燃燒,與 O2 充分反應,生成 H2O 及 CO2,利用無水過氯酸鎂 Mg(ClO4)2 吸 收 H2O(可改用 CaCl2),NaOH 吸收 CO2(可改用 KOH),進而推算出 C、H、O 的重 量百分組成,而得到實驗式(簡式)。
第 3 單元 化學反應
43
沴 裝置:
兩 U 形管位置不可互調,因 NaOH 會吸收 H2O 和 CO2。 12 44 W C WH WO 2 :n :n = : : (化為最簡比值) n C H O 含 H 重 WH = WH2O× 12 1 16 18 含 O 重 WO = W 總重 - (WC + WH)
沊 運算方式:含 C 重 WC = WCO2×
3. 分子式 (1) 意義:表示分子中所含的原子種類和實際個數之化學式。 (2) 分子量:各組成原子的原子量總和。 (3) 求法:由物質的式量和分子量可求得。 分子式=(實驗式)n,n =
分子量 ,n 必為正整數。 式量
4. 結構式 (1) 意義:表示分子內各原子間的結合情形,能表明原子的種類、數目及排列方式。 (2) 寫法:利用短線(化學鍵)連結兩原子。 【例】甲烷 (CH4) 之結構式為
,其中 4 個 H 原
愛注意 結構式不能表示真正的分子形狀
子與 C 相連結,但並非在同一平面上 (甲烷分子的實際形狀為正四面體)。 (3) 分子的實際形狀需用球棍模型、空間填充模型來表示,如下所示: 名稱
甲烷
氨
水
分子式
CH4
NH3
H2O
結構式
球棍模型
空間填充模型
44
第 3 單元 化學反應
(4) 同分異構物:分子式相同但結構式不同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性質,如下所示: 分子式
分子式
結構式
結構式
C2H4O2
C2H6O 二甲醚
乙酸
乙醇
甲酸甲酯
5. 示性式 (1) 意義:表示分子內含有官能基或原子團的化學式。 (2) 性質:為簡化的結構式,多用於有機化合物。 (3) 常見的官能基(官能基指可表示物質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團)。 有機物
醇
醚
醛
酮
羧酸
酯
示性式
ROH
ROR′
RCHO
RCOR′
RCOOH
RCOOR′
常見 實例
C2H5OH 乙醇
C2H5OC2H5 乙醚
HCHO 甲醛
CH3COCH3 丙酮
CH3COOH 乙酸
CH3COOC2H5 乙酸乙酯
1 老師講解 含有碳、氫、氧的化合物進行元素分析時,須先將分析物完全氧化後,再以不同的吸收管吸收 所生成的二氧化碳及水蒸氣。下列有關元素分析實驗的敘述,哪些是正確的? (A) 可用含水 的過氯酸鎂吸收水蒸氣 (B) 可用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 (C) 化合物的含氧量,可由所生成的 水蒸氣及二氧化碳中的含氧量,相加求得 (D) 由元素分析實驗,可直接求得化合物的分子式 (E) 若以無水氯化亞鈷試紙檢驗實驗中所產生的水蒸氣,則試紙呈粉紅色。 Key
【97 指考】
以燃燒分析法求得有機化合物 CxHyOz 的實驗式(文字描述題型)。 (B)(E) (A) 必須使用無水的過氯酸鎂。 (B) 使用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 12 2 ;含 H 重 WH = WH2O× ;含 O 重 WO = W 總重- 44 18 (WC + WH);若由所生成的水蒸氣及二氧化碳中的含氧量相加求得,將誤把從外界吸收的
(C) 元素定量分析:含 C 重 WC = WCO2× 氧氣計算進去。
(D) 元素分析實驗只能求得實驗式,無法直接求得化合物的分子式。 (E) 藍色無水氯化亞鈷試紙吸收水蒸氣之後,呈粉紅色。 [CoCl4]2-+ 6H2O → [Co(H2O)6]2++ 4Cl - 藍色 粉紅色
第 3 單元 化學反應
45
學生練習 右圖是分析碳氫化合物組成的 裝置。將試樣置於純氧中燃燒 後,產生水蒸氣及二氧化碳, 使之通過甲、乙二管。下列關 於甲管的敘述,何者正確? (A) 甲管裝氫氧化鈉以吸收產生的水蒸氣 (B) 甲管裝氫氧化鈉以吸收產生的二氧化碳 (C) 甲管裝 過氯酸鎂以吸收產生的水蒸氣 (D) 甲管裝過氯酸鎂以吸收產生的二氧化碳。 答
【聯招】
(C)
2 老師講解
對某一含 C、H、O 的液態未知物,分別進行下列實驗:將此未知物 7.40 毫克置於純氧中使其 完全燃燒後,產物先通過含無水過氯酸鎂之吸收管,再經氫氧化鈉吸收管,結果過氯酸鎂吸收 管重量增加了 5.40 毫克,氫氧化鈉吸收管重量增加了 13.2 毫克,則此未知物的實驗式為何? (原子量:H = 1.0,C = 12.0,O = 16.0) Key
【聯招】
以燃燒分析法求得有機化合物 CxHyOz 的實驗式(化學計量題型)。 C3H6O2 12 2 = 3.6;WH = 5.4× = 0.6;WO = 7.4 - 3.6 - 0.6 = 3.2 44 18 3.6 0.6 3.2 C:H:O = : : = 3:6:2;故其實驗式為 C3H6O2 12 1 16
WC = 13.2×
學生練習 6.51 毫克的某有機物完全燃燒以後,得到 20.47 毫克的 CO2 及 8.36 毫克的 H2O,則此有機化合物 最可能是下列何物質? (A) C6H14 (B) C6H12O6 (C) C4H10O4 (D) C5H10。 答
(D)
【聯招】
46
第 3 單元 化學反應
3 老師講解 下列有關化學式的敘述,哪些正確? (A) 結構式可以表示化合物中原子間的排列情形 (B) 網狀 固體因為沒有分子的單位,所以無法以結構式表示 (C) 使用示性式的主要目的是補足分子式未 能表示的官能基結構特性 (D) 從分子式可以得知分子中組成原子的種類、數目與原子連結順序 (E) 分子化合物的簡式(實驗式)可以從其元素分析數據及組成原子的原子量求得。 【98 指考】 Key
四種化學式的意義、特性與區別。
答案
(A)(C)(E)
解析
(B) 網狀固體多以實驗式(簡式)表示,但若欲呈現出各原子的鍵結情形,則需以結構表示, 例如:金剛石與石墨,簡式寫法均為 C,無法予以區別,加註結構如下圖,將能清楚區 分兩者性質的差異。
金剛石的結構
石墨的結構
(D) 分子式無法得知分子中各組成原子間的連結順序,以 C2H6O 為例,可能有兩種結構: CH3-CH2-OH 及 CH3-O-CH3,亦即 O 原子可能接於 C、H 之間,亦可能接於 C、C 之間。
學生練習 下列有關化學式的敘述,何者正確? (A) CH3COOH 與 C6H12O6 等重時兩者含有原子的總數相同 (B) CH3CH2CHO 與 CH3COCH3 互為同分異構物 (C) NH4Cl 是氯化銨的分子式 (D) 分子式的原子 總數可能多於或等於實驗式的原子總數 (E) 結構式既可表示化合物中之原子種類、原子數目,又 可表示其形狀。 答
(A)(B)(D)
第 3 單元 化學反應
重點
2
47
化學反應式與平衡
1. 化學反應表示法 (1) 意義:以化學式及符號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稱為化學反應式,是化學領域的通用語言。 (2) 原則:寫化學反應式時,必須有反應的事實,不可憑空臆測。 (3) 寫法: 泝 反 應物寫在左邊,生成物寫在右邊,中間用「→」連接,反應的條件標示於箭號上下方。 【例】加熱 ( △ )、溫度、壓力、催化劑、通電等。 沴 化學式右下標為物質三態。【例】固態 (s)、液態 (l)、氣態 (g)、水溶液 (aq)。 沊 反應後若有氣體產生,可標上「↑」的符號,若有沉澱產生,可標上「↓」的符號。
2. 化學反應式的平衡 (1) 原則:根據原子不滅、電荷不滅、氧化數不滅 ,以平衡係數。
氧化數不滅詳見高三課程。
(2) 方法: 泝 觀 察法:簡單的反應式以左右對照,根據原子不 愛注意
滅、電荷不滅平衡係數。 沴 代 數法:複雜的反應式需假設未知數 ( x、y、z、a、 b ),再依原子不滅、電荷不滅解聯立方程式。
先將元素種類最多 ,且原子個數 最多之化合物的係數定為 1 再解 題。
4 老師講解 酒醉駕車是造成台灣嚴重交通事故的主因。交通警察利用酒精(乙醇)吹氣濃度試驗,檢測駕 駛者體內酒精含量。其所依據的化學原理是乙醇在酸性條件下被氧化成乙酸,同時,二鉻酸根 離子 (Cr 2O72- ) 的顏色由橘黃色變成鉻離子的綠色,藉由顏色的變化檢測酒精含量。其反應式 如下(係數未平衡): xK2Cr2O7+ yH2SO4+ 3CH3CH2OH → 2Cr2(SO4)3+ zK2SO4+ 3CH3COOH + 11H2O 下列有關平衡係數 x、y、z 之間的關係,何者正確? (A) z > y (B) y > x + z (C) x + y = 12 (D) y + z = 6 (E) x + y + z = 15 Key
利用原子不滅平衡化學反應式。 (B) 先由 Cr 原子不滅代入 2x = 2×2 得 x = 2 再由 K 原子不滅代入 2x = 2z 得 z = 2 最後利用 S 原子不滅代入 y = 3×2 + 1×z 得 y = 8 選項中僅 (B) y > x + z 正確
【94 學測】
48
第 3 單元 化學反應
學生練習 為達到環境保護及永續經營的目的,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原子儘可能全部轉化為產物中的原子。 若要使下列反應:
(式中的係數 x、y、z 均為整數)
符合環境保護及永續經營的要求,則 (x + y + z) 的最小數值為何? (A) 4 (B) 5 (C) 6 (D) 7 (E) 8。 答
【96 指考】
(B)
5 老師講解
硝酸銅受熱分解,可用下列反應式表示:2Cu(NO3)2(s)
△
2CuO(s) + nX(g) + O2(g) 式中 n 為係數。
試推出 X 是什麼化合物? (A) NO (B) NO2 (C) N2O (D) N2O3 (E) N2O5。 Key
【99 學測】
利用原子不滅平衡,以找出反應的未知物。 (B) 根 據 原 子 不 滅 可 得 nX 應 為 4 個 N 原 子 與 8 個 O 原 子 的 組 合, 因 此 nX 可 能 為 4NO2 或 2N2O4,故選 (B)。
學生練習 物質 X 燃燒時的化學反應式為 X+2O2→CO2+H2O(注意:只有產物的係數尚未平衡)試問下列選 項的哪一個,最有可能是 X ? (A) H2 (B) CO (C) CH4 (D) CH3OH (E) C2H5OH。 【95 指考】 答
(C)
6 老師講解 以大球與小球分別代表兩種不同的原子,下列的方程 式,何者最適合描述右圖中的反應? (A) A2 + B2 → A2B (B) 2A2 + B2 → 2A2B (C) 3A2+ 6B2 → 6A2B (D) 12A + 6B → 6A2B (E) 6A2 + 3B2 → 6AB2 【91 學測補】 Key
圖示反應的變化。 (B) 若大球代表 A 原子,小球代表 B 原子,則圖中的反應式可推得 3A2 + 6B2 → 6AB2,經化簡 為 A2 + 2B2 → 2AB2;反之若大球代表 B 原子,小球代表 A 原子,則圖中的反應式可推得 3B2 + 6A2 → 6A2B,經化簡為 2A2 + B2 → 2A2B,故選 (B)。
學生練習 火箭中的燃料是 N2H4( ,音ㄐㄧㄥ ˇ,或稱聯胺),與氧化劑 N2O4 反應後,可生成氮氣及水蒸氣, 試寫出其化學反應式並平衡之。 答
2N2H4(g) + N2O4(g) → 3N2(g) + 4H2O(g)
第 3 單元 化學反應
重點
3
49
化學計量
1. 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係 (1) 化學計量:利用化學反應式的係數與莫耳數相關性,計算出反應物及生成物間的定量關係。 (2) 在平衡的化學反應式中,各物質的: 係數比=莫耳數的變化量比=分子數的變化量比=定溫定壓下氣體體積的變化量比 以氫氣燃燒反應式為例,說明各物種的定量關係: 反應式
2H2(g)
莫耳數 變化量
2 mol
+
O2(g)
2H2O(l)
→
1 mol
2 mol
分子數 變化量 質量 變化量
2g×2 = 4g ( 4
+
32g×1 = 32g 32
=
18g×2 = 36g 36 ) 質量守恆
氣體體積 (25℃、1atm) 24.5×2 = 49 L
24.5 L
液體約 0.036 L
產生的 H2O 回到 25℃、1 atm 下,呈現液態,因此其體積不可由係數決定。 (3) 解題步驟:以莫耳數為計量標準
2. 限量試劑 (1) 意義:在化學反應中若有兩種(以上)的反應物,其 中完全被用盡的反應物稱為限量試劑;可用以決定生 成物的產量。
愛注意 限量試劑不一定是莫耳數最少者
莫耳數 最小者為限量試劑。 係數 實際產量 (3) 產量百分率(產率)= ×100% 理論產量 泝 理論產量:若限量試劑完全耗盡時,所能得到產物的最大量。
(2) 技巧:需找出各反應物的
沴 實 際產量:反應不完全或產物不易分離等因素,造成實際產量會小於理論產量。
50
第 3 單元 化學反應
7 老師講解
尿素 (NH2)2CO(分子量 = 60)是工業上重要的化學原料,也可作為農作物的肥料成分。由氨 與二氧化碳反應可得尿素和水,若在高壓反應容器內加入 34 克氨(分子量 = 17)與 66 克二氧 化碳(分子量 = 44),假設氨與二氧化碳完全反應後,則下列有關此反應化學計量的敘述, 哪幾項是正確的?(應選 3 項) (A) 平衡的化學反應式是 NH3(g) + CO2(g) → (NH2)2CO(aq) + H2O(l) (B) 剩餘 8.5 克的氨未反應 (C) 剩餘 22 克的二氧化碳未反應 (D) 生成 60 克的尿素 (E) 生成 18 克的水。 Key
【95 學測】
化學計量,反應式的係數比=莫耳數的變化量比。 (C)(D)(E) (A) 根據原子不滅,已平衡的化學反應式為 2NH3(g)+ CO2(g)→ (NH2)2CO(aq)+ H2O(l) 34 66 = 2 mol CO2 莫耳數: = 1.5 mol 17 44 2 1.5 限量試劑為 NH3(因 < ) 2 1
今有 NH3 莫耳數:
2NH3(g)+ CO2(g)→ (NH2)2CO(aq)+ H2O(l) 初: 2 1.5 0 0 反應:- 2 -1 +1 + 1 (係數比) 末: 0 0.5 1 1 (B) NH3 為限量試劑,全部用完,沒有剩餘 (C) 剩餘 CO2 0.5 mol 未反應,相當於 44×0.5 = 22 (g) (D) 生成尿素 1 mol,相當於 60×1 = 60 (g) (E) 生成水 1 mol,相當於 18×1 = 18 (g)
學生練習 汽 車 的 安 全 氣 囊 在 汽 車 發 生 車 禍 時, 會 利 用 疊 氮 化 鈉 的 高 溫 分 解 反 應, 迅 速 產 生 氮 氣 (2NaN3(s) → 2Na(s) + 3N2(g)),以達到保護駕駛的目的。若在常溫常壓下,要產生 73.5 升的氮氣,則 需完全分解多少克的 NaN3 ? (NaN3 的分子量為 65.0 克 / 莫耳,常溫常壓下理想氣體的莫耳體積是 24.5 升 / 莫耳) (A) 6.5 (B) 65.0 (C) 130 (D) 260。 答
(C)
【92 學測】
第 3 單元 化學反應
51
8 老師講解
小華進行了一個簡單的實驗,以測定金屬 M 之原子量。他將該金屬之氧化物(化學式 M2O3)1.6 克在高溫下分解,剩下的金屬質量為 1.12 克,則 M 之原子量為多少? (A) 28 (B) 42 (C) 56 (D) 70 (E) 84。 Key
【92 學測】
化學計量,反應式的係數比=莫耳數的變化量比。 (C) 2M2O3 W 1.6g
△
4M + 3O2 1.12g (1.6 - 1.12)g
利用反應式的係數比=莫耳數變化量比 1.12 1.6 - 1.12 : = 4:3 32 m 得 m = 56 M:O2 =
學生練習 某金屬之原子量為 w,若取該三價金屬之氧化物 x 克,將其完全還原後,可得 y 克金屬。試問該 金屬的原子量 w 可以用下列的哪一式子表示? (A) 24y 。 x - y 答 (E)
8y 16(x - y) x - y x - y (B) (C) (D) 16x 24y x - y y
(E)
【93 指考】
9 老師講解
近年來,大氣中 CO2 的濃度上升已成為全球性的問題,因而興起節能減碳運動,國內的環保團 體也宣導「中秋節不烤肉」。假若超市賣的烤肉用木炭,其含碳量為 90%,則一包 10 公斤的 木炭完全燃燒後,會產生幾公斤的 CO2 ? (A) 44 (B) 33 (C) 22 (D) 11 (E) 5.5。 【98 學測】 Key
化學計量生活應用題。 (B) 木炭完全燃燒反應式:C + O2 3
△
CO2,木炭的莫耳數=生成 CO2 的莫耳數
10×10 ×90% x = 得 x = 33×103g = 33 kg 12 44
52
第 3 單元 化學反應
學生練習 已知蔗糖的分子量為 342 g/mol,而其水溶液的發酵可用下列反應式表示: C12H22O11 + H2O → 4C2H5OH + 4CO2 今取蔗糖 3.42 克,溶於水後,加酵母使其發酵。假設只考 慮蔗糖變為酒精的發酵,且蔗糖的發酵只完成 50%,則在此發酵過程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總共 有幾毫升(在標準狀態)? (A) 112 (B) 224 (C) 336 (D) 448 (E) 896。 答
【98 學測】
(D)
重點
4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1. 反應熱與熱化學反應式 (1) 熱含量(焓 H):各物質生成時,儲存於其中的能量;與外在的溫度、壓力及其狀態有關, 因此熱含量無絕對值,僅能藉由反應前後測得焓的變化值(反應熱 Δ H)。 (2) 反應熱 (Δ H ) 泝 意義:定壓下,化學反應中生成物與反應物的熱含量差異值。 Δ H = ΣH 生成物- ΣH 反應物 沴 分類:吸熱反應與放熱反應 吸熱反應
放熱反應
圖示
表示法
aA + bB → cC + dD ΔH > 0 或 aA + bB + Q → cC + dD (Q > 0)
【例】
aA + bB → cC + dD ΔH < 0 或 aA + bB → cC + dD + Q (Q > 0)
氧化汞受熱分解,硝酸鉀溶於水
酒精點火燃燒,酸鹼中和
沊 變因:物質本性、物質狀態、溫度、壓力及莫耳數。 (3) 熱化學反應式 泝 意義:附有物質狀態 (s、l、g、aq) 及反應熱 (Δ H) 之化學反應式。 沴 標準狀態:25℃、1 atm【與氣體的標準溫壓 (STP:0℃、1 atm) 不同】。 沊 【例】1 mol 氫氣與 0.5 mol 氧氣反應生成 1 mol 液態水時,放熱 285.8 kJ。 1 1 O2(g) → H2O(l) Δ H =- 285.8 kJ 或 H2(g) + O2(g) → H2O(l)+ 285.8 kJ 2 2 但若反應生成水蒸氣時,放熱將不再是 285.8 kJ,乃因反應熱與物質的狀態有關
H2(g) +
H2(g) +
1 O → H2O(g) Δ H =- 241.8 kJ 2 2(g)
第 3 單元 化學反應
53
2. 生成熱與燃燒熱 (1) 莫耳生成熱 (Δ Hf) 生成 1 莫耳物質所產生的熱量變化。 泝 意義:在 25℃、1atm 下,由穩定的成分元素 沴 【例】A. 二氧化碳的莫耳生成熱為-393.9 kJ ⇒ C(s) + O2(g) → CO2(g) Δ H °f =-393.9 kJ
1 B. 水的莫耳生成熱為- 285.8 kJ ⇒ H2(g) + O2(g) → H2O(l) Δ H °f =-285.8 kJ 2 沊 標準狀態下,各元素之莫耳生成熱定為零,如 O2(g)、N2(g)、H2(g)、C(s) 的莫耳生成熱為零。 沝 若 有同素異形體,則以最常見或最穩定者的莫耳生成熱為零。 【例】碳以石墨 (C)、硫以斜方硫 (S8)、氧以氧氣 (O2)、磷以白磷 (P4) 的生成熱為零。 (2) 莫耳燃燒熱 (Δ Hc) 完全燃燒 放出的熱量。 泝 意義:在 25℃、1atm 下,1 莫耳物質 沴 【例】A. 石墨的莫耳燃燒熱也是二氧化碳的莫耳生成熱 ⇒ C(s) + O2(g) → CO2(g)
Δ H °c =-393.9 kJ 1 B. 氫氣的莫耳燃燒熱也是水的莫耳生成熱 ⇒ H2(g) + O2(g) → H2O(l) 2 Δ H °c =-285.8 kJ 沊 助燃物 O2 及非可燃物 N2、CO2、H2O、He 的燃燒熱為零。
3. 反應熱的三大定律 (1) 反應熱與反應物之莫耳數成正比 ⇒ 方程式 ×n ⇒ Δ H×n
1 【例】H2(g) + O2(g) → H2O(l) 2 ⇒ 2H2(g) + O2(g) → 2H2O(l)
Δ H =- 285.8 kJ
Δ H =- 285.8×2 kJ (2) 反應以反向進行時,反應熱同值異號 ⇒ Δ H×( - 1) 1 【例】H2(g) + O2(g) → H2O(l) Δ H =- 285.8 kJ 2 1 H2O(l) → H2(g) + O2(g) Δ H = 285.8 kJ 2 (3) 反應熱的加成性定律(赫斯定律 Hess's law) 泝 內容:反應熱的大小與反應的起始狀態和最終狀態有關,與反應進行的途徑無關。也可敘 述為一反應的反應式能以數個其他反應式的代數和表示時,其反應熱亦等於此數個反應式 之反應熱的代數和。 沴 【例】若一反應 A → C 有下列兩條路徑 路徑 I: A → B 反應熱= Δ H1 B → C 反應熱= Δ H2 路徑 II: A → C 反應熱= Δ H3 路徑 I 與路徑 II 雖然反應過程不同,但是反應的最 初和最終狀態相同,故反應熱也同,與反應進行的 途徑無關。如右圖,依能量守恆可知 Δ H1 + Δ H2 = Δ H3。
54
第 3 單元 化學反應
4. 反應熱的計算 (1) 利用赫斯定律推求:將方程式進行四則運算,再以同樣 運算法求出反應熱。
愛注意
(2) 利用生成熱推求:Δ H = ∑ 生成熱- ∑ 生成熱 生成物
ΔH =生生-反生=反燃-生燃
反應物
(3) 利用燃燒熱推求:Δ H = ∑ 燃燒熱- ∑ 燃燒熱 反應物
生成物
10 老師講解
已知:2H2(g) + O2(g) → 2H2O(g) Δ H =-484 kJ。下列有關此熱化學反應式的敘述,何者正確? (應選 3 項) (A) 生成 1 莫耳的 H2O(g) 會放熱 242 kJ (B) 此反應的能量變化可使周遭的溫度 上升 (C) 2H2O(g) 所含的能量比 (2H2(g) + O2(g)) 所含的能量高出 484 kJ (D) 若此一反應的產物 是 H2O(l),則反應的能量變化大於 484 kJ (E) 使 1 莫耳 H2(g) 與 2 莫耳 O2(g) 的混合物反應,則 能量的變化為 484 kJ。 Key
【99 學測】
熱化學反應式表示法。 (A)(B)(D) 484 =- 242 kJ 2 (B) 放熱反應即將化學能轉成熱能釋出,可使周遭溫度上升 (A) 生成 1 莫耳 H2O(g) 的 ΔH =-
(C) 2H2O(g) 所含的能量比 (2H2(g) + O2(g)) 所含的能量低 484 kJ (D) 由 H2O(g) 凝結成 H2O(l ) 為放熱反應,故全反應的放熱量必大於 484 kJ (E) 使 1 莫耳 H2(g) 與 2 莫耳 O2(g) 混合反應,只生成 1 莫耳 H2O(g) 時,能量的變化為 1 484 × = 242 kJ 2
學生練習 在實驗室中可藉氯酸鉀分解反應製氧,藉碳酸鈣分解產生二氧化碳,汽車的安全氣囊則利用汽車 遭強力撞擊時,引發三氮化鈉 (NaN3) 瞬間分解,產生氮氣充滿氣囊,達到保護作用。三氮化鈉 的分解反應為 2NaN3(s) → 2Na(s) + 3N2(g),在常溫常壓下,三氮化鈉分解會放出 21.7 千焦 / 莫耳 的熱量,若此反應熱以 Δ H 表示,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三氮化鈉分解的熱化學反應式 為 2NaN3(s) → 2Na(s) + 3N2(g) + 43.4 千焦 (B) 三氮化鈉分解的熱化學反應式為 2NaN3(s) → 2Na(s) + 3N2(g) + 21.7 千焦 (C) 三氮化鈉分解的熱化學反應式為 2NaN3(s) + 21.7 千焦→ 2Na(s) + 3N2(g) (D) 三氮化鈉分解反應的反應熱 Δ H = 21.7 千焦 / 莫耳。 答
(A)
【91 學測補】
第 3 單元 化學反應
55
11 老師講解
已知有關化合物 A2(g)、B2(g) 與 AB(g) 的熱化學反應式如下: A2(g) + 36 kJ 2B(g)
2A(g)
B2(g) + 86 kJ AB(g) + 70 kJ
試問下列反應式中的 Q 值為何? A2(g) + B2(g)
A(g) + B(g)
2AB(g) + Q kJ
(A) 18 (B) 35 (C) 43 (D) -35 (E) -18。 Key
【96 指考】
反應熱計量(赫斯定律)。 (A) +
A2(g)
2A(g)…泝
B2(g)
2B(g)…沴
2A(g) + 2B(g)
ΔH1 = + 36 kJ ΔH2 = + 86 kJ
2AB(g)…沊
將泝+沴+沊得 A2(g) + B2(g)
2AB(g)
ΔH3 = ( - 70)×2 kJ ΔH = ΔH1 + ΔH2 + ΔH3 =-18
故 Q = 18
學生練習 下列有關反應熱及物質能量轉換的敘述,何者正確? (A) 一莫耳的純物質,由液體汽化為氣體所 需的熱量,少於其由氣體凝結為液體所放出的熱量 (B) 有一化學反應,其生成物的莫耳生成熱比 反應物的莫耳生成熱小,則此反應為吸熱反應 (C) 二氧化碳溶於水的莫耳溶解熱等於二氧化碳的 莫耳凝結熱 (D) 二氧化碳的莫耳生成熱等於石墨的莫耳燃燒熱 (E) 二氧化碳的莫耳汽化熱等於 乾冰的莫耳昇華熱。 答
【98 指考】
(D)
12 老師講解
已知 C3H8(g)、CO2(g) 和 H2O(l) 之標準莫耳生成熱分別為- 23、- 94 及- 68 千卡,則下列敘述何 者正確? (A) 每莫耳丙烷完全燃燒,需消耗 5 莫耳氧氣 (B) 石墨之標準莫耳燃燒熱為+ 94 千卡 (C) 氫氣之標準莫耳燃燒熱為- 34 千卡 (D) 丙烷之標準莫耳燃燒熱為- 531 千卡 (E) 鑽石與石墨之莫耳燃燒熱相同。 Key
ΔH =生生-反生。 (A)(D) 丙烷燃燒的反應式如下: C3H8(g) + 5O2(g) → 3CO2(g) + 4H2O(l) 生成熱 - 23 0 - 94 - 68 利用 Δ H =生生-反生= 3( - 94) + 4( - 68) - ( - 23) =- 531 (B) 石墨之標準莫耳燃燒熱為- 94 千卡 (C) 氫氣之標準莫耳燃燒熱為- 68 千卡 (E) 鑽石與石墨互為同素異性體,其熱含量並不相同,莫耳燃燒熱亦不相同。
【91 指考】
56
第 3 單元 化學反應
學生練習 在標準狀況下,已知 CO2 之標準莫耳生成熱為 –393.6 kJ,且已知: 3C(s) + 2Fe2O3(s) → 4Fe(s) + 3CO2(g) ΔH = 463.6 kJ 試問 Fe2O3 之標準莫耳生成熱應為多少? (A) 70 kJ (B) - 70 kJ (C) - 822.2 kJ (D) - 857.2 kJ (E) - 1644.4 kJ。 答
【93 指考】
(C)
13 老師講解 下列各反應方程式: C2H5OH(l) + 3O2(g) → 2CO2(g) + 3H2O(l) + Q1
C2H5OH(l) + 3O2(g) → 2CO2(g) + 3H2O(g) + Q2
C2H5OH(g) + 3O2(g) → 2CO2(g) + 3H2O(l) + Q3
C2H5OH(g) + 3O2(g) → 2CO2(g) + 3H2O(g) + Q4
其中 Q1、Q2、Q3、Q4 為熱量,試問 Q1、Q2、Q3、Q4 的大小關係為何? Key
答案
利用物系位能高低圖形比較反應熱的大小。 Q3 > Q1 > Q4 > Q2
解析
C2H5OH(l) → C2H5OH(g) Δ H = x kJ(乙醇的莫耳汽化熱) H2O(l) → H2O(g) Δ H = y kJ(水的莫耳汽化熱) 因酒精較容易汽化(揮發),所以酒精的汽化熱比水來的小,亦即 y > x 再由圖中放熱 Q 值線段長短,總結而得 Q3 > Q1 > Q4 > Q2
學生練習 在 25℃下,以下兩反應所放出的熱量分別為 Q1 及 Q2: 1 H2(g) + O2(g) → H2O(g) + Q1 2H2(g) + O2(g) → 2H2O(l) + Q2 2 則 25℃水的莫耳汽化熱為何?(請以 Q1 及 Q2 表示) 答
Q2- 2Q1 2
第 3 單元 化學反應
重點
5
57
化學反應熱的實驗
【Part I】測量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中和反應的反應熱
溫度計
(1) 利用保麗龍杯組裝成簡單的卡計,來測量反應的熱量變化(簡易型杯
玻棒
式的卡計,是由兩個保麗龍杯子套疊放入燒杯中,將其加蓋密封,並
杯蓋
插入溫度計及玻棒所組成,如圖所示) (2) 假設卡計為絕熱體,依能量守恆定律:反應所吸收(或放出)之熱量
保麗龍杯
=卡計內水溶液所放出(或吸收)之熱量
燒杯
⇒ΔH = m×s×Δt(反應熱=物質質量 × 比熱 × 溫度變化) (3) 酸鹼中和為放熱反應,反應速率甚快,溫度很快即可達到平衡 溫度計 玻棒 1.0 M HCl(aq) 50 mL
1.0 M NaOH(aq) 50 mL
保麗龍杯 500 mL 燒杯 以量筒取 50 mL 的 1.0 M HCl(aq) 倒入卡計中,測量 並記錄其溫度。 再以另一量筒取 50 mL 的 1.0 M NaOH(aq) 迅速小心 倒入卡計中。
蓋回杯蓋,並攪動玻棒使溶液均 勻混合。每 10 秒記錄溫度一次, 直到溫度不再升高為止。
【Part II】硝酸鉀溶於水的熱量變化 硝酸鉀溶於水為吸熱反應
精確稱取4.00 g KNO3(s),加 ,加入卡計 ,加入卡 加入卡 卡計 卡
0 mL水 mL水 倒入50
3∼ 靜置3∼5分鐘 靜置 靜 ∼5分鐘 記 錄溫 錄 溫度 記錄溫度
充分 分 拌 分攪拌 充分攪拌
蓋回杯蓋
3 每隔 每隔30秒 記錄一 次 記錄一次溫度
直到溫度不 再下降為止
58
第 3 單元 化學反應
14 老師講解 今以簡易型杯式卡計進行以下有關反應熱的實驗,假設卡計本身所吸收的熱量忽略不計,混合 溶液的體積具加成性,且所有水溶液之密度及比熱均與水相同,分別為 1.0 g/mL 及 4.2 J/g.℃, 試回答下列各題: (1) 使用保麗龍杯而不用燒杯作為卡計的主要原因為何? (2) 若卡計內原有 1.0 M HCl(aq) 50.0 mL,在同溫下加入 1.0 M NaOH(aq) 50.0 mL 與之反應,待溶 液完全混合後測得溫度由 25℃上升至 32℃;則此水溶液的熱量變化為多少 kJ ? (3) HCl(aq) 與 NaOH(aq) 進行酸鹼中和時的莫耳中和熱為多少 kJ/mol ? (4) 如果保麗龍杯子上面不加蓋子,則求得的莫耳中和熱的數值會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Key
以卡計進行酸鹼中和放熱的反應熱計算。 (1) 因保麗龍為良好的絕熱體,能避免反應系統與外界進行熱的交流。 (2) 2.94 kJ (3) - 58.8 kJ/mol (4) 若保麗龍杯不加蓋,則酸鹼中和時放出的熱量較容易散失,造成莫耳中和熱的數值偏小。 (2) 酸鹼中和後的溶液質量共 50 + 50 = 100 g 代入 ΔH =m×s×Δt 公式,求出水溶液的熱量變化=100×4.2×(32-25)=2940 J=2.94 kJ (3) HCl(aq) 1×0.05 - 0.05
+
NaOH(aq) 1×0.05 - 0.05
→
NaCl(aq)
生成水 0.05 mol;故莫耳中和熱 ΔH =
+ 0.05
+
H2O(l) + 0.05 + 0.05 mol
- 2.94 = - 58.8 kJ/mol 0.05
學生練習 取 1.0 M HCl(aq) 50.0 mL 與 1.0 M NaOH(aq) 50.0 mL 反應,則酸鹼中和後的溶液溫度最多可由 25℃上 升至多少℃?(假設 HCl 與 NaOH 酸鹼中和熱為 56 kJ/mol,水溶液混合體積具加成性,溶液的密 度為 1.0 g/mL、比熱為 4.2 J/g.℃) 答
31.7℃
第 3 單元 化學反應
59
15 老師講解
若取 5.05 克 KNO3(式量為 101)溶於 100.0 毫升的蒸餾水中,溶解前後溶液的溫度由 25℃下 降至 21℃;假設其水溶液的密度為 1.0 g/mL,比熱為 4.2 J/g.℃;請依此敘述回答下列兩小題: (1) 此水溶液的熱量變化為多少 kJ ? (2) 每莫耳硝酸鉀溶於水時的反應熱為多少 kJ/mol ? Key
硝酸鉀溶於水吸熱的反應熱計算。 (1)1.765 kJ;(2)35.3 kJ/mol (1) 代入 ΔH = m×s×Δt 公式求出水溶液的熱量變化 = (100 + 5.05)×4.2×(25 - 21) = 1765 J = 1.765 kJ (2) KNO3 的莫耳數 =
5.05 = 0.05 mol 101
每莫耳 KNO3 溶於水的反應熱 ΔH =
1.765 = 35.3 kJ/mol 0.05
學生練習 有一暖暖包內含 100 毫升的水,暖暖包中另有一塑膠袋子,內裝有 40 克氯化鈣。使用時稍微用力 敲打暖暖包,使其中之塑膠袋破裂,讓水與氯化鈣混合。已知氯化鈣的溶解熱為- 82.8 kJ/mol,而 水的比熱為 4.2 J/g.K。假設氯化鈣的比熱甚小可以忽略,而氯化鈣溶解所釋出的熱量,完全由 100 毫升的水所吸收。若在阿里山上,取出一個 5℃的暖暖包打開使用,試問該暖暖包的溫度最高可升 到幾℃? (Ca = 40,Cl = 35.5) (A) 36 (B) 51 (C) 76 (D) 91。 答
(C)
【91 指考】
60
第 3 單元 化學反應
牛刀小試 基礎題 (
題號前「*」代表多選題
A ) 1. 金屬銀在硫化氫存在的空氣中,會反應生成硫化銀,其化學反應式為 Ag + H2S + O2 → Ag2S + H2O(方程式的係數未平衡)。今取 21.6 克銀、6.8 克硫化氫、2.40 克氧 混合,使其在適當的條件下充分反應,試問何者是限量試劑? (H = 1,O = 16,S = 32,Ag = 108) (A) Ag (B) H2S (C) O2 (D) Ag2S (E) H2O。
(
B ) 2. 工業上採用「奧士華法」來製造硝酸。奧士華法製造硝酸的三個步驟如下: Pt - Rh 4NO(g) + 6H2O(g) 泝 4NH3(g) + 5O2(g) 沴 2NO(g) + O2(g) → 2NO2(g)
沊 3NO2(g) + H2O(l) → 2HNO3(aq) + NO(g) 試問至少需要多少克氨氣反應,才能獲得 10 莫耳的硝酸? (H = 1,N = 14) (A) 85 (B) 170 (C) 225 (D) 340 (E) 425。 (
C ) 3. 某試管內盛 CaCO3,加熱時發生如下反應:CaCO3(s)
△
CaO(s) + CO2(g)。若 CaCO3 完
全分解,加熱前試管連同 CaCO3 之重量為 25 克,反應完後共失重 4.40 克,則空試管的 重量為多少克? (C = 12,O = 16,Ca = 40) (A) 10 (B) 12 (C) 15 (D) 20 (E) 24。 (
B ) 4. 將 15 克冰醋酸 (CH3COOH) 和 12 克丙醇 (C3H7OH) 與少量的濃硫酸在燒瓶內混合共熱, 反應後製得有梨子香味的醋酸丙酯 (CH3COOC3H7)10.2 克,則本反應的產率為多少? (A) 40% (B) 50% (C) 60% (D) 70% (E) 75%。
(
B ) 5. 已知火箭中的液態燃料聯胺 (N2H4) 與氧化劑四氧化二氮 (N2O4) 反應,會生成氮氣與水。 今取 48 克 N2H4 與 46 克 N2O4 充分反應,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以最簡整數係數平 衡化學方程式後,各項物質之係數總和為 8 (B) 限量試劑為 N2O4 (C) 由質量守恆定律 可得知,生成的氮氣與水共有 94 克 (D) 生成的氮氣在 STP 下的體積為 22.4 升 (E) 生 成水 18 克。
(
C ) 6. 根據下列表內的數據,計算在 25℃、1 atm 下,乙烯 (C2H4) 的莫耳燃燒熱為多少 kJ ? (A) -1220 (B) -1308 (C) -1412 (D) -1443 (E) -1506。 化合物
標準莫耳生成熱 Δ H (kJ/mol)
H2O(g)
-242.0
C2H6(g)
-10.0
C2H4(g)
52.0
C2H2(g)
227.0
CO(g)
-110.0
H2O(l)
-286.0
CO2(g)
-394.0
第 3 單元 化學反應
(
61
1 C ) 7. 已知:H2(g) + O2(g) → H2O(g) Δ H1 = a kJ 2H2(g) + O2(g) → 2H2O(g) Δ H2 = b kJ 2 1 H2(g) + O2(g) → H2O(l) Δ H3 = c kJ 2H2(g) + O2(g) → 2H2O(l) Δ H4 = d kJ 2 則下列關係式中,何者正確? (A) a < c < 0 (B) b > d > 0 (C) 2a = b < 0 (D) 2c = d > 0 (E) a = c = 0。
(
B ) 8. 氫氣、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熱化學方程式分別如下: 1 H2(g) + O2(g) → H2O(l) 2 1 CO(g) + O2(g) → CO2(g) 2 25 C8H18(l) + O2(g) → 8CO2(g) + 9H2O(l) 2 CH4(g) + 2O2(g) → CO2(g) + 2H2O(l)
Δ H =- 285.8 kJ/mol Δ H =- 283.0 kJ/mol Δ H =- 5518 kJ/mol
Δ H =- 893 kJ/mol 相同質量的氫氣、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何者最少? (A) H2(g) (B) CO(g) (C) C8H18(l) (D) CH4(g) (E) 無法估算。
◎ 9. ~ 10. 題為題組 在固定體積的密閉容器內,置入氣態物質後會反應生成產物,右圖表 示反應物和產物的莫耳數隨反應時間的變化關係。回答下列問題: (
E ) 9. 下列哪一項可表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A) 2A → 3B + C (B) A → 2B + 3C (C) 2B + 3C → A (D) B + C → A (E) 3B + C → 2A。
(
B ) 10. 若 C 氣體的分子式為 X3(即三原子分子),且知 B 是由 X、Y 兩元素構成的化合物, 則 B 的分子式可能為下列何者? (A) XY (B) XY2 (C) X2Y (D) XY3 (E) X3Y。
進階題 *(ABCE)11. 下列關於等重的甲醛 (HCHO)、乙酸 (CH3COOH) 和葡萄糖 (C6H12O6) 之敘述,何者正確? (A) 三者有相同的原子數 (B) 分子數以甲醛最多 (C) 分別與足量的氧氣充分燃燒,可 生成等重的 CO2 (D) 分別與足量的氧氣充分燃燒,消耗氧氣最少者為甲醛 (E) 三者含 碳的重量百分率相等。 12. 取 2.3 克乙醇在一卡計中完全燃燒後,可使卡計所盛的 1200 g 水溫度由 23.2℃上升至 33.2℃。 回答下列問題:(分子量:C2H5OH = 46) (1) 卡計內的水共吸收多少 kJ 的熱量?(水的比熱為 4.2 J/g.℃) (2) 寫出乙醇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 答
(1) 50.4 kJ (2) C2H5OH(l ) + 3O2(g) → 2CO2(g) + 3H2O(l) ΔH = 1008 kJ
13. 每年由綠色植物吸收的太陽能約為 1.12×1019 kJ,這些能量如全部用於下列反應: 6CO2(g) + 6H2O(g) → C6H12O6(s) + 6O2(g),Δ H = 2800 kJ;則一年中可合成多少公斤的葡萄糖? 答
7.2×1014 kg
62
第 3 單元 化學反應
歷屆大考題 ( D ) 1. 已知一定質量的無水乙醇 (C2H5OH) 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為 Q,而其所產生的 CO2 用過量的澄清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 0.10 莫耳的 CaCO3 沉澱。若 1.0 莫耳無水乙醇完 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最接近下列哪一選項? (A) Q (B) 5Q (C) 10Q (D) 20Q (E) 50Q。
【101 學測】
*( BE ) 2. 下列各組物質中,哪些互為同分異構物?(應選 2 項) (A) 氧與臭氧 (B) 葡萄糖與 果糖 (C) 金剛石與碳六十 (D) 蛋白質與耐綸 (E) 蔗糖與麥芽糖。 【101 學測】 ( D ) 3. 開發能源與維護環境是現代科技所面臨的兩大挑戰。若能利用太陽能來電解水,產生氫 氣與氧氣以供氫氧燃料電池使用,就可以獲得有用的能量與非常乾淨的水,這樣就不會 造成環境的問題。試問 90 公斤的水,完全電解可產生幾公斤的氫? (A) 0.5 (B) 1 (C) 5 (D) 10 (E) 20。 (
【99 指考】
B ) 4. 每人每天平均約需消耗 540 升的氧氣以維持其生存與活動之所需,而若欲於冬天提供一 個人淋浴所需的熱水,則天然氣的供氣速率約需達每分鐘 30 升。當供應的天然氣為純 甲烷,且能完全燃燒而消耗了 540 升的氧氣(每人一天生存與活動所需的氧)時,約可 維持一個人多少分鐘的淋浴時間? (A) 4.5 (B) 9 (C) 18 (D) 36 (E) 72。【98 學測】
( D ) 5. 家用的瓦斯有天然氣(主成分 CH4)或液化石油氣(主成分 C3H8)。若在同溫同壓,分 別使同體積的 CH4 與 C3H8 完全燃燒,則 C3H8 所需空氣的量是 CH4 的幾倍? (A) 7 (B) (C) 2 (D) 2.5 (E) 3。 3 (
11 5
【98 指考】
B ) 6. 統計資料顯示:國人去年平均每人消耗汽油 448 升。假設汽油的主要成分為正辛烷(分 子式為 C8H18,密度為 0.70 g/mL,燃燒熱為- 5430 kJ/mol),且所使用的汽油完全燃燒 成水與二氧化碳,試問 448 升的汽油完全燃燒所釋放出的熱量約可使多少質量的 0℃冰塊 (熔化熱為 6.0 kJ/mol)融化成 0℃的水? (A) 224 公噸 (B) 44.8 公噸 (C) 2.24 公噸 (D) 448 公斤 (E) 22.4 公斤。
【97 指考】
( D ) 7. 某碳氫化合物 2.2 克,經完全燃燒後產生 6.6 克二氧化碳,則此化合物最可能之分子式 為何? (A) CH4 (B) C2H6 (C) C2H4 (D) C3H8 (E) C4H10。 (
【95 指考】
E ) 8. 人體內每一莫耳葡萄糖(C6H12O6;分子量= 180)經代謝後,可以產生熱量 670 千卡。 某人手術後僅能依靠注射 5%(重量百分濃度)葡萄糖水溶液補充能量。假使維持身體 的能量每小時是 100 千卡,則至少需要每小時注射葡萄糖水溶液多少克? (A) 33.8 (B) 67.5 (C) 135 (D) 270 (E) 540。
(
【95 學測】
B ) 9. 在固定體積的密閉容器內,置入 X 和 Y 兩種氣體反應物 後,會生成一種 Z 氣體產物,右圖表示反應物和產物的 濃度隨反應時間的變化關係。則下列哪一項可表示 X 和 Y 的化學反應式? (A) X + Y → Z (B) X + 2Y → Z (C) 2X + Y → Z (D) X + Y → 2Z (E) X + 2Y → 2Z。 【95 學測】
第 3 單元 化學反應
63
( D ) 10. 將 60 克的葡萄糖 (C6H12O6) 完全燃燒後,可得到多少克的水? (A) 9 (B) 18 (C) 27 (D) 36 (E) 45。
【94 學測】
*( BCE ) 11. 於 25℃,將 0.1 莫耳丁烷與過量的氧氣在定體積的容器內完全燃燒。燃燒後,溫度回 復至 25℃,則下列有關此反應之敘述,哪些是正確的? (A) 需消耗氧氣 0.9 莫耳 (B) 可產生 0.5 莫耳的 H2O (C) 可產生 0.4 莫耳的 CO2 (D) 燃燒前後,分子數目不變 (E) 燃燒後,容器內的壓力會降低。
【94 指考】
*( AD ) 12. 甲烷 (CH4) 是家用天然瓦斯的主要成分,下列有關甲烷的敘述何者正確?(應選 2 項) (A) 在甲烷分子中,氫所占的質量百分比為 25% (B) 甲烷具有臭味,因此瓦斯外洩時 容易被察覺 (C) 每 1 莫耳的甲烷完全燃燒須消耗 3 莫耳的氧 (D) 甲烷燃燒時,反應 物的能量比產物的能量高。
筆記欄
【92 學測】
64
第 3 單元 化學反應
科學鮮知 ◎ 1. ~ 2. 題為題組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東北大地震及所引發的海嘯,導致日本福島核能發電廠的災變,甚至發 生氫爆與核輻射物質的外洩,探討原因如下: (1) 首先因停電導致核電廠機組冷卻系統故障,而使冷卻水汽化成水蒸氣,因冷卻水的水量減少無 法淹蓋爐心的燃料棒,使燃料棒的溫度快速上升。 (2) 當燃料棒溫度高於攝氏 1100℃時,燃料棒外殼中的鋯 (Zr) 金屬將與水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氫氣 與熱量。反應式如下:Zr(s) + 2H2O(g)
≥ 1100℃
ZrO2(s) + 2H2(g) +熱量。
(3) 當氫氣的濃度大於 6% 且氧氣濃度大於 5% 時,氫氣和氧氣即會反應而產生爆炸,也就是氫爆。 反應式如下:2H2(g) + O2(g) → 2H2O(g) +熱量。 (4) 產生氫爆後,反應爐最外圍的圍阻體被炸毀,因而失去阻止輻射外洩的功能,引發嚴重的輻射 外洩事件。 請根據以上敘述,回答下列 1. ~ 2. 題: 1. 取 18.2 克金屬鋯 (Zr) 在 1500℃高溫下與足量的水蒸氣反應,生成某氣體後,收集並降溫減壓至 0℃、1atm,試問此氣體的體積為若干升? (Zr = 91) 答
8.96 L
2. 承 1.,同條件下,若將此氣體分離純化後,在空氣中點火燃燒,則需要多少體積的空氣? 答
22.4 L
*(ACDE) 3. 台灣在 97 年 9 月間發生的毒奶粉事件與非法添加三聚氰胺(分子 式 C3H6N6)有關,其結構如附圖。工業上合成三聚氰胺主要使用 尿素為原料,在加熱和一定壓力條件下,依下式分解生成三聚氰胺: (NH2)2CO → C3H6N6 + NH3 + CO2(未平衡) 若在高壓反應容器內加入 60 克尿素(分子量= 60),假設尿素依上式完全反應後,則 下列有關此反應化學計量的敘述,哪幾項是正確的? (A) 平衡化學反應式後,化成最 簡單的整數比,則係數總和為 16 (B) 產生三聚氰胺 30 克 (C) 產生 NH3 17 克 (D) 生 成 22 克的 CO2 (E) 三聚氰胺的所有鍵結均為共價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