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 Research Frontier June 2014, Volume 4, Issue 2, PP.69-72
Analysis and Mode Exploration in Microbiology Bilingual Teaching for Undergraduate Li Ji, Tianwei Qian# Environment & Safety College,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Taiyuan, 030024, China #Email: twqian@sohu.com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do some research on the Microbiology bilingual teaching for undergradua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Combined with teaching practic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ollege microbiology bilingual teaching were analyzed, and the teaching mode was explored. Considered in the process of college teaching reform how to mobilize the class participation is the primary issue to be addressed throughout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Keywords: Microbiology; Bilingual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本科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分析和模式初探 吉莉,钱天伟 太原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学院,山西省 太原市 030024 摘
要:本文以环境科学专业《微生物学基础》双语教学为研究对象,结合教学实践对高等院校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
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认为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是整个教学活动 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引言 随着我国高校国际化办学模式的不断深入,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培养具有良好国际交流能力的高素质 人才已成为很多高校共同的办学目标。教育部在 2001 年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 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 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因 此,在高校教学实践中实施双语教学,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微生物学是目前生物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知识结构体系更新非常快,应用性非常强,在 生命科学、环境、医学、农学等学科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是我校环境科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作为一门前 沿科学,如何通过微生物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阅读文献、获取信息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是新形势下培养创新性人才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在本科教学中对微生物学基础开展双语教学工 作是十分必要的。
1
微生物双语教学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双语教学起步较晚,微生物的双语教学工作在很多高校也仅处在试行阶段,教学实践经验不
足,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教材的选择、师资力量、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 首先,选择合适的教材是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要求教材难易适中、兼顾课程基础 本文系山西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1
年)。 - 69 www.erfrontier.org
和学科前沿理论与发展,并能反应专业的特点与需求。很多高校选择国外原版教材,这些教材通常知识体 系完整、内容精深,但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知识背景要求较高,专业词汇较多,知识点细且深入,学生 掌握起来难度较大。而且,原版教材价格相对较高,超出了普通学生的经济承受范围。 其次,师资力量有待优化。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而且 要有娴熟的英语交流能力,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制约微生物双语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 一。目前,高校双语教学中普遍存在专业课教师英文水平不高,学生对双语教学满意度较低的状况 [1]。某些 高校在微生物双语教学开展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是用英语课件来展示课堂内容,主要用汉语来进行讲授, 学生在课堂上只能了解一些专业术语。有的学者认为,双语教学虽然不是语言教学,但是能帮助学生超越 常规的“学习”(learning),进入英语的“习得”(acquisition)水平阶段[2]。所谓“习得”就是指“自然而然” 地获得第二种语言能力,而非在正式的环境中有意识的去获得。一旦双语教学变成了对课件英语内容的汉 语讲解,那么它将失去英语的“习得”能力培养的功能。 也有一些高校尝试用外籍教师参与微生物本科教学,可提供原汁原味的、地道的英语和全新的教学理 念,给学生营造一个纯英语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英文惯性思维能力。但也同样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3], 例如,课堂专业词汇量较大,在相对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很难将用英语习得的专业知识与所熟悉的知识背 景联系起来;外籍教师授课时间有限,很难保证课时量以及授课理念不同等等。因此,笔者认为双语教学 中英语的比重似乎并不是主要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师资水平,上学生听得懂的双语课。教师在专 业知识的传授和正确语言表达中游刃有余,语言比重自然也能很好的把握。 最后,学生课堂参与度有待提高。学生是教学活动参与的主体,是检验教学活动最权威的受众,学生 课堂的参与度会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好,就会排斥进行课堂参与,从而很难保证 教学效果,这是双语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时候,学生一开始对双语教学是欢迎的,因为双语 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提高英语水平的良好氛围,但随着课业的进行,专业词汇量不断增多,学业负担加 重,很多学生就会放弃课堂参与。
2
微生物双语教学的模式初探 基于以上思考,结合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微生物学教学实践,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了一
些可行的建议,以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使广大教师和学生受益。
2.1 教学内容的取舍 在近几年的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探索过程中,Baker 等编写的《微生物学(第三版)》(Microbiology) 导读版在国内作为微生物学的入门教材被广泛采用,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选择 微生物学教材消除了风险。在选择这本教材作为主要教材的同时,也选择了周德庆编著的《微生物学教 程》第 3 版作为课程的辅助教材。 按照教学大纲,微生物学基础要求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设,一般安排一个学期,每周 4 个学时,共 64 学 时,其中课内实验 4 学时。开展双语教学必然会造成课容量减少,课程内容如何在规定学时之内保质保量的 完成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取舍,考虑到环境科学专业的专 业特点,对每一个章节的内容进行了筛选,其中,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生长、代谢、遗传、生 态、分类和鉴定为重点讲解的章节,弱化或者是去掉一些仅仅跟医学等领域有关的一些内容,例如,细菌 感染、病毒与免疫等章节。同时,在课程中对一些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经典实验进行强化学习,在给定 学生前提的条件下,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实验过程,对结果进行理性分析,而不是简单的将实验讲给学生 听,这样不但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 - 70 www.erfrontier.org
学生的参与度对双语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这 一主题。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方法,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 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手段。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几乎渗透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 节。从教师备课过程,到教学环节设计,再到引导学生课外学习,每一个环节的精心设计都会对学生学习 兴趣的激发起到积极的作用。 教材内容不论是中文教材,还是原版英文教材,都存在内容相对滞后这样的情况。相对于教材中微生 物学科发展的历史、经典理论和经典实验,学生可能会更关心当下学科最前沿的一些研究成果。前沿领域 的研究进展当然不能替代经典基础理论在教学中的地位,但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补充跟所讲课程章节有关 的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有效的。这种补充可以是多方位的,多媒体教学给 了我们很便捷的方式。一些精美的图片内容的展示和科研论文的直接呈现,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不同 的效果。图片内容的视觉冲击使人愉悦,在教学过程的几个疲劳阶段适时增添一些前沿领域研究成果的图 片展示,会很快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效果,激发学生对新知识领域的渴求。在课堂中展示一些跟章节内 容相关的科研论文也是必要的,让学生对科研论文有直接的感受,使学生了解在今后的学习深造过程中英 文文献的查找、阅读以及写作能力都是一个研究者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这是一个从崇拜到实用主义的过 程,也会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可以展示一些科研网络、简单科研软件的使用,鼓励学生走进科 研实验室,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申报。通过科研活动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增强 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体会能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关键词的掌握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从学生角度讲,相对于整个双语教学内容,专业词汇的掌握更重 要,因为语言“习得”的过程,教师似乎起到主导的作用。教师会在课程之前给定几个下一节课所讲内容 的关键词,学生通过互联网或者中文参考书对关键词进行检索和认知,这个过程不但能使学生牢记重要的 专业词汇,而且能够获得大量的背景知识,便于课堂听课和理解,同时课业负担也不会太重,实践证明这 点会显著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认可度。
3
结语 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要求,是顺应社会改革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本科环境
科学专业微生物学基础推行双语教学是新时代环境科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大多 数学生的支持。在授课过程中不论是专业英语还是课堂讲授对学生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但不应该成为我 们探索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障碍。在微生物双语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努力进行着提高学生学习效 率的探索。通过教学各环节的精心设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是提高课 堂效率,高效发挥双语教学作用的关键。当然,在探索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我们将沿着问题解决 的方向不断前行,使教学模式更加适应我校专业特色的发展。
REFERENCES [1] 潘长江,金良. 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1,3,141-142. [2] 胡慧玲.基于双语教学手段的英语附带习得的实践策略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1,7:39-43. [3] 王文, 任浩, 戚中田.外籍教师参与医学微生物学本科教学的几点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 2012,14(1):70-71.
- 71 www.erfrontier.org
【作者简介】 1
吉莉(1982- ),女,汉族,博士,太
2
钱天伟(1968-),男,满族,博士,太原科技大学教授,主
原科技大学讲师,主要从事环境污染修
要 从 事 核 污 染 处 理 与 防 治 方 面 的 研 究 。
复方面的研究。
Email:twqian@sohu.com
Email: 362396423@qq.com
- 72 www.erfronti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