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 詩 篇 研 究
莫鉅智 大埔平安福音堂傳道,其碩士論文導 師為著名詩篇學者C. C. Broyles。
詩篇研究在過去二十年可說正經歷範式轉移的過程。自袞克爾 (H. Gunkel)起,近一百年來學者多以形式批判解釋詩篇,偏重探 討詩的文體(genre)和社會情景(sitz im leben)。漸漸地,聖經 學者認清歷史批判的限制(形式批判是其中一種方法),於是探索 不同的研究進路。蔡爾茲(B. S. Childs)是其中的重要人物,「正 典批判」幾乎可說由他一人創立,而其中重要的文獻也多出自他 手,而本文要介紹的威爾遜(Gerald H. Wilson)教授,便是他在 耶魯大學的學生。威氏把這種研究方法用在詩篇,改變了詩篇研究 當前的面貌。
1 這範圍的重要學者包 括:J. C. McCann, J. L. Mays, D. C. Mitchell, D. M. Howard, E. Zenger, F. –L. Hossfeld, K. Seybold, R. L. Cole, P. D. Miller等。
威氏的博士論文The Editing of the Hebrew Psalter在二十世 紀八十年代中出版,隨即在學術界引發熱烈的討論:詩篇是經過細 意編輯的一部書,其編次、結構都具神學意義?抑或只是一部以色 列人的詩歌、禱文集,所謂的編輯技巧只是學者的主觀解讀?詩篇 若真的有其編意,並表現在其最後的形式(final form,即現存的 形式),其編排的方式為何?它要傳遞甚麼神學思想?學者的態度 由最初以懷疑觀望為主,到後來愈來愈多人探討、應用這方法於詩 篇,從而得到引人注目的成果,到現今,不少學者已接受、並從不 同角度豐富這方法,威氏的貢獻實在不少,而他本人也是一生不斷 發表論文來完善這理論的人呢! 1
威氏的主張除受老師影響,集中注意經文的正典形式外,也運 用比較文學作品的方法。他參考古代近東的其他詩集,然後與詩篇 比較,發現以下的元素,都與詩篇的編輯方法關係密切:詩題中的 作者、文體;結集相同主題的詩;編排早已成集的詩於適當位置; 以第一篇為全詩引言。他又以詩分五卷,並於各卷末都附榮耀頌 (doxology)為重要編輯技巧。而位於卷首或卷尾的君王詩(第二 篇,七十二篇,八十九篇),也對表達編意起重要作用。他從早期
的詩篇結集(如死海古卷中的詩卷),和現存詩篇的鋪排,發現詩 篇的首三卷較後二卷早編成,編輯方式也不同,而這兩部分的訊息 互相呼應,匯流成現存詩篇的神學思想。
威氏認為詩篇的第一部分(卷一至卷三)是關乎大衛王朝 的。詩篇第二篇是本部分的引言,開宗明義地警戒各國要臣服耶和 華與祂膏立的以色列君,而這信息在第二卷末再次強調(七十二 5~11)。到了卷三的結束(第八十九篇),大衛王朝和以色列國 已成歷史,詩人因神如此棄絕大衛王朝而向祂發出悲痛欲絕的呼
求:難道神真要永遠懷怒?祂以其信實對大衛起的誓,難道要就此 作罷?詩篇的第二部(卷四至卷五)為此提供了答案。威氏發現, 以大衛為詩題內容的詩在本部分數量驟減,而王/作王一詞也不再 用來指以色列或猶大或大衛王朝,詩人把讀者的焦點從人間的王權 轉向耶和華的王權,這也是卷四的主題,詩篇的收結處再次強調這 點(一四五3~5)。
2
卷四在衛氏的心目中,是整卷詩篇的編旨所 在,關於大衛王朝的種種疑問,以色列人信仰的危機,都在此找到 出路。
威氏於2005年11月因心臟病發辭世,不少人對此深表惋惜。
他為《國際釋經應用系列》所寫的詩篇註釋只出了上冊(1-72 篇),下冊若能由他完成,相信他對詩篇結構的理解會更為成熟而 全面地展現讀者眼前。 3 然而,他所開墾的詩篇研究進路,已不再 是羊腸小徑。「善教者使人繼其志」,有人在他死後繼續完善他的 理論, 4 也有人為發展這理論不斷努力, 5 中國人接他棒子的那天相 信也不會太遠。
原來威氏在離世前半年曾到訪中國,足跡遍及上海、南京、 杭州和北京等地,並在不同神學院演講。演講記錄的中譯,請參 〔美〕杰拉爾德 H. 威爾遜:〈《詩篇》的形成及其神學與靈性的 意義〉, 6 在此之前,他與國內神學院的老師早有聯繫,而他生前 的一個意願,就是把他的部分藏書捐給國內的神學院,而這遺志, 在他辭世後的四個月由他夫人完成。
7 但願國人繼承的,不單是威 氏珍貴的藏書,也是他對聖經研究的熱愛和開創精神,他對整合學 術研究和靈命培育的關懷。
2 威氏以一四六至一五 ○篇為總結整卷詩篇的哈利 路亞詩組。
3 據威氏的學生說, 威氏自言只完成了下 冊的一半。參http:// biblical-studies.ca/blog/ wp/2006/03/01/theediting-of-the-book-ofpsalms-a-tribute-to-geraldh-wilson/中的留言。
4 David C. Mitchell, ‘Lord, Remember David: G. H. Wilson and the Message of the Psalter,’ Vetus Testamentum LVI, 4, 526-547.
5 參以下兩本重要文 集。Peter W. Flint and Patrick D. Miller ed., The Book of Psalms: Composition and Reception. Supplements to Vetus Testamentum 99 (Leiden: Brill, 2005). Philip S. Johnston and David G. Firth ed., Interpreting the Psalms (Nottingham/ Leicester: InterVarsity Press, 2005).
6 《金陵神學志》, 2005年第4期,頁33-45。 在此感謝張志偉先生為本人 及時找到此文。
7 參http://www.hkcc. org.hk/message/282.pdf
各篇詩之間的關連
二十世紀聖經研究的一大發現是,大部分詩篇都是根據固定格式寫成, 而且每篇詩與前一篇都關係密切。明道社社長鄺炳釗博士現正撰寫的《詩篇 (卷一)》(明道研經叢書,於今年10月出版),除了討論詩的不同格式 外,也會討論每首詩與前一篇的關連,以及與其他詩的關連,現摘錄部分內 容,以饗讀者。
一、詩篇第八篇與其他詩的關連
1. 本篇和前一篇(第七篇)的關連包括;
A. 本篇開始和結束都是歌頌神,回應第七篇結束時,詩人說:「 我要歌頌 ⋯⋯ 」(17節);第九篇開始(1~2節)也提到詩人要歌頌耶和華;從 這角度來看,本詩正是去做第七和第九篇詩人的立志。
B. 本篇開始(結束也是)提到神的名(1、9節),回應第七篇結束時要歌 頌 至高者耶和華的名 (17節)。
C. 兩首詩都提到人得榮耀(八5,七5)。
2. 本篇和第三至七篇的關係密切,包括:
A. 本篇是讚美詩,用來結束第三至七篇的哀求詩,讓讀者能由悲哀轉到歡 呼,由負面轉到正面的情緒。
B. 本篇提到使敵人 閉口無言 (2節),這正是第三至七篇詩人最大的期 望。
C. 本篇指出,第三至七篇的哀求得蒙垂聽,因為人是耶和華所眷顧的。
D. 本篇(這一組的結束)提到神給人尊榮(5節),回應第三篇(這一 組的開頭)神使詩人得榮耀(3節;另參四2,七5,詩人正受別人羞 辱)。
E. 本詩指出耶和華的名何其美(1、9節),第五篇提到愛耶和華的名的人 可以靠祂歡欣(11節),第七篇也以歌頌神的名作結束(17節)。
F. 本篇表達一重要的思想:人雖有王者的身分,在世上作神的代表,卻不 能因此不用經歷苦難(三至七篇),尤其是別人的迫害。
3. 本篇和第一、二篇的關係包括:
A. 本篇第4節的人算甚麼是智慧書探討的問題,且常和患難相連,這補充 了屬於智慧詩的第一篇只提及義人蒙恩順利。
B. 本篇回應了第二篇(有關彌賽亞)。本詩第4節的「人的兒子」(原文 直譯)令人想起二篇12節的「子」(另參但七10~14的「人子」)。下 一篇(第九篇)的標題調用慕拉便,意為「子的死」,這會否暗示人子 的死呢(來二9)?
1. 本篇和前一篇(第十五篇)的關係包括:
A. 第十五篇問及誰能進到神面前(1節),本篇的詩人把耶和華擺在他 面前,神在他的右邊(8節),這和在神面前有關(希西家的話;賽 三十七14)。
B. 第十五篇提到誰能住在神的 聖山 (1節),本篇的詩人指出他愛 聖民 (3 節),暗示這些人可以住在 聖山 。
C. 第十五篇的重點是進到聖潔的神面前的人必須聖潔(可另參利十九 2),本篇第3節就提到詩人喜愛聖潔的人( 聖民 )。
D. 第十五篇指出,進到神面前的人要遠離惡人(4節),本篇的詩人喜愛 敬畏神的人,也不和拜偶像的同夥(3~4節)。
E. 第十五篇提到義人永不動搖(5節),本篇的詩人指出他永不動搖(8 節),本篇第9節的 安然居住 也回應在聖殿的安穩。
F. 十五篇1節的 帳幕 和 聖山 (接近神的地方),與本篇第10節的 陰間 (離 開神的地方)相對。
G. 第十五篇論到入聖殿居住的人應有的表現,本篇一開始就提到詩人要投 靠神,這常和進到聖殿這避難所有關;本篇第7節的 指教 和 警戒 回應第 十五篇有關誰可進入聖殿,本篇第9、11節以神為樂,是到聖殿敬拜神 的人常感受的。不但如此,第11節的 生命的道路 (讓詩人進到神的面前 的途徑)也正是第十五篇所探討的主題。
H. 第十五篇和十誡相關,本篇開首也暗示十誡的第一、二誡(1、4節)。
2. 本篇和其他信靠詩(如十一,二十三,二十七 篇 )都強調:
A. 投靠神故不用懼怕(十一1~2〔不用逃走〕,十六1、9〔 安然居住 〕, 二十三4〔 不怕遭害 〕,二十七1〔 我還怕誰⋯⋯懼誰 〕、3、14)。
B. 神的安慰及保守(十六5、8~9,二十三4,二十七5)。
C. 信靠神和親近神(十六8,二十三4、6,二十七4),這些詩又常提到 神的面、神的殿和神的住所(十一7,十六11,二十三6,二十七5、 6、8)。
D. 親近神帶來的快樂和平安(十六11,二十三2、5,二十七6)。
E. 神的好(十六2譯作 好處 ,二十三6和二十七13作 恩惠 )。
F. 第十一、十六和二十三篇都提到 杯 (十一6,十六5,二十三5),而第 十六和二十三篇的「杯」暗示神是詩人喜樂的源頭,回應神的「好」不 單使人得到物質供應(如房地產),更是使人有真正的快樂。
習
1. 詩人勸導會眾不應作哪三件事?以及對耶和華的律法作哪兩件事? (1~2節)
不應作的三件事 對耶和華的律法要作的兩件事
不
提示:
2A. 請解釋以上三件不應作的事是甚麼意思?
不從直譯「不行」;計謀直譯「建議」;道路可指「行事為人」;座位象徵 「聚會」「會議」。
2B. 怎樣才可晝夜思想耶和華的律法?
3. 請分享以下其中一條。
A. 你用甚麼方法幫助自己晝夜思想神的話語?試以實例說明。
B. 要晝夜思想神的話語時,你遇見甚麼困難,你想組員如何幫助你解決 這些困難?
4. 詩人用甚麼比喻惡人?惡人的結局又是怎樣?(4~5節)
5. 以上的比喻有甚麼含義?與惡人的結局有甚麼關係? 提示: 可參賽十七13,四十一15b;何十三3。
6. 請分享你的經歷或見聞,只須回答其中一條。
A. 作惡的人的下場(可引聖經人物為例)。
B. 知道惡人的結局,對你行事為人有甚麼提醒?
7. 請找出第6節的重複字眼。
8. 以上的重複有甚麼不同?它們跟第3及5節有甚麼關係?
9. 請分享你擇善棄惡的經歷。那次是甚麼推動你,使你行義不行惡?
參考答案
1.
本文摘自李錦棠先生撰寫的《詩篇(卷一)》(明道研習本),將於今年10月出版。
不應作的三件事
1. 不從惡人的計謀 1. 喜愛
對耶和華的律法要作的兩件事
2. 不站罪人的道路 2. 晝夜思想
3. 不坐褻慢人的座位
2A. 不從惡人的計謀直譯是「不行在惡人的建議中」,是指不按惡人的建議行事。不站罪人的道路指不 像他們那樣「行事為人」;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指不和他們同夥,不與他們為友。「坐」是回應第一句的 「從」(原文是「行」)和第二句的「站」,三個動詞象徵一切行為。總體而言,三者是指到要跟惡人 劃清界線,不跟他們同流合污,不像他們那樣待人處事。
2B. 首先,正如詩人所說,必須「喜愛」耶和華的律法。「喜愛」在此的意思是「喜樂」和「喜悅」, 這種快樂是發自內心的。詩人指出蒙福的義人是以耶和華的律法為樂,即表示他樂於遵行耶和華的話 語,並喜愛神的教導。因為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才會晝夜思想。
「晝夜」是兩個對比代表全部,意即「常常」,不用解作24小時,或1440分鐘。
「思想」在原文可指「發出聲音」,七十一24譯作「講論」,一一五7譯作「出聲」,所以思想可 解作「唱誦」。
晝夜思想耶和華的律法,可指一有機會就誦念或唱誦耶和華的律法。當然,這樣的行動最主要是有 助於思想和牢記神的話語。
3. 自由分享。
領組提示: 組長可盡量鼓勵組員分享每天讀經的難處,甚至大家一同釐定讀經的時間表,彼此支持。
4. 詩人用「糠秕被風吹散」比喻惡人。惡人的結局就是在審判的時候,必站立不住。
5. 「糠秕」是指農夫打穀時篩出來的穀皮,象徵「無根」「無分量」「無價值」,跟第3節栽在溪 水旁的樹(堅定不移和多結果子)形成對比,糠秕和樹都是與農事相關的比喻。樹(義人)對人是有用 的,且為神所用;糠秕(惡人)對神則全無用處。「被風吹散」暗示他們轉眼間就消滅,毫無價值。
總括而言,詩人要指出惡人是無價值,不會長久,這也正跟他們的結局吻合,就是他們在審判的 時候,必站立不住。由於他們全無用處,加上所做的惡事,在審判之日,必然受到神的審判,這也可顯 示出他們像糠秕一樣,很快消逝。再者,值得注意的是,糠秕常和神的審判相連(參賽十七13,四十一 15;何十三3),所以這是惡人的終極結局。
6. 自由分享。
領組提示: 作者將義人和惡人的結局對比,目的是鼓勵會眾離惡行義。6A是想藉組員的分享,集思廣 益,讓組員更多且更深明白惡人的結局,6B則彼此鼓勵,一起決意離惡行義。
7. 道路(2次)。
8. 第一種道路是義人的道路,第二種卻是惡人的道路。兩者的結局大為不同,前者是耶和華所知道 (《新譯本》譯作「看顧」)的,後者則是滅亡。
第3節指出義人的道路會多結果子和盡都順利,第5節指出惡人最終是在神面前站立不住,第6節 就延伸上文的意思,指出箇中原因:神只會看顧義人,不會看顧惡人。換言之,第6節是因,第3、5節 是果。再者,第6節強調兩種道路(生活方式)的不同結局,是要催迫會眾去擇善(1~3節)棄惡(4~5 節)。
9. 自由分享。
領組提示: 詩篇第一篇的詩人鼓勵人要擇善棄惡,這條應用題的目的是想以實例鼓勵組員去實踐,這是 承接6B,再加強力度,不只停留在理念上要擇善棄惡。
明道通訊 第15期
基督徒做決定時喜歡尋求神的旨意,但不一定記得聖經所提到的 神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16至18節指出: 要常常喜樂,不住 的禱告,凡事謝恩 ,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為信徒所定的旨意。明 道社實在有說不完值得謝恩的事。
1. 我們為了能參與推動信徒明道和行道感謝神。過去三十 年,美國芝加哥附近的柳樹溪(Willow Creek)教會在 該國極有影響力,其發展的迅速令人驚訝且欽佩。想 不到的是,2007年8月該教會發表調查名為《揭示》 (REVEAL)的報告,指出該教會在培育信徒上犯了嚴重 的錯誤,一向只著重推動信徒參加各種的聚會,卻忽略了 幫助他們自己追求靈性長進,尤其是藉著讀經「長大成 人」。如該教會的主任牧師海波斯(Bill Hybels)表白: 「我們犯錯,忘記了:第一,教會應幫助真心相信的基督 徒知道如何『自己覓食』(self-feed),讓靈命得餵養; 第二,教會應一早教導他們不只在聚會讀經學道,更要曉 得自己讀經及使用不同的屬靈操練。」明道社創立之目的 就是幫助信徒自己讀經、解經及實踐聖經真理。
謝
恩
鄺炳釗
社長
2. 我們為了聖經精讀團契及參加者感謝神。2006年明道社 著手探討及計劃成立這團契,2007年黎永明弟兄加盟後 正式推行。今次我參加,看見來自230多間教會的弟兄姊 妹(627位),聚首一堂研讀詩篇,心裡充滿感謝,因他 們不但喜悅神寶貴的話語,願意一同學習,將來又可在自 己的教會和其他地方與人分享聖經。
3. 我們為了願意成為組長的弟兄姊妹感謝神。今次有51 組,共100位組長,他們除了要花時間預查及準備,還要 帶領每次的討論及關心組員;他們付出不少的心血和時 間,明道社感激萬分。
4. 我們為了四間合辦精讀團契的教會感謝神。除了由開始就 與我們同工的九龍塘宣道會、播道會港福堂、第一城浸 信會,今次還增加了便以利會油麻地堂。它們不但借出地 方、鼓勵信徒參加,還安排教牧協助我們。我們不但感謝 神,也向它們的教牧和長執致謝。
帖撒五章16至18節吩咐我們要凡事謝恩,也提到 不住的禱告 (當我們做這兩件事時,就更可 常常喜樂 )。懇請弟兄姊妹為明道社 不住代禱,求神幫助我們持守成立時所領受的異象,忠心地推動華人 信徒藉著讀經,成為self-feeder,靈命得以長進,行事為人更像主基 督。
2008年4-6月讀經課程 詳情請瀏覽明道社網站 www.mingdaopress.org。
香港明道訓練班
課程、講師 日期 星期
地點 公義與慈愛 研讀俄巴底 亞書與約拿書 黃天相博士
5-26/4 六 4 下午2:00-4:00 大埔浸信會 7-28/5 * 三 4 晚上8:00-10:00 中華宣道會友愛堂定福中心 (屯門) 13/6-4/7 五 4 晚上7:30-9:30 循理會賜恩堂(深水埗) 從歷代志看神大能的作為 黃福光博士
軟弱的神僕.榮耀的職事
研讀哥林多後書** 張永信博士
下午2:30-4:30 宣道會荃灣堂
宣道會北角堂真理樓 8-29/5
萬主之主 研讀啟示錄 孫寶玲博士 9-30/5
試看人生 研讀傳道書 謝慧兒博士
歸納式研經法工作坊 黎永明先生
21/4-19/5 (12/5放假)
晚上7:30-9:30 宣道會美孚堂
晚上7:30-9:30 深水埗崇真堂
上午10:00-11:30 宣道會元基堂(元朗) 你懂得神的心嗎?
約拿書研經工作坊 凌民興先生 16/6-7/7
4 上午10:00-11:30 宣道會元基堂(元朗)
* 中華宣道會會友參加此課程,請向中華宣道會友愛堂報名(查詢請電:2450 2380)
** 宣道會會友參加此課程,請向宣道會區聯會報名(查詢請電:2381 3177)
香港查經加油站
主題、導師 日期 星期 堂數 時間 地點 共享詩篇靈筵
黎永明先生、雷小龍先生 29/4-24/6 (27/5放假) 二 8 晚上7:30-9:15 百德浸信會(銅鑼灣) 學員福利:學員可於課程期間以八折選購明道社產品
加拿大明道訓練班
主題、導師 日期 星期 堂數 時間 地點 啟示錄 鄭彼得牧師 3-24/6 二 4 晚上7:00-10:00 宣道會福群堂
報名或查詢,請聯絡加拿大辦事處 電郵:canada@mingdaopress.org 電話:(1-778) 389 6554 傳真:(1-604) 434 6554
讀者回應
/ 明道讀經課程報名表
若表格不敷應用,歡迎自行影印或到本社網站下載
本社只接受清楚填妥全部項目的報名
中文姓名:
(牧師/傳道/弟兄/姊妹)
英文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屬教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話: ____________________電郵: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成為明道之友,收閱有關資訊,並為明道社禱告
□ 奉獻支持
□ 日常運作支出 ____________ □ 出版 ________________
□ 聖經精讀團契 □ 訓練班
□ 其他 ____________________ 合共:
□ 參加聖經精讀團契、查經加油站,請把資料寄給我
□ 報讀明道訓練班:(首次報讀者,必須請所屬教會牧者簽 名推薦 )
課程 日期 費用
公義與慈愛 研讀俄巴 底亞書與約拿書
□ 5-26/4 □ $280 □ $300 □ 7-28/5 □ $280 □ $300 □ 13/6-4/7 □ $280 □ $300
從歷代志看神大能的作為 □ 6-27/4 □ $200 □ $220
軟弱的神僕.榮耀的職事 研讀哥林多後書 □ 7-28/5 □ $280
逾期報名,恕不接受 □ 8-29/5
萬主之主 研讀啟示錄 □ 9-30/5 □ $300 □ $320
試看人生 研讀傳道書 □ 15-22/6 □ $300 □ $320
歸納式研經法工作坊 □ 21/4-19/5 □ $100 □ $120
約拿書研經工作坊 □ 16/6-7/7 □ $100 □ $120
共享詩篇靈筵 □ 2 9/4-24/6 □ $350 □ $370
合共
奉獻及繳費辦法:
1. 劃線支票:抬頭請寫「明道社有限公司」或「Ming Dao Press Ltd」
2. 銀行存款:存入匯豐銀行戶口(帳戶編號:502-393523-838)
填妥回應表格後,請連同支票或銀行存根正本寄至本社。奉獻者可獲發收 據,在香港申請減免入息稅項。
您的個人資料,只會用於傳遞本社資訊及發還收據。
1. 感謝神!香港辦事處於1至2月舉辦了多個課程,參加人次超過1100,為著他們每 週勤奮學習神的話語而感恩。
2. 感謝神!加拿大辦事處於6月舉辦啟示錄課程,請為講師及參加者祈禱,令他們獲 益良多。
3. 感謝神!香港辦事處於3至4月獲邀到以下九間教會主領主日聚會,鼓勵信徒勤讀聖 經,建立靈命:宣道會宣福堂、基督教會葵涌真道堂、播道會天恩堂、禮賢會彩雲 堂、五旬節聖潔會屯門堂、信義會信愛堂、宣道會宣信堂、中華基督教會大埔堂、 宣道會青衣堂。
4. 感謝神!今年明道研經大會將於4月24至26日舉行,講員為區應毓博士,明道聖經 講座則於10月24至27日舉行,講員為Daniel I. Block,求神賜福統籌的工作。
5. 感謝神!麥啟新博士和胡維華博士答允替本社撰寫註釋書。本社深慶得人,求神使 本社的作者,工作有力,佳作早日出版。
明道研經大會
報名表
本社只接受清楚填妥以下全部資料之申請
姓名 : ( 中文 ) ( 英文 )
電話 : 電郵 :
地址 :
所屬教會:
( 個人資料會用作傳遞本社消息 )
場次
請剔取門票數量(每人限取兩張)
A. 4月24日(星期四) 7:30-9:30 p.m. □ 一張 □ 兩張
B. 4月25日(星期五) 7:30-9:30 p.m. □ 一張 □ 兩張
C. 4月26日(星期六) 3:00-5:00 p.m. □ 一張 □ 兩張
索取門票方法 : ( 請選擇其一 )
索取電子門票 網上登記,可登入www.mingdaopress.org或 將此報名表傳真至2986 9926
索取印刷門票
請將此報名表連同已貼上HK$1.4郵票的回郵信封寄至 明道社,信封面請註明「索取明道研經大會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