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神學研究中心簡報 2

Page 1

簡報2 華人神學研究中心(CSCC)

11/2012

另類的尋根熱 哲學家們給予無根的現代人一個當頭棒喝:沒有歷史就沒有「人性」! 歷史學家更要我們注意這種無根的現象造成的社會、政治悲劇:“那些不從歷史中吸取教訓的人, 就淪為重覆悲劇的人”!沒有歷史感的思維,就很容易陷入歪曲事實的危機。可是,沒有歷史的根 據,也就沒有未來。神是歷史的主,要明白神的屬性與作為,就要從歷史中研究。聖經也同樣紮 根在歷史中;基督教是一個與獨一真神相遇的信仰,而教會歷史就是這千變萬化的相遇的記錄。 基督教也是一個不斷反思的信仰,教會歷史就是這種反思、重整的記錄。 近期來,福音派神學家開始轉向尋求基督教的根,主要發覺現代的神學思維,要嘛太遠離傳統的 信仰核心,要嘛就是死守一些不合時宜的舊傳統,兩者都是大大地限制我們理解並追尋又真又活 的神。 基督教的傳統,除了最重要的聖經權威之外,還有早期教會留下來的信仰與神學總綱,讓教會有 了鞏固的信仰根基。但是經過這兩千年的教會歷史中,基督教在西方的發展漸漸成為主流思維, 一切其它神學的反省幾乎要經過這個主流的思想的澄清與批判;可是在這“亞洲世紀”的今天,這 樣的做法開始出現裂痕, 主要的原因是“神學反省”離不開其“處境的範疇”,西方神學受到純西方 的處境所支配,對西方信徒來說,就相當得心應手,可是對亞洲(尤其是中國處境的信徒)就會 有些彆扭了。也因為這樣,中國處境中的神學反省,除了要忠於聖經外,更加要尋找真正基督教 的“根”,回頭橫跨西方的神學反省,回到早期教會的信仰與神學總綱中,即是早期教父學的研究, 從新思考基督教神學的“根”,以至能重整屬於亞洲的處境神學路線! 在中國,這種“另類的尋根熱”開始在學術的圈子中進行,尤其對奧古斯丁的神學研究,如雨後春 筍地發展!雖然,研究學者們各持不同的動機從事早期教父學的研究,但是漸漸地已成氣候。 以中文研究教父學,難免要有教父原著資料,所以現在其中一項最熱門的出版資料就是翻譯這 些教父原著。我們華人神學研究中心的主任陳廷忠老師也被“捲入”這尋根的熱潮中,如火如荼地 做了相當多的研究與翻譯。以下就是他在這個尋根熱潮的貢獻,希望能 抉拋磚引玉,有更多的華人學者能參與從事這些前衛性的事工。 早在1999年時,陳老師已經為香港的中國神學研究院之期刊寫了一篇專 文:《古典詮釋者奧古斯丁》,探討早期教會給聖經的詮釋方法與啟 迪,讓今日信徒窺探當時聖經與信仰密切的相互關係。 但是,正式加入這個教父學的尋根熱潮,還是陳老師開始到北京大學教 學期間發起的,主要是當地的學術出版社正在羅列各方學者,希望能在 短期內出版教父著作的中譯本。由於時間與教學範圍的限制,陳老師無 法參與翻譯工作,而且大陸也有一群良好的翻譯者。出版社知道陳老師 其中一項專長是教父學,就請他為中譯本寫導言,包括介紹教父,以及 其著作的信息與神學。到目前為止他已經為三個教父著作的中譯本寫了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