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華人神學研究中心
No. 6 (2018)
當代中國大陸的基督教研究
1
林子淳博士 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香港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
(編者按:林子淳博士今年趁安息年期間前來華
至於新教方面,來華傳教士最早要到十八世紀才出現,
人神學研究中心作訪問學人,進行為期一個月的
但不幸地這也是發生於一個東西方在政治上開始產生張
研究和寫作。本文是林教授提供關於中國基督教
力的時代,而宣教活動也難免糾纏於殖民歷史中。 4 及至
研究的歷史和課題,讓我們更能理解近期來的發
二十世紀初,當清帝國覆亡以後,中國學界更順應激進
展,望能成為研究有關課題的學者有初步的資料
的啟蒙運動思想,出現了反宗教以至非基督教運動。為
和參考,也讓關注中國基督教發展的弟兄姊妹有
了回應時代的挑戰,一批基督徒的知識分子開始在學界
進一步的了解。)
代表基督宗教發聲,被逼在巨大的政治社會變化中,迅 速地進行新一波的基督宗教本色化運動。
一、知識分子在中國基督教史中的位置
2
按照貝萬斯和施羅德在《演變中的永恆:當代宣教神
按照信史記載,基督宗教首次入華是在公元七世紀左
學》(Constants in Context: A Theology of Mission for To-
右,比起不少歐洲國家更早。雖然景教至今留下可資研
day)中的定義,基督宗教的宣教史可大致將其使命分為
究的材料不算很多,我們也不能肯定當時是否有本地人
三大類別:以拯救靈魂和拓展教會為目的、以發現真理
入教,可是現存可資探究的歷史材料,明顯乃出於具深
為目的、以獻身於解放和轉變為目的。5 當然,在實際操
厚學術根柢之信徒手下,故至今仍吸引世界各地許多學
作中這三者從來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相互共存和影響
者的注意。
著。但若從這分類來看,中國知識分子歷來在中國基督
及至十六世紀末,亦即新教改革之時代,可能是當代歐
宗教的宣教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主要集中於第二類
洲最具學術訓練之一批學者 ─ 利馬竇(Matteo Ricci)
型,即以發現真理作為宣教目的,而這也符合以儒家為
和繼後的耶穌會士們,把天主教信仰和文藝復興以來的
中國高端主流文化傳統的理念。
西方學術帶來中土。他們成功地吸引到儒家士大夫 ─當
古往今來,知識分子在不同社會中一直有著塑造社會價
時的知識分子 ─ 的注意,並且在學者中甚至在朝廷和皇
值和高端文化的角色,對於在帝國時代的中國來說更是
族裡,陸續有人願意受洗進教,更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儒
如此。儒家知識分子除了是高端文化的承載體和傳承者
家學術的發展,這是知識分子在中國基督教發展以來,
外,更組成了朝廷中的官僚制度,因此若能與他們交
明顯地產生第一波的作用。3
流,必然能對整個中國社會和價值系統產生廣泛和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