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ute read

清大陽明合校公聽會 賀陳校長:我有把握

不是已經確定要跟交大合校了嗎?

2016 年陽明大學和交通大學曾有意合校,但因陽明師生認為資訊不夠透明和程序過於倉促而破局。最近陽明又有合校的意願,於今年 7 月派出「中長程校務發展策略研議任務小組」至清交兩校參訪。雖然在這幾個月中曾有些新聞報導中提到陽明與交大已確定合校,事實上,直到 9 月 26日,陽明大學才在校務會議上表決通過啟動合校程序,至於最後陽明大學選擇與哪所學校合併,則要等到下一階段的會議中決定。

Advertisement

清大校方快速召開公聽會

清清大召開第一次清大陽明合校公聽會,賀陳弘校長說「公聽會不是宣布我們已經決定的事,而是讓大家發表意見,共同找出怎樣解決情感面與實際面的問題」,希望面對併校這樣的歷史大事,能夠用審慎的態度來對待。並且在有高度共識、眾人曰可的背景之下來完成併校。

校長接著也提到「和過去併校不同的是這次有很大的競爭對手」,並邀請參與公聽會的同學們一同高呼「我們對併校有信心!」,有意與近日發布併校新聞稿的交大校方在氣勢上一較高下,讓陽明校方看見本校行政高層對於合校的高度意願。

同學質疑重疊科系是否會再度消失

公聽會上不少位生科院的同學對於合校後教學單位的整併表現極大的關心,擔心若與陽明合校,與竹教大併校時部分重疊科系消失或被縮編的情況是否會再度發生。對此校長則表示,與竹教大併校後,每一個老師的移動和教學單位的變動,都是經過該單位每個老師大量討論後的結果,雖然不能滿足所有人的希望,但都是大部分老師認為妥當的情況。在整併過程中,學校高層會把決定權留給教職員去商量對他們最有益的發展方式,而不會由上對下去要求變動,在未來與陽明合校也會尊重各系所的意願。

陽明同學對於合校的看法

本報隨機訪問四位不同科系的陽明大學的學生,四位同學皆不清楚清大舉辦過這場公聽會。其中某位不願具名的醫學系三年級同學說,「反對最大的理由大概就是學校認同吧,就像我們不會希望台灣被中國大陸合併。自己和身邊的同學都不支持併校,因為校隊之間的情況不知道怎麼處理比較妥當」。今年從護理系畢業的蔡同學則說「基於課程會更多元化而支持合校,但是交通問題和校名是需要好好討論的」。

與竹教大的合校經驗:加分還是扣分?

與竹教大合校後,在交通、宿舍、選課上皆出現不少問題,部分印證了併校前同學們不安的猜測。有些同學認定與竹教併校結果是失敗的,不理解學校為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又急著要合校。校長則說「所有的問題當然不可能在合校第二天立刻做到一百分,但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到最好的解決」。

在公聽會上有同學提到,交大校友已承諾若將來與陽明合校,將捐贈 48億元興建智慧醫院,那麼清大能得到陽明青睞的關鍵優勢會是什麼?校長則回答,交大的智慧醫院距離一個具備完整功能的教學醫院還有一段距離,這個醫院對於交大的意義或許大於對於陽明的意義。至於清大的優勢在於合校的經驗,知道真正實務的眉角在哪裡。

和陽明合校的意義和迫切性

校長認為,台灣的高等教育不是沒有機會,而是沒有一個正確的作法。「清大的學術表現在中小型大學是全球前十名,相信陽明也是。個子大的話,將更容易被看見,也會吸引到更多的優秀老師和國際學生,讓校友行走更有風,然後形成一個好的循環。」此外,提供更廣泛、更多元的學習機會是一流大學必須要做的。

「合校這件事對台灣社會有重大的意義。我們做事情不是希望對自己有百分之百利益的事情才去做。在一兩年內還無法解決合校初期的問題是事實,但會一直的持續改善,盡量讓問題極小化」。人社院某位不願意具名的同學則表示,「我並沒有偉大到要為了學校未來的發展,承受合校磨合期對自己權益的傷害」。

最後不論陽明選擇與清大或交大合校,學生們的權益都需要被充分討論和爭取。

This article is 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