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8 2017
ISS x服務聲 Institute of Service Science
清大服科所 106 級 迎新溯溪
服務科學導論課程 參訪大山北月
師長 這麼說
王 俊 程 所長 This semester we started to set up a new space designed for students' casual interaction between classes. This is part of the essential space in knowledge sharing environment, the so-called "Ba" or 場 . All the interior designs and the operation processes are done by current Master students. Thanks to these classmates' efforts, you can enjoy your lunch box with a group of friends sitting on cozy sofas, or grab something to eat before your next class and pay by the one and only ISSPay (TM). Your team can enjoy lively discussion without worrying about the "white eyes" from your neighboring students. We are so grateful that whenever an idea initiated there will always be spontaneous offer of help and outpouring support to make it better. We also are actively hiring new faculty members to join our already strong faculty team and take active roles in the four fields we focus on. You may have participated in several invited talks over the past months. How do you feel? Hiring new faculty is an important and extremely careful process. We did it with all our best prudence while express all our hospitality.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some favorable outcomes. I know you are too. Let's keep making things happen!
雷 松 亞 教授 新年快樂 ! Our wonderful little institute is almost 10 years old and we are all looking back, while looking forward. I see so many initiatives of past years blossoming beatifully now. We have four nicely developed tracks for students to pick from: marketing/management, desig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analytics. I am happy to see our students enter their careers propelled along one or more of these tracks. Our PhD program has also emerged wonderfully with new students coming in and our first ones graduating. And I am delighted to personally engage with our alumni who are not only hiring ISSers as interns, but even bringing in R&D initiatives for our classes and research. Its great to see new students have our alumni as mentors – having an industry-wide ISS network has always been a dream for us. Most amazing of all, is that the spirit of ISS has remained strong and the sense of family we always talk about has gotten even stronger. This coming year we hope to strengthen all these initiatives with new faculty (fingers crossed), and deeper collaborations. We may not remain “little” forever, but I know we are only going to get more wonderful.
Dear ISS families, It soon will be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ISS. It’s also my 10th year since joining the ISS family. I chose to start my career here ten years ago and were not clear where this path would lead me to. Only with some confidence, I felt my decision should be right. Over the 10 years, I met difficulties and pressure here and there and everywhere: numerous nights I had to stay up late or waked up at dawn to prepare courses or presentations because I wanted to teach/present well; super anxious life because too many tasks from family and services block my time and I cannot continuously concentrate on finalizing studies; family members’ health problems even forced me to consider ending this career. Over the 10 years, I luckily have my ISS family. My professional colleagues helped me from their heart and spent their valuable time leveling up my research. Giving me opportunities and super warming feedbacks whenever they felt that would be good for me. I also met talented and hard-working students producing high level research which I believe is outstanding given their short time and training. I always received most encouraging words at the end of semester or when students graduate. Inspiring ISS families showed me that even with life
difficulties, and a challenging path (not smooth, not bright, not clear at the moment), just keep walking forward, and see things from different angles. Over the 10 years, I dreamed some goals for my career, but never carefully thought I could achieve them. They are far, blur, too good to me, too competitive with so many strong candidates, and hard-working is definitely needed. Year 2017, the 10th year milestone on this path, surprisingly is a very fruitful year with many of these goals realized. I believe it’s my ISS families always walking forward with me, so I gradually see what the path looks like. Thank you, my ISS families. Have a great year 2018.
許 裴 舫 教授
It's hard to believe 2017 is almost over -- it feels like it just started! This has been a busy year: Three ISS Masters students (Angela Hung, Celia Chen, and Dobby Yang) successfully defended dissertations that I advised, all related to unbalanced data. My first ISS PhD student, Suneel Chatla, successfully passed the PhD proposal and will be defending his dissertation next month. In summer I traveled to Vietnam for the International SCECR conference (www.scecr.org) with 3 PhD students (Mahsa Ashouri, Tonny Kuo, and Kellan Nguyen). Several of us (Soumya Ray, Nick Danks and myself) also traveled to Macau to present at the international PLS conference, about our work on PLS models and prediction. Our paper was accepted to Service Science journal, on a service analytics project that ISS folks (Furen Lin, Mahsa Ashouri, a CTM alumni and myself) did fo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n forecasting the number of grade 1 classrooms needed in each school in Taiwan in the next 5 years. Our collaborations with industry have been very strong: A close collaboration with iCHEF kept many of ISS students and faculty engaged in interesting research. We've also been collaborating with AsiaYo, PicCollage, and NewsLens through student team projects in the Business Analytics using Data Mining course. This year, I've decided to make all my videos for BADM public, so you can find them on my YouTube channel.
One great update: we're super lucky to now have a beautiful and very effective new classroom on the 4th floor! With its modular furniture, lots of white boards, and beautiful view our classes have benefitted a lot. Finally, I've been offering a free-and-open-to-all weekly yoga class in our beloved design studio Room 321 (www.facebook.com/ groups/321yoga/). ISS alumni are most welcome to join as well! Wishing everyone a happy 2018, with lots of satisfaction and peace. Galit
徐 茉 莉 教授
王 貞 雅 教授
During my conversation with a Stanford MBA graduate in the past summer, I learned that the most popular elective for Stanford MBA students is a course called Interpersonal Dynamics, which is also known as Touchy Feely class. It is a course designed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ability to create productive and 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s with people who are different than they are. While nowadays a lot of knowledge can be acquired online, the interpersonal skills cannot be improved without experiential activities. Thus, when you go to the classroom in the coming new year, take the opportunity to observe and interact with other people to authentically engage, communicate, and even influence them.
服科人是勇敢的:我們勇敢地開啟了一個全新的跨領 域的學習與研究。我們讓國際走向我們,而我們也走 入國際;我們進入城鄉,也讓城鄉成為我們學習的基 地與寶藏。 我們是熱情的:真誠擁抱彼此,成為彼此的需要。 我們自許能「透過自己的做到,成為別人的需要」。 十年以來,我們有老師的卓越學術成就與在地貢獻, 有畢業校友優秀的表現與精彩的生活。 回顧十年的師生協力,建立了我們的品牌:「我們就 是服務科學」。 期許未來的十年,服科人在校內外的各服務系統,持 續創新,從利他過程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林 福 仁 教授
林 聖 芬 教授
追求服務科學 2.0 的新境界 大陸互聯網巨頭馬雲最近針對科技和產業的未來發 展 , 提出所謂”5 新 +2H”的模式 , 也就是新零售、 新金融、新製造、新技術、新能源 , 外加文娛與健康 . 說到底 , 恰好印證了所有產業都是服務業的說法 . 其 中新能源所指的 , 就是有關大數據之運用 . 面對這樣 的產業變化 , 其實益發突顯服務之重要性 . 然而要提 升服務的量能 , 則在方法論與工具使用上 , 如果能夠 援引善用新科技 , 自然可收如虎添翼之效 . 從而朝服 務科學 2.0 轉型與升級 , 也就成為大家的使命與機遇 . 在此與同學們共勉之 .
十年前,離開台北到新竹落腳,進入清華大學開啟了 與服科所的緣分。十年間,身份從小姐變成太太又成 了兩個孩子的媽,一路跟著服科的發展,在所有的改 變中調整與成長。記得勇敢的第一屆服科同學說,能 夠成為一個系所第一屆畢業生是件蠻酷的事情。我能 有機會完整參與一個系所的成立,見證他的發展,多 麼難得。在系所工作看似重複的日常,因為老師們的 信任被賦予更多更大的責任而豐富,因為能持續與年 輕世代互動而讓自己心態能始終保持年輕,陪伴了 128 位校友走過在清華學習的旅程,到現在還能被 記得,或從各種不同形式中得到感謝,是這份工作的 小小虛榮更是莫大的能量。特別謝謝曾參與服務聲編 輯的同學,沒有你們的幫忙,電子報不會順利出刊。 我們全家都好喜歡的電影功夫熊貓中有這樣一段話”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That is why it’s called the present. “ 新的一年,讓我們放下已經失去的,珍 惜現在擁有的,期待尚未到來的,祝福所有服科人平 安快樂。
劉 軒 妏 秘書
服科成員
今年服科所從各領域又網羅了許多人才,目前碩士班 38 人,分別來自語文、理工、商管、
人文與設計等領域,除了多元的知識背景以外,目前博班的 13 位學長姐們皆來自於不同的
國家,分別有印尼、印度、台灣、伊朗、南非、越南、祕魯、越南,在這樣的環境下,不僅 能透過跨領域的知識交流拓展知識的廣度與深度,還能與不同文化的同學們交流增進國際 觀,這些都充分展現了服科所多元、跨領域等特質。
106 年學度,除了以往完善的招生制度以及在面試完後的服科說明會之外,同學們為了讓新
生能體會服科的服務精神,讓新生體驗了這學期新的無人商店服務,而教授們為了能更回應 到新生的需求,在面試過程中收集了新生想問的問題,並於面試後的說明會直接解惑,希望 新生能充分體會到服科的精神。另外在服科所中,教授與學生之間彼此教學相長,如同亦師 亦友的關係。所以在這裡誠摯地邀請任何對服科所有興趣的人才來參與服科這個大家庭。
服科 活動
迎新溯溪
溯溪是服科所新生入學後的第一個活動,這樣的傳統從服科創所以來維持至今。今年由
" 就是晴天 " 團隊帶領我們到新竹尖石鄉的那羅灣溪逆流而上。在溯溪的過程中,面對大自然的 挑戰,大家努力克服各項艱難的任務並順利抵達終點,也因此更認識彼此及了解團隊合作的重要 性。也感謝 Soumya、Galit、俊程老師一起與同學參與 !
結束完溯溪後,我們來到服科所的第二個家,由大學長 Peter 經營的大山北月,品嘗在地健康的
食材料理出的美味佳餚。餐後,大家一同反思、分享,整頓一整天的思緒,為將在服科展開的奇 幻旅程做好準備。
所運會 & 聖誕趴
溯溪活動後,緊接著 12 月,所運會正式登場,是個難得可以一同出來運動的
機會,進行比賽項目有籃球、羽球、排球等,A、B 兩隊在比賽前,也都如火
如荼的進行特訓呢 ! 可惜當天天候不佳,僅比了羽球項目,最後由 A 隊拿下勝 利,獲得免費的 pizza 晚餐。
所運會當晚,聖誕趴緊接著進行,大家一同享用 pizza& 烤雞,一起邊玩懷念
小遊戲 - 皮卡丘打排球。此外,主辦人 - 卓郁 也準備了有趣的團康遊戲,讓大 家在歡笑中渡過美好的一天。
服科吃春酒 寒假與過年,一段歡樂的假期,而春酒就是為了這段假期做一個結尾。在一家豪華的餐廳, 一個和樂融融的服科大家庭,一連串歡樂的表演,同學們回顧上學期學到的事物,學長姐學 弟妹之間交流有趣的經驗,教授們輕鬆地談天著,用最歡樂的方式去迎接新的一年、新的挑 戰。
所友回娘家 一年一度服科大日子來囉 !!! 服科出產、品質保證的 ISSer 回來大團圓 !!!
老師與學生們一起相聚、聊天與用餐,會中也有準備溫馨的回顧影片,老師們帶著各門生親 自獻上祝福,大家穿著所服再次回到學生的時光,接著也有精采有趣的破冰活動,透過支援 前線讓各世代之間快速交流融合,記錄各位前輩們的祝福與關心,用最完美的一句話畫下句 點 :「服科的門永遠為你敞開」。
服務人文體驗營
碩二
吳映嫻
在體驗營的三天活動當中,接受各式各樣的刺激與挑戰,經歷了從頭到腳、從裡到外、從身 體到心靈的洗禮。很多時候身心都感到非常疲憊、難受、不舒服,想要就此罷手放棄;但因 著身旁夥伴的眼神及鼓勵,促使自己咬牙撐住,然後繼續一起經歷汗水的流淌,溫柔地攜手 彼此向前挺進。這場服務人文的體驗,讓我對「全力以赴」、「把人放心上」產生更真實、 更認清自己的體會與領悟。 碩一
王俊人
今年我參加了第 902 梯服務人文體驗營,透過層層關卡的考驗,探索自我的價值,體驗服 務利他的學習歷程。很多時候我們腦袋也許都「懂得」,但是要真正去實踐卻常有藉口,合 理地一再暫緩我們該做的事,服務人文體驗營給了這個機會,讓我們可以立即「做到」。然 而,嘗試改變的過程,需要不斷與自己、與他人對話,認清個人的角色定位,以及可以為團 隊帶來的貢獻,藉著一起迎接挑戰、克服挑戰,使我們能夠持續成長,也對「服務」有了更 深刻的體悟,無需花費大筆金錢或力氣,只要我們把人放心上,並實際去實踐,服務他人就 是這麼簡單。
實習始業 / 結業式
服 科 所 在 碩 一 到 碩 二 的 暑 假 之 間 安 排 了 暑 期 實 習, 目 的 是 讓 大 家 能 有 一 個 舞 台
去 發 揮 過 去 一 年 的 所 學, 所 以 實 習 始 業 式 就 像 是 一 個 海 選 大 會, 大 家 一 方 面 分 享 彼 此 趕 興 趣 的 產 業 以 及 想 扮 演 的 角 色, 同 時 也 能 讓 大 家 了 解 彼 此 對 產 業 的 看 法 以 及, 另 一 方 面 宣 告 自 己 將 會 在 暑 假 期 間 全 心 投 入 實 習, 帶 著 服 科 的 品 牌
走 出 校 園, 期 許 自 我 表 現 能 讓 業 師 們 能 對 服 科 學 生 印 象 深 刻, 進 而 共 創 價 值。 對碩二的學長姊而言,實習是檢測第一年課堂學習與跨領域合作的成果,也是指引日後寫論 文或找工作的方向之一;對碩一的新生來說,是聆聽經驗、尋找興趣並近距離認識公司主管 的機會,藉此拓展人脈、尋找未來人生方向的重要活動之一。
學長姐們的工作地點跨及全球各地,有中國大陸、法國、以色列等;實習地點包括工研院、 IBM、玉山銀行等;工作內容也是相當豐富,有使用者研究分析、區塊鍊、資料分析等。我
們可以看到服科所的發展多元化、全球化、不受限,重點是我們將「把手弄髒」、「同理使 用者」、「挑戰不可能」等服科的精神帶到各地,帶著服科一起去旅行 !!
2017 USR 設計思考工作坊 今年 11 月由服科所姐主辦的設計思考工作坊,活動探 討主題為「新竹市與橫山鄉的城鄉價值共創與共好」,
與政府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合作,提供產學 合作最好的機會,活動以新竹的橫山為主要場域,集
眾人之力腦力激盪、透過設計思考的流程 :EMPATHY、 D E F I N E 、 I D E AT E 、 P R OTOT Y P E 、 T E ST I N G 、
STORYTELLING,致力解決城鄉發展的各項議題 ( 農業 發展、交通運輸、教育落差等 )。
活 動 第 一 天 在 橫山國中進行,碩二學長姐們化身為 COACH 與 TA,帶領我們設計訪問綱要、挖掘潛在問題
並透過各樣活動激發大家的同理心,過程中好玩好笑又
刺激。下午進入到各個場域,有橫山社區、九讚頭車站、 農民市集、建豐礦坑 ( 富貴車站 )、合興車站,深入訪
問當地居民、旅客,整合各個利害關係人的想法,並探 索在地的人文特色、歷史遺跡,作為之後提案發想的素 材。
第二天服科所教授與博士生、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 合作的授課導師們,投入到各組參與討論、給予指導
與意見。我們以當地整體的看見建立 PERSONA,藉由 PERSONA 的需求設計創新服務;在 PROTOTYPE 的階
段每組用樂高堆出服務的場景,從「上帝的視角」看樂 高小人體驗服務的過程,各組互相觀摩、給予意見。最
後在 STORYTELLING 的部分,我們以「第一人稱」的
角度演出修正過後的服務體驗,各組卯足全力賣力演 出,不惜變聲、變裝也要盡力詮釋自己的價值主張,讓 這次的設計思考工作坊在一片笑聲中畫下句點。
服 科 動 手 做
世界公民島 - 最
謝子昕、宋易豪、傅嘉
最有意義的旅行
嘉珍、曾嬿儒、袁維承
什麼樣的旅行對你們來說最有意義?一趟精彩好玩的冒險旅行?一趟所費不貲的豪華旅行?
還是說,一趟充滿挑戰的學習旅行?世界公民島每年邀請 100 多位台灣優秀人才帶著「任 務」去旅行,根據每年的主題不同,任務也會有不同的挑戰,2017 服科同學參與的主題是「B
型企業」,B 型企業是指對企業內部的公司治理、員工照顧、環境友善、社區照顧和客戶影 響力等五個面向去評估且達到一定水準的企業,最後選擇了「長照」議題相關的 B 型企業, 一個陌生卻又貼近生活的議題,究竟他們會遇到什麼樣的挑戰呢?
初期在報名時,要先準備縝密的企劃書,內容包括出國旅行的動機、關心的議題、旅行企劃
以及計劃書,其中計劃書包括出國前在國內的準備行動,在國外時的旅行企劃以及預期成 效,回國後的成果呈現。
出國前的準備行動包括,蒐集資料與國外企業聯絡洽談,而世界公民文化協會人脈很廣,會 舉辦許多活動,如換桌會議等,透過會議能夠遇到很多台灣業界各領域的頂尖人才,透過每 次的會議議題討論能培養出世界公民的素養,而這份素養也是出國前很必要的準備。
出國後,首先抵達倫敦市,經過一小段的光觀旅行放鬆後,馬上進入工作模式,參加荷 蘭的銀享全球參訪團,向參訪團表明我們的動機與決心,也獲得參訪團成員的贊同,「長 照」在一般人眼中可能不是一件輕鬆的工作,但我們勇於挑戰去接觸這個領域。
在銀享全球的帶領下參觀了很多荷蘭的科技創新公司,也有直接與公司創辦人對話的機 會,創辦人的熱忱與決心深深打動我們,當下得到即便我們是長照領域的外行人,都還 是很認真地去思考了「服務科學」的專業要如何幫助他們,於是我們與創辦人討論了關 於人機互動介面設計的問題,當他們在開發機器人的時候發現,如果機器人設計得太像 人類,老年失智者可能會有過度期待的現象,但如果設計得太像裝飾品,阿公阿嬤們可
能會把它當作花瓶般對待,討論的過程中我們傳達了關於服務科學「以人文本」的精神, 創辦人表示對於他們的文化而言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任何公司在做策略規劃之前都會 以此為基礎,如此肯定的回答也深深感動我們,最後也期許我們回到台灣之後,能透過 新的服務設計去翻轉大家對老人產業的印象。
元沛 農坊 專訪 共同創辦人 林儀嘉
元沛農坊 ( 沃畝股份有限公司 ),是一個以永續農業為目標的社會企業,技術方面上在傳統的堆 肥方式引入蟲體消化的技術,加速堆肥的生產;管理上導入物聯網與大數據分析,蒐集微型氣候 資訊、提供農夫做出最有效的管理判斷。如同農業的顧問公司,結合循環經濟趨勢與顧問公司的 型態,將商業模式變成植物的生命週期,經歷出生、成長、食物、廚餘等階段成為一個循環,將 自身的資源不斷與其他結合,磨合、生成、成為新的競爭優勢。
作為公司的共同創辦人之一,我代表公司參加女性創業飛燕計畫,這是一個由經濟部中小企業
處舉辦的比賽,致力建構一個健全平等的女性創業環境,舉凡企業的女性負責人或具有主管級職
位皆可參加。比賽方面分做三個類別,社會企業、新創、菁英賽,比賽過程有三關,第一關書審、 初審面試與復審面試,過程緊張又刺激,最後的頒獎典禮也是讓我此生難忘,好像走在金曲獎頒 獎的紅毯上,受到大家的矚目。
特殊事蹟 :
l APEC Yes Challenge 永續創新競賽第二名 l 梅竹之星 首獎
l 教育部大專院校扎根計畫 Top Maker l 關鍵評論網 未來大人物 農業代表 l 第二屆社企流 iLab Do It 得主
l 勞動部勞動發展署全國社會企業創新競賽 全國十強
l 與智庫驅動合作「資料英雄計畫」: 分析新竹縣政府 環保局河川水污染狀況。
l 與德國公司推廣台灣「農民自主品管計畫」,提供資金 協助農民檢驗農作物,減少食安食品來源的。問題
<< 創業歷程 >>
我在大二時想過休學的事情,因為大一常常到屏東山區部落考察、參加清大國際志工到過尼泊 爾服務;參觀核四,經常接觸社會議題、人權相關的現場或是議題,且時逢太陽花學運,覺得 自己的化工本業無法對自己關心的議題有立即的幫助。 << 目標不變,改變方向的軸轉 >> 軸轉一 : 改變修課計畫
因此在大二下只修一門化工的專業科目,其他就修人類學、社會學、兒童文學、性別學等等跟 人有關的課程,希望能學習到可以解決當下問題的專業能力。 軸轉二 : 接觸實務,邁向創業
發現其實課堂上的東西對自己的幫助仍然有限,後來聽說老師的生科系朋友復興茶葉,因為同 為嘉義人所以有心想要盡一點心力,但受限於沒有專業知識所以去找清大綠市集的學長,跟著 學長學長跑各個地方如 KPMG,一邊賣茶學習知識、一邊籌備創業。
其實一開始都是抱著幫忙與學習的心態,到處跑到處拜訪人家,2015 暑假和清大微創工坊合
辦「製造者嘉年華」,兩天下來人數將近一萬人參加,對自己來說達到一個新的里程碑。之後
持續與學長的團隊一起合作,跟著一起上 Design thinking, ideal 等課程,接的任務越來越有 難度,雖然很累但是也很開心,等到時機成熟後大家就說一起開公司,就這樣開啟了我的創業 人生。
軸轉三 : 回到學校繼續修課
透過不斷的參賽,有幸遇到 KPMG 新竹所的會計師替我們引薦到 KPMG 的永續部門黃正忠先
生。過去會認為自己是科學基礎算深的人,但是與黃正忠先生等專業的人討論時會受限於基礎 知識而無法參與太多、無法協助解決問題,因此決定回到學校將原本化工的課修完,並找化學 系最嚴格的老師作為指導教授,跟著老師做專題,不斷做實驗與維持化工那邊落後的進度。
Q: 經歷過峰迴路轉時光之後您有甚麼心得 ?
夥伴是財務背景出身,為了要了解養豬市
我的理念是 :「人生就是不斷的挑戰自己並
補足相關行業知識,例如環境工程等非財
且撐過去」因為透過大學的磨練、修了很多 很硬的課,跟了很硬的教授做專題,讓我在 在研究所的課程中如魚得水,所有的東西都
場、沼氣發電場的運作,自己找書硬 K, 經相關的領域,因此,其實沒有其他的捷 徑,硬著頭皮讀完就對了。
變得很好玩,每個東西都可以結合,這也是
Q 怎麼將創業與服科做結合 ?
望透過不斷的探索、結合最後能夠蹦出新的
我認為學會不同的「語言」很重要,不同
我在研究所選擇就讀化工與服科兩個所,希 火花。
Q: 創業過程中怎麼找到人採用你們的服務 ? 我們在新竹竹東、橫山油羅田一帶尋找農民 合作,但是大家一開始都會有戒心,不會輕 易答應讓我們進去農田,因此首先要先拉 近彼此之間的距離,透過長期蹲點建立信
任關係,然後才能比較好進行合作;但是 在合作過程中也有不盡滿意的地方,要如 何好好收尾也是一項課題。最經典的案例 是我們說服屏東養豬場引入沼氣發電,直 接讓一位夥伴進駐屏東一年,每天養豬戶
背景之間有不同的語言,在化工有化工討 論的語言,在服科有服科講話的語言,思 考模式、專業知識都不同。因為在團隊中 會有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要怎麼與他們 溝通是很重要的議題,服科提供很好的環 境,大家來自不同的領域、國家,且有課 堂上有許多的專案與計畫要執行,有很多 機會可以增強這方面的能力。因此期望在 服科能夠學到軟性、質性的東西,而且服
科也有資料分析的相關課程,可以幫助 我在分析資料時可以結合自己的 domain knowledge 找出更深層的 insight。
一起工作、生活,最後那位進駐的夥伴已
Q: 創業後有甚麼不同的體會 ?
設沼氣發電場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因此耐
創業後心境上感覺比較踏實,有個方向能
經變成養豬達人,並且成功說服養豬戶建
心非常重要,時間成本是一定要投入的。 Q: 你們做的好像是農業、植物,但是團隊
中好像都是理工背景,不是這方面的專家, 你們怎麼補足知識上的不足 ?
我們有人是利用故鄉背景,有些是農業世家 出身的,可以詢問家人相關資訊;不過大部 分是自己找 paper 或是相關的書籍自己讀。
回應到養豬戶的例子,. 去進駐屏東的那位
夠應用所學,也比較知道自己需要甚麼。 過去會認為以「人」為核心關懷才能解決 社會問題,因為社會是由人組成的,所以 過去一直以為所有問題都是跟人有關係, 但是發現常常無法解決問題,癥結在於學 問與知識沒有突破所以只能不斷在原地踏 步、一籌莫展,創業之後,思想變得比較 開放,願意多學習不同的東西,而非只想 學特定領域的知識。
服科人去哪裡
101 級 王崇懿 學長 經歷 : 中華電信 現職 : 中華電信
Q
巨量資料分析副研究員
企業電商部門 - 資深工程師
資料分析研究員主要的工作內容?
主要就是做資料分析的工作,通常會用到滿多工具,例如在大數據處理會用到 Spark,也會 用 java 寫演算法跑分析,而在分析過程中大概有兩種模式,一個是會先有一個假設,然後
會透過資料分析找出符合這個假設的脈絡,可能結果會與假設不符但同時也會找出有趣的
insight,另一個就是找一些覺得有趣的參數去做資料探勘藉此找出有顯著性的參數並用這 些參數做應用。
Q
中華電信做資料分析會有哪些應用?
中華電信接了滿多政府的案子,其中有兩個比較有趣的案子,第一個是透過分析電子發票 來找出產業中供應鏈的關係,讓政府去觀察上下游廠商以便於監督整個產業,另一個是
beacon 技術與資料分析的結合,透過人流分析找出不同時段哪個地點人流比較多以便透過 beacon 去推播廣告或訊息。
Q
資料分析研究員需要具備什麼樣的人格特質?
一般人可能會認為數學邏輯、統計要很好,但除了這些之外與人溝通技巧也很重要,因 為我們所分析的資料都會來自於不同的產業或領域,在那些產業中都會有他們的 domain knowledge,所以透過與專家的訪談與溝通找出一些 insight 對資料分析有很大的幫助。
Q
在中華電信上班的生活型態是如何?
網路上流傳著「錄取即退休」的說法,其實一些基礎的福利都算不錯,但由於這個世代變動 很快,所以也需要不斷去學習,或許不會強迫加班什麼的,但自己也都會花很多時間去做好 案子或者去學新東西,最近也轉到做企業電商的部門,算新的領域,但也滿有趣的,企業電 商跟一般的電商又比較不一樣,所以有滿多新東西可以學習。
Q
工作跟服科研究所兩年有什麼連結嗎?
在服科中會做很多有趣的專案,會了解不同領域不同人的思考方式,除了開拓視野外,服科 所傳達的服務人文的精神也影響到我看待世界的方法,雖然這些跟資料科學的技術沒有直接 的關係,但對處理事情的態度很有幫助。
Q
給服科所學弟妹們的建議?
剛升上碩一的時候其實我有點迷惘,但我認為反而是服科的優點,畢竟很多人都是出了社會 才開始迷惘,所以我認為這份迷惘對未來很有幫助,服科的課跟社會很有連結,不會給你固 定的答案,思考面向很廣,而世界就是這樣沒有標準答案,所以我給的建議就是好好過這兩 年,在過程中找出自己的定位,好好安排道路,認真過兩年絕對有幫助,服科人出社會都有 很強的適應力。
103 級 陳立展 學長
現職 : teamLab 工程師
Q
Team Lab 是一間怎樣的公司 ?
TeamLab 是一個跨學界的創意團隊,致力於實現藝術、科學、技術與創新。企業文化輕鬆 自由但又不失嚴謹,不用打領帶穿西裝但是大家的著裝還是很體面;其總公司在日本,創立 之初的業務有架設網站、建立系統、文案與室內設計等,之後在上海設立分公司,負責定期 舉辦展覽、針對大陸提出解決方案、設點等工作。目前主要業務為遊樂園、藝術類型視覺上 的展覽 ,結合系統與設計兩大專業,且團隊內部由各國專業人士組成,因此工作上跨領域 的合作與跨文化之間的溝通非常重要。
Q
為什麼會想去互動藝術公司擔任工程師 ?
最主要的原因是的作品被人家注意,看到大家滿意的、驚奇的樣子是工作中最大的成就,也 是動力的來源,剛好 TeamLab 業務之一「互動藝術」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可以應用所學,也
可以看到大家的回饋,再加上這裡的工作氣氛較為輕鬆自在,不用整天緊繃或是西裝筆挺的 擠公車上下班,因此畢業之後就到互動藝術公司任職。
Q
平常工作都在幹嘛 ? 工程師的工作內容是?
我的工作比較偏向作系統與網站這塊,不過因為結合專案因此需要與不同領域的人共同合
作,透過不斷交流、研究來定義顧客需求,藉此找到顧客的喜好,日後根據分析結果規劃系 統、設計服務架構,充分運用服務科學中「以人為本」的精神。
Q
如何找到這一份工作 ?
在 學 期 中 學 校 會 舉 辦 就 業 博 覽 會, 各 大 公 司 會 在 這 段 期 間 內 到 學 校 內 招 學 生, 其 中 TeamLab 透過 Work in Japan 的組織在學校擺攤,我就利用這段期間到清交參加兩校的就
業博覽會,根據自己的興趣與個性篩選適合自己的公司並投履歷、通過層層關卡最後進到公 司當中。
Q
工作和服科所兩年內所學有甚麼連結的嗎 ?
服科提供了學習跨文化和跨領域等團隊合作的場域,透過執行各項專案聆聽、整合不同面向 的觀點,讓大家的意見都有發揮、被看見的機會,團隊成員更願意投入、更有效率的完成整 個專案。這也是和純資工、資管背景的不同之處,過去自己是中央資管畢業的,透過服科兩 年的洗禮在業界上如魚得水,能夠跟工程師討論技術問題,同時也能與管理者或其他領域的 專業人士互相交流,當作溝通的橋樑,讓訊息傳遞更完整、計畫執行起來更有效率。另外在 剛進公司的時候,我參加了內部的研修課程,由設計師介紹服務設計、Design Thinking 等
概念,公司期望不管工程師或任何職位抱持這些精神去做事情,這也正是服科帶給我們最大 的價值。
Q
工作到現在有甚麼比較困難或辛苦的地方 ?
最辛苦的時候應該是剛應徵上工作的時候,因為自己是上了之後才開始學習日文,開會討論 都是一大挑戰,且時逢撰寫論文,兩邊都是很大的壓力,但最後靠著決心撐了過來;全職工 作後,除了生活支出之外其他適應得不錯。
Q
在日本公司擔任工程師,有甚麼樣不一樣的文化或體驗嗎 ?
在工作上沒有太大的文化差異,最大的差異是在下班後跟大家聚餐、聚會等才有許多要注意 的潛規則。比如說在台灣唱歌時習慣一個人點很多首歌,然後大家再一起唱,但是在日本是 每個人各自點一首歌,唱完再換別人點歌。這是我一開始去的時候沒有特別注意到的地方, 不過同事人都很好,都會樂意分享自己文化做事的方式,大家互相學習互相尊重彼此之間的 文化差異。
Q
給學弟妹的建議 ?
首先是研究所兩年的規劃,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想做的事,這或許有點難度但是服科所提供 了很好的場所,集結各領域的人才,透過跟大家合作的過程互相請教,能夠更了解自己對甚 麼方面有興趣,可以更快找到想做又能夠做得來的東西。另外修課方面,只從上課獲取知識 是遠遠不夠的,在這鼓勵大家參加相關的讀書會、工作坊,相關的資訊在網路或是學校社團 內都可以找到,多去看看對未來工作幫助很大。
在工作方面,我認為不用太擔心,參加就業博覽會、多問問題,在談吐之間好好展現自己到 目前所學的東西,順其自然即可,因為服科自學的風氣在現今非常重要,活到老學到老才能 保持自我的競爭力,這也是公司徵才看中的標準之一。
101 級 林潔玟 學姊
現職 : 上海指南創新 設計策略師
Q
上海指南創新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現在目前主要有兩種業務,一個是 B2B 的顧問,幫其他公司設計產品概念、product story
和找市場定位,另一個是工業設計的諮詢,由於工業設計牽扯的範圍很廣,需要顧慮到上游 物料商、下游製造商,還需要不同領域的人才,像設計師、資訊工程、結構工程師等,所以 諮詢目的就是讓能工設的案子進行更順利。
Q
設計策略師主要的工作內容是?
策略師的工作跟研究員有點像,主要的工作內容除了跟客戶確認案子的 scope,理解利害關
係人像是客戶、客戶老闆、前線工作人員、公司內部團隊等等的需求,還需要去研究案子用 戶的脈絡,幫助設計師透過研究資料去驗證設計結果,找出案子適合的調性。
Q
擔任策略設計師需要什麼樣的人格特質?
這份工作所做的研究都會與人有關,有時能透過訪談找出 insight,有時要去觀察企業流程
找出痛點,所以在研究過程中,察言觀色是一個很重要的技能,必須知道什麼時候講什麼話, 什麼樣的人要用什麼的應對等,想習得這些的技能就只能透過經驗的累積,所以在人格特質 方面我認為細膩的觀察是能夠幫助你快速學到這項技能的。
Q
如何走上設計這條道路?
就讀研究所的這兩年,會去修任何自己覺得有趣的課,像是設計的課、社群研究跟人類學, 除此之外也參加很多業界活動,聽很多演講,我第一份實習就是透過聽演講拿到的,之後有 在 AJA 大予設計工作過,後來去應用劇本,一路上的工作都跟設計相關,在應用劇本學到
分析資料的經驗與技巧,應用劇本的做法跟其他設計公司比較不一樣,他不不找痛點找亮 點,因為他們認為透過優化好的體驗來創造全新的服務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Q
一般業界都團隊都怎麼運作的?
一般在產品管理中,PM 會先從研究員或其他管道收集使用者回饋資料,然後去整理分類並 寫成 PRD 產品需求文檔,並且分配不同的工作對應到不同領域的專業人才,另外近幾年敏 捷式開發很紅,但 Scrum 通常都用在資訊產業中做快速跌代。
Q
給學弟妹的建議 ?
我覺得服科所帶給我最大的價值就是同學、學長姐與教授們,所以我的建議就是不用吝嗇分 享,多與大家交流多聽大家的想法,服科就是一個多元領域的環境,能幫助你們開拓很多不 同的視野,除了這個之外我也很鼓勵大家多參加業界所辦的活動,工作坊、演講或者比賽, 藉此去累積出自己的人脈,對未來工作會有很幫助。
學 生 這 麼 做
大家的所長辦 服科新任的所長 - 俊程教授,是一個很有創新創業精神的人,提議將所長辦公室空間提供出 來給學生們使用打造並期待能打造有一個像 google 一樣自由開放的討論空間。由曾宇葶同
學為首的幾位同學開始合力去規劃,打造出一個兼顧休息娛樂的無人商店,同學們不僅能在 此休息談天、討論報告,累了還能透過直接購買無人商店中的補給品,雖然沒有高級設備獲 精美裝潢,但這個空間也是服科精神最好的實踐!無人商店的核心功能 ISS pay,是由夏柏 仁同學獨立開發的 chat bot,除了交易功能之外,還會在不定時的時間私訊、關心同學, 在特定的時段發訊息提醒大家重要事宜,特定時段為大家加油打氣。
搞砸 之夜 2012 年某個禮拜五的晚上,五個好朋友
ISS 搞砸之夜讓大家來分享自己的挫折與
天闊地,但他們都對於成功的故事感到厭
習對方的失敗,就能讓大家離成功更近一
在墨西哥的一個酒吧,在酒於飯後開始談 煩,於是開始彼此分享關於失敗的經驗, 結果發現這樣的對談非常鼓舞人心,於是 開始舉辦更大規模的對談,於是搞砸之夜 就這樣誕生了!在服科所中,每學期都會
有很多不一樣的 project 在執行,大家在 執行這些 project 中都會遇到很多困難, 每當我們聚在某間餐廳談天時,茶餘飯後 的抱怨總是能我們感到壓力解放,於是我 們決定每學期要辦一個大家都能參予的
難題,俗話說「失敗為成功之母」透過學 些!
這學期的搞砸之夜中我們主要討論的主題 是學習,同學們彼此分享在業界、實習、 團隊合作與課堂中的經驗,有哪些挫折以 及難題,透過分享也幫助同學彼此更了解 彼此的想法也能知道更多有趣好玩的知
識,在透過服科這樣跨領域的環境中這樣 的交流更能創造價值。
Galit's Yoga Class 服科碩一 黃郁雯
每個禮拜二晚上, Galit 老師都會為大家
免費開授瑜珈課,Galit 老師的瑜珈課跟 一般的瑜珈課並不一樣,強調的是呼吸跟 精神上的放鬆,而不是身體的極致扭曲, 為什麼?偷偷說個秘密:老師的身體跟大 家一樣常用手機、看電腦、跑數據,所以 也屬「筋骨硬」一派,常說姿勢不舒服就 別強求。進入服科所後,事情與課業壓力 變重,當肩膀間的糾結越來越痛,腦中的
資料分析跑不完,瑜珈就自然而然變成 我每周的課題,花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放空,沉澱自己的腦袋,加一杯瑜珈後
Galit 高級茶加持,再回去研究資料分析 功課就更有效率了。
服科碩一 潘美霖
每個星期忙碌的課程後,Galit 老師開的瑜珈課特別讓人覺得放鬆,透過老師的引導,讓腦
袋得以暫時淨空,身體也跟著瑜珈動作伸展而感到舒暢,老師非常熱切、體貼,會主動提醒 學生的姿勢與注意事項。這門課提供給所有對瑜珈有興趣的人,不收費,且沒有瑜珈墊的同 學,也可以借用教室內多的瑜珈墊,課後又能喝到老師泡的熱茶,與老師輕鬆的談話。對我
來說,這門瑜珈課幫助我在夜晚更容易入睡,尤其在剛進入研究所的生活,其實有些不適應, 與庸碌之餘,給自己一段時間喘口氣也順便幫心靈充電,如果你對瑜珈想要瞭解多一些,不 妨來參加一堂 Galit 的瑜珈課吧 !
服科碩一 王俊人
參加 Galit 的瑜伽課是我每週的舒壓時間,雖然後來因為受傷的關係沒有再去,但瑜伽真的
對於壓力大、需要放鬆一下的研究生很有幫助,而且老師會從基礎教起,完全沒有經驗的人 也可以中途插班,老師會對初學者講的比較詳細,每個動作一步一步帶,很有耐心。此外, 老師本身瑜伽也練得很好,可以做出很多標準的瑜伽動作,也可以做出倒立的高難度動作。 我覺得瑜伽是一個讓自己能活在當下、潛心專注的運動,也能讓自己跳脫平常的繁忙生活, 既能夠消耗熱量又能夠幫助心靈淨空,推薦大家都來找 Galit 學瑜珈~ By 碩一 王俊人
所外 課程分享
多媒體網頁設計
交大應藝所
這堂課主要是給已經具有美術能力的同學 ( 不需要具備任何程式背景 ),將他的想法與設計
時現在多媒體網頁中。每堂課上老師會以製作一個網頁為目標讓大家邊學邊做出範例,而作 業就是把上課做出的範例改造成自己的風格。關於課程安排,老師會從網頁架構的基礎開始
介紹,在學期上半段,讓學生學會基礎的 HTML 與 CSS 語法,並讓學生在期中發表會上,
報告自己總共四個頁面的網頁作品。在學期下半段,老師會著重介紹 jQuery 來賦予網頁更 多互動式的效果與現階段業界較流行的網頁架構語言,像是 ajax,不過都不會講得很深, 但會教同學如何找現有的學習與應用資源來完成作品。期中與期末的作業內容,可以是自己 的作品集或網站改造,老師跟同學會依照你的視覺設計跟網站體驗來認真評分。
這堂課對於沒有碰觸過網頁設計的我來說收穫非常大,從來沒想過自己有能力能夠設計網
頁。它的另一個好處是,老師會把大家的網站都擺在開放平台上,同學間可以互觀摩,因為 班上同學大多來自應藝所,能夠向他們學習非常多視覺上的設計傳達,不過要做出優秀的網 頁作品,除了老師上課教的技術,自己先轉備好一些內容跟材料也很重要,像是應藝所同學 就可以直接用他們的策展作品來當網站內容,我自己是用過去在外面參加過的工作坊作品跟 設計作品當作我的內容。,這堂課對於需要設計作品集的人來說,是一個很棒的專案課,可 以將你過去的作品,做一個很好的統整。
服科碩一 戴敬芳
學習環境設計
清大學科所
課程開在學科所底下,開課老師則是學科和資應所合聘的許有真老師。
這堂課希望同學們能嘗試運用設計思考的方法改造學習環境,所以課程內容前三分之一由介 紹設計思考開始(書 + 紀錄片),後三分之二則從論文、影片、國內外案例分享介紹各類
的學習環境(學校、課外學習、博物館、虛擬化身等)和學習元素(內容、學習者、老師、 資源、場域設備等)。課堂進行的方式則主要分為三大部分:
( 一 ) 老師講解:由論文或案例介紹各類正式或非正式的教育環境、學習元素 ( 二 ) 同學論文導讀、案例分析:同學報告並就主題發起討論
( 三 ) 小組的學習 project:小組自由決定主題(任選一教育場域或學習過程),由訪談觀察 開始發想,並就設計思考的方法改造或提升主題內的各類組成元素。
這門課因為修課人數不多,所以反而能有很緊密互動,老師也能及時給予建議並帶動大家一 起參與討論。課程的 loading 適中,內容由淺入深,我覺得對於想了解學習和教育領域的同 學會是滿好的入門課程,能就各角度和各脈絡發展切入對學習和教育的認識。
服科碩一 曾宇葶
統計學習
清大統計所
這是一門統計學的進階課程,有關機器學習,也會自己需要打 R code。每堂課程老師都會
準備講義,搭配紮實的證明過程,來傳授數學邏輯與模型架構,因此修課前,先具備有關數 理統計、線性代數的基本知識,上課會比較能弄懂來龍去脈。這學期的課堂有兩位助教,一
位專門設計給課堂內容不懂的同學,可以約 meeting 時間解惑,一位助教則是作業卡關時, 可以求助的好助教。教授背景是生統領域的專家,所以這學期的期末就拿到了一份維度爆表 的基因觀測資料,分成小組進行,是很不錯的認識外系同學機會,譬如這學期就遇見了來自
工工、經研、統研、電機所的各路大神,自己似懂非懂了嘗試了新潮的建模方法 ( 如 :XGB, RFE…),但在老師引導教學下,會更有機會把這些新知,裝進自己的腦袋。
服科碩一 王俊人
服科大事紀 106.01 104 級碩士論文提案發表會 106.01 雷松亞教授獲科管院傑出導師獎 106.01 國際志工團服務設計工作坊 106.02 春酒暨所學會交接 106.02 901 梯服務人文體驗營 106.03 產業實習 - 學長姐座談、Career Coach 106.04 徐茉莉教授榮獲 105 年度科技部傑出研究獎 106.04 第 6 屆服科所友回娘家 106.05 許裴舫教授榮獲 105 學年度科管院傑出教學獎 106.06 服務創新 - 厚食聚落期末策展 106.06 科管院小畢典 106.06 902 梯服務人文體驗營 106.06 2017 產業實習 Yes Party 106.06 104 級送舊活動 106.06 台 X 日共創服務設計工作坊 106.08 嚴秀茹所長卸任,王俊程所長任期開始 106.08 客座教授:以色列巴蘭大學商學院 Professor David G. Schwartz 106.08 王貞雅教授升等正教授 106.09 許裴舫教授與本所 103 級趙珮茹同學榮獲 2017 APDSI Best Paper Award 106.09 106 級新生迎新茶會與溯溪活動 106.09 客座教授 Professor David Schwartz 訪問 106.09 服科所 406 教室與博士班研究室啟用
106.09 2017 實習成果發表會 106.10 客座教授:美國猶他大學胡仁華教授 106.11 2017 Design Thinking Workshop,與 USR( 大學社會責任 ) 計畫合作, 探討 「新竹市與橫山鄉的城鄉價值共創與共好」 106.11 許裴舫教授與 104 級黃珮茹同學榮獲 2017 台灣服務科學學會學術研究 獎博碩士論文獎碩士組優等 106.11 Two accepted journal papers by ISS PhD students (1)Suneel Chatla and Galit Shmueli wa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in Computational Statistics and Data Analysis (2)Mahsa Ashouri, Kate Cai, Furen Lin, and Galit Shmueli wa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in the INFORMS journal Service Science 106.12 服科運動會及聖誕趴 106.12 博士班蘇尼爾同學完成博士學位考試
主
編 劉軒妏
專欄編輯 顏志倫 徐銘佑 廖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