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里山

Page 1

奧山

故鄉 昔日的農村生活本身就是里山

農業、林業、甚至水產業都 是大自然循環性社會的一體

里山 里地

回應綠色革命 戰後人口成長,開始發展使用農 藥、肥料與農業機械的現代化農 業。這種餵飽大量人口、大規模 產量的糧食生產方式被視為「綠 色革命」,不過也忽視了地域性 農業文化、生態物種多樣性。

日本「里山」概念,透過 傳統文化的智慧,友善環 境的農法,重新回應人與 環境的關係,同時注重生 產關係的生活方式,因此 里山精神快速席捲世界。

2010年第十屆《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中,在 日本政府的強力鼓動下通過「里山倡議」,可 說是政治談判的結果,但也被解讀為是一個能 使生物多樣性和人類福祉雙贏的有效工具,值 得全球的政府深入瞭解與實踐。

農村觀光發展

農業技術改良

作為發展方式的想像 台灣因為「以農養工」的政策、農 村人口外流等原因,農村凋敝。以 《農村發展條例》為政策據,許多 農村積極轉型,成為體驗式的休閒 觀光農業,成為都市人逃離繁忙的 休閒去處。 近年來,綠市集、小農市場等推廣 農業生產倫理的食農教育漸增。農 村透過得天獨厚的空間,推廣生態 服務型農業,儼然成為一種嶄新綠 色經濟。

基金會奧援的生態服務型農業 金山八煙聚落 新北市金山區 陽明山國家公園內 保留北臺灣少見的大面積梯田與 砌石水圳。工業化後,人口外流 ,村落老化凋零。2009年開啟「 八煙聚落水梯田生態復舊與產業 復甦」計劃。 策略與協力: 生態工法基金會企業保證認購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協助操 作旱化水梯田復育和有機農法 林務局與基金會推行農村認養- 元智大學、春水堂科技、鼎漢工 程顧問公司 運用宣傳、包裝及裝置藝術行銷

環境正義與倫理

重視環境的農法

里山倡議在台灣的核心共識

台灣保有農業技術改良的傳統,從日 治時期的農業試驗所、美援時期的農 復會到今農委會農改所、林務局,民 間技術研發也持續進步。 在台灣,回應「綠色革命」的方式並 不是回歸傳統智慧的農法,而是延續 農業改良技術,發展重視環境的農法 ,是一另類的現代化農業。 例如:裡山塾與農改所整合苑裡的農 場,推廣生態防蟲技術。

環保運動在1980年代風起雲湧,獲取勉 強豐厚的成果。影響了水土保持倡議、 注重災害風險,及各級學校的環境教育 。食安風暴與對健康的重視,也讓有機 食品形成龐大商機。近年來許多企業搭 上便車,鎖定環境正義倫理,作為推廣 企業社會責任(CSR)的目標。 例如:生態工法基金會

可能的問題 以八煙為例 台灣農改持續研發科技,精進農產,但卻 無法保證避免風險,威脅環境。 在台灣,里山規劃方式需要基金會金援作 為支柱,是現行主要的經營模式。 上述基金會左手推廣里山精神,右手經營 日益受消費者歡迎的有機農業,或與有機 農業關係密切。 一日觀光的體驗式里山,加強都市-鄉村生 活差異,並未落實里山生活內涵。

未來的潛力 以吉哈拉愛為例 提倡復興傳統智慧的生產方式,作為一種「 文化復振運動」。 強調合作社、共同工共的共同生產關係,作 為一種回應資本主義可能性。 台灣的淺山環境適合發展里山生活,可作為 一種具體的規劃方式。 里山是食農的具體落實、道德的人與環境關 係、是全球貿易體系下基本糧食自主的回應 。簡言之,里山生活才是里山倡議的真諦。

社會網絡支持-傳媒推廣型 花蓮吉哈拉艾 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 從「山川維護、護溪護漁」議題 著手,在東華大學的共同協力下 ,透過參與讓居民與權益相關人 了解政府劃設文化景觀的用意。 2011年透過多次公開論壇與部落 會議制定出《吉哈拉艾部落公約 》,內容分為「土地利用、生活 與文化、水田管理、水圳、山川 維護」等類型。旨在建立聚落生 活次序、文化傳承和公共權益, 以及維護文化景觀。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