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組海報:綠色縉紳化

Page 1

Gentrification 縉紳化

城市復興 與發展手段 空間研究 範圍擴張

縉紳化

市民 休憩 吸納與排除

環境 保育

觀點多元發展

都市 自然

綠 色 縉 紳 化

縉紳化(Gentrification)一詞最早由Glass(1964)提出,指英國倫敦的中產階級(middle-class)住宅移入低收入區域 的過程。由於1960年代倡導郊區化後,城市中存在的衰敗區域地價低廉,吸引了有能力負擔的中產階級族群。當富有 階級搬進去改進當地原來居民的生活、提昇環境品質之後,帶動了周邊房地產上漲,或者以新的美學生活方式取代了 老舊鄰里的生活文化。

縉紳化 (景觀商品)

綠色縉紳化

綠色縉紳化以綠色治理為基礎,延續縉紳化替換、取代舊貌或較雜亂的地 景之概念,改善公共綠色資產,提升都市景觀。都市不僅是人造環境,也是社會 —生態過程,都市化與自然轉化有直接而密切的關係,自然生態是都市過程不可 或缺的一環。 清領

日殖

1970

取水處

護堤

綠地、農圃

碼頭

行水區 邊境

市集 休憩空間

1990

原本鄰近自然的老舊建築聚落

綠色治理進入,使生活品質提升

保育區 休憩觀光空間 節慶景點 都市再生樞紐

早期的排水溝渠和疏洪道建設,是國家為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 基本建設,然而,在官方治理鬆散下,成為社會底層人民生計和邊緣娛 樂的聚集地。1970年代後開始將水岸周邊環境作為休憩空間,原本被 視為骯髒雜亂的荒煙漫草景觀、落後、非主流價值之活動現象(如塗 鴉、違章建築),或有犯罪之虞的水岸地區,透過都市規劃設計與 房地產開發,形塑水岸淨化、安全、健康的意象。

金絲雀碼頭

生活品質提升,地價房價隨之上漲

美河市建案

批判論述 綠色縉紳化配合新興房地產開發,將綠色資 案例 產轉化提升,改善都市環境,吸引享受水岸新意象 的中產階級進行置產、消費及遊憩。然而,在綠 金絲雀碼頭 色縉紳化卻以中產階級的休閒、消費空間,取 代中下階級的居住和就業機會,產生社會排 簡介 除與隔離,主要現象包括:綠色資產排擠 金絲雀碼頭,位于倫敦Dockland碼頭區的狗島(Isle 其他公共服務和社區議題、剷除弱勢族 of Dogs)的島中心偏北,碼頭東、西側與泰晤士河直 群聚落、破壞原生動植物生態及舊有都 接相接。自18世紀初,一直是興旺的貿易、工業碼頭 市紋理。 ,後因海運業萎縮及淺水港缺陷導致衰落,於1980年 關閉。1981年起,歷經17年的復興改造,將22平方公 里的廢棄碼頭區建成有30多幢高樓大廈、6個公園、 200多家餐廳和商店的綜合商務區。

參考資料 王志弘、黃若慈(2012)〈綠色治理體制的崛起:台北 都會區河岸轉化的政治經濟學〉,2012 文化研究學 會年會。 王志弘、李涵茹(2013)〈綠色縉紳化?台北都會 區水岸住宅的發展〉,《第五屆發展研究年會論文集 -發展:危機與安全》2013年刊: 240-283。 王志弘、李涵茹、黃若慈(2013)〈縉紳化或便利 城市升級?新北市三重區都市生活支持系統再結構〉 ,《國家發展研究》12(2): 179-230。 王志弘、林純秀(2013)〈都市自然的治理與轉化〉,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九十二期:35-71。

未來開發

發展策略

1981年,為復興Dockland區,保守黨政府成立LDDC(倫敦碼頭區開發公 司),以吸引私營企業引領市場為核心理念,收購Dockland區内土地、水 域。1985年,金絲雀碼頭商業開發啓動,以城市設計整合城市歷史、自然 、交通等各要素,創造高效、整體、高品質的城市空間,保證開發者的利 益與城市的公共利益。DLR輕軌及Jubilee捷運綫開通;整合碼頭歷史文化 要素、外部空間與景觀設計,提升城市品質;以加拿大Olympia&York公 司為代表的金絲雀碼頭的投資與規模開發過程,建設符合國際最高標准和 品質的「綠地上的大型商貿中心」。

金絲雀碼頭開發經驗:「這不是開發商、建築師或政府設計出來的,而是市場作用下的最终用户 」。以市場需求為藍圖的碼頭區再開發仍在繼續,擴建輕軌鐵路、延長捷運綫、建設人工水岸, 大有超越金融城成爲倫敦新金融區的態勢。

案例評價

金絲雀碼頭是倫敦城市復興的一個標志性項目,從規劃到建築的過程都是由城市設計參與控制,通 過舊碼頭區的再開發,吸引投資,振興地區經濟;並在金絲雀碼頭的城市設計過程中解決城市歷史 文化與交通、經濟發展多要素混合中的矛盾問題,實現城市的綜合空間價值。

103

原先居民無法負擔地價房價而搬 離,而較富裕的新居民進入取代

美河市建案 簡介 美河市建案,屬於新店機廠聯合開發案,2001年由台北市政府捷 運工程局和日勝生集團合作進行不動產開發,但2011年將完工交 屋時,遭監察院糾正,指出其開發審查過程不透明,導致北市府 蒙受巨大損失。

發展策略 1980年代,河岸成爲綠色親水空間,堤内土地具有著增值空間, 房地產開發的大型水岸逐漸成爲投資熱點。新店溪畔美河市具有 大量水岸開發的平面土地,政府為減輕財務負擔,透過彈性的權 益分配或權利交換手段,授權委托企業開發,將小民土地與公有 地轉手變爲私人巨樓過程。

未來開發 水岸住宅創造「環境」、「生態」或「綠色」縉紳化現象,推動 晚近水岸從邊緣地帶轉變為都市發展重心,乃至於成爲綜合住商 娛樂開發具有新興住商的游憩地景的重點。

案例評價 以房地產開發作為帶動都市成長,滿足經濟增長、增加就業,達 到政治和社會目標,並展現生態、綠色的城市形象與文化品味。 但是政府若無法嚴格把關,公私合夥的開發潛藏公共資源及地產 利益(超額地租差),有被私人企業吞噬的危險,即像美河市建 案:徵收民地為哪樁?——以興建大眾捷運為名徵收民地,卻行 興建住宅之實。公有地大放送——北市府送了七成土地給日勝生 建設公司。

其他城市案例 巴爾的摩內港、東京台場(Daiba)及新加坡河濱等地。 基隆河大彎北段;重陽重畫區域五股洲子洋重劃區等地。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103級.李品緯. 周勇. 陳姿妤. 蔡舒翔. 鄭珮吟.製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