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 Beautiful Movement 第三組: 洪秉澤、李易安、丁萱、林丹威、 簡祐遠、馮偉傑、吳米森 助教:賴子儀 老師:王志弘
城 市 美 化 運 動
◎Civic Center
芝加哥 Chicago Burnham的芝加哥計劃希望恢復視覺、美學的 和諧,為社會秩序創造出物質性基礎,帶來城 市的繁榮。主要的手法是搬遷貧民窟、擴大公 園、建立主軸線,並在端點上放置具標誌性的 大型公共建築,以龐大量體和新古典主義的外 觀被市民感知,象徵公民秩序、團結。 ◎Platz der Republik 勝利柱
◎Rashtrapati Bhavan
新德里 New Delhi
柏林 Berlin
以宏偉的城市空間形式,象 徵權威與統治。並強化殖民 者與被殖民者間不平等的關 係和空間秩序。
機會
城市美化運動的歷史背景
城市美化成為獨裁者的工具。 用以宣揚社會達爾文主義下的 優越民族性以及中心統治象徵
莫斯科Moscow
命運
城市美化運動受到的批評
在史達林以「建築構成的統一 19世紀 階級排除 與和諧」為原則,莫斯科城市 美國的工業化、 破壞都市紋理 美化的建築是令人印象深刻、 城市人口上升,但 太過昂貴無法施行 具有代表及紀念性、雄辯的, 基礎設施不足,造成 「美」無法解決社會問題 用以建立民族的自豪感 環境惡化、景觀混雜凌亂。 (注重裝飾的)特定階級美學標準 美國社會的多元民族間衝突的矛盾。 呼應帝國主義的脈動與經濟循環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中產階級面對 政府的空間與視覺操作,控制大眾 城市弊病,開啟進步主義式的城市美化運動 理性化資本主義帶來混亂,但企業更有效率 底圖圖片來源:https://www.studyblue.com/notes/note/n/lecture-06-united-states/deck/6370105 。 參考書目:Hall, Peter (2002) “The city of monuments: the city beautiful movement: Chicago, New Delhi, Berlin, Moscow, 1900-1945”, in Cities of Tomorrow (3rd ed.):18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