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報報》Vol. 05 __ 2021. Nov

Page 1

vol.

05

E E P I Y

I

W

陪 報報

2021 Nov.

台北市議員 吳沛憶辦公室 發行

萬 華 、中 正

地方人文╳社會議題

後新生活

萬華

H ello! O UR WAN HUA!

WA

Y

在地發聲

艋舺公園轉型

龍山商場群像

百年老店心聲

吳沛憶市政報告

一個微笑


吳 沛 憶 陪 你 報 報

萬華入口:疫後新生活 撰文:萬華附近走走 攝影:Ace Liu 艾思流影像

2021

年 5 月 13 日,台灣 Covid-19 疫情進入社區感

染階段,三週內,萬華染疫者破千,剝皮寮歷史

街區成立臨時快篩站,桂林路、康定路、和平西路三段、梧州街範 圍被匡列為高風險地區,外送平台常拒接此區訂單,共享機車只能 出不能進。

政論節目一片聲討,為什麼人人都愛

來「茶藝館」 、 「茶室街」 ,Clubhouse、

Podcast 、專欄紛紛討論其歷史成因,

這個範圍實則萬華的心臟地帶,涵蓋艋 舺龍山寺、捷運龍山寺站、廣州夜市、 華西街夜市、梧州街夜市、青草巷,自 清朝發展至今,曾被視為信仰中心、民 主聖地、銀髮天堂。

在捷運龍山寺站開通之前,現今約

13,000 平方公尺的艋舺公園泛稱為龍山

(臨時)商場, 1956 年,政府將之規劃

為 臨 時 攤 販 集 中 區 , 混 雜 露 店( 路 邊 攤)、服飾、五金、算命、飲食、私娼等

行業,加上萬華戲院、鄰近的夜市及市

場,從清晨到凌晨川流不息。據在地攤販回憶,甚至常有熟客遠從 樹林、桃園、基隆、台東而來。

在 SARS 、新冠疫情重創萬華之前,這個區域已受人禍所苦。

1993 年底,黃大洲市長任內捷運龍山寺站動工,繁榮一時的龍山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 吳育禎( 2006 )寺廟周圍的商販 與空間:以北市龍山寺為例,國 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 所碩論。

• 林佳瑋等( 2015 )叛民城市:臺

北暗黑旅誌。台北市:公共冊所。

• 林芬郁( 2020 )公園地景百年流 轉:都市計畫下的臺北,邁向現

代文明的常民生活史。台北市: 貓頭鷹出版社。

• 黃瓊慧( 2008 )艋舺龍山寺空間 的實踐與競逐,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地理學系碩論。

• 臺北市議會公報第 94 卷第 4 期 2 萬華入口

商場被強迫拆除,超過 400 攤攤販四散,自此娛樂、商業型態轉變, 曾經的抗爭被歷史銷聲。艋舺公園斥資 22 億,工期長達 6 年,

2005 年竣工啟用,台大城鄉所畢業作者群出版的《叛民城市》下

了這樣的註解:當初期待以艋舺公園作為翻轉城市東西發展失衡的 樞紐,卻忽略了當地使用者的慣行,以及鄰近環境的敏感度,遂成 為居民與遊客眼中一處汙名化的恐懼地景。

長達一百年,艋舺經濟活動生猛繁華,政府改建後的艋舺公園被

蒙上偏見印象,髒與亂使得外地觀光客、本地居民,鮮少在此停留、 遊憩。原有的攤販,部分被安置在康定路、萬華車站前的廣場,暫 居 12 年,2004 年隨著龍山寺捷運開通,被遷至萬華區行政大樓地 下 1 層至地上 3 層。

龍山商場地下 1 樓、 2 樓各 6,655 平方公尺,共計安置 426 戶攤


• 1740 年(清乾隆 5 年)

艋舺龍山寺完工,考量風水,遂 於寺前開鑿一蓮花池。

• 1924 年(大正 13 年)

艋舺龍山寺整修,並於此地興建 公園,以龍身噴水池作為鏡池。

• 1927 年(昭和 2 年)

「艋舺龍山寺公園」竣工,為日本 時期大型都會公園之一。

• 1932 年

大臺北市區計畫,日本政府將龍 山寺公園劃為「公十二」公園預 定地。

• 1939 年

已有報導指出,此區流浪漢聚集、 贓物市場形成,整體環境雜亂。

• 1968 年

第一代龍山商場竣工,設於龍山 寺公園內。

• 1992 年

台北市政府回復該用地為民俗公

園(萬華十二號公園),並於地下 興建捷運龍山寺站與龍山寺地下 街。

• 1993 年

原安置戶遷至萬華車站北側廣場

(台鐵萬華車站前 B 區)的新建大 樓內,此為第二代的龍山商場

• 1995 年

市府委託羅墀璜建築師規劃萬華 十二號公園。

• 1999 年 2 月 14 日

公園開工動土,由當時的台北市 長馬英九主持,工程費時 6 年。

• 2004 年

萬華區行政中心大樓完工,安置 攤商遷入共構大樓地下一樓至三 樓,成為第三代的龍山商場。

「艋舺龍山寺寺外人生 - 龍山商場」系列,皆拍攝於 70 年代。 創作者、貢獻者:簡永彬。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台北市艋舺龍山寺。 發佈於《國家文化記憶庫》。

• 2005 年

萬華十二號公園命名為「艋舺公 園」 ,正式啟用。

萬華入口 3


吳 沛 憶 陪 你 報 報

吳沛憶 爭取艋舺公園 改造紀錄

資料來源:《艋舺龍山寺空間的實踐與競逐》

• 2019.04 市政質詢

艋舺公園空間規畫不佳、缺 乏設計特色,要求市長參考 造專案,打造萬華觀光新指

• 2019.05 交通部門質詢

針對捷運龍山寺站站體,要

• 2020.03 副市長會議

配合艋舺無圍牆計畫,沛憶 向蔡炳坤副市長爭取艋舺公 園改造。蔡副市長承諾辦

理,指示公園處著手規劃艋 舺公園願景競圖活動。

• 2020.05 邀集公園處與景

觀學會,討論願景競圖活 動方向與細節。

商場

公園

私娼寮

露店 露店

求台北捷運公司結合萬華在 地特色進行美化。

龍山

西山水市場

水泥房

標。

和平西路三段 120 號

龍山商場 西園路

國外案例,研議艋舺公園改

• 周記傳統芋圓

龍山寺

(龍山商場 1 樓 15 號攤)

• 忠義號

和平西路三段 120 號

(龍山商場 1 樓 14 號攤)

• 香義鍋貼蒸餃專賣店(原為珠寶店)

露店

萬華戲院

和平西路三段

和平西路三段 120 號

(龍山商場 1 樓 8 號攤)

• 柳隅茶舍(原為 B2 輕食店) 西園路一段 145 號 B1-10

• 艋舺蘇記(蘇記什錦麵) 和平西路三段 120 號

(龍山商場 1 樓 17 號攤)

• 龍夜香燒臘料理專賣店 和平西路三段 120 號

• 小南鄭記台南碗粿

(龍山商場 1 樓 19 號攤)

和平西路三段 174-1 號

• 龍城號(原進財切仔麵)

廣州街 165 號

• 龍都冰果室

廣州總店:廣州街 245 號

• 蘇家肉圓油粿

• 川業肉圓(原新竹肉圓)

廣州街 94 號

• 兩喜號

和平西路三段 192 號

西園店:西園路一段 194 號

三水街 109 號

沛憶要求公園處納入地方工 作坊環節,確保地方居民的 意見參與。

• 2020.11 市政總質詢

避免願景競圖活動後,設計 圖畫好了卻無後續經費支

持。議會質詢時向市長爭取 納入艋舺無圍牆博物館、編

列改造經費,市長承諾辦理。

商,整併為 26 間店

面,風光開幕,不到 一年即與攤商發生紛 爭,黯然退場,徒留 一座空城,一則新聞 報導,有位安置戶

45 年前在三水市場

• 2021.03 艋舺公園願景工

賣素食,反映:「市

主題「穿透的光年」,第一

其他人合夥,改賣文

作坊暨提案競賽

場願景工作坊邀請地方團

體、公部門、相關專家學者 與參賽團隊分組討論,針對 基地現況說明及議題交流。

• 2021.04 艋舺公園願景工作坊暨提案 競賽頒獎及得獎作品發表。

4 萬華入口

府拆我房子,要我跟 化精品,我們都配

合,花了好多錢努力

龍山寺捷運站公園未興建前樣貌,攝於 1995 年。

創作者、貢獻者、建檔者:財團法人台北市艋舺龍山寺。發佈於 《國家文化記憶庫》

經營。」

部分攤販另尋棲地,他們歷經多次顛沛流離,仍然堅守艋舺心臟

地區一帶,與在地文化共存共榮。陪你報報第五期,封面企劃「萬 華入口:疫後新生活」,我們從萬華的心臟地帶重新認識這塊土地

的人們,尋訪舊龍山商場店家、周遭見證商場興衰的居民,傳遞面

對困境的堅毅精神,在後疫情時代,我們重新調整步調,開啟新頁。


由第四代陳輿安接手,風格煥然一新, 除增加虱目魚肚、滷肉飯、炸牛蒡等 品項,並增加每一道料理的精緻度, 讓小吃除了吃飽,也能吃巧;店面重 新裝潢,西園店二樓增設文化館,記 載店家歷史及精神,翻轉大眾對傳統 小吃的刻板印象,連總統、知名影星 安卻永遠謹記最黑暗的一段時期。老 家鄰近隘門,兩喜號從扁擔到小店面 人來自五湖四海,多為角頭、酒客浪

流連,「喝酒、拿菜刀拼命的,真的是 夜市人生。現在大家講好像很 fancy

阿,其實大家都是流血、流淚出來的。」 深刻體會過父母一輩的

辛勞,輿安放棄知名唱片

艾思流影像 Ace Liu

攤,從深夜 10 點到隔天早上 7 點,客

攝影:

後因龍山商場拆遷,改在西園路上擺

老店,外地人來萬華,十之八九不會 錯過兩喜號,加上近年老店改造,兩 喜號形象煥然一新,甚至屢登國際媒 體。誰知今年五月,疫情爆發,外地 人不來萬華了,在地餐飲店家收入瞬 間降至一成不到,無一倖免,輿安與 店內夥伴全力調整,在最短的時間內 上架外送平台,才讓兩喜號的百年基 業持續飄香。

採訪:吳沛憶議員

別人看兩喜號現在光鮮亮麗,陳輿

撰文:萬華附近走走

都曾慕名而來,成為座上賓。

百年老店兩喜號

在龍山寺前挑扁擔賣魷魚羹,現

轉型醞釀,主動出擊

年老店兩喜號,早在 1921 年就

WE PEI YI

「我爸有一天跟我講謝謝你,我嚇

到。」輿安承接家業六年多,即使獲獎 受邀至總統府,內斂的父親陳秉駿都 未曾正面肯定,反而提醒他潛心管理 店務,勿因名氣而失去本心,但是這 波疫情,全家共同面對突如其來的未

知,擔憂、茫然、拉扯,這一代的成長, 長輩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百年老店上架外送平台,堅持不漲

價,壓縮利潤也得撐下去,店內夥計多 為阿姨,除了要熟悉點餐 系統,還要集中在 11-12

行的工作機會,回家第一

點完成所有餐點,全力合

房蹲在那裡切菜、炒米

台範圍限定三公里,輿安

年,「早上八點,中央廚 粉,中午到門市服務客 人,晚上洗碗。」

疫情重挫, 再次走出同溫層 第二年開始,逐步整理

老店故事、重新定位品

牌、店面裝潢改裝、加強 員工訓練及服務流程,

「好不好吃是一回事,整 齊最重要。口味與否很主

觀 , 乾 淨 與 否 是 客 觀 。」 西元 1998 年剛好週休二

日政策開始,國內旅遊興 起,台北市政府頒發台北

作度過難關。原本外送平 開拓店內訂餐平台「兩喜

點」 ,範圍擴大至八公里, 當外地人不來萬華,兩喜 號放眼台北,主動出擊。

八月父親節,父親跟輿

安道謝,「現在至少能讓 店裡繼續走下去。」輿安

笑說壓力變更重了,「一

個好的城市一定是新舊並 存,萬華發展最早,這波 疫情,在地人都這麼辛苦 了,還自掏腰包,展現艋 舺人的性格,我沒有辦法 說影響地方多少,但就把 自己做好,帶來正面的力 量。」

萬華入口 5


吳 沛 憶 陪 你 報 報

龍山地下街一樓按摩、玉石攤等琳瑯滿目的攤位中,柳隅茶 舍獨樹一格,裝潢古樸素雅,專賣台灣茶、古早味小點,小

當家小橘親到產地,與製茶師深度交流,就為了向國際推廣台灣獨 有的風味。

柳隅茶舍成立八年,由小當家小橘及母親柳姨經營,在正式成立

柳隅茶舍

八年烘焙「萬華茶」, 堅信本位價值

前,柳姨的店面曾歷經多次搬遷、轉型,成為舊龍山商場唯一還堅 守地下街的店家。

最一開始柳姨和丈夫經銷媽媽裝,位於和平西路一側,「不是在

商場裡面,在露店範圍,和平西路、西園路,露店範圍都是店面,

有賣金銀、服裝、鞋店,酒間、私娼在比較後面。」當時景象熱鬧,

「現在(三水)市場十二點收攤,當時可以做到晚上七、八點。」龍

山商場拆遷,柳姨被安置到萬華車站前,後到龍山寺地下二樓,市 府安排,由被安置戶自組團隊,多人合股經營店面,最年輕的柳姨

「九月十七日, 被派為代表,轉行經銷素食,2005 年,她印象深刻,

下午 2 點開幕,鳳梨酥、麻糬、蛋糕等,到晚上 10 點,賣了 5 萬!」

望眼世界,深入台灣產地

前景看好,結果還不到一個月,周遭的店家、房東陸續起了紛爭,

幾乎全數撤退,最後經過民代介入協調,政府以一個攤販證八十三 萬四千元的價格買回。整層樓只剩柳姨一間店,她改賣茶、咖啡、 輕食、現打果汁,勉強維持生計,後來加裝 KTV ,用一條歌 20 元

增加收入,有的客人卻點了一杯茶坐整天,只聽歌。後因市府規劃 將地下二樓改造為龍山文創基地,柳姨遂被迫搬遷到地下一樓。

小橘擔任外商公司的業務,不忍母親辛苦,決心突破現況。相較

於柳姨且走且戰,小橘一開始就擬定目標和方向,她精通英文、法 文、粵語,於是設定以國外旅客為主要客群,不提供餐點,專注販 售高品質的台灣茶,他熟知專業的泡茶流程,提供桌邊服務,推廣 茶的風味與知識,卻不追逐儀式,而是專注於本源,她總是對客人 6 萬華入口


WE PEI YI 說:「茶好,怎麼泡都好。」為了解台灣茶的特性,

小橘到產地研究,跟茶農學習炒茶,在高端台灣茶 的市場持續深耕,直到 2020 年四、五月,國際訂

單趨於穩定,長久堅持的小徑逐漸出現曙光,沒想 到疫情升級,客人無法來台,雖然有老顧客改用視

訊和小橘泡茶,但一切彷彿砍掉重練,「像二次創 業。」小橘說。

柳姨卻很看得開,歷經大風大浪,她的笑容依舊

燦爛,在小橘希望轉型時,她早就做足最壞打算:

「我想說至少熟客還可以留三成,我沒賺沒關係,不要虧本就好,

結果一個熟客都沒有。」萬華龍蛇混雜,柳姨只求問心無愧,水果

一定挑最新鮮的,對熟客照顧入微,讓熟客出差一定帶伴手禮來, 但是她連五元、十元的小費都不願收。她看著小橘一路堅持,默默 小橘有段時間陷入低潮,這一年來不斷嘗試,尋找在台灣的客群,

費工耗時,卻喝得到厚實的韻味。對她來說,時局再怎麼困難,路 走來走去,她跟柳姨一樣,不會失去最初的堅持。

龍山商場忠義號

為同樣堅持的小店選茶,跟茶農開發了萬華茶,以傳統古法製茶,

古早味便當, 孕育百工百業

守護,疫情期間,她撿茶枝、整理空間,挑著能做的事情盡量做。

近捷運站 2 號出口的龍山商場(飲食部),常被觀光客忽略,

卻餵養好幾代的萬華老饕、行政大樓辦公人員,堪稱本地人

的祕密廚房。龍山商場(飲食部)會長、忠義號第三代老闆陳忠軒 說,他們家和蘇記、龍夜香燒臘,更是從第一代龍山商場時期就比 鄰而居,見證此地興衰。

老字號便當店忠義號,招牌寫著成立 1975 年,其實可以往上追 萬華入口 7


吳 沛 憶 陪 你 報 報

溯到龍山商場第一代時期,以平

到滿攤的狀態。

勞工階層。歷經四次更迭,

休業,僅餘 13 攤。

價多元的菜色,餵養當時廣大的

疫情影響,幾間

2004 年 11 月搬至現址,由第三

對留下來的攤商來

元,超過 10 種主菜、20 種配菜,

事、清潔、公用水

代陳老闆陳忠軒接手,菜色更多

全由老闆夫妻兩個人負責,親至 環南市場挑選魚貨,除了常見的

雞腿、排骨,還有牛腩、鮮魚等。 醃料傳承古法,以七樣香料、醬 油、糖和米酒醃漬,考量到熟客 年紀偏長,菜餚偏軟、好入口。

搬遷至萬華車站時,一樓為百

貨、服飾,二樓為餐飲、倉儲,

74 攤餐飲安置戶僅剩 10 餘攤,

生意慘澹,店家都在苦撐,即使 搬遷至現在的龍山商場,增加行

說,人流銳減,人 電成本增加,壓力 沈重。第四代陳緯

眼見家中營運面臨困難,決定運

時分為飲食部、百貨部、次百

行銷企劃,正值轉職期間,開始

在龍山商場第二排第一家,你阿

用自身專長,他本來是金融業的 將忠義號上架外送平台、經營網

站及評價,「至少要讓外面的人 也找得到我們。」並邀約好友及 部落客,不只行銷自家,也ㄧ併 推廣龍山商場、周遭的店家。

陳緯進而追溯自家歷史,發現

政大樓的辦公人流,但已失去聚

早 在 大 正 1 1 年( 西 元 1 9 1 2

還曾面臨招商不足的困境,後因

記紀錄。聽蘇記的老闆娘細數第

集經濟,不再居交通要道,甚至 政府鼓勵創業,減免租金,才達

年),曾曾祖父就有飲食業的登 一代龍山商場的地理關係:「當

成立於 1895 年,西園路佛具街最早期的店家。勇 伯今年 83 歲,生活浸淫於週遭的廟宇、勞動階層, 他十幾歲就跟著長輩到龍山寺為菩薩雕刻,長大後 參與民防大隊,共同守護鄉里。現已傳承至第五代, 他將雕刻當成興趣,一筆一畫,工法跟道理只有一 個:「心正、實在最重要。」

今年 90 歲,年輕時在廣州街跟隨婆婆開 始賣雜貨, 22 歲攢錢買下東三水街店面, 成為市場裡最資深一代的店家, 「雜貨算不完, 只有骨頭沒賣。」一個人帶大六個小孩,從早 忙到晚,堅守事業,疫情期間,她無法出門, 「覺得渾身都不對勁。」比起經濟,留下來的老 店,更在乎的是情份。 8 萬華入口

… … 。」陳 緯 一 邊 摸 索 歷 史 線 索,一邊展望未來可能,他觀察

到近年的返鄉創業潮,「龍山商 場交通便捷,有地利之便,如果

大家可以合作,吸引年輕人進 駐,是不是能讓這個地方不一

樣?」雖然疫情重創萬華,卻成 為兩代之間共同討論在地發展的 契機。

青山里里長 李昭成

國民雞鴨行老闆,從小睡在三水街市 場的半樓仔,長大繼承家業,也推動市場轉型。 疫情期間,除了週一休市之外,每天仍然開業到 六點,隨時回應鄰里攤販的需求。疫情和緩後, 店家的鐵捲門由國外藝術團隊彩繪,「之前已經計 畫好了,希望能為市場帶來新氣象!」 東美雜貨店 美珠阿姨

祖是第六排第二家,以前賣肉羹

茶室主要分布區域,疫情影響嚴峻,里長與在地立委林 昶佐、議員吳沛憶,共同協助近百例確診個案。里長從 小居住於艋舺公園一帶,「以前西昌街比廣州街、華西街 還要熱鬧,是黃大洲市場拆除龍山商場才改變。」疫情和 緩,艋舺五大夜市合作振興,他說,萬華的夜市很團結!

龍山佛具行第四代傳人 李子勇(勇伯)

東三水街市場自治會會長ᅠ蕭銘宏

貨、布衣、估衣二手市場。我們

林安狗曾以「現地與他者:少女黃鳳姿的 艋舺空間朗讀計畫」為題,探討台灣文學 史的傳奇少女。黃鳳姿出生於 1928 年, 就讀龍山公學校時,就開始記錄當地的民 俗生活,包括萬華戲院(現艋舺公園)周 遭的熱鬧景況,她以日文寫作,風靡 日本,在地人卻甚少知道她。 犬吉工作室藝術家 林安狗

1942 年,創立人就在龍山寺一帶挑水桶賣粿, 後來擺攤、成立店面,陸續推出二十幾樣傳統糕 餅及現煮甜湯。去年改裝店面、整理糕餅習俗, 兼具傳承與創新。第三代阿美姐嫁到萬華三十幾 年,聽到公園可能微整形,希望能借鏡日本,成 為外地人會駐留的休憩場所,帶動週遭發展。 三六食耙(原:三六圓仔湯)第三代阿美姐


WE PEI YI

疫起相挺,給萬華一個微笑 撰文:吳沛憶辦公室 圖片提供:涼粉伯 林立青

萬華好 WAY:萬華復甦禮盒 我想給萬華一個微笑,可以當作是希望, 也可以是撐過一切後,流下的淚與汗水。 記得在剝皮寮

採檢站撤離萬華

集 結 成 萬 華 好 Way 禮 盒 , 象 徵 新 的 道

友站在廣州街聊

情過後,人們能實地來訪。萬華的好味

那天,和幾位朋

繼續支持 萬華好店 ▲ 老明玉香舖 ▲ 老濟安療癒 青草茶吧 ▲ 阿寶師 ▲ 菓實日 ▲ 布田花生糖 ▲ 日常野草 ▲ 凝視咖啡 ▲ 呆待咖啡

店家拜訪溝通,把 8 家精彩的萬華好味

著,都沒有人來

萬華逛街了,如果把老店裝進一個禮盒

呢?在中秋節前夕,我聯繫社會企業

Impact Hub Taipei( 社會影響力製造

所)共同創辦人陳昱築,他們一聽到這

想法就願意投入,從一個想法開始企劃、 設計、手工包裝、通路上架,透過這次

經驗,嘗試為萬華引進社會創新的思維。 過程比想像中困難許多,還好有在地

團隊萬華附近走走、沐育文化,一個個

路,透過電商平台介紹萬華,也希望疫

何其多,禮盒以五感為主軸,帶入平安、 療癒的節氣滋味,結合百年老店、創新 店家,呈現萬華的多樣性。設計包裝有 專業的桔禾創意整合,從頭給予專業協 助,還有非常接地氣的設計師廖小子相 助,融合萬華字體招牌的街頭元素,設 計概念是「給萬華一個微笑」。

連續兩週從早到晚的手工生產線,這個

禮盒創造出許多契機,交流地方事務,希 望持續為在地帶來更多美好與能量累積。

臨時物資站涼粉伯:愛心匯流之處 友看到,匯款請他處理,後來民間開始募 集乾糧、八寶粥、口罩等物資,每日集中 到涼粉伯再分散各地,他一個人陷入無止 盡的盤點、拆箱、分裝、包貨,還得抽空

回覆各式各樣的訊息和電話,「接不完!」 幸好後來更多人投入幫忙,作家林立青、 盧拉拉,社福組織也建立配送機制,在地 議員、里長協助媒合各區需求,龍山寺、 萬華「涼粉伯」第二代辜凱鈴,從 2010

年繼承六十年的攤車,後來成立店面,樂

大甲鎮瀾宮、啟天宮、小紅帽等民間單位 紛紛投入……

辜凱鈴承接眾人的情緒,每天處於高壓

於為社區服務,結交台灣芒草心、台灣夢

之中,回想兩個月物資站的種種,雖然疲

福組織。5 月 15 日,台北升為第三級警戒,

人都在用各自的方法在做對的事……」連

想城鄉營造協會、台灣社區實踐協會等社

萬華近乎空城,經濟弱勢者的生存需求更 顯困難,辜凱鈴意識到物資將出現缺口。

一開始他只是熱心在臉書上發文,有朋

憊,卻也有更多的感動: 「我有感受到萬華

續兩個月不止息的行動,多點開花,讓外 部的人感受到在地凝聚的力量,這不是一

時片刻,而是長期累積所成為的匯聚之所。 萬華入口 9


吳 沛 憶 陪 你 報 報

打造身障友善城市

我陪你

吳沛憶的問政報告 北市公廁障礙重重 要求對身障者友善

身障者就業半數不穩定 要求勞動局就業方案

台北市七千餘處公廁,僅 12% 設有無障礙公廁,要求環保局主 責、監督各單位改善。針對目前 70 棟尚未設置無障礙公廁之市有 場館,將分年度全數進行改善。

北市府勞動局提供身障者就業服務,然而 2020 年有達到穩定就 業僅四成;該年畢業又有工作意願的身障孩子,也仍有近一半待 業中。要求勞動局應研議精進方案,持續幫助身障者就業。

北市不合格窄人行道多 輪椅族嬰兒車超「難過」

受到變電箱、消防栓等路阻影響,台北市不足 法定最小淨寬 0.9 公尺逾 400 處,影響來往輪 椅族、嬰兒車通行,要求北市府專案改善。

校園操場友善 全面開放輪椅族使用

輪椅族朋友使用北市學校操場遭阻,協調爭取 北市學校操場於 6 月公告全面開放輪椅族使用。

維護身障孩子同樂權益 爭取兒童新樂園共融式遊具

市府決議汰換兒童新樂園內共融式遊具「旋轉 盤」,沛憶爭取於原處新增共融式遊具,確保 身障孩子園內同樂權益。

傾聽第一線需求 辦理身障者權益推動座談會

為實際了解身障者需求,與王閔生議員合辦 「平等參與 共創多元」身障者權益推動座談會, 邀請身障團體與社會局一同討論北市身障議題。

推動運動安全環境

我陪你

運動中心違規使用 要求體育局徹查改善

揭發北市運動中心違法將停車場庫房用作體操教室。要求柯市長徹查運動中 心場館內部使用情形,以保障市民朋友運動安全。

為本市學校校隊 媒合室內運動場地

培育基層體育人才,要求教育局針對校園沒有合適室內場地訓練之學校,協 助媒合本市運動中心室內場地,並由教育局支付經費。

河濱自行車道 照明改善

沛憶爭取古亭河濱至龍山河濱沿線自行車道更換 272 盞 LED 燈、堤內至河 濱自行車道間人行道則另外增設 41 盞路燈,讓夜晚的河濱更美、更安全!

古亭河濱籃球場 鋪面更新

民眾陳情古亭河濱籃球場鋪面毀損嚴重,沛憶辦理現場會勘,要求體育局為 球場鋪面進行全面整平翻新,已於 2020 年底完成,以保障球友安全。

忠孝橋下滑板公園 2021 年即將完工

東京奧運納入滑板為正式項目,為支持國內滑板運動環境,沛憶自 2019 年 起和西門町滑板使用者六度現場會勘,爭取忠孝橋下空地設置滑板公園,並 增設滑板練習道,預計 2021 年底完工。

支持街舞競技運動 要求體育局重視培育 協助籌辦第一屆 加蚋盃全國少棒賽

10 萬華入口

2020/06/01-2021/10/31

為協助街舞選手邁向 2024 巴黎奧運,提案爭取將街舞納入北市選手培育, 設立街舞項目基層競技運動訓練站。提供選手更正規的訓練環境,與更完整 的培育制度。

東園國小是本市棒球名校,沛憶協助 家長籌辦 2022 第一屆加蚋盃全國少 棒賽,期許提振社區體育風氣,也期 盼加蚋盃成為全國的體育盛事,讓各 地棒球好手每年都光臨萬華。


一起愛護毛孩

我陪你

WE PEI YI 爭取萬華第一座狗狗公園 2021 雙園河濱落成 鼓勵領養代替購買 要求擴大設置認養站 舉辦毛小孩疫苗注射 動保走進鄰里社區

改善 萬華中正交通環境

爭取萬華中正建設

我陪你

推動 公園設計改造 打造河濱公園休憩設施 提升照明及整潔 爭取設置 太陽能智慧型站牌 辦理會勘

爭取 YOUBIKE 2.0

沛憶成功爭取萬華第一座「狗狗公園」即將設置在雙園河濱腹地,並辦理 公園設計座談會,蒐集居民意見,讓毛小孩在城市裡也有盡情奔跑的空間。

北市流浪動物之家長期浪浪爆棚,沛憶發現動保處「浪愛滿屋」計畫認養 小棧分布不均、數量不足,建議市府增設認養小棧並製作認養小棧地圖, 方便民眾就近給浪浪一個家。 友愛毛小孩,邀請動保處與新和里辦公處合作舉辦毛小孩免費狂犬病疫苗 注射、健康檢查活動。

蒐集民眾意見,並與交通單位溝通,三年成功協調行車相關改善(增設標 線標誌、增設停車格)共 70 件;行人相關(人行道更新、夜間照明改善、 縮小型號誌控制器)共 219 件。 沛憶推動改造萬華中正共 10 處公園,並爭取增 設體健遊戲設施達 52 項;包括老松公園、孝德 公園、青年公園、堀仔頭公園、長順公園、電 影公園、 138 號綠地、連雲公園、齊東公園、 客家文化園區。

成功爭取設置 2 座兒童遊戲場,1 座狗狗公園, 1 座滑板公園,另經民眾建議要求增設停車格、 增設洗手台、增設跨堤電梯、增設河濱照明、 籃球場鋪面更新等,共 6 處河濱公園,35 項設施。 一年爭取萬華中正共 34 處舊式公車站更換為太 陽能智慧型站牌 配合在地需求,並與市府評估適合地點,多次 辦理會勘,成功為萬華中正爭取增設 8 個新站 點,並持續增加中。

挺過疫情 爭取萬華振興

我陪你

老舊社區後巷美化 解決陰暗衛生問題

多次主動與里辦公處協辦會勘,兩年改善老舊 後巷總長計 1927 公尺。

疫苗到宅施打 爭取擴大服務對象

疫苗到宅施打原本只提供給 75 歲以上長者,但是很多家庭需要協助。因此 沛憶爭取到宅疫苗施打擴大範圍,把 19 歲以上、失能等級 7、8 的民眾納 入,讓更多長輩和失能者也能順利施打疫苗。

爭取萬華中型接種站 疫苗施打更方便 「萬華好 Way」禮盒 力挺在地店家 爭取市府振興加碼 萬華消費抽大獎 結合青山王祭 爭取發放直興市場振興券 振興萬華市集 成功爭取振興預算

萬華地區缺乏大型醫院,民眾接種疫苗不易,往往 要跨區施打。為使民眾能夠就近接種疫苗,沛憶持 續督促,並成功爭取設置萬華區的疫苗接種站。

疫情對萬華造成衝擊,在地店家生意深受影響。沛 憶邀請社會企業 Impact Hub 與在地店家合作推出 「萬華好 Way」禮盒,並邀電商平台加入支持,振 興萬華在地好店一同挺過疫情危機。 爭取市府振興方案補助各商圈辦理活動吸引消費人 潮,並要求推出萬華振興加碼。成功為萬華爭取到 550 萬的抽獎獎項,吸引民眾來萬華消費。 為推動青山王祭人潮振興在地商機,沛憶爭取市府 和直興市場合作發放振興抵用券,帶動萬華在地消 費。 市集是萬華在地特色之一,但受到疫情嚴重衝擊。 因此持續要求市府針對萬華市集推出振興,並成功 爭取市府承諾明年繼續編列萬華振興預算,協力萬 華市集找回榮景。 萬華入口 11


沛憶行動服務站 照顧你我的大小事 時間

專業律師團隊,市政陳情, 大小問題,都歡迎您來指教!

持續每月 16 場免費法律諮詢、 市政服務,敬請來電預約 預約專線 (02)2302-6328 吳沛憶

線上預約

加入吳沛憶 LINE@ 生活圈 資訊不漏接!

FACEBOOK 搜尋 吳沛憶

呉沛憶

第十三屆台北市議員、清大社研所、 台大政治系,曾任民進黨中央黨部 發言人、民進黨民主學院主任、

2016 蔡英文競選總部媒創副主任。

用心每一件選民服務,致力推動地 方創生、性別平等。

第一個週一

地址

忠德里民活動場所 萬華區東園街 66 巷 24 弄 1 號

第一個週三

榮德里辦公處 萬華區武成街 80 巷 61 號

第一個週日

幸安市場 中正區濟南路二段 46 號

第一個週四

第二個週三

小娟娟早午餐 萬華區德昌街 7 巷口 福音里辦公處 萬華區永福街 77 號

第二個週四

板溪里辦公處 中正區汀州路 2 段 151 號

第二個週六

直興市場自治會 萬華區康定路 172 巷 1 號

第二個週五

青山里辦公處 萬華區華西街 21 巷 9 號

第三個週一

糖廍里辦公處 萬華區大理街 106 號

第三個週四

長順區民活動中心 長順街臨 127 號

第三個週三

第四個週一

銘德里辦公處 萬華區長泰街 219 號 1 樓

雙月 林興里辦公處 中正區水源路 21 號 單月 林興里關懷據點 中正區汀州路 3 段 27 巷 16 號

第四個週二

萬華四面佛 萬華區富民路 57 巷

第四個週四

同安街 48 工作站 中正區同安街 48 號

第四個週三

第四個週六

華中里辦公處 萬華區萬大路 534 巷 42 號

東門聖母宮 中正區金山南路 1 段 149 號旁

社區・創新・市政・服務 陪你報報 Vol.05

出刊時間/2021 Nov. 發行人/吳沛憶

編 輯/萬華附近走走

文 字/吳沛憶、劉盈孜、林孟學、陳宛青、蕭伊妙、陳中寧 攝 影/林政億(封面)、Ace Liu 艾思流影像、蕭伊妙 美術設計/丸同連合 封面妝髮:丁德競

服裝贊助:APUJAN

特別感謝/Ada、Aly、Impact Hub Taipei、三六食耙、日常野草、犬吉工作室、老明玉、老濟安 療癒青草茶吧、呆待咖啡、沐育文化、兩喜號、忠義號、東三水街市場自治會、東美

雜貨店、阿輝大哥、阿寶師、青山里李昭成里長、柳隅茶舍、桔禾創意整合、涼粉伯、 廖小子、艋舺夜市商圈發展促進會、凝視咖啡、龍山佛具行、菓實日、布田花生糖

刊物索取,請洽 吳沛憶市議員服務處 (02) 2302-6328

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

254 號

吳沛憶市議員議會研究室

(02) 2729-7708 #5008

台北市信義區仁愛路四段

507 號 508 室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