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五百年的影響力】試讀

Page 1


超越五百年的影響力-內文送印20170822.indd 2

2017/8/22 下午 04:56:01


超越五百年的影響力-內文送印20170822.indd 3

2017/8/22 下午 04:56:01


譯者序

路德神學的再探 為 了 慶 祝 宗 教 改 革 五 百 周 年, 世 界 信 義 宗 聯 會(Lutheran World Federation)從 2008 年起就公開宣布,展開路德十年的系列慶祝活動,一 直到 2017 年 10 月 31 日在威登堡的慶典作為最高潮。

同一時期,信義宗聯會在威登堡設立了研習中心,每年 5 月及 11 月 各辦為期兩週的路德神學研習會,每次邀請大約廿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牧者 及神學工作者,對路德思想做進深的探討。筆者有幸於 2014 年 11 年 8-22 日參加了第十屆研習會,細讀路德著作並再思,帶來極大的幫助。每次 研習會都固定由兩位教授帶領討論,一位是德籍學者狄特博士(Prof. Dr. Theodor Dieter),另一位就是本書作者撒拉.威爾森博士(Prof. Dr. Sarah Hinlicky Wilson)。

基於個人豐富的收穫,研習會期間我就透過電郵推薦華神邀請這兩位 知名學者,前來台北擔任林道亮博士神學講座的講員,吳獻章老師也當機 立斷要我儘快邀約。經過面邀及後續幾番電郵往返,狄特博士因行程滿檔 5

超越五百年的影響力-內文送印20170822.indd 5

2017/8/22 下午 04:56:01


超越五百年的影響力 ─ 馬丁路德今天仍舊說話

及個人因素不克前來,威爾森博士則答應擇期來台擔任講座講員。

2016 年 4 月 25-27 日,威爾森博士在為期三天的神學講座中,共講 了九個精彩的主題。第一天,她從路德所處的中世紀背景切入,進而討論 他改革思想的突破。第二天,講員以律法與福音作為路德神學的核心,介 紹這個重要觀念在解經和救恩論的意義。第三天,威爾森博士以洗禮作為 路德神學的實踐要點,從上帝與人立約和主動施恩的角度做了相當精闢的 講解。既以宗教改革五百年的再思及教會合一的展望為這次講座主題,每 天下午她都處理一個與合一相關的敏感議題,分別是信義宗與天主教的對 話、路德與猶太人以及信義宗與門諾會的和好。深入淺出的內容,讓與會 者留下深刻印象。

為了讓這次演講的雋永內容使更多人得到幫助,本書責任編輯鄭毓淇 在講座期間就立即與威爾森博士洽談,盼取得中文版權,隨即獲得講員慷 慨應允。半年後,威爾森博士完成講稿的修訂,道聲出版社則商請筆者負 責中文翻譯。本書的內容是根據修訂稿翻譯,不僅比講座更為充實,另外 還加上三個附件,分別作為第三、六、九章的補充材料,值得讀者對照來 看。

過去半年其實是個人在時間安排上最為捉襟見肘的時期,不僅在既有 職責上事務繁重,同時還要面對事奉工場的轉換,可謂公私兩忙。五月中 譯至第七章,為了不耽誤出版時間,商請魏玉琴博士協助。玉琴是翻譯老 手,也是快手筆,不僅慨允協助且迅速完成,成果斐然。本書能及時出版, 6

超越五百年的影響力-內文送印20170822.indd 6

2017/8/22 下午 04:56:01


譯者序

實在要謝謝她鼎力協助。

本書的英文書名為 Explorations in Martin Luther’s Theology,原可譯為 《再探馬丁路德神學》。作者威爾森博士不僅細緻地掌握路德神學的精髓, 更在教牧應用和教會合一等複雜議題上,做了勇敢的討論與建議。今年正 值宗教改革五百周年的盛會,與路德相關書籍的出版有如雨後春筍。本書 雖非全面介紹路德神學的教科書(這類書市面上已有好幾本),但若要以 較短篇幅一窺路德神學精華及其當代意義上,本書確為上乘之作。

我們深切希望,路德的再思與再探,不會僅止於 2017 年。而是在反 思過程中,經歷這位五百年前被上帝重用的僕人,今天仍持續因信說話, 而他的軟弱與缺憾,也能成為我們的警惕!

廖元威 2017 年 8 月於 歐華神學院

7

超越五百年的影響力-內文送印20170822.indd 7

2017/8/22 下午 04:56:01


超越五百年的影響力-內文送印20170822.indd 8

2017/8/22 下午 04:56:01


推薦序

紀念宗教改革五百周年最好的方式 二○一六年四月華神提前慶祝宗教改革五百周年,撒拉.威爾森博士 就是該年「林道亮博士紀念講座」的主題講員,是廖元威老師到德國參加 研討會所結識的年輕研究員。筆者主持第一堂演講時,自我介紹是華人第 一位女性路德學者,能接待另一位女性路德學者,與有榮焉,並讚譽她是 華神歷屆講座中的第一位女性主題講員。

該次講座十分成功,不僅講員選擇的題目合宜貼切,充分呈現出路德 神學的核心理念;且講員表述流利,平易近人。整整三天的講座,聽眾人 數保持滿座而穩定,頗為難得,反映講員的迷人的魅力。

本書本於講座演講稿的彙整成果,華神院訊搶先陸續登載好幾篇, 正因為講員的平民化的表述,讓聽眾誤以為入門簡易而輕忽其學術性與新 觀點,差點被院訊同工束之高閣而暴殄天物,筆者適時搶救成功,特地款 待錯失講座的讀者。道聲更上一層樓委請作者再次編修講座內容後編輯成 書,以更精緻完美的原貌惠澤華人信徒,得窺宗教改革的基本精神與延伸 9

超越五百年的影響力-內文送印20170822.indd 9

2017/8/22 下午 04:56:01


超越五百年的影響力 ─ 馬丁路德今天仍舊說話

議題。

威爾森博士的專職是研究員,誠然掌握學術研究最尖端的進展,她 的演講也成為本學期教會歷史課堂的補充資訊。筆者欣然看見自己三十年 前的博士論文研究之發現仍未被推翻,宗教改革真正的起點並非一五一七 年的《九十五論綱》,因為在因信稱義的思想上並無關鍵性的突破,倒是 一五一八年的《論罪得赦免論綱》(Theses on the Remission of Sins,或稱 《五十條論綱》)近年來被學者關注,其重點放在基督的道與信心,相對 於《九十五論綱》強調罪人的悔改與神職人員的工作,《五十條論綱》顯 然是改教思想更核心的基調。《九十五論綱》的意義是屬於教牧層面,體 察民間疾苦,而非神學意義;馬丁路德的悔改觀念,多半還是屬於中世紀 的思想。套用宣教學者大衛.博許(David Bosch)所言:「宗教改革的起 點不是人能夠或人應該為救恩做什麼,而是神已經在基督裡成就什麼。」 (《更新變化的宣教》,頁 241)這新觀點也關乎路德重生得救的日期, 竟是落在一五一七年的《九十五論綱》揭竿起義之後。

威爾森博士不愧是立論平衡的出色研究員,身為路德學者,卻不為路 德隱惡揚善。在〈路德與猶太人〉這章敏感性的議題上,她一針見血地指 出路德一生最醜陋的缺點,就是將對手「妖魔化」(demonized),而且使 用的攻擊語言辛辣而剽悍。早期路德對猶太人的態度正面而肯定,但是晚 期因著一些謠傳與誤判,他的偏執與猜忌蓋過判斷力,帶給之後幾世紀難 以挽回的遺憾,如被德國納粹利用來瘋狂屠殺猶太人。

10

超越五百年的影響力-內文送印20170822.indd 10

2017/8/22 下午 04:56:02


推薦序

如本書作者所說,紀念宗教改革五百周年最好的方式就是深度反省信 仰,再思舊約與新約、以色列人與教會的合宜關係,避免重蹈覆轍,免得 以歡慶喜樂揭開序幕的信仰改革,卻以戰爭分裂落幕,絕非基督教會所樂 見。作者的演講取材果然是朝著療傷與和好的方向努力,包括與天主教的 對話以及與門諾會的互動、理解甚至道歉。

「福音與律法」是路德神學最具突破性與建設性的貢獻,也是筆者研 究路德最大的震撼,終生受益無窮。然而作者卻將最後的關注聚焦於洗禮 議題,確乎與「福音與律法」的神學主題緊密銜接,且洋溢著教牧的實踐 與關懷,有許多溫馨感人的故事與見證。洗禮絕不僅是傳統或儀式,而是 富含神學意義與信仰的中樞,特別是「嬰孩洗」,乃宗教改革時期的神學 爭論,與聖餐禮一樣,迸發出宗教改革時期非常精采的神學論戰。

傳統的主流教會,包括天主教、信義會與改革宗都接受嬰孩洗,其神 學根據是神主動、單方的應許,先於人的信心回應,這正是路德神學精華 之所在。在小孩子能夠表達其信心之前,神的恩典已護庇他們,正如希伯 來人的割禮,是上帝與信仰團體立約的記號。因此施行嬰孩洗的教會一定 是基督化家庭,強調父母教養子女的責任。雖然接受嬰孩洗的孩子不保證 其將來的救恩,但是盡到教養責任的父母卻較能讓孩子一生行在神的恩典 國度中。

本書作者以自身成長經驗,分享人生幾番叛逆期或艱困時刻,傳統 聖禮提供她信仰的支持與養分。基督化家庭成長的孩子是福也非福,雖然 11

超越五百年的影響力-內文送印20170822.indd 11

2017/8/22 下午 04:56:02


超越五百年的影響力 ─ 馬丁路德今天仍舊說話

從小順理成章接受敬虔的基督教教育,但是先祖的信仰不會理所當然地遺 傳給子孫。筆者欣然看見西方教會賢能輩出,仍有年輕的菁英學者致力於 信仰的傳承,並將耕耘成果回饋給宗教改革的源頭地區,「其實也算是所 欠的債;因外邦人既然在他們屬靈的好處上有分,就當把養身之物供給他 們。」(羅 15:27)期許已經衰退冷淡的德國教會能風雲再起,展翅上騰。 道聲出版社慶祝宗教改革五百周年,成果豐碩,既有廖元威老師的人物傳 記,又有威爾森博士的神學專題,相輔相成,中西合璧,彼此映襯。

蔡麗貞 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 2017 盛暑

12

超越五百年的影響力-內文送印20170822.indd 12

2017/8/22 下午 04:56:02


超越五百年的影響力-內文送印20170822.indd 13

2017/8/22 下午 04:56:02


超越五百年的影響力-內文送印20170822.indd 14

2017/8/22 下午 04:56:02


第一章

} 路德的中世紀基督教歐洲背景

五百年前,馬丁路德開始他改革基督教會的工作。然而事與願違,這 個改革工作帶來教會的分裂,不僅分出天主教與信義宗教會,也分出許多 各式各樣不同的更正教會。1 2017 年,全球的信義宗和其他更正教會,都 將紀念與慶祝 1517 年 10 月 31 日路德透過九十五條論綱發動的改革工作, 而論綱的發表原本只是提供教會領袖及學者進行公開討論。某種程度上, 天主教也會參與這次的紀念活動。雖然已經過了五百年,路德依然重要, 對今天的我們依舊息息相關。

雖然路德與我們息息相關,但在許多方面也是陌生的。不僅文化迥異 者對他感到陌生,如德國對台灣而言是陌生的,就是連文化上因路德採取 的行動而受重大影響的人,包括今天的德國人,歐洲各國人,以及北美居

1 有件要事必須記住,教會在更早之前就曾經歷重大分裂。最顯著的就是希臘的東正教會(the Greek Eastern Orthodox)與敘利亞的東方正教會(the Syriac Oriental Orthodox)在 451 年的迦 克墩會議中分裂,另外還有拉丁的羅馬公教與東正教會在 1054 年的分裂。

15

超越五百年的影響力-內文送印20170822.indd 15

2017/8/22 下午 04:56:02


超越五百年的影響力 ─ 馬丁路德今天仍舊說話

民,對他也都是陌生的。五百年是一段很長的時間,路德徹底地改變了世 界,以致我們已無法重新直接置身他當年的處境。

在我們以負責任的態度探討路德神學的當今意義之前,我們必須從歷 史的考察開始。我們必須知道對路德及同時代的人而言,當時世界呈現何 種樣貌?他們渴望甚麼?懼怕甚麼?中世紀西歐的教會是如何形成當時的 樣貌?路德為何終究還是站在它的對立面? 2

個人生活 要了解 1300 年左右到路德時代的中世紀晚期,首先要知道當時的生命 極其脆弱。一般人平均壽命只有三十歲,百分之二十的嬰孩在周歲前夭折, 百分之三十的青少年活不過二十歲。大多數人務農,住在小村落;這意味 著他們幾乎全盤倚賴區域農耕而活。整個中世紀晚期,歐洲飽受嚴寒之苦, 造成農產歉收與饑饉,甚至蝗災也很嚴重,像摩西時代上帝降在埃及的災 一樣。疾病也相當普遍,特別是鼠疫與梅毒。

一言以蔽之,就像中世紀某位教宗的名言:「我們出生的目的是為了 死。」壽命短,死亡隨處可見。短暫人生中無可迴避的主題就是苦難,等 在人生盡頭的則是最後的審判。中世紀百姓深信,耶穌基督正等著要對他 們的人生作出審判。在教會藝術與建築中,經常可見這種耶穌的形象,幾 2 本章的內容,我參考了普世教會研究院(the Institute for Ecumenical Research)狄特教授 / 博士 (Prof. Dr. Theodor Dieter)在威登堡舉行的年度路德研討會演講內容,謹此向我的同工致謝。

16

超越五百年的影響力-內文送印20170822.indd 16

2017/8/22 下午 04:56:02


第一章 路德的中世紀基督教歐洲背景

乎在每一間中世紀教堂的門上,都可看到耶穌坐在審判的寶座上,得救的 人在祂右手邊,受咒詛的在祂左手邊。大家通常把祂當作嚴厲的審判官, 而非憐憫人的救主。

教會生活 在路德的年代,整個歐洲幾乎都屬於基督教世界。某些區域很早就基 督化,如英格蘭與愛爾蘭,義大利與希臘。有些則稍晚以部落為單位走進 教會,如日耳曼與瑞士。西斯拉夫人在主後 800 年接受基督教。俄羅斯、 波蘭以及匈牙利,大約在主後 1000 年信奉基督教。波羅的海國家如愛沙尼 亞,則一直到主後 1300 年才成為基督教國家。大多數宣教行動是由修會主 導,而今天我們稱為「開發工作」的,如創建學校和醫院等社會機構等, 都是由同一批修士所完成。

再者,基督教是當時唯一被官方認可且受法律保護的宗教。然而,許 多人照樣接觸巫術、迷信或古老的異教習俗。也有一小群猶太人住在歐洲, 時而被寬容時而遭到迫害。但就宗教層面來看,中歐與西歐整體不是一個 多元社會。這跟生存在羅馬帝國的早期教會,以及今天大多數亞洲社會很 不一樣。羅馬教宗所管轄的基督教,顯然是西歐地區宗教的唯一選項。對 於人生苦短,又活在時刻擔心死後被基督審判的百姓,主宰他們的是單一 宗教。那麼這樣看來中世紀基督徒的當務之急,是在於透過教會儀式照料 死者,就不足為奇了。

17

超越五百年的影響力-內文送印20170822.indd 17

2017/8/22 下午 04:56:02


超越五百年的影響力 ─ 馬丁路德今天仍舊說話

反過來說,死亡既把人帶到基督審判罪惡的台前,這也意味著對罪的 高度擔憂。中世紀神學繼承了奧古斯丁對於原罪與罪行的區別:只要是生 為人,個個都有原罪。它來自於亞當與夏娃,無人能逃脫。根據中世紀神 學,洗禮能洗除原罪的罪咎與罪債,因此洗禮是得救的唯一盼望。

然而還有一個問題:受洗之後,人還會繼續犯罪;這就是罪行。他們 若在嬰兒時期受洗,這在中世紀歐洲是常態,那麼他們一生都需要面對罪 的問題,他們該怎麼辦?對於他們洗禮之後所犯的罪,基督十架的死或他 們自己所受的洗,能發揮怎樣的作用?

於是中世紀神學作了另一個區分:致死的罪和不至於死的罪。其概念 來自於約翰壹書五章十六至十七節。致死的罪「導致死亡」,是最嚴重的 一類,如謀殺、姦淫或褻瀆。中世紀基督徒相信,一個人若尚未悔改而因 至於死的罪而死亡,他就會直接下地獄,毫無逃脫的指望。相反的,不至 於死的罪指的是較不嚴重的罪,不會使人下地獄。可是,縱然一個人為自 己致死的罪悔改,或只是犯了不至於死的罪,損傷都已造成,包括對罪的 受害者,以及上帝的榮耀。這種情況要如何修補?若認定上帝只會一味地 饒恕,卻忽視罪帶來的實質傷害,看來不太對。

於是,「煉獄」(purgatory)的概念就應運而生。那是為罪債已蒙赦免, 但尚未為罪受懲罰之人預備的去處。煉獄成為某種「好消息」,一個人若 去煉獄,代表他不需要下地獄,總有一天他會到天堂;但這也需要經過數 萬到數百萬年的痛苦與折磨,清償了罪的刑罰之後才能實現。 18

超越五百年的影響力-內文送印20170822.indd 18

2017/8/22 下午 04:56:02


第一章 路德的中世紀基督教歐洲背景

中世紀百姓的短暫人生內,總會看到自己所愛的人死亡,想到所愛的 人要在煉獄中長時間受苦,總是叫人難以忍受。不過解決的途徑早已找到。 第六世紀末,教宗大貴格利寫了一本名為《對話》的著作,其中提到某些 修士為已經離世而在煉獄受苦的弟兄禱告。代禱者有人在異象中看到那位 弟兄,因修士的代禱使他從煉獄的痛苦中得釋放。這成了具高度啟發性的 概念,意味著活在世上的人能幫助煉獄中的人,而這樣的結果造成中世紀 基督徒試圖經由各種努力,幫助他們所愛的人早日脫離煉獄的行動,具有 強烈動機。這些努力包括禱告、彌撒、朝聖、購買贖罪券,以及行善等行 動。

行善叫人脫離煉獄的一個動機,在於對人的愛和關懷。然而,還是有 許多善工的動機是出於對煉獄的恐懼。若有人一輩子都很慷慨,例如周濟 窮人,這人不僅期待自己在煉獄的年日縮短,同時期待那會促使他所幫助 的人在他死後為他禱告。中世紀的宗教生活重點,多方面都在為死人解決 問題。今天在強調祖先的文化背景裡,所關切的依舊相同。

任何一個社會,不論在世上哪個角落,總有人對宗教的認真程度超越 他人。例如,當逼迫時期過後,不再有任何殉道的機會,有人就把教會歷 史早年興起的修道主義,當作是徹底獻身給上帝的途徑。修道院為基督教 做了許多好事,前面提過,他們通常是宣教士的來源,讓學術活動在「黑 暗時期」持續下去,他們同時也是社會發展的領導者。

然而危險依舊存在。面對地獄或數百萬年煉獄的威脅,有人選擇加入 19

超越五百年的影響力-內文送印20170822.indd 19

2017/8/22 下午 04:56:02


超越五百年的影響力 ─ 馬丁路德今天仍舊說話

修會,不是出於愛或事奉的呼召,而是想及時把自己跟上帝的關係弄好, 免得來不及。當時普遍的看法,認為修道生活比「平凡」生活更高一等。 守獨身比結婚更優越;宗教工作比日常工作更優越。終極而言,修道誓約 比洗禮誓約更優越。要記得,除了猶太人之外,中世紀歐洲每一個人都接 受了洗禮。它跟今天的公民身分同樣普遍,因此修道誓約被視為一個人對 宗教認真的證明,以至於洗禮變得比較不那麼重要,禁慾苦修變得更重要。

但這還不是故事的全貌。在路德前一個世紀,已有不少平信徒在教會 內推動要求提升講道的品質。迷信已經無法滿足他們,他們希望能分享修 道生活中的學術與知識。平信徒在奧秘靈修或委身基督生活的弟兄會中尋 找參與的管道。當活版印刷終於在歐洲發明之後,平信徒也開始熱切地閱 讀有關個人信仰的書籍,想要了解信仰的更多面向。

政治生活 若要解釋歐洲中世紀的政治生活,我們必須追溯到羅馬帝國的淪亡。 第五世紀晚期,以羅馬為基地的帝國西半部,被來自北方的蠻族,也就是 日耳曼人所推翻。以君士坦丁堡為基地的帝國東半部,則一直延續到主後 1453 年,也就大約一千年後,終於被奧圖曼(土耳其)穆斯林帝國所控制。

羅馬帝國的滅亡,意味著西歐與中歐長期的孤立。縱然羅馬人曾經非 常殘酷,但他們還是保證歐洲不同地區文化、商業和學術的交流,甚至提 供相當程度的政治穩定性。一旦羅馬人離去,歐洲多處落入不法、暴力和 20

超越五百年的影響力-內文送印20170822.indd 20

2017/8/22 下午 04:56:02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