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正德《看電影的人》試閱本

Page 1


看電影的人

目次 1. 2. 3. 4. 5. 6. 7. 8.

封面 目錄 扉頁 版權頁 序 你永遠不會獨行——湯禎兆 序 好一個 Why Not 影評人——家明 自序 看電影的人 你不要只是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我的浪漫主義 喜劇也必須超越 視線與態度 製造怪物 掃描與連結 冷血的懷舊 勸服的基底 從廢墟到文明 作者論的終結 你不要只是看 如何閱讀一位電影導演

9. 紀錄片的應許之地 1. 2. 3. 4. 5. 6.

權力與現場 非全景的美學思索 紀錄片的應許之地 香港沒有曙光,台灣可有樂生? 揭 《美麗天堂》裡的美國夢 出去尋愛,馬上回來

10. 看西 11. 第一世界——英雄的幻影 有河book | 潑墨書房


看電影的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現代黑幫的原型 投機的天國 與女性主義何干? 《 霧莊園》裡的遊戲規則 反 的極限 天真的代價 世界末日不會發生? 《捕夢網》到底捕到什麼? 枯血的縫合 製造一個特立獨行 英雄的幻影 認識的奧秘 反類型的少女學 看誰下地獄? 黑暗的魅力 野性的停泊 綠巨人的 子 0與1的宇宙論

12. 第二世界——心靈的框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不憂傷,不巴黎 大師的反電影 《馬哈/ 德》與倒 宿命的社會化 從少女、豪放女到性女 慾望的凝視 一個連舒伯特也無聲以對的生命時刻 純潔的罪惡 偽善的驚狂 心靈的框限 背向波蘭斯基,反史蒂芬.史匹柏 俄羅斯還沒有準備好 詩人注意 有河book | 潑墨書房


看電影的人

14. 鏡像的探索 13. 第三世界——全景的家園 1. 2. 3. 4. 5. 6.

誰的公路?誰的美學? 全景的家園 無懼的真愛 墨西哥式悲劇的誕生 取消了大時代之後 從藏族的帝王學到建構西藏的國族想像

14. 看東 15. 日本——身體的地獄 1. 2. 3. 4. 5.

切腹的美學 雙重的平反 身體的地獄 母親的第三條路 時間的滋味

16. 韓國——回憶的表情 1. 2. 3. 4.

第三世界拘謹的魅力 回憶的表情 怪物駭著了誰? 空門豈是 妙之門?

17. 中國——純真的消逝 1. 2. 3. 4.

梅蘭芳與吳清源 一個隱匿的暴露 純真的消逝 缺席的意識形態

18. 香港——錯置的西天 1. 四場葬禮與一場頒獎典禮 有河book | 潑墨書房


看電影的人

2. 3. 4. 5. 6. 7. 8.

香港人與地 錯置的西天 圍不住的真情 誰打通周星馳的任督二脈? 無間的存有 武俠片的現代創新 民國遣悲懷

19. 台灣——認同的孤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關於《色│戒》的十九條隨想 姿態的美學 青春的風險 遠方的幻覺 悲慘的驕傲 認同的孤島 無愛的國度 貧窮的尊嚴 黑暗 美麗 除了孤獨以外還有什麼? 從 聲喧嘩到繁華落盡 時光的味道 地方的獨立時代 不再純真的年代 看不見的歷史 強悍而美麗

20. 我的楊德昌 1. 2. 3. 4. 5.

黑暗時代的一盞燈 不敢告訴你 台灣電影之告別新浪潮 關於《 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十七條隨想 我的楊德昌

有河book | 潑墨書房


看電影的人

看電影的人 A Moviegoer

詹正德(686) 詹正德(686)

有河book | 潑墨書房


看電影的人

荷索:「你從露珠裡看見整個宇宙

?」

馬克.安東尼:「你聲如雷鳴,我無法聽聞。」 ——荷索,《白鑽石》

有河book | 潑墨書房


看電影的人

〈此時〉隱匿 此時。我在你身邊,並且了解 只是一個夢。筆跡因為喜悅與憂傷 而潦草。此時,幾乎就是時間的反面。 旋律隨心跳響起,旅客與情敵 陸續進場。黑色的海洋依照情節 向遠方鋪展。

是一個只有

海平面,而沒有地平線的地方。 光正要回來,但是沒有。我幾乎就要 成為另一個人,但是沒有。 另一

花在我胸口爆開。屬於此時

的花香。你一定期待過。你一定 因此而愛過。但是沒有。 我只是一個死者。從你的囈語中 走

首詩。我一點也不在意

把你一個人,留在此時。因為 我對自己,也一樣狠心。 光的反面,並不黑。 我不斷播放同一首歌。關於河流 海洋,黑色的喜悅與憂傷。 航行即將結束,於天明之前。 光正要回來,世界正要回來。 我很快,就要醒了。

有河book | 潑墨書房


看電影的人

有河book | 潑墨書房


看電影的人

有河book | 潑墨書房


看電影的人

看電影的人 A Moviegoer 印刷版 作者:詹正德 編輯:劉霽、詹正德 美術設計:陳文德 出版:有河 book、一人出版社 發行:一人出版社 地址:臺北市南京東路一段二十五號十樓之四 電話:(02) 2537-2497 傳真:(02) 2537-4409 網址:Alonepublishing.blogspot.com 信箱:Alonepublishing@gmail.com

數位版編製/潑墨書房 網址:puomo.tw 地址:106 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號3樓之1 電話:02-2365-7755 服務信箱:info@puomo.com Facebook Page:潑墨書房 | Puomo Digital Publishing

有河book | 潑墨書房


看電影的人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數位初版

有河book | 潑墨書房


看電影的人

你永遠不會獨行 湯禎兆——文

請容許我先就詹兄的《看電影的人》作一些脫繮的聯想,在捧讀 甸甸的文稿之時,往往不期然被各

的出處標示所吸引。《破

報》、《台灣電影筆記》、《張老師月刊》、《Fa電影欣賞》、《人 籟論辨月刊》、《旺報文化周報》、《兩岸傳媒》、《本本/A Book》、《CUE電影生活誌》、《書香兩岸》、《聯合文學》、《字 花》和《典藏.今藝術》等不同地域及背景的雜誌,正好編織出一幅 遼闊且邊界無限的電影地圖──作者究竟是在怎麼樣的環境下,利用 不同卻有限的發表空間,一

接一

地把豐饒的電影世界勾勒出來。

此外,還有更多來自配合不同影展及放映活動的刊物及網媒,如 《2009 INPUT世界公視大展部落格》、《2011南方周末影展》展刊、 《本事.青春:台灣舊書風景》展覽特刊、《1965眼中的巴黎》DVD 發行專文、《末日/異境》影展及拉丁美洲影展之專刊《拉丁、文 化、電影、世界觀:一場魔幻瑰麗的映像旅程》等,以上的構圖所蘊 藏超過五百頁的文字盛宴,究竟呈現的又是怎樣一回事的光影旅程?

有河book | 潑墨書房


看電影的人

作為既是參與者也是引介者的詹兄,體驗的肯定更深更廣。 那屬多少時間的付出?一切肯定以年月來計算。背後來得熟悉又 陌生──對門外漢來說,電影中毒的詹兄不啻為一本行走中的電影辭 典,對他的博學多聞以及興味廣闊自當佩服不已;而對同道中人而 言,相互如此或彼的擦身掠過又或是同途相依,又理所當然得毫無懸 念。當然,在兩端的游離之間,此消彼長的走勢幾成定局── 門外漢 身邊永遠不會有陌生人,同流者七零八落注定載入史冊。可是,我們 都明白,又或許心底裏強迫彼此信守:無論如何,同流者總不會 獨行。

職人的文字世界 我相信《看電影的人》的讀者,都會對詹兄成熟穩重的文字風格 留下深刻印象,甚至不難感受到背後的理想化氣質。我不知道詹兄是 書一共

作了多少歲月,但一切與他經營「有河book」書店的形象不

謀而合──堅守己道,一力承擔,從來為追尋自己理想作好準備。我 印象中的詹兄,活脫脫吾道一以貫之,老成持重得彷彿與年青的騷動 不相聞問。 在我的內心深處,直以詹兄為把日本職人文化融入個人身份建構 中的顯例。所謂「職人」,接近我們所用的匠人,指透過自身熟練的 技術,以手工藝生產出成品的人士。早在江戶時代,他們已屬於士農 工商中的「工」種人士,歷史上一向對他們專心致志成就手藝的極致 有河book | 潑墨書房


看電影的人

十分推崇,尊稱所擁有的技術為「職人藝」。由於江戶時代逐漸形成 經濟社會,都市發達的社會條件自然促使職人文化趨盛,擁有不同技 藝人士都可以受人欣賞,從而改變命運。舉例就以日本電影大師溝口 健二1953年的名作《雨月物語》(獲同年威尼斯影展的銀獅獎)而 言,電影正是以江戶時代紀州一帶(即今天和歌山一帶)為背景,其 中描述貴族亡靈的小姐若狹,正是被陶器職人源十郎所吸引,於是誘 導他回府並結成人鬼夫婦,可見對職人魂的推崇早已甚至

越生死時

空。當然以前主要是以師徒制來傳承手藝,到今天雖然不至於

跡,

但也隨著社會形態的改變而大幅有所調節。如果詹兄是現代的電影評 論職人,那傳承的憑依除了源自同流者中外著述的思想刺激,最重要 的肯定就是電影作品本身的

悟。

今天尤其是對手工藝品的職人而言,有時候還會用上「大工」、 「左官」或「庭師」之稱,至於一般性的通俗用法,就會在手藝或成 品後加上「職人」的稱呼,如「壽司職人」等。而對「職人藝」的說 明中,很多時候會用上「一氣質」,指為了追尋探求以及精進化自己 的技藝,往往無視金錢或時間之類的容觀限制,抱持堅定的自信,從 而去徹底實行夢想目標的職人工作態度。

正是他們超越時空為人景

仰的地方。日本的職人文化對敬業精神存在根深柢固的尊重之情,於 是反映於當代社會中,過去的「職人」涵蓋面只不過隨社會條件的變 化,因而變得範疇

廣,然而核心精神亙古不變──任何人士只要認

真探索及追求自己的手藝,最後終可成就出一門藝術來。

有河book | 潑墨書房


看電影的人

職人的獨立精神 作為寫作人,當然也是一種「手工藝」的職人;而大家手上的 本《看電影的人》,更屬經年醞釀刻苦而成的「手工藝品」。詹兄的 職人魂固然不容置疑,而且所經歷的大抵亦與世界各地的職人互通聲 息血脈,在有限的園地空間中

扎求存,一方面要適應環境生存,但

同時也透過重寫與增補的編修過程,令筆下的文稿不致於完全受制於 外在的羈困,在進退之間張弛角力,以生命的時間及重量去打磨手上 的成品。 此所以在厚重

實的著作中,我們不難發現詹兄的興趣雖然廣

闊,中外古今的電影均可縱橫統涉,侃侃而談;可是一旦仔細審察, 定能窺探出對自由獨立脈絡氣息的執著與動情。詹兄對紀錄片的銘心 注目,對美國獨立電影大師卡 出由文字到人生的精神價

維蒂的推崇備至等,均可讓人從中嗅

體認,再結合他經營獨立書店的軌跡,自

然可以得到電影與人生有機結合的判斷。 數年前,我有幸曾到「有河book」作短講,以破爛不堪的國語分 享對邱禮濤電影的微末看法。回頭再看,或許便已蘊存流露出詹兄邀 約的獨立意含,他選擇的視角往往對邊緣奇詭的先鋒充滿感情;一旦 把矛頭放回人所共識的流行焦點上,就會嚴苛審視,務求找出與別不 同的角度,尤其在反省的要求更上層樓(可見針對魏德聖及楊德昌的 文章),從而成就出詹正德看電影的立場來。

有河book | 潑墨書房


看電影的人

湯禎兆:香港作家,專研日本文化研究及電影評論。前者相關著作有《整形日本》、《命名日 本》、《日本中毒》、《日本進化》、《人間開眼》及《亂世張瞳》等;後者有《日本映畫驚 奇》、《香港電影血與骨》及《香港電影夜與霧》等。

有河book | 潑墨書房


看電影的人

好一個 Why Not 影評人 家明——文

我總是好奇,是不是只有電影癡才如此「雜食」? 書迷都有偏好的類型或作者吧?喜歡音樂可能鍾情於搖滾、古典 或爵士,隨便一門已經是浩瀚的世界,也有一定的水火不容。還有別 的藝術

?視覺藝術、舞蹈、劇場

從讀者/閱聽人角度,是不是

只有影迷才有條件「無戲不歡」?看完一部電影,再多也不過幾小 時。看戲

對可像濫藥成

,從各種分類出發,日以繼夜地看,貪婪

地吸收。好多年前看過一部叫《Cinemania》的紀錄片,說紐約幾個瘋 狂戲迷,終日在林肯中心、MOMA等地流連忘返。他們看上去不修邊 幅的,但對電影及放映的要求甚高。電影節的策展人受訪問,說若他 們來捧場,代表節目有質素!某個「癡漢」被問,常泡戲院會不會太 抽離「現實」了,他說那個見鬼的現實有甚麼好稀罕?答得真妙! 我們酷愛電影的,是不是多少有放下一切,天天埋首電影院的欲 望?我認識不少影癡,即使沒上述紀錄片描述的瘋狂,無戲不歡也是 不計其數的。劇情、紀錄、彩色、黑白、默片、動畫、實驗、短片 有河book | 潑墨書房


看電影的人

不理新舊中外,舉凡叫得做電影、可以在影院看到的,他們就有 入場意欲。有些人一年才

一次面,叫不出對方的名字,但在電影節

舉行的兩三星期間,幾乎天天在放映場地遇見。見多了,不認識也好 像認識,彼此點頭示好。影迷之間的默契。 我不知道的是,原來認識很多年的686都是電影的「雜食」族。 確是認識很多年了,已忘記當初甚麼因緣際會(「明日報」的個 人新聞台?)。後來我們各有工作崗位的轉變,對電影的熱忱似乎沒 兩樣。686是淡水的獨立書店店長,近年他來港,常以此身份出席書展 或交流活動。老實說我真佩服他,毅然把廣告公司的工作辭掉,跟太 座在淡水辦了家別緻書店。名字

豁達的:「有河book(不可)」

Why Not?我很淺薄,相信世界真箇只有兩種人,一種凡事問Why, 一種問Why Not,前者畏首畏尾,後者當然有趣得多,性格更浪漫, 適合從事藝術工作。憑686對寶號命名,他當屬「Why Not」類。另看 他店子的座落吧,有何不可

?淡水臨岸的街道

鄙俗,商販在

兜攬旅客叫賣。偏偏密密麻麻的食肆、商店與攤位遊戲之間,有道別 有洞天的小樓梯,拾級而上,立即跟樓下的喧鬧形成強烈對比。 有作家題的玻璃詩,形形式式的閱讀活動,還有自來

。書店的臨海

風景優美(在香港完全無法想像一家向海的小書店!),兩個老

選書比大型書店像樣、精美太多了。686如此熟悉電影,有河book的電 影書自是強項,集中港台日月精華。我每年總抽時間到台北走走,因 為有河book,淡水乃每次必到。 有河book | 潑墨書房


看電影的人

剛網上一

,有河book剛好八年光景了。還以為686因打理書店沒

暇看電影,收到他新書的書稿才嚇了一條。他要整理出版一本三十多 萬字的影評集,大都近年寫成的

章。

文章殊不簡單,反映出686電影涉獵的廣泛,是上文說的「雜食」 影癡。把本書的電影及電影人的名字羅列出來(它deserve一個 index?),是教即使資深評論如我也自愧不如的長長清單。當然並非 量多便好,但686觀影的梳理是有條不紊、鱗次

比的,由第一世界寫

到第三世界,由(看)東到(看)西,紀錄到劇情,外語到華語,新 片到經典片,一個個大師或新秀、一部部熟悉或陌生電影的名字(說 實話他提的不少電影我沒看過)。文章盡是洋洋灑灑、旁徵博引的。 影評有好幾種,短小的影話、中

的影評到長文(essay),後者講求

的工夫最高,架構、論述、鋪排,文字根底,

廣知識面,電影史及

理論的修養缺一不可,同時還要豐富聯想力。才知道686原來是此道高 手!某

談柯恩兄弟《真實的勇氣》的文章〈反類型的少女學〉,從

少女成長的故事類別說到西部片,一揮而就便是四千多字長文。從686 文集所見,台灣的影評園地大概比香港豐富?《張老師月刊》、《人 籟論辨月刊》(我可是首次知道此書)一律歡迎數千字影評長文。香 港擁有差不多

幅的常設園地不多,有認受性的就更少了。

686也不是永遠一板一眼的,說他莊諧並重當之無愧。不用我特別 推薦,看

一定輕易留意到他幾

十九條隨想〉、〈關於《

「隨想」文:〈關於《色|戒》的

嶺街少年殺人事年》的十七條隨想〉,點 有河book | 潑墨書房


看電影的人

列式的創意聯想。對了,686曾跟過楊德昌的劇組,跟魏德聖(686稱 他小魏)、姜秀瓊他們共事,使他寫起楊德昌的電影來,有內行人的 觀察。別的不說,他《

嶺街》的分析進路便是我從沒讀過的,很富

發性。平常接觸的686比較

靜,幾

「隨想」有點教我對他「另眼

相看」(也許我真的了解他不深,呵呵)。他可以是冷面笑匠,幽默 感殺我們措手不及。《色|戒》的隨想有此條:「有人說 場面跟AV沒有兩樣,我認為說

三場性愛

話的人AV看得太少了。」以後在他

跟前,連A片都不敢自居專家。 些年來,我們都在各自修行吧?686的閱讀口味,書店的背景, 文學、文化理論的基礎,令他寫出只此一家的知性影評。本結集多是 長文,也許比較著重分析(analysis)多於評價(evaluation),卻正 好填補坊間大都是新片消費指南的空白。他

系列的文章,勾起我廿

多年來閱讀台灣影評的美好印象。唸大學時期,我們在香港很容易接 觸到志文及遠流電影叢書,同時透過九十年代的《影響》雜誌、《電 影欣賞》也讀到不少台灣影評人的文字,王菲林、吳其 迷走

、李幼新、

,各自成家,風格千變萬化,還有《戰爭機器叢刊》、《島

嶼邊緣》等充滿顛覆意味的刊物。686好像從那個優良傳統中過來的。 在網絡科技推陳出新的今天,文字 字及影像大行其道,

不受重視,sound bite式的文

是「我分享故我在」的年代。像686的「老派」

式閱讀、看片,爬梳資料,整理思緒,寫成洋洋千字文, 的異數。本文集說不定未得網絡一族青

對為時代

?但我自己寫評論還是深

有河book | 潑墨書房


看電影的人

信,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市場不重要,先做好本份。更何況, 我們在整理及為文的過程中,最大得益先不是讀者,而是下了工夫的 自己。單

一點,我完全感受到他的滿足與喜悅。

相對於文集的浩瀚,我提到的是滄海一栗。我本來還想推介他難 得真情剖白的〈我的浪漫主義──寫在《愛在黎明破曉時》之後〉, 從評論者的身份站出來,告知我們年少輕狂的往事。那留待看 好了,我倒想用另一

教我笑不

發掘

嘴的文章〈心靈的框限──聆聽

《戰地琴人》的創傷與悲憫〉作結。別看題目起得那麼嚴肅,怎料到 讀下去,講納粹 「薑

撈麵」回憶

殺猶太人的《戰地琴人》之前,竟然跟粉麵店的 在一起!?686,真有你的!甚麼也不用說,讀畢

該文,我已經二話不說到街上吃了碗薑 威力吧?《戰地琴人》與薑

撈麵。

個,也是他文字的

撈麵,Why Not?!

榮幸成為本文集的首個/批讀者。 家明:原名馮家明,1995年畢業於中文大學藝術系。發表影評凡二十年,現定期在《明報》及 《明報周刊》

寫專欄,並任教於香港演藝學院電影及電視學院。香港電影金像獎選民,2009

年金馬獎評審。 Twitter: kaming

有河book | 潑墨書房


看電影的人

自序

看電影的人

「我發現,我們傾向於賦予我們的朋友固定的類型——就是文 學作品中的角色在讀者心目中的那種類型。

同樣地,我們

也期望朋友能遵從我們為他定下來的合理與慣有的模式,因而 張三永遠不會做出不朽的樂章,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他的二流交 響樂;李四永遠不可能謀殺人,王五再怎樣也不會背

出賣我

們。我們早在心目中做好安排,而且當我們越少與某人見面, 就越滿意於每次聽到他的消息時都符合我們對他的期望。任何 與我們規定好的命運偏離的,不

令我們覺得意外,也違反倫

理。我們寧可從來不認識我們的鄰居——那個退休的熱狗攤 販,如果他在歷盡滄桑後出了一本偉大的詩集。」 ——納博可夫,《羅麗泰》

我始終只是個看電影的人。對比同年紀且一樣曾在楊德昌劇組工 作過的小魏魏德聖,他才真是拍電影的人。

有河book | 潑墨書房


看電影的人

我和小魏曾一起在日本導演林海象的《海鬼燈》劇組工作,

從台灣頭基隆拍到台南、墾丁台灣尾,在南部拍片時我們還同一間寢 室。當時我自認對電影極有熱情,加上剛出社會,總夢想著有一天能 自己拍電影;而就是在跟小魏一起工作的那段時間,我的電影夢破碎 了!因為我發現小魏對電影的熱情高出我百倍、千倍,我們在台南拍攝 時的休息空

偶有機會就一起去看電影,看完回來在寢室裡聊天也都

在聊電影;

一段工作、生活的時間相處下來,我清楚地理解到:小

魏就是一個以拍電影為職志的人,而我頂多就只是個愛看電影的人罷 了! 我對於認清

件事既感到幸運也感到懊惱,幸運的是我不用到處

衝撞歷盡滄桑就知道了:如果我沒有跟小魏一樣想拍電影的欲望及熱 情,那麼我是不可能有機會實現

個夢想的。懊惱的是那之後的我該

做什麼?只是愛看電影能幹什麼? 我仍舊費了不少功夫到處衝撞歷盡滄桑才終於明白:即使只是單 純做個看電影的人,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光是為了維持 出不少代價,金錢、時間

件事就得付

些數得出數兒的度量都還是小事,甚至你

整個人生都要因此而改變,你人生中的其他所有可能性亦都得自己一 一抹殺、剔除。 如果

就是你要一生行走的道路。

參與《獨立時代》的製片工作是我出社會後找到的第一份工(只 有河book | 潑墨書房


看電影的人

待了四天的《新新聞》不算),大學剛畢業的年輕人,還帶有一些理 想與浪漫性格,總想先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試試看,但不論如何到底是 正式進入社會,也就非得嘗試去理解社會(再考慮是要抗拒或調適 它)不可,而

恰恰是楊導拍《獨立時代》的母題。

即使距今已經廿年,本片所呈現的台北都會上班族男女百態仍然 一針見血地揭開了 度帶領觀

冷眼笑看

個社會的遮羞面紗。楊導以其一貫的犀利

諷態

一切,而當時整個社會對他及所謂的台灣新電

影其實也沒有太多好感,此所以楊導才會認為:「『藝術』

字眼已

經不只長久以來代表了一種社會公敵的敵意,同時也帶著充分的侮辱 及謾罵。」(見本書最後附錄〈寫在《獨立時代》之前〉) 然而楊導在開拍前一 話:「一個人如果不

的工作會議上還說過幾句令我長思良久的

獨立,他就開始會去怪別人;如果你不去面對

社會,那麼社會也不會來面對你。」

些話一直給我帶來深遠的影

響,每當我試圖逃避、抗拒,甚至產生毀滅或自毀的想法之時,

話總是忽然在我耳邊響起。 在人際之間必須以一種或多種假面才得與人相處的社會裡,堅持 真實的自我是多麼困難,甚至別人分不清楚你的真實與假面,而你也 分不清楚別人(人總是不想被別人隨意「定型」卻又愛「定型」別 人?);然而,若能找到一種態度,堅持到底,那麼 接納你的一天,就算你連那一天都活不到。

有河book | 潑墨書房

社會未必沒有


看電影的人

楊導於2000年拿下坎城最佳導演的《一一》

今還未在台灣正式

上映,而他已於2007年6月30日(台灣時間)因腸癌病逝。當年9月24 日我已在有河放過一回《獨立時代》;2011年7月1日決定再次舉辦, 除了紀念楊導之外,也可說是一次自我的電影書寫回顧:我以「686」 為名於2001年6月24日開設明日報新聞台《深角度》,至今也已十三 年,雖然換了兩次部落格(先是在無名小站開了《無角度》,現在則 是在痞客邦開了《痞角度》),但十三年來始終不輟,追本溯源, 《獨立時代》都是影響我至為重要的一片。 感謝

一路走來在我生命中遇到的所有人、發生的所有事,是

些總和的影響成就了今日的我。今日的我沒什麼特別,就只是一個看 電影的人而已,如今出書只是把自我嘔出來,提供給有興趣的讀者作 為借鏡,同時給自己一個交代、一個提醒,剩下的路有多長,就看我 能堅持走多遠以及走多久了。 已故的美國影評人羅傑.伊伯特(Roger Ebert)說他《大國民》 (Citizen Kane)看了不下一百遍,「其中可能還有六十次是逐鏡逐鏡 看的,但此刻我仍然樂意再看一次。」(《在黑暗中醒來:羅傑.伊 伯特四十年精選》,上海譯文出版社),

正是看電影的人會做的

事。 當然我也沒忘記自己目前還是一間獨立書店的老

,不過不論如

何,讀書、看電影、寫作都是我此後餘生只想做也只會做的事了。

有河book | 潑墨書房


看電影的人

是為之序。 2014.11.11 於八里

有河book | 潑墨書房


看電影的人

有河book | 潑墨書房


看電影的人

有河book | 潑墨書房


看電影的人

我的浪漫主義 ── 寫在《愛在黎明破曉時》之後

我想

一切都是由於我太過浪漫的緣故。

高中時認識一個南部女孩,可以在畢業旅行途中丟下全班同學 去找

;那時以為追女孩子是再浪漫不過的事。

那是我的年少輕狂。 大學時

學運,可以三更半夜在校園內到處噴漆,還洋洋自得以

為自己是蝙蝠俠,在黑暗中行自以為正義之事;那時候以為最浪漫的 事莫過於不肯和體制妥協,背

體制,

革命。

那是我的憤世嫉俗。 也許,每個憤怒青年都會歷經

樣有志難伸、有口難言的前悲劇

時代吧?如今,在我已然邁入三十歲的當下,卻發現自己終於不能完 全背 價

體制。假如我還認定

個令人無法忍受的社會依然能提供某些

得我去努力、去奮鬥,那麼我就不能走杜斯妥也夫斯基透過

「地下室人」所指出的那條路!但他所說的道理卻很 討,我不能予以否認。 有河book | 潑墨書房

得我深思、檢


看電影的人

其實我是刻意地不再

觸、挑戰體制,我有意對它視而不見,而

把焦點轉到了我自身。 退伍之後進入社會工作,我的前悲劇時代也告結束。我爭得了比 以前更多的自由,卻經常發現自己在浪擲光陰,那麼我千方百計去爭 自由是為了什麼?為了證明自己有「浪擲光陰」的自由?禪宗說沒有 所謂「浪擲光陰」

回事,因為時間的每一刻對人來說,都有意義。

但問題在於不是每個人都清楚每分每秒對自己有何意義,許多人甚至 從來不曾思考

些問題;每個人對時間的價

為一些聰明卻怠惰的人提供了辯

觀不同,禪宗思想確實

佳藉口:

只有最了解「光陰」的意義的人,才能

「浪擲」它。因為

證明他擁有支配「光陰」的權力,所以他的「浪擲光陰」反而 表示他是一個具有自由意志的獨立人格,那被「浪擲」的「光 陰」其實也就無所謂是否被「浪擲」。

落入

詰的思辯,在我看來,才真是「浪擲光陰」!禪宗講

頓悟,其實許多言辭上的機鋒不過是一種「捷慧」,說

了就是對提

問者的疑問不假思索,立即做出第一時間的反應,如此所激射出的答 案,也許令提問者覺得智慧雋永,咀嚼起來深感餘味無窮,有時甚至 連答問者自己也很

異,之後便對自己的「智慧」洋洋自得。但是既

然沒有經過認真地思考論辯,脫口而出的話語多半也就不

有河book | 潑墨書房

一哂,真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